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2024-05-16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通用8篇)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篇1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农业委员会

一、我县基本情况

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我省东北部,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三面环水,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一江之隔,南依松花江与富锦市、佳木斯市带水相连,西同萝北县陆路接攘,东与同江市隔江相望。区域所辖九个乡镇,109个行政村,167个自然屯,三个国营农场,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总人口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万人。耕地160万亩,其中坝内耕地14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7亩。境内土质肥沃,泡沼密布,水草丰富,开发较晚,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商品粮基地县。粮食作物以水稻、大豆、玉米作物为主,年粮食产量在6亿斤左右。2009年,我们重点在两增一调整上下功夫,水稻、玉米两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40.7万亩、30万亩,比上年增加7.9万亩。大豆面积调整为70万亩。面对历史罕见的灾害性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农作物生育期较历年拖后15-20天,15万亩农作物绝产的条件下,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1亿斤,并通过发展劳务输出、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农业增加值实现5.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246元,实现了大灾之年收入不 1

减的目标。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工作,把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通过采取典型带动、培育生产大户、场县共建、科技引领、连片经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加大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推进力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全县涌现出了绥滨镇向日村,忠仁镇联合村、新安村,新富乡新滨村,北山乡荣福村,绥东镇绥东村等多个不同形式的规模典型村。截止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已经落实25万亩,比上年翻一番,占稳定耕地面积的17%,涉及农户6000多户,占总农户数的22%。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和劳动力转移,涌现出了望江毛葱、庆发西瓜、古城奶牛为代表的产业基地和一批新的种植、养殖大户。2009年全县更新大中型拖拉机276台、配套农具224台套、联合收割机33台、水稻机械插秧机145台,争取了4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项目,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1.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00多万元。

三、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我县遵循“积极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形式多样,逐步规范”的工作方针,按照“依法、自愿、2

有偿”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我县在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探索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组建土地规模经营股份公司实施规模经营。公司化经营模式,即组建农业经营公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土地整合利用,实行公司化经营。如忠仁镇联合村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成立了土地规模经营股份公司。该公司本着以村民为主体,采取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经济组织,为股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公司采取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式,实行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体制,村民享受平等权利,入股自由、退股自由。按照土地规模经营规划,公司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打药、统一除草、统一中耕、统一收获”“七统一”的方式耕种,由于实行规模经营,种植成本大大降低,加上采用大机械深松整地、中耕管理,保墒灭草效果好,一垧地能多打6袋左右,实现垧增收2000多元,粮食获得了高产,村民也得到了实惠,土地规模经营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不仅如此,头脑活络的陈福军、王军喜、常乃福等45个村民把耕地交给公司经营后,还到山东威海打工,每人平均年收入15000元。09年联合村规模经营面积旱田(玉米)3

6000亩、水田5100亩,每亩按一股计算,根据各户耕地的地力条件不同将耕地分为一、二、三类地。每股配套资金一类地为300元、二类地为260元、三类地为220元,秋收后,按成本合算,去掉“七统一”经营的所有费用后,再按一、二、三类地的每股配套资金比例进行分红。公司的成功运作,为推进优质粮食的规模化经营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了新的路子。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经营模式,即采取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整合农民土地资源,实现规模经营。这种组织模式今年在我县蓬勃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绥滨镇向日村借助推进省千万元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的有利时机,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步伐。通过深入走访、算账对比、做思想动员工作、召开座谈会、民主决策表决等方式,决定组建向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屯农户将6150亩耕地100%入股实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后实施统一整地、统一购肥施肥、统一购种播种、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分散销售的“六统一分”的模式,现在已经全部实施了统一深松整地。预计农民可增收24万元,减少农业支出10余万元,这一增、一减向日屯仅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一项,就可增加农民收入6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忠仁镇永发村2008年依 4

托100万元的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尝试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发挥作用强化服务,将55户2100亩耕地采取“七统一”模式全部推广了大豆45公分双条播技术,实现了亩增产50公斤,亩节本85元,亩增收18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测算入股农民自己算了一笔帐: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一是节本账。从统一连片整地、统一购买农药化肥,到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每公顷降低投入成本358元;二是增效账。由于采用大型农机具作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科技含量,做到农机和农技相结合,良种和良法相结合,使得土地规模经营地块产出效益大幅增加,大豆产量平均每公顷2吨以一,比非规模经营地块每公顷平均增产0.5吨,按秋粮刚上市时每公斤3.4元计算,每公顷增产增收1700元。综合两笔账,土地规模经营每公顷旱田净增效达2058元。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土地实行规模经营。村集体经营模式,即由村委会、村民小组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将村里的机动地控制起来,由村集体依托集体机耕队或农机合作社耕作,突出重点作物,发展规模经营。北山乡荣福村、朝阳屯等,都是这种土地规模经营的典型。荣福村村西40公顷土地户户都有,户均占耕地6.4亩,农户管理不便,影响了生产增收,为提高村民收入,在征得村民同意的基础上,村两 5

委班子统一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将村西40公顷耕地以每垧地年租金3700元的价格承包给2名本村种田能手,由承包者进行规模经营,种植玉米30公顷,大豆10公顷。村北耕地30公顷,共有29户农民,户均15亩,采取村集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分户投入,分户管理,主要种植玉米。至此,荣福村旱田全部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朝阳屯共39户,125口人,耕地面积1800亩。其中种植烤烟60亩,水稻140亩,其它作物种植150亩,玉米大豆面积1450亩。2009年,大豆、玉米由村集体统一技术、统一购肥、统一购种,农户承担费用,统一管理,秋天统一收割,按农户实际耕地面积,按作物品种产量分粮。这种经营模式让农民的分散性很强的承包地同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市场化合理流转结合起来,使土地在流转中增值,使农民在流转中增收,让农民手里的土地实现价值增值。

四、全县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县土地规模经营成效显著,但按照省、市要求及我县发展定位,必须正视工作中的不足,并认真剖析原因。

(一)规模经营存在的主要不足

我县土地规模经营存在思想观念不新、发展参差不齐、市场主体不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工作的加快发展。

1.思想观念不新。在我县干部群众中,对土地规模经营存在四种过时的观念。第一,杞人忧天观念。有的农民欠缺新技术,缺乏务工新技能,缺少生活新保障,对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总认为危险就在眼前,不愿、不敢把承包地用于流转。第二,群众落后观念。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由于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意识不强,总是以各种理由和顾虑不愿意接受,严重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第三,形象工程观念。有的发展规模经营,纯粹是为了政绩,搞形象工程,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方法简单,没有从统筹城乡的高度、产业布局的要求,从信息引导和技术服务上去做好工作,让农户支持,而是希望上面下文件、作规定,以行政方法蛮干,对长远的稳定和发展考虑较少。第四,求稳怕乱观念。多数农民包括一些有实力的种植大户的风险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存在求稳心理,徘徊观望,难以有效地在规模与效益方面实现突破。这些观念不更新,会继续影响规模经营的推进。

2.发展参差不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来,发展好的乡镇千亩以上规模的达2-3处,既突出了重点,又抓了亮点,既有了闪光点,又出了兴奋点,如绥东、绥滨、忠仁等镇。差的乡镇行动较少,疲于应付,影响了全县的平衡发展。

3.市场主体不多。受传统农业的影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发展起来,引进嫁接后效益好的也不多,制约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家庭经营状态,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凤毛麟角,给产业布局和项目引导、实现规模经营带来了难度。

4.土地流转不规范。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但流转中有较多的不规范,给规模经营留下了后患。有的是口头约定,没有签定格式合同,有的虽有格式合同但没按要求,有的流转期限超出承包剩余年限,有的应民主决策的没有经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更多的是自发流转,没有备案。各方利益易产生冲突,甚至出现矛盾激化。这使规模经营存在矛盾和隐患,合法权益受到威胁。

5.资金投入不足。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业主入驻增加了难度。同时财政资金一方面整合不够,规模经营者不易得到项目扶持,国家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仅点多面广,难以形成合力,资金都分到农户,而且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不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对有积极性者鼓励性投入又极少,没有充分调动起这部分人的积极性。民间资本因市场、技术等原因,没有被激活投入到规模经营。银行门槛较高,贷款担保机制不健全,其资金注入始终是一个瓶颈问题,多方面 8

均反映融资困难,不仅渠道单一,手续繁琐,而且银行基本无支持土地规模经营的意向。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前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迅速推进,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宣传教育不够。我县有较好的政策支持,独特的自然资源,突出的区位优势,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如此良好的条件,国内少有信息,省内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宣传,特别是对外宣传太少,对农业的宣传更少。有的部门对土地规模经营不理解、不支持、不研习政策,也有的乡镇少点子、缺方法、希望上级出文件,也还有的土地承包者,明知技不如人,宁可让土地少打粮,也金不调银不换,阻碍工作顺利开展,从而导致出现“钉子田”, 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没有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产,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前农户间私下自由流转土地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致使农村土地纠纷多有发生。这不得不说是宣传教育不够,学习交流太少,眼界不宽的缘故。

二是农民缺乏保障。发展规模经营就要减少农民,其有效手段是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但目前能使农民跳出农业的岗位有限,绝大多数只能外出务工,成为事实上的产业工人,而养老保 9

险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民工还不是很完善。我县人均耕地16亩,虽不足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但温饱却不成问题。因此,大多数农民眷恋土地,很难放心地将承包地用于流转。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户和部分土地承包业主对推进土地流转还存在“四怕”:一怕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加上农副产品的普遍涨价,农村土地的“含金量”提高,种植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农民对土地只想流入,不想流出,因此形成了农民固守土地的局面。二怕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赁权,不敢大胆投入。三怕就业前景不佳,农民一旦离开土地,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发展二、三产业既缺资金又缺技术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四怕粮价不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三是规划引导滞后。我县编制规划,就乡镇而言,还只是个大框架,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规模经营衔接不够,如国土整理项目建成后,相应的规模经营基本未跟上。部分乡镇也没有结合实际作规划,无法引导农民选定切合实际的规模经营项目,有人认为,我县除粮食外,四大产业有发展潜力,即:蔬菜、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几大产业有的虽然有规划,或以专业规划补充,但规模经营差,风险在所难免。规划中的项目储备更是个弱项,10

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更少,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也无法争取国家大投入。四是龙头企业少、能人少,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从调查情况看,在适度规模经营中,没有龙头企业、能人投资就很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从我县现状看,缺乏企业,缺乏能人,缺乏资金,缺乏农业产业项目的支撑,因此土地集中成片流转难,实现规模经营难度大。即使实现了规模经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多出来之后,如果我们城镇化的步伐跟不上,我们的工业化滞后,农民找不到工作,那么安居乐业也只能成为一种理想。

五、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为了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强化舆论引导,统一思想认识。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特别是县外媒体,加大绥滨农业的宣传力度,把政策优势、区位优势、特色优势作为招商引资的宣传内容,把相关产业项目向国内外种养殖业主推荐,通过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优势和特色产业,提升绥滨农业的知名度,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和效益,促进农业上档升级。做好典型事例的宣传,组织干部、农民学习、交流外地土地规模经营的先进经验,以成功事例帮助干部群众认识土地规模经营对增 11

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贡献,引导农民着眼大局、立足长远,明确土地规模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造更宽松的环境,积极支持土地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要引导土地规模经营者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既敢想敢闯,又积极稳妥,科学可行,在规模与效益上实现双赢。要教育农民和土地规模经营者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土地规模经营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承包者对承包地有限处臵权的潜力,通过流转使土地向拥有资金、技术、市场,并有开发能力者集中,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和效益;让干部群众明白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能有效解决人多地少和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使大家知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仅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统筹城乡的迫切需要。从而把思想统一到落实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建设三江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要求上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克服畏难情绪,把此项工作落实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上,敢闯敢冒,敢于探索符合实际的土地规模经营之路,积极关心、支持土地规模经营,主动协作、配合做好相关服务,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鸣锣开道。

(二)科学规划,明确目标

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十一五”规划,根据全县的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优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品牌打造、市场开发潜力,加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规模经营规划,打造坚实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引导业主确定切合实际的规模经营项目,提高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要利用国家调整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有利条件及抓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打造三江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以及我县强力推力“1357”工程等有利契机,还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这顶帽子,从规划上注重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催生以农业为依托的二、三产业。指导乡镇根据具体情况,在符合全县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规划主导产业。全县必须突出重点,注意亮点,培育闪光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保证,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三)典型示范,突出重点

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县和乡镇要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县级在一个乡镇或其中的几个村,乡镇应在一个村或其中的几个组,结合土地整理、交通建设、森林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在流转方式、产业项目、品牌打造、组织形式等方面树好典型,如抓好向日村、联合 13

等村土地规模经营,通过示范,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分析全县情况,除粮食外,还要发展林果业、蔬菜、药材种植、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并把这些作为重点向规模经营业主推荐,或作为招商宣传,逐步培育成优势产业,提高经营效益,走出一条规模经营新路。

(四)建立健全机制,确保合法有序

目前,需要从四项工作入手,建立、健全规模经营的长效机制,确保流转和经营有序进行。一是明确机构职责,落实必要的办公条件,切实搞好服务。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在规模经营中做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在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资金打捆支持的同时,对规模经营在基础设施、新品种引进、名牌产品开发等方面予以补助。三是落实项目带动,整合涉农资金向规模经营项目倾斜,特别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落后的生产条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应合理布局,开发一片,规模经营一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探索流转途径。为了做到流转和经营合法,保护农民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作部门或相关机构要认真注意以下事项。一是严把合同关,对新流转土地的,做好政策指导,组织双方签订规范的格式合同,杜绝胎中带病。二是加强监管,对规模经营状况应高度关注,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准确可靠的信息档案,指导农民与业主完善土地流转 14

合同,督促经营者兑现与农民签订的流转合同,使规模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进一步完善仲裁制度,仲裁机构应及时受理和仲裁合同纠纷,将矛盾化解在激化之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探索风险保障机制,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相互提供一定的担保,特别是规模经营面积较大的,经营者应交相应的风险保证金,或提前交几年或流转期内的流转金,最大限度地保护双方,特别是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氛围

要围绕土地规模经营,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切实搞好社会化服务,努力营造想发展、支持发展的氛围。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土地规模经营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业主与农民之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加大对规模经营业户培育。充分整合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先进生产力进入农村。鼓励和支持成功人士、城市工商企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到农村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创办、领办和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着力培养农村能人,形成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为规模经营注入生机与活力。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抓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粮食单产,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有针对性地对规模经营业户进行培训,落实科技人员定点指导,帮助业主解决技术难题。鼓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攻关,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四是 15

抓好农民就业。逐步建立就近吸纳农民务工的机制,消除农民收入增长无来源的后顾之忧。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技能,使农民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达到减少农民,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六)建立支农投资体系,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资金是关键要素之一,应考虑建立两大支农投融资体系。一是建立财政投资体系,努力争取国家支持规模经营示范区建设投入,进一步整合土地整理、交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实行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进行整村、整组推进,努力造就有利于规模经营,适宜布臵现代农业项目的条件。二是建立资金互助投资体系,争取建立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争取国家资金互助项目,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组织,为规模经营提供简便、快捷的资金支持。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篇2

鸡西市辖三县 (市) 六区, 有46个乡镇、459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67.3万人, 村集体耕地总面积37万hm2, 人均耕地0.55hm2。经过多年来的稳步推进, 鸡西市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逐步向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迈进。

1.1土地流转情况

鸡西市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流转面积稳步增加。各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近五年全市土地流转最快, 流转面积年平均增加9.8%, 2014年达到157.2万亩, 占家庭承包耕地35.9%;参与流转的农户年平均增加5.7%, 2014年达到5万户, 占农户总数26.3%。2.流转方式不断创新。各地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 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流转模式, 流转以出租、转包为主, 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为辅。其中:全市以转包方式流转土地87 600hm2, 占流转面积的83.6%;全市以出租方式流转土地8 400hm2, 占流转面积的8%;全市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1 200hm2, 占流转面积1.1%;全市以互换方式流转土地133hm2, 占流转面积的0.1%;全市以入股方式流转土地7 467hm2, 占流转面积的7.2%。

1.2规模经营情况

鸡西市土地规模经营是指一个经营主体经营13hm2以上的耕地。我市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有以下特点:1.经营主体多元化。全市土地经营面积达到14.8万hm2,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种植大户, 全市种植大户经营耕地3.7万hm2, 占规模经营的25%。二是种植业合作社, 全市规模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耕地5.9万hm2, 占规模经营的39.9%。三是农机合作社, 全市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9 333hm2, 占规模经营的6.3%。四是家庭农场, 全市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土地4.26万hm2, 占规模经营的28.8%。2.规模效益初步显现。各经营主体都通过规模经营获得较好的效益。一是农民增收。种植大户采用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经营, 获得了更大的收益。如密山红岭村郝清君经营耕地100hm2, 已发展成集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畜牧养殖为一体的家庭农场, 年收入65.7万元。二是合作社增效。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农资, 统一组织生产、销售, 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益。如虎林市盛联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入社成员320户, 经营水田规模面积2 733hm2, 带动农户1 200户, 辐射带动水田5 400hm2, 入社成员比非入社农户户均增收3 400元。

2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看法认识不到位

有的领导干部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认识不到位, 担心由土地流转引发更多的矛盾, 主动引导不够, 甚至有抵触情绪, 基本是放任自由发展。有的农民认为种地是不务正业, 有的担心到期收不回土地, 所以不愿意流转。

2.2存在多种担心

一是担心风险大。土地经营一直受自然和市场风险双重威胁, 有时会出现亏损, 部分农民不敢规模经营, 部分农民害怕承包者经营不好, 自己得不到租金或者收不回土地, 不敢流转。二是担心收益低。土地流转双方都认为收益比预期低。一方面承包者认为目前农村土地承包费用过高, 风险较大, 超过了承包收益预期;另一方面, 大部分农户都有农机具, 种地效率大大提高, 农民在农忙时务农, 农闲时打零工, 还可以照顾家, 所以即使土地承包金价格提高, 但达不到收益预期也不愿将土地流转。三是担心丢了地。有的地方耕地等级多, 且过于分散, 地块较小, 农民担心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后, 造成丢地现象, 而不愿把耕地流转出去。

2.3服务体系不健全

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还不健全, 对农民引导、培训、服务不到位。农村土地流转程序操作还不规范, 很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 口头协议, 没有签订流转合同和登记备案。

2.4保障机制不完备

一方面, 缺少承载农村劳动力的产业, 无法消化剩余劳动力, 影响农民流转土地。另一方面, 农民进城就业所涉及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教育、住房等待遇保障滞后, 也限制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此外, 土地规模经营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大户的积极性, 制约了规模经营。

3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建议

地方要以《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为指导方向, 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推进措施。

3.1通过宣传引导促进土地流转, 推进规模经营

培育宣传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 给农户算经济账、对比账, 让农民真正了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及效益, 打消顾虑, 让规模经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3.2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土地流转, 推进规模经营

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 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 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土地规模经营激励政策。要协调金融部门在信贷政策上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高效完善服务。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险、教育、住房等社会制度建设, 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流动, 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3.3通过培育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 推进规模经营

要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村种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积极承租土地, 成为规模经营的主体。一要大力培育种田大户、家庭农场。通过转包和租赁等形式, 将农村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集中, 培育一大批规模经营大户和家庭农场。二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吸引、组织农民以土地入股, 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使合作社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三要培育一批拉动土地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扶持帮助企业通过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把农民土地集中起来, 促进土地流转, 实现规模经营。

3.4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土地流转, 推进规模经营

应发挥地缘、亲缘等优势, 向国外、域外和内部转移农村劳动力, 把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加快土地流转, 扩大规模经营。

3.5通过规范管理促进土地流转, 推进规模经营

要尽快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 建立以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规程, 指导土地流转农户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仲裁机构。加强流转土地用途监管, 坚决制止和严厉查处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 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靖.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完善[J].学理论;2011年23期.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篇3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转变,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加大。截至目前,5个县(市、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8.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6 %。

二、主要流转方式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采取多形式合法、合理、有效流转土地。

一是农户间自由流转。主要是在亲属朋友之间的自行流转。这种形式大部分为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将土地交由亲属朋友经营,租金一般较低,且租期较长。肇源县通过这种形式流转土地涉及27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77%。肇州县通过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达到36.5万亩,占全县流转土地面积的92.5%。

二是通过合作社流转。由村委会将农民组织到一起,成立合作社,农户以自有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一少部分人员对社员的土地进行连片经营,制定《章程》规范,社员按照股份进行利润分红。肇源县通过这种形式流转土地3.0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8.5%。2011年,肇州县通过这种形式流转土地面积2.9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7.5%。

三是通过村委会流转。由村委会牵头,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以“高价”连片反租到集体,再租给其他农户。这种形式流转土地5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14.3%。截至目前,肇源县复兴村通过这种方式流转土地4000亩涉及农户582户,建设大棚1500栋,每栋棚室占地2亩,亩效益在1.5万元以上,是种玉米亩效益的10倍。2012年肇州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村集体流转双发乡双发村、二井镇实现村和永乐镇新路村农民承包土地1万亩,实现规模经营。

三、流转土地的经营形式

目前,农地流转后的经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传统的农户之间自发流转后小规模经营之外,还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呈现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相互交织的局面。比较典型的经营形式创新有六种:

一是种植大户经营。大户通过与农民或村集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从事规模种植。2010年齐齐哈尔市22616个种植大户共经营705.8万亩耕地,占全市规模经营面积的69.7%。克山县共扶持发展4000多个大户,经营土地121.4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的52.1%。泰来县大兴镇青岗村农民赵福和2010年经营耕地共计1.8万亩。

二是龙头企业直接经营。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并以资金、机械、科技等优势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生产。如2010年齐齐哈尔市12家农业企业共经营耕地4.7万亩。博天糖业依安分公司租赁农户土地2.6万亩,采取集约化手段种植甜菜。克东县飞鹤乳业租赁农户土地1万亩,为企业两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青贮饲料基地。

三是专业合作社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民土地实施规模经营。绥化市种植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达70.7万亩。青冈县兴农海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进行玉米高产创建,经营规模达4000亩。

四是“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推动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流转土地从事生产,企业与合作社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克山县昆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推动建立了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共同进行大豆种植。合作社向社员无息赊销良种、化肥,提供农业科技培训,无偿为社员缴纳农业保险,免费代储代销大豆,农户实行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等“六统一”生产。目前,合作社共吸纳包括种田大户在内的农户7.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6.8%,带动农民规模经营土地180万亩。

五是集体统一经营。村集体依托农机合作社等组织,将本村农户土地反包后统一经营。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利用国家支持的价值100万元的农机具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004年依托农机合作社的大机械优势,在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前提下,以每亩160元的价格把全村2.13万亩耕地流转到村集体统一经营,年均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2008年该村又被立项为全省1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并投入价值1000万元的大型农机具37套,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的现代农业建设又上新台阶。目前,北联镇已有4个村实现整村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到6.5万亩。

六是股份合作经营。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土地经营权的出租、转包等,年终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分红。五大连池市新发乡德安村德安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社员以土地经营权人股成立,每亩1股;农户和合作社分红以大豆130公斤单产为标准,亩产低于130公斤时合作社不参与分红,超出130公斤的部分由合作社和社员按二八分红。目前合作社经营耕地由2000亩扩大到10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7%。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现状影响土地流转。目前从农村现状看,还存在着人多地少问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认识不一致,放任自流和过度干预两种倾向都不同程度存在,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而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有的对一般的号召抱有幻想而发文多、行动少;有的一味依靠行政推动甚至忽略农民意愿直接进行反租倒包。这些都不利于土地流转的正常开展。

nlc202309030206

二是土地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土地流转。由于土地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机和水利设施的投入后,土地收益预期增长幅度较大,导致一部分农民对流转心存疑虑,今年的土地出租收入是每亩地400元,五年、十年后的收入是多少,无法预计。大多数农民处于观望状态,一部分农民即使转让土地期限也较短。

三是农民靠地为生的陈旧观念影响土地流转。很多农民存在“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观念。过分依赖土地,视土地为命根子,小富即安。觉得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离开土地谋生成为问题,宁可赖在家里、赖在土地上,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不愿把土地转让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组织。

四是流转期限短期化不利于经营者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土地流转期限多在五年以下,很多地方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根源在于转出土地农户对土地流转价格上升的预期。由于期限较短,土地经营者对修建灌溉设施、培肥地力等事关长期发展的项目不愿投入、不敢投入,加剧了当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很少有种粮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自发投入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局面难以改变。

五、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是把握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法规和政策,把政策交给农民。同时要宣传土地流转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宣传好的典型,教育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推进土地流转的关系,让农民正确认识权利和政策的关系,在政策保护权利的前提下,大胆流转。同时帮助转让土地农民增加再就业的机会,增加土地外的收入。

二是典型带动,加大引导力度。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种粮大户,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循环经济等二、三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牵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创新土地规模经营方式,有序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引导更多农户参加土地流转。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优惠政策,让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够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

三是规范程序,加大服务力度。建议省政府出台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管理办法,地方政府根据办法和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解决土地权属不清问题,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特别是要重点规范农户之间的自由流转行为,完善流转合同内容,指导农户流转必须签订合同,保护双方利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协调流转价格、督促合同兑现、处理流转纠纷等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及时进行指导协调和鉴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健全土地流转动态管理台账。

四是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作为土地流转奖补资金,通过担保贷款、以奖代投或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土地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市县给予奖励。同时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重点向土地流转度高、规模经营好的项目倾斜。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规模,对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信贷支持,把规模经营主体扶大作强,解决受让方基础设施投入能力差等问题。同时,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土地流转,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发挥工商资本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积极作用,提倡和引导工商资本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话语权和利润分配水平。

五是强化管理,加大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始终坚持流转过程中土地承包权不能变,耕地用途不能变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不下指标,不限面积。土地流转后确保农民“三个不失”,即“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损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综述论文 篇4

一、我国农地流转的动因、现状和制约因素研究综述。

(一)我国农地流转的动因。

目前,国内外关于农地流转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重要作用。Kung认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影响和决定农地流转的主要原因。

2、研究农户兼业行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黄大学认为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农户兼业化则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

3、研究产业分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朱勇军、徐建群认为,农村加速分工分业奠定了土地流转基础。

4、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的影响。谭丹和黄贤金发现农地流转率与家庭非农就业率正相关,非农就业率提高1%,农地流转率将提高16.26%。

(二)国内学者关于我国农地流转状况实证分析。

温铁军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84――1992年间的数据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参与过农地流转的农户比例仅为1.99%,这也是对农地流转进行实证分析时所采用的数据长度较长、样本数较多的文献。谷彬构建了土地流转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流转状况与关联要素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并不充分,土地流转面积、参与农户比例有限,农业兼营特征明显,一些因素对土地流转存在阻碍作用。程令国等认为现有农地制度安排造成的高交易成本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土地流转的重要障碍,农地确权制度使得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显著上升。

(三)我国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虽然农地流转市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地流转缺乏法律保护、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

1、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流动的前提和基础,农地产权关系混乱将导致农地流转不规范,从而损害农户的利益进而妨碍农地的有效流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农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绝大部分地方的农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滞后,使得难以通过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应该对农地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完善,是农地流转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

3、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将进一步发展,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导致农地流转纠纷日益增多,农户的流转收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促使农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

4、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对策。贾雪池从中俄两国的农地流转情况、农地制度建设和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情况出发,认为农地流转制度是农地流转的前提和保证,建议我国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的农地流转制度。张文秀等在对成都14个县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非农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土地流转租金收益等因素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归纳了促进农地流转的主要决定因素。吕晨光等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等建议。

二、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

(一)关于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生产率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土地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出发,认为通过大规模的机械化对劳动进行替代,从而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M.MarritVandenBerg等认为劳动力转移使大规模农场存在劳动力约束,妨碍农民从事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食作物生产和农业的专业化生产,从而妨碍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和提高粮食产量,因此需要机械化生产。黄祖辉和陈欣欣调查后发现,实行了规模经营以后的劳动生产率会高于小规模经营的劳动生产率,因为大规模经营的劳动力利用比小规模经营更充分,并且规模经营过程中新技术采用以及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将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袁军宝认为农户兼业降低了土地生产率,规模化经营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理想的农业发展目标;另一种是从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出发,探讨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虽然有学者通过经验分析提出了土地规模与要素投入和土地生产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也有学者的实证结果显示反向关系不明显甚至存在正向关系。刘凤芹认为土地分割不会妨碍农业机械化操作,因为农业机械的型号是多样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机械替代劳动的结果,而不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结果。她还认为,经济组织的性质与土地规模直接相关。罗必良总结了经济组织规模效率的若干决定因素,并对农地经营规模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认为农业在本质上并不具有显著规模效率,农地家庭经营至少在现阶段具有规模有效性。PhilipWoodhouse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指出由于能源价格上涨,依靠机械的工业化农业模式虽然生产率更高,但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农业需要小规模的劳动集约型生产方式。陈杰、苏群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xx――20x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前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二)关于农业经营组织的研究。

目前,对农业经营组织的研究主要从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模式和类型、所起作用和组织形式的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黄祖辉等研究了影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障碍。郭红东、蒋文华从农户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农户行为模型发现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受到户主文化水平、生产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苑鹏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以及国家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孔祥智和郭艳芹调查发现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服务最多的是农产品销售方面,其次是技术指导服务,农资供应和信息及经验方面的服务也比较多。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篇5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中共青山镇委员会 青山镇人民政府

青山镇有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6万亩,山场20万亩。2007年以来,青山镇坚持深化农业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以发展规模农业、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认真做活土地流转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全镇流转土地达3万亩,通过流转新建精品水果、白茶基地基地2.4万亩,泡桐、楠竹基地5000亩,出口马铃薯基地1000亩。

一、“引、投”并举,创造流转条件。从2007年初开始,我们积极探索“土地返租—连片开发—规模经营”的流转新机制,促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承包老板集中,一是注重引资开发。镇委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组建了8人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专班,负责农业投资项目的引进和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专班人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两年多时间引进农业开发项目26个,引资9000万元,其中引进涉农项目资金7800万元,开发荒山荒地2.4万亩。二是创造流转环境。我们对大面积成片集中的荒山荒坡荒地和农田,从改善基础条件入手,吸引外来投资兴业,为开发天灵山万亩水果、白茶基地,政府先后投入60万元解决基地通水、通路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吴城村千亩出口马铃薯基地,过去这片肥沃的农田每年抛荒近百亩,农户种植“五花八门”,产出率极低;2007年春,政府争取资金

40万元加强水系配套设施建设,实行排灌两分家,进行土地平整,达到小丘大丘一整平,为大面积土地的顺利流转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二、因地制宜,选准土地流转模式。为切实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开发,我们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了两种有效的流转模式。一是政府引导搭“台子”,招商引资找“票子”,老板登台唱“段子”,村里协调担“担子”,农户流转收“银子”的模式。首先由农户提出申请,委托村级组织流转土地;村级组织本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依法依规将农户土地以合同形式流转集中到村,并进行集中登记造册。然后由村级组织将农户要流转的土地集中流转到镇,由镇政府作为统一对外招租,吸引有资金、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大户或者龙头企业投资开发,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流转土地的出租收益,由镇、村按合同规定如数兑现给流转土地的农户,同时鼓励各受让主体,吸纳转让户的剩余劳力从事农业劳动。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成片荒山、荒地开发。通过这种模式,形成了以天灵山为中心的万亩优质水果基地、浙江安吉老板承租的1000亩白茶基地、省农业厅的千亩马铃薯基地。二是股份合作流转土地。对单家独户边远土地不便耕作或一块多户不便经营和无力耕种的土地,采取土地投股、整体流转、二八分红的办法。大坪村成片1000亩荒坡山地,涉及到92户农户承包经营,多年闲置,分文未取,通过镇村两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回乡创业的本镇吴城村青年舒胜利签定租赁合同,期限20年,五年收益后,产业效益按“二八”的比例(即农户得20%,承租方得80%),由村每年直接返还给农户,目前总投资300万元的大坪村楠竹、果木基地初步建成,五年后可实现年产值80万元。

三、依法操作,规范流转程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主要坚持四条原则:一是自愿流转原则。承包方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象、方式和期限,受让方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流转。承包方和受让方依据承包合同平等协商约定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依法流转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发包方坚持依法依规,公正地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借流转名义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发包方、承包方、受让方恪守诚信,不单方面毁约。三是有偿流转原则。我们按照荒山、荒丘、荒地和农田不同的特定条件,每年分别按每亩20元、30元、50元、260元的标准进行有偿流转。四是规范流转的原则。土地流转严格按照四个程序进行操作:首先由农户提出申请并递交流转《委托书》,村级组织根据农户申请,认真作好备案。然后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土地的用途、流转形式,土地的位置和面积,流转的价格及付款方式、流转年限和责权利关系,明确权力、义务的承担主体。再是进行合同鉴证。合同形成后,主要由财政经管部门监督审查予以鉴证。最后建立流转档案,把合同档案作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义务和调解土地流转纠纷的重要依据,镇财政经管部门和村级组织对土地流转合同及时立卷归档,分类管理,妥善保管,使全镇土地流转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算帐对比,形成流转共识。为消除群众的顾虑,促

进土地流转,我们采取对比的方法,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一是算好土地产出帐。当地粮食作物单产只有600公斤,而种一季马铃薯,亩产在2500公斤以上,山地栽果,每亩产量在1000公斤以上,产出大大高于种植粮食作物。二是算好效益帐。就种粮食而言,每亩收入不足1000元,剔除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的投入,所剩三五百元,遇到年成不好,效益还要下降,而种经济作物,亩平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三是算好个人实惠帐。一亩农田正常流转后,农户不需要分文投入,可得260元转让费,加上国家直补资金每亩共计300元的以上收入。所有时间可从事其它劳工,最低日劳务报酬都在35-50元以上,年收入至少可达到1.5万元以上。比常年务农劳力收入高入二倍以上。通过算帐对比,农民对土地流转逐步形成了共识。到目前为止,全镇流转土地的农户已达到813户,占总户数的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 篇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2010-06-29 19:06: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调研报告(2)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工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全面摸清**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及时了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6月8日—10日,县统计局深入企业就全县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1—5月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实绩分析报告如下: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

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21910 万元,同比下降% ;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 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 万元,同比下降 %;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

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08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08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

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

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

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思考 篇7

1. 强调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保护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稳定,在维护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凭借农民与关系人之间的自愿、合理、有序、有偿流转行为而实现。所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决不可脱离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环境,更需在流转中强调保护农民的各项承包经营权益。在适度规模经营较成熟且条件充分的地区,政策应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在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则应重视“条件”的积累,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开展形成必要准备,具体的实施必须以农民需求和市场规则为根本。

2. 客观认清规模与适度的关系

一定技术条件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必须处理好规模与适度的关系。对每一个单个的土地规模经营者来说,经营土地的规模要依自己的技术水平、投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而定,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自然条件、市场销售环境和土地收益状况等影响。所以,对不同的地区、种植不同的作物和不同的经营者来说,规模的大小是相对的。政策的制定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生产能力、产出水平、资源配置、机械化程度等客观现实,不能急于冒进,保证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解不出现偏差。

3. 合理引导不同的经营方式

各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运行路径不尽相同,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村组也会因实际需求产生不同的操作方式。例如依托农民普遍欢迎的土地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土地入股、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实现。因此,地方政策应肯定多元的土地流转方式,依托土地、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外部联合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合作社、规模产业集中。而对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的大部分地区,政策的设计则应从整合农业资源入手,通过内部挖潜、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等途径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经营效益,推动传统的农耕劳作向现代的农业生产转变。所以,政策既要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又要允许和鼓励现阶段农业经营的多模式、多样化的存在和发展。

4. 建立流转的后续服务机制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具有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作为平台。在流转市场的公平环境中,各方主体严格遵守规则参与交易,土地的巨大价值就将通过市场显现出来。因此,当前政策安排的关键还在于形成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其中,要明确流转市场的公益、服务性。在现行管理体制之下,应整合部门资源,特别是基层农经部门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协调、监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流转监管体制。有条件的地域可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建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规范并指导适度规模经营的自发行为,由此形成区域性和市、县、镇、村信息共享的流转网络。

5. 充实相关的配套保障内容

当前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总体情况较为乐观,对公平和效率两大目标做出了较好的兼顾,这样的局面实属来之不易。因此,政策在调整中更应注重如何巩固已有基础,解决典型问题,不因制度建设缺陷而造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倒退。此方面的重点在于解决衍生出的支持和保障问题。一方面,要根据条件向具有适度规模经营能力的农户提供可行的资金和信息、技术支持,如在现有的农业生产补贴基础上,可考虑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参与农户的补贴力度,通过财政设立扶持经营大户发展的专用资金,协调金融部门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提供支持;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国内外农产品供求及价格信息取得等方面给予扶助,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形成整体的支持机制。同时,重视适度规模经营后从土地上分流出的剩余劳动力,积极扩大这部分农民的就业安置渠道,使之进入非农产业。基层政府此时要利用国家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等利好条件加强本区域的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以便实现农民顺利转型;同时,根据行业需求信息,组织劳动力有序转移,减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和社会成本。

6. 明晰村组集体的权利义务

目前,部分地区的适度规模经营操作较为彻底,出现了由村组统一收回土地后再向外流转的现象。该方式将土地归属关系打破,并由代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村组代为行使土地权利并统一分配收益,以此实现农村基本单元内的全部规模经营。该方式的实施直接导致农民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未经村民集体讨论通过而直接实施,便是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借口严重剥夺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为,为村组的某些利益群体创造了暗箱操作的机会。因此,各地政策对这种形式的土地集中必须加以界定。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村组集体可以发挥良好的中介服务作用,但村组的整体规划、统一发包不能替代农民的个体灵活性。村组集体如何参与,要根据农民意愿和土地预期用途的可行性谨慎考虑,政策还需明晰村组在组织适度规模经营中的义务和资格。

土地规模经营调研 篇8

【关键词】农村 土地承包 经营管理

1.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现状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国家对家庭承包的土地实行物权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至少30年不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分”的方面来讲,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很脆弱,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从“统”的方面来看,集体经济大多变成“空壳”,原有的农村服务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健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靠土地收入吃饱饭没有问题,但仅靠自家的承包土地致富却是有困难的。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地矛盾日渐突出,而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和工商企业急需土地,扩大经营规模。这些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急需解决。

2.人地矛盾日益加剧的原因

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种地要交农业税和统筹提留款,还要交各种税费,种地的收益较低,农民对承包经营土地不太热衷,特别是近郊的农民,大部分靠打工为生,或在市内租房居住,耕种土地不太方便,所以在二轮土地延包时没有积极主动的要求承包土地,未取得应分得的承包地。隨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广,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也使得在土地二轮延包时由于“婚出婚入”、“户在人不在”等原因未分到承包地的农民更加渴望取得承包地,特别是在近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征占现象日益频繁,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费和土地补偿费标准不断提高,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而近郊人多地少的现状也促使这一矛盾不断升级。由此引发的信访案件多不胜数,给各级政府带来沉重的压力。

3.土地流转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

要解决土地效益低的问题,就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向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在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种地农民的数量,从而使实际参与耕种的劳动力人均收益大幅提高。而要解决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更要通过土地流转,使迫切要求耕种土地的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有地可种。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既缓和了人地矛盾,又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土地流转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自发形成的,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应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着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的问题。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很短,除农户之间的互换为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3年。双方仅是口头约定,多数没有书面协议。在签订的书面协议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没有流转期限;有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没有约定流转收益及补偿办法;有的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这些都是将来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

4.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是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的流转必须遵循三个基本的要求;一是不能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二是不能改变农业土地的用途;三是不能损害承包农户的权益。

上一篇:有关垃圾分类倡议书下一篇:二XX六年审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