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2024-09-28

专家访谈(精选12篇)

专家访谈 篇1

朱永新:教师轮岗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教育教育》:教师轮岗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

朱永新: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因素。师资质量是推进教育公平至关重要的“软件”。全国各地近几年推行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有效地推进了城乡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资源配置方面的均衡发展;但是, 师资却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城乡均衡配置, 也成为制约农村与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的“瓶颈”。现在的择校热, 其实本质上是“择师热”, 因为谁站在讲台前, 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 校长和教师的轮岗, 是有效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的方法之一, 也是化解择校难题的重要路径。2014年9月,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 (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对加快推进县 (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具体方法与时间安排等, 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努力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应该说, 这项文件为下一个阶段校长教师交流, 提供了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依据。但是, 应该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目前全国各地县 (区) 域内城乡校长、教师在学历、职级、待遇方面差距, 仍然较大。要真正流动起来, 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与教师交流的政策, 需要我们因地制宜, 制定更加具体、更加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教育教育》:具体操作上应该怎么做?

朱永新:教师与校长的交流要有清晰的制度规定。交流方式上, 可以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或对口结对的一体化等形式, 在集团内部或对口学校之间相对固定交流, 用统一标准评估教育质量。教师和校长流动轮岗, 需要人事制度的保障。可以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 委任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事务的管理。这样, 可以有效规避与《教师法》十七条中教师与学校聘任关系的冲突, 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 应该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这项工作。教师校长的流动, 必须实行人性化管理。校长教师自觉自愿参与交流, 交流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 才能取得实效。要统筹各类学校发展需要与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 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 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结合, 政策引导为主, 行政手段为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已经是箭在弦上, 蓄势待发。不是想不想做, 要不要做的问题, 而是怎样做好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师流动轮岗以后, 校长有长远眼光继续抓紧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解决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的周转住房与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农村校长、教师到城市学校的工作适应问题?等等。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 虽然国内外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差异非常之大, 很难简单复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韩立福:教师轮岗面临实际阻力

《教育教育》:教师轮岗意味着什么?

韩立福:意味着当前教育部门在追求教育公平方面又进了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 教育公平的第一层次“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是具有法律保证的。而教育公平的第二层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区域上看, 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显得很薄弱。从城乡方面看, 城镇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乡村。从城市或区县内部来看, 总是存在某几所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占据了当地的大部分优质资源。而这一点也是现在“择校热”的根本原因。但从实际来看, 这一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很完善, 有些地方仅止于理论上的可行, 与现实社会的具体情况脱节,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阻力。

《教育教育》:哪些方面会阻碍它的实施?

韩立福:教师轮岗制使校园文化难以稳定。一所好的学校需要有其特别的校园文化和氛围, 包括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这是一所学校凝聚力的体现。但这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 更多的校长、教师往往刚在一所学校稳定下来, 没过几年就又要换一所学校。

教师轮岗制给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带来难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每所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也必然会考虑他们的风格是否与本学校相匹配。在学校管理中也会考虑到老师们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点, 将他们合理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如果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 且不谈轮换过来的老师的性格、气质、能力是否符合这个学校的要求, 就单纯地认识这个老师的特点, 再把他能合理地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 就需要很长时间;而很有可能学校与教师双方刚刚适应, 开始配合默契, 教师又要轮换到其他学校去了。这样必将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

《教育教育》:教师轮岗还会给学校带来哪些问题?

韩立福:教师轮岗制将使学校管理层不那么热衷于教师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流动性增大使得学校为教师的培养的成本增加。以一个新教师培养为例一般学校聘用一个新教师, 通过培养, 大约花费一年时间正好能使他拿到中级职称;而这时工作刚走上正轨的教师, 恐怕再过几年就要到别的学校去了, 学校对他的投入等于为其他学校做了嫁衣。相信大部分学校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 都不会选择继续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 挖掘培养新教师, 而等着从其他学校轮换优秀教师过来。教师轮岗制不利于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甚至滋生腐败。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 每所学校让谁去轮岗必将成为一个难题。这不仅将对管理层的决策造成麻烦, 同时会影响同学校老师之间、老师与管理层之间的人际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一所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要轮换到条件不好的地方, 而现实是谁都不愿意去条件不好的学校工作, 那么老师之间必将为不去条件差的学校形成竞争关系更有可能会因某些不正当竞争而滋生腐败。

储朝晖:教师轮岗中的政府责任

《教育教育》:教育部门在教师轮岗中的角色是什么?

储朝晖:教师流动既可以遵循市场规则也可以依照体制内管理制度。对于市场化的教师流动, 政府和学校无权直接干预, 这是教师的个人自由和权利。按照体制内管理制度进行的教师流动, 是政府可以发挥直接作用的流动形式, 教师轮岗当属此类, 教师轮岗政策最重要的推动主体是政府。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 它不是选拔教育, 而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在职责履行与工作方式上类似国家公务员, 所以, 其人事关系的变动权不属于学校, 而属于政府部门。也就是说, 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的改进以及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化, 政府拥有在整体上调配教师的权力。

《教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怎么做?

储朝晖:就一般的情况来说, 同一区域内的学校之间存在着竞争, 学校管理者不会轻易放弃优质资源, 这导致优秀教师很难流动到其他学校。即使政府强力推动, 也会造成学校管理者、上级部门以及教师之间的多重利益博弈。如果教师流动采取轮岗的方式, 教师资源属于某个地区的整个教育系统, 学校之间的诸侯割据与利益分割问题就会得以解决。轮岗的顺利实施, 不仅需要教师的理解和配合, 还需要政府的协调与保障。在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过程中,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尤为重要。教师轮岗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 不仅涉及一些配套政策的支持。比如, 轮岗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交通食宿等问题, 还涉及社会支持氛围的营造, 比如, 家长与学生的认可, 既得利益者的妥协, 而且需要政府调动一些资金来保障教师轮岗政策的运行。从目前情况看, 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 能够为教师轮岗提供服务与保障。

《教育教育》:教育部门在教师轮岗中的责任是什么?

储朝晖:由于我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对缓慢,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利益固化现象比较严重。当教师轮岗政策与历史形成的教育利益格局相叠加时, 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就凸显了。利益博弈在教师轮岗政策运行中在所难免, 作为具有综合协调和管理调动能力的政府, 需要担当责任。既要面对历史沉疴, 还要着眼教育理想;既要坚持原则, 还要理性妥协。

政府应该主导建立规范的轮岗流程。规范的教师轮岗流程既要限定相关权力的行使范围, 又要制定合理的轮岗实施细则。权力的行使应公开透明, 避免“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从已有经验看, 采用电脑随机派位的办法可以排除人为干扰, 能有效地安排教师轮岗。但是, 完全依照电脑随机派位, 会妨碍教师自主性的发挥, 会漠视薄弱学校的迫切需求。为保证教师轮岗公正性与规范性, 电脑派位之前, 教育行政部门要准确评估区域内各学校状况, 以及轮岗教师的特殊情况和意愿。

(选自《教育》2015-3)

专家访谈 篇2

1.采访对象: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体育舞蹈协会、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

2.访谈目的:通过专家访谈,进一步了解广州市青少年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3.访谈形式:个人导出访谈

4.问题提纲: 专家的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学历:

职务:

1.您是否了解积极教学法?

专家访谈:酒水经销,路在何方 篇3

专家:汇源集团他她水营销原副总肖竹青

观点:超级酒水经销商“软件层”的转型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超级酒水经销商诞生的时代。在各区域内一些正在成功转型的经销商,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向超级酒水经销商的方向快速靠拢,而这些经销商同时也将在“软件层”发生重大的转变。

首先,在经营管理上,被认为是“作坊式”起家的酒水经销商,将逐步彻底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迈向规范化的现代管理制度。目前很多大型的经销商,都开始引进了“职业经理人”,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来代替以前的“人情化”制度。另外在经营理念上,经销商将更加注重自己的企业信誉、有意识地塑造企业的形象,走向“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在理念上也更将强调“联合与创新”,这包括联合整合上下游资源、整合各方面优秀人才整合,以及对转型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等。再有,这些超级酒水经销商也将引入协同发展的观念,寻求科学先进的管理软件支持。如作为家乐福的酒水供应商,需要有适应家乐福管理软件的供应软件的支持;作为可口可乐的经销商要有适应“101”管理系统软件的对接,作为百事可乐的经销商要有“WAT”系统的对接等。因为如果你营业额作到1000万元这些软件可能并不一定是必需,但是当营业额达到了上亿元、以至几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时候,这些管理软件便成了与上下游协同发展所必备的软件支持。最后,经销商将注重企业文化与“软环境”的建设。企业发展的壮大,要求经销商在人员素质及内部管理水平上都要有一个质的提高。一方面企业文化将成为经销商品牌建设的有力基石,同时经销商也将越来越注重对人员从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训。

专家:新天国际酒业总经理金炜

观点:“企业系统”造就新型经销商

一直以来,酒水经销商与厂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作为上游厂家的发展变化势必对经销商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于企业而言,正在从“以资本”为纽带的发展向着“以品牌”为纽带的“企业系统”的方向转变。而“企业系统”的提出,便是在理论上要求经销商将作为企业发展纽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销商不再仅是赚取产品“差价”的中间环节、与厂家也不再仅是所谓的合作伙伴的关系,而应该是企业发展环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深层的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当中。新天在今年开展的葡萄酒专业营销全员培训,便是从企业的管理层到员工,一直到各级经销商、以至卖场终端促销的贯穿每一个环节的系统培训。经销商虽然不是企业内部的组成,但是它与其他企业内部环节一样,是影响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提供给经销商的培训内容是与对企业内部完全一样的。

另一方面,酒水经销商在这种“企业系统”所造就的新型厂商关系下,经销商的经营理念、品牌意识、管理模式也将向上游的生产商逐步靠拢,走向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说经销商在围绕企业品牌的公转中,将在自转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酒水经销商在这种模式下,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形成“渠道的家乐福”。家乐福是众所熟知的跨国零售企业,他虽然没有自己的产品,但是很显然他已经具备了自己的品牌。目前在酒水行业已经出现了这样“品牌化”的经销商,“浙江商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商源模式”已经引起了卢太宏等国内渠道领域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可能将成为一个酒水经销商“品牌化”的范例。

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主任、葡果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

观点:经销商转型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中国酒水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局面。在酒水产品产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酒水产品面临着营销同质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品牌和终端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在经销商层面,也将在品牌与终端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在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向转型。

从整个行业层面上看,产量的增长与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都要求在经销商层面要有一个重大的转变。而目前市场营销同质化的问题,也使经销商更深入地介入厂家的产品营销策略、或直接进入品牌运作成为了一种必然。可以看出目前很多酒水经销商都开始朝着品牌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其实正是行业整体发展的需求。因为经销商更了解、更熟悉市场环境,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需求,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协助厂家完成营销策略或塑造具有地方区域色彩的品牌文化。从另一方面讲,酒水行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经销商的发展与转型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不论是自建终端也好、还是参与品牌运作也好,其实都是对产品通路的建设,使企业的产品更快的完成消费。我认为,对于酒水行业下一步的发展,经销领域的转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或是说经销商层面的转型,将会直接促使酒水行业的发展进入更高的发展空间。所以说酒水经销商的转型也将是整个酒水行业的转型,因为他将重新定义产品的流通规则。

专家:北京东方星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东

观点:酒水经销商“软环境”建设将成为主题

酒水经销商的转型带来的是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而对于人才的培养、营销战略的发展规划,将成为转型期一个重点需求。目前有些酒水经销商仅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开支,每年的投入便达到了500万元左右,有的超大型经销甚至达到了1000万元左右。可以看出,处于发展转型期的酒水经销商正有意识的在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上,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投入。在这种谋求发展、寻求转型的需求下,带来的是经销商内部的“头脑风暴”。目前酒水经销商显然正处在一个“脱胎换骨”的阶段,需要从内部“革命”中去构建长远的未来宏图。只有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运作机制,以及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才能去赢得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酒水经销商将更加看中对“软环境”的建设,在这方面将更加侧重于向上游品牌化的生产商的靠拢。同时在厂商关系更加紧密、要求协同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规划经销商长远的战略规划也将日益提到日程上来。东方星作为在酒水行业、酒水渠道营销领域提供市场营销咨询、公关策划传播的一家专业公司,将会继续关注并研究酒水营销领域的发展,并在“软环境”的建设上为经销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协助与支持。

链接

北京东方星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专家访谈 篇4

一、采访准备细致充分

无论做什么采访, 采访之前做好准备都十分重要。有人认为, 要采访一分钟就要准备十分钟, 这是记者必须下的功夫。本人在采访实践中总结得出, 采访专家前的准备应侧重于了解专家背景资料并拟订问题。

做专家访谈, 采访专家学者, 首先需要了解专家学者的学术背景、他擅长的专业领域,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采访问题, 由于专家学者大多工作繁忙, 因此还要了解专家学者最近的工作日程, 以便见缝插针地寻找采访时间。

做专家访谈, 拟订的采访问题既要专业、有针对性、不让专家觉得记者非常外行, 还要接地气, 能代表普通读者想了解、感兴趣的话题, 而且应通俗易懂、避免晦涩, 尽量让普通读者看懂, 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前大量搜集资料, 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在采访前, 记者所掌握的资料越是丰富, 采访成功的胜数就越大。

2012年夏季, 《黑龙江日报》策划现代大农业系列报道, 我负责完成“专家访谈”专栏稿, 先后采访了7位国家级的水利和农机领域的专家学者, 由于不熟悉水利领域, 我采访前通过互联网了解、阅读了很多水利资料, 拟订的采访问题都紧紧围绕着我省水利建设的特殊意义、给其他省份的启示和发展提出建议等, 请专家学者站在高端进行解答。

二、积极沟通, 预约采访

采访前预约是一个礼貌问题, 可以让被采访对象有一段时间进行思考, 从而更好地回答采访问题, 专家学者大多工作繁忙, 更需要事先预约, 以便安排时间接受采访。冒然给采访对象打电话, 要求对方立即回答问题, 这是不明智的。不管是打电话还是书面预约, 措词都很重要。一般有身份、有文化的人都很重视记者采访时的用词, 这是采访对象对记者的第一印象, 如果双方还没见面, 你就给采访对象一个直截了当甚至是一个硬邦邦的印象, 接下来的采访可能就很难进行了。一般情况下, 记者预约采访对象时的用词尽量要礼貌、谦和、委婉, 给对方足够的尊重。我在采访专家时, 尤其是采访在北京的国家级专家, 多是提前通过朋友沟通一下, 先把我介绍过去, 避免冒然采访引起专家不快, 然后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写微信与专家预约采访, 预约采访时尽量尊重专家, 由专家确定采访时间和采访形式, 比如电话回答或者书面回答。约定采访时间后守信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费尽心机争取来的采访机会, 无论是电话采访还是见面采访, 如果仅仅因为你晚到几分钟或是无限制地占用人家时间, 都可能会使采访无法顺利进行, 或者草草结束采访, 而且可能没有了下一次再采访的机会, 这一点虽说是个细节, 但不可忽视。

三、采访实战重在专业

在真正的采访实战中, 无论外表衣着、言谈举止都应给对方以专业的感觉, 让对方信任和重视, 愿意与你交谈。面对面采访专家学者时, 能否建立起融洽的气氛是采访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 (她) 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 尤其是采访有文化、高层次的专家, 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简洁大方, 既不要太时髦, 也不能太简朴, 女记者的穿着一定要避免花枝招展、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性感暴露, 因为采访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不是去与对方争奇斗艳、展示个人魅力。

据研究, 人与人见面的最初7秒钟决定对方对你的印象, 因此采访首次见面的专家学者时, 除了外表、衣着, 还要注意言谈举止端庄得体, 比如要等对方允许才坐下来, 未经对方同意绝对不能嚼口香糖、抽烟以及摆弄采访对象的东西, 对专家学者无论年长还是年轻都要称教授或老师等。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记者不能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采访对象, 更不能自己说个没完, 不要忘记谁是采访中的主角, 要清醒认识到记者的职责在于获取材料, 而不是展示、卖弄学识。记者要真诚地尊重、信任采访对象, 专注认真地倾听, 努力让采访对象轻松自如、兴致勃勃地说, 而不仅仅是答。在采访过程中, 采访对象谈话的时候不要去打断他, 而且在大多数场合不管对方说些什么, 最好不露褒贬的表示, 只需说“是的, 我明白了。”或者只是点点头, 同时表现出兴致勃勃, 就足以让对方继续谈下去。

在采访专家学者时, 记者的谈话除了事先精心设计的问题外, 还可以穿插一些比较专业的问话或术语, 让专家学者能听出来你对他的工作认识程度较高、采访准备也较充分和专业, 如果记者问外行话, 将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 也就无从深谈。

参考文献

[1]蒋贻杰.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2]季宗绍.新闻采访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9.

登革热预防控制专家访谈 篇5

四(3)班江余柳2013.9.1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何为登革热。

2.通过教学让学生登革热是怎么传播。

3.让学生知道一些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可分为 1、2、3、4 型)。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二.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

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三。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四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五 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

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

六。如何预防控制登革热暴发?

预防登革热暴发的有效措施就是杀灭伊蚊,其中除紧急杀灭带毒成蚊外,翻盆倒罐清除伊蚊孳生地,迅速降低蚊媒密度更为重要。灭蚊要重在落实,检查评估考核效果:定期检查有否妥善弃置可积水的器皿杂物?(例如将空罐、发泡胶盒、杯、水樽、汽水罐等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有否盖好贮水容器?沟渠是否畅通?有否定期清洗积水容器?(例如花樽、花盆碟、冷气机盛水器、水缸、贮水池、废旧轮胎。等)有否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积水?要注意检查花园、园艺角、花盆盛水碟、水栽植物,小卖部、垃圾站、沟渠、洗手间、水箱、贮水池等。近期学校开学,教育部门要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各学校要做好开学

专家在线访谈 篇6

爱哭,娇气,好打扮,没有一点女孩儿样,还有更令人担心的性侵害……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你有类似的困惑吗?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

热点提问1:爱哭,娇气

Q女儿特别爱哭,很娇气。怎么办?

A女孩刚出生的时候,几乎还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情绪贮藏起来,她的情绪实际上是爆发出来的。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地影响着她的情绪表达。

在编辑《养育女儿》一书中,对我影响很深的就是要承认孩子的情绪,教女孩尊重悲伤,尊重愤怒。

孩子哭的时候,千万不要很快地打断,说“其实事情没你想得那么糟糕”、“别伤心了”之类的话,这会干扰她的情绪释放。可以抱抱她,倾听她的诉说,启发地问:“还有别的什么吗?”鼓励她进一步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东西对成人来说是一看就透,但对女孩来说却可能在心里隐藏得很深。我们倾听的时间越长,对她潜在心里的东西越理解,就越能找出方法来帮助她。比如妈妈离开一会儿她开始哭,直到妈妈回来很久还在哭,可能是因为她想到了被抛弃、死亡等等,如果你只强调“妈妈不是回来了嘛”,根本不能帮助她从伤心中走出来。

平日里,在她看一些结果不太好的故事、电影、新闻事件的时候,和她一起编个续集,让她明白任何一件坏事都可能有好的一面。遇事还可以鼓励她,想问题的时候多一些角度。

热点提问2:害羞

Q女儿很害羞,和人见面也不肯打招呼。这种情况怎么办?

A孩子在和陌生人打招呼或者接受新事物时,退缩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也是她的气质决定的。

千万别当着她的面说“这孩子就是害羞”、“没出息”之类的话,也不要替她回答别人的问话,更不宜让她在你的朋友、亲戚面前表演(如唱歌、弹奏乐器)。

当遇到你的朋友时,和对方说:“我女儿很有礼貌,只是她刚认识你,一会儿她会跟你聊天的。”不让她成为焦点,使她有充足的时间决定自己怎么做。对于特别紧张的孩子,还可以教她试着以挥手或微笑的方式与人打招呼。

多带她见识各种场合,或请她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或到她熟悉的小伙伴家里去做客。但要提一些小要求“去和然然玩可以,见到然然的奶奶也要问好哟。”

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练习。比如用手偶、小动物模型等在家里和她玩“遇见陌生人”的游戏,探讨怎么打招呼、怎么开始对话、怎么回答别人的问题。

热点提问3:爱打扮

Q很多小姑娘都爱打扮,而且喜欢打扮成大人的样子。这样好吗?

A她只是在模仿妈妈,再大一点儿的小家伙会幻想她就是妈妈。

妈妈可以拿出自己的小饰品、围巾、提包等让她装扮和玩个够。让她扮演妈妈,你来扮演她或者“妈妈”的同事。在游戏中,你可以评价、建议她衣服、饰品的搭配,给她一些起码的关于品位的概念。

把“打扮”和手工联系起来。和她一起动手制作小饰品,鼓励她自己设计服装款式等。

不要嘲笑、讽刺她。这可能会影响她的性别认同,使她认为“像妈妈那样”是会被批评的。

在生活中,可以给她买形式简单、色彩淡雅的衣服。让她知道,优雅的本质是简单。

我们还可以对她的同龄人的穿着做些评价,让她明白着装和年龄是有关系的。有时也可以让她自己选择穿着的色彩、款式,给她一些建议。

告诉她穿着得体是必要的社交礼仪,明确告诉她哪些衣服绝对不能穿出家门。如果她想招人喜欢(这正是她爱打扮的原因),就要学会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饰。

热点提问4:要像男孩一样站着尿尿

Q有的小女孩看见男孩站着尿尿,也学站着尿,该怎么制止她呢?

A其实,这个愿望和她小的时候想自己吃饭没什么区别,她只是想尝试。我们用不着呵斥、阻止。这会让她更好奇和困惑。

我们不妨就让她站着尿,但是弄湿了裤子不马上给她换。告诉她小男孩站着尿完就不用换裤子,你想像他一样站着尿,也得像他一样不换裤子。可以拿个茶壶给她比划一下,告诉她小男孩之所以是小男孩,就是因为他们长了个茶壶嘴,所以他们可以站着尿尿。讲明白了再换裤子也不迟。

热点提问5:像个“假小子”

Q有些女孩被称为“假小子”,这让一些妈妈很头疼。请问该如何对待这样的女孩?

A这可能是她在模仿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男孩子,因为她发现男孩跑得快,也更有力气,她很羡慕。这也可能是她想得到更多的注意,包括爸爸。

有些女孩在胎儿期雄性激素过多,的确会精力旺盛,不喜欢安静的游戏。这种情况可以安排她多进行一些激烈的、有刺激性的运动。

她的这些特点有时会受到同伴或某些成人的指责,压力已经够大的了,不必对她说女孩子就不该干什么。可以同她聊聊,了解她在羡慕男孩什么。告诉她某些男孩受关注并不是因为他是男孩,而是因为他的某种品质或能力,她也一样能实现。

告诉她什么样的女孩受欢迎以及女孩独一无二的长处和优势。

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她。经常告诉她,爸爸妈妈喜欢女孩,一直想要个女儿,结果有了她,你们特别得意。

也许你会发现她的某些行为具有令人喜欢的女性特点,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她就该这样。需要有意赞美一下。

和她一起做一些手工游戏,如果她不喜欢串珠、剪纸,就选择做复杂的纸模型、石头画,这些能让她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不会只用跑跑跳跳来发泄精力。

热点提问6:防范性侵害

Q很多父母都会担心女儿遭受性侵害,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这通常是有女儿的妈妈最关心的问题。我正是带着这样的担心开始编《养育女儿》一书的。书中有一段话特别让我感动:“有了这些自信和对自身能力的意识,她们将能够对毒品说‘不’,对错误的人们说‘不’,对没有准备的性行为说‘不’。而同样重要的是,她们能够对生活中她们想要的东西说‘是’。”后来,我把这段话放在了封面上。

确实,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她知道她对自己的身体有主宰权,比我们不错眼珠地盯着她更现实。最重要的原则是,告诉她对任何让她身体感到不舒服的举动,她都可以说“不”。有几件事情我们必须马上和孩子讲清楚:

1教她认识自己的身体,用精确的词汇告诉她“阴道”、“乳房”是不能让别人碰的。只有3种情况例外:妈妈帮她洗澡,妈妈在场时的医生检查,熟悉的阿姨、女老师帮她上厕所。

2告诉她,如果有人提议玩和隐私部位相关的游戏(哪怕是女伴),要说:“不!这事儿我得先问问妈妈。”然后跑掉。如果有人强迫她,要学会大声喊叫。

3反复跟她强调,没有人有权利做了或想做让她觉得不愉快的事还让她保守秘密。而且这件事一定要告诉父母。

另外,夫妻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过分亲昵,在家里衣着不要过于暴露。更不要把她交给男人单独看管,即使这个人你很熟悉。

在线之后……

专家访谈 篇7

黄思记 (安阳师范学院) :

《方案》的实施, 在我省招生制度改革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第一, 切实坚持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精髓, 更是人类教育的本真追求。《方案》把“遵循教育规律, 坚持立德树人”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 从根本上维护和落实了教育的本真追求。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含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立德树人的关键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之中。《方案》提出的“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对以人为本的铿锵回答:其一, “选考科目考试”进一步彰显了考生的主体地位, 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举措;其二,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更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其三,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不仅体现在关注在校考生的福祉, 还体现在对社会其他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全面关注。

第二, 有力推进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是我国高考制度的核心价值, 也是我国高考制度强大社会公信力的基石。《方案》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的核心价值追求。同时, 《方案》从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差异明显和高考大省、农业大省的基本省情出发, 提出了推动我省高考公平正义的具体策略:其一, 从“内外”两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即《方案》提出的“加快我省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 积极争取部属高校等重点高校扩大在我省的招生数量, 创造条件为我省考生提供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 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缩小与优质高等教育发达省份的差距, 实现区域高考公平;其二, 着力增加我省农村考生就读重点高校的人数,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实现城乡高考公平;其三, 从源头上促进教育公平, 构筑推进高考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

第三, 全面激发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鲜明特征与历史使命。培养各行各业创新型人才,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我省经济快速发展、持久发展的重要支撑, 更是实现我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重要支撑。各行各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方案》中的相关规定将全面激发我省的教育创新, 实现从高等教育到义务教育各学段系统涵盖。

其一, 激发高校自主发展活力, 创新招生模式和发展模式 (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 提前向社会公布) 。其二, 激发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活力,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招生制度直接作用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选课”“走班”等将从根本上革新甚至是颠覆高中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学组织形式, 激发高中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中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 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至于演变为学校和师生的“负担”等, 也需要高中学校不断探索与创新, 从而形成符合本校特点的评价模式。其三, 激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招生模式。例如, 《方案》提出的“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 将直接作用于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方案》提出的“在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基础上, 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办法”, 不单单是初中招生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 还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要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刘志军、王洪席 (河南大学) :

第一, 落实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的现实需要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 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 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 关系到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前途命运。为进一步促进公平、科学选才, 2014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正式发布, 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改革可看作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综合的一次改革, 将会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人才选拔模式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切实加强领导……各省 (区、市) 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 我省结合自身的省情、教情, 并在充分借鉴、汲取上海市、浙江省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宝贵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方案》。可以看出, 我省《方案》是对《意见》的进一步细化和实施, 是国家整体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积极落实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的现实需要。

第二, 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举措

作为经济和农业大省, 我省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这造成了我省教育建设滞后的最大制约和阻碍。为此, 在“十二五”期间, 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强化服务等理念, 以加快我省的教育发展, 满足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省发布的《方案》, 即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我省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倒逼高中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进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因此, 从本质上来说, 它是我省积极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的根本诉求, 是提高我省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我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第三, 破解我省基础教育发展困境的有力“抓手”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 抓住了它, 就等于抓住了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与根本。一些高中教学“唯分是举”, 形成了“考什么, 就教什么;不考什么, 就不教什么”的狭隘观念。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生态下, 教育的育人本质被扭曲和异化, 学生成为了获取高分的“考试机器”。这样, 学生也就逐渐丧失了自我, 湮灭了个性。而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是要打破、袪除“唯分数论”对基础教育发展的种种羁绊和阻碍, 使高中学校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还要重视对学生非学术能力 (如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的培养, 进而实现知行合一,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刘志军、王洪席 (河南大学) :

第一, 实施综合评价, 促使高校招生从“招分”向“招人”转化

长期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锻炼, 重考试分数、轻个性特长培养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此制度下, 高校招生奉行“以分取人”的招考政策,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甚至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 这也就导致招生工作本身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除分数之外的学生的其他素质难以被关注和重视。而反观当今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践, 其通行的作法是采用综合评价制度择优录取, 而非单凭考试成绩来决定。在招生过程中,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表现, 即我们提倡的综合素质评价, 并依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综合考虑是否录取。学业考试成绩是其考量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或因素, 但绝不是把它当成考量学生的唯一指标。由此可见, 我省《方案》中提出的“推进基于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 高度契合了当下国际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是借鉴国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经验的合理选择。

第二, 推进分类考试, 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匹配度

“选择适合的教育”是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针对每一位学生个体而言, 由于自身的独特个性、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不同, 理应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教育类型。只有找准了最契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找对了最契合自己的受教育路径,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比如, 《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高职院校 (含高等专科学校) 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 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 (含技校) 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无疑, 这样的制度设计进一步明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与区别, 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招”, 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选拔培养规律的充分尊重。

第三, 赋予学生选择权, 强化对学生专业性向的尊重

赋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 是此次改革最具特色、最有亮点的制度创新之一。《方案》规定:“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 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这样, 高中学生就有了20种选择组合, 进而极大改变了现在“文综”“理综”2选1的格局。由于这是学生凭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潜能自主选择的结果, 所以, 这种选择从本质上来说, 即是对学生专业性向、学科优势和个体差异的尊重与保护。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发展作出选择, 从而实现了“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 就不会觉得辛苦与劳累。鉴于此, 各高中学校需要研究、制定指导学生选课选考的具体办法, 而不能代替、“命令”学生被动选择。

第四, 试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为全面实施积累丰富经验

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是此次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新。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方面既有利于破除高校选拔所存在的“唯分数论”“见分不见人”等流弊与症结, 切实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从而整体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促进评价方式变革;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积极主动地发展, 高中学校亦可依此进一步把握学生成长规律, 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进而努力发现和培育学生的良好个性与独特品质,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针对以往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困境与不足, 《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并强调要开展试点工作, “2016年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2017年试行,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无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教育行政部门将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深入改革一线, 指导有条件、有意愿开展试点的高中学校或地区进行专项改革实验, 必将为2018年的全面实施奠定扎实基础, 积累宝贵经验。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办法》) 有哪些特点?

陈保新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

总的来说, 《办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评价内容上力求全面。在评价内容上, 除与教育部要求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又结合我省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 在具体内容上有以下两点突破:一是在思想品德方面, 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 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二是在学业水平方面, 增加拓展性课程的修习情况, 特别是竞赛以及与大学合作开设的大学先修课程、相关社会机构开设的课程或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开设的课程, 使学生优势学科学习情况的评价具体化, 便于操作。

在评价操作上力求简便。我省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 高中学生数量多, 办学条件差异较大,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量大且繁杂。《办法》没有采用有些省份按评价内容分类设计许多记录表格的思路, 而是综合了五个方面内容的主要指标, 设计了《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两个综合的表格, 一个用于学生平时记录和学期评价, 一个用于最终形成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两个表格虽有区别, 但共性的内容很多, 便于毕业时形成档案时进行转换, 这样就使得评价过程简便、直观、易操作。

在评价管理上力求规范。省教育厅将依据《办法》的有关要求, 开发“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为高中学校记录评价信息、上传事实材料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根据《办法》规定的评价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 在校园网上建立用于学生平时写实记录的评价系统, 为学生自评提供方便。上传“河南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材料和信息必须经过公示确认, 最终结果需经学生签名确认, 信息确认后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有异议, 应及时反馈, 经核查后如确需更改, 学校需书面提出申请, 逐级报批。综合素质档案的内容必须是每学期所填报的内容, 不能随意添加。

重视阶段性评价。在毕业生档案内容上, 增加了学生自我陈述和教师综合评语, 学生需采用纪实性的语言和典型事例撰写自我陈述, 班主任和相关教师需在全面了解学生成长情况的基础上, 撰写综合评语, 以促进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 方便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时参考。

如何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

陈保新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

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 涉及面广, 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办法》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 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强化宣传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解读与宣传, 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 指导学校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省教育厅将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开展培训, 为高中学校记录评价信息、上传事实材料提供平台, 为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提供服务。

完善制度和机制。学校要制定出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则, 建立工作制度和机制, 对教职工、学生及家长进行培训, 指导学生规范进行写实记录, 对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对举报事项进行核查, 对失信行为进行追责等。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 有计划稳步实施。

确保评价真实可信。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是确保程序公开公正、内容客观真实。一是规范评价程序, 确保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客观, 相关事实材料真实, 做到有据可查。二是强化监督。通过建立公示、抽查、申诉、复议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评价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可靠。

本次新增加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为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哪些变革?

杨伟东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

我省从2008年起实施高中新课程, 在推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 把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始终坚持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评卷、统一评价, 保证了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次改革就是多年实践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其意义主要在于, 促进学生认真学好国家规定的每一门课程, 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 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 促进高中和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和选拔水平。

本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必将带来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因此, 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省考试命题委员会,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以确保命题质量, 并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标准和要求严格考试管理, 各地、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强化教学管理。

为适应学业水平考试带来的变化, 我省必须全面推进普通高中教学改革。一是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 实行分层教学, 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二是提高校长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研修,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不同的选择, 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在设施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 满足新的教学需要。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 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 规划人生。要逐步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提高教师对学生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能力。

《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我们还有两年的时间学习上海市、浙江省等地进行学考改革的经验, 可以继续开展省内外的相关调研, 关注细节, 进一步完善学考的具体实施办法。

《方案》实施以后, 对高校招生会产生哪些影响?

陶文信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此次, 《方案》的出台, 是河南考生的福音, 也是河南考生家长的期盼, 更是河南高校的期待。《方案》的实施, 将会引导我省基础教育逐步从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回归教育的本质, 并对国家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将会对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方案》实施以后, 高校招生将从被动变为主动, 从“据分录取”变为“按人招生”。高考招生从单一标准向综合评价转变, 强化了高校招生与高中学考成绩的关联度, 注重了高校招生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考量。这将彻底改变目前高校招生的基本模式, 由于高考分数不再是招生录取的唯一依据, 这将迫使高校必须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选拔目标及办法。

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 按照专业或专业类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比如, 工学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动力工程等专业, 高校可要求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 另一门任选;文学类的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等专业, 高校可要求考生选考科目为政治、历史, 另一门任选;管理学类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档案学等专业, 高校可对选考科目无任何要求, 考生任选3门即可等。这不但突出了高校专业的办学特色, 同时, 也满足了考生的个性需求及特长发挥。

高校招生将更加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首要原则。高考成绩只是一个孤立的结果, 高校不仅需要知道具体的分数, 还需要了解学生是在怎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得到的这一分数, 比如, 一个身体残疾的学生和一个四肢健全的学生是不一样的, 对于前者而言, 他 (她) 们为获得某一分数所要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和后者相比要多得多, 这也意味着, 他 (她) 们可能比后者更有毅力, 更有决心, 更有韧性, 也更有可能成功。《方案》实施后, 分数不再是唯一的录取依据, 高校可合理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

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方案》实施后, 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参加高考或职业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除可从参加高考学生中招生, 还可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进行单独招生。这不但有利于突出高职院校的职教特色和办学定位, 也使部分考生从高考的“独木桥”中分流出来, 从高考的强大竞争压力下解放出来。

《方案》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激励高校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方案》实施影响的不仅仅是高校的招生, 招生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中间环节, 更深的影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方案》实施后, 将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克服用录取批次来划分和评价高校的倾向, 这种倾向导致优质高校生源爆满, 而差一点的高校可能“吃不饱”。高校为争取生源数量和质量, 需主动增强办学活力, 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 从而提高高校办学的质量和声誉。

总之, 《方案》的实施, 对于高校来说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高校只有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才能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促进招生录取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从而实现学校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 在高校招生中如何更好地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徐久成 (河南师范大学) :

第一, 使用综合素质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 不能太具体。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 在填报“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时把握的程度不同, 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 各高校在招生时, 根据附件四“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各项记录信息, 同一学校在制定标准时应一致起来, 否则造成新的不公平。学校不需要分太细, 只需要考虑满足本学校的基本要求就行, 这样在招生中容易操作, 效果也好。

第二, 使用综合素质评价要考虑招生种类的差异。

招生种类有普通统考类、艺术类、体育类和特殊类等, 要根据各类的特点分别把握。在把握时也要根据各招生类的特点, 分别从整体上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把握, 不能考虑得太细, 太具体, 要从宏观上考虑评价, 给出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 这样易操作, 效果好。

第三,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对报考该专业考生的基本要求, 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从整体上把握, 不能考虑得太细, 太具体, 要从宏观上考虑评价。

不同专业录取时, 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中不同的指标关注的程度有所不同。要着重考虑综合素质档案中与该专业相关的一些中学课程的成绩档案以及档案中与该专业相关的其他信息 (如一些特长、研究性学习情况等) , 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纪实轨迹,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评价学生。在此基础上, 根据整体信息进行评判, 最终给出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

第四, 加强组织领导。

在高校招生中如何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前提是领导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加强督导检查, 对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全过程进行指导, 解决招生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综合素质评价建设和应用过程中, 高校如何将招生录取工作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张强 (河南工业大学) :

随着国家和各省层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陆续推出, 在高中阶段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人才选拔过程中, 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逐渐变得清晰而具体。而在综合素质评价建设和应用过程中,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中学与大学在各自人才培养上的沟通与衔接, 针对大学不同学科与专业, 提出独具特色和内容的基本素质要求, 从而避免新的千篇一律标准, 增加双方人才培养的衔接率和符合度。

整个综合素质评价过程, 包括监督机制的科学、规范与完善, 这是实现评价内容及结果真实的基本保证, 也是确保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为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学校还要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和体系建设, 引导学生客观、真实地进行自我记录与评价。同时, 建立惩罚机制, 让失信与作假付出相应的代价。

丰富的评价内容、科学完善的评价过程与体系, 是做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但关键在于高校在招生录取环节如何来使用综合素质评价。

当前, 综合素质评价还只是一个软标准。各项评价指标还尚未设立最低合格标准, 应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北美地区的中学阶段教育就对参加社区服务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将综合素质的锻炼与提升, 作为硬指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中。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完成数量和质量作统计分析, 把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表达。

根据教育部“两依据一参考”的基本原则, 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录取中仅作为基本参考。显然, 这种参考的角色对改变高考“唯分数”局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 高等学校要想真正实现从招分到招人, 需要在实现对综合素质评价定量转化的基础上, 将其以量化的形式录入系统, 逐步实现从参考到依据的转变。

受基本国情的限制, 我国高校主要采取统一录取模式。在这种投档录取模式下, 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是实施主体。这种以高考分数为主要依据的统一投档录取模式, 如何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 真正实现“谁使用, 谁评价”, 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当前国内推行的自主招生和国外普遍实行的审核录取,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 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 要大力改革和创新招生录取模式, 最终实现审核入学, 这将是推行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完美形式。

我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包括哪几种形式?

刘紫婷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2016年河南省分类考试招生分为以下三种:

(一) 单独考试招生。2016年, 在已核定的招生总计划内, 各高职院校单招计划不得低于本校2015年专科招生计划的60% (国控和有特殊要求的专业计算时除外) ;新更名本科学院、转设和新升格为本科高校的单招计划, 从批准开始招生的当年起, 按照不超过本校上年度专科招生计划的40%、30%、20%等逐年依次递减的比例安排单招计划, 引导高校确立办学定位, 促进高校分类发展。

(二) 综合评价招生从2016年起, 鼓励办学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的高职院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 于我省高考前, 在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考生范围内, 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由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三) 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招生。凡符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学[2013]3号) 中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者, 对获得相应奖项或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人员实行免试入学, 经本人参加当年高考报名、向报考院校申请、院校考核公示、省教育厅核实资格后, 可由普通高校免试录取进入专科层次相关专业学习, 省招办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我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录取依据是什么?

刘紫婷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一) 单独招生录取依据。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 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 (含技校) 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 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二) 实施综合评价作为招生录取依据。鼓励办学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的高职院校的农林、水利、地矿等行业特色鲜明且社会急需的专业, 于我省高考前, 在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普通高中考生范围内, 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由高职院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三) 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录取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中, 获教育部主办或联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中等职业学校往届毕业生中, 目前, 在职在岗两种招生模式分别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学[2013]3号) 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等有关招生工作的通知》 (豫教学[2016]8号) 文件执行。

选考科目成绩在高招录取中有何应用策略?

苗尤志 (商丘市招生办公室) :

高中学考制度改革是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 必须保证成绩可信可用, 确保在高招录取中使用的科学性。增加高校和学生的选择权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学考成绩如何计入录取总成绩, 决定其在招生录取中怎样使用。根据教育部“要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高校使用, 具体要求和使用办法由各省及高校确定”的规定, 按照“谁使用谁确定”的原则, 将招生专业要求的学考科目的且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获得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 可免试录取。

在分类考试招生中, 各高职院校是分类考试招生的主体, 应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和专业特色制定本校分类考试招生章程和实施方案。

我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时间安排及流程如何?

刘紫婷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各高校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制定分类考试的招生章程和综合评价办法, 并报经省教育厅审核后向社会公开发布。

单独招生:每年3月中下旬, 网上报名;考试全省统一安排在4月上中旬进行;根据考试成绩, 经各院校拟录取公示后, 4月下旬, 各校到省招办为已拟录取的考生办理正式备案手续;之后, 签发、邮寄录取通知书。

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招生工作, 分为考生申请、考核录取和上报录取结果三个流程。第一, 考生申请。符合条件的考生于当年4月中下旬, 根据省招办公布的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 依据本人意愿向院校提出入学申请。第二, 考核录取。综合评价招生工作在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由教育部门出具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考生的综合评价依据, 择优录取。第三, 上报录取结果。当年5月1日前, 各院校将预录取考生信息报送省招办, 并将预录取考生名单在院校网站上进行公示。

哪些考生可申请参加我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

刘紫婷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已取得参加当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资格 (含参加中职生“对口升学”报名) 的考生, 均可参加当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另外, 选择权交给高校, 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 以及不同学科人才培养需要, 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考科目中, 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 但最多不超过3科。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科, 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 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为了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 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避免严重偏科, 学生要认真对待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 参加所有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积极应对转型和挑战的策略有哪些?

苗尤志 (商丘市招生办公室) :

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设计, 旨在实现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课程和教学管理理念的变化。每个学生学科发展潜质不同、学科优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 选考科目必然会呈现多样化组合, 要求学校要积极创造全面育人的教育环境, 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 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个体性,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是课程和教学管理方式的变化。因学生选考科目呈现多样化组合, 传统意义上的坐班制教学和全年级统一开设必修课的旧秩序必将被打破, 多样化多层次的课程套餐、坐班制上课与走班制上课并存的模式将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新常态。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优化课程教学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三是分层教学将成学校教学管理的新常态。由于考生选择参加考试的类别不同, 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参加高中学考中选考科目的等级性考试, 不参加高考或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则不需要参加选考科目等级性考试, 学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必须实行动态化配置。完善和优化课程套餐, 妥善解决好分层教学的问题, 避免出现唯考试安排学科、安排课程。

四是学校教学评价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多样化的课程组合套餐, 选择性的考试方式, 使“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时代结束, 学校必须进行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管理模式的创新,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本次高考制度综合改革过程中, 如何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及风险防控体系?

苗尤志 (商丘市招生办公室) :

本次高考制度综合改革, 不是零打碎敲、小修小补, 而是对传统高考制度的一次全面升级改造, 是一项前无古人的重大变革, 改革过程中还将会遇到诸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但任何困难和挑战都必须在制度的框架内解决, 始终把风险置于可控状态, 确保高中学考纳入普通高考后社会公信力不受损害。

(一) 坚持依法治考、依法治招,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强化对考试招生全过程监督, 畅通举报渠道, 对国家教育考试及招生录取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严格按照《刑法》第九修正案及教育部33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 依法从重从快处置。对违纪舞弊情节严重的考生, 至少要禁考3年。同时要健全考生个人征信管理体系, 加强对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 并将个人诚信考试纪录作为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参与考试违纪舞弊情节严重的国家公职人员, 一律开除公职;触犯刑律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加强制度保障

加强对教育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强化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 规范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的建设和管理, 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防控体系。

(三) 全面提升高中学考的专业化水平, 确保其效度、信度与稳定性

省招办当前要着手建立负责考试命题的常设机构, 选拔、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命题队伍。该常设机构要深入研究近年高中学考试卷的试题结构、分值分布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素质上有何变化、试卷的难度系数是否保持稳定等, 并进行大数据分析, 从中找出规律, 准确把握试题难度和等值性。试题难度和等值性是试题质量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化指标, 不仅对学生的及格率有较大影响, 更直接影响试题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对普通高中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中学考命题, 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考科目命题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 科学设计试题内容, 增强基础性、综合性, 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 加强评卷管理, 完善成绩报告。

同时, 要努力提高评卷、登分等工作的精准度, 严防漏评、漏登、错登事件发生, 彻底避免“一人分数出错, 万人改分”的混乱局面出现。选考科目等级制赋分近似于过去高考的标准分, 是以顺序或名次为主体的, 当有个别考生的成绩需要修改时, 肯定会影响很多其他考生的赋分分值, 使几千或几万人的成绩位次重新排序, 必将严重损害高考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度。

(四) 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

采取多种方式, 主动、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改革信息,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解读, 加强正面引导, 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主动解疑释惑, 确保改革方案平稳落地, 各项改革举措顺利推进。

(五) 加大对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

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 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制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六) 加快研究出台各项改革配套文件

按照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 抓紧研究制定高等教育分类招生考试的改革方案, 特别是重点围绕高考综合改革的组织实施, 密切关注改革试点省市的改革动态, 组织有关专家深入调研论证, 扎实做好与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制度的制定工作。

请您从高中教师的角度谈一谈此次《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谭新会 (郑州市回民中学) :

首先, 我谈一谈我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理解。

一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 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以往, 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体, 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 而是一个群体参与的过程, 这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会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招生考试机制的要求。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中指出, 推进基于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因此,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提前向社会公布对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贯穿高中三年, 这将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激发潜能, 主动发展, 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 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 全面提升各方面素质。此外, 还有助于高校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水平, 扭转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使人才选拔更加全面, 方式更加科学, 实现知行合一。

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指导学生成长的依据。学校通过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自我, 明确方向, 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作为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 在招生时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三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学校办学水平的依据。通过评价, 促进学校和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提高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 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客观真实、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可信可用呢?

一要规范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 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做到有据可查。

二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 学校将相关信息导入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严禁修改。

三要强化监督。通过建立公示、抽查、申诉、复议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评价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可靠。

总之,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各显其能, 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 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发展。

专家访谈 篇8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策划,问题

电视访谈节目是节目主持人和节目邀请嘉宾以一个即兴的互动话题或者是个人经历展开讨论的电视节目形式, 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作为节目主体。电视访谈节目以其谈话内容的丰富性、谈话形式的多样性、谈话氛围的真切性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当前电视访谈节目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访谈节目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模仿痕迹,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电视访谈节目需要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为基础, 因此, 需要创新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 丰富电视访谈节目的内容, 提高电视访谈节目的质量。

1 当前电视访谈节目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 人们对于节目形式的认识和了解“如数家珍”。然而电视访谈节目缺乏创新,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访谈话题范围小

访谈内容是电视访谈节目的主体, 访谈内容主要是通过访谈话题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很多电视访谈节目中, 尽管每一期的访谈人物不同, 但是选择的访谈话题却大致相同。一般都偏重关注热点问题, 甚至于一些八卦新闻, 没有注重访谈内容的教育指导意义, 无法从大的视角关注社会, 而且会尽量避开敏感话题的讨论[1]。

1.2 访谈虚假表演成分多

访谈的核心在于人与人的沟通交流, 但在当前很多电视访谈节目中缺乏真实感, 表演成分过多。主持人完全流于形式, 采访对像习惯于空话、套话, 甚至会在节目策划录制时, 会人为操纵控制访谈内容, 安排一些“话托”, 提前安排好有冲突的环节, 存在着欺骗观众的现象, 使得访谈节目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1.3 访谈形式盲目跟风

当前很多电视访谈节目大多选择在黄金时间段播出, 导致电视访谈节目“霸占荧屏”, 观众对于节目选择也会无所适从。如果有某一档电视访谈节目取得了成功, 马上就会有大量的类似形式的访谈节目纷纷涌现, 这种简单“复制粘贴”的盲目跟风形式也大大压缩了访谈节目的空间。

1.4 访谈气氛平淡沉闷

电视访谈节目中对于采访对像的访问过程都较为平淡, 抓不住主题思想, 很多采访点都让观众感觉小题大做、无病呻吟。同时, 忽视了访谈节目中另一大主要因素——现场观众, 观众在访谈过程中都是聆听, 没有发挥观众的参与和监督的重要作用, 访谈氛围平淡沉闷。

2 如何做好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

从央视的《实话实说》开始, 而后像《高端访谈》《鲁豫有约》《可凡倾听》《艺术人生》等电视访谈节目形式遍地开花, 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有很多, 从天时、地利到人和, 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对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工作。以下, 将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提出相关建议。

2.1 更广泛地选题, 更独特的视角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 访谈话题以及所扩展的内容是访谈节目的核心环节。因此,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 要进一步拓宽访谈的话题范围, 提出更加独特新颖的观点。在对访谈内容主旨的选择过程中, 话题要尽量贴近大众的生活, 使节目能够更加“接地气”, 不能像发表官方言论一样[2]。比如说, 像“残疾儿童的上学梦”“空巢老人的生活”“医保制度的改革”等都可以作为访谈的话题内容。同时, 电视访谈节目在策划过程中也要突出内容的个性化, 比如说, 对于名人的访谈, 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认识和了解, 像知名的运动员, 可以将视角转移到其背后的训练方式、赛场上看不见的心理状态等,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谈论取得的成就。

2.2 真心诚意地策划节目

电视访谈节目策划的初衷就在于通过零距离的访谈交流真实地展现访谈对象, 但是如果以弄虚作假、表演作秀的方式访谈, 无疑背离了访谈节目的初衷。因此, 在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过程中, 要注重节目真实性的体现, 而不以谎言、面具来掩盖或者维护访谈节目的形象。比如说, 像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丽曾在节目中坦承曾吸毒和戒毒, 她的真诚并没有影响电视访谈节目的收视和质量, 而且通过真诚地和采访对象、观众交流奥普拉温弗丽还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

2.3 丰富策划节目形式

电视访谈节目形式的丰富对于节目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加强对节目的策划, 创新和丰富节目形式。一方面, 要巧妙设置节目场景, 凸显节目的主题, 摒弃过去传统的演播室、沙发、茶几的访谈场景, 比如说湖边、茶坊、画室等都可以作为访谈场景地点的设置, 像美食访谈节目就可以将场景设置在厨房[3]。另一方面, 要创新访谈节目的表现形式, 带动观众的参与热情, 活跃访谈氛围。比如说, 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图片视频上墙、观众现场提问、电话连线等方式将观众的问题、意见、祝福等选取作为互动话题, 提高观众的参与节目积极性, 活跃访谈节目氛围。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视访谈节目作为直接沟通交流方式和以轻松舒适的谈话方式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受到观众的喜爱。当前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受到真人秀等其他节目形式的强大冲击, 电视访谈节目的转型成为必然。因此, 必须要创新电视访谈节目策划形式, 丰富电视访谈节目内容, 打造更为真实、更有新意、更加优质的电视访谈节目。

参考文献

[1]张扬军.访谈随想——论电视访谈节目的策划、主持[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22) :93-94.

[2]李林林.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专家访谈 篇9

随着3G的普及,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 更催生诸多手机新应用, 人机智能交互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而专门应用于手机的移动输入技术, 更被业内看作未来移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作为人机交互领域的领军企业, 凭借10年积累, 汉王已拥有全球领先的模式识别技术, 90%以上的手机厂商及5000万以上用户在使用汉王技术。据了解, HWKey键盘输入引擎覆盖中文、拉丁文等共计28种语言, 具备QWERTY键盘和9键手机键盘两种操作方式, 独有联想预测、用户词、字词频调整、模糊音等丰富特性, 可用于各类采用实体键盘或虚拟键盘的电子设备。

其中, 中文输入引擎全面支持拼音 (全拼、简拼、混拼) 、GB2312、GBK、GB18030字符集, 具备模糊音匹配功能, 用户词、中文联想词功能使输入更为高效, 特别是中文联想词数量达五万之多。它的字、词频调整功能、长词组、短句输入功能和用户手动分隔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极大便利。

拉丁文输入引擎针对多语种研发, 支持包括英语、德语、菲律宾语、芬兰语、法语、荷兰语等27种语言, 全面覆盖世界主要语言。它具备的单词预测和补全等人性化设计, 彰显了手机输入的智能化的趋势。QWERTY键盘和9键手机键盘的双重操作方式也为本款输入引擎满足主流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

据汉王技术人员介绍, H WKey键盘输入引擎对手机配置的要求并不苛刻。该引擎适用于包括Windows、WinCE、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常用系统, 并可以在Xscale、X86 Series、ARM/Strong Series、Dragon Ball Series、PowerPC、MIPS/MIPSⅡ等处理器上完美运行。更令人惊喜的是, 运行HWKey键盘输入引擎资源消耗非常小。

专家访谈 篇10

有了这个速报系统, 地震发生后, 社会公众了解地震信息就方便了很多。但社会公众更关心的是, 地震是否可以被准确预报?前段时间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的地震预警, 和只有一字之差的地震预报, 是否是一回事?目前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如何?

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推测, 分为经验预报和物理预报两种。

“我国最著名的地震预报案例是1975年的海城地震, 可是一年后发生的唐山地震, 却残酷地证明了经验预报具有偶然性。”“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山有研究员说, 每次地震发生前, 现象都非常复杂, 以前某次地震所确定下来的指标, 在另一段时间、另一个地方可能又完全改变了。

因此地震预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 而且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

李山有认为, 地震预报主要难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上天容易入地难”, 目前人类的钻探能力还难以达到地震发生的深度, 对地下介质的变化, 我们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二是地震孕育的复杂性。

三是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 破坏性地震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很长的, 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 而进行科学研究, 需要有样本统计, 足够样本的获取, 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地震预报是一个长期的科学探索过程。

地震预警不等于地震预报

地震发生后, 产生的纵波 (P波) 和横波 (S波) 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但能量相对较小, 通常不会造成破坏;紧随而来能量巨大的横波, 却是造成危害性破坏的“元凶”。

“地震预警就是利用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自动检测到纵波后, 快速估算出地震参数, 抢在破坏性横波达到震中周边地区之前, 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发布预测地震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 使相关机构和公众能提早采取应急措施, 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李山有解释说。

一言概之, 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后但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发出警告。与之相比,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作出推测。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实质意义却截然不同。

“通俗地说, 地震预警就是要抢出两个‘时间差’, 一个是纵波和横波传播的时间差, 一个是地震波和地震信息传播的时间差。”李山有说:“时间差在一定区域内会形成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距震中越远预警时间越长;地震级别越大, 预警范围就越大, 减灾效果也就越明显。”

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 公众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以实施紧急处置措施避免次生灾害, 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运行等。

据介绍, 日本目前已建设有全国地震预警系统, 欧盟和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建设了区域地震预警系统。

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发生后, 地震预警系统向受影响城市发布预警信息, 为公众提供了8秒至30秒的避险时间;东北新干线上27列高速运行列车及时制动停车, 避免了列车出轨和重大人员伤亡。地震预警系统减灾效果明显, 但并不是能够完全避免人员伤亡和震灾损失的“灵丹妙药”。

李山有说:“地震预警的实质是一种超快自动地震速报, 即在地震发生后, 以空间换时间, 利用最少的地震波信息快速估算出地震参数。因而, 地震预警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存在预警盲区、对中小地震减灾效果不显著、估算的地震参数和预测烈度可能存在偏差等。”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尚需规范

李山有反复强调, 对于地震预警的宣传不应过于片面, 既要让公众了解预警的减灾意义, 也要让公众了解预警的技术局限性和真实效果, 千万不能把地震预警“神化”了。此外, 地震预警信息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性, 公众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甚至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据了解, 处于地震多发带的日本, 出台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气象业务法》等多部法规, 对地震预警信息收集、发布等进行了明文规定。

“但我国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还需要规范, 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条件、预警内容、发布对象、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 都需要作出明确规定。一定要强调的是, 不是所有震级的地震、不是所有能监测到地震的人, 都可以发布预警信息的, 避免造成因擅自发布预警信息引发社会混乱等负面影响。”李山有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问一声专家 叹一声专家 篇11

过去一听到专家这个词,就会立刻肃然起敬。他们学养深厚,严谨认真。他们大多经过校园里十多年寒窗苦读,又经过工作岗位上长期实验钻研,在专业领域有建树,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这样的人,被我们尊为专家。

专家是不可多得的,是国家的宝贵人才。然而现在专家遍地开花。在保健品推销现场,有专家讲解这种保健品多么有功效;在药品广告上,有专家撰稿告诉人们这种药品有多么神奇;在群众对房价过高不满时、对某项收费不满意时,都有专家出来证明这些现象多么合理、这些政策是多么有必要、多么有道理,更有那专家信誓旦旦分析假老虎为什么是真老虎。

专家的话老百姓是容易听信的。你想想,咱们消费者都有是门外汉,人家专家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他们说有效,那就错不了。于是在专家的光环下,没有任何功效的保健品,让平日节衣缩食的大爷大妈们大把掏腰包买回去;没有多少疗效甚至有害的药品,被患者吃肚子里,伤了患者的身体,更伤透了患者的心。

时间长了,上当多了,专家“掉价”了。一是专家太多了,真假分不清。动不动就某某专家,谁见过他有什么专著,谁知他作过哪些研究,怎么就算是专家?谁封他是专家?专家哪有那么多时间,专家怎么不作研究,都跑到商场、展销会作买卖了?人们不再认为专家是某个专业、某个领域的权威了。假专家本来就不可信,真专家也可以为钱为名为利信口雌黄,他们是不可信任的人!当专家出来说话时,人们先要看专家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真专家,还要想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可悲,专家不只是不再被信任、尊重,还落得人人怀疑、讨厌的地步。

出现这样的现象,怪谁呢?当然拉大旗作虎皮,把专家作推销工具的企业,最可恨。可是专家的职业道德、为人的良心又到哪里去了?即便不是故意骗人,那么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产品,为什么站出来称赞有加?专家学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哪里去了?甘心为企业作工具的专家,究竟是不懂装懂,还是有意骗钱花。

专家可悲,也不完全是企业和个人造成的。一些政府部门和机构有时也要拿专家作挡箭牌。比如,在不该建甚至是错建的工程面前、在劣质倒塌的工程面前说话,解脱政府部门责任;在灾害面前说话,减轻人为的罪过。这些专家身不由已,或许有他们的苦衷。不过,我们有一句话对专家说,不能说实话的时候,可以不可以不说话,沉默总不会有杀头之罪吧?专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说假话,都有会给老百姓带来困惑和损失。

专家访谈 篇12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有目的的询问访谈对象, 并与其交谈以获得资料的方法,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2]。在全科医学领域, 访谈法可用于回答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期望, 也可对慢性病的随访方案进行探讨, 还能为改进基层医疗管理提供建议。是一种符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 适应其科研能力的研究方法[3]。

目前, 国内对专家进社区的相关研究不多, 仅有的几份亦多是与专家定位和政策思考相关[4,5]。并无针对社区患者的需求调查研究。本研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半个月一次的消化科专家门诊, 对就诊于专家门诊的患者采取定性访谈法方式, 调查社区患者对医疗专家进社区的态度和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5—6月间就诊于消化科专家门诊54人次 (复诊15人次) , 共39名患者。由于消化科专家时间安排及为保证专家门诊质量, 专家门诊为每2周一次, 每次限号15名。

5名患者拒绝参加本次访谈研究。1名患者为88岁高龄老人, 有轻度认知障碍, 不能充分理解访谈者问题并表达想法。1名患者为76岁老年患者, 可以听懂普通话, 但只能用方言表达想法, 与访谈者沟通存在障碍。

本研究共获得32份有效访谈记录。其中男性患者15名, 女性患者17名。≤40岁4名, 占1.25%;41~65岁14名, 占43.75%;66~84岁13名, 占40.63%;≥85岁1名, 占3.13%。平均年龄59岁。

访谈对象的文化水平分布:未受教育者4名, 占1.25%;小学文化11名, 占34.38%;中学 (初中、高中) 10名, 占31.25%;大专及以上7名, 占21.88%。

访谈对象中, 慢性胃炎患者14人, 占访谈人数的43.7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人, 占9.37%;肝功能异常患者3人, 占9.37%;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人, 占6.25%;胆囊炎患者2人, 占6.25%;便秘患者2人, 占6.2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人, 占3.1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人, 占3.13%;结肠癌术后患者1人, 占3.13%;其他疾病3人, 占9.37%。

参与访谈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不能书写名字者, 口述同意参加访谈并录音) 。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方法:

与患者在专家门诊旁的诊室内进行访谈, 营造适合患者的舒适放松环境。首先向患者介绍访谈的目的和意义。匿名保证, 经受访者同意后, 用录音笔录音。由一名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访谈[2], 一名全科团队助理员进行笔录。每名患者访谈15~20分钟。

1.2.2 访谈内容:

自制社区患者对专家进社区态度和需求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 (1) 专家门诊信息获得途径; (2) 对专家进社区的态度; (3) 对专家进社区的进一步需求; (4) 其他想法和建议。

2 结果

2.1 专家门诊信息获得途径

32名访谈对象中, 仅有7名患者是看到中心通过大屏幕滚动播出的专家门诊信息后自行前往就诊。其余患者均为全科医生在门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消化科诊疗方面问题时, 预约就诊于消化科专家门诊。

所有参与访谈的患者均表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专家门诊的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心的大屏幕会实时滚动播出专家门诊相关信息, 但中心管辖的居民区大多为搬迁或外来人员小区。很多老人文化程度低, 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读取大屏幕上的信息。只有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时才就诊, 全科医生对其疾患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建议其至专家门诊就诊时才知晓。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失去了就诊的主动性, 没有充分利用专家门诊的资源。

2.2 社区患者对专家进社区的态度

所有受访者均对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家门诊持赞成态度。他们表示若至专家所在上级医院就诊, 挂号难, 费用高, 路途远, 等候久。而在社区就诊, 患者仅需提前预约, 挂普通门诊号 (无需支付现金) 即可就诊于上级医院的专家。而且由于社区专家门诊就诊人数相对较少, 可以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充分交流。对患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便利优势。

2名受访者曾就诊于该专家的专家门诊, 因获知其于我中心定期开设专家门诊, 特地前来就诊, 并定期于我中心复诊。患者表示有这样方便的条件后, 未再至上级医院的专家门诊就诊。21名受访者表示, 在就诊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初级医疗机构并不能进行的检查, 专家均为其提供门诊加号的特权以便完善检查, 减少了就诊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2.3 社区患者对专家进社区的进一步需求

2.3.1 增加专科种类:

17名受访者表示, 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安排消化科的专家门诊, 还能够增加心内科、呼吸科等多种专科的专家门诊, 以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2.3.2 增加门诊频率:

14名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出, 现阶段消化科专家门诊就诊人数较少, 预约相对方便。若今后预约患者逐渐增加, 专家门诊很可能无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可适当增加专家门诊频率, 增加限号人数。若由于专家自身时间安排无法增加下社区时间, 可采取专家团队轮换下社区等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应对社区居民日益增加的专家门诊需求。

2.3.3 检查项目与药物相匹配:

1名受访者在中心检验科行C13呼气试验后发现Hp (幽门螺杆菌) 感染阳性, 于中心行抗Hp治疗。虽然指南中推荐抗Hp治疗首选经典四联疗法[6], 因中心药物储备中无铋剂, 全科医生为该患者实行了经典三联疗法。疗程结束后, 复查结果仍提示Hp感染阳性。患者就诊于专家门诊后, 接受专家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 因患者已经进行过足疗程的抗Hp治疗, 为避免耐药导致的杀菌失败, 上级医院医生为其更换抗菌药物并增加铋剂行经典四联疗法, 成功杀灭Hp感染。这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示, 社区医院既然有Hp检测手段, 亦应有与其相匹配的抗Hp治疗药物。这样为了抗Hp治疗而反复大剂量服用抗生素,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 也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和时间。

2.3.4 建立顺畅的转诊通道:

2名受访者均为70岁以上独居高龄老人, 经济条件差, 行动不便, 但因病情需要, 亟需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虽然专家可以为其提供挂号便利, 但由于并无方便快捷的转诊通道, 患者惧于无人相陪, 在访谈中表示计划放弃进一步就诊的机会。团队助理员联系患者所在居委, 请居委工作人员陪同老人至上级医院就诊。虽然居委工作人员至专家门诊处接回老人, 但后续助理员再次致电这2位老人时, 他们均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未再进一步就诊。因文化程度和沟通限制, 患者并未进一步提出自己的需求, 但这个过程本身仍提示我们, 基层医疗机构不仅需要专家入驻, 更要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绿色转诊通道。

3 讨论

本研究的访谈仅从社区居民角度出发, 暴露出专家下社区的部分问题。受访者反映最多的就是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其实不仅本研究所在的社区服务中心专家门诊宣传力度欠缺, 很多有专家坐诊的社区医疗机构均存在这样的情况[7]。可以采取社区医院与居委联动的方式, 利用多种途径, 包括发放宣传材料、放置宣传板、发动小区楼组长宣传到户, 即可以使社区居民能及时有效的获得专家门诊相关信息。

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说, 专家下社区所带来的便利毋庸置疑, 诊疗服务方便需求, 合理分流医疗资源, 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不同科别的专家门诊亦是多多益善的。尽管如此, 访谈的结果也体现了社区医疗机构资源配备不合理, 缺乏顺畅的转诊通道, 导致患者反复就诊, 或就诊于社区专家门诊却止于社区专家门诊, 没有办法进行后续处理。专家进社区失去了其解决疑难病例的最终意义。

专家下社区是社区居民的需求, 也是提升社区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重要机遇。上海市卫生部门从2016年起开始逐步试点实行“1+1+1”三级联动诊疗体系。大规模的宣传、大量社区居民签约、各部门的协调, 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巨大工程。专家下社区其实可以作为“1+1+1”联动的前期过渡方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 建立多级专家诊疗平台, 在线预约上级医院检查、在线配药、在线会诊, 不同级别的医院共享专家医疗资源, 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以看到专家, 获得高质量的诊疗, 降低患者就诊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无限的医疗效应。这不仅是居民对专家进社区的需求, 更有助于发展现今全科医疗, 建立便捷、高效、确实的“三、二、一”三级医院联动机制。

尽管如此, 不能仅把专家下社区作为一个提升社区诊疗能力的工具。以上级医院经验丰富的专家视角看待社区医疗, 往往可以从门诊实践中发现社区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处, 可以更加合理地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疾病诊疗规范, 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但社区医疗机构若想要在社区居民中建立信任和威望, 不能仅依赖于专家效应。全科医生强化专业技能, 加强疾病分析诊断能力, 留住初级医疗机构能够处理的常规病例, 快速分辨疑难病例, 求助社区专家资源或及时上转, 这也许才是专家下社区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周耀军, 鞠爱群.首席医学专家下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10 (9) :1591-1593.

[2]田国栋, 冯学山.访谈[J].上海预防医学, 2003 (15) :337-338.

[3]沈瑶, 潘志刚, 顾杰.访谈法与全科医学科研[J].中华全科医生杂志, 2014, 9 (10) :731-733.

[4]张良泉.医务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的主题定位质疑及其策略调整[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2) :69-71.

[5]王珩, 李念念, 李鹏, 等.公立医院专家坐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及问题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6) :20-21.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 17 (6) :358-363.

上一篇:湖北秭归下一篇:语文愉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