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感悟新教材(精选5篇)
解读新课标感悟新教材 篇1
从2005年9月开始,酉阳自治县初中二年级物理全部使用新教材 (人教版) ,我校 (酉阳自治县第二中学校) 也是在同一时间开始使用,在新教材使用的两年时间里,我对初中物理新教材从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现将教材使用的一点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新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人教版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由六个部分组成,其特点是:
1、从生活走向物理。
新教材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远处不在的光现象。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物理知识。
2、物理知识改变环境。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有趣的声、色彩斑斓的光、形态各异的物质世界、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古老而现代的力学,到无处不在的能量,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
3、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精彩纷呈的习题。
令人赏心悦目的栏目,如“科学世界”、“STS”、“小资料”、“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等,这些栏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必要的帮助。在习题设计方面,注重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面引导,使习题内容既体现时代特点,又充满生活气息。另外,还适当增加“小实验”、“小制作”等实践类习题,这种习题设计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能亲身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
科学探究有一定的思维程序,它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步骤,在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常用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计——交流与合作。
人教版教材从序言“科学之旅”开始,通过几个小实验和自然现象让学生接触有趣的物理现象,继而在“想想做做”栏目中设置了几个不完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整个教材几乎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人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由部分环节到完整探究,在教材的前部分一般只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等环节。例如八年级教材 (上) 册探究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不断,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日趋复杂,探究的思维程序也日趋完整。如八年级教材 (上) 册到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科学探究才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些做法充分体现了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倡导学科渗透观念,改变学科本位思想
新教材改变了以前教材的学科独立性,提倡各门学科互相渗透。同时教材中使用很多彩色照片和图片,以视觉新形象向学生传送更多信息,使人感到生动活泼。
人教版教材每章都有相关知识内容的章首图,并配有散文体的文字说明,激励学生荡起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第三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出现眼球的构造图、第二章P49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和P5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第十三章P62图13?3—8、第十二章第三节长度的测量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P99图51—4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分别把物理与生物、语文、美术、体育、数学和化学相结合。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词,都分别用英语标注,体现了学科渗透与国际接轨的特点,教学中,适当加以联系,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氛围异常精彩。
解读新课标感悟新教材 篇2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一场变革。按新课标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并按新课标的精神安排日常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师的首要课题。而要更好地贯彻施行新课标的全新理念,英语教师就要透彻地解读新课程标准。本文拟就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谈一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评价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36-02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然我国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是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苦楚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个人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就本人通过实践用《新课程标准》指导日常英语教学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享,希望得到各位教师和专家们的指导和斧正。通读《英语课程标准》,发现它的设计遵循了六个基本理念,这六个理念为新课程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也突出了新课程的特点。
一、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共提
新课标中,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这种课程理念下,注重人的发展需求、人的情感需求、人的认知过程和特点,关注和承认人的差异,强调对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各种发展潜力的培养。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放在了课程任务的首位。课程从过去对学科知识的关注转向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新课程的设计通盘考虑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问题,力求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根本,将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用英语做某事”具体描述不同级别的语言能力表现;同时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方面的发展目标也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分级目标之间的有机衔接,保证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以便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多种规格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英语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的实施要关注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的智能潜力、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学习风格。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炼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提倡启发性、发现式和探究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主动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和探究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和总结新的知识。教学的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而是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维,积极实践,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发展能力,提高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帮助学生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是导演,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以知识为重点的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建立了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学习能力发展和整体语言能力水平的全面评价。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这样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标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培养语感、发展语言的交际能力提供条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教学的条件等,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生活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一方面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落实语言知识的教学以构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根基,抓好语言技能的训练以打好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重视情感态度的作用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长短期目标;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活化教材,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解读新课标 篇3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书面表达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功能之一,是书面表达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是对所学英语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且写作的水平的提高能带动听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阅读水平的培养。运用正确流畅的英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是21世纪人才整体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有这些都表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运用写作能力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词汇教学强化英语基本句型训练,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多样化的英语表达方法,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二、浅析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知识结构还比较欠缺,因此,在英语写作中会出现各种错误。
1.心理因素方面
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持害怕态度占75%,喜欢的只占10%,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写作费时多,见效慢,影响了写作有效训练的动力。
2.词汇量缺乏,存在词汇记忆问题
目前,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词汇问题。我们知道,英语写作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英语单词组织一篇作文,因此,对学生的词汇要求很严格。如果没有丰富的词汇量,以及正确的词汇书写,在英语写作中是很难得到高分的。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反应在写作时,不会拼写单词,还有的学生感到自己的词汇量很匮乏,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写作成绩。很多学生在书写时,由于先前学过的单词记忆不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有的学生将“suitable”拼成了“suitble”,将“weather”拼成了“wether”,很多学生无法正确拼写出常见的单词。由于词汇量的缺乏,学生只会运用几个简单的单词,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写作成绩。
3.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存在各种句式问题
英语是一门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在写作中就会出现很多句式问题。首先,存在“中文式”的英语句子。例如,“我很喜欢京剧。”很多学生会思维定势地将这个句子译为“I very like Beijing Opera”。这就是典型的句式错误,英语中“非常”这个单词的用法要比汉语复杂得多,我们可以用“really”直接修饰形容词,但如果用“very”就必须用词组“very much”放在句子的末尾了,这样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其次,学生在书写句子时,缺少谓语。谓语动词是构成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的必备成分,一个句子如果缺少谓语动词,它就无法形成一个句子,而是一些零散的单词。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在书写时会犯这种毛病。比如有的学生在写“我今天非常忙”这个句子时,会按照字面翻译成“I very busy today”。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却缺少了重要的be动词。再次,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造成了串句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不注重标点符号的用法,将两个独立的句子串在了一起。
4.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存在语法问题
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写作中,语法知识能否正确运用,会直接反应在文章的结构中。案例显示,很多高中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没有正确对待语法知识,觉得语法知识很枯燥也很难。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语法知识都很欠缺。很多学生连最基础的语法知识都没有掌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写作。首先,主谓不一致,单复数不分。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写作中的单复数概念。其次,不能正确使用不定代词和代词。再次,不能正确运用各种时态。
5.写作技巧方面
学生在写作前不审题不构思的占64%,他们常常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忽视前后句子的衔接,重题不清,段落不分,写完文章后进行修改的不足10%,学生不懂如何修改,导致明显或低级错误较多。
三、结论
解读新课标,全面深化新理念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评价;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126
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导着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深切地体会到,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者和教学质量评估的对象,有必要正确解读新课标、理清四个关系,以促进物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解读新课标,理解新教材
我们要正确地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深刻而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和内涵,在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理念上作一个根本的改变,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1. 不要与旧教材比
旧教材是旧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产物,许多知识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它是以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出发点的,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许多教师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教学,旧教材中有的、新教材中没有的便加以补充。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更重要的是由于知识和内容的增加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干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的达成,不仅仅使三维目标变成一维目标而且由于无端增加了内容使一维目标的达成同时也打了折扣。因此教师应该用心挖掘新教材丰富的内涵。
2. 不要与旧教学大纲比
在教材中,由于编者紧紧围绕“从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能量”和“科学探究”作为主线,弱化了知识的要求,因此我们有些教师提出依据旧的教学大纲作为我们教学的归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个知识点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标准内容的确立当然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过去不足的改进和创新,将要求偏高、难度偏大,不适合或者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知识加以删除,以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如果我们仍以过去的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那必然导致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和误断。
二、理顺四关系,深化新理念
1. 一维目标和三维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将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为三个,这是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对于人的基本要求确立的。但是由于评价的偏差和偏重,我们的教师仅仅习惯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或者认为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自然达成,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同时我们更不能认为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实际上,三维目标的内涵很丰富,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和实践。
我们应该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即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提高的平台,而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因素。后两者制约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因此他们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和促进,是一个整体,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加以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提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实验和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我们在实验中出现的东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反复出现错误。这表明实验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取代思维,更不能认为实验就是科学探究活动。
(1)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实验占有主导地位。实验的主导地位应该显示在知识的展示、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等每一个环节中,应尽可能地通过学生亲自经历去获得。这体现了探究的乐趣和魅力,将抽象的讲、枯燥的问题通过生动而有趣,形象而直观的实验呈现出来,以增强外界信息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注重探究方式的多样性。探究的核心过程是实验。在实验中,我们要注重观察和思维的强化和深化作用,同时注重观察方法和习惯的养成,注意观察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并强化思维在三维目标中的成长作用。我们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思维;应该用实验作为探究的手段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思维的发展和提高作为探究的一部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想象力。
(3)注重科学探究精神和习惯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本质和核心不是求取已有的知识,更重要是探求未知的知识。在新课程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探究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遇到问题和现象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从问题的反面进行思考和研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让学生经历失败和挫折,通过失败去分析原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挫折的顽强毅力和坚强意志,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并逐步成熟起来。
3. 科学探究和教师主导作用
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其中起着组织、引导、参与的作用,教师必须对探究的着重点有清晰的把握,不能仅仅将探究理解为实验和单纯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的主体形式对物理学来讲是实验,但是我们教师的着眼点绝对不能仅仅着眼于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和结论的获得上,或者说将结论通过许多问题加以巩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科学探究活动不仅是看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看成是学生自我创新的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应该以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来完成知识探究的过程,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到让学生如何充分地体现和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上接第126页)
4. 考试和评价
考试是评价的一种形式,只是局部评价。即使是实验考试也仅仅是操作层面上的能力的评价,因此考试只是评价的一部分。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评价这个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学业能力的发展。
(1)淡化考试的鉴定作用,促进评价的导向作用。考试的作用不仅仅是评判和反馈,更重要的是将考试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努力探索、合作学习的“加油站”,通过考试的命题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有课文的考试问题让学生自我评判。
(2)评价应该以积极因素为主。作为全新理念的教育和教学的新课程改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任何学习活动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可能存在某一方面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的评价应充分地利用教育机智和智慧,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时注意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去想。
(3)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变,强调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发展功能,淡化评价的鉴别功能;发挥评价的判断作用和发展功能,让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探究水平、创造力水平,注重从事探究与创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功能,从而实现对三维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全面评价。因此,教师要切实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每一环节中加以把握和应用,不失时机地发挥评价的积极因素,降低评价的消极因素。
解读新课标感悟新教材 篇5
关键词:领会;解读;挖掘;教材
新课程改革历时多年,教育资源、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农村中小学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信息闭塞、师资队伍薄弱等原因,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问题一:对教材缺乏有效挖掘和科学合理的利用
教材可以理解为教学素材。教材实质就是为我们传授知识服务,为培养能力服务。但仍有教师摆脱不了教“教材”的惯性定式,仍是照本宣科。我们的现状是多数老师一头钻进教材中不能自拔,就知识教知识,就例题讲例题,不能掌握知识指向的本质,不能透析例题之外的思维品质。正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教材,如何用教材,增繁删减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徐老师的教学课:“认识几何体”,对教材的挖掘非常到位和典型。针对本节课,有三个层次:
第一,认识—识记:概念与几何体的对应记忆。
第二,认识—辨析:辨析各种几何体的区别。
第三,认识—特性: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
这样的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才真正落实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他在授课中,各层级要求,沒有做特别强调和显性的外化处理,但三个层级要素都不留痕迹地体现了出来。如何用好教材,谈几点建议:
1.熟知教材的编排特点
旧教材以知识链为体系,注重知识本身,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来源的过程性体验;新教材则更加以生活基础为依托。例如:过去的语文教材,以记叙文、议论文、戏剧、诗歌等特别的标准来编排教材,每个单元后附录一篇语文知识短文,名词分类词性、单句、复句等;新教材则打破了这种体系。单元编排以“人与自然”“家庭生活”“童言童趣”“学校生活”等题材来组成单元教学模块。这些特色我们要通过系统阅读钻研本学科各级教材来认真领会,明确各学段教学材料的内容特点,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和教学方法。
2.悟透教材的编排意图
新旧教材的变化,包含着编者的强烈意愿,体现着课程标准基本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以语文教材为例,它之所以以“人与自然”“童真童趣”“学校生活”“师生友谊”“社会生活”等题材来编排,就是为了突出各个学段适龄儿童的生活基础,使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让知识扎根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除教材编排体系的意图外,教材编排细节也包含着一定的强烈意图。如:在正负数引入时,首先从海拔高度、温度计表示来引入负数概念,其目的就是在揭示知识的本源,只有回到本源,学生才能对概念有一个具体而直观形象的理解。
3.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图片和文字信息
现行教材中,除有章节重点知识、核心内容的文字表述外,还有许多图片、漫画、图表、数据及相关文字信息。这些都是我们教学的辅助素材,要合理利用、科学支配,有效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问题二:缺乏学科思想的有效指导
学科思想是对学科发展、学科学习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指导性的观点、观念、见解或者思想。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却常常会忽略这些学科间的不同特点,不能合理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忽视了学科思想的有效指导和运用。
解决策略: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课的终极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什么,再来筛选材料、设计方法、创设情境。我们经常讲,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教学又是最零碎繁重的劳动。但,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科思想方法这一精髓和灵魂,我们就能举重若轻地组织教学。
问题三:缺乏有效的教学流程设计
一套教学流程长期演练,不断完善,形成定式,就形成了教学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量的有效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流程。
解决策略:怎样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教学流程。就我校目前课堂现状我们应该坚持以下三个总体原则来探索高效的课堂的构建,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再去谈模式问题:
课堂设计三原则知识问题化原则问题生活化原则课堂活动化原则
首先,要明白各学科教材,只有把握教材,无论是显性的知识还是隐性的知识,通过问题化的处理,才能使学生学习知识有了具体的抓手,有了切入点和突破口。知识的生活化,使学生能深切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自然数、正数、负数等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是生活生产、社会实践需要的产物。也就是说重在考查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前面两项是就备课而言,课堂活动化是就课堂实施讲的,就课堂具体操作讲的。课堂活动化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要严格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过程与方法,除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实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活动过程外,它还指知识的本源、生发、运用、实践等,即知识的发展过程。方法不只指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学生探究,师生共同实践的各项措施,都该是这一概念的范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不单是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等大道理。
学生学习产生的兴趣、动机、喜怒哀乐等都是情感态度的部分;学生对真、善、美的判别,对是非曲直的判别认定等都是价值观的体现。课堂教学遵循了三维目标的要求,才能设计出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并形成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刘奎敬.我的课堂我做主:当前初中课堂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9).
【解读新课标感悟新教材】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08-08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之01-02
小学体育课新课标解读08-11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及教学建议08-17
学习小学英语新课标感悟11-07
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与感悟06-26
《面积的认识》课标解读、教材解读08-24
学的新课标教学的感悟12-16
在历史对话中解读感悟文本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