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

2024-10-22

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共5篇)

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 篇1

习题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传统习题教学是按题号顺序讲评, 满堂灌。后来虽经过一番课改, 有些教师似乎从满堂灌的习惯中走出来, 却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教师往往用自己设定的问题带领学生去找到“标准答案”, 与“满堂灌”相比, “满堂问”的课堂虽然在形式上看似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但其实质却仍是一样的, 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因此, 习题教学如何更有效地实施, 成为了笔者探究教学的一个重点领域。

一、小组合作, 培养探究能力

课改犹如一缕阳光映入视野, 拨开教学之迷雾, 进入一个新的天地。首先, 学生进行分组, 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六个人一个小组;其次, 学生课前做好习题, 组内互帮互助;再者, 课堂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员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在积极调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所在, 实现生教生, 一教一, 多教一, 一教多等多形式的交流与讨论方式, 让更多的人充当老师, 让所有的人参与课堂, 让更多不同层次的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的习题练习中, 评价是武器, 教师应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案, 如评出优胜小组, 星级学习小组, 并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及鼓励。优秀个人可评出质疑之星, 助人之星, 点评之星等, 并设立优秀生和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加分方法, 采用捆绑方法, 小组内成员作为一个量化的整体, 从而激发优秀生带动后进生的积极性, 在张扬个性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使习题练习回归生本, 在活跃中走向深入。

二、结合实验, 增强感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高考必考的一道大题就是实验题, 而选择题中也常出现与小实验相关的题目, 这说明实验习题教学在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解决他们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 学会自己探究, 学会从现象中挖掘本质, 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将一小块的金属钠投入到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 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在液面四处游动

B有气体产生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这道题学生错误率很高, 而这道题目涉及的操作实验则简单易行, 教师可组织学生动手开展实验, 通过操作与观察, 学生亲身体验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习题教学中融入实验, 增强感性认识, 理解习题情境, 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培养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 解读化学习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更是一门生活学科。知识源于生活, 如果能把习题跟生活相联系,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活用于生活, 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习题太过枯燥,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生石灰与水产生化学反应, 将释放热量, 可举例:有一种便携盒饭, 分两层, 上面一层是食物, 下面一层是生石灰包。当将水加入下层, 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 释放出大量的热来加热食物, 反应过后由于它吸收了水中的氢元素, 所以变成了熟石灰。而石灰水是熟石灰的水溶液, 这样的现象学生理解起来, 就形象贴切了。

生活是一个知识的大熔炉, 通过生活习题教学与生活合理有效的融合, 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进一步点燃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四、微课辅助, 丰富练习渠道

微课教学已逐步进入我们的教学中, 同样也可以运用于习题教学, 老师可根据学生需要, 把重点的, 学生难消化的习题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学校网站, 学生可以下载到电脑或者iPad上, 自选时间播放, 并可回放桥段等等, 也可以在线与同学讨论, 可以在线请教老师,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在碳酸钠的教学中, 少量或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内化吸收, 我们就可以制成一个微课辅助教学, 让学生再次探索, 自主分析, 找到写出这两个方程式的方法。

微课教学落实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结合, 促进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辅助自己学习, 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 我们可以组合出一条高效的新范式的习题课, 让小组合作, 捆绑方式为主, 让实验与生活一起解读习题, 让微课走进习题, 辅助习题教学, 实现学生为主体, 教学相长, 让学生经历一个更有意义更为有效的习题解决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慧莲.上好化学习题课的三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2]吴良根.新课程化学习题设计的策略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 2009.

[3]吴慎刚.新课程理念下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J].教法与学法, 2013.

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1. 课前策略的分析

1.1 教学目标的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而初中化学习题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安排合理,教师应该对习题的内容和功能进行挖掘与归类,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与提高,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使教学真正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

例如《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复习》这一节习题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②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③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④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诱蚀的条件,讨论防止诱蚀的方法;⑤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⑥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⑦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①能用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总结知识;②学习能主动交流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发展善于独立自主、勤于观察、求实创新和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②温故知新,使学生在也理上得到愉悦的体验。

1.2习题内容的精选

“题海战术”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且大都是在做无用功,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或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的习题,有计划地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2. 课中策略的分析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探索能力。

例如:用实验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巧计實验,是初中化学层次较高的要求,也是试卷中得分率偏低的题目。在这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先设计出多个实验方案,再自己动手实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综合学生的四种答案:

(1)先把铁片、铜片、银片放入稀盐酸中,再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2)先把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再把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3)把铁片、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4)把铜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和硝酸银溶液中。

这四种答案现象都比较明显,教师可以对结论作出评价,看哪种方法在操作上更为简单。习题课通过创造这样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2 加强解题的学法指导

在习题课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要重点分析解题过程,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同时总结解题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情境选择、运用具体的解题技巧,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较强解题的学法指导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1)例题示范,归类讲评。例题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思路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制订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精选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例题,设计好如何向学生作解题示范或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题方法和技巧,要从审题、分析题意、寻找解题突破口,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条件和要求,提取有效知识,找出例题所渉及的知识点,从而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使学生听懂一道例题,会解一类题型。

(2)一题多变,深化思维。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在习题课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应该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遇到新题型时应付自如。

2.3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第一,帮助学生学会审题。不少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面对题目时不加思索,认为与以前的题目相同,不认真看题而导致答题错误(例如习题要求回答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名称--甲烷,不少学生却写化学式CH4)。为此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审题训练,例如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标记试题中关键词,一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最好不要超过3个,以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规范答题。部分学生化学基础不错,但考试时总是拿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例如高猛酸钟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该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但经常有同学写成试管口向下或试管向下倾斜。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在日常的习题课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重示范如何规范答题,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例如专有名词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语言表达要完整,计算题解题步骤要完整等等。

3. 课后策略的分析

教师在完成一节化学习题课的教学任务后,要引导学生作出小结,适时地对本节习题课中的练习和讲评中的重点进行概括总结,指导他们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小结,总结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让学生明确或记忆。

4. 结语

本文从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围绕明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课堂小结等几个方面,探究出一系列提高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元灿.如何进行初中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2]夏为中.对初中化学习题教学的几点想法[J].才智,2011(27).

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 篇3

一、注重体现习题的紧密性, 实现化学习题与知识点的衔接

教师进行习题教学时, 要认真钻研教材, 抓住关键知识点, 选用典型习题, 实现习题教学与知识点的融合和衔接。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 为使学生能够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 教师设计如下习题:

(1) 在化学反应甲+乙=丙中, 15克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 生成25g丙, 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

(2) 某种锰的氧化物中, 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5∶56, 则这种锰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3) 10g纯度为80%的NH4NO3样品 (杂质中不含氮元素) 与多少克NH4Cl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教学中, 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解答, 为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效掌握进行了有效巩固, 实现了习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二、注重体现针对性, 凸显习题教学对知识重难点的强化作用

化学教师在习题教学过程中, 要找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设置体现教学目标的习题, 实现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有效掌握。

如在溶液知识的讲解时, 针对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析的概念及溶液稀释和配制等知识点掌握比较薄弱的实际, 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将2克食盐放入烧杯中, 在加入18毫升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 至融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20毫升的水进行搅拌。 (水的密度1g/cm 3) 。这时向学生提出: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分析1中各量的变化。两个问题。其中第一问题是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复习巩固, 第2题是让学生通过对“溶质质量没有变化”有效理解, 认识“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这一知识点。这一问题的设计为为学生更好的进行此类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提供有效的帮助。

又如在进行对实验现象与物质颜色的掌握教学时, 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 (1) 煤块燃烧正旺时上方的颜色为________; (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石灰水会的颜色会变为________; (3) 镁条燃烧时在空气中的颜色为________; (4) 氧气中燃烧铁丝时的颜色为________; (5) Cu (OH) 2、CuSO4·5H2O都是________; (6) 在空气中氢气和C2H5OH进行燃烧时的颜色为________; (7)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颜色为________; (8) CuO、MnO2、Fe3O4、木炭粉都是________; (9) 将可溶性铁盐溶液与烧碱溶液进行混合, 会有物质生成; (10) 磷氧气中燃烧时颜色为________; (11) Cu、Fe2O3、HgO这三个物质的颜色都为。这时向学生提供备选答案:1.绿色变黑色;2.黑色变红色;3.红色变绿色;4.红色变黑色;5.紫色变蓝色;6.白色变黑色;7.白色变蓝色;8.蓝色变白色;9.无色变红色;10.无色变淡蓝色, 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对有效掌握物质颜色预实验现象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体现梯度性, 促进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 学生、教师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 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梯度性教学习题, 实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溶液知识的讲解中,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 准备了如下习题:

1.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跟, 的性质有关;

2.请说明“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的正确性;

3.在同一条件下, 食盐溶解在水里却不溶解在酒精里, 说明同一物质在中的能力是不同的。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

4.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克, 所以碳酸钙是溶物质;

5.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所以食盐属于溶物质;

6.A, 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看图回答问题:

(1) 4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这句话的涵义是;

(2) m点是A, 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它的涵义是;

(3) 在情况下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小。

教学中, 教师采用梯度性的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并鼓励学生“跳一跳, 摘桃子”, 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提升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化学习题讲评课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课前分析学生考试的总体情况, 分析学生失误的原因

评讲前, 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学生习题中的统计分析工作。我们说教师在课堂上少讲, 并不是说教师就轻松了, 教师的功夫应该花在课前准备。习题评讲课的课前准备, 应该包括:

1、将试卷得分整理、得出分段表, 统计出各知识点的得分率, 每项的得分率, 每个题目哪些同学做错了, 哪些同学较进步, 哪些同学较退步, 哪些同学做出了精彩的解法, 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了如指掌, 讲评试卷时才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2、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 (1) 基础知识方面。基本概念不清;基本原理不理解;化学实验技能较差。 (2) 能力方面。看不懂题目;不会分析问题;计算能力差。 (3) 答题不规范, 卷面不整洁。 (4) 解题速度慢。 (5) 考场心理因素等。如果教师不去分析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 评讲时只给出正确答案, 那么, 学生就不会得到好的收获。

3、列举一些典型题目的错解或精彩解法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拓宽思路, 纠正错误。

只有做好了这些, 教师上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课堂组织者

二、精心设计讲评方案, 是讲评课成功的前提

教师要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 找出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问题, 针对学生的多错点、常错点、易错点进行讲评, 这样才能有目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又能满足学生出错后寻求真知的迫切愿望。例如:对于练习中出错率高而又属于考试重点的问题, 在评讲中要不惜多花时间重点评讲, 力争把问题搞清楚。

在具体处理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办法:1、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分析原因时老师尽量少讲一点, 让学生自己、特别是练习时出了错同学多分析。这样, 由于同学之间语言接近, 他们的分析就通俗易懂, 学生易接受,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只是在审题、解题技巧、解题方法、解题的规范化上多给学生点拨。2、对重点问题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学生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协作解决问题, 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批判、学会反思, 讨论中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教师需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讨论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索总结, 以及最后对结论的评价。3、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尽量通过实验解决, 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印象更深刻。例如学生在练习有关物质鉴别题时, 头脑是模糊的, 想到这里忘了那里, 这种题经常出错。于是在评讲时我们就让学生先分析解题思路, 再设计实验方案, 最后通过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 学生的兴趣浓了, 探究的方法掌握了, 问题也解决了, 实验能力也增强了。4、帮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强化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对重点练习重点评讲后, 一定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并且针对该问题进行及时的变式练习。

教师的讲评内容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拟定评讲方案时应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重点、难点或疑点从不同角度构造新问题, 通过演练促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属性, 在新的情境中提高变通能力。另外, 讲评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 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 在讲评方案中应变换角度去加以探讨, 同时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精心提炼, 使之系统化, 在掌握常规解答的基础上, 启发新思路, 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 学有所得, 通过讲评, 弥补学生难于理解及不熟悉的内容, 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思想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与技巧, 通过讲评训练学生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 提高分析、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在讲评过程中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用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环节去吸引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乐学情境, 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轻松、愉快地学习。

评讲时对所有学生特别是进步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每一次的练习, 都会有一些同学有进步, 哪怕是在某一个问题上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 也不要轻易放过表扬、鼓励他们的机会, 老师的表扬、鼓励是对他们的努力学习的认可, 是他们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当然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每个人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 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 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 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 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 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注意知识与情感的交融, 以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和孩子打成一片, 走近孩子心灵, 让孩子觉得这位老师值得信任和尊敬, 感觉亲切而愿与之交流, 让他们喜欢自己, 就意味着喜欢你的课堂, 从而喜欢化学这门学科。

四、在讲评后要再总结

评讲完练习后, 要引导学生对本次练习做出小结。化学知识与技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 但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是逐步展开的, 只有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随着化学学习的进行而发展提高后, 才有可能在新的高度重新认知原先学过的内容。适时地对所学知识、所做练习进行概括总结, 使之系统化, 是化学学习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评讲完后, 一定要留时间给学生整理、小结、概括练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使知识技能系统化,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化学习题课的实效研究 篇5

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刻理解新课标,分析近年中考试题的变化,每年中考不会有重复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课标,它就是中考命题的依据。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选择那些课本中的重点知识,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知识应用的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习题时常考虑以下原则:

1. 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我、无可替代的,教师要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习题不在多,而在精。比如,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留给学生的习题可设计如下:

(1)在化学反应甲+乙=丙中,5g甲和足量的乙充分反应,生成8g丙,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2)最近,我国拟推出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的化学式是(%%%)

2. 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 (1) 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 (2) 列已知,设未知。 (3) 列出比例式、求解。 (4) 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 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如我们学校化学组建立错题集的科研课题,让学生自己建立错题集对于常出现的错题,把它整理出来,写明原因,分析正确答案,然后不时拿出来看看,通过错题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梳理,抓住问题的关键,条理化、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学生的错题处,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教师不仅据此设计复习题,舍弃了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还因此教学思路更明确,教改的步伐更坚实,学生自己也懂得了如何依据错题,重点攻关、补救、反思、进取、创新,各方面相得益彰。

二、如何灵活、有效地讲解习题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老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老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

我个人觉得: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

上一篇:土肥技术下一篇:理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