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困难论文

2024-06-30

生活困难论文(精选8篇)

生活困难论文 篇1

近些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 辩证地看, 在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过程中, 离退休人员中的相当一部分在生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 这部分人更应该受到广泛关注。企业高度重视离退休人员的帮扶工作, 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扶贫帮困, 社保处作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部门, 建立了领导干部与困难户联系制度, 坚持逢年过节走访慰问活动,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离退休人员中去。

近来, 公司社保处又把为低保户解困作为工作重点, 对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核实, 确定了6户低保户。切实在为退休困难户分忧解难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扶贫解困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退休家庭处于困难的环境中。对城镇低收入退休家庭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困难家庭成员常年有病, 子女下岗无技能无收入, 退休生活费大部分都花在吃药看病上;有的家庭是两代人同吃一人退休金, 靠一人养活两大家人。就这部分人而言, 他们大多是老弱病残, 退休基本生活低, 他们本分做人、老实做事, 与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论在能力上、观念上、行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 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始终把群众愿望和情绪作为“第一信号”, 时刻掌握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视离退休人员的疾苦为自己的疾苦, 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凡是有损于群众利益, 客观上可能引起群众不满的事, 哪怕再小也决不能做;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 凡是涉及离退休人员生活的难事、急事, 包括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社会治安、水电供应、就医看病等等, 哪怕再小也应作为第一大事放在心上, 及时帮助解决, 暂时解决不了的, 应努力创造条件去解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包括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特别是困难退休人员的利益, 这一部分特殊群体虽然在人数上不是多数, 但解决问题的难度大、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也大, 这部分人的困难没解决好, 就有损企业的形象。因此, 应特别关心群众, 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 为困难群体谋利益, 重视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的工作, 就要求我们必须怀着深厚的情感, 深入到困难突出, 矛盾集中的地方去, 在各个环节都要细心研究离退休人员的利益和离退休人员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 倾听他们的呼声, 始终与离退休人员同呼吸, 共命运。

结合企业实际, 我认为应着重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解决困难离退休人员的实际问题。

一是深入扎实地做好城镇社保低收入生活保障工作, 加大工作力度, 适当提高慰问、补助金额, 以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燃眉之急。

二是对困难退休人员实行优惠政策, 包括企业工会资金扶助、企业减免住房费用等。

三是完善劳动保障机制, 公益性就业岗位, 技术程度要求低的岗位等, 人力资源部门应优先考虑安置困难退休人员家属子女就业。

四是要加大扶贫助困、送温暖工作力度, 通过信访、政策咨询、职业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多种形式解决退休人员的实际困难。

解决退休人员生活困难问题是实现企业和谐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首先从最现实、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入手, 一点一滴地去做, 才能将关心困难离退休人员生活的各项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企业的和谐发展才能得到全面实现。

生活困难论文 篇2

2. 朴素是一种大美,是最恒久,最不易凋零的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 人世间只有真诚的情谊,哪怕在时间的洗刷下依然不会改变最初纯真的容颜。

4. 对自己好点,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下辈子你们不一定能够遇见。

5. 我希望陪我从齐肩短发到腰间长发的人是你,我希望陪我从青涩到沉静的人是你,我希望六十年后一醒来发现枕边人是你,是你,别的都不重要了。

6. 读书的脸不仅仅是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生懂得如何做人。

7. 如果你的工作,机器也可以做。那总有一天,你也要变成机器。

8.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9. 人生有些事情就如打喷嚏,虽然你已经有所预感,却总是措手不及。

10. 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1. 轻财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

12. 朋友是黑暗中的明月;书籍是心海里的航标灯。

13. 生活的意义不是我们看透了,而是我们正在经过着,经历那么多辛苦,眼泪掉了那么许多,心里有个奢望,受了这么多折磨,应该会迎接到心中盼望的美好。生活的真相真的不忍揭穿,在你凄凉感伤的时候,就是生活这老先生对你下手的时候。要清楚,生活要活的昂扬,不是来人间比赛谁比谁更凄凉。

14. 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15. 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捧则淡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16. 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17. 如果说失败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那么这种经历会使我们的人生走向成熟;如果说一个人的成熟,必须历经沧桑的话,沧桑就能够成为一种奇特的美丽。

18.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19. 或许我们走那么远,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去天地的尽头会一会自己。因为只有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你才能把喧嚣的人世抛在身后。

20. 你真的得碰上那个你能降得住又能降得住你的人,才算是适合。

21. 为爱坚持的人,记得坚持可以,但是不要为爱受伤。

22. 永远都不要停止微笑,即使在是你难过的时候,说不定有人会因为你的微笑而爱上你。

23. 关于明天的事情,后天我们就都知道了。

24. 坚强的人,并不是能应对一切,而是能忽视所有的伤害。

25. 爱若疼痛,就不叫爱;爱若卑微,便不再是爱。

26. 恋人之所以会吵架,往往不是感情浅,而是用情深。两个人都深爱时,一点点矛盾都会让人受伤很重。因为太重视对方,所以放不下。其实,如果不爱,分手无所谓。但有感情,还是相互宽解和容忍吧。爱情,没有不吵架的,但底线是不分手。因为爱就是坚持在一起。

27. 总有些事放不下,让人忘了时间。总有些事必须放下,因为还有明天。

28. 认真走好生活的每一步,就能在逆境中欣赏到独具特色的风景,悟到许多在顺境中无法参透的人生哲理。

29. 朴素是一种大美,是最恒久,最不易凋零的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0. 人世间只有真诚的情谊,哪怕在时间的洗刷下依然不会改变最初纯真的容颜。

31. 对自己好点,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下辈子你们不一定能够遇见。

32. 我希望陪我从齐肩短发到腰间长发的人是你,我希望陪我从青涩到沉静的人是你,我希望六十年后一醒来发现枕边人是你,是你,别的都不重要了。

33. 生活如水,人生似茶。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我们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人生,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听一听花开的声音,看一看叶子舒卷的曼妙。想得到的越多,就觉得自己失去的越多。

34. 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人与人之间,心即彼岸,心也即天涯。所以天涯彼岸其实没有距离但又是最远的距离。避免失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寄希望于任何人任何事。肯陪你的人很多,会一直陪你到最后的很少。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太多,别把目光都盯在那些让你不愉快的事情上。

35. 看起来幸福的人,心里也许有难言的苦;时常微笑的人,心里也许有无声的泪;炫耀生活的人,可能远没表面那么风光。一个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乐。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着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36. 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调整你的心态,如同轮船调整船帆一样,心态正确了,才能给快乐升值。人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37. 路,不通时,选择拐弯;心,不快时,选择看淡;情,渐远时,选择随意。有些事,挺一挺,就过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记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释了。有颗心,伤一伤,就坚强了。坎坎坷坷人生路,坦坦然然随缘行。

38. 日子过的久了,你会发现。那个教你最多的人,其实伤你最深。怀念最久的人,其实永远得不到。心心念念爱着的,其实根本不在乎你。对你最好的人,反倒是一直都在忽略。真正可以陪你到永远的,总要到最后才会被发现。都在说人生,其实都要等走完了,才会真正懂得。

39. 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生活困难论文 篇3

一、关于老红军配偶生活补助标准。

赣人字[1999]98号、赣财社字[1999]40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元月起,对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至1955年间,因照顾老红军身体及家庭困难等,经组织决定复员、退休的老红军配偶的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抗战前期(1942年12月31日前)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老红军配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67元提高到267元;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每人每月由157元提高到257元。

2、抗战后期(1943年1月1日—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老红军配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58元提高到258元;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每人每月由148元提高到248元。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老红军配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由150元提高到250元;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每人每月由140元提高到240元。

二、关于老红军、老干部遗孀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赣人字[1999]56号、赣财社字[1999]07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对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红军、老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遗孀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由原每人每月120元调整到220元。

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遗孀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

赣人字[2000]64号、赣财文字[2000]14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去世后,其无固定收入的配偶生活困难补助费由原每人每月100元、90元分别提高到175元、160元。

四、关于企业离休干部遗孀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赣劳社养[2001]4号、赣财企[2001]17号、赣工发[2001]10号文件规定:从1999年7月1日起,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非因工及因病死亡后,对其符合供养条件的直系亲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为:

城镇户口:由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调整为160元。

农村户口:由每人每月补助90元调整为150元。

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系鳏寡孤独者,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加发10%。

生活困难群体扶贫帮困措施浅见 篇4

1 正确了解帮扶困难群体的状况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先导

正确了解帮扶工作的现状, 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先导, 只有真正了解了帮扶工作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那么, 企业帮扶工作的现状怎样呢?通过调查了解这项工作开展的情况是好的, 困难群体是满意的,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由于对困难群体工作的认识还不足, 导致力度还不够大, 措施还不够有力, 投入还相对不足。有些单位和部门片面认为, 对困难群体的扶贫帮困是社区的事, 是工会、残联等少数部门的事, 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有的特困、困难家庭、低保对象一但申报成功, 就不想“出来”了, 不愿自己去奋斗, 整天无所事事, 个别的甚至认为“不拿白不拿”, 稍有困难就找组织。

二是企业资金有限, 申报条件局限性强。在对困难协解职工的帮扶工作中, 2007年以前对协解职工子女助学金及困难协解职工年底困难补贴的申报, 社区工会、局工会根据小区申报情况进行审批, 救助覆盖面广。2007年九月局工会下发了《河南油田帮困救助工作管理办法》, 由于帮困救助申报条件的局限性 (只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申报) , 对于出现重大变故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家庭虽我们经过多种方式反映过、上报过, 但因不符合这唯一的申报条件而得不到救助。

三是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无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体系如何完善, 一旦这些困难人员失去了这种帮扶, 生活就再度陷入贫困, 而且仅仅靠这种帮扶生活, 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永远无法改善, 永远只能停留在这个勉强温饱的状态, 实质性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困难群体永远无法摆脱贫困。

2 坚持日常走访是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 真正融入到群众工作之中, 积极主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关心群众, 真正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在走访中对了解到的困难, 在政策允许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条件为辖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 真正做到真困难真帮助。

涧二区一名协解职工协解后到陕北井队打工, 工作中的一次意外事故造成双腿粉碎性骨折, 手术置入钢板后断裂又经过多次手术治疗。配偶是离岗家属, 两个孩子还都在上学, 家庭一下子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 针对他们家的实际情况, 小区管委会及时进行申报, 经社区工会、局工会审批为局特困家庭后, 新学期开学我们为孩子们送去金秋助学款;逢年过节, 管委会带去局党委、勘探局的关怀;“一助一”帮扶领导不定期的到家中看望, 带去生活、精神和政策的帮扶。这一系列的工作, 使这个陷入贫困的家庭感动不已, 这名协解职工的爱人由以前的上访老户转变为我们的义务宣传员:“没有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 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社区、管委会对小区的居民家庭该帮助的帮助, 该解决的问题解决, 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越级上访呢?”

3加强教育和引导工作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政策的宣传教育, 使国家政策和企业决策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居民之中。一是注重抓好非在职党支部、楼片长、公益性岗位的教育管理, 通过他们来引导、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居民。二是在进行宣传教育时, 要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长远的教育目标, 在入户走访的同时在离岗家属中进行民意调查, 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突出重点, 定期不定期的外请专家进行讲座疏导, 从根本上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 树立生活信心, 改善生活质量。

4实施义工“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是做好帮扶工作的措施

小区低保户家庭大多为遗孀, 不仅生活困难, 而且精神上会时常感到孤单,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这部分人员的物质帮扶上, 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帮助。组织社区义工、青年志愿者与小区老弱病残户结成“一助一”长期服务对子, 为他们提供长期志愿服务。

小区有一低保户, 爱人去世后三个女儿都不在身边, 和邻居接触的也很少, 工作人员几次到家中走访都发现她郁郁寡欢的, 言谈中了解到因平时都是一个人, 感到十分孤单。随后我们工作人员就经常到她家中陪她聊一会天, 看到力所能及的家务就随手帮着干了。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会掏出自己的工资给予帮助, 工作忙碌时也会时常电话问候一下, 邀请她走出家门和大家多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 现在王顺美性格开朗多了, 经常笑着对邻居们说:“社区的闺女们比我的女儿还亲, 比我的女儿还了解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5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做好帮扶工作的主要方法

涧河社区服务的四个居民小区都是老住宅小区, 居民居住硬环境较好, 但小区软环境薄弱, 协解人员多、离岗家属多、待业子女比较多、家庭人均收入低, 困难户多。近年来我们努力抓好小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小区文体协会的作用, 积极发展、挖掘文艺骨干、文艺积极分子, 利用文艺骨干、文艺积极分子的力量在小区开展各种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 凝聚小区居民向心力、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二是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上级相关政策和小区的各项管理规定, 使大家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政策。三是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的评选工作, 引导居民广泛参与, 通过挖掘典型, 培养典型, 树立典型, 倡导文明新风尚, 以家庭和谐促进小区和谐, 以小区和谐确保社区稳定。

6建立长效的救助机制是做好帮扶工作的新思路

在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中, 形成生活帮困、就业服务、金秋助学、结对帮扶、爱心助残、医疗救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发扬和光大“造血型”的扶贫方式, 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困难, 让困难群体走出贫困。

生活中充满了困难 篇5

困难是什么?困难就是生活中阻碍你前进的障碍、难题。农民的困难可能是播种的作物收获不多;老师的困难可能是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学生的困难可能是那不太美好的分数······不得不说,生活中充满困难!

可不?现在我就面临着一大困难: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跟不上!

又是一节体育课。这原本让人觉得轻松的课,现在成了让人最害怕的课。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体育课每次都要跑步、打排球······“立正,稍息,立正······”待体育委员整好队伍后,体育老师缓缓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今天呢,我们首先绕田径场跑五圈(1000米),然后再练习二十分钟排球,剩余的时间则练习仰卧起坐。”天哪,这还让不让人活啊?!果然,与老师截然不同的表情呈现在同学们脸上——个个都哭丧了脸的样儿。

放学回到家,在空间发了一条说说:人生怎么那么多困难呢?几天后这条说说下面出现了一条评论:“人生就像心电图,一旦一帆风顺了,就代表你over了!”是啊!生活中什么时候没有困难呢?就让我勇敢地面对它吧!

生活困难论文 篇6

1 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认定问题是有针对性施助的前提

2004年7月, 北华大学《关于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对近800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727份。调查结果显示,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致困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滞后、发展落后。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多数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孤儿、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父母不误正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要么无经济来源, 要么经济来源较少。三是父母身体状况不好, 有的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同时还要支付一定的医药费用。四是父母“下岗”, 家庭收入不固定且收入低。五是家庭人口多, 父母年岁高, 上学的孩子多, 家庭缺少劳动力。六是家庭遭遇突发事件, 家庭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 有的甚至负债累累。除此之外, 也有一部分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家境变好而不再困难。因此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每年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认定一次。其认定情况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实际做法。同时也是困扰各高校的一个实际问题。目前, 多数高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 对困难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的实地踏查很困难, 只能在学校所在地进行近距离或对部分困难生家庭进行调研, 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困难生都进行一次家庭走访。用这种方式认定困难生准确率高, 但实施困难。那么困难生的认定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解决?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认定体系。这个体系要有社会、学校及学生三方面参与。

考虑到新生入学后一段时间内同学间、师生间彼此交往程度不深, 认定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新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初。因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由学费和生活费两部分组成, 划分贫困生的标准应该参照学校所在地和学生家庭所在地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线。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相关申请, 学校参照申请及划分贫困生的标准进行初步审定, 审定入围的学生要提供家庭所在地乡镇以上民政部门的困难证明, 学校同时向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发函调, 之后组织师生对这部分学生的平时消费情况进行评议, 再组成评定委员会进行最后的审定。总之, 科学准确地确定贫困生, 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给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 是学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先决条件。

2 构建完整、优化的助学体系和保障机制

帮困助学即是高校的问题, 亦是一个社会化问题, 它必须与我国的国情, 与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 与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结合, 与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 与倡导道德规范化等相结合, 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助学体系, 建立相应、有效的保障机制。

目前, 各学校都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助学体系, 形成了“奖、贷、助、免、减、缓、补、赞”为主要内容的助学制度。“奖”就是通过设立优秀奖学金、助学奖学金等形式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经济上的资助;“贷”指的就是助学贷款 (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内助学贷款) ;“助”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 通过自己在业余时间的劳动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减”、“免”就是通过减免学费和杂费的方式扶助部分优秀困难生完成学业, 有条件的学校还在学生住宿、就餐等方面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困难生区分对待, 所交费用较其他同学有大幅度降低;“缓”就是通过缓交学杂费的方式扶助困难生;“补”就是对困难生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赞”指的是社会力量对在校优秀贫困生予以的无偿赞助。

上述这些帮困助学形式在实践中都发挥了较好的效能。其中, 最为学生认同的是“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这两种形式。因此, 学校在构建帮困助学体系时要以这两种形式为主, 以其他方式为辅。与此同时, 各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 用于扶助困难生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 实行校、企结合的方式, 包括无偿资助、为毕业生代交学费 (对口就业) 等也是解决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总之, 各学校要将这几种形式有效的结合, 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如“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 就需要社会的支持。学生主动争取勤工助学岗位是一方面, 学校也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为学生创造勤工助学岗位, 并规范管理。

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 确保抚助贫困生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具体一些、透明一些、公开一些。特别是要建立起工作的长效机制, 使贫困生在心理上排除后顾之忧,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 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 避免上下不统一, 说做不一致的现象发生;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切实保证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效资助, 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 几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是关于国家助学贷款方面的问题。从学生角度讲, 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由于担心毕业后还不上贷款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助学方式;从银行角度讲, 又害怕这种无担保的信誉贷款风险太大而有所顾虑;从学校角度讲, 急切希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从而减轻学校的负担, 同时学校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目前, 国家调整了在助学贷款方面的有关政策, 将最后还款期限延长至学生毕业后6年, 在贷款风险方面也重新做出了相关规定, 有利地推动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即使如此, 银行、学校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也要承担相关的管理工作, 学生仍然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能否将这种助学贷款权限下放到贫困生家庭所在地的政府和银行共同办理, 学校负责提供学生在校读书和日常表现等方面的必要的证明。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可由其家长持学校开具的有关证明到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政府办理信誉手续, 再由政府担保到当地银行办理贷款手续。这样, 既可减小银行和学校的风险及负担, 也有助于贷款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安心学习。

其次是关于社会力量助学问题。在这方面,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布不均, 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名牌大学, 而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尽管做了很多努力, 得到的资助也是寥寥无几。一些重点大学由于资金充足, 设立了各种名目的助、奖学金, 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能够获得, 用以维持日常开销。社会上的资助力量也多数把目光瞄准这些大学。受此启发, 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助学活动, 除了学校要积极努力争取之外, 政府也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宏观引导和宣传, 逐步把社会上的助学资金向薄弱学校倾斜。与此同时, 社会力量助学时不要过于炒作, 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面作用, 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生活困难论文 篇7

每到一家,集团公司领导都与困难职工、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亲切握手、嘘寒问暖,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情况,表达集团公司党委对他们的关怀与问候,希望他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公交客运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还希望老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职工有困难、有需求找集团公司各级组织,集团公司将竭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提前祝福他们春节愉快、生活幸福。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刘德升和总经理陶乃钧在走访中强调,集团公司各级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平时,帮困送温暖工作要贯穿全年,并动员集团各方面力量积极奉献爱心,共同参与帮困送温暖工作,让每一位困难职工都能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困难毕业生就业不困难 篇8

当你特别留意阅读下面文字时, 你或许是一名有某种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或许是一名对困难毕业生特别关注的人。我们共同关心的是:什么是困难毕业生?找谁帮扶?现在怎么办?国家出台了哪些救助办法?

一、困难毕业生—各有各的困难

高校困难毕业生各有各的困难, 可能是家庭经济困难, 求职时缺钱;可能是没有社会资本的支持, 求职时茫然无助;可能是有某种自身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 在求职时受到偏见或歧视;可能是所就读的学校毫无名气, 所学专业社会需求过剩……

在我看来, 困难毕业生分为两类, 一类是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是指普通高校毕业生中来自城镇低保家庭, 低保边缘户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的毕业生。这一类困难毕业生的特征是经济困难, 缺乏在人力资源市场中找工作的经费支持, 因为缺钱, 限制了其积极主动的求职行为。另一类是就业困难毕业生, 就业困难毕业生是指毕业生中在心理、身体、学业、综合素质等某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 这一类困难毕业生的特征是在求职竞争中处于相对的弱势, 结果往往受挫。

二、谁会给我帮扶—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政策

强化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是政府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对高校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帮扶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一是可以向就读学校提出给予求职补助的申请。实际上, 高校通过奖、贷、勤、补、免等助学的途径, 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 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现在, 许多高校已经出台了给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求职补助, 对及时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奖励的政策。二是困难家庭毕业生不论是毕业离校前还是离校后, 可以享受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的政策待遇。这需要困难家庭毕业生提出申请和提供相应的证明。

第二类是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 就业援助政策主要有四条, 一是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服务。二是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三是对登记失业的毕业生, 地方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把他们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使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当地失业人员的就业扶持政策。四是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 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 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公益性岗位补贴。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有市、区、县、镇 (街道)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社区劳动服务站。

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要及时持派回到生源地的报到证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到, 向当地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申请就业见习, 或申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或自主创业, 申请免征相关税费和免收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三、困难毕业生怎么办—现在, 开始行动

不论是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还是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当下, 最负责任, 最具挑战性并且最自尊的行动就是直面你的任务, 直面你潜在的优势和资源, 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寻找信息资源、政策资源, 开始行动。你会再次受挫、再次失败吗?当然可能。对我们很多人来说, 害怕失败的心理往往压倒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信心。求职失败, 包括自身的某种缺陷从来就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因为自己的怯懦, 如果不正视外力在我们求职过程中所加诸的阴影, 而是处处回避它, 我们永远不会发现, 你想进去的那扇门, 其实往往一推而开。在我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重新组织个人求职资本的过程中, 有时进步, 有时无望, 有时无助, 这是正常的。行动—学习—改进—再行动, 一个循环, 很可能再一个循环, 尽管看起来很笨拙, 但这是成功就业的实质。

上一篇: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下一篇:气井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