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外宣材料

2024-08-24

旅游外宣材料(共7篇)

旅游外宣材料 篇1

在全球化的环境下, 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对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推介, 具有很明显的跨文化交际特点。翻译是指用一种语言文字 (目的语) 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 (源语) 的意义, 它是语际转换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语言活动[1], 其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传播活动。因此, 旅游外宣材料的翻译效果不仅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也会受到传播途径、方法的约束。如果在翻译中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作为指导, 避开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必能达到更好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影响。

一、霍尔的文化传播理论

美国人类学者爱德华.霍尔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认为文化是传播的一种形式, 传播即文化, 文化即传播。同时他还提出文化信息的存在和传递是有一定语境的, 并根据信息由语境或编码表达的程度, 将文化交际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 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 仅有微小部分存于传递的信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 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 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2]高语境交际建立在长期的关系和相似的文化背景之下, 所交流的信息大多数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只有极少的信息清楚地以编码的方式进行传达, 所以具有词语选择模糊, 非正式, 表达方式较间接, 更注重内涵, 语篇方式以归纳为主, 认知对情境依附性强等特点;低语境的交流正好相反, 即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方式进行传达, 所以在词语选用上更简洁、明确, 表达方式更为直接, 语篇方式以演绎为为主, 认知以任务为核心。

中国文化包含有大量高语境文化的元素, 而西方, 尤其是英语语言国家的交际方式则是以低语境交际为主的, 因此, 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目的的旅游外宣材料的英译, 首要解决的是高语境向低语境转换的问题。

二、旅游外宣材料英译中高语境向低语境的转换

旅游宣传材料为了彰显特有的中国文化, 包含了大量的典故、隐喻, 诗词, 结构上有特定的要求, 再加上传统的儒家中庸之道和长期佛教学说的影响和渗透, 文字重“意会”, 轻“言传”。这样造成了绝大部分信息或依附于物质语境, 或内化于个人极少清晰地存在于被传递的讯息中, 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受众来讲, 习惯于形式简明, 表达直接, 信息实用, 叙述为主的语境, 这样就会显得信息不足, 造成传播不畅或失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旅游外宣材料的翻译时要注意在词汇, 表达和认知方面从高语境向低语境转换, 以达到较理想的宣传效果。

2.1 词汇的语境转换

旅游外宣材料中的高语境词汇主要体现中国文化凝练的特色词汇, 包括人名、地名、历史事件、风俗, 饮食等,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的缺少, 这些词汇对普通的国外受众来讲, 只是一连串的空洞的符号, 往往会造成信息缺失。对于这些高语境的词汇, 我们首先可以采用信息补充的方式进行转换, 如:伏羲 (Fuxi, the great ancestor of Chinese) , 殷墟 (Yinxu, an ancient city ruins from Yin Dynasty) , 永平求法 (The noted Buddhism Studying Pilgrim in the year 64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 which is called the 7th Yongping Year in Chinese history) 。其次可以通过文化的内涵转换对语境进行转换, 如:中秋节, 端午节翻译成“moon-cake festival”和“dragon boat festival”比翻译成“mid-autumn day”和“double fifth day”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 因为前者传递的信息更直接的映射出文化内涵。[3]

2.2 表达的语境转换

在表达方式上从高语境向低语境转化的方式主要为:化繁为简, 突出重点。对于汉语较多的修饰成分, 复杂结构等, 翻译时不能逐字逐句地照译。另外, 中文习惯于采用归纳 (inductive) 的方式, 在介绍话题之前尽量解释清楚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 句子的重点通常在句末。而英文多采用演绎 (deductive) 的方式, 先提出主题, 然后逐层展开, 解释其原因, 句子的中心多在句首。[4]这种写作模式也是旅游外宣材料在英译中需要注意转换的。以下面这篇洛阳旅游网上对洛阳真不同饭店的英文介绍为例:

Welcome to Zheng Bu Tong restaurant.Our restaurant was built up in later Qing Dynasty, which has a history more than 113years.Dealing with real water banquet of LuoYang, it was prized by customers that“Only coming to Zheng Bu Tong restaurant.Only visiting Luo Yang city”.Zheng Bu Tong restaurant, Long Men Grottoes and Luo Yang peony were regarded as the three essence of Luo Yang city.

撇去这段文本中的语用错误不谈, 这段话是对洛阳真不同饭店的介绍, 目的在于指出真不同是最正宗的洛阳水席饭店。出于中国人谦逊含蓄的习惯, 这一点并没有直接指出, 而是试图通过历史、口碑等委婉地表现。但对于首次接收信息的外国人来说, 可能不会马上得出“最正宗”这一印象。因此, 如果将译文第一句改为:“Welcome to Zheng Bu Tong restaurant, which offers the best noted and most authentic Luoyang water banquet.…”按照西方人的线性思维, 先将中心陈述出来, 然后以历史、口碑和名气作为支撑, 使介绍的目的一目了然;另外, 对于真不同历史和“不进真不同, 不到洛阳城”口碑的介绍等处都有逐字逐句照译的痕迹, 可改为:“Built up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13 years.Zhen Bu Tong has won its fame among people for the most traditional water banquet and it’s believed to be an incomplete tour in Luoyang without tasting the water banquet there.”这样可以做到简洁明了, 信息点突出。

2.3 认知的语境转换

在认知方式上, 高语境的中国文化强调群体意识, 从宏观去整体地看待一个事物;低语境的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意识,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个体特征。这样的语境差异翻译时可以通过语境重叠的部分实现转换。例如如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经常在对外宣传中引用, 表达一种不追名求利, 回归自然的心境。作为诗句的翻译, 首推杨宪益先生的版本:“While picking asters‘neath the Eastern fence, my gaze upon the Southern mountain rests”, 意境与形式和原诗浑然一体;但在对外宣传时会发现, 诗句主张的那种不张扬、避世的态度与西方所推崇的进取心 (aggressive) 和抱负心 (ambitious) 是相矛盾的, 也许会引起疑问——中国文化为什么如此赞许一个消极的诗人?这显然不是对外宣传时引用此诗的目的。为了避免这种认知上的差异, 只需在译文前面加上“Tao Yuanming presents his pastoralism in the lines….”借用西方文化熟知并向往的pastoralism (田园主义) 激发起受众对诗句的共鸣和认同。

三、结语

随着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 霍尔提出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特别是高低语境理论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对外宣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所谓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不是绝对的。从事旅游外宣材料翻译的人员首先要了解不同语境的差异性, 熟悉两种语境的文化背景, 灵活运用语境转换的规则, 尽可能地为低语境受众提供足够的明码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文化间差距, 将中国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全面地展现给世界。

参考文献

[1]、麻争旗.翻译与跨文化传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6) :52-54

[2]、Edward T.Hall.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 Editions, 1973:97

[3]、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C].保定:河北大学, 2009:11-12

[4]、林群.从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23) :101

旅游外宣材料 篇2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祥地, 有着五千年文化与艺术的积淀, 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丰富。随着改革开放与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 山东引起了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关注, 做好外宣工作在这其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山东多家旅游机构及景点翻译资料的实际调查, 笔者发现目前外宣资料的翻译良莠不齐, 甚至有些译文存在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语序混乱等诸多错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是重复利用历史语料。在翻译过程中, 系统结合辅助翻译术语库, 在极短的时间里自动为译者显示出词义。据统计, 使用辅助软件翻译效率平均提升30%, 同时可减少15-25%的成本开支, 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与质量。因此, 建立一个网络共享的旅游外宣小型语料库是提高外宣翻译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2]

1 山东旅游外宣资料小型语料库建设的必要性

山东旅游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并重的特色, 例如, 五岳之尊泰山、人间仙境蓬莱阁;同时各地市保存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 黄河号子、山东梆子。首先, 儒家思想在山东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古汉语文体的翻译要求较高, 并且翻译难度较大。例如, 在“三孔”文化景点的宣传中, 孔子思想贯穿其中, 对于《论语》中经典语句的翻译应取统一标准再做宣传。其次, 外宣资料翻译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专有名词的翻译。这些专有名词不单单包括各个旅游景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 还包括青岛啤酒、海尔冰箱等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企业名称。再次, 汉英两种语言差别很大, 汉语词一般对应着多个英语词, 英语单词也往往对应着多个汉语译文, 如果择词不当, 则难以体现汉语的韵味。例如, 在泰山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十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桃园精舍、灵岩胜景等十大自然景观的翻译过程中, 针对四字词语的翻译难度较大, 既要尽量传达原语韵味, 又要尊重英语的特点。

平行语料是不同语言撰写、相互间具有“翻译关系”的文本, 从平行语料中获取双语知识, 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在不同层次上对平行语料做对齐处理, 从而形成互为译文的翻译单位, 如段落、句子、词汇、特殊表达方式等等。对齐后的平行语料应用范围广泛, 包括机器辅助翻译、双语术语表、跨语言信息检索、计算机辅助教学、语言对比研究等等。双语平行语料库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资源, 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我们所需处理的信息知识总量越来越大, 对翻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2007年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翻译市场年产值迅速攀升, 2003年为110亿元, 2005年为200亿元, 2007年则达到300亿元。[4]翻译进入高需求时代, 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翻译服务成为译员需要迫切完成的任务。山东旅游外宣小型语料库可以为译者提供可靠的翻译参考, 提高其译文质量。当译者遇见一些专有名词或带有浓郁古汉语特色的词汇时, 可以通过查询工具从语料库中直接找到对应或相似语句和词汇作为参考, 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与质量, 为译员应对翻译需求提供助益。

2 山东旅游外宣小型语料库建设的过程

1) 语料搜集与汇总。语料的搜集是构建语料库的最基本步骤。笔者与其他译员分组在网络、书刊、旅游景点宣传手册中进行资料搜集。在搜集过程中, 尤其注重原文及译文的权威性与用词精准性。并将政治、经济、文化等语料标明来源后分档存储。

2) 语料选取与整理。语料选取与整理是语料库构建的必要步骤。在语料汇总之后, 笔者及其他译员成立专门的英译质量审定小组, 以忠实通顺为原则, 统一选取译文质量高且具备代表性的汉英语料, 在选择的过程中, 尤其重视语料来源的官方性以及权威性。例如, 在选择与泰山景点相关的语料时, 译者重点参考了山东省旅游局认可的泰山双语宣传资料。同时, 将所选取的材料进行格式整理, 统一以文本文档的格式存储, 以方便日后对齐与校对工作的进行。

3) 语料文本对齐。语料库文本对齐是构建语料库的核心步骤。由于英语与汉语语言特点不同, 译员在翻译时运用了拆分、合译等多种翻译技巧。双语平行语料库对齐方法研究主要基于三种方法:一是基于统计的方法, 即通过双语对译句/词的同现概率, 建立句子/词汇对齐的统计模型, 用来判断句子/词的对译关系;二是基于词汇/词典的方法;三是把统计手段和词汇/词典结合起来。[5]在文本对齐的过程中, 主要利用TRADOS中的WinAlign程序进行文本对齐。WinAlign是一种交互的可视排列工具。它通过现有翻译的文档创建翻译记忆数据, 并将之导入到TRADOS翻译工作平台 (Translator’s Workbench) 。这意味着有价值的遗留文件可以重新利用, 从而使你的效率和生产率达到最高。WinAlign确定原文和译文语言的哪部分合成整体, 将之并行排列。原文和经过推敲的译文应存储为Word文档的RTF (Rich Text Format) 格式, 其优点之一就是文件的格式信息不会丢失或破坏。RTF格式用在WinAlign中, 就是通过对这些格式的识别, 进行句料之间的对齐。

4) 语料检索与应用。语料对齐并导出后, 可以导入Trados翻译记忆库, 在word环境下进行翻译实践或相关搜索。进行翻译实践, 需要启动Translator’s Workbench, 并打开翻译记忆库, 点击word文档的“打开/获取”等相关功能键, 即可显示完全匹配或模糊匹配的句子。

如果关于一句话Translator’s Workbench没有显示任何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用相关搜索功能 (Concordance) , 根据单词、短语或句子的片断来搜索记忆库中的翻译记忆单元。该功能可以在翻译过程从Workbench工具栏上使用。

除将语料用于翻译实践之外, 还可以用于教学研究的目的。采用相关软件进行语料检索, 可用常用的文本分析和索引软件。“它是一种综合工具, 既能够用于文本的分析和处理, 也能够用来生成词表、词频表、索引、词语搭配和各种统计数据, 可以方便地查看关键字的上下文。”[6], 有助于揭示旅游文本的文体特征, 引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做出恰当的决策, 对于译者教育也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的免费软件有ConcordanceAntconc等。

语料库建成后, 在使用中可以不断加入新材料, 充实语料库的内容, 更好地为译员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进一步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3 山东旅游外宣小型语料库的应用和价值

山东旅游外宣小型语料库可以为译者提供高质量的翻译参考, 有效地提高翻译质量及翻译效率, 在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以青岛主要景点为例:

栈桥:是青岛标志性建筑, 始建于1892年, 栈桥身长440米, 桥面宽8米, 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

小青岛:又称“琴岛”。位于青岛湾栈桥东南, 为海中一小岛。面积约1.2万平方米, 海拔17米。岛上山石俊秀, 林木青翠。

小鱼山公园:位于第一海水浴场之阴, 海拔60米。公园建于1985年, 中国古典风格, 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筑设计围绕“海”的主题, 处处显示“鱼”山之特色。海滨名胜尽收眼底。1992年被青岛市民和游客评选为青岛市大景观之一。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 距市中心40公里, 它东、南两面濒临黄海, 总面积4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7.3公里, 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7]

原文主要介绍青岛市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景点,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在翻译过程中, 这为译员带来很大困难。若选择质量高且具有权威性的译文输入语料库, 那译员在翻译相关材料时, 将关键字输入检索, 即可获得参考性很大的译文, 如:

Zhanqiao pier:

Landmark structure in Qingdao, build in 1892.One of the city’s ten major scenic spots, the 440-meter-long, 8-meter-wide pier juts out into the Yellow Sea.

Xiaoqingdao:

Also known as Qingdao, the small island covers an area of12, 000 square meters, standing 17 meters above sea level.The island is covered in beautiful rocks, hills and woods.

Little Yushan park:

Another of Qingdao’s ten major scenic spots, this Chinesestyle park, constructured in 1985, is an excellent place to enjoy the sea view.

Laoshan Mountain:

Situated in the Laoshan District, 40 kilometers from the city center, this is the most famous Taoist mountain in China.It faces the Yellow Sea to the east and south, covering an area of 446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coastal line of 87.3 kilometers.Its main peak is 1133 meters above sea level.[7]

以“小青岛”为例, 原文以写实为主, 仅在结尾“山石俊秀, 林木青翠”处略有虚写。译文以beautiful一词统“俊秀”和“青翠”, 语言朴素实在。同时, 当译者翻译到“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及“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等处时, 只需输入关键字, 即可获得上文中相应的译文作为参考, 译者根据行文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从而大大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

古汉语以及四字成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 不单是汉语言韵味难以传达, 如何在正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翻译出更地道的译文, 一直是译员努力的方向。在翻译山东外宣资料时, 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古代汉语以及四字成语。而对这些资料的翻译版本更是五花八门, 比如《论语》中“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等句子的翻译。这个小型语料库中的翻译实例可以为译员提供权威的参考。译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斟酌思考, 不仅能获得高质量的译文, 并且更具有统一性。

旅游外宣资料小型语料库可应用于教学, 培养更为优秀的翻译人才。语料库同传统翻译教材不同, 是可以不断添加新材料进去的。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学生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一方面利用检索功能找到参考性较高的翻译译文, 提高翻译技能。另一方面, 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潜能, 获得更多新的语料添加入库, 使语料库不断扩大, 发挥更好的作用, 形成良性循环。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 旅游外宣小型语料库可使译员避免了多数繁琐工作, 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 语料库可以将这些比较权威准确的专有名词、术语加以推广, 使山东外宣翻译更加规范有效。随着山东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对外宣工作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外宣语料库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会为外宣工作提供越来越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泽存.新时期对外宣传论稿[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2:124.

[2]李毅鹏.翻译活动的革命——电脑辅助翻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5) :182.

[3]柏晓静.面向中文学术专著的机器辅助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 2006, 27 (2) .

[4]中科院科技翻译协会与传神公司.2007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EB/OL].[2007-10-09].

[5]黄俊红, 范云, 黄萍.双语平行语料库对齐技术述评[J].外语电化教学, 2007 (6) :21-25.

[6]王天润.浅谈翻译教学小型语料库的构建[J].内江科技, 2009 (11) :163.

旅游外宣材料 篇3

1 文登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中的误译与原因分析

1.1 文登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中的误译

文登市系山东省威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环境宜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 文登市利用各种手段开展对外宣传, 不断加大外宣文本的翻译力度。该市最初利用旅游画册进行对外宣传 (画册中附有英文译文) , 其后通过博物馆市情图文介绍, 近来建立了内容比较全面的文登市情网, 中英文双语运行。然而经过调查笔者发现, 以上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多由翻译公司完成, 这就导致了翻译赶时间、质量无保障、审核不严格等问题, 相关部门的人不懂或者不精通外语, 而懂外语的人责任心又不够强, 因此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整体不高。其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死译 (字对字翻译) 、误译 (对原文理解错误, 译文措辞错误) 、成分缺失 (原文中有些要素没有翻译出来) 、词性错误 (如该用名词的地方用了动词) 、译名不一致 (前后译名不统一) 以及书写不规范 (标题中的实词首字母按没有照惯例应大写) 等几大类。以下18例便可见一斑。

仙山之祖Seazan the fathers of (死译;书写不规范)

北方道宗Way north of (误译;成分缺失;书写不规范)

齐东古韵李龙故里The Hometown of Dragon King Li Long (成分缺失)

李龙故事Li Long story (误译;书写不规范)

回龙山会Hui Long Shan will (死译;书写不规范)

星星之火The fire of stars (误译;书写不规范)

天福风雷Tianfu hoop (误译;书写不规范)

英雄儿女Hero children (死译;书写不规范)

鲁绣之乡The Hometown of Shandong Embroidery (“鲁绣”的译文与下文中的译文不一致)

古老的鲁绣Old lu embroider (死译+词性错误;书写不规范)

鲁绣的历史Lu embroider of history (死译+词性错误;书写不规范)

传统鲁绣工艺流程及工具Traditional lu embroider process flow and tools (死译+词性错误;书写不规范)

鲁绣的工艺Lu embroider of process (死译+词性错误;书写不规范)

鲁绣的题材Lu embroider of subject matter (死译+词性错误;书写不规范)

文登鲁绣的传承与发展Lu embroider tangerang, locat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成分缺失+死译+词性错误;书写不规范)

文登传统民间绣Traditional folk embroidery tangerang, located (成分缺失+误译;书写不规范)

文登鲁绣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robust tangerang, located embroidery (成分缺失+误译;书写不规范)

文登鲁绣的辉煌Lu embroider of tangerang, located glory (成分缺失+误译;书写不规范)

1.2 文登旅游外宣文本翻译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各译例皆出自文登市博物馆图文介绍的汉英对照本和市情网, 皆为不同专题介绍材料的内容。不仅相关标题的英译本存在这些问题, 正文中的类似翻译问题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译本让译文读者难以理解, 更难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就上述问题来看, 这些外宣文本英译本的译者除了责任心不强之外, 更重要的是没有真正廓清翻译此类文本应达到何种标准这一问题, 因此在处理文本时, 他们多半只是机械地进行了文字层面的转换, 却忽略了文化层面的转换, 换言之, 即译者做出的英译本没有实现汉语原文的文本功能。

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不仅仅涉及语言层面, 更涉及文化层面。要做好外宣文本的翻译, 译者首先要了解两种文本的写作差异, 了解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译文读者的社会文化准则。 (吴敏焕, 2010:175) 。外宣文本内容涉及文化、历史、地理、风物、军事等等;这些内容的翻译很大程度上不单纯是语码转换, 更多的是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传译。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应当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 以实现文本的功能为目标。

2 旅游外宣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译者适应与选择

2.1 目的论与旅游外宣翻译之间的契合性

20世纪70年代, 德国出现了功能派翻译理论, 其重要代表人物汉斯·弗米尔 (Hans Vermeer) 认为翻译不应注重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 而应以实现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 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 (张锦兰, 2004:35) 目的论强调翻译活动最重要的不是忠实传达原文文本内容, 而是实现原文本的功能和目的。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汉语外宣文本的功能是文化传播和旅游宣传, 英译时译者不但应注意传达原文的语言信息, 更应注重传递其文化信息, 让译入语读者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翻译时应当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调整翻译策略, 如英译本读者为从事中华文化研究的学者, 对很多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 此时译者就应侧重异化译法, 注重再现汉语文本的细节;如译本读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程度不深的普通读者, 译者则应侧重归化译法, 可以对原文进行大胆改译、编译乃至删译。因为对于前者而言, 了解真实的史料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后者而言,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事物便足矣。因此, 目的论可以作为旅游外宣文本翻译重要且必要的参照理论, 随时用于指导此类文本的英译实践。

2.2 旅游外宣翻译中译者的适应和选择

有学者指出, 除了所有翻译工作都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 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翻译三贴近”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的原则。 (黄友义, 2004:27) 实际上, 以上“三贴近”之实现就是在目的论的指导下, 发挥译者主体性的过程, 因为主体性包括主观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 “译者主体性中的‘为我性’, 在翻译理论上的表述, 就是汉斯·弗米尔 (Hans Vermeer) 的翻译‘目的论’”。 (查明健、田雨, 2003:22) 译者主体性或者中心地位的发挥, 要求其在适应外宣生态环境 (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的基础上做出合理选择, 通过译者中介作用实现如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er) 所提出的要求, 或者“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 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 或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 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转引自谭载喜, 2004:108) 前者大致相当于直译, 后者大致相当于意译, 当然二者以及二者的结合皆服从于表达的“功能目的”。

1) 直译法

直译法是翻译实践中最常见的技巧之一, 也是很多译者钟情的方法, 直译法简洁、直接。外宣文本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记叙性的, 而这种故事式的娓娓道来的手法比较适合直译, 只要不涉及到文化特性很强的内容, 译者都可以考虑“异化”选用直译法来翻译。下面各例都采用了直译法。

古城神韵The Charm of the Ancient City

士学文登Flourishing Academism of Wendeng

秦铜诏铁权Iron Weight of Qin Dynasty (with a Bronze Board Carved with Imperial Edict)

这里曾是先民祭日的圣地, 海洋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此交汇。

Wendeng used to be the Holy Land for our ancestors to worship the sun.Marine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integrated here.

上例中提到“海洋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此交汇。”译文为“Marine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integrated here.”, 文登属于沿海城市, “海洋文化”是指当地的本土文化, 而“中原”农耕文化则为传入文化, 因此翻译时可以考虑在marine一词前加上“local”或者“native”, 以体现其文化的包容性。

2) 意译法

旅游外宣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 因此更多时候译者仅凭直译法无法将原文文本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同时传译为目的语, 此时译者在“目的论”“壮胆”下可以采用“同化”即意译法来弥补直译法的不足。有学者据此提出了自己的“翻译适应选择论”。 (胡庚申, 2004:108) 请看下面的例子:

蓝色文明Marine Civilization

羲仲宾日Xizhong Watched the Sunrise to Determine Vernal Equinox

召文天下Imperial Edict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此处引用三个标题的译例, 第一个容易理解, “蓝色文明”在此处即是指“海洋文明”, 如果直译为blue civilization就会令读者产生误解, 不知所云, 因此应译为Marine Civilization。而后两个标题的历史背景对许多中国读者而言也是不太熟悉的, 外国读者更是少有人知这两个标题的含义了。

羲仲宾日:《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 曰旸谷。寅宾出日, 平秩东作。”

有学者指出, 上文中的“羲仲是受封者, 旸谷是地名, 嵎夷是部族名, 居住在旸谷地方” (刘玉明, 1986:22) 尧帝封羲仲旸谷之地, 而羲仲则能做到“寅宾出日, 平秩东作。”尧命羲仲宾日处是中国天文历法的观测起源之地。查阅资料, 可以确认“寅宾”一词中的“寅”为“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 1997:344) “宾”为“导”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 1997:18) ;故“寅宾出日”意为“敬导出日”, 也就是说羲仲到了旸谷后, 率领嵎夷族众, 按当时的礼仪对万物赖以生长的“日”进行毕恭毕敬地祭祀, 顺乎东方的时令, 发展 (原始) 农业生产。 (刘玉明, 1986:22) 上文中“寅宾出日”译为“Watched the Sunrise”, 查阅双解词典可知, “watch”一词意为“look at someone or something usually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pay attention to what is happen-ing”, (2007:1939) 即为“留神观察”的意思, 再加上译文中根据史料记载补充出观测的目的是“determine vernal equinox”, 基本上译出原文意义。译文虽然没有将原文中对“出日”这一事物的敬畏之心传译出来, 但这个译本已足以使译文读者对这个典故有一个基本了解了。只是译文中羲仲这一人物的汉语拼音有误, 当为Xi Zhong。

相对于第二个小标题而言, 中国读者对第三个小标题的熟悉程度要高些。根据历史记载, 秦始皇东巡, 令地方官召文人登山共议治国平天下之大计。当地文人纷纷为其歌功颂德, 山呼万岁。后来这座无名小山便被人们称做文登山, 简称文山, 后置县亦取名文登县, 延续至今。这段话也道明了“文登”这一地名的来历。

了解了这段历史, 我们便明白“召文”一词表明始皇帝东巡的目的之一就是广纳良才。“文人”一般译为literati/scholars, 但是上译中没有体现这个词汇的意义。而且“Imperial Edict of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回译为汉语近似“秦朝始皇帝的圣旨”之意, 与原文信息不对等。另外, “秦始皇”一词在英文中可以译为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但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译为汉语拼音Qin Shi Huang, 始皇帝的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英文名词, 这个译文比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要短, 更适合做标题。综前所述, 我们可以将“召文天下”改译为Qin Shi Huang longing for Literati。

3) 音译意译结合法

旅游外宣文本中有很多地方特有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语言形式, 这些内容在英译时无法找到对应的英文, 只能用汉语拼音加上英文解释的翻译形式来完成。

请看下例:

文登, 古为嵎夷地, 因秦始皇东巡在此召文人登山而得名。

Wendeng, located in Yuyi Region in the ancient times, was named after the historical fact that in the East Inspection,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221-206 B.C.) called on the literati to climb the mountain.

上例中有“文登”这一地名的名称由来, 其中提到文人登山, 但是英译本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所以应当用音译 (汉语拼音) 加上意译 (英文释义加上汉语拼音) 来解释, 这样读者才能明白究竟为何得此名。因此可以考虑改译为

Wendeng, located in Yuyi Region in ancient times, was named after the historical fact that in the East Inspection,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Dynasty (221-206 B.C.) called on the literati (Wenren in Chinese) to climb the mountain (Dengshan in Chinese) .

4) 直译加注法

直译加注法是外宣文本英译实践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我国外宣工作的老前辈顾连城先生将之称为“解释性翻译”。 (顾连城, 1990:8) 外宣文本如果较长, 涉及很多历史、文化、军事、地理等特有知识, 翻译时加注说明很有必要。加注的方式主要有文中注、脚注和尾注等方式。文中注即在需要说明的事物或者人物之后加上括号, 里面简要写上需要说明的内容;脚注也叫页末注, 即在每一页的页末加注, 对需要解释和补充说明的内容进行详述;尾注也叫文末注, 即在文章末尾加注, 对文中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进行详述。依旧以上文中的例子来说明:

文登, 古为嵎夷地, 因秦始皇东巡在此召文人登山而得名。

短短的一行文字, 需要加注释的就有两处, 一处是“嵎夷”, 一处是“东巡”。翻译时, 译者需要加注解释“嵎夷”这一古地名的由来、位于今天的哪个方位等信息;后者属于历史事件, 译者需要简单介绍始皇东巡的目的及大体线路。再如下例:

春秋以降, 凭借陆极东方、三面环海、昆嵛幽静的地理环境, 文登成为游士学子在列国纷争的乱世中拜师悟道的一块净土。

此例中的“春秋”一词之后便应加上括号, 做一个文中注释, 或者就在此句末加一个注释标识, 然后采用脚注的方式加上具体内容, 解释一下春秋列国的战乱状况以及齐鲁圣地的尊师重道的史风, 帮助译文读者了解文登市在那个时期的风貌和民情。

3 结束语

旅游外宣文本翻译, 译者不论采取直译、意译, 还是采取音译意译结合或者直译加注 (解释性翻译) , 都需要在多维度适应的前提下做出翻译方法选择,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对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关照, 当然更需要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如果译者适应出现偏差, 功能目的“解码”出现失误, 翻译方法也会出现偏差, 产生误译。该文虽然以文登外宣部分内容的英译本作为对象进行分析, 但其中反映出来的误译在其他外宣翻译工作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作为文登外宣部分翻译文本的审校者, 该文作者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项翻译策略和方法, 对于其他省市和地区的外宣翻译工作也应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了使我们的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走向世界, 从事外宣翻译的译者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翻译水平, 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使我国外宣的英 (外) 译本忠实传达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和今天。

摘要:旅游经济之发展, 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登旅游外宣部分英译本中存在的失误实际系脱离目的论指导所造成。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 发挥译者之主体性, 通过译者的自觉适应和选择, 合理选用妥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旅游文本,翻译,目的论

参考文献

[1]吴敏焕.顺应论视角下陕西博物馆文本的汉英翻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9) :175-176.

[2]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1) :35-37.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 2004 (6) :54-55.

[4]查明健, 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 2003 (1) :22.

[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刷馆, 2004:108.

[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修订版) [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344.

[7]刘玉明.嵎夷考略[J].东岳论丛, 1986 (2) :22-23.

[8]Collins Cobuild English-Chinese Learner’s Dictionary[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1939.

旅游外宣材料 篇4

一、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的特点

语言学家赖斯 (Reiss) 根据文本的功能, 将文本进行划分, 主要为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表情型文本 (expressive) 和感染型文本 (operative) 。 信息型文本语言简朴, 有逻辑性, 内容和主题是交际的重点, 如百科全书;表情型文本语言有美学的特点, 在语言的形式上也注重给受众美的享受, 如诗歌;感染型文本语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并使受众采取行动, 如广告[1]。 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文本会有双重或多重功能, 旅游文本资料就是一种综合类文本, 语言通俗明了, 富有吸引力, 目的是让游客读懂看懂, 从中获得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是知识, 还起着商业广告的作用。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是以信息传递为主导的信息型文本, 也兼具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的特点。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内容丰富且多元, 包括红色景点 (如伟人故居、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园林等) 及景点网站、线路、饮食、居住等的介绍。红色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当地的民俗文化及红色文化衍生出的文化产品 (如红歌、图书、影视作品、纪念品等) 的介绍也应属于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的一部分。 红色旅游景区内的公示语如路标、警告牌和提示语等, 也是外宣资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文本资料都应作为翻译语料进行研究, 挖掘其展现的四川红色文化, 促进四川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

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价值观, 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和外省的红色旅游文本资料有着相似的地方, 但又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第一,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专有名词多, 信息量大。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中包含大量的人名、地名、战役等专有名词, 这些专有名词是红色文化的象征, 承载着大量信息。 四川是朱德、邓小平、陈毅、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 所以四川也被称为将帅之乡。 在四川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如邓小平陈列馆和朱德故居, 就是以出生于四川的伟人为核心, 叙述中国革命史, 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峥嵘岁月。 外宣资料中大量存在诸如红军、中国人名解放军、红四方面军、八路军、新四军、川陕根据地、抗日根据地、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等红色词汇, 这些专有词是了解四川红色历史文化发展的关键。 此外, 外宣资料中还包含了许多会议名称及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如木门会议、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两河口会议、遵义会议、武昌起义、保路运动、五四运动、白色起义、百团大战、淮海战役, 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 这些会议与历史事件有的就发生在四川境内, 是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前往四川革命老区才能深刻了解与感悟到这些专有名词所承载的中国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过程及战役中展现的中华民族英勇顽强, 不畏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是地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结合。 发生在四川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必然打上了四川地域的烙印, 拥有四川地域特色。 如小平故居陈列馆由邢同和大师设计, 以建筑的语言展现了川东民居的特点。 陈列馆坐西向东, 三个青瓦坡形屋面, 三叠三起, 最后立起一座丰碑, 象征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 邢同和大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时代精神与地域建筑文化结合的再创造。 在设计上, 把川东民居双破传统屋面结构为单坡, 形成高低错落, 又连成整体的形象。 似乎有乡土气息川东风味, 但又因为跨度高度不同于民居的增大与功能的不同演变, 使得整座建筑似乎显得不那么像川东风格, 却又是川东民居建筑的全方位分解组合结构与形象重组, 做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再如, 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当地土布为材料印制的“布币”也体现出浓郁的巴蜀文化。 “布币一词源于我国商代。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我国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布币, 是以棉布作为载体的一种货币。 据统计, 根据地印制过各类布币32种之多, 其中以川陕革命根据地尤为突出, 从1933春到1934年底, 共计发行布币140万。 ”[3]

另外,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中也介绍了四川的蚕文化与竹文化。 巴蜀地区的居民养种桑的历史源远流长, 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蜀锦与蜀绣也享誉海内外, 是四川的“名片”。在革命老区邓小平故居内就有“蚕房院子”这一处景点, 曾是邓氏家族从事栽桑、养蚕、缫丝的场所。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还种有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在华夏文化中竹与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 竹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文学家苏东坡也有“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的名言。“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 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 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4]四川红色旅游景点中种植的竹子不仅美化了环境, 而且竹子所蕴含的气节与革命英雄高洁的品格相呼应。 朱德的故居中陈列了一些红八军战士用过的箩筐和斗笠, 均取材于竹子。 景区内也有大量与竹子相关的文化产品, 如竹桶、竹篮、竹碗、竹筷等, 体现了巴蜀人铺竹席、食竹笋、烧竹薪的民俗竹文化与巴蜀人的聪明才智。

第三,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中有大量的诗词和伟人的名言警句。 这些诗词与名言与红色革命实践相结合。以下是在四川红色旅游景点收集到的部分诗句与伟人的名言警句:

在朱德故居内有“烽火隔十年, 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生动地反映当时抗日战争爆发, 与亲人互通书信的艰难。 (朱德故居)

一九六零年朱德回故乡吟诵的诗句:“菜籽花开一片金, 小麦放穗满山青。豌豆杂粮斜坡种, 人说小春增七成。”该诗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安定, 与战争时期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朱德故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一九六二年邓小平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姐七中全会代表, 讲到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时, 引用四川俚语“黄猫黑猫, 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形象地提出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在一九八二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 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一场革命, 是全新的事业。 城市改革比农村改革更复杂, 而且有风险。 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 步子要稳。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一九七九年, 邓小平支持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 并提出试办“特区”, “杀出一条血路”。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邓小平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作为观察和思考一切问题、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这些语言重现了历史场景, 通过伟人的话语能看出其睿智、勇敢, 事事为人民着想的为官之道, 祖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另外, 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形式工整、富有节奏感, 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红色革命实践与中国特色语言文化相结合,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递了中华民族为追求美好生活不断奋斗的精神, 这是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特色的彰显。

第四,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体现了生态旅游的理念。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同周边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组合。 景区内还摆放着大量富有诗意的标识语, 如“青山祝人寿, 碧水悦人情”、“青青我树, 君勿攀折”、“手上留情花自香, 脚下留意草如茵”、“珍惜自然资源, 共营生命绿色”等, 文人墨客以特有的文化形式呼吁游客爱护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 再如小平故里“百花潭”的介绍:百花潭面积约3500平方米, 潭内种植有许多观赏睡莲, 夏季到来, 朵朵莲花竞相开放, 颇有“百花盛开”的韵味, 故取名“百花潭”。 体现了四川红色旅游注重优美环境的营造, 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翻译的建议

四川省内有关旅游景点外宣翻译的研究, 范围常常集中于某几个著名景区或者是四川藏区, 针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外宣翻译研究较匮乏, 未能充分挖掘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潜能。 从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文本特色出发, 以促进四川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与实现特色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为宗旨, 从四个方面提出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翻译的建议。

首先, 加快建立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多语言语料库的步伐。 由于四川外宣资料信息量大, 人名、地名、战役名词较多, 建立语料库不仅可以避免译员粗心而造成的漏写错拼等失误, 而且可以使专有词有统一准确的翻译版本。由于同一名词有不同的翻译版本会令外国受众在获取信息时增加阅读量, 不利于有效信息的传播, 有时甚至会让外国受众对中国红色文化产生误解。 如“抗日战争”一词, 就有不同的译本“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和“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第一个译文强调的是“反对日本的战争”, 这并不是抗日战争的实质。 相较之下第二个译文更符合原文的内涵, 即“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因此语料库能统一译文, 并且在对译文进行审校时, 对不恰当的译文可以做批量修改。 另外, 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的内容主要是描述革命人物的成长经历, 记录革命历史, 语言朴实, 叙事性强, 信息量大, 需要大量的译员。 采用语料库辅助翻译, 对专有名词及内容上相似的文本, 计算机会自动填充翻译, 不仅节省了译员大量的时间, 而且提高了翻译质量, 减少了人工成本。 利用语料库还可编撰多语言红色文化辞典, 将其放在旅游景点供外国游客浏览, 也可供翻译机构、口笔译工作者、外事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涉外导游等阅读参考, 对完善本土文化翻译理论与提高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翻译实践质量起推动作用。

其次,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要以受众为导向实现跨文化交流与认同。 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中国革命史的起源与发展并不是十分熟悉, 由于政体不同还可能存在误解。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文本内容多元, 在对其译介时要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译员要关注旅游文本的三种功能, 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和呼吁受众行动。 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译介历史事件, 对专有名词尽量手少用音译的翻译方法, 多用意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 才能真正传递出原文本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内涵, 让外国受众在阅读译文时与中国读者在心灵上有相同的阅读体验,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 通过翻译消除文化上的传播隔阂, 让外国受众体会到中国人民铭记历史, 真爱和平, 为了理想与幸福生活, 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 由于红色旅游景点内的陈列室空间有限, 因此可以针对海外游客制作多语言的小册子, 内容主要为重大历史事件及人物简介, 游客在浏览相关内容时, 可以随时查阅, 使海外受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清晰地了解中国革命史, 回国后他们通常会以意见领袖的身份, 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同事真实地传播中国的红色文化。在译介古诗词与伟人名言警句是也要注重体现形式美, 不可通篇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 词汇选择时要兼顾句子朗诵的节奏感。 另外,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可以与省内高校合作, 让红色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去”, 组织留学生前往红色景点参观, 参观结束后要对留学生进行采访, 及时反馈四川红色文化翻译与传播的效果, 站在受众可接受的角度上, 找到文化的平衡点, 要在不断思索与总结中改进四川红色文化翻译与对外传播的策略。

再次, 培养地域性和针对性的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人才。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产学研相结合, 培养出高水平且有地域特色的译员。 应着重培养四川地区高校内翻译专业的师生, 将其作为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译员的主要来源。 他们对四川文化的了解较深入, 更容易把握文化符号背后隐藏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因此要积极在四川高校内实现翻译的本土化发展, 促进翻译为四川经济发展服务。 编著以四川特色文化翻译为主题的翻译教材, 将四川红色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 让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 教材中可以配有红色电影等音频影视资料, 并组织学生去红色景点参观, 定期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来学校做讲座, 拓宽教师与学生的视野, 在翻译时能选择更贴切且易懂的词汇表达深层次的红色文化内涵。

最后,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翻译要与文化产业相结合。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的译介还应包括四川文化产品的翻译与推广。 利用互联网整合相关资源, 为革命老区旅游景点建设专门的外文网站, 并提供链接, 主题为四川革命老区的竹文化、蚕文化、美食文化等, 海外游客能在网站上线挑选购买配有翻译文本的红色唱片、红色电影和红色书籍。 在景区中的商场里也可摆放红色文化产品的外文介绍, 吸引外国游客进店参观。 另外, 四川红色旅游景区还要不断创新研发红色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 如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就出售了多种版本的“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中英文邮票和信封珍藏套装, 样式新颖, 体积小且易于携带, 适合外国游客购买, 作为纪念品缅怀小平同志及歌颂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付出的努力。 要迅速建成专业化、高素质的四川红色文化产业团队, 全方位挖掘四川红色文化资源。

三、结语

“红色旅游伴随红色文化而生, 红色文化赋予了红色旅游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红色旅游就是以红色文化为深刻内涵, 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旅游。”[5]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感悟之旅。 四川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作为旅游文本, 有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外, 还肩负着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使命, 通过译文让更多海外受众客观对待中国革命史, 展示国家和四川良好形象、消除误解、实现文化认同, 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摘要: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 是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的有机结合。四川作为文化资源大省, 其红色旅游景点外宣资料有着独特的风格, 结合文本特点与文本功能, 提出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且实现经济价值的翻译策略, 不仅能解决当前四川红色旅游翻译存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将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转换为社会财富, 实现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川红色文化,外宣资料,翻译建议

参考文献

[1]Reiss, Katharina.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translated by Andrew Chesterman, Reading in translation theory, Helsinki:Finnlectura, 1989:105-115.

[2]裴高, 古春晓.以建筑的名义缅怀———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领衔设计人邢同和[J].建设科技, 2004 (15) .

[3]肖高林.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布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1) .

[4]胡冀贞, 辉朝茂.中国竹文化及准文化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竹子研究汇刊, 2002 (7) .

旅游外宣材料 篇5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增强爱国感情,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 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前往参观游览, 举例来说, 仅2010年上半年井冈山就接待了游客255.96万人次。

游览红色旅游景区的既有国内游客, 也有国外游客。不少外国游客对中华文化兴趣浓厚, 在欣赏红色景区的景点之余, 想要更多了解与景区有关的历史事件, 了解神秘的中国共产党和日益强大的中国。因此, 加强红色旅游的对外宣传, 有利于开拓旅游国际市场, 增加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和增进国外人士对中国的了解, 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然而, 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存在很多的问题 (文军, 2002) 。很多资料缺乏必要的译文, 不少译本带有“翻译腔”、混乱不统一。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译文无视译文读者, 对许多文化元素和内容翻译不当, 造成国外游客不知所云, 甚至损害中国的对外形象。鉴于此, 本研究将在分析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该领域汉英翻译的一些原则。

1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特点

红色旅游外宣的形式多样, 主要有景区介绍、旅游指南、解说词、宣传标语等, 它们通过文本、音像、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包含关于红色旅游对外宣传的所有媒体资料。与一般的外宣资料相比,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在内容方面有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

1.1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包含政治、军事元素多

红色旅游景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和战争历史紧密联系, 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真实事件, 因此, 红色旅游资料中包含大量的政治和军事成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名称以及一些部门、部队名称, “阶级斗争”、“政权”、“武装割据”、“围剿”等政治、军事用语频繁出现在许多的红色旅游资料中。正是通过这些真实内容的生动描述, 后代的人们才深入了解到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段段红色的历史, 从而更真切地体会艰苦朴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和不畏牺牲等红色革命精神。

1.2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文化内涵丰富

红色旅游资料里存在大量的民歌、民谣、诗词、对偶句 (如兴国山歌、陕北民歌) 等, 这些活泼多样的形式与红色革命实践相结合, 既体现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等, 同时还展示出丰富多彩、工整对偶、结构铿锵的特色, 反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和审美情趣, 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红色旅游外宣资料中还存在不少伟人、革命烈士的诗词, 特别是毛主席的诗词以波澜壮阔的革命和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 充满了纵横寰宇的气势和意境。因此, 红色旅游资料中虽然包含较多的政治军事成分, 但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汉英翻译理据分析

中国民众或对中国文化历史有深入了解的海外人士对红色旅游资料应该不难理解。但对于大多数外国游客来说, 他们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思维习惯和文化规范等方面都与中国游客差异很大, 如果他们面临的译文, 仍然是根据传统翻译理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译文对原文“忠实”或“对等”的翻译策略翻译而来, 情况将会很糟糕。本文接下来将从其他的原则和方法探讨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汉英翻译。

2.1 以目的论原理做为先导

以赖斯 (Reiss) 、弗米尔 (Vermeer) 和诺德 (Nord) 为代表的德国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 对于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 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其翻译原因与翻译目的。具体来说, 来到中国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国游客或外国学者, 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语言知之甚少, 因此,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景区的介绍、民俗风情、中国的历史文化, 从而增进相互了解, 促进旅游发展与文化交流。有了这一原则的指导, 实际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以拼音代替翻译”、“遗漏”、“中式英语”等突出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2 译文要以游客为中心, 注重可接受性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包含大量政治和军事成分, 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在价值观方面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中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差异, 资料中的此类内容有时很难被那些不了解中国红色历史的外国游客所理解和接受。对此, 译者应该理解并尊重外国游客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黄友义 (2004) 曾经提出“外宣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需要做出判断, 区分出适合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必须做出调整做降调处理的内容, 对具体的材料或保留或删减或改写, 同时对资料中出现的中国特有文化现象进行必要的注释和补充。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文要以游客为中心, 设身处地为外国游客着想, 使用游客能够接受的语言, 最终让游客可以读懂、看懂、听懂、乐于接受。

2.3 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寻求平衡

美国翻译学家勒弗维尔 (Lefevere, 2004) 提出意识形态和诗学影响和操纵翻译的过程, 决定译者的策略选择。王东风 (2003) 认为意识形态是操纵翻译实践的一只看不见的手, 体现在意识形态会影响译文的语言和概念、译者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并左右译本的流行。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者隶属或受雇于各地的旅游甚至政府部门, 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深刻影响, 其对外翻译工作必将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但另一方面, 中国与西方在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差异很大, 其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冲突无法避免。因此,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译者, 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到中西意识形态与诗学观上的差异, 对外宣资料的文化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写, 减少正面冲突, 力求达到一种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平衡。

3 结语

红色旅游外宣资料具有一般外宣资料所没有的特色和风格, 其面对的游客往往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汉英翻译方面, 传统的“信、达、雅”和“忠实”等翻译原则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如果译者能从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目的出发, 注意中西意识形态的差异并寻求一种操控下的平衡, 同时顾及本土文化氛围下外国游客的接受心理, 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直译、解释、增益、删减、类比等不同的方法, 翻译的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 2004 (6) .

[3]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J].中国翻译, 2003 (5) .

旅游外宣材料 篇6

1 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1.1 旅游产业外宣翻译

虽然我国对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越来越重视, 但是当前旅游外宣资料的英文翻译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语言翻译上对文化的误解、用词不当、语法等错误, 使得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很难准确地、完整地传递旅游信息, 翻译质量低, 有的翻译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大部分游客对我国各个旅游景点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 使得景点的形象受损, 同时也失去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其实很多错误跟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翻译人员在英译汉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去考虑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的差距, 所以我们要及时采取方式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英译翻译的质量, 尽量避免上述问题再次发生。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信仰, 翻译人员都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翻译英文资料, 才能真正吸引外国游客到我国来旅游, 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真实发展目标。

1.2 文化产业外宣翻译的研究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文化、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特征也就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特有产物, 同时也是在展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及成果, 因此, 文化外宣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形象的促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树立我国的形象也是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通过传播文化理念和相关文化知识, 使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而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也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文化外宣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 通过多年的文化外宣工作, 很多国家对我国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且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呢?旅游也就成为了国外人了解我国文化的首选。

文化外宣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主要包括国际规则的能力、文化吸引力以及政治价值观吸引力, 现阶段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社会是在一个和谐公正的环境当中发展的, 而和谐发展的基础靠什么, 要靠软实力来实现,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软实力中, 文化实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 除了商贸往来, 还有文化交流, 比如中国与韩国之间建立的中韩文化节, 中国风在韩国非常受欢迎, 而韩流也被中国人所追从,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交流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促进两国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宣翻译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 翻译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文化翻译人才紧缺、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各有高低。

2 网络旅游文化外宣

网络旅游文化外宣主要表现在交互性、开放性和融合性, 交互性是指网络宣传有别于传统的媒体宣传, 它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来实现互动。而开放性则是指网络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搜索相关的旅游信息, 还可以及时了解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融合性主要是指网络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使旅游文化外宣可以更加生动, 受众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旅游信息。网络旅游文化外宣更好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分析我们发现,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只依靠传统媒体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只有利用当前的网络资源优势, 开发地方的旅游交流推广平台, 并对旅游文化外宣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良性发展。

摘要: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旅游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旅游文化外宣翻译逐渐成为了重点发展的区域, 而我国当前各地方的旅游文化翻译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分析如何高效利用网络整合优势, 以进一步推进地方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整合,旅游文化,外宣翻译

参考文献

[1]徐丽萍, 葛荣.浅析熟人间网络、手机短信语言的会话交际特点[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4) :109-110.

[2]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网络流行语排行榜[J].军队党的生活, 2009, (01) :129-130

[3]张佳慧, 朱蓓蓓, 杨阳.网络新词“萌”的语言学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118-119.

[4]岳曼曼.外宣翻译中的“中式英语”[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7) :16-35.

[5]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07) :29-31.

[6]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对外大传播, 2004, (09) :26-36.

旅游外宣材料 篇7

1 河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姓氏文化、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和戏曲文化等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不仅历史久远、而且数量十分多,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品位。在河南,有着许许多多有名的历史文物和遗迹,因此有人称河南是“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除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六大类文化资源,还有许多有价值的文化,比如元典文化,比较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诗经》、《周易》等;汉字文化,比较有名的代表对象有殷墟甲骨文、篆书、隶书等;以及圣贤文化,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张衡、杜甫、岳飞等;还有瓷器文化,比较著名的代表有钧瓷、汝瓷和宋代官窑等;杂技文化具体的代表有濮阳杂技和周口杂技等,这些文化都将我省鲜明的中原特色充分反映出来,以及别具一格的中原风貌,因此说,中原特色文化是我国所有文化里面都是十分特别的。所以,作为中国文化发源地的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极其浓厚的文化分文,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

2 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

2.1 旅游国际化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许多方面,包括内部和有关政策,在金融业之外的方面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并配合我们旅游业国际性的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例如,为了保证我省能够更好地实现国际化旅游业的发展,制订了相应的国际旅游法律法规和国际体系规范的中心,并不断对其进行革新和完善,保证我省国际旅游业的和谐发展能够受到规章制度的保护。

2.2 旅游国际客源市场发展日趋多元

旅游中国市场的发展来源越来越多种多样,正处在发展的大好时机,发展势头也十分可观。特别是旅游市场,香港,澳门,台湾和东亚自不必说,英国,日本和韩国是目前最主要的游客来源之一,东南亚的市场范围已扩大至西欧地区,北美市场越来越成熟和稳固,传统的国际旅游得到发展,同时东欧等一些城市也十分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客源之一,北欧,拉丁美洲,非洲等都是十分有潜力的地区。游客的地域性越来越多样化。

2.3 旅游区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还不是十分突出,外国游客的好奇心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无法留住游客的新,更完全无法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文化旅游也会逐渐失去自身的吸引力。

2.4 旅游营销策略单一,旅游形象不清晰

旅游营销是旅游业的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营销手段,无论产品多好,也不能取得好的销量,也无法在市场上立足。所以,必须要对旅游营销策略的研究和制定下足功夫,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国际旅游和旅游促销方面更加充分的凸显出来,令人印象深刻。在营销渠道方面必须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国家不同,获取游客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我们要采取另一种方式将我们的旅游文化推广给不同的旅游市场。此外,中国还应该加大广告媒体的宣传力度,如微博旅游,景点简介等。

2.5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提升,单辅助设施仍不足

最近这些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交通行业的发展,新的国际航线也陆续被开通,高速列车建设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慢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这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外国游客的主要出游方式为“个人”旅游。同时,河南省境内进入了大批国际酒店,同时也为我省引入了先进管理经验,使我省在接待外国游客时更加轻松自如。此外,省内有很多旅游景点的旅游咨询服务标记还有待加强和完善。

3 河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跨文化外宣策略

3.1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国际化的旅游服务体系

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是经济条件迅速进步所必然出现的结果,国际旅游能够使得旅游业的全球要素得到有效分配。国际旅游业不仅在国际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同时也要注意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要和国际保持一致,根据市场的流行趋势,及时将产品更新换代,保证所提供的产品一直是游客所需要的,只有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了,游客的各种需求才能够得以满足。

3.2 创新旅游项目

国际旅游业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防止旅游竞争同质化。当下,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是中国的旅游的发展方向,并在文化挖掘,特色旅游产品等一些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到位。英日韩各国的游客文化背景都是各不相同的,旅游兴趣也不一样,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旅游产品设计成多层次,民族化的有特色的项目,这样才能使得顾客的各种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此外,随着旅游业的改进和完善,交通体系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上可以说四通八达,英国游客的出行比例显著上升,主要的出游形式多以“散客”为主,例如“背包客”,这批游客为了达到旅游文化的目的地,比其他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逼真的图像和传统的旅游项目更合他们的胃口。加大对旅游项目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国际旅游理念为基础培养出大批“跨文化”人才,从中选择一部分出色的,为其提供到国外旅游和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学的进行调查研究的机会,从而为我省带来更多形势更加多样的管理经验和更先进的管理理念,造就和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旅游项目,使我省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3.3 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

就像人们常说的“十里不同俗”,地区不同使得民族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令人眼花缭乱。实体景观一般能够通过模仿等手段来实现预期的结果,避免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观念,引发旅游过程中的矛盾,这一点对于旅游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来说是十分关键的。设计旅游产品的负责人首先要充分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并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文化下潜藏的精髓,将这些珍贵的财富通过全面地展现出来,使文化本身的内涵能够充分打动游客,吸引游客;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对管理理念加以革新新,传承好的部分,摒弃不好的部分,然后结合以现代科技手段,将河南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厚内涵展示出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激发游客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我们祖先的在对文化进行创造时,必定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基础上的,发展特色旅游,使我省的独特文化得以展现,也使得游客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3.4 建立品牌意识,提升国际旅游形象

当下,河南省内例如洛阳、开封这些拥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都忽视了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作用,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提升,从而当游客来旅游时,不但没能吸引住游客,反而给游客带来了十分糟糕的旅行体验,这种情况是与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政策背道而驰的。城市旅游形象会涉及到很多很多方面,例如当地的民风民俗,或者著名的历史遗迹,可以从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差异和符号(著名的古建筑,民族节日等居民(价值观,民族风俗,信仰等)集中推荐,使游客能够对城市有一个较深的印象,这就是品牌意识,如果城市品牌建立得好,对于国际旅游形象的提高,还有城市的经济收入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3.5 营销手段国际化,举办国际型节事活动

基于跨文化这个大环境下,对于旅游营销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以避免宗教问题,政治问题和其他敏感领域的国际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多元化营销,旅游营销创新也是必要的,以确保营销内容,使得游客不会对其产生排斥心理,从而接受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比如,曾有这样一个营销广告,主要说的是一位男性客人为了能够求店主打折,居然当场下跪,虽然广告的策划者是想通过一种轻松和谐的方式来推广产品,但违背了海关和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这样就导致本来出发点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结果却是做了坏事。旅游市场的分割可以成为旅游营销的参考,根据国际旅游市场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营销。

国际旅游业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跨文化旅游业。文化差异是国外游客来我省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游客和东道主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难免会出现矛盾。旅游从业者必须得熟悉所有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通过自己对其文化的了解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防止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出现文化冲突,维持旅游活动秩序的平稳和谐,使游客和旅游地的不同文化能够和平共处,和谐交流。

参考文献

[1]唐燕.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湖北外宣翻译研究——以湖北省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为例[J].外语教育,2014.

[2]贾远先.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赵新艳.跨文化视角下的东北媒体对外宣传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09(2):48-49.

[4]孙玉杰.开发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有河南特色的旅游产业[J].协商论坛,2000(6).

上一篇:提升标准质量下一篇: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