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

2024-09-28

湖北秭归(共6篇)

湖北秭归 篇1

我国于2002年启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 2004年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此后以强劲势头实施这一宏伟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秭归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2年4月启动, 并积极构建秭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2006年6月, 文化部发布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批推荐保护项目共计501项, 其中音乐类有69项;2008年6月, 国务院发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其中音乐类67项——这其中便包括秭归民间音乐1项。笔者于2015年10月调查后了解, 秭归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屈原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等已经建成, 同时有大量的工作者参与到挖掘和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来。秭归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也积极地向前推进着。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 关于秭归民间音乐的研究, 主要包括:袁玥的《浅谈“秭归花鼓舞”》和温中华、罗曲的《湖北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舞”探析——以稠木树村为例》, 针对秭归地区花鼓舞进行了研究;袁玥、郑承志的《浅谈秭归元宵花灯》则简要分析了秭归地区花灯的艺术形式。而秭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及其传承人的研究尚无人涉足, 因此, 笔者于2015年10月2日至6日赴秭归进行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 了解了目前秭归共26项各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访了建东村、茅坪镇、杨林桥镇、沙镇溪镇和郭家坝牛岭村等5个代表性乡镇地区, 采访当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5人。本文对该田野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概述, 拟对秭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作些梳理。

一、秭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类

秭归地属湖北省宜昌市, 地处川鄂咽喉, 长江西陵峡两岸, 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库区首县。秭归是屈原的故里, 又是三峡工程所在地, 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经统计, 秭归已成功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8项和县级项目43项。其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名录的有1项, 入选省级名录3项、市级名录4项、县级名录18项——共有26项 (计重复项) 。

秭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劳动——在漫长的地域演变历程中, 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繁衍, 并流行于当地人民群众劳动和业余生活场合中, 其历史久远、内容丰富, 是当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秭归的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民间歌舞、民族器乐和戏曲四类, 在此对与其分别对应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做一介绍。

(一) 民歌类

民歌类项目包括“长江峡江号子”、“薅草锣鼓”等。

长江峡江号子“长江峡江号子”收录在2008年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峡江”即“西陵峡”,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 峡中有峡, 滩中有滩。在三峡工程竣工之前, 还是有许多人工船力在这一险恶江段运营。险恶的水势以及两岸陡峭的悬崖, 使依靠人力推拉木船上行下走的船工们在这一江段闯过一道道的生死玄关。慷慨激昂的船工号子, 如一声声穿云破雾的人声绝响, 给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厚的人文精神食粮。

为了战胜重重急流险滩, 便于指挥, 统一行动, 振奋精神, 缓解劳乏, 船工在经年累月与急流险滩生死漩涡的搏斗历程中, 相互配合, 呼喊出种种动人心扉、直透骨髓的船工号子。为了使船工们在操桨划船的过程中适应各种险情急流、集中精力闯过难关, 一套自成体系的“峡江船工号子”也在这一江段的船工们之中形成了。这种船工号子包括六个主要部分, 分为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其中:上水号子是以拉纤号子为主——船行上水时要扬帆、拉纤, 船工们拉着纤绳, 双手抓地, 脚蹬石头, 口里唱着“大坪大坝要合脚, 石旮旯里各蹬各”, 匍匐而行;下水时号子以推桡和摇橹为主, 因为船顺流而下行驶时是不需要纤绳的。

这些号子或激越紧张、张力四溢, 或轻松悠闲、写意无比, 或高亢浑厚、雄壮有力, 把三峡船工面对随时给生命带来生死考验的急流险滩、暗礁漩涡时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表现得淋漓尽致。

薅草锣鼓“薅草锣鼓”收录在2008年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其主要分布在杨林桥镇、磨坪乡、沙镇溪镇、归州镇、郭家坝镇、茅坪镇。这些乡镇多重峦叠嶂, 海拔相差大, 大小河流纵横, 有“八分半田一分半水”之说, 山地旱田较多。自古以来, 农业即为该区域的主要生产方式, 与农耕文明及其生产习俗紧密相连的薅草锣鼓因而得以世代传承。

秭归地区薅草锣鼓历史悠久, 宋代《东坡集》中载:“余来黄州, 闻黄人二三月皆群聚讴歌, 其词固不可解, 而其音亦不中律吕, 但宛转其声往返高下如鸡唱尔, 与庙堂中所闻鸡人传漏微似……土人谓之山歌。”“鸡鸣歌”的唱法, 现在仍鲜活地保存于秭归薅草锣鼓中, 由此可知它至少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另据《周礼·春官》载:“击土鼓以乐田峻。”郑玄注引司农云:“田峻, 古之先教田者。”这不但将薅草锣鼓的历史追溯到了西周, 还能从中看出:薅草锣鼓的起源与祭神有关, 田峻就是农神;薅草锣鼓起源于农事;秭归属巴、楚文化发祥地, 这里的薅草锣鼓跟我国其他地区薅草锣鼓一样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

秭归地区薅草锣鼓原始质朴, 起源于农事, 与巴楚农耕文明紧密联系, 并与祭神有关, 是在巴楚文化融汇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民间艺术品种,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是秭归历史传承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 有很强的文化传播功能, 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及其发展、演变, 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二) 民间歌舞类

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类项目有花鼓舞、元宵花灯等。

花鼓舞“花鼓舞”收录在2006年宜昌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也称“打花鼓子”, 是秭归民间最普及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因地域差异又可大致分为三闾花鼓子、茅坪建东花鼓、归州跳花鼓和水田坝花鼓子等各具特色的四大舞种。花鼓舞是秭归民间舞蹈的一种一直活跃着的主要形式, 因载歌载舞、古朴诙谐而很受群众欢迎, 常用于喜庆场合。“随着历史的发展, 秭归花鼓舞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场合、表现方位上一直在不断发展, 不断丰富。在表现形式上, 由原始的群体表演发展成为可双人表演;在表现内容上, 古时候主要是逢年过节祭祀神灵, 每逢腊月三十、正月初九以及五月初五纪念屈原时, 人们便自发地组织跳花鼓舞, 后又发展到凡民间红、白喜事都组织跳花鼓舞。红事包括过节、结婚、祝寿、打喜、起屋上梁、满岁抓周、升学中举等;白事则专指老年人去世, 实则当红事办。”1

元宵花灯“花灯”收录在2012年秭归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农历正月十五, 俗称为“元宵节”, 也叫“灯节”, 秭归各乡村、集镇都有组织花灯赛会的习俗, 称“玩灯”或“闹花灯”。玩灯的准备工作, 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准备灯笼蜡烛;其二是整理花灯班子道具;其三是演员演唱和演奏技艺上的准备。表演时, 主要演员随着乐器演奏或者灯班其他人伴唱而舞蹈, 没有具体的戏剧情节。灯班伴唱是由一两人领唱, 多人合唱, 演员可插科搭白。歌唱时, 演员动作缓慢, 仅作摇头摆尾颠簸状。乐器停奏, 歌唱两句, 打击乐打一个短板, 四句一个长板。乐器伴奏时, 演员有大幅度舞蹈, 表现小船的颠簸、起伏、行进、旋转、搁浅等多种状态。

(三) 民族器乐类

民族器乐类项目以杨林堂鼓等为代表。“杨林堂鼓”收录在2006年宜昌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是秭归地区民间器乐曲的一个主要乐种, 也是湖北省民间文化抢救保护项目之一。杨林堂鼓以杨林桥镇金竹园、响水洞等村为原发地域, 辐射秭归县12个乡镇及其周边县乡区域。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记载, 堂鼓属民间吹打乐, 其乐器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部分组成。吹管乐器主要有唢呐、大号;打击乐器有大堂鼓、小堂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包锣、拍子等。杨林堂鼓一般由6人、10人或12人组成演奏队伍。演奏场合可分为三类:一是民间的红白喜事, 二是迎神赛会, 三是传统节日和一般的民俗活动。堂鼓分坐奏、行奏两种:一般情况下, 摆两张八仙桌, 座位是大堂鼓与大锣、小堂鼓成三角形在前, 大号、唢呐相对排后, 左是包锣、拍子, 右为小锣、小镲;行走演奏时, 位形是大堂鼓、小堂鼓于前, 大号、唢呐在后, 大锣、小锣居中。

(四) 戏曲类

戏曲类以“建东花鼓戏”、“扭鼓子戏”等为代表。

建东花鼓戏“建东花鼓戏”收录在2013年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建东花鼓戏也称“灯班戏”, 是秭归县特有的地方戏曲剧种, 主要起源于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一带。三国吴永安三年 (公元260年) , 分宜都, 立建平郡, 辖秭归等四县, 郡治即在现茅坪镇;后晋灭吴, 将郡治迁至巫山, 将此地名为建东。起源于此地的这一剧种, 便冠以“建东”之名。

建东花鼓戏起始于建东花鼓舞。建东此地东邻宜昌, 西与秭归腹地隔了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 新滩天险, 交通不便, 方言也与其他地方不同, 唱腔有所区别。到清嘉庆年间, 四川的梁山调传入秭归建东, 艺人们学习和吸收了梁山调的唱腔和表演, 并且采用了大量的剧本, 使得花鼓戏这种形式从花鼓舞当中演化了出来。辛亥革命之后, 建东花鼓戏得到了很大发展, 由民间艺人武天阶、韩启大等组织的两大戏班, 活跃在秭归境内及长江两岸多个地区。抗日战争时期, 建东花鼓戏班逐渐衰落, 韩启大为首的戏班在民间已失传。建东花鼓戏由丑、旦角二人表演, 也可以多人演出, 角色形象、衣着等方面较简单, 主要反映载歌载舞、热烈欢快的场面, 演出不受场地限制, 深受秭归县广大群众的喜爱。

扭鼓子戏“扭鼓子戏”收录在2012年秭归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起源于四川, 20世纪30年代由回乡客传入秭归, 经川剧演变而来。扭鼓子戏在民国年间盛行于童庄河流域, 为说唱形式, 倡导忠、孝、节、义, 主要曲目有《韩湘子化斋》、《杨瞎子算命》、《何氏劝姑》等, 曲调为吸取当地玩灯调后逐步改编而成。

二、秭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 如口头文学、民间绘画、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 一般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在这些领域里,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 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 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 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1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保护思想是“非遗”保护的内在要求, 关系着文化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2

从2007年6月到2012年12月, 文化部先后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共有约两千人入选。其中,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超过半数。就秭归地区而言, 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三种级别。现将省市级的传承人统计如表2、表3 (由于县级传承人的人数较多, 不便于整理, 暂未列) 。

经统计可知, 秭归地区第一批省级音乐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6人, 第二批2人, 第三批1人, 共计9人, 主要来自长江峡江号子和薅草锣鼓这两个传承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则是, 第一批、第二批各有1人, 第三批有4人, 第四批有3人, 第五批有5人, 第六批有9人, 第七批人数达到25人, 共计48人。相关的项目主要是长江峡江号子、薅草锣鼓、杨林堂鼓和建东花鼓戏等四项。9名省级传承人同时也是市级传承人。

结语

秭归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底蕴深厚, 当下, 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 也正积极推进系列相关的工作——筹备建设一条历史文化名街 (茅坪镇归州街) , 建设6个全省有名的乡镇传习基地 (郭家坝镇牛岭村、九畹溪镇仙女村、屈原镇乐平里、茅坪镇芝兰谷、归州镇、沙镇溪镇) , 建设4个传习所 (分别位于水田坝乡、杨林桥、梅家河乡、磨坪乡) , 创建36个特色文化村 (社区) , 力争申报一到两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挖掘、利用、发展“屈原文化谱系”,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工厂、进景区活动;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精品节目, 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挖掘“屈原文化”、“峡江文化”、“柑橘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的内涵, 充分利用峡江船工号子、杨林堂鼓、秭归皮影戏、薅草锣鼓等秭归原生态民俗歌舞, 以及屈原传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推荐优秀“非遗”传承人进驻景区, 打造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 充实旅游内涵, 深入推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传统的依赖越发强烈, 对传统的寻根意识日益浓厚。秭归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和传承人的现状表明, 人们已经对音乐类“非遗”投以重视, 但是, 一些问题也摆在了人们面前——如传承人年事已高, 亟须年轻一代接班;又如需要更大力度的政府资金支持等。笔者希望今后能对此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摘要:湖北秭归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积极地向前推进。通过田野考察得知, 当地已有多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包括了民歌、民间歌舞、民族器乐和戏曲四大类。有多名传承人被认定为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显示出秭归音乐类“非遗”已得到重视, 同时也存在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秭归文化,湖北音乐

注释

1 袁玥《浅谈“秭归花鼓舞”》, 载《民族音乐》2010年第3期, 第42-43页。

2 (1) 刘锡成《传承与传承人论》, 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 第30页。

3 (2) 参见代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传统音乐传承人》, 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第9页。

湖北秭归 篇2

基于前人大量研究成果及笔者的工作,对湖北秭归月亮包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黄陵背斜成矿带地质背景,探讨了月亮包金矿矿床成因.

作 者:曹锐 湛龙 郭金才 马振东 侯光久 Cao Rui Zhan Long Guo Jincai Ma Zhendong Hou Guangjiu 作者单位:曹锐,湛龙,郭金才,侯光久,Cao Rui,Zhan Long,Guo Jincai,Hou Guangjiu(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马振东,Ma Zhendong(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研究所)

秭归:“穷财政”巧理财 篇3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作为宜昌市辖内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融进“宜昌跨越”这盘棋中,并且如何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客观来讲,秭归财政还是一个“穷财政”,怎样服务于秭归县域经济的发展?财政工作又面临着哪些现实难题?

一堂特殊的课

记者来到秭归县财政局时,这里的八楼会议室里正在开展一堂特殊的课。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李农正在声情并茂地讲授财政学的相关课程,底下听众也聚精会神,不时做着笔记。

原来,这是秭归县财政局组织的全县财政系统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的课堂。

据了解,这是秭归县财政局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培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首期财政业务培训班。参学学员包括财政局班子成员、局属二级单位、机关股室全体人员、乡镇财政所部分干部职工及新招录的乡镇财政人员,近130人。

这次培训班的课程很丰富,授课内容包括:《财经应用文写作案例分析》、《税政改革》、《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协调与沟通》、《政务礼仪》、《财政学》、《财政绩效评价》等课程。

一位秭归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自己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对这些宏观政策上的东西接触少,而且这次的课程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自己很受益。

“这种课程与在大学里的课程很不一样,毕竟面对的是很熟悉业务的财政人员,授课压力比较大,但是通过授课自己也学到很多东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农说。

“当前财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财政队伍素质要跟上来。”秭归财政局局长余志训说:“这次培训花了很大力气,这是秭归率先在全省完成乡镇财政所人、财、物管理体制整体上划,公开向社会招录12名乡镇财政人员后,以‘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干部培训、着力‘强身健体’的又一创新举措”。

巧理财

2012年,秭归县一般预算收入14.3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4.7亿元,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穷财政”。

一方面是财力紧张,一方面需要财政支持的地方又很多,如何平衡好这种矛盾?如何理好财?

秭归县财政局工会主席、预算股股长梅盔成认为,秭归财政是一个穷财政,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目前财政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力:突出重点、拿小钱办大事、培育财源。

第一是突出重点。秭归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改善民生,2012年财政支出72.8%用于民生。这也是由秭归财政的财力决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民生,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搞发展。

从民生投入而言,主要保障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这其中包括硬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保障村级基层运转、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三个方面。在硬投入方面,加大涉农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结合秭归现状,主要是做大柑橘产业以及整理土地。保障村级运转这一块,每年保障水平逐渐提高,村干部待遇得到提高,保障乡镇最基本支出需要。在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方面,调整相关体制。从全省范围来看,秭归的“乡财县管”进展得很彻底,真正把乡镇视为一个预算单位,进行保障。既有体制约束,又给乡镇一定的征税空间。

第二拿小钱办大事,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三培育财源。主要是建立机制,以小钱引大钱。一是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出,去年这方面的支出达到1900万。二是运用好政府投融资平台。梅盔成介绍,现在不管是舆论导向,还是相关监管层,对于政府融资平台比较有异议,但是秭归的政府融资平台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秭归财政很少把财政资金直接给企业,而是通过把财政资金注入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平台再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这样既降低了风险、也放大了资金的效益。三是招商引资。不是盲目地招商,而是结合秭归的资源优势,合理地开展。比如前几年引进华新水泥,当时是结合秭归的石头、水运优势引进来,秭归财政拿出8000万支持这个项目,现在每年产生的税收就达到4000万,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

除了培育财源,强化财税征管也显得很必要。秭归财政严格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依法组织收入,按照“依法治税、加强征管、重点稽查、堵塞漏洞”的要求,加强对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动态监测和检查,做到应收尽收。认真执行协税护税制度,税务、银行、国土等部门加强沟通,定期交换、分析、对比涉税信息,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资金亟需整合

秭归财政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主要依靠国家的转移支付,2012年全县获得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左右,其中7.7亿元是专项资金。

“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对秭归的发展帮助很大,但是现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秭归这样一个县来说,涉及到转移支付资金的政策达70多个,专款和专项也没有严格的界定。”梅盔成说。

梅盔成认为,整体来讲,转移支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主要表现为成本高、效益差、矛盾多。

一是政策过多。比如就林业来说,有林业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性专款、保护性专款、人员管护工资等等。

二是政策方向急需调整。原来惠农补贴政策有13项之多,运营成本非常高,方向也有问题。比如秭归属于生态保护县,属于生态功能区。国家应该多给退耕还林的补贴,但是主要是给种粮补贴,柑橘补贴,这会对当地农民形成引导作用,过度种植,不利于生态保护。因此,政策要有针对性,更要有价值。

三是社会保障政策也应该调整。现在不仅是财政部门在搞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计生部门等等都在搞社会保障。这样导致资金都分散了,也没起到作用。

“这些年实施的惠农补贴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过高。”秭归财政局办公室主任宋秀智说,“从粮食补贴来说,有的才补贴几块钱,很多种植户都不愿意去取,同时在收集这些原始基础数据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

宋秀智认为,应该将这些分散的涉农资金捆绑起来,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投入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上来。

客观来讲,秭归在整个宜昌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但现在同样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机遇,全县项目补助投资额度将超过过去18年移民资金总和。二是有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范围,标志着秭归扶贫攻坚迎来新的阶段。三是有宜昌副省域中心城市建设机遇,秭归将承担起南北沟通、三峡中转、呼应汉渝的重要使命。

秭归财政,正在用一个小城的勇气和智慧,奋力追赶着宜昌大城市梦的步伐。

湖北秭归 篇4

但由于新农合补偿模式问题,出现了大量参合农民看大病积极、看小病不积极的现象[2]。2008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导向,卫生部、财政部颁发《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推行门诊统筹。湖北省根据国家统一步骤开始实行门诊统筹补偿制度试点工作,2008年在14个县开展了门诊统筹补偿制度试点,鼓励农民小病早治、及时就医,避免小病酿成大病,宜昌市秭归县即其中之一。

秭归县自2008年1月起实施门诊统筹补偿模式,这种补偿模式让农民大病得大补偿,小病得小补偿,是鼓励农民小病早治、减少小病转住院、扩大受益面的办法。制度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农民受益角度对秭归门诊统筹补偿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可为门诊统筹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秭归县共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其中茅坪镇辖18个村,31625户80521人。此次普查该县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的总体情况,并抽样调查茅坪镇及下属3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卫生室的选取是根据2009年门诊服务提供量确定。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围绕农民受益评价展开,通过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前后,即2007年和2008年、2009年的相应指标比较得出。主要指标包括门诊补偿人次数、次均门诊费用、实际补偿比以及病人流向等指标,其中次均门诊费用为实际医疗费用与门诊补偿人次数的比值,实际补偿比为实际补偿费用与实际医疗费用的比值。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各村卫生室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直接导出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门诊服务提供量、医疗费用及门诊补偿等情况。

1.2.3 资料录入和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利用Excel 2003、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门诊实施前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结合对于文献资料的综合整理,客观评价湖北省新农合门诊统筹模式运行的实际效果。

2 结果

2.1 受益情况分析

2.1.1 门诊补偿人次数

秭归县门诊统筹实施的总体情况见表1,其中2007年秭归县实施家庭账户补偿模式,而2008及2009年均为门诊统筹与家庭账户相结合的补偿模式。其中,2008年该县通过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共计补偿314.9043万元,受益人次为781429人次,以家庭账户补偿模式共计补偿133.7153万元,受益人次为64839人次;2009年该县通过门诊统筹模式共计补偿434.2933万元,受益人次为925701人次,以家庭账户模式共计补偿15.8041万元,受益人次为7455人次。

由表1可以看出,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以后,门诊补偿人次数增幅十分显著。在门诊统筹实施第二年,补偿人次数增长了近10倍,受益面明显扩大。可见,门诊统筹使农民的门诊医疗需求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民群众受益良多。

从抽样乡村情况分析,茅坪镇中心卫生院以及下属陈家坝村卫生室、九里村卫生室及泗溪村卫生室的门诊补偿人次数变化如图1所示。

可见,抽样乡村的门诊补偿人次数自2007年以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2008年至2009年各卫生机构门诊补偿人次数的变化速度普遍低于前一年。将抽样乡村门诊补偿人次数按2007年、2008年、2009年分成三组,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经检验,2008年组与2007年组比较,t=4.524,P=0.020;2009年与2008年组比较,t=3.016,P=0.057;2009年与2007年组比较,t=6.190,P=0.008。即以上三组数据中,2007年与2008年、2007年与2009年门诊补偿人次数的差异在a=0.05水平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008年与2009年门诊补偿人次数的差异在a=0.05水平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实施门诊统筹后的两年内,秭归县新农合门诊补偿人次有较大增长,尤其以实施当年更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在实施门诊统筹政策的第一年,参合农民的门诊需求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而在政策实施的第二年,因需求主要于第一年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释放,所以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有些村的需求基本达到饱和。说明门诊统筹政策有效的促进了参合农民对门诊服务的利用。

2.1.2 实际补偿费用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门诊统筹补偿模式的当年,补偿总费用的增长十分显著。这更进一步证实了门诊统筹有效的促进了参合农民对门诊服务的利用。

2.1.3 乡村两级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流向变化

见表2。

表2反映了秭归全县乡村两级补偿人次数的分布变化。在实施门诊统筹以后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补偿人次数绝对值虽然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从分布比例可以明显看出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之间病人流向的变化:2007年30%的患者集中在乡级卫生机构,2008年实施门诊统筹后这一比例降至15%;而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从门诊统筹实施之前的70%升至85%以上。尽管2008~2009年间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比例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由此可说明,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政策后,秭归县茅坪镇参合农民门诊流向由乡镇卫生院向各村卫生室移动。

相对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具有距离更近、服务更方便、价格更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门诊多以治疗小病、常见病为主,门诊病人在村卫生室治疗效率也将更高。因此合理的门诊病人流向应从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转移,即秭归县在实施门诊统筹实施之后门诊病人流向趋于合理。

2.2 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秭归县门诊统筹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2.2.1 次均门诊费用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次均门诊费用虽然在实施门诊统筹当年略有下降,但2008至2009年间反而快速上升。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原因:主要包括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社会医疗保险关系中,医疗服务提供方做出不利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或患者的行为,其结果表现为诱导医疗需求,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或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3]。而患者在社会医疗保险关系中由于自付费用降低同样存在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主动要求多开药等,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在门诊统筹实施以后,更多的患者在门诊时即可获得相应报销,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若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势必会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这也是次均门诊费用在门诊统筹实施第二年陡然上升的主要原因。(2)客观原因:主要包括物价的总体增长趋势、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的药品价格增长等。这类原因无法通过政策措施等手段进行控制。2.2.2实际补偿比从表3可以看出,实施门诊统筹补偿模式之后,尽管实际补偿总费用增长了一倍有余,而实际补偿比仍呈现出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总费用的增长幅度远大于补偿总费用,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补偿力度。根据2008年至2009年《秭归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在门诊统筹补偿模式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门诊医疗费用可按20%的比例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医疗基金中补偿,每日次最高封顶线5元,同时享受定点医疗机构免收挂号费、诊查费的服务。而在2010年最新的实施办法中,补偿比例及每日次最高封顶线已分别提升至30%和7元。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与住院报销比例悬殊较大,以至部分患者在门诊治疗、住院治疗均可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住院治疗,从而增加了医药费用负担,也增加了基金的支出。只有适当增加基金额度、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提高门诊报销封顶线,为门诊就医者报销更多的费用,才能保障门诊统筹工作的健康发展。(2)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由上述分析可知,医疗费用的增长过速主要是因为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所致。因此,通过规避道德风险降低医疗费用也是提高补偿比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结论

总的来说,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在湖北省秭归县实施至今已有三年,成效是十分显著。首先,在实施门诊统筹补偿模式以后,参合农民受益面大大增加,补偿人次数增长幅度显著;其次,门诊统筹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门诊病人合理的流向村卫生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门诊统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不仅使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得不到有效缓解,反而增加了新农合基金的支出。因此,在门诊统筹的进一步完善及推广过程中,应该格外注重对于医患双方道德风险的规避,将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柯传尊,熊占路,陈羲,张新平.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2008,(6):34~37.

[2]郝潇,袁兆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补偿方案的现状比较[J].湖湘论坛,2009,(3):68~70.

湖北秭归 篇5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县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数量也逐渐增加,截至目前,全县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含诊所)总数已达94 家。与此同时,定点零售药店的刷卡销售额也逐年上升,所占的医保基金门诊支出的份额越来越大。2014年全县各定点零售药店门诊刷卡总额为1500万元,占医保基金门诊支出总额的66%。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定点零售药店没有按规定经营销售药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2.部分药店存有选择性经营和销售现象,有利就图,无利就不销售;

3.个别药店存有侵害持卡人权益现象,搞压卡销售、超剂量销售;

4.极个别药店甚至刷卡不购药,直接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等等。

三、强化宣传,营造医保定点药店守法经营浓厚氛围

广泛宣传湖北省人社厅《关于在全省集中开展打击医保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以及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零售药店服务行为监管的通知》这两个文件,营造广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自觉守法经营浓厚氛围。

1.增强倍加珍惜定点资格意识。“定点”是一种资质。获得这一资质需要满足很多条件,这些条件就是一把尺子,进门前要衡量,进门后还要不断接受衡量。任何一家定点零售药店一旦丢掉了定点资格,重新获取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各药店增强危机意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定点资格。

2.明确知晓《通知》各项规定 。一是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社保卡支付范围。《通知》明确规定定点零售药店支付范围是:药品、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经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杀类产品、家用医疗器械及耗材的费用。各定点零售药店在医保刷卡服务中应严格执行支付范围的有关规定,不得摆放支付范围外的商品,不得违规刷卡。二是明确违规操作行为。定点零售药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医保服务进行整改,暂停期限至少3个月:(1)摆放支付范围外商品的;(2)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参保人员提供医保结算服务的,或拒绝提供医保刷卡结算凭证的,或刷卡明细与实际不符的,或为非定点单位提供医保结算服务的;(3)营业时间内无药师在岗的;(4)不明码标价售药的;(5)对医保人员刷卡购药实行加价出售的;(6)违反物价、药监等部门规定并被查处的。三是一定不要碰触“带电高压线”。《通知》规定:定点零售药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医保服务协议,取消定点资格,且3年内不受理定点资格的申报。

四、严格要求,诚信经营,努力提供质优价廉的购药服务

1.把好医保政策关。要及时学习并掌握医保政策,并在第一时间告知所有的服务员工,严格执行与县医保局签订的服务协议,切实做到医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2.把好药品质量关。对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对一个药店来说质量就是声誉,就是财源,要规范进货渠道,实施效期管理,真正做到对药品质量负责,对参保人员负责。

3.把好物价政策关。不管是参保人员还是一般顾客,无论是紧缺药品还是平销药品,无论是刷卡购药还是现金买药,都要一视同仁,童叟无欺,做到一店无二价。

4.把好服务质量关,要坚持服务参保人员的经营宗旨,积极探索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要在一个更高层面上为参保人员搞好服务,做到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真正做到让政府满意,让参保人员满意,让社会满意,塑造好医疗保险良好的服务形象。

5.把好信息安全关,对医保定点药店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强管理维护,安排专人操作,严禁在电脑上玩游戏等与日常医保刷卡服务无关的工作。我县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已与市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网运行,新的系统庞大复杂,安全性、保密性要求更高。因此,一旦发生不能及时联网刷卡及相关的重大情况,要及时与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联系,以便及时排查和解决问题,方便参保职工购药服务。

五、依法监管,综合施策,全力提升医保定点药店管理水平

1.堅持依法监管。灵活采用举办广场宣传咨询、与新闻媒体合作、网站开辟宣传专栏、“送法进药店”、编印《政策法规摘编及实务指南》免费发放等形式,广泛开展医疗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大力推行阳光医保,规范医保监管行为,做到有法必依、依法治医,切实提高依法监管水平。

2.多措强化稽查。县医保局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稽查队伍,落实稽查责任,分片包干负责。要健全完善稽查制度,做到“六有”,即有计划、有行动、有通报、有反馈、有整改、有结果。要加大暗访的频度和力度,采取聘请社会义务督查员等多种形式开展暗访稽查。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稽查监督网络。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监管投入,逐步建成覆盖全县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网络,努力实现网络全覆盖,监管无盲区。要重点查处一批违规药店,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医保定点资格。

3.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定点零售药店准入退出机制,凡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药店,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变更地址、名称的,必须先到我局备案、报批。完善信息分析制度,用好医保数据挖掘系统软件,重点分析押卡平卡、突击开药等刷卡流量,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建立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违规处罚关联机制。建立定点零售药店实时监控机制,借鉴外地经验做法,逐步在所有医保定点药店安装监控摄像头,对药店的经营服务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建立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相互监督机制,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湖北秭归 篇6

一、秭归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1.宣传培训, 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秭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 根据中央要求, 对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 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各村紧急行动, 广泛动员, 采取召开会议、发放资料、组建宣传队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2.科学谋划, 制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乡两极分别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直涉农部门按照统一要求, 研究制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部门专业发展规划, 各试点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制定了村级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建东村按照“山上退耕绿色化、多经发展基础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村庄建设城镇化、民主管理制度化、群众文艺特色化”的标准, 制定了“城郊生态型、生活小康型、旅游观光型、社会和谐型”的新农村发展目标;长江村紧密结合本村实际, 围绕“突出重点、狠抓发展、科技强村、富裕村民”的思路, 制定了“农业生态村、小康富裕村、文明和谐村”的发展目标。

3.产业支撑, 巩固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 各村突出生产发展这个主题, 用产业发展引领新农村建设, 因地制宜选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建东村在巩固优势产业, 提升产业效益的基础上, 继续调优产业结构, 高标准建设柑橘园200亩, 改造茶叶林100亩, 多经园林达到1950亩;长江村狠抓集体经济发展, 投资250万元兴办珍珠陶粒建材项目。

4.设施配套, 改善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

县乡村各级政府都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 取得了明显成效。政府投入了大笔资金对当地的道路交通进行了完善, 建东村硬化道路4.8公里, 村道绿化1500株, 建设人行道2000米, 整治了脏乱差行为。长江村硬化道路3.2公里, 新修1条人行便道。县里通过财政上的投资在各个村兴建水库, 各个村鼓励农民修建了大量的居民用水蓄水池, 用于生产灌溉。村委会、卫生室、学校等的硬件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5.社会参与, 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合力

在推进秭归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前提下, 注重了社会参与机制的建立。县直部门除认真做好本部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外, 税务、工商等部门积极出台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 农业科技部门积极搞好农业技术服务, 交通、水利、电力部门积极投入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社会发展部门也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

二、秭归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认识和肯定秭归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发现, 秭归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在今后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1.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虽然有91.8%的村民表示知道国家正在开展新农村建设, 其中有58.7%的村民表示是通过广播或电视得知的, 另有35.1%的村民是从村干部的宣传而得的, 然而也有部分接受谈话调查的村民表示村干部对这一系列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进而导致他们对政策精神认识得不够充分。

2.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如人意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国家及县相关部门拨付了相关资金, 用于县公路、电网、自来水和通讯设施等的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使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目前全县仍有近20%的居民居住在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的高山地区, 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农业抗旱设施不完善, 抗旱水井建设相对落后, 不能满足生产用水;通讯设施、电网建设等也都不完善。

3.县域经济发展缺少资金项目支撑

秭归县地处山区, 交通不便, 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它的发展, 所以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区。虽然全县各部门投入资金近3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贫困地区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资金和项目有极大程度的依赖性。在秭归县, 针对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项目不多, 不足以支撑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4.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尽管近年来秭归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没有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增收渠道还不稳定。

5.乡风文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秭归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 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县内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相对落后, 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 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 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相对淡薄, 也是目前乡风文明建设中有待加强的一个方面。

6.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调查中得知, 有95%的农户认为近年来村务工作成效显著, 村干部起到了组织、协调的带头作用。但也有部分群众认为村内民主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在政治建设中加以改进的问题:一是村内民主选举面不宽, 候选人过少, 部分候选人不能很好地代表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利益, 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二是村内村务公开程度不够, 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尤其是对村内财务的监督力度不够;三是存在官僚主义的作风, 执政能力相对较弱。

7.“百企反哺”工程长效运转有待进一步探索

“百企反哺”工程虽然已经启动, 但企业和村的联系不紧密, 主要表现在:前期的帮扶工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帮扶项目仅仅局限于帮扶钱、物、基础设施等, 帮扶方式单一, 从支持产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做得不够深入, 没有达到“联动, 共建”的效果。

三、进一步推进秭归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 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观念已经在秭归县农村开始加强, 但建设氛围还不够浓厚。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标语、会议、资料、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在全县范围内广为宣传, 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培养新型高素质农民, 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

2.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经济基础

秭归县在加快生产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时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发挥产业优势, 全面推广种植优良经济作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 加大产品科技含量, 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特别加强对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方便条件。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构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建设文明的乡风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 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等宣传活动, 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三是加强科普工作, 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4.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奠定新农村建设的坚实物质基础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级政府要统筹各方力量, 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

5.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 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 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二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完善村务公开等民主监督制度, 对重大事项的决定要发扬民主, 让群众参与决策, 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 加大普法宣传和综合治理力度, 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6.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循环路径

农村合作组织相对于农民单个生产的优势在于:它能较好的抵御自然灾害, 能有效的应对市场的需求, 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减少重复劳动和重复建设。所以, 秭归县政府及其下属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市场化模式、公司化经营的优势, 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加大对“百企反哺”工程的督办和引导, 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百企反哺”工程的领导和引导, 引导帮扶工作从单一的“输血”到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转变, 注重发挥实效, 使“百企反哺”工程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是继续做好“百企反哺”工程的协调领导, 开展“百企反哺”工程回访, 并与县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等部门联合, 对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活动进行专题宣传和报道, 确保帮扶工作年年有实效、年年出成果。二是引导企业与各试点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结对双方的特点和优势, 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方式, 要在“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双向互动, 谋求共赢”上下工夫, 从产业发展方面着手, 共同探索农民增收的长效途径。

摘要:湖北省秭归县因其位于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 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本文对秭归县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做了简单介绍, 从中总结出了秭归县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秭归县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等良好的发展契机, 充分发展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 以县内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及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争取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将秭归县的农村地区建设成为富裕、文明、民主的新型农村。

上一篇:可持续能源体系下一篇:专家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