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2024-11-19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共12篇)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是未来中学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者,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成与败。高等师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母校,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更好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新型教师。

《生物教学论》课程是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它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手段及方法、掌握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面对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生物教学论》课程如何为师范生保驾护航,造就他们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脱颖而出,进行《生物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实现新课改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对接, 已经成为高师院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对《生物教学论》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在掌握新课程标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快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增强师范生的竞争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一个问题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互动、对话、研讨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对所描述的教育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此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能力,我认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寻找典型的案例、设计有针对性的思考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案例应源于教学实际,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所编写的,教学所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案例能尽量客观而多维地反映事件发生的背景,并力图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学案例必须设计一定的问题以启发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要含蓄,通常是显而不露,启发学生思维,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二是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和节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了课堂中的“主角”,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担任好课堂“导演”的角色,适时地抛出问题,点明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维;在学生困惑、有分歧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恰当地运用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高度地概括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个性化的评价。

《生物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带入一个思维和辩论的空间,通过此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生物教学论》的总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

采用“微格教学”的实践训练方法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始终是生物学教师的职业追求。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教学技能不但不能抛弃,而且还应使这些技能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浸润下,更加鲜活、生动。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扎实的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心应手,我在生物教学技能的实践训练中采用了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并加大微格教学的训练力度,以求用较短的时间和精力,迅速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是建立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与传统的技能训练相比,微格教学能将复杂的生物教学过程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等,使每一项技能都成为可观察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微格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摄像技术、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的训练中,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每个人的角色频繁地调换,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转为评议者,学生反复地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实践再进行理论分析、比较研究。这样的训练方式,既体现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又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更新。这对于学生实际技能水平的巩固和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引入“说课”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微格教学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但这样的技能训练并不能看出师范生运用了哪些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为加强学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掌握和运用,我在《生物教学论》的教学中增加了说课的环节。

所谓“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不同于上课,上课是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展示教什么和怎么教,说课不仅要说明教什么和怎么教,重点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这么教,其教育教学理论依据是什么。即要求教师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通过在教学中增加说课的训练,不仅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加强,而且能帮助师范生更好地以科学的、全新的教育理论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师范生的内在教育理论素养。

通过近两年对《生物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在教学中加强和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师范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从以盲目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参与教学,使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进而增强了他们未来从教的信心和竞争力。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2

导致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调查

1.调查目的:寻找生物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2.调查内容:生物学实验教学在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实验素质、学生实验能力、实验教学过程及模式、实验室装备及管理,教师实验教学的看法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访谈记录:

随堂听课记录:

如何安排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58—01

一、实验的准备

1.预习:每小组分别熟悉实验内容,分析确定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写出预习报告,经教师审阅后,进入下一步。

2.材料准备:准备实验用具、配制药品及培养实验材料等。

二、实验方案的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它包括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及实验改进方法等。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假设为基础,明确实验目的,并对实验材料、方法手段的可行性加以斟酌,设计出清晰、简洁的实验步骤。最好把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在实验方案上反映出来。实验设计,主要考查了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代表以适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小组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并引起争论,学生为弄清楚是非,往往会以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有时个别学生还会提出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来,教师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鼓励。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设置对照组。即设计诸多因素一致只有一个因素有差异的一组实验,通过对照比较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强调“等量”的问题,因为只有条件相同、材料相等,实验才具有可比性,才有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这也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如在进行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实验,然后让他们分析、讨论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理论上的结论。另外,还可以允许学生按照实验原理,设计一些不同的实验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在这个实验中,有两个等量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两支试管中的浆糊都是2 ml,二是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了等量的水和唾液。此外还要注意强调将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水和唾液是作对比实验用。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方法,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的安排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而是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并能从过程中获得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追求统一结论的习惯,引导他们关注探究的过程。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记录能如实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观察的记录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修改。特别是一些与预期效果不同的实验结果,更需要学生真实记载。因为科学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的探索才能最终得出结论,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培养。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的过程、数据都不容篡改,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一个小组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具体、准确的学生操作细节,同时还要做到全面巡视,了解整体情况,并注意收集来自小组长和科代表的反馈信息,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能及时地给予指点和帮助。

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重新审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并以书面的形式整理出一份较详细的实验方案。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等。这项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浅谈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4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从以往的生物教学方式来看, 虽然学生有着一定的实验兴趣, 但是教师为防止发生意外, 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十分严格, 甚至于仅是教师进行操作, 而制止学生动手。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学生对于实验的渴望不断的遭到压制, 使其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衰弱。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 现行教材中所要求的实验内容, 绝大部分没有危险性, 因此即使学生出现错误, 也不会造成任何的人身伤害。教师仅需要对实验步骤进行约束即可。另外, 在学生进行操作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首先认识到实验目的, 使其有所准备的投入到试验中, 并在实验过程不断的理解, 进而思想上得到合理实验结论。

二、规范实验操作步骤, 提升生物教学实验标准

对于实验而言, 步骤使操作者所必须重视的内容, 合理、规范的步骤能够生成出最为理想的实验结果。但是, 学生对于实验步骤的认知并不明确, 课本中虽然有着步骤的明确说明, 教师也会为学生进行反复的演示, 但是学生却依然无法获得准确的结果。原因在于初中生的行为认知上, 对于复杂事物有着天赋性的过滤功能, 因此即使学生能够熟背课文, 却依然难以有效的完成实验。

教师应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规范实验, 强制性的要求往往会适得其反。在教师进行实验步骤讲解时, 应以错误的实验方式进行对照, 明确的告知学生, 该方式难以获得所需要的实验结果, 学生会通过正确和错误事物的对比, 便能够加强自身认知。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内在物质, 主要帮助学生对于细胞加强认知。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首先告知学生如何有效的调整仪器, 并设定规范的光圈和光线密度,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 教师使用错误的方式, 如修改光圈, 这样学生便会无法获知信息, 进而牢固的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式, 以及观察该实验的光线强度, 在教师的重复教学时, 再次采用错误手段, 学生通过观察, 能够在其中快速找出问题, 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将记忆内容转化为能力。

三、根据课堂教学实际, 尝试简易试验方法

中学实验多为不同元素的碰撞或融合生成新的物种, 这些元素的选取通常以安全、低价为主,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 通过生活中的物质, 进行安全的小型试验尝试, 进而更为深刻的理解课本内容, 如新世纪版生物教材中, 以吲哚酚试剂作为实验材料, 进行探索维生素C的存在, 为鼓励学生更好进行生活化实验, 笔者以碘伏代替吲哚酚, 两者同样具有褪色反应, 而在实验完成之后, 鼓励学生回到家中进行尝试。由于碘伏的使用比较普遍, 一般家庭中都会有所储备。而生活中的物质代替生物实验, 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教程成本, 同时能够简化步骤, 如通过消毒液作为漂白剂。

四、合理的通过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1) 通过实验方式,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生活中并不缺乏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人。生物课程的学习, 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帮助学生认知生命, 但是与生命的伟大相比, 生物科学又有着很多的不足, 它需要人类通过不断的创新、发明, 丰富其资源。因此, 问题的发现对于任何事物的发展皆是至关重要。但是在发现问题之后, 又需要知识与经验将之解决。因此, 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如教材中对于生物体“消化”的探索, 并在其中提出了的生物消化分子结构的假设问题:“人和动物在进行食物摄取后, 体内细胞壁仅能对小分子进行吸收, 而食物中所含有的大分子是否以分解为小分子而进入细胞中呢?”该问题出现后, 教师首先需要进行论据的假设, 学生通过所假设的条件进行研究和探索, 假设论据为:第一, 人和动物所摄入事物, 其营养进入细胞;第二, 两者身体结构由细胞构成;第三, 食物中含有大分子物质等。学生通过肯定条件的分析和研究, 能够找到阐述课本问题的合理依据, 并逐步从中增强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内容,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中学生物教学中有较多的实践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 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 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 使其通过动手, 更为扎实的掌握课本知识。如, 教师在进行蝗虫身体结构讲述一课前, 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捕捉蝗虫, 并将其不同位置侵入到水中, 观察蝗虫会因为哪个部位进水而率先死亡, 并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在笔者教学实践过程中, 发现学生大多数找到的了答案, 并使蝗虫一课的讲解, 十分顺利的完成。

五、结束语

生物教学是生动而又充满趣味的学科, 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不解和向往, 能够更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教学中应注意, 教育是为学生增强知识的积累, 锻炼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 因此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学习, 在生物教学中, 合理的规范实验步骤, 有效的引导知识积累, 帮助学生将知识逐步转变为技能, 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生物科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是自然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门类。对于生物教学而言, 教师应以负责的态度, 引导学生挖掘生物学习潜力, 不仅关系到学生成绩的提升, 更加影响着未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基于此, 本文就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论述, 为探索中学生物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物探析

参考文献

[1]冯美成.刍议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成功 (教育) , 2011年05期

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篇5

一、生物教学设计概述 1、1 教学设计概念 1、1、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由赖格卢斯等学者提出,它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科学。它旨在达到预期教学最优化的教学行为。它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处方的一门科学,是对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清晰指南的一种理论。1、1、2 教学设计的特性

 有利于应用理论指导教师认识教学实践,展现教学应有的规律,如以什么样的进度和速度进行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记忆等;

 在教师对教材知识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对核心知识深入理解学习,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 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来保证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策略、媒体、评价”等诸要素的协调一致,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注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综上,教学设计包含理论性、应用性、差异性三个特点。1、2 生物教学设计概念 1、2、1 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划设计,促进学生的学习。生物教学设计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生物教学设计重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1、2.2 生物教学设计的类型

生物教学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宏观的学期教学设计,中观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微观的课时教学设计。它们是一个内在联系,统一的教学整体,为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服务。

学期教学设计:又称学期教学计划,是新学期开始之前,由生物教师对生物课程制定,从系统整体上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然后经学校教研组集体讨论后交学校领导审核后执行。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对构成单元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专研。包括设计单元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单元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一个单元中不同的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是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师上课的蓝图,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需要设计出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方法、媒体、环境、时间等的具体安排。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在整个生物教学设计中既是前一段的结束,又是后一段的开始。

二、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运用系统的思想,教学可以看作一个由若干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组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课程或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一个教学系统由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组成。

从图可以知道,生物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研究:

第一,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关系。生物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课程或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着的若干个组成部分以一定结构方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几个基本的结构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组成了生物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其中,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核心的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矛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一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生物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要研究教师如何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也就是学习者当前对生物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水平和我们预期的目标之间的差异。

第二,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教与学的目标。生物教学设计不论是对生物学期课程的设计,还是对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设计,最终目的是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如何分析生物教学目标,使生物教学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是有效进行生物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问题。第三,教学设计要要就教与学的操作程序。生物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生物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生物教学理论不能转化为对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产生直接指导意义的操作技术、方法、策略和模式。而生物教学设计恰恰有媒介的作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所以,如何将生物教学资原理和规律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解决生物教学问题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成形式和学习结果等过程要素,这些过程性要素构成生物教学系统的时间结构。也就是说,生物教学设计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操作程序问题。

三、三维教学目标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以学生为本、加强STS教育、倡导探究性学习。

第一,“以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以学生为本”也就是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第二,“加强STS教育”的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学知识与技能多方面得到发展。

第三,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四、三维教学目标下的生物教学设计特点

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的设计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教学过程的设计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等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设计理念就需要更新。三维教学目标即可以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三维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具备一些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更新。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要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上,使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不仅要承认差异性,而且要辩证地对待,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弹性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有所长。

第二,教学内容设计理念的更新。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生物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渗透STS教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现有条件,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去选择教学内容,然后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与组织,使它们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和理解。

第三,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的更新。从以教为本到主体参与。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看成真正的学习为主体,认真研究学习的起点,根据学生实际起点确定教学起点、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学活动都有不同的提高。

第四,教学方式设计理念的更新。从单向灌输到情境构建。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进行知识构建创造情境性和协作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推动其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既要创设问题情境又要创设协作情境。

第五,教学设计观的更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三维教学目标下的教学设计需要师生共同实施、开发和创造课程的过程,是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有灵活性。

第六,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物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如报纸、杂志、书刊等。这些课程资源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其他课程资源。

第七,生物教学评价体系的更重建。在评价目标上,既要评价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功能上,评价的重要功能是激励、诊断与发展。在评价标准上,要制定综合评价标准,综合地,积极地、真实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在评价类型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或小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中学实验  教学现状  实验实施  考核体制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35

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学设施越来越先进。然而,农村中学的实验教学开展的并不顺利,仍然存在着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师资面临挑战。农村中学一般没有配备专业的实验室管理员,很多学校是由生物教师兼任实验室管理员,由于管理员首先要搞好教学工作,花费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很少。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完成实验教学工作自然是困难重重。

第二,教育观念陈旧,实验教学工作纸上谈兵。没有专门组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只是将实验安排在理论考试的试卷中,而脱离了实验操作的实验考试内容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学生只要记住了实验内容就能得高分,这也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误解:“做实验不如背实验”,长期在这种想法支配下去做实验,当然不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效果。目前学校仍然看重学生的升学率,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所以很多老师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一味的追求学生的成绩,很多实验只讲不做或是根本不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三,生物学科的弱势地位也不尽完善。当前很多地方在中考中生物学科只有30-40分,这个不利因素,造成原本和物理、化学同等重要的生物处于弱势甚至被忽视的地位。所以很多学校从分数多少这一落后的评价理念出发,一是在配置生物实验室和相关器材药品上就能省则省。这也是制约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大部分生物教师处于所谓“副科”老师的弱势地位,很多生物课被其他所谓“主科”的教师所兼带。

第四,中学阶段生物开课课时严重不足,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阶段生物每周应该开设3课时,但是大部分学校因为生物所占比值的原因,每周只开设2课时,在教材主要内容课时吃紧的情况下,实验教学的开展更是无稽之谈。这也是影响生物实验教学在中学阶段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

第五,学校在制订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细则时,对包括生物学科在内的学科有严重的歧视行为。在对教师实现绩效工资时,各个学校出于对升学的需要,在衡量工作量时,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大科,由于在升学时占有较多的分数,因此,凡是上这些学科的教师,每上一节算1.3节工作量,而像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些小科,并且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值也较少,一节课仅算1节工作量。上相同的课,生物教师的绩效工资将比担任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低。在毕业班奖金分配时,担任生物学科教学的教师所分得的奖金不及担任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的零头。

二、改进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改变农村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和教师现状,摆脱农村生物教学的危机,广大农村生物教师觉得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争取资金,改善教学设施。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善现有的教学设备,虽然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仍然要积极主动的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向上级领导反应,争取得到更多的资金,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设备。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认真检查督促各校课时安排情况,严格要求学校按规定执行课时计划。这是提升生物教学地位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完善对中学生物学科评价体系,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只有对中学生物学建立合理的评价的体系,才能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这好比是“多米诺”效应,学校相关领导以及科任老师甚至学生都会重视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和有关实验。

第三,在审核各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细则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坚决取消存在学科歧视的内容,让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师均衡发展,尤其要加强薄弱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让担任薄弱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进修晋职评优评先以及绩效考核时不受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懂生物,热爱生物教学的师资队伍。当教师乐教,教学效果才能好,才能真正完成生物新课标赋予生物教师的教学任务。这是稳定生物学科教师队伍的必要条件。

第四,变换实验材料、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材中给出的一些实验,因为地域和时间差异,有些有些材料可能找不到或者在这个季节找不到,从而导致生物实验无法进行,这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变化实验教材,或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比如七年级“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这一节中提到的实验材料天竺葵,可以利用小白菜这种常见蔬菜代替,此外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的实验昆虫——鼠妇可以替换为蚯蚓;野油菜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此外在学习和观察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实验调整到春天蝌蚪出现的时候进行。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7

一、曾宪梓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现状概述

曾宪梓中学是1993年新开办的一所高中, 在曾宪梓博士的大力支持下,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师资队伍引进有力。1999年跨入省一级学校的行列, 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省一级学校,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1. 生物师资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目前, 曾宪梓中学各年级各12个班共36个班, 配备10个生物教师和一个专业实验员。其职称结构是高级教师3人, 中教一级4人, 中教二级3人和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学历构成是9个全日制本科生和2个研究生。因此, 曾宪梓中学生物教师能在相对轻松的教学任务的氛围下, 从教学到科研顺利开展“传帮带”, 有效推动曾宪梓中学生物教学质量, 历年高考成绩斐然, 科研也在逐步走向成熟。

2. 资金投入有力, 生物教学仪器先进。

曾宪梓中学每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施, 每个教师都配备笔记本电脑, 而且有专门的多媒体维护人员。有足够的实验室场地, 仪器基本齐全且先进, 其中有两个生物实验室和一个生物器材保管室, 由专门的生物实验员管理。

二、曾宪梓中学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积极性有待提高。

公立学校教师在试用期满一年后转编就能得到铁饭碗, 危机意识不够, 积极性不高, 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高级教师, 职称评定结束, 教学成果丰硕, 暂时失去了奋斗目标, 工作日渐出现惰性。虽然有高考的压力在推动, 但教师被动工作导致热情不高。目前,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把教书作为一种事业来看待, 导致“领导抓一下就重视一下, 不抓又松懈下来”的状况层出不穷。

2. 科学研究严重滞后。

生物组11个生物教师, 到目前为止申请了两个课题, 其中一个校级课题已结题, 一个市级课题在研中;科研论文篇数不少, 但知网上能查到的仅一两篇。而且这些课题和科研论文都是生物科组教师评职称所需才开展和撰写的, 教师缺乏科研积极性, 科研水平有限。另外, 曾宪梓中学目前聘任高级教师职称的名额已满, 很多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由于近几年看不到希望, 所谓的职称科研也懒得理会。

3. 实验教学质量有待改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重视实验教学。曾宪梓中学具有一定的实验教学基础, 但是生物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差距。第一, 一个实验室就自来水供应不畅, 需要从旁边的厕所取水做实验;第二, 学校共有30台显微镜, 真正完好的显微镜不到6台。有的显微镜看似完好, 精确度却明显不够, 如学生在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物象时, 转移目标物象至中央, 换成高倍镜时物象完全消失, 甚至高倍镜把盖玻片连同载玻片一起推走或压碎玻片, 于是教师无奈之下, 让一些学生直接使用高倍镜找清晰物象, 导致实验操作有悖于课本内容, 从而可能会误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第三, 每次实验没有分组, 人数太多 (约60人) , 导致实验场地拥挤, 科任教师应接不暇, 而专业实验员在忙完课前准备工作后, 对实验课堂几乎不闻不问;第四, 学生不重视实验课, 课前预习不够, 课效果。另外, 教师和学生普遍不重视生物这门学科, 以“副科”对待, 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 从而制约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2010年广东省高考改革, 生物成为理三科之一, 其教学地位明显得到提升, 高一开始开生物课, 周课时为2节, 但相对于物理、化学的周课时仍然较少。

三、提高曾宪梓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1. 名利结合, 提升教师积极性。

首先, 开展师德教育, 增强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 鼓励教师备课的同时, 也要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的行为与思想,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法, 提升教学质量。最后, 结合教师个人利益, 加强激励措施, 对教学质量优秀的老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生物科组在成绩分析的时候以起点比进步, 以成绩论英雄, 有为者有惠, 同时给予“省级骨干教师”、“嘉应名师”、“校级优秀教师”等称号, 甚至提供外出进修、增长见识的机会, 如去年暑假生物科组长代表学校去了陕西师大学习半个月。

2. 以老带新, 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科研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职称的晋升, 而且也有利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学校也招聘了一些硕士研究生,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在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 顺利开展科研课题, 从而达到以研促教。开展科研应得到学校的重视, 加大激励措施。目前发表一篇科研论文, 学校给予教师的物质奖励不过两三百, 同时也没有配套的精神奖励措施, 导致教师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不高。

3. 重视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室管理。

曾宪梓中学非常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近年来不断增加生物实验课的开课生到实验室里进行现场实际操作, 如我校已开展的制作葡萄酒和酸奶等实验;二是由教师或者少数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如三大有机物的显色反应实验;三是由学生课外完成的实验, 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大部分生物实验教学都需在实验室内开展,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不容置疑。首先, 要重视专业实验员的培训, 提高个人待遇, 保证跟其他科任教师待遇齐平, 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专业实验员参与实验课的课堂管理,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其次, 及时购买和更新所需的实验器材, 正确保管和使用。最后, 实验室管理要规范化, 制订实验室管理原则, 同时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 爱惜仪器, 节约实验材料, 并做好实验室登记册的记录等。

4. 开展生物竞赛活动, 推动生物教学。

生物科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各类生物学竞赛, 能有效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能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对全体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需结合教师切身利益, 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重视教师科学研究, 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适当开展生物竞赛活动, 将有效推动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生物教学教育质量在梅州市名列前茅, 历年高考成绩卓然。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对于全面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在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改善, 以不断提升生物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志刚.教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J].教研前沿, 2012.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篇8

(一) 借助工具书, 弥补教师自身不足

近年来, 由于新课程改革, 常有具有十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深感力不从心, 长期从事的老教材教学, 把教师和学生双双困在生物课本中。教师圈重点, 学生记精华, 别说是工具书, 有时参考书也属多余, 有一课本足也。这样久而久之, 高中、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渐渐淡忘, 越来越模糊。可是, 近年来各县市选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大相径庭, 新教材围绕实际生活, 提出具体问题, 真正体现了“题在课内, 答案在课外”的理念。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35页的“大家谈”中第二题:“比较松的果实和桃的果实有哪些区别?”其答案为:“桃花的胚珠由子房包被, 桃花受精后, 由胚珠发育成种子, 子房发育成果实, 将种子包被起来, 成熟的雄球果各个鳞片彼此离开, 每个鳞片上都生有两个裸露的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种子也是裸露的。”该答案在本章节中根本找不到, 大部分是高中、大学里的知识。鉴于这一点, 中学生物教师应借助于工具书, 尽快熟悉并掌握高中、大学的基本知识, 把长期搁置的知识重新开发利用起来, 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值得学生信赖的专业生物教师。

(二)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物学的价值

教室和实验室是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基地, 但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在上好室内课和室内实验课的同时, 还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带到野外, 做一些动植物标本。具体安排如下:每三周组织学生上一次课外实践课, 时间为两小时。前一小时, 指导老师把一个班的学生平均分成四组, 给他们划定活动范围。让四个组的学生分别采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枝条、会飞的昆虫和不会飞的昆虫。在活动过程中, 辅导教师分组指导, 教会学生认识当地珍稀动植物以及在采集过程中怎样保护当地珍稀动植物。后面的一小时, 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把采集到的动植物进行分类, 精选出较好的做成标本, 放进生物实验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学生与老师相互配合, 相互交流, 大大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笔者管理生物实验室的几年中, 经常有在外地工作的学子在节假日探亲时也来实验室看看。把当年自己和同学做的标本拿出来, 看了又看, 有的甚至把标本量好尺过, 给自己当年的作品订做一幅精美的框架, 以便更永久地存放。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共同参加野外实习, 既充实了生物实验室, 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进一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 督促学生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 让学生家长关注和重视生物教学

作为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 应发挥大多数学生家中自有田地的这一优势。如讲“顶端优势”时, 就拿普遍种植的棉花为例子, 告诉学生:在适当的时候, 把棉花的顶端摘掉, 棉花的果枝就会快速生长, 达到高产的目的。同时教会学生灵活掌握摘心的时间、整枝的方式, 以及管理棉花的科学方法, 并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在同一地块中与家长打擂台赛, 把一较小地块平均分成两块, 学生和家长各管一块。学生利用新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管理, 家长凭借的是多年经验。最后结果是少部分同学获胜, 但却获得了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可。据学生反映, 现在家长经常向孩子借生物书和生物笔记, 学习科学种田的知识。不仅如此, 在星期六、星期天也会有三三两两的中青年农民来学校阅览室, 找生物书籍看, 有时还会向生物教师问一些问题, 诸如“什么是干透浇足?”以及有关种子休眠的种种问题。总之,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服务于农业, 便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同, 能够推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

在现代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任何事情的发展也离不开网络的支持。离开网络的帮助, “闭门造车”的结果只能是落后于他人。生物教学也是如此。作为中学生物教师, 首先是自身应经常浏览一些生物网站, 下载一些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资料, 引导学生阅读和学习。其次, 教师还要从众多的生物网站中挑选一些适合中学生浏览的网站介绍给学生, 如人教网中学生物主页、生物与教学、中国基础教育网—生物主页, 让有条件的同学自己上网查寻。在学习下载资料和自己上网查寻学习的过程中, 启发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与自身密切相关而课本上又没有的知识, 使学生知道在生物领域内除课本外, 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学习。另外, 生物领域内成功学者的敬业精神还能督促学生树立努力学习、争创一流的远大理想。近年来, 国内外生物领域内成功学者也亲身证明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网络的便利, 作为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和学生, 更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便利工具, 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生物教学。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9

1. 制作方法

用直径约15cm、长约30cm的塑料管 (可用油烟机管) 、绒毛清洁布。将塑料管沿长边竖直剪开, 内壁沿圆周方向贴上环形的双面胶, 每道约间隔3cm。将绒毛布贴于塑料管内壁的双面胶上, 呈现环形突起。将剪开的塑料管用双面胶粘合 (见图1) 。

2. 在课堂上的应用

此模型主要让学生观察小肠内壁结构中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结构。塑料管是模拟小肠的某一段;绒毛布在内壁贴环形皱褶模拟的是小肠内壁上的环形皱襞, 绒毛布上的绒毛模拟的是小肠绒毛。该模型从侧面观察, 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小肠绒毛。由于小肠皱襞主要为环形, 故侧面观不明显, 可将双面胶粘合的部分打开, 从而将小肠内壁展开进行展示。打开后,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形象解释小肠内表面积由于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而大大增加, 从而增加了小肠吸收的表面积, 这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一大特点。

二 小肠绒毛放大结构教具模型的制作

1. 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透明塑料盒1只 (可用透明鞋盒) 、红黄蓝三色电线若干、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的瓶口和底部剪去, 有透明胶带将瓶口密封, 制成图2中的材料待用。将红、蓝两色的铁丝按图2左形状进行缠绕, 缠绕部分的长度比加工后的矿泉水瓶略短。把塑料盒朝上按图2中所示剪出直径约1cm的小孔3个 (中间孔略小, 孔的圆心位于一条直线上) 。将缠绕好的红蓝铁丝末端分别穿过1、3号孔, 再将黄色铁丝穿过2号孔。把铁丝固定好并套上加工好的矿泉水瓶。用透明胶带将制作好的装置固定 (见图2) 。

2. 在课堂上的应用

此模型将小肠绒毛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模拟。处理过的矿泉水瓶模拟的是小肠绒毛壁, 红蓝色电线缠绕的结构模拟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 黄色电线模拟的是毛细淋巴管, 使用的透明塑料盒是为了便于观察内部结构。教师运用此模型, 讲解小肠绒毛吸收消化产物的过程和特点时, 可以通过模型清晰地展示小肠绒毛壁很薄, 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同样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有利于消化终产物——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的吸收, 其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吸收进入毛细血管, 甘油和脂肪酸吸收进入毛细淋巴管。

三 染色体和DNA的模型

1. 制作方法

截取1米长的五彩毛线绳2根 (见图3甲) , 用来代表一对DNA分子, 再取2根1m长的五彩毛线绳分别反复搓捻成2个 (见图3乙) 约10cm长的状态, 再分别用透明塑料纸卷包起来 (透明塑料纸代表蛋白质) , 就制成了一对染色体。

2. 在课堂上的应用

让学生课前准备以上材料 (五彩毛线绳、透明塑料包装纸、胶带纸、剪刀) 在课上引导学生制作染色体模型, 引导学生理解毛线绳上每一段颜色代表一段基因, 一根长毛线绳代表一个DNA分子, 而每一个DNA分子和若干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 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四 显性基因和隐形基因模型

1. 制作方法

取彩色塑料板 (如蓝色) 和无色透明塑料垫板各一张, 剪取“A”和“a”分别粘在两个垫板上 (见图4) 从而制成显性基因 (见图4甲) 和隐性基因 (见图4乙) , 其中蓝色代表显性性状, 无色代表隐性性状。

2. 在课堂上的应用

用图4甲代表显性基因A, 用图4乙代表隐性基因a。教师演示:当把两个显性基因A叠加在一起, 呈现的颜色 (即表现的性状) 是他们本身决定的颜色 (蓝色) ;当把显性基因A与隐性基因a叠加在一起, 呈现的颜色是显性基因A所决定的颜色 (蓝色) ;当把两个隐性基因a叠加在一起。呈现的颜色是透明的, 从而帮助学生能较容易地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是如何决定性状的。

摘要:生物教学过程中, 在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结果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的前提下, 如何使实验简化、节能、环保, 自制教具无疑是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10

一、培养中学生提问能力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提问能力能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突出重点知识,强化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提出往往集中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方面,这样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分析整理和加工归纳,达到深度理解、系统掌握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情况,对基本技能的把握程度,从而形成科学的依据来评价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学时安排,更好地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4.提高学生对学好生物学知识的信心

对生物学知识的主动提问和思考答案的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和兴趣,而在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则能大大提高中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信心和自尊感的满足。教师的及时鼓励也使学生对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充满了期待。

5.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合作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或难度较大时,可以由学生进行集体探讨、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多种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结出正确的答案,既让学生交流了各自的认知,又培养了学生间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的精神。

二、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1.鼓励学生树立敢于质疑的精神

创新思维一般都伴随着质疑产生,没有质疑,就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因而,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无论是学习课本知识,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都要不受已有结论的束缚,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逆向思维,在从问题的提出到答案的形成过程中努力发现各种“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疑点,留住“一闪而过”的困惑。同时,常怀好奇之心,带着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2.营造轻松良好和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轻松良好的状态下,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完全打开,才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才能有发现问题的灵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里, 才能消除学生的担心和压力,产生和激发提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应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独到的见解,更要允许学生有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贯彻教学相长的宗旨,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勇敢地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 有价值的问题。

4.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个性特点的养成阶段,教师在上课时应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一些因怕同学笑话而不敢提问,对自己的问题没有把握或缺乏信心而没有勇气提问,以及找不出问题或不善于表达问题的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适时进行诱导和鼓励,克服怕问错问题、被同学笑话等无谓的担心,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风格。相反,一个班级里常常也会有一些思维活跃,个性较为突出,敢于标新立异,有些与众不同的学生。对于这种性格特点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民主、宽松的环境,以理解甚至是欣赏的态度来鼓励思维多样性、特别爱提问、问题特别多的学生。

5.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实践证明,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特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声音、图片、动画、实物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问题情境应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程度相适应,能引发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恰当的思维难度。在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后,教师还可以将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或进行扩展。

6.合理安排学生的提问时机

一般情况下,让学生提问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初始或最后十几分钟。若安排在上课初始就让学生提问,则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由于学生提问是在教师讲课之前,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知识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自学的内容。 教师则可以在解答学生的问题中展开课程的讲授。大多数情况下是安排学生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和教师讲课内容质疑。由于提问是在讲授之后,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常常比较有针对性,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教师也易于判断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7.要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交流

在学生提出问题前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堂教学,要用较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只有充分的思考,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思考时间不够时,也可以留待课后由学生自己分析并准备好问题,下次上课时再提问。同时,对每一个问题都要力求在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成这全班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机会。

8.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小议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 积极性 课堂练习 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43-0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深入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传统的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 课堂教学强调语言知识的机械操练和积累,重点是学,但这种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单调的语言操练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教师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主导者,并负责将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自然地使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协助者、评价者等角色。相应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就要积极调动知识储备,并根据任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扮演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解决者等角色,在任务结束后,根据情况对自身或合作的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和反馈。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互相评价的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学载体多样。3P的教学以教材为载体,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内设定好的编排设计,学生接触到的只是表面的知识。而任务型教学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这些任务活动可以直接来自于教材课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将教材内容进行改编、重新整合,或是补充网络教学资源,加以融合拓展。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临场调动学生,以他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来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如神经系统可总结如图。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初中动植物类群可按进化顺序。神经系统学习可按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对生理、生长,发育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一点很重要。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神经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突起可以形成神经纤维再组成白质、神经。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但复习则要全面不能遗漏。

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如高中学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弄清了这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运用这些知识就可用来判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例如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初中生理课上学习了有关血管、血压等知识,就可用于寻找、区分动、静脉,确定静脉存在了,了解动、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特点及其止血措施。学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家尝试建设生态小区,发展庭院经济等等。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课堂上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与要讲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在讲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象:洗完苋菜的水仍是无色的,而将苋菜妙熟后,菜汤却是紫红色的,为什么?在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上,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当双方都无充分理由说服对方时,我再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有了深刻认识。另外,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有些同学课后还主动翻阅一些书籍,收集资料,这往往使课堂讨论充实而热烈。

上新课前,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特点,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使新内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所预设的自学问题都要做到:(1)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现知识主干,具有轮廓性,不易太碎、太小、太多;(2)最好是文字叙述问题的形式表述而不要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示;(3)问题要简洁,紧扣教材,有梯度,突出核心内容。自主探究:(1)探究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2)要留足自学时间,以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为主(大部分问题的解决都要靠这个做基础);(3)自主探究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就是说学生自学时,老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或者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等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同时要重点关注中差生,可以拍拍肩膀、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无论关注的形式怎么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的自学问题层次不清,不能仅仅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杂太碎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面有直观答案不需要思考或没有思考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学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学与自己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的情况下低效学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适当的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练习并非越少越好。误区五:课堂教学方法越多越好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课乏味,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已被众多课堂教学改革者所认可,但有的教师误认为课堂教学方法越多越好。有位教师在讲高中生物“生殖的种类”一课时,用了讲解、师问生答、生问生答、学生扮演某种生物的角色以及让学生去黑板板书“有性生殖对生物进化有什么意义”等多种方法,课堂显得活跃,其实质是乱,效果并不好。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看,他们虽然已具有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但周围的许多事物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并且随着活动和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注意到、接触到比以前多得多但同时又不太懂得的新事物,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他们特别喜欢从事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从中得到欢乐,产生兴趣,获得知识。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生物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设计实验、指导生产等)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新型课程。

生物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是发现式的学习。这一点与生物学科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别,学科教学中教与学是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是显性的。而活动课的教与学是依附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学进程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活动课程便名存实亡了,可见教师的指导是隐性的。显而易见两类课程坚持同样的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引、带、用相结合,它是教师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把“引、带、用”有机地镶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在乡镇中学中,生物学不受重视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而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生物学在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生物学教学上积极进行探讨、总结,以不断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材,才能确保国民素质的提高。

Talk on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Abstract】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biological knowledge in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increasingly gained wide use. My high school biology curriculum provides specialized courses biology class is not, nor is it labor and technology classes, but every citizen access to secondary education have to be learning courses. Therefore,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nd the community should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disciplines, changing the status quo of teaching and explor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earnestly to improve biology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a variety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which greatly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中学生物课的阅读教学 篇12

高中生物课的内容比较抽象, 有些内容很难, 很多教师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忽略对教材的学习, 这给我们生物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 本校高二生物备课组确定了微型课题———《生物课中的阅读教学》, 以下是笔者运用阅读教学的体会。

一、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批注”, 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直接在课本上“画、添、注、粘”。画:用各种不同的颜色画线来表示知识所要理解的程度。《课程标准》对学习的能力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即了解、掌握和理解。学生在预习和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把理解的内容、掌握的内容、了解的内容, 关键字、词、重要的段落, 用各种符号或不同显色的笔标出, 这样也能从另一方面反映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添: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批注式的文字说明做好记录。例如,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全能性, 关于试管婴儿、胚胎分割移植等, 教材上没有解释, 学生可把它增补在教材上。注:对于课本内容的个别地方必须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 可批注在旁以备忘, 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如脂质中胆固醇的具体功能, 此节教材没讲, 但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就提到。粘:课下请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粘上该章节的知识纲要, 以及本节课的易错易混点, 做个把握程度的记录, 以备巩固。

二、将课本正文与插图、表格联系阅读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表格, 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 但学生往往忽略对其的阅读。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表格, 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理解, 将会事半功倍。例如: (1) 参看组成人和玉米的部分元素含量表, 结合正文第一段, 让学生自行相互提问和解答, 理解表格传达的知识, 得出相应的结论。 (2)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流程图与课本文字说明联系阅读, 区分每一个步骤, 并思考各种操作步骤的目的。 (3) 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表与正文内容对应阅读, 观察各个时期的特点, 总结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以便应用于遗传和变异的内容。通过对应阅读,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 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试时碰到文字题, 能快速地在大脑里搜索相关图形, 增大答题的准确性, 碰到填图题不再害怕,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挑出隐藏考点, 增加阅读

所谓隐藏内容, 即课文中无文字说明, 而在插图中隐含、不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 (1) 在蛋白质学习中, 肽键数、水分子数、氨基酸数及肽链数的关系; (2) 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类型的变化, 细胞干重的变化, 吸水方式的变化, 有机物种类的变化; (3) 呼吸作用过程图解, 隐含着呼吸作用既有水参与又有水生成; (4) DNA与RNA碱基种类的对比等。这些隐含未显内容都是学生把握知识、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 我们在引导阅读过程中要带有启发性的点拨,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隐含的内容, 学生悟出了书本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难理解的、抽象的内容进行专题阅读

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组织成体系, 利于学生阅读把握。如核酸, 教材上出现过多次, 可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 (1) 核酸的种类; (2) 核酸的功能; (3) 核酸的分布; (4)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 (5) 核酸的基本单位及结构简式; (6) 核酸中的五碳糖、碱基、核苷酸等。关于蛋白质, 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 (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 (2)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结构; (3) 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 蛋白质的功能; (5)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6) 蛋白质的有关计算。开设专题性阅读, 目的在于使分散的基础知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

五、以问题为载体导入课堂, 激发阅读

据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说明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天生就有, 且无法抗拒的。所以在每开始一节新课之前, 笔者都会围绕教学内容, 提出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 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如果个人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还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寻找答案, 最后才教师的点拨总结。有时还将那些重点和难点、关键点编写成阅读提纲, 让学生按照提纲来完成新课的学习, 启动学生思维, 使学生的学习从等老师给答案变成自己找答案, 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增强了。如在学习《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 可先向学生提问:“土壤中水是如何进入到植物体内, 又如何把水从土壤运到植物的顶端, 植物是如何利用这些水的呢?为什么在树底下感觉比较凉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主动获取知识, 更能有效地提高阅读和学习能力。

六、相近内容, 对比阅读

人们对事物的熟悉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而使熟悉得到深化的, 对比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阅读时, 要鼓励学生多对易混知识进行对比, 以利于把握和记忆。例如, 在《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中, 注重DNA与RNA、核酸和核苷酸、核糖和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糖等的比较;在《细胞工程》的学习中, 注重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 笔者还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 如列表比较、画概念图等,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图文转换、知识迁移等。

七、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简化记忆

生物学教材中基本概念与定义较多, 而且表述简练、抽象, 学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不容易记住。如果学生在阅读中, 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 就能增进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便于记忆。如“DNA的结构”一节有一段约300字的文字, 叙述了DNA的组成元素、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立体结构。这节要求记忆的内容多又细,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成“五、四、三、二、一”的记忆法:五种组成元素、四种脱氧核苷酸、三个小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个双螺旋结构。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生物教材上有很多知识点比较零碎, 给学生的记忆带来极大的阻碍, 课堂上或课后可以鼓励学生找方法阅读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意成“携一本亮色书来读”;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铁臂阿铜目”;有丝分裂时期的特点编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为:“一支细线蓝子”。面对如此多的诙谐的口诀, 学生不禁大笑, 但笔者更致力于激励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鼓励他们自编口诀。

八、综合理论实际, 升华阅读

上一篇:道德新规范下一篇:经济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