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现状

2024-08-25

慈善捐赠现状(共12篇)

慈善捐赠现状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在传统的生产要素对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已凸显瓶颈制约时, 企业将慈善捐赠纳入到经营管理战略体系中, 以获取竞争优势、改善企业业绩及提升企业价值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企业价值

一、引言

近十年来, 我国发生多起特大灾难事件, 如2003年的SARS事件、2010年青海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每一次大的灾难事件发生后, 都引发国内捐赠热潮。然而我们清楚的看到企业想通过捐赠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企业声望、提升产品认知度、培养顾客和员工的忠诚度等, 营造企业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商业竞争环境, 以改善经营业绩和提升企业的价值, 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可以预见, 在未来, 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必将纳入企业管理之中, 成为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现状

在我国特殊环境背景下,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尽管如此, 但在一方面仍有不同程的变化。

(一) 企业成为捐赠主体

从近年的捐赠主体来看, 企业捐赠成为主要力量。2011年, 各类企业的捐赠485.75亿元, 贡献约57.5%的捐赠。其中国有企业捐赠约115.63亿元, 占企业捐赠总量的23.8%, 民营企业捐赠281.20亿元, 占57.9%;港澳台资企业捐赠30.26亿元, 占6.23%;外资、合资企业捐赠58.65亿元, 占12.07%;其次来自境内外个人捐赠约267.20亿元, 占31.6%。按捐赠人的职业特征来看, 企业经营者或所有者的捐赠最多, 约239.02亿元, 占个人捐赠总额的89.5%;其他捐赠主体, 如政府、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等捐赠主体占比均低于5%。

(二) 企业慈善捐赠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

企业进行慈善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在社会上进行公益基础建设, 如有的专门在社区建立运动场;有的直接将产品免费送给受赠对象, 如:我国的家电企业长虹, 直接将彩电送给边远山区;有的企业会定期向受赠者发放生活费;有的则在每次国内出重大灾情时直捐赠巨额现金等;据统计, 捐赠形式最多的是现金, 其次是非本公司产品, 然后是本公司产品, 最后是提供人力服务。同时捐赠所涵领域也十分多, 包括扶贫、医疗、生态环境、救灾领域等领域, 大体上可分为提供公共援助和推进社会发展两大类。

(三) 企业慈善捐赠数量和金额双增长

我国的企业参与慈善捐赠是伴随我国的经济增长不断增长, 在我国工商局注册的企业有上千万家, 这些企业伴随着国内慈善观念及各种组织的对慈善事业的宣传, 纷纷开始扮演起“企业公民”角色, 自愿履行起社会责任, 由其是在我国出现重在灾难事故时, 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捐赠潮。另外, 大额捐赠频现, 成常态, 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捐赠7.34亿元、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赠6.99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捐赠4.62亿元、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捐赠3亿元等。

三、企业慈善捐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 提升企业品牌, 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通过对外慈善捐赠, 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资源或资本。这种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企业的捐赠形成的社会效应无形之中就会起到宣传企业的作用, 从而加速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这种力量还会传导在企业的产品身上, 产生强大的品牌联想与认同。将企业的慈善捐赠纳入到企业品牌战略管理之中,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的发展规划, 制订特定整合营销方案, 拿出独到营销利器, 可实现企业产品搭载企业慈善捐赠走向市场、获得公众认可与赞誉的飞越。

(二) 捐赠是企业降低成本法宝

企业的慈善捐赠可以获得很多资本, 其中, 对企业价值相对重要的资本主要包括:道德资本、结构资本、人力资本、货币资本。这些资本能形成合力, 且这种合力大小与企业捐赠的水平有关, 进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关键性作用。例如:企业利用慈善捐赠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培养顾客的忠诚, 可以少在电视等媒介上做广告等, 降低营销成本;获得供应商、经销商的信任, 实现应收帐款的快速回收、减少坏帐损失, 加速资金周转从而来企业财务业绩与企业价值整体提升。

(三) 捐赠可为企业获得市场, 提高销售额

“只有付出, 没有回报”这种传统慈善观是阻碍今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慈善观的绊脚石, 让很多企业未树立起长远的公益观。大量研究表明, 企业的捐赠影响力具有扩大企业市场边界, 提高产品市场销售量, 冲击其它同类品牌、增强品牌市场区隔, 消费者更愿意买它们的产品。譬如, 王老吉凉茶在其包装上曾记载着: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结果从这次活动开始, 全国都掀起了一股喝凉茶的热风。大家都知这句广告语:“要捐就捐一个亿, 要喝就喝王老吉”, 它换来的是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争先恐后的采购热及市场的消费热。

(四) 实现节税是引发企业慈善捐赠重要动力

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在年度利润总12%以内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从而可为企业带来节税上的财务收益。政府若想用经济激励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公益捐赠, 其重要途径就是改革税度或征税办法, 这可消除企业在捐赠前后担心捐赠能否给企业节税 (化解这一矛盾) 的担忧, 从而成为企业愿意捐赠的一种动力。

总体而言, 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看, 企业在理性思考后选择性的、有策略的进行捐赠是能提升企业价值的。当然, 无计划盲目的行善也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N].2012-06-28

[2]赵永林.中国慈善捐赠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12)

[3]钟宏武.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慈善捐赠现状 篇2

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伙伴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的光临!

今天,我们迎来了音乐风会所各位精英对残疾人艺术团的“献爱心”捐赠活动。为此,我谨代表()对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在这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季节金秋季节,大地收获果实,我们收获了爱心!

“爱心,是亘古不变的阳光。”扶贫济困,扶残助残,传递的是爱心,营造的是希望,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 天光临我们现场的音乐风会所的*总*经理和全体员工正是这种美德的忠实 践行者。

他们带着支持残疾人文化艺术发展的深情厚意,带着对随州市 若干名渴望美丽人生的残疾人深切关怀,带着广大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各 界人士的殷切希望,将为我们残疾人艺术团捐赠珍贵的设施设备!价值高达50000元。是你们的大力援助,让我们有向艺术梦想靠近了一部步。

清单如下:……

这不仅是对残疾人群体的拳拳关爱,更是我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下的 一个善举,它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瘠,是道德上的荒芜。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得到一次物质上的赞助,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精神上力量。我们要从音乐风会所的这种乐善好施的义举中学到一种无穷的进取精神。

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我们感 动之余,只有立即付诸行动。作为残疾人艺术团的筹建者,我将励精图治,努力把艺术团办 成一所领导满意、社会支持、团员喜爱、多人成才的基地。

再次感恩音乐风会所扶残助残的慈善行动,你们的大爱,将化作我们自强不息、奋发努力的动 力,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还要把爱心公益发扬光大,永远地传递下去!

最后,衷心祝愿音乐风会所事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祝愿各位领导健康快乐、幸福吉祥!预祝愿朋友们健康、快乐、自信,自强!

捐赠让暴力慈善走开 篇3

将善款放在受捐者身旁,敲锣打鼓拍照片,以示捐款不玩虚的,真金白银都是确捐其人,慈善家李春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就在李春平之前,“中国首善”陈光标用他那典型的高调陈氏慈善,引爆了民间对慈善捐助方式的热议,也创造出了“暴力慈善”一说。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就表示,牺牲受赠人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很显然,这种捐赠是游走在暴力慈善的边缘。这么说,对一个为受助者提供真金白银的人,似乎又不够公平。

慈善当然可以选择高调,可如果这样的高调是以牺牲受助人的尊严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慈善就难言“善”的本意。须知,既然慈善本质是人的恻隐之心,那么对人这一个体的尊重,也应摆上慈善的行事议程。当慈善在公开透明下,已经走到了捐助这一环,那么如何让慈善捐助者明白散财之道,了解慈善不仅是开支票派现金,更多的是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回馈社会,用更善意的相助帮助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这之中甚至包括慈善者的财富来源应行驶在符合财富伦理的道路上。那些动辄让受助者挥舞着受捐钱币合影、对捐助者低头哈腰感恩戴德的慈善家就应该明白,慈善并不是恩赐,而应是一种平等救助的关系。

慈善捐赠法律关系研究 篇4

慈善捐赠应是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以社会捐助的方式, 按特定的需要, 把可汇聚的财富集中起来, 再通过合法途径, 用于无力自行摆脱危难的受助者, 这也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的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 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体系, 其运作包括接受捐献、资金管理和实施救助三个环节。

2 慈善捐赠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1 慈善权力义务差异分析

2.1.1 捐款人的权利义务差异分析

(1) 捐赠目的的实现权。

捐赠人有请求实现捐赠目的的权利。慈善捐赠的特殊性在于其存在公益性, 国家鼓励慈善捐赠的目的是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鼓励在社会公众之间建立一种互助互爱的高尚的公共道德观念, 以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捐赠人之所以进行捐赠是为了公共利益或发扬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这些都要求慈善捐赠所得必须用于公益之目的, 只有这样慈善捐赠才可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捐赠行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肯定性评价。

(2) 捐赠人的知情权。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39条明确规定了捐赠人的知情权:“捐赠人有权向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 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这里的知情权包括捐赠人对于所捐献款项的使用用途、使用过程、使用形式和情况的知情权。

(3) 依法撤销捐赠的权利 (拒绝履行权) 。

出于慈善捐赠的特殊性考虑, 不应赋予捐赠人以任意撤销权, 而只应赋予其法定撤销权。《合同法》规定了, 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 不论当事人以何种形式订立, 不论是否经过公证, 也不论赠与的财产是否已转移, 其权利赠与人均不得任意撤销。

(4) 给付义务。

慈善捐赠人的主要义务是将捐赠标的物按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交付给慈善人, 并转移其权利于受赠人。法律规定须经移转登记方发生移转效力的应当办理移转登记手续, 否则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2.1.2 收益人的权利义务差异分析

(1) 受益权。

这是受益人最基本的权利。当受益人确定后, 可以默示的方式接受捐赠, 也可以默示的方式作拒绝的意思表示。但是慈善捐赠中受益人的受益权不能转让与继承, 除非征得捐赠人和慈善人的同意。

(2) 实现捐赠目的的请求权。

慈善捐赠的目的是使受益人利益的实现, 受益人作为最终受益者当然有权请求慈善人履行义务, 实现公益捐赠目的, 或请求有关机关督促慈善人履行义务。受益人享有债权请求权, 而非捐款的所有权。

(3) 赔偿损失的请求权。

受益人因捐赠人瑕疵履行而遭受直接经济损失时, 可以向捐赠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合同法》第191条明确规定了,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 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 赠与人在附义务的程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担保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 造成受赠人损失的, 应承担赔偿责任”。因而受益人的赔偿损失请求权可以依据此法条的规定。

2.2 慈善捐赠资金使用中监督问题分析

(1) 政府监督。

慈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 政府介入慈善事业的监督管理, 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公益事业捐赠法》第20条规定了政府的监督, 从监督主体上看, 政府的监督主要通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政府机构来实现;从监督内容上看, 从登一记管理、过程运行、到机构终止各个环节都有政府的监督在发挥作用。

首先, 降低门槛。在登记管理制度上我们可以更多借鉴国际经验, 降低成立时的门槛, 加强过程控制以及在法治背景下的制度约束和社会监督。其次, 加强过程监管。维持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 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上所述, 依据我国现行法规定,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监督管理, 财务等情况通过年检上报, 资产来源属于国家资助或者社会捐赠的还要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最后, 建立系统、明确的对于慈善组织的税收立法。传统的税法注重的是市场主体的纳税

义务, 从而实现市场主体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 对于像慈善组织这样的组织地位一直未予重视和突出。现行的“分税法”的立法模式也使得该类组织的税法主体地位更加不明确。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组织是否作为纳税主体, 以及在作为纳税主体时, 是否应该承担纳税义务都需要在税法上予以规定。这就需要在税法上对其税法主体地位予以突出, 在有关的税收优惠和税法的适用除外制度上, 对慈善组织做出专门的规定, 以形成一套系统、明确的税法。

(2)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机制的首要原则是公开。慈善组织的公益性决定其没有权利像企业一样拥有自己的“企业秘密”, 它必须向社会公众公开其财务、活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是慈善组织增强社会公信力的最佳途径, 也是所有监督主体监督职责得以履行的基础。

慈善捐赠受益人的虚拟性, 决定了受益人的在实际接受利益之前, 是潜在的, 是不确定的。所以在此环节受益人的监督意识很薄弱, 有时甚至其潜在利益受到了损害, 自己也无从知晓或者意识不到自己是受损人。那么谁来代表和维护受益人 (尤其是潜在的受益人) 的利益?笔者认为可以设立公益代言人制度。

2.3 提高慈善捐赠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分析

(1) 建立与健全慈善资金管理的财务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必须首先明白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慈善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其宗旨, 而不像企业那样追逐高额利润。因此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目标与一般性企业组织的财务管理在目标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2) 可以适度的开展慈善组织的营销活动, 盘活慈善资金。慈善组织完全可以开展一定形式的经营性活动及产生利润, 即进行慈善组织的营销。只要该活动遵循“慈善”的原则, 而不是受利润驱动, 以利润为目的。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 只要不违背“慈善”的宗旨, 慈善组织的商业经营就是合法的, 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同, 其税收上的减免税待遇也不会受到威胁。慈善组织开展营销所获得的成果就决定了工作绩效, 还能让组织人员更有归宿感和满足感。

(3) 慈善资金的使用不仅要遵守一定的约束原则, 而且应该接受一定的监督。筹到的善款将坚持专款专用, 重点使用的原则。定向捐赠资金按捐赠者意向使用, 非定向捐赠资金统筹用于资助开展安老、慈孤、扶残、助学、济困、贩灾等社会救助项目及符合慈善总会宗旨的其他慈善活动。凡就学困难的学生和生活贫困的家庭, 凡因患大病、重病或遭遇意外等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均可申报慈善资金救助。慈善资金的接收和使用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 并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各级政府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出现占用、挪用慈善基金会民间捐款的现象, 应当坚决制止, 并引以为戒。

3 结论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有效机制之一, 因而对于慈善捐赠从法理上分析是尤为必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 希望能给广大慈善工作者一定的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慈善捐赠中, 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慈善捐款被挪用、被贪污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受益人和捐赠人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就主要探讨了关于慈善捐赠中存在的若干法律问题。

关键词:慈善捐赠,法律关系,国外经验

参考文献

[1]梁慧星编.民商法论丛 (第9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2]杨淦, 傅钵.漫话慈善[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慈善捐赠协议 篇5

甲方(捐赠方):

地址:

乙方(接收方):

地址:淮安市民政局院内

甲乙双方本着回报社会和发展淮安市慈善事业精神,经协商,双方一致同意达成如下协议:

一、捐赠内容

甲方自愿将人民币万元捐赠给乙方,用于淮安市慈善救助事业。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负责将捐赠款项支付到乙方指定账户。

2、甲方有权向乙方查询捐赠款项的使用、管理情况,并可就相关工作的改进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3、甲方有权就捐赠款项相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额扣除事宜,要求乙方给予有关协助。

4、因乙方未按照甲方要求及乙方相关规定使用捐赠款项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并追回全部甲方捐赠款项。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有权根据甲方要求及乙方相关规定使用捐赠款项。

2、乙方应在收到甲方捐赠款项后五日内向甲方颁发捐赠证书,并出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准予

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的文件和财政部监制的公益捐赠收据。乙方并应协助甲方办理相关税额抵扣所需事宜。

3、乙方应接受甲方就捐赠款项的使用和管理接受甲方的监督,对于甲方的查询,应当给予积极配合,并应及时给予客观全面的说明。

4、乙方应确保捐赠款项全额使用于慈善事业,不得从捐赠款项中提取任何管理费。

5、乙方的银行账号为:

开户银行:

开户名称:

银行账号:

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达成其他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同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六、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每份均为正本。

看美国孩子的慈善捐赠 篇6

在美国为慈善机构捐款出力的方式很多,参与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既有象盖茨夫妇那样的全球首富,也有我等靠薪水维生的一介草民,既有名字如雷灌耳的前总统克林顿,也有我刚学会唱国歌的儿子。

前些时候,我去客户处开会,休息的时候跟客户简(Jane)聊子女教育的问题,简的儿子莱恩(Ryan)今年十二岁,从小就是个神童(18个月大自学会加法,四岁半的时候智商为155),现在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学业上莱恩完全不用简夫妇俩操心,所以我就问简他们都操心莱恩的什么事情呢,简说他们很注重培养莱恩待人接物,跟外界的交流,还有参与和回馈的意识。

莱恩六岁那年干了件让当时的州长(相当于国内的省长)接见他的壮举。

一天他听说他们所在的小镇上有一家安排收留寄养孩童(foster kids)的慈善机构在为当年的圣诞晚会筹款,他回家跟简说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为那些孩子筹款。简并没有因为儿子才六岁就不把莱恩的想法当回事,她坐下来跟儿子详细探讨筹款的具体做法,原来当时正迷恋玩弹簧单高跷(PogoStick)的莱恩想用跳弹簧单高跷的方式筹款,具体的筹款方式是:让认捐的赞助人事先说好他跳几下给多少钱,然后按照实际跳的次数最后结算应捐的数额。

接下来,简夫妇俩把莱恩要筹款的消息在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中和小镇上广为发布,果然找到了一些赞助人。筹款活动的当天,简在自家的后院准备了简单的茶水点心,各路人马纷纷亮相,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媒体也闻风而至。那天莱恩在25分钟之内连续跳了3200次,筹得善款五百美金悉数捐给了那家慈善机构。

六岁的莱恩不仅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慈善机构那年的圣诞晚会,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被州长昵称为Pogo Boy的莱恩还应邀出席了州长举行的寄养孩童日成立仪式!

简跟我说,时至今日,她夫妇俩仍希望莱恩能多参与和组织慈善筹款的活动,因为助人是他们看重的价值。

论慈善捐赠者的权利 篇7

一、慈善捐赠的特征

我国《慈善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捐赠, 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 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从法律的规定来看, 慈善捐赠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将自己所有的财产自愿无偿地转移给其并不负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的行为。其具有三个特性:第一是自愿性。慈善捐赠是一种道德行为, 对于慈善捐赠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和义务导向, 不可破坏慈善生态。第二是无偿性, 慈善捐赠是无对价的, 这个买卖、销售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捐赠者没有任何的动机和要求。第三是捐赠财物必须用于慈善事业, 这构成和一般民事赠与行为的本质区别。慈善捐赠作为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形式,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解贫富分化程度、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整体和谐, 具有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无法取代的功能。

二、慈善捐赠者权利的性质

慈善法属于第三法域的一部法, 捐赠人的权利更是充满了综合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因此关于捐赠者权利性质的分类也多种多样。

(一) 慈善捐赠者权利是兼具私法权性质的社会法权利

根据公权力与私权利行使主体的不同, 可以看出慈善捐赠人的权利更倾向于私权利。而大部分学者认为慈善法属于社会法范畴, 社会权具有社会性, 属于人权, 其存在需要国家干预。慈善捐赠者作为社会成员, 拥有基本的社会权;其次, 慈善捐赠者的捐赠行为一定意义上可视为为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慈善捐赠者自愿捐赠的权利应该算作社会权。

(二) 慈善捐赠者权利是兼具人身权性质的财产权

慈善捐赠的财物属于对物品所有权的处置, 属于财产权。捐赠中还往往涉及到税收减免、撤销权和返还权等具有财产性质权益, 说明慈善捐赠人权利具有财产权的性质。而如今社会身份权多于财产权混合, 也发挥出调整财产关系的功能, 人格权也出现了可让与性。姓名权、荣誉权、捐赠者隐私的保护等则属于人身权范畴。所以, 笔者认为, 慈善捐赠者权利兼具财产权与人身权的特征。

(三) 慈善捐赠者权利兼具程序法性质的实体法权利

实体性权利反映的受法律保护的某种实体性利益, 程序性权利往往是实体性权利结果实现的途径、方式、手段和步骤, 任何实体性权利均需要相应的过程才可能实现。就我国而言, 慈善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捐赠人具有法定的实体性权利, 但是就目前发生的案例而言, 恰恰缺少对于慈善捐赠人权利的程序性保护从而导致实体性权利的形同虚设。因此, 慈善捐赠人权利不仅是实体性权利更需要强调程序性权利。

三、慈善捐赠者的具体权利

《慈善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慈善捐赠者有监督的权利, 但笔者认为, 慈善捐赠者应当拥有更为广泛的权利。

(一) 知情权

知情权是法律赋予捐赠者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有权向接受捐赠的慈善组织了解管理使用情况;对于直接捐赠给受益人的, 也可以向受益人了解管理使用情况。如果接受捐赠方是慈善组织, 慈善组织应当及时主动地向捐赠人反馈有关情况。

(二) 诉权

慈善法规定慈善捐赠者有要求改正和投诉、举报、起诉的权利。慈善组织违反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 未按照捐赠协议管理使用捐赠财产的, 捐赠者有权要求其改正;对于拒不改正的, 捐赠者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保障捐赠者的诉权能够使公益目的的捐赠财产能够全面、充分、有效地运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三) 撤销权与返还权

在慈善组织违约的情况下, 慈善法中法律未赋予捐赠者以撤销权。依据慈善法规定, 对于捐赠者要求改正但慈善组织拒不改正的, 捐赠者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举报, 投诉,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可以主持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宗旨相同或相近的慈善组织, 以确保捐赠目的的实现, 但不能变更捐赠财产的性质和用途, 不能撤销捐赠而向捐赠人返还财产。

(四) 冠名权

本文的冠名权仅指在慈善捐赠活动中的冠名权, 而不包括商业冠名、赞助冠名等。慈善捐赠中的冠名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捐赠人向受赠人捐赠某个项目、建筑物等冠以特定的名称, 一种是捐赠人创始设立某个慈善组织时冠以某个个体或组织的名称。笔者认为, 冠名权的赋予并不影响慈善目的, 冠名权能够促进更多的慈善捐赠, 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的多元化发展。但在冠名权的行使过程中, 应当设立一定的程序和条件, 以防过于商业性质的冠名赞助行为。

明确捐赠者的基本权益, 能更好地防止侵犯捐赠者权益事件的发生, 厘清慈善捐赠人权利边界, 预防慈善捐赠人权利的非法滥用, 避免以以慈善之名, 行营利之实。慈善捐赠人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不仅能够使慈善捐赠人的慈善捐赠意图得到实现, 促使慈善捐赠人积极地行使权利, 维护慈善捐赠人的权利, 充分发挥使慈善捐赠的意义;还是对我国慈善法律制度的完善, 推进和谐社会法制体系的建设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杨道波, 李永军.公益捐赠法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2]李喜燕.慈善捐赠人权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3]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务委员会内务室、民政部政策法规司;于建伟.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学习问答[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

[4]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务委员会内务室.于建伟.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

[5]李芳.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法理基础[J].东方论坛, 2014.

[6]李喜燕.慈善捐赠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J].经济法论坛, 2015.

中西方慈善捐赠的比较研究 篇8

1. 慈善捐赠规模比较。

中西方慈善捐赠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慈善捐赠的规模上。从绝对规模来看, 2000年以来, 美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总额都在2 000亿美元以上, 2007年突破性地达到3 060亿美元;而2007年, 中国通过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进行的慈善捐赠总额约在223亿人民币左右。按1美元=7.2人民币元的汇率计算, 该年度美国慈善捐赠的绝对规模是中国的98倍。从相对规模来看, 2007年, 美国慈善捐赠总额占到当年GDP的2.21%, 而该年中国慈善捐赠总额不到GDP的0.09%, 美国超过中国24倍。从慈善捐赠的重要中介———慈善组织的数目来看, 目前美国有超过100万个慈善组织, 而截至2000年底中国各级各类慈善组织合起来只有约300个, 即便考虑到近几年的发展, 以及在中国一部分慈善捐赠是通过各级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部门进行的, 两者之间的差距仍是非常巨大的。

2. 慈善捐赠结构比较。

中西方慈善捐赠差异还鲜明地体现在慈善捐赠的结构上。从慈善捐赠的来源结构看, 美国慈善捐赠中75%以上来自个人, 来自公司的慈善捐赠只有约5%;而在中国, 来自个人的慈善捐赠不到20%, 大部分慈善捐赠来自企事业单位 (葛道顺, 2005) 。从慈善捐赠的流向来看, 美国慈善捐赠的主要流向了宗教、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领域;在中国, 慈善捐赠则主要用于助学、扶贫济困和救灾等方面, 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灾难, 例如洪灾、非典发生的时候, 中国慈善捐赠出现急剧增长, 今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 中国的慈善捐赠更是达到了令世人震惊的数额与速度。

二、中西方慈善捐赠差异的原因分析

1. 中西方慈善捐赠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不同。

历史是现实的起点, 而文化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不同的慈善捐赠发展历史和慈善捐赠文化对中西方慈善捐赠的现状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慈善捐赠思想源远流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之后的儒、释、道文化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慈善捐赠思想, 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然而, 在中国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中, 慈善捐赠往往是作为一种“修身”手段, 其对慈善捐赠事业本身的发展并不十分关心。同时, 中国传统的治国思想中, 统治者的仁政和民间的慈善存在着排斥性, 按照传统的思想, 政府应该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提供者 (刘美萍, 2007) 。因此, 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标出发, 官方对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并不热衷, 且态度时常出现反复, 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慈善捐赠整体规模一直不大, 也比较零散, 没有形成统一的慈善捐赠事业体系。

在西方, 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形成并发展了比较系统的遗赠、赠与和信托制度, 慈善捐赠便从一次性的个案行为发展为常设的公益性基金, 而“近似原则” (秦晖, 1999) 的产生解决了基金运用中的重要难题, 这些都对后世慈善捐赠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 教会在西方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中世纪欧洲教会组织庞大, 结构复杂, 势力强大, 在“基督之爱”的号召下, 以教会为核心, 西方慈善捐赠事业得以大规模和大范围展开。受宗教的影响, 西方国家人们的慈善捐赠意识一直比较强烈。当教会势力衰落时, 世俗王权和民间力量结盟, 对民间慈善捐赠仍采取支持以及合作的态度。

西方社会, 受公民社会传统及现代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慈善捐赠往往是作为“公民的责任”而进行的个人行为;而在中国, 受儒家文化影响, 往往更多强调集体的行动, 慈善捐赠主要来源于公司而不是个人就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一个反映。

2. 当代慈善捐赠发展的社会背景不同。

新中国成立之后40多年时间里, 慈善一直被作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欺骗人民的工具”、“极具伪善性和欺骗性”的事物看待, 是受到国家力量批判的 (田凯, 2004) , 因此, 慈善捐赠事业在这段时间是被中断的, 当代慈善捐赠是在政府职能转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政府财力弱化等背景下得到恢复的。慈善捐赠最初是被定位为政府职能的一个补充, 并且, 慈善组织在人员、资金、组织架构上严重依赖政府部门, 这使得中国慈善组织缺乏真正的独立性, 这就导致中国慈善组织发育缓慢, 民众自主捐赠意识较弱, 这些都制约了中国慈善捐赠规模的发展。此外, 中国慈善组织的现状也影响了民众对现代慈善捐赠的认识, 对慈善捐赠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扶危济困”的观念上, 慈善捐赠资金大多流向了救灾、济贫等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 (王则柯, 1996) , 而诸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科研等领域的慈善捐赠尚刚刚起步。

在当代西方国家, 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规模庞大, 被视作与政府、市场并立的“第三部门”, 而不仅仅是政府职能的补充。因而, 作为非营利组织重要资金来源的慈善捐赠事业便得到高度发展。同时, 由于对政府和慈善领域职能相对明晰的理论划分, 在西方国家, 慈善捐赠更多流向宗教、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而不再是对特殊不幸者的施舍。

3.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差距也是中西方慈善捐赠规模、结构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统计发现, 随着收入上升, 人口中慈善捐赠者的比例和平均慈善捐赠额都上升, 并且当收入超过一定额度时, 慈善捐赠会以比收入增长更快的速度上升。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 2007年中国GDP总量30 153亿美元, 排名世界第四, 但是人均GDP只有2 280美元, 排名在100名以后, 远远低于美国的45 805美元, 不足全球人均GDP的1/3。同样从人均收入看, 2007年中国人均收入1 100美元, 只相当于美国同期人均收入37 610美元的2.92%。

4. 慈善捐赠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存在差异。

中西方在与慈善捐赠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上的差异, 是造成双方慈善捐赠现状重大区别的直接原因。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中国在慈善组织的建立与管理以及鼓励慈善捐赠的税收政策等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欧美国家, 政府往往认为非营利组织活动属于公民的“私域”, 立法和司法活动不应当干预, 因此对成立慈善组织等非营利组织持比较放任的态度, 一般对组织成立的资料、手续进行例行检查即可登记成立;而在中国, 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须得到“双重许可”, 即先向业务主管单位提出筹备申请并经其审查同意, 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这种制度上的差异使得在中国成立非营利组织的难度大大高于欧美国家, 这是中国慈善组织的数目远远少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慈善组织的存在是现代慈善捐赠活动开展的一个基础, 较小的慈善组织数量严重制约了中国慈善捐赠规模的扩大。此外, 一方面, 现存的慈善组织严重依赖政府, 发育缓慢, 筹集捐赠能力低;另一方面, 一些民间自发组建的“草根”组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 生存艰难, 其活动也较少列入有关部门统计范围。

鼓励慈善捐赠的税收法律不同也是中西方慈善捐赠规模悬殊的原因之一。捐赠者的所得税率影响捐赠者的捐赠价格 (=1-边际税率) , 所得税率越高, 捐赠价格越低, 越能够促进慈善捐赠的规模;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额越高, 越能促进慈善捐赠的规模。总体来看, 中西方对慈善组织的税收规定大体类似, 但是, 在针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上, 力度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大多对个人或公司的慈善捐赠规定了较高的税前扣除比例, 绝大部分慈善捐赠可以享受到扣除优惠;在中国, 2006年有关新政策出台, 将公司慈善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由3%上调至12%, 缩小了一般捐赠的税收优惠额度上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再结合一系列特殊捐赠的税前全额扣除的优惠政策, 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捐赠的税收优惠额度上差距甚微。但是, 中国现行税法和实施细则规定, 只有间接捐赠才能获得税前扣除, 而可以接受间接捐赠的非营利组织仅限于税务总局认定的几十家较大的组织, 导致很多公司或个人由于不是向这些认定的组织慈善捐赠而不能获得税前扣除待遇。并且, 中国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中, 尚缺少对实物捐赠的税收扣除规定和超额捐赠的扣除优惠规定等。

三、政策建议

首先, 建立健全与慈善组织建立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慈善组织。慈善组织的存在是现代慈善捐赠活动开展的一个基础, 它的发展能提高社会慈善捐赠意识, 拉动慈善捐赠规模扩大。针对中国目前慈善组织数目少、独立性差、内部管理能力和募款能力不足等问题, 中国政府当前应该放开慈善组织的准入制度, 淡化现有慈善组织的官方色彩, 放松对慈善机构的具体业务管理, 完善与慈善捐赠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完善慈善捐款筹集和使用的监督法规。其次, 要制定适宜的税收政策, 促进中国慈善捐赠发展。慈善捐赠的“税收价格”越低, 越能促进慈善捐赠的规模。目前, 中国税法对捐赠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 降低了捐赠的价格, 然而这些优惠政策并不统一, 同时在政策力度上也嫌不足。加快财政公共化改革, 取消不利于捐赠发展的歧视性税收政策, 简化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程序, 落实法律对捐赠的优惠规定, 并适当加大对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力度, 是促进中国捐赠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比较研究了中西方慈善捐赠的现状, 发现其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存在巨大差距, 认为其差异存在着历史、文化、社会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并建议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慈善捐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适宜的税收政策促进中国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慈善捐赠,慈善组织,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1]葛道顺.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 (5) .

[2]江希和.有关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比较[J].财会月刊:综合, 2007, (7) .

[3]刘美萍.当前中国慈善捐赠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行政与法, 2007, (3) .

[4]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5]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5) .

[6]王则柯.慈善事业在美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 (6) .

[7]民政部.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R].

慈善捐赠现状 篇9

黑死病过后, 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和社会需求的增长刺激了英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的圈地运动使大量的土地向少数贵族和地主手中集中, “在1561—1640年间, 国王的土地减少了3/4, 大封建贵族的土地减少了1/2以上;而主要由中、小贵族构成的新贵族的土地在同一时期却增长了1/5。”[1]宗教改革期间, 亨利八世解散了修道院, 将修道院的土地进行了没收, 但随后大部分土地通过拍卖的方式落入了富裕的商人、乡绅、约曼农的手中, 从而导致了土地的进一步集中。这些新土地所有者纷纷将土地出租给农场主, 农场主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从事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 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工商业方面, 英国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政策来保护工商业的发展。如控制关税保护本国的工业, 对于一些公司甚至免征出口税。另外还大力支持其他国家的技术熟练工人移民英国, 从而给英国呢绒业注入了新鲜血液。16世纪英国的手工业如炼铁业、造船业、采矿业, 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尤其是毛纺织业和呢绒业。从15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40年代, 英国纺织品出口价值增长了约15~16倍[2]。1488—1492年的呢绒出口5.3万匹, 1518—1522年8.4万匹, 1559—1561年11.8万匹[3]。

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英国的对外贸易也异常活跃。新航路开辟后, 世界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从而为英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 各种专卖公司纷纷建立, 它们的对外贸易活动遍及世界各地, 贸易路线远至俄国、土耳其、印度和美洲。除了发展正常的海外贸易外, 英国商人还积极从事海盗活动。如著名的海盗德雷克, 仅1572—1573年的航行就带回了价值达2万英镑的战利品。英国当代学者K.拉布根据数据推算出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后十八年, 海上掠夺平均每年所得约15万镑, 十八年共得270万镑, 扣除60%的损失和消费, 净得也在100万镑左右[4]。英国的商人还染指万恶的黑奴贸易。他们往往通过诱骗的方式在非洲西海岸捕获黑人, 然后转运到西属美洲殖民地, 从中获取巨额的利润。为了支持黑奴贸易,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甚至于1567年将王室海军战船供给了约翰·霍金斯。

在近代初期, 由于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细化, 社会流动性加大。在巨大的社会变迁洪流中, 尤以商人、乡绅和约曼农的迅速崛起最为明显。虽然他们在经济上变得日益富足, 但由于受中世纪西方贱商观念的影响, 他们在社会上普遍受到鄙视, 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处境, 他们选择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 来赢得民众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他们人数虽少, 但在慈善捐赠中却占据较大的比重。在1480—1660年间, 他们捐赠的数量超过了一半的比例, 而其中商人的捐赠又占了较大的比重。商人主要集中在伦敦, 他们捐赠的比例高达43%, 他们将超过其财富的17%用于慈善捐赠[5]。据统计, 在1480—1660年期间, 7 391个商人共捐款1 889 212镑[6]。可见, 商人、乡绅和约曼农的兴起, 为慈善捐赠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元素。

二、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严重流民问题, 政府在财政拮据的情况下积极鼓励私人进行捐赠

由于圈地运动的进行, 导致了农民与土地相互分离, 加之通货膨胀的出现, 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的生活, 许多农民纷纷破产, 沦为了流民和乞丐。他们在失去土地后, 四处流浪, 居无定所, 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他们或靠作临时工, 或乞讨, 或行骗, 或偷窃的方式维持生活。

都铎王朝伊始, 流民问题就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 “约于1550年, 对穷人的关心成了社会的核心问题。”[7]从1495—1628年间, 政府为此颁布了53个法令。前期主要以惩罚为主, 后期主要以救济为主。爱德华六世即位的第一年就通过了一项严厉的惩治法令:法令规定:所有能劳动而不劳动者都是流浪汉。如果健康流浪汉被捕, 罚做两年奴隶, 在胸上烙个“V”记号。如果逃跑将判终生为奴, 胸上烙个“S”记号, 再次逃跑将被判处死刑。然而, 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不仅不能起到威慑流浪汉的作用, 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憎恨, 许多人纷纷加入了起义队伍, 如1549年在诺福克郡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于是两年后, 这一法令不得不废除。

在伊丽莎白时代, 社会普遍认为人们应该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社会和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去改善贫苦大众的生活状况。统治者普遍认为, 贫穷会因为无知而蔓延, 饥饿会导致绝望, 进而铤而走险, 给社会带来危害。通过聚集社会资源, 发展慈善事业,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从都铎王朝建立以来, 由于中央权力的加强, 行政机构不断扩大, 加上“价格革命”的影响, 王室财政入不敷出, 到斯图亚特王朝早期, 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此, 政府一方面通过立法募集资金, 建立济贫院等措施来确立慈善体制。如政府的1547年法律条文中要求每逢星期日要为穷人募捐。到1563年对不愿缴纳济贫税的人送入法庭进行法律审讯。为确保济贫资金的来源, 在伊丽莎白统治前期的1572年正式实行济贫税制度,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济贫税开始实行的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前期, 还远不能承担所有的济贫资金需求, “没有商人的参与, 都铎政府会发现济贫问题比实际中的更为棘手, 并且无法满足其沉重的财政负担。”[8]另一方面政府又积极鼓动富人进行慈善捐赠, 要求富人承担起救助穷人和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的责任。

三、新教的广泛传播极大地刺激了慈善捐赠在英国的蓬勃兴起

宗教改革后, 各种新教思想在欧洲各地广为传播, 对人们的价值重建和行为导向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义把财富看做是罪恶的源泉不同, 新教鼓励信徒积极进取, 恪守天职, 努力取得现世的成功, 以彰显上帝的荣耀。16世纪中叶, 卡尔文主义在英格兰广为蔓延, 卡尔文主义认为利润是上帝对于那些忠实地从事自己职业的人赐福的证据, 劳动和利润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自己的私利, 他只能把供应自己所需的那一份留下来, 所有剩余的财富应当用在公用事业上, 特别是教会的慈善事业上。新教虽然推崇通过阅读《圣经》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 但同时认为善行仍是成为选民的不可或缺的标准。在某种意义上, 善行有时被看做是获得救赎的必要条件。

在新教伦理的推动下, 一些商人和乡绅由于善于经营、刻苦耐劳、勤俭节约而在经济活动中发家致富。为了争当上帝的选民, 很多人在临死前都将大量财产捐出。在1480—1660年间, 慈善遗赠有了大量的增加, 其中有两次慈善捐赠的高潮, 第一次是1510—1540年, 第二次是1610—1650年[9]。捐赠主要用来救济穷人、修葺教堂、推进市政改造,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办永久性的慈善机构———基金会。

在诸多的慈善捐赠方式中,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教育捐赠, 在1480—1660年期间, 27%的慈善捐赠用来发展教育。这与新教的教育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教育方面, 卡尔文提出了普及教育、免费教育的主张。

在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 随着人们对修道院捐赠兴趣的减退, 学校捐赠日益成为一种更加流行的慈善形式。在当时, 无论是国王、贵族, 还是俗人, 都将学校教育看做是一种慈善事业, 他们往往以私人名义进行捐赠, 资助学生和学校[10]。到15世纪时, 英国掀起了延续一个半世纪的“办学热”, 除主教创建和捐赠的学校外, 世俗界, 包括国王、显贵、乡绅、城镇商人和基尔特等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的学校也开始蓬勃发展。他们日益意识到教育的价值, 纷纷在他们自己的城市和教区内创办学校或提供捐赠, 到16世纪, 世俗的语法学校增长了4倍[11]。16世纪是英国学校教育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通过对英国10个郡的考察, 史学家乔丹发现, “1480年时只有34所学校对平民开放, 截至1660年, 共有410所新学校建立起来……这意味着每4 400人拥有一所文法学校;10郡中的8郡在每方圆12英里就有一所免费学校”[12]。

当然, 在慈善捐赠的浪潮中, 先锋模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一个教区建立起来的学校或施赈院犹如一根标杆, 它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其他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一些大城市的慈善活动和捐赠方式对中小城镇也具有示范效应。如伦敦1557年建立的不莱德威尔济贫院在都铎中期被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效仿, 甚至连名字都是一样的。

在英国近代初期, 由于社会的贫富分化导致了商人、乡绅和约曼农的兴起, 他们在具备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 在新教伦理的驱使下, 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参与社会贫困的救助, 使之成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

摘要:在英国近代初期, 由于土地兼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许多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成了流民和乞丐, 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的隐患。在此背景下, 富有的商人、乡绅和约曼农在政府的鼓动和新教教义的驱使下, 或出于世俗的功利目的, 或出于宗教的虔诚, 纷纷慷慨解囊, 进行社会慈善救助, 使之成为近代英国政府解决贫困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键词:近代初期,英国,慈善捐赠

参考文献

[1]蒋孟引.英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334.

[2]G.C.Coleman, The Economy of England, 1450-1750, Oxford, 1977:75.

[3]R.Davis, England Oversea Trade, London, 1973:52.

[4]赵秀荣.1500—1700年英国商业与商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92.

[5]W.K.Jordan, English Background of Modern Philanthrop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66, No2, Jan., 1961:402-403.

[6]W.K.Jordan, The Charities of Rural England 1480-I660, London:Allen&Unwin, 1950:256-257.

[7]Grassby Richard, The Bussiness Community of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255.

[8]Pound John, Poverty and Vagrancy in Tudor England, Essex:Longman, 1982:76.

[9]James Bow, 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London, Methuen&Co.Ltd, vol.3, P130-131.

[10]Nicholas Orme, Medieval school:from Roman Britain to Renaissance England, New Haven&London, Yale University, 2006:204.

[11]Moran, J.H.The Growth of English Schooling, 1348-1580,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117.

慈善捐赠现状 篇10

慈善事业在国外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 并在许多国家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十分发达, 对所在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在我国, 企业的慈善捐赠起步较晚, 发展也不是很快。在最近几年以企业捐赠的形式出现的慈善捐款越来越多, 也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但企业慈善捐赠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仍不是很理想, 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海外捐赠,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企业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企业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税前扣除规定较低, 缺乏激励机制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企业捐赠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规定有3%、10%和全额三类。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废除这一规定, 调整到12%, 相对之前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但相较于国外有些国家对企业捐赠优惠30%、50%的税前扣除比例, 这一比例还是较低的且是不详尽的。另外, 在企业所得税上, 一般性税收规定是按12%比例税前扣除, 特殊税收规定是允许100%全额扣除, 如企业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等特定事项的捐赠, 但可以全额抵扣的项目是非常有限的, 这么低的减免限额不可给企业太多动力进行慈善捐赠。另外, 企业还得对其超过限额部分的捐赠款项进行缴费, 这无疑挫伤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二) 慈善捐赠减免税程序不规范, 操作性不强

我国关于企业慈善捐赠的有关规定都规定在一些相关法规中,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 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操作性不是很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对公司和其他企业、以及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的捐赠行为作出减免税收的规定, 但对于如何具体实施各类减免、减免到什么程度等等, 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是进行了一些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实施起来没有具体的参照标准, 执行力度较小,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税收减免程序复杂, 挫伤企业捐赠积极性

税收的减免程序过于复杂, 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做过一个试验, 他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500元, 并尝试了为个人慈善申请免税的复杂程序。当时, 他经过了十道程序, 历时两个多月才拿到当月免税50元的证明。其间, 他发现各个部门的财务人员对慈善申请免税的程序并不是很清楚。个人捐赠的减免税程序就这么复杂, 对于企业来说, 他们的捐款往往是个人的成倍, 减免税的程序也就相当复杂。

三、完善企业捐赠税收优惠的一些构想

(一) 完善企业慈善税收优惠的法规

虽然, 对于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行为在一些相关法规中多少有些涉及, 但这些规定大多是原则性的, 指导性的, 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法律, 更没有建立起一个激励企业向民间组织捐赠的税收制度。但据相关媒体报道中国的慈善事业基本法已经进入了立法程序, 并已经列入了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计划中, 正按计划开展《慈善事业促进法》的起草工作。这部慈善事业基本法应当就现阶段慈善事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对于企业捐赠的税收优惠比例应相应提高, 同时应出台配套的关于激励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实施细则, 对于企业捐赠如何实施减免, 怎样减免、减免到什么程度都应当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于企业捐赠的程序要有清楚的流程, 并进行公示, 便于社会大众进行监督。

(二) 提高税收优惠比例, 允许超过扣除限额的款项转到下一年度抵扣

我国现行的法律关于优惠的规定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 税前扣除的比例相对来说还是较低的, 为了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应当提高税收优惠的比例。扩大企业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 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件的救济捐赠税前全额扣除的范围。同时, 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经验, 允许企业当年超过所得税抵扣限额部分的公益捐赠转到下一年度进行抵扣。如德国《会计法则》规定, 个人捐款超过25565欧元的, 从税收角度可以在今后7年内摊销。这种允许超过部分转到下一年度抵扣的做法, 既有助于鼓励捐款人一次性、全额、及时将款项送到慈善组织进行及时、高效运作, 对企业慈善捐助也起到激励作用, 调动它们捐赠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三)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

简化税收的减免程序, 提高效率, 节约资源, 使得企业的捐款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及时高效的利用。为了更好方便个人及企业捐款, 应做好捐款流程, 减免程序、相关事项的宣传工作。在简化减免税收程序的同时, 应加强慈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为企业捐赠做好服务工作, 减少税收减免申报和审批时间, 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我国慈善事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对于企业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相对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还需要完善。捐赠方面的优惠政策, 是国家为了发展慈善事业, 支持慈善组织的发展而给予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的优惠待遇。这涉及国家税收及企业利益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 制定合理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及相关法规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及企业捐赠的影响是重大的, 还需要各方不懈努力。

摘要:企业慈善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 捐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慈善捐赠活动, 本文主要就企业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存在的税前扣除规定较低、激励机制匮乏、慈善捐赠减免税程序不规范、操作性不强等方面, 从税收角度对企业慈善捐赠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进而提出一些完善意见。

关键词:企业慈善捐赠,企业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慈善捐赠现状 篇11

尼泊尔强震也波及到西藏自治区,西藏日喀则市境内先后发生多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达到5.9级。地震波及日喀则18个县区,受灾严重的定日、吉隆、聂拉木三县的老百姓房屋倒塌高达80%,2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一线指挥部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尼泊尔地震已致中国西藏境内25人死亡,117人受伤,伤亡人数或将随着时间推移增加。

即日起,中华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援助尼泊尔、西藏地震灾区的救灾捐赠,原则上只接收资金捐赠。资金主要用于紧急救援及灾后重建,将根据灾区需求做调整,并最终公示告知。现公布救灾捐赠渠道如下:

一、 在线捐赠:

1、点击中华慈善总会官方网站www.chinacharityfederation.org,进入“我要捐赠”栏目进行在线捐赠。

2、点击中华慈善总会官方网站“尼泊尔-西藏地震紧急救援”页面:http://www.chinacharityfederation.org/WebSite/ProjectShow/30/78点击“我要捐赠”图标进行在线捐赠。

二、 手机二维码捐赠: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捐赠

三、银行汇款:

(一)人民币捐款账户:

开户单位:中华慈善总会

账号:1102 0101 04000 8379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金融大街支行

(二)外币捐款账户:

开户单位:中华慈善总会

账号:778350015925

开户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四、邮局汇款:

单位名称:中华慈善总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

邮编:100032

五、现场捐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新龙大厦711室

联系电话:(010)66056012/66083260

慈善捐赠现状 篇12

关键词:税收激励,慈善捐赠,教育事业,学前教育

一、引言

慈善事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投入,二是慈善捐赠。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捐赠行为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慈善捐赠也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经费来源。税收激励政策的出现,降低了慈善捐赠成本,促进了慈善捐赠行为。比如,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若慈善捐赠不能税前扣除,则捐赠方捐赠1万元的成本就是1万元;若慈善捐赠准予税前扣除,则捐赠方捐赠1万元的成本仅为0.75万元,因为慈善捐赠将减少应纳税额0.25万元。 也就是说,税收激励能降低慈善捐赠成本,进而鼓励单位和个人进行慈善捐赠。

二、税收因素与慈善捐赠的价格弹性

J.Mark Schuster(2006)指出,税收激励能降低慈善捐赠的边际价格:在没有税收激励时,捐赠1美元的成本就是1美元;当存在税前扣除的税收激励时,捐赠1美元的成本就等于1美元减去适用边际税率,也就是说,允许慈善捐赠税前扣除等价于给予相同的补贴。不少学者从税收视角研究慈善捐赠的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慈善捐赠价格变化百分 之一时,慈善捐赠 数量变化 的百分比 。Feldstei (1975)研究了不同受赠领域的价格弹性,如表1所示。也有的学者从捐赠方式层面研究价格弹性。Charles T. Clotfelter (1985)基于个人捐赠、自愿服务、企业捐赠和慈善遗赠四种捐赠方式分析价格弹性,他指出:(1)影响个人慈善捐赠的主要税收政策是税前扣除,税前扣除一方面影响税后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单位慈善捐赠的净价格。计量经济分析表明,所得税对个人捐赠有强烈影响,个人捐赠的价格弹性介于-0.9至-1.4之间。(2)理论上,所得税从两方面影响自愿服务:一是,税率影响时间分配从而影响自愿服务;二是,慈善捐赠的税前扣除影响自愿服务。一个关于女性自愿服务的研究显示,工作时间与自愿服务时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鼓励工作的税收政策将减少自愿服务。(3)公司税对企业捐赠具有价格效应。(4) 遗产赠与税存在税收效应,估计显示,其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另外,针对净遗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死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表明, 其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2。随后学者Jon Bakija & Bradley Heim(2008)利用从1979年到2005年的55万例高收入纳税申报资料的非均衡面板数据估计慈善捐赠的价格弹性。他们发现,基于持续价格变化和全样本估计的慈善捐赠的价格弹性为-0.7;当控制无法观察的影响因素后,高收入样本的慈善捐赠的价格弹性更大。Gerald Auten & David Joulfaian (1996)则从代际关系视角研究慈善捐赠,他们使用父母与子女的配对所得税记录,分析遗产税对父母一生慈善捐赠的影响,结果显示:遗产税价格上升(或下降)1%,父母的慈善捐赠将上升(或下降)0.6%。我国学者郭健(2008)计算的慈善捐赠的价格弹性系数为-2.14,其绝对值大于1,即如果捐赠的税收价格降低1%,则捐赠额将会增加2.14%,如果提高1%,则捐赠将会减少2.14%。这表明税收激励对企业捐赠的影响是显著的,企业捐赠对税收激励的反应比较敏感。

三、促进慈善捐赠的税制评价

给予慈善捐赠一定的税收激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J.Mark Schuster(2006)将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大多数国家允许捐赠者在所得税前扣除慈善捐赠,同时对捐赠授予者资格以及捐赠数量的上下限做出规定。在这样的税收激励系统中,捐赠者得到的激励是边际税率的函数,而边际税率又是收入的函数,因此,高收入捐赠者能获得更高的税收激励收益; 第二类,像加拿大、匈牙利、以色列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税收抵免系统提供税收激励;第三类,像英国、爱尔兰、丹麦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规定,当捐赠者实际完成慈善捐赠后,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税收返还。Steven A. Hanke等学者 (2012) 使用删截分位数回归和2000年至2005年的遗嘱认证记录研究维吉尼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最慷慨死者的慈善遗赠。研究表明,最慷慨死者的慈善遗赠的税收价格弹性并非显著高于整体样本或者联邦遗产税申报记录子样本,于是他们认为,允许最慷慨死者的慈善遗赠扣除不是一项有财政效率的政策,并同时表示,传统的Tobit模型高估了最慷慨死者的税收价格。面对慈善捐赠的既定税制,捐赠者会做出理性的选择。Natalie J. Webb(1996)指出,公司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进行捐赠,也可以通过基金会这种间接方式进行捐赠,由于不同的捐赠方式在政策适用上存在差异,故不同的捐赠方式会面临不同的税收待遇和树立不同的企业形象,比如通过非营利基金会进行慈善捐赠通常能够得到资金补贴,从而增进公司的税后收入。Hossein Nouri and Dustin Opatosky(2010)进一步以具体实例分析捐赠者的理性选择。他们指出,近期有明星在国家杂志上公开销售其婴儿的首张照片,照片销售通常为明星带来成千上万的收益,有的明星将销售收益捐赠给慈善事业。他们认为,明星的慈善捐赠不一定是出于慈善目的,有可能出于税收筹划的考虑。Doug Guthrie等学者(2008)通过分析公司向当地学校的捐赠研究公司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美国2002年具有代表性的2776家企业的慈善捐赠的调查资料,发现高水平的企业所得税与对当地学校的高水平捐赠相联系。近年来,我国学者安妍(2010)、晏丽丽(2011)、李节(2011)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慈善捐赠的现行税收政策进行梳理和评价。

四、促进慈善捐赠的税制优化

在降低慈善捐赠价格的税制优化方面,Peter Diamond (2006) 利用带标准参数的模型和带慈善捐赠的模型分析最优税收政策,并考虑不同收入人群的最优优惠方式,研究发现,估计社会福利时的参数选择敏感的影响考虑慈善参数时的最优税收。Calum M. Carmichael(2010)介绍了根据个人捐赠类型的差异,政府给予其不同补助比率的理论与实践,描述并比较了八个政府进行差异补助的现实,并结合最优税收和支出理论,总结出差异补助设计的指导原则。Martin S. Feldstein and Lawrence Lindsey(1983)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慈善捐赠模拟显示,将慈善捐赠的税前扣除项目扩大至现有清单之外,将使得个人的慈善捐赠在现存总数基础上增加12%,以1977年的情况为例,相当于增加45亿美元。与此同时,扩大税前扣除项目将减少税收收入大于41亿美元。他们认为,规定慈善捐赠扣除限额将减少慈善捐赠并同时增加税收收入,但慈善捐赠的减少金额与税收收入的增加金额之间的差距并不大。Tomer Blumkin and Efraim Sadka(2007)指出,依据“美国捐赠”的年度调查, 2004年美国的慈善捐赠数额高达2490亿美元,超过GDP的2%,这些数据部分是对美国自1917年以来为促进慈善事业而对慈善捐赠给予税收优惠待遇的反应。他们认为,如果捐赠者是匿名的,这意味着捐赠者基于利他的动机进行捐赠,因此,税收优惠待遇更应该给予非匿名捐赠者。在遗产税方面,David Joulfaian(2000)的研究显示,遗产税税前扣除是影响遗产捐赠的重要因素,如果取消遗产税,遗产捐赠将减少12%。遗产捐赠与财富、年龄正相关。研究发现,已婚个人的捐赠最少,与此相对,针对一生捐赠的研究却显示, 已婚个人 的慈善捐赠 高于单身 人士 。Jon Bakija等学者 (2003)认为,联邦遗产税税率为49%,废除遗产税将使得慈善遗赠的价格接近翻番。他们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框架分析遗产税对慈善遗赠的影响,基于几十年联邦遗产税的合并横截面数据,估计出联邦和州遗产税对于慈善遗赠的效应,结果显示,州和联邦的现行遗产税对慈善遗赠具有强烈的积极效应。这为遗产税的存续提供了证据。在国内研究中,张会琳(2008)、曹贺(2007)、胡光平(2011)等学者从公益性捐赠的所得税激励应遵循的原则、税收制度安排方面的改革、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的改革、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等角度为慈善捐赠的税制优化提供了政策建议。

五、总结与研究趋势

上一篇:项目管理知识管理实践下一篇:学术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