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活论文(精选12篇)
用于生活论文 篇1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 我认为数学教学, 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环节, 获得一些体验, 并且通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和现实生活贴近的问题, 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基于此认识, 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 应体现以下两点:
一、源于生活,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因此, 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 使学生高高兴兴地致力于学习。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 以教材为版本, 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如教学“认位置”, 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 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互动、主动的探索过程。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 学生兴趣高涨。
又例如教学“统计”, 借助媒体播奥运会颁奖的情境, 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 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 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 通过教室周围的物体长短高矮的比较, 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 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 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观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 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 问学生你们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总之,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用于生活论文 篇2
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归一应用题教学案例和反思
一、教学背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中最富有实践性、创造性的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使它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 者:蒋思良 作者单位:临海市尤溪镇中心校,浙江,临海,317025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5)分类号:G63关键词:
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元素;学以致用
语文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长久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脱离生活,导致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较为茫然的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成绩也就自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而语文这门学科与我们实际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都是如此,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产生持久的内在学习动力,这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确保良好的语文成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提高学生生活化意识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生活的角落都留有语文的身影,而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中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因此要做到生活化教学,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去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本质意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来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和道德情操。
二、课堂教学归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
学习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在长久以来的语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弱化了这一语文教学的本质理念,一味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切以分数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却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原本应该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用自己丰富的语文知识来点缀自己的实际生活。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效地将生活化的元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将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内容带到生活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措姬.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大观周刊,2013(6).
用于生活论文 篇4
因此,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并最终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生活。
一、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本源
(一)生活积累是理解之源
阅读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需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积累。阅读理解得越透彻,就越需要这样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从观察、体验入手积累生活,并利用生活积累,为理解语文知识服务。
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中指出:“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学会查有字词典,更要学会查生活这本‘无字词典’”,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等词语作出解释。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骄阳似火”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活了,有的说:“烈日炎炎,把爸爸的摩托车都晒烫了。一坐上去,觉得屁股滚烫滚烫的。”有的说:“夏天,太阳当空照,晒得人们满头大汗,真是骄阳似火。”……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词语的意思。
(二)生活情景是感悟之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经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就是情境教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情境,为学生的感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课堂中就可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师生模演、师生口头描摩等多种途径来展示情境。但无论采用何种途径,教师都应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书本知识与学生感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把教室变为商店、医院等,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有悟,打通认识通道,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生活经历是写作之源
《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论述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关注生活、了解社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才是作文教学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如在教完《天鹅的故事》之后,我问学生:“你在生活、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学生记忆的闸门顿时被打开了,便滔滔不绝地聊起来。有的说:“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班同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有的说:“听到玉树地震的消息,医疗队、救援队……奔赴灾区,从废墟中抢救出许多生命。”……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正是有了生活的经历,真情的体验,在写作时,这些情景、体验才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二、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回归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已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
如在学生学习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读书要有选择》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去班级图书架查找资料,选择图书……学生购买了新书,教师就可引导他们制作“新书介绍卡”,在新书介绍会上展示、介绍。学生在口语交际课《推荐一本书》中,已掌握了好书的介绍方法。所以在介绍会上,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并朗诵自己认为最感人、最精彩的片断,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唤起同学们阅读新书的兴趣。介绍之后,在班内挂上“新书介绍卡片”,并展示新书,供学生们参照购买新书和互相借阅。
广播、辩论、采访、课外“小书吧”等无不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活动,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亲身实践,既能不断从活动中汲取营养,又能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语文教学这棵大树根深叶茂。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只有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学习的语文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实用功能。学生一旦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
如在“为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捐出了零花钱。但大家没有汇款经历,不知如何寄出去,我就提前教了课文《第一次汇款》。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怎样填写汇款单和填写时的注意点。他们利用星期日去邮局汇款,既加强了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又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真切体会到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排解学生多种心理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都存在心理压力,如自卑心理、畏难心理、厌学心理等。小学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渗透心理教育的课文,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如学习了《二泉映月》后,学生被瞎子阿炳历尽磨难、与命运抗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由此,他们联想到自己学习上、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与阿炳的经历相比,是如此渺小。学生以阿炳为榜样,激励自己,向畏难心理挑战。
用于生活论文 篇5
采用MUCT工艺处理秦皇岛市的.城市生活污水,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该工艺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样平均进水水质CODCr=261.90 mg/L、NH4+-N=31.55 mg/L、TP=3.77 mg/L、TN=47.50 mg/L,控制泥龄、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运行参数,处理后的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并提出了该技术处理秦皇岛市城市生活污水的最佳工艺条件.
作 者:徐海江 韩恩山 张仁志 褚华宁 楼静 姚淑霞 金伟 Xu Haijiang Han Enshan Zhang Renzhi Chu Huaning LOU Jing Yao Shuxia Jin Wei 作者单位:徐海江,韩恩山,褚华宁,Xu Haijiang,Han Enshan,Chu Huaning(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
张仁志,楼静,姚淑霞,金伟,Zhang Renzhi,LOU Jing,Yao Shuxia,Jin Wei(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中荷水处理示范研究培训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 篇6
下面,以苏教版数学第四册“分类统计”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统计源于生活
1.创设生活情境
由于统计的对象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所以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大家喜欢运动吗?(喜欢)
师:运动有什么好处?(生答略)对,从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长大后在赛场上还可以为国争光!
师:这不,森林动物运动会也拉开了序幕。瞧,运动场上小动物们的比赛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比赛的情况吧。
师(出示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小猴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狗有几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
……
上述教学,通过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
2.生活需求决定统计
教材编制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把统计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配套问题。这样进行教学,是把统计的分类标准强加给学生,而不是出自学生的生活需求,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统计,这与“统计源于生活”的理念背道而驰。统计的分类标准不应该让教师或教材决定,而应该由生活需求决定统计的分类标准。为此,我没有照搬教材,而是进行如下教学。
师:小熊是这次运动会的工作人员,要给跳高运动员买红色运动服,给长跑运动员买蓝色运动服,两种运动服应分别买几件呢?
师:小熊还要给每个运动员买一份特色午餐,给小狗买骨头套餐,给小兔买萝卜套餐,给小猴买桃子套餐,这三种套餐又该各买几份呢?
师:假如你是小熊,准备怎样解决买运动服和特色午餐的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也可以同桌轻声地交流。
……
上述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巧妙提问,即如何买运动服和特色午餐的问题。根据一定的要求买东西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学生是非常感兴趣做这件事的,由此产生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需求。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要对运动场上的小动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这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学生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对运动场上的小动物按照“运动项目”或“动物种类”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生活需求决定统计,这与“统计源于生活”的理念是完全相符的。
二、在生活中学习统计
1.解决买运动服和特色午餐的问题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分类统计知识的过程,两者是统一的。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师:我们怎么解决买运动服的问题呢?
生1:要想知道红色运动服买多少,只要数数参加跳高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可以了。
生2:要想知道蓝色运动服买多少,只要数数参加长跑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可以了。
师:我们先统计参加跳高的小动物的只数,再统计参加长跑的小动物的只数。这样的统计,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分类标准进行的呢?
生3:按照参加跳高和参加长跑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师:跳高和长跑都是什么啊?谁能说得更好些?
生4:按照运动项目来分类统计。
师:为了能解决买运动服的问题,我们要对这些小动物按照运动项目来进行分类统计。(出示下表)
师:在数小动物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数出参加跳高、长跑的小动物的只数,并填写在表格里)
师:知道了参加跳高和长跑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
生5:就可以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参加比赛。
师:“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在统计表中就用“合计”来表示。(学生把“合计”这一空填写好)
师:我们为什么要按照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统计?
生6:因为我们要解决购买运动服的问题,需要知道参加跳高和参加长跑的动物的只数。
师:那买特色午餐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7:需要知道小狗、小兔、小猴分别有几只。
师:那我们要按照什么样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呢?
生8:按照动物种类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学生完成下表)
师:我们为什么要按照动物种类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生9:因为我们要确定三种套餐分别要购买的份数,需要知道小狗、小兔、小猴分别有几只。
……
上述教学,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分类统计的需要,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2.在比较中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学习的统计知识,要对表格一和表格二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合计”是一样的。
师:为什么“合计”是一样的?
生2:因为我们两次统计的都是同一群小动物,都是运动场上的小动物。
生3:分类标准不同。
师:为什么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endprint
生4:因为买运动服需要知道参加每个运动项目的动物只数,买特色午餐需要知道每种参赛动物的数量。
师(小结):我们按运动项目来统计就能解决买运动服的问题,按动物种类来统计就能解决买特色午餐的问题,每一次统计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如果两个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
生5:说明必定有地方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
上述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为什么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需求决定统计的分类标准。
三、应用统计于生活之中
通过新授部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根据不同的统计需求,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我继续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把新知应用于生活之中。
师:同学们,小熊的两个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解决了,现在小熊拿着大家为它设置的采购单,高高兴兴地去买礼品了!
师:那现在小熊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正在为运动会准备茶杯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这里有一桌子的茶杯,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这些茶杯的情况呢?你有办法吗?
生1:数一数。
师:数什么呢?
生2:数一数2元、3元、4元的茶杯各有几个。
师:像他这样数,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统计的?
生3:按照茶杯的价格进行分类统计。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按有无把或有无盖来分类统计)
师:现在我们人人都来当一回统计员,好吗?(出示表格三、表格四)待会儿先把空着的类别填好,再完成其余空格并进行统计。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同学统计的时候最细心,结果最准确,动作最快。开始!(师巡视)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自己先检查一遍,如果同桌两个人都完成了,可以轻声交流一下,互相说说这些茶杯的情况。(让学生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交流,先选填写正确的作业,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选填写错误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改错巩固新知)
师:要想统计正确,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4:数清楚,写数字时不要写错。
师:统计工作要求非常细心!
……
上述教学继续在“森林运动会”中进行,引导学生把从课堂中学来的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了解统计知识的价值。
四、统计更高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统计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统计”一课,除了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外,还应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中,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当然,统计的思想方法不是一节课、一学期就能掌握的,统计知识的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是在更长的时间里始终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最终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具备统计的思想方法。
统计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之中,要更高于生活,使学生具备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用统计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生4:因为买运动服需要知道参加每个运动项目的动物只数,买特色午餐需要知道每种参赛动物的数量。
师(小结):我们按运动项目来统计就能解决买运动服的问题,按动物种类来统计就能解决买特色午餐的问题,每一次统计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如果两个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
生5:说明必定有地方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
上述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为什么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需求决定统计的分类标准。
三、应用统计于生活之中
通过新授部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根据不同的统计需求,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我继续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把新知应用于生活之中。
师:同学们,小熊的两个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解决了,现在小熊拿着大家为它设置的采购单,高高兴兴地去买礼品了!
师:那现在小熊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正在为运动会准备茶杯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这里有一桌子的茶杯,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这些茶杯的情况呢?你有办法吗?
生1:数一数。
师:数什么呢?
生2:数一数2元、3元、4元的茶杯各有几个。
师:像他这样数,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统计的?
生3:按照茶杯的价格进行分类统计。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按有无把或有无盖来分类统计)
师:现在我们人人都来当一回统计员,好吗?(出示表格三、表格四)待会儿先把空着的类别填好,再完成其余空格并进行统计。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同学统计的时候最细心,结果最准确,动作最快。开始!(师巡视)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自己先检查一遍,如果同桌两个人都完成了,可以轻声交流一下,互相说说这些茶杯的情况。(让学生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交流,先选填写正确的作业,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选填写错误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改错巩固新知)
师:要想统计正确,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4:数清楚,写数字时不要写错。
师:统计工作要求非常细心!
……
上述教学继续在“森林运动会”中进行,引导学生把从课堂中学来的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了解统计知识的价值。
四、统计更高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统计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统计”一课,除了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外,还应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中,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当然,统计的思想方法不是一节课、一学期就能掌握的,统计知识的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是在更长的时间里始终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最终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具备统计的思想方法。
统计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之中,要更高于生活,使学生具备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用统计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责编 杜 华)endprint
生4:因为买运动服需要知道参加每个运动项目的动物只数,买特色午餐需要知道每种参赛动物的数量。
师(小结):我们按运动项目来统计就能解决买运动服的问题,按动物种类来统计就能解决买特色午餐的问题,每一次统计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如果两个表的合计数不一样,说明什么呢?
生5:说明必定有地方统计错了,我们可以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检查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
上述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为什么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需求决定统计的分类标准。
三、应用统计于生活之中
通过新授部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根据不同的统计需求,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我继续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把新知应用于生活之中。
师:同学们,小熊的两个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解决了,现在小熊拿着大家为它设置的采购单,高高兴兴地去买礼品了!
师:那现在小熊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正在为运动会准备茶杯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这里有一桌子的茶杯,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这些茶杯的情况呢?你有办法吗?
生1:数一数。
师:数什么呢?
生2:数一数2元、3元、4元的茶杯各有几个。
师:像他这样数,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统计的?
生3:按照茶杯的价格进行分类统计。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按有无把或有无盖来分类统计)
师:现在我们人人都来当一回统计员,好吗?(出示表格三、表格四)待会儿先把空着的类别填好,再完成其余空格并进行统计。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同学统计的时候最细心,结果最准确,动作最快。开始!(师巡视)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自己先检查一遍,如果同桌两个人都完成了,可以轻声交流一下,互相说说这些茶杯的情况。(让学生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交流,先选填写正确的作业,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选填写错误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改错巩固新知)
师:要想统计正确,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4:数清楚,写数字时不要写错。
师:统计工作要求非常细心!
……
上述教学继续在“森林运动会”中进行,引导学生把从课堂中学来的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了解统计知识的价值。
四、统计更高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统计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统计”一课,除了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外,还应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中,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当然,统计的思想方法不是一节课、一学期就能掌握的,统计知识的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是在更长的时间里始终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最终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具备统计的思想方法。
统计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生活之中,要更高于生活,使学生具备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用统计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
用于生活论文 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最早昭示了教育的生活的意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1],要求“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要以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法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2]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生活处处皆科学”,生活是科学的本源与归宿,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科学源于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服务于生活,是生活的工具。因此,科学教师应该充分生活这个大舞台,开展好科学教学。
一、生活是科学教学之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实施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1.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科学兴趣。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应将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运用生活情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比较水的多少》教学,首先,我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眼展开对话:“生活中,我们每天要喝很多水,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平常在家里都喝什么水?”这是学生生活中的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个问题深深地吸引住了:“烧的开水。”“买的矿泉水。”………我又问:“同学们外出春游时,往往要带上矿泉水,接下来我们就来分组制作矿泉水———给三个形状、大小、高矮不相同的塑料瓶灌满水并标价。”“制作矿泉水”的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灌水、标价。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根据水的多少来“标价”。到底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呢?自然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既增加了科学的生活气息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同学们了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消除了对科学的神秘感。
2. 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教学,体验科学过程。
科学过程的本质是探究,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教学,设置和生活有关的探究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发现、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情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水和水蒸气》时,针对生活中常见的“下雨后我们常常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了”现象,我提出了探究问题:“这些水到哪里去了?”接下来引导学生推测: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蒸发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烧开水或晒衣服等经验进行一些实验探究,再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一:液态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为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继续设置问题:“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这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烧开水或晒衣服等经验进行先预测,然后设计实验并开展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二:水在加热、太阳晒或风吹等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根据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猜测分析、设计并开展实验、根据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步骤,同时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教学,学生认识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路面积水的变化”里还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有科学,科学来自于生活。
3. 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养成科学意识。
课堂教学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探案活动不能很好地开展,因此可以将科学主题通过作业的形式拓展到课堂外的山村、田野、池塘、公园等。同时通过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合理地生活。如通过学习完《食物》单元后,可以布置学生去调查多种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并树立正确的购物习惯,养成科学的意识。
二、生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回归
1. 拓展延伸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提高科学能力。
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将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如在学完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把固体放到水里》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比赛活动:看哪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混在一起的米和稻壳分开来。为了取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一粒一粒捡,有的用嘴吹,有的用筛子筛,有的米和稻壳放进水里把稻壳漾掉。显然最后一种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洗米的方法。这一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的比赛环节,使学生凭借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深入思考与合作交流,灵活运用沉浮等科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且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学习《水域的污染与保护》这一单元内容时,我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边河塘水污染的状况,学生通过看(看水面情况、水的颜色、水面的漂浮物、水中的生物)、查(查河流周围是否有工厂、医院、垃圾箱等)、闻(用小瓶采集水样,闻有没有怪味、臭味)、记(记录考察情况)、写(给学校、环保部门写建议书)等活动了解了河水的污染状况,对造成污染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提高了综合考察能力,更增强了环保意识。
2. 回归生活科学化,体会科学的价值。
科学课标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因此,科学最终应该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体会科学的价值。例如,在学到《杠杆》这节时,可以让学生们在家找找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及其作用;再如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探究厨房中的科学:(1)醋、糖、盐、酱油等的性质用途。(2)清洗厨房油烟。(3)煤气或天然气的正确使用;从健康的角度去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等等。
总之,科学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科学教学必须紧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对我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雁.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大学生教育科学, 2006, 5.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学科学出版社, 2007.
用于生活论文 篇8
1 源于生活
药学专业课虽然枯燥, 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一定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用的教学资源, 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这些资源进行积累。在授课前认真分析教材, 将积累的生活资源恰当、合理地融入,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使药学知识充满生活化气息,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1 教学情境生活化
营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 抓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容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 通过讨论、辩论有效地刺激他们的兴奋点, 一步步地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 “进入角色”,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
2012 年看到有关毒胶囊的新闻, 笔者去网上找了相关视频, 在药剂课上让学生了解毒胶囊的制作过程, 一方面让学生对胶囊壳的原料———明胶加深了印象, 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药品关乎人体的生命健康, 不管是原料还是包装材料, 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别把治病救人的药品变成危害人生命的毒药。
在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 有一集大头儿子跟爸爸送牛奶, 大头儿子对有孩子的阿姨说:“这是加钙的牛奶, 喝了有助于宝宝长身体”;对上夜班早上回家睡觉的叔叔说:“叔叔, 这个牛奶喝了有助于睡眠”;对早上赶着去跳广场舞的奶奶推销时, 送了个加热器, 方便老人家喝到热牛奶……笔者将这一集动画片下载下来在药品市场营销课上让学生观看, 学生看了以后都对大头儿子的营销策略大加赞赏。
1.2 教学道具生活化
药剂学介绍空胶囊有8 种规格, 分别是000 号、00 号、0号、1 号、2 号、3 号、4 号、5 号, 常用的为0~5 号。为增强学生的记忆, 在上课时教师通常会在PPT上放一张图片, 展示从大到小规格不同的空胶囊, 但学生还是无法想像各种胶囊实际到底有多大。笔者从家里找了两颗胶囊, 一颗快克, 代表1 号胶囊壳的大小, 另一颗阿斯美, 代表5 号胶囊壳的大小, 这么一对比, 学生立即对胶囊壳的大小有了准确的认识。还有学生总结性发言:“原来5 号胶囊壳只有1 号胶囊壳的一半大。”
药剂学中涉及的仪器介绍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拆机器很麻烦, 教师一般采用图片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例如单冲压片机, 每次讲起机器里的冲头冲模, 笔者往往先用图片展示。为了更形象生动, 笔者经常会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扳指来形容模圈的形状, 告诉学生模圈中间的孔比扳指要小一些。有调皮的学生会故意问:“老师, 扳指长啥样啊?”有一次笔者直接抱起一个教室里的饮水机空桶, 指着上面的蓝色盖子说:“喏, 就像这样的一个, 边上一整圈都是金属的, 就中间挖了个孔。”虽然引得全班哄笑, 但这个描述非常形象, 学生对模圈的形状有了准确的认识。
1.3 教学内容生活化
2010 年的百多邦广告中提到百多邦中含有PEG (聚乙二醇) 和莫匹罗星, 看上去很“高大上”, 其实药剂学中PEG是软膏剂中的一种基质, 帮助制剂成型而已, 但广告中却在提及主药莫匹罗星时特意强调PEG。笔者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了这则广告, 并提问PEG和莫匹罗星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由此也加深了学生对PEG的认识。
药剂学中介绍各种制药用水的制法, 其中反渗透法和超滤法等对学生而言专业性太强, 有些学生对原理都无法理解, 因此经常记错, 更别提应用了。笔者在讲课时提到家里的净水器, 因为很多净水器的净水原理就是其中的滤芯用了反渗透膜或超滤膜。笔者又从网上找了相关示意图向学生展示, 如此一来, 学生不再抱怨药剂知识难懂, 进而对净水器产生了兴趣, 甚至有学生说“:老师, 我回家可以去显摆一下, 我连净水器的净水原理都懂!”虽然是句玩笑话, 但给笔者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一份信心。
2 用于生活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而是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与学习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所以, 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考虑药学专业课的特点, 建立学生生活和药学知识的联系。
2.1 开展生活化小组活动
药剂学中经常会介绍一些制剂的附加剂, 如防腐剂、调味剂、着色剂等, 有一次笔者为调节上课气氛, 上课时带了一袋子糖, 请学生就学过的知识找出糖果中的添加剂, 找对的有糖吃。那节课上学生都很高兴, 效果也很好, 临下课时笔者问学生:“如果以后你拿到一袋零食或者一瓶饮料, 能找出里面的添加剂吗?”所有学生都说能, 那天让笔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比较“健忘”, 很多上学期才学过的知识, 这学期问起他们已经不记得了。比如这学期笔者上课时问学生药品和保健品如何区别, 只有个别学生能说出一点。幸好笔者早有准备, 笔者让学生比较了几张图片, 首先让学生知道保健品的包装上会有个小蓝帽, 药品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是不一样的, 药品的批准文号是以“国药准字”打头,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有“国食健字”和“卫食健字”两种。为了巩固知识, 笔者布置了课外作业, 让学生回家找有完整包装的药品或保健品, 下次课时拿来与同学交流, 这样他们以后在生活中也能区分药品和保健品了。
2.2 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
为让学生知识面更广、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强、对笔者所上的课更感兴趣, 笔者在药品市场营销学课上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每位学生按学号选择一个全国百强药业, 做一个PPT, 主要介绍该药品企业的历史或发展史、特色、主打产品等, 要求图文并茂, 最好能有相关视频。在每节课前, 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介绍他们做的PPT。结果笔者发现, 学生其实都是很有想法的, 有的学生做出的PPT很精美、设计新颖, 有的学生讲解时声情并茂。
综上所述,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 应善于开发与利用生活化资源, 让教学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做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范庆磊.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 2015 (1) :164-165.
[2]周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陶行知理论指导英语教学[J].文理导航, 2015 (2) :50.
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厌氧设施 篇9
目前农村人口已超过8亿人, 占总人口的63%多, 由此可见,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由于农村相对城镇经济上落后, 资金短缺严重, 农民对污水排放没有处理的意识, 绝大多数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 由于资金问题, 无力购买收集、处理污水的设施, 严重威胁农村的环境和生态环境, 同时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生活环境。
据《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 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0%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路边甚至水源地、泄洪道以及水塘边, 严重影响环境和危害居民身心健康。除农村污水处理率低这一显著特点外, 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 是农村污水的又一典型特征。此外, 氮磷浓度高及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特点, 给农村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
厌氧反应器的发展分三个时代:1) 1896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座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厌氧消化池, 所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 随后厌氧处理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污泥和粪便的消化, 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2) 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 又相继开发了厌氧滤池 (AF)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AFB) 等厌氧处理工艺。但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出水水质还打不到传统耳机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 在处理固体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是易引起堵塞。3) 20世纪80年代荷Wageningen大学环境系对UASB进行改进, 研究出新型厌氧反应器EGSB, 可处理较低浓度的有机废水。美国Stanford大学研究者在厌氧生物转盘反应器的基础上改进研究出厌氧折板式反应器。优点:结构简单各格式中的微生物拥有最佳的活性, 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更佳。
厌氧工艺一般应用范围广、对有机物质要求低、能耗低、剩余污泥量少、氮磷营养物质需要量少且可产生甲烷。最初人们用厌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但由于技术所限, 当时的厌氧工艺难以实现污泥停留时 (SRT) 与水力停留时间 (HRT) 的完全分离, 无法给甲烷菌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 因此反应器中污泥浓度较低, 水质处理效果差。
近年来处理低浓度废水应用较多的厌氧工艺有UASB, EGSB等。当低浓度进水负荷时, 也能培养出颗粒污泥, 但过程较慢, 颗粒直径较小, 污泥性能较差。Soto M等人对不同温度下UASB反应器的启动进行研究后发现, 温度分别为30℃与20℃条件时, UASB反应器处理低浓度蔗糖废水 (COD为500 mg/L) , 在一到两个月内都出现了颗粒污泥, 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5%和92%。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的污泥在外形和大小上很相似, 但厌氧菌组成有区别, 产甲烷速率也不同。
厌氧折流反应器是在UASB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ABR则由于上下折流板的阻挡和分隔作用, 使水流在不同隔室中的流态呈完全混合态 (水流的上升及产气的搅拌作用) , 而在反应器的整个流程方向则表现为推流态。
ABR工艺可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一体化的两相或多相处理过程。ABR反应器的特点为:结构简单、效率高、处理出水好、运行稳定可靠, 适用于各类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实验与方法
材料与试剂
天平 (上海浦春计量仪器有限公司) 、蔗糖 (C12H22O11) (北京化工厂) 、尿素 (CON2H4) 、磷酸二氢钾 (KH2PO4) 以上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好氧污泥、厌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 各个室污泥所装的量为各容积的三分之一。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高位水箱、折流板反应器, 实验反应装置由有机玻璃制成,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好氧折流板反应器,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反应装置、好氧折流板反应器反应装置各分3室。
实验用水和检测方法
实验用原水为自制实验用水, 采用蔗糖 (C12H22O11) 、尿素 (CON2H4) 、磷酸二氢钾KH2PO4) 以100:5:1混合稀释配制, 配制实验用水COD浓度为150 mg/L、300mg/L, 作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需要处理的进水浓度并控制在COD为150mg/L, 为实验数据准确, 实验用水不腐败, 每天配制实验用水1次, 有高位水箱供水, 控制进水流量。本试验均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法3实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方法
将厌氧污泥与好氧污泥分别以相同的比例分别置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好氧折流板反应器的三个室中, 将反应器水温分别控制在35℃。污泥浓度为288g/L, 厌氧污泥经过30天调试,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COD去除率基本进入运行稳定阶段。好氧污泥经过15d调试后, 好氧污泥反应器COD去除率基本进入运行稳定阶段。厌氧稳定期折流板反应器对污水中COD去除率基本接近80%, 运行稳定。好氧污泥折流板反应器稳定期对污水中COD去除率基本接近90%, 运行稳定。
实验结论
(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进水COD浓度为150 mg/L时COD去除率与运行天数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
(2) 好氧折流板反应器进水COD浓度为150mg/L时COD去除率与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3、图4
由以上数据及图可以看出, 当温度及处理进水浓度相同时好氧折流板反应器对低浓度废水处理效果比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效果好。
用于生活论文 篇10
在尚未有效利用的低温能源中, 城市废热之一的污水因一年四季温度变化较小, 数量稳定, 具有冬暖夏凉的温度特征, 易于通过现有的城市污水管道进行收集等特点, 而被公认是可回收和利用的清洁能源, 污水源热泵技术即是利用该低位能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水源热泵是利用污水处理厂中水热源进行制冷、制热循环的一种空调装置。它具有热量输出稳定、COP值高、换热效果好、机组结构紧凑等优点, 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利用水源热泵进行废水热能回收的方案设计, 并对利用燃气和利用水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的费用以及效果进行比较。
1 工程概况
北方工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 公共浴室共设淋浴喷头280个。学生使用计费卡刷卡计量用水量。每天实际消耗洗澡热水量130t (40℃) 。使用时间集中在17:00~22:00, 共5h, 用热水量为26t/h。目前, 采用2.1MW的天燃气锅炉作为生活热水热源, 并配有70t的热水储水箱。热水的实际生产费用为7元/t。每年燃气用气量为134692m3。
现有中水处理站日处理中水量600t, 中水平均温度25℃, 中水主要用于冲洗卫生器具。
基于浴室和中水站现有的条件, 该设计预采用中水水源热泵为学生浴室提供洗浴用热水, 从而取代现有燃气锅炉。
2 应用水源热泵回收热能的改造方案
2.1 中水的水温、水质、水量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中水出水达到二级水标准, 可以为热泵直接使用。考虑到污水的出水量白天和夜间的高峰和低谷情况, 中水站设有污水存储池 (200m3) 和中水回用储水池 (212m3) 。
注:进出水量为600m3/d;进水pH值为6~9, 出水pH值为6.5~9.0。
2.2 洗浴用水情况
洗浴用水最大流量为30m3/h, 平均流量为25m3/h。设计时按最大小时流量选择设备。
2.3 水源热泵热能回收系统
在满足洗浴用水要求的前提下, 为最大限度回收中水中的能量, 以及节约初投资减小热泵的装机容量, 合理的热水储存量是必要的。经计算, 浴室原有70m3的热水 (40℃) 存储罐再配备1台400kW的水源热泵可以满足浴室的生活热水需求。
2.3.1 废水的热能回收
浴室洗浴用热水供水温度为40℃, 经过淋浴使用后流到地面, 通过地漏回收集中排放至中水站。经实验测试, 地漏处废水的温度在32~36℃。该设计对废水的热能经过容积式换热器进行回收。具体换热过程是:一次水 (洗浴废水) 进出水温度是36/25℃, 二次水 (自来水) 进出水温度是12/20℃。原理图如图1所示。
2.3.2 利用水源热泵提取中水能量
水源热泵的工况有两种: (1) 洗浴时的工况; (2) 非洗浴时的工况, 即加热洗浴储存热水的情况。
非洗浴时的工况:中水 (19℃) 经蒸发器放出热量后, 温度降低到10℃, 排至中水回用水池, 用于冲洗卫生器具和绿化用水。自来水经过冷凝器升温, 通过循环水泵使热水在储存罐和热泵冷凝器间循环, 直至温度达到设计值 (热泵最高出水温度52℃) 时自动停止运行。
洗浴时的工况:洗浴废水 (35℃) 首先经过容积式换热器换热, 温度降低到25℃, 排中水站。自来水 (12℃) 先经过换热器加热, 温度升高至20℃, 再经过水源热泵的冷凝器加热, 温度升高到52℃, 然后输送到储水罐的进水管, 经过混水阀和自来水混合达到设定温度 (40℃) 经过储水罐供给浴室洗浴用水。
在假期阶段, 学生离校后, 洗浴用水量较少。水源热泵可以采用学校的中水作为水源, 生产的热水可以供给空调系统的风机盘管使用。
3 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3.1 容积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
一次水 (洗浴废水) 流量30m3/h, 温度35/25℃。二次水 (自来水) 流量30m3/h, 换热前后的温度12/20℃。
对数平均温差为:
undefined
式中:Δt—废水与自来水的对数平均温差, ℃;t1、t2—分别为一次水 (洗浴废水) 的进出水温度, ℃;t3, t4—分别为二次水 (自来水) 的进出水温度, ℃。
换热量为:
Q=cm (tj-tc) (2)
式中:Q—一次水与二次水的热交换量, kW;c—水的比热容, c=4.2kJ/ (kg·℃) ;m—二次水的流量, kg/s;tj、tc—分别为二次水的进出水温度, ℃。
换热面积为:
F=Q/KΔt (3)
式中:F—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m2;K—传热系数, 取K=700W/ (m2·℃) 。
将相应数值代入式 (1) ~ (3) , 计算得Δt=13.97℃, Q=279kW, F=28m2。
3.2 热泵容量的计算
洗浴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为:
undefined
式中:Qh—设计小时耗热量;qrh—设计小时用水量, qrh=30m3/h;tr、tl—分别为热水、冷水温度, 取tr=40℃, tl=20℃。
将数值代入式 (4) 可得设计小时耗热量为700kW。
水源热泵加热器的加热量计算式为:
undefined
式中:η—加热器的效率, 取η=0.75;V—储水箱的容积, 现有水箱70m3;ρ—水的密度。
将值代入式 (5) 得水源热泵加热器的加热量为394kW。
3.3 热水循环水泵的计算
根据热泵的产热量 (400kW) 和提水温差 (5℃) , 利用式 (2) 可以计算出循环水泵的流量为19kg/s。
3.4 中水储水放热量与热水储水需热量的平衡计算
利用现有热水储水箱 (70m3) , 自来水温度为15℃, 加热至40℃。中水站现有容积为212m3的中水回用水池, 中水水温19℃, 经过热泵降温后为10℃。经简单计算, 即可算出中水储水放热量大于热水储水需热量, 无需再新建中水储水池。表2所示为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4 改造前后效益对比与分析
4.1 采用原有燃气锅炉
根据式 (2) 计算可得, 每吨生活热水所需要的热量为25000kcal, 每立方米燃气的热值为8000kcal, 则每吨热水需要的天然气量为3.125m3。每年按300天计算, 每天需要130t热水, 天然气的费用按2.2元/m3计算, 每年费用为 26.72万元。
4.2 改造后采用水源热泵
生产1t生活热水所需要的热量与原来相同, 其中通过废水热交换 (自来水温度热交换前后分别为12/20℃) 提取500kcal热量, 通过水源热泵从废水提取20000kcal, 热泵COP按3.5计算, 则耗电量为6.629kWh。每年的使用量与原来相同, 而每年所需费用为 12.61万元。
表3所示为改造前后两种方案的效益对比。
注:电价按0.488元/kWh计, 天然气价格按2.2元/m3计, 每天用水量130t, 每年按300d计算。改造投资70万元。
由于现有燃气炉供应洗澡水时, 不提供空调用热水, 在方案比较时, 应考虑相同功效的部分进行投入费用和运行费用比较。因此, 对于水源热泵供给空调热水的设备投入费用以及运行费用不进行评价。
通过表3可以看出, 改造后每年运行费用比原来节约14.12万元, 改造所需投资为70万元, 投资回收期约为5年。
5 结语
(1) 校园公共浴室有大量的优质废水, 充分利用热泵技术提取出废水中的热能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是可行的。
(2) 浴室废水热能回收的关键技术是废水和热水之间水量和热量的平衡。热泵运行的前提条件是有合适的水源, 合理的水量存储是必要的。
“美”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篇11
关键词:体验生活;活动材料生活化;课内外相结合;美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23-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行教育没有能将我们周围的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离基础教育的本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使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而生活与美术教育是一体的,离开了生活,美术教育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
一、让美术教学走出课堂,引导孩子观察体验生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
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这一特点,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孩子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如在教学《生长的植物》时,我带学生观察了校园里的树,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树皮,知道了树皮表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学生还发现树叶的颜色丰富多彩,树叶的形状各异,通过走出教室观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画自己喜欢的树时,就游刃有余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我都让学生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平时留心观察。于是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花一草,太阳月亮……都成为孩子们热衷观察的对象,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们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二、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活动材料生活化
在美术课堂中材料是孩子们活动的主要载体,活动中要选择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起孩子们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如树叶、果壳、种子、稻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唤起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与欲望。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开展《树叶变变变》、《蔬菜的联想》、《种子贴画》、《麦秆画》等活动。而瓶子、盒子等废旧物可制作成各式各样的瓶娃娃,风铃、小汽车等。使用生活材料,让孩子们真切感受着常见材料的妙用。
让生活材料走进课堂,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进行创造,又让它们服务于生活,这使孩子们增加了无穷的乐趣和成就感,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创造美好生活的习惯与意识。
三、通过美术日记,再现生活情境,表达感受
日记除了写,还可以画,图画同样可以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而且比文字形式更有趣,更富有想象力,更具巧妙的表达力。
儿童的感受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孩子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孩子的生活。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我及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学生画美术日记。童眼看世界,美术来表达。起初,大多数孩子想画却不会画,特别是场景和人物的表现方面存在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鼓励学生在记日记时先尝试着把能用图像表达的文字尽量用图像画出来,如人物可以画一画他们的脸,花草树木、蓝天白云……可以画出相对应的形象,这种生动有趣的画日记形式很快被同学接受了,而且乐此不彼。如举行完拔河比赛,秋游回来,实践活动之后……同学们回味无穷,我就引导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想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于是《参观》、《拔河》、《秋收》、《植树》……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画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鲜活的生活为学生的绘画内容注入了源头活水。学生们在生活中体验了美,表现了美,更培养了学生用美术的的基本技能学会了表现美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运用美术,美化生活
将美术应于生活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造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校园艺术节的宣传画,布置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出黑板报,设计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布置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把从美术课上的知识、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来美化生活,可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学习了《做面具》一课后,我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选取适当的内容,制作面具,进行课本剧表演。学习了《纸版画》一课,我让学生把印出来的纹样制作成精美的书签,夹在自己的书中。六年级的同学就要毕业了,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制作了母校纪念留名板,还设计了独具自己风格的毕业留念册,贴上照片,写上了毕业留言,同学互赠,表达情宜,倾诉明天的希望。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昂然,他们在生活中大胆地运用着美术来装饰,美化着生活。
用于生活论文 篇12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对于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一个引领潮流的作用,它的主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师的“填鸭式”“圈养式”的教学以及学生们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第二,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生活情境的创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情境教学的开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第四,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二、情景教学发展的阻碍
在当前,情境教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传统教学依旧是主要的教学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教学目标上,依旧是为应试教育而片面地灌输数学知识与技能,没有系统的考虑学生们的实践与探究能力。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与内容上,教师的主要侧重还是教学知识的传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乐趣。第三,教学方法上,教师们采用的还是“题海战术”。长此以往,会使同学们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们以后的学习。
三、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生活展现情境。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们带入生活实际当中。情境的展现,有利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熟悉的事例,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例联系在一起,形成直观的新概念。例如:在学习减法运算性质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如:100-55-38=?可以创设一个图书买卖的情境,把列式看做一场“买卖”活动。比如小明到图书馆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漫画书,故事书的价钱是5元5角,漫画书的价钱是3元8角。小明付了10元钱,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
这种教学,结合实际例子,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时,材料易获取,过程易实现,加深学生们的理解于运用。
(二)实物演示情境。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以实物为中心,用实物演示某一情境,构成一个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学习圆柱体,圆锥等三维立体图形时,教师们应该跟学生们一起,利用教学材料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教学,而不是局限于课本的平面效果,采用灌输式的说教教学。
(三)多媒体展示情境。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而它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将二维的平面图片加以技术的延伸,设计成生动的三维动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四)表演体会情境。小学数学的教学在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应用题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们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准确的分析数量关系以及题目中的条件变量,确定解题方向。因此,我们可以把应用题改编成熟悉的数学问题,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情境,使静态的数学问题变成身边的动态实例。
例如:“买卖多种文具问题”“几个班级植树问题”“上车下车的问题”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五)评价加深情境。小学生们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所以教师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学生们实际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改变以往以分数论高低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情境教学的认同感。
四、创设情境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们创设的生活情境要符合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实际,不能天马行空,跳脱实际生活的范围。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只有准确的联系生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才能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
第二,教师们创设的生活情境要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而情境教学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应该运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帮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情境教学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把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情境教学的展开与广泛应用,是提高学生们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教师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会贯通,让学生成为实践探究的主人,构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提供所需知识,更推动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小学数学的学习与运用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创建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概念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避免缺乏学习热情。生活情境教学的创建,激发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所学知识,真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蓝锦红.浅谈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9):126-161.
[2]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4-145.
【用于生活论文】推荐阅读:
焊接技术用于石油工程论文07-28
用于光通信的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进展论文09-21
用于创新10-09
用于描写秋天的作文05-26
用于赞美学校的段落07-16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08-11
可用于写作的时间名言05-10
通知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10-02
网络平台用于社会管理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