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镜

2024-06-27

髋关节镜(精选10篇)

髋关节镜 篇1

随着关节镜技术在我国的开展普及, 膝关节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但髋关节镜手术技术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 位置深在, 手术器械要求较高, 其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而医生对髋关节疾病的认识、诊断水平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髋关节镜手术的开展。山西华晋骨科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对27例患者进行髋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 男22例, 女5例;年龄11~64岁, 平均32.3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7 d~2.5年;右侧16例, 左侧11例。术前诊断:髋关节滑膜炎7例, 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7例, 髋关节结核1例, 髋臼盂唇损伤4例, 滑膜软骨瘤病4例, 化脓性关节炎2例。术前均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 经血细胞分析、血沉、C反应蛋白、髋关节X线片、MRI检查等明确诊断。

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以髋关节疼痛为主因, 但不同患者除疼痛外还合并有其他症状, 绞锁6例, 髋关节被动固定5例, 疼痛向患侧膝关节放射13例, 腹股沟疼痛14例, 活动时疼痛加重21例。经2名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后, 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并进行记录, 术前患者Harris评分为 (44±6) 分。

1.2 方法

1.2.1 手术入路

髋关节前方入路, 髂前上棘垂线和耻骨联合水平线的交叉点内侧和头侧45°角接近于股外侧皮神经, 应用微小的皮肤切口避开神经。前外侧入路, 大转子前方2~3 cm, 远端或近端1 cm。外侧入路, 大转子中部2~3cm, 保持在中心或稍向上方, 瞄准髋关节中心。后外侧入路, 在大转子中部后方2~3 cm。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静脉麻醉下成功后, 置于骨科手术牵引床上, 牵引柱偏于患肢腹股沟处。患足牵引套妥善固定, 患肢伸直, 患足内旋50°, 将C型臂放置于髋关节正位, 调整C型臂高度, 使C型臂将髋关节全部包括。应用骨科牵引床牵引, 用10~40 kg的牵引力将髋关节间隙牵开约1 cm。先用外侧入路, 将髋关节镜专用穿刺针穿刺进入髋关节腔, C型臂确定穿刺到髋关节腔后。在穿刺针中放入导丝, 用导丝感觉其在关节腔中, 退出穿刺针, 切开皮肤, 用套管从细到粗扩张通道, 最后放入4 mm的关节镜套管。用关节镜充水压力泵扩张关节腔, 在关节镜监视下, 取前外侧或后外侧入路, 建立工作通道, 镜检髋关节, 再根据镜检结果进行不同的手术。1.2.3统计学处理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若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不符合正态分布,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2 结果

根据关节镜检查、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7例, 剥脱性骨软骨炎2例,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7例, 髋关节结核1例, 髋臼盂唇损伤4例, 滑膜软骨瘤病4例, 化脓性关节炎2例。根据镜检结果行滑膜切除11例, 关节清理置管引流3例, 游离体摘除6例, 其中1例滑膜软骨瘤病由于髋关节后下方也存在大量软骨瘤, 关节镜下不能完全取出, 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取出;髋臼及股骨头骨赘磨削7例, 髋臼盂唇切除或修整9例。

27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6 d (6~16 d) , 手术患者均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后第1、3、6、12、24、36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随访, 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髋关节疼痛、绞锁、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以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为最终结果, 术后Hraais评分为 (89±4) 分, 其中手术疗效为优 (91~100分) 16例, 良 (81~90分) 9例, 可 (71~80分) 2例。

与手术前Harris评分相比, 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显示两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1, P<0.01) 。

3 讨论

虽然上世纪30年代已经有髋关节镜的报道[1], 但髋关节镜手术普及及开展因髋关节位置深在、周围有坚强的肌肉及关节囊, 复杂的解剖结构, 设备要求高等原因受到限制。近20年来由于关节镜器械及技术的发展, 髋关节镜才逐渐得以普及, 但与膝关节镜的发展相比, 仍有很大差距。目前较为明确的手术适应证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者, 滑膜炎 (单纯性、化脓性、结核性、类风湿性等) 、游离体形成、髋臼盂唇缘撕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剥脱性骨软骨炎、轻度骨性关节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关节内异物、滑膜骨软骨瘤病等[2]。手术禁忌证为:髋关节内陷、退行性关节炎后期、强制性脊柱炎、髋关节囊外感染等, 而由于牵引导致髋关节腔内的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已经损害的股骨头血运, 股骨头坏死也应列入手术禁忌证[3]。Dorfmann等[4]认为未确诊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绞锁、髋关节游离体、需要取活检的滑膜炎都是髋关节镜的明确指证。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及髋臼盂唇损伤过去不被骨科医生注意, 到2003年Ganz等[5]首先提出了由于存在髋臼以及股骨近端的形态结构异常, 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发生股骨头颈和臼的异常碰撞, 导致髋臼、盂唇及软骨损伤, 从而引发髋关节疼痛症状, 且持续发展并导致髋关节的退变, 即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股骨髋臼撞击被分为三种类型:Cam型 (凸轮型) , Pincer型 (钳夹型) 及Mixed型 (混合型) 。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 Cam型及Pincer型发生率较低, 分别为17%和10%, 而混合型占73%[6]。在手术中, 我们用磨钻将股骨头、颈部骨凸起磨削成形, 切除损伤的髋臼盂唇及增生的髋臼边缘骨赘, 消除屈髋及内旋时的撞击。

髋臼盂唇损伤缺乏特有的表现, 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 误诊、漏诊较多。运动损伤、髋臼发育不良及股骨髋臼撞击是其常见病因[7,8]。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提高及医生对盂唇损伤认识的逐步提高, 髋臼盂唇损伤的发病率在逐渐提高。Farjo等[9]通过对28例盂唇损伤的回顾分析, 只有36%的患者可以回忆起特定的事件, 患者主诉中有64%有机械症状, 57%描述弹响, 18%描述绞锁, 14%出现“打软腿”。而刺激症状出现在屈曲-伸直位置, 刺激症状与盂唇损伤的位置没有对应的关系。在本组患者中, 有4例髋臼盂唇损伤, 3例为上盂唇损伤, 1例为前盂唇损伤;7例股骨髋臼撞击的患者中, 均伴有髋臼盂唇损伤。在磨削骨的同时, 同时行髋臼盂唇的清理。

进行髋关节镜手术时, 必须用牵引床牵开髋关节间隙, 牵引损伤有可能导致阴部神经和坐骨神经的短暂性失用、会阴部阴囊及足部的皮肤压疮等。在手术时放置牵引床时应用软垫保护受压部位。本组病例未发生上述并发症。对于小儿患者, 无法使用牵引床时, 需要一名助手牵引患肢, 牵引时应保持力量均衡, 同时防止牵引造成足踝部的皮肤剥脱损伤。

对于髋关节滑膜炎或化脓性感染, 髋关节镜可以用微创的方法, 切除滑膜, 取病检及冲洗关节腔, 置管引流。本组病例中, 有13例行滑膜切除、关节清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医源性神经损伤、软骨损伤、盂唇损伤和器械断裂是髋关节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均与动作粗暴有关。在具体操作时, 注意动作轻柔, 切开皮肤应表浅, 其余用套管钝性扩开。在关节镜套管进入时, 在遇到阻力时不得强行进入, 在C型臂确定未与软骨、盂唇发生撞击时再进入。

髋关节镜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方面有着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的优势, 但对设备要求高, 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高。通过对医生的培训及手术设备的更新, 髋关节镜手术在诊断治疗髋关节疾病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对27例患者进行髋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 根据术前和术后的Harris髋评分判断手术效果, 评定髋关节镜对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价值。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6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 术前为 (44±6) 分, 术后为 (89±4) 分, 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1, P<0.01) , 术中及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10.6d。最后一次Harris评分, 优16例, 良9例, 可2例。结论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对减轻髋关节疼痛, 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关节镜,髋,关节病

参考文献

[1]Burman NS.Arthroscopy or the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the joints:An experimentalcadaver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31, 13 (4) :669-695.

[2]李卫平, 刘尚礼.髋关节镜术治疗髋关节病变初步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2, 10 (S1) :84-85.

[3]Byrd JW, Jones KS.Prospective analysis of hip arthroscopy with 2-Year follow up[J].Arthroscopy, 2000, 16 (6) :578-587.

[4]Dorfmann H, Boyer T.Arthroscopy of the hip:12 years of experience[J].Arthroscopy, 1999, 15 (1) :67-72.

[5]Ganz R, Parvizi J, Beck M, et al.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a cause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3 (417) :112-120.

[6]陈百成.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杂志, 2009, 9 (1) :10-14.

[7]Fitzgerald RH.Acetabular labrum tears.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5 (311) :60-68.

[8]Dorrell JH, Catterall A.The torn acetabular labruml[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86, 68 (3) :400-403.

[9]Farjo LA, Glick JW, Sampson TG.Hip Arthroscopy for AcetabularLabral Tears[J].Arthroscopy, 1999, 15 (2) :132-137.

膝关节镜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篇2

【关键词】 膝关节镜;手术配合;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38-01

关节镜手术是现代医学科技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关节外科的发展方向。关节镜手术不用大范围地暴露关节,创伤比切开手术要小很多,因此关节镜手术并发症也很少,恢复得快。患者可以较早离床活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应地也减少了住院费用。关节镜的适用范围很广,髋、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甚至指关节都可以做关节镜手术。但膝关节是关节镜手术应用最早,最成熟的关节。

关节镜手术虽然好处很多,也存在很多不足,如设备昂贵、器械多且复杂,对手术室护士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总结了以往手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参考文献[1-3]后制定了“关节镜手术配合和护理纲要”,希望能改进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关节镜手术的水平。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起实施关节镜手术配合和护理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后,至2008年11月,共实施膝关节镜手术95例,我们仅纳入半月板损伤(MT)、滑膜炎(SY)、骨关节炎(OA)、游离体(LB)和前交叉韧带(ACL)或后交叉韧带(PCL)断裂的病例共64例(A组)。同时我们回顾分析了在纲要实施前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57例膝关节镜手术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的基线资料,见表1。

上述基线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2 关节镜手术配合和护理纲要

2.1 术前准备 术前1天确保手术室清洁达到指标规定,检查各机械设备,使其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并消毒,巡房护士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用物准备 气囊止血带,负压吸引器,绷带,一次性无菌中单1-2块,0.9%氯化钠溶液(3000ml)2-3袋,棉垫1个。

2.3 协助麻醉 巡回护士到病房常规核对后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协助麻醉医生麻醉,帮患者摆好麻醉体位,关节镜治疗术通常采用硬脊膜外连续阻滞麻醉,患者需取侧卧位,弓出背部的同时双手环抱双膝。麻醉完毕,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一侧肢体测血压,另一侧肢体行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固定上下肢,注意保暖。

2.4 上止血带,核对器械、敷料巡回护士安装下肢止血带,止血带绑在患侧大腿上1/3处,缠绕松紧适度以1指为宜,平整无摺皱。充气时间一般不超过1.5h。松止血带时要缓慢放气,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如再次需要,两次间隔时间应在5min-10amin為宜。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需认真清点核对器械、敷料。

2.5 消毒铺巾按下肢常规手术消毒铺巾,由于关节镜手术过程中要持续冲洗关节腔,为了防止手术野潮湿保持无菌,消毒完毕后器械护士应协助医生先铺一张一次性无菌中单,避免灌注液渗湿敷料而导致术后感染。

2.6 连接各种线路,铺巾后巡回护士将摄像头、自动刨削器、光导纤维姗与各自主体相连接,通电源并打开冷光源。将关节镜仪器放在术者对侧,刨削器的脚踏置于术者的同侧脚下。驱血完毕后,巡回护士给气囊止血带充气,准备灌洗液(液面距手术部位约1.0m左右),并及时打开灌洗液调节夹,连接负压吸引当术者置人关节镜及操作器械时,关掉手术无影灯。手术过程中及时补充0.9%氯化钠溶液,保持灌洗持续进行。使用止血带时,患者会感到下肢麻木、酸痛、烦躁,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每15-30min检查止血带的压力指数及时间,并及时提醒术者。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台上器械放置有序,密切注意手术步骤,传递器械时要迅速、准确。

2.7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在松止血带之前,器械护士用消毒棉垫在大腿患处做加压包扎,术中取下的标本及过滤的标本应遵医嘱固定后做病理诊断或交给术者妥善处理。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拔出硬膜外管,并同麻醉医生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向接班护士交班,说明术中用药及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交代麻醉后注意事项。

3 结果

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在手术室逗留时间以及患者灌洗液平均用量的比较,详细结果,见表2。

表2可见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在手术室逗留时间以及患者灌洗液平均用量明显少于B组。

4 讨论

关节镜手术由于其并发症少,恢复快受到了广泛地开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如设备昂贵、器械多且复杂,对手术室护士要求较高等。我们在总结了以往手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参考了有关文献制定了“关节镜手术配合和护理纲要”,严格按照纲要实施,强化了手术室的护理配合,可明显地缩短关节镜手术时间和患者在手术室逗留的时间,减少灌洗液的用量。由此可提高手术的疗效、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以及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

在我们的纲要中,核心的内容是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器械和敷料的清点核对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及特殊要求,做到操作熟练、认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膝关节镜手术较为复杂,要求配合护士应熟练掌握关节镜器械的使用及手术配合的各个环节。术前器械准备齐全,术中配合密切。膝关节镜的器械属贵重精密仪器,需专管专用,定点放置,建档保存,建立登记本,定期实行仪器的维护。每个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情况变化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应建立文字记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积累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旭翅,刘占芬,白洁.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4):396-397.

[2]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102.

髋关节镜 篇3

外科脱位技术作为一种可接受的标准化治疗手段,是以往治疗FAI的主要手术技术[8]。随着髋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选择髋关节镜下治疗FAI的医生越来越多。髋关节镜技术治疗FAI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9]。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凸轮型FAI患者21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 年龄22 ~ 62岁,平均42. 4岁。患者各年龄段的发病数呈双峰分布,其中22 ~ 30岁以及45岁以上者居多,分别占总体的33. 3% 和42. 9% 。其中12人均与运动相关。病程10 ~ 35个月,平均13. 4个月。保守治疗包括限制体育活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使用冲击波治疗。所有病例在确诊后均通过完善的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均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本研究中合并髋臼盂唇撕裂者12例; 合并局限钳夹型患者4例; 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者19例。

1. 2 手术适应证 主诉: 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机械症状,如响声,绞锁等; 腹股沟区局限的疼痛; 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不缓解; 查体: 屈髋内、外旋试验阳性,能够明确诱发疼痛者; 影像学支持: 通过术前DR/三维CT证实凸轮畸形,合并局限钳夹型损伤( 髋臼缘骨性突出小于3 mm) 。

1. 3 纳入标准 符合凸轮型FAI的患者以及年龄小于65岁者。

1. 4 排除标准 各种病因导致的髋臼包容不全; 既往髋关节周围骨折或手术病史; 严重的局限钳夹型损伤( 髋臼缘骨性突出大于3 mm) ; 严重的骨关节炎( Outerbridge Ⅳ度) ; 全关节钳夹型患者; 严重腰椎病变、强直性脊柱炎; 伴有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 过度肥胖者。

1. 5 临床检查 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进行髋关节查体及改良Harris评分系统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畸形四个方面,得分大于85分为优,得分70 ~ 85分为良,得分60 ~ 7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1. 6 手术技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骨折牵引床会阴柱包裹后的直径不小于12 cm。患侧髋关节伸直位、外展10°中立位。轻度屈髋可放松关节囊并利于牵引,牵引程度为: 髋关节腔内出现真空影且关节间隙达到8 ~ 10mm。充分内收髋关节后内旋。牵引时间尽量短,不超过2h。采用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检查方法确认髋关节牵开。采用髋关节前外辅助入路、前外侧入路和/或后外侧入路。最先确立前外侧入路( 见图1) ,做该入路时需要将引导针平行于地面10°偏向近端,10° ~ 20°偏向后方,进过臀中肌与臀小肌前部进入髋关节内。行常规髋关节镜检查。然后通过由外向内的方式做前外辅助入路。注意避免损伤盂唇。如需做后外侧入路,需将踝关节放置内旋位,对保护坐骨神经非常重要。在后外侧入路反复更换器械可能造成的神经损伤风险。因此,利用交换棒和套管技术可能是更安全的方式之一。首先清理增生的滑膜,注意不要清理关节内的滑膜皱襞,这些通常可能损伤皱襞下面的支持带血管。然后修整损伤的盂唇和关节软骨。对于Outerbridge Ⅳ级损伤,需行髋臼关节软骨微骨折术。再次探查关节。放松下肢牵引,退出关节镜进入外周间室,术中可见股骨头颈结合部的凸轮畸形,关节镜下表现为,局部明显高于周围的骨性隆起( 见图2) ,色泽略红。通过屈曲内旋和外展外旋可以重现撞击过程,以便继续打磨不彻底的骨赘。使用球磨钻清理凸轮畸形( 见图3) ,恢复股骨头颈区的自然弧度,通过屈曲内旋、外旋反复检查,结合C型臂的成像,判断是否仍存在撞击。必要时,可以对关节囊行“T”字切开,以扩大视野。

1. 7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吲哚美辛栓肛塞6周,预防异位骨化。术后第2天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7 ~ 10 d。术后前3 d限制髋关节活动度,以利消肿。术后3 d后开始,每日髋关节活动度训练0° ~ 30°,渐进性增加。每日2 ~ 3次即可持续4周。每日肌肉协调性训练,锻炼髋关节周围各肌群的等长收缩训练。术后4周后,耐受范围内渐进性负重训练,渐进性行走训练。微骨折的患者推荐术后2个月后开始负重训练。术后4周后,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术后8周在康复理疗师指导下进行上下楼,固定自行车训练。术后12周,可恢复日常活动,并逐渐尝试慢跑、爬楼梯等训练。术后半年,逐渐恢复原先的体育活动和体力活动。

1. 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 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 ± s) 表示,对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随访时患者Harris功能评分行配对t检验比较,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被证实凸轮畸形。其中18例( 94. 7% ) 合并髋臼关节软骨损伤,位于盂唇髋臼结合部。软骨损伤按照Outerbridge系统分级[10],其中Outerbridge Ⅲ级者12例,Outerbridge Ⅳ级者6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 4个月( 12 ~ 18个月) 。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神经损伤、异位骨化、伤口感染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采用改良Harris评分系统,平均改善32分,90% 以上的患者至少改善35分。急性损伤患者( 病程小于6个月) 2例,未出现关节软骨损伤改善,至少为47分,慢性损伤患者( 病程大于1年) 改善相对较差,为25分。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 18个月,平均13. 4个月。术后患髋撞击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的髋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和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4 ~ 5。

3 讨论

3. 1 病理解剖 Ganz等[1]认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指由于髋关节发育不良、创伤和外科手术等原因,造成股骨头颈结合区和髋臼在运动中产生异常接触和压应力,从而导致髋关节软骨和盂唇等结构的继发性损伤,是髋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最新的观点认为,凸轮畸形可能是由于骨骺异常延伸至股骨颈的前侧或前上侧所致,而Siebenrock[6]等则认为的凸轮畸形是由于髋关节先天性脱位继发形成的。

髋关节疼痛的机械原因主要包括静止的高压应力以及过度活动,从而导致软骨盂唇损害、关节炎发生。静止的高压应力通常发生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身上[12,13,14],但是也有研究显示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与这类患者过度外翻的颈干角有关。有一种观点尽管没有被证实[15],认为运动确实可以使髋关旋转增加并且使髋关节压应力增加,从而导致FAI发生。这与本研究的统计相似,本研究中患者各年龄段的发患者数呈双峰分布,其中22 ~ 30岁以及45岁以上者居多,经统计均与运动相关。Siebenrock等[16]将年轻男性篮球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志愿者进行对比,并使非运动员志愿者每周至少参加2 h的运动。研究发现,骨骺闭合的篮球运动员拥有更大的 α 角和更高的凸轮畸形发生率( 89% ) ,而对照组仅有9% 。研究证实[17,18,19,20,21,22],精英运动员、舞者及那些高运动水平的人髋关节炎发生率是对照组2倍以上。其次,在FAI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女性关节周围软组织较松弛有关。Nakahara等的研究显示[23],有症状性的FAI女性患者的凸轮畸形明显小于男性。比如,专业的芭蕾舞演员有着可重复的撞击动作和与此相关的软组织松弛,尽管如此却没有任何FAI的解剖学倾向[24]。

3. 2 关于软骨的认识 尽管治疗FAI的理想结果是阻止远期髋臼软骨以及关节盂唇的损害以及骨关节炎的发生,但是短期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范围和允许重返原来的活动。手术治疗FAI的目的在于短期内缓解症状并且阻止骨关节炎的进程[25]。有学者报道[26,27],手术可以有效改善疼痛以及功能情况,短期随访证实功能评分平均改善30% 。术后效果不佳的不良因素主要为关节炎的发生,术中证实的软骨或盂唇疾患[28]。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术后功能不佳,分析原因主要是髋关节软骨Outerbridge Ⅳ度退变性损伤为不可逆损伤,术后关节软骨继续破坏,因此关节疼痛进行加重。有很多学者证实,凸轮型FAI的主要相关因素是软骨的退变和损伤[29,30,31,32]。通常选择的治疗对策是软骨切除,软骨下骨微骨折以及盂唇清理[33,34]。软骨缺损修复治疗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关节保护,Harris评分在中期随访来看,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得到显著改善[35]。Thomas等研究中发现[36],94% 的患者存在3 ~ 4度的软骨损害。如果关节软骨处于进行性加重的阶段,主张积极的干预处理。在94% 的软骨损害患者中,术后的改良Harris评分是很满意的。84% 患者功能改善,其中只有1例在术后8个月行THA,说明对于凸轮型FAI关节镜下的软骨成型手术,很少有并发症并且没有带来更坏的结果。由于纤维软骨的形成后所带来的临床结果通常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护原有软骨。因为完全缺损软骨区通常导致关节异常的磨损以及关节炎进程的加快。因此,我们建议保守治疗3个月仍不理想的患者即可行髋关节镜下减压手术。关节镜技术可以治疗FAI和继发的软骨盂唇损伤,且临床疗效良好。但是复杂的解剖形态学、过高的手术期望值是外科手术的挑战。同时,髋关节镜的长期随访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 3 手术失败与成功的关键 髋关节镜的诊断和治疗使得髋关节疾患得到了显著发展。为了适合髋关节镜手术的需要,有关髋关节镜特殊器械和工具的研发与应用,使髋关节的观察和手术操作变得更加安全和方便。但这些不代表手术没有危害及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神经损伤,包括坐骨神经麻痹、股神经麻痹、股外侧皮神经麻痹、会阴部神经麻痹等,其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最高。术前准备中我们通常维持髋关节前屈10° ~ 15°、外展15° ~ 25°位,髋关节牵开距离仅大约1 cm,这相对于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的总长度来说改变还是很少的。过度牵引导致的神经损伤3 ~ 4周内大多可自行修复。选择合适的衬垫,采取正确的体位以及使用最小的牵引力来获得足够的牵引,可能是降低围手术期神经损伤风险的主要安全措施。另外,髋关节镜下治疗FAI另一个常见并发症就是减压不彻底。笔者认为,主要与术前的诊断以及术中显露有关。手术中为了更好的显露凸轮畸形,可以对关节囊行“T”字切开,通常成型后可不对关节囊行任何处理。但是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关节松弛症的患者我们还是建议缝合关节囊。

尽管FAI最近已经成为髋关节镜最为热点的话题,但是FAI的患者并不是初学关节镜医生所应选择治疗的患者。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关节镜下解剖知识以及撞击畸形的解剖知识,并且一些像髋关节周围血管解剖变异以及继发的凸轮畸形解剖原发病如Perthes病、先天髋脱位等,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这些可能更适合选择切开的外科脱位技术进行处理[37]。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下行髋关节减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2~62岁,平均42.4岁。均行髋关节镜检,明确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清理损伤的软骨和盂唇,打磨骨赘,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采用髋关节查体和改良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末次随访时,按改良Harris评分评定疗效,优2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超过90%。结论 髋关节镜技术对凸轮型FAI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治疗手段。

23例膝关节镜手术后的康复护理 篇4

关节镜是一种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微创手术方法,多数膝关节的伤病都适合关节镜手术。这种手术创伤小,瘢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已逐渐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膝关节在人体的功能及此种微创手术本身的特点,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自2009年以来对23例住院病人进行了膝关节镜手术治疗,随访1~3月,效果满意,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72岁,平均53岁。其中骨关节炎10例,滑膜皱襞综合征5例,膝关节游离体2例,半月板损伤切除及修复4例,膝前、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

1.2 关节镜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膝关节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关节粘连带松解、增生滑膜切除、退变半月板边缘修整、骨赘磨削、半月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半月板修补缝合、滑膜皱襞切除、游离体切除、交叉韧带重建等。术后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玻璃酸钠2 ml以润滑关节腔、减轻疼痛。

2护理

2.1术前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态度热情、和蔼,工作作风要认真仔细、严肃负责,以熟练的技术获得病人的信赖,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个体差异,在手术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并介绍同种疾病的病人治愈情况,关节镜治疗的特点,消除其顾虑及恐惧心理,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关节镜手术全部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回病室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6 h内取平卧位,术后12~24小时肢体有沉重感和轻微的疼痛,可有反应性积液,故术后回病室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抬高患肢,膝后垫软枕,膝关节屈曲5°位,踝关节90°,有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防止患肢肿胀。术后患肢维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若术后伤口渗血多可行局部冷敷,冰袋置于膝关节两侧,以减轻水肿程度,防止进一步出血,减轻疼痛。

2.2.2 观察患膝疼痛肿胀情况 术后8~24 h内,患肢有轻度疼痛,一般不需要镇痛剂,在观察和处理疼痛的同时,一定要弄清疼痛原因,不可盲目给予镇痛剂。根据疼痛部位、程度和时间,首先应排除是否为并发症所致。个别病人对膝部加压包扎引起的不适也会诉说疼痛,对此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观察留置于关节内的导管的引流情况,保持畅通,24~48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后既可拔除。本组有2例因膝部加压包扎引起的不适诉说疼痛,经过放松加压包扎及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疼痛消失。

2.2.3 觀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 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会影响血液循环,加之运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较慢,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和严重肿胀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因此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应注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宜,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2.2.4 合理地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第1周内,进行轻度功能锻炼。术后2~3 h开始直腿抬高运动。术后24h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及足趾各关节伸屈运动。3~5 次/d,10~15 min/次,逐渐增加至每4~6 次/d,20~30 min/次。同时应用持续被动活动装置(CPM)功能锻炼。术后1周时膝关节可在5~90°有限范围内活动。开始时不超过45°,以后可逐渐增加抬高度数,可达90°,以不疲劳为宜。

CPM机的使用方法:术后6 h即可将患肢置于CPM机上,开始时角度宜小,机器运行速度要缓慢,角度控制在20~30°,以后根据情况逐渐递增,速度为往返1周约30 s,1~2 h/d,要求病人无明显疼痛,并防止造成过度活动。一般应用2周,以后以主动活动训练为主。

术后第2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抗阻锻炼,3 次/d,5~10 min/次,逐渐增加到4~6 次/d,15~20 min/次,踝部的阻力视患者情况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在患肢肌张力和活动范围得到基本恢复、股四头肌有力能抬腿且膝关节无肿胀时,可以扶拐下地行走,要求股四头肌肌力要恢复到4级以上。因为在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前,膝关节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过早负重就有可能造成膝关节内新的损伤[1]。

术后3~4周,鼓励进行比较强烈的锻炼,使患肢肌张力和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逐渐进行膝关节正常范围内活动度训练;同时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训练及股四头肌抗阻力等长收缩锻炼,使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可以弃拐下地行走,当患肢肌张力和活动度恢复到适当的范围时,方能进行体育锻炼。

术后第2个月,进一步全面功能康复训练,促使患肢完全恢复正常活动功能。逐步增加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的踝部阻力,开始进行正常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游泳或跑步等。但要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要达到完全康复约需4~6个月的时间。要强调的是,有些病人术后2周拆线后再进行功能锻炼,此时关节已有一定程度的粘连,将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3结果

23例病人均顺利康复,随访1~3月,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

4讨论

4.1 早期持续被动活动的临床意义 持续被动活动(CPM)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加拿大著名医师Salter.R.B提出的。Salter从开胸术后胸骨和肋骨骨折后能在反复运动中愈合的事实中受到启发,从而提出了CPM这一生物学概念[2]。意义在于CPM可增加关节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刺激软骨细胞增生,修复软骨,加速关节周围组织包括肌腱及韧带的损伤修复,缓解关节损伤和术后引起的疼痛。早期有计划地进行相应性活动,能有效地预防关节微小的粘连和挛缩,改善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同时可调动机体的代偿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的内环境。

4.2 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关节镜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仍然会对膝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由于膝关节在下肢功能中的作用,手术本身的特点,术后的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功能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每一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伴随着疼痛等不适,要求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毅力。要耐心讲解功能训练功能恢复的关键性作用,热心示教、细心指导。后期还可以指导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使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尽早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4.3术后 病人应绝对安静,减少刺激,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使患者有保持良好心态,膝关节切开手术,可引起股四头肌反射性萎缩,因此术后第2天做股四头肌练习。膝关节镜虽使用安全、方便,但膝关节本身有严重损害和疾病,以及全身或局部有伤口、炎症、感染病灶,以及膝关节发生纤维僵硬、强直等情况时不宜镜检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敖英芳. 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41.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护理 篇5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4月收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78例,男33例,女45例,年龄12~78岁,平均(43.2±11.3)岁,其中半月板损伤26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膝关节游离体取出术21例,膝关节内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18例,较大创伤后的关节粘连9例。

方法: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并给予术前和术后护理。

结果

78例手术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有16患者术后体温在37.1~38.2℃,经过物理降温,应用抗生素联合药物降温等措施,体温恢复正常。大部分患者术后48 h可下床活动,未发生明显的围手术期并发症。78例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康复出院,功能恢复也较好。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通过类似的关节镜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为其现身说法,讲述亲身体会,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压力。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后注意事项等。讲述关节镜的优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入院后护理: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活动,以使肿胀情况减轻,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住院开始即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每天2次直腿抬高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为术后完成康复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会使用便器。指导练习卧位以适应术中和术后体位要求。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a.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心肺功能检查,血、尿标本采集,心电图、胸片,X线检查。尤其对血压、血糖异常的老年高危患者,要将血糖血压控制在能耐受手术的标准下。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及时监测、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因为月经期的女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导致一些术后并发症。b.术前当日即时备皮,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皮肤条件。备皮范围上至大腿1/3,下至足趾,不要刮破皮肤,不要破坏毛囊,以免细菌在创面上定植,增加手术部位的感染机会。c.做皮试,为术中术后应用抗生素做准备。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

术后护理:①按麻醉术后常规护理:a.去枕平卧6 h,禁食水6 h,6 h后取舒适卧位,患肢抬高15°~30°,外展10°~20°中立位,关节适当屈曲,使膝关节处于松弛状态,以减轻手术后切口疼痛及患肢肿胀,促进静脉回流。b.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肠蠕动恢复后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c.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②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打折。观察患者切口局部敷料有无渗血及渗液情况。并注意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以便尽早发现有无出血。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8 h后引流量减少可以拔出。③疼痛的护理:术后切口弹力绷带或棉垫加压包扎,松紧适宜。术后24 h内切口可行局部冷敷,冰袋置于膝关节两侧,同时抬高,减轻水肿疼痛。评估疼痛的性质及程度、肿胀程度。观察患肢血运情况。皮肤颜色、温度、神经感觉、踝部、足趾的活动情况,末梢循环的充盈度及患肢动脉搏动情况。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时,可以遵医嘱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a.关节积血:积血一般多发生于术后24 h内,主要表现为患肢关节肿痛,浮髌试验阳性[1],关节腔穿刺抽吸较多量血液。术后严密观察局部切口的渗血、肿痛情况,引流液的量、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筋膜间隔综合征:严密观察肢端感觉,有无麻木、剧痛、皮温降低、皮温苍白或青紫,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血液灌流不足的表现,同时注意切口敷料的松紧度。出现异常,应立即打开伤口,早期冷敷,抬高患肢,必要时切开减压。c.止血带性麻痹:使用止血带进行关节镜诊断手术时,可出现肢体暂时性麻痹,通常发生在长时间的手术后,如果连续90 min以上,易引起止血带麻痹,出现膝关节以下袜套样感觉。此时可进行局部按摩、理疗、神经营养等支持疗法。d.深静脉血栓:术后严密观察,一旦发生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导致死亡。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对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进行按摩,进行足趾和伸屈肌肉的收缩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用机器辅助做气压治疗。如果发生静脉血栓,严禁患肢静脉输液、穿刺以及按摩,以防止血栓脱落。应抬高患肢,制动,局部以50%的硫酸镁湿敷,配合理疗和全身抗生素治疗,应用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血栓形成3 d内,遵医嘱使用溶栓剂及抗凝剂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e.关节感染: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局部切口的变化,术后5~7 d如果持续发热,超过38.5℃,排除其他感染,考虑是否关节腔感染。同时局部切口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现象,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升高,早期行关节腔穿刺,送检腔内积液,根据化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或者行感染关节清理术及关节镜下关节清洗滴注引流术[2]。f.关节僵硬:由于患肢长时间固定,活动受限,惧怕疼痛不能配合功能锻炼,导致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并伴有关节囊和周围肌肉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⑤健康教育:康复过程要合理进行,一方面需要保护组织愈合,避免不适当的活动和过度负重;另一方面要防止粘连和僵直避免制动过久。制动后容易发生肌肉、骨、软骨,韧带和其他组织的改变,其中一些改变超过6~8周时是不可逆的。缺少活动和负重,导致关节软骨和软骨下组织正常的营养机制受到损伤,产生软骨表面溃疡及继发性关节炎和关节僵直[3]。因此康复锻炼必须及时、合理、有效地进行。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当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方法: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 s,然后放松肌肉,反复此练习,3~4次/d。术后第1天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肌力。方法:患者平卧,足尖朝上,伸直膝关节并收紧股四头肌后抬高患肢,足跟距离床面20 cm,持续5~6s,放下肢体,放松肌肉;仰卧向前直腿抬高8°~12°,俯卧向后直腿抬高8°~12°,侧卧侧向抬高12°~24°内向将健肢放在高支持物上,抬高患肢,让两腿踝部尽量并拢,增加肌力。术后第3天膝关节疼痛缓解后,开始终末伸肌锻炼。方法:膝下垫一枕头,保持屈膝30°,然后足跟抬高床面,脚跟向臀部靠近,直至患膝伸直,保持5~10 s放下肢体。并开始膝关节的活动,方法:平卧,足尖朝上,直腿抬高,离开床面,使肢体与床面成45°角,屈膝关节,再缓慢伸直,然后放下。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机器进行,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角度以30°开始,每天增加10°,直至100°~110°为止,循序渐进,速度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

参考文献

[1]卡纳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38.

[2]卫葱莉.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62.

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篇6

1 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

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全切;盘状软骨半月板成形术;膝内游离体摘除术;滑膜大部分切除或局部切除术;关节软骨修整和骨钻孔术;交叉韧带重建术;关节内肿物或异物切除术。

2 术前准备

2.1 心理准备

手术前1 d巡回护士到病房探视病人, 仔细查阅病例资料, 了解病情和生命体征。与病人耐心交谈, 了解其心理状态, 做好心理疏导, 向病人介绍手术环境、手术体位、麻醉方法, 检查手术部位及皮肤准备, 指导病人进行体位的适应性训练, 告知病人如何与医务人员配合, 消除紧张情绪, 缓解术前不安心理, 了解医生对手术的特殊要求, 以便手术顺利进行[3,4]。

2.2 手术前器械、物品准备

术前1 d检查仪器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将监视器、摄像机、冷光源、电动刨削打磨器推置于手术间的适当位置, 通常将关节镜仪器放于术者对侧, 电动刨削打磨器的脚踏放于术者同侧, 并检查其性能, 确保功能状态良好。常规器械加膝关节镜器械一套, 采用高压灭菌法, 关节镜、光导纤维、摄像头、电动刨削打磨器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手术粘贴巾 (45×45) 3块、电动气压止血带、气囊止血带、绷带、自粘弹力绷带1卷或2卷, 0.9%氯化钠10 000 mL作为关节腔冲洗液。提供宽敞的层流手术间, 室温控制在22 ℃~25 ℃, 相对湿度保持为50%~55%, 同时减少室内人员, 并尽量减少流动, 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2.3 手术护士的心理准备

因手术复杂, 参加手术的护士必须熟练业务, 训练有素, 反应敏捷, 并在术前1 d参加术前讨论, 了解病人情况, 掌握手术步骤, 温习有关书籍、文献, 以便更好地完成手术配合。

3 术中配合

病人入室后, 常规查对, 核对正确无误后, 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麻醉, 一般采用硬脊膜外连续阻滞麻醉, 麻醉完毕后病人取平卧位, 输液双上肢外展, 一侧肢体测血压, 一侧留置针静脉输注, 患侧大腿根部上充气止血带, 大腿固定器安放在靠近止血带的部位, 脚下放一脚蹬, 使患肢屈膝90°。这种体位便于术者变换关节位置, 做各个方位的检查和治疗, 止血带绑在大腿上1/3处, 缠绕松紧适宜以一指为宜, 平整无皱折, 压力调到80 kPa, 时间为60 min, 一般不超过90 min, 如再次需要, 2次间隔时间为5 min~10min, 同时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

按下肢手术常规消毒铺巾, 因关节镜手术过程持续冲洗关节腔, 为防止手术野潮湿并保持无菌, 通常在敷料上铺一块保护膜和一块带有引流带的保护膜, 使冲洗液体通过引流带流入手术台下方接污桶内。准备灌洗液, 保持适宜压力, 液面距手术部位为1 m左右。打开关节镜, 正确连接各仪器导线, 关掉无影灯, 调节焦距, 将刨削器脚踏控板置于术者易踩位置[5]。手术过程中及时补充0.9%氯化钠, 注意冲洗液与吸引器是否通畅及堵塞, 使用止血带时, 病人会感到下肢麻木、酸痛、烦躁, 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每15 min~30 min检查止血带的压力指数及时间, 并及时提醒术者。

准确而迅速地传递器械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完毕保留好手术标本、送检、整理用物, 协助手术者进行患肢加压包扎, 放松止血带。

4 器械的保养

关节镜器械属贵重精密仪器, 需专人使用, 专人保管, 定位放置, 应将仪器所附有关使用、维护等说明资料严格保存建档, 建立保管使用台账, 记录使用时间、人员、仪器运转及维修情况。

5 护理要点

①术前向病人介绍关节镜手术的优点, 减轻病人心理压力, 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②膝关节镜手术无菌要求严格, 使用脑科专用手术粘贴巾, 能保持手术野的干燥, 避免灌洗液渗湿敷料而导致术后感染, 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③气囊止血带应绑在大腿脚1/3处, 特别是较肥胖的病人止血效果好。④灌洗液要保持适宜的压力, 压力过小, 气泡进入关节腔, 影响术者视野。⑤自粘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才能松止血带, 否则容易引起关节腔积血积液。⑥膝关节镜手术操作较为复杂, 要求配合护士应熟练掌握关节镜器械的使用及手术配合的各个环节, 术前器械准备齐全, 术中配合密切, 膝关节镜器械属贵重精密仪器, 需专管专用, 定点放置, 建档保存, 建立登记本, 定期实行仪器的维护。仪器使用和非使用期间都应保持锐利、防潮、防湿、防晒、防易爆易燃物品, 特别是光导纤维, 盘绕直径不能小于10 cm, 更不能成角折叠, 镜头用擦镜纸轻擦, 不能用沾油渍的布类擦拭, 冷光源在使用期间必须打开风扇, 保持良好散热。

6 小结

通过对关节镜手术的配合, 我们认为关节镜手术与过去切开关节手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创伤小, 穿刺口约0.5 cm左右;②术后恢复快、病痛小, 术后只需在皮肤缝合一针, 其余各层组织可自行愈合, 因而具有反应小、痛苦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势。③疾病治疗全程费用低, 由于关节镜手术术后恢复快、病痛小, 术后3 d即可活动,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少了病人不必要的开支。

摘要:[目的]提高膝关节手术的配合技术水平。[方法]总结20例膝关节镜手术配合操作、经验及教训。[结果]16例膝关节镜手术顺利完成, 2例注水系统注水不良, 观察欠清晰, 2例刨削打磨系统出现故障。[结论]手术护士对器械定期检测、维护、延长膝关节镜的使用以及提高术中有效的配合能力, 对手术顺利完成有重要作用, 同时提高了膝关节的手术质量。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配合,器械保养

参考文献

[1]王凤娟, 陈翠玲, 林翠红.关节镜手术配合[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4, 10 (5) :349.

[2]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8-102.

[3]廖燕来.关节镜手术配合[J].护理研究, 2003, 17 (1) :83.

[4]马利敏.膝关节镜手术的配合及保养[J].中华医生丛刊, 2004, 4 (5) :85.

髋关节镜 篇7

关键词:外侧髌股关节损害,膝关节镜下术,关节功能

膝关节镜下术是近年新发展的治疗膝关节炎的外科手术, 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相比, 膝关节镜下术恢复周期短, 对患者创伤性少, 而且其能更加有效保留骨量, 更接近生理膝关节运动功能, 因此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本体感觉能更快地恢复[1,2]。尽管该手术近年获得较快的发展, 但目前关于合并髌股关节损害患者是否适合行膝关节镜下术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对既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对膝关节镜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62例行膝关节镜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 (1) 骨关节炎病变未侵入外侧间室; (2) 交叉副韧带、韧带功能完整; (3) 术前膝关节内翻畸形、屈曲畸形<15°, 内翻畸形可被纠正; (4) 患者为免疫性或非感染性关节炎; (5) 均无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内科性疾病; (6) 无胫骨高位截瘫手术病史。其中男32例, 女30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 (68.5±2.8) 岁。术前根据Altman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髌股关节损害组22例 (28膝) , 内侧髌股关节损害组24例 (30膝) 及外侧髌股关节损害组16例 (22膝) , 患者术前行膝关节内外翻应力及X线检查。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微创膝关节镜下术治疗,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静脉栓塞,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当天行四头肌主动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行屈膝功能锻炼, 术后第3天下床行走。

1.3 术后随访

分别于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 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 (AKS评分) 、牛津膝关节评分 (OKS评分) 及WOMAC评分对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1) OKS评分[3]:包括功能及疼痛评分, 共包含12个问题, 分值为12~60分, 分值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差。 (2) AKS评分[4]:包括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评分, 总分为200分, 分值越高, 患者膝关节功能越理想。 (3) WOMAC评分[5]:包括24个问题, 总分96分, 分值越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差。随访过程中应用X线片观察各组假体松动、脱位、磨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三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 随访过程中均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为-90°~8.5°, 平均 (5.7±0.8) °, 屈伸角度为-8.5°~7.5°, 平均 (4.5±0.8) °, 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为-5.0°~4.5°, 平均 (2.2±1.1) °, 屈伸角度为-5.0°~5.0°, 平均为 (2.4±0.4) °。

2.2 术前髌骨关节内侧损害与无损害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

内侧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 术后AK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2.3 术前髌骨关节外侧损害与无损害患者膝关节功能对比

外侧组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无损害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术前相比, *P<0.05。

注:与术前相比, *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无论患者是否存在髌股关节损伤, 患者随访结束后均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无论是否存在髌股损伤, 患者术后AK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 而OKS评分、WOMAC评分则低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表明膝关节镜下术是安全、有效的。与髌股关节正常组相比, 髌股内侧损伤患者术后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其原因可能与髌股关节内侧损伤多属继发于膝内侧骨关节炎, 对患者应用膝关节镜下术能有效纠正胫股关节内翻畸形, 从而能有效减轻或消除髌股关节异常应力, 能有效阻止或缓解髌股疼痛, 从而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此外, 近年不少研究[4]也表明髌股关节面损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 患者无明显不适症, 患者多数在行关节镜检查时才发现, 从而可能推断出髌股内侧损伤并非是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或不适的重要因素。本文中髌骨关节外侧损害患者术后各项评分显著高于髌股正常组 (P<0.05) , 其原因可能与膝关节镜下术尽管能纠正关节内侧畸形, 但并不能有效减轻髌股关节外侧异常应力, 因此其并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尽管膝关节镜下术对于外侧髌股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较内侧髌股损伤患者差, 但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有效改善, 从而表明膝关节镜下术对于外侧髌股损伤患者仍具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涂意辉, 马童, 蔡珉巍, 等.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6) :535-538.

[2]马童, 蔡珉巍, 薛华明, 等.髌股关节退变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疗效影响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13, 51 (11) :1010-1015.

[3]康凯, 高石军, 董江涛, 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 (2) :130-133.

髋关节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08月采取膝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炎50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31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2.9岁;其中左膝关节21例, 右膝关节25例, 两膝关节4例。

1.2 临床表现

持续性或间断性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 伴不同程度关节交锁、晨僵、膝关节活动障碍, 长距离行走、上下楼加重, 膝关节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软骨硬化、增生;所有病例均采取口服消炎镇痛药、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无效。

1.3 手术方法

采取局部麻醉、硬膜下麻醉, 手术入路采髌腱内、外侧入路, 置入关节镜及相关器械检查, 术中见混浊膝关节液, 中混合有破碎软骨、絮状物等, 见胫股间隙、髁间窝、髌股间隙、髌上囊大量滑膜增生, 胫骨平台、股骨髁、髌骨软骨软化, 可以见到负重面软骨不同程度的剥脱, 严重者可以见到软骨下骨外露, 髁间窝部、髁间嵴骨质增生, 交叉韧带不同程度磨损, 部分病例呈马尾状, 半月板边缘呈现不同程度毛糙, 部分半月板发生破裂, 严重者呈桶柄裂。针对镜下所见进行镜下行选择性、有限化手术, 术中对游离的碎片、增生的滑膜应用刨削吸引器械将其切除, 采用髓核钳将游离体取出, 对半月板边缘翘起及要脱落的软骨进行修整;对有软骨脱落暴露的骨面采取磨平处理方法;对影响活动骨赘进行切除;并对关节腔采取大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切口缝合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

1.4 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术后对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 患膝伸直并抬高患肢, 常规使用抗生素, 与术后48 h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5 d开始关节活动, 术后1 周拆线。

1.5 疗效观察

对关键疼痛、肿胀、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2]:正常为0分, 优为0~2分, 良为3~5分, 可为6~10分, 差为11分以上。对本组病例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综合评分。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损伤完成手术, 术后6个月疗效观察可16例占32.0%, 良25例占50.0%, 优6例占12.0%, 差3例占6.0%, 具体疗效见表1。

3 讨论

老年膝关节炎严重病例需要采取膝关节置换, 但临床上许多病例未能够达到膝关节置换要求的关节力线异常、软骨大面积缺损等标准, 经保守治疗效果差的病例, 采取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化手术[3]是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的方法。

关节镜手术时切除变性的滑膜皱襞, 将干扰关节功能的游离体去除, 将软骨刨削成型, 损伤破裂半月板进行修整, 切除骨赘, 消除妨碍膝关节活动的相关因素, 改善膝关节内环境[4], 修复膝关节运动轨迹, 解除膝关节绞锁、卡压, 改善关节功能, 减轻关节疼痛。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透明质酸是由[5]单核吞噬细胞、A 型滑膜细胞浆膜合成酸性黏多糖, 具有促进硫酸软骨素和糖蛋白的合成, 有利软骨修复, 能够促进膝关节生理屏障恢复, 提高关节液内透明质酸含量, 润滑、保护膝关节功能, 起到重建关节内在平衡作用。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 采取膝关节镜下行选择性、有限化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充分改善膝关节功能, 提高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并且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优点创伤小、恢复快, 是临床上对老年膝关节炎保守治疗无效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玉杰, 周勇刚, 李众利.局麻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 36 (4) :529-530.

[2]黄德军, 宋宝东, 孟宪国, 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吉林医学, 2008, 29 (19) :1654.

[3]戴彬, 魏慧明, 赵振刚.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中国厂矿医学, 2008, 21 (3) :299.

[4]陈述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治疗, 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6 (12) :78.

髋关节镜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要点,提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配合技术。

方法 回顾总结2011 年8 月~ 2012 年8月实施的15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的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配合,手术顺利,提高了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质量,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膝关节镜的使用与保养,熟悉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步骤和要点,对有效的配合手术及延长关节镜的使用寿命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配合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骨科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多由急速减速损伤机制致膝关节猛烈过伸所致[1]。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目前治疗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的最微创的方法。正确使用和合理保养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并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现对我院1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手术配合的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5 例,男11 例、女4例,年龄22 岁~43岁。急性损伤54例、陈旧性损伤11 例;其中运动损伤4 例、交通伤11例;本组均取自体腘绳肌腱,重讲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2 术前准备

2. 1 病人准备 术前做好病房随访,查看病史、各种辅助检查,同时下病房,确定手术部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向病人介绍膝关节镜手术的优点 ,术中如何配合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事项 ,使患者减轻紧张情绪。

2. 2 手术间准备 室温调至 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

50 %~60 %。手术房间采用关节经专用百万级别层流手术室。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流动 ,防止交叉感染。

2. 3 手术设备及器械的准备 本次手术使用史赛克膝关节镜系统包括摄像系统、 冷光源、 显示器、 多功能电动刨削系统、 30° 斜面镜、 钩形探头、 左弯和右弯篮钳、 直剪、 等离子系统及等离子刀。施乐辉交叉韧带重建器械一套。注意检查各种器械的是否完善以及性能。

3 手术配合

3. 1 手术体位 病人一般采用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或腰麻 ,如有腰椎疾患 ,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完毕 ,取平卧位 ,双上肢外展 ,一侧上肢留置针静脉输液 ,另一侧上肢测血压。同时再次确认患者各项信息,特别是手术部位。暴露手术区整个下肢大腿,在大腿上部固定止血带。

3. 2 消毒铺巾 按下肢手术常规消毒铺巾 ,关节镜手术过程中要持续冲洗关节腔 ,为避免手术野潮湿增加感染的机会 ,手中采用保盾牌一次性关节镜专用防水手术单、一次性防水专用手术衣,可以有效避免冲洗液浸湿手术区域 ,可以防止细菌污染切口及器械。

3. 3上止血带 驱血带驱血后,上充气止血带止血,在采用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的患者中,注意使用时间过久,病人会感到下肢麻木、 肿胀、 酸痛等不适症状 ,故应做好解释工作。止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术中摄像的清晰度。我们认为在遵循一般的操作常规外,在设置工作压力上应实行个体化[2]。

3. 4 冲洗液的准备 使用规格3 000ml冲洗液 ,用于关节腔冲洗 ,保证手术野的清晰。

3. 5 管道及线路连接 将膝关节镜装置备于病人健侧床旁 ,电视显示屏面对手术者及助手 ,接好电源 ,刨削器及等离子刀的脚踏调速开关置于主刀者一侧地上 ,方便使用。将挂冲洗瓶的输液架放在主刀者的对侧。

4 术后随访 一般术后24小时内随访一次,询问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肢端血运、感觉情况。

5 膝关节镜的保养

5. 1 膝关节镜器械为精密医疗器械,使用保管需要由专人管理 ,专人使用 ,定位放置 ,同时需要建立使用登记本 ,并记录使用时间、 使用人员、 仪器运转及维修情况。

5. 2 为延长灯泡寿命 ,开机时冷光源应最后开 ,且亮度调节应由弱到强 ,关机时应先关冷光源 ,以利于灯泡散热。

5. 3 注意电缆线避免扭曲 ,特别是光导纤维盘绕直径不要≤ 5cm ,更不能成角打折,否则导致光源亮度欠佳,成像产生色差。

5. 4 手术各种镜面包括摄像镜头、 光导纤维两端镜面、 30° 关节镜镜头 ,手术结束后应用棉球擦洗 ,同时用擦镜纸保持镜面清洁。关节镜头使用过程中不能用力過猛 ,以免镜杆扭曲、 错位,甚至镜头碎裂。

5. 5 膝关节镜的器械均不可用煮沸或甲醛熏蒸消毒 ,更加不可高温消毒,应采用等离子消毒机消毒 ,仪器使用和非使用期间都应保持锐利、 防潮、 防锈 。

6 讨论

6.1 膝关节镜技术目前较为先进的手术技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最为微创的手术方式。手术器械比较多,比较复杂,对手术室护士也就有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熟悉新器械,掌握新技术。所有的护理人员应该完成关节镜专业进修课程,方可参与手术操作。

6.2 关节镜手术为内镜手术,术中需要,台上护士一边观察术者操作情况,同时要学会从关节镜显示屏上观察关节内情况,悉器各种械性能及手术步骤,根据术中情况,做到传递器械,稳、准、快,以确保手术的流畅顺利。

小结: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是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很好手术方式,护理人员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器手术配合、术后随访、关节镜器械、交叉韧带重建器械的术后清洗保养等工作,对于整个手术的成功,起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lfredp Schiavone P,Giuseppe M,Marlo T.Arthosocoplc treatment of malunited and nonunited avulsion fractures of the anterior tibial spine [J].Arthroseopy,1998,14(3):223-240.

髋关节镜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膝关节镜手术病人158例, 均为单侧膝关节损伤, 左膝76例, 右膝82例;男95例, 女63例;年龄16岁~72岁 (33.00岁±3.56岁) ;前交叉韧带损伤51例, 半月板损伤48例, 滑膜炎22例, 关节内游离体损伤16例, 骨性关节炎12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均在膝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半月板成型切除、滑膜切除、游离体摘除手术、关节清理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治疗方法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冰袋的制作

采用回收消毒后的500mL输液袋 (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注入10%的盐水500 mL, 置于-18℃冰箱内12h, 取出后呈冰霜状, 松软、可塑形。

1.2.2 操作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 即关节镜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 禁食水6h后改为普食, 适当抬高患肢, 高于心脏水平面15°~30°, 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保持术区引流管引流通畅, 术后24h拔除术区引流管。观察组采用常规处理的同时, 术后6h立即给予10%盐水冰袋冷敷20min~30min, 第1天至第3天每天冰敷2次, 间隔8h, 每次20min~30min, 冷敷时用干毛巾包裹冰袋放置于膝关节内侧、外侧, 防止发生冻伤。

1.2.3 观察指标

1.2.3. 1 肿胀程度

于术后6h, 24h, 48h, 72h测量髌骨中点患膝周长, 与健侧相对比, 得到周长差。即肿胀值 (cm) =患膝周长-健膝周长, 并记录。

1.2.3. 2 疼痛程度

冷敷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进行评定, 将疼痛由弱到强分为10分。0分为完全无痛, 10分为最严重疼痛, 1分~3分为轻度疼痛, 4分~6分为中度疼痛, 7分~10分为重度疼痛。于术后6h, 24h, 48h, 72h在VAS评定尺上的相应位置上画圈记录, 评估病人疼痛程度。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6h, 24h, 48h, 72h患膝肿胀值比较 (见表1)

根据不同时间测量两组肿胀值发现, 术后24h内关节肿胀并不明显, 术后48h是肿胀的高峰期, 48h~72h肿胀呈减轻趋势。两组病人关节肿胀程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但观察组肿胀程度比对照组轻。

cm

2.2 两组病人术后6h, 24h, 48h, 72h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

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膝部疼痛, 术后6h两组冷敷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与麻醉药物在人体内尚未完全代谢有关。术后24h~72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冷敷是利用人体对冷的生理反应, 减轻局部组织疼痛和出血, 使毛细血管收缩, 微血管通透性降低, 减轻局部充血肿胀, 减轻压迫末梢神经引起的疼痛, 降低组织温度及细胞代谢, 从而抑制炎症扩散, 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减慢, 血液黏稠度增加, 促进血液凝固, 减慢神经传导速度, 麻痹局部末梢神经, 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2]。作为使用简便效果肯定的冷敷法, 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以往我科采用毛巾包裹清水冰袋置于病人膝关节两侧进行冷敷, 但存在硬度较高, 与体表接触面积小, 易滑落不好固定, 低温时间维持短, 冰袋易被刺破, 水流出污染伤口敷料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了解到溶剂在有一定量溶质时溶液沸点上升、冰点下降。根据这一原理制成冰点为-21℃的盐水冰袋, 可显著延长冰袋低温持续时间, 其形态呈冰霜状, 使袋体松软与体表接触充分, 易固定, 病人感到舒适, 克服了清水冰袋的弊端。

膝关节镜是针对膝关节疾病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手术具有创伤小、精确度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的特点。但这种手术仍是一种侵入性操作, 造成局部损伤及其周围组织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管内容物增多, 使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 引起组织发生水肿, 进而加重疼痛[3]。手术过程中用生理盐水行关节腔内持续冲洗, 对膝关节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一般术后早期常伴有关节肿胀、疼痛, 妨碍功能恢复。术后指导病人抬高患肢, 高于心脏水平面15°~30°, 以促进静脉回流, 根据肿胀程度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增加下床行走练习。早期冰袋冷敷术区, 减低患处的温度, 因冷敷可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 以此减轻疼痛[4]。同时冷敷能减慢神经传导速度, 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 提高疼痛阈值, 起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的作用[5]。另外, 冷刺激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 组织液外渗减轻, 消除急性炎症和疼痛, 有利于减轻患肢肿胀。膝关节镜术后给予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正是对这一原理的实际应用, 减轻患膝组织的肿胀和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 患膝术后24h内的肿胀并不明显, 48h是肿胀的高峰期, 48h~72h肿胀呈减轻趋势。两组病人关节肿胀程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但观察组肿胀程度比对照组轻 (P<0.05) , 这说明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对减少关节内渗出是有作用的, 术后48h~72h能有效减轻患膝肿胀程度。在减轻患膝疼痛度方面, 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膝部疼痛, 术后6h两组冷敷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与麻醉药物在人体内尚未完全代谢有关。术后24h~72h内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冷疗是将比人体体温低的物理因子作用患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其作用是降温、消肿和镇痛。膝关节镜病人术后给予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 并结合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措施, 可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 便于病人早期功能锻炼, 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效果优于未实施冷敷组, 为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观察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对膝关节镜术后减轻关节肿痛的疗效。[方法]对158例单侧膝关节损伤病人行关节镜手术,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 观察组病人在术后72h内给予10%盐水冰袋间断冰敷, 对照组术后不使用冰袋冷敷, 观察两组病人关节肿胀、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48h, 72h患膝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术后24h, 48h, 72h病人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膝关节镜术后病人行10%盐水冰袋间断冷敷治疗并结合功能锻炼, 可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 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膝关节镜术,关节肿痛,冷敷,10%盐水冰袋

参考文献

[1]安邦, 尹敬执, 严志弦, 等.无机化学教程 (上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159.

[2]马如娅.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4.

[3]戚晓红, 余卫平.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4.

[4]王俊荣, 牛清.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两种冷敷方法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2) :1751-1752.

上一篇:现场人物摄影下一篇:缓解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