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四中

2024-10-26

十七届四中(共10篇)

十七届四中 篇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现紧凑而有序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已于18日闭幕, 且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为我党以后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水平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规划。纵观本次会议有三大亮点:对党内民主提出新要求、体现反腐新思路、系统总结中共历史经验。通过认真学习, 此次会议精神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反腐新思路。

一直以来, 反腐倡廉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因为腐败不仅严重影响我党的光辉形象, 更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而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客观上形成了腐败高发的态势。也因此此次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 是党必须需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 更有效地预防腐败, 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一、健全国企党建工作机制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 近年来, 国有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管理跨度不断加大, 企业人员流动也呈现出明显加快的趋势。新情况、新形势, 给国企党建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以“结合中心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 构建统一、规范的工作体系, 完善责、权、利相协调的工作机制, 将生产经营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机制。要把生产、管理中的难点、重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抓手, 建立活动方式根据变化创新、工作领域沿着工地拓展、思想教育结合实际展开、服务保证作用紧贴中心发挥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 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到增强企业凝聚力, 推动企业发展的实践中去。

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参与国企重大问题决策, 是党章赋予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 也是国企党组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防止决策失误的有效形式。要进一步健全“大事集体决策, 党政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 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 规范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 确保国企重大问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降低决策风险和失误, 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发展能力。

二、创新国企党建工作内容和载体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等不断调整, 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 党员队伍中宗旨意识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先进性弱化等问题逐渐凸现。如果不加重视, 必将动摇和影响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 影响国企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 影响国企改革和发展。这就需要国企党组织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新变化, 更新思想观念, 丰富工作内容, 改进方式方法, 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特点, 结合企业实际,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加大对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力度。

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没有活动, 党的组织就没有生命力, 活动形式缺乏吸引力, 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富有成效。因此, 在传统活动形式和载体的基础上, 要不断创新党建形式和载体, 凝聚党员、激励党员, 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去。创新工作载体,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突出抓手就是要构建“六大载体”, 即“业余党校”载体、“创岗建区”载体、“技术党课”载体、“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载体、“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党组织”载体、“现代网络教育”载体。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挖掘和发挥原有载体的功能和作用, 提高载体效能。要以“业余党校”为载体, 着力提高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创岗建区”为载体, 积极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提供舞台, 以“技术党课”为载体, 不断提高党员技术业务素质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本领。

强化国企党组织领导能力和素质也同样至关重要。要加强领导, 不断强化国企党组织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素质。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加快, 国内外环境和党员队伍构成已有很大变化, 国企业党员干部中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知识更新缓慢、工作打不开局面等领导能力滞后现象, 以及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追求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等素质下降现象普遍存在, 影响和制约了国企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妨碍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 必须强化国企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素质, 只有强化国企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素质, 才能更好地组织、领导、带动广大国企党员和职工群众提高理论水平, 增强政治素质, 扎实推进国企党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七届四中 篇2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传递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

四个“着眼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

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

“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专家认为,全会提出的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

四个“着眼于”言简意赅,为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四大考验:提醒“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置身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全会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由此,全会得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重大判断。

专家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在这个重要关节点上,全会突出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认为,全会提出的四大“考验”,警醒全党居安思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努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六条基本经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专家认为,这些基本经验,将作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四项要求: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指明方向

“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的目标。

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是这次全会的一个重大成果。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长和发展,都是同加强学习紧密相连的。”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党的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用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全会对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组织。

党内民主建设: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把党内民主放在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强调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更好地实现和完善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孜孜探索的发展目标。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给出的明确答案。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

为了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完善”,对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所在

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今年5月,中央组织部公布了一份对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近8万名中央机关、省、市、县、乡、村各层次的干部和群众在随机的抽样调查中,给干部选拔任用的满意度打了67.04分,给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打了66.84分。

党建专家认为,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相比,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就在于——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培养造就大批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全会公报中的一系列表述振奋人心,让人们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充满期待。

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全国基层党委17.9万个,总支部22.9万个,支部331万个。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使之更具生机活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讨论研究的一个重点。全会对如何进一步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上提出了具体要求——

必须围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四个“大兴”:确保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全会指出,当前,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全会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大兴”,以推进全党的作风建设——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专家认为,这四个“大兴”和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弘扬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是一脉相承的。坚决反对腐败: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政党,是一个以人民福祉、国家强盛为唯一利益取向的政党。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决反腐、重拳出击的强大声势下,一大批重量级高官的纷纷落马,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增添了战胜腐败的信心和力量。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 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专家认为,这次全会对反腐倡廉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和安排,既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的整体思路,又针对了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仅供参考)

1、“十二五”发展所处和“两个时期”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2、“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

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十一五”成绩概括(三句话)

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4、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一个坚持、四个更加)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坚持”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任务(“五个要”)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9、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的“11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七届四中 篇3

一、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筑牢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的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省纪委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对学习贯彻作了安排部署。

当前,审计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就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来,为我们搞好审计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我们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刻理解 “三个历史性转变”、“两个没有变”和“四个不等于”等精辟论述,始终牢记“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二是要深刻理解“六个坚持”和“四个着眼于”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三是要深刻理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四是要深刻理解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要求,自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五是要深刻理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六是要深刻理解大兴“四风”的基本内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是要深刻理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坚持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真正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努力改进和加强审计系统、我厅审计人员的六项建设,即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为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明确目标,牢固树立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其基本职责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达到的目标和根本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为经济建设服务。具体说来是五个服务:

一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讲,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省经济发展很快,我们就是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审计法的规定,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揭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是为政策落实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通过审计为促使陕西经济发展有关改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服务的思想。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和省上已经出台一些关于经济发展和深化的改革政策措施。我们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上来。我们要通过审计,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出台的政策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保障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是为资金安全运营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安全运营的思想。我省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国家向我省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部门、单位、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是否安全运营,是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群众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审计机关为之服务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审计监督,保证重点建设资金安全运营,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四是为生产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的思想。我们审计机关作为经济卫士,民众的眼睛,要继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在财经领域打假治乱,促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促使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五是为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促进财政财务收支的规范管理服务的思想。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到现在的审计实践看,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搞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实践看,部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总的看是很好的。要说出问题,许多问题还是出在管理方面。有的是管理有漏洞,有的是管理不严格,有的是管理的相互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查处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办法和建议。

三、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搞好审计工作,要继续做到“六个坚持”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把审计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走过的25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确把握和顺应形势,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认识审计工作规律,努力改进审计方法,大胆进行创新的过程。由于坚持这条路线,我们的审计队伍才从小到大,审计工作从初创时不被人们认识,到现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由于坚持这条路线,使我们在审计工作发展的各个时期,用创新与发展的眼光开创审计事业,审计工作由开始主要搞企业审计,发展到财政、行政事业、金融、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各个领域,近几年又普遍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项审计也都在实践中不断规范、深化和发展。审计方法从最初的单纯查账,发展到运用经济活动分析、内部控制的测评、审计抽样等多种方法,从手工审计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的视野不断拓展,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按照胡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要求,坚持用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审计工作。

(二)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25年来,我们先后围绕深化改革和加强政风建设,围绕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有罚没收入且违纪问题较多的单位的审计,着力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和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查出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加强了廉政建设;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审计监督在促进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就是要围绕建设西部强省这个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

(三)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确保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圆满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既是指导审计机关全面搞好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确保审计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面对十分繁重的审计任务,坚持把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抓重点审计,在重点审计的前提下提高全面监督的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工作总体安排上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注重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揭露和查处;突出对掌握大量资金分配权和专项资金、掌握大宗收费与罚没收入单位的审计监督,加强对灾后重建、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

(四)坚持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能不动摇,使审计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宪法》明确规定,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们坚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发现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真正达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审计监督职能履行的好,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会突出,审计工作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坚持。

(五)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执法,改进方法,确保不断提升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上新台阶。近年来,按照《宪法》和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经费自理,报送审计,加大严格执法力度,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针对一些单位和个人不断变换违纪手法,有的甚至搞两套帐、出具假账的情况,及时研究对策,改进审计方法;对一般项目实行同级审,对部分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实行上审下或交叉审;内审自查与审计抽查,对一些行业和专项资金,采取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坚持。

十七届四中 篇4

一、充分认识团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切实增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 共青团是党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 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为艰巨、要求更为迫切。当前团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主要来自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交流影响等三个方面。这些新挑战也给共青团的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在基层有组织无活力、有青年无组织的情况比较普遍。大部分农村青年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求学, 使对团员管理的难度加大, 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村团员, 流出地团组织管不到, 流入地团组织管不了, 成为流失团员;部分学校团员毕业后不转组织关系, 成为“隐形团员”、“口袋团员”;另一方面由于就业观念取向的变化, 很多人的团员意识淡薄, 疏远了团的组织, 脱离了团组织的管理。

2.基层组织不活跃。农村团员外出多, 人员难集中, 活动难开展, 经费无保障;城市社区建团率不高, 活动覆盖面较小;“两新”组织面广量大、成立速度快, 而团建跟进慢。基层组织薄弱, 上面红火、下面熄火。

3.活动阵地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团建工作普遍存在活动阵地少、经费缺乏的问题。阵地和经费的缺乏, 致使团工作难以开展。团员失去了荣誉感, 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团干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团干编制少, 兼职多, 工作量大。据调查, 基层团干绝大多数为兼职, 甚至是身兼数职, 而且团内职务也多是挂个名而已。团干待遇未被重视, 较大地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5.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与青年的服务需求不匹配。当代青年在学习、就业、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对团组织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基层团干未能及时适应新时期青年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基层团的工作陷入停滞半停滞状态。特别是村级团组织工作水平亟需提高。许多村级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陈旧, 无法很好地激发青年参与的热情, 导致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5.团的基层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团工作存在“三不够”:重视不够、指导不够、帮带不够。村级党组织对团建工作关心和指导力度不够, 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 致使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动力不足、信心不足, 少有成果。

这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的原因, 又有自身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够, 上级团组织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团组织的支持、指导不够等原因。因此,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紧紧围绕团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狠抓不放、常抓不懈。

二、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对于加强团的建设和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 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等重要要求结合起来, 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 与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结合起来, 与切实加强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结合起来, 以全会精神为指导, 努力推动团的自身建设实现新发展, 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 加强团的思想建设, 努力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我们要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放在首位”的重要内涵, 充分认识到保持共青团的吸引力、影响力、生命力, 首先要靠广大团员和团干部的共同信念;充分认识到要完成好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 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必须带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团的思想建设, 归根结底要靠学习和实践, 要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学习型组织。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要深化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 切实做到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二)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着力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团的基层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 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关系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我们必须从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战略高度、从巩固基层人民政权所需要的群众工作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我们要勇于探索创新, 努力探索组织建设的新载体、形成团建新格局。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牢牢把握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功能, 找准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切实增强对广大普通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要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方式, 探索新的组织载体。社区、“两新”组织团建要努力跟上党建步伐。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探索联系和动员团员、团干部的新方式, 推进团建和团内动员方式的创新。坚持重心下移, 继续集中力量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三) 加强作风建设, 使团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团干部的作风, 直接影响到共青团能否成为党的合格助手和后备军、能否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直接影响到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共青团的生存基础。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始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上要过硬、作风上要扎实、自律上要严格”, “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 大力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 做广大团员青年的表率。

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 篇5

作为一名渴望不断进步的大学生,及时去关注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方面的活动与发展是我们的必须。国庆前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完满落下帷幕。我也很快的投入到对这次会议的自觉学习与思考中。现将一些个人的理解汇报如下:

全会的重点内容为,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肯定了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党面临的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并对党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安排一次中央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3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以往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做出了统一部署。由此可见,中央对党的建设与发展倾入了很大的决心。

关于党的建设议题,会议呈现多个亮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党内民主,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在这里我只择其一,与大家分享一下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这一方面。

腐败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明确突出了“改革”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颇有新意。

反腐败是长期任务。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客观上形成了腐败高发的态势,所以倍受关注。反腐的关键是建设制度体系,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反腐倡廉必须与干部制度、党的作风问题放在一起,“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如此将反腐与干部制度二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共整体、系统的反腐新思路。

我们党有正面形象,也少不了有一些负面形象,腐败现象就是负面形象,而且是极为严重的负面现象。腐败,现在不仅高层干部中有、中层干部里也有,基层干部也都发生过,有些乡镇干部受贿的数额也高达几百万。在近年来爆发的数起腐败大案中,严重的制度漏洞和违纪违法干部的嚣张气焰,令社会公众愤怒,令有识之士痛心。腐败分子虽然是少数,但对我们党、对国家、对事业造成的危害却相当巨大,党内腐败,足以令党和政府的公信度遭到严重破坏,而公信度的修复将是一个相当痛苦和长时间的过程,这才是最惨痛的伤害。不仅如此,党内腐败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到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也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以公权与私利的不法结合为其基本特征的腐败问题,毫无疑问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一个最不和谐音,也是有可能动摇党的群众基础的一个最大隐患,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把反腐败归为公众最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并不为过。社会也十分期待,党在反腐败上有更有效的办法出台,在保持对腐败“零容忍”的前提下,着力研究让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预防制度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一切有利于铲除腐败的成果。

当今形势下,腐败问题已经是一个跨领域链条。反腐败不仅仅要抓经济领域,也要看政治领域,而且要进一步深入到社会领域和广大民众中来。反腐败的教育要深入到每一位党员、每一个公民的思想意识里。网上一位专家在对这次会议的研究与讲解中,提出教育重点人群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党政领导干部,以及我们的国家工作人员,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群;第二方面,企业管理层,包括国有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跨国公司;第三方面就是我们的青少年,让反腐败工作得到全国性的、系统性的落实。

十七届三中全会破解农村发展瓶颈 篇6

一、坚定不移地推动土地改革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对土地问题的制度创新,不仅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也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全会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保障农民在土地收益、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等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是真正基于保证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的保障。并以此肯定了我国在农村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路线毫不动摇。

全会及《决定》强调,要严格规范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强调农民在土地流转的主体性地位。据统计,农民在整个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只占整个土地流转收益的3%~12%之间。所以,当农民拥有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耕地才能成为农民拥有的“财产权”,农民才能在同等的交易平台上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参与到土地流转中去,从而真正做到城乡统筹、同质同地同价,充分保护农民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更好地坚守住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保障我国的农业安全。

全会和《决定》明确提出,今后政府征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仅限于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根据之前的资料,截至2007年底,80%的农用地被征用后转做房地产开发、高速公路修建等建设用地。为此,《决定》强调要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全会强调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并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当然,我们要看到《物权法》中尚未对“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行明确,这次《决定》所做的也只是一个破题性的工作,具体措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同时,全会和《决定》也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可以说,随着新时期农村形势的发展,现行土地承包制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对土地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没有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率就很难提高。

国家提出在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加快土地流转,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所做出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合理科学地配置土地资源。《决定》要求,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说,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把土地产权分解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和使用权,让农民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组织掌握土地经营权,土地租佃者享有土地使用权,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和规模经营,也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的土地财产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新的历史时期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的实现条件。

全会和《决定》强调要强力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也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了重大的探索指导。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应当保护和实现农民对宅基地的应有权益,这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搞活农村金融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应该说,在现行条件下,宅基地及其上面建造的住宅既无法流转,又不能抵押,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不仅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桎梏;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在《决定》中,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开发经营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项目,并强调保护其合法权益,这对农村宅基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利用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

从这种意义上说,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就是解放农民、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千方百计破解农村建设资金难题

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第二个瓶颈就是农村资金缺乏的问题,农村公共事业的完善、现代农业的发展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众所周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共财政支农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基于对“三农”这一根本制约性因素的准确把握,全会及《决定》提出了破解资金瓶颈的根本措施。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众所周知,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福利差距也在加大,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工具、教育水平、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尽管近年来政府在财政上给予农村很大支持,加大对农村投入,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这次全会上提出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用更大的财政投入解决农民基础生活需求、提高农村教科文卫水平,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等于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身于新农村的建设。

全会明确指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农业支持保护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措施,尤其是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补贴农业。因而,我们要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各种措施要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支持措施的覆盖面要广,要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生产领域。

全会还提出,为保证财政对农村投入要把财政支持的做法制度化,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也就是说财政承诺对农村支出一年比一年多,从总量到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有了一个制度性的安排,不管财政收入产生什么样的波动,对农业的支出要能够保证。应该说,这也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随着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相信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8亿农民将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求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同时,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实现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些措施的实践,为财政支农资金的顺利到位和合理使用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全会及《决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其着眼点就是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决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强调要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对农业金融的积极性,财政对农业金融的税收减免和费用补偿,使金融机构对农贷款收益得到保证。同时,财政对农民的直接支持和对金融机构的间接支持将改善农村外部环境,农民拿到贷款将更多地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从而增强农民的还款能力,在一定程度降低金融机构对农贷款的风险,进而刺激金融机构更加积极的开展对农贷款业务,从而形成一个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千方百计破解农村资金问题有利于发展农民、发展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变革农村社会利益格局。

三、始终不渝促进农民增收

十七届三中全会敏锐地指出:当前“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增收的步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农业收入依然受到自然灾害、农资价格、市场风险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相对低下,农户增收空间较小;农村经济缺少产业支撑,农民的收入来源存在着不确定性。为此,全会和《决定》也做了积极的部署。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民增收的首要渠道就是要从农业内部挖掘潜力,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土地要收入;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从国际国内市场要收入。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过去10年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财产从1997年的23.61元增至2006年的100.5元,但同期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则为244.01元,差距较大。因而,全会着力于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决定》鼓励的加快土地流转等一系列体制改革就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手段,允许农民以转包、租赁、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土地流转方式来获得财产性收入,这也是完善土地承包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收益权的重要内容。

(三)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一方面,要引导城市企业和居民对农业和农村的帮扶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去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附加值,通过自力更生来增加自身的收入。

(四)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就业的竞争力,增加非农收入。

全会和《决定》中强调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通过教育提升能力,通过医疗卫生提升身体素质,通过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从而拓展农民非农就业意愿和能力。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鼓励政策,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谋职业与自主创业;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最大限度拓宽农民非农就业的渠道和途径,从而实现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

把握全会及《决定》的精神脉络,可以清晰地发现,解放和发展农民、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富裕农民,这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坚信,十七届三中全会必将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将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坚信,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鼎力支持,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摘要: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改革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断,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瓶颈,着力解决农村土地、资金和农民增收问题,吹响了我国农村改革再深化的号角。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召开 篇7

以“创新驱动、应用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2013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日前在北京举办。

软博会通过论坛、展览、信息发布、特色活动等形式, 着力展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成果, 展示中国软件名城和创建试点城市等促进产业聚集发展的新成就, 为政府、行业、企业的互动交流搭建平台, 共同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软博会期间将举办2013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2013移动互联软件服务产业论坛等7场专题论坛。今年还将继续举办信息发布会, 以“发布权威信息、传递产业动态”为宗旨, 重点发布产业政策、行业研究报告和企业新产品。

软博会将重点围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热点领域, 通过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 突出展示的可视化、可感知和互动体验。上海的立体交通信息系统、小艾机器人、红旗车的电控和车载系统、无锡的大智慧搜索系统等特色产品将成为软博会的亮点。

十七届四中 篇8

本届大会分为“工作坊”和主会议两部分。主会议上,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教育研究院院长李荣安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台湾大学陈国栋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与反思: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的经验》、《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的理论与实践》、Design E-textbook by paper-advantage and e-opportunities的精彩专题演讲。

会议由学习科学、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数字化教室、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悦趣化学习与社会;科技与高等教育、成人学习与人力绩效;科技增强语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及学习评量;中小学教师论坛;数字科技, 创新与教育八个主题组成。会议汇聚了世界各地教育政策制定者、学者、校长及一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 分享有关ICT教育应用的实践方法及成功经验, 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促进教育创新。

当今世界, 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仍不够紧密, 本届大会通过“知行合一融会创新”这一主题, 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交流平台, 以期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推动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创新与推广。

本刊作为此次大会的支持媒体之一, 主编祁靖一出席了会议。

大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教授通过会议视频为大会致辞

北京大学林建祥教授 (右) 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专题工作坊论坛

大会嘉宾论坛

十七届四中 篇9

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5月23日上午,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以“创新驱动先行”为主题, 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出席开幕式。从会议的规模和阵容上显现了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媒体融合论坛是本届科协年会的第十分会场。

5月23日下午, 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以“面向融合媒体的4K/UHD技术发展”为题, 介绍了4K/UHDTV的概念、标准、发展、拍摄、制播的关键技术及关键设备, 分析了UHDTV的后期制作、信号的传输、接收及内容保护等相关问题, CCTV将在2018年达到1200小时UHD节目;最后, 丁总展望了国际上4K/UHD频率的发展规划, 及UHD在中国的发展, 他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关闭标清电视服务, 进入一个HDTV和UHDTV相互并存发展的时期。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特邀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简水生以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为题, 介绍了新常态下的任务、网络的现状、网络安全以及节能的重要性, 他详细分析了全光交换将会为三网融合创造条件, 中国建成网络强国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将迎接卓越信息社会的到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姜文波做了题为“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技术体系”的报告。姜院长认为广播电视与互联网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广电发展应“顺势而为”。然后, 他从采、编、播、存、管几个方面介绍了制播域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 从国网、省网、有线电视网络、卫星传输等不同领域介绍了传输域的相关技术, 从有线电视接入网、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方面介绍了覆盖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最后, 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副完整的端到端的、全域融合的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技术体系, 暨广播电视规划院研究地图。

24日上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杨杰介绍了广播电视网发展趋势。首先, 他介绍了互联网及网络视频、三网融合和宽带中国的发展情况, 一方面是互联网电视、OTT TV、IPTV等外部竞争, 一方面是广电网络内部发展不均衡、网络分割等挑战。新形势下广电要主动适应网络强国建设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和主动适应广播电视科技进步的新要求。最后从国家级网络公司、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直播卫星“户户通”、应急广播、监测监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广播电视融合创新的总体发展目标。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晓涛做了题为“电视媒体融合发展路径选择与先决条件”的报告, 他认为依据什么选择比选择本身更重要, 只有电视媒体加有线电视网络才有机会, 从电视大屏开始, 想PC、手机等小屏延展, 通过跨屏赢得小屏入口, 通过跨域获得用户ID, 从稳固家庭域开始, 逐步渗透到工作域与公共域, 实现从大屏到小平的全覆盖。

中国网络电视台副总工程师汪莹做了题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媒体融合探索”的报告。她主要强调了面向新媒体的四大变化:一、生产理念之变:面向新媒体做节目;二、表达方式之变:新手段、新形态;三、传播方式之变:电视与受众双向互动传播;四、传播平台之变:努力实现“央视无处不在”。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做了题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统媒体组织机构改革设计”的报告, 他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例, 介绍了从上而下, 秉承着非常统一的改革理念想新媒体转型成功的经验。他还介绍了媒介融合的基本战略:首先是产品, 其次是管理, 产品是核心概念。他认为, 媒体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场景媒体, 是传统媒体+客户端+社交+LBS+O2O的价值拓展。

广东广播电视台总工程师夏倜介绍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实践案例分析, 以“简约+用户体验”为核心理念开发了“啪啦啪啦”APP, 以及在广东省台《今日最新闻》和中超赛事中的互动应用。

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总经理傅峰春的报告题目是“广电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他提出了广播电视台当下遇到的广告整体下滑、马太效应加剧、电商蚕食电视广告等问题, 并提出应对策略:强化节目核心竞争力和版权意识的内容策略, 尽一切可能抢占渠道的渠道策略, 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媒体策略, 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的资本战略;然后介绍了深圳广电新媒体的顶层设计, 媒体融合的重点项目, 融合新闻中心的技术特色;最后介绍了CUTV的政策及核心业务。

十七届四中 篇10

4月19日, 郑州市第十七届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大赛———服装制作与设计专业竞赛在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拉开帷幕。来自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新密市职教中心、郑州机电工程学校等6支代表队的33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持续两天的大赛。

四个半小时内, 选手的设计作品不仅要求出成品, 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意。为了紧密结合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 本次大赛新增了竞赛单元“立体裁剪造型与款式图绘制”。比赛内容难度的提升, 有效地反映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同时提升了大赛的含金量。

上一篇:后勤管理人员下一篇:作文教学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