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档案管理

2024-09-09

开放档案管理(精选12篇)

开放档案管理 篇1

6月9日, 正值国际档案日, 也是第六届上海市档案馆日, 上海市档案馆馆长朱纪华宣布上海市档案馆开放第二十四批档案。同时, 浦东新区、嘉定、金山、闵行、黄浦、崇明等11个区县档案馆也宣布开放档案2.2万多卷。至此, 上海市和区县档案馆已向社会开放档案133万多卷。

上海市档案馆这次开放的1.75万多卷档案, 全文数字化率高达96%, 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市高教局、市体委、市文化局、市粮食局、市建委等机关和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等社会团体以及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及其前身大新公司、大隆机器厂、先锋电机厂、新沪玻璃厂、华联商厦等知名企业形成的这些档案, 揭示了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包括:1978年上海为建设铁路新客站给国务院、国家计委的报告中提出, 上海新客站要在原上海铁路东站基础上改建, 输送旅客规模日均达20万人次, 大大超越上海老北站的日均5万人次;1979年上海设想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0系列飞机;1981年上海整合高桥化工厂、上海炼油厂、上海化纤二厂、上海合成洗涤剂二厂、高桥热电厂等企业建立高桥石化公司, 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整合企业做大做强的首次尝试;1981年上海市纺织局与香港联沪毛纺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上海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并创造了开业3年半收回投资的优良业绩……反映老上海传奇实业家严裕堂创办的大隆机器厂等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故事和老上海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大新公司20世纪30年代开业的特刊、照片、股票样张、职工登记表等档案, 对见证上海民族工商业的创立与发展也可管窥一斑。

上海市档案馆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后, 在全国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率先向社会开放档案。这次市档案馆精选历年开放档案的珍品进行陈列展示, 可以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与利用档案。

开放档案管理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县档案馆对馆库保管的1951—1981年形成的期满三十年的档案进行了鉴定、编目、整理,档案开放鉴定报告。此次鉴定开放档案共61个全宗1031卷,已开放档案738 卷,控制使用的档案293卷。开放的主要内容有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领导及县领导视察、指导、检查工作的指示、讲话;县党委、人民政府、工、青、妇群众组织及县直机关单位部门召开的会议文件材料;有关区域变化、征用土地、划分地界等文件材料;关于成立、合并、撤销机构、更改名称、启用印信及组织精减、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各机关单位制定的工作条例、章程、规章制度等文件材料;干部任免、调配、培训、干部职工花名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职工录用、转正、定级、调资、离退休、干部奖励等文件材料;财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工商企业、农业牧业生产、林业、水利、气象等有关文件材料。

通过此次开放鉴定工作,我们认为拟开放的档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的办法》中关于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原则和条件,现可以向社会各界开放。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为慎重决策,确保质量,在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过程当中,应组织开放鉴定人员和科室初审、复审小组对开放鉴定的档案逐件讨论复审,对难以把握的档案内容,提交局务会终审、做出最后的决策的形式,鉴定材料《档案开放鉴定报告》。避免了因个人不同判断而造成不同的开放鉴定结果。

从事开放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开放档案的质量。从朝阳区档案馆几年来的实践来看,可以由一至两名具有馆员及其以上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较丰富机关、社会等知识的人员作为开放档案鉴定初审人员,将开放鉴定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予以安排。成立由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员。以及主管科长、副局馆长五人以上组成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在初审后、终审前,对拟开放档案逐件进行详细复审,可以确保开放档案的质量。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程序

1、制订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开放鉴定档案(形成满30年、或拟提前开放的)的全宗、所属、数量,开放鉴定工作完成的时间、人员分工等内容。

2、建立初审数据库。内容包括开放档案的序号、档号、全宗名称、案卷题名和卷内文件题名、形成时间、件数、保管期限、开放与否、不开放的原因和依据、涉密档案的密级。由初审人员边初审,边录入。

3、初审。在科长的组织下,初审人员通过阅读档案原文,逐卷逐件对拟开放档案进行初审。进行此步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八十年代以前的文件形成不规范。有的文件的标题不能完全反映文件的内容,初审人员绝对不能仅通过卷内文件目录就确定档案文件是否开放。同时。对保密期满的原涉密档案,履行解密手续。

4、初审总结。初审完毕后,工作人员要总结说明开放档案鉴定初审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

5、复审。初审完毕后,交复审小组成员对初审结果进行逐件复审。通过召开复审小组会讨论、形成复审意见。

6、局务会终审。开放鉴定人员向局务会汇报初审情况、复审小组的意见。经过局务会讨论,形成终审意见。

7、开放鉴定结果修订。根据局务会终审决定,对开放档案鉴定的结果进行修改。

8、形成终审报告、填写终审表。说明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鉴定审查的详细情况。初审、复审人员和局(馆)长在终审表格上履行签字手续。

开放档案管理 篇3

关键词:涉密电子文件 管理机制 保密 访问控制

企业涉密档案是企业的核心信息,涉及到企业的商业利益,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公众信息公开意识的增强,如何在开放环境下加强涉密档案管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一、宣贯档案保密制度,深化涉密档案管理理念

以高技术防范手段和严密的监督制约措施保护涉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涉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首先根据《保密法》、《档案法》,并结合油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制定了严密而简明、易于操作的保密管理细则,如《档案保密工作要点》、《涉密档案归档制度》、《涉密档案利用制度》等。对不同涉密载体(计算机、光盘、U盘等介质)的档案分门别类地制定规章制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办理对应的登记审批手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和归还,不得随便摘抄、复印、复制,更不能遗失。

企业涉密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为此,他们对保守企业秘密负有更为重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主要内容,以各类泄密案例、保密教育片为教材,持续推进保密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并要求全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定期检查每一个工作环节,保证涉密电子文件都在规章制度内运行。

二、对涉密计算机和涉密存储介质进行细致管理,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

档案管理者必须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管理,保证技术上多种手段设防,管理上多种措施并用,不断提高保密技术水平和应对危险的防范能力。具体应注意:(1)涉及国家秘密和油田核心商业秘密的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必须专用,专人管理,严格实行物理隔离,严禁连接油田局域网和互联网。(2)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要建立在线监管和审计认证系统,严格控制涉密计算机联网。(3)涉密计算机要设置开机密码并定期更改,计算机处理多种密级的信息时要按照最高密级进行防护,至少三个月更新一次。(4)涉密计算机不准使用盗版软件和来历不明的软件,防止因病毒和恶意程序造成失密。(5)使用存有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时要严格采取使用登记措施,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交互使用。(6)使用专门的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检查工具,查看涉密计算机是否连接互联网,查看联网的计算机是否存储涉密的信息,并用专门的文件粉碎器彻底销毁废弃文件,确保涉密文件安全。

三、在利用计算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要保证企业档案机密的安全

1.使用用户权限的控制。电子档案提供利用涉及的人员有:档案载体的保管人员,数据系统的管理人员,利用者及维护操作员等,由于他们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责任不同,因而使用权限也大不相同,必须对其进行审核。控制用户权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将涉密电子文件存放到指定的網络区域内,该网络区域只对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开放。二是通过系统管理员的配置,根据每个用户的身份,在网络层上设置允许其访问服务器或终端的IP地址。三是根据每个用户的工作性质、职务等级等条件,通过数据列表方式,对每个用户使用涉密电子文件的权限进行限定。四是对涉密电子文件本身进行加密处理,将密码分配给具有权限的用户。

2.利用中的安全保密措施。在电子档案利用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供利用的方式,应根据利用者的情况选择对应的方式,不能无原则地随意提供。一般情况下,严格执行涉密档案复制、转借、转让等监护制度。因工作需要复印时,必须有档案人员监护;二是采用通信传输或直接利用等利用方式时,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要进行加密处理,并对所使用的密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三是建立完善的日志系统,对涉密电子文件的传输流程进行详细的记录,适时掌握涉密电子文件的流转信息,视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施必要管控。

开放档案管理 篇4

一、开放管理

1. 面向社会,建立开放办园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幼儿教育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社会大环境的改革对幼儿教育既是促进又是挑战。幼儿园必须探索出与现阶段相适应的办园体制和管理体制,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责任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园长的肩上。园长建立了开放性的多元信息流通的立体管理模式,使幼儿园、社会、家庭成为一个统一体,为本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带领幼儿园和教师投向社会,参与竞争,以优良的保教质量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形象,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使幼儿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围绕以人为本,尝试角色互换,彼此理解配合,实现自律境界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园长说了算,单一地向下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者决定目标方向,被管理者因感受不到管理目标与自己努力的关系,只会被动地执行,目标达成与否相对于管理者来说显得非常遥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由于目标的指向不同只会降低管理效力,还往往容易产生矛盾。省二保的考核管理由考核小组担任。考核小组成员有园长、年级组长、群众推荐产生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组成,考核小组组长由分管园长担任。第一线的习惯于被别人管的同志有机会调整视角,像管理者一样去观察其他同志的工作,是一个角色的更换。而考核赋予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其他班组其他同志的优点和长处,还要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考核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由于加入了考核小组,实现了由被管理到管理,由被动工作到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再到学会向先进看齐,从而找到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省二保经过几年的探索,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原则、以工作质量为目标、以规范考核为途径”,将日常的工作质量要求细节化,以班组为单位,通过管理者和教职工在考核对象层面的互动、在考核内容上讨论、在考核方式上的整合、在考核策略上统一、在考核结果上的认同,实现管理的全过程监控,目标指向高质量的工作水平。通过考核质量,推进时时重视工作质量、人人明确岗位工作要求、个个参与质量考核,逐步形成内部自主管理的目标。

3. 幼儿园管理对家长开放

幼儿园的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有效参与。幼儿园对家长敞开了大门,让每一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

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幼儿园整体规划的不了解。由于缺乏对幼儿园管理的整体性眼光,他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只注重自己孩子的感受。对此,省二保实行了各级管理体制公开化、透明化,让所有的家长了解从幼儿园全体孩子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具体规划,并请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整体规划提出建议,让他们站在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孩子的利益。

家长常常基于他自己孩提时代的经历来批评今天的幼儿园管理,他们不了解最新幼儿教育管理趋势、先进的管理方法。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多以儿童娱乐为主,对于普及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宣传不够。省二保也通过介绍国内外一些先进幼儿园管理的实际事例做了一些普及宣传,让家长了解当今幼儿管理的最新趋势,对幼儿园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二、开放培训

省二保园长拥有新的现代人才观,重视人才的培养,有计划地让教师系统地学习,采取了各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

1. 开展园本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

研究孩子成长的学问,教育者的良好素质是前提。省二保幼儿园开展了以学习、工作和研讨三位一体的“园本培训”①活动,建立了高效、稳定、长期的园本培训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的幼儿园。近几年,分别开展了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幼教科研方法、园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理念等内容的培训,探索了丰富多彩、生动有效的培训方式。计划通过园本教研、骨干教师带动、全员参与等方式,在园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自培氛围,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园本培训”的主体。为了博采众长,实行每双周一次大教研活动,引导教师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每周一次年级教研活动,研究分析本年级教材,进行集体备课,一人先执教,大家共同分析教学的成败及原因,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组织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同时,完善教师培训奖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与进修(高层次学历进修、特色课程培训、高级职业培训等),以加快自身专业发展。

2. 走出去,请进来

仅仅囿于幼儿园的小圈子或本地区的小范围是绝对不利于教师视野拓展和信息吸收的,没有与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相互作用是难以搞好本园教育的。省二保在这方面慷慨出资,分派教师赴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地,观摩、学习外地高水平幼教机构的办园特色、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方式,了解人家的课程改革进程等等。满载而归的学习者回到园里还必须对其他老师进行二次培训,把外出学习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同时他们还请有关专家到园里指导,使更多的老师能接受高水平的指导,专家高层次的思想观念使老师的原有认识受到冲撞,从而促使他们自身积极行动起来。

3.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观摩课

省二保每学期都要开展教研课、优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课题研究课、家长观摩课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学观摩活动,每次观摩都分为课前讨论、课后反思、大家互评等环节。智慧地碰撞,真挚地交流,使教师在这个集体中快速成长,新的理念在参与式培训中转化为教学行为,把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

4. 加强岗位培训,更新观念,引领教师“为发展而教育”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推进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实践,省二保建立了有效的教师校本培训培养机制,开展了扎实高效的园本培训活动。培训过程中坚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以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具体做法是:

①抓新课程理念培训。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幼儿园坚持把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作为新课程理念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教研组及时地为教师提供新课程理论前沿知识,供大家学习研讨。培训内容重点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展开。

②抓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以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网络运用等知识为培训重点,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学习,更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在全体教师都能制作简单课件,通过幼儿园网站与家长沟通信息等。

③抓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教师的魅力在课堂,幼儿园要求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指导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教师走上了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导向,能科学地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激发内部活力,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三、开放教育

近年来,省二保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教育观,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各类教育资源,建构起了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在实践中,坚持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采取了多种教育途径,将园内教育和园外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树立三教联育意识,形成共同办园的良好局面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势单力薄”,而家庭、社会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却越来越大,“5+2=0”②的现象在幼儿园表现的尤为突出,再加上部分家长因不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存在着重教轻保的思想。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要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内外联手,寻求外援,有效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的资源,才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2. 实施开放的教育,开放的学习空间

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引领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培养孩子的实践品格和能力,发展健全个性,尊重孩子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孩子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省二保的孩子们可以经常吃到自己动手种植、培育的无公害蔬菜,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以及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都有体验生活的平台——自己动手炒菜、烙饼、磨豆浆、泥塑、折纸、剪纸、缝沙包等,充分调动了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3. 给幼儿创设一种自由、安全、和谐的支持性成长环境

为了提高幼儿的各项素质,省二保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幼儿比赛活动。自2008年以来连续组织了多届“阳光跳蚤市场活动”③,每次活动均有上千名幼儿及其家长参加,规模、场面盛况空前,家长和社会各界反应良好;六一儿童节,还举办一些比如“情系灾区、爱心奉献”的文艺演出,活动现场家长和幼儿同时奉献爱心,使幼儿从小就学会了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幼儿园也统一组织“当火灾发生时,逃生大体验”活动;每年冬天,还会举行幼儿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各项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家长都说现在的幼儿园比过去好多了,孩子接触的东西多了,爱唱了,爱说了,爱跳了,会玩了。

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今的家长已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能有效地调动家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架起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了改变家园活动形式的单一性,促进教师、幼儿、家长沟通和流,省二保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内容丰富的亲子园活动,每月安排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家园亲子活动,有亲子运动会、亲子包饺子、亲子小制作等,极大地丰富了家园共育的内涵。家长和幼儿园形成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发展,并形成特色,赋予教育新的内涵和新的视野。

4. 致力拓宽家庭教育及社区教育渠道,促进三育信息互动

随着社会发展,幼儿园已经不再是独立封闭的单位,必须密切联系家庭,融入社会。省二保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园,充分发挥示范园的带动作用。

①开展“亲子共成长”活动。通过“教学开放日”、“亲子趣味运动会”、“家长课程”培训等方式,增强了家庭教育实效。还曾积极与家长联系,组织幼儿参观了消防大队、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②搭建多维交流平台。省二保建立了“家园联系册”、“家园共育栏”、“家园联系网站”,畅通了多方位的家园联系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家园联系。例如,每月1号,省二保都为这个月出生的幼儿举行集体生日Party,邀请家长参加,进行亲子互动,受到普遍欢迎。

③开展园所联谊活动。教师、幼儿园与区内外多家园所建立了“手拉手”联谊关系,进行管理、科研、师资等多方面的交流。省二保幼儿园还担负着该区幼教师资培训任务,定期上示范课,进行业务指导,促进了全区幼教事业的发展。

远程开放教育 班级管理 篇5

远程开放教育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的所有教学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与实施,好的班级管理也是学生学有所获的一个根本保证。就我们目前的班级管理工作来讲,作为管理教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所做的工作很多,加之每个管理教师都管很多学生分不同级别不同专业,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造成了班级管理的困难,无论管理教师在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将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能按期毕业等重大影响。

鉴于班级管理工作的琐碎和工作意义的重大,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有计划讲方法,科学合理且高效。以下就我本人所做的一些班级管理工作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一、日常事务管理:

首先每期开学我都要把自己本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按班级和时间列出记在办公桌的校历上,就本学期的工作来讲我罗列了以下方面:

9月中旬: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入学测试,征订新生教材,撰写新生学习指南,选班委。老生上学期成绩登记,应缴考试费书费结算,成绩下发,通知学生报到缴费,教材发放,课表发放,发放自己针对每学期的课程要求制作的《本期课程学习指南》,(该课程学习指南包括学生通讯录、常用网址、本期学习过程指导等内容);

9月下旬:新生教材发放,课表发放,《本期课程学习指南》发放;

10月初:课程注册,网上作业督促,新生学生证办理,组织相关班级同学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10月下旬:组织学生期中测验,完成统考基本信息上报,毕业生信息审核;

11月初:考试报考、组织毕业论文答辩,下学期教材征订;

12月: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和上报,期末答疑辅导,期末考试通知单发放,组织12月份统考,毕业生信息采集照相工作;

元月份主要工作是组织期末考试,发放下学期报到须知。

实施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细节研究 篇6

一、规章制度建设

开放档案工作依据的现行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规。

开放档案鉴定工作规章制度是档案馆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对档案开放法规的细化和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的准则。为杜绝工作的随意性,规范和细化档案馆的开放档案行为,依据有关法规,档案馆应制订程序类、职责类、标准类等制度规定。

1、《档案馆开放档案实施细则》。以工作程序为主、兼有工作职责上的要求。其具体内容有:规定实施开放档案鉴定初审工作的责任科室和具体职责;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工作的组成人员及其职责:开放档案鉴定终审的会议形式和职责;开放档案履行批准、备案程序的有关要求;开放档案整理、编目、标识的内容;开放档案对外公布的要求等等(开放档案利用工作的有关要求,在利用规章制度中作出规定)。

2、《开放档案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类规定。它对开放档案工作从工作目的、范围、职责、程序内容、依据的相关文件和形成的记录表格等方面对开放鉴定工作的各个程序进行细化说明,对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进行规范。

3、《开放档案鉴定初审人员工作职责》和《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职责类规定。它对实施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初审人员、复审人员和复审小组的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做出具体规定。

4、《开放档案鉴定控制使用档案的标准》。标准类规定。依据《暂行规定》第七条中规定的控制使用档案的二十条内容,根据馆藏档案的情况,制订适合本馆馆藏档案内容的、作为控制使用档案的细化标准,便于开放档案鉴定人员的依照,实施鉴定工作的操作。此标准应根据档案内容的变化、遇到的新情况及时修订,以便开放鉴定人员参照。

二、决策形式和人员组织

为慎重决策,确保质量,在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过程中,应组织开放鉴定人员和科室初审、复审小组对开放鉴定的档案逐件讨论复审,对难以把握的档案内容,提交局务会终审、做出最后的决策的形式。避免了因个人不同判断而造成不同的开放鉴定结果。

从事开放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开放档案的质量。从朝阳区档案馆几年来的实践来看,可以由一至两名具有馆员及其以上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较丰富机关、社会等知识的人员作为开放档案鉴定初审人员,将开放鉴定工作作为年度常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予以安排。成立由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员。以及主管科长、副局馆长五人以上组成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在初审后、终审前,对拟开放档案逐件进行详细复审,可以确保开放档案的质量。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程序

1、制订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开放鉴定档案(形成满30年、或拟提前开放的)的全宗、所属年度、数量,开放鉴定工作完成的时间、人员分工等内容。

2、建立初审数据库。内容包括开放档案的序号、档号、全宗名称、案卷题名和卷内文件题名、形成时间、件数、保管期限、开放与否、不开放的原因和依据、涉密档案的密级。由初审人员边初审,边录入。

3、初审。在科长的组织下,初审人员通过阅读档案原文,逐卷逐件对拟开放档案进行初审。进行此步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八十年代以前的文件形成不规范。有的文件的标题不能完全反映文件的内容,初审人员绝对不能仅通过卷内文件目录就确定档案文件是否开放。同时。对保密期满的原涉密档案,履行解密手续。

4、初审总结。初审完毕后,工作人员要总结说明开放档案鉴定初审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

5、复审。初审完毕后,交复审小组成员对初审结果进行逐件复审。通过召开复审小组会讨论、形成复审意见。

6、局务会终审。开放鉴定人员向局务会汇报初审情况、复审小组的意见。经过局务会讨论,形成终审意见。

7、开放鉴定结果修订。根据局务会终审决定,对开放档案鉴定的结果进行修改。

8、形成终审报告、填写终审表。说明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鉴定审查的详细情况。初审、复审人员和局(馆)长在终审表格上履行签字手续。

9、报区政府批准。形成《关于馆藏××××年度部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请示》,内容包括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主要内容和意见、数量和所占比例等。

10、向市档案局备案。说明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主要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将控制使用档案文件级目录附后,以便审查。

11、开放标识。根据上级批复情况,进行开放档案标识,在已经获准开放的档案上加盖“已开放”标识。在相应全宗的全宗卷中加入开放鉴定情况说明材料:在相应案卷的备考表内填写说明开放档案情况。

12、履行解密手续,标注解密标识。在已解密的原涉密档案上原标注的密级上加盖双杠(表示原标注密级作废)标识,在下面加盖“已解密”标识。同时,依据《暂行规定》第五条“提前开放馆藏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类涉密档案。应当向原档案形成机关、单位发出要求提前解密的通知”的规定。履行确认该部分档案予以解密的手续。

13、编制开放档案目录。编制电子、纸质开放档案目录。方便利用者在阅览室和网络的利用。

14、发布开放公告。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开放档案的内容、所属年代、数量等信息。在政务网、档案信息网上发布开放档案的目录及其档案原文。

15、年度开放档案工作总结。总结中要反应开放鉴定工作的全部过程,如参与的人员,鉴定的数量,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时间。开放鉴定工作的经验教训等内容。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涉密档案履行解密手续问题。1988年《保密法》颁布前,我国各级机关普遍存在着文件材料标密过高、定密随意的问题,许多区县级及其下属机关的内部文件也被确定为机密、甚至绝密文件,因此档案馆在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包括提前开放档案鉴定)过程中,肯定涉及涉密档案。档案馆必须按照《保密法》和《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已经解密的涉密档案进行相应的标识工作,标识“已解密”,履行解密手续。

2、关于对控制使用档案“二十条”的理解和应用问题。《暂行规定》中第七条规定的控制使用的二十条的内容,总体来说内容较全面,但对涉及个人隐私类档案的种类,可操作性差、较难以把握。根据几年来开放档案鉴定工作的实践,主要对以下几类档案予以控制使用:涉及个人问题的调查、处理、定性、结论方面的材料;各机关、组织形成的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的表格和文件材料;招工、职工转正定级审批表;个人建房审批表及相关材料等。

3、处理好“件”与“卷”开放的问题。区县档案馆是普遍按照一卷档案中的一件档案不能开放,则整卷档案就不开放的原则进行开放鉴定工作的。笔者认为,对无需要控制使用内容的档案不予开放,是违法违规行为、不作为的行为。必须逐件地对档案进行开放鉴定工作,而不是因为因一件档案不能开放而对整卷档案不开放。设想,如果我们采取物理隔离(人为遮盖)的方法封闭控制使用的档案,只让利用者阅读开放的内容,岂不就达到了对不开放档案控制利用的目的了吗?也就可能只有极少量的档案不能开放,就可以大大提高开放率。西方国家,如美国对复制的涉密内容的文件、档案采取涂抹墨迹遮盖涉密内容(开天窗)的方法对公众开放,应该值得我们借鉴。

开放档案管理 篇7

当天,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 记者们参观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大厅, 体验开放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流程, 感受省档案馆文明、诚信、准确、便捷的服务。进入封存档案库房和特殊载体档案库体验档案科学和安全的管理方式。参观网络中心机房, 现场观摩档案修复, 档案仿真复制, 声像档案采集, 数字化档案转模拟胶片, 缩微胶片冲洗等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流程。参观《红土高原的记忆——档案中的云南历史》、《飞虎·驼峰纪事———纪念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抗战七十周年档案图片展》等展览, 了解档案中的云南历史, 观看图片和声光电等形式多样的档案展陈, 体验省档案馆历史与文化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档案与社会的结合。

活动引起媒体记者的巨大兴趣和共鸣, 一位媒体记者在首次零距离感受档案馆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各项服务功能后感慨道:“相比图书馆, 档案馆总给我一种很神秘的感觉, 今天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真是大开眼界。”据了解, 目前已经有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云南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11家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其中春城晚报以《记者带你探秘省档案馆安保像“碟中谍”场景重现》、《档案馆是怎么保存档案的》, 云南信息报以《想看梁启超亲笔讨袁檄文吗街坊们持身份证就可以查阅》, 都市时报以《云南省档案馆53年来首揭神秘面纱》、生活新报以《档案中藏着多少秘密》、民族时报以《揭秘云南少数民族珍贵档案抢救过程》为标题利用整版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深度报道。云南广播电台在黄金时段, 三次播出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 中国新闻网以《云南记忆档案》为标题, 利用图片、视频、文字带领公众走进档案馆。

开放档案管理 篇8

(一) 英国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概况。

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于1969年, 经过了40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开放教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已成为世界成人教育史上的最成功典范。它主要以多媒体远程教学模式、向成年人提供高等教育服务, 使更多的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能够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英国开放大学的总部设立在伦敦西北部, 在全国设有13所教学中心, 教学中心下级设有300多个教学示范点, 这些教学示范点主要担任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英国开放大学是由英国皇家宪法审批成立, 由英国教育部直接管理, 因此, 与英国其他传统大学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学术地位。其开放大学有两种形式, 一种就是提供与传统大学一样的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另一种是提供非学历的技能培训, 侧重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

英国开放大学每一年注册的新生大概有20万人, 占英国非全日制学生的 22%。虽然课程内容采用远程教学形式, 却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其教学综合排名名列一直保持全英国大学的前10名, 教学研究水平位居第3名。它创办的商学院发展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商学院, 商学院获得了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权威的教育管理协会的认证, 而全世界所有的商学院中只有不到1%同时获得三大国际认证。英国开放大学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 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教学管理有自身的特色, 下面逐一介绍:

1.采用全方位的开放教学方式。英国开放大学从建立开始到如今, 始终坚持开放教学观念、开放学习方式、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对象四大开放办学理念。这种开放办学理念与传统高等教育大相径庭, 与终身教育不谋而合, 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办学理念的约束, 使得每个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再因其身份、地位、学分等客观被拒之门外。高等教育不再是部分人的专属品, 而是提升自我、开放潜力、享受自由、民主、自愿的体验式服务。全方位的开放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大众化、平等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 为更多有需求的受教育者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2.灵活性的办学模式。首先, 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即能提供与普通大学一样的学历教育, 如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 又提供对各行各业进行技能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容纳了各种领域的求学者, 扩大了生源。其次, 自由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英国开放大学设置了数学、教育、文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六大学科,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求学需求, 可以选择六大学科的任意课程进行自由组合, 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在制定培养计划后, 也可以根据工作情况和其他原因修改培养方案, 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再次, 新的学分制度。学生在英国开放大学所获得的学分可以与其他认可英国开放大学学位的学校之间进行互换。英国开放大学的学生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的学位, 其他学校承认其在英国开放大学所获得学分并免修相对应的课程。

3.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英国开放大学是一种典型的远程教育模式, 学生主要以自主学习完成学业。学生首先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学习课程内容, 然后参与小组讨论或者专家交流, 最后通过自学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并完成实习、考试, 拿到相应的结业证书。英国开放大学通过BBC或电视广播基础性课程内容, 对于一些重点课程重复广播。当然对于专业性课程, 学校会专门制作课件和教材, 邮寄给教学中心和教学示范点, 由服务人员演示给学生, 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 美国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概况。

美国开放大学教育起步晚于欧洲, 主要依附于一些现有的高等院校而存在, 虽然美国开放大学起步比较晚, 但是美国科学技术比较发达, 这对于开放大学的办学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因此, 美国开放大学已经成为了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美国开放大学在其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下, 其管理方式另具特色。

1.市场运作。美国开放大学的发展过程受到了经济市场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大学都是采用市场化方式经营开放大学。为保证开放大学的生源, 大学管理者需要从学校的各个方面精打细算, 保证教学风格的别具特色, 同时降低成本控制, 保证开放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美国私立远程教育学院-凤凰城大学就是其中的典范, 依靠独立经营, 不但保证了其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 还通过廉价的入学费用和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生源。

2.教师甄选和管理。美国开放大学教师甄选是开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需要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被录用的教师需要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以及3年一次的评估考核, 考核合格者才能被录用。开放大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因此老师的选择一般会直接依据学术水平而录用, 还需要在社会行业中锻炼并取得一定成绩的行业专家才能被聘用。在教师队伍中, 兼职教师的比例要远远大于全职教师的比例,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回到社会锻炼, 提供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3.管理体制和模式。美国开放大学受到美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管理体制也十分鲜明。如凤凰城大学是私立营利性大学, 管理模式跟普通高等学校截然不同, 其管理主要按照公司化运作, 从宣传、招生、就业、课程制作进行统一管理, 实行董事会职权, 校长相当于职业经纪人, 全权管理学校, 对学校的经营状况进行信息披露, 保证每个股东的利益。在日常教学、招生宣传、市场开放等设置专门的责任人, 独立开发项目, 推进开放大学的市场规模。

二、国外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外开放大学的办学成果以及其自身的特点, 结合中国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 提出国外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给我国开放大学的一些启示:

(一) 进一步转变观念、扩大开放。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广播电视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对封闭、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缺点。我国开放大学主要任务就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开放。我国要建设真正的开放大学就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 推行远程教育的改革。同时要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 尽可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求学需求, 以实现终身教育为己任。因此, 归根揭底就是要做到真正的开放, 以后做到开放后的服务体系的架构。

(二) 多层次发展远程教育。

国外很多开放大学都是从本科课程出发, 逐步发展为硕士课程、博士课程教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多层次的高等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 从本科教育出发, 办好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等教育形式, 实现多层次发展。另外, 要开设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培训等全民参与的教育形式, 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三) 探索建立学分互换机制。

在美国、东亚等地学分互换机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许多优秀的高等院校与开放大学之间签订了学分互换合同, 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开放大学可以建立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学生完成课程体系所需学分, 然后可以随时转入高等院校学习, 高等院校承认其之前所得学分。在我国, 学分互换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 广播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 也是在局部性的尝试, 由于普通高校的教学理念的过于封闭, 因此要实现学分互换机制还需要时间和教育机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柳怀.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启示[J].湖南电大学报, 2008

[2].赵国栋, 刘强.美国远程互联网教育的质量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略论档案开放阅览的定向分级管理 篇9

关键词:定向分级管理,档案,开放阅览

图书档案一体化是档案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参照图书管理的方法进行档案的开放阅览也是档案业务部门热衷的利用方法。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管理方法之间的相互借鉴是工具本身在管理科学中带有普遍性所决定的。但是, 不可忽视的是, 虽然档案参照图书进行阅览在某些档案部门开展二十多年了, 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范本进行推广, 很显然对档案阅览有深层次的保密安全顾虑是主要的障碍, 但是另外一方面, 档案阅览方法和途径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也是重要的原因。根据1990年迄今二十多年来取得成功的档案阅览实例以及借鉴香港、澳门等地的档案阅览工作方法, 本文认为, 档案开放阅览, 尤其是自助式阅览, 适用于“定向分级管理”的阅览。在档案开放阅览中, 要进行分类分级进行管理, 对特定的对象群体进行资格审查后再进行定向的开放。

一、内涵:什么是定向分级管理

定向分级管理是一种阅读的控制方法, 即指定特定的阅读对象对之实行不同内容的管理。其起点是将利用者划分为不同目的的群体, 并对之实施不同性质的管理。定向分级管理将利用者区分出不同的层次, 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 从而使不同的利用者都得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定向分级管理是档案开放的重要步骤, 其特点是较为复杂, 但是风险较小, 适用于中国特殊的档案开发利用国情。档案的定向分级管理有以下的几个内容:1.定向。确定不同的人群, 比如区分出校外和校内人员, 学生和教师, 该卷档案移交人和档案内容无关的人, 需规避者和非规避者等。主要指的是对潜在的利用者进行区分, 从而划定不同的群体。2.分级。确定不同性质的档案, 比如永久和长期, 保密和可公开, 解密和非解密, 可向社会公开的和只向特殊人群公开的等。主要是对利用者要查阅的对象进行区分, 从而划定不同的公开对象。3.管理。根据不同的档案和不同的利用者进行管理, 简单地说对待不同的人群开放不同的档案。事实上, 档案馆的日常借阅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定向分级管理的逻辑, 但是这种管理是依赖人, 由档案管理员起到档案的传递、监督、引导、检索、协助作用, 人和人互动的因素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由人对档案进行分级管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重复性。尽管档案员在对档案管理时能够遵守档案法律法规, 但是档案自身在归档时具有一定的“鉴定黑洞”:大部分档案, 无论是归档者还是档案管理员, 都无法意识到该档案究竟是否具有敏感性。正是档案信息公开后的效果和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才导致档案部门对档案公开持保守态度以免“鉴定黑洞”发生。但是对于开放阅览, 定向分级管理的价值显得尤其重要, 这是避免“鉴定黑洞”后果的最有效途径。

二、内容:定向分级管理和档案自助阅览的方法讨论

档案自助阅览借鉴图书开放阅览的模式, 但是显然要经过一定的步骤, 这个步骤刚好和档案归档的过程是相反的, 但是立卷人和立档单位的参与都是必要的。

第一, 对档案本身进行鉴定分类。根据《保密法》和《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明确分类, 领导负责, 对于一些较为普通的、具有宣传和信息公开作用的文件采取查阅中心的办法, 实现信息公开和档案的充分利用。“档案工作提升服务功能和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开展现行文件阅览工作, 确保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功能的发挥”[1]24。当然, 对于处于保密期的文件应当进行妥善保管。这个工作实际上对所有的临时性鉴定进行了统筹管理, 将鉴定工作量减少了。

第二, 保管区域分类。不仅对档案本身进行鉴定, 其管理业要进行区域划分。图书馆一般可以划分为流通部、阅览部、样本保存部和古籍保管部, 同样, 档案可以根据鉴定后的情况划分为相似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内, 不同的利用者享受不同的利用政策。

第三, 对利用者进行鉴定分类。事实上, 档案法律法规已经提供了对利用者分类的依据, 比如捐赠档案者利用其所捐赠的档案免费等。高校档案部门对利用者还区分出校内校外、学生和教师, 立卷部门和非立卷部门, 上级和平级等, 对于不同的利用者身份档案馆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利用策略。阅览室管理的特点是需要采取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来划分利用者, 而复杂的分类标准往往很难进行阅览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 通过系统识别来辨认不同种类身份成为可能。比如高校可以把师生的身份识别文件扫描成数据库, 在利用者进入档案阅览室内后对利用者的有效身份文件进行扫描, 以确认其权限, 然后根据权限对利用者开放某些区域。安徽省来安县供电局从1989年1月20日起, 每星期六下午将所管的部分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及本局编印的电力表、机构沿革、大事记等实行开架阅览, 阅览对象是“本局各股、所长以上干部, 具初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46。

第四, 对利用方式进行分类。由于档案馆利用方式的差异, 实际上可以分为对档案阅读、抄录、拍照、复印、拷贝、借出等利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归结起来可以分为自由利用或完全利用、控制利用两类。在自由利用的区域内, 读者可以采取阅读、抄录、拍照、复印、拷贝、借出等各种方法, 利用者在保证档案的完整无损的义务下享受尽可能的权利。而在控制利用区域内, 对于已经接近文物的珍贵档案、还处于保密期的档案都需要对以上利用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控。档案向社会开放后, 在审查开放档案范围时, 我们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即在同一案卷中, 既有应该开放的档案, 又有必须控制使用的档案。这种应开放档案和不应开放档案的交叉问题, 直接关系到开放利用和保密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山东省济南市档案局研制了“开放档案阅览夹”[4]35, 较好地解决了开放与控制交叉的问题, 避免了重新拆卷、装订的麻烦, 较好地保护了档案。

通过档案、存放区域、利用者、方式等进行分类, 实际上将档案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实际上实现了不同的自助阅览功能。在高校档案部门, 由于七成以上都是校内利用者, 实际上采用合作管理的方法。比如在档案馆开辟与归档单位共管的保存区域, 实行合作管理, 档案馆负责编制统一的目录和档案规范指导, 而归档部门则自助管理档案, 并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和归档, 对档案的利用也实行归档部门为主的策略, 对于需要开放利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归口档案馆管理。合作模式的途径有利于开辟档案阅览的新形式, 有助于发挥归档单位的主动性。

三、价值:定向分级管理克服档案自助阅览的“鉴定黑洞”

按照一般的说法, 档案馆可以参照图书馆开架阅览的模式, 向公众提供开放利用服务, 重视查阅、阅览服务。但是目前我国多数的档案查阅, 要手续齐全, 在档案馆的严格控制下查阅有限范围内的指定资料, 各方面的权限都受到严格的限制。香港地区对已经解禁的档案利用服务就相对自由开放。《政府资料档案 (取阅) 则例》规定, 多数政府档案封存30年后即可开放, 公众可以在历史档案馆的阅览室查阅档案。他们只需填写有效期为一年的阅览证和填写一份简单的申请表, 然后提供档案参考编号, 即可查阅, 也可复印。从历史的趋势上看, 随着社会民主程度的深化, 遵循档案法律法规对公众免费查阅、浏览是档案信息的发展趋势。

1.定向分级管理可以实现自助阅览的档案鉴定前端介入。档案能够实现自助阅览, 首先档案馆要做好鉴定工作, 这实际上是强化了鉴定工作的价值。我们知道, 档案馆在归档入库时, 对档案进行了初步的鉴定, 但是一旦归库保管, 就有一种万事大吉的感受。利用者在查阅档案时, 档案管理员实际上要对档案进行二次现场鉴定, 确定该卷档案的内容是否与利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发生矛盾, 该卷档案材料需要对利用者本人“回避”。但是档案管理员对利用者和档案背景知识的了解, 往往和立卷人、档案管理者个人有一定的联系。当立卷人不在场、作为档案接收人的管理员同时不在借阅现场的时候, 其他的档案管理者并不了解利用者的背景、真实目的, 反而很难把握档案的回避问题。定向分级管理可以帮助档案馆实现自助阅览的档案鉴定前端介入, 在开放档案时由了解档案背景的立卷人和管理者明确该档案的使用规范, 明确该卷档案需要回避的问题, 这种提前介入的鉴定可以避免档案管理员反复现场鉴定的重复劳动。

2.定向分级管理可以提前制定开放守则, 实现自助阅览中反复人工鉴定的问题。“利用者不能直接面对档案;通过检索工具只能检索出档案的名称, 不能确知档案的内容;借阅的手续相对繁琐”。实际上, 档案管理的模式是个性化的管理, 即按照人的身份、角色提供不同的档案。和制度化的身份认定不同, 这种管理模式不断重复鉴定, 使档案管理员的劳动停留在重复、冗余的水准上。通过档案的开放阅览鉴定, 提前给档案开放制定规范和守则, 使利用者在符合身份的状态下可以避免对某一份档案的反复鉴定工作, 节约管理员和利用者的时间成本。

总之, 定向分级管理目前在档案开放阅览工作中已经证明是较为有效的办法。定向分级管理不仅能够向需要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避免“鉴定黑洞”, 值得向档案部门推广传播。

参考文献

[1]李伟.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增强档案工作服务功能[J].四川档案, 2004 (1) .

[2]档案开架阅览初见成效[J].北京档案, 1990 (3) .

[3]冯连凤.内部开架阅览是开发信息的好形式[J].中国档案, 1985 (7) .

开放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初探 篇10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对策

0 引言

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期注册情况、课程注册情况、考试注册与考试成绩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奖惩情况、学籍异动情况等。学籍档案采用计算机和文字管理方式分别存于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学籍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检查、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的依据。

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籍8年有效;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所以与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相比较,开放教育学籍管理既具有明显的信息化、规模性、系统性的特点,又具备复杂性、动态性、周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1 开放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认识模糊,不够重视

开放教育学员受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学员对学籍档案的采集不够认真和重视,档案资料的采集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准确,有的甚至由他人代填。部分学校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经济上要求,管理上放任,投资上不重视,部分管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上模糊不清,学员学籍档案审查不严,要求不规范,档案收集和管理相对混乱。

1.2 技术手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

开放教育从招生到毕业电子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和远程操作,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员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存放时间不固定,管理上流动性、动态性的特点,很多过程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没有上升到“电子”的高度,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1.3 档案知识缺乏,管理队伍薄弱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要求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力,还要求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甚至于对工作的协调、超前和创新。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忽视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轮岗、换岗、人员变动频繁,缺乏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业务不熟,电脑操作能力差,不当的操作还会导致资料的丢失和损坏。

1.4 投入不足、设备简单,更新跟不上,软件不配套

开放教育学籍档案以电子档案为主,但电子档案管理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是无形的东西,装载在特定的介质上,必须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特殊工具才能看得到它,没有传统档案的直观性。这就要求设备跟上,软件配套,管理人员会操作,能读懂,能看到。但目前各学校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设备陈旧,多年不更新,数码信息采集、二代身份证读写器、监控仪器等更无从谈起。

1.5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安全无保障

档案具有真实性、原始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开放教育有他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不能套用全日制学籍管理规定。有的学校虽然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工作随意性较大。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证,就会严重影响学籍档案的管理。

2 加强开放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学籍档案管理是开放教育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开放教育的质量。所以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学籍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切实保证学籍档案真实的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和教育,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籍工作实际,探索出学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规律;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水平和能力。

2.2 强化档案制度的建设,全面推进科学、高效和规范的管理档案

建立健全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制度,科学高效的搞好学籍管理是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学校要在上级部门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开放教育的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2.3 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发挥开放教育系统优势,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学籍管理是一项即严肃有严谨的工作,相关部门要依据开放教育的网络化、系统性的特点,将学籍管理纳入到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上。及时、全面、准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学员的学籍进行管理,使管理和比管理者能随时随地了解学籍状态,实现学籍信息的规范化和管理的程序化,促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2.4 树立安全意识,采取有力的措施,严防档案损失,确保档案的安全

计算机并不是无懈可击的,随着网络的发展,档案信息的上网管理及其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会日益突出。档案信息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网络的不安全、软件存在漏洞,防火墙被突破,黑客攻击、读取和更改学生信息等等,既会给档案管理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对学校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就成为我们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学籍管理是开放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籍管理工作者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学籍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动向,建立健全适应开放教育特点的规章制度,推动学籍管理不断完善,规范化、科学化的提高学籍管理的质量,真正的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内涵,促进开放教育又快有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红梅, 韩愈强.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及战略意义[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 .

[2]韩宏雁.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 2010, (4) .

谈开放实验室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 实验室;教学改革;开放实验室教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86-02

吕梁学院是2010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现有16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等7个学科门类,文化教育、法律、土建、电子信息、农林牧副渔、资源开发与测绘等11个专业大类,已经形成本科教育为主,本科、专科与成人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学校已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满足教学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进行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办好学院的基本条件之一。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科研质量。实验室水平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原则和意义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开放工作应贯彻“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行实验室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是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2 实验室开放的条件和形式

实验室开放,是指吕梁学院正式建制的各类教学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对本院学生的开放。实验室开放应满足两个条件。1)业余性:开放实验室对学生在时间上是业余的,把课内的实验内容移到业余时间去做,不列入实验室开放范围。2)课外性:开放实验项目的内容必须是教学计划外的,是对教学计划内必做实验的延续和提高,或是对全院学生的科普知识训练和能力培养。

实验室开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具体形式分为自选实验项目型、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

1)自选实验项目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拟定开放实验项目(教学计划以外的科普性、综合性、设计性自选实验项目),经学院审核,网上发布供全院学生选择;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项目的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是面向高年级本科学生,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也可由学生自拟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联系相应的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实验活动。

3)学生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联系相应的指导教师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实验活动。

4)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开放实验:针对非计算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实验活动。

5)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开放实验:结合学生社团或兴趣爱好者协会的活动内容,学生在校内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自主进行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的过程,如摄影基地、陶艺工作室、琴房等。

3 教学实验室开放的组织与实施

实验室开放工作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由设备处协调组织实施。各系分管教学或实验教学工作的副主任直接领导本系的实验室开放工作。各系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实验室进行多种形式的开放活动,充分发挥系实验室管理的作用。

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报每学期进行一次,一般在每年5月底和11月底进行。每个实验室都应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命题实验。要求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可到开放实验室所在系领取“实验室開放项目学生申请表”,直接与指导教师联系,了解项目的背景和创新点,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申请,经学生所在系的领导签字同意后,于9月中旬和3月中旬交开放实验所在系,并由指导教师及所在实验室共同做好开放项目审定工作,系汇总后报教务处审批并通知录取学生。被录取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应按规定预先向开放的实验室报名登记,确定实验时间、地点,按时参加实验。

学生要求自带实验项目的,可向实验室直接提出申请,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经实验室审查同意,系批准后,报设备处备案。申请参加开放实验课题的学生原则上应是成绩优良的学生或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各系应予以严格审查。

各开放实验室应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和实验内容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并配备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有预案、论证,并向学生提出防范;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和技能、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要做好安全和开放情况的记录。

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前,应阅读与实验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好实验实施方案,做好有关实验准备工作。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或实物等实验结果,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态度等内容及时进行考核,打出成绩,在学期结束前报系汇总后上报教务处。开放实验室应及时做好总结和交流工作,每年9月份将上一学年内开展开放实验的情况按规定格式写出书面总结,交系存档,并报设备处备案。设备处将定期对实验室开放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下次审批实验室开放的重要依据。

从民主角度看档案开放 篇12

关键词:民主,档案开放,档案利用

利用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传统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开放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 社会需求决定档案的开放水平。然而, 通过系统地考察我国档案开放的历史, 笔者认为政府民主政治的推行对于档案开放也极具影响, 宽松的政治环境、健全的法制基础、客观的档案社会需求共同决定了档案的开放程度。本文在此基础上, 试从民主的角度对档案开放进行一番新的探讨。

一、我国档案开放的历史进程

在我国封建统治时期, 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长期处于局限、封闭状态。档案直接关系到王朝的集权统治和经济命脉, 历代统治者都把档案视为皇权的象征、自己的私有财产, 对它加以严密封锁, 规定“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 违者给以严厉的惩处, 真所谓“九卿翰林部员, 有终生不得窥见 (档案) 一字者”, 致使这些档案几千年来被束之高阁、“尘封插架”。封建统治者对档案利用的控制与垄断, 实际上是其统治内容的一部分, 是政治垄断之外的文化垄断。统治者重视对档案典籍的收藏, 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施政。这个时期的档案, 实际上是维护皇权统治、封建统治的工具, “对档案的利用是一种特权, 而不是权利”[1]。这也从侧面间接说明, 这个时期并非社会对档案没有利用需求或者需求不高, 而是统治者范围窄、限制多的高压掌控迫使普通民众决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国近代社会对档案的利用始于19世纪中后期。由于内外交困, 清政府对于档案的管理控制能力有所衰退, 在一些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的文人志士的极力倡导下, 政府为强化统治、实施“新政”, 其中也涉及对档案工作进行整顿和改革, 无形中为一些史学家打开了档案利用的大门, 出现了档案开放的萌芽。档案作为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 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史学家们秉承传统, 致力于挖掘档案中的宝贵历史遗产, 从中辨章学术、探索真理。此外, 随着实业的兴起, 有些科技档案也逐渐摆脱了“官方性质”。我国近代社会对于档案的利用, 虽然于普通民众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求, 但从整体看来, 这个时期的档案利用揭开了档案千年的神秘面纱,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对档案的开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档案开始突破封建统治的禁锢, 不再为统治阶层所独占, 对档案的利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资政教化, 还为历史提供佐证, 为史学研究带来新的活力, 大大促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发展, 为以后的档案开放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我国现当代的档案利用,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由以前基本处于半封闭的状态逐步进入全面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自从1985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的号召以来, 档案部门的开放服务意识和理念、服务创新与拓展, 不断呈现出新的动向与亮点。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诞生了, 《档案法》明确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30年向社会开放。随后的《档案法实施办法》在档案开放问题上又进一步规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 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档案向社会开放”加以规范和确认, 对公民合法利用档案的权利加以有效保护, 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开创了我国档案开放的全新局面。档案利用成为社会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基本权利, 档案真正凸现其价值, 成为文化创造的财富和资源,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服务, 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此后, 我国的档案开放工作循序渐进, 开展得卓有成效。

二、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档案开放

我国的档案开放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档案由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 这是公众对于档案利用价值的认识不断提升的结果。但仅有社会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这同时也是政府为适应政治的需要, 积极推进民主的过程, 历史的回顾正充分地证明了这一观点。

“档案是民主的基石”, 早在1794年法国档案改革中提出的“档案开放原则”也正是基于民主意识的觉醒, 以维护档案利用“民主权利”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在我国, 在中西文化思想、民主思想的冲击、浸透、交融下, 档案利用也逐步发展为民主的表现形式之一, 开放档案为广大公众服务则成为政府推进民主的重要手段。民主社会应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前提, 档案作为历史政务信息的集合, 封闭已没有出路, 政府有义务根据国民的需要, 公开除国防、外交等领域机密以外的不危及社会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所有信息。同时, “档案馆开放根植于民主政治”[2]。档案馆作为国家集中保管档案资源的集结地, 也积极响应政府民主建设的号召, 敏锐追踪社会信息需求的热点, 进行新的定位, 逐步拓宽职能, 向社会敞开利用的大门, 使得档案开放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提高。由此表明:社会民主的进步、政府的政策导向促使开放档案逐步深入, 档案利用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加强, 档案的价值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档案由一种国家垄断的政治资源转变为一种公众信息的社会记忆, 由政治性转为知识性。档案利用的基本形势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从主要为政治服务或历史研究和本单位服务转到为社会各方面服务。

三、民主政治的完善将给档案开放带来新的突破

政务公开是这个新时代的主题, 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标志之一。“政务公开与档案开放从理论基础上统一于对民主社会的推进。”[3]而政府民主政治的推行对于档案开放的作用同样不可估量, 它为档案开放提供更高的平台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产生深远的影响, 提出新的要求, 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当前我国的政务公开和档案开放工作都已初显成效, 但还只是初步的、尝试性的, 民主政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无形中制约了档案开放的进程。

1. 民主的质量还不高。

档案开放的界限模糊, 档案工作人员往往依据自我判断或自我理解决定档案的公开与否, 随意性较大, 导致档案开放力度不够, 存在着大量应当向公众开放的档案没有开放、公民合法利用档案的申请不予通过等不和谐现象, 离法律规定的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全民共享还有很大的差距。

2.“民本位”意识和观念还不到位。

当档案利用由特权转变为民权时, 根深蒂固的传统封闭思维模式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完全消除, 导致档案部门与公众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主要体现为档案部门的消极服务意识和公众的消极利用意识, 不到万不得已, 很少有人想到要去行使这种权利, 而档案部门则更不会主动出击、创新服务, 势必造成两者之间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档案利用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是不现实的。

3. 民主法制建设与发展民主的要求不能完全适应。

“在民主政治和社会中, 公众的知情权是保障民主权利的重要力量, 是制约政府行政权力的最根本途径, 对知情权的任何限制和排除, 都是民主政治中的大事。”[4]在我国, 公民知情权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落实公民权利的基本法律, 但其中尚没有具体规定公民知情权的条文, 造成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利备受限制, 这也是制约档案开放的不利因素之一。

4. 民主发展的导向效应还不充分。

当前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没有真正带动传统档案理论的改革。与方兴未艾的政务信息公开相比, 传统的档案利用理论使得档案开放无论是从制度建设、整体推进还是执行理念和实际工作上都暴露出滞后和尴尬的弊端, 势必影响公众的档案需求和档案开放进程。

因此, 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开放, 需要加强对民主政治的完善。在新的形势下, 政府应以此为契机, 努力增强民主的广度和深度, 加快民主建设的进程, 加强信息沟通, 营造和谐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为档案开放消除壁垒, 促进档案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促使档案这一特殊信息资源为更多的公民所利用。

参考文献

[1]米歇尔·迪香.检索、利用和传播档案信息的障碍[J].档案学参考, 1985 (11) .

[2]冯惠玲.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档案学通讯[J], 2004 (4) .

[3]陈永生.从政务公开制度反思档案开放.浙江档案[J], 2007 (7) .

上一篇:倒逼时代下一篇:考试管理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