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演示型课件设计

2024-05-10

教学演示型课件设计(精选4篇)

教学演示型课件设计 篇1

“全球化”与“信息化”不仅成为人类进入新世纪所必须面对的标志性观念, 而且已作为一种实存力量, 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生存背景, 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领域, 产生冲击式的和渗透弥漫式的广泛影响。正在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中国, 对此保持了高度的敏感, 并以积极的姿态搏击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之中, 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别无选择的被裹挟其中。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 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彻底更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工具。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已在中小学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同时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黑板作为教学信息呈现媒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应用多媒体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更高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课件已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强有力的工具。

但是, 就目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来看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圆满成功。为什么我们享受了高科技手段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表面上课堂活跃了, 教学信息容量增大了, 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呢?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对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环节) 设计、知识结构设计和教学内容信息的展示方式与时机等问题很少给予思考和重视, 没有从人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心理、信息传播等方面认真思考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的非技术性问题, 以至于在使用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流程混乱、不符合教学基本进程、没有演绎、推理、归纳等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环节。因此, 本文试图从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演示型课件存在的问题, 从非技术的问题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正确理解课堂演示型课件的内涵

1.什么是课堂演示型课件

课堂演示型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 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 反映一定教学策略, 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用来配合课堂的讲授、讨论、练习、示范等各种教学活动。

课堂演示型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在遵从一般软件设计开发原则的同时, 还必须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的指导下进行, 重点做好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结构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 同时也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媒体元素, 才有可能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演示型课件的主要特点

(1) 课堂演示型课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提示作用, 反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主要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必须按教学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现教学内容, 演示时应该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时间;为了保证课件的教学性, 课堂演示型课件一般由学科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完成, 用于辅助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

(2) 课堂演示型课件是将课件表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讲课时作演示, 并与教师的讲授或其他教学媒体相配合。以教师的教学流程为设计原则, 应充分表现教师的教学思想, 体现学科特点, 目的明确, 具有教育性、科学性。

(3) 课堂演示型课件的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设计多样, 可以有直线式顺序教学的线性结构课件;也可利用跳转和链接等功能实现非线性结构的课件, 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灵活。

(4) 课堂演示型课件可以集成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元素, 具有强大的信息表现能力, 适于演示各学科的内容

●课堂演示型课件设计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技术手段的“创新”, 忽视课程教学自身规律

在课件制作中追求新技术, 动画设置不断, 却没有认真思考, 这些新技术、动画设置与教学自身规律的关系。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频繁变换字体, 使用多种颜色、插入多种声音、设置多种鲜艳的背景、制作多种动画效果, 课件华而不实, 花里胡哨;有的课件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 仅仅停留于做表面文章, 插入一些与表现教学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媒体元素, 使学生只顾看新奇而忘记所要关注的教学内容的实质问题;这些不顾教学规律, 一味追新猎奇的做法, 不但没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关注学习内容, 反而让学生眼花缭乱, 甚至想入非非, 结果事与愿违。使得课件的技术性与艺术性脱离了教育性。

2.片面的理解课件的信息容量, 课堂教学缺乏交流讨论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 提高教学的效率, 但是很多的课件制作者在理解上有片面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把课件的展示信息容量简单的理解为使用幻灯片的数量, 教学课程中不断地在切换幻灯片, 使得学生看不清楚, 来不及理解、消化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探讨、交流的过程, 使得多媒体课件成为灌输式教学的帮凶。第二是每张幻灯片上的教学内容设计重点不突出, 许多课件只是将课本的内容大段大段的照搬到了屏幕上, 不能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学效果。

3.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单一, 学科知识结构缺乏内在的逻辑性

很多的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采用单一的线型结构, 学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相关性不强, 不能让学生从总体架构上去把握学习的内容, 课件缺乏引导、总结、概括、强化的作用, 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课堂演示型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非技术问题

1.重视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设计

课件中的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及表现形式, 确定了课件中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及其发生联系的方式, 反映了课件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风格。

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起着引导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课堂演示型课件的基本结构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流程。合理的课件结构应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课件基本结构中要通过适当的分组和编排顺序, 通过归类总结, 展示学科知识, 揭示教学内容之间应有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超链接、动作设置功能, 实现课件的交互策略, 要根据知识点内部逻辑关系和认知规律设计跳转链接点。常用的课件结构流程有直线式流程、分支式流程、循环式流程、非线性流程、综合式流程等。

课堂演示型课件既要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循序渐进, 避免跳跃性过大;教学课件要突出重点难点, 不能将整节课的教案都搬进课件, 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规律,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有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 尽可能的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果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却仍然按传统的教学进程实施教学活动, 那就失去了运用课件辅助教学的意义。

2.课件设计中应该考虑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研究发现, 人们在学习时, 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3.5%来自嗅觉, 1.5%来自触觉, 1%来自味觉。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否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是否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 在设计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时, 我们应注意相关的心理学问题。

第一, 合理使用文字字体及动画功能。屏幕显示的信息, 首先是要让人看得清楚, 才可能正确理解信息的含义。所以课堂演示型课件中的文字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的大一点, 必须让全班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清楚。文字的字体要使用常用的宋体、楷体、黑体、隶书等, 不是特别需要不要使用艺术字体, 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对文字元素设计动画时一般使用擦除、出现等比较自然的方式, 不要使用一些夸张怪异的动画方式, 否则只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课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的是文字媒体所传递的学习信息, 而不是简单的用动画去刺激学生的感官。

第二, 合理使用色彩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 在红色环境中, 人的脉搏会加快, 血压有所升高, 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 脉搏会减缓, 情绪也较沉静。颜色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在课堂演示型课件中恰当的使用色彩, 便于区分学习内容, 突出重点, 改善视觉效果。但是在一屏画面中一定不要使用太多的颜色, 否则容易引起注意的分散, 降低注意力。同时, 整个课件中的颜色也不能过多, 要有整体性, 同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色调应该一致, 可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

第三, 合理选择各种媒体元素提高课件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学媒体是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课堂演示型课件的设计, 对媒体的选用是重点之一, 不同的媒体元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有所不同, 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信息传递功能。

在课件的设计中媒体的应用要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需要。简单的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元素堆砌于课件之中, 使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顾看新奇而忘记所要传递的学习内容的实质问题, 分散了注意力, 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由于内容安排过多过杂, 容易引起学习者视觉上的不适应, 产生心里烦躁。

媒体选择的原则有很多。要熟悉媒体的使用目标, 这里包括:呈现事实, 创设情境, 提供示范, 解释原理, 探究发现等。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特点, 按照学习知识点的需要, 确定媒体的使用目标。依据媒体特点, 为确定媒体使用目标的知识点选择媒体类型。

如何使教学效果最佳化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我们认为限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既不是硬件, 也不是软件, 而是课件设计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等非技术问题。在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 要注重把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原则放在首位, 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

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的研制开发需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方面的指导下, 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并在教学活动中反复使用, 不断修改, 才能使开发的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符合教学规律,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的情况下, 我们设计制作课堂演示型课件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手段的“创新”, 仅仅依靠媒体提供的感官刺激是不能真正解决学习的问题, 而应该更多的思考教学的流程设计、教学信息的组织结构设计、人们的学习心理等非技术性问题, 从而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演示型课件。

教学演示型课件设计 篇2

王健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大连黄河路850号,116029)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和课件演示三方面探讨如何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并从界面、文字、声音、构图、颜色、图片、图像、链接等八方面探讨制作中的技巧,以期达到最佳的制作和最好的展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仅仅把计算机引入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并不是所有用多媒体包装起来的教学课件都能产生好的效果,许多设计与制作的人对教学设计和展示的问题很少给予思考和讨论,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概念性与操作性错误。因此,对于那些经常制作与展示教学课件的人,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和制作,以便达到最清晰、简明、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效果,避免错误、灾难或难堪。

一、如何使教学效果最佳化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限制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发展的瓶颈不是硬件和软件,而是使用者驾驭计算机的能力和技巧,即熟练程度、功能的开发和设计的深度。

演示型多媒体教学软件画面直观,尺寸比例较大,能按教学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现,不过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型学习活动,需要配合多种启发引导方法方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设置问题进行观察学习等,应用中要注意启发引导教学的应用以及趣味性设计。

现代的发展教学观强调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强调开放式教学,让学习者学习到不断更新的知识和知识掌握的认知过程,特别注意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求、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并逐步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的策略,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批评性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变能力与实验能力。强调信息社会的资源共享,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必须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借助一切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它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如何最佳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手段。结构严密,构思精巧,乐趣教学是设计的方向。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技巧:注重把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原则放在首位,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软件设计的可操作性。教材的选择要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多媒体光盘素材,要有充分的信息量,吸百家之长,有选择地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选取教学媒体素材。遵循先设计后制作的原则,同时兼顾屏幕的清晰度、文件的大小、运行的速度等问题。

成功的展示来自于成功的设计,必须竭心尽力、细致周全,花费一些时间把基础打好,它为展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架构,可以让后继的展示畅通无阻,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以一种匆忙和随意的态度加以处理,在目标无法精确地加以界定,观众只能模糊地加以了解。每一堂课都要有核心的结构,正如交响乐一样有展开、发展和重述。新颖的教学创意是非常重要的,框架的搭建,材料的筛选,要有针对性。确定明确的目的,按目的来选材;制定理想的目标,按目标决定材料的取舍。设计幻灯片是为了激发人们对问题的兴趣,掌握知识的主题脉络和主要的学习内容,完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各种媒体的有效性,而不是无原则的拼凑和粘贴,更不是简单的资料存储器和播放器,它应成为教师用以构建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有力手段,应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循序渐进,避免跳跃性过大;不要假定听众对你的展示主题有兴趣,要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又和主题相关;每一堂课都要设计一个高潮,按照注意力曲线每个小主题要尽可能短,以便听众能保持最高的注意力;要让听众记住的最重要的要点放在开始和最后。

多媒体的综合使用能改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关键问题是各种媒体的运用“度”。媒体的滥用会造成费力不讨好的效果,制作加工前一定要仔细斟酌用何种媒体教学效果最好,有目的的选用,把教育性放在第一位才能发挥多媒体的综合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课件的运行速度,建议减少图片和图像画幅的数量和大小;减少图片和动画的颜色数和位数;将重复调用的图片、声音、动画放入库中;压缩声音文件和视频文件;缩短母版中动画出现的时间;降低幻灯片切换时动画的复杂性。

1.界面:

屏幕界面的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屏幕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整体要有一致性。适当转换背景,避免背景图案单调;不同章节应选用不同的背景图案,重点语句应采用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彩色鲜艳字,以便明显区别;背景画面光线太亮,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影响学生的视力;尽量避免背景同主体的色调无区别、无对比,一定要突出主题;背景画面不要让人感觉到是多余的,是给画面带来的额外负担,应力求背景画面简洁、单一。全片的色彩构成不能单调乏味,一定要有一个色彩基调,要以明快、庄重、新鲜为主。如果基调不突出,那么画面效果就显得很弱;如果色调不统一,画面效果就显得很乱。

2.文字:

要避免教材搬家、教案搬家和资料搬家的做法。不能将讲义或教案单纯地搬移到屏幕上,或简单地理解为板书的替代品或变形;文字不能过多,要精炼,体现重点、难点;文字不能过密,要适中,既有悦目美感,又减轻阅读难度;字体要粗大、清晰、美观;字体太小,远距离的学生看不清楚,影响教学效果;文字设计要规范化,标题及内文的文字大小要一致统一、规范,形成统一的格式。文字内容不能只考虑屏幕的效果而忘记最后一排观众,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字尽可能地大。为了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可采用不同字体和不同风格来修饰文字。每幅画面的言词不要过多,语言过多会让观众读不成或者听不成。屏幕内容没有必要自我解释,只有通过演讲人的分析和解释,画面才能理解时,其效果将更加理想。屏幕内容是演讲者的辅助,而不是演讲者的替代。设计字幕的原则是字一定要大,一定要清晰,一定要充分利用整个屏幕空间。文字加工可以采用Word或写字板加工,然后粘贴,要使用大号字、粗体字,使用与背景反差强烈的高饱和度的纯颜色字,注意色彩搭配协调。

3.声音:

播放的声音信息必须清晰、效果好,使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的内容;背景音乐可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使用要特别慎重、妥善处理,一定要选好,声音要轻。切换幻灯片时可适当加入声音效果,提示或引起注意,但应严格控制,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防止不必要的声音效果干扰影响教学。可以采用Windows98本身“附件”所带的“录音机”由专人录制成.WAV文件,语音要亲切、甜美,也可以直接利用许多素材库中的声音源。

4.构图:

充分利用显示屏的空间面积,采用全方位构图。一个屏幕要设计的具有美感、艺术性,形成视觉的中心,吸引注意力集中,令人赏心悦目,引起人的潜意识的注意,能快速准确的传递信息,提高兴趣。能引发视觉愉悦的规则是:画面均衡稳定,布局规整平衡,对称分布简明,整体连贯简单。画面背景和主要文字的对比一定要强烈,反差要大,使字迹清晰显示;文字与背景的组合应考虑颜色的相融性,深浅搭配,冷暖色协调;数据图表如果文字和数据太多,尽可能不用数据图表,应作出数据图示直观图如柱形图或饼型图,增加直观显示效果;运用线形图的原则时,尽可能地把一切可以舍掉的东西舍掉—尽量简洁。复杂的系统图应该剪除不必要的细节或分解显示,以便集中精力于你所关注的要点上。

5.颜色:

暗色给人的感觉是“沉重”,亮色给人的感觉是“轻快”。颜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比无色的白板更引人入胜。如果色彩不是用来阐明和表现主题,色彩就是多余之物。运用色彩,可以达到提醒和区分的作用,但在一屏画面中一定不要使用太多的颜色,引起注意的分散,降低注意力。背景的变换不要特别频繁,背景色彩的变化不要大幅度的跳跃,否则会增加眼睛不断调节晶状体的频率,潜在的增加眼睛的疲劳程度。红、绿、蓝是计算机显示屏和投影仪中最基本的基色,由这三种颜色所组成的纯色,即白、黄、青、绿、紫、红、蓝、黑等八种颜色能够在屏幕中显现出最佳效果。但使用中一定要注意背景的颜色设定会淡化和降低实际的显示效果,应用中尽可能将文字和背景设定成对比强烈、有较大差异的颜色,这样才能保证文字清晰,主题突出。文字色应选用暖色调或亮度较高的颜色;背景色应选用冷色调或亮度较低的颜色。

6.图片:

一定要贴切,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宁缺勿滥,否则分散注意力。画面必须醒目、简单,不要太小,要让观众看清细节。白色的背景比有颜色的背景效果更好,有的颜色比其他的一些颜色效果更好,但必须确信在光线明亮的情况下观众是否能看清楚。图片可以通过扫描输入、数码相机拍摄、屏幕捕捉、绘图板绘制、素材图片库提取和网络下载等多种途径获得,编辑时除了注意其表现效果一致外,还要注意图片文件的大小。图片扫描是多媒体课件中媒体素材的主要来源,而展示型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屏幕展示,因此图形的清晰度应以此为准,不易追求过高。一般来说,屏幕展示图形,其分辨率不必超过75dpi。dpi值越大,图形占用的磁盘空间越大。图片尺寸的大小应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裁剪,一般应调节为小于800X600象素;图形文件过大,不但课件占用磁盘的空间大,而且演示时文件调用比较慢,运行的速度也慢,影响展示效果。图片文件一般多为BMP格式,制作时应将BMP格式压缩转换为JPEG格式(按65%以上的压缩比,完全可以达到与BMP图片同样的效果,而且文件小调用快),可以采用绘图板或Photoshop的另存为命令处理,也可以采用ACDSee或Picaview软件的转换格式的命令(convert)。

7.图像: 语言的浓缩总有限度,过度的浓缩就会让人难以理解,使听众感到枯燥无味。好的图像胜过千言万语,可以生动、持久地描述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的东西。精确、审慎地运用图像可以更有效地交流同样的信息,激发好奇心和了解更多的信息。视频图像变成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文件素材必须经过压缩,任何压缩均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压缩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效果赶不上录像带直接播放的效果;同时视频文件占有容量又非常大,影响打包携带,因此要慎重使用。视频图像可以用专业的视频捕捉卡录制转换成AVI文件,也可以利用“超级解霸”将VCD等视频素材剪辑录制MEPG文件,再转换成AVI文件。AVI文件容量大,可以被一般系统支持;MEPG文件小,播放时媒体播放器中必须装有视频压缩播放程序,否则不能播放。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不论何种视频文件,都会占用很大的文件容量,不是几张磁盘能够装得下的,如果没用光盘刻录机建议不要使用。

8.链接:

设计链接一定要注意能够进入新界面,也要能够随时返回主界面。跳转要灵活,要根据知识点的认知规律设计跳转链接点。栩栩如生的动态图形较静态文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使学生学的快,记得牢。动画设计一定要真实、生动、鲜明,交替使用不同的清屏方式会增加软件的美感,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多地使用特技切换,教学课件不是特技效果展示,所使用的特技效果一定要有意义,否则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原则是宁缺勿滥。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技巧:

事先的演示可以有效的防止漏洞和重复。必须遵守的原则是:永远不要假定设备运转良好,重要的演示一定要事先演练一遍。讲解要通俗易懂,多用类比的方法,时刻强调容易、简单。语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决不是一种讲大道理的说教式语言。不要照本宣科,少用专业化的术语,尽可能使用大众化的语言讲解,对于陌生的专业化词汇一定要在屏幕上同时出现,以免误导或误解;每一堂课应当留出一定时间提问,以便更好反馈,提高教学效率;课间播放一些欣赏性的图片或背景音乐,调节和缓解紧张气氛;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讲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所有的改变和添加都要基于学生和听众的心绪,这种操作才会起作用和有效。

教室的环境亮度应兼顾屏幕画面显示和学生观看记录,应折衷处理。讲课应注意节奏,声音宏亮、清晰,表述准确;语调也是个关键因素,要适当的升降、大小、停顿,要有适当的变化。多媒体教学由于减少了写板书的时间,而且教学信息量增大,必须调整讲课节奏,不能过快。要加强眼睛与听众的交流,要让所有的听众都觉得你在对他讲,要关注和反馈。

课堂上字幕的显示不能过快,留给学生阅读和记录的时间,在需要记笔记时,应向学生指出重点,并做适当的标记;当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时,教师要先朗读一遍,并做适当停留,留出做笔记的时间,便于学生记录后更能集中精力听讲后面的内容;对于一些声音和视频图像信息在播放前一定要给与提示,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去听和看。没有解说词的重要画面,教师要用响亮的语言提醒注意或做极简短的说明。教师使用遥控鼠标时,不能经常在投影机与投影屏幕之间走动,影响显示效果和教师形象;过长的放映时间,会使学生眼睛疲劳,演示者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关闭画面或使屏幕黑屏,保护视力。教师应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与切换,根据设备特点合理使用各种设备;应将讲课的内容演示在课程开始前准备好,避免在上课过程中将查找幻灯片的过程显示在屏幕上,学生看到后面的内容会分散注意力;一般采用将屏幕转换到其它通道再查找幻灯片。“以人为本”是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教学中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充满人文的关怀。

怎样做好演示型CAI课件 篇3

一、梳理教学环节

设计制作CAI课件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如果没有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内容,当然就不可能制作出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我们可以通过研读教材,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有些赛课教师在没有研读教材前就急于进行课件制作,结果在进行演练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又不停地进行修正和弥补,更有甚者完全推翻课件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加班加点,结果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更是耽误了时间,这就是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对教学环节没有梳理清楚的表现。由此可见,课件制作前对教材进行研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做好课件的前提。

二、规划课件演示环节

设计制作CAI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炫耀技巧,因此我们要对课件演示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以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教学课件环节的设计,并从总体上规划,让接下来的课件制作工作有的放矢。

在规划了课件演示环节及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对资源进行搜集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去搜集与我们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件资源,然后对其进行二次修改并达到自己的教学需求,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互联网上没有找到相应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做了。在进行资源准备时,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将我们的资源分门别类地放进去,以方便我们随时查找和调用。特别在搜集图片资源时要尽量搜集清晰的、质量高的图片,一般演示100 K左右比较适宜,如果太大了可以用画图、Photo Shop等工具将其缩小,尽量使文件不要过大。

三、课件制作技术要求

1. 选题恰当

CAI课件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以动画、影像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所以,某些难以用传统教学手段表现的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恰是编制CAI课件很好的选题。例如,有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创设猴子争夺旗子站成方形与圆形的情景,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在语文或常识学科教学中利用一些音影片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都不失为好的选题。相反,如果我们不认真思考,认为CAI课件可以取代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把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很好表现的内容制作成CAI课件,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 界面清晰

课堂演示型CAI课件不同于学生个别学习型的CAI课件,它不一定要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是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突出表现。整个课件应有明晰的结构,易于授课教师明白该课件的应用目的和用法。有的教师将课件制作成幻灯片式,从教学目的开始,到习题作业结束,或者干脆将板书全部搬到屏幕,这样虽然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有时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的过程。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的讲授、板书、展示、演示实验等传统教学手段与CAI的有机结合。另外,界面的设计要简单整齐,以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否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3. 操作简易

要使CAI课件使用方便和流畅,课件制作时应该注意课件的易操作性及容错性。易操作性指的是课件的操作应简单,课件界面上应有简明的操作标识,特别是应有选择演示内容进行演示、播放的标识。容错性指的是当授课教师如果有不正确的操作时,课件的演示不应出错甚至“死机”,不应影响课件的正常功能,便于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

4. 画面音响

美观的画面、适当的动态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给CAI课件增辉添彩。但是,不应过滥地应用它们,否则也会成为一种课堂干扰因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不好的效果。例如,不恰当地应用与主题无关的装饰图,全程配以无法关闭的背景音乐,运动不停地动态标题等,这些都应避免。至于影像、声音和解说方面,则应尽力从技术上做到完美。演示型CAI课件,要提供给全班学生观看,所以制作时要考虑到图像画面的清晰,课件的文字、图形等要做得大一些。如果文字内容一屏显示不完,可以做成几屏。另外,背景与文字应有较强的对比度,应选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蓝色与白色。

四、将学生、知识、教师三者进行有机联系

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知识、教师三者的统一,考虑怎样将这三者进行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件制作中,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作为联系学生、知识、教师三者之间的纽带。我们在进行课件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有趣的材料,再用较好的方式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强调氛围,用生动活泼的材料打动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选取不同的知识呈现形式。数学类课件很多时候需要用有趣的材料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语文很多时候要用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去打动学生,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用生动活泼的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在制作课件时,要突出兴趣的中心地位,将学生、知识、教师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结束语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篇4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细读三个事例

2理解课题的含义 3学习6-8自然段 4总结收获 5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资源名称

三个事例的素材类型

表格+动画

水平

理解、分析、综合 理解

来源

下载+自制

使用时间

10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通过表格,加深对三个事例的理解、比较

表格、相同点课文第二自然段 含义深刻的句子 写作思路、方法

文本 文本 文本

自制 5分钟 通过自读感悟,进一步理解课题的含义。

理解、分析、综合 识记

自制 10分钟 品读感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自制 2分钟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习兴趣

小练笔 文本 应用 自制 10分钟

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对写作方法的认识。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上一篇:径向基神经网路下一篇:大坝填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