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精选4篇)
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篇1
普陀山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舟山群岛东部的一个小岛, 全岛面积仅12.95 km2。早在200~250年之前, 普陀山就有普陀鹅耳枥 (Carpinus Putoensis) 、普陀樟 (Cinnamomum japonicum) 、舟山新木姜子 (Neolitsea sericea) 等珍稀树种生存。普陀山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 在佛文化、旅游业等方面均得到迅速发展。因其四面环海, 受海洋型气候影响, 常年气候比较温和, 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其中全国幸存1株的普陀鹅耳枥原生母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普陀樟和舟山新木姜子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长期以来, 这些树种在普陀山均呈野生状态分布。自从普陀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区以来, 这些树种在旅游业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 尤其是普陀鹅耳枥被当地政府列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如何保护好这些海岛特有的珍稀树种, 也越来越受人重视, 各级领导已把保护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中。来自各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均为资源保存付出了艰苦卓越的劳动。
目前, 保护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离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尚存在一定距离, 现对进一步提高普陀山珍稀树种的保护成效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
1 普陀山特有珍稀树种分布现状
1.1 普陀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原生母树现仅存1株, 着生在普陀山佛顶山海拔260 m处的西北坡, 树龄200余年, 树高12.5 m, 呈二歧分枝, 主干胸径63.7 cm, 冠辐5 m×4 m。据当地的科技人员反映,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之前, 普陀鹅耳枥在普陀山有数株分布, 后因毁林开荒, 除留下现存的1株之外, 均被砍伐而毁灭, 而且从未发现新的萌发植株。现存1株的原生母树着生点的土壤为黄泥土, 母岩为花岗岩, 土壤测定结果为:p H值5.0, 有机质4.04%, 全氮0.239%, 速效磷2 mg/kg, 速效氮150 mg/kg, 土层深厚。普陀鹅耳枥原生母树四周分布着成片的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林, 也有少量种类为落叶树种[1,2], 这些树种分别是蚊母树 (Distylium racemosum) 、普陀樟、红楠 (Machilus thunbergii) 、铁冬青 (Ilex rotunda) 、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沙朴 (Celtis sinensis) 等, 灌草层有寒竹 (Chimonobambusa marmorea) 、野苎麻 (Boehmeria siamensis) 等。
1.2 普陀樟
分布于普陀山的普陀樟多为古树, 共有23株, 其中分布于山坡、路旁的有6株;极大部分分布在寺院、单位庭院内, 还有4株分布于个人宅院。其中200年以上古树有7株, 其余为110~180年, 该批古树平均树高为8.1 m;平均根径为37.9 cm, 平均冠辐为6.2 m。最大单株分布于佛顶山慧济寺墙外东侧, 其树高为8.5 m, 胸径44.4 cm, 根径46.5 cm, 南北冠辐11.2 m, 东西冠辐8.5 m。其周围有1株胸径为43.2cm、树高9.5 m、平均冠幅为9.5 m的铁冬青和树高为8.0 m、胸径为54.6 cm的蚊母树古树与其伴生。树龄在250年以上, 除了上述23株普陀樟古树之外, 在佛顶山后的合兴村有胸径为10 cm左右的野生幼树100多株, 呈散生状天然分布[3,4,5]。
1.3 舟山新木姜子
全岛原来仅有100年以上舟山新木姜子老树3株, 无天然分布的幼树。然而这3株古树中最大的一株原分布在佛顶山的法仙庵老地基内, 于2005年被当地僧人为了解决树旁屋内采光问题而故意剥去树皮而让其自然死亡, 故普陀山的舟山新木姜子现仅存2株。1980年被浙江林学院丁陈森老师重新发现的称为“五爪楠”的舟山新木姜子树高10.0 m, 胸径 (36.0+17.1) cm, 根径 (40.7+24.1) cm, 冠辐南北10.7 m, 东西9.2 m, 为目前最大单株。
2 普陀山珍稀树种的保护现状
普陀山所分布的珍稀树种主要就是普陀鹅耳枥、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3种。近20多年以来, 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 该3种物种已逐步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尤其是对普陀鹅耳枥仅存1株的原生母树在其四周架起了护栏, 在其一旁的马路边筑起了挡土墙, 为了防止人为踩踏, 在其根系分布的地面部分种植观赏草本植物麦冬, 并组织护林队进行不定期巡回管护等。对于普陀樟及舟山新木姜子的保护目前主要是严禁在普陀山采集种子, 以免影响结果母树的正常生长。
3 保护对策
3.1 普陀鹅耳枥
一是加强和改进原生母树的保护措施。近20~30年来, 在各级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们的关注之下, 对世界仅存1株于普陀山佛顶山的普陀鹅耳枥原生母树保护花了很大气力落实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多年的结实情况考察及种子品质检验、种子单独播种育苗等研究, 与它的F1代相比较, 状况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就是从来没有在它树冠下发现过天然更新小苗, 尚未探明这究竟是完全取决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还是在它冠下不具备更新的土壤条件, 或遇不到它所生存的其他条件。由于大风等原因, 地面上经常可见被吹掉下来的种子, 然而这些种子一般均被打扫卫生的员工扫掉倒入垃圾箱, 而有的“漏网”留下来的少量种子留在地面上, 也往往是漏进无生存条件的石板缝中, 或掉到土壤上又被大量枯枝落叶覆盖而丧失了能使种子正常发芽的环境。为此, 今后可以考虑人为地为它的天然更新创造良好的更新环境, 摸索更新效果, 一旦措施生效, 将为缓解它的濒临灭绝状况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二是加快繁殖速度, 进一步开展迁地保存工作。根据调查情况来看, 全国已有多家植物园曾经引种了普陀鹅耳枥, 当时由于苗木奇缺, 引种数量少之又少, 有的甚至只有1株, 这对永久性的保存威胁很大, 今后应加强与各地植物园的合作,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引种材料, 确保迁地保存取得良好的效果, 多渠道地来解决普陀鹅耳枥这个物种的保存问题。三是利用宗教保护优势, 扩大在寺庙周围种植。普陀山之所以能保存包括普陀鹅耳枥在内的众多珍稀濒危植物, 客观上也就是因为宗教的原因, 利用宗教这一优势, 扩大在寺庙周围种植, 预期对普陀鹅耳枥这一物种保护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3.2 普陀樟与舟山新木姜子
一是提高保护意识。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 加强广大群众对珍稀野生树木的保护意识, 该2种物种在普陀山所分布的大多已成为古树名木, 提高佛教圣地僧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是结合开发利用, 达到保护物种的目的。结合对普陀樟与舟山新木姜子的开发利用, 通过繁殖培育苗木在普陀山全岛的园林绿化中加强对该2种物种的应用幅度。三是制订保护条款。制订具体的保护条款, 如发现有人损害普陀樟和舟山新木姜子古树, 应给予严厉惩罚, 若发现有自然衰退或树体某一部分受损时, 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复壮措施。
摘要:由于普陀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僧人和佛教信徒活动频繁, 使珍稀树种的资源保存受到较大的威胁。为此, 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阐述了珍稀树种在普陀山的分布现状, 概述了其保护现状, 提出了保护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分布现状,保护对策,浙江舟山,普陀山
参考文献
[1]俞慈英.普陀鹅耳枥[J].科学世界, 2007 (6) :56.
[2]李修鹏, 俞慈英, 吴月燕, 等.普陀鹅耳枥濒危的生物学原因及基因资源保存措施[J].林业科学, 2010, 46 (7) :69-76.
[3]卢小根.绿我舟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89-90.
[4]俞慈英, 陈叶平, 袁燕飞, 等.舟山海岛普陀樟等3种特有树种种质资源清查[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7, 24 (4) :13-18.
[5]俞慈英, 李修鹏, 赵慈良, 等.普陀樟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J].林业科学, 2008, 44 (9) :65-71.
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篇2
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林业部和农业部共同拟定的名录,共列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个种或种类,列出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个种或种类,名录还对水生、陆生野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1988年12月10日由国务院批准。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989年1月14日由林业部、农业部发布。又于2000年5月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一类名录 编辑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类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
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 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
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
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 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
羚、藏羚、高鼻羚羊 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
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扭角羚、马来熊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两栖爬行 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鸟类
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鹯、黑鹯、朱鹮、中华秋沙鸭 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
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
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
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类名录 编辑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类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
棕熊(包括马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
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 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 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
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脚目(所有种)鲸目(除一类外其它鲸类)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两栖爬行 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 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 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 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鸟类
角鸊鷉、赤颈鸊鷉、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
岩鹮、海南虎斑鳽、小苇鳽、彩鹯、白鹮
白琵鹮、黑脸琵鹮、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隼科(所有种)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
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 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 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 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
黑腹沙鸡 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
鸦鹃(所有种)鸮形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
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 鹤嘴翠鸟、鹦鹉科(所有种)小杓鹬、白枕鹤 花尾榛鸡、黄嘴白鹮、彩鹮、白鹇、黑颈鸬鹚
八色鸫科(所有种)黑鹮、蓝耳翠鸟、鹃鸠属(所有种)黑嘴端凤头燕鸥 铜翅水雉、沙丘鹤、黑鹇、镰翅鸡、鸳鸯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兽纲 编辑
兽纲 6目14科88种
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侯氏猬、树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黄腹鼬、小艾鼬、黄鼬、纹鼬、艾鼬、虎鼬、鼬獾、缅甸鼬獾、狗獾、猪獾、大斑灵猫、椰子狸、果子狸、小齿椰子猫、缟灵猫、红颊獴、食蟹獴、云猫、豹猫、野猪、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狍、驯鹿、草兔、灰尾兔、华南兔、东北兔、云南兔、东北黑兔、毛耳飞鼠、复齿鼯鼠、棕鼯鼠、云南鼯鼠、海南鼯鼠、红白鼯鼠、台湾鼯鼠、灰鼯鼠、栗褐鼯鼠、灰背大鼯鼠、白斑鼯鼠、小鼯鼠、沟牙鼯鼠、飞鼠、黑白飞鼠、羊绒鼯鼠、低泡飞鼠、松鼠、赤腹松鼠、黄足松鼠、蓝腹松鼠、金背松鼠、五纹松鼠、白背松鼠、明纹花松鼠、隐纹花松鼠、橙腹长吻松鼠、泊氏长吻松鼠、红颊长吻松鼠、红腿长吻松鼠、橙喉长吻松鼠、条纹松鼠、岩松鼠、侧纹岩松鼠、花鼠、扫尾豪猪、豪猪、云南豪猪、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社鼠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鸟纲 编辑
鸟纲 18目61科707种
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鸊鷉、黑颈鸊鷉、凤头鸊鷉、黑脚信天翁、白额鹭、灰鹭、短尾鹭、纯褐鹭、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白尾鹲、普通鸬鹚、暗绿背鸬鹚、红脸鸬鹚、小军舰鸟、白斑军舰鸟、苍鹮、草鹮、绿鹮、池鹮、牛背鹮、大白鹮、白鹮、中白鹮、夜鹮、栗鳽、黑冠鳽、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东方白鹯、秃鹯、大红鹯、黑雁、鸿雁、豆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栗树鸭、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颈鸭、白眉鸭、琵嘴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棉凫、瘤鸭、小绒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丑鸭、长尾鸭、鹊鸭、白头硬尾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松鸡、雪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胸山鹧鸪、绿脚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白眉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藏马鸡、雉鸡、普通秧鸡、蓝胸秧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胁田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紫水鸡、骨顶鸡、水雉、彩鹬、蛎鹬、凤头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距翅麦鸡、灰斑鸻、金斑鸻、剑鸻、长嘴剑鸻、金眶鸻、环颈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红胸鸻、东方鸻、小嘴鸻、中杓鹬、白腰杓鹬、大杓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白腰草鹬、林鹬、小黄脚鹬、矶鹬、灰尾漂鹬、漂鹬、翘嘴鹬、翻石鹬、半蹼鹬、长嘴鹬、孤沙锥、澳南沙锥、林沙锥、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丘鹬、姬鹬、红腹滨鹬、大滨鹬、红颈滨鹬、西方滨鹬、长趾滨鹬、小滨鹬、青脚滨鹬、斑胸滨鹬、尖尾滨鹬、岩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三趾鹬、勺嘴鹬、阔嘴鹬、流苏鹬、鹮嘴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鹬、石鸻、大石鸻、领燕鸻、普通燕鸻、中贼鸥、黑尾鸥、海鸥、银鸥、灰背鸥、灰翅鸥、北极鸥、渔鸥、红嘴鸥、棕头鸥、细嘴鸥、黑嘴鸥、楔尾鸥、三趾鸥、须浮鸥、白翅浮鸥、鸥嘴噪鸥、红嘴巨鸥、普通燕鸥、粉红燕鸥、黑枕燕鸥、黑腹燕鸥、白腰燕鸥、褐翅燕鸥、乌燕鸥、白额燕鸥、大凤头燕鸥、小凤头燕鸥、白顶玄鸥、白玄鸥、斑海雀、扁嘴海雀、冠海雀、角嘴海雀、毛腿沙鸡、西藏毛腿沙鸡、雪鸽、岩鸽、原鸽、欧鸽、中亚鸽、点斑林鸽、灰林鸽、紫林鸽、黑林鸽、欧斑鸠、山斑鸠、灰斑鸠、珠颈斑鸠、棕斑鸠、火斑鸠、绿翅金鸠、红翅凤头鹃、斑翅凤头鹃、鹰鹃、棕腹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栗斑杜鹃、八声杜鹃、翠金鹃、紫金鹃、乌鹃、噪鹃、绿嘴地鹃、黑顶蛙嘴鸮、毛腿夜鹰、普通夜鹰、欧夜鹰、中亚夜鹰、埃及夜鹰、长尾夜鹰、林夜鹰、爪哇金丝燕、短嘴金丝燕、大金丝燕、白喉针尾雨燕、普通楼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棕雨燕、红头咬鹃、红腹咬鹃、普通翠鸟、斑头大翠鸟、蓝翡翠、黄喉蜂虎、栗喉蜂虎、蓝喉蜂虎、蓝须夜蜂虎、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宝鸟、戴胜、大拟啄木鸟、斑头绿拟啄木鸟、黄纹拟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蓝喉拟啄木鸟、蓝耳拟啄木鸟、赤胸拟啄木鸟、蚁鴷、斑姬啄木鸟、白眉棕啄木鸟、栗啄木鸟、鳞腹啄木鸟、花腹啄木鸟、鳞喉啄木鸟、灰头啄木鸟、红颈啄木鸟、大黄冠啄木鸟、黄冠啄木鸟、金背三趾啄木鸟、竹啄木鸟、大灰啄木鸟、黑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白翅啄木鸟、黄颈啄木鸟、白背啄木鸟、赤胸啄木鸟、棕腹啄木鸟、纹胸啄木鸟、小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三趾啄木鸟、黄嘴栗啄木鸟、大金背啄木鸟、歌百灵、蒙古百灵、云雀、小云雀、角百灵、褐喉沙燕、崖沙燕、岩燕、纯色岩燕、家燕、洋斑燕、金腰燕、斑腰燕、白腹毛脚燕、烟腹毛脚燕、黑喉毛脚燕、山鹡鸰、黄鹡鸰、黄头鹡鸰、灰鹡鸰、白鹡鸰、日本鹡鸰、印度鹡鸰、田鹨、平原鹨、布莱氏鹨、林鹨、树鹨、北鹨、草地鹨、红喉鹨、粉红胸鹨、水鹨、山鹨、大鹃鵙、暗灰鹃鵙、粉红山椒鸟、小灰山椒鸟、灰山椒鸟、灰喉山椒鸟、长尾山椒鸟、短嘴山椒鸟、赤红山椒鸟、褐背鹟鵙、钩嘴林鵙、凤头雀嘴鹎、领雀嘴鹎、红耳鹎、黄臀鹎、白头鹎、台湾鹎、白喉红臀鹎、短脚鹎、黑翅雀鹎、大绿雀鹎、蓝翅叶鹎、金额叶鹎、橙腹叶鹎、和平鸟、太平鸟、小太平鸟、虎纹伯劳、牛头伯劳、红背伯劳、红尾伯劳、荒漠伯劳、栗背伯劳、棕背伯劳、灰背伯劳、黑额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金黄鹂、黑枕黄鹂、黑头黄鹂、朱鹂、鹊色鹂、黑卷尾、灰卷尾、鸦嘴卷尾、古铜色卷尾、发冠卷尾、小盘尾、大盘尾、灰头椋鸟、灰背椋鸟、紫悲椋鸟、北椋鸟、粉红椋鸟、紫翅椋鸟、黑冠椋鸟、丝光椋鸟、灰椋鸟、黑领椋鸟、红嘴椋鸟、斑椋鸟、家八哥、八哥、林八哥、白领八哥、金冠树八哥、鹩哥、黑头噪鸦、短尾绿鹊、蓝绿鹊、红嘴蓝鹊、台湾蓝鹊、灰喜鹊、喜鹊、灰树鹊、白尾地鸦、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渡鸦、棕眉山岩鹨、贺兰山岩鹨、栗背短翅鸫、锈腹短翅鸫、日本歌鸭、红尾歌鸭、红喉歌鸭、蓝喉歌鸭、棕头歌鸭、金胸歌鸭、黑喉歌鸭、蓝歌鸭、红肋蓝尾鸭、棕腹林鸭、台湾林鸭、鹊鸭、贺兰山红尾鸭、北红尾鸭、蓝额长脚地鸭、紫宽嘴鸭、绿宽嘴鸭、白喉石鵖、黑喉石鵖、黑白林鵖、台湾紫啸鸫、白眉地鸫、虎斑地鸫、黑胸鸫、灰背鸫、乌灰鸫、棕背黑头鸫、褐头鸫、白腹鸫、斑鸫、白眉歌鸫、宝兴歌鸫、剑嘴鹛、丽星鹩鹛、楔头鹩鹛、宝兴鹛雀、矛纹草鹛、大草鹛、棕草鹛、黑脸噪鹛、白喉噪鹛、白冠噪鹛、小黑领噪鹛、黑领噪鹛、条纹噪鹛、白颈噪鹛、褐胸噪鹛、黑喉噪鹛、黄喉噪鹛、杂色噪鹛、山噪鹛、黑额山噪鹛、灰翅噪鹛、斑背噪鹛、白点噪鹛、大噪鹛、眼纹噪鹛、灰肋噪鹛、棕噪鹛、栗颈噪鹛、斑胸噪鹛、画眉、白颊噪鹛、细纹噪鹛、蓝翅噪鹛、纯色噪鹛、橙翅噪鹛、灰腹噪鹛、黑顶噪鹛、玉山噪鹛、红头噪鹛、丽色噪鹛、赤尾噪鹛、红翅薮鹛、灰胸薮鹛、黄痣薮鹛、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棕腹鵙鹛、灰头斑翅鹛、台湾斑翅鹛、金额雀鹛、黄喉雀鹛、棕头雀鹛、棕喉雀鹛、褐顶雀鹛、灰奇鹛、白耳奇鹛、褐头凤鹛、红嘴鸦雀、三趾鸦雀、褐鸦雀、斑胸鸦雀、点胸鸦雀、白眶鸦雀、棕翅缘鸦雀、褐翅缘鸦雀、暗色鸦雀、灰冠鸦雀、黄额鸦雀、黑喉鸦雀、短尾鸦、黑尾鸦雀、红头鸦雀、灰头鸦雀、震旦鸦雀、山鹛、磷头树莺、巨嘴短翅莺、斑背大尾莺、北蝗莺、矛斑蝗莺、苍眉蝗莺、大苇莺、黑眉苇莺、细纹苇莺、叽咋柳莺、东方叽咋柳莺、林柳莺、黄腹柳莺、棕腹柳莺、灰柳莺、褐柳莺、烟柳莺、棕眉柳莺、巨嘴柳莺、橙斑翅柳莺、黄眉柳莺、黄腰柳莺、甘肃柳莺、四川柳莺、灰喉柳莺、极北柳莺、乌嘴柳莺、暗绿柳莺、双斑绿柳莺、灰脚柳莺、冕柳莺、冠纹柳莺、峨嵋柳莺、海南柳莺、白斑尾柳莺、黑眉柳莺、戴菊、台湾戴菊、宽嘴鹟莺、凤头雀莺、白喉林鹟、白眉姬鹟、黄眉姬鹟、鸭姬鹟、红喉姬鹟、棕腹大仙鹟、乌鹟、灰纹鹟、北灰鹟、褐胸鹟、寿带鸟、紫寿带鸟、大山雀、西域山雀、绿背山雀、台湾黄山雀、黄颊山雀、黄腹山雀、灰蓝山雀、煤山雀、黑冠山雀、褐冠山雀、沼泽山雀、褐头山雀、白眉山雀、红腹山雀、杂色山雀、黄眉林雀、冕雀、银喉长尾山雀、红头长尾山雀、黑眉长尾山雀、银脸长尾山雀、淡紫䴓、巨䴓、丽䴓、滇䴓、攀雀、紫颊直嘴太阳鸟、黄腹花蜜鸟、紫色蜜鸟、蓝枕花蜜鸟、黑胸太阳鸟、黄腰太阳鸟、火尾太阳鸟、蓝喉太阳鸟、绿喉太阳鸟、叉尾太阳鸟、长嘴捕蛛鸟、纹背捕蛛鸟、暗绿绣眼鸟、红胁绣眼鸟、灰腹绣眼鸟、树麻雀、山麻雀、红梅花雀、栗腹文鸟、燕雀、金翅雀、黄雀、白腰朱顶雀、极北朱顶雀、黄嘴、赤胸、桂红头岭雀、粉红腹岭雀、大朱雀、拟大朱雀、红胸朱雀、暗胸朱雀、赤朱雀、沙色朱雀、红腰朱雀、点翅朱雀、棕朱雀、酒红朱雀、玫红眉朱雀、红眉朱雀、曙红朱雀、白眉朱雀、普通朱雀、北朱雀、斑翅朱雀、藏雀、松雀、红交嘴雀、白翅交嘴雀、长尾雀、血雀、金枕黑雀、褐灰雀、灰头灰雀、红头灰雀、灰腹灰雀、红腹灰雀、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朱鹀、黍鹀、白头鹀、黑头鹀、褐头鹀、栗鹀、黄胸鹀、黄喉鹀、黄鹀、灰头鹀、硫黄鹀、圃鹀、灰颈鹀、灰眉岩鹀、三道眉草鹀、栗斑腹鹀、栗耳鹀、田鹀、小鹀、黄眉鹀、灰鹀、白眉鹀、藏鹀、红颈苇鹀、苇鹀、芦鹀、蓝鹀、凤头鹀、铁爪鹀、雪鹀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两栖纲 编辑
两栖纲3目10科291种
版纳鱼螈、无斑山溪鲵、龙洞山溪鲵、山溪鲵、北方山溪鲵、盐源山溪鲵、安吉小鲵、中国小鲵、台湾小鲵、东北小鲵、满洲小鲵、能高山小鲵、巴鲵、爪鲵、商城肥鲵、新疆北鲵、秦巴北鲵、极北鲵、呈贡蝾螈、蓝尾蝾螈、东方蝾螈、潮汕蝾螈、滇池蝾螈、琉球棘螈、黑斑肥螈、无斑肥螈、尾斑瘰螈、中国瘰螈、富钟瘰螈、广西瘰螈、香港瘰螈、棕黑疣螈、强婚刺铃蟾、大蹼铃蟾、微蹼铃蟾、东方铃蟾、沙坪无耳蟾、宽头短腿蟾、缅北短腿蟾、平顶短腿蟾、沙巴拟髭蟾、东南亚拟髭蟾、高山掌突蟾、峨山掌突蟾、掌突蟾、腹斑掌突蟾、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尾突角蟾、大围山角蟾、大花角蟾、腺角蟾、肯氏角蟾、挂墩角蟾、白颌大角蟾、莽山角蟾、小角蟾、南江角蟾、峨眉角蟾、突肛角蟾、粗皮角蟾、凹项角蟾、棘指角蟾、小口拟角蟾、突肛拟角蟾、川北齿蟾、棘疣齿蟾、景东齿蟾、利川齿蟾、大齿蟾、密点齿蟾、峨眉齿蟾、秉志齿蟾、宝兴齿蟾、红点齿蟾、疣刺齿蟾、无蹼齿蟾、乡城齿蟾、高山齿突蟾、西藏齿突蟾、金项齿突蟾、胸腺齿突蟾、贡山齿突蟾、六盘齿突蟾、花齿突蟾、刺胸齿突蟾、宁陕齿突蟾、林芝齿突蟾、平武齿突蟾、皱皮齿突蟾、锡金齿突蟾、圆疣齿突蟾、巍氏齿突蟾、哀牢髭蟾、峨眉髭蟾、雷山髭蟾、刘氏髭蟾、哀牢蟾蜍、华西蟾蜍、盘谷蟾蜍、隐耳蟾蜍、头盔蟾蜍、中华蟾蜍、喜山蟾蜍、沙湾蟾蜍、黑眶蟾蜍、岷山蟾蜍、新疆蟾蜍、花背蟾蜍、史氏蟾蜍、西藏蟾蜍、圆疣蟾蜍、绿蟾蜍、卧龙蟾蜍、鳞皮厚蹼蟾、无棘溪蟾、疣棘溪蟾、华西树蟾、中国树蟾、贡山树蟾、日本树蟾、三港树蟾、华南树蟾、秦岭树蟾、昭平树蟾、云南小狭口蛙、花细狭口蛙、孟连细狭口蛙、北方狭口蛙、花狭口蛙、四川狭口蛙、多疣狭口蛙、大姬娃、粗皮姬娃、小弧斑姬娃、合征姬娃、饰纹姬娃、花姬娃、德力娟蛙、台湾娟蛙、西域湍蛙、崇安湍蛙、棘皮湍蛙、海南湍蛙、香港湍蛙、康定湍蛙、凉山湍蛙、理县湍蛙、棕点湍蛙、突吻湍蛙、四川湍蛙、勐养湍蛙、山湍蛙、华南湍蛙、小湍蛙、绿点湍蛙、武夷湍蛙、北小岩蛙、刘氏小岩蛙、网纹小岩蛙、西藏小岩蛙、高山倭蛙、倭蛙、腹斑倭蛙、尖舌浮蛙、圆舌浮蛙、缅北棘蛙、大吉岭棘蛙、棘腹蛙、错那棘蛙、小棘蛙、眼斑棘蛙、九龙棘蛙、棘臂蛙、刘氏棘蛙、花棘蛙、尼泊尔棘蛙、合江棘蛙、侧棘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弹琴蛙、阿尔泰林蛙、黑龙江林蛙、云南臭蛙、安龙臭蛙、中亚林蛙、版纳蛙、海蛙、昭觉林蛙、中国林蛙、峰斑蛙、仙姑弹琴蛙、海扇威蛙、脆皮蛙、叶邦蛙、无指盘臭蛙、沼蛙、合江臭蛙、桓仁林蛙、日本林蛙、光务臭蛙、大头蛙、昆仑林蛙、阔褶蛙、泽蛙、江城蛙(暂名)、大绿蛙、长肢蛙、龙胜臭蛙、长趾蛙、绿臭蛙、小山蛙、多齿蛙(暂名)、黑斜线蛙、黑斑蛙、黑耳蛙、黑带蛙、金钱蛙、滇蛙、八重山弹琴蛙、隆肛蛙、湖蛙、粗皮蛙、库力昂蛙、桑植蛙、梭德氏蛙、花臭蛙、胫腺蛙、细刺蛙、棕背蛙、台北蛙、滕格里蛙、滇南臭蛙、天台蛙、凹耳蛙、棘肛蛙、竹叶蛙、威宁蛙、雾川臭蛙、明全蛙、日本溪树蛙、海南溪树蛙、壮溪树蛙、背条跳树蛙、琉球跳树蛙、面天跳树蛙、侧条跳树蛙、白斑小树蛙、安氏小树蛙、锯腿小树蛙、黑眼睑小树蛙、金秀小树蛙、陇川小树蛙、墨脱小树蛙、勐腊小树蛙、眼斑小树蛙、白颊小树蛙、红吸盘小树蛙、香港小树蛙、经甫泛树蛙、大泛树蛙、杜氏泛树蛙、棕褶泛树蛙、洪佛泛树蛙、斑腿泛树蛙、无声囊泛树蛙、黑点泛树蛙、峨眉泛树蛙、屏边泛树蛙、普洱泛树蛙、昭觉泛树蛙、民雄树蛙、橙腹树蛙、双斑树蛙、贡山树蛙、大吉岭树蛙、白颌树蛙、莫氏树蛙、伊枷树蛙、翡翠树蛙、黑蹼树蛙、红蹼树蛙、台北树蛙、横纹树蛙、疣腿树蛙、疣足树蛙、瑶山树蛙、马来疣斑树蛙、广西疣斑树蛙、西藏疣斑树蛙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爬行纲 编辑
爬行纲 2目20科395种
平胸龟、大头乌龟、黑颈水龟、乌龟、黄缘盒龟、黄额盒龟、黄金龟、金头闭壳龟、百色闭壳龟、潘氏闭壳龟、琼崖闭壳龟、周氏闭壳龟、齿缘龟、艾氏拟水龟、黄喉拟水龟、腊戍拟水龟、缺颌花龟、菲氏花龟、中华花龟、锯缘摄龟、眼斑龟、拟眼斑龟、四眼斑龟、缅甸陆龟、砂鳖、东北鳖、小鳖、鳖、斑鳖、隐耳漠虎、新疆漠虎、蝎虎、长裸趾虎、卡西裸趾虎、墨脱裸趾虎、灰裸趾虎、西藏裸趾虎、莎车裸趾虎、截趾虎、耳疣壁虎、中国壁虎、铅山壁虎、多疣壁虎、兰屿壁虎、海南壁虎、蹼趾壁虎、无蹼壁虎、太白壁虎、原尾蜥虎、密疣蜥虎、疣尾蜥虎、锯尾蜥虎、台湾蜥虎、沙坝半叶趾虎、云南半叶趾虎、鳞趾虎、雅美鳞趾虎、新疆沙虎、吐鲁番沙虎、伊犁沙虎、托克逊沙虎、睑虎、凭祥睑虎、长棘蜥、丽棘蜥、短肢树蜥、棕背树蜥、绿背树蜥、蚌西树蜥、西藏树蜥、墨脱树蜥、细鳞树蜥、白唇树蜥、变色树蜥、裸耳飞蜥、斑飞蜥、长肢攀蜥、短肢攀蜥、裸耳攀蜥、草绿攀蜥、宜宾攀蜥、喜山攀蜥、宜兰攀蜥(新拟)、溪头攀蜥、米仓山攀蜥、琉球攀蜥、丽纹攀蜥、台湾攀蜥、四川攀蜥、昆明攀蜥、云南攀蜥、喜山岩蜥、西藏岩蜥、拉萨岩蜥、新疆岩蜥、塔里木岩蜥、南亚岩蜥、吴氏岩蜥、蜡皮蜥、异鳞蜥、白条沙蜥、叶城沙蜥、红尾沙蜥、南疆沙蜥、草原沙蜥、奇台沙蜥、居岩沙蜥、乌拉尔沙蜥、旱地沙蜥、红原沙蜥、无斑沙蜥、白梢沙蜥、库车沙蜥、大耳沙蜥、宽鼻沙蜥、荒漠沙蜥、、西藏沙蜥、变色沙蜥、青海沙蜥、泽当沙蜥、长邋蜥、喉褶蜥、草原蜥、台湾脆蜥蛇、细脆蛇蜥、海南脆蛇蜥、脆蛇蜥、孟加拉巨蜥、香港双足蜥、白尾双足蜥、丽斑麻蜥、敏麻蜥、山地麻蜥、喀什麻蜥、网纹麻蜥、密点麻蜥、荒漠麻蜥、快步麻蜥、虫纹麻蜥、捷蜥蜴、胎生蜥蜴、峨眉地蜥、台湾地蜥、崇安地蜥、黑龙江草蜥、台湾草蜥、雪山草蜥、恒春草蜥、北草蜥、南草蜥、蓬莱草蜥、白条草蜥、阿赖山裂脸蜥、光蜥、岩岸岛蜥、黄纹石龙子、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刘氏石龙子、崇安石龙子、四线石龙子、大渡石龙子、长尾南蜥、多棱南蜥、多线南蜥、昆明滑蜥、长肢滑蜥、台湾滑蜥、喜山滑蜥、桓仁滑蜥、拉达克滑蜥、宁波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西域滑蜥、南滑蜥、瓦山滑蜥、锡金滑蜥、秦岭滑蜥、墨脱滑蜥、股鳞蜒蜥、铜蜒蜥、斑蜒蜥、台湾蜒蜥、缅甸棱蜥、广西棱蜥、海南棱蜥、中国棱蜥、白头钩盲蛇、钩盲蛇、大盲蛇、恒春盲蛇、瘰鳞蛇、海南闪鳞蛇、闪鳞蛇、红尾筒蛇、红沙蟒、东疆沙蟒、东方沙蟒、青脊蛇、台湾脊蛇、海南脊蛇、井冈山脊蛇、美姑脊蛇、阿里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绿脊蛇、无颞鳞腹链蛇、黑带腹链蛇、白眉腹链蛇、绣链腹链蛇、棕网腹链蛇、卡西腹链蛇、瓦屋山腹链蛇、台北腹链蛇、腹斑腹链蛇、八线腹链蛇、丽纹腹链蛇、双带腹链蛇、平头腹链蛇、坡普腹链蛇、棕黑腹链蛇、草腹链蛇、缅北腹链蛇、东亚腹链蛇、白眶蛇、滇西蛇、珠光蛇、绿林蛇、广西林蛇、纹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两头蛇、钝尾两头蛇、云南两头蛇、金花蛇、花脊游蛇、黄脊游蛇、纯绿翠青蛇、翠青蛇、横纹翠青蛇、喜山过树蛇、过树蛇、八莫过树蛇、黄链蛇、粉链蛇、赤链蛇、白链蛇、赤峰锦蛇、双斑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白条锦蛇、赤腹绿锦蛇、南峰锦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横斑锦蛇、紫灰锦蛇、绿锦蛇、三索锦蛇、红点锦蛇、棕黑锦蛇、黑眉锦蛇、黑斑水蛇、腹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滑鳞蛇、白环蛇、双全白环蛇、老挝白环蛇、黑背白环蛇、细白环蛇、颈棱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喜山小头蛇、方花小头蛇、菱斑小头蛇、中国小头蛇、紫棕小头蛇、管状小头蛇、台湾小头蛇、昆明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黑带小头蛇、横纹小头蛇、宁陕小头蛇、饰纹小头蛇、山斑小头蛇、香港后棱蛇、横纹后棱蛇、莽山后棱蛇、广西后棱蛇、沙坝后棱蛇、挂墩后棱蛇、侧条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老挝后棱蛇、平鳞钝头蛇、棱鳞钝头蛇、钝头蛇、台湾钝头蛇、缅甸钝头蛇、横斑钝头蛇、横纹钝头蛇、喜山钝头蛇、福建钝头蛇、颈斑蛇、缅甸颈斑蛇、福建颈斑蛇、云南颈斑蛇、紫沙蛇、花条蛇、横纹斜鳞蛇、崇安斜鳞蛇、斜鳞蛇、花尾斜鳞蛇、灰鼠蛇、滑鼠蛇、海南颈槽蛇、喜山颈槽蛇、缅甸颈槽蛇、黑纹颈槽蛇、颈槽颈槽蛇、九龙颈槽蛇、红脖颈槽蛇、台湾颈槽蛇、虎斑颈槽蛇、黄腹杆蛇、尖喙蛇、黑头剑蛇、黑领剑蛇、环纹华游蛇、赤链华游蛇、华游蛇、温泉蛇、山坭蛇、小头坭蛇、渔游蛇、黑网乌梢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福建丽纹蛇、丽纹蛇、台湾丽纹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眼镜王蛇、蓝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半环扁尾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龟头海蛇、青灰海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截吻海蛇、平颏海蛇、长吻海蛇、海蝰、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中介蝮、六盘山蝮、秦岭蝮、岩栖蝮、蛇岛蝮、高原蝮、乌苏里蝮、莽山烙铁头蛇、山烙铁头蛇、察隅烙铁头蛇、菜花原柔头蛇、原柔头腹、乡城原柔头腹、白唇竹叶青蛇、台湾竹叶青蛇、墨托竹叶青蛇、竹叶青蛇、西藏竹叶青蛇、云南竹叶青蛇、极北蝰、圆斑蝰、草原蝰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昆虫纲 编辑
江西叉突襀、海南华钮襀、吉氏小扁襀、史氏长卷襀、怪螳属(所有种)、魏氏巨蝓、四川无肛蝓、尖峰岭彪蝓、污色无翅刺蝓、叶蝓属(所有种)、广西瘤蝓、褐脊瘤胸蝓、中华仿圆筒蝓、食蚧双突围啮、线斑触啮、黄脊扁角纹蓟马、墨脱埃蛾蜡蝉、红翅梵蜡蝉、漆点旌翅颜蜡蝉、碧蝉属(所有种)、彩蝉属(所有种)、琥珀蝉属(所有种)、硫磺蝉属(所有种)、拟红眼蝉属(所有种)、笃蝉属(所有种)、西藏管尾犁胸蝉、周氏角蝉、新象棘蝉、野核桃声毛管蚜、柳粉虱蚜、田鳖、山字宽盾蝽、海南杆蝓猪蝽、中华脉齿蛉、硕华盲蛇蛉、中华旌蛉、双锯球胸虎甲、步甲属拉步甲亚属(所有种)、步甲属硕步甲亚属(所有种)、大卫两栖甲、中华两栖甲、大尖鞘叩甲、凹头叩甲、丽叩甲、黔丽叩甲、二斑丽叩甲、朱肩丽叩甲、绿腹丽叩甲、眼纹斑叩甲、豹纹斑叩甲、木棉梳角叩甲、海南硕黄吉丁、红绿金吉丁、北部湾金吉丁、绿点椭圆吉丁、三色红瓢虫、龟瓢虫、李氏长足甲、彩壁金龟属(所有种)、戴褐臂金龟、胫晓扁犀金龟、叉犀金龟属(所有种)、葛蛀犀金龟、细角尤犀金龟、背黑正鳃金龟、群斑带花金龟、褐斑背角花金龟、四斑幽花金龟、中华奥锹甲、巨叉锹甲、幸运锹甲、细点音天牛、红腹膜花天牛、畸腿半鞘天牛、超高萤叶甲、大宽喙象、拟蚤蝼(虫扇)、周氏新蝎蛉、中华石蛾、梵净蛉蛾、井冈小翅蛾、大黄长角蛾、北京举肢蛾、巨燕蛾、紫曲纹灯蛾、陇南桦蛾、半目大蚕蛾、乌桕大蚕蛾、冬青大蚕蛾、黑褐萝纹蛾、喙凤蝶属(所有种)、虎凤蝶属(所有种)、锤尾凤蝶、台湾凤蝶、红斑美凤蝶、旖凤蝶、尾凤蝶属(所有种)、曙凤蝶属(所有种)、裳凤蝶属(所有种)、宽尾凤蝶属(所有种)、燕凤蝶、绿带燕凤蝶、眉粉蝶属(所有种)、最美紫蛱蝶、黑紫蛱蝶、枯叶蛱蝶、绢蝶属(所有种)、黑眼蝶、岳眼蝶属(所有种)、豹眼蝶、箭环蝶属(所有种)、森下交脉环蝶、陕灰蝶属(所有种)、虎灰蝶、大伞弄蝶、古田钉突食虫虻、中国突眼蝇、铜绿狭甲蝇、海南木莲枝角叶蜂、蝙蛾角突姬蜂、黑蓝凿姬蜂、短异潜水蜂、马尾茧蜂、梵净山华甲茧蜂、天牛茧蜂、丽锥腹金小蜂、贵州华颚细蜂、中华新蜂、叶齿金绿泥蜂、双齿多刺蚁、鼎突多刺蚁、伪猛熊蜂、中华蜜蜂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总计
5纲,46目,另外110种。
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篇3
1 生物学特性
华木莲是木兰科木莲属中罕见的落叶乔木, 树干通直, 高15m, 枝、芽无毛, 顶芽较长, 2~3cm, 被白粉。叶薄革质, 长14~20cm, 先端钝尖, 基部楔形;叶面无毛;叶背粉绿色, 近无毛;叶柄长2.5~6cm, 无毛;枝条开展;花顶生, 黄色, 花瓣一般15~16枚, 少数19枚, 螺旋状排列成5轮, 花为淡黄色, 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聚合果卵形或近球形, 长4~7cm, 果期10月, 成熟时呈棕红色, 种子千粒重83g, 含水率16.46%。
2 生长习性
华木莲原产地宜春市明月山, 生于海拔580~1100m中低山地的山坡、谷地, 年平均气温17.1℃, 最高年平均气温22.3℃, 最低年平均气温13.6℃;年极端最高气温41.5℃, 极端最低气温为-9.2℃;大于10℃的积温为5218℃;年平均降雨量为1606mm。土壤以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的山地黄红壤或红壤。近几年, 引种在昆明植物园海拔1700m气候条件下, 生长良好;引种在广州、上海的华木莲生长不良。宜春市林科所 (海拔180~220m) 繁育的实生苗长势良好。
华木莲属阳性树种, 中等喜光, 幼年稍耐荫;
在郁闭度0.8的毛竹林内, 天然更新能力极差。喜凉爽湿润气候和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根系发达, 主根明显, 早期速生, 不耐干燥瘠薄或长期水淹之地。
华木莲树姿清新飘逸, 树干通直挺拔;4月初展叶;花香沁人心肺近乎幽兰, 花色淡黄典雅宛若睡莲。金秋时节, 硕果累累, 果熟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这在木兰科植物中较为少见, 花香美丽,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是用材与园林的优良树种。但其结果量大小年明显, 2年1个周期。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采种育苗
3.1.1 种子采集与存贮。
10月中旬当聚合果呈红褐色而微裂时即可采种。采回的果实摊开在室内通风处风干, 厚度7~10cm, 待蓇突果开裂后取出种子。置于清水中浸泡2~4天, 搓洗去种子外层红色的肉质假种皮。洗净后的种子呈黑色, 略有光泽, 晾干 (忌日晒) , 可用洁净的湿河沙分层储藏用于来年1~2月播种育苗。勿将干种子过久地置于空气中, 否则容易丧失发芽能力。
3.1.2 育苗。
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 肥沃、湿润, 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头年秋冬翻耕, 并挖好排水沟, 第2年春季结合平整土地, 667m2施厩肥1500kg作基肥, 做高床条播或条状点播。条距约18~20cm, 沟深5~6cm, 将种子均匀播在条沟内, 再覆一层薄土, 以遮盖种子为度, 然后用稻草覆盖, 保持土壤湿润。667m2播种量为5~6kg播种时间一般以1~2月份为宜, 最迟在春分前。播后约20~30天幼苗出土, 应及时揭去稻草等覆盖物。如土壤表层干燥, 可用洒水壶适当浇水。出苗约1个月后, 进行间苗, 间密补稀, 以保持株间7~8cm, 产苗3万株左右。入夏气温较高, 光照辐射强烈, 应搭荫棚适当遮荫。秋季凉爽时可揭去荫棚, 使苗木多受光照锻炼。一年生苗木平均高可达60cm以上, 地径0.6~1cm, 可出圃造林。
3.2 造林
3.2.1 清山。
根据华木莲喜凉爽、湿润、肥沃的特性, 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 腐殖质较丰富, 水分充足, 空气湿度较大的北坡、东北坡或山坡中下部。忌在山顶干燥瘠薄之地或当风口造林。造林方式以营造混交林较为适宜, 混交树种可选择兰果树、银鹊等。带状或块状混交均可。可采取全刈全砍法劈草砍杂, 清除全部杉木萌芽条、杂灌木和高草等, 不炼山的环保清山。
3.2.2 整地。
整地采用沿等高线作水平带, 由低处高筑成反坡, 带宽2m, 必要地段用草块或杂灌外侧作挡垫土, 带面靠内侧开挖80cm×80cm×50cm洞穴, 穴内施足基肥 (复合肥和菜枯饼) , 并与表土拌匀, 填于穴内, 每穴施基肥复合肥1.0kg, 菜枯饼肥1kg。
3.2.3 种植。
春季栽植, 种植密度3m×4m, 栽植时注意栽正, 舒根, 踏实, 不窝, 不吊蔸, 蔸部土丘高于地面5~10cm。
3.3 抚育与管护
3.3.1 抚育施肥。
“三分种、七分管”, 抚育是关键。为确保华木莲新栽幼树正常生长, 防止杂草滋生与栽植树争光、争肥、争水。林木栽植当年的9~10月份进行全刈杂草和杂灌, 扩穴培蔸抚育, 以后则进行每年抚育2次 (4~5月1次, 9~10月1次) , 做到全刈杂, 条内深挖10~15cm松土、扩穴。在每次抚育的同时, 结合追肥, 采取环树蔸30cm处挖穴施入NPK复合肥, 每株每次0.5kg, 并及时复土培蔸, 提高土壤肥力。
3.3.2 病虫害防治。
华木莲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白蚁和斜纹夜蛾。根腐病:主要危害苗木和幼树, 受害初期叶色发黄, 生长不良, 根部皮层腐烂, 后期全株枯死, 根部皮层脱落;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病害发生时拔除病株, 用石灰消毒;苗期上半年每隔10天左右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在根部喷施多菌灵防治。白蚁:为害华木莲根部, 可喷施敌百虫和根施呋喃丹防治。斜纹夜蛾:为害华木莲叶部, 可喷敌百虫或敌敌畏2000倍液防治。
4 园林应用
主要用于住宅区、公园、街道绿化群植。要使本树种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 必须进一步驯化, 且以山区生态环境好的中小型城市更为适宜。
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篇4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量刑标准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量刑标准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定义: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取消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刑法第344条),是指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量刑标准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相关刑法条文
第三百四十四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量刑标准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的相关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2000.11.22法释[2000]36号)
为依法惩处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的“珍贵树木”,包括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者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树木。
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情节严重”:
(一)非法采伐珍贵树木二株以上或者毁坏珍贵树木致使珍贵树木死亡三株以上的;
(二)非法采伐珍贵树木二立方米以上的;
(三)为首组织、策划、指挥非法采伐或者毁坏珍贵树木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八条盗伐、滥伐珍贵树木,同时触犯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六条单位犯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定罪量刑标准按照本解释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本解释规定的林木数量以立木蓄积计算,计算方法为:原木材积除以该树种的出材率。
本解释所称“幼树”,是指胸径五厘米以下的树木。
滥伐林木的数量,应在伐区调查设计允许的误差额以上计算。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量刑标准 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林业管理制度。包括林木区域、分布、林木种植、林木树种规划、林木采伐等各项林业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以森林法为代表,包括其他国家森林保护法规以及地方森林保护法规。
国家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实行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同时,国家还保护依法一切利用和经营管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义务。禁止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对于因科学研究、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必须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申请来伐证。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采伐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和方法进行采集。对于未申请采伐证或虽申请未获批准,或者未按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方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都严重侵犯了国家的林业管理制度,破坏了自然环境。
本罪的对象只能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而不是指所有的珍贵野生植物。
根据《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保护的野生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药用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的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第10条规定:“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该条例附录所载《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名录》共罗列了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保护植物143种;三类保护植物222种。其中之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皆属本罪对象。1992年10月林业部发布了《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并重新修订了《国家珍贵树种名录》,将珍贵树种分为二级,一级37种;二级95种。凡载入林业部1992年颁布的《国家珍贵树种名录》,以及《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附件《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名录》所列的树木皆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未列入这两个名录的树木,不能成为本罪的对象,行为人非法采伐、毁坏的亦不构成本罪。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行为人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违反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违反森林法及其他法规中有关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规定。《森林法》第23条规定:“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第24条规定:“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不同自然地带的森林生态地区、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的林区、天然热带雨林的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他天然林区,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应当认真保护;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第40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森林法实施细则》第25条规定:“违反森林法规定,致使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除应当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以外,按本细则第22条的规定从重处罚。”《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16条规定:“禁止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因科学研究、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采集城市园林或者风景名胜区内的国家一级或者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须先征得城市园林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分别依照前两款的规定申请采集证;采集珍贵野生树木或者林区内、草原上的野生植物时,依照森林法、草原法的规定办理。”违反上述法律、法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行为,则可构成本罪。
行为的表现形式为非法采伐和毁坏。所谓“非法采伐”,是指违反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允许擅自砍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行为。所谓“毁坏”,是指毁灭和损坏,亦即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价值或使用价值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的行为,如造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量减少、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绝种等。这两种行为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兼并实施,只有行为中任意一种的,即可构成本罪。毁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行为人采用放火、爆炸等方法破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由于已危害到不特定公私财产的安全,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具体犯罪论处。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关于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以何为目的,在所不问。非法采伐、毁坏珍贯树木,有的是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仅仅是为了搭建住宅而用,有的是为了采集标本科学研究而用,但无论何种目的,只要行为人明知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而予以采伐、毁坏的,主观上即存有故意。至于不知道树木是国家重点保
【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推荐阅读:
国家重点学科10-24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25
医学国家重点学科11-10
英语国家概况期末重点11-22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05-2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06-06
最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08-30
湘潭大学国家重点学科08-30
临床医学国家重点学科11-28
镇申报国家重点镇宣传材料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