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原因(精选12篇)
为害原因 篇1
针对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15年部分乡镇大豆田蛴螬发生较重,田间出现点片发黄、萎蔫的情况,埇桥区农委2015年10月23日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田间调查,综合分析发生危害严重的状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蛴螬是埇桥区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危害埇桥区的蛴螬主要是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幼虫。蛴螬在埇桥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为主,一般4月份开始化蛹,6~7月份为成虫出土高峰,成虫喜食杨树叶、榆树叶,喜欢在花生田、山芋、大豆田取食危害。近年来,随着埇桥区花生、山芋种植面积的减少,金龟子主要集中在大豆田取食、产卵,幼虫取食大豆根系,造成危害,严重时造成大豆发黄死苗。
1 地下害虫发生情况
秋种前,埇桥区农委对全区62个自然村的175块大豆田,65块玉米田,26块花生田进行挖查。发现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金针虫少见,未挖到蝼蛄。一般田块虫口密度在5~15头/m2,重发田块60~70头/m2,全区发生密度加权平均值为8.69头/m2;分作物统计,花生田加权平均密度为6.0头/m2,大豆田加权平均密度为20.72头/m2,玉米田加权平均密度为1.73头/m2。永安、时村等部分乡镇大豆田蛴螬发生较重,重发田块呈点片分布。大豆根系被咬食后,植株发黄、萎蔫甚至枯死,影响大豆鼓粒,形成瘪粒。
2 蛴螬发生为害程度重的原因
2.1 耕作层变浅
秋种时土壤连续多年旋耕而不深翻,造成耕层变浅,夏种时秸秆还田机械碾压次数多,造成田间土壤板结,导致大豆主根不能下扎、根系侧生,降低了大豆抗、耐病虫害的能力。
2.2 种植模式单一
连年一麦一豆的种植,加重了地下害虫的发生。
2.3 疏于防治
部分农户多年没按技术要求,防治地下害虫,导致区域性虫口密度较大。
2.4 田间林木品种单一
埇桥区田间林木多为杨树,品种单一,为蛴螬的成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蛴螬的成虫喜食杨、柳等树叶),经多年积累,虫口基数较大。
2.5 病虫叠加加重危害
2015年秋季埇桥区降水量略多于往年,降水次数相对频繁,田间土壤含水量较高,尤其是低洼地块接近饱和,造成大豆根腐病的发生重于往年。大豆田地下害虫与根腐病同时发生,加重了危害程度。
3 防治措施
按照绿色防控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辅以选用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相结合。位于灰古镇付湖村的淮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的2 215亩耕地,由于采取土壤深耕深松、种子包衣、药剂拌种、生育期间加强病虫防控,连续多年秸秆全量还田,均未出现蛴螬大面积发生为害等情况。
3.1 农业防治
3.1.1 秋种时深翻、深耕,加深耕作层
秋种时深翻、深耕,加深耕作层到20cm以上,秸秆要充分还田,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好的生长环境。
3.1.2 夏季作物轮作改连年小麦-大豆的种植模式为小麦-大豆与小麦-玉米交替的种植模式。
3.1.3 夏收时做到秸秆全面禁烧,不留死角,避免蛴螬集中为害。
3.2 物理防治
3.1.1诱杀成虫在田间栽设杀虫灯,每50亩设有1盏,在成虫盛发期诱杀成虫或在田间栽插杨柳枝把诱集成虫后人工灭杀。
3.1.2林木品种多样化形成多树种的田间林网,减少蛴螬成虫的食源。
3.1.3人工捡拾对于蛴螬严重发生的地块,开展人工捡拾或于田间放养鸡等。
3.3 生物防治
利用白僵菌拌种或撒毒土防治幼虫。
3.4 化学防治
3.4.1 秋种防治压低虫口基数
1)药剂拌种。每50kg小麦种子用40%甲基异柳磷50g,或40%辛硫磷100g拌种。2)毒土。每亩用40%辛硫磷250g、或40%甲基异柳磷200g拌细沙土20kg,撒施后耧耧,使毒土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3)毒饵。每亩用40%辛硫磷100g或40%毒死蜱100g拌谷子等饵料5kg左右,撒施于小麦行间。
3.4.2 夏季防治成虫
在田间林网树木,主要是杨树上防治蛴螬成虫金龟子,喷施40%辛硫磷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cpzlaq/201602/t20160206_5010739.htm.2016-02-06.
[2]奉化市农林局.我市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助推现代农业发展.http://zfxxgk.fh.gov.cn/auto80/auto81/201403/t20140304_119374.html.2014-03-04.
[3]梅河口市农业局.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J].吉林农业,2013,(04):60-61.
为害原因 篇2
小学生寓言故事 鬼怪为害
有一个鬼降临到楚地,它欺骗吓唬当地百姓说:“天神派我来统治你们这块土地,我可以降祸,也可以赐福,就看你们的态度和表现了!”
当地百姓十分害怕,他们诚惶诚恐地顺从鬼的要求,唯恐怠慢了鬼。人们把鬼迎迸庙里供奉起来,每天为鬼杀猪宰羊,跪在地上顶礼膜拜,进献钱财。鬼十分得意,百姓们却越来越贫苦。
街市上一帮流氓无赖平素惯于横行霸道,他们见到鬼的势头大,便都纷纷前往依附于鬼。他们在鬼的面前又是磕头又是作揖,一副奴颜媚骨,时间一长,他们身上也都鬼气缠身,说话、办事、言行举止都与那恶鬼一模一样。这些坏蛋依仗鬼势,对百姓肆意欺凌,专横跋扈,害得老百姓日夜不得安宁,蒙受着恶鬼和依仗鬼势的这帮流氓所带来的深重灾害。
恶鬼和坏蛋在楚为害的事情终于被天神知道了。于是,天神亲自来到楚地,他指着鬼愤怒又蔑视地斥责道:“你这恶鬼,原来只不过是个小小妖怪,却要人们把你供在庙里,享受着人们的祭祀,不但自己作威作福,还助长当地一群流氓的歪风邪气,今天看我来收拾你!”
天神说罢,发出了千钧霹雳,摧毁了被鬼盘踞的庙宇。那帮地痞流氓也一同被霹雳震死了,因为他们身上都有鬼气。
从此,楚地的鬼害得以平息,人们才得安宁。
伶人为害一方造成亡国 篇3
李存勖自幼喜爱音律,爱看伶人演戏。即位以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亲自登台表演,也不理朝政了,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他对待伶人的好真是没得说,他们不但好吃好喝,待遇优厚,而且与皇帝称兄道弟,还可以青云直上当官做老爷。
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充当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的时候,他常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执事和诸镇的监军。由于李存勖的宠信,伶人们真是扬眉吐气,整天昂首挺胸出入宫廷内外,傲视、戏弄朝臣。众人气愤之余又不敢向李存勖告状,有的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保求富贵,四镇的节度使们也争相重金行贿。
伶人中为害最深的就是景进,李存勖想知道宫外之事就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大臣对他都很畏惧。同时,伶人又与贪官污吏相互勾结,鱼肉百姓,搜刮民财,使朝廷日益腐败。伶人还陷害忠臣良将,将领们常常受到伶人宦官的监视、侮辱;一个人要进入后唐的朝廷必须经伶人点头,他们只认金银,不认诗书,由此,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经常派伶人、宦官强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一千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李存勖用人不当,直接将自己推上了灭亡之路,并且最终也死在他最为亲近的伶人之手。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3月,李嗣源在满怀怨恨的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反击李嗣源,结果可想而知,路没走一半,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没办法,李存勖只好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李存勖一手提拔为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穷途末路,就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宫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并在混乱中射死了带领侍卫前来抵抗的李存勖。
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 篇4
一、北海蔗区甘蔗螟虫的危害
甘蔗在整个生长期都会受到虫害, 其中螟虫的种类最多。北海蔗区最为严重的螟虫有二点螟、条螟和黄螟等。
1) 二点螟的危害。二点螟的危害最为严重, 全年可发生5代, 危害甘蔗生长的整个时期。第一、二代危害春植蔗和宿根蔗, 致使蔗苗枯心, 造成甘蔗大面积的缺苗, 危害相当严重;第三代以后就开始危害成长蔗, 形成稍部枯萎, 或者在成株上留下虫蛀节, 如遇大风天气极易倒伏或折断, 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二点螟的分布最广, 几乎所有品种的甘蔗都会受到二点螟的危害。2) 条螟的危害。条螟一年也可繁衍三到四代, 主要危害甘蔗生长的中后期。等甘蔗分蘖拔节后, 侵入甘蔗的茎部造成虫害节。后期生长的过程中会因为虫口感染形成赤腐病, 造成糖分的下降, 影响甘蔗的质量。3) 黄螟的危害。黄螟的危害也是全年的, 一年可繁衍六到七代。黄螟和二点螟的危害类似, 也是造成苗期枯心和成株螟虫节。黄螟的繁殖在潮湿的环境中比较快, 因此雨水较大的年份甘蔗受黄螟的危害较大, 水田甘蔗受黄螟的危害较严重。其他的螟虫还有大螟、白螟等, 都是在蔗苗期钻入甘蔗内, 造成苗期的枯萎或者形成虫蛀节, 使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甘蔗螟虫危害加重的原因
目前北海蔗区已经逐年采用最新的药物对螟虫进行防治, 如:呋喃丹、甲拌磷、特丁磷等, 但是螟虫的危害依然是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1) 防治措施单一。因为农药的防治简单易行, 效果明显, 所以蔗农多选择化学防治, 忽视了其他的防治手段。这样, 导致螟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现在所用的农药药效一般只能持续一个月左右, 药效期比较短, 螟虫的繁殖比较快, 即使加大剂量效果也不好, 根本不能起到对付螟虫的作用。2) 施药时间不对。蔗农大多只知道有虫就用药, 而没有研究过这几种螟虫的繁殖期。螟虫的为害高峰期是3月中下旬, 那么此时就应该加强防治。当然, 施药的时间还要根据螟虫的种类和繁殖期, 具体分析防治。3) 气候条件的影响。北海地区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 湿度变大, 有利于黄螟的繁殖。近年来, 气候变化无常, 旱季延长, 二点螟和条螟发生较多。
三、甘蔗螟虫的防治措施
(一) 农业防治
1) 择优选种, 浸泡消毒。蔗农在选种的时候, 要根据上一年的甘蔗生长态势, 选择抗虫性强的甘蔗进行种植。在种植前对种子要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多选用特杀螟、敌百虫等药剂来浸种。
2) 蔗田处理, 减少虫源。在种植甘蔗前, 要对蔗田作彻底清洁处理。前一年无论种植的作物是什么, 都要对残叶、稍、茎进行集中焚烧。对土壤要进行翻耕消毒, 尽量消灭越冬的螟虫。甘蔗生长以后, 对根部的残叶也要尽量清除, 保持甘蔗行间通风顺畅, 也有利于减少螟虫的繁衍机会。蔗田管理后期, 如遇虫节蔗, 可提前砍伐病蔗送加工厂, 免得螟虫扩散为害。
3) 套种间作, 合理密植。套种间作是减少螟虫为害的有效措施。北海地区有的蔗农就选择甘蔗与玉米间作, 不但可以减少螟虫的为害, 而且能够提高经济收入。也可以与其他的作物间作, 大豆、烟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根据蔗田的具体肥沃情况, 按照推荐的行距种植, 不要私自降低行距。密度过大, 透风透气性差, 给黄螟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虫害发生严重, 所以要合理密植。宿根蔗发生虫害的几率更大, 有实验表明一年宿根的甘蔗螟害发生率约为3.4%~6.9%, 新种植的甘蔗螟害发生率仅为1.2%~3.3%。所以, 甘蔗的种植最好不要留宿根, 不给螟虫越冬留寄生的宿主, 或者尽量减少宿根的年限。
(二) 生物防治
1) 释放天敌, 以虫治虫。北海蔗区所用的生物防治较多的是释放赤眼蜂。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 同一种赤眼蜂可以寄生在多种螟虫的卵中, 把螟虫消灭于卵期。如二点螟、条螟、黄螟等为害严重的螟虫都可以用寄生赤眼蜂的方式防治。赤眼成蜂在田间主动寻找螟虫卵, 并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中, 吸食螟虫卵的物质供自己生长发育, 螟虫卵的物质被吸干当然就不能再发育。所以只要在蔗田里释放一种赤眼蜂就可以防治多种螟虫。赤眼蜂防治螟虫最大的优点就是绿色环保。从释放到田间繁殖, 每个环节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并且还可以节省农药, 减少甘蔗的农药残余, 对人、畜都是安全的。生物防治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在蔗田里赤眼蜂属于专性寄生虫, 只对螟虫有防治作用, 不影响其他的物种。
2) 性诱防治, 减少繁殖。性诱剂的运用主要是切断螟虫雌雄个体间的性信息联系, 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配, 减少繁殖的数量。性诱剂防治主要是迷向和诱杀。性诱剂是在昆虫交配空间, 释放大量的螟虫雌蛾的性外激素, 吸引大量的雄蛾前来交配, 达到迷向和诱杀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5月份, 于条螟的2、3、4代螟蛾盛发前三天, 在蔗田里插好性诱剂迷向管, 每公顷用1500支效果最好。北海蔗区用性诱剂迷向防治, 交配抑制率为90.1%, 迷向干扰为98.5%,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性诱迷向防治, 减少虫害, 绿色环保, 降低成本, 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 效果明显, 但是药效时间较短, 只能是配合其他防治措施共同作用。在药剂的选择上要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 免得伤害有益的螟虫天敌。在施药时还要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免得螟虫形成抗药性。使用药剂防治时, 要看准时间, 集中施药。一般3月下旬是越冬螟虫发生的高峰期, 可以提前一周在蔗蔸基部根施特丁磷或呋喃丹。苗期发生枯心病时, 要及时喷施杀虫单、杀虫双、特杀螟等药物, 把虫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如果已经出现虫节, 则可以砍去枯心苗。在二代螟虫卵孵化盛期, 约在6月中下旬, 可以选用95%的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的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连喷两次。药物喷施时, 最好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 尽量把药液喷在甘蔗的心叶中, 连喷间隔时间不要超过7天, 可控制二代螟虫的为害。
四、结语
防治甘蔗螟虫, 应该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根据绿色环保的要求, 最好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找到甘蔗螟虫为害加深的原因, 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友军.甘蔗螟虫为害加深原因及防治对策[J].甘蔗, 2003.
[2]麦玉强.甘蔗螟虫为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经济, 2011.
为害原因 篇5
2009 年,全县中稻种植面积1.97万hm2,我站在小河镇庆丰村进行了中稻病虫草害综合为害损失评估试验,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非防区、杂草防治区,系统分析水稻在各种病虫害并存的状态下,水稻产量综合受害损失情况,总结出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为害损失统计标准,科学评估病虫害对水稻的为害以及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为害损失的作用,为准确评测各病虫单一为害损失提供依据.
作 者:陆柏清 李干清 张树文 刘建林 金凤鸣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昌县植保站,孝昌,432900 刊 名:湖北植保 英文刊名:HUBEI 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S481+.9 关键词:★ 石窑当归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
★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水稻纹枯病的有效防治对策
★ 《诗经》——《虫草》
★ 猪衣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转基因种子为害印度 篇6
什么是导致大量印度棉农自杀的罪魁祸首?全球化、气候变暖还是美国跨国农业巨头?
印度西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维达尔巴地区(Vidarbha)是该国重要的棉花产地,现在,这里最多的时候平均每天就有3位农民自杀。
在附近的另一个村庄布哈度马里,一个25岁的年轻女人成为了寡妇——她的丈夫三个月前选择了“自我了断”。在蓝色的纱丽下,她显得柔美而高贵。房子是常见的土质房屋,女人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一个3岁,另一个只有10个月大。她曾接受过《纽约时报*的采访,这在当地很不寻常。
她的丈夫名叫安尼尔·施安德,离世时35岁,总共种了140亩棉田。2006年,安尼尔决定尝试种植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棉花“宝嘉德”(Bollgard)。当时,这种新棉花种子的广告铺天盖地,广告宣称转基因棉花能完全抵抗害虫的侵袭:宝嘉德,不用杀虫剂,让你收益更高!”老实的农民们需要借贷才能买得起这种“神奇”的种子——转基因棉花的种子价格比传统种子售价的4倍还高。
安尼尔还扩大了棉花的种植规模。“我猜他亏欠了经销商大概6万卢比(约1300美元,1美元约合47卢比)。在自杀前的一周他不和任何人说话。他被债务缠身,无法自拔。”他的妻子说。
孟山都的原罪?
维达尔巴地区的棉农身上几乎都背着债务。更让人惊讶的是,借贷的人就是出售转基因种子的商人,他们同时也售卖肥料和杀虫剂,并放高利贷。棉农被孟山都经销商的借款“绑架了”。
“这是个恶性循环,”塔拉克·凯特说,他是一位农业学家,也是一个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的非政府组织负责人,“问题在于转基因作物并不适合印度的土壤,而且它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此外,转基因种子让农民必须完全依靠市场——不仅要支付更高的种子价格,还要购买专门的肥料,否则就别想有什么收成。杀虫剂也不能少,因为新型棉花只能免除棉铃虫一种害虫的侵害。
孟山都曾经在公司报告中表示,转基因棉花非常适合小农户种植。对此,凯特的回答是:“我们的经验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转基因棉花显然更适合大农场主,他们拥有土壤好的田地,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排水和灌溉。但它并不适合组成印度70%人口的普通农民。”
2005年6月,转基因棉花被引入马哈拉施特拉邦,到2006年12月,官方记录的自杀棉农人数是1280人。这相当于每八小时就有一人自杀。而在大米种植地区,却没有发生一起农民自杀事件。凯特在附近的贾哈塔基和雅瓦塔摩两个地区推行有机农作物种植,涉及20个村庄近500个家庭,也没有人自杀。很多人相信,转基因棉花是导致许多农民走上不归路的真凶。
虽然在转基因棉花普遍种植之前也发生过不少棉农自杀的事件,但数据表明,在这种棉花种植后,自杀人数直线上升。最早引入盂山都棉种的安德拉邦也经历了这种变化,现如今那里的棉农与孟山都之间矛盾重重。
吉合尔·迪瓦里是一个名为“维达尔巴人民运动委员会”的民间组织的创立者,该组织揭发并谴责当地农业区因种植转基因棉花而导致大量农民自杀,因此被警察监视和骚扰。在他的办公室里,从地板到天花板都绘满了图表,上面记录着2001年至2009年维达尔巴地区所有农民的自杀事件。
“2001年,52人自杀。”提瓦里介绍道,随后几年,这一数字几乎呈直线上升,“2002年104起,2003年148起,2004年447起,2005年445起,2006年1448起,2007年1246起,2008年1267起。”而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从1997年至今,已有近20万印度自杀身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棉农。
“绑架”印度的棉花种植业
在通往马哈拉施特拉邦最大的棉花市场的道路上,许多驮着麻袋的牛车正在排长队,许多人已经在市场里守候多日。当地人介绍,棉花价格从来没有这么低过,棉农们正在经历一场劫难,市场正处在崩溃和爆发的边缘。
大多数人都对种植转基因棉花感到失望和愤怒,在今年种植了“宝嘉德”的棉农中,约78%的人表示自己明年不会再种这东西了。“问题在于,”农业学家凯特说,“这些农民想转而种植非转基因棉花也面临着许多麻烦,盂山都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本地的棉花市场。”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棉花生产国,棉花在这里的种植历史已有近5000年。现在,超过1700万家庭以此为营生,主要集中在印度南部的四个地区: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德拉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孟山都就已经有了把转基因产品打入印度市场的想法,并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孟山都印度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该国最重要的植物检疫产品的供应商之一。由于棉花极易受到多种虫害的侵袭,例如棉铃虫、线虫、水蜡虫等,印度对于除草剂,特别是杀虫剂的市场需求巨大。
“绿色革命”到来以前(鼓励集中、单一栽培高产的杂交棉花),印度农民主要通过轮耕和一种源自尼姆树叶的有机杀虫剂来控制虫害。外国化学农药的引入,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末第一波负债棉农的自杀“浪潮”。广泛使用化学杀虫剂的结果是:昆虫对与自己“为敌”的化学产品逐渐产生出抵抗力。为了对抗虫害,棉农不得不增加杀虫剂用量或者转向毒性更高、价格更贵的产品。最后,只占印度耕作面积5%左右的棉花种植业,却独自消耗着全国55%的杀虫剂总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孟山都完全可以从杀虫剂泛滥引发的混乱中获得利益(孟山都公司的产品也包括杀虫剂)。2l世纪初,棉花价格大幅下跌,1995年每吨的价格是98.2美元,到2001年已降至49.1美元。这导致成千上万的小农户因欠债而自杀。此时,孟山都印度公司抓住机会,大力度宣传其转基因棉花的优点,官网上称之为“终极灵丹妙药”,可以降低甚至完全不再使用棉铃虫杀虫剂。
1993年,孟山都与印度最大的马哈拉施特拉杂交种子有限公司(Mahyco)进行生物技术许可证协议的谈判。两年后,印度政府批准了一种在美国广泛种植的转基因棉花的进入,Mahyco公司的技术人员将美国棉花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
1998年,印度政府允许孟山都的印度子公司开展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实验。直到2002年5月,印度基因工程许可委员会一直向孟山都印度公司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大放“绿灯”,此时,孟山都也开始为转基因棉种的推广“加大马力”——聘请宝莱坞的知名影星为产品做形象代言;全国各地贴出了数以万计的海报:微笑着的农民站在崭新发亮的拖拉机前,仿佛已经从种植转基因棉花中大赚一笔。之后,约5.5万棉农(占印度棉花种植者的2%)加入了转基因的“冒险之旅”中。
但许多选择转基因棉花的农民并不像海报里那么形象光鲜。《华盛顿邮报》曾对这种棉花收获后的第一年情况进行调查,接受采访的一位农民说:“我赚的钱比以前还少,因为市场里的收购商说转基因棉花的纤维长度比传统棉花短。种子的价格太贵了,我怀疑它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事实上,因为印度禁止种子的专利权,孟山都无法照搬“美洲模式”——让农民每年必须购买他们的种子,否则就对簿公堂。为了弥补“损失”,孟山都决定提价——一袋传统的450克棉花种子是450卢比,而孟山都同规格的产品则要花费1850卢比,价格为前者的四倍之多。《华盛顿邮报》还提到,转基因种子并不能抵抗其他害虫的致命伤害。不过,这样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也不能阻止该公司公共关系的负责人自信满满地对外宣称:“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棉产区情况良好。”
孟山都:不是我的错
从宏观衡量,转基因棉花在印度取得了“成功”:自从引入这种新型作物后,印度的棉花产量增长了近一倍。但从微观角度来看,尤其是走近每一片棉田或每一个农户家中,孟山都的先进科技带来的是极其复杂的结果。比起传统的印度棉花,转基因棉花需要更多的水来灌溉。只有富裕的农民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并从提高的产量中获得利益。他们是盂山都宣传的成功典范。
印度9000万农民中,60%的人拥有不超过100亩的土地,对于他们而言,转基因棉花则是另一个概念。小农户的田地需要雨水浇灌,这完全依赖于季风雨的“慷慨相助”。目前的情况是干旱越来越严重,雨季不知何时才能到来。选择了转基因棉花的农民不得不面对作物歉收、产量骤减的可能。种子的包装盒上虽然写明“在灌溉充足的地区使用”,但都是用英文,印度农民鲜有人能读懂。
孟山都棉种的引进和推广只有几年时间,但它已经遍布全国。因为得到授权的种子公司可以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商店里能买到的棉花种子仅此一种。每年,印度棉衣在等待雨季到来时,都会排队签订贷款协定。不到10年时间,印度的棉花种子就从几乎不用花钱升值到需要银行贷款。“农民种地的一半费用要投在种子上面。”迪瓦里说。
以前的棉农还能从前一年的歉收中恢复元气——头一年的收入低了,第二年还有钱买便宜种子,现在的棉农则像是参加了一场“轮盘赌”。典型的模式是:为了购买转基因棉种,农民必须从国家银行取得贷款。如果雨水不够丰沛,棉农就无法偿还贷款,第二年的申请也会被拒绝。于是棉农不得不转投向私人放贷者,有的高利贷高达100%。第二年的棉花收成不好将会把他置于深深的“旋涡”中,很多人因此债台高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杀农民的数量在2006年突然猛增,从那时起就没有掉落。政府对自杀者的家庭会补助1万卢比。这些农民被借贷颠倒了生活秩序,但和美国农民选择远离农场、走进城市不同,许多人选择了上吊或毒药。
塞克哈·纳塔拉加是孟山都印度公司的负责人,居住在孟买,距离棉农自杀的发生地距离约680公里。他手下的生意每年能从印度农业区获得超过7000万美元的收入。纳塔拉加对于“孟山都造成上万棉农自杀”的说法感到恼怒:“作为一个印度人,每当听到有农民自杀的消息,我都会感到难过,因为又是一个离世的生命。农民自杀是一个令人痛苦的话题,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来讲,急迫地需要弄清楚来龙去脉。这绝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
“我绝不认同转基因棉花种子是自杀事件的诱因,因为自杀同样发生在其他农业区,”他对媒体表示,“棉农实际上能从我们的科技中获利,我相信投资风险已经降低了。这是一个需要考虑整体状况的话题,我认为将我们公司与自杀事件联系起来的说法毫无根据。”
孟山都公司向3个研究项目提供资金,以证明该公司不必承担棉衣自杀的责任。这些研究将农民自杀与许多社会弊病联系到一起,包括酗酒、赌博以及用贷款来资助家人的婚礼、嫁妆等等。一项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FPRI)发布的报告结论是:除了转基因棉花,农民自杀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将棉农自杀与其中任何缘由单一联系起来的说法都不能成立。
政府难辞其咎
不管孟山都资助的研究作何结论,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印度没有过于快速地将自己的棉花产业带人“转基因时代”,或者如果政府能有效地将转基因棉花严格限定在大规模灌溉的农场中种植,棉农的“生存危机”就不会达到今天这般严重的地步。
有印度学者指出,在印度走向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和社会未能对农民的生存状况给予足够关注。当农民经济状况恶化时,由于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自杀成为他们仅有的选择。在对孟山都的批评声中,有一种声音断言,政府的腐败堕落和美国企业对农业系统的大规模入侵导致了轻率的农业政策。
“如果你能够贿赂农业机构里管事的人,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新德里的遗传学家、反对种子专利权的学者苏曼·萨哈说道。另一位著名的印度环保主义者万达娜‘施瓦则表示:“我目睹过许许多多的科学家违背常理、昧着良心为孟山都说话,就是为了得到金钱。”
萨哈和施瓦没法为他们的说法提供绝对的证据,同时,孟山都的管理者能够快速地“摆平”类似的批评和指控。他们坚决地表示,公司在印度的商业行为严格遵照美国的《反海外行贿法案》。此外,孟山都还展现出了“影响”印度官员的“熟练技巧”。最典型的事例是新德里科学家梅怡。
2001年,孟山都为自己的转基因棉花申请许可时,梅怡正出任基因工程许可委员会的联席主席。他在2002年批准了孟山都的申请,4年之后,国际农业生物工程应用技术采购管理局(ISAAA,一个著名的农业国际组织,其主要赞助人包括孟山都公司)指定梅怡进入了该组织的董事会。“ISAAA从事的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事务,这是印度人第一次有幸被选为董事会成员。”梅怡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说道。
在今年6月接受新德里一家媒体的采访时,梅怡被问及是否对于准许转基因棉花进入印度感到后悔,因为目前的局势已经引发了农民自杀数字的增加和农业的信任危机。梅怡依旧强势地支持孟山都的“先进科技”。他向记者出示了两份新近提交给学术期刊的报告,内容都是印度如何从转基因棉花种植中获益:“在应用了新技术之后,印度的棉花产量翻番,所以转基因棉花怎么可能导致棉农自杀?”当被问到他担任由孟山都赞助的董事会成员,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客观可信时,梅怡突然毫无理由地结束了采访。
5月末的一天,维达尔巴地区的年轻棉农郭卡尔坐在一棵芒果树下,抹去脸上的泪水。五天前,他的父亲就在这棵树上用上吊的方式撒手人寰。父亲的遗物还摆在这里:镶着金边的白色头巾和一双几乎磨烂了的拖鞋。父亲名叫莫提拉姆‘巴班·兰德卡尔。郭卡尔和两个弟弟甚至不知道父亲离世时的年龄——在印度的一些农村,生日是被忽略的,年龄也不重要。他们可以确认的数字是父亲的债务——约850美元。
父亲自杀后的几天,郭卡尔和兄弟才知道父亲生前欠下债务的来源:最初从银行贷款,后来找私人借高利贷。儿子们知道家中经济状况紧张,但没想到欠债会将父亲逼上绝路。
两个兄弟和郭卡尔坐在不大的院子里,3岁的小女儿坐在郭卡尔的膝盖上打盹儿。“如果我们外出打工挣钱,把钱交给父亲,他就能掌管家中的经济,为家人购买粮食和蔬菜。”郭卡尔说。他将父亲的自杀归咎于棉花种子的高昂价格:“如果他不去申请贷款,就不会欠债,一切也都不会发生。”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必须活下去,但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他生活会更加艰难。”
为害原因 篇7
红蜘蛛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 也是近年来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玉米生产上发生较多, 且发生呈上升趋势的一种螨类害虫。河套灌区是我国粮食基地, 也是玉米优质高产区, 近年来, 玉米种植面积约28万hm2, 每年玉米生产上都有红蜘蛛发生, 虫情指数一般在3.5~27.0, 严重的达90.0, 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对其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
玉米红蜘蛛的成虫、幼蛾、若虫以剌吸式口器为害玉米, 在玉米的背面吐丝结网并吸食叶汁, 受害叶片最初呈现白色斑点, 以后随着红蜘蛛的繁殖, 数量增多呈淡绿色, 受害重的叶片发白。玉米红蜘蛛不仅为害玉米, 还为害豆类、海椒、红苕等, 是一种食性杂、体态小、繁殖快的昆虫。受红蜘蛛为害的玉米生长缓慢, 结实率降低, 籽粒不饱满, 玉米红蜘蛛为害严重的地块减产幅度达30%~50%。为此, 根据近15年观测资料, 对河套灌区红蜘蛛为害特点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旨在为积极防治红蜘蛛提供科学依据。
1 发生规律
玉米红蜘蛛在当地每年发生13~16代, 13~15 d发生1代, 世代重垒。它以成虫在土壤上的残桩和杂草下越冬, 第2年2月下旬开始活动, 在杂草和果树上为害, 4月下旬开始为害早玉米。5—8月是红蜘蛛为害玉米的高峰期, 同时也为害间套作种植的其他作物。
2 发生为害特点
2.1 发生早, 发展速度快
据定点调查, 7月上旬红蜘蛛就已经开始发生, 有虫株率达24%, 虫情指数是13;7月下旬, 发生重的地块虫情指数高达30~90, 一般地块在3.5~27。
2.2 种植方式影响为害程度
种植方式不同, 玉米受红蜘蛛为害的程度不同。据调查了解, 小麦套玉米田的红蜘蛛比单种玉米田中的红蜘蛛为害重。8月上旬, 个别套田玉米的叶片已经开始枯死, 枯死株率达4%;到9月中旬, 有枯死株的田块占带田播种面积的4.5%。
2.3 土壤条件影响为害程度
土壤条件不同, 玉米红蜘蛛的发生为害程度也不同。
砂壤土地的玉米比盐碱地上玉米红蜘蛛发生严重。套区北部盐碱地较多, 玉米红蜘蛛有虫株率在31.4%~97.5%, 而套区南部砂壤土多, 玉米红蜘蛛有虫株率均达100%。
2.4 土壤墒情影响为害程度
墒情不同, 红蜘蛛发生为害的程度也不同。浇水适时、浇水次数多的地块, 墒情好, 玉米红蜘蛛发生较轻。
2.5 高温干旱天气发生重
越是干旱, 越利于红蜘蛛猖獗, 7、8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利, 但大、暴雨以及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为害。一般来说, 大于25 mm的大雨或暴雨可形成田间积水, 提高田间湿度, 改变田间小气候环境, 从而抑制红蜘蛛发展, 而≥35℃天气, 也因气温过高。
3 玉米红蜘蛛发生重的原因分析
3.1 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是玉米红蜘蛛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临河为例, 临河6月下旬平均气温是25.3℃, 降雨量是4.1 mm, 蒸发量是146.4 mm。气温高, 蒸发量大, 致使空气干燥, 为红蜘蛛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7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分别是26.3和26.1℃, 降雨量分别是0和18.3 mm, 蒸发量分别是155.3和128.0 mm, 气候条件仍适合玉米红蜘蛛的繁殖发生。
3.2 浇水期与发育期差异, 玉米难以适时浇水
河套灌区为亚洲最大一首制自流灌溉区, 每次灌溉时间较长, 一般为20~30 d, 受浇水期和发育期差异的影响, 每年总有大量玉米难以适时浇水, 遇有干旱年份, 降水偏少, 特别是在7—8月间, 玉米需水量大, 如灌水不及时, 很容易受旱, 为红蜘蛛发生、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是玉米红蜘蛛发生重的又一原因。
3.3 农民防虫意识差, 防治不及时
农民防虫意识差, 防治不及时, 加之玉米植株高大, 用药时比较困难, 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红蜘蛛的发展, 也是造成红蜘蛛大发生的原因。
4 严重发生年为害情况
如2001年, 玉米红蜘蛛发生重, 发生面积达16万hm2。虽然各乡镇农民用药进行防治, 但大多数因防治不及时, 防治效果差, 致使玉米大部分叶片提早失绿、枯黄, 严重的叶片枯黄死亡。由于叶片失绿、枯黄, 失去了制造养分的功能, 严重影响玉米的灌浆, 导致玉米穗粒重下降, 从而使玉米减产。据调查, 受玉米红蜘蛛为害的玉米平均千粒重是272 g, 比正常玉米千粒重350 g下降78 g;红蜘蛛为害的玉米田减产750~1 500 kg/hm2, 为害重的玉米田大约减产2 250~3 750 kg/hm2。
另外, 受红蜘蛛为害, 玉米叶片失绿、枯黄, 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减少, 使其饲用价值大大降低了。
5 预防对策
5.1 生态防治
在玉米播种前要按照氮肥与磷肥结合, 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 合理施肥, 培育健株, 增强植株抗逆性。在田间管理中适时进行中耕锄草, 并将杂草带出田外, 以改善玉米田的生态环境, 降低虫口密度。
5.2 人工防治
摘除玉米下部虫多的叶片, 带至田外烧毁。
5.3 农业防治
准备种植玉米的地块, 秋浇时加大秋浇量, 降低地温, 冻死红蜘蛛, 降低其越冬虫量, 播种前清除地面杂草, 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5.4 监测预报
加强监测和预测预报, 适时开展化学防治, 力争将玉米红蜘蛛控制在扩散前的点片发生阶段。
5.5 化学防治
5月, 红蜘蛛主要活动在地边杂草上, 对玉米田地埂及周边沟渠杂草喷药, 用药浓度可以比正常浓度高1倍, 杂草上用药不怕发生药害和增加农药残留。对于成片大规模玉米种植区, 要整村同时喷药防治, 防止交叉传播。7月至收获前, 红蜘蛛进入盛发期。此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药防治, 并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防止抗药性产生。喷药时重点喷中下部叶片, 要做到细致、均匀, 力求将药液喷到叶片背面红蜘蛛集中的部位。
首先应选择一些专用的杀螨剂。如20%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 72%克螨特2 000倍液, 5%阿维·哒螨灵1 000~1 500倍液;也可以选择一些光谱性杀螨剂, 如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结合防治黏虫15~22.5 kg/hm23%甲拌磷颗粒剂或5%甲辛颗粒剂隔行均匀撒于玉米行间。
参考文献
[1]张文军.河西地区玉米红蜘蛛早期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9) :29-30.
[2]郭天云.张掖市玉米地区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学, 2013 (2) :149.
防治花鼠为害柞蚕 篇8
花鼠又名五道眉, 分布较广。春蚕5~6月、秋蚕7月中旬至9月, 花鼠都频繁活动和为害柞蚕。每天清晨开始活动, 窜到有蚁蚕的树上, 将1~2龄蚁蚕食尽, 并把蚁蚕贮存在它的2个颊囊中。颊囊中可贮蚁蚕30~40头, 成年田鼠可多达50头。当蚕长至3~4龄时, 花鼠将蚕叼到树杈、树桩或大石头上, 咬掉头尾, 仅食蚕腹部, 或咬住蚕头, 在石头上摔打十几次, 将蚕体内粪便摔出后吃掉。
柞蚕做茧后, 花鼠爬到柞树上, 专为害化成蛹的茧。将茧瞌开一个口子, 把蛹吃掉, 形成空壳茧;有的咬断茧丝, 在树下食害蚕蛹, 剩下茧壳;有的把秋茧搬到洞里去。挖开48个鼠洞, 每个洞穴有大茧60~80粒;解剖90只花鼠, 颊囊和胃中98%以上的食物几乎都是幼蚕和大茧蛹。
当花鼠繁殖哺育幼鼠时, 每天往返20~30次盗食柞蚕。6月份幼仔长大与母鼠分窝之前, 母鼠领幼鼠到柞树上捕食柞蚕。
花鼠危害和繁殖与生态条件和冬季食物贮备量有直接关系。秋季山货野果丰收年, 食物贮备量大, 花鼠越冬基数高, 群众称大年, 翌年春花鼠为害较重;如逢山货野果欠收, 则为小年, 翌年花鼠为害较轻。
二、防治方法
1. 毒杀
(1) 将新核桃仁用火炒到半熟时, 用磷化锌配成含1%磷化锌的毒饵。 (2) 花鼠有嗑食坚果的习性, 可用带壳花生果或榛子毒杀。先取出果仁, 在果仁上钻个洞, 在洞内投放少许磷化锌或其他急性鼠药, 再将果仁放入原壳内, 用胶将壳粘好, 制成果仁毒饵。 (3) 将新柞蚕蛹用油炸熟, 从中间掰开, 不掰断, 放上少许磷化锌, 即制成蚕蛹毒饵。掰断的蛹要用细棍插连上。 (4) 玉米磨后取胚糠, 用文火炒熟, 再用溴敌隆配制成0.005~0.01浓度的毒饵。
以上毒饵均选晴天施用, 每公顷放毒饵300~450堆, 每堆2~3克, 每公顷使用量2~4公斤。如花鼠较多, 每公顷放900~1200堆。毒饵投放到花鼠经常出没的地方, 如大石头、树桩、蚕场边、石格子、洞口等。吃多少加多少, 直到不吃为止。每只花鼠3~7克致死, 8~13天死鼠达到高峰期。如鼠密度较高, 也可做成封锁带。每个柞蚕放养周期投药灭鼠1~2次即可。
2. 用套捕鼠
玉米旋心虫发生为害调查 篇9
1. 玉米旋心虫的特征
玉米旋心虫属于鞘翅目叶甲科微小甲虫, 幼虫体长6~12毫米, 头褐色, 胸腹部姜黄色, 每个体节有深褐色斑点。以卵在土壤中越冬, 常把卵产在玉米田的土壤及玉米根须上。成虫夜伏昼出, 幼虫昼伏夜出, 有假死性, 5月下旬至6月初傍晚或清晨从玉米植株根茎交界处或近地表2~3厘米处蛀入。
2. 为害症状
玉米旋心虫等害虫从玉米地下根茎部位侵入为害后, 引起植株地上部叶片失绿、植株矮化、分蘖丛生等症状的发生, 由于蛀孔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病原菌侵染机率, 常常表现出一些复合病症, 易被误诊。植株受害后主要表现在叶片上, 症状表现与受害玉米的叶龄、蛀孔位置、虫道走向以及土壤病原菌侵染种类关系密切, 因此, 通常将其称为玉米丛生苗病。
玉米丛生苗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 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陆续显现症状, 即玉米中上部叶片产生黄绿长条纹, 叶片丛生呈君子兰状, 心叶卷曲、干枯萎蔫、分蘖丛生、有时个别叶片出现裂痕或排孔, 植株地下部在近地表面2~3厘米处的根茎部或交界处有近圆形或长条撕裂状褐色蛀孔, 生长点缺失受损变褐;也有个别植株在根茎交界处无明显蛀孔, 仅有褐色蛀痕, 生长锥无缺口但变为褐色, 失水发糠。
据调查, 引起玉米丛生苗症状、为害玉米生长点形成丛生苗的害虫有3种, 即玉米旋心虫、玉米蛀茎夜蛾和金针虫, 植株田间受害症状表现基本一致。康平县玉米丛生苗病绝大多数是由玉米旋心虫引发的。玉米受害5天左右在根茎内或地表2~3厘米土壤里可以找到虫子, 从蛀孔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虫害的种类和虫龄。也有个别植株无明显蛀孔而表现出玉米丛生苗症状, 根茎交界处 (上胚轴顶部) 有褐色蛀痕, 生长锥虽无明显缺口而变褐色, 失水发糠, 根茎节处变为褐色。
3. 害虫发生规律
(1) 多顺垄为害, 发生轻重程度与春季温湿度等气候条件有一定关系。 (2) 害虫转株性强, 植株出现明显症状时, 害虫已转株为害, 很难找到。 (3) 不同土壤类型发生程度有一定差异, 砂土地、晚播田及多年重茬旋耕田受害重。 (4) 不同品种之间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 通过3年对160余个品种或组合调查, 在同类地块相同条件下, 沈农87、登海9、铁单17、丹133、吉东29、中科2、辽单40等30余个品种发生相对较重。 (5) 玉米植株受害后, 易被土壤中的病原菌侵染, 有时表现出苗枯病、根腐病等症状。一般4~5叶期虫体从玉米根茎交界处损伤生长点会引起分蘖丛生, 6~8叶期从茎基部蛀入出现叶片撕裂状裂口。玉米受害后8~10天上部叶片开始出现黄绿条纹;温度高、湿度大生长量大时, 受害后5天左右即可产生初期症状。
4. 防治方法
春季地下害虫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篇10
1 常见地下害虫的危害特点及习性
1.1 蝼蛄
又名拉拉蛄、土狗子。以成、若虫咬食刚播的种子和刚发芽的种子, 且可取食嫩茎、根并将为害部位咬成乱麻状。主要在地表活动形成隧道, 使幼根与土壤分离, 造成幼苗凋枯死亡。以谷子田受害最重。
习性:有趋光性、喜食香甜物质的习性, 对马粪有很强的趋性。成虫产卵在河沿、池塘和沟渠附近的田块。春季10cm地温达8℃开始活动, 常在洞顶雍起一堆虚土或较短隧道, 可挖洞灭虫。9月中下旬土温适宜, 为害秋播麦苗。沙壤土、富含腐殖质的田块重。
1.2 蛴螬
是金龟甲的幼虫。体肥大, 体型弯曲呈C型, 多为白色, 少数为黄白色。俗名地漏子、白土蚕等, 成虫叫铜克朗。以幼虫为害, 取食植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并将根部咬伤或咬断, 且断口整齐, 使幼苗枯萎死亡, 尤以大豆、高粱田受害重。
习性:蛴螬有假死和趋光性, 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白天藏在土中, 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土壤潮湿活动加强, 尤其是连阴雨天气, 春、秋季在表土层活动, 夏季多在清晨和夜间到表土层。
1.3 金针虫
是叩头甲的幼虫。幼虫在3、4月开始出土活动, 4月上旬为害最盛。可为害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等, 咬食种子、胚芽、根茎。并将幼根茎咬成小孔, 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习性:每3年一代, 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下20~80cm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 傍晚出来交尾, 有假死性, 无趋光性, 将卵产在4~6cm土中。越冬幼虫翌年3~4月份出土活动, 以4月上旬最盛, 4月是华北防治关键期, 干旱平原地区春季雨水多危害重, 粗放田重, 细作田轻。
1.4 地老虎
俗名土蚕、地蚕、地根虫。以幼虫为害多种粮、棉、油、麻、糖、瓜、菜及绿肥、牧草、灰菜、刺菜等。取食幼苗嫩茎、叶。一般白天潜伏在作物及杂草附近的土中, 将茎基部咬断, 使作物严重缺苗断垄, 甚至毁种。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 喜食酸甜味液体、发酵物、花蜜及蚜虫排泄物;华北地区成虫高峰期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危害重。成虫将卵散产在灰菜、刺菜等杂草和田间遗留的根茬及附近土块上。
2 防治措施
2.1 蝼蛄
农业防治:清除田边荒地杂草, 消灭其繁殖滋生场所;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施浓氨水或碳铵做基肥;幼虫盛孵期水旱轮作, 适时灌水。
化学防治:常用40%乐果乳油0.5kg加50kg的炒香的麦麸或豆饼、玉米面等做诱饵在蝼蛄活动期, 于黄昏撒施隧道洞口。
人工挖杀:在蝼蛄活动留下的痕迹附近找到虫洞, 铲去表土, 顺洞下挖45cm即可找到蝼蛄。
诱杀:在地头挖30~60cm的土坑, 内放马粪, 同时撒施一些敌百虫粉。
2.2 蛴螬
成虫防治: (1) 其成虫一般都有假死性, 可利用人工振落捕杀大量成虫 (2) 夜出性金龟子成虫大多有趋光性, 可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3) 成虫发生盛期可喷洒2.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30%佐罗纳乳油2000~3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800~1200倍液。
幼虫防治: (1) 加强苗圃管理, 圃地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将杀虫剂与堆肥混合施用冬季翻耕, 将越冬虫体翻至土表冻死; (2) 可用坪安30号-地害平2kg/亩均匀撒施在苗木根部15~20cm然后浇水。50%辛硫磷颗粒剂30~37.5kg/hm2处理土壤;或用5%氯丹粉剂7.5~22.5kg/hm2, 掺细土375~750kg充分混合制成毒土, 均匀撒于地面, 或于地面喷粉, 于播种前随施药、随耕耙。 (3) 苗木出土后, 发现蛴螬危害根部, 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灌注苗木根际。药量以灌到蛴螬活动处为最佳。 (4) 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被水久淹, 蛴螬数量下降, 可于11月前后冬灌, 或于5月上中旬适时浇灌大水, 均可减轻危害。
2.3 金针虫
(1) 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 灯光诱杀, 集中消灭。 (2) 冬深耕, 有条件的再结合浇水, 冻死土中越冬害虫。 (3)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严谨施用未腐熟的鸡粪, 马粪等。 (4) 药剂防治撒药土用10%辛硫磷颗粒剂每一万平方米37.5kg, 或用14%乐斯本颗粒剂每一万平方米45kg, 或10%二嗪农颗粒剂37.5kg, 对细土拌匀, 撒到畦面, 进行耙地, 使土药混合, 也可将药土撒入定植沟内。为害严重时, 可用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 50%二嗪农乳油1000倍液灌洞穴。
2.4 地老虎
1) 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或者糖醋液诱杀。诱蛾量最高的一天为发蛾高峰期。过后10~20d为幼虫为害盛期。
2) 诱杀幼虫:地老虎喜爱泡桐叶气味, 可将新鲜泡桐叶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在傍晚放到田间, 每亩放60~80片叶, 次日清晨可将泡桐叶上的地老虎幼虫捕捉灭杀。
3) 除草灭虫:春播前进行精耕细作, 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地老虎的栖居产卵场所——杂草, 消灭部分虫卵。
4) 种植诱杀作物:在田边种植少量芝麻, 可诱集地老虎产卵, 一条芝麻带可负担40~50亩棉田。
5) 人工捕杀:清晨逐行检查新咬断的被害植株, 就近挖土捕杀。
玉米螟的为害及防治 篇11
1. 玉米螟的为害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高发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幼虫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作物。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在玉米大喇叭期取食心叶,造成作物“茬叶”,抽穗后钻蛀穗柄和茎秆,使被害植株营养和水分运输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雄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1.1为害程度 2010年6月下旬~7月上旬,四平地区阴雨连绵,温度在20℃~25℃间,气温条件对玉米螟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利,起初叶片上有虫孔,玉米长势喜人,入秋时玉米圆棒表现也相当好,到9月20日前后,玉米螟为害就明显表现出来;茎秆倒折率高达30%~60%,籽粒薄、突尖大、多数品种突尖。玉米圆棒时表现突出的郑单958,在9月末收获时,茎秆倒折率高达40%~60%,既给收获带来了难度,又造成了大量减产。
1.2为害特点 玉米螟虫的大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即与6月下旬~7月上旬雨水多少有关。如果雨量少,气温高,玉米螟发生受限制,有的农民采取措施,防效不明显,因为本来就没有大发生。反过来,如果这段时间雨水较多,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玉米螟发生和为害,这样条件下,采取措施防治玉米螟,可以較大程度降低玉米螟为害,防效达70%~80%。
2.玉米螟的发生特点
2.1生活史 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发生代数也不同。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为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为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9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穗。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开始化蛹、羽化。
2.2习性 成虫大多在夜间活动,有强烈性诱性和趋光性。成虫产卵对植株高度有选择性,高大茂密的玉米田块玉米螟产卵多,受害严重;幼虫具有趋糖、趋湿、趋触性。幼虫经过几次蜕皮,老熟后在被害部位化蛹。
3.发生原因
3.1气候条件 湿度对玉米螟的影响最大。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当空气湿度为80%时产卵量达到高峰。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温差大于12℃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极为不利。
3.2越冬基数 越冬基数的大小与越冬寄主秸秆和穗轴的残存量以及茎秆含有的越冬虫量有很大关系。越冬基数越大,春季幼虫成活率越高,第1代发生为害越严重。
3.3天敌玉米螟可被许多天敌捕食和寄生。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数量大、寄生率高时,第3代玉米螟发生就不会严重;若赤眼蜂发生偏晚,则往往不能控制第3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3.4玉米品种的抗螟性 不同玉米品种有不同的抗螟性,这与品种中含有的抗螟素多少有关。同一品系生育后期抗螟能力降低。一般说来,硬粒型品种较马齿型品种抗螟性强。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玉米螟幼虫是在玉米和高粱的秸秆和茬子中越冬,采取烧柴、封垛等方法处理越冬寄主,是减少虫源的基本措施。一般用白僵封垛,用80亿孢子/g以上的菌粉加10倍细土,用量是100g/m2,用喷雾或手撒均可。
4.2生物防治 现在推行的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既对人、畜、作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又不伤害天敌,是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产卵于寄主害虫卵内完成发育而消灭害虫卵的一项技术。6月中旬在放蜂区定点调查玉米螟的蛹、羽化程度,当玉米螟化率达20%时,向后推10天为第一放蜂时间,5天后进行第二次放蜂,让这两批蜂寄生于卵盛期前与产卵盛期的玉米螟卵。每亩放蜂1.5万头,第一次放蜂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放蜂时,每亩选一个放蜂点,根据每亩放蜂量,将蜂卡撕成小块,每点1块。放蜂时每一小块卡用牙签别在玉米中部叶片打弯处的背面,防止雨淋。放蜂时,地边、地头、上风头可适当加多点数。
温室蓟马的为害与防治 篇12
1.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
体长一般为0.5~2毫米, 少数种类体长可达7毫米。体细长而扁, 或为圆筒形;颜色以褐色、黑色或黄色为主, 头略呈后口式、锉吸式口器, 上颚口针多不对称, 有的若虫红色。有翅种类单眼2~3个, 无翅种类无单眼。触角6~9节, 线状, 略带连珠状, 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 边缘有很多长而整齐的缨状缘毛, 脉纹最多有2条纵脉。足跗节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 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 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 卵较小, 有的产在植物组织中, 产卵处叶表面略为凸起。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的新梢、新叶、嫩芽、嫩茎、花和幼果等组织表皮的汁液, 使叶片上出现长条状黄白斑, 叶片干枯。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 植株生长缓慢, 节间缩短;幼嫩果实 (如茄子、黄瓜、西瓜等) 被害后会硬化, 表皮细胞破裂, 逐渐失水干缩, 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 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 严重时造成落果, 影响产量和品质。
2.发生规律
蓟马发生多代,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以成虫在杂草上或在地下、土缝下的枯枝落叶及附近大棚过冬。成虫产卵于寄主组织内, 每只雌虫产卵30~70粒。卵期4~9天, 若虫期3~11天, 蛹期3~12天, 成虫寿命6~25天。在抚顺市5月下旬开始取食, 6~7月发生高峰期。以成虫和1~2龄若虫取食为害, 老熟的2龄若虫自动掉落在地面上, 从裂缝钻入土里化蛹和羽化。成虫具迁飞性, 喜食嫩绿部分, 迁飞多发生在上午或傍晚。在多雨季节或空气湿度大的季节, 种群密度显著下降。
3.防治方法
田间管理:根据蓟马繁殖快、易成灾的特点, 应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措施。采用营养土育苗, 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轮作换茬, 残茬要集中烧毁, 掀掉棚膜、地膜, 利用其生物学特征灌水浸泡一段时间, 能减少若虫到成虫的羽化程度。清除残株病叶能减少虫源, 选合适时间栽植可避开几码危害期, 勤浇水可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另外, 勤除草可减轻为害。蓟马若虫有落土化蛹习性, 铺设地膜可减少蛹的数量。
利用天敌:蜘蛛、花蝽、姬蝽和草蛉等都可有效地防治蓟马, 可适当引进这些天敌来防治蓟马的为害。
利用黏虫板:利用蓟马的趋蓝色光的习性, 在棚里设置蓝色黏板诱杀成虫。每亩挂21块板, 板与板之间距离3.9米×8米, 以板下端距畦面1米处朝南方向挂板诱杀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