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共12篇)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1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题库和学校管理软件到今天琳琅满目的多媒体软件和教育资源库产品;从简单的电子教室到各地校园网和城域教育网的迅速兴起。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远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不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走入了一些值得反省的误区,具体表现为:
硬件设备的堆砌即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毋庸否认,硬件设备是实现教学多媒体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但仅仅通过硬件堆砌所造就的普通教室多媒体好用么?在一些学校,我们看到如果某个教室的PC出现问题,要么管理员亲自跑去解决、要么需要把PC扛到网络管理中心通过Ghost重装系统,辛苦不堪;不仅如此,管理员对分散在各个教室的周边设备也无法有效控制,开关投影机需要跑到教室手动操作、设备如果出现故障通常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被管理员发现;老师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管理员必须亲自跑到现场才能处理;诸如此类,问题不断。事实上,基于普通教室的信息化可归纳成七个字,涵盖三个方面:中控、监控、多媒体,而纯粹硬件设备的堆砌,根本就无法完整满足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要求,即使勉强满足要求,其系统的易用性、开放性都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网站点播即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也有一小部分学校认为在教室中能够进行点播即实现了普通教室的多媒体,目前通常采用的实现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建设门户网站,通过网站来实现资源的上传以及节目点播;第二种:在校园网内专门架设ftp服务器或点播服务器来提供点播服务。以上这两种方式均存在非常大的隐患以及使用便利性方面的问题,比如资源管理问题,各种存在于服务器上的媒体以及课件资源,究竟是由学校管理员来进行管理呢还是由老师自己去管?又比如媒体格式问题,目前的ftp服务(或者某些点播服务器)是不支持RM以及Quick Time文件格式的在线点播的,只能下载播放,而目前这两种格式的文件,尤其是RM格式的文件在网络上非常普及,相当多的资源是以RM格式存在的,动辄上百兆的RM文件,难道每次都要让老师下载到本地才能播放?而且,网络上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一般学校已经存在的海量光盘碟片、SVHS录象带等等总不至于都导上网吧?再则,仅仅一个点播系统也无法实现系统中控的功能,每个教室中的各种周边设备如投影机、展台、屏幕等,纯粹的点播系统是无法控制的......,这一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观摩监控等于窥探隐私
目前电子监考以及教学观摩事实上已经在各地的教育行业得到了普及。在教学场所安装监控设备,在实现监控安防的功能的同时记录上课现场的各种情况,考试的时候用来监考,对于作弊行为无疑也起到非常强的震慑作用;此外,多数地市在进行大规模统考时,如果采用远程监控系统,稽查人员坐在办公室即可无声无息的了解各个考场的现场情况。但是如何解决观摩监控与合理保护隐私权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设计理念框架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一般均把媒体作为教师向学生施加外部刺激的辅助工具,其作用主要是加大教学的信息量,使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这种围绕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把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完全忽略,使其主动性与创造性无从发挥。培养的大多数学生是知识记忆型人才,而媒体的作用仅仅是使学生的记忆较深刻长久而已。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谈论中国的孩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即使在技术手段上下再多的功夫,也是徒劳无功的。
我们要更好地发挥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综合媒体信息检索等信息技术对教学促进作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为迎接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应该先让全校师生有应用信息技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在全体老师都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情况下,学校在各个教研组中抽选出有一定基础、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教师由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专职教师进一步个别指导,让他们成为教研组应用信息技术的骨干,这样为各学科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正在创造出各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是赋予计算机课程的特殊任务。学校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在课余时间向全体学生开放。学生利用学校网络教室制作了异彩纷呈的班级网页、个人网页。同时,政教处积极应组织全校同学,举办班级网络刊物。组建兴趣小组,如“Photoshop的使用”、“Flash制作”、“网页制作”、“学习数据库”、“用VB编程”等课题,使一些对信息技术兴趣又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及举办各种电脑培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充分利用因特网丰富的资源优势扩大知识面,并通过对信息的搜索、整理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与互相协作的能力。
3.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与资源库、管理数据库建设
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上网管理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制度》、《电脑故障处理办法》、《电脑室管理员守则》、《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等,规范学校的电脑与网络安全管理。同时,学校应充分重视因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防范,设置防火墙、防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确保校园网的正常、安全运行。
为了便于现代化教学,校园网上应建立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注意资源的收集与积累。为便于广大老师查找资料方便,网络中心人员对校园网上庞大的教学资料库按学科、内容进行分类,方便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学校应开发或购买适当的图书管理系统及电子图书系统,该系统的投入使用能使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及藏书量上一个新台阶。在校内的任一台电脑上都可以方便地查阅图书馆的电子藏书,教师通过网络中心提供的帐号与密码,也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
建设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需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培训与研讨工作,重视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
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财务室、保管室、学籍室、办公室等部门均在网上建立相关的信息数据库,并有严格相应的管理权限,为办公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提供保证。
4. 校企结合为学校校园网量身定做整体的解决方案
当前,一些学校在硬件技术掌握水平、技术实现方法、网络教育应用等方面并不太成熟,因此,由厂商提供“贴身服务”也不失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途径。对此,具体操作方案如下:从硬件角度,所有的解决方案由电脑公司成立专门的服务团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选择方案,学校不用再为服务器的购买或城域网的具体建设发愁;从软件角度,公司则注重了软件开发人员与一线教师的沟通,并在了解学校信息化状况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信息培训和普及方案。实践告诉我们,学校应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重视运用校园网络来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充分挖掘及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有了领导重视,网络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具有基本信息素质后,并不等于我们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就很高了,要真正提高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就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在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中应用网络,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应用自如,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学习水平,也只有到那时我们的网络才算较好的发挥了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当注重内容上的契合点而非单纯的技术设计,应当避免以硬件堆砌替代软件的开发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和使用率,进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邢荣华.《校园网建设应用误区的分析与建议》,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5期.
[2]马春龙.《校园网建设误区及对策》,决策探索,2007年8月.
[3]陈晓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中的关系辨证》,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3期.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2
【摘要】 随着社会的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必备的基本技能,也就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要求更高。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简练精悍等特点,在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能够展现课程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微课以及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微课 初中信息技术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90-01
0
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和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对于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具有着表现能力强、灵活性好、简练精悍等特点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微课应用在教学中不仅加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还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集中力,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目标的需要,利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开发的具有视觉或听觉的、内容精炼、表现力较强的课程,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符合现在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是根据学习目标对特定的一个问题或一个内容展开的,虽然简短,但是是一种完整的教学,学习者通过观看几分钟的短小视频,能够快速的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学习变得更加及时高效和便捷。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具有很多特点。
第一,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科,微课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的为教学实践服务。微课的教学内容有限,这就要求其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利用短小的精炼的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内容体现在短小精悍上,不只是简单的问题的体现,还应该具有高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微课一般时间比较短,旨在说明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集中在问题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微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点。微课是以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是不同的学科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发不同的设计,所以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第四,微课的教学应用方式很灵活方便。随着现在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移动式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微课这种短小的表现形式的课程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还能反复学习利用。
三、微课在初中信息化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应该从前段分析、微课程科目体系的确定、微课程的设计实施、微课的综合评价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前端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指引方向,在进行微课教学中,应该首先明确初中信息课程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层次性、灵活性和整体性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对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微课教学。课前还应该进行简单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向和学习内容,以便进行相应的微课教学的教学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微课才具有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微课程的课程体系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内容,确定微课程的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完成微课的设计制作。在微课设计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新颖、明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课的主要制作手段有以下几种,包括演示文稿录制类、传统纸张录制类、数字故事、交互式白板录制类和演讲类。这些数段通过电脑、摄影录音设备以及各种软件等其它辅助工具完成。
在进行微课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一个微课重点讲解一个知识点,内容要集中具体,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之内。还应该遵循几点原则。包括科学的原则,实用的原则、直观的原则,还应该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
(三)微课的综合评价
微课实施以后,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其应用的效果。并根据反馈的结果不断的完善微课的设计制作,保障微课的科学性和应用性。通过综合评价及时改善微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作出调整。
微课的评价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评价和教学设计的评价两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评价,是根据学生的检测效果分析的,通过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对微课的设计进行调整修改,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果。微课程的评价,是从微课的内容、艺术性和技术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微课设计的不足之处,根据这些评价结果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结语
微课结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广大好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拓展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微课的不断利用和发展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设计制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微课,为学生的更好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 参 考 文 献 ]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元评价法;信息技术;高中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89-01
作为高中教学基础课程的一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很好地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我国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只是一味重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信息素养,多元评价法的引入就是为了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全面指导,因此,对多元评价法的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
一、多元评价法的内涵解析
所谓多元评价法,就是利用多种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多元”表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学生家长、教师、校区管理人员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而评价内容则包括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探究能力等等,评价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例如上机考试和笔试,学生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多元评价法就是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考察,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多元评价法的运用很好地适应了高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单一、片面的评价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从而培养适应新时代的综合人才。
二、多元评价法的意义
(一)改革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在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测试成绩是评价教学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教师也单纯重视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多元评价法的运用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适应了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理念。我国的高中信息课程明确规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多元评价法的运用势在必行。在多元评价法的考核过程中,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角度出发,综合全面分析和考察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教师和家长以及学校的管理人员都能参与其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不断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理念。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探究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重点,多元评价法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的实践以及探究需求,从而革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和探究能力。
三、多元评价法的实施办法
(一)评价目标。本文以word为例,具体阐述多元评价法的实施途径和方法。首先,word的教学内容就是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文本编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驱动手段,采用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文本编辑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方法。对学生word软件的掌握情况的评价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基础操作,检查学生信息加工以及文本格式是否有误。
2.团队协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是否融洽,有没有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听取他人的意见。
3.自我认知,有没有进行自我评价,并针对不足做出改进,是否具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4.他人评价,对团队各成员以及本次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5.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评价,以及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word软件的使用频率。
教师应运用打分制的方法,对以上几项评价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作出评价,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地归纳和统计。
(三)评价效果。在多元评价法的具体运用中,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可以分为课堂评价和期末总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及时总结和归纳至关重要,评价的结果以及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综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高效合理地分析。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分别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对评价效果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做出最终的评价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应用方式。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体上可以分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及探究型四种课程种类。在运用多元评价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种类进行灵活运用和分析。教师应遵循多变性、准确性、灵活性等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学习方法的进步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进步。
结语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改革了传统的一元评价模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在多元评价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出优化和调整,并对多元评价的结果进行及时归纳和总结,这样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黄勇.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34).
[2] 屈胜春.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3] 翁立忠.试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评价法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15(103).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4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翻转课堂, 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是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能够通过课堂合作以及课后实践反思的过程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大大提升。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措施
为了能够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就需要从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1.注重课程导入, 激发学生热情。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很快被教学内容吸引过来,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激发起来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一种学习的好奇心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主动去尝试。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 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学习网站或者小纸条的方式来将信息技术新的课程学校掌握的问题以及学习方式告诉学生,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明确“如何做”。
比如在学习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中的《计算器帮你忙》的时候, 教师在进行课堂引入的时候, 就可以对学生讲:你们平时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数学很难呢?此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表示赞同。然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讲:你们觉得难的话, 那你们是不是想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呢?此时学生就表现的很好奇, 纷纷议论着:电脑怎么能够当作计算器呢?此时教师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你们想要知道怎么利用电脑计算器来进行计算的话, 那么就需要接下来好好听讲了。此时学生都变得安静下来, 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那里, 积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学生基本到都学会了用电脑计算器来运算简单的加减乘除。
2.观看教学视频, 进行自我检测。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以后, 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查, 小学生对于动画视频都比较感兴趣, 因此教师提出观看视频的时候, 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赞同。此时教师就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学生通过文字难以理解的内容来进行视频的播放, 在播放视频之前,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观看, 这样学生在观看的时候, 就能够集中注意力, 不至于走神。
比如在学习《用电脑画画》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 小学生对于画画都有着天然的喜爱, 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样一种爱好, 然后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将画画的操作步骤来展示给学生,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思考, 比如“如何选取颜色;如何选取图形;如何进行擦除以及如何进行放大缩小等”, 这样学生在进行视频观看的时候, 就能够抓住重点, 学生看完之后, 教师让学生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来进行任务的完成。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做出过多的限制, 而是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 使得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能够放松下来,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3.强化独立思考, 加强学生合作。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的时候,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让学生先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自己不能够解决的时候, 就让学生通过协作来完成, 如果学生经过讨论也不能够解决问题, 才由老师来进行回答。这样的一个过程, 就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生在学习了《神奇的“画王”》这部分内容以后, 快到元旦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用电脑图画来进行教室装饰的设计, 学生刚开始面对这个任务的时候, 会觉得很难, 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点, 将班级里面的学生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 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在小组内部进行合作的时候, 每个学生负责装饰教室的一部分, 这样学生在相互讨论之中不仅完成了任务, 也对用电脑作画的技巧进行了训练。
4.交流分享经验, 互相进行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 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接触才是最为亲密的, 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也比较贴近实际情况, 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时候, 要以感情评价为主, 要关注到班级里面的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对于一些后进生而言, 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学习的进步之处, 从而使得学生在不断的肯定和鼓励之中不断成长。
比如在学习完浙教版的《让错别字无处藏身》这部分知识以后, 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学生一篇有错字的文章, 然后让学生利用WORD文档来进行修改, 学生在修改完以后,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修改, 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评价, 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对修改错字的方式以及正确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共同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 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自我激励以及相互合作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摘要:将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但是将美国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我国的教学过程中的时候, 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本文主要论述了翻转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5
1FineReport报表简介
基建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了FineReport报表软件的强大功能,采用跨平台JAVA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而成。该系统Web服务器采用Tomcat,数据库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支持大量数据存储的ORACLE数据库。为满足采油三厂开发数据库管理及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的需要,软件支持EJB和XML规范,因此从总体上说,该系统是一套基于J2EE架构的纯B/S系统。
2功能需求及模块划分
油田基建信息管理系统共涵盖了11个方面,包括项目申请、项目管理、材料管理、文档管理、签证管理、资金结算、作业日志、产能管理、统计分析、基础资料及系统管理。当前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基建管理部数据储存较为分散,以EXCEL、纸质数据存储方式为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不便。需要通过系统的建立,规范其所有数据格式,将数据进行电子化存储,方便数据的统一和共享。
(1)统筹信息,统一管理
将地面建设各类数据整合在一起,各类单据都可看、可查,方便了领导对工作进度、各类资源利用情况的了解,实现了统一信息、分类管理、统一平台及协同办公的目的。
(2)科学分类,精细管理
根据业务分类,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涵盖工程项目信息、工程进度信息、工程资金管理、工程签证单管理、承包商信息管理、资料档案管理以及单井信息管理,形成一个全面的.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
(3)规范标准,效率管理
通过系统的建立,规范其所有数据格式,将数据进行电子化存储,方便数据的统一和共享。实现工程项目从立项、资金下达到工程项目完成的全过程业务数据管理,最终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3结语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儿科护理 教学设计
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护理是儿科护士的基本素质。但动脉导管未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传统的教学是一个老师拿一个模型,一群学生听老师讲,学生依靠空间想象,在头脑中模拟血液循环过程,教学效果欠佳。
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技术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1]。将其引入护理教学后,学生能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2],内容直观、容易理解。因此,我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教学,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述如下。
1.教学目标
笔者选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动脉导管;说出胎儿血液循环过程;描述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力目标:运用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解释相关护理问题,进行健康教育。情感目标:增强尊重生命意识,树立爱护婴儿观念。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教学难点为动脉导管解剖结构。
2.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运用网络课件助学助教,通过三维动画全程、动态、准确地模拟正常、异常血液循环过程,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薄弱的不足,加深对抽象机制的理解,利用学校精品课程学习平台、医学教学素材库,以及丁香园、中国护士网等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感知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痛苦,引发学生对动脉导管未闭的思考,促进教学目标达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三项学习任务层层递进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做到“学会、会学”。
3.教学过程
课前通过QQ分享学案、视频资料。设计案例展示、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探索新知等四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3.1案例展示、导入新课
播放新闻片段,学生感知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的危害,博得学生对患儿的同情后,提出“先天性心脏病为什么让小裕嵘与同龄儿不同?”这个问题,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3.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
采用任务驱动法,制定三项任务: 认识动脉导管;探究正常新生儿血液循环;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三项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2.1任务一,认识动脉导管
利用学生已有的医学知识,填一填,采用通关原理,回答错误系统给出提示,不能进入下一题。回答正确,则进入下一题。再次回答正确后,系统给出一个卡通小铲,作为奖励,学生依靠指示用小铲在正常心脏上人为开通“动脉导管后”,观看极富立体感的动脉导管未闭图。
3.2.2任务二,探究正常新生儿血液循环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任务二分成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回顾正常成人血液循环;子任务二:探究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子任务三:探究生后血循环改变。三个子任务打牢基础,逐级深入。子任务一:回顾正常成人血液循环。在该阶段,温故知新,利用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回顾《人体结构》、《人体生理功能》相关知识,观看成人血循环视频,帮助学生更为感性地认识心脏解剖结构、正常成人血液循环,而不再局限于书本以及模型。子任务二:探究正常胎儿血液循环。当学生已有正常成人血液循环认识后,由胎儿在母体内照片引发学生思考:胎儿不能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没有肺循环,是怎样获得营养物质?开始想一想,同学依据胎儿血液循环途径找到空缺内容,完成整个胎儿血液循环图。
完成子任务一和二后,请学生将选项归类到成人、胎儿血循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子任务三:探究生后血循環改变。随着胎儿娩出,脐带结扎,生活环境的改变,生后血循环也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脐带结扎、卵圆孔关闭、动脉导管闭合。依托医学素材库资源,模拟新生儿血循环,引导学生思考:卵圆孔、动脉导管未闭合会出现哪些问题?为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基础。
3.2.3任务三: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
利用小游戏模拟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大小,探究压力不同,动脉导管内的血流方向。全程动态地模拟动脉导管未闭的动画,其中穿插动脉导管闭合后血流特点,两者对比。学生通过交互页面可自主选择观察内容,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释清楚的内容,变得清晰直观,容易理解掌握.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组内、组间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请同学在网络学习平台模拟动脉导管未闭血液循环,答对时提示微笑表情,答错时提示哭泣表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拾遗补缺。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动脉导管未闭血流动力学改变关键点后,利用学生已有的医学基础知识,请同学总结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为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确定疾病类型,结合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由小组讨论,拟定护理措施,临床案例的展示超仿真,与学生的未来职业挂钩。利用局域网,教给师出一系列护理措施,请学生选一选,检测学习效果。
nlc202309011736
3.3练习考核,及时评价
进行习题测试,巩固学习成果,实现即时评价。习题测试系统随机抽取题目,依据通关原理反馈学习效果,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运用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或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的不足。试题完成后,立即得到考核测评成绩及正确答案,增强了考核测评的趣味性及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设计评价表,从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将考核结果及时上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达到螺旋上升的学习效果。 利用网络,教师将前沿医学技术、法洛四联症血流特点视频传至微博,同学们可在课外时间观看学习,与学生互动,把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外,同时要求同学们自己也寻找相关资源上传至微博和大家共享。
3.4布置作业,任務拓展
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实践领域[3]。针对学生对网络信息敏感的特点,以丁香园以及中国护士网为依托,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制作先天性心脏病宣传板,在社区讲解、发放,达到学有所用、体现自我价值,增强职业归属感。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做到了“教学评”合一,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不仅呈现单纯的文字,而且还能输出图象、动画、视频和声音动态模拟正常及异常血液循环过程,把抽象变清晰直观,生动活泼。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为指导。信息化技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4]。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最新职教理念,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做到“学会、会学”。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可行的、可推广的[5]。
参考文献:
[1]赵克蕊.高学全.现代信息技术在涉外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8):93.
[2]潘萍,战金霞,潘伟.浅谈以多媒体技术为框架的护理教学新模式[J].护理研究,2004,18(8A):1400.
[3]郑旭东,张振宁.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6):13-19.
[4]薛桂蛾.多媒体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7(20):8-9.
[5]林燕茹. 现代信息技术在专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13-3814.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7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属于信息课程改革的要求,另一个则是随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而翻转教学模式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是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而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则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和措施获得学习的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为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并得以应用,需要通过翻转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并掌握知识点,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进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翻转教学模式的实现
1.在课前设定课题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研究
在小学信息技术开始前需要教师能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以此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同时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当学生获得相关任务后,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教学视频,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使其能够对视频中的任务进行掌握,待其自学完成后能够利用一定的平台对自身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记录其中不清楚的地方,向周围的同学或者老师请教。
2. 在课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协助其学习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其在课前不清楚的内容提出来,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其进行解答,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相关课堂活动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的归纳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利用分组学习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而教师则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反馈。
3. 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让自身得以能力提升
在多数学生看来,自己已经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全面掌握,在课后的总结就没有实际的意义,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更加需要教师对学生说明课后总结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并对之前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同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和概况。通过学生在这三个阶段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才可以让翻转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课堂中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
三、翻转教学模式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转变
1. 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加强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行翻转教学模式以后,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视频结合自身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制定下阶段的学习计划,并且由于学生观看视频的地点不会受到制约,这就为其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视频的调节,使其学习的节奏能够与自身相吻合,从而避免了在传统课堂中,对知识点掌握不均衡的现象。
2. 使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加强
由于该教学模式倡导的是让学生能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这就使得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被延长,学生通过向教师提出疑难点的方式,让教师能够针对性的解答学生为问题,并积极参加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为其进行单独辅导,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另外当教师在辅导其余小组时,本组的学生可通过相互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培养其团结合作的习惯。
3. 使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得以实现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大不相同,通过翻转教学的模式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对其余的学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能够加快自身学习的进度,而学习较慢的同学通过反复学习巩固其知识点。
四、结语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8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 很多教师都习惯于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形式课件”的展示和操作, 通常情况下, 这些课件由专门人员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制作而成, 但是,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性比较强, “形式课件”的运用会导致数学课堂缺少真实性。在很多观摩课里, 教师都运用新技术使学生观看屏幕, 而教师运用鼠标操作。在屏幕里, 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形、动画甚至图片, 虽然这样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有些复杂环节通过实物便可以很简单地展示出来, 没有必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来制作课件。
二、运用评价手段提升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通常情况下,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再创性, 如果仅凭借教师来描述和讲解一些知识, 那么, 教师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倍功半。
例如, 在教授统计知识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伊始便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旅游的统计表, 而后将学生分成小组, 使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与统计表相关的旅游资源, 互联网中丰富的声音、文字、图像等均能够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后, 教师鼓励学生整合汇总自己所找到的资源, 并且将其用统计表形式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完成制作以后, 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对于统计表进行互相评价, 这样便可以使学生所制作的统计表更加完美。
(二)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要将学生作为出发点, 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保持浓厚的兴趣, 才能在最好的状态下实施自发性、自主性的学习, 并且积极参与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导课过程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来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 将即将传授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创设的情境里,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 教师在讲授正数和负数知识的时候, 对两种不同意义的量进行正确区分, 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果教师仅仅依靠课本, 机械地为学生讲解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例子, 那么, 即便教师再苦口婆心, 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仍然会十分茫然。这种情况下, 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技术, 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 通过多媒体来将事物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气象预报里的气温图、工资卡存取钱记录截图、地图中地形高低图等,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生活实践和操作能力, 更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形象和容易接受的生活情境。
(三) 支持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探究性学习是全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 有利于使学生对数学结论产生过程以及数学概念进行初步的了解, 并且可以对严谨和直观的关系进行初步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质疑的良好习惯, 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以及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目标在于使学生体验到脱离信息技术便可不能获得的体验。
比如, 组织学生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反馈学习, 使学生用于自己判断问题。再如, 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算速度能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举出更多案例, 使学生更好地观察、推测以及归纳。
综上所述,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 虽然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 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形势下,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比较低, 无效化和低效化现象存在,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含辛茹苦地教授数学知识, 学生也在课堂中认真、仔细地听讲和学习, 但是, 学生并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这便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运用评价手段来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评价, 进而反思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这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更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局面。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教育教学软件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冲击力。但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必须反思信息技术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程度, 信息技术是否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开展等问题。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 通过丰富的评价手段来提升其有效性, 迫在眉睫。笔者就谈谈运用评价手段提高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评价手段,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参考文献
[1]廖元麒.浅谈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A].2015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5 (4) .
[2]李寒.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A].201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化学习现场观摩研讨论文集[C], 2013 (3) .
[3]杨蕊, 王光明.新课改十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回顾与反思[A].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4 (11) .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9
建筑工程管理不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而且其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般而言,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等。基于此,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据相关文献研究资料分析表明,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 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 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共总结出以下几点应用价值。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有助于建筑企业做好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 至关重要。同样, 建筑企业也不例外。据相关文献研究资料表明,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企业或单位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 在战略规划方面,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实现高标准分步骤的规划;二是, 实现各个管理 (如, 预算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监控以及资金管理等) 方面的信息化;三是, 通过围绕核心业务建立功能模型、信息体系结构模型、主题数据库以及数据模型的方式来对本企业的战略数据进行规划[1]。
1.2有利于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还包括有利于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一方面, 在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对施工单位的资源管理进行建立, 有利于确保标准化信息组织运营。另一方面, 在严格遵守精细化管理原则的基础上, 信息系统对基本数据进行有效地集成, 能为建筑企业或单位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源配置的情况以及工作的流程, 从而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2]。
1.3 有利于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还表现为有利于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例如, 采购人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时, 通过利用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 不仅能提高承包商信息的透明度, 而且还能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信用信息、价格以及交货等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这样做, 不仅能大大降低建筑施工材料采购的成本, 而且还能促进建筑市场的发展。同时,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各个方面 (如, 预算控制、施工现场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材料管理等) 的管理标准, 能够有效地对建筑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成本进行控制。此外, 还可以根据施工的进度来对成本预算进行合理地规划, 从而避免了不必要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 还能减少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争端, 提高对每个部门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同时, 这还能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性的支持[3]。
2 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现阶段,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并不乐观。不仅应用的水平较低, 而且应用的手段也比较落后。同时,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差距。通过分析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可知,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计算机与工具软件仅应用在一定领域之中;二是, 仅在局部建筑工程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三是,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匮乏、现有软件的应用范围较窄、观念与制度落后以及独立性的地区行业标准等[4]。
由上文可知,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 至关重要。因此, 建筑企业或单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将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基于此, 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共总结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2.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队伍
由于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依赖于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 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 建筑企业或单位应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队伍。首先, 建筑企业或单位应建立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和考核机制, 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 建筑企业或单位还应定期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以此来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最后, 建筑企业或单位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薪酬制度, 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2.2 建立并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
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 建筑企业或单位还应建立并完善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首先, 建筑企业或单位应通过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将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内容、数据以及信息统一化, 并将其归纳到一个板块之中, 以此来为今后的随时查阅提供方便。其次, 建筑企业或单位还应实现信息收集与存储的自动化、信息交换的网络化以及信息运用的方便化, 以此来使之形成一个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2.3 转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
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 建筑企业或单位还应转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 使之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一方面, 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 并充分对信息技术进行开发和利用, 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从而有利于提高本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之中, 能够有利于建筑行业整体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 这还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大大提高。同时, 这还能减少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建筑企业或单位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水平。又由于本文篇幅有限, 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 这还需我们进一步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摘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 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而且也促进了建筑工程监督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因此, 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具体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然后再对其应用现状及应对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 以此来为业内人士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价值,现状与策略
参考文献
[1]唐素琴.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分析[J].科学时代, 2014 (8) .
[2]饶谱佳.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 (上) , 2014 (12) .
[3]石东升.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3) .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档案工作受到一定冲击, 正逐步利用网络技术完善自身管理, 推进其现代化步伐。目前,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高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其创新的关键。
1 网络技术在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1.1 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技术条件与经济条件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制约性, 给档案部门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带来一定的阻碍。传统数据库数据之间的连通性较差, 信息使用受地区与部门限制, 不易实现数据交换, 致使档案部门在整合信息资源时无法获取满足条件的数据, 极大浪费了资源。
网络技术的出现给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新的希望。网络的出发点是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 能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实现信息资源的跨网、跨地区使用。网络的共享性特性可以通过网络对档案信息实行现代化管理, 集成各地、各部门信息, 建立统一的访问接口, 在适当协议的基础上满足用户的服务请求。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之中, 对提高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与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国家综合信息的构建都有重大影响。
网络技术还能实现跨设备共享, 利于档案信息的传递与保存;网络技术还能利用虚拟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虚拟存储, 充分节省了空间。
1.2 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构造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
数据库种类繁多, 信息交叉、异构现象严重, 存储工具、软件与系统之间的不兼容性给档案信息的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网络技术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网络技术对信息的处理是分布式、智能化和协作化, 用户登陆访问接口能够快速搜寻到分布在广域网环境中的数据, 并对信息进行抽象描述, 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资源。只需一个统一的接口或协议标准就能利用网络技术将档案信息组成逻辑整体, 实现档案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使用。
1.3 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数据处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档案管理中, 人们为了处理复杂的档案数据而需要大量采购计算机等设备, 客观上加重了成本。而网络能够通过指令控制不同地区的计算机, 将数据处理任务分布到各个计算机上, 再将各台计算机的结果进行汇总。这样, 档案信息的海量处理就完成了。网络技术的出现节约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促进了现代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
此外, 用户还可以从不同数据库中搜寻所需要数据, 利用网络进行“一站式检索”, 从而得出新的表达, 并将检索结果进行整合, 反馈给客户。
网络自由能够对计算资源进行智能化整理加工, 简化数据处理流程, 优化信息检索, 缩短信息处理全程所需的时间, 实现海量数据处理的低成本化。
1.4 网络为档案用户提供知识服务
由于技术的缺陷, Wed充斥着大量信息, 但真假难辨。我国现代档案信息管理陷入知识贫瘠的困境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 Wed做了一些努力, 例如推出智能搜索引擎, 然而这只能“治标”。网络的出现能从根源上弥补信息不足, 能让用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造知识。网络能根据原始数据, 对信息进行加工、综合、提炼, 形成用户所需的新知识。这种知识生产模式适应了知识管理系统管理知识的要求,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5 网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提供保障
目前Internet为信息资源的安全提供访问控制服务与通信安全服务。访问控制服务, 能够严格限制用户访问, 杜绝信息资源的非授权使用;通信安全服务用于保障数据的完整与保密性, 以免信息资源遭到恶意窃取、泄露。但是这两个方面并不能彻底消灭网络环境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网络的使用要借助于Internet, 用户向网络环境提交任务也要通过Internet的连接才能实现, 而不同网络节点的安全是很难控制的, 因为所有的主体都是虚拟组织。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比Internet更复杂。
除了加强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的安全系数, 也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基本安全防范。例如设置访问权限与防火墙, 查杀病毒, 阻止黑客攻击, 以便维护计算机的稳定性, 保障信息安全。
2 网格技术在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评价分析
网络技术是发展经济、提高生产率的内在要求, 也是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打破了档案管理的时空限制, 使档案信息实现全面共享, 同时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 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使档案信息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现代档案资源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应当面向社会, 改变传统模式, 改进服务机制, 将网络技术应用到现代档案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 以此构建新型档案管理模式, 使我国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从整体来看, 网络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 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走向成熟。
随着技术的发展, 档案网络化管理模式将取代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将凭借网络技术, 逐步得到普及。档案网络化管理模式对设备性能与信息的安全性要求较高, 鉴于我国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 目前网络技术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有限。因此, 要实现档案网络化管理, 就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引进优秀人才。
3 加强网络技术在现代档案信息化答理中应用策略
要提高网络技术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效率要多措并举:
3.1 促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的发展
以局域网为基础, 建立办公自动化网络体系, 构建档案网络化管理模式;在行业间构建跨区域的大型网络, 促进档案部联网的实现, 构建综合性信息网使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共存、共生。
3.2 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 面对茫茫的信息海洋, 凭借一个单独的部门或者组织很难独立完成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等处理工作, 因此, 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 促进信息共享。必须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 使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3.3 选择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前提是拥有自己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经过对档案资源的开发, 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用户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信息的远程查询, 满足对数据的要求。
3.4 完善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档案管理与信息利用向高效、快捷转变, 但随着而来的除了技术成果还有网络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制定相关的档案保密协议, 使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安全有序进行;努力学习信息保密的相关技术, 加强保密工作, 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4 结语
网络技术的出现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它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从档案管理方面来看, 网络技术的出现, 有效解决了传统Internet的技术难题, 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及安全性, 为现代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使得这种新兴的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网络技术还未成熟, 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这要求我们深化技术创新, 使网络技术日臻完善, 更好为人类服务。
摘要:网络技术在现代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构造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 网络为档案用户提供知识服务, 网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提供保障等。加强网络技术在现代档案信息化答理中应用需做到:促进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化的发展,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选择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 完善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网络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价值评析
参考文献
[1]张金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 2010.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EDA技术;仿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EDA即(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电子设计自动化的英文简称,是现代电子通信工程领域的一门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不断完善,它为电子工程师及计算机通信设计工程师提供了电子系统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同时在高校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掌握EDA技术是电子通信类高校学生在高科技类企业就业的一个基本条件。我校在计算机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都有EDA的实验室,到目前都没有发挥她的应有作用。
一、将EDA技术引入电子类相关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是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我有幸先后教过电子系计算机系的学生,他们对理论知识通过实验仿真非常感兴趣。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读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以学好这门课也尤为重要。同时,该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学好这门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在有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配合一定数量的实验(含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领会、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过去一直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实验资源不足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将EDA引入电子类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去,是解决教学中上述问题、提升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将EDA技术引入电子类相关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电子EDA技术发展迅猛,逐渐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方面:几乎所有理工科(特别是电子信息)类的高校都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鳞握用佃L描述系统逻辑的方法、使用扔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模拟仿真实验并在作毕业设计时从事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具有代表性的是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
三、EDA技术在电子类相关专业课堂与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EDA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学科。属于电子技术等基础学科与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交叉前沿学科门类。该课程立足于电子硬件设计,但同时以计算机软件作为设计的工具和辅助手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EDA已经成为电子设计的主要手段,使工程师们在高效设计的同时,可以进行精确的硬件抽象和仿真,保证产品开发的短周期和高质量。
由于本EDA课程是以可编程逻辑芯片为基础,所以,在教学中首先会介绍硬件基本知识和相关设计技术,让学生在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前,具备充分的硬件设计思想。在硬件描述语言课程的讲述过程中,同时配合相应的上机试验,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具备基本的EDA设计能力。同时,还会引入部分较为复杂的案例作为参考分析,使学生获得一定难度的技术知识和系统设计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有相当的灵活性。在完成基本试验之外,学生可以与指导教师交流并参与相关更高难度项目设计,提高技术水平。
EDA设计的发展依附于相关硬件的技术提高和计算机技术及智能技术的发展。现在大规模的FPGA 器件已经相当普及,电路规模从最初的K(千)门级发展到现在的M(百万)门级,对应的逻辑单元也数量巨大。而制造集成电路的技术也一日千里,最新的半导体蚀刻技术已经可以达到0.09或0.06微米,保证了在同样大小的半导体材料上可以集成更多的单元。而多层金属互联和单元参杂技术的进步,产生出更多相同功能但是工作原理不同的基本单元,为大规模,低能耗,高度集成铺平了道路。FPGA内部也开始集成CPU软核或硬核,同时提供复杂DSP的专用电路IP,在某些领域,可以替代CPU+DSP,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使得SOPC的设计思想成为一个发展的方向。
相关技术的发展随时都在牵动EDA技术,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在保证EDA技术的基本要点讲解的同时,专门安排了本课程的前沿动态的讲座,使同学能够及时掌握EDA技术发展的动态,了解由此带来的系统的新方法、新思路。同时我们也对EDA实验室进行了改造,使实验室同时具备基础实验的要求,也能够开设SOPC的前沿性设计内容的创新性实验。
四、EDA技术虚拟实验应出现的历史背景。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
总之,随着现代电子科技型企业对综合复合性人才需要,作为培养理工科人才的高等院校,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探索EDA技术可作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类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参考文献:
[1]周政新,洪晓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践与训练[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
[2]邓肖粤,胡晓云.EDA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与探索,2000(12).
[3]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信息技术用于英语教学 篇12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一系列辅助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特征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教学程序、呈现方式等,再进行合理整合。二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将广播、电视等音像技术和电子出版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综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中。三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新型媒体,使之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四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对教学系统、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等进行科学管理。五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参照规范要求进行定量的检查与比较,以此作为教学质量监督的主要措施。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还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比较片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不管什么课, 只要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使用了多媒体课件,那么这节课就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实际上他们没有真正把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和整合。
2. 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关键在于教学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如果要取得真正的实质性效果,必须要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与教材配套的、可以进行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并且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3. 重机器、轻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现代媒体技术的问题,忽视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教师甚至变成了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其实多媒体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媒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容忽视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
4. 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模板内容相仿或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过程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问题。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媒体技术基础,它的制作和应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5.教师在操作技能上有欠缺。
我们在听课时, 常遇到一些教师的课上得非常精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恰到好处, 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调动了起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知不觉地被深深打动了陶醉在这种学习气氛中。可是当那位教师不小心碰了一下鼠标, 他的课件进入了下一个内容,等到他手忙脚乱地切换到原来的内容再进行讲解的时候, 刚才的学习气氛已荡然无存。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的具体应用过程中, 因教师在教育设备操作技能上的欠缺而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技巧。
二、对策
只有教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多形式的培训和参观,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借鉴成功的经验,体会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巨大作用。
2. 培训内容适时化,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及时更新他们的观念,让所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3. 贯彻实施奖励制度,提高应用效果,让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