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通用7篇)
湖北鹤峰 篇1
一、引言
我国美术课程改革力图达到如下的课程改革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尹少淳, 2002) 。然而,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与落实城乡出现了巨大的地区差异,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与研究, 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与研究严重滞后, 大大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整体推进。
因此, 有必要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 以改进西部农村地区初中美术教育,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中西方早期的教学理论均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强调道德原则的灌输, 教学方法侧重于诵读 (钱初熹, 2005) 。后现代主义主张对学校教学目的采取宽泛的态度.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教学目标。教学仍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但并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
我国学者王大根 (1994, 2000) 、尹少淳 (1995) 等在吸取了国内外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合理部分,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观, 认为美术教育目的是综合价值取向, 学校美术教育具有社会、个体和综合的目的。国内外学者对美术教育目的的论述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认为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从而促进个人、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拟回答下述问题:
(1)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如何?
(2)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对策如何?
调查对象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 (属于国家划定的西部地区) 的3所农村民族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在该县11所农村初级中学校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 (A乡民族中心学校、B乡民族中心学校、C乡民族中心学校) 进行研究。从这3所学校各随机抽选3个班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1个班) 、3名学生 (每个班1名学生) 、1名美术教师、1名行政人员 (C乡民族中心学校由于没有美术教师、没开美术课, 则只能调查学生和行政人员) , 共计约320人, 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于2015年11月前往所抽选的3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由于C乡民族中心学校已有两年没有开设美术课, 所以问卷调查只在A乡民族中心学校和B乡民族中心学校进行。本研究由研究者本人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 共发出310份问卷, 回收310份问卷。
统计结果表明, A乡民族中心学校90%以上的学生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方法表示满意。该校7、8年级开设美术课程, 美术教师毕业于高校美术专业, 并参加过省级新课程培训, 这说明该校的美术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能、课程理念都较为突出, 同时也说明该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高度重视。
B乡民族中心学校70%以上的学生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内容、美术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意。该校7、8年级开设美术课程, 美术教师毕业于高校非美术专业, 未参加过省级新课程培训, 虽然该校领导对美术教学高度重视, 但由于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课程理念等存在很大的问题, 该校的美术教学学生满意度较低。
(二) 访谈结果与分析
在对教师、行政人员、学生的访谈内容分析后, 可以归纳出如下现状:
1.美术教师数量奇缺。在本研究调查的11所学校中, 由于缺乏师资而无法开设美术课程的占45%;勉强开设美术课程、由其他老师兼任美术教师, 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的占27%;虽有专职美术老师, 但其他文化课差人, 美术教师兼带文化课的占27%;有专业学校毕业并带专职美术的学校有仅占18%。
2.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学校高度重视美术教学, 从师资配置、业绩考核、教学条件等多方面支持美术教学, 这些学校也往往是整体教学成绩突出、升学率较高的学校;有的学校则非常排斥美术教学, 仅仅围绕中考科目进行教学安排, 但这些学校往往正是那些教学质量差、升学率低的学校。
3.学生求学欲望强烈。在所有访谈的学生中, 均认为美术课程非常必要, 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人生终身发展发面都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A乡民族中心学校领导相当重视美术教学, 并从制度上硬性要求“美术教师教白族工艺美术, 各班组建美术活动小组, 每周一次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美术作品大赛, 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县、州、省比赛”。美术教师的努力教学, 学生们对美术的学习, 大大促进了他们各门文化课的学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没有美术教师而两年没开设美术课的C乡民族中心学校, 在对该校学生的访谈中, 笔者发现这个学校的很多学生没有A乡民族中学的学生那样心情阳光, 充满活力, 做事有激情, 并且隐隐感觉到他们内心很压抑, 文化课学得很累, 压力也大, 学生的人格是不健全的。
五、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分配、在职培训等多渠道进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的培养, 以迅速改变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奇缺的现状, 并提高美术教师的各方面的素质。 (2) 学术界应继续加强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研究, 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本文虽然试图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但由于条件所限, 选取的样本学校却很难代表广大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学, 因此, 本研究仅属于个案研究, 全面、大规模的实证研究有待于将来进一步进行。
参考文献
[1]郭久林, 梁艳君.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溯源以及社会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 (6) .
[2]靳玉乐,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5]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 2000.
[6]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7]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鹤峰县城区河段防洪能力分析 篇2
本文分析了城区河道的现状行洪能力。分析范围:(1)城区溇水河干流上起九峰桥变电站,下止跳鱼坎电站,河段全长4.7km;(2)支流鸡公洞河上起芭蕉河二级电站厂房,下止干流汇河口,河段全长1.5km。
1 流域概况
溇水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降雨充沛,气候温和。依据鹤峰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0.7℃(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0.1℃(1977年1月30日。降水受山区地形地势影响,有随地势增高而递增的特征。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3%,尤以7月份为多,是流域暴雨多发季节。
溇水河干流发源于鹤峰县下坪乡油池,河口位于鹤峰县江口,流域河长141km(鹤峰境内),集水面积2393km2,河道坡度3.6%,流域平均高程1173m,河道弯曲系数2.5,河网密度0.2(km/km2)。
支流鸡公洞河发源于鹤峰县太坪乡三岔,河口位于鹤峰县城区下游,流域河长39.7km,集水面积362km2,河道坡度9.6%,流域平均高程1249m,河道弯曲系数1.8,河网密度0.7(km/km2),在城区下游麂子峡汇入溇水河。
溇水河流域属山溪性河流,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地区分布与暴雨一致。据鹤峰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年最大洪峰出现次数集中在6~7月,其中出现在7月份的占47.7%。流域呈狭长形,河道坡降大,洪水汇流快,调节能力低,致使洪水具有暴涨陡落,典型山溪性河流的特性。实测年最大洪水多为瘦尖复峰洪水,如“6.27”洪水。一次洪水过程历时不长,涨洪历时一般为6h~12h,反映出山溪性河流的汇流特征。
2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城区上游主要水利水电工程有蛤蟆井、两河溪、燕子桥、芭蕉河一、二级水库。其中燕子桥电站位于水文站上游4.5km,芭蕉河电站位于鸡公洞河口上游1.6km,城区河道内除部分河段建有防洪河堤外,其它工程为悬索吊桥两座、石拱桥一座,沿河两岸临河房屋建筑共57栋,其中干流临河房屋建筑45栋,支流12栋。
鹤峰水文站由湖北省原恩施专员公署水利局于1959年设立,站址位于鹤峰县城关(在分析河段内),下距鸡公洞河口2km,控制流域面积649km2。该站1960年1月开始观测水位、流量。具有1960~2008年长系列实测流量资料,该站水文测验、水文资料整编均符合水文规范要求。控制断面以上设立有鹤峰、清湖、坪山、燕子坪、中营、下坪6个雨量站。鹤峰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960m3/s(1962年),最小洪峰流量288m3/s(2001年)。
3 防洪能力分析
3.1 防洪标准
依据鹤峰城区面积、人口、工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县城等级界定为Ⅳ级一般城市。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非农业人口小于20万人的一般城市,其防洪标准:洪水重现期为50~20年一遇。结合实际现状,确定鹤峰县城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设防,相应洪峰流量为2451m3/s,鹤峰水文站相应水位为486.73m(黄海系统)。
3.2 干、支流河段设计洪水计算
为保证资料系列的一致性,本次采用鹤峰水文站1960~2004年45年实测洪水资料及历史洪水资料组成一个不连续系列,采用P-Ⅲ型曲线推算干流河段设计洪峰流量,根据鹤缝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查得相应水位,成果表如表1。支流鸡公洞河无实测洪水资料,采用由暴雨资料推球设计洪水,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表1。
3.3 设计成果合理分析
干流河段设计洪水采用了鹤峰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推求设计洪峰流量,资料系列长,同时考虑了历史洪水,代表性强,而鹤峰水文站本身就在设计分析河段内,其设计成果合理。支流鸡公洞河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其计算成果与芭蕉河二级电站设计成果基本一致,其成果合理。
4 河道沿程水面线分析
4.1 各典型断面设计洪水位推求
天然河道蜿蜒曲折,过水断面及不规则,断面形状、粗糙系数及河道底坡沿程都有很到变化,其水力因素十分复杂。水力学中河道水面线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首先是假定发生设计洪水时,河道水流属于恒定非均匀流,水面线计算采用伯努利方程式推算各典型河道断面(p=2%、p=5%、p=10%、p=20%、)设计洪水位。
ζ:局部损失系数;α:扩散系数(V上>V下取0.5,V上
溇水河城区河段,两岸为临河房屋建筑、天然沙土石河岸或防洪堤,河床不是基岩裸露,就是大小卵石分布。河道糙率采用鹤峰水文站实测洪水分析资料,水位在484m以上,n=0.041;水位在484m以下,n=0.038。鸡公洞河段取经验系数n=0.035。
为满足本次分析计算,在溇水河干流共施测了27个典型断面(其中干流21个、支流6个),其断面位置如表2及图1。表中A、B号断面为干流河段,C号断面为支流鸡公洞河断面。
用上述努利方程式,依据鹤峰水文站设计水位,采用试算法由下向上推算各典型断面设计洪水位,成果如表2。
4.2 河段现状防洪能力分析
城区干流沿河建筑集中区域为原花炮厂(吊桥)至职业技术学校河段(A6-B9),支流鸡公洞集中在容美镇第三小学至皮防所左岸河段(C2-C3)。城区干流涉河房屋约45栋(右岸32栋、右岸13栋),支流12栋。对主要影响河段的现状防洪能力分析情况如表3。
从表3中可见干流左岸建筑设防相对较高,临河建筑基本满足十年一遇设防标准;右岸沿河建筑设防满足五年一遇设防标准。支流河段临河建筑主要集中在容美第三小学和皮肤病防治所之间,设防较高,均满足10年一遇洪水。
5 结语
本文对鹤峰县城区河段的水面线进行了推算,对河道的现状行洪能力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资料充实、完整、可靠,计算成果合理,其成果可供有关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作为防洪抢险的依据。
摘要:该文分析了鹤峰县城区河段的防洪能力,可供防汛决策参考。
关键词:河段,防洪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GB50201—94,防洪标准[S].
鹤峰县农村节能减排现状及对策 篇3
1 鹤峰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现状
1.1 节肥节药技术得到推广
通过组织开展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等工程, 不断对农民施肥用药的观念进行转变, 以促使其施药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减轻境内江河、水库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清洁能源 (沼气、太阳能等) 利用发展迅速
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鹤峰县出台相应政策, 对沼气、太阳能的利用进行扶持、推广。特别是在沼气的推广上, 规定对沼气推广项目村的农户给予补助和征用地的优惠, 补助标准:2007年以前每口沼气池1 000元;2007—2012年每口沼气池1 300元, 2013年起每口沼气池3 000元。截至2013年底, 全县农村沼气池用户已达44 387户, 占全县总农户数的74.1%, 受益人口13.1万人。按每口沼气池每年节约薪柴2 000 kg计算, 全县每年可节约薪柴超过88 000 t, 使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巩固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成果, 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照明节能普遍实施
到2013年底, 以政府补助和招标采购的方式, 节能照明灯具的使用已在鹤峰县9个乡镇推广。随着节能灯具的使用普及, 不但为农户减轻了经济负担, 更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约了宝贵的电能。
2 鹤峰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鹤峰县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整个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该项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 有些问题还未达成共识, 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加上技术支撑不足, 保障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 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任重道远。
2.1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规划滞后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事关后续发展且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 起步晚, 还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农民的关注。
2.2 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
鹤峰县畜禽养殖规模小、分布广、数量多, 排泄物的产生量大, 养殖污染处理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的耕地肥料, 而一些规模养殖场也无技术人员专职管理。由于养殖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高, 以1个存栏1万头的猪场为例, 建设环保模式沼气工程需建厌氧发酵池1 500 m2, 总投资约200万元, 产生粪便污水为150~200 t/d, 处理污水的费用为2.50元/t, 每天需运行成本为375~500元, 部分养殖场主无力承担, 治理难度大。
2.3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
农作物秸秆除部分用作饲料外, 普遍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 不但污染了空气, 浪费了资源, 还埋下了火灾隐患。特别在城市周边, 由于焚烧农作物秸秆, 更使空气质量大幅下降, 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2.4 重视程度不够, 技术支撑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 人们对农业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队伍不够健全, 职责交叉不明确, 影响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整体发展。同时,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较多, 特别是农村污水、畜禽排泄物治理、病虫抗药性监测和科学施肥用药等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和创新突破。
3 鹤峰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对策
3.1 扎实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加快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以金山、罗茨片区、彩云镇、恐龙山镇等绿色生态示范农业建设为龙头, 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降耗和控污控害措施,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控害增效工程建设, 推广科学施肥用药技术, 达到减少用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减轻污染的目的。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 以开发太阳能、沼气为主, 加强“三沼” (沼气、沼液、沼渣) 综合利用, 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推进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工程建设, 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指导思想,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推行标准化生产, 发展现代畜牧业。
3.2 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 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性
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方面是在没有污水处理条件的地区, 采用生物治污, 比如在庭院等生活污水流经的区域, 种植一些吸污能力强的花草, 既治理污染又美化环境, 可谓一举两得。另一方面是在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改造的规划设计中, 把生活污水的治理纳入规划, 做到同时规划, 同时建设, 同时投入使用, 使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技水平, 掌握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 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种植技术, 推行养殖 (猪) —沼气—种植模式, 使节能减排工作在农业内循环中达到最好的效果。建立健全农业节能减排的投入保障机制。农业节能减排面广量大, 要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综合利用优先, 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 加大对农业节能减排的投入, 建立健全农业节能减排的投人保障机制。要制订出台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农民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 尤其是要加大对养殖搬迁、新农药和新肥料使用、综合防治技术推广等的补助和扶持, 充分调动县、乡 (镇) 、村、组、农户抓好农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综述了鹤峰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现状, 指出了鹤峰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鹤峰县开展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对策, 以期为该县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对策,湖北鹤峰
参考文献
[1]杨霞.农业高校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路径探析[J].农业科技管理, 2013 (1) :23-25.
[2]赵洪涛.全力做好“十二五”时期水利节能减排工作[N].中国水利报, 2011-10-11 (001) .
[3]金世良, 付登科, 童颖.农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C]//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上卷) , 重庆: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08.
对鹤峰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湖北鹤峰
农业机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保障。在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中, 安全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加强安全管理, 才能确保农业机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鹤峰县农业机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 亟待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 明确了农业机械的管理部门及执法主体。但是在实际生产中,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存在执法手段薄弱、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该文介绍鹤峰县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对策, 以促进该县农机工作的顺利开展。
1 鹤峰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近几年, 在省、州农机安全监理站的正确领导下, 鹤峰县农机管理站以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为依据, 以“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 综合防治”为原则, 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高度重视,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改革管理制度, 制定激励机制, 提高工作效率, 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三是积极进行培训, 提高安全操作能力和水平,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 积极宣传安全管理知识, 提高驾驶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增强预防意识, 从源头上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五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深入田间路边进行检查;五是规范管理, 制定合理的登记制度, 规范牌照和执照发放工作。
2 鹤峰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近年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农业机械的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 农业机械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拖拉机违章搭客、黑车非驾、脱检脱审现象是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如没有按时报废不用的农业机械, 到期不对农机进行检查等。
(2) 农民群众对农机监理工作不了解, 安全意识薄弱。农机监理所的服务对象大多为农民, 他们中有一大部分缺乏法律意识, 对农机不允许载人、农机需要登记上牌照等规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对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配合不力, 给农机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3) 农机安全管理范围较窄, 不利于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农机执法的范围进行了规定。该条例规定农机执法人员只能够对田间地头, 农村土路上的农机进行管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农机在公路上行驶的现象也较常见, 农机管理所不能够对其进行管理, 给农机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4) 农机安全监理限制较大, 可操作性较差。《道路安全法》规定农机主管部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权利:一是规范和管理拖拉机登记及申请;二是对拖拉机的安全技术检验规定;三是管理拖拉机驾驶证及准驾证;四是对拖拉机驾驶员进行管理。虽然这些规定赋予农机管理部门很大的职权对农机进行管理, 但这些管理职能不能够覆盖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在日常农机管理工作中, 要增加农机安全教育、现场安全管理、农机事故处理、维护农机生产秩序、对违章进行行政处罚等工作职能。
(5) 缺乏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农机管理人才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农机管理工作开展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机管理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琐、待遇不高, 导致农机管理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现有农机管理人员学历较低, 专业知识缺乏, 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已经不能够适应日益增加的农机管理工作要求。
(6) 缺乏资金, 宣传不到位。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农业长期经济效益较低的状况, 导致国家对农机管理工作的投入较少。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宣传不到位, 农机工作开展不力。
3 加强鹤峰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安全责任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根本在认识, 关键在领导。一是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机安全工作的支持。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村工作的组成部分, 农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乡镇政府和村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通过安检部门把农机安全和其他安全工作一同纳入对镇、街道政府年终安全工作考核之中, 切实把农机安全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为农机人员做好农机工作提供支撑。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要及时、准确上报, 坚决杜绝迟报、瞒报和漏报现象。三是对驾驶员培训、考试和车辆的检验核发牌证等环节进行责任落实, 并使各个环节有制约、有监督, 确保工作质量。
3.2 加强舆论宣传, 严格教育培训
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村交通、农机作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支持,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保证。二是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组织驾驶员和农机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相关知识, 使机手认识到黑车非驾、不参加年检是违法行为。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 组织监理宣传车深入乡村、集市、人口密集地区, 采取张贴标语, 流动广播、电视, 走进电台直播间等方式进行宣传, 普及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知识,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机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 使拖拉机挂牌、驾驶员持证, 成为有机户的自觉行动。四是要建立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机制, 落实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责任, 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推进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向纵深发展。
3.3 夯实基层基础, 强化源头管理
首先, 要健全和完善镇、村农机管理组织, 搞好监管网络的建设, 使监管人员的配备与农业机械保有量相匹配, 并为基层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 要扎实搞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通过创建活动, 构建农机安全长效机制, 促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1,2]。
3.4 规范管理农机牌证
为了对农机牌证进行规范管理,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牌证的管理, 提高拖拉机的准入门槛。只有取得《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或是国家经贸委公告的产品, 才能够办理拖拉机牌证。二是对拖拉机驾驶员执证率进行规定。要求拖拉机驾驶员按时申领牌照, 严格拖拉机驾驶员牌照检查工作, 防止年检时见证、不见机或驾驶员换证不审验现象的发生。三是禁止超范围和跨辖区办理牌证。
3.5 突出管理重点, 坚持常抓不懈
要以治理拖拉机违章载人为重点, 以纠正超载、超速、无证驾驶、无牌行驶和酒后驾驶为主要内容, 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 变集中整治为经常性工作[3,4]。
3.6 加强执法教育, 提高队伍素质
监理人员的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作风等对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农机监理机关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 开展好进村办理农机牌证、年度检验、“平安农机”宣教活动等工作, 建立一支以服务广大群众为目的、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农机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张昕.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新农村 (CN23-1552/S) , 2012 (1) :153, 39.
[2]认清形势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公主岭市农机局召开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会议[J].吉林农业, 2012 (4) :20-21.
[3]罗利江.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J].现代农机, 2012 (2) :25-26.
湖北鹤峰 篇5
关键词:鹤峰县,天然林保护,生态效益
1 引言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 工程区生态环境变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1]。鹤峰县是全国天然林保护成效显著的县, 也是全国造林先进县。笔者探讨了鹤峰县天然林保护对生态效益的影响, 以期为工程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角, 东径109°45′~110°38′, 北纬29°38′~30°14′。东毗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 南邻湖南省桑植县, 西依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 西北与恩施市相连, 北同建始县、巴东县接壤。境内东西长约85km, 南北宽约67km, 国土面积28.86万hm2。鹤峰县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契机,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实施“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结合县域产业特点, 不断扩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鹤峰县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基本资料收集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资料数据主要来源于鹤峰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常规数据处理采用Excel软件[1,2,3]。
2.3 计算与分析评价方法
2.3.1 物种多样性分析
不同年度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采用以下指标测度[2,3,4,5], Gleason丰富度指数:
G=S/InA.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一∑pi In pi (∑pi=1) .
Pielou均匀度指数:
J = H′/InS.
生态优势度指数:
λ=∑Ni (Ni一1) /[N (N-1) ].
式中S为物种数, A为样方面积, Pi为种i相对重要值, N为总个体数, Ni为种i个体数。
乔木层物种相对重要值= (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十相对胸高断面积之和) /3,
灌木层物种相对重要值= (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十相对基部断面积之和) /3,
草本层物种相对重要值= (相对频度+相对密度十相对盖度) /3.
2.3.2 水源涵养效益评价
森林的水源涵养效益计算方法为:
Vw= (Vwp +Vwl+Vwf ) ×Cl.
式中Vw为森林涵养水源效益;Vwp为森林土壤的降水贮存量;Vwl为森林枯落物持水量;Vwf为森林林冠截留量;Cl为单位水价。Vwp、Vwl, 、Vwf的计量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Vwp=Pn×D×S.
式中Vwp为森林土壤的降水贮存量;Pn为森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D为土层厚度;S为森林面积。其中: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
Vwl=L×C×S.
式中Vwl为森林枯落物层持水量;L为每公顷枯落物积累量;C为枯落物最大持水率, S为森林面积。
枯落物最大持水率 (%) =浸泡24h后枯落物重 (g) /枯落物干重 (g) ×100%,
林冠截流量 (Vw) :
Vw=∑ (p×si ×li) .
式中:Vw为林冠截留量;P为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Si为各森林类型面积;li为各森林类型林冠截留率。
2.3.3 固土保肥效益评价
森林固土量可通过测定有林地和无林地上土壤年侵蚀量来计量, 其公式为:
Ys=∑Si (Dn-Di) .式中Vs为某一地区森林年保土效益 (t) ;Si为某森林面积;Dn为无林地上土壤侵蚀模数 (t/hm2·a) ;Di为某类林地上土壤侵蚀模数 (t/hm2·a) 。其中, 无林地 (按草地) 、灌从、乔林 (按林地) 参照郑巍伟的土壤侵蚀模数研究。固土效益换算为:
Ps=Vs ×Cs.
式中Ps为森林固土效益;Vs为该区森林固土量;Cs为泥土单价。森林保肥效益可通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换算, 其公式为:
Vf=Cf×∑VsPi.
式中Vf为森林保肥效益;Vs为该区森林固土量;Pi为各类养分含量 (%) ;Cf为当地市场肥料单价。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森林覆盖率变化
根据鹤峰县历年来的森林资源调查, 1999, 2006, 2009年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3.43%、37.03%, 42.46%。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森林覆盖率变化差异较大。鹤峰县通过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植代播、封山育林等方式实施天然林保护保护工程, 森林面积增加1.2万hm2, 尤其娄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森林植被恢复很快, 使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33.43%上升到2009年的42.46%, 增加了9.03%。
2.4.2 森林类型与面积变化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 全县主要是分布马尾松林、四旁树种、次生灌木灌丛、疏林和在沟谷残存的少数阔叶林。工程实施后, 大量的次生灌木灌丛得以保护而迅速生长郁闭, 一些疏林、灌草丛通过人工补植补造而形成针阔混交或阔叶混交林, 封山育林后的各个林区由于各自地形地貌、种源和更新条件的影响, 向着不同的方向演替生长。因此, 全县森林类型有较大的变化, 逐渐由以前的马尾松纯林变为针阔混交林, 由以前的荒山荒地变为乔灌结合的混交林或多物种的灌木林。以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为主进行统计, 各森林类型的面积总体上都在增加。以工程实施前的1999年为基数, 至2009年森林总面积增加了12 416.8 hm2。其中灌木林增长最大, 达168.36%, 其次为阔叶林, 增长了128%, 针叶增加较少, 只有12.48%。
2.4.3 水源涵养效益
水源涵养效益通过森林3大持水效益体现, 即林冠截流、枯落物持水和森林土壤持水。不同森林类型的林冠截流率参考张晓珊2001年的测定值[6], 鹤峰县的针叶林基本上为马尾松林, 则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林冠截流率分别为34.33%、18.78 %, 26.46%;根据鹤峰县气象局资料, 鹤峰年平均降水量为1 168.6mm;鹤峰县属于长江中上游亚热带地区, 每公顷森林枯落物积累量、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可参照石培礼等2004年关于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研究的亚热带森林测定值[8], 则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 (按乔木阔叶类型的1/2计) 枯落物积累量分别为12.0t/hm2、15.5t/hm2、6.0t/hm2, 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95% (按常绿落叶阔叶林统计) 、258% (按松林统计) 、395% (按常绿落叶类型统计) , 森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4.82% (按常绿落叶阔叶林统计) 、9.95% (按松林统计) 、14.82% (按常绿落叶类型统计)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显著增长, 在各持水类型中, 林冠截流水最多, 其次是森林土壤持水, 枯落物持水最少。
2.4.4 固土保肥效益
森林固土效益主要通过森林滞留水土的土量来体现, 以常规土方价格20元/t换算。无林地 (按草地) 、灌丛、乔木林 (按林地) 参照郑巍伟的土壤侵蚀模数研究[8]。天然林保护实施后, 森林固土效益明显。在全县森林总体固土效益中, 乔木林发挥的作用最大, 其次是灌木林。各主要森林类型以及总体都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时间的延迟, 其保土效益更明显, 间接地反映了林分的生长茂密程度。近几年来, 由于森林资源得到繁育增长, 水土流失减少。森林的保肥效益主要从其土壤N, P, K及有机质的滞留效益等方面反映。根据土样分析, 工程区森林土壤平均全N、全P、全K及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56、0.57、9.83、64.36g/kg,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各个保肥指标皆随工程的进展呈上升状态。
2.4.5 生物多样性变化
项目实施后, 于2000年建立固定样地监测点, 并分别于2000, 2003, 2006, 2009年进行定期调查检测。不同年度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测度结果表明鹤峰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典型群落在不同年度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各有不同, 具体表现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以2009年最高, 生态优势度则是2007年最高;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2003年最高, 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生态优势度指数则是2000年最高;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2000年最高, 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变化都不太明显。总体来说, 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较为明显, 多样性指数变化次之, 其中木本植物丰富度呈上升趋势, 而草本植物丰富度则明显下降;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而生态优势度指数都偏低, 表明随着天然林保护的进行,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入迁和成长的木本植物增多, 同时亦反映了喀斯特地区群落小生境多样性复杂, 物种丰富度高导致生态优势度不突出、均匀度变化滞缓的特点。
3 结语
鹤峰县天然林保护工程于2000年启动, 实施范围涉及全县8个乡 (镇) 。工程实施前, 主要森林类型是马尾松林、四旁林木、次生灌草从、疏林和在沟谷残存的少数阔叶林。工程实施后, 森林类型有较大的变化, 逐渐由实施前的马尾松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荒山荒地或疏林向乔灌结合的混交林或多物种的灌木林、乔木林转变。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程度大大增加, 森林景观类型趋于多样化。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保护了森林生态环境, 使森林固土保肥、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等生态功能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同时,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一定程度上对林区劳动力进行了再分配, 不但解决了部分当地居民的就业, 而且对人们爱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天然林保护工程利大于弊, 天然林保护仍是一个长期性、永久性的工作。但要使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深入民心, 必须有效解决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发展林区经济, 减少对森林资源直接利用的依赖性。
对工程效益的评价涉及多个领域和方方面面的问题, 尤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只能是一个理论的数值。此外, 限于时间和条件有限, 文中生态效益评价指标选择除了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外, 未考虑森林对净化空气、吸收污染物、保存生物种质资源、防风、人们获得美好环境享受以及减少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害的效益。总之, 天然林保护工程评价指标选择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浅析退耕还林还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20 (4) :67~72.
[2]赵志模, 郭依泉.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
[3]洪伟, 林成来, 吴承祯, 等.福建建溪流域常绿阔叶防护林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J].生物多样性, 1999, 7 (3) :42~46.
[4]沈琪, 张骏, 朱锦茹, 等.浙江省生态公益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报, 2005, 25 (9) :2 131~2138.
[5]兰思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 2003, 39 (1) :36~43.
[6]张晓珊, 巫启新, 刘延惠.贵州省长防林体系生态经济效益计量与评价[J].贵州林业科技, 2001, 29 (4) :36~40.
[7]郑巍伟.三峡库区森林和土壤侵蚀关系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06, 75 (6) :45~47.
[9]郎奎建, 李长胜, 殷有.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0, 28 (1) :1~7.
湖北鹤峰 篇6
1鹤峰县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
目前, 鹤峰县绿色食品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 创建绿色食品基地工作正在积极展开, 农资监管实行农民实用制购买, 绿色食品基地实行农事记载制度, 专业化技术水平得以提高,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绿色食品的稳健发展。但是,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
1.1 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绿色食品发展中, 边远山区更为合适, 但基础建设落后是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道路不够畅通, 特别是基地的道路设施差, 既影响了外销时间, 又增加了运输成本。二是农业灌溉和加工设施落后,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不利于产品规模化生产, 因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1.2 经营水平偏低
绿色食品发展产业化水平低, 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信息不对称, 导致盲目扩大生产, 使产品出现过剩现象, 不仅影响农民收入, 还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二是品种单一, 不能全方位满足人们要求, 严重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三是订单农业发展不够成熟。由于受气候影响大, 加之假冒产品多和供求矛盾影响, 使农民与业主 (专业合作社) , 业主与供应商经常出现违约、毁约现象,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利益。四是缺乏统一的标准。生产过程中, 施肥、施药工作大多农民全凭感觉, 没有严格标准。
1.3 缺乏品牌意识
鹤峰县绿色食品的优势在于富硒及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味地进行价格战, 势必使其产业走向死胡同。政府应注重基地和轻包装管理, 重视品牌的建立和维护, 杜绝假冒产品的趁机而入。
2解决措施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鹤峰县绿色食品的发展潜力, 推动绿色食品发展,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基地路网的建设, 确保鹤峰县绿色产品快速、顺利地销售出去。其次, 加强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后, 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 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从而获及更多的收入。
2.2 加大科技推广, 健全服务组织
首先, 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绿色产品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绿色食品发展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其次, 鼓励有识之士投入于绿色农业发展中, 提高绿色产品发展的信息化程度, 尤其是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 避免因产品过剩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了解市场动向,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绿色产品生产结构, 提升发展质量。利用土壤普查成果, 根据不同土壤和同作物实行配方施肥。做好病虫预测工作, 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健全信息服务系统, 促进鹤峰县绿色食品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2.3 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安监管
各级部门及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职能, 以充分利用鹤峰县富硒资源及生态旅游农业, 为鹤峰县绿色食品申请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 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产品, 重视生产及加工包装全过程的管理, 对所销售产品实行产品登记质量追溯制度, 推动品牌的快速发展。在监管过程中:做好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途径, 提高鹤峰县绿色食品的知名度。
3结语
推动鹤峰县绿色食品发展方式的转型, 提高绿色食品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可以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且还可以建立起一个品牌, 形成一个产业, 提高竞争力, 从而为鹤峰县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 鹤峰县一定要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鹤峰县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绿色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多, 促进了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本文对鹤峰县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以期促进绿色食品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鹤峰县,绿色食品,发展状况,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
湖北鹤峰 篇7
1 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的主要措施
1.1 成立机构, 责任到位
为保证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 设立了由县政府领导人任组长, 由县各相关部门及基层负责人为成员的“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整县推进建设领导小组”, 针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规划。对照责任要求, 制定实施方案, 将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内容、要求、目标落实到各乡镇和村、组及茶农, 并经常进行检查督办。自2012年以来, 整县推进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 总结经验成绩, 分析存在问题, 落实改进措施。县农业局、茶叶局全力做好整县推进建设实施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成立了整县推进建设实施技术指导小组, 保障了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1.2 制订规程, 推广到位
根据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要求, 鹤峰县制订了相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为了保证规程的有效实施, 采取了“三抓”措施。一是抓培训。自2012年以来, 县农业局、茶叶局举办了多次生产技术培训活动, 为茶农提供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果茶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多次到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开展现场培训。二是抓宣传。县茶叶局、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利用电视台多次开展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讲座, 介绍绿色食品茶叶加工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的作法与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 在鹤峰县营造了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浓厚氛围。三是抓核心示范区建设。以中营、下坪2个乡镇的茶叶作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核心示范区建设重点, 对茶园机修机采、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无性系良种茶苗扦插繁育、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茶叶清洁化加工和茶叶产品规范包装等项目内容进行示范, 用核心示范样版引导广大茶农进行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
1.3 加强监控, 服务到位
坚持从严管理, 规范运作, 有序开展。加强茶园投入品的监管, 县政府多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 农业、茶叶、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对茶叶生产的监管, 对于使用非法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从严惩治, 为茶叶质量安全筑起了第一道防线。茶叶技术、绿色食品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农民的合理合法使用生产性投入品的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使广大茶农了解茶叶生产投入品的品种类别。并对农药类农业销售品加强监管, 设立指定农资销售点, 确保农民能够购得合法的农资产品。明确规定违法使用命令禁止使用的农药产品的惩罚细则, 加强警示, 开展定期与不定期、产地与市场、自检与送检相结合的茶叶产品质量监管, 及时了解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1.4 建立模式, 实施到位
充分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茶叶标准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市场+企业 (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模式,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让茶农来参与的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格局。目前, 全县1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余家骨干茶叶加工厂及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建成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更好地抓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 鹤峰县通过不断总结与探索, 在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整县推进建设中全面推行了“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茶园栽培管理、统一平衡施肥、统一病虫综合防治、统一鲜叶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包装、统一编码追溯”的运行模式, 提升了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质量。
1.5 政策扶持, 奖励到位
县委、县政府对于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制定了针对性地扶持政策, 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 (鹤发[2008]1号文件) , 以加大对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扶持力度。自2009年起, 县政府每年捆绑项目资金1 000万元, 重点扶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 补助费标准为4 950元/hm2;重点扶持茶叶加工企业, 提高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加工水平;对于清洁环保的茶叶生产企业给予30万元的奖励。对在省级以上大中城市开设的具有一定规模与档次的鹤峰茶专卖店给予5万元奖励。
2 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效
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只有规范操作, 环环相扣, 才能确保茶产业进档升级, 提质增效[1,2]。2012年年初开始, 鹤峰县积极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带动集群作用, 严格落实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和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规范的相关要求, 确保全县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 提升鹤峰县茶叶产品质量水平, 整县推进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 把科学发展、稳定规模、提质增效作为茶叶生产的首要任务, 高度重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多方筹措和整合资金, 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努力改善茶叶生产基础条件, 茶叶生产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3,4]。
2.1 提高了鹤峰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
鹤峰县紧紧围绕“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100%, 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进入市场产品贴标率100%, 绿色食品茶叶认证100%”的建设目标, 大力推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新技术, 促进了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 全县茶园病虫防治由依赖化学防治向绿色综合防控转变;茶园施肥由依赖化学肥料向“猪—沼—茶”模式转变;茶叶产品由中低档向名优化、品牌化、系列化转变。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区域内的翠泉茶业有限公司、鑫农茶业有限公司、骑龙茶业有限公司、白鹿茶叶专业合作社等企业, 按照“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 辐射带动了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截至2013年12月, 全县有9家茶叶加工企业生产的15个茶叶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有3个茶叶加工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1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了QS认证。
2.2 提升了鹤峰茶叶质效
质效是衡量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成果的重要指标, 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又是提高茶业质效的有效保障。2012年以来, 经数家权威农产品检测机构在鹤峰县茶叶产区取样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鹤峰县茶叶产品的产品合格率为100%。鹤峰县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 积极促进了绿色食品茶叶的标准化生产进程, 鹤峰县翠泉茶业有限公司是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的加工企业, 自有茶园逾233.33 hm2, 2013年生产加工名优茶逾350 t, 产值5 100万元, 均价127元/kg, 与2012年同期相比, 增产13%, 增收16%, 均价提高16.9%。2013年, 全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整县推进建设面积达到1.63万hm2, 总产量1.8万t, 总产值5.1亿元, 农民获得现金收入3.9亿元。实现增产、增收26%左右, 人均增收610元以上。
2.3 推广了鹤峰茶标准化生产技术
整县推进建设省级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为集成推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让广大茶农掌握、应用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高科技兴茶水平, 鹤峰县通过举办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印发资料等方式, 重点推广了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名优茶叶人工采摘、大宗茶叶机采、茶叶清洁化机械加工、茶叶冷藏保鲜等技术。如今, 在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的茶园中, 推广茶园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空中挂灯、园中插板、立体防治、节本增效”的防治策略, 深受广大茶农的好评[5,6,7,8,9,10]。
参考文献
[1]安哲.英山创建湖北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的成效与措施[J].茶业通报, 2010 (4) :30-32.
[2]徐奕鼎.论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J].茶业通报, 2007 (3) :25-27.
[3]洪五七.泾县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措施[J].茶业通报, 2007 (3) :10-12.
[4]孙全基, 薛亮, 徐骏.抓茶叶标准化生产促农民持续增收[J].茶业通报, 2007 (1) :16-18.
[5]侯伟, 谭景长, 王律旋, 等.浏阳市全国红花檵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8) :166, 168.
[6]刁祥芬, 刘永华.盐边县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及发展思路[J].四川农业科技, 2007 (2) :13-14.
[7]陈坤发.加快会泽县乐业辣椒标准化生产的思考[J].辣椒杂志, 2007 (1) :35-37.
[8]左秀峰.莒南建起生猪和肉兔国家级示范区[J].农业知识, 2007 (6) :20.
[9]2009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选登英山县茶业概况[J].茶世界, 2009 (6) :37-41.
【湖北鹤峰】推荐阅读:
鹤峰法院赴重庆酉阳考察学习10-20
鹤峰县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建设标准(试行)05-20
湖北地区10-18
湖北宜昌05-12
湖北高校05-13
文明湖北06-13
湖北方言06-14
湖北郧县07-28
湖北阳新08-10
湖北浠水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