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使用

2024-09-02

术前使用(共9篇)

术前使用 篇1

临床上超声波龈上洁治是去除龈上牙石,菌斑软垢,消除牙龈炎的一种有效简单的方法。但对于探诊出血明显或牙龈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会有洁牙后出血的现象,在洁治过程中视野不清晰,往往会影响洁治效果。本文总结我科自2009年3月~2010年3月治疗的40例洁牙患者,观察术前使用消炎药减少洁牙后牙龈出血,获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诉牙龈出血,1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未接受过任何牙周治疗,本组病例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检查牙龈颜色、形状、质地及牙面上的结石外,还仔细进行了体检及实验室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查牙龈红肿明显,色泽呈暗红或深红,探诊出血严重,质疏松呈海绵状发亮之患者,共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6~60岁,其中<30岁8例,30~40岁14例,4l~50岁l0例,>51岁8例,平均41.5岁。

1.2 出血原因

本组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引起的共40例牙龈出血。检查发现这些患者普遍有牙结石存在,Ⅰ°~Ⅱ°牙结石29例,Ⅲ°牙结石7例,龈下结石25例,牙周炎患者的龈沟内均有牙结石存在。

1.3 方法

本研究患者共40例,按着实验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洁牙器械选用啄木鸟UDS-P型超声洁治器,输出功率选择中档。治疗组病例先口服罗红霉素甲硝唑及口泰漱口液含漱3天。罗红霉素0.15g每片,每天2次,每次2片;甲硝唑0.2g每片,每天3次,每次2片;口泰漱口液取5~l0ml于口腔中含漱。每天3次;3天后才行超声波龈上洁治,在牙石的下方来回移动,击碎并震落牙石,对于一些细小的或邻面的牙石采用手用器械刮除,抛光牙面。而对照组直接行超声波龈上洁治。本研究所有患者超声波龈上洁治术均由同一医师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力求动作轻柔、熟练,避免牙龈损伤,尤其注意牙龈乳头的保护。洁治后注意检查是否有牙石残留。半小时后再检查是否有牙龈缘持续渗血不能停止的情况,并进行止血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统计学差异比较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观察结果如表l,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洁牙后出血有l例,而对照组为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牙周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牙龈出血多是局部刺激因素造成,但全身疾病使机体抵抗力低下,势必牙龈组织抵抗力也低下,细菌易繁殖,引起牙龈炎。本研究40例患者经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红肿明显,色泽呈暗红或深红,探诊时出血严重,其中30~40岁年龄段人员较多,有14例,占本研究的35%,可能与本年龄段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特点有关。牙龈炎、牙周炎与牙菌斑中细菌关系密切[1],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牙龈炎不仅要注重局部保健措施。只要牙菌斑能够得到控制,则牙龈出血的症状就会减轻。口腔正常菌丛中,螺旋体也普遍存在,但比例很低(2%以下),而在牙周炎的牙周组织中,其数量明显增加。目前研究已经确认螺旋体与牙周病发病有密切关系,一些研究报道,随着牙周袋的加深,螺旋体有随之增加的趋势。

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感染,临床上对牙龈出血、牙周溢脓、急性牙周炎症都有显著疗效,而且显效较快,一般服药后3天就能显效,相关表明在不采用局部治疗的条件下[2],仍能明显消炎,使菌斑减少,而且菌斑指数、龈炎指数等都有显著下降。本研究中采用罗红霉素0.15×12片,每天2次,每次2片;用药后对患者龈下菌斑细菌进行检查,菌斑明显减少。

本研究中两种观察结果如表1,从表1中可见治疗组洁牙后有1例牙龈出血,而对照组有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炎症消减时洁牙术中出血量亦会减少,从而使洁牙术中视野清楚,使洁治术更能完整清洁彻底,并能减少对牙龈组织的损伤。本研究由于样本数据较少,对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是否如此,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综上所述,对于严重探诊出血患者洁牙前使用消炎药是减少洁牙后牙龈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261.

[2]曾启星, 牙祖科, 曹阳.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构成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 (4) :567-568.

术前抑郁病人的护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53-01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住院病人产生比较强烈-的身心反应,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哭泣失望、活动能力减退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手术病人由于不了解手术过程、手术疗效、对手术的恐惧及对疾病危险性、死亡的恐惧等因素,可出现抑郁情绪,直接干扰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加强对术前抑郁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现阐述如下。

1 术前抑郁的临床表现

术前抑郁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哭泣失望、活动能力减退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而且多伴有躯体症状,表现为口干、恶心、食欲下降、心慌气短、疑病、睡眠障碍等。

2 术前抑郁的原因

①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不适应。②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害怕预后差,害怕患癌症,害怕面对死亡。③对麻醉同意书上所列麻醉意外产生恐惧,害怕麻醉意外。④对医护人员不了解、不信任、怕手术效果不好。⑤对家庭、经济的考虑。

3 护理

3.1 病人入院时我们微笑相迎热情相待,用热忱、诚恳、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雅稳重的举止,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让病人感到被尊重,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带病人尽早熟悉病区环境,消除病人的不安情绪。病房应整洁舒适、光线充足,色彩明快,利于提高病人的情绪。

3.2做好术前的健康教育根据病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结合病人的病情为病人介绍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原因、相关检查、治疗方法、护理以及预后有个系统的了解,解除病人因对疾病知识缺乏引起的抑郁、恐惧心理。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病人,用心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关心其疾苦,使病人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劝导病人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3.3 术前要针对术中麻醉做一次专门的健康教育针对术中麻醉需为病人讲清楚麻醉的必要性、方法、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意外,但也要告诉病人一般麻醉出现意外情况的几率是很小的,不要因麻醉而产生心理负担。也可以让病人和同病房的术后患者作交流,以成功的例子打消患者的疑虑。

3.4 术前与病人进行治疗性沟通交流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是取得患者信赖及手术成败的关键。术前医护人员要与病人从疾病、检查、治疗、手术、护理、对环境的适应性、对病区及医护人员的意见及建议等多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及病人的心理反应,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允许病人表达对医生或护士的不信任或其他看法,鼓励其表达心中的真实想法,以及时解除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不良看法,消除不良情绪,以最佳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

3.5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毕竟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对患者家庭会造成一定负担,而且很多手术在书中仍存在一定风险,术后的恢复情况也存有不可预见性,故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①做好心理准备,术前了解病人、亲属的心理活动,针对性的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病人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②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因素,帮助患者克服悲观抑郁的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前使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3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随机抽取156例高危孕妇, 符合以下条件:孕有多胞胎或胎儿过大、妊娠期羊水量>2000 ml或产程过长及前置胎盘等;孕妇年龄24~38岁、平均 (31.50±2.00) 岁, 胎龄35~43周、平均 (38.00±2.40) 周, 妊娠1~3次、平均 (2.00±0.50) 次, 分娩1~3次、平均 (1.50±0.50) 次, 且所有高危孕妇均符合剖宫产指证;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且在孕妇和家属自愿情况下, 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予以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处理分析,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 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和语言功能异常; (2) 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 (3) 出血性疾病和贫血产妇; (4) 合并药物过敏或禁忌证; (5) 病历资料不全和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两组高危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观察组在术前30 min给予10%葡萄糖250 ml+10%葡萄糖酸钙20 ml, 30 min内滴注完毕, 胎儿娩出后常规予以宫体肌内注射20 U缩宫素, 以及生理盐水500 ml+缩宫素20 U持续静脉滴注, 术后予米索前列醇0.2 mg塞肛;对照组术前未使用葡萄糖酸钙, 而常规予以缩宫素肌注和持续静脉滴注, 术后予米索前列醇塞肛 (剂量和方法同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1) 产妇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和不良反应; (2) 测量产妇术中、产后2 h出血量; (3) 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⑷产妇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和新生儿状况。出血量计算采用称重法:分娩前使用过的敷料等物品称重, 分娩后将血浸染过的上述物品再次称重, 分娩后重量减去分娩前重量, 即出血重量, 按照1.05 g相当于1 ml血液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剖宫产术中、术后2 h出血量对比

给予两组研究对象相应干预后,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术后2 h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m L

2.2 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检测比较

给予两组研究对象相应干预后,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心率、血压相比对照组较为稳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研究对象出血结果比较

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观察组 (5.12±1.24) g/L, 低于对照组 (10.19±1.32) 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无失血性休克, 对照组出现2例失血性休克。

2.4 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状况、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给予两组研究对象相应干预后, 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和恶露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作为产妇分娩期间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出血量超过500 ml或剖宫产出血量超过1000 ml, 尤其孕妇存在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宫缩乏力等高危因素时,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更高, 其中又以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机率更高、危害更大[3] (70%~90%宫缩乏力可引起产后出血[4]) ;而对于此种情况的处理往往给予缩宫素、手法按摩或是术中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 虽然缩宫素疗效确切, 但不同个体对该药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且在用量超过40 U时, 其效果不明显, 而术中结扎操作技术难度大且时间长, 一旦失败, 使得产妇不得已将子宫进行切除[5]。

近年来, 诸多临床观察和报道中不断指出术前使用钙剂、地塞米松等, 可能对产后出血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但其效果如何, 未见大量观察和报道。鉴于此种情况, 本文将钙剂运用于高危孕妇行剖宫产术前, 旨在干预产后出血、提高分娩质量、促进产妇机体功能快速恢复。从表1结果可知术前使用钙剂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预防产后出血, 且出血后结局显示血红蛋白下降得以改善, 提示术前使用钙剂效果显著;同时表2术后生命体征显示术前使用钙剂者, 心率、血压更加稳定, 有助于产妇顺利渡过风险期, 保证了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另外表3结果表明使用钙剂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恶露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说明使用钙剂后, 产妇出血量得到显著控制, 更好的促进了产妇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由此, 综合本次临床观察以及以往经验, 笔者认为高危孕妇行剖宫产术前使用钙剂能预防产后出血, 有助于降低风险、促进产妇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究其原因, 研究表明钙离子作为平滑肌收缩的重要物质, 是肌纤维兴奋和收缩时的耦联物, 如果肌浆中钙离子含量一旦升高到某种水平即可推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 促使平滑肌肌节收缩肌细胞收缩, 因此对子宫收缩具有一定作用[6];同时在凝血方面, 钙离子是促进凝血的关键, 并且具有改善组织细胞膜通透性、提升毛细血管壁致密度等作用, 因此, 钙浓度的高低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作用显著。然而孕妇血钙往往偏低、处于低钙状态而难以满足机体所需, 尤其是妊娠晚期尤为明显, 从而影响了平滑肌收缩等功能, 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由此, 本次术前使用葡萄糖酸钙, 通过提升血钙浓度, 使得进入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与肌动蛋白、肌浆蛋白结合而维持肌肉神经的兴奋性, 增加子宫收缩和缩复而达到压迫宫壁血管致血窦关闭的目的;同时发挥钙离子在机体中的正常功能, 使得临床疗效倍增。

总之, 高危孕妇行剖宫产术前使用钙剂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更好的促进产妇机体功能恢复, 值得肯定与临床推广, 尤其是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何静媛.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预防行剖宫产术的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26) :130-131.

[2]赵云燕.钙剂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 35 (1) :42-43.

[3]韦壮丽, 谭西施, 赖璐璐.钙剂联合催产素用于产后出血高危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 2015, 21 (17) :73-74.

[4]解敏, 马彦玲, 田玉玲.16例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30) :109-110.

[5]黄琴.钙剂、缩宫素、卡孕栓联合纱垫填塞预防高危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7) :34-35.

类风关:术前术后都应用药 篇4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绝大多数刚起病的患者都应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其中多数患者能达到临床缓解;对于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晚期出现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外科手术,包括滑膜切除术、腕管综合征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以及关节置换术等,但许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误区:就是做了手术后就可以彻底不用服药了,但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多关节病变,手术只能解决少数病变关节,因此术前术后都应该用药控制其他关节的病变。

许多人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类风湿关节炎确实需要长期用药,但药物副作用多数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好好配合医生,定期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安全是完全有保证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药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呢?

要做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合理用药应该做到方案个体化,通俗地说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药物,在达到治疗疾病的同时又最大可能地减少副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目前治疗的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第一类是非甾类抗炎药,即通常说的“止痛药”,此类药物除了止痛外,还有抗炎消肿的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的患者。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为主,是“治标”药,不能预防关节破坏。经常有病人很疑惑“我一直在吃药,为什么关节还会变形?”,实际上患者服用的主要是止痛药,它只是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并阻止不了病变进展,因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该尽早加用“治本”的药。

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洛索洛芬、布洛芬、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等。

此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可能引起胃部不适,长期服用严重的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此外,这类药物可能对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和白细胞减少,因此这类药物不建议长期大量地服用,同时应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对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建议选择塞来昔布这种对消化道损伤小的药物。

第二类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又被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本”药。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和金诺芬等。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环节,起到抑制滑膜增殖,减慢关节病变进展的作用。这些药物都是临床常用的抗风湿药,但许多患者心存顾虑,因为部分药物说明书上明确写着是抗癌药。比如甲氨蝶呤,此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由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剂量远远小于治疗肿瘤所用的剂量,因此作为抗风湿药,甲氨蝶呤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大的副作用。而且,甲氨蝶呤目前被证明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又经济的药物,在没有禁忌征时常作为治疗首选,也常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选择。慢作用抗风湿药一般起效较慢,2-3个月才可起效,一般需服用半年以上才能起到最大效果,由于它不具备止痛作用,因此要求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服用初期如果关节肿痛症状较重,可以和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待病情控制后再减少剂量长期维持治疗。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白细胞减低和肝功异常,因此用药期间应遵从医嘱,定期监测血象及肝功能,只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的副作用是可恢复的。

第三类糖皮质激素。由于激素具有非常强的抗炎止痛作用,因此有些“祖传秘方”或“特效药”里常常掺入激素,导致许多患者在医学知识有限,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购买这些药物,最后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股骨头坏死等激素副作用,而且服用时间长了之后,很难将激素停用,导致激素依赖。对于激素的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目前我们不主张将激素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适当使用激素可以提高疗效。比如某些患者出现了类风湿导致的内脏损害,或是特别重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使用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一定要逐渐减少剂量或缓慢停用,一般每日不能超过2片。对于反复关节腔肿胀积液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同时又不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

第四类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这三种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达到治疗目的,而肿瘤坏死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对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效果不佳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常常可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认为如果能早期应用这类药物,部分疾病较轻的患者可能可以完全停药,达到“治愈”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药物即抗CD20单抗(美罗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是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又一选择。但是目前生物制剂属于自费药物,价格昂贵,限制了临床的大规模使用。

第五类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这些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较弱,通常与其他抗风湿药联合应用。

术前使用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雄性大鼠72只 (河南省动物中心提供) , 鼠龄3~4周, 体重200~3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和实验组 (B组) , 各36例。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喂饲7 d后处理, 实验组采用辛伐他汀按10 mg/kg溶解于等量生理盐水中, 喂饲7 d后处理。A组在喂饲等量生理盐水7 d后A0、A1、A3、A7组, 各9例。B组在喂饲7 d后亦分为B0、B1、B3、B7组, 分别于术前后术后1、3、7 d进行Y迷宫实验。

1.2 手术处理

在喂饲生理盐水或辛伐他汀7 d后, 手术组于次日大鼠腹腔注射芬太尼0.2 mg/kg和氟哌利多5 mg/kg。大鼠正反射消失后行仰卧位固定, 消毒后沿左肋缘下切1.5~2.0 cm的横行切口进入腹腔, 找到脾脏并游离, 分别结扎脾动静脉血管后切除脾脏, 缝合切口, 并在缝合好的切口上覆盖一层纱布。非手术组仅在相应的位置上覆盖一层纱布。

1.3 Y迷宫测定

在环境安静的暗室用Y迷宫 (由张家港市生物医学仪器厂提供) 测定大鼠学习记忆功能。Y迷宫共3个臂, 每臂末端有信号灯, 灯亮时此臂底铜栅无电流刺激。测试时用一不透明物间隔一臂, 通50 V交流电作为刺激, 先将大鼠放于起步区适应3~5 min, 再打开电刺激, 大鼠逃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 逃至电击区为错误反应。学会标准为直至10次测试中有9次正确反应。

1.4 样本收集与测定

所有大鼠在Y迷宫测试后均予以芬太尼0.2 mg/kg和氟哌利多5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 经左心室主动脉插管取血4 ml于4℃下, 4000 r/min, 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 在-20℃冰箱中保存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中IL-1β浓度, 参照试剂盒 (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提供) 说明书进行。加血清和标准品, 37℃反应90 min。加生物素抗大鼠IL-1β抗体工作液, 37℃反应60 min, 0.01MTBS3×1 min。加ABC工作液, 37℃反应30 min, 0.01MTBS洗5×1 min。TBM37℃反应25 min。加入TMB终止液, 用酶标仪读O.D.值。使用Elisa绘图软件计算IL-1β浓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组术前Y迷宫测试达到学会标准时学习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第1、3、7天两组Y迷宫测试达到学会标准时学习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术前A组与B组IL-1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术后第1、3、7天IL-1β浓度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小结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炎降脂药物, 本实验中预防性使用辛伐他汀7 d后及切脾手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认知功能与未使用辛伐他汀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能与辛伐他汀不能阻止脑部病变的发生有关[6]。徐静等[7]实验所得切脾后大鼠会发生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结论及切脾后海马IL-1β蛋白表达增多和m RNA表达升高。本研究中切脾后并未发现术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外周IL-1β浓度的升高, 这可能与选择的大鼠年龄有关, 老龄大鼠易发生手术后认知功能改变, 而青年鼠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发生几率较小, 且与术后外周IL-1β浓度较中枢IL-1β浓度相比变化幅度较小有关[8]。

总之, 切脾手术不能引起青年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也不能使青年鼠外周血IL-1β水平升高。辛伐他汀不抑制青年大鼠外周IL-1β的水平, 对青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术后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及认知功能障碍是否有影响, 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和实验组 (B组) , 各36例。对照组 (A组) 用生理盐水喂饲7 d, 实验组 (B组) 用辛伐他汀 (10 mg/kg) 喂饲7 d。在喂饲7 d后行切脾手术, A、B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 (A0、A1、A3、A7组和B0、B1、B3、B7组, n=9)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通过Y型迷宫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及检测外周血IL-1β表达。结果 术后各亚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中IL-1β水平手术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切脾手术未能引起青年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也未能使青年鼠外周血IL-1β水平升高。辛伐他汀可能并不抑制外周IL-1β的水平, 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也无影响。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辛伐他汀

参考文献

[1]Cibelli M, Fidalgo AR, Terrando N, et al.Role of interleukin-1beta i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Ann Neurol, 2010, 68 (3) :360-368.

[2]Li B, Mahmood A, Lu D, et al.Simvastatin attenuates microglial cells and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decreases interleukin-1beta level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Neurosurgery, 2009, 65 (1) :179-185.

[3]Rita K, George N, Michael A, et al.Preoperative use of statin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early delirium rates after cardiac surgery.Anesthesiology, 2009, 110 (1) :67-73.

[4]Chatterjee S, Krishnamoorthy P, Ranjan P, et al.Statins and cognitive function:an updated review.Curr Cardiol Rep, 2015, 17 (2) :4.

[5]Yu L, Sun L, Chen S, 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senegenin on splenectomy-induce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elderly rats.Exp Ther Med, 2014, 7 (4) :821-826.

[6]Haag MDM, Hofman A, Koudstaal PJ, et al.Stati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 regardless of lipophilicity.The Rotterdam study.J Neural Neurosueg Psychiatry, 2009, 80 (1) :13-17.

[7]徐静, 万燕杰, 曾因明, 等.脾切除术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26 (2) :144-147.

术前使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上海地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回顾性治疗数据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 将从抽样医院抽取的用兰瑞肽和奥曲肽进行术前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于中国肢端肥大症病例数量极少, 所以本研究通过扩大回顾性数据的收集年限来增加样本量, 收集样本医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的所有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病史档案资料。纳入与排除标准如下:

1.1 纳入标准

1.1.1 进行经蝶骨垂体摘除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1.1.2 使用单一兰瑞肽或奥曲肽进行术前治疗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且没有结合使用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 (培维索孟pegvisomant) 和多巴胺受体兴奋剂 ( 溴隐亭Bromocriptine) ;

1.1.3 性别不限;

1.1.4 年龄在18-70岁之间。

1.2 排除标准

1.2.1没有进行经蝶骨垂体摘除手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1.2.2大于70岁, 小于18岁;

1.2.3用多种药物治疗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根据疾病过程持续时间、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的次数、肿瘤体积 (mm3) 、IGF-I值 (ug/L) 、OGTT GH (mU/L) 的最低值, 以及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之前的随机GH等变量, 从统计角度来匹配单纯手术组 (术前未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 、兰瑞肽组 (兰瑞肽治疗后进行手术) 和奥曲肽组 (奥曲肽治疗后进行手术) 的可比性。

1.3成本指标和结果指标的确定

由于中国肢端肥大症患者数量极少, 且尚未建立注册登记体系, 考虑回顾性数据收集范围, 本次研究所有成本指标均基于医疗资源的利用, 即从卫生服务提供角度, 重点关注直接医疗成本, 包括药品成本、诊疗费、检查费、住院费用、手术费用以及其他医疗干预措施所引起的成本。干预药品的术前使用疗程与价格信息如下:兰瑞肽 (40m g) :单价3980元/支, 1.4小时起效, 术前使用一般1-3个月, 每14天注射一支;奥曲肽 (20mg) :单价9724元/支, 奥曲肽 (30mg) :单价13263元/支, 7天起效, 术前使用一般1-3个月, 每28天注射一支 (上述单价信息截至2012年5月1日) 。而结果指标, 基于回顾性临床数据很难获得终点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相关信息, 本研究仅利用中间指标 (临床疗效) 的改变来解释最终结果的变化, 主要基于IGF-1值变化的总体治愈率 (测量时间:手术后3个月;治愈标准:IGF-1值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控制达标) , 本研究IGF-1测量参考值采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9版IGF-1参考值标准。

1.4 分析方法

基于肢端肥大症患者使用兰瑞肽或奥曲肽进行术前治疗的效果比较, 运用成本最小化分析 (CMA) 开展经济学评价。

1.5 敏感性分析

鉴于不同药品规格和术前治疗时间 (次数) 对治疗费用的影响, 根据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 对干预药品规格和术前治疗次数进行敏感度分析。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抽样患者病史资料的基本情况及均衡性比较

样本医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89例病例病史中, 35例 (39.3%) 为纯手术治疗组, 36例 (40.4%) 为兰瑞肽术前用药再手术治疗组, 18例 (20.2%) 为奥曲肽术前用药再手术治疗组。经统计学检验, 三组治疗方案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用药前IGF-1值、用药前GH值、内外科及术后住院天数、用药前肿瘤体积、术前肿瘤体积以及用药组肿瘤体积变化的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方案内科住院天数均为一周左右, 外科住院天数为两周左右, 术后住院一周左右, 具体结果见表1。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说明, 三组样本间具有良好的均衡性。

2.2 三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将三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分为控制达标和未控制, 经卡方检验, 三组之间疗效控制达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2.3 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在药物治疗的干预组 (奥曲肽、兰瑞肽) 与对照组 (纯手术治疗) 的临床产出 (如控制达标情况) 相同或很类似时, 我们选择成本最小化分析方法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4]。由表3和表4所示, 在排除生长抑素类似物药品费用的情况下, 三组人均住院费用无论内科、外科还是住院总费用, 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包含术前治疗的生长抑制素类似物药品费用情况下, 实际人均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费用, 兰瑞肽组低于奥曲肽组,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际人均医疗总费用, 奥曲肽组和兰瑞肽组均高于纯手术组, 且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组间比较, 最小二乘方 (LSD) 参数检验显示, 兰瑞肽组和奥曲肽组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 (P=0.108) ;中位数 (M e d i a n) 非参数检验兰瑞肽组治疗费用低于奥曲肽组 (P=0.037) 。

根据生长抑素类似物术前治疗规范和价格信息, 其标准治疗时间 (3个月、6个月) 和规格 (中国上市的奥曲肽有两个规格20m g、30m g, 单价不一样) 是总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判断成本最小化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本研究进行了术前标化治疗时间和规格的敏感度分析, 即分别在治疗时间3个月和6个月节点时, 合并当前在中国上市的兰瑞肽和奥曲肽规格信息, 判断人均医疗总费用变化情况。兰瑞肽术前标准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药品费用分别为23880元和47760元, 奥曲肽 (20mg) 术前标准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药品费用分别为29172元和58344元, 奥曲肽 (30mg) 术前标准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药品费用分别为39789元和79578元。由表5所示, 生长抑素类似物术前干预组的人均医疗总费用均高于纯手术组, 且不受标准治疗时间和规格因素的影响;兰瑞肽组和奥曲肽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1) 标准治疗时间为3个月, 奥曲肽采用20mg规格时, 经L S D参数检验 (P=0.759) 和Median非参数检验 (P=0.130) , 兰瑞肽组和奥曲肽组的人均医疗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奥曲肽采用30mg规格时, 经LSD参数检验 (P=0.016) 和Median非参数检验 (P=0.000) , 兰瑞肽组和奥曲肽组的人均医疗总费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兰瑞肽组低于奥曲肽组。 (2) 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奥曲肽采用20mg规格时, LSD参数检验兰瑞肽组和奥曲肽组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 (P=0.171) , Median非参数检验兰瑞肽组治疗费用低于奥曲肽组 (P=0.000) ;奥曲肽采用30mg规格时, LSD参数检验 (P=0.000) 和Median非参数检验 (P=0.000) , 均显示奥曲肽组治疗费用高于兰瑞肽组。综上结果, 标准治疗时间较短 (3个月) 时, 奥曲肽无论采用20mg还是30mg的规格, 兰瑞肽没有显示治疗费用上成本优势, 随着标化治疗时间延长至6个月时, 逐渐显示出兰瑞肽的成本优势, 统计分析结果同时也显示兰瑞肽相对单价较高的奥曲肽 (30mg) 用于肢端肥大症术前治疗更具成本优势。

3 讨论

3.1 结果总结

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 两组用于术前治疗的生长抑素类似物的临床疗效相当, 且与纯手术组无显著差异, 与部分文献结果[5,6]相同。关于肢端肥大症术前用药的必要性, 2011年AACE指南中已推荐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可降低手术风险 (C级证据) , 增加生化指标缓解率 (B级证据) , 国内很多专家亦推荐短期用药后再手术的治疗模式。基于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 选用了成本最小化分析开展此次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 结果显示:排除生长抑素类似物药品费用, 兰瑞肽组、奥曲肽组和纯手术组三组之间治疗成本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考虑生长抑素类似物药品费用后, 药品干预组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纯手术组,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本次真实世界中的数据收集, 肢端肥大症患者实际发生的人均治疗费用, 兰瑞肽组低于奥曲肽组。为了验证“兰瑞肽组相对于奥曲肽组在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前治疗上的成本优势”这一结果的稳定性, 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 纯手术组人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药品干预组的结果是稳定的, 但兰瑞肽相对于奥曲肽的成本优势是受上述两个因素影响的, 兰瑞肽在长期使用和与奥曲肽使用30mg规格相比时更具成本优势。

3.2 结果外推性与研究局限性

基于回顾性临床病史资料开展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结果具有较好的外部效应, 然而应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如选择性偏倚的控制, 混杂因素的配比, 数据缺失的回访收集, 疗效指标的设定标准, 服药次数的随意性控制等问题, 建议开展前瞻性观察研究, 丰富临床决策证据。

其次, 关于方法学方面, 考虑到数据收集的可获得性, 目前仍是站在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开展研究, 决策时必须考虑社会学影响。如果采用社会学角度, 那么非医疗直接成本相关事件以及其度量指标也需纳入到成本最小化分析中, 当前在中国上市的兰瑞肽相对于奥曲肽每月多一次治疗过程, 其产生的间接成本, 如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等可能会对“兰瑞肽相对奥曲肽用于肢端肥大症术前治疗具有成本优势”这一结论产生影响。

最后, 本研究的成本数据仅来自上海市, 中国其他省市使用本次研究结果时, 应考虑资源使用类型和相对单位成本水平的差异。从回顾性研究的环境或研究群体所获得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结果, 其他地区在研究转化前都需要经当地证实。

4 结论

在本次兰瑞肽和奥曲肽用于肢端肥大症术前治疗的回顾性经济学评价研究中, 显示出这两类生长抑素类似物的术前治疗效果相当, 依据样本医院实际发生的直接医疗费用数据, 从卫生服务提供者的角度考虑, 兰瑞肽相对于奥曲肽更具成本优势。敏感度分析显示, 兰瑞肽的成本优势体现在术前治疗时间延长的基础上, 同时建议尽早上市长效兰瑞肽和开展前瞻性观察研究。

摘要: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 开展生长抑素类似物 (兰瑞肽和奥曲肽) 在上海地区用于肢端肥大症术前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收集到上海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的89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病史档案资料。研究结果显示, 兰瑞肽和奥曲肽用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疗效 (IGF-I水平) 控制达标情况相当, 且与纯手术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药品干预组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纯手术组, 但在干预组中, 兰瑞肽组相对于奥曲肽组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术前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药物经济学,回顾性研究

参考文献

[1]Melmed S.Acromegaly[published erratum appears in N Engl J Med 2007 Feb 22;356 (8) :879].N Engl J Med 2006 Dec 14;355 (24) :2558-73.

[2]Melmed S, Colao A, Barkan A, et al.Guidelines for acromegaly management:an update.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9 May;94 (5) :1509-17.

[3]Freda PU, Katznelson L, van der Lely AJ, Reyes CM, Zhao S, Rabinowitz D.Long-acting somatostatin analog therapy of acromegaly:a meta-analysis.J.Clin.Endocrinol.Metab.90 (8) , 4465-4473 (2005) .

[4]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Pharmacoeconomic Committee.China Guidelines for 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s (2011) .Available at online:http://www.ispor.org/PEguidelines/source/China-Guidelinesfor-Pharmacoeconomic-Evaluations_2011_Chinese.pdf.2011-05-19.

[5]Shen M, Shou X, Wang Y, et al.Effect of presurgical long-acting octreotide treatment in acromegaly patients with invasive pituitary macroadenoma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Endocr J, 2010, 57 (12) :1035-1044.

术前使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 其中男42例, 女20例, 年龄为26~83岁, 平均年龄为 (46.5±11.3) 岁, 其中ASAⅡ级23例, ASAⅢ级共39例, 腹腔镜手术为胆囊摘除11例, 胆道重建手术6例, 阑尾切除16例, 急性盆腔炎14例, 子宫切除3例, 胃溃疡穿孔修补5例, 肝脏切除7例。

1.2 处理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31例) 和B组 (31例) , 且两组在一般资料的各项指标中均没有差异 (P>0.05) 。A组、B组分别于行切口30min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40mg的帕瑞昔布钠。所有的患者均经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控制要腰麻面在T8以下, 并采用异丙酚-七氟醚-瑞芬太尼来维持麻醉深度, 术后采用瑞芬太尼行PCEA。

1.3 评价方法

(1) 分析术后6h、12h、18h、24h的BCS舒适度评分; (2) 术中与术后12h/24h内的瑞芬太尼的用量; (3) 采用人PGE2 Elisa试剂盒检测术后各观察点血浆中的PGE2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均为计量资料 (“平均数±标准差”) , 并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A、B两组对应数据的比较, 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BCS舒适度评分比较

B组在术后6h、12h、18h的BCS舒适度评分均好于A组, 差异显著 (P<0.01) , 24h也好于A组 (P<0.05) , 见表1。

2.2 术中与术后12h/24h内的瑞芬太尼量

B组在术中和术后12h内的芬太尼量均低于A组, 具有显著差异 (P<0.01) ;术后24h内也低于A组 (P<0.05) 外, 见表2。

注:*, P<0.05与A组比较;**, P<0.01与A组比较

注:*, P<0.05与A组比较;**, P<0.01与A组比较。

2.3 血浆中的PEG2水平

除了术后24h外, B组在其余观察点的血浆PEG2水平均低于A组, 如术后6h、12h、18h (P<0.01) 和18h (P<0.05) , 见表3。

注:*, P<0.05与A组比较;**, P<0.05与C组比较。

3 讨论

尽管腹腔镜手术具有开口小, 损伤小等优点, 但是术后仍会出现一定的疼痛, 主要的原因为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如充气过快以及麻醉等方面[4]。同时, 预先镇痛一种手术镇痛的观念, 通过术前给予镇痛药达到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5]。本文在腹腔镜手术切口前30min给予冠心病患者帕瑞昔布钠, 发现具有较好的镇痛的效果, 不仅能改善患者的BCS舒适度评分和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 而且客观的改善了术后患者血浆PEG2水平,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在疼痛刺激产生之前, 帕瑞昔布钠阻滞了伤害性感受的产生, 因此增强了术后的镇痛并减少了伤口疼痛感, 而术中和术后减少的瑞芬太尼的用量也表明该预先镇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德明罗洁, 陈莹, 等.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对术后芬太尼镇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1) :58-59.

[2]黄翔, 杨承祥, 梁桦, 等.帕瑞昔布钠用于肺癌手术患者静脉镇痛及对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1, 32 (8) :1031-1033.

[3]胡燕华, 曹庆博, 孙雪华, 等.术后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5) :385-387.

[4]徐乐香.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特点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 (9) :1517-1518.

术前使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 男52例, 女28例, 年龄41~80 (56.2±2.7) 岁。其中胰尾部癌8例, 胰头癌72例, 均行手术治疗。初中及以下32例, 高中及以上48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 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护理,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导、护理配合等。观察组在应用上述方案的同时, 着重加强术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完善接待工作:由责任护士组织护工在患者入科时行热情接待, 营造安全、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 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及责任医护人员, 消除患者陌生感, 以提高舒适度, 保持愉悦; (2) 加强术前访视:受病情影响, 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压力, 加之食欲不振、上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 及过分担心手术费用、术后恢复状况, 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多较重。护理人员需积极开展术前访视工作, 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沟通, 个体化展开疏导, 切实解决患者困难, 讲解疾病基础知识,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遵医依从性[2]。 (3) 健康指导:讲解术前注意事项, 如功能锻炼、饮食、镇痛泵的应用, 咳痰训练等, 使患者掌握应对不适的技巧。 (4) 重视榜样引导:安排预后良好的同类型病例现身说法, 发挥榜样的力量, 使患者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全程[3]。 (5) 完善术前准备:对血糖严密监测并控制,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针对全身瘙痒病例, 勤更衣、勤沐浴, 勿使用肥皂, 避免皮肤抓伤。术前3d抗生素口服应用, 以对肠道细菌加以抑制。术前1d沐浴, 做好病服更换, 清洁腹部。遵医嘱禁饮食, 洗肠, 行导尿管留置, 保障手术成功实施[4]。

1.3 指标评定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D) 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焦虑状况, 所得分值越高, 护理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均背负沉重心理压力, 对手术是否成功持有怀疑态度, 且过分担心预后, 焦虑、抑郁心理严重。依据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制护理理念, 除重视疾病本身的照护外, 精神、社会、心理方面因素也应引起重视, 故护理人员在术前实施耐心、真诚、全面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 对降低术前焦虑, 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改善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观察组做好术前热情迎接, 以消除患者陌生感;加强术前访视, 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 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同时, 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医护依从性;同时, 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 提高主动参与的热情, 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 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为手术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前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加强胰腺癌患者术前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术前焦虑程度, 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作用显著, 为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对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80例,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护理, 观察组给予加强术前护理干预, 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胰腺癌患者术前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对降低术前焦虑程度, 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作用显著, 为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护理,胰腺癌,焦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胰腺炎诊治指南[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 2007, 12 (3) :206-208.

[2] 张素萍, 丁俊灵, 王俊敏.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前术后的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3) :129-130.

[3] 徐磊, 房振青, 张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手术19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基层医院论坛, 2007, 11 (9B) :807-808.

老年骨科患者术前护理要点 篇9

术前检查

术前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要全面了解,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用药史,认真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完善各项常规辅助检查,包括三大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这样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身体一些现存的、潜在的疾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血糖的检查,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若术前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好血糖的控制,就避免了术后切口不愈合的发生,心电图的检查,能够提前发现患者心功能方面存在的隐患,给予治疗,防止手术中意外的发生,高血压患者遵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的平稳,为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提供必要的依据。

术前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①护士自身素质的好坏,是能否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骨科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护患关系。②老年患者因突然的创伤致下肢(或上肢)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体的疼痛,情绪波动很大。护士应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者,细致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安慰患者,使患者很快地适应病房的环境,并尽快协助医生给患者进行处理,让老人有受重视的感觉。③术前医生护士应进病房进行访视,主动介绍自己,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

术前饮食指导

老年骨折病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又怕给家人及护士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而引起便秘等不良后果。耐心向老人说明足够的营养是疾病早日康复的根本,适量饮水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萎缩。因此,在老年患者饮食指导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②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时饥时饱,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③为了促进老年人的排便能力,防止便秘,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常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因此,宜给老年人服用钙剂或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术前生理机能的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利术后尽快适应。由于老年人气管纤毛运动能力差,不易将分泌物咳出,再加上有的老年人长期吸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的训练,并劝其戒烟,预防术后因长期卧床而导致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针对不同部位的骨部手术,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卧位及翻身方法,如腰椎骨折的患者要平卧硬板床,进行轴位翻身,翻身时要保持整个人体头、颈、肩、脊柱、臀在一条轴线上,以防脊柱扭曲,挫伤脊神经;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翻身时两膝之间垫枕,以保持患肢正确的位置。

上一篇:使用后评价(POE)下一篇:后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