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困难论文(共3篇)
治理困难论文 篇1
摘要:雾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表象之一,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呈现范围越来越广、时间越来越长、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特点。分析认为, 这与污染源底数不清、污染治理机制不健全、执法监管力度不够、企业环保意识欠缺等有一定的关系, 对此需要通过广泛开展源解析、健全大气防控工作机制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与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各类涉气污染项目审批、加大宣传等策略来改善。
关键词:雾霾,源解析,环保意识
1. 我国雾霾天气现状
我国雾霾天气在过去的多年中呈现出天数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的态势。
以北京为例, 2010-2015年其雾霾天数和PM2.5平均浓度值分别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 北京市雾霾天数在过去的六年中整体逐年上涨, 甚至在2014年有292天处于雾霾之下。而PM2.5浓度均值也一直处于高位, 即使是2015年有所缓解达到80.6微克/立方米, 也超过国家标准1.3倍。作为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在近年来大力推行机动车淘汰、新能源替代等工作, 仍然未能有效缓解雾霾。而河北多数城市、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天津等区域的雾霾天数在过去的几年也多呈现增多趋势。
2. 雾霾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而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采取淘汰机动车、推动新能源替代、禁止秸秆焚烧以及制定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措施来治理雾霾。从目前成效上看, 距离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当前,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压力较大, 面临着诸多难题, 有许多工作需要落实与推进。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其一, 雾霾污染底数不清。一方面对源解析研究不够, 另一方面未能全面扎实的排查污染源, 从各个环节、各个点位上找出污染源, 如环保部门高污染燃料锅炉是否排查彻底, 城管部门露天烧烤摊点是否统计清楚, 住建部门施工工地基础信息是否完备、农村收获季节秸秆禁烧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等等。
其二, 大气污染治理联防机制需要优化。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运行管理上看, 多数由环保部门牵头, 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大气办, 采取督查交办的方式推进工作。这种工作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很难将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全面推进, 往往变成了单个部门推进工作局面。
其三, 执法力量和防治力度不够。近年来, 环保部门执法力度明显加大, 各地立案查处数、行政处罚数显著提高, 但仍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形势的需求, 面对高频次、高强度、复杂性的整治执法任务, 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人力的不足, 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一些高排放、重污染企业和“小危”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 发电、水泥制造、板材制造、印染、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自身污染防治力度仍显不够。
其四, 企业环保意识欠缺。由于环保意识的不足, 很多企业自我要求不高, 环保自律意识不强, 少数企业在安装了环保设施的情况下, 由于利益驱动, 存在非正常运转情况。此外, 面对环保的新要求, 前期一些陈旧污染治理举措已无法适应目前的新要求。
其五, 群众环保意识不足。虽然近年来社会群众对雾霾等天气的关注越来越高, 但群众的反应多是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雾霾天气, 而不是呼吁, 而不是对身边污染现象的抵制与监督, 这就无形中纵容了非法排污行为。
3. 雾霾治理的相关对策
不可否认, 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陈吉宁在谈雾霾治理时举了珠三角的例子——先系统研究, 再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 并加大污染治理。结合工作实践, 在治霾过程中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广泛开展源解析, 进一步深入论证。环保、住建、城管等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彻底排查污染源, 对前期已确定的重点源名单要及时更新, 全面建立大气污染源底数, 并对老项目进行“回头看”, 开展后续评价。同时, 借鉴兄弟城市的做法, 委托专业公司开展PM10、PM2.5等污染源的解析工作, 分析来源及组分, 研究环境空气污染成因, 针对解析结果, 综合多方数据, 确立污染来源, 并征求学者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系统性的整治措施和治理工程。
二是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和健全大气防控工作机制。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工业的发展, 污染源监管、减排、断面达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保护工作量剧增, 并且环境保护为群众所高度关注, 群众环境信访量增多。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增设工作机构, 招录专业人才, 全面履行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责。大气办也应创新组织构架, 理顺人员关系, 出台有效的工作方案和奖惩措施, 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严格各类涉气污染项目审批。环保、市监等部门应联合严控或暂停审批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新建项目。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煤炭总量控制制度,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 加强各类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 对凡是被列入源解析中的染污因子的项目, 应从严审批。
四是强化执法监管。要加大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力度, 首先就要从强有力的执法入手, 各部门应积极主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 形成合力, 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和非工作时间执法检查, 对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及时予以严厉查处。同时, 加大执法的频次, 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 建立和完善考核与执法监管工作机制, 对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对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对执法不到位、不履职的应当追究相关责任。
五是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在全社会树立“治理大气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的意识, 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中来。借助各类环保节日开展环保宣教活动;举办环保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开展环保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 不断拓宽宣传面。同时, 充分利用网络和媒体, 在政府网、信息新闻网、环保网等网站增加宣传的内容, 并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开设栏目, 提升宣传效果, 不断地强化群众环保意识, 使他们充分意识到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增强对环境污染现象的监督与检举意识。
六是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将重点大气污染源信息、重点大气污染源污染治理情况、各项审批手续和污染治理达标情况、各类行政执法信息动态和有关大气污染防治进展情况对社会进行公开, 将各类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呈现在阳光之下, 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结论
雾霾是大气污染的反映, 对人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但成效并不显著, 对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仍需深入研究并采取针对性对策。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升, 政府对环保工作的不断重视, 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逐步取代, 秸秆禁烧、工业污染的有效防控与治理, 雾霾污染将逐步改善。
治理困难论文 篇2
在人们印象中,环境污染似乎只存在于城市。殊不知,如今环境的污染已发展到农村,且经济落后地区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村庄内缺乏排水设施,污水随意处置;二是家禽、家畜在村内随意走动,粪便随地排泄,基本无控制措施,街道卫生状况十分恶劣。据有关部门调查,晋西北连片的8个贫困县,至今仍有8%的家户人无厕所猪无圈;90%以上的农户院内有卫生垃圾及粪坑;70%的农户院内有禽畜圈。
另外,农村环境污染与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物非法排放,滥用农药、化肥、地膜等有关。环境污染不仅对农民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而且对整个农村生态环境也起了一定的破坏作用。首当其冲的是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呈逐年加剧趋势,各种有害物质的残留既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又危害了人体健康,尤其导致滋生各种有害病毒,引起各种疾病,给农民生活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为此,首先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引导和规范农民的环保行为。其次应加大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建立必要的环保基础设施,制定有关农村环保的乡规民约,逐步建立健全环保长效机制。三是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养殖,大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适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发展无公害农作物,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最后应强化村级领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作用,针对实际情况、具体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还应利用风俗习惯和村规民约开展环保活动,普及卫生知识,让环保的良好风气尽快进入农家。
中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
比如,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事态不能这样发展下去。
但是,这种观点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许多因素集中到一起:原材料稀缺,没有足够的土地,人口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
每年中国都不断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最后一点要强调的是,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当前北峰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受区域经济和农村种养业发展的影响,在环保意识较为淡薄的北峰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表现的特别突出。北峰地域广阔,而人口居住分散,因而环境污染问题向来不被重视,造成一些乡村环境质量逐年恶化,有的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当前,造成北峰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养殖业污染 随着平原区所有养猪场的关、停、并、转,北峰山区的养殖业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除集镇所在地外,北峰山区 50%以上的村都建有养猪场,宦溪镇更是达到 80%以上。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设在溪边、池塘边甚至是水源源头。我们对北峰 5个重点养猪村(宦溪板桥村、捷板村、黄田村、寿山上寮村、日溪乡梓山村)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由于一些村组织管理不力,养殖户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如化粪池、水池、冲水设施等投入较少。有的农户连堆放的畜粪也不及时处理,遇到大雨粪便四处横溢。养猪场建在溪边的就直接排入溪流,严重地影响当时村民的正常生活,周边群众的意见很大。
二、生活垃圾污染
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正在改变着广大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碎玻璃、快餐盒、废电池与腐败植物产生的混合体,这其中许多垃圾由于无人回收,而且不可降解严重污染了环境。多数农村受观念和生活习惯所限,既没有垃圾存放点,也没有垃圾处理场所。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除了一些主要集镇街道有专人清洁,绝大多数村庄都是把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散发出恶臭气味,并严重污染着水源。甚至在一些旅游区,如寿山商贸街背面、田黄溪中、鼓岭避暑山庄都经常垃圾遍地,与北峰的“福州后花园”地位极不相称。
三、外来企业带来的污染
近几年,北峰低廉的地租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北峰落户。外来企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北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力量,在增加税收和解决农村就业上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绝大多数在北峰的外来工厂没有很好的排污设施和防治措施,不具备治理污染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个别企业在未通过环保部门检测审查的情况下,私自排放化学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的废水、废气,对当地农村的水源、土壤、空气产生严重污染,给北峰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成为北峰地区的最大污染源。
四、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北峰是典型的农村,农民为了保证粮食作物产量的增长,往往在农药和化肥上下功夫。据测算,北峰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超过 1000吨(折纯),农药使用量达到 30吨以上(制剂),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为 40多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土壤物理性恶化,而且造成了对粮食、水果、蔬菜以及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尤其在北峰山区个别农资店仍然在销售高剧毒农药,一些农药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却有较高的慢性毒性,施用后会
造成更严重的潜在危害,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农民有使用生活污水和废水灌溉农田的习惯,大部分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农田,给土壤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再加上缺乏常规监测及科学管理,排灌系统不健全等,造成对土壤及地下水源的污染。
为切实加强我区北峰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北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北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仿效城市对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化收集运输,各村、各单位、各景区都要有专门的清洁工;加快集镇建设规划与实施工作,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集镇总体建设规划;深化生态示范镇(村)创建活动,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农膜,鼓励塑料地膜回收及农膜再生加工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旅游区及主要街道、集镇所在地定点置放垃圾箱,沿街店面实行门三包,各乡村负责自己属地内的环境卫生。
二、加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由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牵头,设立禁养区和非禁养区,场址最好建在远离村庄、水源和交通要道的地方。限制养殖规模和种类,养殖场既要集中便于管理,又要有一定距离。实施防疫登记和环保年检制度,落实新、扩、改建生猪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工作,控制污染物排入总量,实行排污申报许可证制度。对家庭养殖户进行适度规模集中,鼓励建立生态养殖小区,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农牧复合系统。
三、加快对污染企业的整改。坚决取缔水源上游的污染企业,在引进企业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必须保证企业不排入未经处理的三废;严格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统筹考虑适合当地工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和环境基础,逐步实施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积极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提高园区内供水、供电以及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配套水平,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有效治理。
四、加强化肥农药的用量控制。积极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实施“沃土工程”,调整和优化施肥结构,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逐步减少氮、磷、钾等无机肥料的用量。各乡村要有计划地进行农田排灌沟渠改造,提高水的利用率。禁止销售和使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继续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温家宝:将至少采取四项措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中广网 03-14 12: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表示,中国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但必须有切实有力的措施跟上。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温家宝在回答记者关于环保的问题时作上述表示。
温家宝说,确实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说“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坦白地告诉大家,环境指标没有完成。
温家宝表示,中国今后将至少在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我们在制定发展目标当中,不要只看经济增长,而要看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此,这次“十一五”规划,我们特别提出了两项目标,就是在今后五年,单位GDP的增长,能源消耗要降低20%,污染物的排放要降低10%。
第二,要严格实行产业政策,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企业的准入制度。那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和基础设施,一律不能搞。
第三,要加大对于环境污染的专项整治。特别是对重要的水体、空气和土地的面源污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治理。
第四,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法追究那些制造污染而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投入资金大,企业往往无力承担。据测算,要完成一个存栏3000头的生猪养殖场的治污,需投入50万元,一个存栏500头的奶牛养殖场治污投入需100~150万元。如果再加上对禁建、禁养区内的养猪场进行搬迁、散养户治理费用则需要更多的资金。许多企业资金困难,特别是奶牛场,近两年经营困难,无治污投资能力,牛粪便直接排往江河。有的业主治污设备不全,仅做简单治理,或建了沼气池,但后处理跟不上,致使畜禽污水四处横流,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新建规模养殖场数量增长快,污染治理率仍很低。例如,2002年底南平市有规模畜禽养殖场398家,2004年底统计达到793家,两年时间就新增了395家。由于这些规模养殖场多数是先发展后被要求治理,因此有一大部分的厂、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按设计方案进行粪尿污水治理,造成了治理率低。
二、农村散养畜禽、生活垃圾和人粪便污染,面广量大,治理困难。
1、农户小型养殖治理率低,成为环保部门最大难题。调查表明,各地农村户用沼气推广力度不够,改厕、改圈还未全面普及,一些地方人畜共居现象仍十分普遍。从农工党仙游县总支提供的调查数据看:该县6万多养殖户(不含家禽养殖户)中,80%以上家庭饲养生猪2—5头;全县养殖户中沼气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到资源量的10%。
2、溪流江河成为消纳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从基层的乡村到乡镇甚至一些县(市)都寄望于发大水把当地的垃圾带走。目前在各地农村已经很难见到较清澈的河水、溪流。据龙岩市对区域内38条溪涧进行调查,未受污染的仅有2条,轻度污染的2条,其余34条都受到严重的污染。
3、农村和乡镇人粪尿的处置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据调查,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本次调查的相当一部分行政村,人均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没有公厕或有公厕但未建有化粪池;农户的厕所也大都没有化粪池。仙游县平原乡镇中设有卫生间的农户仅有46%,山区乡镇中仅有20%;许多乡村露天粪坑仍随处可见。
三、农村生活垃圾涉及面广、量大且分散,县、乡财力无法承担垃圾处理的费用。据调查,建设一座无害化垃圾填埋场投资在数千万元以上,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的费用更高,一般乡镇(甚至县级)都难以承担巨额建设资金。例如顺昌县因为地理因素,建立污水处理厂耗资巨大,县里不敢要省里拨给的建厂经费,因为县财政无力配套经费。不少县乡财力有限,即使建了污水处理厂,由于运行成本过高,也难以正常运转。大部分乡镇和村垃圾均为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一些乡镇环卫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没有专用的环卫车辆,缺少垃圾中转站和固定的环卫人员队伍。
四、全社会环保意识较淡薄,一些地方农村环保工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虽然目前国家和省里已经颁布了有关畜牧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但是相当部分地市、县环保部门没有按照国家或地方的法规要求,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执法,部分地方呈现执法真空,或不作为,致使畜禽养殖业主有法不依,污染问题得不到解决。由于处罚过程涉及部门多、法律手续也多,执法过程过于烦琐,也造成执法不力。
五、对农村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工作不到位。每年下达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缺乏监管。以2003年省财政厅下达的800万元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为例,按照要求该项目应安排在闽西北农村,可是为了平衡,九个设区市均分,按照要求要完成一万座沼气池建设任务,而实际完成的不足一半,大量的建设资金被县乡(镇)一级挪用。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数量和质量缺乏监管。由于目前省级部门之间属于条块管理,各部门的项目都是一杆子下到底,再加上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管理费用大,工作辛苦,难以监管。例如:2003年省下达给邵武市的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有两个,一个是拿口镇平荣奶牛场:总投105万,补助45万元;另一个是吴家塘镇佳盛乳业发展有限公司奶牛场:总投85万元,补助40万元。由于建设资金缺乏监管,这两个项目至今未建成。
六、有机肥利用率低,也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原因。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和农民生活生产习惯的改变,农村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有机肥,造成原本在六十、七十年代不成为问题的农村垃圾污染成为了突出问题。同时由于福建省有机肥生产企业数量少、成本高,据了解每100斤有机肥售价达50元左右,农民无法承受,导致有机肥的销路并不理想。
农村环境污染危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随着农村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福建省农村每天将有6800吨的垃圾产生。2003年全省污水排放量共计16.46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62亿吨,乡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15亿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大量生活垃圾被倾倒到村边的沟渠或河流内。许多粪尿不经化粪池或其它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垃圾到处堆,蚊蝇满天飞”的场景在农村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从长远看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是十分困难的,对于大多数尚未纳入医疗保障制度的农民来说,因污染而致病是一个“额外的”无法承受的负担。邵武市某村,因处在一个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养殖场边上,该村已经连续三年征兵无人合格,这与环境污染不无关系。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属面源污染,其污染物浓度通常较点源污染低,但污染的总负荷非常巨大,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5-8%左右将会被抵消。全国“农村有3.6亿多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专家认为,农村环境恶化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从农村源头累积下来的污染,除了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危害外,必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同样给下游的城市居民造成无穷无尽的祸患,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
福建省一直高度重视环保事业,“八五”、“九五”期间福建省就出台了10部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2002年被国家列为生态环境建设试点省份。新世纪开始后,福建省又开展了“一控双达标”,闽江、九龙江、敖江等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行动。2004年全省环境保护投入达到创历史水平的111.15亿元,占当年GDP的1.84%。从调查中也了解到,福建省各级政府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农村环境问题,并积极开始了行动。尽管福建省的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农村环境(特别是乡、镇和村)仍是福建省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将可能导致福建省多年来营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努力付之东流。
治理对策探讨与建议
虽然相较于其它地区和污染大省,福建省的农村环境污染相对较轻,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名列全国第一,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应当未雨绸缪,加倍善待,确保福建省农村青山常在,绿水常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此建议:
一、加收氮肥破坏地力与影响环境的附加税(50%的销售价),以此补贴施用有机肥的农民。目前我国肥料生产的特点是“氮多磷少钾缺”,氮肥生产已处饱和状态。现市场销售价碳氨每吨600元左右,尿素每吨1500元左右。对氮肥生产企业加收氮肥破坏地力与影响环境的附加税,如按50%(或30%)的销售价计,碳氨每吨加税300元左右,尿素每吨加税750元左右,以此补贴施用有机肥的农民。补的方法是:专门成立运输粪尿的治污企业,包括对沼渣进行清理回田服务,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受益农民也得付略低于施用尿素等氮肥的费用。其中关键是对企业要进行监控,对农民进行游说。如果对全省污染严重的养殖大户进行先一步治理,坚持几年,会有一定效果。
二、结合农村环境保护,把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逐年按规划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工程配套的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轻污染,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建议全面加强农村户用沼气的推广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来推广(例如三明市)。优先考虑对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农户,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将一部分扶贫资金和沼气建设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适当提高对贫困农户建沼气池的补助。
三、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福建省《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力度。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关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实行行政首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建议将同级政府的环境报告列入每年各级人大、政协全会需要做出的报告之一。对污染严重,在各乡镇排第一和全地市第一的主要乡镇、县领导,给予发文通报批评,并给予其它相应处罚。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政府,应当把农村环保工作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抓,承担起农村环保工作的责任。建议乡镇应该设立专门负责的环保工作的干部(据了解目前一些乡镇虽设有环保员,但往往身兼数职,无力承担维护环境责任),承担起辖区内的环保宣传和监督责任。建议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参考《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通知》(龙新政综[2004]389号),制定本地的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承担起农村环保工作的责任。
四、建议设立农村环境治理基金,专门用于解决乡镇、乡村环境治理。有条件的地方如城镇应该征收垃圾费,并从有限的村财和乡财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维护,乡村也应该设有专职的环卫人员行使一定范围的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责任。农村环境治理基金主要来源建议为:一是可从乡镇自来水水费中的水处理费筹措;二是可从乡镇级财政划拨出一部分用于环境治理;三是企业治理基金;四是村级统筹;五是县级环境治理基金划拨一部分;六是城市居民加收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附加税;
七、利用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加入。
五、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从源头开始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建议由环保部门或研究所在对福建省农村垃圾状况、成份和处理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福建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尤其是乡镇和行政村的),建立若干种处理模式,指导乡镇和行政村因地制宜地进行垃圾处理,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乡镇和村应建立垃圾堆放点,集中处理。政府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有机肥的政策,把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垃圾堆放地点、转化方式及治理的要求目标等。
目前我国治理雾霾的困难及对策 篇3
(一) 人类因生产生活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 是导致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的产业格局, 仍以工业为主, 所以导致我们在进行生产建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其次, 我国人口众多, 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 机动车尾气对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可小觑, 再次, 长久以来人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的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二) 天气因素导致的大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时节, 这是因为秋冬时节, 控制我国的天气系统较为稳定。在这种静稳天气下, 近地面大气非常稳定, 风速小, 空气的水平流通受到阻碍, 另一方面空气湿度大, 逆温层厚, 进一步阻碍了空气的垂直方向的对流输送1。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天气系统的控制下, 导致污染物不但不能扩散反而加速累积, 才会导致我国大面积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
二、目前我国治理雾霾天气工作中的困难
(一) 治污减霾工作不连贯, 没有长久治理的措施
我国雾霾天气的出现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单次雾霾天气的出现也具有间接性的特征, 所以多地政府多在秋冬两季雾霾天气严重时大力开展治污减霾工作, 在其余时期, 对于这项工作的关注度大大降低。同时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较为单一, 基本上以经济处罚为主, 企业在接受处罚后继续生产, 污染大气环境, 这种不可持续的治理措施对于雾霾的减轻没有起到太大作用2。
(二) 对于污染大气的行为法律的规定仍不完备
2016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虽对于重污染天气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做出了相应要求, 但其中大部分多为原则性的规定, 对于具体的限制性要求较少, 并未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污染大气的企业、个人的处罚力度仍然不够。
公众作为环境权的拥有者, 以及与大气环境息息相关的个体,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中也提到公民应当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但是对于公众参与的途径, 并未做更加具体的规定, 从而导致公众不能很好的加入到治理大气环境的工作中。
(三) 各个地区没有良好的协作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第五章着重叙述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要联合防治, 但是现实中, 仅仅少数地区可以做到联防联控, 全国大部分地方仍不能做到联防联控。因为局限他们的不仅是资金, 还有治理雾霾天气的需要持久的措施。大气环境是处于运动中的, 所以仅凭单个地区大力开展防治措施, 周边地区并没有很好地联动效应, 那也是徒劳的, 不会从根本上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四) 政府及企业间的利益协调问题
政府的收入主要依靠财政, 而税收又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每一个地方的企业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 政府的税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当地企业, 企业的效益好, 政府相应的会有更高的税收。基于这个利益关系, 在发生重大空气污染的时候, 政府往往很难加以决定是选择税收还是环境, 如果限制企业生产, 那么效益会下降, 对于政府来说所获得的税收也会相应减少。政府面临的这种窘境也是我国解决雾霾天气的主要困难之一。
三、对于我国目前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一) 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
解决雾霾天气最根本的方式是变化经济增长的模式, 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环保产业。同在能源结构方面, 要大力开展新能源的利用, 从以依靠煤炭, 石油等传统能源上逐步转移到以依靠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这样, 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的可能, 以降低雾霾天气产生的概率。
(二) 明确政府, 企业, 公众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责任
政府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从颁发大气排污许可证开始, 便严格依照法律程序, 对于不符合颁发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颁发, 在后期监管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职责, 对于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督促其严厉整改。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公众增强环保意识, 改变自身观念。
企业在生产中要确保自身的废气过滤设备正常运转, 保证自身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到治污减霾的工作中来, 在重污染天气里, 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企业要不断创新, 研发低耗能、低污染的生产工序。对于所生产的产品, 也应将环保作为所考虑的主题之一, 避免自身制作出来的产品由于缺陷而导致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要不断创新, 研发出更加环保的产品。
社会公众要积极参加到治污减霾的工作中来, 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污染大气环境的现象要及时向环境保护部门举报。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在购物或出行时, 选择环保的商品或低碳的出行方式。
(三)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 将长效治理作为治理雾霾天气的原则
雾霾天气频发的地区, 相邻省份或地区要携手共同治理, 因地制宜的制定本地区的治理规划, 相互协作, 共同应对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在治理过程中, 要秉持长效治理的原则, 坚持持久治理, 坚决杜绝仅仅在雾霾天气产生的时间突击治理的方式。
(四) 完善约束和奖励机制, 增强法律法规的实效性
对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因雾霾天气而产生的利益权衡问题, 对于双方应有一定的补偿, 从而使得政府愿意去责令企业停产, 企业也愿意配合政府停止生产。这一点也要从财税制度的改革上来入手,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生产状况。
要不断改革完善空气污染排放标准, 逐步建立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淘汰落后的、高污染的企业。设立严格得排污许可证, 并且确保排污费用到治理大气环境中。要推动雾霾治理工作的系统化, 科学化, 精细化和法治化。还应继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 加入更多禁止性规定, 以及提升处罚力度, 完善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的途径。
目前, 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人们也意识到雾霾天气对于自身的危害。我国雾霾天气频发也有着特定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目前我们的治理工作还是有很多的苦难。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解决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窘境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只要我们政府, 企业, 公众联手, 坚持长效治理的原则, 我们一定会让久违的蓝天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摘要:近几年来, 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 给人们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同时也给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效果。政府目前也注意到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 并逐步开展治污减霾的措施, 但这些举措仅仅是在雾霾天气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治理, 同时区域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来共同解决频现的雾霾问题。
关键词:雾霾,大气污染,区域协调
参考文献
[1]杨超, 刘文佳.论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及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 (2) .
[2]郭宇燕, 扈航.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经济分析——基于总量控制的要求[J].经济问题, 2016 (4) .
[3]邓玉华.雾霾天气治理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 2013.5.
【治理困难论文】推荐阅读: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0-07
生活困难论文06-30
困难转化论文09-07
成长困难学生论文05-21
困难与对策论文08-15
困难和问题论文10-31
困难生认定论文08-21
困难不难议论文06-26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论文09-15
战胜困难高考议论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