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通用8篇)
髋关节 篇1
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诊断为髋关节疾病患者22例(27髋)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研究患者22例随访发现假体均固定在位,未见假体移位、松动表现,未发生感染、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术后Harris髓关节评分较术前具有显著差异,术前平均为46.8分,术后平均为91.3分。术后优良率100%。结论: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较佳选择,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关节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观察
髋关节疾病多种多样,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髋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导致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功能丧失,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上述疾病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治疗上也较困难。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甚至是终极治疗,但对于部分年轻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多,且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限制,导致许多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甚至多次翻修,而相比较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保留了较多的骨量,假体头大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不破坏髓腔减少了感染率,并且为二次翻修提供了便利。根据最近文献报道,采用新一代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95%的患者术后假体生存率超过8年[1]。现就本院22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疗效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单侧17例,双侧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45.4岁。髋臼发育不良8例,股骨头坏死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本组患者均得到1-3年随访。方 法
2.1 假体选择 本组病例使用的置换假体为美国Zimmer公司提供的Durom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产品,股骨头为骨水泥型。
2.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或硬腰联合麻醉,采用后外侧入路,Amstutz等[2]认为,标准后外侧入路能充分暴露,有利于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操作。清理关节囊,显露并脱位髋关节,暴露髋臼及股骨头颈。沿股骨颈周围安放引导器,顺时针旋转直至两臂夹紧股
骨颈,在导引器指导下顺股骨头颈中轴线打入一枚导针,定位针放置非常重要,在允许的角度下尽量外翻放置(135°-145°之间,以140°为最佳),这样可降低术后骨折、松动的发生率[3]。检查导针位置后行股骨头第一次截骨。前移股骨,显露髋臼,髋臼锉磨削髋臼至骨面均匀渗血,选择合适的假体,紧压匹配打入髋臼假体。然后进行股骨头第2次锉骨,插入导杆,套上锥形锉磨削股骨头使股骨头形成斜角圆柱形,使其外径与股骨头假体内径相匹配。锉骨前使用测量器确保不损伤股骨颈,必要时可调整导针角度和位置。然后根据髋臼假体的大小决定股骨假体最终型号,最后锉骨成型,细钻或克氏针在硬化骨骨质上钻孔,骨面用脉冲冲洗干净,以便骨水泥更好的渗入,股骨假体安装的骨水泥技术,可改变术后假体的成败[4]。擦干后,将调好的骨水泥填入金属杯及股骨头孔内,安放股骨假体,用金属杯加压器压紧金属杯。清理金属杯周围溢出的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去除加压器。将髋关节复位,检查髋关节活动有无异常。放置负压引流,缝合切断的外旋肌群,逐层缝合伤口。术后患肢“丁”字鞋外站中立位固定患肢。手术时间为1.5~3.5 h,出血为300~800ml。
2.3 术后处理 术后24-48小时拔引流管,复查髋关节前后位片与侧位片。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髋、膝、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扶助行器下地行走,进行主动髋关节屈曲、外展、膝关节屈曲及步态练习,术后14天拆线出院,术后1、2、3、6、12个月定期随访,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 果
本研究患者22例(27髋)随访1-3年,平均2.2年,随访中行拍片复查见髋关节假体均固定在正常位置,未见假体移位、松动及假体周围出现X线透光区。未发生感染、股骨颈骨折、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双侧肢体长度无明显差别。髋关节疼痛随访情况:无痛20例25髋,轻微疼痛2例2髋,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术后Harris髓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为平均46.8分,术后为平均91.3分。其中优20例25髋,良2例2髋,优良率100%。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1岁,右侧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右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图1)。
患者,男,51岁,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行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图2)。患者女性,33岁,双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间隙狭窄,一次行双侧人工全髋关
节表面置换术(图3)。讨 论
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适用于年轻、活动量大、对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骨质量及骨量良好[5];股骨近端畸形者;髋臼发育不良,Crowe分类法,为Ⅰ,Ⅱ型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未融合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按照按照Ficat分期为Ⅱ期、III期者。因为严重的髋关节脱位,髋臼及股骨头破坏、坏死,股骨头明显塌陷变形,头、颈或臼缺损或破坏过多,术中股骨假体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即使勉强安装,术后也会因股骨头颈进一步坏死、吸收,导致假体早期松动、股骨颈骨折等导致手术失败。现代人工表面全髋关节采用高碳钴铬钼合金的金属对金属假体,髋臼均为压配,表面为多孔或HA喷涂,臼壁厚小于5mm;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采用短细柄保持位置,可明显减少假体早期无菌性松动和透亮线的发生 [6];只去除病变部分,保留股骨头、股骨颈,最大限度地保留髋关节的骨量,因此更多的保留了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和应力的转移性能,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由于股骨髓腔未受侵犯,植入体内的异物总量最小,感染率及排异率均低,即使出现上述并发症,如需取出亦较容易,并且为二次翻修提供了便利[7];较大直径的球头假体增加关节活动度,并进一步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脱位率,Vail对57例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和9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平均3年的随访,发现2者总的Harris评分及疼痛评分基本相似,但前者的关节活动评分明显高于后者;金属对金属假体,表面更光滑,磨损较原来大为减少,延长了使用寿命;手术过程失血少,血管栓塞并发症下降,肢体长度出现差异少。Daniel等[9]对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446例)最长8.2年随访发现,90%患者术后可以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术后假体生存率达99.8%,仅有1例进行翻修手术。Ball等[10]对比了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失败后的翻修手术与初次全髓关节置换术,发现两者在手术创伤、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Cuckler等[11]研究表明,应用38mm大直径球头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患者(616例)在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脱位,而应用28mm球头患者(78例)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术者脱位发生率为2.5%。林荔军等[12]对13例14髋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无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股骨颈骨折,假体生存率达100%。
随着关节设计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正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接受,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中、[8] 3
短期临床疗效较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更具优势,但是其长期疗效尚不得而知,并且依然存在如假体松动、股骨颈缩窄变细、股骨颈骨折、体内金属离子浓度过高等并发症,需要临床医师严格的把握手术指征,不断提升手术技术。最大程度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参考文献
[1] 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4.[2] Amstutz HC,Beaule PE,Dorey F,et a1.Metal-on-Metal hybrid surface arthroplasty:two to six-year follow-up stydy.J Bone Joint Surg Am,2004,86-A(1):28.[3] 展影,雷新玮,屈谨,祁吉,等.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柄的不同安放角度与其术后骨折风险相关性的有限元分析[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 Jul;34(4):307-311.[4] 李奇.努力提高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效果[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0,4(5):570-572.[5] 郝鹏,裴福兴,沈彬,等.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近期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3):1781-1791.[6] 王琦,曾炳芳.髋关节表面置换术[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26(1):58-59.[7] 徐卫东,李甲.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历史发展及经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1322-1324.[8] Vail T P.Mina C A,Yergler J D,et al.Metal-on-Metal hip resurfacing Compares farorably with THA at 2 years foltow up[J].Clin Orthop,2006,453:123.[9] Daniel J,Pynsent PB,Mcninn DJ.Metal-on-Metal resurfacing of the hip in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55 years under with osteoarthritis[J].J Bone Joint Surg Br,2004,86(2):177-184.[10] Ball ST,Le Duff MJ,Amstutz HC.Early results of conversion of afailed femoral component in 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4):735-741.[11] Cuckler JM,Moore KD,Lombardi AV Jr,et al.Large versus small femoral heads in metal-on-metal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Arthroplasty,2004,19(8 4
Suppl 3):41-44.[12] 林荔军,靳安民,方国芳,等.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6):1011-1014.图1 右侧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骨关节炎,行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图2 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前及术后。
图3 双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双侧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及术后
作者简介:
范卫闯,男,1978年3月出生;主治医师;手机:***;邮编:475002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髋关节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 男22例, 女5例;年龄11~64岁, 平均32.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7 d~2.5年;右侧16例, 左侧11例。术前诊断:髋关节滑膜炎7例, 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7例, 髋关节结核1例, 髋臼盂唇损伤4例, 滑膜软骨瘤病4例, 化脓性关节炎2例。术前均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 经血细胞分析、血沉、C反应蛋白、髋关节X线片、MRI检查等明确诊断。
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以髋关节疼痛为主因, 但不同患者除疼痛外还合并有其他症状, 绞锁6例, 髋关节被动固定5例, 疼痛向患侧膝关节放射13例, 腹股沟疼痛14例, 活动时疼痛加重21例。经2名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后, 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并进行记录, 术前患者Harris评分为 (44±6) 分。
1.2 方法
1.2.1 手术入路
髋关节前方入路, 髂前上棘垂线和耻骨联合水平线的交叉点内侧和头侧45°角接近于股外侧皮神经, 应用微小的皮肤切口避开神经。前外侧入路, 大转子前方2~3 cm, 远端或近端1 cm。外侧入路, 大转子中部2~3cm, 保持在中心或稍向上方, 瞄准髋关节中心。后外侧入路, 在大转子中部后方2~3 cm。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静脉麻醉下成功后, 置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 牵引柱偏于患肢腹股沟处。患足牵引套妥善固定, 患肢伸直, 患足内旋50°, 将C型臂放置于髋关节正位, 调整C型臂高度, 使C型臂将髋关节全部包括。应用骨科牵引床牵引, 用10~40 kg的牵引力将髋关节间隙牵开约1 cm。先用外侧入路, 将髋关节镜专用穿刺针穿刺进入髋关节腔, C型臂确定穿刺到髋关节腔后。在穿刺针中放入导丝, 用导丝感觉其在关节腔中, 退出穿刺针, 切开皮肤, 用套管从细到粗扩张通道, 最后放入4 mm的关节镜套管。用关节镜充水压力泵扩张关节腔, 在关节镜监视下, 取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 建立工作通道, 镜检髋关节, 再根据镜检结果进行不同的手术。1.2.3统计学处理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若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不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2 结果
根据关节镜检查、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7例, 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7例, 髋关节结核1例, 髋臼盂唇损伤4例, 滑膜软骨瘤病4例, 化脓性关节炎2例。根据镜检结果行滑膜切除11例, 关节清理置管引流3例, 游离体摘除6例, 其中1例滑膜软骨瘤病由于髋关节后下方也存在大量软骨瘤, 关节镜下不能完全取出, 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取出;髋臼及股骨头骨赘磨削7例, 髋臼盂唇切除或修整9例。
27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6 d (6~16 d) , 手术患者均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后第1、3、6、12、24、36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随访, 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髋关节疼痛、绞锁、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以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为最终结果, 术后Hraais评分为 (89±4) 分, 其中手术疗效为优 (91~100分) 16例, 良 (81~90分) 9例, 可 (71~80分) 2例。
与手术前Harris评分相比, 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1, P<0.01) 。
3 讨论
虽然上世纪30年代已经有髋关节镜的报道[1], 但髋关节镜手术普及及开展因髋关节位置深在、周围有坚强的肌肉及关节囊, 复杂的解剖结构, 设备要求高等原因受到限制。近20年来由于关节镜器械及技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才逐渐得以普及, 但与膝关节镜的发展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目前较为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者, 滑膜炎 (单纯性、化脓性、结核性、类风湿性等) 、游离体形成、髋臼盂唇缘撕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剥脱性骨软骨炎、轻度骨性关节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关节内异物、滑膜骨软骨瘤病等[2]。手术禁忌证为:髋关节内陷、退行性关节炎后期、强制性脊柱炎、髋关节囊外感染等, 而由于牵引导致髋关节腔内的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已经损害的股骨头血运, 股骨头坏死也应列入手术禁忌证[3]。Dorfmann等[4]认为未确诊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绞锁、髋关节游离体、需要取活检的滑膜炎都是髋关节镜的明确指证。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及髋臼盂唇损伤过去不被骨科医生注意, 到2003年Ganz等[5]首先提出了由于存在髋臼以及股骨近端的形态结构异常, 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发生股骨头颈和臼的异常碰撞, 导致髋臼、盂唇及软骨损伤, 从而引发髋关节疼痛症状, 且持续发展并导致髋关节的退变, 即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股骨髋臼撞击被分为三种类型:Cam型 (凸轮型) , Pincer型 (钳夹型) 及Mixed型 (混合型) 。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 Cam型及Pincer型发生率较低, 分别为17%和10%, 而混合型占73%[6]。在手术中, 我们用磨钻将股骨头、颈部骨凸起磨削成形, 切除损伤的髋臼盂唇及增生的髋臼边缘骨赘, 消除屈髋及内旋时的撞击。
髋臼盂唇损伤缺乏特有的表现, 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 误诊、漏诊较多。运动损伤、髋臼发育不良及股骨髋臼撞击是其常见病因[7,8]。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提高及医生对盂唇损伤认识的逐步提高, 髋臼盂唇损伤的发病率在逐渐提高。Farjo等[9]通过对28例盂唇损伤的回顾分析, 只有36%的患者可以回忆起特定的事件, 患者主诉中有64%有机械症状, 57%描述弹响, 18%描述绞锁, 14%出现“打软腿”。而刺激症状出现在屈曲-伸直位置, 刺激症状与盂唇损伤的位置没有对应的关系。在本组患者中, 有4例髋臼盂唇损伤, 3例为上盂唇损伤, 1例为前盂唇损伤;7例股骨髋臼撞击的患者中, 均伴有髋臼盂唇损伤。在磨削骨的同时, 同时行髋臼盂唇的清理。
进行髋关节镜手术时, 必须用牵引床牵开髋关节间隙, 牵引损伤有可能导致阴部神经和坐骨神经的短暂性失用、会阴部阴囊及足部的皮肤压疮等。在手术时放置牵引床时应用软垫保护受压部位。本组病例未发生上述并发症。对于小儿患者, 无法使用牵引床时, 需要一名助手牵引患肢, 牵引时应保持力量均衡, 同时防止牵引造成足踝部的皮肤剥脱损伤。
对于髋关节滑膜炎或化脓性感染, 髋关节镜可以用微创的方法, 切除滑膜, 取病检及冲洗关节腔, 置管引流。本组病例中, 有13例行滑膜切除、关节清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医源性神经损伤、软骨损伤、盂唇损伤和器械断裂是髋关节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均与动作粗暴有关。在具体操作时, 注意动作轻柔, 切开皮肤应表浅, 其余用套管钝性扩开。在关节镜套管进入时, 在遇到阻力时不得强行进入, 在C型臂确定未与软骨、盂唇发生撞击时再进入。
髋关节镜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方面有着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的优势, 但对设备要求高, 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高。通过对医生的培训及手术设备的更新, 髋关节镜手术在诊断治疗髋关节疾病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对27例患者进行髋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 根据术前和术后的Harris髋评分判断手术效果, 评定髋关节镜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价值。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6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 术前为 (44±6) 分, 术后为 (89±4) 分, 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1, P<0.01) , 术中及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10.6d。最后一次Harris评分, 优16例, 良9例, 可2例。结论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对减轻髋关节疼痛, 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关节镜,髋,关节病
参考文献
[1]Burman NS.Arthroscopy or the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the joints:An experimentalcadaver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31, 13 (4) :669-695.
[2]李卫平, 刘尚礼.髋关节镜术治疗髋关节病变初步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2, 10 (S1) :84-85.
[3]Byrd JW, Jones KS.P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p arthroscopy with 2-Year follow up[J].Arthroscopy, 2000, 16 (6) :578-587.
[4]Dorfmann H, Boyer T.Arthroscopy of the hip:12 years of experience[J].Arthroscopy, 1999, 15 (1) :67-72.
[5]Ganz R, Parvizi J, Beck M, et al.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a cau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 (417) :112-120.
[6]陈百成.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杂志, 2009, 9 (1) :10-14.
[7]Fitzgerald RH.Acetabular labrum tear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5 (311) :60-68.
[8]Dorrell JH, Catterall A.The torn acetabular labruml[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86, 68 (3) :400-403.
髋关节 篇3
【关键词】 CE角;髋关节疾病;诊断;治疗
CE角是反映股骨头、髋臼相对关系的X线指标,可以作为股骨头在髋臼稳定的指数。笔者通过测量患有髋关节疾病患者的CE角,探讨CE角与髋关节疾病的相关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髋关节疾病患者212例,男139例,女73例;年龄4~72岁,平均(32.6±13.7)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72例,髋关节结核19例,髋关节脱位21例,髋臼发育不良47例,髋关节肿瘤9例,臀肌挛缩症23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8例,其他3例;单髋140例,双髋72例,共计284个髋关节。临床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髋部反复发作的胀痛或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自述不能久站或走远路,随着年龄增长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跛行。
2 方 法
2.1 评定标准 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盆及股骨上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CE角指数在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值不同。CE角成人测量指数20°~46°,平均36°;< 20°或> 46°为异常。儿童15°~40°,平均30°;< 15°或> 40°为异常。儿童超过14岁,其CE角与成人相同。
2.2 X线片拍摄方法 由本院医学影像中心拍摄,仪器为DFH250022型X光机,摄片时采用标准的骨盆前后位(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固定于中和位,双侧髂前上棘与检查台保持平行)。通过影像中心系统(MEDVISION2.06医学影像工作站系统)下载患者资料及骨盆前后位X线图像,以JEPG格式保存。
2.3 测量工具 采用最为广泛的影像测量软件Digimizer (版本3.4.1.0),测量由2位专业医生分别完成。每组数据分别测量2次,取4组平均
值。
2.4 CE角测量 股骨头中心C点到髋臼顶的外缘E引一条直线与通过C点的垂线的夹角即CE角。见图1。
3 结 果
对212例284个髋关节的CE角进行测量所得的数据系统分析:①7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其中17例处于早期,髋关节CE角无明显异常;55例出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变窄,CE角<
20°。②19例髋关节结核患者,其中6例处于结核早期,关节间隙可见积液,间隙增宽,CE角43°~48°;13例处于中晚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侵蚀破坏,股骨头关节面和髋面模糊不规则,出现关节狭窄,CE角8°~23°。③21例髋关节脱位患者,CE角由正值逐渐减少,甚至变为负值。④47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关节CE角均<20°。⑤9例髋关节肿瘤患者,其中3例出现关节腔周围有弥散性密度增高影,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CE角无异常;6例出现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模糊不清,CE角< 20°。⑥23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其中13例出现明显双侧CE角增大,10例出现单侧CE角增大。⑦18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患者,其中6例处于早期,髋关节CE角无异常;12例患者关节呈双侧髋关节炎对称受累,表现为少量关节积液,关节间隙均匀变窄,关节面模糊中断,关节面及相邻骨质内小圆形软组织密度囊变区,囊变区周围轻度反应性骨硬化,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边缘骨赘及骨性强直,CE角< 20°。⑧其他3例患者为髋关节骨关节炎,出现关节间隙变窄,CE角< 20°。
4 讨 论
髋关节是全身最大的杵臼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组成,髋臼周缘有肥厚的髋臼盂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并缩小其口径,从而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而髋臼和股骨的正常解剖形态又是髋关节能灵活活动的基本保证。髋关节的稳定机制包括:合适深度、宽度的髋臼和陷于其内的合适大小、形态的股骨头所构成的良好包容关系,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环密封关节、减少髋臼与股骨头的直接接触,骨关节外包裹着坚韧的髋关节囊及外周许多韧带和强大的肌群等。CE角测量是了解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的一种方法,为Wiberg首创,可显示股骨头在髋臼内的稳定程度,或反映髋臼顶部的发育程度[1]。当髋臼或股骨形态异常破坏了上述稳定结构,即可发生头臼的异常解剖形态,生物力学也发生相应改变,而髋关节局部生物力学是影响髋关节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3]。关节软骨和骨性关节面的损伤,又进一步加重了髋关节的力学改变及代谢循环,进而进入病变加速期的恶性循环。
CE角是反映头、臼相对关系的X 线指标,在临床具有直观明了的效果。髋关节疾病早期症状和体征比较隐匿,容易导致误诊、漏诊,髋关节疾病的不同发展时期及疾病的不同类型,其病理生理变化亦不同,但也存在共性和同一性。在髋关节疾病炎性变早期,髋关节肿胀、内压增高、积液,关节间隙增宽,其CE角会不同程度增大,随着疾病发展,炎性期消退,软骨及骨质破坏,股骨头坏死、塌陷,关节间隙变窄,CE角就会变小,甚至变为负值。
CE角的测量或许可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髋关节疾病方面助广大临床医生一臂之力。笔者在本课题研究中发现,CE角的测量受股骨头位置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股骨头脱位严重时,其测量值误差大,有时甚至无法测量。婴幼儿股骨头骨骺未钙化时,CE角亦难以测量。邬培慧等[4]研究髋臼CE角及关节作用力方向的生物力学作用,基于髋关节CT扫描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CE角的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股骨头中心施加7种不同大小及方向的关节作用力,应用有限元非线性面-面接触分析方法,研究髋臼关节软骨内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以及股骨头位移。当CE角减小时,髋臼软骨应力峰值平均值逐渐由1.70 MPa
增大至7.89 MPa,应力分布区域面积逐渐减小,股骨头向关节外位移,距离由0.04 mm 增大至2.88 mm;
对于CE角较小的髋关节,关节作用力方向趋向人体纵轴时,可不同程度增大髋臼软骨内应力峰值及股骨头位移距离,从而得出结论为髋关节CE角以及关节作用力方向是影响髋关节生物力学的两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髋关节疾病具有各自的特异性表现,结合病史全面查体及辅助检查,进一步完善测量髋关节CE角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髋关节疾病的诊断水平。
5 参考文献
[1]材川加重,范先阁.美国无痛分娩的现状[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7,5:291-293.
[2]Felson DT,Lawrence RC,Dieppe PA,et al.Osteo-arthritis: new insights.Part 1: the disease and its risk factors[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0,133(8):635-646.
[3]Reijman M, Hazes JMW,Pols HAP,et al.Acetabular dysplasia predicts incident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the Rotterdam study[J].Arthritis Rheuma,2005, 52(3): 787-793.
[4]邬培慧,傅明,康焱,等.髋臼CE角及关节作用力方向的生物力学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1):1174-1177.
收稿日期:2013-12-24
髋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 篇4
1.减轻体重,体重是膝盖问题的主因,你每超重一磅,你的膝盖部位就得承受6倍的重量。
2.用止痛乳液搓揉膝盖。
3.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
4.用运动锻炼膝盖,即使膝盖疼痛,也需做适量的运动,肌肉愈强壮,关节愈有力,也更能承受压力(①锻炼四头肌②抬腿③锻炼腿后腱),如果运动反而增加疼痛与不适,应停止练习。
5.改变活动项目,不论你做什么,勿因为膝盖痛而放弃健康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停止活动,你只需避免会引起膝盖痛的事。
6.跑在有弹性的地面,草地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后。
7.在活动间若发生膝盖疼痛,应立即休息患部,用冰块冰敷,并抬高患部20D30分钟。冰块是极佳的消炎剂,确实有助于减轻膝盖痛。
8.在没有肿胀的情况下,事先热敷可能使你活动时较不痛,但若有发肿的情形或怀疑有发肿的迹象,则勿热敷。运动后热敷将是徒然,增加不适。
9.当跑鞋失去弹性而无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后,应立即换鞋。
10.建议以骑脚踏车取代容易引发膝盖不适的跑步,不论是固定式或可动式脚踏车皆可。但若不谨慎行之,骑车也可能带来膝痛。我们不鼓励骑上坡路段,以免过度费力。而且应以低档行进,较轻松。
11.找出疼痛的引发点,在大腿内侧有个疼痛的引发点。欲消除这种疼痛,不妨将手自膝盖向大腿的正面上移3寸,接着向内侧再移2寸,用拇指尖稳稳地压入此点,直到你感觉肌肉已松弛。这可能需要30一90秒的时间,然后放开拇指。
12.运动前的暖身及运动后的降温都是很重要的。平躺在地面上,将双膝向胸前,然后将一只腿向上伸直,像要用脚眼看天花板,从1数到10,随后换另一只脚
如何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篇5
有许多理论阐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如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臀位产时有异常屈髋的机械应力,可导致股骨头后脱位。韧带松弛曾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宫内胎儿韧带产生相应松弛,在新生儿期较易发生股骨头脱位。
但很难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本病的原因,一般认为遗传和原发性胚质缺陷对发病可能起重要作用。胎儿的髋关节开始是间质性软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圆形,然后逐渐变浅,呈半圆形。出生时,髂骨、坐骨及耻骨仅部分融合,髋臼窝极浅,所以分娩时胎儿髋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幅度,以使胎儿容易通过产道。因此,胎儿在出生前后这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若胎儿下肢置于伸直内收位,则股骨头不易置于髋臼的深处,极易脱位。
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囊、韧带松弛,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发病原因。典型患儿,在胎儿期及出生后只有髋臼浅平、臼顶部发育不良、关节囊松弛等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一部分患儿发展成为完全髋关节脱位。因此有人认为髋臼发育不良、关节松弛是先天性、原发性改变,而髋关节脱位则是继发性改变,为髋臼发育不良的后果。
二、发病机制
出生时以关节囊松弛为主要病理改变,随着年龄增大和脱位程度加重,特别是开始行走后,可逐渐出现下列病理变化:
1、关节囊伸长,与髂骨粘连,中部狭窄呈哑铃状。
2、髋臼盂唇增厚,开始为外翻,随行走增多而成内翻。圆韧带增长变粗,横韧带肥厚。髋臼因缺乏股骨头的正常压力刺激而发育不良,变浅并呈斜坡状。
3、股骨头骨骺发育延迟,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增大。
4、股内收肌挛缩,臀肌松弛。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篇6
正常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
窝内(髋臼)
手术指征
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常不用于青年。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
*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6个月以上)
*X线确诊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关节炎 *因髋关节疼痛不能工作、睡觉或活动
*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
*部分髋部骨折 *髋关节肿瘤 手术禁忌症: *髋部感染
*髋关节周围皮肤缺失
*股四头肌瘫痪
*腿和足部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周围血管病
变)
*神经病变(神经病)影响髋部 *严重的限制性神经功能紊乱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疾病晚期,如癌转移)
*病理性肥胖(体重超过300磅)
手术过程1
髋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连接股骨头和骨盆的关节窝。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髋关节内损害的骨质。全髋关节置换
术包括三个部分:
*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
*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
定性
半髋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关节
窝(髋臼)
术前将对患者作全面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残疾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术前身体状况
和心肺功能,以判定他是否应该接受髋关节
置换手术。
手术在局麻或腰麻下进行。整形外科医生沿着患侧髋关节作一个切口,暴露髋关节,切除股骨头和髋关节窝
手术过程2
然后将金属关节头和金属杆置入股骨,将塑料关节窝置入扩大了的骨盆关节凹。将人工关节固定好(常常用一种特殊的水泥固定),将骨附近的肌肉和肌腱复位,最后关闭切口。术后患者髋部包扎大量敷料。术中放置一条细引流管以排出关节区多余的液体。
1.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1.1 一般护理
术后进行常规监测T、P、R、BP、SpO2、HCE等,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扭曲、压迫,防止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记录出入量及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h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
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的体位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体位[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有重要意义[3]。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位,应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常规置于髋关节外展30°、屈伸0°、内外旋0°、膝关节0°位(外展中立位),或根据人工假体柄和臼置入的角度将患髋置于屈伸0°、外展30°、内旋15°、膝关节0°位(外展内旋位)。允许患者健侧卧位,但应注意保持患侧肢体处于上述体位。为此可将特制的梯形软枕放于患者两腿之间,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允许患侧肢体在上述体位状态下髋膝关节伸屈角度为0°~9°。
1.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
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其行跖趾关节伸屈和双侧踝关节伸屈,2~3次,5min/次;逐渐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术后第1~2天:床头摇起(不应超过30°),取平卧位,加强训练强度,指导患者有规律地、主动地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并指导患者作踝关节环转运动,每组顺逆时针环转各30~50次,以上两种练习交替进行,每隔1h练习5~10次,早中晚共3回;同时开始髋、膝关节屈伸训练,即交替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被动做登自行车动作,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或将硬枕放在患侧膝关节下,鼓励患者尽量在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将膝关节伸直,抬起小腿,20次/h,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每天做4~8h;同时加强健侧肢体锻炼,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锻炼过程中,鼓励患者配合深呼吸运动。手术后第3~7天: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
试验,为患者下床负重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手扶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自行车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1.4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
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锻炼: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嘱患者术后1、3、6个月来本院复查。
2.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术”,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成形术是患者一次特殊的身体体质考验,该手术并具较高致残率。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尤
髋关节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均为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确诊严重AS髋关节病变患者,诊断标准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AS诊断分类标准。其中男38例(56髋),女5例(3髋),年龄18~49岁,平均33.5岁。置换前患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及腰部疼痛,全身肌肉萎缩,驼背畸形,日常活动均明显受限。AS确诊至手术平均时间12.6年(5~29年);HLA-B27阳性者37例,血沉、血常规正常,病情在稳定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级标准,所有患者X线检查均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消失、脊柱竹节样改变及髋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根据Bath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X线分级法,Ⅲ级17例,Ⅳ级2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持续硬膜外麻醉16例,7例因颈段强直采用了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复合麻醉,其余20例均行经口气管内全身麻醉。
1.2.2 手术方法
11例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其中7例一期置换,2例二期置换。均取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显露,术中依据软组织紧张状态、关节屈曲强直和挛缩程度适当扩大切口。对伴有屈髋畸形者,先对挛缩的软组织进行充分的松解,清理关节内增生滑膜及纤维瘢痕组织,必要时行股内收肌切断术。对于关节强直患者,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先行横断截骨,使髋关节脱位,再行股骨颈修整截骨,再用髋臼锉研磨股骨头至真臼,髋臼突出骨床的范围不应超过25%,以显露原髋臼窝内的脂肪为参照,标准全髋技术置入假体。彻底止血,消灭死腔,大量抗生素盐水冲洗,彻底清除碎骨屑,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双侧一期置换者,完成一侧关节置换后重新消毒铺单,再行另一侧关节置换[2]。采用非骨水泥型24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21髋,杂交式固定(股骨柄骨水泥、髋臼非骨水泥固定)14髋。
1.2.3 术后康复
手术后密切观察血常规、血气分析、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四项及心肺功能等;双大腿之间放置三角垫,术后行皮肤牵引保持外展30°~40°中立位;为减少出血,术后24h常用冰袋冷敷;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术后应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术后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可以扶助行器下地站立,练习行走;术后14 d拆线[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关节活动度对比手术前后关节总活动度、屈曲度;功能评估根据Harris评分标准[4]: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疼痛评估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异位骨化评定采用Brooker分级法;术后X片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评价髋臼安放位置。髋臼侧假体采用DeLee和Chamley方法进行影像学观察评定,股骨侧假体采用Gruen等14分区法进行影像学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是115~235 min,平均每侧手术时间(72±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35±43)ml,平均输血(374±26)ml。
2.2 关节活动度和整体功能Harris评分
本组患者随访3~6年,平均4-5年。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和整体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各组数据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最为明显,髋关节前屈达到(83.59±9.15)°,髋关节后伸达到(18.43±6.46)°,Harris评分(87.36±5.39)分,其中优23例,良12例,优良率为81.39%。
注:与手术前相比,*P<0.05
注:与手术前相比,P<0.05
2.3 关节疼痛
疼痛NPRS评分手术前(4.35±1.26)分,术后(0.73±0.52)分,术前有髋关节疼痛、膝关节痛和下背痛的患者均已明显缓解,改善率为81.39%。
2.4 并发症
3 例在扩髓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裂缝骨折,但未到达小粗隆以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2年髋臼假体松动移位1例,行髓臼翻修术,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5髋(8.47%)发生异位骨化,根据Brooker分级:Ⅰ级2髋,Ⅱ级3髋,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良好;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对症处理后好转;余病例无感染、假体松动、折断、脱位移位发生。
3 讨论
AS病程进行性发展,髋关节受累引起强直和畸形,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AS的早期诊断可以降低髋关节受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当今治疗AS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指征为不能用药物控制且进行性发展的疼痛和关节强直[5]。
本组结果显示,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最为明显,髋关节前屈达到(83.59±9.15)°,髋关节后伸达到(18.43±6.46)°,Harris评分(87.36±5.39)分,其中优23例,良12例,优良率为81.39%,说明在保守治疗或其他手术疗效较差的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在恢复活动功能和改善AS的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异位骨化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AS患者异位骨化率较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前ESR、CRP异常升高,全身病情未完全控制;(2)术中关闭伤口前冲洗碎骨屑的程度;(3)术后未给予针对AS病情的对症治疗措施;(4)骨代谢异常[6]。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公认的最为常用的预防性用药,如吲哚美辛等。本组中置换后5髋(8.47%)发生异位骨化,相对较低,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有关系,但异位骨化不影响置换后关节活动范围。
总之,THA是治疗AS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正确确定原髋关节面位置和髋臼假体角度、选择合适假体、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凯晶,于建华,李晓辉,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严重屈髋畸形[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21-725
[2]吕书军,周广,陈忠俊.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1例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3):218-220
[3]陈铿,唐勇,黄霖,等.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疗效分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1):59-61
[4] Vosse D,de Vlam K.Osteopor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kylosing spondylitis.Clin Exp Rheumatol.2009;27(4 Suppl 55):S62-S67
[5] Vander Cruyssen B,Munoz-Gomariz E,Font P,et al.Hip involvement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p replacement surgery.Rheumatology(Oxford).2010;49(1):73-81
髋关节 篇8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9.00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引起四肢大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继而引起脊柱、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性疾病[1-2]。本病晚期可引起脊柱强直、髋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目前,AS晚期髋关节畸形和/或强直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3]。笔者对12例(21髋)AS晚期髋关节强直患者行THA,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AS晚期髋关节强直患者12例,均符合AS诊断标准[4]。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42岁,平均(28.6±9.4)岁;病程3~21年,平均(12.5±7.6)年;双髋9例,单髋3例。1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和/或功能障碍,入院检查髋关节屈伸活动度为0 °~30 °,X线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脊柱竹节样变及髋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术前Harris评分10~38分,平均(28±4.2)分。
2 方 法
2.1 麻醉选择 本组12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3例患者因颈椎强直采用经鼻气管插管麻醉。
2.2 手术方法 本组12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截骨后取出股骨头,其中3例(5髋)因股骨头与髋臼融合难以取出,借助骨刀及髋臼锉去除股骨头。此部位应注意真臼位置,以见到马蹄窝为判断真臼标准。安装髋臼及股骨柄时应根据患者腰椎后突、骨盆前倾情况,调整前倾角及外展角大小,术中注意保护血管及神经。12例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假体,9例双侧置换患者分两期进行,时间间隔3~6个月。
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双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患肢外展30°~40°,中立位放置,视出血量48~72 h拔除引流管,采用气压治疗仪及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自患者意识恢复即开始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2 d可借助助行器下床锻炼,1周后正常负重,但需扶拐保护。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X线,以后每年1次,对术后患者坚持随访。
2.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Harris评分进行评定,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变化,以评定手术的疗效。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对1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6~40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均未出现假体下沉及松動等远期并发症。按照Harri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经统计学分析,12例(21髋)患者术前平均(28±4.2)分,术后平均(78±6.8)分。典型病例(患者,男,22岁,AS并双侧股骨头坏死)行THA前后X线检查,见图1。
4 讨 论
AS高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早期的AS多累及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患者会有不同程度腰、背、颈、臀等部位疼痛或肿痛,这时保守疗法较为适用。AS发展至晚期,可致脊柱及关节强直,X线片可见脊柱呈竹节样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髋关节活动疼痛或功能受限,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年轻患者想通过手术改善髋关节活动的愿望特别强烈。幸永明等[5]认为,AS患者髋关节原始病变较重,行全髋置换时的年龄较轻,对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因此,对手术时机、手术操作、假体的选择、术后康复的要求就更高。Sochart DH等[6]认为,AS病程越长,手术难度越大,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就越困难;当AS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关节僵硬而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定时,即应行THA。Gualtieri G等[7]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认为,THA在AS早期进行,并不会从整体上增加术后的失败风险,且可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提高AS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
关于AS患者手术入路,卢世璧等[8]认为,髋关节强直于屈曲位者,后外侧入路可清楚地暴露股骨颈及髋臼,有利于股骨颈的截骨。Walker LG等[9]采用Gibson 入路,认为此入路便于松解关节前方挛缩软组织。史占军等[10]主张采用髋关节外侧入路,认为其操作简单,解剖层次清楚,使髋臼侧及股骨侧的手术操作容易进行,另外屈伸下肢可判断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及其挛缩程度。本组12例(21髋)患者全部采用后外侧入路,术中髋臼暴露充分,利于清除髋臼周围瘢痕组织,手术进行顺利。笔者认为,各种手术入路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经验及习惯,选择熟练的入路方式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由于AS患者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纤维骨化,甚至股骨头与髋臼融合,术中股骨头脱位比较困难,可先于小转子上1~1.5 cm处锯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本组患者中3例(5髋)由于股骨头与髋臼融合,无法取出股骨头,术中根据残留少量软骨判断真臼位置,用骨刀将股骨头打碎,用髋臼锉锉出髋臼内碎骨,直至见到马蹄窝及圆韧带残留,证明股骨头完全取出。
nlc202309031247
AS患者一般存在腰椎后突畸形,在长期行走过程中会导致骨盆前倾变小。Tang WM等[11]对脊柱后凸型骨性强直患者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证实患者存在矢状面上骨盆后倾畸形,并发现骨盆在矢状面上后倾20°,则髋臼的前倾角及外展角分别增大30°及55°;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在安放髋臼杯时应注意前倾角及外展角的调整,彻底清除髋臼后外侧骨赘,从而避免撞击,防止术后髋关节前脱位。本组病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前倾角选择在0 °~10 °之间,术中患者关节稳定性较好,术后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情况。
AS患者一般有激素治疗史,长时间的活动受限导致骨质相对疏松,这类患者又以青壮年男性居多[12],选择假体时应用生物型假体还是骨水泥型假体一直受到广泛争论。李玉春等[13]认为,骨质疏松不严重的年轻患者选择生物型假体长期效果好,翻修时操作容易;Hamaadouche M等[14]使用骨水泥假体对AS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效果优良。Kim YH等[15]则在一组病例中分别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及生物型假体,随访发现,二者在关节活动度、髋关节疼痛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植入,术后未发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疗效满意。
5 参考文献
[1]张志韧,张宝岑.后路单阶段腰椎椎弓根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6):609-610.
[2]隋金颇,张元民,葛帮荣,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附2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50(46):95-96.
[3]Lehtimaki MY,Lehto MU,Kautiainen H,et al.Charnley total hiparthroplast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survivorship analysis of 76 patients followed for 8-28 years[J].Acta Orthop Scand,2001,72(3):233-236.
[4]van der Linden S,Valkenburg HA,Cats A.Evaln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p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J].Arthritis Rheum,1984,27(4):361.
[5]幸永明,王振林,刘伟,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中期全髋关节置换术[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50-52.
[6]Sochart DH,Poter ML.Long-term result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young patients who had ankylosing spondylitis.Eighteen to thirty year reaults with survivonship 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8):1181-1189.
[7]Gualtieri G,Gualtieri I,Hendriks M,et al.Comparison of cemented ceramic and metal-polyethylene coupling hipprosthese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2(282):81-85.
[8]卢世璧,王继芳,朱盛修,等.髋关节强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J].中华外科杂志,1985(23):628-630.
[9]Walker LG,Sledge CB.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anklosing spondyliti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1(262):198-204.
[10]史占军,金大地,景宗森,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5):267-271.
[11]Tang WM,Chiu KY,Kwan MFY,et al.Sagittal pelvic malrotation and positioning of the acetabular componen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model analysis[J].J Orthop Res,2007,25(6):766-771.
[12]王孝輝,丁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15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4):59-60.
[13]李玉春,陈英桓,刘成恩,等.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严重屈髋畸形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4):349-352.
[14]Hamaadouche M,Kerboull L,Meunier A,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ed hips:a five to twenty-one-year follow-up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3,83-A(7): 992-998.
[15]Kim YH,Oh SH,Kim JS,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seous ankylosed hip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4):136-148.
收稿日期:2014-05-30;修回日期: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