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髋关节

2024-08-16

骨水泥型髋关节(精选7篇)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2-122014-04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21例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 29例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 术中主要对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对总住院日、住院日做记录, 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术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用时、失血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置换后1年, 在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 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治疗髋关节疾病, 对减轻病人痛苦, 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明显效果, 术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在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能减少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全髋,非骨水泥型,骨水泥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是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骨科手术之一, 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中国开展已经30余年, 国外50余年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人工关节开展至今大概分为两个类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普遍认为这两种类型并非某一种最好, 主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需要而定[3]。本研究于2012-12~2014-04, 对50例患有严重髋关节疾病并需行THA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收集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组和非骨水泥型假体组的临床数据并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评价两种不同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后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12~2014-04, 对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髋关节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术前病情分析, 诊断明确, 是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 根据患者年龄, 骨质及全身情况, 患者及家属意向分别选择骨水泥型假体 (A组) 和非骨水泥型 (B组) A组共21例其中男9例, 女12例, 左髋11例, 右髋10例, 年龄45~89岁, 平均 (62.32±3.14) 岁, B组共29例其中男17例, 女12例, 左髋17例, 右髋12例, 年龄37~82岁, 平均 (53.64±5.37) 岁。THA原因包括:股骨颈骨折25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0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检查, 明确诊断:行常规必要的理化检查, 骨盆正位拍片, 磁共振髋关节平扫, 相关科室会诊协同治疗合并症;病情分析:髋关节疾病分型及根据个体差异, 设计, 选择合适假体。术前讨论:入院后1周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 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 都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

1.2.2手术操作

(1) 患肢一般选择腰硬联合麻醉, 必要时全身麻醉。 (2) 体位:患者取患肢在上的标准侧卧位, 为防止骨盆倾斜, 需要固定耻骨联合和髂后上棘, 确保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地面垂直。 (3) 手术切口选择采用后外侧切口:以大转子顶点近端1/3, 远端2/3偏向大转子嵴的后方约1cm处做12cm左右近端弧形切口, 分离软组织, 结扎血管, 保护坐骨神经, 切开关节囊, 摸清小转子, 根据术前讨论, 摆锯股骨颈截骨。 (4) 髋臼显露:切除髋臼盂唇、髋臼窝内圆韧带残端及骨赘, 暴露骨性缘, 保持髋臼假体植入理想方向 (外展35~45°, 前倾15~25°) 用髋臼锉扩大髋臼, 以清除所有软骨, 至细小点状出血出现为宜。脱位试模后, 安放髋臼杯。 (5) 股骨髓腔扩髓后假体植入:显露大小转子, 保持前倾角15°开口髓腔锉逐渐扩髓, 选用合适大小的人工股骨头和假体柄试模。检查患肢长度, 活动稳定性满意后。取出试模, 装配匹配的股骨假体, 并再次测试患肢长度、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 (6) 闭合切口:止血, 冲洗, 修复关节囊和外旋肌, 逐层缝合, 放置引流管。

1.2.3术后处理和康复

术后常规抗炎输液, 预防血栓。患肢维持外展位、防止后脱位。早期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术后48h内拔除引流管行X线片, 确保假体位置情况良好。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4d在助步器辅助下下床活动, 非骨水泥假体术后1周在助步器辅助下下床活动。特殊患肢根据其实际情况, 由医生决定患者是否可以独立行走。

1.2.4测量指标

分别记录及评价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观察及评价术后临床结果: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及术后至一年, 每隔3个月拍X线复查。根据Harris分级标准。进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 (P<0.05) 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日、术后住院日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术前评分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术后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数十年的开展在临床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随着骨生物力学的普及;现代工程材料的研发;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新的应用技术和新型假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这项高科技领域均有很大进步, 证明了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 改善关节的功能, 减轻痛苦, 成为可以长期存留于体内的, 代替关节功能的"异物"[4]。通过本次研究也证实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通过人工假体的置换达到置换病变坏死股骨头, 缓解疼痛, 恢复髋关节功能, 稳定髋关节作用, 间接延长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分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 通过此次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对比,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不存在显著差异。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 在手术用时, 出血量方面, 非骨水泥型有明显优势, 存在显著差异, 骨水泥型假体如需翻修时也会更加困难[5], 同时骨水泥植入技术也要求术者技术更加全面。但是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于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 如骨质疏松的患者[6]。本文得出两种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均能缓解疼痛, 维持关节稳定, 恢复关节功能, 得出的结论与临床结果一致。本文研究的时间较短, 纳入病例数较少, 术后随访年限短, 无法判断长期疗效, 同时存在术者主观多变性的客观存在, 有些数据不可避免存在偏差, 虽然两种方法都可达到相同的临床疗效, 非骨水泥型THA更省时, 出血更少, 但选择假体时, 主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需要而定, 只有适应症, 假体选择得当、术者技术成熟、术后康复得当, 才能真正到达治疗的目的, 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Rajpura A, Kendoff D, Board TN, et al.The current state of bea ringsurfaces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J].Bone Joint J, 2014, 96 (2) :147-156

[2]Kynaston-Pearson F, Ashmore AM, Malak TT, et al.Primary hip replacement prostheses and their evidence base: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BMJ, 2013, 19 (347) :6956

[3]李长德, 李鹏, 董兴中.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 34 (6) :58-90

[4]Mordecai S, Sampalli S, Al-Hadithy N.Letter to the editor.Risk factors for early46dislocation after total lip arthroplasty:a matchea case-control Study[J].J Orthop Surg (Homg Kong) , 2011, 19 (1) :126-127

[5]李奇志.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置换应用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 (34) :6845-6848

[6]翟饶生, 白晶.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股骨颈骨折的病因分析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 1997, 4:245-246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 年2 月—2015 年2 月收治的70 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利用抽签法随机分组。 在C1 组的35 例患者中, 男25 例, 女10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57 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6.9±1.9) 岁。 在C2 组的35 例患者中, 男26 例, 女9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59 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7.1±2.1) 岁。 其中属于左髋的患者10 例, 属于右髋的患者10例, 属于双髋的患者15 例。 所有患者在实施临床手术前, 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髋关节疼痛症状以及功能障碍症状, 对比两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 临床存在均衡性 (P>0.05) 。

1.2 方法

针对C2 组患者, 临床选择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针对C1 组患者, 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治疗。 针对表现出髋臼同股骨头融合但是难以脱位的患者, 首先对其实施股骨颈截骨治疗[2]。 利用髋臼挫、骨刀清除增生骨质。 完成假体安装后, 观察假体是否表现出脱位及松动现象[3]。

完成手术后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 时间为1~2 d, 对患者选择抗生素实施静脉滴注治疗。 完成手术后第2 天, 按照医嘱对患者实施肌肉主动收缩锻炼[4]。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 选择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完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 采用t检验并以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 χ2检验并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rris评分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Harris评分方面, C1 组为52~90 分, 患者的平均评分为 (81.7±1.2) 分;C2 组为59~92 分,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83.5±1.9) 分;C1 组优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2.932) 。

2.2 假体松动率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 C1 组为1 例 (2.86% ) , C2 组为9 例 (25.71% ) , C1 组低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 (P<0.05, χ2=9.025) 。

3 讨论

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能够有效避免在对患者注入骨水泥的过程中, 表现出系列不良反应的情况[5,6,7]。

该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Harris评分方面, C1 组为52~90 分, 患者的平均评分为 (81.7±1.2) 分;C2 组为59~92 分,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83.5±1.9) 分;C1 组优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2.932)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在出现假体松动概率方面, C1 组为1 例 (2.86%) , C2 组为9 例 (25.71%) , C1 组低于C2 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明显 (P<0.05, χ2=9.025) 。 有效证明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冯建翔等[8]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 临床选择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假体松动现象, 提高髋关节病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立民, 赵承斌, 姚猛, 等.脊椎楔形截骨加全髋置换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及髋关节强直[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 (4) :264-267.

[2]王春生, 王坤正, 杨佩, 等.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形态及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假体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7 (2) :70-75.

[3]张恩东.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强直[D].济南:山东大学, 2013:59-62.

[4]徐步国, 严世贵, 王祥华,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疗效随访[J].中国骨伤, 2013 (12) :1052-1056.

[5]陈铿, 唐勇, 黄霖, 等.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 (1) :101-104.

[6]靳延利, 苗强, 薛森林, 等.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49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10) :1325-1327.

[7]刘道宏, 董纪元.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 (11) :1069-1070.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北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应用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双侧髋关节置换、翻修、感染、肿瘤、活动性结核、有明显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林克骨科(中国)公司研究设计的人工骨水泥型髋关节系统包括股骨柄及附件、金属头、双动头、髋臼杯。观察组29例选用林克骨科(中国)基于国人解剖特点所研发的国产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8.79±9.11)岁;对照组28例选用德国Link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2.33±8.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半髋和全髋手术患者比例、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健康宣教。评估患者病情,纠正基础疾病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行术前指导。患者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行常规后外侧髋关节手术入路,依据术前设计、患者状况及术前骨密度检查等综合情况,行骨水泥型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按常规预防感染、镇痛和抗凝等治疗。术后康复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下床康复锻炼,防止卧床并发症,出院后须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

术后定期复查评估髋关节外观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假体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4个月、12个月行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评估假体的存在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髋功能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以±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切口愈合均良好,无红肿热痛、感染等表现。术后1周检查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未显示不良事件发生。

2.2 两组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情况

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术后1周、术后4个月、术后12个月复查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均可见假体在位、位置良好,未发生假体脱位、松动、假体移位、骨水泥断裂、股骨假体断裂、股骨或骨盆骨折及磨损等事件。

2.3 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4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两种方式。对于髋部疾病的治疗目前广泛采用非骨水泥型关节假体固定,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5,6]。但是对于一些高龄、骨质疏松明显、骨质条件差、预计非骨水泥关节假体长入困难的患者,以及对活动量需求较少的高龄患者,骨水泥型关节假体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7]。虽然存在着较高的肺栓塞、死亡等情况发生[8],但是随着目前骨水泥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术、麻醉、护理水平的提高,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骨水泥型关节假体的应用也逐渐增多[9,10]。

临床上使用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时,应该使关节周围均匀覆盖骨水泥,使骨水泥对假体有相当的承载力,而假体不会切割骨水泥,这样才能使关节假体和髋关节粘合固定。由于股骨近端变化较大,符合髋关节解剖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国外进口髋关节假体价格昂贵,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进口髋关节假体主要依据国外人群的解剖特点设计,与国人的解剖结构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选择这款结合国人髋关节解剖特点、价格相对低廉的髋关节骨水泥型假体,验证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廉价、安全有效的髋关节骨水泥型假体。

本研究手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并根据不同患者病症和部位,选择适宜型号、规格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同时手术是在有经验的主诊医师指导下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髋关节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热痛、感染等表现,同时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未显示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脱位、松动、移位、骨水泥断裂等情况发生;同时发现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与进口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基于国人解剖特点设计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国人髋关节解剖特点设计的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与进口假体,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是本研究周期较短,仅为12个月,而且临床病例较少,后期应采用更多的临床病例和更长的随访时间来确定此骨水泥型关节假体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Luo X,He S,Li Z,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cemented versus un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older patients[J].Arch Orthop Trauma,2012,132(4):455-463.

[2]Smith TO,Blake V,Hing CB.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conventional exposure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J].Int Orthop,2011,35(2):173-184.

[3]史建国,邱南海.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6):4767-4774.

[4]郭新辉,杨俊,范积平.骨水泥型自锁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改良设计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6):923-926.

[5]Chammout G,Muren O,Bodén H,et al.Cemented compared to uncemented femoral stems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study protocol for a single-blinde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HANCE-trial)[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6,17(1):398.

[6]吕浩,荆珏华,周云.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4):398-399.

[7]胡孔足,张先龙.有限元分析法与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8,29(6):378-380.

[8]Rolfson O,Donahue GS,Hallsten M,et al.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cemented and uncemented total hip replacements[J].Hip Int,2016,26(5):451-457.

[9]O'Leary RJ,Gaillard MD,Gross TP.Comparison of Cemented and Bone Ingrowth Fixation Methods in Hip Resurfacing for Osteonecrosis[J].J Arthroplasty,2016,S0883-5403(16):30451.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80例, 其中男性51例, 女性29例, 年龄45~89岁, 平均年龄65岁。其中60岁以下6例, 60~70岁37例, 71~80岁28例, 81岁以上9例。患者按照Garden分型, 其中Ⅲ型52例, Ⅳ型28例。排除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者。麻醉方式:全麻19例, 连硬外21例,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40例。置换方式:全髋置换48例, 双动头置换32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 进行全面检查, 先治疗基础疾病, 结合X线片、CT以及三维重建进行分析评估。术前常规禁食8 h, 禁饮4 h, 入室前30 min给予患者肌注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给予面罩吸氧, 氧流量为5 ml/min, 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患者取侧卧位, 采取后外侧切口, Gibsno入路,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暴露股骨大粗隆, 注意保护坐骨神经, 取出股骨头, 在距离小粗隆上方约1.5 cm左右截骨, 打磨髋臼, 除去软骨等, 使用骨髓腔扩大器扩腔, 反复冲洗清理髓腔, 选择合适的假体, 调和骨水泥, 将骨水泥填入骨髓腔内, 安装假体时, 假体前倾10°, 注意假体和股骨干匹配, 髋关节腹围后, 屈髋、内旋、内收、外旋无脱位后, 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 放置引流管引流, 缝合切口,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术中患者出现血压下降等情况时, 及时给予补液、麻黄碱、多巴胺等治疗。

1.3 疗效评价

患者评分方法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分≥90分为优;80≤评分≤89分为良;70≤评分≤79为中;评分<70为差[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时间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 骨水泥注入前、注入时、注入后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O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骨水泥注入时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与注入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注入前、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骨水泥注入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出现明显下降, 注入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恢复。

2.2 80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

优58例 (72.50%) , 良19例 (23.75%) , 中2例 (2.50%) , 差1例 (1.25%) , 优良率为96.25%。术中出血量为120~300 ml, 平均出血量为210 ml。手术时间90~120 min, 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 术后3周内患者扶拐下地, 8周内离拐行走。随访, 未发生假体松动、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骨水泥是髋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骨粘固剂[4], 由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PMMA) 粉剂和甲基丙烯酸甲脂 (MMA) 单体液构成, 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安全性, 塑形任意, 放热量低, 在注入时常会引起患者血压下降, 心率不稳, 可能是由于骨水泥与患者的骨组织相容时, 分泌的前列腺素入血液后使患者的血压下降, 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 经过及时的处理或患者自身恢复, 术后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术中要反复冲洗骨髓腔, 避免遗留骨屑, 发生炎症, 导致术后假体出现异常[5]。总之, 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能为患者带来较好的远期疗效,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师良, 李哲, 徐跃根.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6 (15) :722-725.

[2]廖海浪, 杨文彬, 王成日.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重建髋关节功能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4 (12) :687.

[3]丁翠霞, 范玲玲.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3 (40) :297-298.

[4]吴向华, 胡建林, 高朝霞.骨水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配合[J].当代护士, 2011, 4 (4) :81-82.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5

关键词:置换,髋,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治疗

股骨粗隆骨折多发生于高龄老人, 患者基础条件差, 其治疗现多采用钉-板类、髓内固定系统、多枚斯氏针或螺钉内固定, 但术后须长期卧床,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对12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半髋关节 (大粗隆式假体柄、钴铬钼合金。台湾新竹市联合骨科器材有限公司) 置换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 年龄78~85岁, 平均年龄82岁, 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8例, Ⅱ型4例, 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

1.2 术前处理

充分与患者和家属交流, 根据患者病史进行有重点的全身检查, 常规行心肺肝肾功能的监测, 同时请内科和麻醉科会诊, 协调处理内科疾患。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腰椎麻醉加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健侧卧位, 手术切口采用后外侧切口入路,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切断外旋肌群, 切开关节囊, 反折骨折端, 试用假体柄 (若假体柄不能插入髓腔, 则应更改手术方式) , 满意后取出股骨头, 测量直径, 根据大小选择假体, 在骨折远端截骨成形、扩髓。髓腔内填塞髓腔栓, 反复冲洗髓腔, 干纱布填塞保持无血状态, 调拌骨水泥至拉丝状, 注入髓腔内, 安置大粗隆式假体柄于髓腔, 维持一定的前倾角, 固定至骨水泥坚固。试用球头, 满意左膝软组织损伤后擦干净假体柄头, 安装双极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并检查其是否稳定, 置引流管1根, 逐层缝合后常规包扎。

1.4 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 患者在床上行踝、膝关节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术后3~6d借助CPM机行曲髋伸髋运动, 从40°开始, 每天增加10°, 2次/d, 每次30min, 术后9d下床, 在助步器扶持下行走, 所有患者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见图1、2。

2结果

本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 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术后随访5~16个月, 平均11个月, 均无骨折、脱位和假体松动现象, 双下肢长度差值均<1.0cm, 按照Harris评分进行评定:优8例, 良3例, 可1例, 优良率92%。

3讨论

3.1 传统手术治疗股骨粗股隆骨折的方法主要有钉-板类、髓内固定系统、多枚斯氏针或螺钉内固定。其主要缺点有: (1) 不稳定型粗隆骨折后内侧有大块游离骨块, 后方粉碎, 复位后极不稳定, 应力集中于钉板结合部, 易造成内固定折断; (2) 在骨折愈合中, 骨折端嵌插时, 因无静力性及动力性加压作用, 钉尖易穿破股骨头, 发生松动致髋内翻; (3) 颈干角的恢复与维持有一定难度; (4) DHS在结构上无有效的抗旋转作用, 不能有效的防止骨折端移位, 极易发生螺钉从骨质中切割而出; (5) 多枚斯氏针或螺钉极易发生松动、脱落等; (6) 骨折愈合时间长, 术后须长期卧床, 并发症多。

3.2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优点有: (1) 手术时间较短, 出血少; (2) 假体置换避免了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 无需考虑颈干角的恢复, 髋内翻发生几率低; (3) 大粗隆式假体柄较长, 紧密地与股骨干结合, 更多地恢复肢体功能; (4) 无须2次手术取内固定; (5) 术后9d即可下地行走, 减少卧床时间, 术后并发症少,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缺点:术中破坏了压力骨小梁及股骨矩, 在截骨成形中相当于人造了股骨矩, 压力集中于该处, 对于身高体重的患者, 可能会发生股骨骨折。

总之, 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多合并有内科疾患, 在术前应充分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认真阅片, 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术中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血栓形成, 提高生活质量。故对于大多数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盈钦.实用骨科学 (M) .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09-719.

[2]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M) .第9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113-2148.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共对55 例患者行进口Landos Titan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侧和髋臼侧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其中男17 例, 女38 例;年龄62~84 岁, 平均66 岁。均为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原始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 例, 新鲜股骨颈骨折37 例, 髋关节骨关节炎9 例, 类风湿关节炎1 例。术中均行后外侧切口, 无大粗隆截骨等额外操作, 术中处理髋臼侧时, 均磨至软骨下松质骨, 髋臼假体放于外翻45°, 前倾15°位。手术均很顺利, 平均手术时间2 h左右, 平均术中加术后失血500 mL。所有病人的术前术后临床评价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采用标准Harris评分[1]系统来进行整体评价。

本组55 例, 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因其他疾病死亡5 例, 死亡原因和关节置换无关, 失访10 例, 共有40 例病人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3年, 平均11.8年。共有5 例病人行翻修手术, 均为髋臼侧松动, 总的翻修率为12.5%, 髋臼总的生存率为87.5%。未行翻修术的病人中, 有5 例病人在髋臼的骨水泥和骨之间出现大于2 mm透亮线, 其中1 例有骨溶解现象, 有2 例病人有中度疼痛等临床症状。翻修的5 例患者中有2 例在整个髋臼假体周围出现连续的透亮线, 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 另外3 例出现髋臼假体移位。术前术后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满分100分, 优:90~100分, 良:80~89分, 尚可:70~79分, 差:小于70分。

X线片的评价:对比病人最后一次和术后第一次双髋关节正位片, 同时参考中间的X线片以了解影像学的异常表现从何时开始。外翻角和聚乙烯臼杯的磨损在正位片上测量。根据Martell和Pierson[2]提出的标准来判断假体的松动:假体移位2 mm或角度变化2°, 假体周围5个区出现透亮带。可能不稳定为假体没有移位, 但5个区中至少有4个区出现透亮带, 其中至少有一个区透亮带大于2 mm。骨缺损长度大于5 mm或穿透骨皮质为骨溶解。

2 结 果

2.1 临床结果

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20分 (0~45分) , 术后一年平均为98分 (84~100分) , 术后3年96分 (86~100分) , 术后5年94分 (64~100分) , 术后7年89分 (62~96分) , 术后10年84分 (52~92分) 。在最后一次随访的所有病人中, 2 例为优, 19 例为良, 15 例尚可, 4 例为差, 无一例出现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有2 例病人出现术后脱位, 一人复位后无再次脱位, 另一病人多次脱位。

2.2 X线结果

手术后复查X线片, 有1 例病人在髋臼侧骨水泥、骨界面出现透亮带, 这例病人于术后第5年行髋臼翻修术。其余病人骨水泥质量都为良好, 骨水泥、骨界面未见透亮线。外翻角平均46° (42°~57°) 。前倾角12° (8°~15°) 。最后一次随访时, 根据Martell和Pierson提出的标准衡量, 5 例病人表现为可能松动, 其中2 例病人伴有中度疼痛, 但病人不愿手术治疗。有1 例病人出现骨溶解现象。

翻修的5 例病人中, 1 例于第5年随访时出现髋关节疼痛, X线片显示髋臼侧出现假体移位松动, 此例术后的X线片即可见髋臼假体周围不连续的透亮带。1 例在第7年随访时出现髋关节疼痛, 髋臼侧假体移位松动。2 例在第9年出现假体松动, 1 例在11年出现假体移位, 5 例均行髋臼翻修手术。

若以翻修术作为随访终点, 其十年髋臼假体生存率为87.5%。若以翻修术和Harris评分低于70分为随访终点, 其十年生存率为75%。若以可能松动和翻修术作为随访终点, 其十年生存率为75%。

3 讨 论

随着骨水泥技术的改进, 第三代骨水泥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全髋置换中股骨柄侧的假体生存率, 但是这种技术的改进对降低髋臼侧松动率的作用不很明显。Ling报告使用新的骨水泥技术在7年的随访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随着随访时间到14年, 改进的骨水泥技术对降低髋臼侧的松动没有明显帮助。其他学者的随访结果也是如此, 使用改进的骨水泥技术在6年内效果很好, 但以后的松动率依然很高[3,4]。文献报道的非骨水泥型髋臼的远期生存率也要好于骨水泥型髋臼。Ali等[5]报道了使用HA涂层髋臼, 以翻修术作为随访终点, 十年生存率为97.9%。Giménez等[6]报道403 例非骨水泥型髋臼, 6年生存率为99.8%。尽管也有疗效不佳的报道, 如Effenberger等[7]报道了Zweymuller型髋臼, 其13年生存率为72%。但是绝大多数文献报道提示非骨水泥髋臼远期生存率优于骨水泥髋臼[6,8]。同时生物力学研究也表明生物型固定髋臼假体, 其骨与假体界面的相对运动要小于骨水泥固定的, 这有利于骨的生长, 可能是生物型髋臼远期稳定性较好的原因[5]。因此有许多人放弃了骨水泥型的髋臼而使用生物型的, 特别是对于年轻的病人。

在我们所随访的40个病例中, 髋臼采用的是手工填塞、加压的骨水泥技术。尽管病人在术后均能缓解疼痛, 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患肢基本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 但是从第5年开始逐渐出现髋臼侧的假体松动、移位, 这与其他学者报道的骨水泥髋臼结果类似。翻修的病例中不包括病人有临床症状且Harris评分为差或X线片上髋臼有可能松动表现, 而病人拒绝手术的病例, 但这些病人都是行髋臼翻修术的高危病人。若加上这部分病人, 其生存率则为75%。尽管本组病人远期结果表现不佳, 我们尚不能由此全盘否定骨水泥型髋臼假体, 骨水泥型髋臼有其自身的优势, 我们的观察结果也证实了, 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磨损率低于非骨水泥型髋臼, 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低。此外, 骨水泥型髋臼对于高龄病人的远期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9,10,11]。

从我们的随访结果看, Titan骨水泥型髋臼的远期疗效一般, 因此我们认为使用生物型髋臼置换可能更适合。

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髋臼在初次全髋置换中的中远期结果。方法对1995年6月至1998年12月间我院55例全髋置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及临床随访功能评定, 随访X线片了解假体情况, 采用H 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功能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013年, 平均11.8年。因其他疾病死亡5例, 失访10例, 共有40例病人得到随访。其中有5例病人行翻修手术, 均为髋臼侧松动, 总的翻修率为12.5%, 髋臼总的生存率为87.5%。若以可能松动和翻修术作为随访终点, 其十年生存率为75%。结论骨水泥髋臼的长期生存率低于生物型髋臼, 建议采用生物型髋臼置换。

关键词:骨水泥型髋臼,初次,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treatment by mold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69, 51 (4) :737-755.

[2]Martell JM, Pierson RH 3rd, Jacobs JJ.Primary totalhip reconstruction with titanium fibre coated pros-thesis inserted without 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93, 75 (4) :554-571.

[3]Mulroy RD Jr, Harris WH.The effect of improvedcementing technique on component loosening in totalhip replace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0, 72 (5) :757-760.

[4]Ling RS.The use of a collar and precoating on ce-mented femoral stems is unnecessary and detrimental[J].Clin Orthop, 1992, (285) :73-83.

[5]Ali MS, Kumar A.Isoelastic femoral component inprimary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2002, (26) :243-246.

[6]Giménez A, Llinares T, Gil A.Cementless acetabularcup:6-year follow-up[J].J Orthop Traumatol, 2002, 3 (2) :85-87.

[7]吴杰, Karl-Heinz, Widmer, 等.动态负荷下髋臼假体长期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测试[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20) :1228-1231.

[8]Effenberger H, Ramsauer T, Dorn U, et al.Factorsinfluencing the revision rate of Zweymuller acetabu-lar cup[J].Int Orthop, 2004, 28 (3) :155-158.

[9]Chiang PP, Burke DW, Freiberg AA, et al.Osteolysisof the pelvis[J].Clin Orthop, 2003, (417) :164-174.

[10]曲连军, 张满江, 孙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2, 8 (6) :413-416.

骨水泥型髋关节 篇7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老年性骨质疏松日益增多,而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髋部骨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发病率约为全身骨折的3%—4%[1]。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治疗此类患者很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可以明显地减轻髋部疼痛、改善患者髋功能、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目前,老龄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尚存在争议,但Engh等[2,3]认为髋关节置换固定方法的选择与骨质量无明显关系。自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共收治严重骨质疏松引起髋部骨折患者94例,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及生物型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2组患者术后进行髋关节功能、疼痛与关节活动度测定及髋部影像学检查,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8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共收治骨质疏松引起髋部骨折患者94例:年龄66~92岁,平均79岁;男33例,女61例;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I型6例,Ⅱ型9例,Ⅲ型27例,Ⅳ型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类[4],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17例,Ⅳ型6例。术前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oul emission X-ray absorptiometry)测定,测量值均为T≤2.5,术前所测X线片上均显示骨质疏松,根据Singh分级所有患者基本属于1~3级。其中A组(骨水泥型假体)51例,B组(生物型假体)43例。术前检查合并症,主要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其中1 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及尺骨鹰嘴骨折(12%)。

2.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行各项相关检查,有合并症的患者请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待条件允许后手术治疗。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要求尽快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6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34例,术中严密监测麻醉情况。手术全部由同一主任医师完成。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在安装骨水泥假体时,首先要处理好股骨的骨髓腔,尽量避免过多的去除骨皮质,选用与假体同号的髓腔锉,保证最大程度地充满骨髓腔和正确的前倾角。在安装生物型假体时,在髋臼假体安装完成后,骨髓腔近端开口,保持正确的前倾角打入骨髓锉,从小到大扩髓至旋转稳定为止。同样选用与扩髓锉同号假体,尽量保持远端柄的充填。术后抗生素5~7 d,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48~72 h拔出)。术后均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骨水泥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后,指导做屈髋训练及扶双拐辅助行走;生物型假体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不负重,等长肌收缩锻炼及床上直腿抬高锻炼2周,3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钙剂及维生素D类纠正进一步的骨质疏松。

3 结果

94例患者除1例术后6个月因心梗死亡,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5 a(平均2.5 a)。随访内容主要包括置换的髋关节功能与大腿处疼痛,并做髋关节的X线检查。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分100分,91~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在随访的患者中,A组(骨水泥型假体)大腿处疼痛12.5%,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87.5%;B组(生物型假体)大腿处疼痛23.2%,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76.8%。

2组疗效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见表1。影像学观察:通常术后负重前,术后6周,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复查X线平片1次,采用Engh评定方法观察假体情况。

注:**P

4 讨论

长期以来,关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颇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针对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水泥型假体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假体下沉及松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生物型假体。

(1)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早期下地行走,明显地减少了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全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比较公认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发的髋关节骨折的主要办法。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全身并发症较多,发生髋部骨折(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后,若单纯采用股骨头置换或切开内固定术,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较严重,不易达到稳定的内固定,而且内固定相对来说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引起系统器官并发症。相对来讲,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是生物型还是骨水泥型假体,卧床时间较短,术后可早期活动,尤其是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周即可扶双拐下地活动,可明显地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其股骨矿物密度减小明显,以致其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安全承受股骨假体的负荷[5]。而骨水泥型假体可以瞬时牢固固定股骨上端与假体。通过骨水泥来填充骨与人工假体之间的空隙,使骨水泥加压后嵌入骨小梁表面间隙内形成界面上的交织固定(即微内锁固定)。这种固定可以使骨水泥与骨表面间的剪切应力转变为压应力,使界面强度明显增强,而且还可以避免假体与骨表面之间的微动,可进一步防止界面纤维膜形成[6]。而生物型假体骨长入期较长,初期稳定性较差,相对骨水泥型假体卧床时间较长,进一步加剧骨质疏松症。早期下地活动,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效果评定。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满意度较高,可大大减少术后骨折的并发症。在随访过程中,X线平片表明,生物型假体4例出现早期脱位(小于6个月),行闭合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均没再发生脱位。2例生物型假体的患者在正位X线平片上股骨柄假体与骨皮质之间出现1 mm的透亮线。而骨水泥型假体均未出现此类并发症。综上所述,骨质疏松较严重的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时骨水泥型假体优于生物型假体。

然而,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发生“骨水泥危象”、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仍不可避免。对二次翻修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要优于骨水泥型假体,进而有研究者提倡二次翻修时也可采用生物型假体[6]。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假体设计的不断改善与更新(锥形、圆柱形、解剖型),近年来也有研究成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较为满意,而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Oakes D A,Jacks on K R.Davies M R,et al.The impact of the garde classification on proposed operative treat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09:232-240.

[2]Ensh C A,Hopper R H.Distal ingrowth component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0:135-141.

[3]Ensh C A,Leung S.Cementless stems in patients aged>60 years: justified use[Jl.Orthopedics,2003,26(9):921-948.

[4]Evans E.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Br,1949,31:190-203.

[5]闫玉明,徐阳.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132例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 112-1 113.

[6]毛宾尧,司全明,吕厚山,等.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0-231.

上一篇: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下一篇:氨制冷压力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