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2024-06-22

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通用8篇)

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篇1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演示实验必须切合学生心理 初中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学习条件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导致他们在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发生变化,尤其是认知特点.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有时会超过成年人,在某些观察问题能力方面更为明显.他们不仅能够观察事物的细微之处,还能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深入浅出地推理.

作 者:武定军 作者单位:青海民和巴州中心学校刊 名:商情英文刊名:SHANGQING年,卷(期):“”(17)分类号:关键词:演示实验 化学教学 兴趣

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篇2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办法与技术。

把微型实验应用在演示实验中,就是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原来教师做、学生看的演示实验,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使多年来提倡的“启发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导思想得以实施。在高一的《碱金属》、《卤素》、《元素周期律》、《硫酸》,高二的《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烃》、《烃的衍生物》等章节的演示实验中运用微型实验,尤其对一些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时,为了比较镁、铝与非氧化性酸(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常规演示实验把两种金属分别加在稀盐酸中,然后观察、比较其反应的剧烈程度。这样前排的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很模糊,后排的学生更看不清楚。如果用微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以小试管或学生自制小试管来代替常规试管,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稀盐酸和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物的小镁片、小铝片,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通过亲手做实验,学生会对实验现象观察清楚,印象深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和形成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把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在“做中学”的目的。

同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 仪器简单。

微型实验利用小试管、点滴板、多用滴管、井穴板等微型化的仪器或学生自制仪器,微型仪器来源广泛,可以做到人手一套。在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能实现人人动手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制仪器和动手做实验,既能训练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新思维。由于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小巧便携、不易破碎、液体试剂在多用滴管中不易流出等优点,这就为改革化学演示实验提供了方便与可能。

2. 试剂用量少。

实践表明,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比常规实验节省90%,虽然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其效果同样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并且反应速率快、现象明显。所以,演示实验微型化能节省实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把微型实验应用在演示实验中,要重复使用或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含“三废”),如用KMnO4制取O2所得到的剩余物质中主要含有MnO2、K2MnO4和未反应掉的KMnO4,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均可用来加入浓盐酸制取氯气;浓硫酸稀释后,不要直接倒掉,而可以用到后面的浓、稀硫酸的性质比较实验中去。对于不能重复使用的应要求学生集中倒在指定的废物桶中,处理后再排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新课改教学的重点,我们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引进微型实验,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激发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了创新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它忽视基本操作的规范性,较少考虑实验中有关的安全因素等。因此,微型实验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演示实验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演示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使常规演示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两者取长补短,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常规化演示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指出在演示教学中使用微型实验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微型实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宁怀等.第四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1998.

[2]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3]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编辑部.化学活动课及微型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分册) [M].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 1999.

[4]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化学教育, 2001, (3) :37.

[5]姚焕英.在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微型实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0, (6) :28-29.

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篇3

一、老实验新做法 ,增强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现在的学生思维开阔,以及现在网络的普及大量的信息都涌入学生们头脑中,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向学生学习,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含量,想出课堂试验中会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就拿我们在初中学过的“吞鸡蛋的瓶子”这个很普通的实验来说。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来完成这个实验:首先用镊子夹取一块酒精棉,然后将酒精棉点燃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恰当的圆口瓶中,最后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放在瓶口。实验的现象马上就会出现,瓶口将鸡蛋一点一点的“吞”了下去。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大气压强的原理:当瓶中燃烧的酒精棉消耗氧气的时候,瓶内的压强会随之减小,当瓶外的大气压高于瓶内的大气压时,就能将鸡蛋压倒瓶内。这个演示实验在教材上用了很多年了,也许有的同学在上这节课之前就已经了解或知道了这个实验,老师如果做到这里为止,那么学生可能就会感到很无趣,这使得老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易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也会很难完。这就得需要教师多动动脑筋了。教师可以将前面的实验当成一个铺垫,而实验的重点可以放在后面,这是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问,谁能告诉我一个方法,可以将鸡蛋取出来,当然前提是不能将我的瓶子打碎,当然也不能将鸡蛋弄坏。”这里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最好能做到幽默有趣,故作神秘,掉足学生的胃口。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自己,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按班级的人数多少每组人一般为5—8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来阐述组内的讨论结果。教师应肯定学生们的正确想法,而错误的想法也应给予肯定,并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教师在最后将自己的想法接受给大家,在这里可以随意发挥,在语言上動作上幽默些,将瓶子倒过来,将鸡蛋尽量把瓶口密封,然后运足了气,对瓶口猛的吹气,迅速的移开,瓶子里的鸡蛋会猛地飞出,在做这个实验时用瓶子越大效果会越明显。最后教师再试着让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这一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们来总结原因。将老试验用新的方法做出来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由原来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的思考。一个热烈的课堂气氛使在课堂中的学生们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和谐的气氛中也不知不觉的培养出了学生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 ,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随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顺应当今学生的发展水平,新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普遍的实行起来,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能够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思维的能力。原来课堂教学中由老师进行的演示实验,现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由学生得出结论,总结出知识。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的去思维、探索和创新。然后针对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的整理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像初中物理大气压强那节课,书上有个叫“吹不出去的乒乓球”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师总是会按照书上的要求从瓶口处使劲吹气,让学生设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是,吹乒乓球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如果不用力吹的话,会怎样呢?如果不是从瓶口吹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多加思考的地方,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是,根据课堂要求的不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制简易试验装置,将废弃的矿泉水瓶剪掉一半再加上乒乓球,就可以完成简易的实验装置。然后让学生进行两到三人为一组的小组实验,让学生用所能想出的各种方法的去吹乒乓球。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会发现,用不同的方法去吹乒乓球,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接着让学生试着猜想用不同的方法去吹乒乓球所产生各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然后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发散思维并大胆猜想,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确定实验要探究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

三、保证实验安全,对操作难、效果差的实验要合理运用先进教学设备。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局限性。安全方面:有些实验可能会使学生发生意外或造成对教师自身的伤害,又或者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对一起实验人员带来损害,像“托里拆利实验”要用到水银。为此,则会有诸多的实验要求,而一些难度较大或是需要珍贵仪器的实验就不能亲自来做。有些教师也会因为学校缺少实验所需的设备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用“口述”或“笔画”来代替。实验的效果方面:有些实验则由于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很难成功等等因素,容易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的正确性产生误导作用,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像“比热容”的演示实验等。这事就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实验过程直观的演示给学生。多媒体设备所演示的实验具有动画的立体效果、直观的各种图形、清净的相互交融等优势,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容易的让中学生接受。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图表、动画音响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给学生以立体感受,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认知冲突更好的理解记忆知识。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某些试验中的环境及条件,将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它还可以将一些课堂演示效果不明显的实验,直观、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易理解,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更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并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实验,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规律等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要以学生为主合理的进行实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的人才。

生物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篇4

单位:

作者:

联系电话:

2012年12月9日

物理演示实验在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实验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学校物理教学中,由于学校条件、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制约,学生实验无法进行时,演示实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学习兴趣实验作用

正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观察、总结物理现象,抽象出一系列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把概念、规律和图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课堂上由老师操作表演、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的实验。通过实验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实验教学受学校条件、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环境不理想等,很多学生实验无法进行时,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例如让学生观察“纸片托起一杯水”、“瓶吞鸡蛋”、“喷泉实验”、“冷水使热水沸腾”、“放大镜并不总起放大作用”、“塑料捆扎绳越捋越散开”等实验,常常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使他们兴趣盎然,很容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觉得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对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仪器的外

形、构造特点及其仪表的刻度,仪器装配和布局也一目了然,美感性强。操作过程直接了当,不转弯抹角,实验现象清晰明了,使学生观察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将溢水杯溢出的水接收直接用自重可以忽略的轻质塑料袋,实验教学效果直观、明显。因此,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物理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传授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物理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正由于演示实验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甚至一个微小的动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全局性。为此,教师应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不可忽略每一细节,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授以学生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由于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以及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学资源不足等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即头脑储存语言信息的能力。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一幢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功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结构,而后者是依次性的链状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一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

为了使物理演示实验在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以下要求:

(一)、不能随心所欲,操作要规范。

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样子,老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在连接电路时,导线横一根,竖一根,把电路接通了事,杂乱无章,操作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等,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就没多少机会进入实验室(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合格的实验室)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利的。

(二)、课前准备要充分,争取可见度高、实验效果明显。

课前的准备不仅是准备仪器还要备学生,演示实验前如果实验室没有仪器,老师就要精心准备自制教具,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认识能力(在少数名族地区还要特别注意语言上的引导,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并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如果进行试验前,不做充分准备,如:对仪器缺乏检查,不进行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至使上课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演示现象出不来或出来了但极不明显,于是老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言无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

(三)、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演示实验的要求。

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为了其它。因此老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学生情绪和观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不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操作将整个实验装置朝着自己,学生只能看到背面或侧面还有的教师操作时站在学生和装置之间,挡住了学生的视

线。二是对学生的观察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听其自然,看到多少算多少,因此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及缺少及时点拨看到的就是一幅杂乱纷纭的图像。这种演示实验就是做得“再好”,学生也得不到什么收获。

(四)、合理、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在试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实验后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物理概念、规律等。如示实验完成后,老师一边收拾讲台上的仪器,一边自己或让学生复述看过的实验现象,然后“言归正传”,又“照本宣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但它的目的仅在于帮助理解表面知识,只是让学生记忆实验事实,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转。事实上,在目睹了生动、鲜明的演示实验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是那样做?为什么是这种结果?为什么?

(五)、不能以讲代做、黑板上讲实验。

当前在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仪器缺乏,同时有的教师怕准备实验花时间太多及其它种种原因,于是来个干脆不做,进行以讲代做,在黑板上讲“实验”。使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结束语:演示实验在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弄清楚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演示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空间还很大,这里只作了一些粗浅的探析,有待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探究 篇5

摘要:本文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进行了认真地探究,在强调物理课堂演示实验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改进比较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加强实验便利性;改进定性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在重心概念课上增加小球“上坡”实验,提高趣味性;改进鸡蛋从高处下落不破碎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改进课堂实验演示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本文对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al Inquiry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Background

Liu Qing-hua

(Hand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Handan Hebei 056008,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explored high school physics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While 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physics teaching.

The author ha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s through learning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combining with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venience, we can improve the comparison of the size of maximum static friction and sliding friction experiment.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the author shows how to improve the electric charge interaction experiment.

To improve the interests of physics clas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can increase the small ball “uphill” experiment in the center of gravity concept clas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vironment awareness, the essay tells us how to improve the experiment that eggs are not broken from a high drop.

To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research ability, the author states some ways of improving classroom experiments.

At las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er own views on the issu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New courses; High School Physics; Demonstrative experiment; Improve

1.

导言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共分三大部分:一是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二是共同必修模块;三是选修模块。

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内容标准的一个独立的主题,物理实验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物理实验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把学生培养成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科学高效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就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学生、器材、制度等课程要素的复杂工程,本文主要就如何开展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材中,根据不同实验在物理学中和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难易程度、用时长短、学校的器材条件,分成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和做一做四类。

现将理科倾向的学生所学习的《物理1》、《物理2》以及《选修3系列》的实验要求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下表数据: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做一做

物理134211

物理23418

选修3—111367

选修3—21178

选修3—3477

选修3—4117616

选修3—5123

总计9552960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有55项就是我们必须做好的演示实验。

我们还应该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演示实验,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

2.

教材中一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能力考查对其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为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将来的专业成长和现代社会的科技创新都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

因此,加强和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正确培养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就成为当今物理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为使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到最大的效果,教师除了应精心选择有较强科学性和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外,有时为加强演示实验的可观性、便利性、趣味性等而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改进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课堂演示实验改进的目的之一是克服原有实验的操作的复杂性,让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演示实验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一致、其操作程序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简化、要使用实验现象明显的实验仪器等。

这些改进后的有趣、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精巧的设计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且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概念、规律等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上教与学的效率。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有时能提供一些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论相违背的新奇现象,或者学生能亲自参与设计操作实验的环境,这将大大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与学生共同完成设计和改进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有利于促进探究式教学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中达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科学探究要素。

物理改进课堂演示实验能为探究性学习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

在和学生共同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的探究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探究都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其中,这样整个活动都会充分体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符合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高效有序地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

2.2.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应遵循的规律

我们进行实验改进的目的是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凸显原有实验的现象、突出实验操作的主要程序,甚至修正原有实验的缺陷,让实验尽可能的发挥它的作用,而这种改进要遵循一定的规律。

2.2. 1.

应有利于加强演示实验的便利性。

实验装置应力求简单,以便排除复杂的实验装置对观察和思考主要问题的干扰即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干扰,这是突出重点的需要。

如:新课程人教版物理1中第58页上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中,两次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放大”了光线的微小变动,这个方法渗透的很好,但调整装置很费时。

若将氦氖激光器放在桌面上,使它的光直接射向较远的屏幕(或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向桌面施加压力时会观察到光点移动。

使得该演示实验简捷高效,现象直观清晰,会很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又如:新课程人教版物理1中第56页上的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观察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当手拉弹簧称,逐渐增大拉力,使得木块从静止开始移动后,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于是弹簧秤的读数不断变化,很难感性地形成正确的概念。

若加以改进,将弹簧秤拉木块整个装置置于一个长薄板上,保持木块静止不动,逐渐加力反向拉动木块下的薄板直至匀速拉动(如图3所示),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变化,这样更容易操作。

图1

图2 图3

应有利于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观性。

明显的实验现象和可观性较强的实验都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习。

可观性差、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不信任,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

如:新课程人教版物理选修3-1中第6页的演示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4所示),一般静电实验很难演示成功,由于孤立物体和悬挂小球一般带电量很少,若加上空气潮湿的影响,放电较快,物体和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很小,丝线的偏角很小,很难观察到三个偏角的大小的不同,所以此演示实验成功率很低。

而若将实验改进为(如图5所示),O为带绝缘柄的金属球,丝线上的小球用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或其他轻质材料)做小球p1.

p2.

p3,在小球外面涂上石墨导电层(或外面包上导电的铝箔),利用感应起电机使A和三个小球同时带上正(负)电,起电机的起电效果远远强于摩擦起电,因此铝箔小球产生了明显的偏离,很容易比较出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大偏角越小;若加快起电机的摇动速度,O和三个小球的带电量增加,丝线的偏角增大,说明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变大了;减慢摇动速度,则带电量减少,角度变小则库仑力变小。

由此得出结论:电量越多,库仑力越大。

这样改进以后实验现象明显了,提高了可观性,有利于学生对库仑定律的感性的了解。

图4 图5

应有利于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物理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所以应适时设置有趣的演示实验以达到激趣的目的。

如:学习重心的`概念时,可以增加这样一个小的演示实验:用橡皮筋将两支铅笔的一端扎紧,另一端拉开适当的距离后搁在第三支铅笔上,构成一个木支架,宽端略高于窄端(如图6所示)。

将小球放在木支架的窄端,可见小球朝高端滚去。

这个实验很有趣,看似小球自动上坡,实质上是小球重心下降,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变成了动能。

但也应注意避免出现为增加趣味性而忽视了安全性,如有的老师在学习“机械能守恒”一节时,进行“铅球碰鼻”实验(如图7所示),3公斤重的铅球自某学生鼻尖无初速度释放再摆回,看学生怕不怕铁球碰伤鼻子,惊险刺激,但应防止被试验的同学站立时会出现轻微晃动而造成伤害。

图6 图7

应有利于提高演示实验的环保性。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还应注意安全环保等问题,如:在旧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的P4演示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一块泡沫塑料垫上,观察鸡蛋会不会被打破(如图8所示)。

这个实验的演示结果往往会使鸡蛋在泡沫垫上弹跳几次后滚落在地板上破碎,既不美观也不环保。

若在透明的大大的玻璃器皿内的底部铺一层厚厚的细沙,再将鸡蛋从一米多高处下落(如图9所示),鸡蛋会稳稳停落在铺有沙子的器皿中,既不会再次弹跳又完好无损,大大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及环保性。

图8 图 9

3.

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形象、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真实生动的物理情境,容易被学生接受。

3.

1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形成物理概念。

作为物理教师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真实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生动有趣的物理情景。

3.

2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刺激学生为追求探索未知事物而获得相应的学习动机,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往往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力,让学生善于观察出事物和现象中重要的属性和特性。

3.

3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

教师演示实验的态度和效果,对学生的科学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示范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

这样,教师娴熟的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显著的实验效果能帮助学生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步骤。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6

烈山区前岭学校

2014年3月

赵清丽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前岭学校

赵清丽

【内容摘要】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可见学好化学的作用巨大。化学学科教学的魅力所在就是化学实验,可以说:魅力化学,实验当先。加强演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乐在其中、乐而好学;加强演示实验教学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及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演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化学教学的关键一环是有效开展好演示实验教学。

【关键词】魅力

演示实验

基础

初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直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直观教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进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一谈我在平时的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和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往往渴望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和感知神奇。我就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和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给学生上

学,学好化学”几个红色的字。学生顿时大呼:“太神奇了!”接下来我趁热打铁顺利把这节课上完了。学生在外因的刺激下产生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有了更强的探究欲望;又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将一张白纸折叠成小纸盒,注满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沸腾了但纸却没有被燃烧起来,学生马上就会产生“为什么纸燃烧不起来?”的疑问。这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要揭示其中奥秘的兴趣。趣味实验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意识地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这种兴趣逐渐内化为比较持久的学习动机。增强其探究欲。

二、改进演示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为依托,适当地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其目的就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容易观察,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让学生自主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解释实验结论。如在讲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时,我增设个一个实验:取两瓶氧气分别正放和倒放在铁架台上,用两根带火星的木条同时实验,学生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都复燃,不同的是正放的那瓶氧气可以实验多次,而倒放的那瓶只能实验三五次。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设计改进实验,并事先对学生可能想到的问题做充分的准备,从容应对,合理解释,启迪智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既能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起示范作用,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和教材重点而设置的,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准备周密,演示有效。实验前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成后还要要求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做到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表述精准,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思维。例如,在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时,我就逐步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蜡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点燃蜡烛观察到什么现象?火焰有何特点?哪层火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刚熄灭蜡烛后产生的白烟为什么能轻易点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适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有利于学生形-

成正确的实验思维,养成严谨细致、勤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四、让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认为最佳的教学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完之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台上的学生会做的很认真,台下的学生对实验的观察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整个演示实验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由于学生已具备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分析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部分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进行必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比教师独自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只观看要好的多。又如《溶液》一章,概念多,条件繁杂,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有关溶液计算方法的掌握一直是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突破。我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规律,对易混淆的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全面理解。让学生通过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解决了有关溶液计算难的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所以理解掌握得比较深刻,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把好度、把好关,适时引导,给予鼓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质疑

例如,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时,我增设了一个设疑实验,在容器中放一个空气球,然后问学生:“如果向容器中通入二氧化碳,空气球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求知心里加赠。当看到随着二氧化碳的通入,气球逐渐上升,学生便发出会心的微笑。

(二)、及时帮助学生改错

学生动手实验时,小组长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加热前,小组长检查试管口是否塞棉花,高锰酸钾是否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的朝向,酒精灯是否使用外焰加热等。再如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时,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找出操作上的失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学生动手实验,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三)、演示操作要有尺度

现在的化学教材,对于实验类型标注的不是很明确,那么什么样的实验适合作为演示实验呢?我认为首先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有必要演示。比如,《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题的教学,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对于基本操作,教师必须做出标准规范的演示,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比如《制取氧气》,整个过程相对复杂,教师一定要先演示,然后才能开展学生实验,如果直接让学生实验,效果会不尽如人意。

五、重视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材中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或指导学生完成。这样,不仅让学生验证了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许多新知识。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空气质量”、“调查食品的酸碱性”等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而学生通过做家庭实验亲自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长期如此,学生便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充分发掘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演示实验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可见范围较小,为弥补其不足,演示完毕后,教师的做法通常是在教室巡回让学生观察,但是学生看到的没有过程,仅是结果,同时也浪费了课堂时间。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可见度、直观性,提高了实验效果。如在做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时,在投影仪上放一只培养皿,内盛浓硫酸,在一块玻璃片的两面各滴一滴水,盖在培养皿上观察,几分钟后,会看到玻璃片下面的水滴慢慢减小,最后全部消失,而上面一滴水仍在。有时由于学校实验条件所限,有些实验无法完成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由于实验需要的温度高,尾气不易处理,此实验在课堂上通常无法成功演示。对此我利用一些现成的实验视频资料,让学生能看到真切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又如工业生产化肥、制碱、炼铁等,通过视频,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整个生产过程。

总之,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动力的需要。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中,化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充分展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演示实验的功效和优势,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7

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品质, 演示实验正是培养学生这种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但要设法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而且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 尽量多做一些演示实验。教材上规定的实验要做, 没有规定的实验也要做。对于每一个演示实验, 教师都要认真研究, 搞清楚科学原理, 做好充分准备。对一个演示实验的不同方案, 要进行实作比较, 选用演示效果更直观、更显著的方案,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久而久之, 就能逐渐培养出他们探索、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他们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时, 只要教师稍加点拨, 学生就会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要学习的物理知识, 就能不断地提高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使教学变得轻松, 学习变得愉快,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电荷的相互作用”这个演示实验, 教师就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或皮毛与硬橡胶棒摩擦”的方案来做, 可考虑用摇感应起电机或感应线圈来做。这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更加强烈。

也可用发泡塑料制成一对直径约10mm的轻质小球, 用细铜丝穿心而过, 分别悬挂于紧固在一铁架台上的两个绝缘棒上。 (1) 将两绝缘棒调整成一定角度, 以使两悬挂小球保持一定距离, 然后把两细铜丝用软电线分别和起电机的两个放电小球接通, 轻摇感应起电机手柄, 两轻质小球立即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强烈吸引, 使两悬线与原来的竖直悬垂方向形成一个明显的偏角。再调整两绝缘棒之间的角度, 改变两带电小球间的距离, 可观察到两悬线偏角的大小也就随之变化, 且距离越小, 偏角就越大, 说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电荷之间的距离有关, 即距离越小, 作用力就越大。 (2) 保持两轻质小球之间的距离不变, 以较快速度摇动感应起电机的手柄, 使小球的电荷量增加, 这时可观察到悬线偏角随之增加, 说明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还跟电荷的电量有关系, 电量越多, 作用力也就越大。 (3) 如果将悬挂两小球的细铜线连接一在起, 然后用软电线接在起电机的一个放电小球上, 轻摇起电机手柄, 就可以观察到两小球因带同种电荷而强烈排斥的现象。重复前面的实验步骤, 亦可得到上述结论。

实验完毕后, 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观察到的演示实验中的现象阅读教材, 然后对“电荷的相互作用”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只需适时点拨, 学生就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库仑定律。

又如, “利用电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一节中, 新编教材只是进行了一般论述, 并没有进行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定量分析。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 教材做这样的处理, 显然是恰当的。但是, 如果教师在上这节课之前, 先用阴极射线管给学生演示一下电子做匀速运动的轨迹和在电场、磁场中轨迹发生偏转的现象, 再让学生观察在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的撞击下, 原来静止的小叶轮会飞快地转动起来的现象, 就会使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带电粒子的运动一下子变得活灵活现。这样, 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对此自然现象的兴趣。这时候, 教师再对教材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学生就容易听得见、学得懂, 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再如, 讲完振动和波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个“摸摸声音”和“看看声音”的演示实验, 延伸和拓展学生在这一章所学到的知识。

1.摸摸声音:教师做示范动作, 让全班学生轻轻掐着自己的脖子, 跟着教师发出“啊……”的声音。然后让学生说出感觉。通过这一“摸”, 学生就自然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结论。这时, 教师可指出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并介绍次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也可介绍声速及马赫数M等和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

2.看看声音 :教师把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送到收音机示教板的前置放大级, 功放级的扬声器就会发出悦耳的“嘟……”的信号声。同时将该信号送到示波器, 示波器立即显示出“嘟……”的信号的正弦波形图像。若教师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则学生耳朵听到“嘟……”的音调变化了, 看到“嘟……”的波形也变化了。这样, 不仅直观地验证了频率和周期的关系式f=1/T, 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 起到了拓展教材知识的作用。

紧接着, 教师把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线拆除, 改用话筒作为收音机示教板前置放大级和示波器信号源, 接好连接导线后, 请一位学生上来, 对着话筒轻轻唱歌。其他学生一面听着扬声器传出的声音, 一面看着示波器上随歌而起伏变化的歌声图像, 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在快乐中延伸和拓展了所学知识。

摘要: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品质, 演示实验正是培养学生这种品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列举了教学中“电荷的相互作用”、“带电粒子的运动”、“摸看声音”的演示实验, 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世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一点心得[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10 (4) .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教学 篇8

关键词:演示实验;基本要求;基本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没有物理实验就等于没有物理教学。下面就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从演示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演示实验的基本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1.遵循新课改大纲的要求,明确演示目的。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但绝不是说处处都要演示,绝不是演示的数量越多越好。因为演示实验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演示实验、讲解、练习等,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如果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直观、形象,追求表面上的活跃、有趣,把演示实验搞成看把戏、耍魔术,这就会走向反面。所以,要根据新课改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演示的目的。而且,在演示时,要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变化,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关键点上,真正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

2.突出重点关键,排开次要细节。一个演示实验,总是为了解决一个重点或是关键的问题,使学生得到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层次不分明,细节不回避,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3.装置力求简单方便。演示实验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增大可见度,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能看的清楚。装置力求简单,应当作为演示实验的一条重要原则。装置简单实用也是演示不同于学生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们实验的目的和作用不一样。

4.演示讲解结合,启发学生思索。要使演示达到预期的效果,演示时必须与讲解相结合,启发学生认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演示实验前后及过程中,如何提问,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总结,都要仔细推敲。尤其要让学生发表意见,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分析的,结论是什么。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在探索中求的知识。

5.按照操作程序,起好示范作用。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按照操作程序,不能违反操作规程。教师的演示实验,应当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6.认真做好准备,保证实验成功。演示实验是否做得干净利落,保证成功,是上好一节物理课的关键。既是课堂其他环节的基础,又能为其他环节争得时间。课前应当检查仪器,调整好仪器,亲自动手试试。若出现偶然情况,演示不成功,应当分析原因,沉着冷静,重新再做,直到成功。

二、演示实验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演示的目的,不仅应当结合教材内容,而且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演示方法。演示实验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演示实验,应有不同的演示方法。

1.归纳。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得到的。我们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物理规律时,应当自觉应用归纳的方法。

2.分布。有的实验不能直接通过一步演示,需要几个引导的实验,逐步深入,进行分步演示。例如,演示感应电动机的原理,就应分成几步来演示。第一步演示:移动磁铁,铝框跟着移动,应用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来分析物理过程;第二步:旋转磁铁,铝框跟着旋转,指出与第一步演示的原理相同;第三步:给电动机的定子通入交流电,铝框就转动,表明交流电通入定子后形成一个旋转的磁场;第四步:给定子通入交流电,把铝框换成转子,转子在定子内也同样转动。这样分布进行演示,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有利于让学生真正通过演示理解物理原理。

3.对比。为了让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加深印象,一些实验需要作对比。通过对比,才能使实验效果明显。例如,超重和失重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晶体和非晶体的熔解过程等。对比是演示的一种好方法。

4.模拟。一些演示实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限于实验条件,有的只能用模拟演示的方法进行。例如,远距离输电等一些实验,设计的好的模拟实验可以胜过实物。因为模拟演示可以突出需要演示的地方,可以将不能观察到得过程模拟出来。就是在许多科学上和工程上的实验,也需要模拟。例如,利用“风洞”进行模拟实验,是设计制造飞机时所不可缺少的。

5.放大。有的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较小,或无法让全班都观察到,这就需要通过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放大的方法来演示。如电场线、磁感线、干涉、衍射、纵波、横波等这些实验在幻灯机上演示,放大后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如果有的实验用上述方法有困难,那就应当让学生逐个或分组观察演示实验,放大观察的视角。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去认真思索,不断探讨、改进、发展,才能够真正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上一篇:中考在即我想对父母说作文800字下一篇:窦桂梅评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