运动防护专业

2024-07-05

运动防护专业(精选7篇)

运动防护专业 篇1

一、舞蹈专业运动损伤的形成原因

舞蹈的运动损伤有慢性和急性两种情况, 慢性的运动损伤主要是由于长期的不科学训练或伤情没有得到彻底的康复而形成的。多见于腰肌劳损、膝盖劳损、滑囊炎、关节风湿病等。急性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突发性损伤, 多见于扭伤、拉伤、挫伤, 比较严重的会出现骨裂骨折等。无论是慢性还是急性其实都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为什么会还会出现呢?首先, 在每次训练前没有充分的进行活动准备, 使得肌肉的张力没有完全打开, 韧带仍然存在一定的紧绷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的舞蹈训练, 很容易使得肌肉或韧带拉伤, 甚至在某些技巧训练时会出现韧带断裂等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第二, 超负荷的舞蹈训练, 容易造成身体的负担过重。舞蹈专业需要身体具有一定的耐力及爆发力, 但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如果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 身体就会出现肌肉韧带的轻微损伤, 骨骼上会有劳损等现象, 同时各机能也会出现降低的现象。第三、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尤其是在技术技巧上, 一味的蛮练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动作也不会标准完整, 反倒非常容易使学生演员受伤。由于存在个体差异, 在反应、耐力、爆发力、方向感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跳、转、翻等技术技巧部分一般采取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达到所有技巧都必须完成。强行进行一些不适合个人的技巧动作, 很容易出现受伤等训练事故, 严重时可能造成骨裂骨折等。第四、很多舞者在受伤后急于康复参加训练, 使得有些损伤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 慢慢转成慢性损伤。如习惯性脱臼、习惯性扭伤、滑囊炎、关节风湿等。最后, 是在思想态度上方的不重视或情绪等各方面的影响。自我不注重自我保护, 由于某件事情影响到情绪, 在训练时心不在焉都会影响到训练的进行, 同时也会大大提升训练事故的发生。在托举等多人配合训练时, 也容易出现问题, 主要是由于配合不到位, 对他人不负责任、重视程度不够等。

二、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态度, 认真负责的进行。每次训练前, 对身体进行充分合理的活动, 根据自身能力条件进行热身。确保各部位完全活动开再进行训练, 如果某些部位已经有所损伤应积极配合治疗, 以确保受伤部位的彻底康复, 在恢复训练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尽量避免这些部位的二次损伤。每次训练时要科学的把握住强度及时间, 避免超负荷运动。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如果感到有超负荷的身体不适, 例如:头晕、恶心、眼花、身体控制能力明显下降、某些部位异常疼痛等。应立刻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确保身体的健康才能更好的从事舞蹈艺术。在训练时按照具体情况可以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在技术技巧上一定做到因人而异, 不做自己无法完成的动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标准的完成动作要领, 不急于求成。每个舞者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运动损伤的问题, 除了在训练前做好热身及防护外, 对旧伤或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 在平时就应该坚强相应的加强训练及防护。易出现损伤的部位有肩、手肘、手腕、膝盖、脚踝、颈部、髋关节等。很多人容易忽视对小腿的保护, 其实小腿的保护也十分的重要, 由于小腿的特殊生理结构, 胫骨正面没有任何的肌肉保护, 同时又在承受人体的全部重量, 在做技巧或托举动的落地动作时要格外的注意, 如不重视自我保护, 很容易出现支撑力不足扭伤脚踝, 或落地控制不够造成骨裂骨折等较为严重的训练事故。长时间的站立或运动会使小腿血液循环不好, 长久以往很容易造成小腿静脉曲张, 所以每次训练结束后, 应进行一定的按摩推拿, 使小腿包括全身得到充分的放松, 促进血液循环。在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考前挑选时应注意观察是否骨骼肌肉发育正常, 对存在鸡胸、髋关节内扣, 脊柱发育不良等学生应不予录取。原因在于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舞蹈动作的完成, 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会比常人有更大更严重的运动损伤风险。开设舞蹈解刨学等相应的理论应用课程, 加强科学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最后是保持对舞蹈训练在思想态度上的重视, 认真对待每次练习。做到真正的用科学的态度人人真正的完成每次训练, 同时尊重他人, 互帮互助。

三、运动损伤的治疗

(一) 物理疗法

1.冷疗法:如果出现因扭伤或磕碰导致的局部肿胀时, 可通过敷冰块等措施来降低组织温度和减少局部血流量及伤部充血现象达到止血、退热、镇痛和防肿的作用。除了敷冰块外也可将毛巾用冷水浸透敷在伤部, 约两分钟换一次或直接用自来水冲淋或将伤部泡入冷水中。同时也可用冷镇痛气雾剂喷涂伤部。冷疗法应在伤后尽快使用, 越早越好。但要严格控制时间, 并注意局部组织情况, 冷敷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如发现皮肤麻木时应停止使用, 防止组织冻伤。

2.热疗法:在冷疗24-72小时后可进行热疗, 使局部血管扩张, 改变血液和淋巴循环, 提高组织新陈代谢, 缓解肌肉痉挛, 促进痕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加速坏死组织的消除, 因而有消肿、镇痛、散瘀、解痉、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其方法将毛巾用热水或热醋浸透置于伤部, 无热感时更换, 或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一些慢性损伤也可直接用热疗进行缓解。应用温热疗法时要注意避免发生烫伤, 如有皮肤过敏者应停止治疗。

(二) 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疗法分为远红外线与近红外线两种, 远红外线疗法多作用于表皮组织, 近红外线疗法可穿入人体深层组织。原理都是借助于温热效应改善局部神经和肌肉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主要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中晚期和慢性软组织损伤, 如肌肉劳损、慢性关节炎等。

(三) 其他疗法

前面的两种疗法多用于舞蹈训练过程中的常见运动损伤, 如出现骨折等严重突发性损伤就必须就医,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必要时课进行手术。以确保身体机能的正常恢复, 避免留下运动损伤后遗症。如骨裂可进行局部石膏固定, 但出现骨折且创伤面较大时就必须进行钢板钢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内固定钢板手术能有效降低骨折所带来的骨折线不齐, 骨骼变形, 支撑力不足等后遗症并发症的风险) , 只有科学合理的治疗才能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确保痊愈后可继续从事舞蹈专业的训练学习。

四、结语

无论是一般性还是突发性的运动损伤, 都应该认真科学的进行相应的治疗。每一个从事舞蹈专业的人都应具有相关的预防治疗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注意保护及锻炼身体, 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遇到损伤事故发生时能科学、冷静、准确的进行自我救治及后期的康复训练, 这是对他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只有科学的了解及掌握这些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使舞蹈这门艺术可以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下去。

对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的防护 篇2

1. 研究对象

根据相关数据, 近年来对10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 共发放运动损伤调查问卷105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 其中男生700人, 女生300人, 被调查学生平均年龄19.8岁。

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 问卷 (运动损伤登记卡) 调查, 实地考察, 专家访谈和学生座谈等方法收集数据, 对其结果进行了数理统计。

结果与分析

1. 调查结果

(1) 运动损伤发病率高, 发生的项目相对集中

1000名学生中有中度以上运动损伤病史者845人, 损伤率为84.5%, 其中男生600人, 女生245人。运动损伤发病率男生为92.6%, 女生为56.2%。并且主要集中发生在篮球、田径、足球、体操四个项目中。

(2) 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常见损伤为主

(1) 关节韧带损伤 (2) 挫伤 (3) 肌肉拉伤 (4) 运动性贫血 (5) 扎伤、砸伤 (6)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7) 脑震荡 (8) 骨折。

2. 运动损伤的主要影响分析

运动损伤的主要影响是长时间的影响运动和上课。从表2可知损伤一旦发生, 一般恢复时间比较长, 并且在损伤恢复后, 还会有一种持续影响,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心理上的, 当损伤发生后, 其带来的伤痛瞬间会在运动员的神经上发生映射, 当发生损伤时的动作和条件再次出现在运动员面前时, 运动员本体会产生一种应激性的条件反射, 下意识地去避免做动作或躲避, 这种反射会对比赛、正确动作的形成等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个是功能上的, 任何一个部位发生损伤后, 都会有一段比较长的自然恢复期。从表3可知当损伤发生时, 绝大部分都会影响到正常的练习和基本活动, 损伤的持续时间越长, 这种影响越大。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客观原因

身体疲劳。身体疲劳是长时间或大运动量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项机能呈下降趋势的一种身体状态。当身体出现疲劳时, 肌肉的张力、抗拉能力、韧带的柔韧度、神经反应速度、身体灵敏性、注意力等机能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这种状态下持续进行运动, 损伤发生的几率要高很多。

瞬间用力过猛。在各种运动项目的进行中, 每一个动作的发力都应建立在身体准备充分, 动作正确、协调, 动作衔接自然的基础上。如果身体准备不足, 则肌肉、关节、韧带承受冲击力达不到运动所需水平, 在这种状态下, 如果某个动作用力较大, 特别是瞬间过猛用力, 则极易发生运动损伤。瞬间用力过猛是各个项目特别是足球项目运动中造成损伤发生的首要因素。

错误的技术动作。合理的技术动作是发挥应有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基础, 同时也是运动时避免损伤发生的保障。在运动、训练、比赛的过程中, 错误的技术动作往往会导致身体肌肉、关节、韧带受到非关联性的牵拉, 在这些作用力方向上肌肉、关节、韧带的抗牵拉能力是比较脆弱的, 所以当这种错误的动作产生时, 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

其他原因。除以上三种主要共性原因外, 运动中局部受力过大、身体素质较差、具有项目特点的碰撞、心理问题等也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

体育课中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观原因

1. 教师原因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在上体育理论课, 特别是第一节课时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们, 教师应当备好课、把学生组织好、准备好器材, 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

认真组织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使学生机体较好较快地进入运动状态, 肌肉、关节、韧带做好充分的活动。

加强课堂纪律与组织的管理。如果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低, 教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的干扰较大, 容易产生不安全问题, 课堂上既要体现运动的快乐, 又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清楚。如果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之前, 没有讲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 学生贸然参加活动, 容易产生不安全问题。

运动器械的检修要准时。避免因为没有及时检修, 运动器械松动或者损坏, 导致学生安全问题的出现。

2. 学生原因

学生的安全意识差。安全问题往往在一瞬间产生, 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 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安全意识低下, 在运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学生体质差。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导致体质差, 运动能力低下, 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学生心理素质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畏惧、不镇定、胆怯的心理, 在做技术动作时过于紧张, 缩手缩脚出现多余的动作, 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学生的好胜心强。当学生在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活动中, 如果对抗过于激烈, 学生的好胜心过强, 就很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学生的保护工作不当。主要是由于保护能力差和他人协助保护工作不当造成的安全问题。

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一些学生对准备活动缺乏重视, 进行准备活动不够认真, 身体机能的关节和韧带没有活动开来, 达不到教学活动的要求, 从而导致安全问题。

针对以上损伤的原因做好体育课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

1. 重视安全教育,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重视课堂中易发生安全问题的所有环节, 学习和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例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骨折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 遇到紧急事故和运动损伤时, 才能在第一时间里判断伤痛原因, 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急救。

在新课改下,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懂得健康与安全、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关系以及一些常识性的自我保护知识, 并且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和预防方法。对学生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可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进行安全提示, 利用理论课传授安全措施, 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急救知识等。

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 如心脏病史、哮喘、受伤情况等记录。

2. 安全防范措施

精心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了解学生情况, 包括男女生比例、体质情况、体育骨干学生等。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练习强度、运动负荷要合理安排。了解场地和器材情况, 合理布置教学场地、器材。课前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械情况, 避免不合理的教学场地与器械影响学生安全。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检查工作, 课前认真检查每个学生的服装、鞋子、钥匙挂件, 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对身体不适的学生可安排见习或轻量活动, 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充分的准备活动。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 要根据季节情况, 做好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也是一节课的开始, 合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使学生进入运动状态, 克服身体惰性。充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全面地激活学生机体, 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到各项教学活动中, 有效避免一般伤害事故的发生。

严密的教学组织。养成培养教育学生的习惯。经常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秩序习惯, 指导体育委员准确地引导学生在指定场地集合, 尽量不要追逐打闹。必须指定专人领取器材, 教师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如铅球、标枪等器械, 更应有安全防护要求。

严肃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安全, 使教学组织得以有序开展。为确保学生身体安全, 课前要明确课堂纪律, 面对学生的违纪现象, 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帮助,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 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氛围。

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特别是在细节上面, 意外伤害往往是发生在教师不注意或易被忽略的小环节。教师的讲解、示范要清晰, 要做好演示, 如果在练习时出现混乱局面, 要果断停止活动, 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件。

结论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 就是关注安全、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教育要从每一位体育教师做起, 从小环节、小细节做起。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 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教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定的环境中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编写组, 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2]于长隆.对我国优秀冰球运动员运动创伤特点的分析[J].体育科学, 2001, 2 (1) :71-72.

[3]胡济群.高校足球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3) :340-341.

[4]胥凡, 池深.福建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1 (2) :89-90.

[5]吴伟奋.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7, 29 (6) :173-174.

[6]王放.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6 (1) :44-46.

[7]胡昕.江西省普通高校足球运动中损伤的因素分析及预防[J].新余高专学报, 2008, 13 (3) :94-96.

[8]安振中.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2 (3) :118-120.

[9]刘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7 (3) :94~95.

[10]史清钊, 等.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损伤情况报告及病因学分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9, 11 (2) :58~60.

[11]竭晓安.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1) :56~57.

运动防护专业 篇3

关键词:运动防护,眼面部防护具,运动安全,标准体系

1 引言

眼面部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据统计,在运动中具有眼保护常识,并且做了眼部保护措施的人,比没有眼部保护措施的人,眼面部损伤率下降了2.4%。在运动时可采取适当的眼面部防护措施,使用眼面部防护具。并通过标准的规范,使眼面部损伤的危险性尽可能降至最低限度。

2 国内外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的发展现状

自1969年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开始制定以来的40多年中,随着各国体育运动和对运动安全重要性认知的发展,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数量与日俱增,累计研制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52项。现行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共26项。

我国于2008年成立全国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2/SC1)(秘书处设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该分委会下设4个工作组,其中包括WG4运动眼面部防护工作组。目前,该分委会正在制定滑雪镜国家标准,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开展相关运动眼面部防护类的国家标准研制。

3 中国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的建立

建立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主要思考标准按照什么分类、标准的分布结构等,从而形成标准体系。可借鉴现有国际标准及国际标准体系,对防护形式及防护具进行梳理及整合,整体规划后,进行标准之间的内容调整与整合,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先进、与国际接轨、利于开展检测的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并根据该体系制定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的发展规划和建议。

3.1 运动眼面部防护具光学性能试验

WG4运动眼面部防护工作组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安全与防护实验室以及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系实验室对多种眼面部防护具进行了试验。

使用光度测量装置、分光光度计、雾度计等光学设备,对多种运动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光学性能进行试验,产品类型包括游泳、潜水、球类、马术、赛马等运动眼面部防护产品。试验内容包括球镜度、柱镜度、棱镜度、透射比、雾度等光学性能。将对两实验室的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对市场上常见的运动眼面部防护产品的光学性能进行摸底。研究按照运动项目建立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是否合理。

试验结果显示:

(1)样品的球镜度和柱镜度小于等于±0.06;样品的水平方向棱镜度偏差小于0.50,垂直方向棱镜度偏差小于0.20。

(2)样品的雾度基本小于3%。

绝大部分防护具是不带矫正视力功能的,即平光镜。因此对于防护具球镜度、柱镜度、棱镜度等顶焦度参数可以使用通用标准进行规范。

(3)游泳镜、潜水镜、运动护目镜样品的透射比基本大于85%,滑雪镜样品的透射比小于12%。马术、赛马用护目镜分为带有过滤可见光功能和无过滤可见光功能两种,因此各样品透射比差距较大。

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或需要在一些特殊环境使用,因此有些防护具有特殊透射比要求。综上,需要按照运动项目建立标准体系。

3.2 运动眼面部防护具物理性能

眼损伤危险性的大小与运动项目的特点密切相关。田径、游泳、体操、划船等运动项目眼损伤危险性较低,而投击球、使用球棒、棍棒或有身体接触紧密的攻击性项目眼损伤危险性更高些。

低危险性的运动包括一些必须使用眼面部防护具的项目,如滑雪、游泳、潜水等。这些项目使用的眼面部防护具除了普通防护镜要求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外,往往具有特殊的功能要求,如防水、防雪、防雾等。基于这些特殊要求,本标准体系设计将这些运动所用的眼面部防护具单独设立标准,以对其眼面部防护具进行规范。可以选择使用眼面部防护具的低危险性运动包括:田径、划船、自行车等。这些项目可以佩戴防护具,也可以不佩戴。

高危险性的运动包括球速高的项目,应用球棒或棍棒的项目,含有合理或非合理冲撞的进攻性项目,或以上因素都包括的项目。这些项目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眼损伤,应考虑应用合适的眼面部防护具。

高危险性运动包括必须使用眼面部防护具的项目,如曲棍球、冰球等。这些项目要求佩戴统一的专业的眼面部防护具。本标准体系设计将这些运动项目单独设立标准,以对其眼面部防护具进行规范。

有些使用球拍的运动项目(如软式网球、网球、羽毛球等虽然没有要求必须使用防护具,但都可能引发严重的眼损伤,应考虑选用合适的眼面部防护具,对运动者起到光学、机械等方面的防护作用。

有极高眼损伤危险性的运动是不能使用眼面部防护具的。如拳击和日本式武术等。但这些运动规则中要求不能使用眼面部防护具,因此不在本标准体系之列。

3.3 其他物理性能要求

各类防护具的物理性能基本都包括抗冲击性、阻燃性、耐磨性等要求,可用通用标准进行规范。由于不同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或需要在一些特殊环境使用,因此有些防护具需要特殊的物理功能。综上,需要按照运动项目建立标准体系。

3.4 结论

按照运动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是合理的。

对于常用运动眼面部防护具的一些基本光学、物理性能,可以用通用标准进行规范,为标准制定工作提供方便。

5 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框架

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标准类的编号(如图1所示)。

体系框架内共包括10项国家标准,其中已有国家标准1项,需制定标准9项。

6 结语

国外运动眼面部防护标准集中在各地广泛普及的运动项目上。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标准涉及到的运动几乎都是必须使用眼面部防护具的,而缺少非强制使用的运动眼面部防护具相关标准。

事实上,非特定材质的防护具和镜片遭受撞击时很容易碎裂或镜框断裂造成二次损伤。防护具和镜片的材料需要有足够的耐撞系数和厚度才可以用于运动型的防护具。而且运动时容易出汗,体温较高,即使是非强制使用的防护具也要具有排气与防雾的功能才能满足用户实际使用。因此,运动眼面部防护的推广和运动眼面部防护具相关标准的研制是标准化组织亟需推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国庆译.运动中眼的损伤与防护_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的立场声明[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8(2):91-92.

[2]刘玉飞.浅谈眼面部防护用品的选择_使用和维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5,(5):42-46.

[3]张文渊.眼面护具选择和使用_上[J].现代职业安全,2012,126(2):102-104.

[4]李淑珍.千例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1):20-21.

[5]路剑英.大学生体育运动所致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313例[J].眼科新进展,2009,29(8):605-606.

[6]Jovanovic M.Mechanical in juries of the eyeball frequency,structure,and possibility of the prevention.Srp Arh Celok Lek,2006,134(1):11-21.

[7]丁法德,李增先,杨景存等.眼外伤4210例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29-32.

体育舞蹈与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篇4

现代社会中,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体育行业中有所建树。由于体育舞蹈内涵丰富, 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务于一体, 涉及文化范围广, 包括舞蹈学、音乐学、心理学、解剖学、力学、美学、服饰学和运动训练学等, 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2、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防护意识的心理学结构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防护意识主要是指运动员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伤害的发生, 采取有效的行动去保护自己的身体, 顺利地完成体育动作的过程。防护意识从本质上讲, 与其他职业的防护意识无异, 都是安全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共分成三个层次:

2.1、安全认知

认知就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 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安全认知, 就是人们对运动损伤这一客观存在的特性、本质、规律、规章及其预防和保障的认知, 主要是指体育舞蹈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特性、本质、规律、规章以及活动对象、手段等知识、自我保护技能的认知, 是防护意识的基础阶段。

2.2、安全情感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态度。

2.3、安全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 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品质有四性, 即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安全意志是心理学意志的一种, 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为了保证自身安全, 自觉、果断、坚韧而顽强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去克服困难、战胜障碍最后完美完成整套动作的心理过程。

3、体育舞蹈运动员防护意识的培养

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防护意识也不是天生的, 通过后天的训练可以把一些有保护作用的动作内化为自动化执行的程度, 在关键的时刻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意识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才能确立。

3.1、理性灌输

理性灌输是指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让体育舞蹈运动员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掌握规避运动损伤所需要的理论和技能, 不断地加深他们对运动安全的理解, 牢固树立运动损伤可以预防的观念, 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安全行为由不自觉渐变到自觉, 由“强制执行”到“自觉遵守”, 进而到“主动接受, 自我监督”, 产生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质的变化, 增强防护意识, 把防护意识变成一种潜意识控制下的理性行为。

3.2、制度约束

我国的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事业, 对体育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进行个案分析, 统计综合, 最后制定而成的《体育舞蹈动作指南》、《全国体育舞蹈业余考级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都具有一般的意义, 是国家为了扶持行业、引导个人身体素质综合全面发展而做出的一般性规定。这些规定是用强制性的手段约束规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 达到培养防护意识的目的。

3.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指使一些具有运动损伤倾向者与教练之间加强联系, 通过帮思想、传技术、带动作等形式, 解决运动员思想上的问题, 及时纠正个别运动员的不良行为, 引导那些防护意识差的运动员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帮助运动员强化防护意识。

4、强化体育舞蹈运动员职业防护意识的建议

针对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防护意识存在的问题, 建议采取思想高度重视、创新防护教育、磨练防护意志及强化环境熏陶等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促进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由良好水平向优秀水平提升, 预防和控制其不合理体育动作的发生, 降低因运动员原因引发的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率, 提高体育舞蹈运动中的安全水平。

4.1、正视差距, 高度重视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高风险的体育舞蹈运动, 对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提出了高标准要求, 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防护意识, 才能预防和控制不合理运动行为的发生, 确保整个比赛或训练过程的顺利完成。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 离优秀运动员的水平还有差距。

4.2、抓住根本, 积极创新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防护教育

安全教育是提高少儿运动员防护意识水平的根本途径。为了提高体育舞蹈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就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理念等方面系统创新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安全教育, 消除安全教育的高原现象。

4.3、瞄准弱点, 着力磨练少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安全意志

少儿运动员防护意识的最大薄弱环节是安全意志的缺乏。很多家长也只是看到了孩子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但是, 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提高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水平, 必须瞄准安全意志这个薄弱环节, 采取有力措施, 磨练少儿运动员的安全意志, 提高少儿运动员的安全意志水平, 使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得到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水平。

摘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本文阐述了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结构, 建议采取创新安全教育, 磨练安全意志, 强化环境熏陶等措施, 强化体育舞蹈少儿运动员的防护意识, 降低因防护意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发生率, 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育舞蹈,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孙俊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0.01 (1) :108-110.

[2]唐颖.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1 (1) :150-152.

浅议老年人的运动健康及安全防护 篇5

运动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坚持锻炼, 适当运动, 对于体质的增强, 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适度运动既能增进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又可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但是, 由于跨入老年, 体质大不如以前, 应变和耐受能力都在走下坡路, 这样, 老年人在健身时就需要健身指导, 同时自已也应注意安全防护。那么运动对老年人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在运动中究竟如何做到安全防护呢?我看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 生理和心理原因是老年人健康运动的困扰因素

首先,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相互转换速度减慢, 反应能力较迟钝, 神经细胞易疲劳, 恢复也较慢。其次, 心血管系统中由于心肌逐渐萎缩, 心肌收缩力量慢慢变弱, 动脉壁弹性减退和发生硬化, 血液流经血管的阻力加大, 血压升高, 造成流向肌肉特别是心肌的血流受到阻碍。所以, 老年人对体力负荷能力明显减退。再次, 呼吸系统的肺组织中的呼吸肌力量减退, 肺活量及胸廓的活动度减小, 因而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变差, 残气量增加, 运动中供氧能力不足。第四, 运动系统关节韧带弹性减退, 关节活动度变小, 肌肉逐渐萎缩, 肌肉力量和弹性降低。因此, 老年人比较容易发生骨折、骨关节病、脊柱侧弯、骨质增生等毛病, 劳损现象较易发生。

神经系统, 大脑功能的慢慢退化和机能障碍出现, 使感觉周围事物变化的能力降低。人的视力一般从30岁起就开始下降, 40岁后已明显地感到眼的调节能力变差, 45岁以后要戴老花镜了, 进入老年听力和记忆力也发生老年性衰退, 对童年的事情则能回忆, 但对近期的事情反而迅速遗忘。思维的灵活性明显下降, 往往表现出老年人特有的怪癖固执, 因而对改变自己不良的运动习惯有抵触情绪。

由于退休离开工作单位, 周围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是退休前后很多人和事发生了变化, 许多事情给老人增加了感慨。二是可能没有了熟悉同伴交往而寂寞。三是有些因不能发挥自己的余热而感到惆怅。个别的也有因失去优越地位和权势而不满, 情绪发生改变。到了老年要经常面对身体不健康和疾病状态, 容易产生不安和抑郁的情绪, 身体机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大幅度减退, 使老人产生无力感[1]。相反, 身体健康、生活富裕而少忧愁的老年人, 因为心情愉快, 精神生活充实, 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因而往往保持着良好、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状态, 看上去有比自己实际年龄旺盛的体力和精力。

2 合理健康的运动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手段

人过中年, 衰老便悄悄袭来, 如何减缓衰老的脚步呢?最简便易行的便是合理健康的运动。运动究竟会对身体哪些方面有益处呢?

首先, 运动能使心脏年轻。心肺功能的强弱和衰老过程密切相关, 运动能大大增加肺活量, 延缓肺组织的老化, 使肺功能增强;运动又能增加心肌的血氧供应, 改善心肌的营养和代谢。运动时, 心脏的每搏输出血量和流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成倍增加, 这样, 心肌长期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延缓了心脏老化过程。

其次, 运动能预防肌肉萎缩。运动时, 肌肉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开放数量比安静时多20-50倍。这样, 肌肉就能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营养和氧气的大量增加, 可使肌肉丰满而富有弹性, 关节、韧带、肌力都能得到加强, 从而使骨骼更强壮。

再次, 运动能增强新陈代谢。人体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 把有用的物质转化为体内组织成分及热能, 又将新陈代谢废物不断清除。当进入暮年之后, 由于体内新陈代谢能力明显降低, 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失眠盗汗等一系列症状。如经常运动, 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运动时由于能量消耗增加, 促使消化吸收过程加强。运动还能使消化酶活性增高, 因而食欲增进、饭量增加, 增强了新陈代谢。同时, 运动能益智健脑。脑细胞衰老可能与氧的“自由基”有关, “自由基”可使脑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增多, 影响脑细胞的功能。运动可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 流过脑血管的血液量大大增加, 从而破坏了“自由基”的化学活性, 保护了脑组织的功能。运动还能使大脑组织抗酸碱的能力增加, 提高各种氧化酶系统的作用, 促进大脑能量的再合成过程, 有益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和营养状况的改善, 使大脑——人体的指挥部运行得更好。

3 遵循运动原则是老年人运动健康安全的守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组织器官的退行性改变, 从而出现相应的功能减退。如心、脑、肾、胃、肠等, 其中特别是心、肺、血管的变化最为突出。研究人员发现40岁以后是造成人类冠心病发病 (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功能减退) 的多见年龄。人过中年, 除需定期身体检查外, 还要认识到自己告别了中年时代, 进人了老年的行列, 做事情要特别注意“掌握分寸”和“量力而行”。尤其是在从事体育运动时, 更要“适可而止”, “不宜过度”。

那么老年人适合进行哪种运动?运动量多大?持续时间多长?回答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也就是因人而异。健康安全的运动应根据个人特点、身体状态等因素, 来制订运动锻炼的项目, 周全考虑时间、环境气候等条件。因而, 老年人健康安全的运动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渐进性原则。先选择运动量小、动作简单且时间短的运动;再进行运动量较大、动作较复杂且时间稍长的运动。如先进行时间短的慢走, 逐渐过度到速度稍快的中速走。

(2) 均衡性原则。运动项目尽量使身体内外得到锻炼。如四肢、内脏的运动。

(3) 对称性原则。要注意身体对称的运动。如左右手足、胸腹背部的对称运动。

(4) 交替性原则。身体的运动状态要有交替。如动作的伸与屈、旋与转等;项目上的散步与跑步、游泳与郊游等交替。

(5) 季节性原则。在气候变化后, 可选择适合运动项目。如夏天游泳、秋季登山等。

(6) 趣味性原则。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和爱好, 选择动与静结合且趣味强的运动项目。如旅游、钓鱼、绘画、书法、下棋、跳广场舞等等。

(7) 持久性原则。运动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只有持久才有效果。

4 注意事项是老年人运动健康安全的防线

老年人不适宜过度地进行锻炼, 不宜盲目地、无限制地加大运动量, 科学适宜的运动量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如何掌握好运动量, 是老年人在锻炼中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运动量太小, 起不到健身作用;运动量太大, 超过了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 易造成损伤, 对健康不利。因此,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 对保证老年人锻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采用测量脉搏跳动的次数, 是常见判断运动量大小手段。那么, 该如何掌握脉搏的次数呢?

(1) 测脉搏的快慢, 可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大体上说, 正常老人的运动脉搏 (心跳) 次数是每分钟220次减去自己的年龄。如果是60岁健康的人, 其运动脉搏最大值是每分钟160次 (即220减去60) 。锻炼身体时要想达到理想的心跳次数就是上述最大数字160次的70%~80%, 就是112~120次。当然, 这个数值不是绝对的, 如果有运动习惯且身体素质好的老年人, 其最大脉搏值相对变大, 那么运动时其最大心率值相应也会提高;没有运动基础且身体一般的老人, 运动时心率最好控制在120次以下, 体弱多病者其最大值应相对减小。测脉搏比较科学准确的方法是在运动后10秒之内, 立刻测量10秒的脉搏数, 然后把所得的脉搏数乘以6, 就是运动时的最大心率。

(2)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 可以依据身体的感知, 即感觉身体累的程度, 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比如身体素质一般的老人, 先做了5~8分钟广播操, 然后又花15分钟的时间去慢跑, 做完这两项运动后不觉得累, 身体发热又出汗了, 就说明运动量差不多, 该用5分钟时间做整理放松运动了。

依据身体的感知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 个人的体质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条件。

(3) 从运动时所消耗的热量多少, 也可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目前运用运动时所消耗的热量, 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的人员不多, 原因就是要准确了解自己每天摄取食物所含热量值, 及今天运动时所消耗的热量值, 两者数值难于确定和掌握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人体基础代谢需要的基本热量+活动需要的热量+消化食物需要的热量) , 因而根据运动时所消耗的热量多少来判定运动量是否合适, 这种方法不易掌握。这种方法的检测, 可依据锻炼目的不同的人, 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 以达到锻练目标。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每半小时可消耗热量见表1;各种食物的热量见表2。

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水果所含的热量, 如, 番茄19大卡、香瓜26大卡、红富士苹果45大卡。

减肥大敌就是零食, 其热量非常高, 如, 100克重的下列食物其热量是:巧克力约600大卡以上而且脂肪含量很高、薯片555大卡、金丝小枣可食部分的能量是322大卡、花生589大卡、南瓜子 (炒) 574大卡、牛肉干550大卡、钙奶饼干390大卡。因而, 一般低卡区的食品是指水果、菜蔬, 高卡区是指热量多的零食。

老年人运动健身可根据每天所摄入食物的热量, 选择运动项目及运动量。人体每减掉一公斤脂肪, 需消耗七千七百卡热量, 如较胖老年人想减轻体重, 他选择的运动项目就应消耗热量较多, 相应的摄入高热量食品就要减少;要维持现有体重, 饮食与锻炼所消耗的热量收支平衡就可以。

5 要领和内容是老年人运动健身的保障

5.1 身体的全面锻炼和均衡发展

锻炼方式要使整个身体参加活动, 只使某一肢体或器官局部负荷过重的运动都是不科学的。

5.2 身体的活动对速度和力量要求不宜过高

有节奏感、简单、速度缓慢的锻炼动作适合老年人。要避免采用用力过猛、力量负荷较重及快速的, 变化多的运动。如身体骤然前倾、后仰、甩头、低头、旋转等动作。老年人还应注意腰部以及上肢肌力锻炼。

5.3 身体锻炼时呼吸要自然顺畅

要正确发展腹式呼吸, 憋气和过分使劲的动作尽量避免。

5.4 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项目

有走路、慢跑、游泳、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舞剑、做广播操、练气功、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5.4.1 老年人的健身保健运动分类

老年人的健身保健运动可大致分为三类:即轻度到中度的耐力性运动、伸展运动以及增强肌力锻炼。安全、有效、科学的健身保健运动锻炼程序应由四部分组成:准备活动、有氧运动、与年龄相对应的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年龄越大, 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越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 还可避免运动伤害事故[2]。

准备活动一般由快走、慢跑以及原地连续性徒手体操等全身性活动组成。准备活动时间和强度, 应依据运动者以下因素而定:年龄、身体情况、训练水平、季节气候等。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强度掌握在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刚好。整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1-2分钟缓步慢跑或步行, 下肢的柔软体操和全身的伸展体操, 下肢肌肉群按摩或自我抖动肌肉的放松动作。运动后沐浴可使心情爽快, 尽快解除疲劳。合理的入浴时间是在运动后心率恢复到运动前、出汗停止以后。水温以微热为好, 特别是老年及血压高的人更应注意水温。但要注意, 即使是健康人, 泡在热水里的时间也不宜太长, 应在身体略感疲劳为好。

国外的有关专家曾给健康老年男性开了如下运动处方:每周3次, 每次1小时。

每次1小时的运动处方:

(1) 做体操15分钟。

(2) 跑步、走步、跑、走相间的锻炼。例如开始可跑50步、走50步, 以后逐渐增加跑的步数, 减少走的步数, 每周3次;每次15-20分钟。

(3) 为提高关节的活动性及预防肌肉痛, 做伸展运动15-20分钟。

(4) 做按摩或放松动作5分钟。

在上面的跑步、步行程序中, 脉搏要控制在每分钟145次以下。

5.4.2 平衡性运动可防摔倒

对于老年人来说, 影响健康最严重问题之一就是摔倒。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一年当中大约有30%的人至少摔倒一次, 相当一部分人在摔倒过程中, 股骨或其它部位骨头会发生骨折, 因此导致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恶化甚至死亡。

科学家们指出, 比较之下, 动作舒缓、注重平衡运动, 或许能帮助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体能、灵活性和耐力极限, 使其在行动中更为小心, 达到防止摔倒的目的。

5.4.3 早动晚静有利健康

老年人的早晚锻炼, 应做到动静结合, 以早动、晚静为妥。

早动的锻炼以动作舒缓、注重平衡为最佳项目。如太极拳有简化24式、42式和48式等套路。晚静的锻炼以静养打坐为最佳形式。静坐最好的时间应选择在睡觉之前, 要看自己的体力来决定时间的长短, 总体上量要循序渐进, 质要逐步提高。静为身体不动, 而实际上是外静内动, 体内血液循环加速, 肺活量增加, 新陈代谢加快, 所以能起到抗病防病的作用[3]。

早动晚静的锻炼, 只要持之以恒, 对于修身养性、养生健身, 效果非常显著。劝老年朋友不妨一试。

6 自我监督是老年人应有的运动健身安全常识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应加强自我监督。合理的运动项目, 科学锻炼的方法, 适度的运动负荷和强度, 强化的自我监督意识, 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障。为此, 锻炼的准备工作要做到位, 具体步骤是:

(1) 检查身体要在开始锻炼之前, 真实地了解身体和健康状况, 特别是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了解, 并对病患组织和器官的情况要特别注意。

(2) 根据体检后的结果, 参考锻炼以前的基础和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安排适当的运动量和强度。

(3) 要加强自我监督。锻炼时若发现稍一运动就心慌气短, 心情烦躁不安, 容易疲劳, 恢复又慢, 难入睡且睡不实, 运动量不大但身体却有明显消瘦下去等现象, 则要及时找医生查明原因。

(4) 最初参加体育锻炼时, 应有一个尝试阶段。一是为进入正式锻炼准备, 二是试探和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状况。尝试阶段时间一般是7-10天, 在这个阶段要特别做好自我监督和医学观察。

(5) 参加锻炼, 不争胜好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 要禁止一味的追求胜负。因为过度的精神紧张, 会导致休克, 出现吸呼困难等不适状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即停止锻炼, 注意观察, 查明原因。

(6) 适应身体锻炼的准备活动要做好。年龄愈大, 做准备活动需要的时间愈长。锻炼前, 冬季要尽量缩小室内与运动场所的温差, 夏天要避免因使用冷空调造成的温差。因为无论从暖和的地方一下子到寒冷的地方, 还是从较冷的地方到较热的场所, 血管收缩都会引起血压的急剧变化, 造成身体不适。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老年人的运动健康及安全防护问题,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老年人锻炼身体要量力而行, 要根据周边的环境和健身设施, 科学制定健身方案, 在运动中要加强自我监督, 确保自身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雷.浅谈老年人合理健身[].科技视界, 2011 (10) .

[2]惠特尼·马丁, 刘瑛.现代人锻炼的最佳健康准则[].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 (11) .

运动防护专业 篇6

1、高校跆拳道公体课教学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分析

从跆拳道教学训练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训练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合理; (2) 缺乏训练过程的安全防护意识; (3) 准备活动不充分; (4) 训练场地设施不达标; (5) 学生训练不认真, 精神不集中; (6) 缺乏训练保护措施等。因此, 可以从教师、学生、教学场地设施、气候、教学任务等方面加以分析运动损伤原因。

1.1、教师因素

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起始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只是针对某个技术动作的要求, 导致在教学中意识不强, 出现运动损伤。另外, 由于在教学中, 面对的是公体课学生, 没有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 在课程内容和目标设置上出现不合理状况, 学生不能完全达到学习任务, 也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一个原因。再者, 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充分预热身体, 准备活动不足, 在学习难度稍大的技术动作时,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准备不足, 神经系统和肌肉没有被激活, 容易导致损伤。教师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对动作发力原理理解偏差, 导致讲解示范不规范, 也是误导学生动作发力错误, 容易造成各关节损伤的原因。

1.2、学生因素

学生是跆拳道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对安全防患意识差, 没有集中精力学习动作, 致使学习态度懒散, 动作发力不到位或过于用力, 使其受伤。

1.3、场地设施、气候因素

场地设施不标准, 没有达到安全规格, 或者场地试用时间过久, 场地老化, 是导致运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其中, 场地设施缺少垫子等保护性设备, 还有学校没有统一选购跆拳道防护服装等。在不同季节, 跆拳道训练应做相应变化, 比如在寒冷的冬季, 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同时, 长时间脚对地面难以控制, 容易出现扭伤, 踢靶时出现外伤, 另外肌肉僵硬, 弹性和耐力下降, 也容易损伤。

1.4、运动训练强度

教学训练中, 应合理安排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过大, 容易出现血糖过低, 生理性疲劳, 易引发急性运动损伤。

2、跆拳道运动中常见受伤部位及相应防护措施

跆拳道运动过程中, 由于要求学习者赤脚进行训练, 训练中包括击打靶子, 以下肢运动为主,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训练计划时, 实战内容也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损伤。

2.1、损伤的类别

在高校跆拳道公体课中, 学生主要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 他们处于从中学体育教育向高校体育教育模式转换的衔接时期, 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高校群体。 他们之中受伤一半以上以急性软组织损伤为主, 受伤部位大都在小腿、腕关节、踝关节;另外, 肌肉拉伤也是比较常见的受伤类型;骨折、撕裂、劳损情况出现较少。

2.2、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踝关节受伤是跆拳道运动最容易受伤部位, 肌肉与韧带的拉伤也是比较容易受伤部位, 最后是擦伤情况出现几率较低。

(1) 肌肉、韧带损伤。

由于运动中肌肉主动猛烈收缩, 肌肉自身承受的收缩力小于外界施加的力, 即可引起肌肉拉伤现象。肌肉与肌腱交界的附着点是拉伤容易出现的部位, 由于损伤力的大小和作用性质不同, 都可造成肌肉、肌腱纤维断裂或者微损伤的积累。另外, 肌肉周围的辅助结构如滑囊和腱鞘也易损伤。

(2) 关节韧带扭伤。

指由于外力作用使关节发生超常活动造成, 轻则韧带部分纤维断裂, 重则严重断裂, 导致关节脱位, 同时也可合并关节囊、滑膜等软骨组织受伤。

(3) 擦伤处理。

擦伤指皮肤表面受到摩擦后的损伤。 小面积的擦伤可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伤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 局部用红药水涂擦即可。关节附近伤口为防止感染, 多用抗生素软膏或消炎软膏涂抹, 需无菌膜包扎处理。

(4) 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主要特点为组织撕裂或撕裂后出现水肿和血肿, 出现炎症。早期的处理原则以制动、止血、防肿、消痛为主, 处理方法一般以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受伤肢体。此种方法在受伤后立刻使用, 有止痛、消肿的作用。冷敷采用冰袋或者氯乙烷, 用绷带加以包扎。24 小时之后, 拆除包扎固定, 据伤情进一步处理。外敷新的伤药可以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另外, 如果包扎后感到剧烈疼痛, 可以口服外药。中期运动损伤主要是发生在24-48 小时后, 此时期的特点受伤部位凝块正被吸收, 坏死组织被清除, 组织在修护, 炎症在消退, 但仍有肿胀和淤血。因此中期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再生修复, 防止粘连组织生成。处理方法为按摩、针灸、外贴或外物服用等。晚期组织已经基本修复但会有疼痛出现, 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原则是以增强肌肉、关节的运动能力。方法以按摩、理疗及功能锻炼为主。

慢性损伤主要是为了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合理安排布局的负担量。治疗方法和急性损伤的中期大体相同, 最好将锻炼与治疗结合运用。

3、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几点关于跆拳道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特点可以得出, 在高校跆拳道公体课中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做到以下方面:

(1) 学校应树立健康第一, 重在参与的思想; 加强新生的健康运动指导;加强课外体育运动管理与指导;

(2) 在场地器材方面, 健全设施设备, 注意场地设备的维护;

(3) 教师应加强熟知运动生理与防护方面的知识,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方法;

学生应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会一些简单自我救护知识。

摘要: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 跆拳道成为新世纪体育的热门运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跆拳道, 而在学习训练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这项运动, 从跆拳道运动技术原理分析, 从练习者自身学习过程中学会趋利避害, 养成正确的发力方法;在训练对抗中学会保护自己, 以便能更好的利用这项运动, 强身健体, 获取自身价值。

关键词:高校,跆拳道,运动损伤,防护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1.

[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法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尚志强.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浙江艺术传媒学院学报, 2010 (3) .

[4]刘欣刚.普通高校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问题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5) .

[5]杜林胜, 樊艺勇.少年跆拳道运动损伤分析[J].体育科技, 2003 (3) .

[6]黄泳芳.试述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与训练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1) .

[7]李志敢.陈润霖.广东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 .

[8]袁桂茹.跆拳道项目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和恢复性建议[J].福建体育科技, 2009 (06) .

[9]徐勇.探讨跆拳道训练的方式及其对身体素质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2) .

《腐蚀与防护》专业课教改探讨 篇7

关键词:《腐蚀与防护》,教学改革

1、目前存在的问题

《腐蚀与防护》是一门针对非材料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材料腐蚀的基本理论以及自然条件下的腐蚀现象 (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和海水腐蚀) , 并提出了预防材料腐蚀应该采取的措施, 如电化学保护、防腐材料的选择以及防腐涂层的应用等。一般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都是机械和储运专业的, 而且都是大四的上学期, 此时专业课多, 课时紧, 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准备阶段, 对专业课的学习多处于应付状态。另外, 一些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正陆续进行, 学生的就业面试活动接连不断, 出勤率明显下降。而面试后的等待、与企业之间反复的联系更让学生难以静下心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正在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做准备, 所以课堂教学效果很差。

此外, 学生对专业课重视不够。很多学生在第一节课就询问如何考试, 对所学内容根本不关心。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相对于基础课而言明显不够重视。为了通过考试, 大部分学生在平时根本不用心听讲, 把希望寄托在老师上完课后指定考试范围, 出复习题上, 然后临时包佛脚, 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认为, 一门课所应该学习或掌握的知识就是教材的内容, 教材以外的内容、教师上课讲授的专业前沿知识与他们当前要通过的考试无直接关系。因此, 学生只关心课程结束后的考试范围, 而对该专业方向的新进展、新知识、新方法缺乏兴趣。

2、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课的教学加以改进。

1) 教学内容的改进

专业课具有“时尚性”, 是与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它不能拘泥于现有教材的书本知识, 应跟踪本专业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 将它们不断充实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去。教师在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上应以多本相关教材同时参考为宜。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已有定论的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 还要将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不仅介绍本学科最新科学成就、当前学术研究动态, 还要介绍各种相关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以及本专业的一些未知领域。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知识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步伐,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1,2]。

比如我们石油院校的机械和储运专业的学生, 至少应该了解石油行业的腐蚀现状, 石油行业领域内从石油的勘探、开发、采油、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 有哪些设备容易发生腐蚀, 发生腐蚀的类型都有哪些, 应该如何防止等。只有了解了这些相关知识, 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才可能知道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应该如何选材;构件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处要避免应力集中, 以免发生应力腐蚀;不同材质相连接处时应如何防止电偶腐蚀的发生;材料连接时能采用焊接的地方尽量不要采用铆接以避免缝隙腐蚀;不锈钢材料尽量不要在含氯离子的环境中使用;油套管在服役时如何防止腐蚀的发生;管道在服役过程中应如何防止土壤腐蚀、冲刷腐蚀、内腐蚀等现象的发生;储罐在服役过程中如何避免大气腐蚀和土壤腐蚀、如何防静电积累、如何防止罐内壁腐蚀等等。在讲到管道的防腐时, 结合西气东输管道, 将该管道从选址、设计以及管道的防腐分别采用的哪些方式等都简单明了地加以介绍, 让他们了解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高温、高压和高含硫油气田的出现 (如四川普光气田) , 硫化氢腐蚀对材料的影响也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一个方面, 可以从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入手, 让学生明白高含硫油气田的开发面临的腐蚀问题是如何的严峻,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 绝大多数专业课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严重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大学高年级学生而言,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对专业课的教学完全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例如“研讨式”教学法, 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相关教学内容拟订研讨课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自学相关知识, 提出研讨方案。通过讨论和教师总结,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说,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真正起到“指点迷津”的导学、助学作用[3,4]。

比如在讲到自然条件下的腐蚀时, 事先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小组, 要求他们分别从土壤腐蚀、大气腐蚀和海水腐蚀入手, 拿起手中的相机, 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腐蚀现象拍下来, 自己分析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每个小组都要到讲台上做报告, 并且安排讨论环节, 其他小组提问, 相互打分,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他们很热情地到工地上、院墙边、水边等去发现问题, 从而意识到腐蚀现象无处不在, 腐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破坏作用等,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知道了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所在。

3、考试形式改革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重要的反馈和评价手段, 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课的考核方式与基础课一样, 都是课程结束后进行卷面考试, 平时成绩按照出勤或者是交作业, 然后将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以一定的比例分配作为学生的成绩。这种考试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临阵磨枪的现象, 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教学目标, 不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而是增大平时考核力度。

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报告的态度、内容以及课堂作业等来考核, 同时卷面考试时应该增加主观题,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比如笔者在出考卷时, 有一道综合运用题, 讲述的是一条管道埋在地下会发生何种腐蚀, 如果要进行电化学保护, 应该如何选取, 是选用阴极保护还是阳极保护, 理论依据如何, 从而要求学生必须将土壤腐蚀、阴极保护、阳极保护等知识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还有一题就是要求学生设计一储油罐, 需要指出从选材、设计、罐基的选址、防腐涂层的选择等方面入手, 应该考虑哪些腐蚀问题, 从而将腐蚀与防护所学的内容都联系起来, 而不是孤立地记住某一个答案就能解决问题。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大大提高。

《腐蚀与防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地专业课,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枫.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研究综述.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4 (1)

[2]吴建章, 田建珍.对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河南教育.2008, 2:35-36。

[3]宋晔, 裴维山.浅议大学专业课教学改革.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4:52-53。

【运动防护专业】推荐阅读:

运动专业06-21

浙江省专业运动员08-07

电梯防护07-18

线路防护05-10

护理防护06-03

射线防护06-12

智能防护06-28

防护效果06-29

屏蔽防护07-01

噪声防护07-02

上一篇:民间文化符号下一篇:火花试验装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