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2024-08-31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精选9篇)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1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1. 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为依据,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不符合确认标准的,予以费用化,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符合确认标准的,予以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成本。

2. 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除上述两项规定外,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上述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大修理支出标准为依据,采用了有差别的税务处理方式,分三种情况处理: (1) 不符合大修理支出标准的,予以费用化,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3) 除上述情况外,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予以资本化,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成本费用,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则应扣除其价值。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涉及房产税的处理

《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具体减除幅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财税地字[1986]8号)规定: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计征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73号)规定:为了维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满足设计要求,凡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无论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对于更换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在将其价值计入房产原值时,可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对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的零件,更新后不再计入房产原值。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房屋发生中小修理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果房屋已提足折旧,发生的大修理支出直接费用化,也不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但纳税人需按照“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确定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果房屋发生改扩建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在计算房产税时,应按照取得房屋时的原价(历史成本),加上本次大修理和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扣除本次大修理和改扩建过程中已拆除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历史成本(包括已提取的累计折旧和净值),确定计税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若固定资产发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应当用支出发生时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相当于净值),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加上本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作为计算折旧的依据。这与确定房屋房产税计税基础的原价不同。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可以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电视机、非中央空调等,可单独作为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入账,不用计入房产原值,无需计算缴纳房产税。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范畴,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对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开支,如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定期大修,房屋进行装修等。文中针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处理”的财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难于操作的现状,特尝试论述此制度在工作中的具体转化操作方法、步骤。

一、工作中的困惑

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应计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不是无处去查询财务制度而是面对财务制度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具体操作。

(一)资本性支出还是费用性支出由谁界定

一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由使用部门提方案,基建部门搞施工,最后工程结束时出决算。当经办的业务人员拿着发票附着决算到财务处来报账,要求挂账或付款时。这项业务是应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全靠最后财务人员把关,而且把关的方法也仅凭职业判断。判断其应资本化并向领导汇报同意后,就通知经办人员去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如果判断其应费用化就直接做账计入当期成本。

这种处理方法风险是非常高的。首先没有足够的关口对风险事件进行把关、判断,化解削弱风险,而是将所有风险全部转移到财务人员身上。一项本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你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出来了就计入资本性支出,你没判断出来可能就计入了当期成本。问题可能只能等年终财务审计或税务局查账时才能发现,那可能对当期经营指标造成的影响已无法弥补。所以应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务处理事项列入单位风险事件体系,来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使该事项可控。

(二)现行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财务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相关财务制度。摘录如下。

财政部财会[2003]10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中的解答意见。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

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操作问题是:

(1)由哪个业务部门界定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约能延长多少年?

(2)由哪个业务部门界定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量化值大约在什么区间?

(3)由哪个业务部门界定增计后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增计金额应是多少,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是多少?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只宏观规范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大框架,能读懂但操作不了。如果按此操作说到底还是要借助职业判断,职业判断固然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缺的职业素养,但它也为到年终财务决算审计或税务局检查时与注册会计师或税务人员纠缠不清埋下了隐患。毕竟职业判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税务部门在处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有些部分具有纲性规定制度,这可能与税务部门要具体纲性执法有关。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结合财务会计制度和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制度和以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来尝试探讨单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操作步骤。

二、目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种类

目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1)租赁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大修理费用。

(2)自有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费用。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费用。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种类

目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账务处理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1)在租赁期或可使用期内摊销计入长期待摊费用;(2)计入资本化支出;(3)直接进入当期成本。

四、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按照准则制度具体操作

(一)首先各单位要根据财政制度,结合本单位业务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确认标准”

各单位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确认业务应该在标准制度中量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的范围、计入资本化的范围,计入当期成本的范围,这样才能使具体操作有章节可依。

(二)强化内部控制,强化业务流程,按照制定的制度划分职责,明确分工,降低风险

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业务,让所有参与该工作的业务处室都参与进来,对各项确认标准依据本部门的业务特性进行职责化分。

(1)在项目申请阶段,由需求部门提出该固定资产改扩建后要达到的目标,基建部门预计工程的费用,资产部门预计完工后的使用年限。在此阶段我们就可以让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确认标准预以表格形式的量化,为后续财务确认打下基础。见表一。

(2)在该项目经过单位业务流程审批、实施、完工后,再根据完工后的工程决算数和实物状态再量化填表,为最终进行财务确认提供支撑资料。见表二。

(3)最终财务部门根据事先业务流程中的表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账务处理浅析 篇3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是: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后续支出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在具体实务中, 对于各项后续支出, 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固定资产修理。经常性的维修, 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 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固定资产改良。改良固定资产通常能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 应在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混合型修改。如果后续支出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 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 则企业应当判断该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如果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 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固定资产装修。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 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 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 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 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 计入当期损益。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等, 应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 不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均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费用较少的维护或装修等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费用较多的装修或改良等支出, 在停工装修或改良过程中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装修或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 再转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摊销计入每期损益。

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有关、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企业不能确定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可将替换部分的成本视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 首先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 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并停止计提折旧, 发生的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待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例1]某公司2004年12月自行建成了一条生产线, 建造成本为600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价的3%, 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2007年1月1日, 由于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 但若新建生产线成本过高, 周期过长, 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 以提高其生产能力。2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 经过三个月的改扩建, 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 共发生支出280000元, 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 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 预计将其使用年限延长4年, 即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3%;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为简化计算过程, 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线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 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 因此该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2006年12月31日, 该公司有关账户的余额

生产线的年折旧额=600000× (1-3%) ÷6=97000 (元)

累计折旧的账面价值=97000×2=194000 (元)

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600000-194000=406000 (元)

(2) 2007年1月1日, 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3) 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 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

(4) 2007年3月31日, 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406000+280000=686000 (元)

(5) 2007年3月31日, 重新转为固定资产时转为固定资产后, 应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应计提折旧额=686000× (1-3%) =665420 (元)

月折旧额=665420÷ (7×12+9) =7155.05 (元)

年折旧额=7155.05×12=85860.60 (元)

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额=7155.05×9=64395.45 (元)

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 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

固定资产修理是指固定资产投人使用之后, 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 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 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大修理等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 这类维修一般范围较小、间隔时间较短, 一次修理费用较少, 不能改变固定资产的性能, 不能增加固定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 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发生时应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 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例2]某企业对现有的一台生产用设备进行修理维护, 修理过程中发生如下支出:领用库存原材料一批, 价值5000元, 为购买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0元;维修人员工资2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会计处理如下:

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之规定。根据此规定, 企业购买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50元不转入固定资产成本, 原材料所含税金允许抵扣, 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综上所述,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归纳为以上六种类型, 因其特征、性质和所有权的不同, 需要依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原则分别进行规范化的账务处理, 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4

上海大学法学院寿坚荣(在职法硕2010级学号10617005)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八十年代,为搞活国企经济和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一批老字号上海国企纷纷走向附近江浙两省和当地乡镇企业办起了法人型联营企业,然而这些联营大都带有帮助性质的,联营企业正常运营后,上海国企既再也不参与联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从不参与实际利润分配。但进入九十年代未后,这些参与联营的乡镇企业纷纷改制成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也成了由私营业主掌控的“私营企业”,联营期限也早已过期,但这些私营业主为个人利益,利用法律规定的漏洞,一直不愿自动或配合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并且其不诚信的经营已给这些上海国企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对方不予配合的情况下,如何最较有效地主动申请终止联营合同并申请注销或终止联营企业成了摆在广大国企面前的最大难题,下面笔者结合所办案例,简单谈谈法人型联营合同终止后续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案和对策,并将其扩大应用到相似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一般有限公司的终止清算。

关键词:法人型联营 联营合同 终止 注销 清算

一、案情简介和问题的提出

1988年10月12日,为充分利用原告国有大厂的知名度进一步在长三角地区开拓业务和扩大影响,同时帮助长三角当地乡镇企业技术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经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牵头,原告上海凹凸XX厂和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开办的乡镇企业-被告吴江县XX印刷厂签订联营协议书,决定联营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独立法人),联营期限为7年,自1989年1月1日起至1995年12月31日止,其中原告投资设备一台,并负责设备订购和安装调试工作,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工作,被告负责提供生产厂房和日常生产和经营。原、被告各履行出资义务后,在7年的联营期间联营厂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一直正常经营,但原告除前2年参与技术指导并分得利润6万后一直由被告独自负责生产经营,之后5年被告或联营厂也从未分配任何利润给原告。1995年12月31日联营期满后,原告曾多次要求和被告办理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终止注销事宜,但被告为私人利益而一直未肯配合,联营厂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也一直有被告负责经营至今,但从未分配任何利润给原告,已严重影响了原告的经营和声誉。

后经查,吴江县XX印刷厂已于2004年3月31日从乡镇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也成了由被告掌控的“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虽已于1995年12月31日联营期满即营业执照已失效后但通过每年各项年检至今。在这期间,由于被告经营的不诚信造成联营厂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对外负债不断,一些债主误以为联营企业系原告单独开办和经营经常到上海原告工厂来索款,给委托人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告曾多次要求被告一起去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在被告不愿自动或配合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的情况下,原告又致函给吴江市工商局要求注销联营企业,但未果,于是原告委托笔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诉讼方案的分析与实施

笔者结案后,首先初步确认双方联营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委托人1988年10月联营时出资了一台价值3万元的设备,此设备现早已报废,其余资金,设备和厂房都由被告负责提供,委托人除联营起初前2年分得6万元后一直未分红。然后又明确委托人此次委托律师的的目的是不想让“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的名称被对方继续使用而影响其声誉而不是要经清算分得若干财产。

在明确了委托人的委托律师意图后,笔者首先专赴吴江市工商局对联营企业和被告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确认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虽已于1995年12月31日联营期满后营业执照实效,但在没有由联营双方共同申请延长联营期限的情况下联营企业竟一直通过工商年检至今,也正常生产经营至今;联营方吴江市XX印刷厂已于2004年3月31日从乡镇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也一直由被告实际掌控和经营着,被告一直利用联营企业原告厂的国企老厂名气招揽生意。

接着笔者又走访原联营方的主管部门-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经过近几年的撤乡并镇,原由的吴江县XX镇人民政府已在前几年就被并入另一乡镇,联营企业的终止事宜因此变得无人去管。在得知主管部门也由想终止此联营企业以避免造成不利后果的想法,但由于联营方吴江市XX印刷厂已从乡镇企业改制成私营企业而变得无权管

理,但表示会大力支持我方的诉讼和执行。-这更加坚定了我方要求终止联营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考虑到委托人的目的是尽快终止此联营企业以避免对其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而不是去清算分得其中微薄财产,再结合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真实想法,但又考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对联营企业清算注销”的诉请又不属于法院受理的范围,虽然判决终止联营合同后如被告不配合清算我方也可以再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但成立清算组后被告依旧可不配合清算,也即联营企业可能会一直无法办理注销,联营合同判决终止后被告还可以利用联营企业在外招揽生意。因此笔者建议先和被告进行协调以争取更快更好地解决上述纠纷而达到委托人的目的。

在笔者进过和被告的几次上门协商谈判后,被告也终于同意了笔者提出的尽快将联营企业终止注销的和解方案,被告也开始了开办另一企业的各项手续以便能接及时接替上联营企业的业务,但后来由于联营企业的贷款问题被告又反悔了并开始故意拖延时间,因此笔者果断建议原告起诉要求法院判令终止联营合同并对联营企业进行清算注销,经公开审理后吴江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终止联营合同,但对我方要求对联营企业进行清算的诉请认为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而予以驳回。

判决生效后,由于被告一直未履行义务,我方又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依法强制终止注销联营企业上海凹凸XX厂吴江分厂,但法院只是简单地执行而没有向工商局发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工商局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于是笔者主动与吴江市工商局和当地镇政府进行了联系,要求工商局依法协助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吴江市工商局接到笔者的协助办理函后,局领导非常重视,随即批复相关科室进行处理,并在对我方反应情况进行了一一核实后依法作出责令被告和联营企业限期办理注销登记的处理,但被告依旧不予理睬,于是吴江市工商局对其实施了三级警示的处理:被工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的,逾期未改的,限制办理变更登记。

至此,经过笔者的努力,先从法律上终止了联营企业,然后又结

合中国法律的实际情况从工商上也终止了联营企业,完全达到了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委托人相当满意,本案总算圆满结束。

三、问题的解决与建议

联营一方起诉要求终止联营合同,其原因肯定是和联营另一方矛盾冲突很大而无法通过协调解决,联营另一方出于种种原因和目的不愿主动配合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清算手续,但由于人民法院对企业清算不参与或受理的原则规定,造成企业“法律终止”后无法“事实终止”和“工商终止”,联营双方依旧长期为联营企业的清算注销问题争论不休但都是无果而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别有用心”的联营方的不诚信的企图提供了“保护伞”,进行造成了社会的一些不稳定。

上述问题其实可以扩大到其余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或普通的公司合同终止后的清算问题:笔者曾在2003年办理过一起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合同约定外方负责提供设备出资,中方负责提供厂房和资金出资,但后来因中方认为外方提供的设备不符合合同约定要求而发生纠纷,外方提供的设备一直放置在中方的厂房内,在协调无果后,双方又同时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终止合资合同并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虽经过一年多的仲裁,中外合资经营合同虽已于2004年已被上海仲裁委员会裁决终止并开始清算,但双方矛盾依据没有解决,合资企业由于中方公司的不配合至今未能进行清算,原外方出资的设备至今被对方非法侵占,外方至今无法依法真正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原先的裁决变成了一张空纸,当事人对此往往一筹莫解?

综上可知,联营合同终止后,如何有效对付对方的上述规避法律行为从而最有效地达到诉讼目的成为摆在当事人面前的最大难题,笔者结合多年所学和办案所得,建议处理如下:

1、首先根据情况尽可能与对方协商解决。

2、如实在没可能与对方协商解决,起诉时诉讼请求建议如下:

2.1 判决终止联营合同;

2.2 判决由联营双方或有关部门组成清算组对联营企业进行清算

2.3 判决被告承担违约金X元或赔偿经济损失X元。

以上第二项诉请目的是避免再次诉请要求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的重复和浪费,而第三项诉请目的是增加贵方压力以争取调解结案后双方主动办理清算注销。

3、如碰到对方不配合清算,如有财产需分配的则再次申请法院指

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如如无财产的,则直接向当地工商局要求协助办理联营企业的终止注销手续。

4、如认为联营或合资企业已资不抵债的,建议直接向人民法院申

请破产,人民法院受理后会依法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避免了对方不配合清算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当然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具体到每个案件当事人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同时以上建议和办法虽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如要从根源上消除上述问题,还得从立法或司法上确认人民法院可以与破产案件一样组织企业进行清算而真正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这有待于国家有关立法和司法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 全国人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3年3月 全国人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 全国人大。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条例》1988年5月 国务院。

5、《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11月12日.。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案件如何清算合资企业问题的批复》法释(1998)1号 1998.1.6。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5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不符合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条件,只能费用化的相关处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单纯后续支出不涉及费用提前预提及未摊销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相关科目;二是对在《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前已预提或待摊的大修理支出发生后续支出会计处理。如果未摊销的开办费和筹建期间的汇兑损失余额较小,直接将余额转入当期损益对企业利润无重大影响的,可将其余额直接转入当期损益。笔者认为,已预提或未摊销的费用金额比较大的按其受益期间进行摊销,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其应采用追溯调整法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将其对损益的影响均衡调整到整个费用预提、摊销期间;如果大修理已预提或未摊销的金额较小,直接将其余额转入当期损益。对企业利润无重大影响的,可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等,贷记“预提费用”等科目。经过上述衔接处理后,再发生大修理费用只需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即可。

(二)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的入账价值确认。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相同。即,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在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两部分。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或租入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时,或者固定资产大修理超过修理意图致使固定资产修理成为改良行为时,应将更新改造或改良发生的净支出确认为资本化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种:

1.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过程中,企业判断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将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一并转销,将固定资产价值转入“在建工程”账户。固定资产改扩建、更新改造或改良等发生的后续支出,扣除这些活动产生的变现收入后净值,再重新转为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装修。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然有账面余额,应将该账面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税务处理

(一)会计与税收确认的计税基础。《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包括: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可见,企业改建的固定资产,除已足额提取折旧和租入的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外,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税收法律法规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大修理标准为依据,分几种情况处理:不符合大修理支出标准的,予以费用化,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大修理支出和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未提足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予以资本化,增加计税基础,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成本费用,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则应扣除其价值。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不同情况下,其会计处理规定和税法规定有不同的地方,虽然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也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据实扣除。但为了防止纳税人人为地将日常修理费用与大修理改良支出相混淆,使得固定资产大修理改良支出提前扣除,故而税法在对两者的区分标准上比会计核算中的规定更加明确和直观,“固定资产大修理”的纳税处理与会计处理也就不尽相同,并在税前扣除上产生暂时性差异。

1.会计和税收均确认为当期费用。如果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为中小修理支出,应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可作为成本费用项目,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全额扣除。

2.会计和税收均确认固定资产成本。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大修理支出和改建支出,会计和税收均予以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成本和计税基础,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扣除其价值。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全额扣除。在此种情况下,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无需考虑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3.会计确认为当期费用,税法确认为长期待摊费用或固定资产成本。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和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可以先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归集,修理或改建项目完成后,在会计上一次性计入费用,税收上确认为长期待摊费用或固定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在此种情况下,应考虑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二)对会计、税法不同计税基础的税务处理分析。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如果不涉及房产税,则按照上述规定处理即可;如果作为固定资产的房屋发生后续支出,可能会涉及房产税(从价计征)计税基础的改变,则应按下列规定处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额计算缴纳。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明确房屋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计征房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173号)规定,为了维持和增加房屋的使用功能或使房屋满足设计要求,凡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给排水、采暖、消防、中央空调、电气及智能化楼宇设备等,无论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都应计入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对于更换房屋附属设备和附属设施的,在将其计入房产原值时,可扣减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价值;对附属设备和附属设施中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的零件,更新后不再计入房产原值。

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税收法律法规关于房产后续支出对房产税的影响如下:如果房屋发生中小修理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果房屋已提足折旧,发生的大修理支出直接费用化,也不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但纳税人须按照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作为房产税的计税基础;如果房屋发生改扩建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大修理支出,在计算房产税确定房屋原价时,应按照取得房屋时的原价(相当于历史成本),加上本次大修理和改建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扣除本次大修理和改建过程中已拆除原来相应设备和设施的历史成本(包括已提取的累计折旧和未提折旧的净值)。此时,会影响房产税的计税基础。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或者是作为费用性支出,企业的相关税金支出有着直接的影响。后续支出如果作为费用性支出,则纳税人可以在发生的当期一次性进行税前扣除或分期摊销;而作为资本性支出则是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式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分期进行税前扣除。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6

关键词:后续支出,会计核算,税务处理

1 后续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判断原则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后续支出的处理方法, 认为凡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 (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 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 , 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 则作为当期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在会计实务中, 对后续支出的处理方法是:

(1)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列作当期损益。

(2)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 直接计入该资产的账面价值, 但增计后的金额不得超过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3) 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的修理还是改造, 或修理与改造结合在一起的, 可按上述原则进行判断, 其发生的后续支出, 分别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或计入当期损益。

(4) 固定资产装修费用,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应计入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对装修部分计提的折旧, 则在两次装修期间与该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

(5)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比照上述原则处理。至于发生的该资产装修费用, 可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该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单独计提折旧。

(6)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其计提的折旧, 应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合理确定。

2 后续支出的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 为适应新技术发展之需或者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需要对原有的相关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 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流入, 为此所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 延长了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 也带来了“增量收益”, 这种后续支出能满足固资产确认条件, 符合资本化支出的处理原则。因此, 对于应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后续支出, 其会计核算过程是:首先, 冲销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作借记“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记“固定资产”的记录, 并停止计提技改期间的折旧;其次, 将技术改造发生的后续支出, 扣除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值, 再重新转为固定资产, 分别作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在建工程”;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在建工程”的账务处理。如有被替换的部分, 还应扣除其价值;此后, 再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除了发生资本化的后续支出以外, 还经常发生诸如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等后续支出。这些必要支出主要是基于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维持其自然寿命才发生, 它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和固定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因此, 企业应在固定资产维修支出发生时, 根据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会计核算上, 可写成:借记“管理费用” (含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的会计分录。

至于像装修、改良支出, 其实质是一致的, 主要是源于改善商业经营环境或为客户营造良好的购物场所而发生的后续支出。一般而言, 初始装修、改良支出, 可直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予以资本化处理, 以后发生则要看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加以判断。

以上分析说明, 对后续支出的处理, 应以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为依据。如不符合确认条件的, 予以费用化, 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符合确认条件的, 予以资本化, 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这里仍需指出的是, 上述提及的“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后续支出, 其增计金额不得超过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规定, 有悖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它为企业调节盈余或资产价值提供了操纵的空间。试想:如果某企业同时对甲、乙两项设备分别支付了a、b两笔后续费用, 且这两笔费用均符合资本化条件, 只是其中a笔后续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后甲设备的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 而b笔后续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后乙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可收回金额。若按准则规定, 必须将甲设备账面价值中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部分予以费用化, 将乙设备账面价值不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全部予以资本化, 从而导致性质相同的两笔业务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因此, 笔者认为, 凡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一律予以资本化, 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至于因后续支出的计入而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过了其可收回金额的差额, 可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加以调整。

3 后续支出的税务处理

后续支出的合理划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税收的计算缴纳, 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国家有关税法法规为此做出了许多相关规定。如2000年颁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列举了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予以资本化的几种情形: (1) 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达到其原值20%以上、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或被用于新的用途等, 只要符合其中一条, 均被视为改良支出, 予以资本化处理; (2) 不符合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标准的, 则直接费用化; (3) 符合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标准和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并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4) 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 应列入该资产成本中, 并增加计税基础;此外, 为固定资产的房屋而发生的后续支出, 也会影响到房产税的计税基础等。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7

笔者认为,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后超过其可收回金额的部分,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先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所有支出转入固定资产,再根据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这里笔者暂且将这种方法称为第四种方法。这种方法与上述第三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第三种方法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是转入固定资产以前,第四种方法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是转入固定资产以后。由于两者计提减值准备的时间不同,也就导致了两者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现以陈文所举的案例为例,说明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

例:某企业于2007年10月5日对某一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原价为9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300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工资8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60万元。该生产线于2007年12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经测试,改扩建后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950万元。

按照第三种观点,对上述业务应作如下处理:

(1)对该生产线进行改扩建时,借:在建工程550万元,累计折旧30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贷:固定资产900万元。

(2)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借:在建工程440万元;贷:工程物资300万元,应付职工薪酬80万元,银行存款60万元。

(3)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40万元;贷:在建工程减值准备40万元。

(4)该生产线交付使用时,借:固定资产950万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40万元;贷:在建工程990万元。

按照第四种观点,前面两笔会计分录相同,第三笔和第四笔会计分录如下:

该生产线交付使用时,借:固定资产990万元;贷:在建工程990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资产减值损失40万元;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万元。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 篇8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以下简称“税法”) 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准则”) 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和处理有着不同的标准, 但归根结底都只是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和改变计税依据分摊以后期间的资本化二种处理方式。

一、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定义描述

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分为一般修理支出的费用化和包含不动产的改建支出、动产的大修理支出的资本化。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 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 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二、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的不同原则

准则及应用指南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 会计上对于后续支出的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的依据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来确定的: (一) 与该固定资产与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税法的规定则更具体, 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不动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支出数额大、能使不动产在性能、质量等方面有较大改进的支出, 基本都要求资本化。2、修理支出。区分达到一定条件才能满足的大修理支出及其他修理支出, 分别采取了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三、准则和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不同处理

1、资本化处理。税法中不动产的改建支出、动产中符合大修理标准的修理支出, 一般金额较大且可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符合准则中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需要改变固定资产原有的计税基础, 即税法与准则都按资本化处理。

2、费用化处理。税法中不符合大修理费支出标准的一般修理支出, 以及会计中按准则要求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 税法与会计没有区别, 均计入当期损益按费用化处理。

3、会计费用化处理, 税法资本化处理。一般情况下税法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基本都能对固定资产性能和结构有所改变, 所带来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成本也基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也就是满足了准则上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要求, 因此会计上费用化而税法上资本化的情况并不多见。

4、会计资本化, 税法费用化处理。通常准则理解的大修理是对达到一定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进行的全面提升和检修, 也就是说会计的判断是以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为标准。因此会计判断符合确认条件予以资本化的修理支出, 不一定都能达到税法规定的两个限制条件, 只能费用化处理。

四、准则和税法的不同处理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1、税法和准则一致。费用化的处理, 加大了当期损益的支出, 降低了当期利润, 减少了当期所得税的金额。资本化处理时, 应将发生的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后, 重新确定计税依据、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等计提折旧, 影响以后各期的损益利润及所得税。

2、税法和准则不一致。税法和准则的不一致大都体现在后续支出达到了准则所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 却没有满足税法资本化的金额要求而被费用化处理了。

(1) 不动产的改建支出。无论是建筑物本身, 还是按税法规定以不动产为载体、无法分割的附属设备, 当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涉及到房产原值时, 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不同处理对企业税收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影响当期损益、当期所得税, 不动产和附属设备的后续支出是否资本化而增加房产原值, 将直接影响企业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影响房产税的支出。

(2) 动产的大修理支出。因为税法对动产大修理支出的判断来源于金额和年限两个数字化的条件, 因此大修理支出成了企业调节当期利益和税收的工具。企业为了调增利润减少费用, 将中小修理合并列入大修理项中资本化, 而为了调减利润增加费用, 则将大修理分拆列入小修理项目中费用化, 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五、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的建议

虽然从企业纳税筹划的角度来看, 企业应尽量使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在当期所得税前扣除, 减少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相关税金的支出, 还可增加企业当期的净现金流量。但前提是应尊重财务发生的真实性, 严格遵照准则和税法的相关政策内涵去执行。

(一)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按准则和税法严格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

因为税法有着严格的量化判断标准, 因此划分的重点是如何真实的执行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企业应该由财务会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 统一进行相关技术论证, 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化支出, 确保正确核算更新改造支出和修理支出。

(二)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应按准则规范核算。

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时, 应将固定资产的原价、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入在建工程, 停止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并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重新进行计提折旧。

(三) 应强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作。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 不单是财务部门在数量金额上的管理, 更是对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形态资产的管理, 因此必须强调企业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其它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国发1986[90], 2011年修订)

[4]于小镭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 (上市公司类)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

固定资产后续处理 篇9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一) 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 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 由于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 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局部损坏, 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 需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发生固定资产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 它并不导致固定资产性能的改变。因此, 在发生时一次性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根据本准则规定, 如果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 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 即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原先的估计, 则将该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 应将这些后续支出予以费用化, 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 不再通过预提或者待摊的方式进行核算, 新准则以定性原先估计的收益, 应当把后续支出计入到这些资产的账面金额中, 此外的其他任何后续支出都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但新准则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 企业在具体核算时可参照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后续支出处理规定, 结合新《准则》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理。新税法进一步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并规定要在其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不能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在实务中, 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可以按以下方式核算: (1) 企业自有或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修理、维修等维持现有效能的后续支出以及不符合准则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在发生时, 按照重要性原则, 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借:销售费用 (或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或现金) (2) 企业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 符合准则条件的予以资本化,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在以后期间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发生时: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或现金) ;收到残料变价收入:借:银行存款 (或现金) 贷:在建工程;完工后: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计提折旧时:借:销售费用 (或管理费用) , 贷:累计折旧。 (3)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 符合准则条件的予以资本化, 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摊销。后续支出发生时: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或现金) ;摊销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在建工程。 (4)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 符合准则条件的予以资本化, 并在两次后续支出间隔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 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后续支出发生时:借:在建工程, 银行存款 (或现金) 计提折旧同 (2) 。新固定资产准则的制定, 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的重大突破, 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核算原则在会计上的又一次运用, 在某些方面强制性减缓, 指导性、灵活性增强, 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 另一方面, 将会导致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业务准确不够判断, 再加上若企业有不良意图, 新准则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损益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不严格, 企业为了调增利润, 减少费用, 将中小修理列入大修理项中, 为了调减利润, 增加费用, 将大修理列入小修理项目中, 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同时由于取消了“待摊、预提费用”两科目, 对于原账户相关业务的帐务处理以及在编制报表时都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将“两费”一次性计人当期损益, 必然会对企业利润和资本市场造成影响。笔者认为:

1、对于首次执行日的“待摊费用”余额可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或转入预付账款科目处理;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如果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 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或预计负债科目, 如果不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 则只能冲回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

2、若大修理已预提或未摊销的金额较大, 直接将其余额转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利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若大修理已预提或未摊销的金额较小, 直接将其余额转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利润无重大影响时, 可将余额直接转入当期损益。

3、对那些已经实际发生的、没有明确期限的、原来通过估计和判断在一年内分期承担的费用 (如固定资产修理费) , 按照新准则的精神应该于发生时一次性核销处理。首次执行日“待摊费用”余额不做调整, 但该部分“待摊费用”余额如果不属于上述可列入预付款项核算的内容, 只能计入首次执行日当期损益。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3》,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有功波动下一篇:工厂设计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