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微探

2024-10-26

作文教学微探(精选11篇)

作文教学微探 篇1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学生却对写作普遍存在畏惧心理, 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英文写作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重视范文佳作的阅读和诵读积累

针对中考自我介绍、他人介绍、理想爱好、环保、成长烦恼、传统节日、疾病预防、阳光锻炼、社会热点、各类应用文等常考的主题, 教师由易到难、分学期、分阶段地搜集整理可作为范文的佳作, 利用早读反复诵读, 熟读精思, 归纳每个话题作文的常用句型, 默写、仿写、自由发挥……不断提高学生的“下笔有话说, 说得很地道”“活学活用”的写作能力。

二、重视口语训练

学生若口头表达得很准确, 一般笔头功夫就不会太差!一是加强句型口头训练, 比如like句型, 学生如果口头知识构建很熟练, 就不会考一次丢一次分了;二是每单元结束后, 针对前7课内容, 挖掘尽可能多的细节问题, 让学生进行师生式、生生式、小组式问答、抢答训练, 激发他们说的兴趣、活学活用的能力;三是建立学生英语口语帮扶小组, 每周确定一个帮扶话题, 让同龄人互相学着说, 互相用英语在现实生活中交流。

三、教学要循序渐进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便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文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多次修改作文、逐次提高等级的评价策略。为了增加实效, 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 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开始时学生的习作可能只有几句非常简单的话, 但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作品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措施有很多, 例如经常有意识地作一些比较训练就是很好的方法, 也就是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写相似的话题。这样的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一种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重复。例如“MY FAMILY”一文可以是这样不断丰富和提高的过程:This is my mother.Her name is Wang Li.She is forty. (在学习简单介绍人物后) This is my mother.Her name is Wang Li.She is forty.She is a worker.She works in a big factory and she likes her work very much. (学习了谈论人物与工作后) My mother is very busy.She gets up very early every morning and cooks breakfast for us.She usually goes to work by bike. (学习了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人的活动后) 这些有意识的对比训练会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看到自己驾驭英语的能力越来越强, 看到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正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迈进。所以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 绝不能只要结果不要过程, 也就是说那种平时不注重培养, 考前突击培训的思想要坚决摈弃,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能力。

四、结合日常教学, 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写作应从词句练起。记忆所学的词和词组的最好方法是在使用中记忆。笔者认为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 积累词汇量, 尽量克服死记硬背。同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错误, 考虑到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点放在分析出错的原因上。学生刚开始写作时, 往往出错较多, 个别学生写的内容有时给人以不知所云的感觉, 老师批改时无从下手, 对此, 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到初学者的特点, 为了维护学生的积极性, 不宜过多的严格批判;另外, 教师又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 放任自流。教师不妨首先与学生一起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现状, 分阶段引导他们逐步纠正那些错误。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错误, 教师可采用课堂集体讲解的方式, 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改正错误;教师还可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或排序, 对不同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此外, 要将课内学习延展到课外。放手让学生编对话、编故事、搞翻译、角色表演、演讲、发表个人见解……学生的能力一定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精致有趣味的英语活动是深化英语写作能力的高效教学手段。

五、进行行之有效的讲、评、改

教师有效批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批改的指导作用在于肯定成绩, 指出错误, 给予恰当的评价。据教学要求, 每周上一次写作课, 要求学生限时完成。随后, 同桌、前后左右、小组成员间相互批改, 重新书写, 再上交。这样批改, 师生都轻松, 典型错误易找出, 利于讲评。针对“自由写作”, 可指导学生弄清主题、抓住重点、组词造句, 安排好顺序, 过渡到段落形成短文, 要多用熟悉的单词和句型, 多用五种基本句型来表达, 必要时添上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的英语谚语。最后让学生共同研究、互相评论。

此外, 我们平时要多鼓励学生练笔, 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看到优美的词语、漂亮的句子、与众不同的观点, 教师要画上波浪线或圆圈表示赞赏, 对写得好的文章及时在课堂上当范文朗读给学生听。对少部分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个别辅导, 启发学生思维, 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也可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 通过日记、周记、书信、作文竞赛等形式的练习, 让学生比帮比学、勤写多练, 练就一身写作功。

作文教学微探 篇2

古典诗词教学微探

九江市同文中学 陈建国 自古以来我国有着“诗歌的国度”的美誉,自《诗经》伊始,优秀之作浩如烟海,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美诗佳文恒河沙数,璀璨夺目。众多名言俊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至今感染、滋润着我们。读词背诗,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着几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优秀的诗歌总是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技法、深邃的艺术魅力等陶冶人、震撼人。

一、新课程改革后古诗词入选教材情况简介

诗词有着巨大的魅力,诗词教学一直也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情感培养和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与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为体现新课标课程设计理念,我省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中,从第二册到第四册,在每个必修模块中都开设了一个单元的古诗词学习鉴赏,从诗经离骚到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到唐诗宋词,再加上《语文读本》上的一系列的古典诗词,以及《阳光课堂》“诗品经纬”中的诗歌赏析,这样稳打稳扎下来,高中三年应该说学生是沉浸在诗词熏陶中。

仔细分析所有的入选教材和读本以及练习的古典诗词,我们发现,这些作品,时代悠远自上古起至清代止,中国历史上各个重要时期均有作品入选;入选的诗人赫赫有名,都曾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都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同时作品风格齐全,流派众多,入选的作品都是诗词史上较为典型的风格流派,诗词的体裁,涉及民歌、诗、词、曲,五、七言绝句、律诗、歌行、长调、小令等等,无不齐备;诗词的内容关乎,民生、哲理、思乡、爱国、山川名胜等,都有经典作品收录;总而言之,这些作品大致反映出了中国诗词发展的流程也展现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二、现阶段古典诗词学习状况反映

新课改的愿望是想通过对教材的调整,综合读本以及包括同步练习《阳光课堂》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古典诗歌的载体,营造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其结果却让人堪忧。就我所教授的班级来看,包括刚毕业的08届,无论是重点班还是普通班真正喜欢读诗歌,能在课余时间读古典诗歌的同学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八十的同学是一般不读,对于老师的授课方式都习惯于老师的“讲座式”教学,由于对古典诗歌的阅读理解障碍比较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再是我们所提倡的体验人生和社会,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百分之七十的同学都是为了考试,提高写作,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消遣,目的非常功利化。出于诗歌美的感染而自觉读诗的在百分之十以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还在于它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歌的学习不再是赏心乐事,学生的冷漠态度既不利于教学的实施,老师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生最低的最原始的学习目标以难以如愿以偿,以本学期其中考试为例,诗歌默写很不理想,总分8分,得分在6分以下的,无论重点班,还是普通班都在20人以上。在基本的背默尚不能达标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和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从何谈起。长此以往,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成了一句空话;几千年文明的民族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渐趋萎缩。

三、古典诗歌教学的几个误区

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1.忽略诗歌的感性领悟

古诗词教学应该是一次高雅的审美,充满着雅趣与诗意的,这样的审美活动需要激活学生的感性思维,由对诗歌直观感受而连通内心的共鸣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是以理性分析代替感性领悟的文学教学:学生对诗词的意境领略,被不厌其烦艺术手法、中心思想、文学常识、人物形象、写作特色、修辞手法、词语使用等替代,思维因素和情感因素被忽视。在这样的诗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被培养成应对考试的精英,但诗歌的美感全然领会不到。教师由诗歌欣赏的引导着变成赏析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理解的空间被压缩,感性的领悟隐退,对诗歌美的再塑造更是无从谈及。

如必修2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将诗歌做了深刻的阐释,紧紧扣住诗歌标题中的“归”字,并还介绍诗歌鉴赏时,标题或透露诗歌的情感,或是诗歌的内容,或是诗歌的题裁,或是诗歌的结构层次等,很明显《归园田居》的“归”透露诗歌的结构层次:

1、从何归

2、为何归

3、归何处,4、归后情感如何,条分缕析,有根有据,最后得出结论:歌咏田园,批判官场的倾轧混乱,表明诗人的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闲适的心境。

其实在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充满宁静恬淡、简陋幽雅的田园生活图,需要学生感性领悟,激发自己的想象,想象诗人回归后故园依旧,檐后浓荫匝地,习习清风吹拂诗人的衣襟,诗人策扶老以流憩,堂前花繁实荣,弄姿嬉戏,一切是如此富有生机与活力,充满着自由与欢乐,它平息诗人心中多少焦虑,唤起诗人内心多少欢欣啊,当正与这些曾经和诗人心心相印的草木交流时,诗人无端矫首遐观,于不经意间看到远处村庄的袅袅炊烟无心飘入暮霭之中,远处鸡鸣犬吠似乎依稀可辨。在这样的场景想象中来领会诗人的悠然自得,散适恬淡的心性,便能更好的理解“虚室有余闲”以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欢欣。诗人的情感自然而然的突显出来了。

心灵的感受性,与想象的活泼性、丰富性相关。过于理性的分析必定限制想象的激发,必定限制内心的丰富性。因此可以说,每感悟一首诗歌都是一次心灵触动,是一次想象力的超越,是一次情感的体验。只有理性的解读的诗歌教学,是无视繁枝茂叶只欣赏光秃秃的树干,剔除鲜活的血肉去解剖干硬的骨骼,虽然不失去其根本,但大减审美的美感。

2.忽略诗歌的个性化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鉴赏”,就明确提出课程目标为“„„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每首诗歌都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它历经千年,大浪淘沙之后,必是精品荟萃,因此每首诗歌即便是从不同角度来赏析,最终都是优美的,令人震撼的。每个读者都是一个丰富的个体,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阅历和独特的情感,面对事物自然也有不尽相同的感触。因此,学生在鉴赏诗歌时,从自己的情感经历生活经验出发,展开纵横驰骋的想象,创造性地理解作品,定会得出与我们教参不一致的看法。那些因为教参而束缚思维的教师往往会以独断专行的标准解读代替了学生的多元理解。学生按着教师的要求理解了作品,掌握了知识,却错过了一次创造性的审美经历。这种固定化,标准化的解读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让最富空灵性,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诗词失去了它的特有魅力,诗歌教学丧失了原本的宗旨。

在我们中学课本里,具有多义性的诗歌不多,最为典型的是《锦瑟》和《长恨歌》。如《锦瑟》或为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最好的教学方式便是把各种理解告知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定诗歌的主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忽视诗歌的审美体验

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休谟曾提出,美“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每一次诗歌教学便是一次完整合理的艺术审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超越审美功利化,强调在对审美对象感知、体会、领悟时,要注重在审美追寻中获得的无穷快乐,并且力图达到这个境界。这也是新课标所追求的。但是在我们真正的教学实施中,往往会受陷入高考束缚,我们教给学生的往往是意象的归类,表达技巧的归类,答题模式的归类。教会学生琢磨怎样不陷入命题人的圈套中,忽视了诗歌的情感的含蓄,优美的意境。即便涉及也化为变相的高考标准试题。面对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重的是比喻夸张的表达方式,面对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多的是解释诗歌叠词的使用,忽视情感的体验;面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更多的是分析诗歌中动静结合等技巧层面,忽略对画面的整体感知,审美加工,创造性的体验。一首诗被解剖地支离破碎,一堂课被技艺手法搞得死气沉沉,了无生气。

诗歌教学程序固定化、单一化,一般都是1,解读背景与诗人,2,疏通文意,3,阐释诗歌技巧4,挖掘情感与主题,既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这样生硬的肢解与单调的讲述,降低了诗歌的审美趣味,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古典诗词教学的几个审美策略

既然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应该进行阅读赏析,而目前的诗词教学却加以功利化的目的、僵化的阐释,再加上单一循旧的教学手段,从而将富有美质的诗词变成了一种死板教条的东西,远离了情与美。这种背离诗词认识规律的教法,必须改变。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在吸收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语言学界、文学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对高中古诗词教学作一番研究,以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基本达到文学鉴赏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审美目标。

1、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

古诗词课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情感的天地。更新古诗词教学理念,就是要确立学生是阅读鉴赏的主体。教师的古诗词知识的传授者退出课堂。学生与诗词作品对话,让他们以一个真正独立的生命个体沉浸到古诗词的情境中,去获得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愉悦;教师的角色也由拥有古诗词作家作品知识、写作背景、思想意义和表达技巧这些知识的权威阐释者,转变为一个对阅读对象更为敏感的首席阅读者。与学生一同与经典深刻对话,一同沉浸在古诗词用优美而多情的意象构筑诗意天地中,用同样的激情去唤醒文字下蕴积着的情怀;教师也不再是学生掌握诗歌知识多少的评判者,而是诗意地传达人文精神的引领者;古典诗歌教学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并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所带给他们的情感熏陶和人文素养。

2、注重审美氛围的营造

诗歌的阅读鉴赏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相应的氛围,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于创造性。(1)精心设计情感充沛的导语 教师设计与诗歌情感色彩相似的导语,并富感染力,震动学生心灵,定能先声夺人,为诗歌教学蓄势。(2)努力练就声情并茂的吟诵 诗歌极富音乐性,声情并茂的范读,以及配乐朗读,或是极富表演性的朗读,或是默读、跳读等,读出诗词的情感、节奏,从而使学生在聆听或是朗读中产生心灵的共鸣,探寻揣摩诗词意境,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3)采用形式多样的辅助手段 由于诗歌讲究含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欣赏歌曲、播放PPT、FLASH等。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物化诗境诗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领会诗词内涵,强化学生的审美心境。(4)运用生动优美、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 古诗词鉴赏中,教师始终串以形象生动、饱含感情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在学生心中呈现出一副情景交融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引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深化对诗词作品的情感体验,从而深深地感染学生。(5)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 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范围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教材知识进行优化整合,辅以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

3、教学把握诗歌的含蓄性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的含蓄性是诗歌的生命,讲究弦外之音,以此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探究其奇妙无穷的艺术效果。

(1)古诗词中的“空”与“白”

唐代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概括了“空白”这种艺术的高格与极致。创造意境的“空白”是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所谓的“空白”不是绝对的虚无,其间孕含着丰富的意蕴。虚实相生,特定的实象触发“象外之象”,“象外之象”又激发出更丰富的“言外之意”。

王维的《山居秋暝》,学生在品味语言时,特别关注诗歌中的“空”(空山新雨后),的确,此处的空山,当然有新雨之后的空明洁净之感,但纵观王维诗作,不乏“空山”二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诗歌中的空,寄予了作者高洁的品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若不深入揣摩诗作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潜隐的信息和内涵,并结合作家的思想情趣,便难以品味到诗歌内蕴的深味,更谈不上对诗歌的审美的构建了。

(2)古诗词中的“隐”与“曲”

马拉美说:“直说即破坏,暗示才是创造。”诗歌的含蓄还在于诗歌的暗示性。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与谜语、隐语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诗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寄托,也都有隐语的意味。诗歌的含蓄,即采用整齐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严整的句式,高明的修辞手法,让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了“象外之象”、“弦外之音”,有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人们在千百回的品味中,得到了愉悦。

诗歌的情感往往表达地委婉曲折,含而不露,一是由于作品本身委婉隐讳,一是由于读者的个人经历、阅读经验、情感价值不同,对诗歌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评价。《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一个阶下囚对自由和尊严的强烈呼唤。有学生认为,后主怀恋故国,只是贪恋锦衣玉食的享受,不能说是爱国,他的词艺术性放大了他的情感,以至于人们同情他亡国后的悲惨遭遇。

(3)古诗词中的“虚”和“隔”

古诗词中大量作品讲求意境的多层解读,柳宗元的《江雪》,美学家胡经之对此诗作过一番精彩绝妙的阐释。他指出了解到借万籁无声的境界,表达诗人借隐居在山水之间不畏寒冷,专心钓鱼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抑郁苦闷,对作品有了表层审美体验;如果能体味到在这片接近死寂的画面里,传达出作者在自己理想不为世俗之人所理解时,坚定地去寻求精神的独立。属于中层的审美体验。如果顿然发现《江雪》一诗的视角是由大到小、由面到点的倒三角形;千山----万径---孤舟---渔翁---钓丝。广袤空寂的宇宙安放于诗人的内心世界中,诗人以包罗万象的广阔天地,来映衬博大的胸襟。诗歌的三个层次便是诗歌的“隔”

五、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意识

1.学生主体意识

读者意识,它强调的是读者在阅读中的能动的创造作用。同样,在我们语文教学中,要更好地贯彻以接受者(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课文的读者——学生,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上。从古诗词教学来说,这一点尤其是被以往的教学所忽视的。鉴于古诗词本身的审美特性、学生各种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古诗词可能存有更大的心理隔膜及更大的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同文中学教学论文

心理畏惧,教教师往往会采取更为简便、更为直接、更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关注更多的是“诗歌本身”而非“人”,出现了上文的几个教学误区,其实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剥夺,对读者意识的抹杀。因此,把学生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体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理解文本的机会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采取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古诗词教学的多种方法,关注学生与古诗词文本交流的程度等,只有当学生真正被作为独立的个体受到尊重,作为学习的主体受到重视的时候,我们的整个课堂才会充溢着能动的、自由的、创造的激情。

2.期待意识

作品接受论中有期待视野理论一说,读者的期待视野直接影响到他对作品的接受程度,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学生的期待视野,要立足于学生的接受心理,在处理教材时要对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接受水准了如指掌。审美期待会引起创新期待。创新期待又促进读者去发现作品中新意义,扩大和深化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充分发挥学生期待视野的作用。古诗词作品的讲授,应力求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既能符合学生的审美期待,又能满足其创新期待,也就是当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期待视野融合时,学生就接受。但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能完zh处应稍微突破和超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发学生更多的审美期待。

诗歌教学应该追求这以教学目标,读者对作品的阅读有一个先行的阅读框架与阅读设想,我们的目标就是引发已有的阅读体验,使其与诗歌本身融合,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又激发他们更为深广的期待视野,因此我们不要面面俱到,我应该营造审美氛围,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去感悟诗歌,去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等视野的充实深化。

作文教学方法微探 篇3

关键词:创作热情;写作兴趣;重视实践

多年来,作文教学在“功利”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凑、二抄、三套”的模式,以至于课堂作文教学很多时候是死不死,活不活,毫无生气,而考试中的作文命题却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接近学生的写作心理,越来越向素质教育的大背景靠拢,怎样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有话要说”的冲动驱使下,情不自禁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点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从调查中了解到,80%—90%的学生对作文感到困难,有的甚至害怕,原因之一是认为“没有东西可写”,感觉到写作文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上着重于点燃学生写作文的激情,围绕身边熟悉的事或者社会焦点问题引发大家的论辩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看法写出文章。这样,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写作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消息传到校园的时候,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极高,于是我在第二天上课时,让学生畅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要求把自己的看法及时写出来,结果大部分学生写得相当好。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只有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个对人对事对景物无动于衷,漫不经心的人或不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有真情感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并积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努力做到让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及时引进社会生活内容,丰富作文题材。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叶老这句哲语,生动地阐述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作为教师应当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必须构建大作文教学观,教师要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写作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四、“多读多写”在当今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读多写”,实在是学好语文的经验总结,是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法宝。由于语文教学走了很多弯路,以致出现了作为炎黄子孙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的怪现象,这实在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一至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四百万字。”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为体现新课标精神,我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指导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做文献卡、资料卡、剪报簿等,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汇报会、讨论会,开辟班级习作园地或专栏等,交流阅读和写作的心得与成果,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的同时,我还重视背诵,除了课本中的佳词名段,还鼓励学生多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渐渐挥洒自如,妙笔生花。

我还坚持在每堂讲课前进行“5分钟阅读”,每次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朗读一篇选好的精美的佳作,并作扼要评说。高中学生青春似火,神采飞扬,正值读诗写诗的年龄。让学生朗读大量优美的诗篇,读臧克家、艾青、流沙河,读舒婷、汪国真,让少男少女得到生命激情的张扬,既熏陶了情感,又学习了诗的语言。然后我们引导学生读散文,读微型小说,用这些文学作品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充分发展学生原本就具有的形象思维能力。

假期中,我还给学生开列书目,让学生读名篇名著,接触一些长篇,如读《三国》《水浒》《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岩》等。为了开展第二课堂,我们根据多年订阅报刊杂志的经验,选择了一些优质报刊作为学生必备的课外读物。我们还举行诗歌、小说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学生互评互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微探职教英语分层教学 篇4

一、同质分层, 进行分组

以笔者所带的教改实验班为例, 因为他们将来是要参加3+2单招考试, 学生的大体目标相同, 但学习成绩、基础不太一样, 根据这些情况, 我把整个班学生分为三层:A组为基础较差, 能够快速进步型, 该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而言不太好, 基本功不够扎实, 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B组为基础一般, 认真努力型:该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书写认真, 字体端正;C组为基础较好, 积极活跃型, 该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 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活跃, 勤于动脑, 敢于挑战难题, 竞争性较强。

二、教学过程层次化

1.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真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分层制定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 使这些目标落在以上三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他们都能“跳一跳, 摘桃子”。以职教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Walt Disney”为例, 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A组:①学会Reading中的单词, 在磁带和老师的领读后, 读出新词, 读音正确, 理解词义转换;②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课文, 掌握课文中的四会词组, 了解Walt Disney的生平简介;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 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 完成课文后的练习。B组:①学会Reading中的新词, 能够根据音标, 读出新单词且读音正确, 自己会进行部分单词之间的转换;②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课文, 掌握课文中的四会词组, 了解Walt Disney的一生;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 回答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如Which works did Walt Disney have?等等。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组, 如grow up、give up等来造句, 并能解释这部分词组。C组:①学会Reading中的新词, 根据音标读出新单词, 读音正确, 自己能够对单词进行转换;②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读出课文, 并且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组, 了解Walt Disney的一生;③能够根据课文内容, 两人一组提出关于Disney的问题, 相互提问, 相互回答;④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来介绍Walt Disney。

2.分层进行课堂训练

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教师要根据以上所分的三层来定教法。A组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技能。B组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勤于思考, 敢于向困难挑战。C组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求同求异能力等。我们仍以Walt Disney为例, 我根据三组不同的特点, 设计以下教学过程。A组:让学生认真读课文, 来回答隐藏在课文中的问题。如When was Disney born?What did Walt Disney open in Florida?等。B组:在读完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 联系实际向这组同学提一些提高性的问题。如:Which works did Walt Disney have?What else did you know?C组:在理解课文、完成练习的基础上, 让这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信息来介绍Walt Disney, 并用这种叙述方法以及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叙述其他名人。

3.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进行巩固性练习, 练习的内容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A组完成基础题, B组完成提高题, C组完成拓展题。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注意点

(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 教学目标、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个性, 要有层次。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是相同的, 即让学生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获得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利用学生“追求卓越”的个性特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竞争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开展听写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 以增强小组之间的凝聚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 分层教学要特别注意A组学生的发展, 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当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可以听听他们的讨论, 并给予指导和支持;在进行竞赛时, 教师可以参加到他们中去, 解答他们的疑问……最终让A组学生真的能够进步, 有一份自信。

(4) 在分层教学的同时, 我们要注重对他们的评价。各层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时, 我们要给予鼓励, 评价方式要灵活, 可以为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等。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微探论文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发展性的强调。所以,在目标上,要转变高中数学的学习目标,不应该再将获取知识与技能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转变成关注人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下文主要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新课改对数学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充当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新课改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仅仅充当辅助指导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自主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敢去发挥教师的作用,任由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这种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不正确的。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了解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辅助指导作业也非常关键。例如,在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时,老师要先对学生进行指引,让他们明白下节课知识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时有侧重点,才能更好地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

二、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进步的表现。多媒体教学有着较多的优点,能够将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值得提倡,但是在这当中也应该把握一个度,如果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那么无疑就削弱了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就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不能够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因为有些数学知识点完全没必要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是指只通过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去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相切、相交、相离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日出日落与地平线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直观地了解这个知识点。故此,数学老师要改变这种过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现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重视与新旧知识相联系

新课改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一般来说,教学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第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但是许多老师觉得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实践,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与实践联系起来,这种认识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学生的知识获取一般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老师一定要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这点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迷茫,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故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如果要采用创设情境模式的.方法,那么就一定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因为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迷茫,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所创设的情境当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的知识点都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只有学习了前面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接下来的知识点。明白了这个道理,老师就应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让他们能够凭此激励自己,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也有利于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老师为了激励学生,片面地吹捧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事实的评价,不能正确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点,这样就使学生难以正视自己的学习历程,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客观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历程,要重视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只有做到对学生客观评价,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或者是教学方法,才能够为将来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景怡.高中数学新教改课堂教学方法探微[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231.

初中历史教学微探 篇6

一、学生自主探究,加强课前预习

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时空宽广,内容丰富,不少知识,常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故有“政史同一宗,文史不分家。”之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时空和自由,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探究对象,设计探究程序,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自己得出结论。在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信息,起辅助和组织的作用。如:在教学武则天这课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武则天死后,要给自己立一个无字碑,谈谈你的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再如:讲清明专制统治时,教师可以提问:假如你是明清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想一想你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就会去思考、去探究、去深挖历史,从而学到埋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历史知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合作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有句名言:“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培养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没有兴趣,是决定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志,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培养。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在做到如下几点:①科学搭配,合理分组。要求所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要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积极进取,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②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不能撒手不管,也要积极参与,认真配合,角色要转变,重心要下移,与学生平起平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研讨分析,适时调控和交流,做学生的学习朋友和探索伙伴,并根据情况,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③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师要放弃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课堂为演堂、辩论的会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观点碰撞的环境和平台,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维翅膀,在合作学习中积极表现自己。

(二)师生配合要默契。课堂是学生举疑解难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要配合默契,关系要平等和谐,情感要交融沟通,老师要了解学生,授课方法要适应学生的文化基础、性格特点、自己养成的一些好习惯;还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接纳自己、适应自己。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适应的最高境界是默契,教师应从学生的不同神情中体察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要能从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里体会出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要达到这一理想境界,教师要教风民主、知识全面、思维敏捷、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游刃有余,有娴熟自如的表达能力,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教学才艺。学生质疑求教,教师要耐心回答,做到百问不烦,胸有成竹,态度从容,信心有余。同事,师生都应明白这个道理:举疑不在大小,不会则难;解疑重在点拨,喻则善教;求知不应待知,自得其乐;知识重在探究,积累乃博。因此,每个章节后面知识迁移题,教师要督促学生按质按量的完成,耕耘好这片为学生提供知识消化的沃土。

三、要不断的对新旧知识对比

只有对比才有不同,只有对比才有新的发现,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比教学尤其重要。如:在教学隋朝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把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秦朝相对比,教师列出一张隋朝与秦朝的对比表,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这两朝的统治时间的不同,统一意义的不同,政治制度的不同,伟大工程的不同,灭亡原因的不同,以及对后朝影响的不同。这既让学生学到本课的历史知识,又复习和巩固了过去的历史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四、开展课外活动,举办第二课堂

(一)观看历史影片。形象生动的有条有理的情节可加深学生对历史故事的记忆和印象。为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走向。我多次带领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影片,如反映中国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片《鸦片战争》,反映五四爱国运动的影片《我的一九一九》,反映二战时期苏德战场的影片《世纪的悲剧》等。这些影片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都贯穿与故事和人物之中,对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品质,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撰写历史论文。为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了解国情,理论结合实际,在学完某些章节之后,我还要求学生撰写历史论文,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写作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学生:不走过场,不说大话、空话、不流于形式,理论结合实际,不为撰写而撰写。开始,学生有些不习惯,说老师小题大做,把历史课上成作文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适应。如撰写《从唐朝长安城的城市布局看今天的环境保护》一题时,学生思维驰骋,引经据典,把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实况如水土流失,乱砍乱伐,沙塵风暴,全球气候变暖,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等事实意义娓娓道来,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感情丰富真挚,文采飞扬,既符合历史学习的要求,又从中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产生了一箭双雕的积极效应。

高效乐理教学方法微探 篇7

面对学生音乐素质低, 对乐理知识难理解。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顺利地学习乐理知识, 要在教学中将理论性, 实践性, 欣赏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 使乐理教学更生动, 更吸引人。

一、乐理教学存在的误区

1.对于中小学的音乐课, 很多老师都会注重课堂的学习气氛, 为了活跃课堂, 想了很多的办法帮助学生学习。可是面对着专业班的乐理学习, 有些老师却认为学生不需要为了兴趣而学, 因为这是高考的必考课, 只要按照高考的教学大纲灌输知识给学生就行了。因为老师的不重视, 学生们也更偏重于声乐、器乐演奏技能技巧的锻炼, 认为乐理知识只是“小儿科”。这是第一个误区。

乐理是理论比较强的基础理论课, 其中的某些概念比较抽象, 难以理解, 本来考生就不喜欢学, 觉得难, 学起来枯燥。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知道所有的学习动力在于兴趣, 要让学生用心去学, 每堂课都要有“新鲜感”。我觉得课前的组织非常重要。例如在课前, 用2分钟进行与音乐有关的小游戏、听辨、竞赛、表演等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情绪。

乐理教学的第二个认识误区是把它过于简单化, 有些老师没有好好地学习高考的考试大纲, 认为乐理都是相通的, 讲到哪里是哪里, 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训练计划。针对我校学生的情况, 我把乐理知识的学习计划为两个学年, 最后一个学期就进入系统的复习当中。备考紧扣考纲, 训练狠抓重点。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有轻微的变化, 《考试大纲》规定的乐理考试内容包括: (1) 音与音高; (2) 音律; (3) 记谱法; (4) 节奏; (5) 音程; (6) 和弦; (7) 西洋大小调式; (8) 中国民族调式; (9) 各种常用省略记号、演奏法记号、速度力度标记、装饰音及其他术语; (10) 五线谱与简谱的互译。从《考试大纲》的试卷题型结构可以看出, 构成音阶占的比重最多, 构成和弦、音程、译谱、音值组合等次之, 这些都是重点内容, 它在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并同时与其他非重点的部分相关联。熟练地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是考生考出好成绩的关键。笔者就是抓住这些重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备考工作的, 因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讲究准确性, 方法要多样

知识的准确性、正确性, 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首先对教学内容的每一个概念、定义都要掌握准确。比如根音与低音这两个名词学生比较容易混淆, 有人把它当成一个名词, 说根音就是低音, 这是不对的, 在原位和弦中, 根音也是低音, 在转位和弦中, 根音就不再是低音了。对待乐理中的一切名词、概念都要认真研究, 仔细推敲, 要准确讲解, 绝不能马虎从事。

对概念相似的内容, 可以对比讲。在基本乐理中有些名词概念极易混淆, 如音列与音阶、根音与低音、节拍与拍子、稳定音程与协和音程、变化音级与调式变音、宫调式与大调式等, 对这些易混难分的概念, 最好用对比的方法来讲授, 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及相异点。如稳定音程与协和音程, 凡稳定音程必是协和音程 (1-5, 1-3) , 但协和音程不一定是稳定音程 (如1-4, 3-7) 。

由于高考的试卷题量多, 时间短, 不少考生做题速度太慢, 因为完成试卷时间不够, 或者来不及检查。要提高解题速度, 必须有高效的解题方法。

如, 快速分辨音程。音程的名称是由两个音之间所包含的度数和音数决定的, 二者缺一不可, 但如果在确定音程名称时, 都要算清它的音数才能确定名称, 也是件颇麻烦的事。我总结一个窍门, 叫“抛开音数辨音程”。具体讲就是, 确认音程不用计算音数, 只要弄清该音程包含几个半音级即可知晓。对六、七度音程来讲, 包含一个半音级的是大音程, 包含两个半音级的是小音程。如1-6、2-7等包含一个半音级, 是大六度;3-i, 6-4包含两个半音级, 是小六度。再如1-7, 4-3包含一个半音级, 是大七度;2-i, 3-2等包含两个半音级, 是小七度。二、三度音程的大小极易辨认, 似乎不需多讲。但给学生讲时, 赘言一句也有必要, 即“包含一个半音级的是小音程, 不包含半音级的是大音程。”对于四、五度音程来讲, 包含一个半音级的是纯音程, 如5-i, 5-2;包含两个半音级的是减音程如7-4, 不包含半音级的是增音程, 如4-7, 运用抛开音数辨音程的方法教学, 易教易懂, 简便快捷, 效果较好。

又如, 迅速写出“以某音作为某一级音, 写出调式的音阶”。解决这类问题的窍门在于找主音。

例如, 以C作为调式的Ⅵ级音, 写出自然大调与和声大调的音阶。

写出自然大调音阶的步骤:首先找出主音:C作为自然大调的第Ⅵ级音, 主音必然是它上方的小三度, 即bE。再次, 主音是bE, 即bE自然大调, 写出bE自然大调的音阶即可。

三、指导学生学习要加强各种不同题型的训练, 以全面提高应考能力

同一理论、同一概念, 反映在习题或试题上, 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即我们常说的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真正全面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 对于各种题型都要准确地完成, 这是每位考生必须努力做到的。如果考生只会做这种形式的题, 而不会完成那种形式的题, 这是不适应音乐高考需要的。在我们的实践当中, 就出现过解题方法一样, 但是问法不相同, 结果有很多学生就理解不了了, 以为自己不会做了。根据我省《考试大纲》精神, 高考乐理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还有分析题等, 所以要让学生做到, 不管哪一题型都要有把握做好。在教学中, 同一问题我常让学生完成不同题型的训练。

近年来, 音乐类高考生呈上升的趋势, 竞争日趋激烈。过去, 许多考生对基础乐理的学习重视不够, 使许多专业非常优秀的学生, 因为乐理和视唱练耳的成绩不理想, 而与他们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基础乐理是衡量学生综合音乐理论知识的基本标尺, 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 学校对学生的选拔日趋严格。乐理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理论课程的基础, 是音乐专业人士基础的音乐技能要求中的重要一环。在英国即便是业余音乐考级, 参加器乐、声乐考级的学生也必须先通过所报考级别的乐理考试, 没有通过乐理考试就没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专业考试。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微探 篇8

一、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兵简政”

1.依据“课程目标”精选, “简约”教学环节, 梯度式阅读能力的训练

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生长和学习规律, 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纲领性的规划, 指引教学有序列地进行。

如, 在阅读的方法方面, 低段要求“学习默读”, 中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高段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运用课文的“主要人物关系图”“事情发展顺序”“课题提问”等方式, 有层次、有梯度地训练学生能自主形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围绕“单元学习目标”精选, “简约”教学环节, 具体化阅读能力的训练

课程目标是宏观指导, 是语文课程学习的“暗线”, 细分到每一篇课文, 每一组课文的单元学习导语无疑为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了“明线”。

再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 具体进行阅读策略“联系文中的故事, 结合生活经验”, 来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这样依据“单元导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 教学环节简约了。这样课堂学生的学习简简单单, 但是学习的效果却是满满当当。

3.紧扣“课文导读”精选, “简约”教学环节, 扎实性阅读能力的训练

单元的导读和略读课文的“课文导读”在阅读能力方面的要求往往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课文导读”的问题将“单元导读”的阅读要求进行了分步细化。运用“课文导读”中的问题和学习任务设计教学环节, 就会显得简约, 学生将获得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能力的习得。

以“课文导读”为教学内容的精选, 引导学生借助导读, 分步来阅读文章, 训练了“提炼关键词概括内容”“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词”等阅读能力。教学环节简洁, 课堂上教师怎么做, 学生的学习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 清清楚楚, 自然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效的。

二、对课堂语言信息进行“精兵简政”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因而课堂上充满了大量的语言信息, 其中包括老师的导语、提问、评价以及学生的讨论、回应、朗读等。和谐而又有效的课堂应是简约适度, 惜“话”如金, 掷地有声的。教师的讲授需把握分寸, 有度有量, 恰如其分。在教学的某个环节, 恰当地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 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

三、对教学内容信息进行“精兵简政”

高中美术教学之微探 篇9

一、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扬高中生的艺术个性, 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紧跟时代发展所弘扬的艺术风格, 让学生不仅获得基础技术与创造技能, 还能提高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具体课堂的准备时, 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 通过学生积累、感悟以及教师的引导激起学生创新的灵感。同时, 教师还要拓展美术教育素材, 多渠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例如在探索“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这一课中, 教师除了准备教材中的有关美术鉴赏内容外,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挂图、视频等辅助设备来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将课程的内涵向外延伸,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在的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 而是师生间合作探究、主体互动、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有关“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时, 教师可采取多学科联系法, 将音乐、文学、英语等知识有机整合, 体现自身的综合艺术语言, 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绘画艺术的独特美。

二、导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授课模式, 通过情境引导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让抽象的艺术变得生动、形象, 让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课。课堂的导入应具有一定的“吸引性”。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导课中, 教师可以以中国传统的大红剪纸窗花作为课堂导入, 首先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一个冲击感。然后通过剪纸作品中鲜艳的色彩、质朴的造型特点等让学生进入情境探究活动中。同时, 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的引导必须要有针对性。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时, 学生对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 如果教师话锋一转:“你们知道这些雄伟建筑群背后的故事吗?”就会留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 学生便会将建筑群与历史联系起来分析, 从而感悟到不同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的朝代和社会制度, 学生不仅了解了建筑的特点, 还能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形态。所以, 教师的引导必须具有针对性, 要能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探究———要从技能、技巧学习层面向美术文化学习层面转变

美术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重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观念, 要创设出一定的文化情境, 通过作品欣赏等学习活动增加文化内涵, 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加深他们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让作品欣赏成为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制作楼道内的装饰作品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毛线, 塑料废品等材料来制作完成具有国画特点的思考者形象;还可以让学生以童话寓言故事为内容, 制作出相应的作品, 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发挥自己的想象并感受到作品的教育意义, 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

四、欣赏———突显过程性教学, 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以欣赏为主线, 在欣赏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到创作者的构思, 表达内心世界。但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作品的感悟是不同的。这时, 教师可以允许融入不同的个性想法, 形成独立的艺术个性。教师要尊重高中生的独立个性特点, 通过过程性教学让学生大胆表达, 肯定他们的创作精神。因此, 在欣赏的过程中, 我们要抓实过程性教学,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勇于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采用合作式学习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通过整个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的艺术形式, 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的表达方式, 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精心构思出来的, 这些作品蕴含着作者对艺术的追求, 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教师要突显过程性教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与感悟到作者的感受, 从而达到升华审美情感的目的。

美术教育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同样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纵观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 它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美术教师, 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 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美术绘画环境, 还要创新教学方法, 努力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 从而实现高效美术课堂教学。

摘要:高中美术学科是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作为教师, 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突出学生的美术创作主体地位, 力求做到: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要从技能、技巧学习层面向美术文化学习层面转变;欣赏——突显过程性教学, 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谢贤, 李广顺.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7) .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 .

中学美术教学之微探 篇10

一、备课——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在教学的基础环节备课中要备教材, 二备学生, 三备教法。备课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更新教学目标和学生为主的科学理念。二是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三是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

(一) 备教材

教师不仅要备手头教材还要备课外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比如在《美术作品欣赏》一课中, 不仅备人美版初中美术鉴赏课本, 还备课程标准及各环节所需信息, 利用了当地便利图书馆及当地特色文化及媒体网络等素材。同时在教授环节运用了多媒体、挂图、视频等辅助设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作用, 直观展示课程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及课程的内涵外延, 指导教学。

(二) 备学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思想。初中美术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 内容丰富, 知识的概括性、抽象性和人文性增强强。而学生存在着很强的个性差异, 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 备教法

课堂是师生合作探究、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 采取多学科联系法, 如音乐、文学、英语等课程都有自身的艺术语言, 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对比法在音乐情景中感受音符带来的语言美, 在文学情景中感受文学美, 在英文情景中感受单词美,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绘画美, 从而实现感受鉴赏美。

二、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精美的导课艺术, 良好的导课应该像桥梁一样联系着旧课和新知。

(一) 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导课就是要在短时间内, 启发学生心质, 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引发兴趣。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导课中, 一开始就将中国传统的大红剪纸窗花出示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 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就有一个冲击感, 拉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既而开始浏览色彩鲜艳的、质朴的、造型特点怪异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 非常吸引学生, 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 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尤其在导入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热情, 教师适度引导、设问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以创设故事情境导入, 在极短时间内, 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唐玄宗召见吴道子, 要欣赏作品, 吴道子却两手空空匆忙赶去, 大家猜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们猜测到“吴道子被驱逐出去;吴道子被免职;吴道子拓印了李思训的绘画交作业;吴道子当场作画”等众多猜测产生, 这样运用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 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征, 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基础, 选择多样方法, 做与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 我根据我们生活的城市现状, 展示我们同学们小时候生活的城市场景和现在他们生活的正在建设中的城市风貌场景。当他们发现了自己旧时生活的一些生活足迹时, 显得易常地激动, 纷纷诉说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的一些有趣故事。然后我顺着他们的思维, 播出了城市的现景。欣赏完后问“你们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旧城改造得怎么样?是好, 还是不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切都在有针对的前提下非常顺畅地切入主题, 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起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三、设问——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双边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高效的课堂提问是衡量老师上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老师可以从以下着手:

(一) 定向点播, 激活思维

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发散思维切入视角, 如以当时的社会热点、兴趣话题进行提问。比如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 在优美的乐声伴奏中视频展示具有中国元素的唯美特色建筑, 在大家的听觉、视觉、身心还处于欣赏、享受阶段, 急转而来深沉的乐声, 被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破坏的建筑展示。视觉、听觉在一瞬间急转直下, 学生身心急速受到冲击, 激发学生热情, 产生保护文明情绪, 直接切入主题。创设基于问题探索的情境, 运用有效创造思维教学发生的奇迹。

(二) 启发鼓励, 合理探究

善于激疑, 善于导答, 合理设计问题, 为学生搭设“支撑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如欣赏作品《欧米埃尔》根据学生的感受回答问题:欧米埃尔漂亮吗, 风烛残年的她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 作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提出时, 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 老师提供讨论平台:1、作品年代特色 (1885年) , 这幅画社会背景是什么样的?2、罗丹艺术家生平简介及作品欣赏。请思考所提供材料透出了哪些信息?同学们联系相应的社会背景, 作家的艺术思想展开针对性的讨论, 经过启发鼓励, 合理探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四、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 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活动, 让每一学生的潜能最大的发挥出。其次, 突出“以人为本”,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相互勉励, 共同成长。最后, 要重视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体验, 有助于增强学习热情、情操陶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微探 篇1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差异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根据教师本身教学素质的不同和学生表现出的学习素质差异,往往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应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初中英语知识,成为符合现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也为今后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差异教学,首先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分析学生个人素质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帮助素质不同的学生学习相关的初中英语知识,达到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和自身的学习潜能,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对初中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效率和最终的学习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多样化教学模式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概念分析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差异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素质、个人兴趣和典型的个人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教学,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最终学习质量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教学要想实施差异性教学需要教师拥有极高的教学素养,同时还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特征,而后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学习方案的制订。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并且利用学生展现出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以此达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差异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学生层次差异分层

学生层次的差异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前提。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往往表现的不同,因此,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将学生分配在不同的学习小组当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

(二)学生学习目标差异分层

由于班级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往往有所不同,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也不利于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成长。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为其制定更加自由的学习方案,帮助他们扩大自身的英语知识面;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为其制定背诵课文或者单词默写等任务,帮助这类学生在掌握基础英语知识之上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帮助这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帮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学习方面进行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学习目标中不断提升。

三、现阶段差异性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差异性教学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由于开展的小组学习模式,让大家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由于处在了小组制度管理的模式当中进行了个体化的差异性学习,因此,达到了培育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果。学生在这种初中英语的学习环境当中,由于自身学习热情被触发,因此,始终能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在差异性的教学环境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初中英语教师看到学生对于初中英语不再抱着排斥的心理,自身也会更加投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当中,更愿意为学生提供个人的指导并且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困难。

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差异性教学也有着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某些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过于庞大,占用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差异性教学进行的单一教学模式就显得较为无力,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多时间的一对一辅导,达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现阶段教学考核制度尚未发生改变,初中学生依旧受到了升学压力和考试带来的外界影响,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不能冒险对学生进行个人素质的教育,而选择传统的千篇一律的知识传授,以求达到通过考试的效果。不但如此,初中英语的差异性教学也受到班级当中学生数量的影响,当班级中学生的数量过多时,教师往往分身乏术,难以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差异性的教学指导,教师难以将自身的管理引导作用发挥到极致。

四、结语

初中英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努力完成教育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多样化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符合不同的初中英语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能够发挥不同的效果。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是差异性教学,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本身的个人素质的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要求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差异性教学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初中英语教师在其中要充分调查和分析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人学习素质,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起符合自身学习成效的进步标准。让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并且对学生进行正面和积极的鼓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更好地完成初中英语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婷.以任务型课堂为背景的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12):3-39.

[2]单巍巍.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2(6):234-235.

[3]严霞.“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4(20):52.

上一篇:十七届四中下一篇:几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