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和问题论文(共12篇)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1
1 试验
1.1 实验材料
存在热机启动困难问题故障车一台, 自制带线性氧传感器安装孔的进气歧管工装、线性氧传感器和空燃比分析仪、装有INCA程序的笔记本电脑一台, ETAS590、油压表、内窥镜、示波仪和万用表。
1.2 实验分析
1.2.1 现象确认
原车状态下热车启动故障验证22次, 故障再现3次, 故障现象都是拖动时间较长, 分别是:1.17s/1.77s/1.37s, 然后发动机突然启动, 采集的数据曲线如图1所示, 正常的启动如图2所示, 拖动时间为0.5s左右。
验证方法:车辆行驶10min后, 熄火放置10~40min, 每次启动前, 先取出喷油器, 用录像机记录3s的喷油以及用内窥镜观察启动喷油, 然后把喷油器再装回到发动机上, 发动机运行5~10min, 熄火10~40min, 再次启动前如上面的操作执行。
验证结论:用此方法一共做了154次验证, 通过回放录像观察以及内窥镜观察, 没有发现喷油过程中有气阻。
1.2.2 排气侧空燃比情况的排查
通过对故障车辆采集的数据 (约171个) 进行排查, 发现排气歧管中的空燃比升高与启动困难没有必然联系。排气侧空燃比升高的原因是排气管中进入了氧气, 进入的途径有两个, 其一, 停机时进气门与排气门有重合角, 同时打开, 造成进气侧的氧气与排气管中废气对流, 导致排气侧空燃比升高, 进气歧管中氧气含量减少, 此情况会导致启动困难;其二, 高转速运转的情况下突然松油门并熄火, 在降速过程中, 标定策略控制喷油停止, 由于发动机仍在运转, 因此将没有燃烧的氧气吸到排气管内, 造成排气侧空燃比暂时升高, 当转速降下来后, 恢复喷油, 排气侧空燃比恢复到正常的1左右。
1.2.3 进气歧管中废气验证
验证方法:在故障车的进气歧管上安装线氧传感器, 并且断开与进气歧管相连的PCV阀、碳罐控制阀、真空助力, VVT控制阀, 车辆行驶10min后, 熄火放置10~40min, 熄火放置期间采集进、排气空燃比, 每次启动前再次采集进气、排气的空燃比数值、启动时间、过冲转速等数据。
验证过程:按上面的方法进行了95次验证, 故障再现12次, 故障率为12%, 其中11次故障再现时, 进气侧空燃比在2.27~3.24之间 (正常进气侧空燃比为6~15) , 排气侧空燃比只有1次升高为3.39 (停车一夜) , 由此发现:进气侧空燃比在3.3以下与启动困难故障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性, 验证过程中进气侧空燃比下降到3.5以下时, 进行了两次发动机拆解检查, 其中一次, 一缸进/排气门有重合角, 另一次, 四缸进/排气门有重合角, 用强光照射可以看到, 气门的微小缝隙, 见图3, 发动机熄火时用内窥镜对进气门附近观察发现, 偶尔会见到有气体从进气门溢出, 见图4。
1.2.4 进气歧管内的废气来源分析
对熄火时, 采集的各项数据分析, 正常情况下钥匙打到KEY OFF, 转速下降, 进气空燃比迅速上升至15~16, 然后非常缓慢地下降, 一般在0.5小时下降到11左右, 1小时下降到9~10之间, 之后稳定或非常缓慢下降;故障发生前, 发动机熄火瞬间进气空燃比迅速上升到15左右, 接着快速下降, 约15秒下降至4.7左右, 然后进入缓慢下降阶段, 当下降到3以下, 就会出现启动困难故障。
从数据上看, 关闭钥匙后, 节气门开度从4%下降到2%, 歧管压力由350k Pa下降到310k Pa, 并持续了0.82s, 从曲轴转速下降开始至进气歧管压力上升到大气压力用了3.2s, 此时进气歧管会吸入各个方向的空气, 包括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 如果此时进/排气门有重合角, 废气流速大于新鲜空气从节气门进入的流速, 进气歧管内就会吸入大量废气, 如果新鲜空气从节气门进入进气歧管的流速大于废气进入歧管的流速, 进气歧管内就会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
1.2.5 废气对启动影响的模拟试验
将其他车辆怠速的废气接入故障车的空滤, 并观察进气的空燃比变化, 当空燃比降低到3以下时, 停止废气接入, 稳定20分钟, 然后启动车辆, 同时采集启动数据, 进一步证明了废气是导致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
1.2.6 电路方面对启动影响的排查
故障车试车时出现了一次故障, 这次起动机拖动时间为24s, 检查电瓶电压正常, 随后用示波仪连接点火线路和喷油线路继续测量, 发现出现启动困难现象时示波仪记录的点火和喷油信号正常, 说明此问题与喷油和点火电路方面的控制没有关系。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启动时的喷油情况进行观察, 说明该车启动困难原因与油路中的气阻关系非常小。
通过用示波仪确认出现启动困难现象时的点火信号和喷油信号正常, 此问题喷油和点火电路方面的控制没有关系。
该车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进气歧管内存有废气, 导致启动困难, 废气浓度及容量与起动机拖动时间的长短成比例。
通过切断PCV/碳罐阀/真空助力管的验证, 证明产生废气的原因是发动机停机时, 偶尔停在某个缸的进/排气门重合角上, 导致燃烧后的废气进入进气歧管。
通过废气模拟试验进一步证明废气是导致该车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
3 应对措施
3.1 更改ECU的标定数据
实现关闭钥匙后, 节气门开度从2%更改为7.2%, 更改熄火标定的验证, 原标定数据:歧管压力由330k Pa开始上升到大气压力用了3.28s, 更改标定后, 歧管压力恢复到大气压力的时间为0.88s, 较原标定减少了2.4s, 也就是说, 新鲜空气比原来标定提早了2.4s灌入了进气歧管, 减少了废气进入的时间 (或者说是容积) 。
3.2 对策验证
验证方法:车辆行驶10min后, 熄火放置10~40min, 熄火放置期间采集进、排气空燃比, 每次启动前再次采集进气、排气的空燃比数值、启动时间、过冲转速等数据。
验证结论:通过54次启动试验, 故障没有再现, 对策有效。
3.3 总结
把启动时的节气门开度调整到80%, 使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进气歧管, 减少换气时间, 该标定数据比原标定在启动时间上减少0.49s。结论是将火后节气门开度更改至7.2%的方案已完成63次验证, 无启动困难现象。
摘要:目前各大汽车品牌都反馈车辆存在启动困难问题, 尤其是自然吸气式发动机, 且解决此类问题非常有难度, 下面我们对启动困难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启动困难问题分为两类, 一类是冷车启动困难问题, 另一类是热车启动困难问题, 下面我们主要研究一例热机启动困难的案例论证以上观点。
关键词:热机,启动困难,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张西振, 韩梅主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王秀贞主编.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陈焕江主编.汽车检测与诊断[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2
我镇重点企业(规上企业)有11家,目前还存在许多因素阻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困难和问题需提请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调查了解,现将主要困难和问题归纳如下:
一、资金紧、原料缺、用工难问题
我镇属纯渔业镇,大部分企业从事水产品加工,企业属季节性生产,加上海洋资源的日益枯竭,造成许多企业存在资金紧、原料缺、用工难问题。如东水食品有限公司、桃源冷冻有限公司、佳和冷冻有限公司、互益冷冻有限公司。
二、用地及审批难
(一)长乐市红梅网具有限公司存在两个方面问题:
1、现有工厂用地性质变更问题:该公司工厂用地的土地使用证为集体用地。公司的流动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以土地厂房作为抵押。以前集体土地均可以作为抵押物。今年各家银行要求外面必须是国有土地的使用证才能允许作为抵押,因此,要求政府部门体谅该公司是三十多年的老厂了,给予协调、批准土地使用证变更相关手续,以便于该企业能够顺利地向银行申请到流动资金贷款。
2、因技术改造扩大投资需要新建厂房用地问题:该公司现有厂房在梅滨路,四周住满了居民,因为工厂的噪音和 烟囱的排气问题,相邻的居民多有意见,我们也都进行多方面的技术改造,均无法满足居民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都在计划加大投资,扩大生产经营,想在梅花附近寻找一块50亩左右的土地,准备新建厂房,搬迁工厂,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要求政府部门给予支持。
(二)长乐市梦翔针织有限公司存在土地证变更问题,原有的土地为谷宝科技有限公司,土地证现需变更为长乐市梦翔针织有限公司。
(三)长乐联达化纤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证,基本材料已全部提交规划局,在办理过程中存在地形图与实际现场有差异,现已重新修改报批,请求规划局尽快审批,以便后续审批手续能及时跟上。
(四)陆雄食品二期:该公司已把所有材料上报市土地局进行土地报批,请求有关部门尽快协调办理。
(五)梅滨花园: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地质勘察,工程规划拨地报告,在长乐市发改局已立项,规划局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委托设计单位完成了建筑设计方案,并已提交规划局审查、联审。国土局、建设局、环保局等相关手续已在抓紧办理中。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根据规划条件,《海滨花园》项目要建人防地下室,但地质条件不宜建地下室。该公司委托福建省闽环地质环境评估所作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该项目地质报告显示,开挖地下室基坑、降水、流沙、流泥引发坡坍塌地面开裂等,进而可能造成周边构筑物及地面开裂,影响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所以设计单位建议地下室易地购买,恳请相关审批部门予以支持。
(六)梅花镇五显鼻渔港管理有限公司:
1、项目用海审批存在问题:
鉴于项目立项前置条件,项目业主单位依法提出项目工程用海预审,该项目用海选址是在原有渔港规划区内,符合省“十二五”渔港建设布局发展规划,同时也符合梅花镇总体规划,根据项目可研评估以及渔港功能需要,就现有港区区域的水文状况,必须对原渔港旧址进行扩建和改造,需在原址已淤积的位置进行填方,采取筑堤拦沙等措施来实现渔港的功能。为此,需进行部分填海,填海面积8.46公顷。由于填海用海方式改变了海域自然属性与海洋功能区划设置的海蚌资源保护区存在不可兼容的问题,在项目用海预审向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申报过程中,无法通过,致该项目无法推进,导致整个项目停滞,直接影响了该民生保障基础工程项目的落实。
2、请求协调事项
(1)该项目位置与海蚌资源保护区范围重叠,项目用海方式存在能否兼容的问题。该渔港选址的位置在海蚌保护区北侧边缘距300米左右的高滩潮间带上,根据省水产研究 所海蚌资源调查资料,该区域作为海蚌保护区缓冲区,其周边根本不适应海蚌的生长,且从历史调查资料显示,该区域从未发现过海蚌。但由于该项目涉及到由省人大颁布实施的《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管理规定》有关问题,按照有关程序,需征得颁布机关省人大常委会认可,方可实施。
(2)渔港填坝石料来源紧张:梅花镇下白流有一处石子场已废弃多年,该场的石料、石渣能基本满足施工用料。该处位于偏僻山边地带,周边无居民区,切利于开采运输,如果可行可大大加快施工进程。为此,现特请各位领导关心支持为盼。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3
集体科技企业最初的资本来源包括借款、私人储蓄、上级单位拨款(有些是国有机构、集体企业的预算外资金)等。90年代初期以前的外部环境对民营科技企业还不象目前这样宽松,企业注册为研究所、技术开发部或公司时,如果有上级主管单位,就可以称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科技企业,便可以享受企业营业所得税三减三免或两减两免的优惠政策,而私营企业则不能获得这种待遇。因此,绝大多数集体民营科技企业不论资金来源如何复杂,初始投资者是谁,多数被注册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从而使企业产权变得模糊不清,给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带来了一定困难。应该说,在企业建立初期,明晰产权的问题并不重要,特别是领办人有一定的权威时,问题也不大,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利益的分配,这就使一些矛盾暴露出来,影响企业人员的稳定和企业的健康成长。
集体科技企业由于产权不明晰,近年来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企业行为短期化,缺乏积累的内在动力。由于产权不清晰,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的资产有一种不安全感,着眼于眼前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光、吃净现象;个别的企业还担心国家收走企业的资产,因而把大部分资产转移到国外。
第二,其经营管理机制出现了新的矛盾。民营科技企业遵循“两不”“四自”原则,对旧的管理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但在产权归属不清和企业性质含糊的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矛盾又陆续开始出现,使原来一些灵活的运行机制出现异化。最突出的是相当一批企业自我约束的机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管理没有走上正轨,缺乏规范健全的规章制度;相当一批企业没有形成比较稳固的领导核心,缺乏凝聚力,许多企业创办人和总经理的权力极大,不能正确处理创办人与职工关系,经营者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第三,出现了一批假集体或假挂靠。由于前几年各地工商部门坚持创办集体所有制者必须有主办和挂靠单位,因而有些人为了取得税收优惠政策,本来是私人投资的企业,也纷纷挂靠国有单位或戴上“集体”的红帽子,办成了集体所有制企业,使一批名为集体实为私营或个人合伙的科技企业存在于集体所有制之中。
第四,出现了一批不应有的经济纠纷。近年来,由于产权归属不清,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经济纠纷和案件。
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中因产权归属不清而引发的经济纠纷和经济案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类是挂靠或联营单位借机侵吞科技企业财产;另一类是由于产权归属不清,造成了一些误捕和错判。例如,北京中关村某科技公司,1998年4月成立,国家和集体没有投入分文,是创办人借私人的钱起家,创办时因海淀区没有私营企业,就登记为集体所有制。公司成立后也没有按集体所有制原则进行管理,因总经理经营有方,公司成立一年多,技工贸总收入就达到400多万元。后因该公司的会计人员举报说创办人有贪污行为,就使创办人被海淀区检察院错捕,结果经工商和法院查清情况后无罪释放。
二、技术创新后劲不足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在90年代初期树立了“开发即经营”的现代观念,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了旺盛的活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动力。1992年以前,民营科技企业大部分的业务活动以科技开发、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产品贸易为主。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以贸易养科技开发,使科研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增加,1993年科技投入曾达到1151%。然而自1993年以来,随着企业产业化与规模化进程的深入,企业的“工业”成分明显增加,较大规模的其它生产要素投入增加以及1994年以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民营科技企业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94年到2000年逐年锐减到277%。
三、管理落后,亟需加强自身建设
多数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是靠亲朋好友资助、友情联合、亲缘联合才得以发展的,企业管理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多年来一直用血缘和亲友关系代替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企业内部关系。在一些小型的民营科技企业中,采用家族管理所占的比重还相当高。以家族为核心形态的管理模式构成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初期的一个共同特征。当民营科技企业规模较小时,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还比较适应,甚至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企业面临全球化的今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也把家族企业和私人企业视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企业的迅速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企业致命的弱点纷纷暴露出来,家族管理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任人唯亲和决策上的随意性必然导致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和无序,从而使企业竞争力削弱,严重阻碍了民营科技企业科技产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科学管理问题是企业的主要问题。正如远大公司的总裁所说的那样:“我一直认为企业最强的不是它的技术,制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而制度以及对制度的执行效果体现的就是企业管理水平。在这方面,许多民营科技企业是有深刻教训的。
四、民营科技企业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
经过20年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素质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在内部管理上完善了内部分配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薪酬管理方面,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借鉴传统薪酬制度,并尝试了一些新的让知识参与资本、参与分配的方式。但总的看来,目前在民营科技企业薪酬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第一,薪酬结构单一,缺乏一个比较完善的长期激励机制。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大部分实行的是以工资、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薪酬结构单一,这与民营科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相对滞后有关。过去由于所有制问题不能上融资,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从总体上还没有引进股票期权这种薪酬制度作为吸引优秀人才和激励员工参与公司发展和提升业绩的工具,也缺乏激励公司员工追求公司长远利益的经营股权分配形式。其他形式的长期激励机制也很少看到,这就使得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薪酬机制的激励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经理人阶层、公司技术骨干,这个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福利制度方面,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中尚无固定的令人满意的福利模式。福利作为薪酬计划的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个“钱”字所能涵盖的。在很大程度上,福利象征着企业与员工一定时期内的价值取向。据调查,北京、上海、深圳民营科技企业的经理人普遍对福利现状表示不满,但是对于理想的福利模式又没有统一看法。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尚无固定的令人满意的福利模式。他们认为与外资企业相比,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在强调个人价值与报酬的平衡方面差距甚大,软福利、可选式福利、现金福利等欧美企业流行的福利形式,在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中很难看到。
第三,对人力资源的评价标准不科学。民营科技企业现行评价标准大多数是学历、工龄、资历,没有实行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制,没有坚持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民营科技企业普遍推行的绩效评估手段是建立在传统的经验基础上,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组织效率低下,评估工作的盲目性和非系统性,使设计出来的薪酬制度缺乏激励作用。
简单套用传统的物质激励方法(如工资收入、奖励提成、退休金年计划等)并不适应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和创业要求。民营科技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往往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激励制度不能帮助员工树立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民营科技企业的员工大都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尽管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生活保障制度,但员工总是对未享受到的收入待遇缺少信任,产生出激励制度“成文多、实施少”的抱怨。
第二,竞争性工资成本高,不适应高科技企业的创业特点。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两难选择在于:如果采用竞争性的工资制度,就会导致创业成本过高,增大经营风险;而拒绝竞争性的工资安排,又无法吸引到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致使企业后劲乏力。
第三,决策者在现阶段拔高了员工的需求层次。很多民营科技企业的负责人都有很高的理念和抱负,他们希望通过企业文化或语录等方式,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员工创业。一般说来这些精神、文化的激励是当物质激励得到满足、企业组织结构步入正规化之后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当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以绩效为基础的加薪、奖励以及其他物质刺激在决定员工积极性方面仍起着基础性作用。
第四,员工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无法借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来突破能力局限。在民营科技企业中,有部分员工存在较高的成就需要,他们喜欢独立负责处理问题,从事具有适应挑战性的工作并期待借助薪金、晋升等途径得到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突破,但公司现有的激励制度并没有满足员工的成就需要的机会。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4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政策, 是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本质是对教师用人制度的改革, 从“身份管理”走向“绩效管理”[1];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推行中也存在着不少难点和矛盾, 需要不断地予以探索和解决。
一、绩效工资的涵义
绩效工资 (Performance Related Pay, 简称PR P) , 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 (Appraisal Related Pay) , 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 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 以企事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 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 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2]
在我国, 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其中, 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代替了原来的固定工资和活工资, 目前已经执行。绩效工资是代替原来的各种津 (补) 贴和奖金, 主要是以岗位聘用为重点, 以岗定薪, 把绩效的考核作为工资分配的核心。岗位工资与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相对应, 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分配紧密结合在一起。
此次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的绩效工资, 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 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 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 (并非教师个人绩效工资总和的30%) , 在考核的基础上, 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绩效工资中一般要计入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
二、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此次绩效工资改革仅仅是拉开了人事制度改革中薪酬分配体系建设的序幕, 后面的路还很长, 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一一解决, 如合理设置岗位的问题, 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问题, 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和绩效工资并轨运行的问题等。
(一) 岗位设置与现实中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的冲突明显
1. 原有的职务晋升条件不再适应现有的教师学历水平
原有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是十几年前制定的,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一般为中专或者大专, 晋升职务的起点低、年限长, 不会造成中、高级职称的大量积压而得不到聘用。从2003年起, 第一批扩招的本科毕业生开始就业, 本科层次的见习期教师越来越多, 最近三年里, 又增加了许多硕士毕业生。按照国家的职称评审标准, 本科生毕业工作6年后便有机会获评中学高级职称。在这种学历背景下, 高、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会快速膨胀。如果一位老师利用6~10年的职业生涯而取得了高级职称, 后20年的工作中, 职称将没有提升的余地, 这会造成部分教师的不思进取或者工作的敷衍了事, 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本身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现有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方式仅仅是书面审查, 提供考核状况、论文和获奖情况便可以申报, 只要符合一些预设的简单要件, 便可以通过评审, 并且通过的比例极高, 一般为80%以上。这种书面评审方式表面上看是实体审查, 但最终仍然是程序性审查, 其审查的对象仅仅是规定的几个要件。这样评审的结果很容易脱离教师工作的真实状况。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多未必不是好事, 但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问题上, 采用的是评聘分开的制度, 拥有高职称不一定会拥有相应的待遇。如果这些教师长时间得不到任用, 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情绪影响和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国家给出的高、中、初级的比例为1:4:5, 这样的比例是根据全国的平均水平给出的。但在大中城市中, 中、高级教师的比例明显偏少, 需要等到一部分教师从现在的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下来, 其他拥有相应职称的教师才能够顶上去。这对现有的教师岗位状况有一定的冲击, 也给学校组织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 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和调动教师积极性之间不协调
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了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 在分配中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而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则会发现, 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等常规性奖励经费占据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大部分比例, 能够真正用于奖励教师创造性劳动、鼓励教师做出突出成绩的经费比例并不宽裕。这种制度下, 激励的效果很难覆盖到全部教师, 对于部分安于现状的、已经取得最高职称的教师来说, 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 教师评价体系建设难度不小
绩效评价是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和前提, 而教师管理的一个国际性难题就是教师评价, 这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密不可分。教师工作过程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教师工作结果的滞后性为教师的评价带来巨大困难。目前, 全国各地都在尝试对教师评价进行改革, 尝试把素质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考核的内容, 但截至目前, 并没有一个公认的量化标准来检验。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背景下, 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重新提出来, 并且要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原因是评价结果直接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涉及教师工作的引导和促进、涉及检验国家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到等诸多因素。
三、对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 改革现有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制
教师队伍中具有高、中级职务的教师数量偏大已经成为事实, 并且仍然有大批的教师等待晋升高一级职称, 在这种状况下, 绝对地实行1:4:5的比例进行岗位设置, 矛盾是明显的。建议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化解。
一方面, 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 按照目前实施绩效工资测算的工资总额不变, 合理提高高、中级教师聘用比例, 在提高后的专业技术职务比例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各级各类教师的工资总额和分配办法的总体思路, 逐步缓解聘用压力, 均衡以后再做适当调整。
另一方面, 改革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 中级及以下职称的评审权建议下放到区县一级, 在评审标准和方式上尽量加入可以量化的要求, 以达到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来指导教师工作的目的。在评审程序和要求上, 实行从严、透明的方式,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 严格限制通过比例, 以达到人才筛选的目的。中级及以下职称的评审下放到区县, 一是有利于实现评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是有利于控制本区域内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 三是有利于对教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二) 合理调整奖励性绩效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的比例
奖励性绩效工资是从工资总额中抽取的部分, 也是用于教师的, 如果个别学校或者地区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可以考虑适当放宽, 以赋予学校更多的调节和组织权利, 建议放宽比例以5:5为限制。地区或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备科学的评价制度;二是绝大多数教师拥护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三是教师评价组织建设完备且公平公正。以上几个条件也是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必须做到的工作, 如果有学校和地区达到了一定的管理水平, 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是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的。
(三) 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
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工资改革的初期, 岗位设置及考核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 教师关注的是自身利益的得失损益, 而教育管理者则应该更加关注公共利益的增益。应该立足于教育事业的公共服务特性, 加大考核权重, 避免把“治病救人”考核成了开“大处方”“大检查”, 避免把“教书育人”最后考核成小学狠抓检测成绩、中学狠抓升学率, 回归到唯分数论的老路上去。[3]
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是在学校、教师和学生逐步探索、相互反馈和影响下逐步建立的。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区域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反映了它的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 也能不断地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必须处理好真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与发挥绩效工资激励作用的关系。要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和分析, 使其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绩效工资改革加速, 评估体系至为关键[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9-4.
[2]MBA智库百科.什么是绩效工资[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E7%BB%A9%E6%95%88%E5%B7%A5%E8%B5%84.
水利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篇5
一是水管体制改革机制不完善,水务一体化管理难以落实。水利改革是一项自上而下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改头换面,应按照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全面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按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中型水管体制和灌区配套改革,落实管护经费和管护人员,恢复灌溉面积,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二是要整合水利投入新机制,加强对水利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当前我县的水利项目层出多门,管理不规范,建设标准不统一,工程质量要求不高。因此水利建设要整合水利、烟草、农开、国土、发改等部门的涉农资金,成立水利建设管理中心,以便加强对水利建设项目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改变各部门资金投入分撒的局面,要按照水利建设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把水库治理、干渠、田间渠的维护结合起来,按照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灌区面积要恢复到修建水库时的灌溉标准。同时改变各部门建设标准不一的局面,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
三是水利项目对配套资金要求高,财政应加大水利建设的支持。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要求县财政的配套比例较大,因此特请求县财政加大对水利项目的配套投入。
和“困难”说再见 篇6
快kuài嘴zuǐ的de棒bànɡ棒bɑnɡ熊xiónɡ嚷rǎnɡ起qǐ来lái:“老lǎo师shī,放fànɡ学xué时shí下xià起qǐ雨yǔ来lái,我wǒ没méi有yǒu带dài雨yǔ伞sǎn,这zhè是shì不bu是shì困kùn难nɑn呀yɑ?”百bǎi灵línɡ鸟niǎo老lǎo师shī笑xiào着zhe说shuō:“是shì。你nǐ们men遇yù到dào困kùn难nɑn时shí是shì怎zěn么me做zuò的de呢ne?”
棒bànɡ棒bɑnɡ熊xiónɡ不bù好hǎo意yì思si地de低dī下xià头tóu。
蹦bènɡ蹦benɡ兔tù说shuō:“我wǒ在zài操cāo场chǎnɡ上shɑnɡ跑pǎo步bù,一yí不bù小xiǎo心xīn跌diē破pò了le膝xī盖ɡài,坐zuò在zài地dì上shɑnɡ哭kū了le很hěn久jiǔ。后hòu来lái我wǒ想xiǎnɡ,哭kū也yě不bú是shì办bàn法fǎ,就jiù自zì己jǐ用yònɡ手shǒu绢juàn把bǎ膝xī盖ɡài包bāo扎zā起qǐ来lái,一yì瘸qué一yì拐ɡuǎi地de走zǒu回huí家jiā了le。”
百bǎi灵línɡ鸟niǎo老lǎo师shī夸kuā奖jiǎnɡ蹦bènɡ蹦benɡ兔tù说shuō:“瞧qiáo,你nǐ不bù知zhì不bù觉jué便biàn把bǎ遇yù到dào什shén么me困kùn难nɑn、如rú何hé解jiě决jué困kùn难nɑn都dōu说shuō得de一yì清qīnɡ二èr楚chǔ了le。这zhè就jiù是shì老lǎo师shī今jīn天tiān要yào教jiāo给ɡěi你nǐ们men的de写xiě话huà内nèi容rónɡ。”
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今jīn天tiān的de内nèi容rónɡ你nǐ学xué会huì了le吗mɑ?试shì着zhe写xiě一yi写xiě吧bɑ!
(江苏*王芹)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7
关键词:英语学习困难,学习问题,学习对策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说来都会有接受能力的差异, 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同样, 总会有一些学生感到不好学或不会学,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力不从心的具体表现是, 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学习障碍, 不会听课, 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课后复习也有“老虎吃天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这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困难会酿成焦虑心理, 甚至会强化到厌学的程度。事实上,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着先天的不适应因素, 这是因为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无论在词汇、句式、段落和思维等方面, 英语和汉语都会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但是, 英语学习并不会因为存有这样的客观原因就真的变得难学了, 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只要教师能够付出辛勤的努力, 学生能够认真钻研, 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悟出学习的规律, 并驾驭好学习的规律, 提高学习成绩。
一、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通过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又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到大专院校校园学习的学生, 应该说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当然, 大家的英语基础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好些, 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差些。但客观地说,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差异绝不是因为个体的智商有差异而形成的, 而是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方面有差异形成的。这些差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路走来, 日趋被强化, 也就日趋导致持有英语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担心自己学不好英语, 天生就不是能够学好英语的料, 以至于不愿意学习英语。
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研, 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大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分散, 经常被其它事物所吸引, 不愿意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对学习持忽冷忽热的态度, 有时会主动去记忆单词、短语和经典段落, 但是有时又会因为学习太吃苦, 不如溜号玩一玩, 不能够保持持久的认真学习的精神等;二是学习方法不科学, 如盲从于别人的学习方法, 违背教育学的遗忘规律, 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等;三是学习意志薄弱, 如不愿意在学习中吃苦, 学习中遇到困难后见硬就回, 一看到英语单词或者与英语有关的东西就感觉到头痛、恶心, 有自甘暴弃不想好好学习英语的想法等;四是持有英语学习好坏都无关自己的前程的看法, 认为英语学习成绩和自己将来的就业需要关系不大,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乏自律精神, 顺水推舟的学, 若学习感觉好时, 就顺风顺水的学学, 若学习遇有困难时, 就消极消极。
二、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的对策
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有别, 或者说,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划分, 一定会有好中差的区别, 但是, 英语学习困难和英语学习成绩并不是必然挂钩的。实际上, 无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中等及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说来, 学习困难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 只不过是存有困难有大小, 是一时处于困难之中, 还是总感觉出身于困难之中的区别罢了。但是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尤其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摆脱学习困境, 否则, 陷入学习困境中而不自拔, 只能是浪费大好的校园学习时光, 留得“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从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的“良方”当然应该是对症下药的, 也就是要针对于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方面的问题下功夫。这样的责任首先在于教师, 教师要能够关注这些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方法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具有敢于碰硬、刻苦钻研的学习意志。这样的责任更在于学习生本身, 学习就是要吃苦, 没有吃苦的精神, 任何学习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因此, 每个学生都应该从自己的主观上澄清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改变对英语学习的不正确看法、不良习惯, 尝试和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 积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须知外因还需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8
关键词:防汛抗旱,问题,分析
1 东荆河防汛抗旱工作基本情况
1.1 水资源概况
东荆河上连汉江下通长江, 是汉江中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洪湖东荆河位于东荆河河道下游右岸, 堤防全长91.05公里。东荆河属于季节性河流, 水源主要来源于汉江下泄之水。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之初, 洪湖东荆河下游水位观测点进入枯水期水位。2014年, 东荆河下游马口段及黄家口段相继建成橡胶坝截水工程, 洪湖东荆河中上游河道水位将常年保持在设计水位。
1.2 防汛抗旱基本形势
东荆河在每年5至10月份的汛期, 主要防御汉江秋汛洪水, 但东荆河下游不仅要防御汉江秋洪, 还要防御夏季长江倒灌洪水, 如从2010年起统计5个年度的防汛次数达3次, 证明其防汛机率很高。新中国成立以来, 东荆河堤防工程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在抗旱排滞方面, 沿堤共建有涵闸泵站11座, 设计总排水量为496.8立方米每秒, 灌溉总流量为172.3立方米每秒, 可满足沿堤乡镇行政区间工农业生活生产需求。在防洪抗灾方面, 一是将东荆河堤防纳入汉江防洪工程体系, 如2005年, 东荆河流域日常堤防管理工作划归汉江流域统一管理;二是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及杜家台分蓄洪工程在防御汉江洪水中发挥巨大作用, 汉江经东荆河下泄洪水得到有效控制, 洪峰值得到限制, 减轻了东荆河两岸群众的防洪压力。如2010年汉江洪水三次间歇性向东荆河分流, 时间跨度从7月13日至9月14日, 下泄洪峰始终有效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
2 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汉江南水北调工程对东荆河堤防带来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 汉江下游的防洪标准, 将从目前的10至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汉江下游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速度将加快。从近年来的东荆河流域防洪实践也证明了, 东荆河防汛形势得到较大地改善, 但也要看到, 东荆河中下游泄洪不畅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防汛压力还很大, 对河道堤防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一是河道环境管理问题。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水资源的调度与调控, 使东荆河水资源保证在一个可控的状态, 这样对河道的洲滩民垸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环境因素保障, 但也出现了对河道内水土资源进行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苗头, 水事违章案件呈上升趋势。其次是东荆河水质优于地下水, 沿堤区间内居民生活用水对东荆河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东荆河水资源防污染工作需要引起流域管理部门及周边县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二是防汉江秋汛问题。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 蓄水能力更强, 对下泄水资源控制力度更大, 由此, 东荆河流域防汛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也要看到, 越是防汛条件改善, 越会引起周边县市群众防汛警惕性懈怠, 防洪指挥系统对上游水利工程调控的依赖心更重, 加之流域周边县市每年对防汛指挥部领导成员进行调整更新, 人们对防汛的认识越来越陌生。除思想上易出懈怠外, 洪湖东荆河堤防硬件建设还需加大投入, 河道疏竣、堤身防洪标准达标、崩岸及险工险段整治等问题, 迫切需要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及早开工建设。
2.2 农业抗旱问题
2011年, 洪湖境内出现70年一遇春旱, 东荆河上中游出现少有的断流现象。2014年东荆河下游两处节水橡胶坝工程相继建成, 中上游河道常年设计水位得到保障, 为沿堤各县市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看到, 洪湖东荆河沿堤11座涵闸泵站, 列为隐患的涵闸有7处, 与之相配套的沟渠水生植物障碍也制约水流速度, 因而, 沟渠清障工作, 需要抓紧抓好。
2.3 安全保护区内排涝问题
东荆河流域其保护范围, 包括潜江、监利、洪湖、仙桃四县高85个乡镇 (场) 和436.48万人口, 以及江陵、武汉市汉南区部分面积和人口。东荆河右岸排涝泵站, 主要分布在监利、洪湖两县市, 其中、洪湖东荆河堤防大型泵站有高潭口泵站和南套泵站及北闸泵站。2014年洪湖市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市领导明确要求市防办配置水生植物船只, 集中清除河渠阻水碍物, 确保渠道排灌畅通, 确保泵站安全通行。可见沟渠清障工作, 必须从根本上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既要清障, 又要环保, 并持之以恒地做好。
2.4 东分块区建设问题
洪湖东分块分蓄洪区选择有风险洪水管理模式, 2015年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期待该水利工程调控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坚持高标准设计和高标准的质量施工, 并建立合理的分蓄洪补偿机制。
3 堤防建设与管理问题
东荆河堤为省级重要支堤, 自20纪50年代堤防体系建成后, 几乎没有大的工程项目建设。1998年大汛后, 只是洪湖、仙桃及汉南下游堤防建设了加高培厚整治, 其中仙桃等堤防按城市防洪标准建设达标, 洪湖按分蓄洪堤防标准建设且未达标。湖北省水利厅在2014~2016水利改革行动要点中明确指出, 在河道堤防管理上, 要全面推行“河 (段) 长制”, 严格河道保护管理, 依法划定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 加强河道空间用途管制。新的改革目标任务, 适应了东荆河堤防良性发展的需要, 堤防管理部门要创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 推行水利工程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 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养分离。
4 防汛队伍建设问题
针对当前沿堤乡镇出现“打工经济”、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 洪湖东荆河防汛指挥部从2010年开始, 按国家防总的有关规定, 对洪湖东荆河防汛特征水位调整设置为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两级, 年度防汛预案明确了警戒水位以下堤防管理部门和乡镇防汛指挥部的防汛工作职责, 对一、二、三线防汛劳力的组织调度作了相应的任务调整。但预案中注册的防守劳力与实际在家的防守人员往往名实不符, 以致造成防汛劳力紧张。目前, 洪湖市尝试市人武部组建一个应急抢险直属分队和两个应急抢险队, 来应对境内长江、东荆河及内河内湖的防汛及排渍抢险, 这一个创举, 但专业化、机械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5 流域联动管理问题
困难和问题论文 篇9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秩序, 学生的训练带来一定影响。有时是开放时间与教学时间、训练时间上的冲突, 有时是开放后场地设施、指导人员的分配上的冲突, 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里需要明确的原则是, 高校场馆的开放必须是在满足教学、训练之后的开放, 不能“种了他家的田, 荒了自家的地”。具体的做法可以合理统筹时间, 利用告示、网络等信息平台对开放时间予以公布;将同一场地的教学区和开放区合理分开等。
2 学校场地器材的损耗, 以及维修开放运作资金的来源
对于体育设施损耗以及资金来源问题上, 目前开放学校场馆的其他省市均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如广州市、武汉市、南京市等从2006年起每年给开放的每所学校提供不少于两万元的补贴;武汉长青中学、武汉四中、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委托经营单位来经营, 双方签定协议, 明确责任、学校监督, 在器材的维护和使用上实行双赢。上海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为管理人员支付一定的场地管理费, 还通过体彩拨款、社区合办、企业承包的方式来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政府主导下, 通过财政税收等部门联动在各项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在加强管理, 减少损耗同时, 应寻求政府的更大支持, 通过政府补助, 社会捐赠, 收费所得等对器材进行维修、添置, 保证开放顺利进行。
3 校内、校外人员安全责任问题
因为进校锻炼的人员层次复杂, 不易管理, 所以也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员混杂其中对校园环境、校园正常秩序、学校, 学生财产安全、学生的思想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学校应在加大保卫和巡逻的基础上联合当地公安机关, 对进入学校锻炼的社会人员建立档案卡并在言行等方面进行规范, 建立相应惩治措施。为了妥善解决在场馆开放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 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 北京中体保险和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共同提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专项责任保险, 我区可以鼓励进校群众投保, 确保人身安全。
4 收费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国有资产对民众开放, 其宗旨是服务, 存在一定的福利意义, 应该的收费与免费共存, 而不能过份追求经济效益。在收费上应采用区别对待原则, 首先应根据服务对象上校内外有别实行不同收费标准, 如校内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 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适当给予优惠;在对外开放中, 则可以根据运动项目、设施条件、服务质量和消费水平等因素, 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再次, 在收费项目上要注意运动项目成本高低有别进行不同收费。
5 开放模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以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一般采用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等三种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依然是将体育场馆承包给个人或单位或者学校的某一部门, 他们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承包费然后自己经营, 多利多得, 但是仍然属于传统模式范畴, 没有系统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存在权责不明确、开放的宗旨不统一、体育场馆器材损耗严重等问题。另外一些高校也采用了两种新型管理模式;租赁承包模式物业管理模式。采用校内教师集体承包或者校内教师与校外团体共同承包的集体承包经营模式的学校,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经济责任目标明确、责任明确, 承包者要在完成承包目标的基础上盈利, 才会有自己的效益所得, 这样促进承包者改善承包环境, 加强服务质量。
(2) 排除了上级领导不必要的干涉, 克服了学校对教职工管理场馆的依赖心理, 承包者可以灵活改善开放方式,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3) 将场馆落实到个体, 促使承包者开源节流, 对场地器材加倍爱护与管理。
(4) 学校承担较小风险。可以说该模式是开放的首选。具体采用什么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6 学校体育场馆管理队伍层次不高
通过抽样调查我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人的人几乎没有, 各馆管理者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大部分是兼职或者半路出家。表中数据显示, 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者中有5%是专门人员;有52.5%是体育教师;22.5%是学生兼职;20%是本校其他部分的闲职人员。其中体育教师受过高等教育, 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训练经验, 这是从事体育健身指导和管理的潜在人才资源。但是, 体育教师在读书期间受高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他们缺乏经济, 法律等方面等方面的知识, 另外主要承担体育教学任务, 从时间、经历管理经营方法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多少还存在着不足。
因此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员应该是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学历;有体育场馆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有场馆发展的业务能力;有服务常识;懂一定法律并有充足时间的专职复合型人员。因此广西高校体育场馆者的素质水平应引起足够重视, 要有计划地补充有计划的培养此类人才。
7 高校体育场馆功能单一, 不能最大限度的开放利用场馆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 高校综合类体育场馆较少且只局限在学生的教学、比赛以及学校大型活动使用, 其余时间则大门紧锁, 场馆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场馆的功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场馆造价较高, 学校具有一定的保护政策。
(2) 在设计建造时没有考虑到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使用问题, 造成功能单一, 配套设施不全。
(3) 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多种经营, 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开发。
由此给高校的场馆建设与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场地的时候, 充分考虑各方面需求, 例如为满足人们对气排球场地大量的需求, 可以在羽毛球, 乒乓球场地 (移动球台) 用容易区分的颜料划出场地规格。具体开放操作上可以分时间段分项目开放。也可以为健身爱好者服务的。在经营方面, 多办各种项目的学习班, 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多吸引各种基层比赛或者活动, 展览会等来扩大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强化竞争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另外学校可以根据群众爱好的运动项目偏向羽毛球、健身、排球、气排球、乒乓球对场地要求低等特点, 因地制宜, 进行人员分流, 减轻场馆压力。
由此可知, 只要国家与地方, 社会与学校团结一心, 高度重视, 在政策支持、管理方法、和运行模式下多下功夫这些困难的影响是可以消除或者降到最低化的。
摘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多种问题。文章对可能产生的多种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并对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开放
参考文献
[1]顾渊彦, 李明.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2]唐炎, 朱维娜.体育人才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7.
[3]赵刚, 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9.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分析 篇10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趋明显。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始终未得到明显改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内源性融资比重过高
内源性融资指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结果所产生的资金, 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受我国中小企业建立及发展特点的影响, 内源性融资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它所具有的自主性、原始性、成本低等特点, 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的立足之本[1]。根据温州2010年中小企业融资调查, 被调查的396家中小企业中, 43%自有资金在80%以上, 25%自有资金在50%~80%之间, 32%自有资金不足50%。由此可见自有资金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比重过高。但是, 这种融资方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要, 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 外源性融资非常困难
外源融资指的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自身以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 这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
企业希望向银行贷款, 但却常常面临向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一般信用不高, 银行出于降低风险和节约成本的考虑, 往往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或者对贷款做出各种限制, 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变得十分困难。
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融资门槛过高。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 发行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 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第二, 最近3年各种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 (人民币) ;或者是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收额累计超过3亿元;第三, 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第四, 最近一会计年度期末无形资产占企业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第五, 最近的一个会计年度期末不存在未弥补的亏损;第六, 企业对国家的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同时满足以上六个条件, 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难度很大。
(三) 中小企业的融资费用较高
企业的融资费用由筹资的费用和利息支出所构成。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 一般不会得到优惠的贷款利率, 反而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更高的贷款利息, 这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据2011年浙江省的一份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大型金融机构所给出的综合融资成本是不低于15%, 若是低于这个数目, 就不要谈融资[1]。同时, 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采用保证和抵押两种担保方式, 中小企业为寻找保证人和抵押的物品, 往往要付出相对大企业更多的担保费、资产评估费等费用, 否则就不会有人愿意为其提供保证或抵押[2]。较高的融资费用把大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 企业自身原因
1. 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起点低, 在人事管理、经营模式、财务管理等方面大多不完善, 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首先,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科技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承担的一项调查显示:抽样调查的156家中小企业工作人员中,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共4235人, 占所调查企业全部总工作人员数的9.6%。高素质和高水平人才的缺失导致中小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竞争力不强。其次,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经营模式或者是合伙的经营模式, 权责不明确, 管理效率低下, 缺乏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再次, 许多中小型企业会计机构不健全, 财务信息质量不高。为了降低风险,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审核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 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难度。
2. 可用担保物少。
现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通常采取抵押和保证两种担保方式, 而银行通常接受的抵押物是土地和房产。中小企业本来就经济实力不足, 无力缴纳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因此, 即便拥有自建厂房, 也无法作为有效财产来抵押。如果用租赁厂房抵押, 则有物权障碍。如果用机器设备等作抵押物, 因变现困难等原因, 银行一般不接受。
3. 信用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起步较低, 规模较小, 资产较少, 并且企业的诚信观念和履约意识不强, 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还款能力差、恶意举债、转嫁风险等不良现象[3]。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出现问题后, 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进而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而是千方百计拖欠、逃避银行债务, 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 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或贷款变得非常谨慎。
(二) 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金融机构为降低风险, 减少坏账率,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手续要求严格, 甚至可以说是繁琐。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 不但要提供企业和担保主体的有关材料, 而且还要签署贷款合同以及相关的担保合同。如果需要其它企业提供担保的, 还需进一步落实第三方保证、抵押、质押等具体措施及有关手续, 对于需办理公证的还要履行公证手续。所有这些对于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服务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影响了其融资积极性。
(三) 政府职能机构的原因
1. 社会信用评级体系不成熟。
相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 我国的信用评级起步晚。上世纪初美国就出现了资信评级机构 (穆迪公司) , 而我国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才开始建立信用评级机构[5]。目前, 我国部分大城市已初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但这些系统往往存在着某些弊端, 如信息渠道较单一、覆盖面较窄、操作不完善。金融机构仅仅依靠一些简单的指标如企业大小、企业资金、企业负债率等来衡量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偿债能力, 增加了金融机构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风险。
2. 无法落实信用担保。
二十一世纪初, 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措施, 但结果并不理想。中央银行的调查显示, 约76%的被调查企业始终未和任何担保机构建立起信用担保关系。而那些获得信用担保的企业, 担保贷款的金额仅占全部贷款额的6%, 并未发挥担保机构的实质性作用[4]。此外,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不尽完善, 信用制度缺失, 缺乏有效监管, 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无法落实。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要从多方入手, 一方面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 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信用状况, 另一方面政府和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
(一) 企业自身完善
1.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 完善的会计机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真实的财务报表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 要设置完善的会计机构, 并配备合格的专职会计人员, 以保证财务核算真实和完整。其次, 尽快建立规范、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再次, 中小企业的财务必须透明, 会计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 并且定期将财务报表交由外部审计机构审计, 从而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使金融机构对企业充满信心。
2. 提高自身信用。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 必须增强信用意识, 重塑自身的还贷形象, 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 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譬如, 一定主动配合政府、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 积极主动向其报送有利于提高自身信用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材料, 增强以上机构对企业自身的了解, 从而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6]。
(二) 金融机构建立适合区域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放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 金融机构要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不公平态度而且要建立灵活的适合区域的信贷管理办法。由于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不同, 金融机构有必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 进而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 降低信贷的门槛, 放宽抵押资产的范围, 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 满足适合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同时银行要根据区域特点增加金融产品种类, 对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应公平借贷, 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给予足够的信贷支持。
(三)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有效的政府政策一直以来都是最有力的保障。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促进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 健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平台。
1.促进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并监督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形成。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 政府可进一步放宽政策, 保证其能贷到相应的款项。对于信用不好的企业应加大对其监督和整改力度。经过一定时间的完善, 金融机构便可利用此体系衡量贷款企业的信用, 而不需每次再对贷款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 从而减少了评估成本, 降低了坏账风险, 进而加大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2. 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府应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并加大支持力度。我国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发》、《乡镇法》等, 但相关配套法律还不完善, 例如, 《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担保法》等[7]。进一步完善这些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权益,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都能够有法可依。
3. 健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政府要加强信用担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提高各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 吸收各种社会资本进入, 壮大担保公司的实力, 在加强监管并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鼓励尽量多的建立小额贷款公司, 支持村镇银行的建立。强化各种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此外, 对现有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行规范, 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合理分配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的风险分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出发,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信用状况, 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完善监督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样,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摘要:中小企业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 但是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支持却与其贡献不相称, 融资困难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笔者总结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内源性融资过高、外源性融资困难、融资费用较高等现状, 从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并针对这三个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担保,信用
参考文献
[1]邢乐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J].暨南大学学报, 2013, 23 (2) :1-7.
[2]马李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1, 6 (2) :112-113.
[3]张海晏.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经论坛, 2012, 31 (5) :92-94.
[4]李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2 (1) :47-49.
[5]赵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企业论坛, 2012, 22 (4) :144.
[6]刘淑琴.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32 (8) :158.
[7]张鸣.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科苑, 2012, 41 (25) :156-157.
正视困难,强化和创新营销手段 篇11
关键词:频率广告 差异化竞争 广告品质 收听份额
受宏观经济影响,浙江广电集团广播广告创收增速明显减缓。在大力推进广告经营方式转变的同时,浙广集团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以确保广播广告创收的稳定增长。
一、集团广播广告创收情况
2011年浙江广电集团广播广告创收总量约为3.6亿元,同比增长28%。分频率来看,浙江之声(即新闻综合频率)创收7700万元、经济频率3400万元、交通之声1.36亿元、音乐调频6600万元、城市之声创收4500万元。各频率基本实现了均衡增长。
今年以来,受宏觀经济影响,集团广播广告创收增速明显减缓,个别频率出现下滑,但浙江之声、经济频率、城市之声等频率仍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从行业分布看,今年1~5月,集团广播频率广告创收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交通、金融、通讯行业,其中交通行业较去年同期增长6%,金融行业较去年同期增长18%,通讯行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7%。与此同时,房产、家装、家电等行业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滑。
二、当前集团广播广告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几年,浙江广电集团广播频率大力推进广告经营方式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时段营销向节目、栏目和活动营销转变;从被动坐等向主动出击转变,广播广告市场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但相对于新媒体的强势突进,相对于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产品形式,相对于广告客户个性化的服务要求,集团广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更要正视和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1.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长期以来,我们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一直是比较顺利的,这也使得我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广告营销本身上,而对宏观经济的关注较少,对经济和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以及对广告产生的影响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策略准备。因此,当我们真正遭遇经济持续调整甚至下滑的时候,就有些无所适从,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
2.媒体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去年四季度以来,电视媒体受宏观经济、新媒体竞争以及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等政策因素的多重影响,广告经营出现较大波动,客户体系面临重建。一些电视频道迫于创收压力,被迫将触角向下游客户端延伸,从而打破了原先相对稳定的广播电视广告客户链结构。与此同时,新媒体广告对广播广告市场的冲击也在持续升级。对此,我们很多广播频率缺乏更新、更有效的竞争手段,广播广告差异化优势没有充分显现,这也加剧了今年广播广告经营的难度。
3.新的结构矛盾开始显现。一直以来,我们都很重视广播广告结构优化问题,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品牌广告与专题广告的比例问题,并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精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对于品牌广告本身的行业分布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频率广告缺乏合理的行业梯次,过度依赖个别行业。当然,在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看不出这有什么大的问题,一旦经济形势、行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矛盾就会激化。比如,当前国家对房产行业的持续调控,就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广告经营。我们一个专业频率,房产广告比重一直很高,去年单频率房产广告接近1800万元。但今年不行了,房产行业遭遇寒冬,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宁波、温州又是本轮调控的重点地区,导致该频率最少月份房产广告不足30万元,形成了很大的创收缺口,频率压力很大。因此,广告行业结构问题看似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结构如果太过失衡,有时也会非常“致命”。
三、集团在广告经营管理的一些主要做法
1.重视并强化内容平台建设,确保收听份额优势
浙江广电集团一直强调,内容是广告营销的根本前提。没有扎实而有竞争力的内容作支撑,广告经营将难以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在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从2009年开始,集团广播逐步在全省和杭州收听市场占据领先优势,为广告创收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此基础上,集团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实现由内容支撑、收听支撑向营销支撑的转化,千方百计将收听优势转化为营销实绩,这样就基本理清了影响广告创收几大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近几年,集团各广播频率精心打造的《浙广早新闻》、《阳光行动》、《鲁瑾脱口秀》、《93早高峰》、《阿亮的烦恼生活》等一批标杆节目,以及“我陪父母游西湖”、“百场电影进社区”、“文明出行系列”、“中国新车榜”、“你是女主播”等大型活动,对提升广播频率品牌影响力,促进广告经营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广播新闻综合频率,在更名“浙江之声”的同时,对整体节目架构进行了全面调改,收听率明显提升,吸引了一大批中青年优质听众,提升了“老人民台”在听众中的形象,今年频率创收目标是1个亿。
2.重视并强化广告品质建设,努力提升广告含金量
浙江广电集团把贯彻执行总局“61号令”和“71号文件”精神,转化为提升广告品质、优化广告结构的自觉行为。各频率按照集团“广告总量做加法”、“品牌广告做乘法”、“专题广告做减法”、“违规广告做除法”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广告性价比和含金量,广告的生态环境和平台品质明显提升,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号召力的优质品牌、国际品牌的相继加入。
2011年,集团广播广告品牌广告比例突破93%,专题类广告下降至7%以下,广告秒创收较上年同期增长40%以上。与此同时,集团非常重视公益广告的创作宣传工作,每年都举办公益广告大赛,选送的优秀作品屡屡在各类大赛获奖。
3.重视并强化广告营销创新,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nlc202309031334
浙江广电集团始终把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作為推动广告工作的重要力量,大力倡导以全国营销、全员营销、全过程营销、互动营销为核心的“三全一互动”营销新理念,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所谓全国营销,就是充分借助浙江市场的巨大消费能力,把广告业务的视野放眼到全国不单单局限于杭州或全省。一直以来,大家认为广播是一个地域性媒体,对全国营销缺乏认识,但随着广告规模的扩大,近年来以交通之声为代表的几个频率,已经开始加快全国营销的步伐,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所谓全员营销,就是变广告业务员个人“跑市场、签单子”单打独斗为团队协作全员营销。发挥频率整体优势,以策划、活动打开渠道,把频率每个方面的优势都充分利用起来,让业务员意识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团队在营销。
所谓全过程营销,就是把合同签订作为双方合作的真正开始,在整个广告合作过程中,始终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努力为客户实现价值。
所谓互动营销,就是充分借力媒企间各自优势,使广告营销成为媒企优势互补的双赢行为。通过加强线上线下的整合服务,切实提高广告客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频率而言,要增强品牌与频率的黏合度。
4.重视并强化广告统一管理,不断提升广告经营效益
浙江广电集团一直实行的是“频道(频率)制”广告经营模式,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体制优势,去年以来,集团进一步加大了广告统一管理的力度,依托广告信息管理系统,严把广告内容、价格、折扣、时间、进款“五环节”,并首次运用广告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低折扣广告自动拦截,进一步强化事前管理职能,广告价格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同时,集团有重点地介入了一些跨频率投放大客户的统一谈判和协调,避免分频率谈判被一些强势客户逐个击破的情况,有力维护了频率和集团的利益。去年我们对移动、联通、电信等大客户进行了统一谈判,取得了良好成效。
5.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广告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确保广播广告创收的稳定增长,浙江广电集团也相应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一是提振信心。今年3月,集团专门召开全体广告营销人员大会,表彰了一批广告营销先进,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思想,会议还明确提出要让广告从业人员“工作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事业上有前途”的“四有”目标,极大提振了大家的信心。二是寻求突破。面对今年房地产等行业广告滑坡造成的创收缺口,各广播频率深挖行业、研究市场,努力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取得积极成效,1~5月,金融保险、通讯、汽车等几大行业都实现了新的较快增长。三是防患未然。吸取房地产行业广告大起大落的教训,各频率对广告行业构成都进行了重新疏理,对可能的风险点提前进行了预防性规划布局,努力构建多元支撑的广告行业梯次。四是抓好收款。目前整个外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市场全面复苏尚需时日,既然广告增量难以把握,那么确保存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集团特别强化了对广告收款工作的领导,目前正在开展新一轮广告应收款清欠专项行动。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 篇12
在我国,企业的融资可分为内部融资及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有企业自身积累、生产经营盈利等,外部融资包括以发放股票和债券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募集的直接融资以及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以长期或短期贷款的方式筹集的间接融资。
在中小企业方面,由于受企业经营业绩、证券市场门槛设立以及投资体制相对不健全等多方面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倾向性明显、结构失调。其资本大部分来自自身积累等内部融资方式,债券、股权、银行借贷等外部融资方式所占比例非常低。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依靠自有资金作为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占65%。其中,又呈现内部融资不足,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不合理、融资通道单一等现象。大部分的外部融资供应来自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以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首要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1.9%。直接融资只占极小的一部分。银行贷款中大多数银行提供的主要是额度小,期限短、用作周转性较强项目的贷款,从银行获得足够的长期贷款难度较大,难于满足中长期发展对大规模稳定资金的需求。在流动资金来源方面,据世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成都、绵阳、乐山三地601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内部自身积累78.1%、向银行贷款9.65%、民间借贷5.07%、商业信用3.25%、其他非正规融资3.93%。与大企业相比,由于信用、风险、可抵押资产等限制,中小企业无论是选择银行贷款或是民间借贷都面临更高的利率,直接结果是导致了融资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显然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基本处于内部融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面临融资困难的困扰。资金来源不足已成为中小企业扩大自身规模,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的严重障碍,甚至使中小企业面临关停、倒闭的危机。
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不强
1. 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挂靠集体或合资经营,规模及资金投入较小。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主要原材料或零部件。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往往以租赁代替,存在所有权不明确现象。因此,企业自身存在资产薄弱、负债率过高、生产设备技术相对落后、产品单一,订单不稳定,可用作银行贷款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比大企业面临更高的风险。
2. 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项财务信息不透明,可信度比较低。欠缺专业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知识,对企业融资的理性认识不足,缺乏全盘详细的考虑和计划。公司治理机制规范度较低,传统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所有权与决策权高度集中,加之经营历史比较短,因此业绩的增长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些问题也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难以建立稳定的企业信用,增加了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此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滞后,也限制了中小企业发展各项融资业务。
(二)市场融资渠道不畅
1. 银行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
近年来,随着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各大商行纷纷建立了风险约束机制。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又普遍对信贷人员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因此,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各大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主要选择优质的大型企业客户。加之配套的激励机制不完善,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普遍趋于保守,往往会以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理由拒绝提供资金借贷。此外,由于银行信贷业务本身的特点,加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高风险性。因此中小企业即使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也会出现办理环节相对复杂、周期长,银行要求的利率偏高等状况,往往难以适应中小企业机制灵活、资金周转迅速的需要。
2. 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
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金融机构仍然欠缺,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担保体系也普遍不健全。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借贷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信用担保公司规模小、实力弱,风险投资渠道不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获得大型企业或机构提供的担保。
3. 金融市场的发展仍不成熟。
货币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其中票据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市场“信用”交易的空间较小,通过票据贴现、承兑等工具进行短期融资比较困难。而在非正规市场进行票据交易,无疑将加大企业的融资风险和成本。资本市场的政策主导意味仍然浓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关注力度不够。严格的高要求条件限制使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迈入门槛。
(三)政府层面支持的力度不够
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政出多门,政策间协调难度大。对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措施、专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都没有详细和具体的规定等问题,亟待修改完善。其次,欠缺专门独立的机构从事中小企业的统一管理、规划。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仍是“政出多门”,职能的重复容易造成政策的局限性与片面性,限制了中小企业开展正常的融资活动。第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的机构缺乏统一的调整和规划,数量少,提供服务的效率低。对民间借贷组织缺乏有效引导,企业融资风险大成本高。
三、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要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内在融资能力
1. 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加强基础管理,强化营销和风险管理。
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促使治理结构合理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构建企业融资和投资长远的决策机制。
2. 加强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增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财会信息的透明度,建立起良好的企业财务形象,提高企业信用度,降低外部融资的难度和融资成本。同时也能准确地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从而更有效地降低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促进生产的发展。
3. 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从提高产品质量及产品创新上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同时在不违反现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加强与外部沟通积极寻求其他方法解决融资问题。
(二)疏通和开拓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
1. 银行要提高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积极改善银企关系。
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并完善贷款差异化的金融监管政策。如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允许发行贷款集合金融债券等。在强化贷款风险管理的同时健全贷款激励机制,提高信贷人员拓展中小企业业务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设置浮动贷款利率,开放新的金融结算工具,提高结算服务效率。降低抵押评估、登记等费用。
2. 加快金融改革创新。
改进银行审批模式,创新评级调查手段,综合考虑企业资金实力、财务管理、领导层、可持续发展前景、企业面临的市场机遇等因素,判断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创新中小企业担保方式,提供动产质押、无形资产质押、供应链融资、企业联保、股权质押等多种灵活方式。根据企业需求和风险控制方式的不同,拓展授信方式,办理银行承兑、银行和商业汇票贴现等。积极探索各种类型的贷款模式,包括资产抵押、信用评分、财务报表、无抵押贷款等。完善资本市场的分层制度,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挂牌改制辅导和后续的持续督导,方便中小企业通过定向发行快速进行股权和债券融资。
3. 充分发挥区域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
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从经营战略、操作专业性和盈利增长性等方面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将对地方企业的信息沟通优势,转变为服务成本、产品差异化优势的途径。准确把握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营销方法、服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利率、额度、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根据具体行业和市场区域状况拓展授信业务操作方式和担保方式。加强与政府、企业在信贷方面的有效联系,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联合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积极支持地方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担保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及转型升级。
(三)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尽快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规范、配套、有序的体系,保证“维权”与“扶持”落到实处,为中小企业融资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成立专门独立的机构,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从事中小企业的统一管理,协调具体政策的实施。加大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和融资担保等系列优惠措施和手段的力度,给予中小企业更多资金上的扶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各种繁杂的收费项目,确实减轻企业负担。由政府牵头、银行配合构建符合现阶段中小企业实际的信用评级体系,扎实开展信息收集、信用等级评级授信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财政拨款和政府牵头,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完善政府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政策解读、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构建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及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组成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会融资服务机构的管理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褚漪哲.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5):101-102
[2]朱张翔,何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65-66
【困难和问题论文】推荐阅读: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06-01
意识的“困难问题”11-02
理论问题与现实困难09-28
农民贷款困难问题解析01-02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07-25
为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居住问题10-17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0-07
***乡关于春节前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汇报材料07-29
关于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