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火灾防治研究(共6篇)
煤炭火灾防治研究 篇1
1997-2004年我国发生电气火灾22万余起, 伤亡9 000余人, 财产损失35亿余元, 分别占全国火灾总数的年平均值为24.4%、17.3%、36.8%。电气火灾发生率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均位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 且重特大电气火灾也时有发生, 如2005年广东省汕头市华南宾馆特大火灾, 死亡31人、伤3人, 火灾原因是吊顶内电气线路短路故障引燃可燃物所致;2005年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由于配电室电缆沟内电缆故障引发特大火灾, 造成37人死亡。因此, 研究电气火灾特点和发生规律, 建立必要的法规制度, 制定防治策略, 对于抑制电气火灾的发生和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
1电气火灾统计分析
1.1 电气火灾的基本情况
1997-2004年我国火灾及电气火灾相关数据的统计, 见表1。
1.2 电气火灾的时间分布
(1) 发生起数的日分布。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的日分布统计数据见表2,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18∶00-22∶00, 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00∶00-04∶00。因为这段时间内负荷大量减少, 电压升高, 一些耐压差的薄弱环节被充分暴露出来, 人们没有认真检查电气线路、设备而留下的隐患所致。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起数所占比例的日分布, 如图1、图2所示。
(2) 发生起数的年分布。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的年分布统计数据见表3,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每年1月和2月, 分别占11.16%和10.17%;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是12月和1月, 分别占12.17%和11.09%。每年的冬季是用电高峰, 此时也是易发生电气火灾的季节。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起数所占比例的年分布, 如图3、图4所示。
1.3 起火区域的分析
1997-2004年发生的电气火灾222 533起, 其中, 发生在城市城建区的有111 313起, 占电气火灾总起数的50.02%;发生在县城、集镇的有55 528起, 占总起数的24.95%;发生在乡村的有52 517起, 占总起数的23.60%。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起数按区域的统计数据, 见表4;电气火灾起数及所占的比例, 见图5所示。
1.4 起火场所的分析
1997-2004年我国电气火灾发生场所的统计数据见表5。其中, 发生在房屋的电气火灾最多, 占总数的83.25%, 其次是交通工具电气火灾占12.45%, 房屋和交通工具是电气火灾的高发场所。统计显示, 电气原因引发交通工具火灾的起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且增长速度很快。2004年交通工具电气火灾比1997年增加了近一倍, 由1997年的2 000起左右增长到2004年的近4 000起。对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在不同房屋进一步分类统计, 结果显示:发生电气火灾最多的是住宅, 其次是厂房和商场商店;发生重特大火灾最多是厂房, 其次是商场、商店和住宅, 再次是交通工具、库房和集贸市场。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所占比例按起火场所的分布, 如图6所示。
1.5 起火源分析
对1997-2004年444起重特大电气火灾起火源的统计分析显示, 电气线路是引发火灾的主要起火源, 占51.35%, 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其次是用电器具, 占15.32%;再次是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 分
别占12.84%和10.81%;照明器具, 占8.56%, 这其中大部分是由日光灯镇流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产生过热或故障引起的重特大电气火灾。1997-2004年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按起火源的统计数据见表6;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及所占比例按起火源的分布, 如图7所示。
1.6 起火原因分析
对1997-2004年449起重特大电气火灾起火原因的统计分析显示, 起火原因主要为短路、过热和接触不良, 分别占41.20%、14.03%和12.03%。不同起火原因引发重特大电气火灾的统计数据, 见表7;重特大电气火灾起数及所占比例按起火原因的分布, 如图8所示。
2电气火灾特点及规律
对1997-2004年发生的电气火灾和重特大电气火灾统计分析显示, 电气火灾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1) 电气火灾发生率及所造成的损失均位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
(2)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时间段是18:00-22:00, 重特大电气火灾的高发时间是00:00-04:00;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是1月和2月, 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是12月和1月。而冬季仍然是电气火灾高发季节, 夏季是电气火灾发生最少的季节。
(3) 电气火灾发生率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有明显区别, 城市城建区是电气火灾的高发区, 约占50%, 而城镇和乡村则次之。城市电气火灾明显高于农村的电气火灾发生率, 但农村的电气火灾也不容忽视。
(4) 发生电气火灾最多场所是住宅, 其次是厂房和交通工具;而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最多场所是厂房, 其次是商场商店和住宅, 再次是交通工具、库房和集贸市场;商贸、集市、餐饮、娱乐、宾馆等第三产业的重特大电气火灾突出, 中小型企业电气火灾不可忽视。电气原因引发交通工具火灾的起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且增长速度很快。
(5) 电气线路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起火源 (约占50%) , 其次是用电器具、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另外, 照明器具过热 (主要是日光灯镇流器长期处于工作状态, 产生过热或故障) 也比较突出。
(6) 短路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约占51%) , 其次是过热和接触不良。
3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根据电气火灾发生的特点规律做好电气防火工作。重视冬季的电气防火, 加强00:00-04:00、18:00-22:00的电气防火, 以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要特别关注厂房、住宅和仓库的防火工作, 尤其是商场商店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气防火;应重点做好电气线路、电热设备和照明灯具的火灾预防;避免因短路、电热设备过热和接触电阻过大而引发电气火灾。同时, 应重视城市电气火灾预防, 做好电气防火检测等预防性工作。
4电气火灾防治策略
抑制电气火灾, 降低火灾损失, 不仅是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任务, 更是全社会安全行业应该予以重视的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各界力量, 加强防灾抗灾的社会教育, 建立健全电气安全政策、法规, 广泛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 着力发展电气火灾预防和控制技术, 切实减少我国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1 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
(1) 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是拟制或减少电气火灾的先决条件, 应建立健全我国电气安全和电气火灾事故的管理体制, 加强电气安全规范制定工作。
(2) 加强电气安全法规的统一管理、实践验证及实效跟踪, 以理论和实践检验为依据, 确定规范修订周期, 保持规范相对稳定和连续,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发挥我国电气安全法规的法律效力, 依法对相关机构定期进行资质评估, 对导致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应严肃处理并追究法律责任。
(4) 对使用单位电气负责人的资格进行考核和评价, 提高电气故障预知能力, 改善检测手段, 使电气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4.2 消防队伍能力建设
(1) 电气火灾隐患潜伏期长、隐蔽性强、容易被忽视, 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波及性广。针对以上特点以及电气火灾原因分析认定的需要, 要求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调查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还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2) 开展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电气火灾安全规范等知识的培训, 提高消防监督人员对电气火灾隐患的认识能力, 提高现场监督检查的实际水平。
(3) 加强电气故障火灾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和调查, 获取电气故障和火灾发生的直接证据和分析结论, 为电气火灾安全防治规范和制度的编制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4) 加强我国电气消防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建设和实施, 加强对防灾电气设备 (消防电气设备、电气安全设备) 、特种场所 (易燃易爆、危险) 、重要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电气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4.3 电气故障检测与电气系统安全评估
(1) 开展电气线路故障特性试验和电气绝缘寿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制定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
(2) 制定电气线路火灾隐患和危险性评估方法, 从工程实践中获取可靠技术依据, 提出电气火灾危险性分类级别, 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3) 根据使用场所的需要确定合理的电线电缆设计裕度, 避免先天隐患。对危重场所选择阻燃、防火或耐火电缆, 提高电线电缆的耐燃性, 并合理应用电缆深入开展技术及经济性研究。
(4) 对电气工程、改造工程安装产品和工程质量研究制定科学的检验方法及技术规程, 探索隐蔽线路发热区域检测的可能性, 研制现场检查设备。
(5) 研究电气保护特性, 合理选择电气保护级别,
定期对电气保护特性进行核定, 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
(6) 研究短路快速分断方法和技术。 电气保护分断一般为几个周波, 应尽早设计和开发民用建筑或一般工业建筑早期短路分断电器, 以降低故障发热能量。
(7) 研究电气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探测和报警设备, 降低因接点接触不良或小规模过流而引起接点发热的可能性。
(8) 研制短路电流抑制技术, 采用新材料, 提高短路时线路阻抗, 缩小短路电弧能量, 降低短路故障引起火灾的可能性。
4.4 电气火灾隐患的检测
电气火灾隐患检测是减灾的重要举措之一。红外、超声传感器和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为在线检测、诊断电气装置过热和火花放电外在表征信号提供了机遇和可能。红外检测法和超声探测法能够使我们在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 实施非接触式的快捷检测, 检测潜在的电气火灾隐患, 及时加以整改。另外, 要使电气火灾隐患检测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5结束语
电气火灾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只要根据电气火灾的特点规律, 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 实施正确的防治策略, 则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抑制、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让电力更多地造福人类。
摘要:在对1997-2004年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了我国电气火灾及重特大电气火灾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起火时间、起火场所、起火源和起火原因等的规律特点, 并提出了电气火灾防治策略。
关键词:电气火灾,火灾原因分析,火灾防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1998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8.
[2]公安部消防局.1999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
[3]公安部消防局.2000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4]公安部消防局.2001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
[5]公安部消防局.2002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6]公安部消防局.2003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7]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4)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8]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5)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5.
[9]郭铁男.2004年火灾形势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火灾趋势及防治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3) :263-266.
[10]郭铁男.我国火灾形势与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6) :663-673.
田园镇森林火灾防治措施研究 篇2
关键词:森林防火,火源,措施
1 引言
田园镇是昌宁县县城的所在乡镇, 地处东经99°36′~99°46′、北纬24°44′~24°54′之间, 辖新城、勐廷、新华、右文、九甲、龙泉、四角田、达仁8个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和文昌、龙井、宝丰、关庙、达丙5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277个村 (居) 民小组。田园镇境内海拔1562~2442m, 年平均气温10.6~15.9℃, 平均降雨量1253.1~1779.2mm。目前, 全镇村寨均通公路, 已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
2 田园镇森林火灾特点及火源分析
全镇有林地18277.64hm2, 森林覆盖率71.4%, 其中:农户管理13692.92hm2, 西山和观音山两个林场联营代管面积4584.72hm2。农户管理森林中, 退耕还林763.29hm2, 用材林6055.92hm2, 防护林5327.18hm2, 经济林882.48hm2, 薪炭林664.05hm2, 林场联营代管面积全部为生态公益林。
2.1 田园镇森林及火灾特点
2.1.1 林下可燃物多
一是田园镇森林分布于昌宁县城所在地的右甸坝四周, 森林功能偏重于景观和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 多年来实施封山育林, 林下枯枝落叶逐年堆积, 不断增加, 据2013年随机对27块林地调查, 林下枯枝落叶厚度达6cm。
二是田园镇森林中近10年来营造的森林达1630hm2, 属中幼林, 已郁闭的中幼林枝下高低, 树干密布干支, 有的干枝直接接触地面。未郁闭的幼林中杂草多, 使得已郁闭的中龄林以上森林较多, 可燃性及高。
三是田园镇开发较早, 森林中有90%以上是经人为多次砍伐或火烧后萌生出来经近30年来管护成长起来或人工种植的森林, 多为大灌木林或人工纯林[1], 树木密集, 林内枯枝落叶、腐殖质层厚, 可燃性高。
四是因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各种农村电网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 农村用电环境条件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 农民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价格提升后, 生活能源中以薪柴做燃料的成本与使用电力的成本差距明显缩小, 农村能源消耗中电能成为主流, 薪柴所占比例明显减小, 导致对森林中的枯枝薪柴捡拾量减少, 造成枯枝堆积。据2013年对田园镇东山的21个点的调查:10年前地上的松针等枯枝落叶85%被森林附近的群众捡拾回家作为薪柴或牲畜圈窝使用, 2013年仅有9%的松针等枯枝落叶被森林附近的群众捡拾回家作为薪柴或牲畜圈窝使用。松林中的松针堆积厚度超过5cm。
2.1.2 林地坡陡, 火速度快
田园镇开发较早, 坡度平缓、土层深厚、土壤湿润, 交通便利较好的许多林地在长期的开发中大部分被开垦为了农地、茶地, 现存的森林多分布在坡度15°以上的山地, 遇山风时过火速度较快, 如2009年的一次森林火灾, 起火10min后, 火苗在山风吹动下, 形成树冠火, 迅速向上燃烧, 到达了130m上方的山顶。
2.1.3 部分森林易形成树冠火
在田园镇的森林中, 分布有8500hm2森林为以云南松林为主的混交林, 林内灌木层密集, 林下松针层积达3~6cm, 极易燃烧, 加之在灌木的支叉, 树冠上挂有许多的松针, 一旦发生火情, 极易形成树冠火。据对2008年来的森林火情火灾分析, 近60%森林火灾形成树冠火。
2.1.4 易发生大的过火面积
田园镇46%的森林结构以云南松为主, 加上茂密的灌木形成的复层林。90%以上是经人为多次砍伐或火烧后萌生出来, 经近30年来管护成长起来或人工种植的森林, 林内可燃物多。林地坡度大, 幼林、灌木林多等特点, 田园镇森林火灾易发生大的过火面积, 如1992年尖山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21hm2, 1997年大桥地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24hm2, 2008年的山尾子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5hm2, 2010年玉麦寨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10hm2。
2.2 田园镇森林火灾火源分析
2.2.1 春耕时节农事用火危害
田园镇为山坝结合的乡镇, 回头山、大桥地、四角田、达仁等村寨的耕地与森林交错分布, 相互连接, 有的耕地甚至处于森林之中。群众在春季耕种播种时, 为清除上年秸秆、杂草等残留物, 减少过冬病菌和便于耕作, 常用火烧毁秸杆、枯枝, 遇强山风时则易失控引发森林火灾。
2.2.2 祈福朝拜和清明时节祭祀祖先用火危害
田园镇至今还延续着清明时节上坟祭祀祖先的传统, 虽然近几年来禁止焚烧冥币, 上坟插香, 但仍有极少数群众在坟地明火点香、焚烧冥币、生火煮饭, 因此防范、处理不当的火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据调查统计2005~2014年间清明节期间20d内田园镇共发生火情35起, 有30起是上坟使用明火引起。
田园镇内有山神庙、土地庙等300多个, 多数群众有朝拜神灵祈福的习俗。许多的庙宇坐落在森林中, 与树木相连, 群众祈福时往往明火点香、焚烧冥币, 明火对森林威胁大。
2.2.3 放牧人员用火危害
至今, 群众还保存着在林间空地、森林中放牧的习惯, 放牧者以男性老年人居多, 据对田坝山、回头山等山村的放牧人员调查, 有95%的人吸烟。同时, 田园镇的许多山区道路通过森林, 有的驾乘车人员有随手丢弃烟头的习惯, 丢弃的未熄灭烟头火是田园镇森林的危害火源之一。2010年的一起未山火就是未熄灭烟头火引燃的。
2.2.4 儿童玩火危害
田园镇许多村寨地处林区, 有些道路直接从森林中经过, 在校小学生、学前儿童经常经过森林和到森林中玩耍, 特别是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礼花炮是山区儿童最喜爱的项目之一, 鞭炮和礼花炮在干枯的草丛中爆炸后, 燃烧的纸屑落入草丛中极易引发山火。近年来, 极少数青少年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 孔明灯是一个失控的火源, 对森林的危害很大。
2.2.5 痴呆、精神人放火危害
2009年达仁后箐山森林火情, 2010年九甲森林火情, 2012年新华森林火情都是由痴呆、精神病人员引起。据2013年统计, 在田园镇山区的村寨中, 有16名痴呆人员, 7名精神病人员, 这部分人员也会引起森林火灾。
2.2.6 对社会不满的人纵火危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一些人因偷盗木材而受到处罚, 一些人因经营不善而步入贫困, 一些人因精神空虚而胡作非为, 2007年宝丰社区和新华社区都出现过人为故意放火引起的森林火情。
2.2.7 在林区作业人员失火危害
田园镇山区群众每年都在林区实施自用材采伐、砍生活用薪材, 进行修枝抚育等作业, 作业后林地内往往留有大量的干枝、枯叶, 作业人员稍有不慎也会造成失火, 危害森林。2009年新城村瓦竹箐的森林火灾就是低改作业工人清理失误引发的。
2.3 田园镇火险等级分析
田园镇火险等级主要与天气有关, 在立春前, 气温低, 风速小, 林内湿度大, 火险等级低, 立春后, 气温升高, 风速加大, 随后有间歇的小雨, 但蒸发快, 林内干燥, 火险等级高。田园镇发生的最大几起森林火灾都在立春后至雨季前, 如2010年的西山森林火灾发生在5月, 2008年森林火灾发生在2月。
3 田园镇森林防火资源统计分析
3.1 防火隔离带
田园镇现有20m宽生土隔离专用防火带2条, 长3.5km, 暂无生物专用防火隔离带。田园镇有多处农地、茶地与林地相连, 能起一定的隔离作用。
3.2 森林防火通道
田园镇现有森林防火通道5条, 长43.5km, 有通达林区可利用乡村公路150km, 林区不通车点距离最远处2km, 森林防火路网发达。
3.3 火情观察设施
田园镇境内现有森林防火瞭望台1座, 旱季防火期有专人值班瞭望观察, 能观察到全镇80%的林地。同时, 田园镇通过护林员巡查、发动群众观察报警等形式了解林区出现的火情, 能及时发现镇内出现的火情。
3.4 扑火力量资源
田园镇设有森林防火指挥所, 在林业服务中心办公, 组建专业森林扑火队1个, 有专业扑火队员40名, 备有风力灭火机10台, 2、3号工具各15件, 砍刀150把, 油锯4台, 锄头100把, 25mL塑料水箱200个, 在防火期备有兑好的汽油50L。田园镇林业服务中心现有公务用车1辆, 专业用于火情的巡查, 扑火队员的运送和现场指挥, 同时, 镇机关有公务用车3辆, 可调用于扑灭森林火灾。田园镇境内有国社合作林场2个, 即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和昌宁县西山国社合作林场, 林场的专业性高, 扑灭森林火灾能力强, 可做为依托力量之一。田园镇与周边的鸡飞镇、柯街镇、漭水镇、温泉镇、翁堵镇、大田坝镇建立了森林防火联防关系, 可得到周边的支援。
4 田园镇森林防火的薄弱环节分析
(1) 田园镇是昌宁县城的所在地, 森林主要效益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 因此连年的封山管护陈积了大量的可燃物, 极易发生森林火情, 演变为森林火灾, 造成大的损失。
(2) 田园镇因森林景观效益突出, 建设生土隔离带影响森林景观效果。虽然田园镇林中广泛有木荷、杜英、红梅、油茶、大头茶等含树脂少、不易燃烧的耐火树种, 但因重视度低、无项目支撑等原因, 镇内至今无专门的生物防火隔离带。
(3) 田园镇西山地形多属大直面坡, 从山脚至山顶高差在200m以上, 坡度在15°以上, 一旦起火蔓延较快。
(4) 田园镇山区许多群众居住地与森林紧密衔接, 有的人家房屋距树木不足10m, 森林火灾对部分山区群众的房屋威胁大。
5 加强田园镇森林防火措施建议
(1) 继续加强常规的森林防火戒严期内的入山人员登记, 加强火源管理, 林区巡查工作, 分片防火责任包干, 利用标语、路牌、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 召开森林防火宣传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 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收集编制农村通讯号码薄, 将放牧人、打柴人等经常进入林区的人员收录入号码薄, 制定火情报告者奖励政策, 以便迅速发现火情。
(2) 田园镇为县城所在地, 森林景观效益突出, 不宜过多建设生土防火隔离带, 可利用田园镇气候温暖湿润, 适宜多种耐火树种生长的特点, 加强田园镇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2]。对全镇的生物防火隔离带进行科学规划, 以行政区界、山脊为骨架规划设置生物防火隔离带[3]。运用生物篱建设道路、林块等防火阻隔带。积极的协调争取各种生物防火隔离带的项目建设。扶持鼓励开展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研究。建设选择条件好的社区或村名小组, 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示范样板。
(3) 组织田园镇山区村寨中经常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劳力, 开展扑火培训, 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制作1号工具, 熟练的使用2、3号等工具, 提高群众的森林火灾扑救技能, 充分发挥其熟悉地形地势、体能强、集结迅速的优势, 使其成为森林防火主力。
(4) 利用国家加大森林抚育与中低产林改造的契机, 加强对田园镇现有中低产林抚育、改造, 修出枯枝, 合理间伐, 调整林木密度, 增加林木枝下高, 改善林木生长环境, 提高林地湿度, 减少森林可燃物, 减低火险等级[4]。
参考文献
[1]杨瑷溱.田园镇森林资源经营措施研究[J].绿色科技, 2012 (10) .
[2]马宏坤.基于经济学视角的云南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研究[J].低碳世界, 2014 (4) .
[3]朱汤军.浙江生物防火林带营建类型和树种配置模式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09 (7) .
煤炭火灾防治研究 篇3
煤层的自燃现象是指煤炭在自然环境下的燃烧现象, 它是由沿煤层露头氧化聚热或者采空区有裂缝而引起的。由于煤层可燃, 所以自燃会引起煤田大面积的燃烧破坏。所以, 煤层自燃火灾具有很大的危害, 主要表现如下:1) 破坏生产秩序。由于大面积火灾, 所以大量资源、材料、生产设备等遭到破坏, 并且限制了煤炭的采储区域, 影响了生产秩序。2) 破坏周围环境。煤层的燃烧不仅会使煤层遭到破坏, 而且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例如:地表塌陷、植被无法再生、河流改道等。3) 威胁矿工的健康。煤层燃烧, 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 容易使人员窒息;产生了一些有毒气体, 容易使矿井下人员中毒;产生大量热能, 容易烧伤人员。4) 造成矿工心理阴影。火灾会让人们惊慌失措, 产生恐惧心理, 不利于矿工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 矿井火灾会造成很严重的危害, 它不仅使经济受到损失, 而且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并且, 当前大部分的矿井火灾都是由于自燃引起的。据有关统计:矿井总火灾中, 自燃所占的比重在90%以上, 存在自燃火灾隐患的国有矿井约占56%。所以, 煤层自燃不仅危害大, 而且普遍存在, 所以, 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2 复合煤层自燃发火
2.1 煤自燃的发展过程
煤自燃是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阶段, 分别是:准备期、自热期和燃烧期。如图1所示:
结合图1对这三个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准备期是个平缓的氧化过程, 煤炭吸附空气中的氧形成不稳定的氧化物或者游离基, 在此过程中看不出温度的上升;自热期是个有着明显热反应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煤的氧化快, 产生大量的热量, 温度上升, 当温度达到某一临界值的时候, 煤开始干馏, 生成可燃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H2和CO2;燃烧期是煤着火燃烧的过程, 伴随着明火、烟雾、CO和CO2等现象的发生。
2.2 复合煤层自燃的特点
针对复合煤层自身特征和煤层自燃过程, 提出下列复合煤层自燃的特点:1) 容易发生保护煤柱自燃;2) 开切眼、停采线附近的采空区易自燃;3) 采空区三带会发生动态移动;4) 采空区自燃高温范围大;5) 采空区高温点隐蔽;6) 回采期间参在采空区二道自燃火灾威胁。
2.3 煤层自燃的影响因素
不同煤层的自燃性不同, 同一煤层的自燃性也不同, 这既与煤层所处环境有关, 也与煤层自身条件有关。在地质、开采方面, 影响因素包括: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层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围岩性质、煤的瓦斯含量、开采条件、漏风条件等;煤自身的影响因素包括:煤质、煤的分子结构、煤中矿物质、水分、灰分、煤的破碎性等;煤自燃的外界因素包括:氧气浓度、煤岩温度、漏风强度、松散煤体瓦斯涌出量、松散煤体空隙率、松散煤体厚度等。
3 复合煤层自燃火灾的防治技术
结合复合煤层的自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方面, 并且参考相关文献笔者提出下列有效的防治技术, 分别为:注浆防灭火技术、氮气防灭火技术、堵漏防灭火技术、均压防灭火技术、凝胶防灭火技术。
3.1 注浆防灭火技术
注浆技术是通过浆液灌注隔绝煤与氧气的接触而发挥作用的防火技术。具体过程为:配制一定浓度的水与不燃性固体材料的浆液, 通过输浆管道输送到有自燃隐患的地方, 灌注浆液于缝隙之间, 填充缝隙并将浮煤包裹起来。此种技术的特点是:对施工条件要求低, 能放下钻机即可以施工, 并且准确性高, 只要保证钻孔位置, 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3.2 氮气防灭火技术
氮气防灭火技术是利用惰性的液氮置换空气来达到防火的技术。不同氮气的惰化程度不同, 注氮量、氮气纯度越高, 惰性越强。并且, 在防火区域要阻止新鲜空气的流动, 否则会影响氮气的惰性。氮气防灭火技术中的氮气还具有降温作用, 并且与气氮相比, 液氮的冷却性能强。与注浆防灭火技术相比, 氮气防灭火技术具有污染性小、腐蚀性小、能安全快速恢复工作、经济性强等优势。
3.3 堵漏防灭火技术
堵漏技术是通过密闭煤柱或采空区, 阻隔煤与氧气的接触来防火的一项技术。可以通过很多措施来实现这一技术, 当前, 堵漏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迅速。其中, 堵漏巷顶高冒采用抗压水泥泡沫和凝胶堵漏技术;堵漏巷帮采用的材料为水泥浆和高水速凝材料, 技术为凝胶堵漏技术;堵漏采空区采用的是均压、惰泡、凝胶、尾矿泥等技术。在诸多技术中, 技术相对成熟的技术为均压和凝胶防灭火技术, 并且, 它们还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经济性好等优点。
3.4 均压防灭火技术
均压技术是通过阻断氧气而进行防火的一项技术。它通过通风原理, 不给采空区或火区提供新鲜空气, 从而惰化火区。均压防灭火技术的特点是:在防止煤自燃的同时能够在其附近实施安全采煤, 既保证了安全性, 也保证了经济性。但是, 当前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将各个环节集合在一起, 仍处于人工操作阶段。若是能通过计算机技术能组成一个均压通风实时动态监测系统, 则会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3.5 凝胶防灭火技术
凝胶技术是将堵漏、降温、阻化等各种途径集于一体的一项技术。矿井的防火技术中所用的胶体包括凝胶、假凝胶和类似凝胶的粘稠液体等, 并且常常加入一些骨料 (如粉煤灰、黄土等) 。凝胶技术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广、速度快、安全、复燃性低等。
4 结语
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煤层开采自燃火灾的防治工作。相关部门要从多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不仅要结合当地煤层特点, 选用合理的防治技术, 加强对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 而且要加强在煤层开采中的组织保障、生产管理和监督工作, 在全行业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从而保障复合煤层开采工作顺利进行。
摘要:在开采过程中, 复合煤层容易发生自燃, 引起火灾, 这不仅妨碍了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而且对矿工的身体、心理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 对于复合煤层开采中自燃火灾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结合煤层自燃的原理、复合煤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讨论了防治煤层火灾的一些有效技术, 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复合煤层,自燃原理,影响因素,火灾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煤炭火灾防治研究 篇4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老旧街区迫切需要发展更新, 但是由于其房屋密集、建筑老旧破损、易燃物堆积、通道狭窄、市政设施不足及人为用火用电不慎等原因, 其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美国国家消防协会 (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 在2007 年都市火灾安全规划 (Urban Fire Safety Project) 中指出, 住家火灾是都市主要的火灾类型, 其中小型公寓住宅因室内空间不足及物品堆积更容易致灾, 居民安全意识低, 使其成为容易致灾的人群, 同时家庭和公共通道的堆积物亦能引发火灾, 并阻碍救火行动[1]。 南京范家塘街区为50-90 年代的建筑, 居住的居民主要为当年返城知青及外来租户。在长期缺乏规划管理关注下, 人为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乱拉乱接电线、乱堆杂物, 街巷环境混乱, 导致该地区火灾隐患丛生。孙怡然 (2013) 强调不合理的用地结构, 过高人口密度, 缺乏防火组团规划, 消防通道不畅及防火间距不足均造成老旧街区火灾事故频发[2]。因此, 本文通过调研与运用GIS技术, 试图对南京范家塘街区火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剖析其火灾隐患影响程度。
2. 南京范家塘街区火灾隐患
城市老旧街区具有人口密度大、人员混杂、年龄结构不平衡等特征, 其居住问题也是城市老旧街区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范家塘街区现状用地以居住为主, 商业为底商形式, 目前居住人口约4485 人, 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若按江苏省小康社会指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 平方米、户均人口2.77 及容积率1.5 计算, 仅可容纳人口800 人[3], 可见, 目前范家塘街区人口密度已远超出规划控制指标, 高密度人口分布在街巷老旧建筑中, 居住安全堪忧。彭中元 (2015) 指出老旧街区建筑耐火等级低, 电线老化, 通道狭窄, 消防设施少, 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4]。据范家塘街区居民表示, 建筑密集与耐火等级低是范家塘街区火灾不易防治的主要原因, 加之上世纪80 年代为容纳新增人口, 普遍加建的违章建筑及私拉电气线路更加深火灾风险。据调研, 范家塘街区存在的火灾隐患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建筑老旧, 耐火等级低
范家塘街区建筑年代分布在上世纪50 到90 年代。如图1 所示, 建于90 年代前的建筑多为低层住宅, 并分布在街区内部, 而建于90 年代以后的建筑均是多层住宅, 临街区主要街道分布。童佳民与邢多兴等 (2011) 指出旧建筑主要消防安全隐患包括建筑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防盗门窗阻碍逃生, 防火情况不容乐观[5]。范家塘街区存在大量砖混结构建筑, 房屋面积小, 建筑质量差, 违章建筑见缝插针现象普遍。
(2) 通道狹隘, 防火间距不足
空间狭隘, 方向不易辨识是城市老旧街区巷道主要特征。范家塘街区的道路由街道、巷道和建筑物之间通道所构成, 街道宽度为10-24 米, 巷道宽度为6-8 米, 通道宽度为0.5-1 米, 区内通道纵横交错, 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由于屋内潮湿与空间不足, 居民将衣物晾晒于巷口电线杆, 厨房也多面临通道, 空间环境混乱, 消防车无法深入内部火场, 给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3) 人员流动复杂, 不可控火灾因素多
范家塘街区违章建筑物与居民生活空间不足及租房市场热络有关。据调查, 当地出租屋的低租金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入住, 年龄一般在35-50 岁, 多来自乡镇, 人员流动复杂, 文化水平低, 安全意识不足, 加之管理松散, 加大人为引发火灾几率。
(4) 消防设施缺乏, 消防扑救难
据调查, 范家塘街区仅在其边界建邺路上设有一个消火栓, 消防设施明显不足。距离其最近的消防站最快车程约6 分钟, 但街区通道狭隘, 几乎成为消防车的“禁区”, 导致消防扑救困难, 一旦遇火灾多依赖居民相互协助救火。然而住宅水压不足又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3. 南京范家塘街区火灾风险评估
在大数据时代,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构建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成为近年来城市防减灾规划及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据南京范家塘街区的实际情况,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收集整理影响研究区火灾风险的因素, 并依据他们之间的影响程度和隶属关系, 建立如图2 所示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 结合GIS技术评估范家塘街区火灾风险。
3.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本研究首先运用两两比较法构建判断矩阵, 然后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获得各指标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 得到如表1 的指标权重值。
3.2 基于Arc GIS平台的火灾风险评估
将现场踏勘采集的数据录入地理信息系统, 借助Arc GIS技术平台, 结合相关规范, 对街区内单体建筑进行逐项赋值, 将地图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输出显示单因子火灾风险评估图, 再根据权重值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 得到范家塘街区火灾风险综合区划图。由图3- 图6 所示, 范家塘街区建筑耐火等级低, 绝大部分建筑面临火灾高风险;危险源评估显示, 其火灾高风险区位于内部老旧建筑群,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市政消防设施及消防力量评估结果相似。由图7 的火灾风险综合评估图可以直观地看出范家塘街区除了沿城市道路小片区域火灾风险较低, 其余均面临火灾高风险, 其火灾防治任务十分严峻。
4. 南京范家塘街区火灾防治策略
运用GIS进行老旧街区火灾隐患分析与风险评估, 可供相关部门做出防减灾决策参考。本研究将依据上述评估结果提出范家塘街区火灾防治策略。
4.1 建筑的整治改造
根据范家塘街区建筑的不同损坏程度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拆除街区内的违章建筑和危旧房屋;对于承重构建完好的建筑进行维修加固再利用;对建筑木构件进行防火防潮处理;改造厨房功能, 增加厨房排油烟设施, 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也降低火灾隐患。
4.2 市政设施更新
根据现状荷载需求逐步更新小管径、低荷载管网。将架空电线改为地埋方式, 并增加电路安全保护装置。对于目前的供水系统水压不足情况, 可单独设置高压消防供水。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减少木材和煤炭的使用, 从根源上杜绝火灾隐患。
4.3 消防设施组织
根据规范要求增加消火栓, 对于范家塘路上的餐馆增加厨房防火处理, 配置灭火器材。依据现状道路组织消防通道, 将10-24m的街道作为主要消防通道, 6-8m的巷道作为次要消防通道, 2m以下的通道, 清除通道堆积杂物, 作为消防摩托车和人员逃生疏散通道。重新启用街区内的水井、水缸等传统水源, 以备在火灾初期发挥作用。
4.4 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规范沿街商业经营, 设置经济型消防设施, 并对路边摊贩进行管理, 避免无序的商业行为影响街区居民生活安全。另外, 可结合南京白局、评话、阳腔目连戏等传统曲艺进行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 结合Arc GIS技术平台进行南京范家塘街区火灾风险评估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其火灾风险与通道狭隘, 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违章建筑多, 电气线路混乱, 市政设施老化, 消防设施短缺, 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等城市老旧街区基本特征密切相关, 这一特征的形成与老旧街区长期缺乏规划管理及更新改造有关, 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火灾风险程度。
参考文献
[1].Robert Adams, Judy Comolettietc﹒Urban Fire Safety Project[M]﹒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2007:7-12.
[2].孙宜然.历史街区消防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规划对策研究--以屯溪老街为例.合肥工业大学, 2013:43-47.
[3].南京人大网, http://www.njrd.gov.cn/
[4].彭中元.老旧旅游街区主要火灾隐患及解决措施--以武汉市户部巷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 (5) :48.
煤炭火灾防治研究 篇5
1 煤层自燃基本理论
煤炭自燃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作用方式各异, 但最终都通过温度、氧气的供给、时间及自燃倾向等4个方面起作用, 如图1所示。
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分三个阶段, 即潜伏阶段、自热阶段、燃烧阶段。
2 1354工作面漏风量测定
2.1 漏风量测定方案
通过漏风量测定, 可以测定均压通风系统向采空区漏风量大小, 1354采掘工作面应用的是均压通风的系统, 因为1354采掘工作面的附件存在1307与254等采空区, 同时该采掘面所处的位置上的地表赋存浅, 并且该部分采空区漏风严重, 则K为2时, 计算出SF6气体释放速度应在5.2~25L/min之间取值。那么为了确保所测得的漏风量的准确, 应取气体的释放速率的最大值25L/min。
应用SF6气体的释放点选择在能量位置的较高处, 气体的接收点应选择在能量较低位置的原则;如图2所示两个释放点选择在R1点和R2点两处, R1点位于1354工作面进风巷的均压风机的连接风筒的最后位置上, R2点位于1354回风巷距离工作面的20m处, 然而接收点S则应该在1354回风侧风窗前部10m处的位置上选择;在测定采空区漏风量时, 第一次在R2点释放SF6气体, 同时在S点收集SF6气体的气样, 对其分析;而第二次在R1点释放SF6气体, 其分析点也是S点, 具体如图2所示。S点用球胆取气, 并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每个气样中SF6气体的浓度, 各次测定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 取3次测定值的平均算术值作为测定结果。
2.2 漏风量测定结果及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 漏风产生的原因是存在漏风通道, 且两端存在风压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均压通风条件下, 1354工作面风压越大, 进回风量越小, 向采空区漏风量越大。因此在保证工作面供风量的条件下, 采取降压即调大风窗的方式减小向采空区漏风。
3 工作面风量优化
工作面漏风测定和压差测定结果来看, 工作面回风侧风窗面积为0.282m2时, 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约64m3/min, 漏风率约10%, 工作面回风侧风量为504m3/min, 风窗两端压差为270Pa。当风窗面积减小时, 风窗两端压差增加, 采空区漏风率加大, 工作面回风侧风量减小, 反之亦然。
从工作面风量来看, 当风窗面积达到0.381m2时, 采空区向工作面漏风, 上覆火区有害气体能够侵入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回风侧风窗面积小于0.282m2时, 采空区漏风率大于10%, 不利于采空区浮煤的自然发火防治;当风窗面积进一步加大, 向采空区漏风率为0时, 一般情况下认为均压通风系统最为理想, 但由于风门的开启产生压力波动 (25~50Pa) , 上覆火区有害气体有可能侵入威胁工作面安全生产。因此为了保证采空区遗煤不自然发火又保证上覆火区有害气体不侵入工作面, 风窗面积为0.282m2, 采空区漏风量10%, 此时均压通风系统最为合理。
4 结语
(1) 布尔洞煤矿1354切眼采空区对应9#火区内存在较高温度, 实测裂隙内温度达到202℃, 表明9#火区内仍存在明火。漏风检测结果表明, 1354工作面与切眼和回风巷对应地表产生裂隙已经沟通, 均压通风方式下, 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 并经过上覆岩层产生裂隙到达工作面切眼和回风巷对应地表;负压通风方式下, 回风巷对应地表经过上覆岩层产生裂隙向工作面回风巷漏风。1354工作面与6207采空区未形成漏风通道。
(2) 均压通风方式下, 1354工作面回风侧风窗面积不同时, 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量和漏风率也不相同, 风窗面积越小, 工作面风压越大, 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量也越大, 反之亦然;当风窗面积为0.282m2时, 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量为64m3/min, 漏风率为11.4%。
(3) 1354工作面均压通风系统比较稳定。风门开启造成工作面压力产生变动, 最大为50Pa, 对整个均压通风系统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陈昌彦, 王贵荣.各类岩体质量评介方法的相关性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 (12) :2-5.
[2]徐精彩, 等.煤自燃理论及防治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3]郭鹏.煤自燃的原因及防治处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20) :274-275.
[4]邓军, 等.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2 (4) :455-458.
煤炭火灾防治研究 篇6
据统计, 2000~2007年, 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19.37万起, 电气火灾年均起数占火灾年均总起数的28.23%。从火灾损失看, 电气故障是重特大火灾的最主要原因, 2000~2007年, 全国发生重特大电气火灾833起, 直接财产损失9.67亿元, 分别占全部重特大火灾的31.5%和44.6%, 8起死亡3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火灾中4起是电气火灾:2000年3月29日, 河南焦作天堂音像俱乐部因石英管电热器未关闭, 烤燃沙发引起火灾, 造成74人死亡, 2人受伤;2000年4月22日, 山东青岛丰旭公司肉鸡加工车间因吊顶内日光灯镇流器发热, 引燃聚氨酯保温材料发生火灾, 造成38人死亡, 20人受伤;2005年12月15日, 吉林辽源中心医院配电室电缆沟内电缆短路发生火灾, 造成37人死亡, 95人受伤。据发达国家资料介绍, 英国每年电气火灾的起数占火灾总数的17%以下, 美国和日本更是低于10%。由此可见, 电气火灾发生比率并不是与发达程度呈正比率。因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不断研究我国电气火灾发展的规律, 建立健全各种法规制度, 采取各种综合防治对策, 对抑制电气火灾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电气火灾发展的特点
(一) 地域特点
经济发展快的省份和沿海地区的电气火灾损失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地区 (经济发展快的省份和沿海地区, 电气火灾损失明显偏高) 。从2001, 2002两年的电气火灾损失统计来看, 广东、浙江、山东是电气火灾损失最大的三个省份。2002年, 三省的电气火灾损失为10416.1万元, 占全国电气火灾总损失的33.1%。其中, 广东省电气火灾损失为5141.3万元, 占全国电气火灾总损失的16.4%, 占本省火灾总损失的56.3%。由此可见, 经济发达省份的电气火灾损失是巨大的。
(二) 季节特点
冬季是电气火灾发生起数最多的季节, 火灾起数高于其他季节, 其于三季悬殊不大。全年各月电气火灾起数八、九两月为一低谷, 后逐渐上升, 一、二月达到一高峰后渐下。
(三) 时段特点
电气火灾发生频率24小时内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从1998~2002年五年间的火灾统计可以看出, 日电气火灾发生频率存在三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为0~3时, 第二个高峰为10~13时, 第三个高峰为18~21时。重、特大电气火灾的日分布也基本符合以上规律。
二、我国电气火灾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与电气防火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电气防火方面的专门法规, 从行政管理法规看, 《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电力监管条例》虽有“安全用电”的原则规定, 但侧重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安全, 对电气防火无明确要求, 《消防法》“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的设计、敷设,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规定过于原则。
从技术标准规范看, 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侧重消防用电设备及其配电线路安全, 对普通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防火安全问题重视不足, 限制性条款少, 而且不系统、不完整。以《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为例, 该规范第11章中, 仅第2节对电气线路及开关、插座、照明灯具提出了很少的防火安全要求。
(二) 电气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有关电气安全方面的法规是由国家各部委制定的, 缺乏更多的实践验证, 修订的周期较长, 不适应社会对电气安全的需要。在制订的过程中, 没有代表不同利益的单位的参与, 可能使电气法规的某些侧面出现纰漏。而国外的电气法规在制订的过程中则充分考虑到了各方面的利益, 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使电气法规翔实、全面, 互补作用强。
在具体的电气工程中, 我国的电力部门只管到建筑的主配电装置, 建筑部门进行建筑内部的电气设计和施工, 电气安全检查和质量评估实质上并没有发挥作用。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缺乏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考核和评价, 水平、技术和测试手段薄弱, 使使用单位的电气安全检查落不到实处, 出现了不安全的时间盲区。
(三) 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建设发展速度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就目前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消防监督检查客观上要求火灾监督检查人员掌握电气隐患及其火灾发生的规律、电气发热理论、电气放电理论、电气保护、电气检验检测技术, 熟知电气防火安全设计规范、安装规范和检测规范, 掌握必要的现场检测技术和应用方法, 专业要求性强, 目前的电气隐患监督检查往往是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现电气火灾隐患所在。
2) 电气火灾事故原因主要包括短路、过负荷、接点接触不良、电火花、设备过热、静电和雷电等, 对于火灾认定和成因分析往往仅限于此。没有准确分析1火灾的先期故障原因, 电气火灾预防也只停留在低层次分析的水平上, 对于国家制定规章制度、火灾预防规范、管理决策等, 提不出良好的建议和可行的办法。而电气安全法规的制修订部门, 对电气火灾的发生规律、火灾成因了解得不很深入, 所做出的规定条款也不很详尽, 或根本未有规定, 空白点的产生使得电气火灾防治困难很大。
3) 电气火灾事故的防治是否纳入消防业务的范畴仍在争议过程中, 对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电气火灾原因调查放在中介机构, 但这些机构的资质评定、公正性审查无可遵循的技术法规。
(四) 电气故障
一方面,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形形色色的电器产品进入市场,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有一部分企业追逐经济利益, 忽视产品质量, 有的产品甚至是家庭作坊生产出来的, 致使假、冒、伪、劣电器产品充斥市场。
同时, 根据电气火灾特点, 电气线路火灾为电气火灾的发生的主要构成部分, 比例占40~60%, 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在电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选择线路截面小, 电气线路载流量偏小, 以及家用电器的普及, 用电量普遍提高, 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 减少了电气线路的使用寿命;老式建筑变配电设施敷设的电线电缆绝缘性能下降, 老化、龟裂、磨损等特征出现而不及时更换;电气线路通路上的电气附件不符合设计要求, 特别是改造的电气工程, 旧布线未完全清除, 已弃用的电线电缆仍处于带电状态;不同电压级别电气线路混乱安装在同一沟槽内或未按规范分清层次;电气线路安装未考虑环境的影响, 如风力、温度变化、化学腐蚀、粉尘等;中性线或接地线路因负载因素引起的谐波效应。上述因素都可引起电气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
其它电气故障如接点故障、火花放电、设备自身发热引发火灾比例较小, 在此不再赘述。
(五) 电器产品管理使用不当, 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漏洞, 一味追求利润, 忽视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教育, 大多用老、弱、病、残人员充当夜间值班人员, 致使火灾发现晚, 报警迟, 小火酿成大灾。2000年3月29日, 河南省焦作市天堂音像俱乐部特大火灾, 就是由于电暖气未关烤燃临近可燃物引起的, 造成74人死亡。此外, 由于电气方面专业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火灾也较多。2001年4月2日, 济南月光酒店就因电工在为3层月光歌舞厅改接电源线时, 将相线和零线错接, 导致电网过电压而引发了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造成5人死亡。
三、我国电气火灾的综合防治对策
(一) 建立健全我国的电气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针对我国电气火灾居高不下的特点, 需要尽快制定电气方面的专门法律, 从源头上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要尽快制订并及时完善紧随社会发展、具有强制效应的各类规范及规章制度, 例如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 电气设备防火设计规范等, 作为审核、验收企业及用电单位用电的准则。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环境条件不相同, 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各省市根据国家电气安全规范和地域特点制订适合本地区的电气安全法规, 但要注意与国家电气法规保持一致, 国家制定电气安全法规应能满足电气安全的最低要求。
(二) 完善我国的电气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电气安全管理体制的构想。
第一层, 公安部消防局、消防标准化委员会。主要职责:
1) 电气安全 (防火) 法规的制修订, 以及与安全法规有关的技术研究和验证性试验工作。2) 防灾 (火灾) 电气安全法规的制修定、监督和实施。3) 对地方消防局进行电气安全业务指导。4) 火灾预防法规、生命安全法规的制修订。
上述安全法规均为保障电气安全的最低要求制定电气安全评估和认证体系。
第二层, 省级消防局。主要职责:1) 防灾电气安全法规的宣贯、实施。2) 根据国家电气安全法规制定本地区内规则, 可以采用或部分采用国家电气法规, 可以建立地方法规。3) 制定电气安全评估程序和规则。4) 制定电气安全检查部门的资质审核与评定。
(三) 做好电气防火检测工作
电气安全防火检测是预防电气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对电气系统设备进行安全检测, 及时发现与消除隐患是在当今电力普及应用的情况下预防火灾发生的一项必要措施,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做法。对电气系统的防火安全检查, 技术性比较强, 加上电气系统的许多部件和线路都处于隐蔽状态, 单靠以眼看、手摸、鼻子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而借助于激光、红外、超声等现代检测手段, 与传统的检查方法相结合, 加以系统化、标准化, 就能够提高消防安全工作的科技含量, 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与效率。具备资质条件的电气防火检测服务企业一定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 严格程序, 保证质量, 切实做好电气防火检测工作, 工商、消防、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从各自职权范围要对其经营行为实施依法监督。
(四) 加强对电气市场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我国《消防法》规定, “电器产品, 燃气用具的产品标准, 应当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要求各级主管部门 (工商、技术监督部门) 要切实履行国家赋予的产品质量监督职责, 加大对电气产品市场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国家工商、监督机关要建立严格的市场管理机制, 对商家销售的电气产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检查, 发现假、冒、伪、劣的电气产品及时的销毁。对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电气火灾事故的, 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经销的电气产品, 生产厂家或商家必须表明规格、用途、使用年限, 并注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市场为线索, 追究假冒伪劣产品的根源, 对违法生产的厂家依法给予严厉打击。
(五) 加强电气防火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
减少火灾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 许多重、特大火灾都是由于忽视用电安全, 缺乏用电知识和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的。在宣传教育方面首先要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手段, 广泛普及用电安全知识, 宣传电气火灾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电气火灾所造成的危害性。
四、结语
电气防火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国的电气防火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必须根据我国电气火灾发展的特点, 不断的进行分析总结,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整个电气防火系统的安全性, 促进我国电气防火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南.电气防火安全技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1993-2002.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3]温学军.浅析我国电气火灾现状与防治对策.现代消防学术论文集.
[4]苏向明, 叶增禄.关于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工作的一些思考.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
[5]厉剑.我国电气火灾特点分析与综合防治.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3.
[6]曹奇.加强电气防火工作途径的探讨.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3.
【煤炭火灾防治研究】推荐阅读:
矿井火灾防治09-02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05-12
公路隧道火灾防治对策05-26
煤炭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总结07-25
火灾研究10-21
煤炭销售信息系统研究06-06
煤炭价格研究报告06-07
煤炭企业物资统计研究09-13
煤炭企业文化研究09-24
电气火灾监控研究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