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2024-09-09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精选9篇)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篇1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检测手段, 学校考试要保证其严肃性、公正性、真实性, 要发挥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风根本好转、净化校园风气的杠杆作用。因此, 良好的考试制度一定要科学、可操作, 能够促进人才的选拔。根据我国2014年的高考制度改革的精神, 我们作为基层的考试指导中心更应该配合好上级的要求, 做好新的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下面就结合自己对考试制度的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和见解, 望行家里手们多多指正。

一、学习领会考试改革精神

我们的考试管理制度建立是根据国家的考试中心规定所形成的, 因此要时刻跟随着国家出台的考试制度步伐, 对基层的考试管理制度不断地更新改革。我们要深刻理解, 考试管理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的提出更好地体现着我们的国情, 权威性、公平性, 改变这些年来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现象, 通过考试改革的实施, 更能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以更好地实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二、坚持公正严密的原则

无论是什么考试, 还是怎么去改革都要本着公正、公平、严格的原则, 因此, 这个原则是我们始终要坚定不移遵守的原则。我们要对考务的各个环节和参加的所有管理人员都要坚持严密、规范的原则, 要做出严密、科学、可操作的规范, 对那些擅自改变和违背考试制度的人员决不能姑息宽容, 要严加处理和警告, 使所有的考试管理人员、监考的教师以及考生都要去认真地遵守考试制度, 要在各个环节中做到行之有章、动之有据, 行为界限清楚, 责任界限明确, 从制度上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

三、提高考试透明度

当我们做好了各方面的工作之后, 必须考虑考试的透明度问题。它关系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以及社会能否认可的问题, 所以, 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考试制度, 达到每个人都要知晓, 并且能够达到认真执行, 自觉遵守制度, 绝不能给人们一种暗箱操作的感觉。提前公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提高考试的透明度。

总之, 作为考试制度的建立问题是一个繁多而复杂的问题, 它需要我们广大考试管理工作者根据国家的考试制度制定好我们基层的具体工作制度, 根据不同的区域和地方特点, 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合理科学而可操作的完善考试制度, 使我们的考试更加地完善, 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篇2

电子商务应用软件按功能纵向划分的方法划分为应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应用表示层的应用软件主要运用于的real系统工具包等 应用开发语言

传统高级语音:C/C++、VB、VBScript等 ASP:简单易操作,占用资源少

Perl解释性语言,比较灵活方便,并且是免费的,在web服务器的CGI程序编写上有市场,但效率低

PHP:开放源码、免费,跨平台、语法简单、效率高、良好数据库支持、动态图像、图形创建

JSP:通用性较好、页面内容和显示相互独立、提高可重用性、继承Java技术的优点、与XML技术集成。

8、麦当劳、百胜餐饮,结合确定初步的系统需求,树立品牌形象和销售产品或服务。P49 P

51系统规划是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将以确定的经营策略,转化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这些要求属于需求信息。

树立品牌形象,构成品牌的要素有差异度、相关度、美誉度和认知度:(1)网站风格要符合企业识别要求,(2)设置企业历史,企业文化等的文字说明版块,(3)可以设置一些贯穿了企业形象宣传的flash小游戏之类,并提供下载服务。(4)可以设置相关版块,以提供有关企业形象代言人的图像及音、视频资料的下载服务。(5)可以设置论坛、博客之类,作为用户参与的互动环节,帮组提高企业品牌相关度。此外,还应该考虑提供相应的后台业务功能,销售产品和服务对电子商务系统的要求通常包括:(1)提供产品管理功能,以对拟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的介绍材料、价格、促销政策以及可销售产品的数量等进行维护。(2)提供产品展示功能。(3)提供购物车功能。(4)支持网上支付。(5)实现客户信息管理。(6)实现消费历史记录管理。(7)对商品交付活动的支持。

9、系统边界设计涉及的系统与外部接口 主要包括:(1)与企业合作伙伴之间的接口,该类接口主要存在于企业与其商务合作、业务往来的商务伙伴之间,目标系统将与这些企业之间发生数据交换。(2)与企业内部既有信息系统的接口,该类接口存在于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内部原有的信息系统之间。这类接口一般由企业单方面界定。(3)与交易相关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接口,该类接口主要指企业电子交易过程中,介于企业与商务中介和公共信息环境(如CA认证机构、银行)之间的接口。(4)其他接口,主要是企业与政府或其他机构之间的接口。例如,企业与政府的电子政务之间实现网络关税、网络通关等。这类接口一般遵循政府机构实施电子政务时确定的规范。

10、信息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自顶向下、从静到动、去伪存真、不断迭代的思路

自顶向下、从静到动主要是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层次和顺序

自顶向下:从比较宏观的抽象层次上进行分析,在结构化分析中,体现为数据和处理过程的不断细化;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中,体现为对象的层次不断丰富,识别抽象出父后,在考虑子类、派生等细节。从静到动:从孤立的个体出发,再考虑不同个体的联系,先考虑业务的静态特征,然后在考虑其动态行为,结构化分析方法体现为独立分析企业的商务活动中的实体、处理过程、数据、然后将实体与数据、数据和处理过程联系起来,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中体现为先识别独立的对象,然后考虑对象之间的关系;先静态分析然后动态分析。

去伪存真、不断迭代体现分析的过程的反复性

不断迭代:表示系统分析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11、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技术的先进性;(2)符合企业信息化 整体技术战略(3)良好的可用性;(4)满足开放、可扩充的要求(5)与现行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6)成熟性(7)安全性。

12表示层应用软件功能的实现方式

1、利用Web,支持以HTML为主的表示形式。(结构简单、只能够支持符合HTML或XML标准的客户端,不直接支持符合WML标准的移动设备,应用范围稍窄)

2、在web基础上增加表示工具,扩展了web的现有表示功能(可以有针对性的扩充web的功能,使商务处理结果能够利用多渠道有多种客户端表达,但系统集成的难度增加了。)

3、利用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发布功能(简化了电子商务系统集成的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应用服务器将数据表示层的功能和web服务器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利用应用服务器来完成表示层功能)

13、可行性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1)技术可行性。主要是确定提出的建设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是否可以实现,技术分析可从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两方面来进行。设备条件方面的分析内容包括:是否已有服务器?如果有,是否满足需求?如果没有,是否可能买到?是否已有局域网?是否已有Internet接入通道?已有的宽带是否满足需求?是否需要特殊的外设?是否可能购买?其他考虑因素还包括PC配置情况、网络安全措施、电力负载容量。技术力量方面主要有内部技术力量、外部技术帮助和所用软件是否可以获得。(2)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开发电子商务系统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做出预测分析。主要从成本与效益两方面,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有无价值,分析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能超过开发和维护成本。成本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外包成本和人工成本以及运营维护成本。(3)进度可行性。指项目是否可以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得以实施进行评估。考虑时间与成本的相互关系,(4)其他方面的可行性。是否存在来自政策的风险?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尤其是未来的运营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违背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14应用编程模式

(1)传统的Web开发模式,将开发工作集中在Web服务器上各类静态、动态网页的开发页面。

通用考试管理系统建设浅谈 篇3

在学校日常教学过程中, 考试是一个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环节。学校日常教学过程中考试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1.诊断与反馈功能:通过考试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程度, 以及教师教学的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诊断, 为学生改进学习、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反馈信息。

2.提高和预测功能:通过对考核内容的合理设计,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现状, 预测学生的潜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3.导向与激励功能:依据教学大纲、最大化地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确定的考试要求,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 所以说考试是一根“指挥棒”。通过考试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也能够激励教师勤奋工作。

传统手工考试方式的不足

采用传统手工考试方式时, 教师首先要进行考核知识点的选择、编写试题、组卷、修订和印刷试卷,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 考核之后还要批阅大量的试卷、进行评分和分析, 整个考试过程延续时间长, 工作量太大, 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使考试的功能大打折扣。

1.考试周期延长

由于传统手工考试工作量大, 所以教师往往会弃繁就简, 除了必须要进行的考试 (例如期中、期末考试) 外, 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次数大大减少, 甚至不安排其他的考试, 使考试的周期延长。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安排考试, 不仅无法及时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还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 易于助长学生学习的惰性, 使学生养成平时不复习, 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坏习惯。

2.考试内容的设计随意性大

考核内容的设计取决于考核知识点的选择、试题编写和组卷三个方面。采用传统手工考试方式时, 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大, 考试内容的设计随意性大, 严重影响到考试的导向、提高和预测等功能的发挥。例如, 考核知识点的选择应当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 覆盖面尽可能地广。但实际上教师会更多地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的侧重点、后期试题的编写及阅卷的难易程度等等。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利益挂钩时, 甚至会出现教师以学生答题能力为主来选择考核知识点的情况。在试题编写过程中, 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的不同, 试题编写的水平差异也很大。

3.信息的反馈能力弱

传统手工考试方式, 考核后需要手工完成大量试卷的阅卷、评分和分析工作, 这不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而且对成绩的分析仅限于“平均分、及格率”等表面层次上, 难以统计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这严重制约了考试的信息反馈功能。

建设通用考试管理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用考试管理系统是一个能够完成教学试题库管理、按要求进行考核知识点的选择和组卷、传统试卷的生成、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网上考试、阅卷、成绩登记和考核情况多种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的辅助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用考试管理系统克服了传统手工考试方式的不足, 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 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 所以建设通用考试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但是在建设通用考试管理系统时,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用考试管理系统的建设

建设通用考试管理系统时, 首先要具备通用性, 建成的系统应尽可能方便地管理文本、图形、公式、听力等各种类型的试题, 而且要适用于任何专业或课程。除此之外,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 建成的通用考试管理系统还应当具有以下特性:

(1) 易用性:无论学生是否熟悉计算机操作, 都应当能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地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实用性:系统可以在局域网或Internet网中使用, 也可以单机使用, 学生使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 完整性:系统的功能应尽可能完整, 可实现试题的编辑录入、传统试卷的生成、网络在线考试、网络在线评阅卷、自动登记成绩、试卷分析、试题分析等功能。

(4) 安全性:系统应提供可靠、安全的系统环境;提供多种完善的数据备份、恢复手段, 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可靠。

(5) 高效率:系统应能够提供多种手段, 使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题库的建立、试题的抽取、试卷的评阅和分析等学习评测任务。

2.试题库建设与完善

通用考试管理系统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 首先取决于试题库的建设是否完备, 所以在通用考试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 试题库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试题库建设时, 首先要组织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编写试题。试题的内容要覆盖教学大纲中所有知识点, 题型要丰富、题量要充足。统一标识试题的题型、知识点、大纲要求掌握的程度、考核的难易程度、分值等信息, 为试题库管理打好基础。

试题的编辑录入是试题库建设的一个难点, 这部分的开发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发时不考虑公式和图形等内容的编辑录入, 只实现文字题库的功能;二是用OLE技术, 利用Windows中现有的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 作为试题的编辑录入前台;三是完全自主开发。第一种方式技术上简单, 但是会影响系统通用性的发挥, 其他两种方式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试题存贮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试题;二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试题。以文件方式存储试题时, 容易出现试题丢失, 效率较低现象;采用数据库方式存储试题, 虽然避免了上述问题, 但有较复杂的技术工作要处理。试题库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在使用过程中还应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摘要:作为激励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考试在日常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本文在明确考试功能的基础上, 分析了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 提出建设通用考试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考试,通用考试管理系统,试题库

参考文献

[1]徐玖平.考试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9.

[2]于信凤.考试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3]谭汉松, 侯水英.基于局域网的通用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0, 8.

班组建设规章制度知识考试题 篇4

姓名:得分:

————————————————————————————————

一、填空题

1、《班组建设考评细则》考评内容分为通用部分和专业部分。

2、《班组建设考评细则》考核内包括: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文明生产、3、绩效管理、工作创新、日常工作、基础管理、安全管理、评价与考核等九个方面。

4、《考评细则》考核标准分为1000分。

5、考评定级分四个等级:优秀班组、先进班组、合格班组、不合格班组。

6、考评得分在900分以上为优秀班组,800—899分为先进班组,700—799分为合格班组,700分以下为不合格班组。

7、班组考评工作实行班组每月自查,主管部门每月考核,职能部门至少每二月检查指导一次。厂部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底进行综合考评。

8、如班组出现一票否决的情况,则该半年考评结果和综合考评结果都为不合格班组。

9、班组建设实行厂部、车间(部门)、班组三级管理。

10、厂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由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生产运营部,车间(部门)是班组的直接领导。

11、班组实行班长负责制和班组民主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12、班组设置安全员、宣传培训员、材料资料员等兼职工管员。

13、班组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安全生产规程以及其他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14、班组规章制度齐全包括岗位工作标准,现场生产管理制度,班组行政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应汇编成册。培训台帐应有记录。

15、根据企业安排的内容,班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

16、每季度开展1次班组民主管理活动,17、班组应创造一种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班组氛围,班组成员团结协作,服从指挥。

18、班组成员应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文体、公益活动和各类劳动竞赛,熟悉集团公司企业理念。

19、员工在工作期间佩戴岗位证,进入生产现场员工的着装必须符合安全防护要求。

20、班组卫生责任区明确,要有卫生分配区域图(表)。

21、班组实行定置管理,工作间、休息间、工具间有定置图;办公桌、椅、柜内外放置物体整齐规范,工器具,备品备件等应按规定排列有序。

22、上级领导、参观人员进入班组现场,当班人员要主动迎接问候,热情接待。电话联系工作时,应首先报出本人岗位、姓名,讲话应礼貌、规范、内容清晰。外来人员联系工作,应积极安排,热情接待。

23、班组绩效管理应公平、公正、公开,每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做好记录。应定期进行经济运行指标分析、总结,对异常经济指标提出应对措施。

24、班组活动记录包括班长工作日志、安全管理记录、技术培训管理记录、政治学习民主管理记录四本管理台帐和现场值班记录。

—1—

25、召开班前班后会,在布置工作的同时,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小结全天生产安全情况。

26、班组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不出现迟到、早退、串岗、脱岗、睡岗、旷工、干私活等现象。班组考勤记录指定专人负责。

27、班组每月底应制订下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生产计划(设备检修、消缺、技改、维护计划等)、培训计划、学习计划等。每月对本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反馈。

28、班组应每季度进行一次物资盘点,每年进行一次废旧物资的清理报废工作。

29、班组应对所管辖的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运行分析。协助车间、生运部做好可靠性管理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可靠性数据报表。

30、班组应协助有关部门每年进行一次现场规程、制度、技术图纸复核工作。

31、班组培训中,应技术讲课每月不少于4课时,班外人员授课不少于1课时;技术讲课主讲人要有讲义、认真备课;听课人要有笔记。技术问答每人每月一次,有答卷、有评分。事故预想分析每月一次,记录应有题目、参加人员、操作详细步骤和具体评价。现场考问及讲解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内容、时间、考问人都应有记录。

32、班组每半年组织全体人员参加技术规程和安全规程考试各一次。特殊工种必须取得有效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3、班组每半年组织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并积极参加厂部组织的演练。

34、班组应建立安全责任制,与车间签订班组安全责任状(书),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与班员签定“四不伤害”保证书。

35、班组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小结会;每周或每大倒班开展一次安全活动。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考试,合格率应达100%,参考率应达100%。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合格率达100%。

36、班组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如实上报事故经过,不隐瞒事故。

二、简答题:

1、班组的基本任务

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和计划以及主管部门安排,制定班组具体实施计划,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全面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2、班组制度建设的目标

建立健全班组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用制度管人和事。

3、班组文化建设的目标

贯彻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建立精神饱满,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的四有职工队伍,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具有本班组特点的班组文化建设。

4、班组文明生产目标

建立健全文明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5、班组绩效管理目标

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班组工作创新目标

提高班组自主创新能力,使班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进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7、班组日常工作目标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员工形象,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推动班组日常工作效率的提升。

8、班组安全管理目标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电力生产危险处处存在,事故可以预防” —2—的观念,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控制异常和未遂,保证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设备安全;保证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9、简述您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篇5

关键词:高校考试管理,考风考纪,建设对策

1.引言

考试自古有之, 发挥重要的作用, 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 是重要的教学管理环节。 考风考纪是考试的风气和纪律, 是一所高校学风、教风、校风的集中体现, 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是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的需要[1];是增强诚信意识,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是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的需要。

2.高校考风考纪现状

目前高校考风考纪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表现为:作弊现象普遍化、作弊形式多样化、考试占座现象严重、对作弊恶果欠缺认识、对待学习及考试态度消极、贿赂教师及替考现象日趋严重、制度执行不严, 不以作弊为耻, 作弊之风兴盛, 使社会、学习风气受到严重侵蚀[2]。

3.考风考纪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 管理制度重制定、轻执行, 或可操作性差, 形同虚设。

第二, 考试制度不合理, 多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考试内容和题型不合理, 缺乏对平时表现的考核。

第三, 考试管理存在漏洞, 考前缺乏引导, 考中监、巡考不利, 考后缺少总结与质量监控。

第四, 对考风考纪建设认识不足, 执行不畅, 宣传教育不到位, 教风学风建设滞后。

第五, 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没有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第六, 学生诚信意识缺失, 自我约束能力差, 加上投机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七, 社会环境、学校诚信建设、任课教师、生源质量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

4.考风考纪建设对策研究

4.1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制度意识。

第一, 落实制度依据, 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引导, 依法治考。 高校要以严谨的、 严肃的态度针对各个环节制定有关制度, 做到制度有依据、考试管理无漏洞, 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和引导。

第二, 明确主体责任, 加强制度宣传, 惩前毖后, 确保质量。 明确各级考试组织、成员的权利责任关系, 使考试运行呈现有序状态, 对师生加大制度宣传力度, 确保考试质量。

4.2加强考试管理, 时刻保持考风建设意识。

第一, 加强考试组织与动员, 推动两级考试管理体系建设, 落实考试任务。 考前召开考试工作会议, 促进全校了解考试工作动态, 动员全校参与考试管理。 考试管理的重心在学院, 规范学院在考试管理中的行为, 完善二级考试管理体系, 促使考试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 建立健全三级巡视制度, 落实考风建设责任制, 加强监督, 从严治考。 学校、教务处、学院成立考风建设督导组, 约束考试行为, 严格执行考试制度, 保证考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鼓励学院间互派同级巡视人员。

第三, 加强监考教师选聘与培训, 建立考核机制。 监考教师是把好考风的第一关, 要认真选拔监考教师, 探索建立专职监考队伍;重视考前培训, 严格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监督和考核;注重监考方法, 做到科学监考[3]。

第四, 规范考试流程, 转变考试评价理念, 培养综合素质。要对考试各个环节逐一分析, 抓重点、攻难点, 使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 重新认识考试意义, 重新定位考试功能, 对考试内容与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 重视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考核。

第五, 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 缓解学业压力, 保障试卷安全。 采取多种方法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建立试题库, 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 加大试卷监督检查力度, 规范试卷保密工作制度。

第六,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新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 考试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 考前封闭考场, 科学编排考场座位, 随机、跨学院安排监考教师, 加强对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科学管理。

第七, 多渠道控制作弊源头, 以技术手段加强监督, 以高代价遏制违纪。 克服传统监考的局限性, 加大技防设备建设力度, 利用多种方法增加考试违纪成本, 打消学生作弊念头。

第八, 完善考试总结与违纪通报机制。 及时总结考试情况, 对出现的各类考试作弊行为进行通报, 警示学生。

4.3发挥考试效能, 树立联动意识。

第一, 以考试促教风学风建设, 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考试不仅是一种检测手段, 更是改革的契机, 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深入进行试卷分析, 促进教风严谨。 试卷分析是考试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试卷和学生成绩加以分析, 充分发挥考试应有的测量和反馈作用, 教与学与时俱进、长效提高。

第三, 积极采取激励措施, 促进教风学风向上。 无论何种考试, 师生都希望取得好成绩。 加强引导, 找到一个契合点, 采取激励措施, 使得师生目标一致, 利益相同, 培养教师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不断完善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 提高技能。

第四, 将考试与教、学紧密结合, 形成教、学、考联动机制。考试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密切相关, 不可割裂, 将三者有机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三者联动机制, 能够及时反馈各种信息, 让大家对考试有准确的认知, 进而形成合力, 营造更好的教风、学风与考风。

4.4加强统筹协调, 树立全局意识。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需要全校各部门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基础, 统一认识, 通力协作。

第一, 加大考试硬件建设力度, 净化考试环境, 驱除不良考风。

第二, 加大考试经费投入, 监考人员的责任和压力很大, 适当提供监考补助, 充分调动监考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 推动网络考试模式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探索建立课程网络考试平台, 实现标准化、客观化与规范化考试[2]。

第四, 加强后勤保障工作, 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第五, 做好考试应急预案, 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结语

考风考纪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认真研究考风考纪建设规律, 探索新体制和机制, 除规范考试管理外, 还需通过诚信环境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重视诚信教育等多渠道共同努力,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 内外兼治, 持之以恒, 才能推动考风建设的根本转变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学运, 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考风建设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 (1) :125-128.

[2]孙天罡, 等.浅析上机考试在期末考核中的优势与实际应用[J].考试周刊, 2014 (38) :4-5.

人事考试要安全制度建设是关键 篇6

一、建立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 是人事考试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杜绝管理漏洞, 维护良好考风考纪的关键。

一是综合管理体系。通常, 我们可以把涉及人事考试综合管理工作内容的制度, 归入这一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 主要是科学地规划和规范人事考试工作宏观管理和综合管理秩序。例如:《人事考试工作会议制度》、《人事考试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是职责规范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强化人事考试管理人员 (工作人员) 的责任意识, 明确人事考试管理人员和人事考试对象所应遵循的职责和规范。例如:《人事考试院岗位职责说明书》、《监考人员规则》、《各类人事考试考场规则》等。

三是工作流程体系。人事考试工作的主要环节, 包括命题、制卷、试卷运送、试卷保管、考试组织、阅卷、登分等各个方面, 这是一个总的流程。但要想做到环环不出问题, 必须细化每个环节的制度, 制定每个环节的工作流程, 使“总流程”和“分流程”都能科学、合理、有监督、有制约。例如:《各类人事考试考务工作流程》、《各类考试试卷运送、交接、保管、分发工作流程》等。

四是防范措施体系。多数制度都有“防范”意义。我们这里是把各种主要带有“防范”和“处罚”性质的制度, 归入了一类。例如:《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第3号令) 、《人事考试命题、评卷、登分、办证工作纪律》、《人事考试监督暂行办法》、《人事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学习制度

建立了科学、合理、有效的人事考试制度, 并不等于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 学习贯彻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要求所有人事考试管理人员 (包括相关各级领导) 必须学习和领会各级、各类人事考试制度, 不能走过场, 要逐个学习、逐条领会。这个过程, 既是制度学习, 又是业务学习。不可想象, 一个连制度条文都搞不清楚的管理人员, 能自觉遵守和执行好制度。

二是要求用各种手段向应考对象宣传、宣讲他们应该知晓和遵守的制度。除了充分利用各种已有的宣传平台, 例如“人事考试网站”、有关平面媒体、考场上的“制度牌”等, 决不能忽视在一系列规定场合的宣传和宣讲。比如:各类考试考前对考生宣读《考场规则》, 虽然就监考人员来说重复了多遍, 但仍然要坚持宣讲, 不能懈怠。讲与不讲, 对考生是否能更好地遵守考场秩序, 效果绝对不一样。

三是要求坚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培训。人事考试工作的完成, 往往需要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配合。比如, 每次考试, 需要聘请大量的监考人员、保安人员等, 那么, 就要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监考职责》、《保安人员职责》等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三、落实制度

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重视制度的落实。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理念。制度一旦制定或产生, 从事人事考试管理工作的领导或相关的领导一定要带头执行、率先垂范, 严格按各项既定的制度行使权利和义务, 切不能松松紧紧, 更不能随意更改。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重视了, 制度的落实才有保障。

二是用制度来落实制度。人事考试管理机构一方面要建立一个检查制度, 要成立一个专班,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属部门执行人事考试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 随时整改;另一方面, 要将人事考试制度的落实情况分别列入所属科 (处) 室和个人的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并与年度评先和其他奖惩挂钩。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篇7

一、从内涵上分析教育考试文化

教育考试一般分为校内教育考试、评鉴教育考试与大规模教育考试三种, 本文中的教育考试特指大规模教育考试, 我国的中考、高考都属于此类教育考试。为了更好地认识教育考试文化的意蕴, 有必要对文化的含义加以考察。

(一)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非常宽泛。关于“文化”一词的来源及其意义的演进, 中西方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 把国家所实施的文治与教化统称为文化。从西方的文化来看, 其在古代最早具体指培育植物与农耕。从15世纪开始, 文化慢慢有了引申意义, 指培养人的能力与培养人的品德。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长河中, 深深扎根在人们生活中的文化,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从心灵深处塑造人, 加速了人类进化和基因变异,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大而言之, 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产生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称。小而言之, 文化特指人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定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反映, 同时文化又作用于政治与经济, 对政治与经济产生特殊的影响力。文化又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它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基础。[3]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行, 文化深深浸润在人的生存方式之中, 体现为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 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内涵

我国的考试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随着岁月的积淀, 产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考试文化。科举制度与新中国成立后的高考制度可以说是延绵至今的中国考试文化的一种形象缩影。考试文化不仅属于历史现象, 同时也属于现实存在。从其长期积淀的过程来看具有静态特点, 但是从其不断延伸的发展历程来看, 又具有动态的特点。教育考试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种类型, 在结构层次方面涉及诸多要素, 具体有教育考试物态文化、教育考试行为文化、教育考试制度文化、教育考试观念文化。从教育考试文化的外层表现来看, 体现为教育考试物态文化, 具体而言即考试相关的设备与设施, 考试需要的用品与考试工具, 同时考试劳动成果物化了以后的结果也是其包括的内容, 如与考试相关的资料、试卷、文件、有效证件等。教育考试行为文化, 主要包括考试组织者领导的行为、监考人员的行为、考务人员的行为、考生的行为、考生家长的行为等, 如监考人员努力为考试营造安全公平的考试环境、以人本情怀尽心尽责地为考生服务, 考生有良好的考风、正确地对待考试等, 考试行为文化是考试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是社会抱有考试的期望、家长看待考试的心态、教师对待考试的态度、学生应对考试的状态以及考试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 是人的观念、价值观的折射, 其中考试组织者及监考人员的职业道德养成和修炼、考务人员熟练的考试业务技能训练是考试行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教育考试制度文化, 主要包括考试政策、法规、程序、规则、组织体系等。教育考试文化的内核是教育考试观念文化, 包括人们所倡导的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平等竞争的考试价值观以及考试心理、考试道德等。教育考试文化的外层是教育考试物质文化形态, 教育考试观念文化属于考试精神文化形态的范畴。[4]

二、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考试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伴随科举制度的兴衰之旅, 我国考试文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封建社会的中国所倡导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试文化主体价值取向, 纷纷被当时世界各国效法、学习、借鉴。我国当代教育考试文化, 在继承优秀传统考试文化的基础上, 在当下教育考试实践的改革探索中, 在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 力求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教育考试文化成果, 凸显教育考试文化的民族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我国的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要着力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一) 体现国家意志: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魂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基石, 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的意志与要求。国家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公布教育目的等措施来体现国家意志和育人目标, 规范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使教育活动更加合乎教育规律和社会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要坚持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培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通过教育培养发展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二次修正) 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意志实际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在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方面, 国家意志能够产生一种主导性影响。因此在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牢牢把握通过教育考试的目标, 引领学校和教师遵循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方向, 严格遵守国家标准, 保障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 保障教育公正: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基

党的十八大强调, 一定要在教育方面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特色。应该在全体人民一起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上, 努力建设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前提下的教育制度, 以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与规则公平为原则建设教育方面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要维护公平的社会环境, 维护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努力打造教育公平环境, 使得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山区等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 在投入上重点倾斜, 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突显了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更为如此) 不够充分的条件下, 要想合理、公正地分配社会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 教育考试就成为促使教育机会与资源达到公正的一种必要手段。教育考试能不能达到公正, 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公正, 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公正。”[7]所以, 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一定始终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推动教育考试事业健康发展, 维护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 立足全面发展: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本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这理应是教育考试的宗旨所在。党的十八大指出,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提出以广泛推行素质教育为根本, 加强教育系统的体制改革, 改进教育模式,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与实践能力。[8]《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中指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指的是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与层面适应自身成长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品格与才能, 综合表现为三大领域的九大素养, 具体为社会参与领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文化修养领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自主发展领域的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9]这些都是国家对教育发展及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当然教育考试文化在今后也会以此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教育考试文化建设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 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文化的建设与革新引领教育考试文化的发展与变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 勇于改革创新: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之源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 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是时代前进的关键。对于一个民族而言, 文化可以喻为其生存发展的灵魂,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作为动力来促进。就理念层面而言, 必须能够突破教条思想的束缚, 依靠新的文化在理论上实现创新, 能够对固化陈旧的理念进行革新, 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使得文化发展永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能够凸显时代色彩。必须重视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 创建积极的环境促进创新应用技术的发展, 建设文化新生态, 最终形成良性的机制保障。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改革创新, 要舍弃我国传统考试文化中带有农耕时代的保守基因, 吸纳现代教育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文化元素”, 探究教育考试领域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改革招生制度, 同时不断完善质量评价制度, 在关于考试的内容、技术与方法、评价管理等层面不断尝试, 用改革创新这一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影响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社会变革。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民族传承的财富, 是国家的精神象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事业, 推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提升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 使文化发展成为引领风尚与服务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国家的发展, 国家的文化实力与国家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昌盛的关键尺度。”[10]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迅猛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向普及化大众化阶段, 使得国家教育考试的规模、招考数量逐年扩大, 为此教育考试的深入改革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里面提出, “从2014年开始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要在2017年实现大范围推进, 计划2020年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宏伟目标, 要建设成具有分类考试、全面评价、多元录取的现代新型考试制度, 建立完善公平的教育监督机制, 并将考试制度与我国现行的各级各类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多种途径教育人才的学习成果的认定体系。”这既是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 也为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充分展现了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广阔前景, 必将揭开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瑰丽篇章。

摘要: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其结构层次涉及教育考试相关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从我国教育考试目前的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来看, 教育考试需要充分地反映国家的意志, 保障教育的公正, 同时还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勇于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内涵,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来启华.试论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特质[J].中国考试, 2012 (10) .

[2]冯用军, 郭锐华, 张宝昆.多学科视域下科举文化控制社会分层功能浅议[J].教育与考试, 2007 (1) .

[3]李成勋.略论企业软实力[J].管理学刊, 2010 (6) .

[4]徐宝力.深化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与考试, 2010 (1) .

[5][6][8][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OE/B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2012-11-19.

[7]江畅.应当重视教育考试公正研究[J].中国考试, 2007 (10) .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部门和行业协会在相关专业领域建立了执业资格制度。执业资格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通行做法。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涉及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行业,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建立了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等执业资格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考试、注册及执业的管理制度。

1 执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与意义

执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评判应试人员是否达到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1]。

实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可以加快专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走上规范化、市场化与法制化的轨道,强化专业人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其在保障国家财产、公众利益和人民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责任;有利于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和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合理的专业人才库[2];有利于统一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标准,公正地评价专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资格,从而合理使用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参与世界经济交流与合作,推进资格互认工作,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通过教育评估有力推动高校的专业建设。

2 建设行业执业考试发展概况

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3]。根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一方面,随着各国经贸活动的相互渗透,促进了职业工程师活动国际化进程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勘察设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设计队伍的急速增长,客观要求提高设计人员素质。这些都为我们建立注册制度提供了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为了推动我国建设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和引进外资项目,原建设部决定按照国际惯例拟在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领域建立工程师和建筑师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并多次进行了出国考察及调研论证[4]。1992年6月以部令的形式颁发了《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此时建立注册建筑师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筹备工作也已起步。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明确指出了要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5]。根据这一要求,原人事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把建立和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作为深化职称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了各类执业资格制度。国家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

为了保证执业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考试标准的科学性、准确性,也为探索和确定评价的标准,积累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的经验,国家在一些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前期组织进行了试点考试和试点考试后的情况分析,通过针对“点”的情况,确定“面”的办法,以确保顺利向全国推广。1994年在辽宁进行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试点;在北京、山东、上海、广东进行了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试点;1995年在辽宁、浙江、重庆进行了二级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试点,这些为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全面展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国家正式提出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以后,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工作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1992年6月原建设部发布了《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拉开了推行执业资格制度的序幕。从1997年起,全国正式举行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此后相继实行了注册结构师、造价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考试。目前,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覆盖了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和城市规划、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总体框架基本确立[6]。其中,在勘察设计行业中,在今后几年将重点开展尚未实施考试的冶金、机械、采矿矿物、石油天然气、道路、桥梁等专业考试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尽管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考试体系已日趋成熟,但存在一些不足,最突出的是考试内容和实际业务差距较大。执业资格考试是能力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和执业人员的实际业务相一致。但由于每个执业资格都涵盖多个行业,导致执业资格考试偏重各行业通用性和基本理论,导致不同程度上存在“能干的不会考、能考的不会干”的现象,这需要在今后不断总结、改进。

3 建设行业执业考试认证发展趋势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建设行业执业考试认证资格制度方面探索出一些有益于执业资格制度发展的经验。根据建设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划,我国勘察设计业将在近几年内全面实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今后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将主要在下述方面发展:

3.1 执业考试考核制度完善将更加完善

首先,高校专业评估将与执业考试有机衔接。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积极推进建设行业相关专业的专业评估。例如拿土木工程专业来说,专业教育评估有效期内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资格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比未评估的提前一年参加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也有人士建议对可以适当减少基础考试的科目或采取其他有效办法,相信不久相应办法会出台。其次,考试、考核方式将更加公平、合理。目前,参加相关执业,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学历及一定的职业实践年限,而且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有的专业须参加基础考试,通过基础考试才能参加专业考试。因而对应试者要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但毕竟执业考试在我国实行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考试题型、考试大纲及考试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不足,今后将不断完善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探索题型改革,改进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和方法,逐步加大执业实践的考核比例,提高执业人员评价的科学性[7]。再次,各专业将建设完善的试题库。由于时间原因,目前许多专业仍没有试题库,这很难保证试题质量及准确把握试题难度,这也使得某些猜题、押题的人有机可乘,通过多轮的考试积累及总结,每一个专业都将建立完善的试题库,为高质量的试题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对继续教育的管理将日趋完善

继续教育对每一位肩负使命的注册工程师来说都十分重要,因为信息社会,知识不断更新。因此每一位注册工程师都应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终身学习才能跟上行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步伐。目前许多执业继续教育只注重形式,没有体现其价值,今后相关部门一定会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方式,不仅要求参加学习者修满一定的学分,而且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考核达不到要求的暂停执业、继续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同时,继续教育也会多样化,不仅要集中学习,也要结合其他方式,如定期发放一些学习资料等、组织经验交流专题探讨等。

3.3 注册管理机构将更加健全

今后,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将逐步转变,建立起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传统的行政管理将逐步转向行业自律性的管理,使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性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职能得到加强,这些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要在继续教育、考核监督、规范市场和建立执业人员信用档案等方面提供服务。

3.4 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扩大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范围,进一

步强化注册资格的管理和明确注册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按国际惯例明确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并建立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强化执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淡化职称概念,逐步向执业资格制度转化。

4 对建设行业执业考试认证的建议

4.1 提倡建立注册工程师相互交流的平台

通过交流、探讨,可以拓宽视野,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对于年轻的注册工程师来时,他们可以从年长的注册工程师身上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同时年长的注册工程师可以从年轻的注册工程师身上学习到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及信息知识。

4.2 高等学历教育应渗入执业资格知识

高等学历教育环节的专业的执业资格知识渗入,便于学生在校期间有重点有选择的汲取知识,打好工程执业的基础。例如,可建议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考试基础考试和教育评估的结合问题,比如能否让通过评估的院校,在大学本科第四年参加基础考试,通过教育评估来引导学校的教育,也可以先进行部分试点。相关专业院校应积极研究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并以此为参考确立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环节与技能掌握要求,以确保高校紧紧围绕市场,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执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8,9]。

4.3 高校应加强执业资格考试研究

最为高等学历教育的载体,高校应加强执业资格考试研究,并加强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一批优秀教师、学者,特别是有丰富实践经验者投入执业考试题型研究、认证培训研究工作,积极参与执业考试认证的各个环节,做好对参加执业考试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培训,在确保其顺利通过执业考试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其业务水平,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培训者应付通过考试。

摘要:执业资格考试是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从事特定行业工作资格的一种专门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介绍了我国执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目的与意义,发展概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指出我国执业考试存在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执业资格,考试,认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Z].1995-1-17.

[2]张志坚.改革职称工作体制推行执业资格制度[J].新东方,2004,(4).68-71.

[3]建设部人事教育司陶建明,陈中博.建设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03-03-28.

[4]李运龙.工程设计行业实行执业资格制度浅析[J].水电站设计,1999,(12).111-112.

[5]张志英.我国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考试,2007,(4).30-34.

[6]完善执业制度促进行业发展—关于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的调研报告[N].中国建设报,2009-01-10.

[7]王雪青,赵辉.执业资格考试及格线确定的方法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50-52.

[8]何任飞.中国建设执业注册制度改革与其专业教育评估进程—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回顾[J].高等建筑教育,2007,(2).10-16.

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 篇9

1医学影像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医学影像及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但现在的医学影像教学模式及网络教学平台未能及时跟进[3-4]。由于PACS的使用,各种医学图像已可直接进入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对医学图像的理解与认识越来越重要,其教学与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但医学影像学目前教学模式仍是以传统PPT单科教学为主,网络教学平台多以典型图片为主,学生无法看到病例的全部影像资料,且无法按系统或疾病对自己感兴趣的病例进行查询及自主学习;教师也无法在实验室自主选择病例实施以系统为主线的基于病例Case-based learning,CBL)或基于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的教学模式。

由于缺乏医学影像学网络化标准考试平台,医学影像考试未能实现规范化及模拟临床化。 以以往往医医学学影影像学考试多以理论考试为主,辅以部分典型图片进行读片,与现实中影像科医生临床工作相去甚远,无法实现考试标准化及模拟临床化[5-6]。

2医学影像网络教学与考试平台建设

建设目标。整合医学图像资源,开发、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建设现代化共享开放式医学影像网络教学与考试平台:该平台以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及第一附属医院PACS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由医学影像系教师进行自主开发应用,整合各种医学图像资源,建成教育理念先进、现代化共享开放、 互动式医学影像教学与考试平台,达到省内领先及国内一流水平。基于该平台建立以系统和病例为主线、 多学科融合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新模式,推进医学影像实验室管理机制和实验教学创新,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路线见图1。

主要学科软、硬件支持。本学科拥有江苏省医学影像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学校与附属医院已经建立了PACS连接,可以提供大量教学病例和医学图片。实验中心拥有电脑140余台,图像后处理软件多个,内含3D工作站、骨科及心脏模拟手术工作站,多平面重组和虚拟血管造影工具包,智能化的图像组织提取、高级重建包,曲线和批处理包,具有肺癌诊断功能、心脏冠脉钙化分析功能、虚拟内窥功能及模拟手术等功能。 实验中心以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及一附院HIS-PACS系统为基础,联合麦达维斯及蓝韵网络公司自主研发医学影像网络教学与考试平台。

构建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平台。1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在附属医院的PACS与影像实验室中心服务器相连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充分发挥PACS教学的优势作用,整合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及解剖学图像资源,以系统为主线将病例库分为神经、呼吸、肌骨等六个系统。其中每个系统根据病例难易程度及发病率分为课堂教学、日常练习及考试病例库。 每个病例包含影像及病理图像和报告,并有该病例解释和说明,最后每个系统还会加入相应系统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图片。分系统上传医学影像、病理及解剖教学大纲、PPT、电子书、病例医学图像资料等。影像病例资料具有以下特点:a.能够按疾病系统、名称、发病部位、年龄段、性别等信息检索、调阅任意的医学影像、 报告等信息,医学图像可以直接链接到医院PACS,学生使用终端和医院类似。b.支持从光盘、U盘或者网络将医院真实病例导入到教学系统。c.支持对教学病例进行编辑,例如加入病灶标识、标注信息、测量信息等。d.支持根据疾病类型管理教学资料库(按系统分类、疾病类别、部位等分类。e.所有病例分难度等级, 并包含病例分析。2课堂教学:支持学生签到功能;支持一个或多个学生共用一台工作计算机;支持同步实现教师用机的操作,同步传输教师讲解语音信息;支持教学时间锁定所有学习用机,不得进行其他与学习无关操作;支持音频内容可双向交流。

构建医学图像后处理系统。医院及学校实验室配备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和医院PACS联网,每个学生面对一台电脑终端,可以实时调阅PACS中的医学图像,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软件,如骨骼及血管三维重建软件,可以浏览图像并进行三维后处理,并可以模拟网上读片,书写影像及病理检查报告,并与原始报告核对。

构建在线考试系统。按人体系统及病例难易程度建立理论及读片考试系统,采取人机对话模式,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组织考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学生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本系统和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职称考试极为相似。1支持多种题型, 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和问题回答,可以自动评分,手工评分;2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自主建立一场测验内容。学生也可以模拟考试; 3能够设定考试时间,锁定所有学习用机,不得进行其他与考试无关操作;4能够电子评分,并导出、打印或者导出考试成绩到Excel,并对成绩进行分析;5可以通过输入学生的学号或者姓名来调阅学生的诊断信息,包括学生诊断的图像和学生写的诊断报告。

建立远程医学图像教学系统,拓宽网络辐射深度与广度。构建E-learning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网上课件库、图片库、试题库、视频素材库等各种教学资源库、各种数字化图像处理软件、师生网上交流平台及网络课程等。通过网络开设远程教学,举办网上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各种讲座,上岗资格、执业医师资格等各种资格模拟考试。

3医学影像网络教学与考试平台的应用

该平台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学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课余时间对全校所有专业开放。具体应用如下:

医学影像学教学模拟临床化。通过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医院真实病例,学生有亲临医院的感受, 能够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空,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提高。每个学生面对一台电脑终端,可以实时调阅PACS中的医学图像,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软件,如骨骼及血管三维重建软件,可以浏览图像并进行三维后处理,并可以模拟网上读片,书写影像及病理检查报告,并与原始报告核对,以检查自己书写报告的不足,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观察同一病例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合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图片,对该病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可以对病例进行实时追踪和随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改革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该平台整合了医学影像学、病理学、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资源,并以系统为主线建立了相关病例库,以此为载体开展PBL及CBL教学,建立了以系统和病例为主线的课程融合教学新模式。

医学影像考试规范化建设。基于该考试平台进行医学影像学考试规范化建设。医学影像考试系统采取人机对话模式,按系统及难易程度建立理论及读片考试模拟系统,教师可以利用该系统组织考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学生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实现医学影像学考试的规范化及模拟临床化。

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拓宽医学影像学教学的辐射深度与广度。以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与考试平台为载体,构建E-learning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实现了网上预习、网上医学影像考试、成绩查询、网上教学质量测评、网上师生互动等。除课堂教学外,该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平台除了供医学影像课程学习,还可以用于各层次医学人才考试,尤其可以应用到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

上一篇:开放档案管理下一篇:在线视频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