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质量与效率

2024-09-28

工作质量与效率(精选12篇)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1

办公室是保证机关和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部门, 做好办公室工作, 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于提升整体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办公室工作的职能定位

办公室工作具有参谋、协调、督办、服务四项基本职能, 立足点是办文、办会、办事。办公室是领导的“左右手”, 是承上启下、联系领导和基层的桥梁, 是沟通左右、协调关系的纽带, 是上传下达、保证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办公室作为领导的直接服务机构, 承担着为领导决策提供文件、资料、信息和建议, 对领导工作部署进行组织、协调、督办、检查及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任务, 处于参谋和助手的地位。同时, 办公室承担着接收、接待来文、来人任务, 又处于“门面”和“窗口”的地位。

无论单位的性质、业务类型有何区别, 办公室几乎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有人把办公室称为“不管部”, 即别的部门不管或业务分工不明确的事, 都由办公室来管理或协调。有人形象地说办公室工作“加班没完没了, 材料没多没少, 下班没晚没早, 吃饭没饥没饱”, 却很难做出轰轰烈烈的成绩。也有人形容在办公室工作的同志是“疾驰的马、温顺的羊、吃草的牛、看门的狗”, 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忙忙碌碌, 执行上级的决策兢兢业业, 履行工作职责默默无闻, 管理行政事务严肃认真,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出了办公室工作的特点。

二、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

对于不同的单位和个人而言, 做好办公室工作有着不同的方法。下面, 就如何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质量, 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 提高统筹性, 当好参谋助手。做办公室工作要处理好“事务”和“政务”之间的关系, 所谓“政务”, 就是出谋划策, 当好参谋助手。要想提升办公室工作层次和质量, 必须突出政务这个重点。要参在点子上, 谋在关键处, 为领导抓大事、议大事服务。所以, 我们做办公室工作, 要提高统筹性, 想问题、做事情时努力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就要求我们多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 多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项工作, 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多学习模范人物和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 这样, 我们的思路才会越来越宽, 我们的见识才会越来越广, 做起工作来才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二) 强化条理性, 做好重点工作。办公室工作头绪繁多, 要强化条理性, 突出工作重点, 切实做到忙而不乱。要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 把各项工作分成A、B、C类, 急事、重要的事马上办, 次急、次重要的事缓缓办, 不急、不重要的事最后办。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 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 突出细致性, 抓好贯彻落实。办公室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工作质量、效率和外部形象。因此, 要求办公室工作者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努力做到“心细如丝, 守口如瓶”, 在工作中要细致周到, 既不能出现原则性的重大失误, 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字、标点符号等常识性错误。

(四) 增加灵活性, 搞好后勤服务。办公室服务工作要抓好“三为”, 即为领导服务、为基层和其他部门服务、为全体员工服务。具体工作中, “既要有白杨树的原则性, 又要有柳树的灵活性”。所谓原则性, 就是总的制度规定和要求;所谓灵活性, 就是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 及时调整思路, 适时换位思考, 采取合适的办法, 及时弥补某些暂时性的不足, 以利于工作开展, 体现浓厚的人情味和灵活的办事技巧。

(五) 增强免疫力, 筑好廉洁防线。办公室是窗口部门, 搞好廉政建设, 对于维护企业整体形象关系重大。办公室工作者由于工作在领导身边, 有一些工作上的便利条件, 但不能利用这些便利来谋取私利。办公室工作者要带头弘扬正气, 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自觉筑牢廉洁从业的思想防线, 努力成为廉洁从业的模范和表率, 不辜负领导和广大员工的信任。

摘要:本文针对办公室工作的职能定位, 积极探索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质量,效率,体会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2

总结10月份和11月份的工作量、客户满意度及邮件质检评分的情况,虽然这两个月的工作量基本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平均量140以上),邮件质检评分比前两个月相对增长了4个百分点,不过客户满意度方面暂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67%左右),为保证自己可以在保持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工作量145/天、客户满意度70%、邮件质检评分98分),特制订了以下方案。

一、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一)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地点后第一时间点击5.0系统进行邮件分配,一旦分到邮件马上进行回复,以便系统继续分配。未分到邮件的时间回复service邮箱的邮件。

(二)遇到难以第一时间回复的问题马上请教组长进行回复。

(三)每天11:00-12:00、12:30-13:00、15:00-16:30进行外呼回访,以保证电话有较好的接听率和满意度。

二、提高5.0系统邮件客户满意度的方法

(一)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地点,首先查看客户对于我以及其他同事前一天回复的邮件做出的评价,学习其他同事回复得比较好的地方,同时找出自己以及同事回复过程中不足的地方(业务知识掌握不足、语言描述不当、没有回答到客户问题的重点等),进一步做出总结归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强化回复质量。

(二)中午吃完饭回来不要急着回复邮件,先翻看上午回复的记录,找出其中的优缺点,进行初步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组长或其他同事,第一时间进行消化。

(三)遇到投诉较为严重,很难用言语说服客户的,直接打电话为客户解决问题即可。

三、提高Service邮件质检评分的方法

(一)质量问题以及投诉严重的邮件直接电话回复客户,以免造成客户二次投诉延长处理邮件的效率。

(二)时刻注意邮件模版,切勿漏写或错写信息。

(三)总结客户经常咨询或投诉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组长或主管。

以上是我12月份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方案,我会按照自

己的计划严格要求自己,相信12月份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相信自己。

XXX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3

【关键词】交通 工程建设 企业 政工队伍 建设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经营权逐渐分离,慢慢走向独立商品经营的道路,再加上事企业内部积极开展机构改革,都为公路统计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需要明确的是,只有保证公路统计工作的质量,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正确性,才能真正体现统计工作的核心价值,因此可以说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即统计工作质量。倘若公路统计工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则无法发挥该工作的监督职能。所以,优化公路统计工作的质量,对于整个公路系统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问题分析

(一)相关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统计工作趋于随意性和盲目性

由于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明确,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公路计划统计工作时缺乏应有的职业操守以及法律意识,不能以专业的法律能力、法律知识、专业技能,准确有效的完成工作事务,在实际统计数据过程中存在篡改数据、瞒报数据、虚报数据等一系列现象,导致统计工作流于形式,丧失了其应有的重要价值。

(二)相关领导没有对公路统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统计工作地位不稳定

当下,由于相关公路单位的领导对于公路统计工作认识不全面,没有对该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公路统计工作游离于成产管理体系之外,并被错误的纳入公路服务体系,而该工作的主要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从数据的计划和统计工作演变为年度养护计划的编制以及年度总结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年度总结工作中,公路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责仅仅停留于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方面,无法真正参与公路系统的生产和管理,另一方面,因为统计工作在公路系统中的地位不被认可,导致统计部门相关人员及领导不被赋予相应的职权,总体来讲统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缺失。

(三)公路统计部门人员流动性大,统计工作队伍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由于大部分公路系统对于统计工作的不重视以及统计工作的地位不稳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与其他公路单位人员产生一定差距,同时因为公路养护统计工作的枯燥乏味,导致相关工作人员逐渐对自身工作价值产生质疑,长以此往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岗位调换与跳槽现象频繁,使得公路统计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保证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质。另一方面,由于统计工作在公路建设系统中的地位低下,导致大量人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处于发展的考虑,一般不会选择公路统计部门,这也就导致了公路统计工作的人才贫乏,现有人员文化水平、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层次不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有限,无法保证公路统计工作的质量,也无法体现公路统计工作的真正价值。

二、有效优化公路统计工作质量的相关途径

(一)落实好公路统计队伍建设工作,确保公路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

1.要充分重视现场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相关统计人员要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及时对现场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现阶段,我国公路统计工作急需大量专业水平优秀、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只有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公路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作为统计人员手首先必须要做到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充实内在涵养,对于公路统计工作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做到深入的理解以及熟练的操作,主要包括公路统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公路统计基建专业知识、统计方法的系统调查、深入了解统计过程与统计任务、统计分析以及统计整理。现阶段公路统计工作中,能够充分掌握相关工作技巧具备较高工作能力的统计人员少之又少,在此方面,需要对相关统计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专业能力培训,有效提高统计人员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同时,还需要根据当下公路统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专业范围以及专业性要求,对相关统计人员进行教育渗透,引导统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责意识,全面提高公路统计队伍能力和素质。最后,还需要在公路统计部门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并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提供全面的职业教育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公路统计工作中来,相关领导阶层也需要对公路统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从各种层面推进公路统计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公路统计工作整体质量。

2.相关统计人员必须要充分掌握及应用计算机基础数据录入、计算机数据汇总、分析统计数据等职业技能。

3.相关统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统计能力,以及敏锐的职业洞察路力,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新方针和新政策,深入了解相关地域实际情况并有机结合国家政策,展开全面的工作分析,保证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统计工作相关制度

对于公路统计工作而言,建立完善、健全的工作制度,是保证公路统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

1.要落实好公路统计工作的专项检查任务,强化对基层部门的数据监督和数据检察(譬如:基层公路养护情况),对于统计工作中的虚报数据、篡改数据、瞒报数据等一系列现象,要实施严格的惩处,保证公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要保证公路统计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在此方面,建立并实施统计工作领导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各领导的具体职责,加强部门中领导执行能力,并将《统计法》内容充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对于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当事人或者领导者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最后要保证公路统计工作的质量,还需要落实好相关行政管理工作,从统计工作的奖励惩罚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评比方法以及公路统计工作标准,并根据综合全面的工作考核,提高与深化相关统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保证公路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相关领导要对公路统计工作予以充分的认可和重视

明确公路统计工作对于整体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公路统计的指标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两个方面的特质,正是由于以上两方面特质才能够为公路建设生产活动提供数据支持,全面保证公路部门内部经济核对计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还未公路建设的发展以及公路保护计划决策的提出,指定明确的方向并予以科学的指导。所以,相关部门各级领导应当定期对统计工作进行检查和商定充分重视公路统计工作,并对统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落实统计监督与统计报告工作的表现予以极大的精神肯定和支持,同时,还需要从实际物质方面入手,为相关统计人员配备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福利待遇,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满足统计人员的诉求,使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完成相关统计工作,不断提升对统计工作的自我要求,有效提高公路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公路建设的发展。

(四)对公路统计数据予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构建并落实全面、系统的统计数据监督与管理制度,深入、细致的监督、检查与核对统计工作的每一项环节,明确规定公路统计工作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控制关系及数据审核规则,保证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可靠性,并将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作为公路统计工作中的重点,同时将基础核算台账和公路统计记录作为整体公路统计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公路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因此,要充分保证公路统计工作的质量,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实现公路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及统计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公路统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玲.提高公路统计工作效率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07:214-215.

[2]李凤霞.浅谈公路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公路统计工作[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科技与企业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软科学论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科技与企业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03):87-87.

[3]罗春华.试论公路统计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J].科技创业家,2014,(03):171-171.

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与质量的措施 篇4

一、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措施

1. 合理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 在进行农田作业时, 必须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 在使用中必须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 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牵引五铧犁作业, 耕深20~22厘米, 在功率利用程度达到90%左右时, 每小时可翻地10亩, 而在同样的土地条件下, 降低功率利用 (减少犁铧或工作速度选用不当等) 则会降低每小时的翻地工作量。

不同型号拖拉机的功率、牵引力、行走速度及作业的适应性能都不一样。因此, 根据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工作性能, 分配适宜作业和科学编制机组, 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效果。例如:功率较大的链轨式拖拉机适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垄、播种等项作业, 也适合于需要功率较大的作业项目, 如推土平地、开沟、筑埂等农田基本建设;轮式拖拉机适合灭茬、起垄、镇压、播种、施肥、喷药、中耕、运输等, 并可作为固定动力进行抽水、脱粒、饲料加工等场上或后勤加工作业。总之, 在使用农机具和编制机组时, 必须做到既要保证机组有较高的生产率, 又要满足作业质量的要求。

2. 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挡速度, 对提高生产率十分重要。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 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 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挡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公斤, 速度为24~30公里/小时。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公斤, 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 再加上联结器阻力 (约80公斤) , 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公斤, 用3挡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挡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4挡速度高于3挡, 生产效率将随之提高20%左右。

3. 提高时间利用率

要将闲置时间和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 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分析天气因素, 抓住有利的作业时节;农机具检修彻底, 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 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 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 例如:垄长1000米时, 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米时, 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 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 正确操作机组, 也可减少空行时间。

4. 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 拖拉机作业时走得不直, 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 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 要提高驾驶水平, 除个别作业 (耙地、镇压) 少重不漏外, 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 同时规划好往来路线以提高工效。

二、提高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方法

1. 保持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完好

作业中保持机械技术状态完好是提高农机作业质量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的条件下投入到生产中, 才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农艺要求。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作业前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 做到需修的必修、该换的必换, 不留任何故障隐患。二是按要求对机农具进行技术保养, 清除隐患, 避免故障, 提高作业质量。三是按要求操作, 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配套农机具, 使用时必须按照所要求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这是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完好和延长使用寿命的最基本常识。

2. 努力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驾驶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农机作业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驾驶员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有4种:一是坚持择优录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建立严格的用人制度, 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驾驶员、操作者优先录用到重要岗位。二是坚持推陈出新的原则, 逐渐废除不科学或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旧操作技术, 学习掌握新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三是有目的地组织驾驶员、操作者进行经验交流。四是驾驶员、操作者要全面掌握机具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制定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和建立严密的监督检查制度

法院案件质量与效率评估考核办法 篇5

【 发布时间:2007-12-28 01:58:41 点击数:2305 】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科学、合理地界定公正与效率的评判标准,确定审判、执行质量和效率的具体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管理,从而建立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对促进案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全国各地法院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2004年7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全省法院案件质量与效率评估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十率”考评体系),全面推行以上诉、抗诉率,申诉上访率,改判、发回率,案件未结率,审限内结案率,调解、撤诉率,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人均结案数,已结案件归档率等十个指标为评判依据的“十率”评估考核系统。该评估体系试运行一年多来,省高院每月对各地市中院进行评分排名,使各地法院的审判工作通过十项数据指标直观地显示出来,对衡量法院审判工作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如何科学地评价法院的审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作为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该考评机制也促进了各地法院积极抓好审判管理,特别是抓好与考评机制相关的“十率”指标,从整体上推动审判质量与效率的共同提高。

为了考察“十率”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分析总结“十率”考评体系试运行以来的情况,探讨如何完善考核指 标的设置和评估体系的构建,思明区人民法院成立了“关于„十率‟运行情况的评估分析”司法统计分析课题小组,自2005年7月起,对2004年7月以来全市法院以及全省各地法院“十率”指标完成和排名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中,课题组搜集了各地法院的相关数据资料,深入思明法院各部门以及集美、同安等兄弟法院实地调查,并组织了四场专题座谈会,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报告。

关于“十率”指标运行情况的特点

为了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十率”指标运行情况的特点,我们把考评体系中的十个指标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包含主要反映审判质量的四个指标¬--上诉、抗诉率,申诉上访率,改判、发回率,调解、撤诉率;第二组包含主要反映审判效率的四个指标--审限内结案率,案件未结率,人均结案数,已结案件归档率;第三组包含反映执行工作的两个指标--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在“十率”中没有“结案率”这一指标,但实际上由于“结案率”是长期以来法院展现审判业绩的习惯性指标,目前仍然是主导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风向标之一,因此在“结案率”的影响下,“十率”指标大多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有些工作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上诉、抗诉率,申诉上访率,改判、发回率,调解、撤诉率是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的四个指标,并且与长期以来各级法院通常使用的“结案率”具有密切的关系。

1、上诉、抗诉率:

上诉、抗诉率指统计期间上诉、抗诉案件数与同期一审、二审案件结案数之比。分析思明区法院2004年7月-2005年8月的数据,我们发现上诉、抗诉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见表一、二)

表一:思明区法院2004年7月—2005年8月上诉、抗诉案件情况表

月份 上诉抗诉案件数 一审结案数 上诉率、抗诉率(%)

二○○四年七月 80 296 27.02% 二○○四年八月 224 618 36.25% 二○○四年九月 106 719 14.74% 二○○四年十月 126 653 19.29% 二○○四年十一月 120 919 13.06% 二○○四年十二月 52 1592 3.37% 二○○五年一月 308 306 101.65% 二○○五年二月 175 348 50.29% 二○○五年三月 297 602 49.34% 二○○五年四月 95 643 14.77% 二○○五年五月 109 660 16.52% 二○○五年六月 79 1212 6.52% 二○○五年七月 146 417 35.01% 二○○五年八月 103 681 15.12%

通过上述二表可见,思明区法院一年中结案的高峰期在6月和12月,上诉、抗诉的高峰期则在7、8月和1、2月,特别是1月份的上诉抗诉率更高达101.65%。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达到半年和年终结案率目标,法院全力以赴清案。在有限的时间下,案件能判则判,法官无法在案件的调解上花时间,很多案件都以判决形式结案,案件的服判率难以保证。而判决的案件大多在随后的7月和1月生效,生效后,当事人对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从而导致的上诉案件数量大增。同时,经过年底高强度的清案活动后,法官办案能动力下降,7、8月和1、2月的结案数也相应大幅下降,两方面的因素必然导致该期间成为上诉、抗诉率的高峰期。

因此,要避免这种周期性的上诉抗诉高峰,就必须尊重审判规律,以人为本,摒弃以“结案率”为中心的审判业绩评判标准,这一点将在下文详细论述。

2、调解、撤诉率:

调解、撤诉率指统计期间一审、二审、再审民事案件中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数与同期一审、二审、再审民事案件结案总数比。设置该率的目的是鼓励、引导法官尽最大可能争取调解结案,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但同样由于“结案率”的影响,调解、撤诉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周期。(见表三、四)

2004年7月至11月调解撤诉案件数与结案数呈同步缓慢上升趋势,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结案数最高,调解撤诉案件数也最高,但相应这两个月的调解撤诉率在2004年7-12月和2005年1-8月这两个期间内却都是最低的。

诉讼调解工作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充分沟通,需要法官居中主持双方互相让步。但在巨大的案件压力面前,在高结案率的压力下,法官的精力是有限的,选择了提高结案数,就必须牺牲调解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超乎寻常的高结案数必然导致低调解率。

我们还从厦门各基层法院调撤率图表中发现,思明区法院基本上一直处于最低点,这除了案件量的因素外,还与每个法院的地域特色有关。思明区地处厦门市中心区,民商事纠纷多,新类型和疑难复杂案件多,案件难度相对较大。例如,2004年7月-2005年8月,该院受理的人身权纠纷、股票证券纠纷、股东权益纠纷、居间合同、行纪合同等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达到823件,占民商事案件的11.8%。

3、申诉、上访率:

申诉、上访率指统计期间向本院或上级法院、有关部门申诉、上访案件数与同期裁判生效案件总数之比。申诉、上访案件数指统计期间向本院或上级法院、有关部门申诉、上访的案件数。申诉、上访案件数在本内一案多投的,不重复计算;隔年再投诉的,可重新计算;向不同层级法院投诉的,则分别计算。

信访问题的实质是案件质量问题,因办案人员的责任引发的信访案件,要追究原办案人员的责任。把办案的社会效果作为审判质量考评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引导法官在办案中自觉将法治意识与大局意识机结合起来,将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和司法目的的实现结合起来,既要严格司法,又要善于司法,讲求司法艺术,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做到定纷止争,“化干戈为玉帛”,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节选了2004年12月及2005年1月结案数有较大反差的两个月份比较(表六),全省申诉上访率的走势相似,表明结案数的多少并未对申诉上访率造成影响,而且,调撤率高低也与申诉上访率没有关联。福州地区一直处于较高态势,厦门一直保持相对较为平缓的态势,这可能与每个法院对申诉上访案件数的统计口径理解不一有关,也可能与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有关。因此,申诉、上访率对考量法官司法能力、审判业绩、业务水平的作用并不明显。

4、改判、发回率:

改判、发回率指统计期间经二审、再审改判及发回重审案件数与同期二审、再审结案总数之比。它仍然是衡量一个单位、部门和法官个人审判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现着案件实体裁判的公正程度。设立实体裁判公正率这项指标,旨在引导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严格依照实体法作出裁判,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处理公正,最大限度降低发回改判率。

从表七、八分析,改判发回率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有些法院在个别月份的改判发回率达到100%,而他们的改判发回案件数仅仅为个位数。全市的改判发回案件主要集中在思明、湖里两个基层法院,显然与受理案件量成正比。

针对发改案件量居高不下的现状,思明法院在今年第二季度组织了发改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对今年以来被二审发改案件进行了全面的评查。评查结果表明,发改案件中存在大量的系列案件。而除了少数案件确实存在程序或实体上的问题外,绝大多数的案件属于一、二审法院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分歧。为了有效地控制发改率,提高一审法院司法的公信度,我们认为,有必要充分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业务指导和上下级法院的沟通交流,并努力提高司法的统一性。

5、审限内结案率

审限内结案率,是指统计期间一审、二审、再审案件在法定审理期限内结案数与同期一审、二审、再审案件结案总数之比。统计2004年下半年的数据,全省除福州、泉州、厦门三地两级法院在个别月份审限内结案率未达100%外,其余地市两级法院的审限内结案率均达100%。进一步分析这三个地市两级法院关于该率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仅仅是个别法院因个别案件未能结案,而导致该率未达100%。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所有超审限结案的案件数量仅为个位数,所占的比例达不到一个百分点。以厦门为例,2004年下半年厦门市两级法院中,仅湖里法院四件案件超审限(见表九)。

表九:湖里法院审限内未结案件情况

审理月份 各类案件在法定审理期间内结案数 各类案件结案总数 审限内结案率 2004年7月 304 305 99.67% 2004年8月 324 327 99.08% 统计全省2005年1-4月的数据,仅泉州两级法院1、2月,莆田两级法院4月该率未达100%。因此,可以说各级法院基本上均能于审限内结案,超过审限结案仅是例外情况。

关于各类案件的审限,三大诉讼法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司法解释中对审限的期间计算也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相对于审判质量而言,审判效率更偏向于定量范畴,更容易通过数字统计加以考查,且现行法律对审限在期间上均有明文规定,为这样的考查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审判效率的考量即应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审限内结案率基本达100%说明诉讼法上关于期间的规定在目前的审判工作中是合理的。能否在审限内结案,是评判效率的参考标准之一。将审限内结案率作为审判效率的一项数据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该率应作为评价审判效率的主要依据之一。有意见认为该率基本上为100%无须统计即可得出,意义不大,可予省略。基于前述的理由,我们认为,恰恰相反,该率体现了法定时间内完成审判工作的情况,是规范司法的一项重要体现,是办案法官追求效率的体现。统计数据的价值关键在于是否反映质量或效率而不在于因数据稳定、变化不大而不予考虑。在审限期间内结案依法体现了法定的效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审限内能用更短的时间结案且能保证案件质量,则是更为理想的情况。

6、案件未结率

案件未结率指统计期间各类未结案件数与新收及旧存案件数总数之比。

从图表十、十一中我们发现这个V字的“两翼”平缓,在中间突然向下深入,形成角度极小的锐角。V字的底部正是12月,是全省各地法院未结率最低的月份,也就是(新收及旧存)案件数总数的结案率最高的,其余月份的未结率相差不大,相对稳定。

在通常的语境中,结案与未结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案件未结数与结案数总和即是案件的总数(指统计期间的各类案件含新收、旧存),相应的结案率与未结率总和为100%。因此,在“十率”中虽无案件结案率,但从本率中则可简便地、反面计算出案件结案率。正如前文所述,多年来案件结案率作为基本效率指标体现在对外的信息中,在习惯地将该率视为重要指标后,该率反过来影响着法院工作,成了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近年来,这一指标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为案件的质量、案件的公正性难以量化,而即便可以量化仅单纯的以某项数据为标准是难以保证准确性的。因此,相应地“拔乱反正”的措施是淡化该数据甚至不体现案件结案率,各地法院用其它数据取而代之。

从表十、十一以及前表三可见,各级法院至12月时集中力量清理当年未审结所有案件,并未考虑到诉讼案件的各种实际情况和法律的规定。首先,司法是消极地被动地,法院不能主动上门揽案,各种案件的起诉均由当事人主动提起,法院被动立案受理。受理案件的类型、数量,特别是何时提起诉讼均不能由法院主动控制,按照诉讼法的规定也不能主动控制。从概率学的角度而言,每月平均受理的案件数量应该是接近的。但从这几年来看,法院受理的案件总量是逐年递增的。而因为拖欠工资、企业年终结算等原因,往往到12月时案件激增。要求在该审结案件包括对12月份新收的案件亦予以结案,在这样的工作量下,是难以完成的。其次,司法具有严格的诉讼程序及诉讼期间要求。不管是哪一类型的案件,诉讼法上均有相应的送达、期间、期日等规定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即便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也仅是相对普通程序缩短了时间,所以也难以做到在当年对所有案件及时结案。为了提高年中和年底的结案率,在每年的5、6月份和11、12月份,法院往往采取集中清案的方法以减少未结案件数,并且在6月和12月上旬就截止收案。这造成了每年年底新收案件数暴跌,结案率大幅提高,第二年1、2月份上诉案件数猛增的现象。更严重的是,这种一味追求结案率的做法对广大法官产生了错误导向,挫伤了法官严格依照法律办案的积极性。从前文数据分析中可见,审判工作的许多方面甚至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应当改变对案件未结率的认识,如果继续以提高该率指导法院的工作,让“指挥棒”的反作用继续存在,对内则自加压力,使法官违背审限规定、程序规定,加班加点地争取于12月份审理案件,如此提速、加速办案,势必难以保证案件质量。以12月1日立案的民事案件为例,依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审理期限至下一的5月结案,而强调结案率即该所收案于当结案,则把有六个月法定办案期限的案件要求于一个月内办结,审判质量令人担忧。片面强调效率,质量将可能下降。而对于审判工作而言,公正的价值是优于效率价值的。

7、人均结案数

人均结案数指统计期间本院办结各类案件总数与该院上年底全部正式在编人员总数之比。

表十二:2004年下半年福建省各地法院人均结案排名表:

名次 地区 案件数厦门 32.9 2 莆田 30.5 3 泉州 28 4 福州 21.3 5 龙岩 15.4 6 漳州 14.7 7 南平13.3 8 宁德 12.5 9 三明 12.2 上表显示各地法院人均办案20件,假设上半年的收案同下半年一致,则全省各地法院人均年办案数为40件。这个数据与全国的数据几乎一致。中国2001年平均每位法官审结诉讼案件27件,加上执行等案件,平均每位法官审结39.8件。以全国20.44万的法官为基数,按照最高院公布的2003年全国审结的“各类案件和执行案件”共8138944件 计算,我国法官的人均结案数仍然是39.8件。

那么,让我们与美国法官的人均办案数进行比较。美国法官的年结案数:在2002年,联邦巡回法院法官的人均办案数为485件,而作为初审的地区法院则达到人均518件。当然,这是直接数据的比较,不能仅据此惊叹两国审判效率的悬殊,除了审判程序等因素的不同外,还应详细分析数据统计的差别,因为如此差距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人均结案数”中的这个“人”所指对象不同,美国指正式任命并实际审理案件的法官(甚至因法律程序规定的不同,主要由辅助人员完成工作量的案件亦统计为法官审理的案件),而我国则指所有具有法官职称的人员(其中包括行使领导职务、行政职务、司法研究而未审理案件的法官,甚至包括后勤等无法官职称的工作人员)。这种关于主体(审理案件人员)统计的差别,可从如下关于全省人均结案率的统计中更为详细分析中得出。

在全省关于该率的统计是以全部正式在编人员为基数计算人均结案数。当前法院在编人员主要由法官(包括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书记员、法警、后勤人员组成。我们认为,以这样人员作为统计基数利弊各半。有利的是:以全部在编人员作为基数计算人均结案数,有利于促进法院领导合理地调配审判资源,将审判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比例调整到最合理、最利于审判工作的限度,同时可以考察一个法院是否善于利用资源、是否具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改革的能力,即“司法能力”。另一方面也便于统计口径的统一性。而不利的是:由于不具备审判职称的人员依法不得审理案件、一部分具备审判职称的法官(如院长、副院长、纪委监察室)因从事领导职务而无法审理案件或极少审理案件,因此,将未办理案件的人员也列入办案法官之列统计人均办案数,则混同了不同的主体,得到仅是笼统的总体人员“生产力状况”的数据,是一种行政管理与司法审判等同的粗略统计数据,这样的数据并未进行职业区分,无法体现专业分工,难以准确体现审判效率。虽然脱离后勤和其他辅助人员单纯依靠法官则无法从事审判工作,但这种计算方法与目前对法官职业化的要求和科学设立内设机构的趋势尚存在一定矛盾。

8、已结案件归档率

已结案件归档率指统计期间各类归档案件总数与全部生效案件总数之比。之所以强调该率,与有些法院对案件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案件卷宗管理混乱甚至发生卷宗丢失事件有关。案件及时归档有利于查阅、参考、保密等重要意义,卷宗的归档会影响到审判工作。基于各地法院归档工作十分混乱的现状,该项指标在有效地引导法院加强归档工作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04年7月起,仅思明区法院累计清理多年来积欠未归档案卷就达6000余件。因此,虽然已结案件归档率更多地体现了法院行政管理的效率,与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于实际工作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9、执结率

执结率是指统计期间执行案件结案数与同期新收及旧存的执行案件总数之比。“执行案件数”指自动履行完毕、强制执行完毕、和解履行完毕及依法终结实体执行的案件总数。

从表十三我们看到这个图形的顶部正是12月,是全省各地法院执结率最高的月份,其他月份的执结率普遍偏低,特别是第一季度的执结率基本上在10%左右徘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前述结案率的弊端时已经阐述,执结率实际上就是执行案件的结案率。目前采用的执结率统计的是每月执行结案的数据指标,一定程度的避免在某段时间内刻意追求数据的提高,影响执行工作的正常运行规律,配合其他各项综合指标就更能准确体现各个法院执行工作的数量和质量。

10、执行标的到位率

执行标的到位率是指统计期间所结执行案件中实际执结标的总额与同期申请执行标的、上期未执行标的总额之比。执行标的到位率和执结率实际上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不可分离。执结率高,执行标的到位率就相应的高,相反执结率降低,执行标的到位率要提高也就无从谈起。从表十四可见执行标的到位率普遍较低,在全省各地市中厦门地区的执行标的到位率排名第一,2004年下半年的执行标的到位率为78.56%,其他地区就更低了。造成执行标的到位率低下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外,还有其他诸多因素,厦门地区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执行标的到位率高一些说明了该率与地区经济息息相关。应该说执结率是完成案件数量的指标,执行标的到位率就是执行案件的执行工作效率指标,执行标的到位率的高低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执行工作效率的高低。值得一提的是执行标的到位率的计算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不能单独取某一小段时间内的执行标的到位率进行考核。对该率的统计期间可以按月或按季,但考核期间应该更长,这样才更科学合理反映法院执行工作。此外,执行标的到位率也仅仅是法院各项工作指标的一项指标,因此评判执行工作不能仅根据执行标的到位率,而应当全面的考核各项综合指标。

关于对“十率”考评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是一项综合性评估指标,目的是通过制度性有效管理,建立起各单位、各部门较为客观、全面的档案资料,实现对审判工作管理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客观性。长期以来,人民法院大都采用以年结案率为基本效率指标,以案件的改判发回率为基本质量指标的评估模式,很难准确评价案件审判的总体情况和个案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对法官更缺乏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通过实际运行,可以说“十率”指标的设置对法院内部长期的考核制度带来了冲击力和革命性的影响。考评指标为法院审判业绩考核、对法院党组管理法院工作、调配审判资源等方面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法院法官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十率”指标的设置具体细化到每一项指标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第一部分的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十率”考评体系的作用

一是“十率”把法院的日常审判工作分解为10项具体工作目标,明确了各项工作的主管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将工作任务和量化目标分解到每个法官,做到了管理有确定的程序和完善的规范,考核有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标准。二是通过通报存在的问题对每一位法官都起到警示作用。有的法院还对每个法官的工作业绩逐月统计,定期通报计入法官的业绩档案,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使承办案件的法官有压力和动力。通过工作绩效和个人利益的结合,把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到岗位目标考核中,从而使每一位法官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质量和效率给予的极大关注。三是各级法院通过对“十率”指标的关注和研究,针对审判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通过总结审判工作经验,对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推广,有效地促进了与之相关的各项审判工作的发展。例如,为了缩短办案周期并提高调解率,思明区法院成立了小额民事诉讼调裁庭,专门负责审理标的5万元以下的简单民商事案件,今年上半年调裁庭人均结案326.5件,调解率达到63%,高于全院大约10个百分点。

“十率”考评指标对审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作为审判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体系,它应当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可以通过数据指标的变化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和决策,而不应当作为评价法院工作的绝对标准。作为被绝对化的统计数据,其将丧失客观性,而且极易滋生为了数据而工作的错误观点,使这一考评体系偏离原意。

二、对完善“十率”指标的建议

1、取消上诉抗诉率、案件未结率。

上诉抗诉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息诉服判方面的工作情况,但上诉和抗诉是诉讼当事人所享有的法定权利,案件质量的高低并不必然导致上诉抗诉率的高低,当事人行使上诉抗诉的权利也并不能够必然推定案件质量的问题,因为这里还包含有诉讼技巧、规避法律等其他因素。因此,上诉抗诉率在反映审判质量方面并不具有代表性。在考评体系中已经有调解撤诉率这一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法官息诉工作的成效,上诉抗诉率指标建议予以取消。

案件未结率与结案率属于“孪生兄弟”。如前文所述,由于结案率的影响,人为地分割了正常的审判期间,使上诉抗诉率、改判发回率、调解撤诉率这些反映案件质量的指标都产生了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期间内不正常波动的现象。目前,结案率已经演变成评判法院审判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左右着一切工作决策。根据指标决定办案数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背离了审判工作的客观规律,其弊病影响了法院及其法官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多项工作陷入了恶性循环。我们认为,审判效率可以通过人为因素进行合理调整和提高,但如何提高效率,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包括如何促进法官提高办案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审判机制等等,当然这并非本课题探讨的内容。而衡量审判效率,可以通过法定的审限内结案率并增加其他相关的细化指标,如平均审理天数等得以实现。

2、增加平均审理天数指标。

审理期限是法定期间,仅以审限内结案率尚不足以全面考察审判效率,因此建议增加对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的统计,同时不同类型案件审限要求不同,对各类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也应进行统计,以更详细直观地体现该方面的审判效率。另外,增加对依法延长审限、中止审限、中断审限、暂停计算审限未结案率的统计,亦有利于更全面地为考查各种情况下的结案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我们认为,司法工作的性质特别是关于审判质量,难以通过简单量化而得出,因此,在数据统计上应尽量细化,以便更大程度上的确保准确性。

3、改变人均结案数的统计方法。

据前文人均结案数一节所述,目前人均结案数基数的统计方法虽然各有利弊,但为了使工作量的计算更为合理,建议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案:一是按照目前的统计方法,但增加以实际办案法官作为基数统计人均办案数指标,两个指标互为参考,通过二个率的比较可以体现职业法官与其他人员效率。二是将目前的统计基数修改为具备审判职称的人员。这样,有利于引导法院对法官和书记员、辅助人员、后勤人员等不同人员进行序列化区分,充分体现专业分工,利于法官的职业化发展。

另外,对于沿海地市与内陆地市的案件数及办案数相差较大问题,例如排名第一的厦门与排名最后的三明人均结案相差接近二倍,其根源在于各地法院在工作人员比例、内设机构的配置上的标准一致,虽然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案件数量远高于其它地区,但人员编制和机构都按照同样的级别标准设定。因此,我们认为法官的人数与其他人员比例、机构设置,应以该地区案件数量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以免造成严重的忙闲不均现象。

4、统一申诉上访率的统计口径。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6

[关键词]农村教育;数量;质量;效率

综合以往农村教育发展方面的研究发现,由于研究者所处环境及其价值观的不同,出现了两种农村教育发展方向的主张:一种强调质量,一种主张效率。但在实践中发现,两种主张分别不足以解决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问题。新世纪的农村教育需要努力提高质量,但也应该更加注重效率,提高质量、效率是实现农村教育协调发展的合理性方式。

一、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平衡发展的意义

教育质量是教育产品满足教育主体需要的主要因素。基础教育阶段,教育产品是人才,教育主体指相关教育人员或社会。所以,高质量教育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教育人员或社会发展的需要,低质量教育产品难以满足教育相关人员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办学方式,所以制约教育产品优劣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素养、学生素质、教育内容、教育设施手段和办学方式,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素养、教育内容、教育设施手段和政府办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确定的情况下,场地设施大小好坏是形成教育产品质量的基础因素,教师素质高低是教育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原因,办学方式是形成教育质量的最直接和最后原因,而学生既是形成教育质量的根本性因素,又是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志性因素。因此,可以说教育产品质量是优质教育的原因,也是优质教育的结果。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质量观。传统社会的教育质量观以简单化、片面化和模糊化为特征,是对教育产品优劣好坏的朴素化评介。现代社会的质量意识已经走出了传统静态、单一化的质量观,成为一种动态性和整体性的认识。

效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社会效率,是社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狭义的特指经济效率,是单位时间的经济收益率。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在内的其他各种社会投入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产出却在增加称之为效率。教育效率是广义性社会效率,是社会对教育的投人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率,或者教育产出数量与社会消耗之间的比率。社会投入不变或减少,而教育产出量却在增大,教育效率就高;社会投入多,而教育产出量却小,教育效率就低。教育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的社会消耗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率。

追求优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各个教育主体的普遍目标。农村学生家长因为师资、教育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更渴望他们的子女能与城市学生一样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但农村学生家长因为生存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子女能就近上学,以减少家庭教育开支,保障孩子人身安全。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也普遍希望就近享受优质教育。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因生活条件恶劣更渴望平等享受优质教育,并希望通过优质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彻底改变个人的前途命运。但是,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区域内相对优秀的师资、优越的教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城镇。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很难获得优质教育。教育资源分布长期不平衡,给农村偏僻地区基层学校学生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影响了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也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和社会需要增加对农村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少对社会处境不利和社会边缘群体的伤害,促使这类人群获得最好的发展。

追求教育效率是农村现代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府改进农村教育工作的新动力与新目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水平落后、人力资源匮乏,更需要多出和快出人才,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行政部门也期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农村教育投资的普遍效应和社会效率,以有限的财政投入获取更大的教育效益。在政府投入不足情况下,我们更期望以较少的社会资源获得较高的教育教学效率。影响教育效率的直接因素是教育场地设施、教师和学生的数量与质量。教育场地设施与教师数量多而学生数量少,教育教学效率则高,但教育投资和产出效率就低;教育场地设施与教师数量少而学生数量多,教育教学效率则低,但教育投资产出效率相应较高。没有一定数量的场地设施和学生,就形成不了规模效应,也不能取得基本教育投资效率。但若为了教育经济效率而集中办学,就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发展农村教育需要均衡不同层级学校学生数量,保证各学校共同的经济效率和教育教学效率,避免各学校因师生、场地数量失衡而出现效率失衡现象。

统合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发展是发展当代农村教育的合理方式,统筹农村教育质量效率是符合农村地区各类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式,也是符合农村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方式。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教育自身因素以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使农村教育质量效率存在诸多问题。

二、制约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平衡发展的几个关系

从理论层面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主体(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会产生影响。但从实践领域看,影响教育质量与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学校设施设备的质量数量以及三者之间的适切性。教师质量与数量、学生质量与数量与学校场地规模相匹配,有助于形成质量与效率;否则,或者影响质量,或者影响效率。三重关系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关系是形成农村地区不同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关键,也是形成农村地区不同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原因。没有优秀师资力量作保证的学校,就不会有高效率教学,会影响学生整体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教育产品不能满足教育主体需要,也就没有更好的教育质量。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和教师工作压力巨大,很少有教师愿意向这些学校流动。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层学校又以有限薄弱师资维持其存在态度,造成越是基层学校其教师人数越少,非专业性代课教师和老教师越多,教师结构性质量问题越严重以及学生学业质量越差;而层次越高的学校教师人数越集中、专业性代课教师越多、师资更优越、学生学业质量也较好。2010年11月,笔者对宁夏五所村级小学教师结构调查时发现,各学校60%以上教师年龄超过了45岁。这些教师既没有外出进修学习过,又基本上都是非专业性代课教师。由于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而代多门课、全天候上课导致无法精细备课的教师很多。虽然提高了教师的使用效率,却影响了其教学质量。而乡镇级及以上学校,教师数量增多,教师职称、学历水平较高,代课门类少而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较多。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应较高,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少、工作量小、使用效率较低。

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关系是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根本,又是学校教育质量与效率关系的直接反映。所以,平衡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关系必须平衡农村学生数量与质量关系。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师资数量、质量差异明显,由师资质量拉动的各学校学生质量、数量差距也随之显现。又因各地积极推动撤并学校的运动,造成不同层级学校间学生数量、质量出现了愈来愈明显的差异性。1998年至2003年,陕西某地区乡镇学校学生占全地区学生的46.07%,乡村学生减少了27.90%;1998年至2008年,该地区城镇学生增加到了79.33%,乡村学生减少了67.02%r41。众多村落学校学生逐渐流动到乡镇中心学校,也有越来越多的村落学校学生流动到了城市学校,从而使不少新农村投资建设的新学校变成了“空巢”学校。而乡镇学校在被迫进行大班额教学和实现了教育效率的过程中,教育质量却难以提高。

据了解,近年来西部地区乡镇中心学校平均班额普遍达到了60人以上,有些学校班额甚至达到90人以上,而城镇学校70%的学生都来自于乡村。按照发达国家确定的班级规模标准,正常班级规模应控制在25~30人,而我国班级规模标准长期执行的标准是45人。理论上讲,班级规模低于标准数值将降低教育效率,高于标准数值则会降低教育质量。农村地区不同层级学校班额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其效率变化,并影响其质量变化。农村村级学校因学生数量少、班级规模小而有助于增加每个学生的教学时间,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这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其师生比,降低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投资效率。乡镇及以上学校因学生人数多、班额扩大而大大节约了师资力量,相应节约了教育成本,教育教学的经济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却无法因材施教,难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上的相应提高。班额扩大以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维持教学秩序上,而用于具体教学的时间随之减少。另有调研发现,班级规模过大与学生成绩呈反比例关系;还有研究表明,被动流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对学校的适应性明显下降。因此,在区域内学生数量确定的情况下,学校学生数量非合理性增多或减小不仅影响学校教育质量、效率的协调发展,也会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失调发展。

办学基础设施、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关系既是平衡学校教育质量与效率关系的前提,也是平衡不同学校教育质量与效率关系的重要方式。而农村、乡镇两级学校办学基础设施设备条件长期存在数量质量、使用效率间的平衡问题。乡镇学校教学设施条件整体上优于村落学校,村落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器材整体上严重短缺,为农村、乡镇两级学校质量效率平衡发展带来了难题。2010年之前,全国各地许多为新农村建设修缮的村落新学校因政府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变成了空荡荡的校园,修整完好的教学设施利用率和教育投资率跌到了低点,而乡镇及以上学校因学生持续涌入、生满为患和基础设施的过度使用,使教育投资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因为无法保证每个学生享受足够的教育资源,难免造成其教学质量下滑。

一般而言,有多大场地就应当按生均面积接受相应数量学生,有多少学生就应当按相应的生师比配置教师,才可以促成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协调发展。但近十年来,农村地区层级高、占地面积大的乡镇学校接纳的学生越来越多。有些学校接纳的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承受能力,造成其教育投资效率显著提高的同时,质量也在逐步下降的事实。层级低、占地面积小的村级学校因接纳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以至于远远达不到标准班额,进而出现教育投资效率下降的状况。因此,只有平衡好同一学校和不同学校师生数量质量关系,平衡好同一学校和不同学校师生数量质量与其场地设施硬件数量质量关系,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协调发展。

三、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平衡发展的基本方式

由于农村教育质量效率失调发展源于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场地数量和质量关系的误解,以及所采取措施的失当性;因此,平衡教育质量与效率关系的最好方式是由教育政策专家统一协调规划其运行,具体可以通过专题调研、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等形式,形成行政决策人员统筹兼顾的合理性质量与效率观。由于教育效率不代表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也有高于、低于和等于教育效率几种情形,高质量不代表高效率,提高质量不等于提高效率,高效率也不意味着高质量,而且任意学校的质量与效率不能被其他学校的质量与效率代替。因此,只有统筹兼顾每所学校内部的各类质量与效率关系、统合好农村各级各类学校之问的各类质量与效率关系,方可以实现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平衡发展。

而充实村落学校教师数量,均衡村、乡两级学校教师质量,稳固村小学生数量是平衡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核心和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效率失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村落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和乡镇两级学校优质教师数量不均衡。因此,平衡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率关系的核心是村级学校师生数量补充和各学校优质教师、学生资源的均衡方式,而农村师资数量补给、质量均衡的主体又是县乡两级政府部门。因此,应当以我国中小学班额45人为上线标准,按照国际班额30人为下线标准,通过学生人数与课程门类数量核算教师数量,并将高职称、高学历、骨干教师均衡分布程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以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如绩效津贴等方式,推动农村地区教师自觉向下流动,自觉平衡农村教育质量。

平衡农村、乡村两级学校之间及其内部软硬件数量关系是平衡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基本方式。场地设施设备是办学的前提条件,没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设备就无法组织实施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但学校基础设施设备若不随师生情况而变化,也会影响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平衡发展。基础设施设备的增减依据的是学生数量变化,因此,平衡学校数量、调整学校规模需要以师生的数量为依据。在扩大乡镇学校规模之前,提前统合和增加其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数量,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村落学校学生数量减少之后,需要尽快转移其设施设备,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平衡农村村乡两级学校,以及每一所学校基础设施数量及其师资质量与数量发展方式,实现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的平衡化发展。平衡农村地区师资等软件及其硬件的数量及其质量关系,是平衡农村教育质量效率发展的合理方式。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7

一、高校教务员工作的特征

学分制打破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呈现出动态性、开放性、多维性,学分制的学籍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及教材管理等大量工作都是现代化的系统管理。因此,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化管理理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务员。

教务管理工作首先具有连续性,业务性强的特点, 教务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熟悉和精通需要三年。其次是服务性,教务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为学校的教学服务,为全院师生服务,因此教务员需要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三是能动性。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而人又是有主观能动性、有思维活动和情感反应的,是个动态的管理,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四是耐劳性。教学管理工作琐碎、繁杂,它是连结多方面、 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具有承上启下、桥梁连结的作用,因此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二、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内容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每学期18 个教学周,在开学前一周需要做好课表的发布工作,提醒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准备好上课并制定教学检查工作方案。

第1 周解决开课初期教师遇到的困难,完成试卷存档;提醒全日制本科双学位班师生按时上课,准备期初补考,成绩上报学校;办理学分制选课的补选、免听等手续,解答关于学分修读、选课、补考、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完成开课审核,对选课人数过少的课程及时了解情况,协助任课教师办理停课手续或向教务处申请继续开课;安排学生助理的值班表;春季学期须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监控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进度,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经常和系主任沟通,对指导进度滞后的要督促;秋季学期须完成毕业论文存档,筹备并组织双学位开学典礼。

第2 周制订各项教学管理工作计划,包括学业导师工作、双学位工作等;组织双学位补缓考;春季学期解答师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问题。第3 周英语四六级报名开始;重视对教学工作的宣传,注意相关教学活动照片和文字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秋季学期时需在教务管理系统上做好新生的分班工作;完成学业导师的推荐,并在学业导师网站上创建导师班级,提醒导师按计划对新生开展指导;向新生介绍选课网站和学业导师网站的使用;协助教师完成优秀毕业论文校对;和新生学委、双学位班干建立联系;第4 周期初补考后,需要连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一起提交成绩单给教务处。

教务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随时办理调串课手续,解答教学管理系统使用的疑问;对转专业和停学、复学的学生做好登记,在电脑中有专门的记录表。在教师节和相关的节日做好对教师的慰问工作,与师生、领导、 同事保持融洽的关系,充分发挥学习委员的作用,使其成为教务员在班级的代言人。定期开展教学管理改革专项调研、组织并参与师生座谈、整理教学数据、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注意重大活动影像材料的收集,本科及双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实习、考试、教学检查、教学评估工作、 上级部门的专项教学迎检等。

第6 周安排双学位课程和考试,同时确定考核方式、参考书目,在课表中标注学时构成;整理以往试卷送教务处大库存档上附说明,说明内容包括学院、学年、学期、年级等信息,学院只保存近两学年的试卷。在秋季学期筹备双学位招生;春季学期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完成中期检查,确定答辩日期。

第7 周开始排下学期本科课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书和专业协调课,配合系主任落实教学任务;在春季学期安排毕业生大补考命题,通知毕业生提前准备好复习,联系结业生参加考试;向招生办提供当年本科生招生手册的宣传材料;组织双学位学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学籍附表。第8 周确定伊春分校双学位授课安排;春季学期时需组织系主任完成学生论文答辩稿的提交,按时向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系统以word文档格式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逾期未提交者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不合格处理,延期答辩。

第10 周发放四六级成绩单,做好成绩的存档工作, 统计考试通过率;秋季学期核对本科生未报到情况,删除未报到的学生,做好学籍管理;协助院领导组织系主任、实验室主任、教学秘书填写教学质量年报;参照学校相关时间安排设定毕业论文时间点,向全院发布;春季学期发放实习手册,大三学生开始毕业实习,在实习期间补充缺少的实习协议。双学位招生集中宣传;奖学金评选和发放;本科毕业论文反剽窃检测,组织本科和双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第12 周安排期末考试考场和监考;秋季学期开始大一新生选课指导,介绍选课系统、校园网及教学在线、 学业导师网站等,同时讲解黑龙江大学的学分制和专业培养方案;第13 周统计双学位工作量上报课时费。春季学期14 周报送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材料;毕业论文网站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终稿提交完毕。

15 周调停课补课,如果已经补课请在“申请停课、 补课”网站填写补课信息,如未补课请在该网站上提交补课预案,以上工作需要在17 周前完成,否则因教师个人原因临时停课而没有按时补课的学时,将在审核总学时数中减除;组织四六级监考报名,提醒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秋季学期填报本人的年终考核材料;春季学期第15 周统计双学位学生的毕业信息,了解其修读双学位的收获。

16 周开始计算本学期本科教学工作量;报送公共课监考教师名单;确定伊春双学位课表;录入本学期期末考试考表;学期优秀学业导师考核;提交学业导师工作总结;组织学生和学业导师领导小组对学业导师工作进行考核,上报考核结果。17 周去教材科领取考试用品;春季学期实习工作收尾,完成实习材料归档;发放双学位毕业证、学位证。18 周开始组织期末考试,期末教学文件归档。

三、提升教务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从上述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教务员的工作贯穿学期,主要是教学计划制订、考务工作、学籍管理、日常教学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和处理随机性、突发性工作。每学期前两周十分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学期初科学、合理地制订好各项工作计划。

教学管理文件、工作方案都是相关部门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教学管理经验的凝练,作为一个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熟知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要对每一项工作的各个步骤胸有成竹。作为一个好的执行者, 一定要相信上级,认真贯彻执行教学计划、规章制度、工作安排。教务员不但要做好一个执行者,还要给教务处积极的反馈,帮助学校完善教学管理。

更新和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教务员积应极参加业务培训以及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去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管理方式勇于创新,注重管理科研的积累。同时教务处把优秀的教务员送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其开阔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在同行中推广先进教学管理手段。

提高责任意识。责任意识需要在工作中用心培养、 努力提高。教务工作看似都是些琐事,但其实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项工作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俗话说“教学无小事”,上学期有两名教务员由于工作琐事处理不当而被通报批评,调离原岗位—————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作方式科学规范,才能使自己少犯错。

为确保教学工作稳定运转,在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教务员需要有“抢前抓早”的观念,要有忧患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办事效率。教务工作复杂而琐碎,必须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并要“弹好钢琴”, 善于处理中心工作和其他一般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中心工作,又要兼顾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主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基础培训,对高等教育发展及改革新动向关注和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管理事务,工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工作,要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主动适应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8

关键词:电费收抄,电力企业,新型模式,效率

随着我国电力产业的飞速发展, 供电系统的功能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 不断进步完善。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网络构架日趋复杂化, 为电力企业抄表工作带来难度, 用电客户对供电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抄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电力系统的需求。因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抄表收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1 电力企业抄表收费工作现状

电力抄表是用户电量消耗的数据指标, 抄录方法如果不能准确无误的提供用户用电量的记录数据, 则会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1]。

1.1 抄表工作缺乏严谨性

就目前用电企业的供电信息采集使用情况来看, 我国的大多数用电的信息取得还是沿用人工抄表和人工缴费的传统采集方法, 这种抄表收费方式虽然也有可行性, 但是存在诸多缺点。例如在抄表员上门抄表时, 可能因为个人的情感以及主观因素出现多抄或者少抄的行为, 这会严重扰乱电力部门正常运转。

1.2 人性化管理不足

目前由于电力企业抄表量大幅度增高, 导致抄表工作繁重, 直接造成工作的的精细度和准确度下降, 个别抄表员出现为了快速完成抄表工作, 单纯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用户用电量的估算, 这种行为对电力系统的公信力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给相关用户和电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人为抄表的隐患

由于传统的抄表收费模式主要以提供人员进行走访抄表, 人的自身是一个电导体, 如果一旦由于抄表过程中的不慎操作, 抄表员的生命安全很可能受到威胁。还有因为天气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进而影响抄表的准确性, 非常容易出现抄表错误。这种状况的发生容易加剧用电客户与电网公司的矛盾, 为后续的电力系统埋下隐患[2]。

2 提高抄表收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措施

2.1 加大抄表收费系统的改进创新力度

首先可以采用预付费电能表, 又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它目前被诸多城市用户广泛所使用。用户采用这样的电能表, 需事先交付电费, 采集系统将连续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并在用户剩余电费不多时予以提示, 一旦实际的用电量超出预付费的电量使用范围, 则将自动断电。此种方式对于电网公司来讲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用户的自觉性, 为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其次, 远程抄表系统目前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此方式的特点表现为安装和维修相对便捷, 成本低并且较容易扩充。提高电网公司抄表工作效率的同时, 更为电网公司的计算线损、预测负荷量、分析异常用电和相位平衡、故障检测等提供了技术上的信息支持, 保证抄表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降低抄表工作成本的同时, 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2.2 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技能

改进绩效考核方法, 优化工作人员的业务报装流程。对电网公司员工进行继续教育, 加强自身业务技能水平, 电网公司进行实时考核, 并积极开展业务人员竞赛活动, 提高抄核收录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增强抄录人员的责任感。并且做到对客户情况统计的分析了如指掌, 扩宽优质服务的工作渠道, 确保缴费客户的满意程度。以此同时, 切实制度的可行性管理制度, 通过事先预防, 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抄录核收等一系列服务性手段, 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在降低电费余额的同时, 提高电费回收率[3]。电力企业要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并且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坚持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的发展政策, 有效扩宽电力市场, 提高员工实践操作能力。

2.3 加强抄表工作的监管力度

抄表工作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 将直接关乎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形象建设, 因此加强对抄表收费工作的监管力度乃是必须之举。电网公司应根据国家电网出台的《电费抄核收工作规范》来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 并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 保证抄表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对员工进行规范, 提高工作效率, 并且降低人为的抄表事故, 最大化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扩展多种电费收取渠道

在政府转型的引导和市场竞争的逼迫下, 各企业都已经开始逐渐向服务型转型, 电力企业亦应如此。如今我国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用电客户缴费难的问题, 一方面准备扩大银行代收电费的网点, 届时广大用户可以在交通方便, 离住所较近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代收电费网点缴纳电费。另一方面, 开通网上缴费, 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解决缴费窗口排长队, 浪费时间的问题。并且电网公司应该在行政上采取一个部门, 三个中心的管理模式。优化服务质量, 用微笑接待缴费用户, 做到归之如宾;定期走访用电客户, 上门服务, 并且宣传相关的电费政策以及缴费渠道, 及时了解并收集用电客户对于抄表收费的需求和建议。

电网公司的电费抄录在电力生产销售中占有重大的比例,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推力, 也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供电系统理应以用电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 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决方案, 必须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深刻分析社会需求, 积极转变服务模式, 推动优质服务的发展, 给客户带来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从而建立企业与用户紧密相连, 互相依赖的良好关系。

3 结语

总而言之, 传统的人工抄表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大量的电费收缴工作, 不利于用电抄表工作的进行。只有健全完善电力市场的规章制度, 转变思想观念转变, 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才能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形象和信誉度, 保证市场的公平性, 积极净化电力市场。

参考文献

[1]张金虎, 胡学军.浅谈农村电工抄表收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19) :312-313.

[2]王森, 刘文锋.实施抄收分离提升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 2013 (3) :13-14.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9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GDP总值全球排名第二,然而整个经济发展缺乏效率和质量。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转型,应当加大改革力度,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按照市场准则办事,确保市场竞争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就会计领域而言,会计质量的改善能够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资本市场如果要提高效率,必须改善会计信息质量。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资本配置提供了平台,容纳了众多上市公司的资本。优质的会计信息能够推动资本流向朝阳产业,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所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的融合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资本市场的运作原理。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实力雄厚,经营稳定,业绩增长迅速的企业其股票价格通常较高。但我国由于信息缺乏透明度,再加上中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股票价格较低,严重偏离了价值。对此,必须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如实反映上市企业的实际,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做出准确地判断,帮助投资者进行科学合理地投资,这也有助于加快股票的流动,增加企业的价值。所以,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市场价值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投资者在资本配置方面越来越具有效率,投资者的权益也能得到维护,投资更加科学,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改善资本市场的运行环境;也有助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科学合理地管理公司,增加公司绩效,推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当前,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资本配置效率以及市场价值的分析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来进行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资本配置效率指的是基于某种条件,企业投入资本和收益之间的比例。企业的资本配置是否有效对企业的财务运作具有巨大的影响。如某个项目能否增加企业的价值,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否增加收益都需要上市公司管理层认真考虑。而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对投资者的信息具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市场中的资本由效率低的公司流入效率高的公司,推动了资本的优化配置。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资本配置,都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有潜力的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然而因为资本市场不可能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过度或者不足都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投资效率。正是因为资本市场的不足,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投资的效率,使得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但是收益却难以达到预期,进而减少了企业的价值。随着会计信息质量变优,经理层和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得到弱化,企业的代理成本减少。所以,会计信息质量对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会计信息可以向企业的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可靠准确地信息,帮助管理层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业绩和项目的投资价值做出准确地判断。因为股东和债权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若股东认为投资新的项目会损害其利益,股东会拒绝进行投资,由此造成投资不足。因为管理层和股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管理层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会盲目投资风险过高的项目,引发过度投资问题。而会计信息的质量越高,股东、债权人及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公司投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减少了投资的风险,推动了资本优化配置的实现。会计信息可以向需要投资项目的投资人提供有效的信息,就投资者来说,获得的公司财务信息越准确,决策才可能越准确,但这必须依靠优质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优质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地判断项目的优劣,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确保证券市场能够有效运行。而劣质的会计信息掩盖了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使投资人无法对企业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增加了投资的非理性程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公司运营的基础是市场估价,而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对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目的在于把握企业的市场价值,并将信息传递给投资人和管理层,以利于其决策。对于市场估价来说,财务信息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企业进行市场估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决策,若市场价格和企业的市场价值不相符,市场机制就会推动二者相符,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此期间,投资者就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来做出决策。此外,市场估价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如上市公司对另一家公司进行并购,通常是按照市场估价来对其收购收益进行判断。会计信息和企业价值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的投资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增加了公司的价值。其次,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价值。最后,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增加企业的价值。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增加,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会得到有效控制,资本市场中的企业价值和项目价值越准确,使得资本能够及时合理地流动,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反之,若会计信息质量较差,信息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这会加剧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利于投资者进行良好的决策,导致资源优化配置无法实现,提高了公司的资本成本,降低了企业的价值。所以,优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决策中的风险,推动资源合理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企业价值。会计信息具体包含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都对公司股价具有显著的影响,也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影响。优质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实际,对其潜在的风险作出真实的反映,使得投资者依据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理性的决策,降低了投资的潜在风险,推动了公司股票的流动,减少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了公司的价值。此外,在资本市场披露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就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价值较高的信号,进而对公司价值做出准确地估计。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会计信息质量和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所有深市在2007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样本区间为2007-2014年。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所用的分析工具是SPSS20。为了确保结果靠,本文按照如下保准对样本进行筛选:(1)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相符,本文将2007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2)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考虑到数据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所用的指标数据均为滞后一期的数据;(3)数据发生异常的上市公司剔除。最终共获得1935个样本公司。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资本配置效率(Allocation)。本文使用Richardson模型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其中残差是资本配置效率的数值,残差大,表明资本配置效率低。此外,还将股票收益指标剔除,取消年限限制,引入滞后一期净现值为正数的变量,将主营业务增长率引入模型。最终得到:

式中,Invt为i公司在第t期的新增投资,此处用固定资产和总投资的比值表示;Growthi,t-1为i公司在第t-1期的发展能力,使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Scalei,t-1是i公司在第t-1期的公司规模,此处为了便于计算,取对数;Structurei,t-1是i公司第t-1期的资本结构,等于资产负债率;Sharei,t-1是i公司在第t期的股权集中度,此处使用排名前10%为的股东持股比例表示;Pari,t-1是i公司第t-1期的盈利能力,此处使用用权益净利率表示;Costi,t-1时i公司第t-1期的代理成本,此处使用资产周转率表示;∑Ye是年份;∑Id是行业;ξi,t的绝对值是i公司在第t期的资本配置效率(Allocation)。ξi,t越大,说明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越差。ξi,t是非预期投资,ξi,t>0表示过度投资,ξi,t<0表示投资不足。

托宾Q值(TobinQ)。本文选取托宾Q值的倒数来衡量市场估价。资产的市场价值等于股权市场价值+债券市场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相当于账面价值。

(2)解释变量。当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二者关系的时候,选取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此处用AQ1表示。企业对本期支出进行增加确认,并降低收益来降低利润,但会计稳健性指的是企业实际收益与会计收益的匹配度。所以,学者琼斯使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来对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做真实的反映。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多,表明盈余管理的弹性越大,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也就是模型的残差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式中,Ti,t为i公司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Ai,t-1为i公司第t-1期的总资产;△Ri,t为i公司第t期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额;Pi,t为i公司第t期的固定资产原值;ξi,t的绝对值为i公司第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ξi,t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会计信息质量越差,值越小,说明会计信息质量越优。

模型(2)中采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评价等级赋值来计量会计信息质量(AQ2)。深市按照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来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做出完整评价并给与相应的评级,具体包括“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会计信息质量包含披露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能够用于比较。为了便于计算,此处分别将优秀等级赋值1,良好等级赋值2,及格等级赋值3,不及格等级赋值4。

(3)控制变量。本文根据以往研究还选取了新增投资(Invest)、代理成本(Cost)、盈利能力(Par)、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S)、资产负债率(DR)、公司规模(lnN A)和营业利润率(PRO)作为控制变量模型(1)的主要变量如表1所示,模型(2)的主要变量如表2所示。

(三)模型构建

为了证实假设1的正确性,本文构建模型(1)来进行研究。由于残差的绝对值越大,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大,盈余管理弹性越大,会计信息质量越差,所以,AQ的系数α1>0。

为了证实假设2,本文构建模型(2)。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由表3可知,样本资本配置效率的均值是0.041,最大值是0.65,最小值是0。公司的资产净利率是-0.0127,最大值是0.78,最小值是-20.64。代理成本的平均值是0.7373,最大值是9.05,最小值是0。新增投资的平均值是0.460,最大值是0.38,最小值是-0.65。AQ1的均值是0.857,最大值是2.93,最小值是0。

表4是对模型(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4可知,托宾值倒数(TQ)的均值是0.661,最大值是1.54,最小值是0.06。AQ2的均值是2.1305,和及格的3分有较大差距。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S)平均值是0.2791,最大值是57.39,最小值是-0.77。资产负债率(DR)的平均值是0.5085,最大值是1.18,最小值是0.03。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PRO)的均值是0.0502,最大值是2.04,最小值是-9.04。公司规模指标(lnN A)均值是20.7536,最大值是24.68,最小值是12.74。

(二)相关性分析

模型(1)中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资本配置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系数是0.057,并且在5%水平上显著;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值(Allocation)和净资产收益率(Par)的相关系数是-0.102,和代理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107,并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资本配置效率和新增投资的相关系数是0.281,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资本配置效率和新增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AQ1和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是-0.035,但缺乏显著性,和代理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004,也缺乏显著性,和新增投资的相关系数是-0.095,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在1%水平上显著。

注:*、**分别表示相关系数在5%、1%水平上是显著的(双尾检验),下同。

模型(2)中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托宾Q值的倒数(TQ)和证交所的等级赋值(AQ2)的相关系数是-0.049,但缺乏显著性;托宾Q值的倒数(TQ)和企业规模(lnN A)的相关系数是0.38,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证交所的等级赋值(AQ2)和营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167,在1%水平上显著,和公司规模(lnN A)的相关系数是-0.356,在1%水平上显著,和资本结构的相关系数是0.082,也在1%水平上显著。

(三)回归分析

表7是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分析结果。模型(1)的调整后R2为0.104,模型的拟合度在10.4%左右,尽管模型的拟合优度较低,然而由于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众多,而且本文分析的是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所以模型是有效的。模型的F值是59.337,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的解释度较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会计信息质量值(AQ1)的回归系数是0.023,并且显著,这表明企业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优化资本配置效率,结果显著,也表明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假设1得到验证。模型(2)的修正R2是0.279,拟合度为27.9%,表明影响对企业市场估价的因素众多,所以模型是有效的。模型(2)的F值是147.368,且具有显著性,这表明模型(2)的解释度较高。AQ2的回归系数是0.033,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市场估价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企业的市场价值显著增加。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深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在2007-2014年的信息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市场估价的关系。最终得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股权净利率、代理成本均和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处于合格水平,然而离良好还有较大距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市场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建议

(1)加强公司治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制定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管理层持股计划,将管理层目标和公司目标融为一体,对管理层如实披露公司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良好的激励;第二,将激励制度具体化。公司的董事会应当对管理层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偏好习惯,进而制定最佳的报酬。这个报酬使得公司的信息失真的成本最低,也使得管理层的收入较高。此外,还要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明晰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关系,降低利益冲突,确保会计信息质量。(2)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严惩虚假披露会计信息行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产业消失,但同时也有许多产业兴起,此时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些产业,必须调整会计制度来确保其经济行为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这有助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立法机构应当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法律,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和世界接轨。此外,在法律法规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好协调工作,加强各机构部门的沟通,减少内耗,增强执法的水平,维护法律的权威,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3)增强机构投资者对改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以及信息披露的影响力。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投资者投资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上市公司需要承担投资带来的风险,政府不会为风险买单。所以,投资者要重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然而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无法承担为获取信息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因此有必要借助机构投资者来获取信息。机构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数额较大,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代表中小投资者对公司的最大股东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金额庞大,十分重视公司的经营现状,财务质量以及现金流量,以此来进行投资决策。对此,公司要减少对机构投资者的约束,允许其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施加影响,以此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而且,控股股东如果控制董事会,其财务造假付出的代价很低,这促使其很可能掏空公司。政府要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数额和持股比例,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再者,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也能够帮助投资者科学合理地记性投资,推动股票加快流动,增加公司的价值。(4)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资本合理流动。改善政府投资的效率,有助于推动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对朝阳行业和高科技行业予以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推动资本市场有序发展。公司获得政府低息投资,成本显著降低,利润增加,最终实现了企业价值的增加。此外,政府有效地宏观调控,还能够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推动民间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加快资本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洪辉、王宗军:《政府干预、政府目标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第3期。

[2]朱雅琴:《基于终极控制权的会计透明度决定因素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

[3]蒋义宏:《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Bushman R.,Piotroski J.and Smith A.What Dete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

[5]Habib A.Corporate Transparency,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Empirical Evidence.Abacus.2008.

[6]Durnev A.,Morck R.Yeung B.Value Enhancing Capital Budegting and Firm-specific Stock Return Variation.Journal of Financial,2004.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10

1 工地例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工地例会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 按照监理与业主、承包商协商一致、定期召开。其主要内容包括:审核工程进度、质量情况, 分析影响进度、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预测, 讨论确定下期工程进度、质量计划及主要措施;审核承包商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投入情况;讨论相关技术问题等。所以工地例会是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费用投入是否偏离目标, 以及参建各方能否协调一致, 实现有效合作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但工地例会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1) 工地例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随意缺席, 沟通不畅。承包商的部分应与会人员往往以种种理由缺席, 使工地会议的质量大打折扣, 难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2) 信息失真, 决策失误。会议未能正确而全面地反映和分析施工进展情况, 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3) 优柔寡断, 久拖不决, 同样的问题在多次会议上提出而得不到及时解决, 甚至使工程偏离目标。 (4) 观念陈旧, 定位不准, 削弱了监理在现场工作的权威。

2) 影响工地例会效率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1) 对召开工地例会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承包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头脑中缺乏全局观念, 对工地例会不重视而时常缺席。 (2) 利益驱动, 不顾全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施工单位或其他参建方常常会不真实地反映施工中的某些问题, 致使信息失真, 决策失误。 (3) 没有确定的会议程序和明确的汇报内容。与会人员汇报无主题, 汇报内容不全面, 重点不突出;只谈已做的事情, 而不谈下步打算等等。导致会议沟通不畅, 信息阻塞, 致使会议主持者不能正确而全面掌握施工进展情况, 不能果断地作出决策。 (4) 会前准备不足, 会中无检查, 无讲评, 主持人心中无数, 会议漫无边际;对下步工作无安排, 无要求, 即使提要求也只是泛泛而谈, 不明确, 不具体。致使同样的问题在多次会议上提出而得不到及时协调解决。 (5) 建设单位, 即业主越俎代庖, 监理被搁置一边。有的业主单位委托了监理, 却习惯于搞“大业主、小监理”, 把监理置于难以开展工作的地位, 发挥不了监理单位的专业工程管理的作用。

2 提高工地例会效率和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1) 提高对开好工地例会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好工地例会, 监理工程师从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开始, 就应向与会人员反复讲明现场的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全局的重要性, 讲明召开工地例会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统一大家对召开好工地例会的思想认识, 以共同确保提高会议效率, 提高会议质量。在认识一致, 目标一致的前提下, 与会各方就可做到步调一致, 动作协调, 不仅能提高会议质量, 而且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和费用等控制也能得到保证。

在召开工地例会中, 承包商项目经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理工程师应与之保持经常性联系, 加强沟通与协调, 发挥承包商项目经理的作用, 并对其提出严格要求, 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 保证应与会专业技术人员按时到会, 并能做到毫无保留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施工情况, 既讲成绩, 也要谈问题, 既谈已完工作情况, 也要谈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2) 建设单位应熟悉有关实施工程监理工作的规定, 支持监理行使业主授权。监理向建设单位提供的是服务, 支持监理亦是支持建设单位自己。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展之前应组织工程主管及工程管理人员, 学习、熟悉有关工程监理方面的有关知识和规定, 了解监理的工作性质和职责, 在工程监理合同中明确业主授权范围。在合同具体执行过程中支持监理行使业主授权, 避免建设单位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

3) 监理人员会前应了解掌握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为开好工地例会, 总监理工程师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当十分熟悉工程建设施工要求, 全面掌握工程各方面工作情况。为此, 必须做到:

(1) 充分熟悉工程合同条款, 了解施工进度要求、质量要求、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安全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和各项工作接口;明确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开展监理工作, 召开工地工程会议, 进行施工组织协调、解决施工问题的依据。 (2) 充分了解工程施工现场情况,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按照自己的职责, 深入了解, 逐项巡查, 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施工机具、材料供应, 以及上次现场会议决定执行情况和整改通知书发出后的整改情况等等, 并且在每次巡视之后都要认真做好巡视记录。记录要完整、真实。 (3) 充分做好与各方的会前沟通。首先, 要制定会议程序;其次, 要明确与会各方必须向会议汇报的内容, 包括资料准备、工程进展情况、存在问题、需要监理协调的事项及下步将采取的具体措施等。由于工程施工分为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竣工验收等阶段, 各个阶段工作特点不同, 内容也不同, 因此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的汇报内容;再次, 要掌握各方面的信息, 了解业主、承包商 (包括分包商) 各方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资源投入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或打算。 (4) 充分思考, 认真分析, 理清和确定召开每次工地会议的总体思路。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 时间、空间、环境和工作内容的变化, 施工现场每天都有新的进展, 施工组织、现场工作都有新的不同, 涉及的工作内容、出现的实际问题也不同于以往, 所以每次工地会议都会有新的内容和议题, 召开会议的思路和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为开好每次工地例会, 会议之前应在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召开现场监理内部会议。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详细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信息, 并在认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好工地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 由会议主持者归纳汇总, 明确提出召开工地例会的总体思路和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设想。

由于准备充分, 监理可以在召开工地例会时占据主动地位, 发挥主导作用, 会议就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取得满意的效果。

4) 按时开会, 检查讲评, 发现问题, 统一协调。认真听取与会各方的工作汇报及信息交流, 并对自上次会议以来的工作进行检查, 肯定成功的做法和已取得的成绩, 对承包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应开诚布公地予以指出, 涉及业主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回避;针对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 协商确定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 做到任务清楚, 工作具体, 责任明确, 措施切合实际, 把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5) 监理单位对驻地监理工程师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 还应加强管理知识的培训。施工现场任务多, 工作杂, 涉及范围也比较广, 监理单位在注重监理工程师技术水平的同时, 还应创造条件, 组织监理人员开展必要的管理知识培训, 让他们学点项目管理知识, 学会沟通和协调, 提高他们驾驭现场工作的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高他们主持召开经常性工地例会的水平。

总之, 提高工地例会的效率和质量, 不仅取决于工地监理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也取决于业主和承包商的理解和支持。有效的工地例会不仅可以激发与会人员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促进各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 使各项工作进展协调, 施工顺利进行, 从而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费用和安全实施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于惠中编.建设工程监理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韦海明等编.建设工程监理实务.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金同华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管理效率;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86-01

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是对学生在入学到毕业期满结业之间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等信息的记录,也是中职学校在今后就业与发展时重要的考核依据之一,更是每一个学生最终走向社会重要的人生履历之一。就目前就业方面的竞争压力,中职学校的学生的档案是毕业生从业的一项重要凭证,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有着很多弊端,对于这些弊端的出现,加强管理与改革是重要的解决方式,对学生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方面展开的研究,为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在目前的形势下,有着很多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很多的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在资料的完整度与质量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缺陷,从而使得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反映也不能更加全面,甚至会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主要问题如下。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档案作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分支,往往不能得到中职学校管理者的总是,相比而言对教学和其他管理的档案较为重视,对于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也没有将其列到议事的日程中去,同样没有给相关的环节配备专职人员,没有必要的监督与指导人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部门失去了该有的效果,缺少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与限制。

(二)不规范的收集与整理。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是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的,同时将学生档案交由各学院系完成。有相关的部门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监督人员进行整理与处理。但是由于在这个环节上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也就出现了不规范的收集与整理,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规格不够统一,信息的不完整等严重的影响了学校档案的质量。

(三)查阅环节不完备。在档案收集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整理,但是在整理与服务的环节上不能得到有效的配合,使得学生档案在本质上成为一堆废纸,在查阅的时候不能有效的及时提供服务,使得老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大大降低,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档案传递管理不完善。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很多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在毕业的时候将档案移交给人才交流中心保管,成人档案依旧由学校管理,但是这两种方案本身都存在弊病,不能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的目的。

二、解决办法

(一)加强工作职责。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到组织机构、人员、库房、等方面的工作的落实。通过相关的实践证明,要想将中职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不管在现在中职学校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都需要根据学校具体的工作情况来选择,建立一个学生档案管理机构,不管档案放在哪里,都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其次要做的就是根据档案的数量来配备技术整理人员,确保质量的同时要保证档案管理的效率,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集中式管理。

(二)强化意识,扩大宣传。通过相关的学习与与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使其更加支持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还可以让大家认识到档案管理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学校重视的同时获得学生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正规化的平台,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一)树立理念,提高认识。随着中职学校的教育该给不断的深入,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被重视。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需要对原始的思想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学校的领导充分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强化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提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作为档案的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一个合理的工作理念,更好的服务,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利用,实现学校对档案的充分利用。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社会,档案的管理工作离不开高新科技与信息的支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是档案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重要的就是观念信息化,也就要确立档案在学校中的地位,树立起作为重要信息的理念,制定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档案信息的技术现代化。

(三)科学化管理与收集。学校的档案在领导正确处理决议的时候起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应该按照相关的立档原则将重要的资料准备齐全。及时的将各种资料加以处理,保证文件信息的完整与齐全,做好各种活动的整理工作,对有价值的文件与信息及时的整理归档,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要有一套合理的工作制度,做好对档案的编译、整理与保管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步骤。

(四)加速档案现代化建设。利用好现代的设备对档案进行整理,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避免因人工原因带来的不便,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加快学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有效便捷的实现档案资料的共享,确保档案资料的准确度。

(五)提高知识水平。对于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行业与领域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对于档案的管理,也要不断的加强创新,提出更加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案,运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就需要管理者不断的增加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知识水平,掌握相关的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全面改革。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创新与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方面也存在着相应的缺陷,要想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那就要切实的落实以上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操作工程中注意相关的问题,实现档案的高效高质管理。

参考文献:

[1]巫华聪.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0,(29):167.

[2]白莉.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应与时俱进[J]活力,2010,(01):43.

工作质量与效率 篇12

关键词:煤矿生产,井巷掘进,施工工艺,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目前,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井巷掘进与开挖始终是影响生产效益和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因此, 深入探讨提升煤矿井巷掘进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井巷掘进工程主要施工工艺分析

1.1 凿岩爆破

凿岩爆破工作主要包括打眼、装药、放炮和处理瞎炮等。选择好凿岩设备和爆破工艺非常重工。

1.2 掘进通风

掘进通风的作用一是排除有毒有害气体 (炮烟) 和粉尘;二是供给工作人员足够的新鲜空气。掘进通风一般是利用局部通风扇 (局扇) 和风筒进行通风。

1.3 岩石装运

把掘进工作面爆破下来的岩石装入矿车运出工作面, 就是岩石装运工作, 也称出渣。平巷掘进中, 一般采用装岩机进行装运作业, 如铲斗后卸式、耙半式、扒爪式连续装岩机等。斜巷常用耙头号式装岩机;竖井掘进主要用悬吊式抓岩机和靠壁式抓岩机。运输岩石主要用矿车。立井掘进提升岩石主要采用吊桶和吊篮。

1.4 井巷支护

为了保持井巷的稳定, 防止井巷围岩发生垮落和过大变形, 必须进行井巷支护工作。支护工作可以落后于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并与掘进工作面平行进行, 也可以在掘进工作结束后再进行支护。但对于不稳固的岩石, 必须随着掘进工作的进行, 及时安设临时支架, 待掘进作业完成后, 再把临时支架换成永久性支架。支护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巷道断面大小、形状、服务年限、地压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支护材料和形式的不同, 主要有木支架、金属支架、钢筋混凝土支架和混凝土或石材砌支护。

2 影响巷道掘进的因素分析

巷道掘进作为一个综合的工程施工工艺, 影响因素众多。它不仅取决于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 而且与掘进设备的装备水平和各生产工序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形成一个系统影响着整个掘进过程的速度。

2.1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影响巷道掘进的首要因素。对于煤矿巷道来说, 影响掘进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指工作面煤岩硬度, 褶曲构造, 围岩节理和劈里发育情况, 顶底板的稳定状况, 瓦斯量和涌水量等。好的地质条件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以实现快速掘进, 而复杂的地质条件将制约着快速掘进的实现。

2.2 掘进设备装备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巷道掘进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 使矿井巷道掘进速度稳步提升, 但目前我国的掘进装备虽已较为齐全, 但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性能也还有待提高。如, 煤巷掘进综掘机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实现了煤巷的高效掘进, 而相比之下, 国产掘进机质量性能差强人意, 较高的故障率, 也对煤矿高效生产的掘进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提高掘进技术装备水平是实现采掘均衡发展, 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2.3 巷道掘进施工工艺的影响

根据资料统计显示, 在巷道掘进施工作业中的巷道支护时间一般要占总施工花费时间的七成左右, 巷道支护上的占用的时间太多, 因此掘进巷道施工中的掘进作业与支护作业的连续程度, 是提高巷道掘进速度的最大考验。此外, 一些掘进设备的维修期过短, 频繁的故障也会导致巷道施工工艺的不连续, 从而影响掘进施工的效率。

3 提升煤矿井巷掘进效率与质量的措施探讨

3.1 选择合理的循环作业方式、进度和时间是提升掘进效率与质量的基础

应根据巷道断面和地质条件、施工任务、现有技术、设备水平等具体情况, 选择出掘进循环作业的具体方式。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优势, 既要坚持效率速度优先、又要兼顾质量、安全、方便职工, 作业班的循环办法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掘进循环进度与循环次数密切相关, 互相制约, 循环进尺数确定了, 循环期内的工作量和所需的时间也就确定了, 从而就可求得每小班的循环次数。循环进尺决定于炮眼深度。因此要考虑钻眼爆破的效果, 根据目前钻眼爆破的技术条件, 一般以1.5m~2.0m的炮眼深较为合理。随着高效凿岩机和爆破器材的进步, 可采用2.0m~3.5m的中深爆破, 这可以提高掘进速度。

确定掘进协调交叉作业工序的作业时间和循环时间非常必要。炮眼深度的确定, 决定了各主要掘进工序的工作量, 应根据技术、设备情况、工作定额计算出所需的作业时间。全部作业时间, 扣除能够与其它工序平行作业的时间, 就是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

3.2 掘进过程中局部冒顶的预兆和预防措施

掘进过程中局部冒顶事故发生之前, 常有以下预兆:顶板裂隙张开, 裂隙增多, 敲帮问顶时发出不正常的声音;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 并有掉碴、掉矸现象, 先小后大;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 有很薄的矸石片不断地脱落;滴淋水从顶板劈裂面滴落。

预防措施:顶板、巷帮支护必须紧跟迎头, 不允许任何滞后, 必须坚持“掘一排、支护一排”原则。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支护材料及配套设施。严禁空顶作业,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要把专人观山落实到迎头每一道工序中, 防止顶板事故发生。配备必要的矿压观测手段, 观压观测每隔50m安设一顶板离层仪, 要安排专人按要求安设、观测, 并做好记录。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 应按变化程度, 调整支护参数或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掘进时, 片帮或冒顶会使巷道超宽或超高, 当超过400mm时, 应及时处理, 必须根据具体条件补打临时支护。工作面必须配备临时支护材料, 以备待用。

3.3 凿岩、爆破事故及预防措施

凿岩机打眼时, 常常会发生风、水管飞出伤人;浮石松动震落击伤作业人员;钢钎打入盲炮孔, 哑炮爆炸伤人等事故, 这极大地影响了井巷掘进的效率。因此, 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预防:

1)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仔细检查工作面空间有无松动浮石, 支架有无破损和异常现象, 一经发现, 应立即处理。处理时, 要从安全地点由外向里逐步进行, 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 使用长柄工具。

2) 炮眼开口时, 应减少进气量, 让钎头钻进3~5cm后再增加进气量。打眼时钎子、风钻和钻架应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 钎子应保持在炮眼中心位置旋转, 保证炮眼平直, 减少钎子与眼壁摩擦。打眼时, 持风钻的人要站在风钻的侧后方, 紧贴风钻, 不要让风钻左右摇晃, 避免断钎。万一断钎, 要迅速抱住钻机, 以免钎杆进出伤人。

3) 严禁打干眼, 开钻时要先开水后开风, 停钻时要先停风后停水, 给水要适量, 减少粉尘的发生。

4) 一旦起爆药包没装到位, 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药包中的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或电雷管脚线, 应按处理盲炮的有关规定处理。

5) 装药后, 必须保证填塞质量, 禁止采用无填塞爆破;浅孔爆破时, 一般填塞长度为孔深的1/3;禁止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堵塞要十分小心, 不得破坏起爆线路;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

6) 炮响完后, 经过充分通风, 才准进入爆破作业地点检查有无盲炮、残爆, 发现问题, 及时正确处理。严禁沿残眼打眼。

4 结语

井巷掘进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选择正确的掘进施工工艺, 不断优化和完善施工细节, 才能保证掘进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才能为煤企经营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马玉普.煤矿掘进作业方式分析[J].科技资讯, 2010 (23) .

上一篇:小区住宅建设下一篇:消防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