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

2024-09-18

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共3篇)

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 篇1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椎的一种慢性炎症, 会对患者的诸多关节造成威胁。 当前, 针对此类患者, 临床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较为有效[1]。 但是针对骨水泥型或者非骨水泥型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的疑虑。 为了研究有效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患者进行治疗, 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70 例, 临床分别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以及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 对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70 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利用抽签法随机分组。 在C1 组的35 例患者中, 男25 例, 女10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57 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6.9±1.9) 岁。 在C2 组的35 例患者中, 男26 例, 女9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59 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7.1±2.1) 岁。 其中属于左髋的患者10 例, 属于右髋的患者10例, 属于双髋的患者15 例。 所有患者在实施临床手术前, 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髋关节疼痛症状以及功能障碍症状, 对比两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 临床存在均衡性 (P>0.05) 。

1.2 方法

针对C2 组患者, 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针对C1 组患者, 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 针对表现出髋臼同股骨头融合但是难以脱位的患者, 首先对其实施股骨颈截骨治疗[2]。 利用髋臼挫、骨刀清除增生骨质。 完成假体安装后, 观察假体是否表现出脱位及松动现象[3]。

完成手术后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 时间为1~2 d, 对患者选择抗生素实施静脉滴注治疗。 完成手术后第2 天, 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肌肉主动收缩锻炼[4]。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 选择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完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并以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 χ2检验并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rris评分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Harris评分方面, C1 组为52~90 分, 患者的平均评分为 (81.7±1.2) 分;C2 组为59~92 分,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83.5±1.9) 分;C1 组优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2.932) 。

2.2 假体松动率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 C1 组为1 例 (2.86% ) , C2 组为9 例 (25.71% ) , C1 组低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 (P<0.05, χ2=9.025) 。

3 讨论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能够有效避免在对患者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 表现出系列不良反应的情况[5,6,7]。

该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Harris评分方面, C1 组为52~90 分, 患者的平均评分为 (81.7±1.2) 分;C2 组为59~92 分,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83.5±1.9) 分;C1 组优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2.932)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 C1 组为1 例 (2.86%) , C2 组为9 例 (25.71%) , C1 组低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 (P<0.05, χ2=9.025) 。 有效证明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冯建翔等[8]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现象, 提高髋关节病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立民, 赵承斌, 姚猛, 等.脊椎楔形截骨加全髋置换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及髋关节强直[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4) :264-267.

[2]王春生, 王坤正, 杨佩, 等.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形态及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假体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 (2) :70-75.

[3]张恩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强直[D].济南:山东大学, 2013:59-62.

[4]徐步国, 严世贵, 王祥华,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随访[J].中国骨伤, 2013 (12) :1052-1056.

[5]陈铿, 唐勇, 黄霖, 等.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 (1) :101-104.

[6]靳延利, 苗强, 薛森林, 等.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49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10) :1325-1327.

[7]刘道宏, 董纪元.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 (11) :1069-1070.

[8]冯建翔, 何志勇, 狄正林, 等.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国骨伤, 2013 (9) :608-610.

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 篇2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全髋,非骨水泥型,骨水泥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是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骨科手术之一, 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国开展已经30余年, 国外50余年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人工关节开展至今大概分为两个类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普遍认为这两种类型并非某一种最好, 主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需要而定[3]。本研究于2012-12~2014-04, 对50例患有严重髋关节疾病并需行THA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收集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组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组的临床数据并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评价两种不同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后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12~2014-04, 对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髋关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术前病情分析, 诊断明确, 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 根据患者年龄, 骨质及全身情况, 患者及家属意向分别选择骨水泥型假体 (A组) 和非骨水泥型 (B组) A组共21例其中男9例, 女12例, 左髋11例, 右髋10例, 年龄45~89岁, 平均 (62.32±3.14) 岁, B组共29例其中男17例, 女12例, 左髋17例, 右髋12例, 年龄37~82岁, 平均 (53.64±5.37) 岁。THA原因包括:股骨颈骨折25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0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检查, 明确诊断:行常规必要的理化检查, 骨盆正位拍片, 磁共振髋关节平扫, 相关科室会诊协同治疗合并症;病情分析:髋关节疾病分型及根据个体差异, 设计, 选择合适假体。术前讨论:入院后1周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 都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

1.2.2手术操作

(1) 患肢一般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必要时全身麻醉。 (2) 体位:患者取患肢在上的标准侧卧位, 为防止骨盆倾斜, 需要固定耻骨联合和髂后上棘, 确保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地面垂直。 (3) 手术切口选择采用后外侧切口:以大转子顶点近端1/3, 远端2/3偏向大转子嵴的后方约1cm处做12cm左右近端弧形切口, 分离软组织, 结扎血管, 保护坐骨神经, 切开关节囊, 摸清小转子, 根据术前讨论, 摆锯股骨颈截骨。 (4) 髋臼显露:切除髋臼盂唇、髋臼窝内圆韧带残端及骨赘, 暴露骨性缘, 保持髋臼假体植入理想方向 (外展35~45°, 前倾15~25°) 用髋臼锉扩大髋臼, 以清除所有软骨, 至细小点状出血出现为宜。脱位试模后, 安放髋臼杯。 (5) 股骨髓腔扩髓后假体植入:显露大小转子, 保持前倾角15°开口髓腔锉逐渐扩髓, 选用合适大小的人工股骨头和假体柄试模。检查患肢长度, 活动稳定性满意后。取出试模, 装配匹配的股骨假体, 并再次测试患肢长度、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 (6) 闭合切口:止血, 冲洗, 修复关节囊和外旋肌, 逐层缝合, 放置引流管。

1.2.3术后处理和康复

术后常规抗炎输液, 预防血栓。患肢维持外展位、防止后脱位。早期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行X线片, 确保假体位置情况良好。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4d在助步器辅助下下床活动, 非骨水泥假体术后1周在助步器辅助下下床活动。特殊患肢根据其实际情况, 由医生决定患者是否可以独立行走。

1.2.4测量指标

分别记录及评价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观察及评价术后临床结果: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及术后至一年, 每隔3个月拍X线复查。根据Harris分级标准。进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 (P<0.05) 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日、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术前评分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术后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数十年的开展在临床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随着骨生物力学的普及;现代工程材料的研发;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新的应用技术和新型假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这项高科技领域均有很大进步, 证明了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 改善关节的功能, 减轻痛苦, 成为可以长期存留于体内的, 代替关节功能的"异物"[4]。通过本次研究也证实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通过人工假体的置换达到置换病变坏死股骨头, 缓解疼痛, 恢复髋关节功能, 稳定髋关节作用, 间接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分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 通过此次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对比,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 在手术用时, 出血量方面, 非骨水泥型有明显优势, 存在显著差异, 骨水泥型假体如需翻修时也会更加困难[5], 同时骨水泥植入技术也要求术者技术更加全面。但是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 如骨质疏松的患者[6]。本文得出两种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能缓解疼痛, 维持关节稳定, 恢复关节功能, 得出的结论与临床结果一致。本文研究的时间较短, 纳入病例数较少, 术后随访年限短, 无法判断长期疗效, 同时存在术者主观多变性的客观存在, 有些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偏差, 虽然两种方法都可达到相同的临床疗效, 非骨水泥型THA更省时, 出血更少, 但选择假体时, 主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需要而定, 只有适应症, 假体选择得当、术者技术成熟、术后康复得当, 才能真正到达治疗的目的, 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Rajpura A, Kendoff D, Board TN, et al.The current state of bea ringsurfaces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J].Bone Joint J, 2014, 96 (2) :147-156

[2]Kynaston-Pearson F, Ashmore AM, Malak TT, et al.Primary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es and their evidence base: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BMJ, 2013, 19 (347) :6956

[3]李长德, 李鹏, 董兴中.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 34 (6) :58-90

[4]Mordecai S, Sampalli S, Al-Hadithy N.Letter to the editor.Risk factors for early46dislocation after total lip arthroplasty:a matchea case-control Study[J].J Orthop Surg (Homg Kong) , 2011, 19 (1) :126-127

[5]李奇志.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置换应用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34) :6845-6848

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 篇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日益增多,而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髋部骨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发病率约为全身骨折的3%—4%[1]。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治疗此类患者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可以明显地减轻髋部疼痛、改善患者髋功能、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目前,老龄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尚存在争议,但Engh等[2,3]认为髋关节置换固定方法的选择与骨质量无明显关系。自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共收治严重骨质疏松引起髋部骨折患者94例,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及生物型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2组患者术后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共收治骨质疏松引起髋部骨折患者94例:年龄66~92岁,平均79岁;男33例,女61例;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I型6例,Ⅱ型9例,Ⅲ型27例,Ⅳ型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类[4],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6例。术前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oul emission X-ray absorptiometry)测定,测量值均为T≤2.5,术前所测X线片上均显示骨质疏松,根据Singh分级所有患者基本属于1~3级。其中A组(骨水泥型假体)51例,B组(生物型假体)43例。术前检查合并症,主要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其中1 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骨折(12%)。

2.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各项相关检查,有合并症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待条件允许后手术治疗。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要求尽快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6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4例,术中严密监测麻醉情况。手术全部由同一主任医师完成。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在安装骨水泥假体时,首先要处理好股骨的骨髓腔,尽量避免过多的去除骨皮质,选用与假体同号的髓腔锉,保证最大程度地充满骨髓腔和正确的前倾角。在安装生物型假体时,在髋臼假体安装完成后,骨髓腔近端开口,保持正确的前倾角打入骨髓锉,从小到大扩髓至旋转稳定为止。同样选用与扩髓锉同号假体,尽量保持远端柄的充填。术后抗生素5~7 d,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48~72 h拔出)。术后均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骨水泥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后,指导做屈髋训练及扶双拐辅助行走;生物型假体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不负重,等长肌收缩锻炼及床上直腿抬高锻炼2周,3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类纠正进一步的骨质疏松。

3 结果

94例患者除1例术后6个月因心梗死亡,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 a(平均2.5 a)。随访内容主要包括置换的髋关节功能与大腿处疼痛,并做髋关节的X线检查。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100分,91~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在随访的患者中,A组(骨水泥型假体)大腿处疼痛12.5%,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87.5%;B组(生物型假体)大腿处疼痛23.2%,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76.8%。

2组疗效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影像学观察:通常术后负重前,术后6周,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复查X线平片1次,采用Engh评定方法观察假体情况。

注:**P

4 讨论

长期以来,关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颇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针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水泥型假体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假体下沉及松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生物型假体。

(1)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行走,明显地减少了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比较公认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发的髋关节骨折的主要办法。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全身并发症较多,发生髋部骨折(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后,若单纯采用股骨头置换或切开内固定术,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较严重,不易达到稳定的内固定,而且内固定相对来说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引起系统器官并发症。相对来讲,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是生物型还是骨水泥型假体,卧床时间较短,术后可早期活动,尤其是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即可扶双拐下地活动,可明显地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其股骨矿物密度减小明显,以致其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安全承受股骨假体的负荷[5]。而骨水泥型假体可以瞬时牢固固定股骨上端与假体。通过骨水泥来填充骨与人工假体之间的空隙,使骨水泥加压后嵌入骨小梁表面间隙内形成界面上的交织固定(即微内锁固定)。这种固定可以使骨水泥与骨表面间的剪切应力转变为压应力,使界面强度明显增强,而且还可以避免假体与骨表面之间的微动,可进一步防止界面纤维膜形成[6]。而生物型假体骨长入期较长,初期稳定性较差,相对骨水泥型假体卧床时间较长,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症。早期下地活动,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效果评定。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满意度较高,可大大减少术后骨折的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X线平片表明,生物型假体4例出现早期脱位(小于6个月),行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均没再发生脱位。2例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在正位X线平片上股骨柄假体与骨皮质之间出现1 mm的透亮线。而骨水泥型假体均未出现此类并发症。综上所述,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时骨水泥型假体优于生物型假体。

然而,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发生“骨水泥危象”、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仍不可避免。对二次翻修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要优于骨水泥型假体,进而有研究者提倡二次翻修时也可采用生物型假体[6]。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假体设计的不断改善与更新(锥形、圆柱形、解剖型),近年来也有研究成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较为满意,而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Oakes D A,Jacks on K R.Davies M R,et al.The impact of the garde classification on proposed operative treat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09:232-240.

[2]Ensh C A,Hopper R H.Distal ingrowth component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0:135-141.

[3]Ensh C A,Leung S.Cementless stems in patients aged>60 years: justified use[Jl.Orthopedics,2003,26(9):921-948.

[4]Evans E.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Br,1949,31:190-203.

[5]闫玉明,徐阳.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132例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 112-1 113.

[6]毛宾尧,司全明,吕厚山,等.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231.

上一篇:心灵捕手下一篇:预算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