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习题课的效率

2024-10-06

提高习题课的效率(精选11篇)

提高习题课的效率 篇1

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以讲解练习题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巩固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概念, 进一步掌握基本规律的环节,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通过知识的纵向延伸, 横向发展, 系统扩充来发挥习题的巩固与提高作用, 大幅度地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师要精心选择习题。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 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一节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

1. 例题的安排要有非常强的示范性。

首先要让某些例题体现主要知识点的运用, 体现通解通法, 以起到加强双基的作用, 再通过适当变式引申、变式训练, 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例题的安排要体现教学解题方法的训练和解题技能的培养, 要揭示例题的解题规律和体现例题的数学思想, 这样才能体现例题的典型性。教学过程中, 分析例题前可适当回顾知识要点及解题的基本方法, 以使例题的学习更自然、更轻松。

2. 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

习题类型一般有基础知识型、基本方法型、综合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 在难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级题型, 这三级之间还应插入级与级之间的“缓冲”习题, 形成“小坡度、密台阶”习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区”内解题, 利于学生“步步登高”, 利于学生树立解题的必胜信心。当然适当安排综合提高型和创新应用型习题, 有利于程度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 习题课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更要重视计算过程, 注重思维训练, 让学生有所“悟”。

3. 习题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 可以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层层深化, 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与不同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组合。关于变式练习和题组练习:这两种练习的形式都非常好。伽利略曾说:“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在习题课的教学中, 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 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 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 而且可以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 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 深刻挖掘例题和习题的教育功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对例题和习题的安排, 数量要适中。

不要搞题海战术, 但巩固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的必要的题目还是要有的, 要让每个题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 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 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二、在习题课教学中, 应结合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1. 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习题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详细分析和讲解, 总结归纳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练习,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进一步总结出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 讨论—归纳法

对于一些问题, 学生解答时很容易出错, 这种情况下, 可以用“讨论—归纳法”进行教学, 即先让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 暴露出各种错误思路、结论, 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进行分析和归纳, 得出正确结论。

3. 分析—讨论法

“分析—讨论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对某一具体的数学问题, 边分析、边讨论, 逐步解决问题,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 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就会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这时可以用“分析—讨论法”。这种方法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并能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错误思路、方法, 及时予以纠正,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板演—评议法

“板演—评议法”是教师选择典型问题, 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暴露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进行评议, 充分肯定其正确的分析方法与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修改方法, 指出努力的方向。这种方法, 通过板演能检查出板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议, 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析和小结中及时地指导学生总结习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同时对题目类型, 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 总结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 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 启发新思路, 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 使学生通过评析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知识用活, 从而达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 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教学应遵循学生“学的规律”和“认知规律”, 制定教与学的双边目标, 建立目标实现激励机制。教师把数学教学的任务分解或转化成具体的教学和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各个目标不仅要是连续的,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而且都要有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可检性。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地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努力去实现目标,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重视反思环节, 提炼解题方法, 升华解题技能。

反思环节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一条捷径, 有了反思要求, 老师就不会出现一味强调反复操练的盲目性;有了反思, 学生就会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就很容易把数学过程对象化, 而不只是把数学看做是一些过程, 一些细枝末节;有了反思, 就不停留在把过程、法则, 当做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的认识上;有了反思,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只停留在会算、会变形、会套公式的认识上, 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 那就是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语言, 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过程和自己的解题过程的反省上来”。反思环节的实施, 是消灭“题海战术”, 达到减负增效, 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强化错题反思, 将错题回收, 归类、综合分析、反思后再选好习题, 有针对性的解题教学是避开题海战术的最佳法宝, 往往事半功倍。我曾经在初三第二轮复习课时做过错题回收教学实验, 效果不错, 其中学生李明媛感受最深, 她到了高中仍一直使用“错题回收”法, 并告诉我, 读高中数学资料买得少, 花的时间最少, 学得最轻松, 数学成绩特好。

总之, 初中数学习题课应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效率为目的的课堂。只有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学得灵活, 学得扎实, 优化学习过程, 提高效率, 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提高习题课的效率 篇2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课型,但从现状来看,通常是通过讲解,给学生解题的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很少有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学方法简单、死板,效果不佳。

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使试卷讲评课不是简单的“纠错课”?笔者认为,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暴露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是实现上述主张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这样做,教师才会知道学生是如何想的,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找准教学切入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试卷讲评课教学效率。

一、交流学生做错题的思维过程,分析“病因”,对症下药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这种现象:

师:这道题出错的都有谁?举一下手。

(生举手,师统计。)

师:你们会了吗?

生:会啦!

师:改过来吧!

(生埋头改错。)

有时候,为了让学生记得牢固,教师还会进行反复讲解或者板演,一遍又一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第一遍的时候,已经纠正了错误,此时教师就是在那里唱着独角戏了。

针对某一问题,如果有教师追问一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或者“你为什么这样去做?”让学生自己来说明一下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那该多好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和形成的,这种能力仅靠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是不行的。

以四年级期中检测后的试卷讲评为例。

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剖析,然后引导他们在班内交流“你错了哪个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由此你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在‘看拼音写词语’的题目上出现了错误,把‘僵硬’写成了‘坚硬’。出错原因是没有好好进行拼读,需要提醒每位同学,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但一定要认真拼读每一个音节,考试的时候不能马虎大意二”有的同学则说:“我在‘按要求写句子’上面出现了错误,原因是我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眼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了,试卷上要求改写成比喻句,我改写成了拟人句。我要提醒同学们,不要放过试卷上的每一个字,也不要认为自己会做就掉以轻心,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做每一个题目。”

趁热打铁,教师听完学生发言接着问:“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你认为他们失分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面前的试卷?”学生们踊跃找出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后,教师总结如下:“这几位同学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考试的时候出现不认真读题目要求,浏览过后就觉得自己都会做了,结果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下面我们进行几个小练习,看谁最细心!”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效果就很好。

再接下来,有学生分析到自己有些知识点因为没有认真听讲而失分,保证以后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的同学认识到因为练习不足而失分,决心以后要勤学苦练: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自我意识程度有限,最后还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整体分析解题思路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行“病理”分析,把学生的思维过程摆在全体师生面前,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提醒以及教师的梳理点拨,学生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二这样的过程,比教师一遍又一遍说教效果好得多,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记忆会更深刻,知识掌握会更牢固。

二、分享学生优秀的解题思路,总结技巧,互相借鉴 笔者认为,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大体处于同一层次,语言的表述形式相似,沟通起来更容易、更顺畅:对于典型的题目,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参与试卷评讲分析一请那些解答比较出色的同学,讲一讲解题思路,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

我喜欢让正确答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比如在一次期中检测时,有这样一个课外阅读题目: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对于“柔和”的反义词,多数同学没有联系前后文思考后去答题,所以班里做正确的同学寥寥无几二对此,我没有进行讲解,而是请正确答题的同学说一说他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如何填写的二有位同学回答说:“我先在短文中找到带有‘柔和’这个词语的句子——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与‘柔和的光’相反的是什么光,于是我想到了‘刺眼、晃眼、耀眼、强烈’等,最后我选择了‘强烈’。”我先对这位同学的方法提出表扬,然后让其他同学共同分析他是如何进行答题的,进而总结出做此类题目的小技巧:首先要借助词语所在的句子读懂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然后思考问题的答案,最后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写下来。通过这次分析,学生们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做写出近义词、反义词的题目,还是给词语选择解释,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所以,在讲评课上,教师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做题经验,和全班学生共同分享答题技巧,让学生在借鉴中总结、提高,从而学到方法、学到知识。这既体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教学示范,指导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卷讲评的过程是“授之以渔”的过程,是学生学会解题方法的过程,是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讲评试卷时,如果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学生不知从何处思考,作为教师,就要指导解题思路,把思维的过程示范给学生,凸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在解题中“置身困境,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思维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教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的。

例如,针对阅读题失分多,学生畏难情绪严重的现象,我以身示范,把自己做阅读题的过程呈现给每位同学:拿到一篇新的阅读短文,第一步,我会认真阅读短文后面的问题,弄懂题意。如果第一遍没有读明白,我会再读一遍。第二步,拿起铅笔带着问题去读短文,把文中现成的答案轻轻标画下来,做到边读书边思考。这与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是一致的。第三步,再一次看问题要求,对于内容相对简单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对于较有难度的理解性的问题,一定先要锁定答案所在的自然段,再读再想,在头脑中总结归纳。第四步,将问题答案条理清楚地写在试卷上。

就在教师一步一步完成课外阅读练习的时候,学生已将教师的做法暗记于心,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了“阅读小窍门”,那就是“阅读审题要先明,边读边想心要静,联系短文和实际,整理过后笔再行”。

在后来无论是上阅读课,还是做阅读练习,我都会注意强化“阅读小窍门”,反复强化练习。一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敢说、敢做、勇于创新。要善于在教学中“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让这些方法慢慢内化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习题课 帮助学生 培养 深化 有效性

在上物理习题课时,面对教师的讲解,学生表情呆滞,做起习题来不知如何入手,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低。学生常反映有时课上能听懂教师的讲解,但是课下仍然不会做题;也常听教师抱怨,“这个题,我课上讲了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会。”怎样才能让学生爱听,想听我们的习题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在课前要抓住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于教师的,所以上课总会有教师反映我觉得课讲得很精彩呀,为什么学生还是一副“你在讲什么”的表情呢?关键在于我们忽略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所以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有三点是我们应该做到的:(1)平时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2)习题课的编拟结束后,必须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3)在平时的批改作业、测试和答疑中注意收集学生常犯错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发生。

二、要精心选题,对题目作充分的准备

题目选得好不好,是关系到整节课的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知道题目在考纲中的要求很重要,因为学生知道了题目的重要性,不仅上课时会认真听,认真做,认真思考,课后也会找相应的习题再巩固。我觉得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选题:(1)知识和方法的基本应用。题目一定不能过难,太难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是教师自己出题自己做,自己讲,脱离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学生学起来很被动;(2)题目的目的性、层次性和代表性。所选择的题目,目的要明确,层次要兼顾好,通过这一题目要强化应用的知识,对应哪一层次的学生,应用的方法要有代表性,以及题目的可拓展性;(3)在实践中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

三、引起学生兴趣,并善于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

习题课对学生来说很枯燥,还有的学生对新课都不理解,更谈不上会听习题课了,更有的学生认为会解题没什么作用,所以习题课一定要想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习题课的导入应突出它的激发功能,使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强烈地追求整合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對习题产生特殊的认知倾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直击学生的知识薄弱处,根据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搜集整理归类,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习题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另一个方面,在习题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物理,例如,讲“天体运动”时加入一些宇航员在飞船中的生活,讲“平抛运动”时加入一些体育运动,学生的兴趣会更大,让他们认识到物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愿望。

四、讲评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习题课有很多种,包括上完新课后的知识巩固,章节复习,专题复习,考后试卷评讲和平时的练习卷。很多教师都照本宣科,讲完方法后就按题目的序号一题一题讲下去,没有重难点,也没有目标。一节课完成后,学生收获不大。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课选择不同的讲评方法,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习题课时常变换一下方法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讲评试卷

最好是一考完或一做完就讲,此时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还十分鲜明,在心理上他们也会强烈地想知道自己答题的结果。评讲重点就是针对试卷和学生实际进行评析,切忌面面俱到,关键在于找到错在哪里。课堂上可先让学生互评、互论、互解,教师从旁点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和试题的重难点再详解,教师必须增设一些问题,穿插在“旧”题中,采取变换角度,更换类型,改变条件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促其深思,最后注意要把解题的规范性和评分的标准告诉学生;

(二)作业讲评

作业是上完新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体现,教师清楚学生的情况,为了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可采取先在黑板上把学生做的样板抄出来,然后让学生去点评,评完后让学生总结思路和方法。

(三)练习评讲

(1)先将题目展示并让学生作答。(2)学生做完后可以利用投影仪或黑板把学生犯的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自改。(3)教师作规范解答展示。(4)可略改题目让学生发散思维。总之在讲课的教学组织和方式上,注意贯彻落实到“以学生求解为中心的师生双边活动”。

五、引导学生总结,提高能力

不经过自己思考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经验和解题技巧。当然,学生不可能一下就会自己总结,所以一开始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把各个章节做过的题目反思一下,把有相同特点或相同解题方法或考察相同知识点的题目归类在一起,那么各个章节的知识就可以按知识、方法、技巧去归类。每章学完都这样总结归类,整个物理学下来,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网络就会建立起来。例如,“动能定理和机械守恒在应用上的区别”,高一的学生是这样总结的:当题目中出现“整个过程都是光滑或者是不计空气阻力”这些字眼的优先考虑用机械能守恒;而出现“粗糙或者是变力、曲线运动中做功”的就考虑动能定理。这两个都是我们物理当中常考的,而且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的。课堂上讲到这些问题学生一下子就可以想到用什么方法解题了,很有成就感。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国梁,束炳如等改编.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李景春,王沛清.物理习题教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提高习题课的效率 篇4

1. 注重审题方法训练, 挖掘隐含条件。

要想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首先要过审题关, 教学中要重审题训练, 教学生把握审题中的“三性”, 很多题目从条件到结论, 从题型到内容, 条件丰富且多变, 这就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在审题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握审题中的“三性”: (1) 目的性:明确解题的终极目标和每一个步骤的分项目标; (2) 准确性:注意概念把握的准确和运算的准确; (3) 隐含性:注意题设条件的隐含性。

审题不怕慢, 其实慢中有快, 解题方向明确, 解题手段合理, 这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保证。其次, 要重题目特点分析, 把握解题思维中的“三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

2. 重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展示, 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服务的,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以此为指导,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解题教学中重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展示, 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适应现在的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形势, “解题教学”应由原来的“灌输式教学”转向“过程式教学”, 让学生经历体验方法的形成过程, 要找出解题不合理的原因及合理的要素, 找到解题突破口, 同时教师也要大胆暴露自己的解题思维, 特别是解题遭遇失败后如何走出困境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分析综合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鲜活的解题教学中学到摆脱困难的勇气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人生大舞台, 既要做名“勇者”更要做“智者”。

如在证明“直线同侧所有点代入Ax+By+C所得结果符号都相同”时, 怎样证明呢? (要向x轴或y轴做垂线) , 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 但为啥要做垂线? (减少变元的个数, 使问题简单化) 要让学生明白所以然, 真正体验到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会自己分析问题。

3. 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 学会抓问题的本质。

很多老师把“解题教学”退化为“题型教学”, 试图穷尽题型, 幻想通过题型的机械重复、强化训练, 让学生掌握对应的“特技”和“动作要领”, 从而提高考试分数。对具有普适意义的、迁移能力强的“根本大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却因不是“立竿见影”, 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奏效, 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慢工”, 被很多老师们判为“不实惠”, 而得不到应有的渗透、提炼和概括。结果是在稍有变化的情景中, 因为没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 “特技”往往失效, “动作要领”频频变形, 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在以能力立意的高考中出现“讲过练过的不一定会, 没讲没练的一定不会”的结局就不足为奇了。

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解题方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思想”是“数学素养”的源泉, 是从“技能”到“能力”的桥梁, “过程”是“思想”的载体, 是领悟方法形成本质的平台, 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如在讲评上例中:已知a1=1, an=2an+1+1, 求an这道题时, 紧紧围绕类比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 把常数“1”分别变换为“2n+1”、“3n”、“2n”, 层层递进, 不断加深,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不仅对解题方法的生成过程有了完整的认识, 抓住了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本质, 而且对于特殊情况的特殊解法通过类比也会印象更深刻, 这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基本技能的训练、数学思想方法的树立、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化、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真正达到了做一题会一类之效。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 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表现。为使数学教学成为“有思想的教学”, 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舞台, 就应该在解题教学中重思想方法的提炼, 让学生在解题时学会抓问题的本质。

4. 重一题多变,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一题多变”是对一些内涵和外延比较丰富的题目作适当引伸、拓展, 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 更好地应对以“能力立意”的高考试题。因此, 在解题教学中, 要提倡以“一题多变”的形式组织教学, 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 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 从“变”中发现“不变”, 引导学生多思多想, 养成在学中求异、学中求变的习惯, 使学生学一道题会一类题, 加深对问题实质的理解和掌握, 增强应变能力, 建构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变”是“一题多变”的关键和核心, “变”的精髓和价值在于求证“为何要变”、“如何去变”的过程, 让学生在问题的认知、探索、发现、设计、解决、创造等全过程中, 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 并从中获得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不断促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子的生成和积聚, 达到元认知能力的本质提高, 形成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 重运算技能培养, 提高运算准确率。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篇5

一、目标要明。一节复习课必须有清楚明晰的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具体说来,一是复习的内容要明确,诸如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技能等要求向学生表达清楚。二是目标的层次要明确。对复习的知识给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三是复习要求要明确。对重点、难点、关键、疑点及易混淆处让学生高度重视,学有重点,思有目标。

二、择例要精。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准确性:符合课标和教材标准,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知识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三、方法要巧。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教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第一是定调。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是给法。对复习方法给予具体指导。善于抓住重点组织复习;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展开辨论,审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肯定回答,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四、训练要活。复习中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在训练层次上要活,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评价要准。适时、准确地进行复习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试题的拟定要准确;二是评价手法的应用要恰当。评价手法一般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

六、矫正要快。对评价中表露的“反面”信息,教师要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对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和补救,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高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篇6

一、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对于试卷评讲课同样如此。

1. 做好试卷分析

因为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考试后的试卷分析, 在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况, 也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分析这些信息, 能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我在备课时认真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 从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数段及各试题得失分人数到查看各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考查了哪些能力, 又要看各题目的结构和特点, 难易梯度, 各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特点入手, 找出学生出现的知识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 试卷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问题又出现在哪些个别学生身上, 引起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是学生方面的问题还是教师方面的问题, 就学生方面来说, 是学生智力因素引起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 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就老师方面来看, 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 驾驭教材能力不强, 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 责任感欠强等等。

2. 确定教法和教学内容

根据统计的情况和试卷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讲什么, 怎么讲。讲评课的教法是多样化的:教师讲为主, 师生讨论或讲练结合。无论采用何种教法, 都要从学生考试实际出发。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要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讲评效益。

二、上课

1. 准确, 不“面面俱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注重在“准”字上下工夫。所谓准, 一是指对试卷及学生的考试情况要有一个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讲评时, 采用赏识教育的手段以表扬、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解放学习力

孙建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主, “金山画王”的基本操作后, 我组织学生开

已经远远滞后于新课程的需求, 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力的发展,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学习的空间,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展自己动手做图画的活动, 同学们自愿结合, 分成了若干个小组, 大家有明确的分工, 有负责策划、有负责收集资料、有负责制作的等等, 另外各个小组之间还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局域网中共享。对作品的评价, 改变了以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 大家可以在留言板或BBS上畅所欲言, 相互评价。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四、利用网络教室构建学习环境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 我尝试着引入了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 在讲解申请免费邮箱时, 同学们都纷纷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地址, 但是要发信时却不知对方

这是古人及当今学者的共识。英语试卷讲评课的关键是要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另外, 要讲求实效。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评讲, 缺乏广度和深度, 学生听后, 不会有多大收获, 实效就难以保证。要使讲评课具有实效, 应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或设计类似的题目, 进行纠错强化训练, 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在讲评结束后, 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吸取经验教训, 建立错题档案。最后老师还要预先设计编写一部分巩固性练习发给学生, 作为课堂或课后作业, 以巩固讲评效果, 实现第二次飞跃。

总之, 英语讲评课应该讲重点, 讲规律、讲延伸。优秀的讲评课不仅作为一部分知识点的归纳和延伸, 更应为新知识的学习作有益的铺垫。高三英语的复习更应重视讲评课这一重要环节, 并发挥其作用。

鼓励为主, 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为主。同时也设法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 从而使讲评真正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和鞭策后进不断进步的作用。二是课堂讲评应避免“面面俱到”有的教师在讲评试题时, 从前讲到后, 一题不漏。结果是面面俱到却面面照顾不到:照顾了程度差的学生却浪费了程度好的学生的时间;满足了程度好的学生的要求却忽略了中等程度的学生。正确的做法是:讲评之前认真进行试卷分析, 先排除正确率高的题目, 然后对出错率高的题进行归纳分类, 并对不同程度学生的出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讲评时, 通过知识的系统化,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联系新旧知识点, 加强难点解释, 突出重点, 使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效果, 达到各有所获。

2. 扩展, 不“就事论事”

试卷讲评的重要一点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应对试题做到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 不同变化形式进行分析讲评。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问题的答案, 而且也理解了变化后的题型, 这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拓宽、加深。而“就事论事”的讲评方法则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巩固起了消极作用, 抑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造能力。

3. 参与, 不“一枝独秀”

有些教师在讲评中常采用一讲到底的方法, 不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而且降低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老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注意课堂教学艺术,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讲评, 激发学生自己知错、改错、明理的能力。这样才能营造出宽松、和谐、有生气的课堂气氛。

三、巩固

如何提高物理高考复习课的效率 篇7

(1) 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之一:课本。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 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源于教材。有的是课本原题稍加变化, 有的是借用课本习题情景, 有的是引用课本插图或阅读材料。例1:2001年第30题估算太阳的质量就是课本上的例题。例2:2002年第19题观察门的视场角就是课本上的练习。例3:2003年第17题关于几个重要的核反应方程是课本上的内容。高考考试说明把学生的物理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 重在理解, 这诸多能力都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规律准确理解的前提之上的。高考试题立足课本考基础, 于变化中考能力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2) 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之二:往年的高考试题。高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 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有些老师认为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不会再考, 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高考命题是不避陈题的, 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改造”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不难发现, 有不少考题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高考试题的变型。例1:2002年第30题就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的变型。例2:2003年第23题就是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和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的组合。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篇8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要保证复习课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教师和学生就要从思想上认可复习课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复习课.要知道,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之后,过一段时 间都会或 多或少地 有所遗忘.只有通过复习,才能使所学的知 识融会贯 通,牢牢掌握 和理解里 面的门道,打下扎实的基础.很多教师 在上复习 课的时候 往往只是重复以往的备课笔 记,没有对复 习课进行 系统的、全面 的规划,这是不可取的.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要提高认识,将复习课 的作用尽 量发挥.复习是对 重难点的讲解,不是对照课本照本 宣科,而是要针 对每个学 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找到尚未理解透彻的地方,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巩固.在复习课的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对每个有 疑问的学 生进行辅 导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主动积极探索、思考,找出自身不足与缺陷,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二、合理安排,做好准备

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教师就要做好合理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对复习课的内容进 行规划、整理.复习不是 为了将已 经掌握的简单知识重新梳理,也不是为了让学生钻研更加高深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温故知新.只有在温习旧的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新的体会,为之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才算是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因噎废食.教师要对旧的知识进行梳理,将之前所学的内容与最新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学生也更愿意去复习旧的内容,能够从旧的知识中吸取新的能量,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三、加强沟通,师生互动

由于复习课是对旧知识的重新认识,很多学生提不起精神,认为已经是嚼过的饭菜就没有味道了,复习课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不如新课强.那么,如果才能让学生摆脱这种疲倦和乏味的情绪呢?首先就需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活跃复习课的课堂氛围.其实,很多复习课之所以像个鸡肋,让学生感觉食之无味,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复习课上所安排的内容或者教学的方法有所欠缺,学生要不就是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掌握透彻了,要不就是复习进度太快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到位造成的.所以,要上好复习课,教师就要认真了解学生知识的盲点,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中提问、难点剖析等方式,让学生去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检验效果,及时总结

提高习题课的效率 篇9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重视作业批改, 了解“症结所在”

教师要重视每天的课堂作业及课外作业的批改, 详细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 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并把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统计与归类, 以便详细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知识的巩固情况, 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查漏补缺。

2.缜密分析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缜密分析学生错误问题及产生错误的错误原因。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是知识性错误还是方法性错误, 是会做的做错还是根本不会做。分析学生的做题习惯和态度, 根据分析的结果一要明确习题课的教学目标, 包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答题的过程与方法。

3.精心挑选习题, 做好“滋补调养”

教师在准备工作中要精心选择好基础题、反馈题、巩固题、提高题等, 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习题“滋补”, 查漏补缺。对学生思维习惯进行“调养”, 并为之预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对优生思维空间进行拓展, 使思维能力得以拔高。

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一) 教师出示复习目标, 学生自我知识梳理

在《平行线》的习题课教学当中, 我在课前设计了以下习题课的学案。

1. 复习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断与性质, 并能正确运用平行线的判断与性质解决有关的基本问题。

2. 知识梳理

填一填:根据图形填空

(1) ∵∠A=∠___ (已知) ,

∴AC∥ED () ;

(2) ∵∠2=∠___ (已知) ,

∴AC∥ED () ;

(3) ∵∠A+∠___=180° (已知) ,

∴AB∥FD () ;

(4) ∵∠2+∠___=180° (已知) ,

∴AC∥ED () ;

(5) ∵AB∥___ (已知)

∴∠2=∠4, ()

(6) ∵___∥___ (已知)

∴∠B=∠3. ()

画一画:根据要求作图

如图, 已知直线m和直线m外一点P, 根据要求作图.

⑴作出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PQ;

⑵取PQ的中点M;

⑶过点M作PQ的垂线n;

⑷过点M作直线m的平行线p,

通过上面两道填空题与作图题, 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二)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阶梯性习题训练

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 习题安排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不能一味的追求难度, 这样可能会打击一些中下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习题上应该从基础的热身题开始, 逐渐增加习题的难度。可以给大部分学生设置一些基础题、典型题、变式题等必做题和少部分学生可以完成的能力拓展题。

(三) 当堂检测,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完成当堂教学检测后, 先让学生先自我纠错。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在学习小组中相互讨论、互学互教、合作完成。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互帮互助, 互教互学。至于学生之间还存有疑问的习题,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 教师再进行解题思路点拨、总结和反馈, 助学生一臂之力。

(四) 课后练习, 进一步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

为了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思维, 巩固所学知识, 学案最后还要设计几道与课堂中同类型的变式题、辨析题或中考链接题供学生课后练习。

通过实际应用,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的广泛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三、高度重视作业反馈

习题课实际上就是一个做题———检测———反馈———做题的过程, 完成课堂教学以后, 教师可以抽查学生的答案的纠正情况, 并要求学生保存好典型的题目与解题方法。对于一些针对性的题目, 应该让学生收集到“错题集”当中。此外, 针对习题课中反映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 让学生在课下抽时间完成题目, 作为纠正习题课问题的主要方式, 要多设计一些易混易错题目, 作业量要在学生能够完成的范围内, 所设计的题目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启发性。本节课我所留的10道巩固题目, 学生完成率达100%, 正确率达到90%遇上,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习题课是初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做好习题课的教学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数量的掌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 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习题课的组织设计, 从课前、课中和反馈三个环节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成效。

摘要:习题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题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化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习题查漏补缺、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 组织设计好习题课对于提升初中数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 结合自己在习题课上的一些经验, 从课前准备、上课、作业反馈三个角度论述了习题课的组织, 以期能够对其他同仁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习题课,三个环节,反馈

参考文献

[1]汪祖龙.探究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10 (10)

[2]夏宗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文理导航 (中旬) .2010 (07)

[3]马光德.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09 (06)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预习课的效率 篇10

关键词:化学预习课;能力;效率

进入初三,学生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化学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些学生比较畏惧的学科,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呢?要想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化学这门学科以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学会预习,那么,怎么才能学会预习呢?

首先我们看预习的好处:

一、预习课的好处

1.预习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聽课能力

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时就感到轻松,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2.预习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些学生对课前预习有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反正老师上课时对知识点要讲的,只要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事实上,由于自己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包括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会变得一清二楚,做笔记时就可以只记重点的内容和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有老师重点要求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便于自己独立思考,也有助于自己课下的学习。

二、预习课的目的

1.通过预习课,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

老师在学生上预习课的时候可以在开始时对课本内容出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引导,对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引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通过预习课,让学生学会预习的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预习课,先教会学生的上预习课的方法,怎么去预习,怎么去找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对待难点问题上应该怎么样去标识,怎么对待有可能上课听不懂的内容。通过预习课,让学生从预习课的程序中理解预习的重要性和预习的步骤、方法和突破口。

3.通过预习课,让学生明白预习课要达到的效果

预习课上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查阅过的资料和学生不懂的内容都一一标识,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哪些是方法规律,哪些是技巧和解题的步骤;要让学生边看书、边记忆、边标识。再通过预习课,想想哪些内容是自己以前就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与旧知识有关的,哪些内容是自己忘记的,哪些通过预习可以查阅资料把它弄明白,哪些内容可以通过查阅有关的辅导书去掌握好,还有哪些内容可以通过问老师,问同学就可以理解。预习完课本以后,自己要重新梳理一下本节内容的思路,重新回忆下本课时的知识点,哪些应该怎么去处理,重要的题型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上完预习课,老师要让学生把预习的结果做一个小结,并和其他的学生进行比对,把简单的一些问题当堂去解决。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勇于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预习课的课堂效率,还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对预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交流,鼓励他们多多努力,多找方法和技巧,多进行有方法、有思路的课堂预习。

4.通过预习课,教会学生进行选择性预习

不少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没有针对性,也缺少选择性,总是在前一天预习第二天的内容,新课的内容较多时,学生的预习时间就较多,新课的知识点较难时,就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预习,这样做的目的性不一定好,应该对最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要的预习,力争对难点进行有力的突破,以便能够减轻第二天的学习负担,达到好的预习效果。也可以对某一章节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通过查阅资料和教科书,仔细分析、仔细研究,提升自己的预习效率。

5.通过预习课,教会学生要读、想结合

通过预习课,老师要教会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在预习的时候,要用笔画出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字词,在动手的同时要积极动脑,要写在笔记上,写在课本上,重要的是小结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

三、上好化学预习课的要求

要想上好化学预习课,授课老师就是要紧抓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学生层次入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要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做好化学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去发掘课本内容的实验,去研究实验的注意事项,去得到他们自己研究的答案和结论。

四、化学预习课的操作步骤

1.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对新知识进行引导,时间大约为6分钟。

2.明确预习目标

大约用2分钟。明确预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3.学生自主预习(时间为18分钟)

4.学生小组交流(时间为8分钟)

5.结果反馈,展示点评(时间为5分钟)

6.总结回顾(时间为6分钟)

根据以上的论述,上好预习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点之一,这就要求老师和同学紧密配合,充分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浅谈如何提高信息课的课堂效率 篇11

(1) 巧妙设计课堂内容。信息技术课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教学科目, 其内容的变化极为频繁, 具有内容跳跃性大、更新快、技术性高、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设计时, 除要注意钻研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外, 还应注意技术的发展, 在备好教材内容的同时, 将学习引申到新技术上来, 让课堂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让学生能够把课堂学习和生活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2) 任务驱动, 培养创新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 我认为, 信息技术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 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这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同时, 也充分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 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 还要灵活使用这一教学法, 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具体化且任务越具体、明确越好。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 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 自我探索, 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以学生为中心, 以用带学、以用促学, 达到学以致用。上好课, 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教师也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 他们接受速度快, 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 多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时间, 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体说来, 这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4) 及时反馈矫正, 培养综合能力。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练习的效果, 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单独练习之后, 通过师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操作的优缺点, 能很好地纠正不正确的操作和巩固正确的操作。反馈时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 其他学生观察其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 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及时的反馈矫正, 不仅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公共领域下一篇:务实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