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少数民族

2024-07-04

吉林省少数民族(共4篇)

吉林省少数民族 篇1

吉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相对比较有特色的省份, 其中包括朝鲜族、满族、蒙古族、以及回族, 而朝鲜族是我省唯一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少数民族, 满族只有99万人、蒙古族只有17万人, 回族只有12万人等, 在如此庞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汉族的体育文化已不能满足我省的体育发展, 所以, 发展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已是迫在眉睫。因此, 必须加快吉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步伐, 制定适合发展吉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策略。

1 吉林省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现状

我省地处东北, 冬季天气相对寒冷, 是冬季体育项目的重要竞技场地之一, 并且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体育人才。虽然吉林省的整体体育发展较为完善, 但对省内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理论性研究方面相对薄弱, 以致于省内少数民族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进程较慢。一般说来, 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到的是大众性的竞技体育和有明显特征的现代化体育, 而对于本民族的有特色性的体育文化和体育项目并没有传承发展下来,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进步, 吉林省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 并根据吉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吉林省属于少数民族居住的边境省份,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 但带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却几乎没有。一方面说明的是少数民族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差, 另一方面说明少数民族的体育设施不完善或者说缺少适合本民族特色活动的体育设施。而少数民族内部的学生对其本民族的体育活动、传统文化、竞技知识、特色的竞技服饰都知之甚少, 何谈传承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其特色体育活动?所以, 我省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了解与之相符的体育项目、寻找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器材, 提高民众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度;其次, 以发展兴趣的方式扩大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 让学生通过兴趣体育活动学习和提高体育素养, 增加全民学习特色体育活动的意识并参与其中来发展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

2 吉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点

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富有娱乐观赏性。例如, 朝鲜族的“荡秋千”, 活动, 它是朝鲜族妇女最钟爱的体育活动, 每到寒食节, “荡秋千”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女性能够以多种方式参加比赛, 一种是高空取花、一种是高空踢铃铛、一种是荡高高度, 在比赛中, 他们用柔韧的身体荡出了美丽的弧线, 美艳绝伦, 炫彩夺目, 也因周围人们的喝彩而使场面热络起来。“荡秋千”一方面体现了朝鲜族独特的女性美,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朝鲜妇女文雅而勇于挑战的坚毅性格。

第二, 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具有对抗性。以蒙古族为例,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传统的竞技性体育活动, 在蒙古语中称为“博克”。通常是两两相对, 在规定的区域进行比赛, 比赛结束时以站立者为胜。这项活动不仅在那达慕大会上举行, 平时的时间也都会相聚、搏击, 把它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融入到蒙古族的生活中, 并达到锻炼蒙古人民的体质, 提高本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

第三, 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具有极强的普遍性。例如, 满族的“放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适应面广泛的活动, 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而比赛的参与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可单人比赛也可多人竞赛, 可选择性强。此项比赛是以风筝飞的高度、飞的速度来计算比赛成绩的, 这就需要选手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力, 且不能过快消耗体力, 始终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 而对于速度则要求平稳, 所以, 参赛选手对四肢的调控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由此看来, “放风筝”既是体育活动也是提高身体各脏腑功能、舒筋活血、强身健骨的最佳方式。

3 吉林省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策略

加强少数民族的体育教育课程。当前的校内体育教育过于格式化, 定位单一, 导致现代化的体育活动缺乏新生机, 在全民健身的政策下, 广大高校应积极发展推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 增加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器材, 以特色体育教育带动全民健身活动,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加强信息化管理, 建立体育活动资料库。吉林省本就是多民族的汇集地, 传统的体育项目更是多不胜数, 这就需要省政府将其收集与整理, 以信息化的方式分类存储下来并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而对其民族体育文化的探究、归纳和管理能更全面的建立体育活动资料库, 以便于高校有针对性的引进适合本区域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课程。

加大宣传力度。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的体育教育大多是从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所以, 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能单单以传承为主, 更多的是利用媒体的特殊宣传功能, 将少数民族的体育特色和独特的体育活动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让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4 结束语

时代不同, 社会所需的文化形态都有所不同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也是随着时代的转变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吉林省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就要求我们“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以创新的形式发展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廖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对策[J].体育文史, 2002 (2) :44-45.

[2]卢迪.吉林省民族传统体育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 2012.

[3]季伟.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4.

[4]刘启坤, 杨聪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1) .

[5]孙继新.我国少数民族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2) :45-46.

吉林省少数民族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是指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搬运装卸、运输服务和出入国境道路运输。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活动以及与道路运输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适用本条例。

城市公共客运、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出租车在城市区域内营运的及城市环卫、园林专用车辆的运输不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同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物价、城市建设、农业机械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六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道路运输市场的需求,合理投放运输车辆,及时调整运力结构,加强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

第七条 道路运输实行开放经营,凡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参与道路运输市场的经营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第二章 开业、变更、停业

第八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备与其经营种类、项目、范围相适应的设备、设施、资金和专业人员等经济技术开业条件。经济技术开业条件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相应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开业申请,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答复。符合开业条件的发给《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申请者凭《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准营业。

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申请从事营业性汽车客运的,须经相应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方可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申请办理开业手续。

第十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审批权限,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跨省、市(州)道路旅客运输和零担货物运输、一类车辆维修企业、出入国境道路运输、汽车驾驶学校和面向社会的汽车驾驶员培训班,由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批。

(二)本市(州)内跨县(市)道路旅客运输和零担货物运输、二类车辆维修企业,由市(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批。

(三)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由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经营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范围以外道路运输的,由经营地的市(州)、县(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批。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合并、分立、迁移、歇业、停业或者更名和变更经营项目,经营范围的,必须提前30日报原审批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并按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道路运输经营者须按规定到批准其开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受经营资格的年度审验。审验合格后,方可继续经营。

第十三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有关统计、财务资料。

第三章 旅客运输

第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客运、出租车客运、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

第十五条 客运线路经营权原则上实行有偿使用。可以采取招标等形式确定。

第十六条 客运班车必须进入核准的客运站(场)载客,并按公布的时间和批准的线路、班次、停靠站点营运。

不定班次的客运车辆应当在始发站按顺序载客发车,并应当服从站务人员管理。

取得客运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其客运线路经由的地区不得设卡刁难,线路终到站不得以对等发车为由,阻碍其先行发车。

客运车辆经过城市的行驶路线、站点设置,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

第十七条 旅客运输经营者以有偿方式取得的经营权,在有偿使用期内,经原审批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同意,可以转让。以无偿方式取得的旅客运输经营权不准转让。

第十八条 旅客运输经营者及司乘人员应当给购票者与其所付价款相符的票据,并按客票标明的车次、时间、地点运送旅客。除车辆无法继续行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外,未经旅客同意,经营者和司乘人员不得中途更换车辆或者将旅客交他人运送。

旅客运输经营者由于自身的责任造成旅客漏乘、误乘的,应当退还全部票款或者经旅客同意安排基改乘;造成旅客人身伤害或者托运人行李丢失、损坏、错运的,旅客运输经营者负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旅客乘车应当持有效客票,遵守乘车秩序,讲究文明卫生。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及其他禁带物品乘车。

第二十条 客运出租汽车限于8个座位以下的各类小型客(轿)车。出租汽车经营者应按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不得故意绕行;显示空车标志的出租车,不得拒载乘客。

第二十一条 旅游客车应当按批准的线路或区域行驶和停靠,不准擅自设点停靠,干扰道路运输秩序。

第二十二条 从事包车客运,应当到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包车客运手续。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车辆从事包车客运,在城市区域内营运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禁止使用货车、拖拉机和残疾人专用车、二轮摩托车进行营业性客运。

第四章 货物运输

第二十四条 道路货物运输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托运的原则,托运人有权选择承运人。货物运输由承、托双方签订运输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行地区或者部门封锁,垄断货源。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抢险、救灾、战备等重点物资实行指令性运输,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

第二十六条 零担货运班车实行定线、定点、定班运行。经营者不得擅自改变线路、站点、班次。

经营者应当与有关货运站点签订合同。

第二十七条 从事大件货物、危险品等特种货物运输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特种货物运输规定。

第二十八条 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限运和凭证运输的物资,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准运手续后,方可运输。

第二十九条 外省货物运输车辆在我省货源所在地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或者我省货物运输车辆在车籍所在地以外的区域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必须到货源所在地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登记,并接受管理,超过10日的,须缴纳有关运输规费。

第三十条 由于承运人或者托运人的责任给对方或者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运输车辆

第三十一条 运输车辆应当具备与其载客或者承运货物相适应的装备和技术条件,保持技术性能良好,装备齐全,并符合有关管理规定。

第三十二条 运输车辆必须具有车籍所在地的市(州)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道路运输证》,并随车携带。

运输车辆过户、转籍时,必须向原核发《道路运输证》的机构申请办理《道路运输证》的注销或者变更手续。

非营业性运输车辆不得从事营业性运输。

第三十三条 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出租车上公路营运的,不办理《道路运输证》,但须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第三十四条 营业性运输车辆应当在车前装置营运标志牌。旅客运输、零担货运班车必须装置统一的线路牌;危险、大件货物运输车辆必须装置特种货物运输标志;客运出租车辆必须装置顶灯和计程(费)器。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报废车辆从事道路运输。

第三十六条 汽车检测站是独立的、社会化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技术服务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准投入营运。

车辆检测应当由一个主管部门负责,不得重复检测。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六章 车辆维修

第三十七条 车辆维修包括汽车、摩托车的整车大修、发动机总成大修、二级维护、小修和专项修理。

车辆维修厂(点),应当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定的经营范围内挂牌经营,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修理技术标准维修车辆,做好维修记录,执行省规定的工时定额。对维修竣工车辆,维修者应当签发竣工出厂合格证。

第三十八条 车辆维修业实行公平竞争,车主有权自行选择维修厂(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维修业务,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车主到指定的维修厂(点)维修或者装配有关设备。

车辆维修经营者不得承修报废车辆,不得利用配件拼装车辆。

第三十九条 车辆维修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承修厂(点)负赔偿责任。发生质量纠纷时,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对有争议的车辆作技术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调解;当事人不愿进行调解的,或者调解不成的,可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搬运装卸

第四十条 搬运装卸包括在车站、码头、库场、厂矿、企业和自有铁路专用线及货物集散地进行的搬运装卸。

从事营业性搬运装卸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准的范围进行作业。

第四十一条 搬运装卸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对搬运装卸的货物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照货物包装上标明的要求作业。

因搬运装卸经营者的责任造成货物损坏、灭失的,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由于托运人在货物中夹带危险品或者匿报、错报货物种类、重量,致使搬运装卸单位和个人的机具、设备损坏以及造成其他直接经济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托运人负责赔偿。由此造成托运人货物损坏、灭失的,搬运装卸单位和个人不负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货主和承运人有权自行搬运装卸货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搬运装卸货源,不得强装强卸,不得野蛮装卸。

第八章 运输服务

第四十四条 道路运输服务业包括为道路运输服务的客货站(场)、客货运代理和联运、货运配载、货物仓储、货运信息咨询服务、转运包装、汽车驾驶员培训、营业性汽车发送以及货运交易市场等。

第四十五条 客运站、货运站和货运交易市场的设置应当符合运输网络规划的要求、方便车辆出入。

客运、货运站(场)经营者应当为旅客、货主在购票、候车、货物托运等方面提供方便,为承运人提供载客、配货、停车、发车等服务条件。

第四十六条 货运代理、货运配载、货物仓储、货物联运经营者应当以承运人身份对货主承担民事责任。发生货损、货差需要赔偿的,经营者应当先行赔偿,并有权向实际承运人追偿。

第四十七条 货运信息服务经营者应当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因信息误差而造成的车辆空驶、运输延误等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货物仓储经营者应当按照货物性质、保管条件和有效期限,对货物分类存放;保证货物完好无误,因保管不当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货物包装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货物运输包装标准包装货物。

第五十条 汽车发送经营者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发送合同。直接驾驶车辆发送的,发送者必须按照汽车走合期技术规定使用车辆,保证汽车完好。不得利用发送的汽车从事其他经营活动。

汽车发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汽车发送证。

第五十一条 汽车驾驶学校和面向社会的汽车驾驶员培训班,应当按照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统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使用统编教材。

交通、公安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

第五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客运站务、司乘人员,以及从事危险货物、大型和特种物件搬运装卸的作业人员和车辆维修业从业人员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九章 出入国境道路运输

第五十三条 出入国境道路运输包括在本省境内的出入国境汽车货物和旅(游)客运输,以及与之相关的车辆维修、搬运装卸、运输代理、货物仓储、转运包装等。

从事出入国境道路运输的中、外方车辆,应当携带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国际运输行车许可证或者行车路单、国际汽车货物运单,并配有出入国境道路运输统一标志。

第五十四条 出入国境运输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限运的货物,货主或者货运代理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办理批准手续;超限及危险品运输,须按照国家间汽车运输协定办理特别行车许可证。

第五十五条 出入国境道路旅(游)客运输及其线路、班期、班次、停靠站点、运行时刻等必须按照国家间或者邻国省级政府间签订的汽车运输协定或者协议执行。

第五十六条 为出入国境道路运输服务的车辆维修、搬运装卸、运输代理、货物仓储、转运包装企业,由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在批准的作业范围内经营。

第五十七条 外国车辆进入我省境内后,必须遵守国家间和邻国省级政府间签订的汽车运输协定、协议,不准在我省境内自行承揽货源或者招揽旅客。需要过境运输时,须经国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特别许可后方可进行。

第十章 价格、规费和票证

第五十八条 道路运输的各类价格和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经营道路运输业应当实行明码标价,明码标价标志应当放在明显位置。

第五十九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时足额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缴纳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道路运输管理的各种规费。

第六十条 道路运输的客票、发票、规费征收票据等票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印制、核发和管理。

第六十一条 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规定的统一票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印制、涂改、伪造、倒卖和转让。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违法违章行为。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营运牌证、经营范围、经营行为、运价、票证、运输规费缴纳等。

第六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到经营单位、作业现场检查,或者在公路征费稽查站执行运政管理任务。

第六十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执行任务时,应当穿着统一服装,佩戴标志,并出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执法证件。

第六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受理对道路运输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投诉,调解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纠纷。

第六十六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拒绝、阻挠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营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额1至3倍的罚款。已领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可以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一)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

(二)使用应当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报废车辆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

(三)未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方式、种类以及项目经营的;

(四)垄断货源,强行搬运装卸、欺行霸市的;

(五)车辆维修经营者承修报废车或者利用配件拼装车辆的;

(六)私自印制、伪造、涂改、转让、倒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客票或者结算凭证的。

第六十八条 汽车驾驶学校和面向社会的汽车驾驶员培训班未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规定教材进行驾驶员培训,致使培训质量低劣的,处以10000以下罚款;造成学员经济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0元至500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暂扣3到15日《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车辆《道路运输证》: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停业、歇业、合并、分立、迁移、更名等手续或者未按照规定接受年度审验的;

(二)客运、货运零担班车擅自改变线路、班次和停靠站点或者无故中途更换车辆及将旅客交由他人运送的;

(三)客运出租车无故绕行或者显示空车标志而拒载乘客的;

(四)车辆不装置规定的标志或者无合法手续承运限运、凭证运输物资的;

(五)运输车辆未携带《道路运输证》或者运输从业人员未携带合法证件的。

第七十条 违反价格管理行为,除由物价部门按价格管理条例处罚外,情节严重或者屡犯的,收缴票证或者责令停业整顿。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规定缴纳道路运输规费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并按日收取应缴规费额5%的滞纳金,拒不缴纳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二条 本条例规定的暂扣、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责令停业以及2000元以上罚款的处罚,由市(州)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可以责令车辆中止运行:

(一)非法运输违禁品的车辆;

(二)运输危险货物,不符合《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要求的车辆;

(三)无《道路运输证》或者不接受处罚的车辆;

(四)偷、漏、逃、欠运输规费的车辆。

第七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条例规定核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车辆《道路运输证》的;

(二)擅自减免交通运输规费的;

(三)非法扣押道路运输许可证、车辆的;

(四)违法拦截车辆、滥收费、滥罚款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索贿受贿的。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七十七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用车、生活用车以及工矿企业区域内各生产环节等非提供运输劳务不发生费用结算的运输,为非营业性运输;其他均为营业性道路运输。

吉林省少数民族 篇3

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传承具有民族意义,它关乎着整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更是整个民族生存的特殊方式。在渊源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以各民族的行为方式为前提,形成多元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式,提高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必要性。

2 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扎根于各个民族中,体现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价值,对整个吉林省的文化探究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各个民族的教育方式、生产、生活都没有一定的相同模式,都是相互之间以不同的方式在进行学习。例如,省内松花江畔的满族人民,他们临近江畔,捕鱼为生,由于长久的生产作业,对于捕鱼方式手段很熟悉,积累了丰富的捕鱼经验。生长在江边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也从小学习扎草球,练就熟悉的捕鱼技术,不仅能学习生产技术还能够锻炼身体素质,这样的学习技术已经在逐渐演变成当代传统体育文化中有乐趣的活动之一,由此来看,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民族的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地域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都推进了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的发展,是一种以文化背景为前提形成的认同感,不仅能够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亲近感,还能提升民族的价值观念。例如,吉林省内的朝鲜族中,在节日里都会有拔河、赛龙舟的活动项目,此类活动中很多过程都是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通过活动项目可以认识很多的新朋友,建立了一个和谐友好的民族相处模式,进而提升了民族的互帮互助以及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对本民族产生深刻的认知,这些都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意义。

3 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促进体育发展的现代化

就目前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来说,各项体育活动都是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而且都能够充分体现体育活动的现代化发展。例如,戏剧和歌舞,它的主要表现方式都是由少数民族中传统体育演变而来。其中都是以歌词和舞蹈来体现了当代体育的现代化,构建了传统体育现代化的一道风景线,充分体现了民族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民族的特色文艺,有效的推进了现代化体育的发展进程,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应该具备一种自觉地文化保护意识,在各个民族之间以多元化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赖以生存,给现代体育文化提供可观性的参考,例如当代的滑冰和拔河等户外运动,都是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演变而来。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各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以不同的形式姿态进行传播,传统体育的现代化都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吉林省内存在着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并且一些少数民族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民族的教育水平趋于较低,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支撑点,通过各类传统体育项目将民族的劣势进行重要的传承,都能促进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例如,蒙古族的赛马、摔跤,都是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节日里都会举行盛大的体育活动。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最早的传统体育民族特点和文化演变成现代化体育的发展模式。

4 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经由历史的洗礼,民族的演变,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少数民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吉林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都是相互影响的,不断地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还增强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创造力,吉林省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之前的多元化发展都是民族活力以及凝聚力的保证,都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多得贡献。倡导民族文化的同时,要以和谐统一为前提,加强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日常沟通与交流,形成多彩的体育文化内容。例如,吉林省边境朝鲜族的铜鼓舞就是具有鲜明少数民族传统性体育文化活动,它直观的反映了民族特色,具有观赏及参与性。这些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传承而来。可以说和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种民族智慧力量的体现。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还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文化底蕴,提高了民族的团结力量,对最终构建社会和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是由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产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我们要树立积极的文化保护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繁荣昌盛,加强民族的团结力量,传承民族的文化内涵,从而对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

摘要:从远古开始,吉林省就是一个多民族的边境省份,特别是当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探究价值,从最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单一,到现在打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单一模式,为促进吉林省的文化产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本篇文章阐述了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探究,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常毅臣,芦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J].中国体育科技,2013(03):133-139.

[2]闫艺.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流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2-40.

[3]陈四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7):325-327.

[4]刘启坤,杨聪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吉林省少数民族 篇4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 满族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民族, 她在自身发展繁荣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了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现如今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其余散居在河北、内蒙、北京、天津、新疆、甘肃等地, 几乎遍及全国, 总人口至今已愈千万, 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满族的族源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先秦时代的肃慎, 以及汉至两晋时的挹娄、北魏时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北宋至明时的女真, 其统治时间之久远, 统治范围之广大, 统治程度之稳定, 足矣令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望尘莫及。满族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地域, 面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 满族人民不倦地探索着生存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满族文化。满族入关前是以渔猎为主的游牧民族, 立马弯弓, 崇尚骑射, 具有草原民族狂野的风貌, 入关以后满族人凭借自身独具的聪明才智很快便适应了农耕文化, 在保持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充分溶入了汉族文化, 因而成为统治中国长久而稳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岁月的流逝, 我国现阶段能够认识看懂并且会说满语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 仅是东北农村个别村庄的少数老人才能做到, 这些老人又多数会说而不会写, 不夸张地说, 这些满族文化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综, 因此说抢救满族文化迫在眉睫。由于满俗满语文化的特殊性, 要想做好满族文化研究, 就要做到多方收集、深入田野调查, 动用一切抢救手段。吉林省是满族人的聚集地, 特别是四平叶赫更是满族发祥地之一。叶赫历史悠久, 是清初开国皇帝皇太极生母孝慈皇后的出生地, 也是清末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的祖籍地。吉林师范大学就座落于这块充满民族特色与学术氛围的土地上, 在满族文化的研究和抢救上,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1年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被省社科规划办确立为省哲学社会科学满族文化重点研究基地, 以于鹏翔教授为首的一支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为满族文化研究开辟了具有划时代的先河创举, 他们提出“以文化抢救为先, 以人才培养为要, 以科学研究为主, 以服务社会为宗”的多维并举的工作方针, 在学科建设上开辟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满族文化研究方式, 通过征集、抄录、复印、拍照、摄录等方式把濒临灭绝的满语口语和满族民俗物品保存下来, 形成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其中满族谱牒堪称文化瑰宝。“古礼求诸野”, 了解满族民俗或者会说满族语言的人一般年龄都较大, 且居住于十分偏远的山沟里, 山路崎岖, 交通条件差,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腐朽有幸化神奇,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热情, 研究所共抢救录制影音资料2000多GB, 时长达400多小时;征集、抢救了以满族为主的东北民间谱牒1200余部, 东北皮影2箱, 影辞68部280卷, 民俗文物5800余件, 萨满祭祀神词16部, 东北民间契约文书300余件, 整理孤本书近200本;组织申报旗袍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抢救萨满文化、满族皇家祭祖习俗、民间巫俗、关东大鼓、柞蚕文化、吉林单鼓、满族民间歌曲等濒危文化遗产。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这些珍贵的文物经过集中、分类、整理、修复, 建成了“六馆五室”和“六个研究基地”。“六馆”为满族民俗馆、满族佟佳氏博物馆、东北谱牒馆、福文化博物馆、八旗谱牒馆、历史文物馆;“五室”为东北满族文物室、叶赫旅游开发展室、谱牒整理实验室、谱牒电化展室、满族资料室;六个研究分支基地包括伊通、叶赫、乌拉街、九台、宁安 (黑龙江) 、本溪 (辽宁) 。其中, 满族民俗馆收藏满族生产生活用具、服饰、萨满祭祀神器和扈伦四部遗址出土的清代民俗文物5000余件, 展品主要有:关于满族及其先民生产生活的渔猎用具, 如弓、箭、马具等;展现农耕习俗的各种生产工具和手工业工具, 如镰刀、二齿钩、三齿叉、墨斗、破篾刀等;反映满族家居生活的满族四合院、筒子房、万字炕的模型;清代具有“国服”地位的宽腰身直筒式的旗袍和旗头等其他有代表性的服饰;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的满族佩饰, 像搬指、如意、扁方、银钗等;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满族刺绣, 以花样繁多的枕头顶、幔帐套、荷包为主;丰富多彩的满族饮食, 如苏子叶粘豆包和各类各样的家居日用器物;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狗拉爬犁模型、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和关东四大怪———吊悠车、摇蓝、大烟袋、窗户纸等的展示;神秘的满族祭祀法器———萨满神服、神帽、神鼓和腰铃等, 以及威武雄壮的八旗士兵的复原模型, 充分展现了满族及其先民的生产生活和衣食住行等不同侧面。八旗谱牒馆是国内外惟一一所收藏、展示满族谱牒资料的专馆, 珍藏以《爱新觉罗宗谱》为代表的皇族谱牒, 以佟、关、索、马、齐、富、那、郎满族八大姓氏为代表的民间谱牒1200余份, 现已成为满族谱牒研究和满族民众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库。满族佟佳氏博物馆是全国第一所满族家族博物馆, 馆内珍藏满族佟氏家族契约文书、家族文献、家居陈设等文物3000余件, 为研究清代满族家族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东北谱牒馆自建立以来, 先后从满族的主要聚居地东北三省, 以及相邻的北京、河北等地抢救、收集各类谱牒1200余份 (包括谱单和谱书) , 如清皇室《爱新觉罗氏谱书》、满族名人后裔杨家将《杨氏家谱》、常遇春后裔《常氏家谱》、叶赫东城城主《金台石家谱》等;此外, 还收集抢救了大量与旗人生产、生活习俗、家庭祭祀密切相关的重要物件, 并以图片、文字、幻灯等多种形式, 分类、分区陈列、展示, 力图把八旗族人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祭祀观念、祖先观念、伦理观念、生活禁忌等以立体、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满族资料室收藏《乾隆朝宫中档》、《明清档案》、《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等珍贵图书资料4万余册。近几年, 研究所于鹏祥教授通过对满族文化的抢救、整理和研究, 编著了《满文形体学原理》一书首次破解满文形体结构密码, 是满文及其所在形族、形系、甚至整个表音文字形体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他主编的《满族石姓萨满祭祀神歌比较研究》一书是此领域的拓荒之作, 开辟了满语口语文化抢救与研究的新领域, 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5年该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大清史工程项目1项, 合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主持省部级项目48项, 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 发表论文270余篇, 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形成了满语文、满族文化、谱牒文化三大系列丛书, 其中《满语句法学》、《满语语言学》、《满语词法学》、《满文形体学》等著作, 形成了语音、词法、句法、形体学的完备体系, 撰写出版第一套满语语言学系列专著, 于鹏祥教授及其团队还承担了吉林乌拉街、四平叶赫等满族旅游区的规划、设计与开发, 与白山、珲春等地合作进行了满族特色文化产品的研发, 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多年来,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始终以“文化抢救、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理念, 形成了以收藏、展示、研究、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在东北地方文献的抢救、整理、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民俗馆以成为吉林省地方文化对外展示满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东北谱牒馆已经成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东北谱牒重点研究基地, 以八旗谱牒为主的东北谱牒收藏和整理的中心, 地方家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中心, 地方家族文化和社会生活展示中心, 地方家族历史, 文化研究中心, 地方文化交流、普及、传播基地。相信在“国际有影响、国内有特色、省内属一流”的既定目标指引下, 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定能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促进民族事业发展, 振兴东北经济注入强劲的文化推力。

上一篇: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下一篇:房屋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