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2024-06-10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共12篇)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1

1 流转现状

1.1 流转面积呈现上升趋势, 但总体面积小

根据我国农业部近年来的数据可以发现,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逐年递增, 并且流转速度也越来越快。2001年全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为457万hm2到2008年各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为0.071亿hm2, 农地流转面积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依然有限, 如2008年的0.071亿hm2土地仅占全国总耕地总面积的8.7%。这说明了虽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面积在不断增大, 但总的比例还远远不够。

1.2 流转形式多样, 以转包和出租为主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可以有土地转包、土地转让、土地租赁、投资入股、相互交换等多种方式并存, 但主要还是将土地进行转包或者出租。从2005年到2007年, 我国转包和出租两种形式的流转比例从60.89%、67.61%到78%, 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在这两种流转形式中, 还以转包为重点, 如在2006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转包占据绝对地位, 高达总量的49.83%。在这些方式中, 农户个体大多会选择转包、转让、互换的方式, 入股和出租主要由乡村集体组织。

1.3 经营权流逐步呈现出农户自发与集体组织并重的局面

近年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不再单一以农户个体进行为主, 乡村集体组织也紧追直上。在2006年, 农户自发流转的土地的比例高达52.45%, 但是乡村集体流转的土地也达到43.75%, 丝毫不输农户个人。并且, 在国家重视、宣传农村努力实现发家致富的大环境下, 农村集体组织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就成为最热门的选择, 也是农户最乐意接受、认为风险最小的选择, 这促进了农乡集体组织的发展。

1.4 一些新型流转方式逐渐在其他地区进行个别试点

近年来,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通的方式上不断推出新的形式, 并逐步向外推广在多地区试点。例如, 以农村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承包经营权流转, 以土地托管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农村户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以换取社会保障等等新流转方式。这些新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明显的地区适用性, 能够因地制宜的适用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地区, 也有很大的自身优势与发展潜力。

2 存在问题

2.1 各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与价格混乱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组织不健全、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价格没标准的混乱状态, 甚至有些地区还是无序、自发状态, 没有相关流转手续, 只是口头协定。甚至在亲戚之间, 对于土地使用年限与交易价格均没有规定, 造成日后大量的经济纠纷与土地拥有者的损失。如泰安市土地流转签订土地合同的仅有60%, 有大量的农户与承包者没有签订合同, 难以维权。另一方面,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体金额比较混乱, 各地差异较大, 参差不齐, 难以统一管理。

2.2 流转市场不健全

我国很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有效、健全的市场机制。缺乏流转信息中心提供大量的供求信息, 很多农民与承包者缺少信息来源渠道, 错失机遇。同时也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帮助流转双方完成相关手续的制定与规范, 造成土地纠纷现象严重。对于土地价格的评估认定也没有专门的单位, 容易使价格偏差, 造成土地浪费与农民损失。

2.3 流转面积依然有限

如前所述, 虽然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的总数在增加, 但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依然很小, 它反映了我国当前土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均十分有限的现状。这样的局面不利于农村土地的有效合理利用和农村土地收入的提高, 必须继续加大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落实。

结束语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然有着诸多问题, 价格的混乱, 监管的不利, 政策落实的力度不够等等, 制约着农地流转的发展。但是农地流转也呈现出不断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的局势, 我国农地流转的总面积不断增加, 流转类型也不断丰富, 补充着现有体例。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存在的缺陷, 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卫平, 郭定文.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

[2]韩青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3.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2

汝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军战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5期

一、现状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山区,‘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全县农业人口37万人,农用耕地37.8万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随之活跃起来。据统计,我县2008年土地流转为2万亩,占耕地面积 5.2%;2009年土地流转为2.5万亩,占耕地面积 6.6%;2010年土地流转为3.2万亩,占耕地面积 8.4%。从我县土地流转整体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土地流转以农户之间的转包、出租、转让、互换为主;

2、土地流转后以种植烟叶、红薯、蔬菜为主;

3、平原和丘陵地区土地流转多,山区流转少;

4、土地流转逐年增加。

二、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人们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有待提高

农民有很强的恋地情结,认为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最后一道生活阶线,没有土地就没有了生活保障,外出打工收入不是长久之计,还有的认为,土地流转后,失去了国家对土地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减少了家庭收入,一旦政策变了怕得不到土地,不愿意土地流转。

2.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合作社、农户与企业之间进行,普遍存在私下流转多,集体组织流转少,转包、出租多、转让、入股少。口头协议多,文字协议少,土地流转后,不能及时到乡政府和村委会备案,致使双方权利和义务不明确,留下许多土地纠纷和矛盾的隐患。

3.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技能水平低,收入不稳定

从我县情况看,农户以男劳力在外打工为主,妇女守候在家,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作不稳定,也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农忙季节回家收粮,农闲时去外打工,他们宁肯在土地上实行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

4.土地流转极不平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能够灌溉和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容易流转,反之,则土地流转难,富裕地区土地容易流转,贫穷地区土地流转难。全家外出务工多的地方,土地流转多,一个人在外务工的家庭,土地流转少。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氛围

为解决农民对土地流转认识上的偏差,提高政策水平,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自觉行为,我们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土地流转的意义,流转的方式、原则和程序。让群众解除土地流转的后顾疑虑,自愿、自觉参与土地流转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2.充分发辉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使土地流转规范化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是农经部门的重要职责,政府要加强完善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设,加大经营投入,给予管理部门相关的执法手段和管理权限,开展业务指导和组织土地流转,确保土地流转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手续齐全。各村要建立土地流转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土地流转工作,配合县、乡(镇)农经部门及时登记和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并组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团体组织和种植能手大规模种植,确保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序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矛盾纠纷。

3.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3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现状

一是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整有序的运作机制,不规范的自发流转较多,仍有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流转和越权流转的现象,以致带来土地的权属纠纷和矛盾较多;二是一些农户由于外出打工或经商,家中无劳力耕种时,一般采取农户之间相互协商方式,口头约定,自行转包,没有履行契约形式,也不通过乡村组织办理登记手续的土地自由流转非常普遍,以致带来每年种粮补贴资金的分配问题、土地流转承包费问题、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问题时有发生;三是村组集体或农户确定的产业化项目,要进行土地流转才能实施,但由于少数农民拒绝转包而使规模经营项目不能实现;四是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下新生、老死、嫁出、迁入人员土地不增不减的规定,以及肥瘦、远近、优劣田块均衡问题很关注,对承包田块动态调整要求很迫切;五是税改前部分农户逃避税费充耕抛荒或私下无偿让他人耕种交税,而税改后,种粮不交税并有补贴时,又回来耕种,以致双方纠纷,权属不清矛盾多。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原因分析

一是承包合同填写的内容不具体、不明确、不完善。有的承包合同内容非常简单,缺少合同的主要条款;有的承包合同只明确了地块名称,连承包面积、承包期限都没有填写。同时,许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承包地交由他人耕种或因抛荒而被村集体收回,都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仅凭口头约定,容易引发纠纷。

二是人口的不断增长引发矛盾纠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提高,从而也带来了许多矛盾纠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30年不变政策的实施,土地承包的不平衡性显露出来,人口的变化使得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三是城乡开发建设征用土地引发矛盾纠纷。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快,乡村建设迅猛发展,大量投资项目的上马,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短期内实现了土地价值的增值。在利益的驱使下,农户相互之间、集体与农户之间出现了许多的矛盾纠纷。

四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导致了土地承包纠纷的增多。农村土地刚实行承包经营时,农民负担相对较重,除了上交公粮、农业税外,还要负担乡统筹、村提留等费用。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同时,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也就多了起来。

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法》滞后,部分乡村干部对土地承包的法律政策认识、执行不到位。农村土地承包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而《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2003年3月1日以前的农村土地承包产生的纠纷没有法律依据,拿新的法律去裁定法律颁布前的案件,不仅法律上没有这样的追溯力,而且往往容易引发许多新的矛盾。我们发现,有的乡村干部以大多数人的意愿为由,要回集体主动放弃的已填入他人土地承包合同书上的土地。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土地承包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识不到位,在发生矛盾纠纷时,不能准确判断是非,导致矛盾升级。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完善建议

一是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宣传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逐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经营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最佳配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宣传政策,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应将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方面的政策法律编成小册子,印发至村、组、农户手中,使广大农民朋友了解政策,熟悉法规,充分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完善农村土地延包制度,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首先,抓紧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尚未完成农村土地延包的乡镇,组织发包方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并颁发由县级人民政府印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其次,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其次,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均要建立承包合同档案,专人专柜管理。档案资料要齐全,包括承包方案、合同、登记表册、变动情况台账等,确保土地承包资料有案可查。

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监管服务调处机构。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服务机构。市、县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乡镇设立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机构,配备2—5名专职人员对土地流转进行监管服务。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构。村级成立纠纷调解小组;乡镇成立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并依托乡镇农经管理机构组建调解庭;县级成立纠纷仲裁委员会,并依托县级农经部门组建仲裁庭。

四是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农村金融信贷、统筹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障等;抓好试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尽快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意见,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依法依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既消除了过去土地经营权任意甚至违法流转造成的诸多矛盾,又解决了过去耕地抛荒的不良现象,既鼓励了种田能手多种田,又实现了规模种植,大大提高了产出率。通过流转价格的杠杆作用,既让转入户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又为转出户增加了经济效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和完善 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完善对策

土地流转是农民进行土地使用权处理并从中获取收益的一种行为。土地是农民就业以及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土地流转以及适度规模经营, 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化调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开发利用, 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和问题

1.1土地流转概念不清

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土地权利有着明确的界定, 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所有, 而个人是通过承包的方式来获取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而广大农民在对这两者的区别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差, 或者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两者的区别。土地转让是短期或长期离开农村而将土地无偿交给亲友或者他人经营, 这是一种自然耕种的小农经济状态, 而将土地一次性长期转让给受让人, 受让人再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让金, 很多属于变相的土地买卖行为, 是和我国土地制度法规所背离的。土地流转目的不明, 土地流转应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集约化进程,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土地荒芜问题, 也不是为了进行厂房修建, 但是很多人却将目光聚焦在后者。一些干部对于土地承包法的意义和土地承包关系认识不足, 并未进行土地流转的正确引导。

1.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不规范

目前, 大多数土地流转是土地承包者的自发行为, 主要形式有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以及互换等几种, 很多是通过口头的方式来进行使用权利的转让和托付, 即便存在土地转让及托付协议, 也缺乏必要的公证, 或者没有通过发包方统一或备案, 缺乏规范。随着人们对土地所有权认识的不断提升, 土地流转中问题和争端不断, 一旦发生纠纷, 难以调解, 因此, 土地流转程序亟待规范。

1.3土地流转供需信息不对称, 流转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当前, 土地流转工作主要是通过县 (区) 、乡 (镇) 以及村3 级进行规范和引导, 土地流转市场还需进一步健全, 缺乏规范的中介组织、咨询机构、公证以及仲裁机构, 管理服务体系与土地流转出现一定的脱节, 导致土地流转供需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阻碍了土地流转。

2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措施

2.1明确土地流转的概念

目前, 已经流转的部分土地存在流转程序不规范, 手续不全和界限不清等问题。若想顺利有序的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需要在土地流转概念方面加以明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于土地流转方式进行了明确, 即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5 种, 还应当积极进行土地流转工作的探索和时间, 但必须要明确3 点内容:明确土地流转目的。土地流转是为了增强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提高农业产生效率,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简单耕种转让不能算作土地流转, 而是属于一种赠予或托付的行为, 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没有关系;土地出让过程中的拍卖属于变相的土地买卖行为, 违背了土地承包制度和法律, 也和土地流转的初衷相悖, 应进行及时制止。

2.2创新土地流转的有效模式

对于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 不仅要认真理清问题, 及时解决, 还应当不断总结和推广好的土地流转经验, 不断进行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经营, 鼓励土地承包者通过入股的形式来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或者统一对外租赁, 实现土地承包者取得地租和薪金双丰收, 积极鼓励农业带头企业、专业大户的发展, 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

2.3发展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不断深化服务改革, 健全土地流转组织体系, 加快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土地流转信息登记以及手续备案, 努力探索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平台建设, 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咨询和管理服务。

2.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强化履行好集体资产以及财务管理的职能, 指导和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土地补偿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帮助其建立健全征地补偿费用使用管理规则制度, 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办法, 并且重视农民工取得公平待遇, 加快农村土地长久流转, 帮助农民开辟新职业, 获取更多收益。

土地是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土地流转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搞好土地流转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必须要让土地流转规范化、制度化和有序化, 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 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农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林南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 2014.

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篇5

甲方:汉台区铺镇安然寺村四组(由村委会代管)乙方:

根据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及遵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经甲乙双方自愿协商,并征得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户签字同意后,现达成以下合同条款,双方共同遵守。

一、租用土地范围及座落:甲方自愿将位于铺武路东侧安然寺村四组3.5亩耕地(详见四至边界图)。

二、租用土地期限:承包期为30年,即从2011年11月15日起至2041年11月14日止(按公历年份计算)。

三、租用土地价格:土地承包费每亩每年为600元,按年支付费用。合同签订生效之日乙方支付给甲方第一年(2011年11月15日蛭 2012年11月14日)土地承包费共计人民币2100元(大写贰仟壹佰元整),以后每年乙方应在6月10日前交清当年土地承包费,不得无故拖欠。土地承包费参照本合同初次承包价格,每满5年上浮10%,租赁期间不再产生其他费用。

四、其他条款

(一)甲方责任和权利

1、租赁期内甲方必须协助乙方处理好周边关系,做好各项服务,确保企业稳定生产。

2、合同期内,乙方所租用土地甲方不得擅自收回。若提前收回土地,甲方应给乙方经济赔偿,赔偿标准按土地的建筑物、构筑物、各植物和附着物的市值及租赁期限的余期等实际因事协商确定。因社会公共建设需要所租赁土地由政府收回的,甲方应在收回土地前6个月,将收回土地的座落、四至范围、收回理由、收回日期书面通知乙方并予以公告,本合同终止,土地承包费据实结算。土地上的建筑、附着物及资产赔偿归乙方所有,土地赔偿金归甲方所有。

3、甲方中途无故终止合同,除合同中规定的赔偿外,还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为总租赁期间总租金的10%。

4、租赁期内,甲方的人事等相关变动不得影响此协议的执行。

(二)乙方责任和权利

1、乙方创办企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条例,并按时足额交清土地租用款额,如若违约,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2、承包期内,若乙方停止租用甲方土地,须向甲方代表提出书面申请,以保证甲方能够顺利接茬耕种。

3、乙方创办企业工商注册于甲方所在行政机构,并离有政策规定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

4、在租赁期内,乙方有权根据国家政策对所租赁土地进行联营,转租等行为,甲方不得干预,但需提前征得甲方

同意。乙方遵守土地政策,不得修建固定建筑,临时看管房屋,按土地部门要求办理。

5、乙方中途无故终止合同,不得要求返还已付清租金,并失去租赁权利。

6、承包期满后,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优先享有租赁权。

7、合同期满后,若乙方不再租用甲方土地,则乙方支付给甲方一年的土地承包费作为土地复耕补偿。土地上的建筑,附着物及所有财产归乙方所有,并由乙方自行处置。

六、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补充说明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七、本合同一式二份,安然村村民委员会一份,乙方一份。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

八、附承包土地四至边界图。

甲方签章:

安然村村民委员会公章、领导:

乙方代表:

试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篇6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制度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其中,明确提出“(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它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前提。

目前,调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有《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法》以及《渔业法》等。由于笔者来自农村,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现实状况,有着更加切身体会的感受,这些已经存在、正在实施的法律规范,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的农村,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人选择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就其收入状况而言,土地承包经营人外出务工几个月的时间,抵得上一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所得的收益(此处的农村指广大的普通农村,东北平原的农场制的土地承包经营人除外)。

实践中,多数农村土地承包人将资金存入银行,不愿意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出现预期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大量合理有秩序的流转现象,相反,国家免征农业税、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食补贴等国家支持农业生产政策,使得更多的农民产生了“惜地”心里,这更加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加之,相比农村而言,城镇居民享有养老补贴,医疗保证等,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成为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更加难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通过对于相关调研文章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现实农村农业生产中未能够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因不外乎一下三点: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制度下,农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农地,有的甚至远远不及1亩,农地过于分散。在农村土地承包时,按照农地的优劣等级,一般划分为一级土地、二级土地和三级土地,农业用地的优劣等级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也不相同,在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大规模集中的过程中,土地的价值难以公正作价,市场交易成本多高。第二,农村农业生产利润的低下,农业生产投入和农业生产产出,根据笔者的了解,比值多为1:2,即使承包人愿意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很少有人愿意受让。第三,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立法多基于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保护耕地的现实需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协调

《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明确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的所有权,依主体不同划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却没有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由谁来行使。我国现行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其弊端是:集体所有权的主体的虚化和错位。

在我国,对农村集体土地由村小组、村或乡镇级政府以集体名义进行占有,以使用权承包或租赁的形式有偿交付农民使用。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名义上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各级集体组织或单位对集体土地使用权是不能随意处置的,尤其不能随意进行转让买卖。但是,法律未能明确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村长、村委会或者县级以上的政府可以操纵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农村集体成员未能参与。另外,对集体土地买卖所得款项,农民只能得到一小部分,大部分收益由征地的各级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的代表占有并支配。

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土地承包权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在集体土地初次转让的过程中,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于成员身份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在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后,土地承包经营人应当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之一的成员权来管理经济组织公共事务。笔者认为,法律应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谁,有谁行使或者有什么组织代表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以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初次流转与登记制度

《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前款规定的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现有序的流转,必须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当前我国由于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完善,广大农村地区没有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制登记。《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2014年5月7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地籍管理司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3]134号)和《中央编办关于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人员编制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4]36号),在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承担指导监督全国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职责。笔者认为,不动产登记局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组成,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和有序流转,将真正起到指导、监管的作用。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足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人。那么土地的使用权是否归属土地承包经营权?当下的中国,由于各地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范围内国有土地面积显现不足,地方发展所需的土地多由地方政府征收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在征收过程中,由于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便利等其他原因,农地的流转多进行了转包、互换。流转多发生在兄弟,亲戚或者同宗朋友之间,土地的流转形式基本以口头约定为主,内容简单,没有进行书面约定。政府征收农地,使得土地价值一夜之间发生了昂贵的变化,承包人和实际耕种人因此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多选择诉诸法律,这样的案件,在基层法院呈现出数量猛增趋势,也加重了司法负担。

笔者认为,在农用耕地上存在着三种权利,分别是: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究其原因:首先,土地使用权的明确有利于明确土地的转包、互换等性质。土地的流转、流转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然是由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人享有;其次,土地使用权的明确有利于司法纠纷的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因转包等司法纠纷会大大减少,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农村村民关系。

五、结论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7

一、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临夏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共有25个乡 (镇) , 219个行政村, 2101个村民小组, 农业人口36.03万人, 农户8.07万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37.6万亩, 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74165份。截至目前, 临夏县已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11204亩, 流转占临夏县耕地面积的3%。临夏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有四种。

㈠出租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按这种方式流转的面积5634亩, 占流转总数的50.3%。

㈡转包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 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承包方将土地交他人代耕不足一年的除外。按这种方式流转的土地面积3060亩, 占流转总数的27.3%。

㈢互换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 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 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这种方式流转的面积为1267亩, 占流转总数的11.3%。

㈣转让承包方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 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 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 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消失。按这种方式流转的面积为999亩, 占流转总数的8.9%。

除上述四种土地流转方式外, 临夏县还有入股方式流转的55亩, 涉及户占流转总数的0.5%。按其他方式流转的189亩, 占流转总数的1.7%。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2011年, 对临夏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情况作了一次摸底, 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主体分类, 临夏县主要有三种模式。

㈠大户经营模式在农村一些熟悉农业种植技术并有实践经验、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大户, 通过租赁或土地承包流转的方式获得较多土地的经营权, 以实现规模经营。以这种模式在临夏县土桥、先锋等五乡镇集中连片的建设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和塑料大棚,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 进行规模化流转面积3875亩。涉及农户1617户, 签订土地承包流转合同1547份。

㈡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协会为主导, 集体统一组织部分生产经营环节, 发挥集体优势, 形成规模经营的一种经营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今年在临夏县有所发展,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临夏县新集镇联农大葱专业合作社, 统一规模化流转面积150亩, 进行大葱生产, 发展大葱产业,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实现了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

㈢农民企业家个体承包经营模式农民企业家通过集中连片流转的方式进行个体承包, 规模经营, 而农民不种田每亩也有承包权补偿费, 打工还有工资收入, 从而达到共同富裕。临夏县农民企业家马志明在韩集镇沙塄沟村集中流转山坡地500亩, 栽植大叶柳发展林业生产。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农村土地流转后, 即使农民回流农村, 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即土地流转收益。土地流转的收益也不是永久固定的。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来看, 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不断趋于多样化, 并逐步向市场化流转方向发展。早期的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户之间的自发流转, 多采取代耕、无偿转包、倒贴转包等形式, 流转目的是防止土地抛荒和转移农业税费负担。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租赁、有偿转包等便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市场化流转方式成为主要形式, 流转的目的也由减负转为增收为主。同时, 山林地流转速度也不断加快, 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㈠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及合同的不规范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现象的是私下流转的多, 组织流转的少;出租或代耕的多, 转让的少;口头协商多, 文字协议少。农村土地流转多以农户间自发流转为主, 自发流转的农户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范围内流转, 流转规模较小, 许多只是口头协议, 签订正规书面协议或合同的少。有的即使签订了书面协议, 内容也很简单, 形式不规范不健全, 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经过村集体统一组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的很少。容易发生纠纷且难以解决。

㈡流转合同主体错位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主体是承包农户, 个别村由于急于推进规模经营, 以村组名义与外来业主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法律手续不完备, 容易产生纠纷。

㈢农民整体实力低下农民科技素质不高, 经济实力不强, 有能力大规模经营土地的所谓“种田能手”、“经营大户”只是极少数。

㈣土地规模经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尚未发展起来, 从事农业开发和经营的投资者仍偏少, 土地规模经营缺乏有效载体。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机制、市场服务机制不够健全, 导致土地流转管理运作不规范, 服务不到位。

五、工作措施及建议

㈠改进土地流转工作的措施

1.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

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农业、效益农业,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建立正常的农村土地流转秩序不仅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 而且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精神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教育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知法、懂法、用法。

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组织体系。

要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主要领导亲自抓、综合协调土地流转管理工作。

3.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要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 使农村流转进入市场, 依靠市场调节完善流转机制, 推动土地流转的健康运行。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8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就其权能设立的法理 (孟勤国教授的“物权二元结构论”) 和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法律规范, 应定义为承包人 (农户、集体或公司) 从事耕作、种植或其它生产经营项目而承包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此定义强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性质, 直截了当地阐明了承包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有利于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利益。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在“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前提下, 农民对土地长期占有和经营的权利也将相对稳定, 并随着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升级,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将会更加频繁。

根据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的调查, 现阶段因城市化进程加剧等因素, 使得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土地流转规模扩大, 速度加快;二是土地流转区域不断扩张, 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扩张, 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张, 且日趋明显;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农户间的自发流转和通过集体经济促动式的流转都在发展, 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反租倒包、入股、拍卖等流转形式。究其原因, 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造成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动力。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农民经营农用地无法得到相应的利益, 所以愿意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通过流转而获取稳定的收益。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工业化进程, 不再完全依靠土地, 也使得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移转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农村土地流转现存问题的思考

我国正处在农村城镇化的关键阶段,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城镇二、三产业进行转移, 因此,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有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增加农业投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但是, 笔者认为, 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自身内部限制的问题和政府、土地市场及自然气候状况等外部影响的问题。

1. 自身内部限制的问题

(1) 土地流转身份上的限制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般限于特定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都有类似的规定, 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应当经本集体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见, 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被作为例外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种受让主体身份限制造成土地承包权流转的封闭性, 从而使土地承包权无法按照市场方式自由转让, 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制造了障碍。这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效力, 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是:“农民为什么把自己的土地转让出去需要他人的同意?”即农民无法作土地的“主”, 加之集体组织间在土地利用上的余缺调节,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产生不利影响, 也会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很可能局限在一个个孤立的小范围内, 以至培育出十分零散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与我国农村实行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是不相协调的。

(2) 土地流转条件上的限制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 应当经发包方同意”。既然已经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定性为物权性质, 就应赋予承包经营人完整的土地使用权。承包农户是流转的主体, 土地流转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 流转收益应全部归承包农户, 农民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应当有自主权, 这样才符合私法自治的原则, 也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再者, 是农民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 大多数农民思想意识落后,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受教育水平低, 广大的农村面貌较为贫穷, 这些因素给原本就很脆弱的农业雪上加霜。

(3) 土地流转价值实现上的限制

既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 那么按照当事人的意愿应当可以在银行进行抵押。但我国《担保法》未对农村土地承包权能否进行抵押做明确的规定。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不完善的产权, 土地收益权不完整、不清晰, 难以形成土地融资市场, 抑制了农地的价值担保功能, 限制了土地承包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忽视规模经营、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展等问题, 都与农民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农民缺少资金及可靠的融资渠道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 政府、土地市场及自然状况等外部影响的问题

(1) 政府征地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笔者认为, 政府应该扮演土地市场的管理者, 而不是直接参与者。而现在的情况是:政府对农用地进行征收, 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 再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 (房地产) 开发商。很明显, 这一过程中, 国家政府是直接参与者。而结果是有些被征地的农民拿到土地各项补偿费后, 仅能勉强买下政府为他们盖好的经济适用房, 由于这些农民本身文化不高, 又长期在农地里干活, 没有其他方面的技能, 因此他们离开土地后, 无法继续以后的生产、生活, 甚至连支付房屋水电、液化气、物业管理费等出现了困难。因此, 在某些移民区, 出现了“睡觉在屋头, 做饭在外头”的奇怪现象。

(2) 农村土地市场开放的力度太小前不久, 北京出现了“小产权房”。较

国内许多大城市, 农村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是放松休息的好地方。加之农民的宅基地原本就是作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建筑容积率低, 由于产权不明晰等原因, 价格也相对低廉, 城镇居民趋之若骛。但是, 这种行为出现后, 针对土地、房屋产权相关法制、政策规定的不完善, 很多人担心, 这种现象一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效仿, 对农业用地具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 国家明确规定这种行为是违法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农村土地市场的开放。

(3) 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农民财产造成冲击的预防措施不够虽然我国各地区在不同的年份受自然灾害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但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应引起人们的注意。中央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如果不重视自然灾害的预防, 部分地区的建设成果有可能因一场大的灾害而付诸东流。

三、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点初浅建议

盘活农村土地市场, 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作自己土地的“主”, 就要迫切解决土地流转的两大问题。农村土地应在稳定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基础上, 在符合法律规定和不改变土地的农用目的的情况下, 以农民的依法、自愿、平等、有偿原则为前提, 合理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适当刺激土地流转, 使得农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1. 将“物权二元结构论”, 作为我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理基础我国为大陆法系国家, 自物权、他物权体系自罗马时代就已定型。这种法律体系较海洋法系在判例上更加理性, 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但是到目前, 这一体系仍未能从根本上走出传统物权体系, 未能赋予财产利用权平等独立的法律地位, 存在着一定的功能缺陷。因此, 应当构建超越传统物权体系的“二元结构”理论, 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理基础。

所谓传统的物权体系, 是一种独尊所有权的一元结构, 说到底, 财产所有权的效力大于其占有权的效力, 是天然的不平等。包括许多大陆法系国家, 采用自物权、他物权体系, 都无法平等地处理财产归属制度与财产利用制度之间的关系。“物权二元结构论”, 即物权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也就是说, “二元”的中心便是所有权的财产归属和占有权的财产利用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它们之间相互尊重, 平衡利益。“占有和占有权, 所有和所有权, 作为一组相对的概念, 分别表述财产利用及其制度和财产归属及其制度。”因此, 笔者认为, “物权二元结构论”的诞生对研究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是我们研究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逻辑起点及法理基础。

2. 立法上要给予支持

内部限制实际是法律地位承认、规定上的限制。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 实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的三权分离, 明确所有权, 稳定承包权, 搞活使用权。立法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长期归属, 为农民拥有的这项独立的经济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有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对农民的法律意义, 才能切实保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因此, 农民在以“转让”方式流转时应当更加自主, 并在立法层面上突破“经本集体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 应当经发包方同意”的这些限制, 这对农村土地市场的形成将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即农村土地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情况下, 凭借农民本人意愿允许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力量进入, 是合理的。而前面所阐述的孟勤国教授“物权二元结构论”, 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理基础。因此,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应该积极突破以上问题所反映出来的限制, 包括在《担保法》当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作抵押进行明确的、有限制条件的规定。突破了限制就是为农民真正意义上实现作自己土地的“主人”铺平道路和开绿灯。

3. 政府应适当退出赢利性用地的征用

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市场, 政府从中收取税费。土地产权不明晰, 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没有发言权。我国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管理政策, 但是农民的土地却很容易被征用。解决这一问题, 就应该从立法的角度确认:国家是谁?是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具体是政府哪个部门?农户对征地补偿不满意应当怎么办?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农民才能真正把土地视为最重要的资产, 在土地流转的时候当家作主。

既然物权法赋予农民对土地享有的物权, 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 (不损害国家主权、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等) ,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户自愿为前提, 将规划的建设用地出让给开发商, 农村土地出让金在农户和集体所有者内部分配, 而政府作为管理者只收取必要的税费, 这样三者的权益都得到了保障, 而农民也正是通过自愿为前提将土地进行流转, 很好地避免了国家强制性“征地”带来的负面效果。与此同时, 政府也应当转“征地”为“征购”或“购地”, 农户、集体、政府三者才有了平等的谈判地位, 交易才能更加公平。

4. 农村土地市场可以更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

哪些地区开放, 哪些地区

不能开放?开放的地区程度如何限定?国家已有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总有一些农用地要作为城市、城镇建设用地被规划出来, 还有农民大量的宅基地、乡镇的集市和中心村用地等, 都可以在适当的时期投放市场。那么, 在农村土地上的商品房 (“小产权房”) 也可以通过产权限制来进行管理。例如, 业主只能将此房作为消费品, 但不能进行投资。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自然生态旅游区等法律、政策有严格规定不允许流转的土地就不能开放。因此, 土地市场通过资源配置的功能, 还可以将农用地、建设用地连片, 产生规模效益。随着农村土地市场的不断开放, 农民越来越感受到土地投资的多样性。只有完善法制建设, 才能使土地产权更加明晰, 市场投资和交易才能更加安全。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问题, 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一方面, 从物权法理看,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又可导致他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生, 对于他本人而言是绝对灭失, 对于其他人则是相对灭失。另一方面,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由于立法相对不灵活, 又无可供操作的司法解释, 现实中已出现这类问题, 因此, 需要作一些探讨和研究。由于学界和立法都没有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作为流转的方式, 这里笔者只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原则作一个浅显的分析:既然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有条件的继承 (继承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民法通则都有法条予以规定) , 那么从性质上讲,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同其他财产权的继承是一样的, 也应当遵循《继承法》规定的继承的一般原则;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继承, 因此, 在设计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制度时, 还必须遵循以下特殊的继承原则:

(1)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依照继承法的一般规定确定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事项时, 还应根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观状况和继承人的实际情况, 灵活机动地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事项, 不能照搬一般财产权的继承方法, 力争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最佳社会效果。

(2) 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 有利于发挥农地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秩序的

美国百绿———绿色世界的原动力

美国百绿种业是全球20大种子公司中最专业的草坪草和牧草育种公司, 山东曹县农牧科技研究所是美国百绿在山东的独家代理经销单位。

一、“将军”菊苣:2007年最新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登记的美国百绿种业在澳大利亚培育的最新品种“将军”菊苣。该品种系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植型直立, 莲座叶丛株高80厘米, 花期可达180~250cm。基叶为翠绿色, 叶片宽大, 长45cm, 宽

11.5cm左右, 乳白色汁液, 不分裂, “将军”菊苣蛋

白质含量为26.88%, 高于松香草6%~8%。幼苗

期生长快, 易出苗, 一年可割7~10次, 亩产量与

松香草相近, 比对照普那菊苣增产24.5%。“将军”

菊苣草适口性在牧草品种中列为第一, 人可以做

蔬菜食用, 所以是当今畜禽猪、牛、羊、鸡、鸭、鹅、

鱼、兔等最好的饲草。生长期无虫害, 并有治疗畜禽肠胃炎的药理功能, 适合世界各地种植。我所常年供种每亩50元, 半亩地30元, 还供应特高黑麦草、意大利黑麦草、高羊茅、墨西哥玉米、高丹草、乐食、杂交狼尾草, 均每亩50元。美国百绿的大力士<一亩大力士=两亩饲用玉米>高糖饲草每亩80元, 丹农饲用甜菜每宙100元, 紫花苜蓿 (进口) 、白三叶、红三叶 (进口) 、苦卖菜、苏丹草、籽立苋、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每亩40元, 俄罗斯饲料菜每公斤16元。

二、中华巨葱二号:我所特聘请北京农业大学刘介卿教授在曹县以中华巨葱为母本, 日本大葱为父本利用先进生物授粉技术, 在95年春分别培育了中华巨葱二号新品种。《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三十多家报刊、杂志在1997年9月先后报道了《中华巨葱二号———曹县育种成功》这—新

稳定原则有利于土地规模经营应该建立在欲分割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方 (2人及2人以上) 平等协商、公平自愿的基础之上, 不能随意忽略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6. 建立农业灾害保险

以重庆市为例, 2006年发生旱灾、2007年发生洪灾, 这些自然灾害对脆弱的农业是致命的打击。如要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 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 就要及时建立起应对自然灾害的农业灾害保险。在正常情况下, 农民每年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 发生自然灾害时, 可按照投保费用的多少给予相应保险金额的赔付。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 抑制了人们在土地市场上、特别是农村土地市场上交易的积极性, 因此, 如何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 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稳定、高效率的流转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转让、抵押、作价入股等流转方式是受当地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的, 每一种流转方式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 只有被当地农民广泛接受的, 不损害农民、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的流转方式, 才是值得实施和推广的。

(通联: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闻。该葱植株整齐、高大、无虫、变异小、单株0.7~1.5公斤, 高者可达1.5米, 冬贮葱增厚一倍, 抗菌、抗风、抗倒伏早发苗壮等特性。中华巨葱2号适于全国各地种植3~11月份均可播种, 育苗移栽, 每亩需1.5公斤种子, 覆土1厘米左右, 壮苗可移栽5~6亩。我所售种每公斤收费160元, 引种从邮局汇款注明《品种名称》附栽培技术资料, 当天来款当天办理邮寄, 凡购种两亩以上都均赠VCD光盘及试验品种。诚招全国各地经销商!

曹县牧农科技研究所 (国有机构) 郑重承诺:1、购种发质量信誉卡;2、种子假一赔十;3、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全部按国标销售。

款汇:山东省曹县农牧科技研究所财务科 (国有机构) 邮编:274400

所长:王文海 (高级农艺师)

电活:0530-3229187 3228566 (兼传真)

地址:山东曹县农业局办公楼南楼二楼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9

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从总体来看, 当前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流转规模呈现扩大的趋势。

截至2008年8月底, 全国各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到1.06亿亩, 比2007年增长66%;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7%, 比2007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流转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目前, 土地流转形式主要包括 (1) 转包: (2) 出租 (3) 转让 (4) 互换 (5) 入股 (6) 反租倒包等形式。其中, 转包和出租一直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2007年占总流转面积的78%, 比2003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

3、流转对象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除农户之间流转外, 近年来一些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作为受让方参与流转, 并呈逐步增加趋势。

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经济发达程度及劳动力转移状况紧密相关。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相适应。2007年, 东、中、西部地区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9%、4.8%和5.3%, 其中东部地区有一半的省 (直辖市) 流转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和四川省等农村劳务输出大省2007年流转面积占总承包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15.9%和11.6%, 其比重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和1.23倍。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民害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失去了自己的承包地。有的农民弄不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模糊, 积极性不够高, 有的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 只是热衷于从自身的政绩或其他利益出发, 制定各种土地流转方案, 甚至采取强迫的方式, 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转为非农用地。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长远利益。

一是目前土地流转期限普遍在10年以上, 最长达30年, 整个流转期内价格基本不再调整。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稀有、物价指数不断提高的趋势, 土地流转价格长期不变, 实际上是对土地转出农民的长远利益的损害。并且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 面向土地的各类补贴大幅度提高, 甚至国家的补贴会超过土地流转收益。二是农民外出打工、进城就业并不稳定, 一旦失业后回乡无地可种, 流转的土地长期不能收回, 而土地流转收益过低又难以维持生活, 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3、管理部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 经营权证发放不到户。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能够有效提供流转服务的不多。政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指导不够, 缺乏配套扶持政策。专业大户贷款困难, 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

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存在非粮化生产现象

一是有的地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转为非农用地。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但是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 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上涨, 中国用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后绝大部分用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粮田基本上转向非粮生产。如近年小岗村种植结构调整中, 该村1800亩耕地中, 有600多亩进行了经营权流转, 全部进行葡萄和双孢菇种植。据村民预计, 因为减粮增收, 短期内该村将有50%的粮田转向非粮生产。这种情况在全国其它地区也比较普遍。

三、关于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若干思考

1、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农民的长远利益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鼓励、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生产。三是建立流转价格评估机制, 发布指导价格, 为流转双方提供价格参考, 并随着物价的变化和政策力度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 保证农民流转收益的最大化。

2、积极开展流转服务。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形市场, 逐步建立县、乡、村流转服务组织和网络, 为流转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解机制, 依法调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争议与纠纷。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介组织, 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

3、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流转。

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资金, 用于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金融机构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 为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

4、坚持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的基本原则, 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一是坚持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的基本原则, 从国际经验观察, 日本政府宁愿让农田抛荒, 给农民补贴, 也不愿将土地挪作他用。其“藏粮于土”的策略, 在于对困难时期迅速恢复种植能力。二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种粮补贴政策,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并按照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合理的粮食价格, 缩小粮食生产与非粮种植产品的比较效益差距, 调动经营者种粮积极性。三是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 形成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体系,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摘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 目前, 土地流转将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对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可能带来的一些重大问题, 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10

1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特点

1.1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 从省内各地市的实际情况来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总体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 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结构调整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特点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主要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出现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流转规模较小, 而且流转率不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发展, 流转规模不断扩大, 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2.1 流转主体逐步趋向多元化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 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农村专业大户和社会工商企业等主体受经济利益驱动, 积极参与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中。这就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逐步趋向于多元化, 土地不仅在农户之间流转, 而且也在农户和合作社之间、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和其他组织之间流转。

1.2.2 流转形式不断趋于多样化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此大背景下,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正在从过去的农户自发流转变为集体经济组织流转。不同地区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农户不同需求, 灵活选择合适的土地流转形式, 最终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1,2]。

2 河南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 也应看到流转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乡土观念依旧牢固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河南省农民生活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农村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 “乡土情结”也延续至今, 特别是农民的这种情结还非常浓厚。农民往往将土地视为 “命根子”, 甚至坚持 “离乡不离土”, 使得他们的乡土观念依旧牢固。在这种乡土观念的影响下, 不同的农民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2.2 农村社保制度缺失

河南省目前仍然是比较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很多惠民的社会保障政策, 如覆盖绝大多数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接的种粮补贴、对年满60 周岁农民的生活补贴等, 使农民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 但是与城镇户口居民相比, 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农民靠较低的收入来解决在养老、医疗、教育中遇到的众多问题还不太现实。

2.3 社会宣传引导不够

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与其受到的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对农户而言这种教育往往要通过社会宣传来实现。要使河南省农户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识, 需要做社会宣传引导工作。然而当前河南省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社会宣传引导不够的情况比较明显。由于一部分乡村基层领导对推进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和方式方法缺乏了解, 使得他们缺乏工作主动性, 宣传引导的动力不足。

2.4 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目前, 河南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立法不完善。 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缺少地方配套法规, 地方政府主要以政策来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还没有得到明确, 土地的各种权利界定还没有提升到法律层面。

2) 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具体, 缺乏可操作性。它们仅在宏观层面指导土地流转, 并无具体的实际操作方法, 虽然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形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但是由于河南省内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土地流转规模和流转形式相差很大, 导致土地流转具体过程很难操作。

2.5 中介服务机构不足

河南省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 能够提供的各种服务水平也不高, 这就使得市场运作机制难以形成, 无法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提供必要的科学引导, 造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到很大的限制。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形成, 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 造成信息不对称。由于作为出租方的农户找不到承租方, 无奈之下只好无偿转包或找人代耕, 与此同时作为承租方的种田大户要找到有流转意向的出租方亦是困难重重。虽然各地已经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但是大部分只在农业经济经营管理部门及其基层站点挂牌, 有名无实, 这些服务中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并发挥流转服务媒介和中介效能的效果较差。这就使得土地成片流转难以实现, 承租方难以达到规模化经营。

2.6 非农产业收入不稳

伴随着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迅猛发展,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成绩卓著,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农民工外出并进入非农业部门工作。这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户流转土地必然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实际上却出现了农民闲时外出打工, 一旦农忙便迅速回家的 “中国特色”怪现象[3,4,5]。

3 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 不仅与农民切身利益关系重大, 而且与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息息相关。政府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 不仅要充当管理者的角色, 而且还要充当支持者和公共服务者的角色, 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是实现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1) 打破传统乡土观念。农户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 要想使他们增强土地流转意识, 进一步推动流转行为发生, 必须要改变农户的传统乡土观念。然而要想彻底打破农户几千年来形成的乡土观念绝非易事, 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首先, 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如今的农民必须要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角色转换。可以利用 “科技下乡”“电影下乡”和 “走出去”等手段, 让农民看到外面社会的巨大变化, 从而使他们思想发生震动, 并从内心深处感到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先有所变化。其次, 要注重实际效果, 踏实做好日常工作。要想改变农户的传统乡土观念, 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要多在平时耳濡目染而少在急时生拉硬拽, 要重视观念改变的实际效果而少做人浮于事的形式工作, 通过长期努力让农户内心受到感染。

2) 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才能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彻底抛弃 “土地就是命根子”的传统观念, 从内心深处自愿进行土地流转。然而要想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达到城镇职工社会保障水平, 绝非易事。必须从当前河南省农村的具体情况着眼, 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大力加强建设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养老、子女教育、大病救助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使得土地福利性质和保障功能逐渐淡化, 让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减少。

3) 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事物。农户对土地流转热情不高, 主要是由于相应的社会宣传引导工作不到位。要强化农户的土地流转意识, 就必须加强社会宣传引导,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县 (市、区) 和乡 (镇) 两级政府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力度。在相关政策的宣传中, 不仅要采用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 “快攻”, 还要采用分散长期不间断的 “慢攻”, 做到快慢结合, 让宣传的内容深入农户内心, 使农户感到土地流转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社会要想实现良性运行并使人们的各种行为趋于规范, 就必须要建立相对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在农户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要避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陷入混乱, 不断规范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 就必须建立健全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2004年河南省农业厅已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制定了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则》和 《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 借鉴广东和浙江等发达省份的经验, 使河南省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5) 扶持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是农户土地流转中承租方与出租方的桥梁和纽带, 其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就必须大力扶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这需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 完善市场管理体系, 形成土地流转市场, 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引导农民依法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县 (市、区) 和乡 (镇) 两级政府要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并让其在县 (市、区) 、乡 (镇) 和中心村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纠纷调处仲裁、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 使得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妥善加以解决, 在必要的时候科学合理地解决土地流转中产生的纠纷, 从而使得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以保护。

6) 稳定农民非农收入。“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视角来着手, 还应该从非农化的视角来着手, 要以全局系统的观念来分析现象并抓住本质, 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非农化。只有非农化, 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真小康。同样要想鼓励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 不是要稳定其农业收入, 而是必须要稳定其非农收入, 因为只有稳定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农户的生活才会得到充足的保障, 土地流转才会最终得以实现。

摘要:介绍了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特点, 从农村社保制度缺失、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等6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6项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河南省

参考文献

[1]冯晓曼.当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考[J].河南农业, 2011 (5) :8.

[2]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思考——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分析依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03 (10) :17-23.

[3]郭建军.关于推进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思考[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10 (22) :31-32.

[4]张辉, 刘志坚.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深度思考[J].老区建设, 2010 (4) :20-22.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11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

(一)土地流转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理论上,农村土地的流转应包括土地归属关系的流转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流转两个方面。其中,土地归属关系的流转,是指土地所有权关系的转变,如土地的买卖、赠与、征收等。土地利用关系的转变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土地利用关系在主体之间发生转变,如承包地的转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转让。我国农村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只能单向性转变,即只允许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而这由土地征收制度加以规范,不纳入土地流转机制。因此,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实为土地利用关系的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用益物权,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而设置的。它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占有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国有集体使用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其权利主体是从事种植、养殖和其他农、林、牧、副、渔之类生产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或经济组织,即为一切生产经营者。农业用地的流转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非永久性的流转

农村土地的流转是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承包期限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他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出去的一方,称为流转方;占有该承包地进行利用的一方,称为受让方。每一次的土地流转,实际上是在一定期限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次换手。实际的土地占有人即受让方享有一定时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在该期限内不能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只能分享土地流转收益或有权收取其原来投资于土地上的成本;或有权以农村集体成员的身份参与农村集体土地收益的分配。当流转结束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随着土地占有的转移,回归到最初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手中。土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而流转,这种土地流转不具有永久性。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特征

(一)权利主体是一切农业经营者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人或集体,非从事农业生产者不能成为该权利的主体。在具体地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一般仅限于土地所属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成员,除此以外的其他农业经营者不得成为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人。换言之,在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中,发包方是土地所在的特定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方则是该特定集体经济组织的社员,双方之间需要一定的隶属关系。由此决定了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农户得以自己的意志对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

(二)权利客体是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长期使用的土地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存在于土地上的权利。土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使用的土地,而在国有土地上不得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集体所用的农村土地。在我国,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国家所有土地依法确定给集体长期使用,这种情况属于少数但也长期存在。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经发包人同意

首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经发包人同意,是由发包人作为农村土地所有者的法律地位决定的。发包人是农村土地所有者,他享有发包农村土地的独占权。从物权的角度看,土地既然为土地所有者所有,由谁来承包经营土地,应该是土地所有人所能依法原则和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人本身是土地所有人选择的结果,如果其选择他人代替自己,首先应该取得土地所有人的同意,否则,土地几经流转,土地所有人可能根本不清楚谁在承包经营土地,土地所有权可能名存实亡。其次,是由发包人享有的法定监督权决定的。发包人拥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监督权,监督承包人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再次,是有发包人享有的社会职能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必须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对承包人是否享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收入进行核实,防止承包人因一时的经济困难或债务所迫而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后,自己失去了生活保障从而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方流转承包经营权后可以依法取得转让费。这些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立法层面上存在较大缺陷

(1)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模糊。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以来存在物权和债权之争,对于是以物权的方法解决纠纷还是以债权的方式解决,实践中一直没有定论,导致司法保护的结果往往是尊重现状,以违反合同承担侵权责任了事。

(2)法的本身规定过于原则。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冲突。农村土地承包法对承包经营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遵循,往往需要通过司法解释等渠道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条款的严密程度方面存在不足,在对外发包土地方面与土地管理法存在冲突,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保障方面与土地管理法口径不一致。

(3)立法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价值等保护性不足。按照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的规定,承包方享有物权性质的承包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互换或以其他方式流转,但仅在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这个前提下适用,一旦农户以土地参与工业化,土地改变后的收益则依土地管理法收归国有。有关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问题,特别是土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后增值利益分配问题,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分配结构,难以公平保护承包地农户的利益,而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这一问题未予规定。

(二)流转方式不规范

目前我国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一般是私下流转,大多仅是达成口头协议而没有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即便签订了合同,也不规范。这种流转不仅未经土地所有者村集体同意也没有向集体备案。还有一些流转行为是由村组织代承包户进行的,不仅是手续不规范,有的流转过程中农地用途也发生了改变。还有一些集体经济组织在对外发包土地的过程中,是由村干部与承租者达成私下交易,既没按照规定实行公开招标,也没签订规范的承包协议。不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导致土地纠纷大量存在。由于流转程序的不规范,导致流转双方责任不明确,当出现不兑现收益分成、不支付流转费用、受让方将土地使用权自行再流转等纠纷时,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因此不规范的流转行为会破坏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秩序和农业生产的稳定。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维护农村土地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当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立法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纠纷调节机制,使农业部门依法调解土地承包纠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②抓紧有关农地征收相关法律的起草,推动农地征收和补偿安置制度改革,保护好土地征收中的农民合法权益,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明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③积极推进农民权益保护立法工作,全面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必须在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要从四个方面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①始终坚持承包方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严禁行政推动,坚决纠正任何以上土地流转为名收回、调整农户承包地的行为。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特别是要严格规范大户、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认真审核其农业经营能力,保护承包方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③加强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育。

注释:

①参见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参考文献:

[1]孟勤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魏正赢主编:《民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亓宗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4]周应江:《家庭承包经营权:现状、困境与出路》,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5]史清华,徐翠萍。农户家庭农地流转行为的变迁和形成根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篇12

榆林市国土总面积为43 578 km2, 耕地面积为109.73万hm2, 耕地保有量为97.60万hm2,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2.60万hm2, 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69.8万户, 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59.72万hm2, 农户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合同份数10.7万份, 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2.02万hm2, 其中:转包1.23万hm2, 转让933.33 hm2, 互换666.67 hm2, 出租2 866.67 hm2, 入股1 533.33 hm2, 其他形式1 933.33 hm2,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为3 200 hm2。其流转经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1 能人返乡经营

米脂县孟岔村某村民曾经进行运输经营和工程承包, 后返乡于1998年和其他几户农户开始先后各自承包村上和花户的27.47 hm2山地, 开始集中连片栽植以梨枣、赞皇、骏枣为主的水果型新品种红枣。经过几年的经营, 经济效益可观, 市场前景看好。同时, 孟岔村两委受到启发, 经过认真研究, 出台了“花户退耕, 少户承包”的退耕还林新举措。2004年将其60 hm2退耕地进行了公开承包, 7户农户将其承包。这样, 以孟岔村为中心, 连片规模经营新品种水果型红枣达142.8 hm2, 山地上形成规模化主导产业。定边县郝滩乡高寨子村某农户经营过商店, 进行过养殖, 1999年春承包荒山地666.67 hm2, 开始荒漠化治理。截至目前, 其先后承包治理荒山、荒滩和盐碱地逾6 666.67 hm2, 投入170多万元, 造林种草, 经业务主管部门验收, 现在已全部得到治理, 覆盖率达83%。为了扩大造林, 改善树种结构, 带动治理区群众利用丰富的草资源养殖致富。并于2000年10月注册成立了荣兰荒漠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金110万元。现有职工236人, 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人。设有“三八”苗木基地、种羊繁育示范基地、种兔养殖基地、优质饲草示范基地、草粉颗粒饲料加工厂、肉兔系列产品加工厂。顺利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的产业转换和草产业的开发利用, 走出了“公司+农户”、公司带农户、公司帮农户的发展路子;靖边县东坑镇某进步农民牵头, 组织当地农民转包33.33 hm2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 种植玉米、西瓜、蔬菜等, 增加了农民收入。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牵头经营

靖边县张畔镇新伙场村沙畔村小组有3个农民是该村洋葱合作社成员, 承包冯家茆林场工人以地代资地26.67 hm2, 种植洋葱等, 走“一村一品”的路子。

1.3 科技人员牵头经营

市中医研究所某干部于1998年承包了芹河乡红墩村集体与花户土地、沙地、荒地166.67 hm2, 其中耕地面积为33.33 hm2, 承包期限70年, 一次性付给承包费28万元。承包后主要种植中草药、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以及发展养羊业, 初步形成了家庭农牧场规模。

1.4 下岗职工回乡经营

市运输公司某职工1993年离开单位, 回到家乡横山县响水镇驼燕村, 贷款6万元, 在无定河北岸租用7.33 hm2土地开始搞种养, 至2007年他先后租用本村和邻村庙湾、王梁村耕地和荒地26.67 hm2, 租期10年, 平整土地22 hm2, 种植水稻26.67 hm2, 加工生产稻草帘8 000卷, 收入24万元以上。其通过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水稻, 实行规范种植, 统一技术、统一品种, 走种、收、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初具适度家庭农场规模, 具有广泛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2 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缓慢, 机制不健全

目前, 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处于自发阶段, 土地流转呈现自发性、随意性、分散性和盲目性的特点, 缺乏相应机制, 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不规范, 协议不规范,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模糊, 利益纠纷时有发生[1]。

2.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文书管理不完整

榆林市土地流转台账管理不规范, 所有的县 (区) 、乡 (镇) 均未建立流转台账, 大部分存在协议签订后, 没有在农经部门鉴证、存档和备案, 在村集体也均未备案, 一旦发生土地纠纷, 由于缺乏依据, 无法进行审核, 不利于纠纷及时解决。

2.3 政府工作机制不完善

在二轮土地承包过程中, 工作不实, 发证机关政出多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多数由乡镇政府核发, 也有部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核发, 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规定核发机构不符, 普遍存在填写不规范, 有些户承包地四至不清、面积不实, 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

2.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小农思想束缚严重

作为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被认为是生活的保障, 农民宁可弃耕或粗放经营, 也不愿意将其流转。再加上目前征用土地频繁, 农民对征地补偿款较为重视, 担心一旦流转, 失去承包权。此外, 受小农思想束缚, 农民风险意识不强, 满足于守土经营[2]。

2.5 农民社会保障滞后, 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后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 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从农业转产后, 主要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随着经济发展, 劳动力市场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 低素质的农民就业难度大, 部分农民还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障碍。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待, 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 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 但宁愿粗放经营, 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加之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 一旦失地, 生活风险凸现。

2.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难成规模

受技能素质、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 农民外出务工相对不稳定, 经商风险也较大。因此, 农业收入仍然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 导致农民不愿意参加土地流转, 造成分散种植与规模经营成为一对鲜明的矛盾[3,4]。

3 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机制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要求,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一是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实行登记制度, 签订流转合同;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实行市场调节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库, 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村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 接收农户申请托管的土地, 合理利用撂荒地, 由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或通过县、乡调剂和网上招租等形式, 把土地承包出去, 解决“我想转包, 谁要”和“我想承包, 谁有”的土地使用供求矛盾和土地撂荒问题, 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5,6]。

3.2 制订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

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财政拨出专款, 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 重点用于扶持流转服务组织和培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大户等流转主体;金融部门制定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信贷政策, 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经营大户贷款提供便利;土地规模经营企业和大户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服务的永久性固定建筑物, 国土部门应免收相关用地手续费用;对耕地规模经营企业和大户用于添置和更新机耕设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贷款, 从农村土地流转资金中给予贴息;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优先安排积极申报和推进土地流转的县区;对土地流转集中成片县区, 优先推荐流出土地的农民到所在地农业龙头企业就业, 剩余劳动力由劳动部门提供一次就业培训, 并优先推荐就业, 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用工、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对待的政策;对经营耕地面积6.67 hm2以上的经营大户, 政府要按750~1 500元/hm2给予补贴或奖励。对于全部转出土地的农户给予1 500~3 000元/hm2的补助, 扶持其进城务工创业;对于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增收效果显著的乡镇和行政村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合作方式集中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经营, 并能切实带动农户增加收入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重奖, 并从扶持资金、税收政策、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国家惠农资金应由土地经营农户享受;对于农户自愿放弃承包地, 并写出书面申请,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收回其承包地;对于农业人口农转非后,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收回其承包地, 农经机构要收回其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重新核发[7,8,9]。

3.3 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 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 将承包经营权作股量化到全体农民, 使农民成为股东, 取得土地收益分配权, 实现股份分红。

3.4 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已经放弃经营土地的农民, 要将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避免其再次返乡;尽快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 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 同时, 农民自身也要建立个人养老及医疗保险, 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3.5 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间组织服务功能

作为供需主体间信息传递、沟通调解、合理建议的媒介, 中间组织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 基层集体组织即村级集体仍然担负着中间组织的作用, 其作为农民集体的政治性组织, 可向外部经营主体发布基层具体信息, 也可处理农民生产生活问题, 协调经济关系, 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减少矛盾纠纷提供组织保障。

3.6 着力引导, 试点先行

要学习、借鉴米脂县孟岔村、横山县驼燕沟村等地的做法和经验,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在全市确定2~3个非农就业比例高、农户流转意愿比较强的县 (区) 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 走松散型与紧密型相结合的路子, 促进土地流转工作有序展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 安排落实必要的试点工作经费, 重点加强规模流转业主的补助、实用技术培训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支出。为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还要探索建立财政、税收、户籍、教育、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发挥好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效应。

3.7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其涉及面广, 需要各部门共同协作搞好此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广泛宣传相关政策, 创造流转的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 引导流转后的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基层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土地承包及流转诉讼请求;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对流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和仲裁;其他部门如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应发挥其职能作用, 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4 结语

总之,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需要创新农村经营机制, 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水平, 拓展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建立起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土地经营关系, 推进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摘要:介绍了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旨在推进当地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问题,对策,陕西榆林

参考文献

[1]任海卫, 任琳, 郭建红.宝鸡市农户土地依赖程度和土地流转模式选择[J].陕西农业科学, 2012, 58 (1) :195-198.

[2]颜毓源, 薛拓.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实行农田托管, 提升种子产业发展[J].中国种业, 2012 (1) :44-46.

[3]熊广成, 吴晶晶, 赵志江, 等.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4) :2354-2355, 2360.

[4]张瑞.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吉林省洮南市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1) :6-7.

[5]王磊, 何多兴, 田永中, 等.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1) :166-171.

[6]刘卫柏, 李中.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2) :13698-13699, 13702.

[7]杨丽艳, 喻少华.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反思[J].特区经济, 2012 (1) :168-170.

[8]韩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法学, 2012 (1) :19-32.

上一篇:无纸化技术下一篇:课堂越轨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