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互动关系

2024-10-20

动态互动关系(精选12篇)

动态互动关系 篇1

艺术门类的相通使得诸多艺术种类都有着彼此的交汇, 其中, 音乐与美术的交汇点有很多, 尤其是美术领域的色彩学与音乐的交汇可以算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笔者在翻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 发现关于动态色彩与音乐的交互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 将试对此课题做一番探究。

(一) 思路来源:色彩与情感的主观对应

色彩的情感化是指色彩中所带有的光感信息被人类的视觉器官所采集, 而后在视神经的作用下在大脑中形成思维, 最终在对自身经历的主观联系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感知。目前, 在色彩与情感对应关系的研究领域, 前人已做出了一些有所共识的判断。如, 在视觉色调方面, 人们总结出冷、暖、中性三种色调。人们在看到红、橙、黄等暖色调的颜色时, 会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情绪冲动的反应;而在蓝、蓝绿等冷色调的作用之下又会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中性色调的绿使人联想到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前人为我们提供了色彩与情感的主观对应, 也有诸多外国学者曾经利用色彩与测试者的心电图的对应关系来阐释不同颜色对人类情绪所带来的起伏变化。这些为笔者提供了研究动态色彩与音乐情感交互方法上的启发, 也是下文将会提到的基于“Waves”波形及频谱插件 (它是一系列混音插件、效果器插件的总称, 在电子音乐界比较常用, 目前最高版本为14.0) 的音乐色彩情感分析的思路来源。

(二) 对音乐与动态色彩交互的思考

关于色彩与音乐的互动, 较典型地体现在近年来兴起的“色彩音乐”, 特别是其中的“动态色彩音乐”艺术实践中——这种艺术综合了音乐、美术、声学、光学、电子等多门学科思想。色彩音乐设备大多以电子控制装置为基础, 对音乐设备进行色彩的操控。音乐信号通过电子装置时, 其中一部分控制光源亮度, 另一部分通过分频器分成高频、中频、低频三个通道——分别与红、绿、蓝三组彩灯相联系, 彩灯的色彩将随着乐曲的抑扬顿挫变化而变化。

但是, 电子装置的色彩音乐有很大的局限性——色彩只能映照在特制的屏幕上, 屏幕上幻象万千, 仅供近者享受, 远者却只闻其声, 不见色彩。激光的兴起使色彩音乐得以发展, 如, 音乐喷泉作为色彩音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不可不提的典型创造,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改变了传统的喷泉呈现方式, 是色彩音乐与情感内容相结合的划时代产物。今天的色彩音乐艺术已突破屏幕的局限, 不断地制造出更多交互性更强的产品与设计, 随旋律的进行, 色彩与图像在空中相应地演变。人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可同时感受到来自色彩的艺术熏陶, 色彩美与音符美的双重艺术质感得到更好的诠释与展现。

关于动态色彩与音乐情感的交互, 笔者将通过把音阶、音程、和弦、调性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与色彩逐一对应来展开思考。

音阶与色彩大众通常所说的音阶包含了七个基本的单音 (不考虑变化音) 的循环排列。不同的调从不同的音高开始其循环, 但一定要到起始音的八度上结束。而对于白色光的成分 (即彩虹的颜色) , 许多文化都认为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 并且还能进一步析出。“七个音阶”和“七种色光”同样指向数字“7”, 人们便很容易将这两者进行对应联想, 由此试图找出音频与光波之间的联系规律。

先后有许多作曲家、美术家对此进行了各种探索, 坊间也流传了不少相关的传说。在当今, 有钢琴品牌设计“色彩钢琴”的概念产品, 将琴键做成不同的颜色, 直观化地表现出乐音与色彩的联系。然而, 钢琴的琴键虽然做了色彩的对应, 但是在交互体验过程中依然会造成音阶的混乱, 因此有人对此进行了调整, 将不同八度之间的色彩通过明度或饱和度来控制, 更科学地梳理和应用了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音程、和弦与色彩音程与和弦是另外两个关键的音乐要素——音程由两个音组成, 和弦由三个或者更多的音组成, 与音阶通过横向的发展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起伏不同的是, 它们通过纵向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来控制音乐的整体风格。当音程、和弦与动态色彩联系在一起时, 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进行单纯的主观对应, 很容易造成受众的思维定式, 甚至会出现错误的情感反馈。因此, 可借助理性化的数据思维来进行分析。如, Waves波形及频谱插件的音乐色彩情感分析便是一种这样的工具。不同和弦之间的差异, 很多时候能通过波形和频谱非常理性化地呈现出来。

这种分析可应用于一种有代表性的可体现出色彩和音乐情感关系的产品——将彩色灯效与音响结合起来的“色彩音箱”。目前市面上的所有色彩音箱都是单一颜色的变化或者闪烁, 而且色彩与音乐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同步对应关系。如果利用Waves波形与频谱来对色彩与音响交互模式进行分析, 则能找到某种基于理性 (而非主观判断) 的“色彩音乐”设计思路。

调性与色彩我们知晓, 大调所对应的通常是明朗、开阔、辉煌的特质, 小调则常表现出阴暗、狭隘、暗淡的个性。在调性与色彩的对应关系上, 俄国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斯克里亚宾都做过相关的研究。然而, 他们所提到的对应关系都是根据自身的音乐写作经验而来的。那么, 如何寻求一种理性化的音乐调性与色彩的对应关系就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前人对于音乐调性与色彩的对应关系的认识往往是单一化的, 如果通过对波形与频谱进行理性分析, 可能得出很不一样的认识。从理性化的数据中看到的对应关系是可以为我们的动态色彩音乐生活提供多元化的思维结果的。

(三) 动态色彩与情感表达在音乐领域的应用

利用音乐情感与色彩情感的对应, 可以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感受。用一种理性化的数据对应关系来认识动态色彩情感在音乐当中的对应关系, 就可能制作出更多科学、理性的, 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音乐交互应用产品来造福人类。

目前, 在动态色彩在音乐情感领域里的应用不是很多, 前文提到的“色彩音箱”是典型的一种。下面就此再做进一步的讨论。在“色彩音箱”领域, Sonos算是走在前列的制作公司之一, 其设计中带有许多交互性的内容, 在使用户完成体验的同时增加对音箱设备的全新接触方式——这也是增加人与设备互动的较新尝试。

Sonos音箱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它能够通过Wifi进行连接播放, 手机或其他支持Wifi的移动设备均可以对播放的音乐内容进行编辑对应。不同的房间可以对应不同的风格,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在不同房间的音箱中所播放的音乐内容, 同时也控制了各个房间的灯光色彩效果。这不仅让用户体验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同时也给色彩在设计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使灯光与音乐色彩很好地结合。

然而, 在观看口号为“音乐点亮生活色彩” (“Fill your home with music”) 的Sonos音箱的广告片时可见, 其中渲染的灯光色彩并非与音乐的情感类型直接对应, 而好像是由制作者主观设定的, 这就使得原本看起来已做到极致的“色彩音箱”显得过于主观化。此问题应该可以用此方式来解决——通过Waves波形及频谱分析的方式来实现对色彩情感与音乐的理性化对应。

动态色彩与情感表达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大多在近些年的交互产品中有所体现, 但是真正做到利用理性化的分析设备或插件来进行产品设计的公司几乎没有。目前, 有的品牌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能很清晰地查看音频的波形, 这表明, 将波形插件植入硬件设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那么, 如果将这种技术植入到音箱或者其他音乐设备中, 利用科学的波形数据和频谱数据与色彩及色调进行人类情感的对应测试, 得出相应的关系数据, 我们的音乐生活将更加理性化, 而交互形式又实现了感性化的用户体验。这样, 先前多为人为定义的色彩-情感对应、音乐色彩观就变得更具说服力, 也可使得美术与音乐这两门艺术形式能得到更好的融合, 在人类的生活中增添更多的交互趣味。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从来不缺乏感性思维, 而今天, 技术手段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加入理性化思维的方式, 来助力于实现全新的多元化交互设计。

动态互动关系 篇2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轨期,正确认识经济周期、政府负债与经济政策间的关系极为迫切,同时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经济周期、政府债务、经济政策、动态关系 引言:

政府债务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是一个国内外广泛讨论但尚无定论的重要命题。由于国内本身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较强,政府负债与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基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债务本息的累积加重了政府的还款压力,增加了国内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并可能影响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近二十年来,我国政府负债、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三者到底存在怎样的相关关系?目前政府负债是否己经累积到了阻碍经济增长的地步?中国近二十年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政策未来是否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明确中国经济周期、政府负债与经

1经济周期、政府债务与经济政策概述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1996年-2014年这19年间,中国有14年GDP增速破双,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近20年超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经济的超高速发展相呼应,中国政府负债率不断增加。1996年-2014年间,中国中央政府部门负债与当年GDP的比值不断增加,从1996年的23%增至2014年的58%(社科院,2015)。而较为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则增长更加迅速,截止2014年底,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54000亿元(国务院,2015)。随着政府负债的不断增加,庞大的债务本金与利息也在不断累积。与此同时,2014年后,中国经济结束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实际GDP增长率跌至10%以下。GDP增速的较大下行必然与中国政府的负偾问题密不可分。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同样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后,伴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伴随国内人口红利透支、低端要素切入全球化经济红利用尽、产能过剩的内部环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认识的转变及其带来的经济政策上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2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政府债务与经济政策动态关系的意义 2.1明确中国政府负债与经济周期间的相关关系 现实中政府负债的不断累积是否阻碍了经济发展,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经济与文化间的差异,各个国家的情况并不相同,学术界对此也没有定论[2]。本文利用SVAR模型,明确中国政府负债与经济周期间的相关关系,有助于在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更加正确的对待政府负债不断累积这一事实。2.2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间的关系

经济政策是政府平滑经济周期、防止经济剧烈波动的重要手段[3]。当国内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时,政府是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进一步刺激经济,还是通过紧缩性经济政策来抑制经济“泡沫”,中国的经济政策又对经济周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过去二十年间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又是如何进行配合的?本文利用SVAR模型,明确了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间的相关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2.3预测了中国之后的经济周期,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正确认识政府负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调整相关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3中国经济周期、政府债务与经济政策动态关系 3.1政府负债与实际利率的同期相关关系 政府负债与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rt+1=r(gt,rt,t,t)(1)rt

短期来看,Δt比较稳定,而政府会因为各种原因较为频繁的调整实际利率rt,人民银行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实际利率rt受到的扰动也 多。很多情况下,政府会为了减少自身负债而主动降低实际利率rt。因此,本文假设短期Δt不受的影响,而实际利率rt受政府负债Δt的影响。3.2政府负债与财政赤字的同期相关关系 政府负债与财政赤字的关系为:

Bt+1-Bt=Gt+rtBt

公式两边同除以实际年度GDP可得:

t11rt1tt

1gt11gt1财政赤字对政府负债的影响存在时滞,公式中βt代表政府当年的财政赤字与GDP的比,显然会对Δt+1产生影响,但由于Δt在βt确定之前已经确定,因此βt不会对Δt产生影响,由此可以认为同期的βt不会对Δt产生影响。3.3政府负债与经济增长率的同期相关关系 政府负债与经济増长率的关系为:

Δt=

1rt11t1t1 1gt1gt从公式中可以看出,Δt与gt确实存在同期相关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短期内政府负债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其所受到的外在扰动要小于经济增长率受到的扰动[5]。所以在研究政府负债与经济增长率间相关关系的时候,通常将政府负债作为自变量,而将经济增长率作为因变量。本文采用较为通用的处理方法,认为模型中Δt与gt确实存在同期相关关系,且Δt是自变量,gt是因变量。3.4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率的同期相关关系 政府的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为:

gt+1-gt=f(gt,rt,βt,Δt,)

通常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短期内受到的扰动较少,可以认为同期内gt不会对βt造成影响,而经济增长率受到的扰动则较多。因此在讨论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率时,通常将财政赤字作为自变量,去研究财政赤字变化对经济増长率的影响情况。3.5财政赤字与实际利率的同期相关关系 政府的财政赤字与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rt+1=r(gt,rt,t,t)(1)rt

改革开放以来,基准利率不断市场化。相较于短期内较为稳定的财政赤字βt,实际利率rt受更多因素的影响,对经济环境的反应更加灵敏,波动也更加频繁。通常认为,货币政策的时效性更强而政策效力的持续时间较短,财政政策存在时滞但政策效力的持续时间较长[5]。

3.6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的同期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为:

rt+1=r(gt,rt,t,t)(1)rt

通常情况下,实际利率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短期来看,市场化的实际利率 波动更加频繁,而经济增长率受到的扰动较小,较为稳定。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中,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加强经济周期、政府债务与经济政策动态关系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找出其中的规律,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参考文献:

动态互动关系 篇3

VXPLO是一款交互的在线开发工具。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普通网友,想要制作网页,或需要在网页里放入视频、音频、动画,无需写代码,通过VXPLO的可视化编辑便可以轻松实现。

以往,一位设计师如果要在自己设计的网页上添加交互设计会非常麻烦,需要一整个团队去执行:大量的交互代码,多种设备,还需要自己的作品同时支持IE浏览器6/7/8版本,设计师与程序员之间需要耗费很高的沟通成本。而现在,用户只要登录网页就可以使用VXPLO;通过简单的3~4个窗口,一个人就可以创造出所有动态的效果。这让孟智平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牛的事情。

走不通B2B,化身为免费的基础性工具

孟智平一直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进入中山大学后,他被分配的专业是大气科学,随后选修了计算机专业。

毕业后,他先是去了著名的电讯设备供应商北电网络,后来跳槽到瑞典的移动通讯设备商爱立信。然而北欧舒适的生活无法留住27岁的他,他觉得年轻人需要做点事,最后辞职回国创业了。

当时他对通信行业的判断是:它一定会被互联网行业挤压。以前打跨国电话一分钟20多元,现在不到0.2元,这是互联网发展对通信行业的影响。于是他瞄准了互联网行业。

VXPLO的诞生,源于孟智平2008年创办“世云多媒体”时的技术延伸。当时,他在上海做一款视频交互产品的研发。用户点击视频里出现的汽车、衣服、背包等便可以看到物品的相关信息。“我们看一个视频,会觉得里面的物品很好看,却发现得不到直接的信息,例如在哪里可以购买到它,价格是多少等等。”他想把这一块的商业价值挖掘出来。

最初,VXPLO的方向是B2B,针对设计师和企业,但这条路完全是“血泪史”:与多家视频网站合作,有些谈好了但隔几天领导换了,有些认为自己也能做好。B2B无法走通并未让孟智平放弃对VXPLO的研发,他坚信VXPLO会是一款非常牛的产品:“零代码的工具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大的福利。而一个工具好不好,主要看这个东西功能是否强大。VXPLO是全球做交互功能最强大的一款,是纯云端工具,支持HTML5和Flash,能实现很好的效果,还可以一键分享到好友和朋友圈里面。”

既然面向企业的路走不通,那就走向用户。VXPLO开启了B2C之路,将自身定位为一款免费的基础性工具。

而这背后是孟智平的自信与坚持。2008年时,孟智平去西藏墨脱徒步,当时条件险峻,路途艰险,随时可能面临死亡。他发现:“接近死亡的体验,可能使坚持一件事情更容易些,不容易被别的事情打断,不容易走偏,更愿意集中精神去做一些事情。这些东西和性格相关。”

目前,VXPLO开放注册不到20天已有8000多位注册用户,每天增加300位注册用户,整个平台每天会产生五六百件作品,留存率高,活跃度高。

研发历程长达8年

“别人不觉得我们像国内的公司,(觉得我们)有点像外国的团队,因为(我们)一直闷头做,不太曝光。”其实,外界对VXPLO的评价也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性格。

VXPLO的CTO在孟智平眼中“不喜欢在外沟通,只写代码和玩游戏,技术非常厉害”。而孟智平自己也没有对媒体曝光的热情:“如果(将研发比作)搞宗教,我就属于是搞密宗的。”

另外,孟智平一直觉得只有产品完美了才愿意拿出来,因此产品面市前有长达8年的研发历程,和抗战的时间有得一拼。在《创业邦》的采访中,孟智平用“根本停不下来”来形容VXPLO互动大师的研发节奏。“当时没想那么复杂。最初只想做视频交互的东西,发现这个领域太小了,就扩展到所有的元素,视频、音频、文字、动画,网页、图片等全部交互。”

多年的闷头研发之后,孟智平想让VXPLO发展快一点,而且他担心在资金方面会出现问题,毕竟当前的融资环境相对好一点。于是孟智平“自我牺牲”,参加诸多活动,开始小规模推广。

对于同类产品或者竞争对手,孟智平认为:“国内凡是和我们有点像的产品,它们的底层架构或者底层的东西都是国外开源的,只有我们是自主研发的。我们的运营效率、可扩展性、结构等各方面都比他们强,也能做更多的事情。”他以Adobe AE、谷歌Web Designer举例:功能有限,且需要下载安装包安装成本地应用程序;另外商业模式上,VXPLO互动大师是在线的,可分享,可连接社交产品。设计上,其他产品是想用HTML5去替代Flash,而VXPLO不是以Flash为参考原型,而是以交互的解决方案去做的。

对此,孟智平颇有些自豪:“我们还是挺牛逼的,安装在网页上,比安装在本地的东西还要牛。现阶段而言,无论功能、商业模式、更新、对软件的理解,包括以后的分享等,类似产品都离我们挺远。我们的整个架构,对产品的理解,都比其他产品更深。”

目前VXPLO互动大师以培育生态环境为主。孟智平认为自己原本是做内容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把做内容的工具一块做了,而这有利于传播。“我们可以非常迅速地把一些复杂的小游戏和交互效果直接实现出来,不需要写任何代码。像脸萌需要一个团队做两三个月,上百万的投入,我们可能一个人两三天就把这些东西做好了。(用户)还可以在视频里面点击视频对象,这(种效果)是我们公司第一个实现的。”

而涉及到商业上的前景,VXPLO互动大师将可能成为一个内容平台,允许用户在上面做、看、玩,未来甚至可能会有点像YouTube和Pinterest。

创设互动情境构建动态课堂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歌曲的情绪, 能够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儿弯弯》, 尝试用肢体语言、线条或其他方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在歌唱、表演、创作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情境, 感受音乐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表现歌曲, 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情, 抒发热爱台湾、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优美、柔和的歌声演唱歌曲《月儿弯弯》, 根据歌曲的情绪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在歌唱中想象、体会、理解歌曲的意境, 在表现与创作中得到美的熏陶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营造唯美意境, 催化内心情感

原始设计:

古诗引入:古往今来, 有关月亮的诗歌有很多【苏轼的《水调歌头》画面】,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歌呢?

生:“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导入, 创设月亮出现在月空中的意境,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优化设计:

1.画面引入:夏夜的星空非常迷人, 星儿闪闪, 云儿飘飘, 瞧, 谁在云朵里穿行?【动画:月亮穿行, 摇曳】哦, 原来是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在星空中一摇一摇, 看起来像什么呢?

生:小船、香蕉、镰刀……

2.“月亮船”律动:我们一起学一学月亮摇摆的样子, 如果能乘着月亮船到美丽的星空游玩, 那该多好呀!【动画:月亮船, 有规律地摇摆】

学生观看月亮船摇曳的样子, 用动作模仿月亮船, 手拉手架起小船, 全体围成半圆随着音乐《月儿弯弯》的伴奏律动, 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体验歌曲舒缓的节拍。

设计意图:学生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中, 尝试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与体验音乐形象, 把自己的身心融入音乐之中, 用表情、律动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原始设计虽然学生也很感兴趣, 发言人数也较多, 但是没有突出音乐本位, 脱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所创设的情境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够生动、形象, 学生没有获取新的知识, 缺乏动态生成。优化后的设计, 学生参与积极, 在创设的趣味情境中, 展开想象, 自主地用语言、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此时, 孩子对音乐的审美是真正地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的, 整个教学过程都以音乐的美感来获取, 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创设趣味活动, 活化音乐主题

原始设计:

1.出示歌曲:弯弯的月亮挂在空中, 唱出了动听的歌《月儿弯弯》。【电子白板出示:歌谱】一共唱了四句, 哪两句的旋律相同呢?用手指跟着老师的歌声画一画。

2.哼唱旋律:哪一句的声音最高呢?【整体播放旋律, 让学生听辨】跟着琴用“lu”唱一唱。听老师唱第一句, 你有什么发现吗?再看老师画一画我们唱的旋律, 像什么呢?【教师边唱边根据旋律在黑板上画出黄色的弯弯的线条】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比较突破了教学难点, 运用预设的旋律线帮助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的特点, 找到相同的旋律, 降低了学歌的难度。

优化设计:

1.熟悉旋律:我们的月亮船划到了银河中, 是按照什么路线前进的呢?我们用手指跟着月亮船画一画。【动画:月亮随着音乐依次出现, 形成弯弯的旋律线, 最后显示五线谱, 便于分辨月亮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2.听辨旋律:月亮船的路线一共有几条?它们都是弯弯曲曲的, 看起来像什么呢?用动作学一学。再画一画, 比一比, 哪两条线是一样的?它们唱的歌也是一样的吗?【电子白板:拖曳第二句旋律线与第四句重合】

生:像流水, 像波浪, 微波荡漾…… (用动作模仿, 之后分别听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旋律, 并用“lu”跟唱旋律)

3.哼唱旋律:步骤同原始设计, 不同的是媒体操作【电子白板: (1) 由整体播放改成逐句播放; (2) 教师演唱时增加课件演示, 拖曳前半句, 使其与后半句重合; (3) 教师边唱边根据旋律走向, 在电子白板的小月亮上画出黄色的弯弯的线条】。问:线条看起来像什么?

生:像弯弯的月亮。【电子白板:完整歌谱】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形象、生动的旋律图谱营造美妙的星空意境。在教师层层递进的追问中, 学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每一个小音符都化作弯弯的小月亮, 随着音乐的行进依次出现。月亮有高有低, 彼此的距离有长有短, 形象地将音符的高低、时值表现出来, 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了清晰的认知。学生在听旋律的同时画旋律线条, 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实践证明:优化后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的交互优势。其一, 运用了Flash动画效果, 让听觉艺术形象地动了起来。其二, 电子笔可以自由地画旋律线进行比较, 图线结合, 利于辨别。学生哼唱旋律也比原始设计耗时短、准确率高, 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另外, 创设的月亮船形象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轻而易举地找出相同的旋律与最高的旋律, 不知不觉地说出了歌曲名称, 感受星空的美丽与奇妙, 较先前根据单一的投影画面直白地分析歌曲, 课堂氛围活跃很多, 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三、个性表现歌曲, 转化知识经验

原始设计:

1.听赏歌曲:《月儿弯弯》是一首抒情的歌曲, 曲调优美动听。它唱出了浓浓的思乡情, 非常符合我们此时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吧!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云儿又像什么?我们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播放歌曲, 图声并茂】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歌曲的内容, 并同时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柔美的情绪。

设计意图:视觉、听觉、肢觉的冲击, 音乐、绘画、舞蹈的结合, 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融, 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答出歌曲演唱的内容。

2.节奏练习:云儿像流水, 月儿像小桥【电子白板:节奏】。

分女声、男声并加上流水与小桥的动作。

3.认识台湾:我们的祖国真大呀, 台湾在哪呢?学生在地图中指出台湾。台湾为什么被称为“宝岛”呢?教师介绍宝岛台湾【视频:台湾风景及解说】。

4.朗读歌词:台湾人民是我们的同胞, 大陆和台湾紧密相连【电子白板:歌词】。学生按节奏读词、配乐朗读。

5.学唱歌曲:教师范唱, 学生心中默唱, 跟琴轻唱后, 重点学唱。

6.表现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呢?教师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现歌曲的情绪。学生小组讨论每句用怎样的线条表现, 用彩色笔画线条, 并用歌声表现出来。

7.舞蹈欣赏:美妙的歌声传到了台湾。台湾高山族人民用欢快的舞蹈欢迎我们, 一起去看一看吧。

学生观看高山族舞蹈, 跟着做简单的舞蹈动作。

交流想法: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归我们的祖国, 看到了热情的台湾人民, 你的心情怎样呢?歌中又是怎样唱的呢?

8.完整表现:是呀!台湾回归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让我们一起说:祖国早日统一好!

歌曲的第二段和第一段速度有什么不同?跟琴唱第二段之后完整演唱。

9.小结:月亮有时弯弯, 有时圆圆, 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感情, 今天我们乘着月亮船唱着《月儿弯弯》这首歌, 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那就是——

生:祖国早日统一好!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 为表现歌曲做好铺垫。教师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 根据自己的想象, 表现与创编音乐, 从而化知识为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 主要原因是难以激发学生即兴创作的兴趣。学生用线条表现的歌曲情绪画在黑板上, 不便于与歌曲的乐句一一对应, 影响学生的歌唱效果。

优化设计:

上述教学环节中的4、5、7、8、9不变, 优化后的步骤1、2、3、6如下。

1.听赏歌曲:多感官、多媒体刺激改成教师清唱歌曲, 学生们闭着眼睛倾听, 省略所有的其他媒体刺激和动作。

实际效果:全班学生小手高高举起, 答案正确率达100%。

原始设计中通过多媒体给予学生多元的感官刺激, 然而很少有学生回答出问题。课后学生反映:“老师画得很漂亮, 我一直在看, 没有注意听音乐。”“我一会儿看漂亮的照片, 一会儿看老师画, 不知道唱什么。”“我跟着老师学画画动作呢, 没有看屏幕”……

实践证明:内容、媒体并不是越多越好,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情境的创设有时不宜过于复杂。

2.节奏练习:文字改成节奏图谱【电子白板:可移动节奏图谱】。

3.认识台湾:改变一, 增加电子白板演示【电子白板:放大镜放大观察台湾岛】;改变二, 媒体解说改成教师配解说词:“台湾岛是个美丽的宝岛, 景色十分迷人;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 矿产、水产资源丰富, 被称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设计意图:在中国地图中, 台湾岛非常小, 和其相邻的省市也看不清楚, 有了电子白板的放大镜,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教师配视频解说比媒体解说要更有亲和力。教师的语速也可以随着学生的认知进行变化, 利于学生理解。

6.表现歌曲:PPT演示改成电子白板设有“拖动副本”功能的线条。

设计意图:表现歌曲是本课的重点, 特别是让学生用优美、柔和的歌声演唱歌曲。根据歌曲的情绪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音色表现歌曲,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情, 抒发学生热爱台湾、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学生在歌曲欣赏、节奏练习、演唱表演中体会、理解与想象歌曲的意境, 在歌唱中得到美的熏陶与情感的升华。

两种设计的理念差不多, 但是媒体的不同运用, 产生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在优化设计中, 特别是分组活动, 学生用各种线条表现歌曲的情绪, 再集体用歌声与动作来表现。此环节中, 电子笔实现书写、绘图、擦除、修改、颜色变换、粗细调整等多种功能, 效果非常好;学生随心所欲用“电子笔”表现自己的创作, 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转化为音乐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师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1.凸现音乐, 展现音乐魅力音乐课要有音乐课的特征, 任何活动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 充分运用音乐要素, 使之贯穿于教学始终。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媒体, 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挖掘、渗透、感知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本体, 让音乐生动地、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 这样孩子们才会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之中, 感受音乐自身的魅力, 再用表情、歌声、律动、舞蹈等来表达

2.整合媒体, 追求高效课堂

在运用各种媒体时, 不能只考虑某一种媒体的使用, 而应考虑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从而合理搭配, 发挥各种媒体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在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上, 要根据学生、教师、教材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 另一方面也要巧用现代教学媒体, 使二者恰当结合, 相辅相成, 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 又能及时反馈调节,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3.多元互动, 实现生命价值

动态互动关系 篇5

所谓“师生有效互动”,概指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多种性质、不同程度的交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是一种旨在通过师生交往以引起对方心灵的律动与情智的理解,从而达到与对方沟通,并促进双方同步和谐发展的行为。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表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以交互主体性为特征的。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维度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建立“主——客——主”的三维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主—主)以课程内容(客体)为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间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教师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学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教师、学生作为客体的“文本”的建构生成者之间的隐性主体间关系。

如何让这种多重主体间关系生动活泼地发展?如何使教学互动有效有趣?笔者以为,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首当其要。即营造绿色的、民主的、自由而宽松的外在环境氛围,建构健康的、和谐的、亲切而温馨的内在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内外环境的合力下,才能激活起教育本在的“精神元素”:平等、宽容、对话、交流、共享、创新等,才能促使师生双方身心自由愉悦、畅达灵动,才能增进彼此悦纳理解、相互信任鞭策,才能形成师生之间百家争鸣、情智互生的理想场景。

首先,师生共享教育风景

其次,师生自由平等对话

我们深知,真正介入教学交流中的人,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主体性的存在,是平等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师生之间可以随时主动邀请或接纳他人,进入到自己的思想与灵魂中来,在相互对话交流沟通中彼此了解,期待着瞬间精神相遇的种种可能性,从而建构起新的智慧与情感。毋庸置疑的是,在认知新生事物与分享生成观点的过程中,自然存在矛盾与差异。此时,就需要师生在平等自由的原则基础上,敞亮自己的内心境界与智慧视野,通过分析讨论与对话交流,共同分享智慧与经验,以达到某种程度或某个阶段上共识,使交往走向广阔与深刻。

二、创设开放、可写的情境

教育,是由互动的师生主体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对教育情境的主动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的过程。师生主体在此过程中,从来就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充满活力的并在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始终处在生长之中但不会彻底完成。教育环境也不是某种静态的事物,它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因此,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育情境正是这种互动的产物。师生拥有异常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同时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而“自我”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实体,而是教育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首先,师生都是课堂的信息源

我以为,优秀的课堂犹如交响乐团,各具特色的声源汇合而成天籁之音。在课堂上,除却老师事先准备丰富的素材、设计开放的情境外,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整理与课堂相关的信息资料,使课堂中的师生主体都作为课堂的信息源。学生在可亲可爱的信息环境中,不再是单一地、消极地学习知识与技能,而能主动接受多方刺激,通过对话分享经验与

其次、敏锐地捕捉生成资源

三、鼓励自主、多层地参与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以“经历”为特征的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这就需要学生以个体丰盈的生命,积极主动地参与师生互动、知识建构、智慧形成的过程中。

首先,个体与知识构成一个共同的世界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是为满足个体生命的内在需要,而经历的满足求知冲动的过程,是被师生主体以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建构着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与个体主体无法分离,共同构成一个自足的世界,丰富着个体生命的意义。但我们也看到,在现实的课堂,知识被异化了,成了客体的存在,从师生主体的生命中剥离开去,造成了知识的“陌生化”、“虚幻化”、“冷漠化”。因此,教师与学生要努力摆脱被知识奴役或与知识对立的处境,面对课程知识获取生命尊严与言说的权力。恢复师生个体在知识建构与生成中的主体意识和合法身份,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将教师与学生都推向知识探索与生成的前沿阵地,走向对知识的理解与建构显得非常重要。惟有如此,知识才会拥有与个体生命相遇后的感动。一旦知识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丰富充实生命的价值,生命也会因为与这种动态亲和的知识相知相遇而格外美丽动人。

在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中,使学生在与教师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对话中让学生拥有主动探寻知识的信心与勇气,体验做人的尊严,享受尊重的快乐,建立自信和对话的愿望。杨振宁教授曾对“学问”一词做过经典的阐释:“做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问题。”在传统的课堂里,我们过于习惯教导学生如何具体、生动、全面甚至精致地回答问题,几乎忽略了教学生去质疑问难,于寻常处见不平寻。其实,学生能把教师问倒,说明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恰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适当地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与知识同生共长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仔细观察和思考后,生成矛盾碰撞中产生的问题,然后师生在以此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共同研究和探讨,并解决和掌握,这样更能使知识与个体构成一个共同的世界。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与教师产生互动,那么,他接受的就是自己理解了的有意义的知识信息,这种信息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不易遗忘,提取时信息的检索迅速。因为,学生的心灵始终处于探索之中。他们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交流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与体验,提升着各自的情感与审美,这样的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其次,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参与

在教育生活中,任何真实具体存在的生命个体不仅个性鲜明,而且积极主动,锐意进取。尤其是新生代学生,更是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卓越个性,敢为人先,敢于梦想,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他们的身上,流淌着永不枯竭的生命激情与创造热情。

然而,每个生命个体也都有交往的愿望和心理安全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生命力量,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细心观察并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对善于提出问题、勇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要适时鼓励表扬;对辨析独到、判断精确,思考深刻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努力营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自主学习的气氛。而对那些不愿或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强化“问题意识”,及时鞭策引导,适时交流沟通,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要真正地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革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弊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讨论,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成为一潭活水。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形式单调,多为师生之间的简单机械互动,缺乏生生之间互动;教学内容偏颇,多为认知互动,缺乏情意互动、行为互动以及“心灵”碰撞;深度不够,表面热热闹闹,深层却是波澜不惊;互动作用失衡,多是“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有“交互→平行”多边型互动,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

前文已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由“知者”间的对话,走向“智者”间的交流。它不仅关注“知”,即结论本身;更关注“智”,即过程和方法。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将思维过程这个隐性的东西,用外显的语言形式展示,由此来反映认知主体对知识和方法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助互学、集思广益,使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通过这种全员参与、多向互动的对话交流,激活思维、引发思考、超越自我,更为重要的是,个体的自主意识增强,创新意识灵动,知识的掌握不是被动式消化而是主动式接受。特别地,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之间的对话与讨论,能有效地缩短学生之间的认知距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当然,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倡导现场、动态地生成众所周知,教师角色已由师生互动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已无法再如传统教学那样,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讲解预设内容。而要不断地依凭师、生、境的多维互动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课堂的长度、广度、宽度、温度、速度和深度,促进师生有效互动,优化课堂动态生成。

首先,课堂鲜活而充满活力

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就需要师生之间有多层面的互动,即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或许课堂上会出现片刻的“喧哗与躁动”,但更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因生命得到彰显而活力四溢的课堂,因师生有效互动而生动鲜活的教育,因课堂现场生成而气势恢弘的场景。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个真正的教育世界中,充满灵性的生命互动时时带来真情感动。其次,撷取无法预约的精彩

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事先预定的轨道行进,必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事实上,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交流经验、增长见识以及分享智慧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必将产生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以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相长的境界。

第斯多惠认为,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课堂中,如果教师不加注意和引导,部分学生就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故意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也有部分学生

对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而追随大流、人云亦云;还有部分学生即使产生疑问,也不敢提出供大家讨论。如果教师缺乏教育智慧或教学勇气,那就使得一次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擦肩而过,一次次情感交流的可能也丧失殆尽。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开放的情感自由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自己真实的思维状况,都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都勇于实施自己的个性学习策略。如此之后,才可能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动态互动关系 篇6

关键词 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环境污染; VAR 模型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广西工业化进程加速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十年,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2.6%的速度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逐年递增,并呈现加快趋势.而广西自身产能水平低,加上低下的能源利用率,造成能源供需缺口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西的经济发展.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量的增加也给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广西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经济、能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着重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供需和生态环境问题.可见,深入探讨研究三者之间长短期动态关系,对广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关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颇丰.研究的地域有全国也有省市,对广西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两两关系的定性研究,较少从定量角度综合考虑三者相互依赖的动态关系.本文拟采用协整检验和基于VAR 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1],实证探讨广西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三者之间长、短期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内在规律,为广西经济、能源和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些许建议.

2 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的

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图2(a)显示,本期给能源消耗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会引起经济较快增长,直至第7期后趋于平稳,但始终保持对经济增长保持正向拉动效应.说明了广西的能源消耗受到外部因素正向冲击的前7年明显促进经济增长,之后继续保持稳定的正向拉动作用.

从图2(b)来看,本期环境污染受到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在初期会引起经济增长轻微下降,但在第5期后急剧下降,总体上基本保持对经济增长产生反向影响.表明环境污染受到外部因素冲击后,初期给经济增长造成的抑制效应较轻微,后期由于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4],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且维持长时间的抑制效应.

图3(a)显示,当经济增长受到一个单位正向的冲击后,在前6期给能源消耗的正向影响较明显,第7期后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其原因可能是,能源利用效率因短期内难以提高而只能靠消耗大量的能源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在此后长期内能源利用效率会得到改善,进而降低能源消费量.

图3(b)显示,当本期给环境污染一个单位正向的冲击后,前4期对能源消耗产生影响较小,此后给能源消耗带来较明显的反向效应,并能较稳定的维持这种抑制效应.这说明了环境污染初期对能源的影响较弱,但随着污染程度加剧会阻碍经济增长而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

从图4(a)可看出,当本期经济增长受到一个单位正向的冲击后,在前6期给环境污染的带来较明显的正向效应,之后正向效应减弱逐渐接近零.表明经济增长时,短期内因需要大量消耗能源而导致环境的迅速恶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减少了能源消费量,环境污染的程度反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趋于减弱.

图4(b)可见,当能源消耗受到一个单位正向的冲击后,同样在前6期对环境污染产生很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第6期后这种影响作用开始减小.表明长期内,只要进行技术改进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能源使用量的增加而出现减小的趋势.

3.3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三个变量的方差分解图如图5~图7所示.

图5显示,经济增长对自身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一直为正且不断下降,说明当期的经济对后面各期的自身贡献越来越小,随后各期间中自身的变动贡献维持在30%以上.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大,直至第8期达到60.28%的最大贡献率后趋于平稳.表明了,短期内能源消耗确实对广西经济增长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同时,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却呈现缓慢增强的趋势[5].

从图6可看出,能源消耗对自身的方差分解时间路径一直为正且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自身贡献率大约维持在50%~70%间.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贡献率越来越小,随后趋于平稳.而环境污染对能源消耗的作用微弱但逐渐增强.

图7显示,环境污染的变化在最初1期受到所有变量波动的影响,自身贡献率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下降并趋于平稳.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呈现先逐渐下降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总体上逐渐增加,第6期达到37.84%的最大贡献率.从第3期到第10期,能源消耗波动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大于经济增长波动对环境污染的作用.

4 基本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广西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能源的投入能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即能源消耗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拉动经济增长0.666 8个百分点;环境污染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导致经济增长下降0.893 5个百分点,即环境污染抑制了经济增长.

nlc202309020514

第二,基于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耗是广西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Granger原因.

第三,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时间较长且较稳定,环境污染初期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却呈现缓慢增强的趋势;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受自身影响最大,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较大,而环境污染受能源消耗变化影响较明显[6].

上述结论表明了,近年来,广西主要是以投入大量的能源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走的是一条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粗放型的能源经济增长模式,为了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势必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长期下去会造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最终将抑制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广西应加快推进产业结调整与优化升级,尽快转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高能耗的现状,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注重节能减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注重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费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同时,也应重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当前,广西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费品[7],占广西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 60%.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新型能源来缓解矿物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宗杰,周彩云.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5):10-14.

[2] 王风云.我国能源供给与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0):77-80,85.

[3] 杨娟娟.陕西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间互动性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1.

[4] 李春艳.经济、能源和环境的依赖关系与动态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010.

[5] 艾之涛,杨招军.基于VAR方法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风险分析[J].经济数学,2010,27(2):81-85.

[6] 戴钰,刘亦文.基于I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09,26(2):65-71.

[7] 罗静,魏传华.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计量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4)::86-89.

组织学习与企业动态能力关系探析 篇7

关键词:组织学习,动态能力,知识管理,竞争优势

按照结构学派的观点, 组织通常可以描述为某种稳定的结构状态, 这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会被某些转变过程所打破。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如何通过迭代性机会选择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以前影响较大的产业位势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 由于忽略了环境高度动态的属性及理论自身存在某些固有缺陷, 对战略的现实解释能力受到人们的质疑。在Teece等人提出动态能力概念后, 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笔者认为动态能力作为推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保障, 其本质是组织学习问题。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是动态能力更新和发展的基础。

一、组织学习研究评述

(一) 组织学习内涵

从能力角度界定, 学习是指相对长久且不属于自然成长过程结果的人的能力的改变。学习成果包括: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和认知策略。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获得知识的过程, 得到的经历体验导致持续的行为改变。

组织学习是企业在面临复杂环境下, 企业适应环境的一种必然选择。离开组织学习, 企业必然将被迅速变革的环境抛弃。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组织学习是一种行为上的改进, 这种改进可以产生抽象或具体的积极结果”;从管理与创新学的角度看, 组织学习是“企业相对竞争优势的保持和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看, 组织学习是“企业在特定的行为和文化下, 建立完善组织的知识和常规, 通过不断应用相关工具与技能来加强企业适应性与竞争力的方式”。前两种定义主要描述了学习的结果, 第三种定义主要关注学习发生的过程。组织学习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Argyris和Schon (1978) , 他们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在既往经验和活动的基础上开发或者发展相应的能力和知识, 并将这些能力和知识应用于日后行动的过程。Lee认为组织学习是一种基于个体对环境解释的组织、环境运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行为的因果关系进行学习。Bates认为组织学习代表所有知识产生程序的组合, Levitt和March认为组织学习中获取的经验编码, 可以形成指导企业未来行为的组织常规程序。

(二) 组织学习的阶段

对于学习过程的发展阶段, 最为经典的是Huber的理论, 他将组织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知识获取、信息分发、信息解释和组织记忆。Crossan等人认为组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经历着直觉、解释、集成以及制度化这四个发展阶段, 在个人、团体及组织这三个层面同时展开, 循序前进, 并且指出组织学习是企业学习存量和流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直觉阶段发生在学习的个人层面, 制度化阶段发生在学习的组织层面, 解释阶段跨越了个人和团体层面, 集成阶段则联接了团体和组织这两个层面的学习。Bontis等 (2002) 把组织学习视为各种知识生产过程的组合, 并把它分为知识生产、精炼、促进和扩散四个阶段。

(三) 组织学习的类型

组织学习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按学习目, 分为维持学习、危机学习、期望学习。维持学习即学会处理日常工作、制定短期工作计划的一种学习形式;危机学习即依靠应变策略来处理危机和动荡的一种学习形式;期望学习即对问题或未来形势进行预测的一种策略学习。按学习策略分, 分为探索式学习和开发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即组织成员不断搜寻并试验新的组织活动形式及程序来提高组织效率;开发式学习即组织成员学习如何提炼和改善现有的组织活动形式及程序, 以提高组织效率。按组织学习的深度, 分为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重构学习。单环学习是以适应环境为目标的“刺激一反应”式学习, 以既定的模式、方法和规则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致力于当前问题的解决, 而不是检查组织的规范和要求是否恰当。双环学习对既有的假设规范和目标产生质疑, 进而对之进行修正, 从而导致对基本组织假设和心智模式的重建过程。组织不仅要发现组织策略和行为错误, 还要发现指导策略和行为的规范方面的错误, 通过成功地转换组织运作模式来增强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强化组织的竞争优势。重构学习则是组织成员探究过去组织学习的过程和方式, 找出有碍和有助于组织学习的因素, 对指导组织学习的原则、策略、方法、方式的重新认知和修定, 以提高组织适应性和效率。

(四) 组织学习评述

通过上述对组织学习的分析, 笔者认为:首先, 组织学习的环境基础是动态复杂的环境变化, 正是由于环境的动态性, 才决定了学习的持续性;其次, 组织学习是多层次的开放互动过程, 正是由于组织学习的多层次和互动性, 才决定了组织学习能够跨越个体、部门和组织边界, 使学习成为组织因应环境, 促成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再次, 组织学习的媒介和成果是组织知识, 正是由于学习所推动的知识创造、传播、储存和分享过程, 才使组织成为知识型组织, 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构造推动双环学习和重构学习的开展, 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因此, 组织学习就是企业为了适应高度动态的环境变化, 通过在个体、群体、组织和组织间层次上进行知识的创造、整理、传播、储存和共享, 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组织学习是交互开放的过程, 建立在个体学习基础上, 集中于在组织范围内和组织网络中创造和分享知识上。

二、企业动态能力研究评述

(一) 企业动态能力提出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动态能力理论逐步成为当前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与以下两方面密切相关:

第一, 环境高度动态化, 竞争优势来源被高速创造和侵蚀。George (1997) 认为一个战略的作用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实施的措施, 而且也取决于对手、顾客和其他参与者的反应。进入20世纪90年代, 高度动态的商业环境对资源基础理论及核心能力理论对环境的静态假设提出了挑战。竞争优势成为与竞争对手互动效果的概念, 一个停留在已有优势基础上或仅追求已有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 很快就会被更有进取和创新精神的竞争对手所取代。

第二, 核心能力导致的“核心刚性”, 影响企业战略转换能力。核心能力和核心刚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企业在发挥核心能力的同时, 面临着核心刚性所形成的边界制约。多萝西·伦纳德一巴顿 (1992) 认为核心刚性是企业由于核心能力的长期积累所产生一种难以适应变化的惰性。由于核心刚性具有隐性知识和自我强化的性质, 核心刚性一旦形成, 必将影响企业对动态环境的敏感感知和响应能力, 影响企业的环境判断、机会选择和战略转换, 给企业带来负价值。

因此, 在超竞争环境中, 必须把高度动态的环境变量纳入研究视野, 形成新的理论观察视角。动态能力理论把主要注意力放到研究“动态”和“能力”两个方面, 开拓了人们的研究思路。

(二) 动态能力评析

动态能力的构架在1994年由Teece和Pisano提出。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是“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新过程, 以及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响应的一系列能力”。1997年Teece等对其进行了更精细的阐述, 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胜任力, 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学习机制使企业能够有效因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

Zollo等 (2002) 指出动态能力是一种稳定的集体学习模式, 能使企业通过系统创造或调整运营规则来提升自己的效能。企业从下而上存在业务流程、动态能力和学习机制三层能力, 上层的能力对下层的能力施加作用, 决定了下层能力演化的频度和方向。他们认为动态能力和组织学习密切相关, 植根于企业组织学习的流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 动态能力就来源于组织学习。Wang等 (2007) 将动态能力概括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类。适应能力聚焦于企业高效的搜索能力, 并在企业的探索性和开发性学习过程中实现柔性平衡。吸收能力是指企业识别、利用外部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并将其转化为商业结果的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是指企业通过创新行为和过程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创新定位, 进而开发新产品或市场的能力。

王翔 (2006) 在其博士论文“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中, 对企业动态能力给于了较为科学简洁的界定。他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来感知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 并据此更新组织资源能力构形从而支撑企业适应的惯例化的整体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强调企业整体层面上的能力的“动态性”, 二是动态能力内嵌于组织流程或惯例, 三是动态能力的本质更多与知识及其创新相联, 知识创新是更新资源能力构形的基本驱动力。

在上述关于动态能力的文献中, 笔者认为不管是基于战略整合观念、组织演化观念的动态能力分析, 还是基于组织学习角度的动态能力分析, 动态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都是围绕企业要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同时把组织学习作为创建企业动态能力的根本来源。

三、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关系评述

在现代社会, 环境变化迅速, 知识不断推陈出新。企业维持持续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的唯一手段就是不断进行组织学习, 把知识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 把组织学习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保障。动态能力是一个新兴概念, 关于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现有文献中已经体现出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作用。

早在30多年前, 马琪 (March) 等人认为组织学习是组织作为一个整体, 通过与环境发生互动而进行学习的过程。Nelson和Winter (1982) 认为, 组织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操作和管理惯例组成, 这些惯例根据组织的绩效反馈而缓慢进化。因此, 知识学习, 尤其是有意识的学习可以系统地建立和改进组织的经营惯例, 推动动态能力的形成和进化。Teece等人在论述企业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的时候, 把学习作为过程的组成部分, 认为学习过程具有内在的社会性和集成性, 不仅仅通过模仿和个体的竞争来进行, 也通过个人之间理解复杂问题的合作效应进行。学习需要交流的共同编码, 需要协调的探索程序。企业管理和更新其能力的能力是以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体现出来的, 组织学习是解释动态能力的核心要素。由于路径依赖性的存在, 包含着企业能力的组织流程不是短时间内形成或获得的, 而是在长期不断的试验、学习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组织学习是企业形成和发展动态能力的根本手段, 是企业在市场动态环境中赢得动态能力和提升绩效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说动态能力本身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

职工思想动态与企业发展关系探讨 篇8

贵州北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隶属中国华电集团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开发、经营贵州芙蓉江流域鱼塘、清溪、牛都水电站。

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有鱼塘电站、清溪电站,总装机为123 MW, 其中:鱼塘电站75 MW、清溪电站28 MW,牛都电站装机20 MW。

2 职工总体情况

公司职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思想状况健康向上。大多数职工有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有明确理想信念和鲜明政治态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企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对重大问题分析冷静客观,并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对公司深化工作面貌,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双提升,创一流”等活动表示认同。绝大多数职工热爱公司,理解公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且表现出勇于克服困难、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工作状态。

3 当前职工主流思想状况

3.1 广大职工心系企业,关注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和谐共赢

调查来看,广大职工十分关注企业的发展和个人发展空间, 特别支持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技能比武”“新星计划”后备人才培训等活动,对企业的前景寄予厚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有83.6%的职工对公司社会形象和电力职工身份感到光荣和自豪, 大多数持理性的乐观态度,而有负面反映的只占3.6%。在回答“你认为公司的发展能和个人的发展同步吗 ?”这一问题时,有60%的职工表示“能”,但也有40% 的职工持否定态度,大都坚信公司发展好了,自身就可以跟着提升,但是少数人也认为小水电,特别是装机不大还亏损的单位,企业上级公司发展了,受赞扬的还是大厂的职工,小电站职工始终觉得自身的努力得不到认同,能力得不到伸展,态度消极;同时在企业文化的认知上有17.6%“熟知”,82.4% “了解”。这说明绝大多数职工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理性的认识。

3.2 多数职工感到工作压力增加

谈到压力来源时,大多职工认为是工作量较大和公司考核制度,23.6%的职工表示自己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76.4%的职工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呈饱和状态。职工普遍感觉压力较大,说明企业经营压力已得到有效传递。有压力才有动力,保持适度的压力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压力应保持在什么水平,对工作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于小电站,完美无缺的考核制度在工作量大、人员少的环境下是否可行,这些问题值得管理者思考。

4 职工关注的热点和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有70.9%的职工关注收入福利。当前,总体上说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转型发展,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尽责履责,以实际行动关心企业发展。但在期盼转型发展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职工担心利益受损、技术知识不适应,担心企业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利益。企业与职工应当是共赢的关系,职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企业做贡献,同时企业为职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职工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职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极为关注。

5 影响职工思想状况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中看出,职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作标准化不断提高给职工带来新压力;二是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给职工带来的影响;三是内部管理等原因。面对这些情况,亟需在工作中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向上级领导多沟通、多协调,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从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打造创一流中小水电标杆企业贡献才智。

6 对策及建议

6.1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职工素养和技能知识

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契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领导班子建设、责任考核机制建设、党政工作部署、培养复合型党员队伍等工作融入内部管理创新中,调动职工参与公司民主化决策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反响和效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让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收获,不断成长。加大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培训,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培养力度,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促进人员成长成才。积极响应人才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加大人员培养力度, 借助技能竞赛、技能鉴定等平台展示职工的良好技能。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挂职交流锻炼、“十八大”精神轮训、大坝安全监测、财务管理、安全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等各类培训,有效促进全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快速提升。

6.2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制订月度考评体系和年度考核标准,发挥绩效考核对工作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到绩效考核百分百、结果运用百分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分配制度方面,一是要以正向激励为主。不管采取何种考核分配机制,大多数情况下经营效益有所提高,其职工的收入就会有适度增加。二是在分配政策出台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各个层面、各个岗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考核分配中,要做到公开透明,消除职工的疑虑。在费用管理方面,应坚持“统筹考虑,勤俭节约”的原则,将有限的“钢”用在“刀刃”上。

6.3 注重塑造典型,创建和谐团队

一是要注重塑造先进典型人物,利用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其他职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二是要注重团队的作用,努力创建和谐团队。管理学中经常会提到“木桶原理”“短板原理”,只有倡导团队合作、有效沟通,才能达到团队合力1+1>2的效果。只有团队和谐,团队成员才能快乐工作、共同进步。

6.4 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整改落实工作, 认真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建立健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层层有专人负责, 工作中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系统工程。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要积极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新规律特点和方式方法,让职工找准位置,树立大局意识,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

6.5 改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工队伍

积极开展职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当企业改革、政策变化等新政策或新举措出台以后,要广泛利用网络、橱窗、标语以及宣传画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让职工理解和支持新举措。其次,党委、工会、团委要重视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阵地为依托,以主题活动为牵引,扩展职工业余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为职工提供较好的物质保障,使职工拥有精神文化家园。开展职工自编自演文艺活动和趣味运动会等,通过寓教于乐文体活动,凝聚人心,提升人气,强健体魄,增强企业感召力。

摘要:本文提出,加强企业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清理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企业职工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为企业生产经营、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贵州北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源公司)为进一步掌握当前职工队伍的思想动态,打造给力、魅力、活力工会,构建和谐北源、幸福北源、价值北源。近日,北源公司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职工座谈会、交流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在职职工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文分析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职工,思想,压力,待遇,制度

参考文献

[1]杜岗坡.做正能量职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2]雾满拦江.做最好的职工:优秀职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

动态组件的依赖关系分析与研究 篇9

分析与研究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就是围绕动态组件的变更,从系统划分、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开发过程,建立组件动态依赖关系的模型和整理原则,以便捷和高效地实现软件系统在运行状态下的动态组件。

1 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分类

1.1 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

动态组件是指组件化的软件系统在运行时,系统中能够实现变更的组件。它反映了组件在运行阶段的形态,体现了动态组件在软件系统中的动态性。并非组件化的软件系统所有组件都允许在运行状态下变更。在规划、设计、开发动态组件时,应加以标识以区别系统中的动态组件与非动态组件。

现用模型表达,即输入A-B模型来表达组件动态依赖关,如图1所示。

输入A-B模型能简便、显性、直观地描述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当然可以用组件的内部标识来表达,系统可以动态地自动计算出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但会给系统带来耗时、易出错、处理过于复杂等问题。在动态组件系统中,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反映了动态组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一个动态组件对其它动态组件的依赖程度越高,该组件越不稳定,可靠性越低。一个组件被越多的组件动态依赖,则该组件对整个动态组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越大。

1.2 依赖关系分类

时空分类:将开发周期的分析阶段、设计阶段、运行阶段等划分为分析空间、设计空间、运行空间等。在同一空间内的组件的依赖称为组件的空间依赖。不同空间的组件的依赖称为组件的时间依赖。从时空角度划分组件的依赖分为二种类型:空间依赖、时间依赖。从输入X角度划分组件的依赖关系分为:数据依赖关系、方法依赖关系、重用依赖关系、标记说明依赖关系。将在运行空间中组件的依赖关系称为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将在分析空间、设计空间中组件的依赖关系称为静态组件的依赖关系。在此研究的是围绕组件的动态更新,在分析阶段、设计阶段针对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展开分析、设计、整理和管理,在运行阶段具有动态依赖关系的组件,其动态变更过程、方法、原理及管理的研究。

2 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整理

2.1 关于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整理的方法

分层业务组件方法就是对应用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一直到系统运行整个开发周期,按应用业务分解为若干业务组件。业务组件又可以分解成粒度更小的组件,在管理上划分为系统级和业务组件级。系统级负责整个应用系统的公共类组件、连接类组件、共用类组件的管理。业务组件级负责该组件内的协调、管理。在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将动态依赖关系的分解最小化,即将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分解一直到包含动态依赖关系中的元素的最小组件。形成系统级和业务组件级的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表,为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在系统级和业务组件级上的管理提供支撑。

2.2 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原理

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就是对动态组件的变更过程实施的操作及操作步骤。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决定了这些操作及操作步骤。

2.2.1 动态组件更新的过程控制原理

在输入A-B模型中,若要对A组件进行动态更新,依赖于A组件的B组件将会受到影响。按进程管理中的信号量管理方法对A组件与B组件实现并发控制,B组件不能处于执行状态时,A组件的动态升级执行时,B组件的执行要求将被阻止,直到A组件的动态升级执行完成。

2.2.2 动态组件删除的过程控制原理

根据输入A-B模型,对A组件进行动态删除,系统也要将依赖于A组件的B组件进行动态删除,若要在动态组件软件系统中,对A组件进行动态删除,系统也要将依赖于A组件的所有组件进行动态删除。由于允许删除的动态组件对系统的影响大,在规划、设计、开发允许删除的动态组件时,应加以特别标识。

2.2.3 动态组件插入的过程控制原理

根据输入A-B模型,在动态组件软件系统中,若要对B组件进行动态插入,系统则要判断B组件所依赖的A组件是否存在,版本是否支持。若A组件存在且版本支持,B组件的动态插入才能实现(假设B组件的插座是合乎要求存在的)。

2.3 动态依赖关系整理

在组件应用系统中的组件动态依赖关系首先要进行整理,以便高效、快捷地实施组件动态依赖关系管理,实现动态组件变更。

2.3.1 禁止循环动态依赖

若存在循环依赖,动态组件更新将无法实现。

2.3.2 缩短动态依赖链

缩短组件的动态依赖链,能极大地降低组件动态依赖链的复杂性,提高组件动态依赖管理的效率。分层业务组件方法按业务建立业务组件,由于业务自身内部关联性强,业务之间关联性弱,分层业务组件方法使业务组件之间弱耦合,业务组件内强聚合,能较大程度上地缩短组件的动态依赖链。

2.3.3 动态依赖转移

为了使软件系统在运行状态下的组件最大限度能进行变更,简化组件动态依赖,需要对组件动态依赖关系实施转移。分层业务组件方法在需求业务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都应将减少跨业务组件的组件动态依赖关系。一方面尽量将跨业务组件的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转移为业务组件内的组件动态依赖关系,另一方面将跨业务组件的组件动态依赖转移为业务组件对整个应用系统的公共类组件、连接类组件、共用类组件等系统级组件的动态依赖,如图2所示。

除了依赖关系整理三个原则外,在输入A-B模型中,还可以将B组件对A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细化。将B组件对A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细化到B组件的具体方法中,不妨设B组件的Bf方法动态依赖A组件,输入A-B模型来转变为输入A-Bf模型。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原理也发生相应变化。在输入A-Bf模型中,若要对A组件进行动态升级,按进程管理中的信号量管理方法对A组件与Bf方法实现并发控制,Bf方法不能处于执行状态时,A组件的动态升级执行时,Bf方法的执行要求将被阻止,直到A组件的动态升级执行完成。

3 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管理

3.1 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管理

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在管理上划分为系统级和业务组件级。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以表格形式来表达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系统级的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表,由系统管理,业务组件级的动态依赖关系表,由业务组件管理。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可由系统管理也可由业务组件管理。一般地情况大型系统、分布式系统的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由系统管理,小型系统、集中式系统的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可由业务组件管理,开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3.2 基于动态组件动态依赖关系的组件变更

在系统管理的动态组件变更过程控制下,业务组件内依赖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过程:

(1)向业务组件内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器组件提交组件变更申请,管理器组件检查变更组件,若该组件属于业务组件内动态依赖,则执行(2),若该组件属于跨业务组件动态依赖,则向系统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器组件提交组件变更申请,然后结束。

(2)判定该组件是否工作。若工作则等待,否则执行﹙3﹚。

(3)将该组件所属业务组件的该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表及变更申请交系统,系统按动态组件变更的过程控制原理实施组件变更。

系统的跨业务组件依赖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过程:

(1)向系统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器组件提交组件变更申请,系统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器组件检查变更组件是否允许,若不允许,则结束;若允许,则执行(2)。

(2)将该组件的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表或子表及变更申请交系统。

(3)系统的动态组件变更管理器组件根据件依赖关系表或子表,实施动态组件变更过程控制。

3.3 组件的版本管理

组件的升级与扩展在管理上用组件的版本号来实现,组件动态依赖关系也要通过组件的版本号来反映和管理,组件动态依赖表不仅要表达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还要通过组件的版本号来表达组件在升级与扩展方面的动态依赖关系,如表1:

若eA的组件动态替换,即版本号由v102升至v103,而组件eA v103所必须依赖的eB组件的最低版本号为v124,则系统中的eB组件应为v124版本,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表中的eB组件版本号应改为v124,这就要求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表要反映组件动态依赖的一致性。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表中组件所依赖组件的版本号为最低版本号,若eA的组件动态替换,即版本号由v102升至v103,而组件eA v103所必须动态依赖的eB组件的最低版本号为v123,而系统中的eB组件为v124版本,组件动态依赖关系表中的eB组件版本号则无需修改为v124,仍为v123。

4 结束语

基于分层业务组件的动态组件动态依赖关系方法,是从动态组件体系结构角度,在整个开发周期以构建动态系统为目标,各开发阶段围绕组件的动态依赖关系展开,形成了动态组件动态依赖关系的分析方法、整理方法及管理方法。基于分层业务组件的动态组件动态依赖关系方法,是开发高可靠、高稳定的动态组件软件系统的关键。

摘要:以高度体系结构为中心的组件方法是现代软件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发高可靠、高稳定的动态软件系统是目前组件方法开发的重要领域。动态组件软件系统的核心是动态组件依赖关系, 在基于分层业务组件方法上, 提出了对动态组件依赖关系进行分析、整理、管理的一些思路、策略, 为动态系统开发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法。

关键词:动态组件,依赖关系,体系结构,动态系统,分层业务组件方法

参考文献

[1]JACKSON M.软件开发问题框架:现实世界问题的结构化分析[M].金芝,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2]ALAN W B.大规模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M].赵文耘,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甄镭.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PETER M.组件级编程[M].施诺,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第三版) [M].卢有杰,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6]COLIN A.基于构件的产品线工程UML方法[M].顾剑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7]PETER H, OLIVER S.基于组件的企业级开发[M].韩柯,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8]李彤.软件并行开发过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9]PAU C, RICK K, MARK K.软件构架评估[M].孙学涛,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主题与区域动态环境互动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主题区域活动,动态环境

一、师生共建动态主题区域的环境

陈鹤琴指出:“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如果环境构成后就被固定保持不变, 那幼儿自主的活动就不能充分地展开, 环境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过程中体现动态环境创设。由于幼儿活动的展开是向着多个方向变化发展着的, 教师要创设幼儿能主动与之相互作用, 获得丰富体验的环境, 就有必要顺着幼儿活动的进程来创设环境。

在玩具真好玩的区域活动中, 在“送玩具”活动中, 我们请家长将家中幼儿的玩具带入园, 在活动中, 幼儿情绪较高, 都非常踊跃的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我的电动玩具”, “我的是遥控玩具”, “我的是……”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人眼花缭乱, 同时, 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将制作好的玩具标记图让幼儿自己来选择, 通过自主的活动为每一样玩具都找到玩具的家, 在常规中,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习惯。

陈鹤琴指出:“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让幼儿自己来设计, 自己来布置, 这才格外有意思。”在开放性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本身就是一个随着目标、季节等教育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丰富, 不断调整的过程, 其中环境创设的选题设计, 资料收集, 材料准备等环节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这也正是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

二、动态的区域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纲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充满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是要求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师生, 同伴关系, 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 心情愉快, 形成安全感, 信赖感。

在幼儿的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自尊感。当自尊需要得到满足, 将会使人感到自信, 体验到自我价值, 从而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肯定, 并有助于逐渐摆脱早期对成人的依赖, 建立起更到的独立性。在小班《圆圆和方方》区域活动中, 孩子们感受到图形娃娃无处不在, 在小朋友的身边有许多的图形宝宝。幼儿身边的世界是一个缤纷复杂的图形世界, 桌子、凳子、玩具、图画书、吃饭的碗、洗脸的盆、身上穿的衣服等等, 都存在着各种形状。图形包围着幼儿, 幼儿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受着形状的乐趣。通过这个主题, 我们邀请幼儿一起进入图形宝宝的世界。在美术活动中师生互动活动, 画了圆圆的彩色的棒棒糖。在感受圆形的同时把自己喜欢的糖果展示在主题墙, 在分类活动中把生活中的圆圆和方方的物品进行分类。

我们遵循《新纲要》的目标、要求, 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我们给孩子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理解和想象, 我们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们感到孩子与老师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

三、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幼儿的认知最初是因特定情境需要而萌芽,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让知识技能渐渐被内化, 扩充, 变得可以弹性地运用于不同的情境。儿童天生就是主动的认知者, 具有巨大的潜能, 我们积极地帮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引导他们广泛地参与到主题确立, 内容设计, 资料收集, 材料准备, 制作与装饰等活动中, 并用职业的敏感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 使儿童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使我们的环境创设越来越完美。

例如:美术区域活动《水果盘》, 幼儿学习在白色的纸盘里画各种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的水果。使用水粉和棉签进行绘画活动, 在画葡萄时可以用手指进行点画。知道自己的小手很干, 在活动中感知秋天水果丰收了。秋天的水果丰收了, 有红红的樱桃、紫色的绿色的葡萄, 黄色的梨子, 红红的苹果等。在绘画中再次感受圆圆的水果。孩子们通过欣赏、表现、表达充分感受到了“秋”芬芳在主题区域中体现动态变化。幼儿的兴趣和爱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外界的刺激而不断发生变化, 此时, 我们必须经常变换丰富的、充满童趣的环境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在秋叶飘的区域活动中, 我们一起认识了《美丽的菊花》, 美术绘画添加《一串红》、《多彩的树叶》, 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 了解了秋天的梧桐树、玉兰树和银杏树。幼儿学会观察, 了解秋天树叶的各种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活动材料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互动性。一物多用, 树叶、水果可以反复使用。幼儿用的水果、树叶是孩子美术区的作品剪贴, 树叶、水果颜色多种、种类不同。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性和延伸性, 可以提高幼儿对秋天主题的探索的兴趣, 引导关注秋天的落叶、秋天的小问号、秋天的果树。

《新纲要》也指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创设一个动态的优良的区域环境非常重要, 能使幼儿感到很安全, 彼此信任, 增强自信心与成功感, 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 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李建君.区角, 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2]李建君.区角, 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3]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的特点分析[J].学前教育, 2006, (10) .[3]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的特点分析[J].学前教育, 2006, (10) .

动态互动关系 篇11

[关键词] 美元指数;石油价格;曲线拟合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09)03-0001-(04)

自从美国与欧佩克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形成石油美元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就和美元的动向密不可分,美元的表现也就成为国际油价的晴雨表之一。油价的涨落一方面反映了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元汇率的变化。美元汇率变化也因此对国际油价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元贬值会刺激原油市场造成石油价格的高涨,美元持续贬值会给国际金融业带来巨大恐慌,投机商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将美元兑换成石油期货合约,这可能造成石油市场的供求失衡,从而影响到石油价格的稳定;美元币值稳定或升值则有利于稳定石油价格。为了说明此种情况,本文选择了能反映美元整体变化的美元指数来代表美元汇率的变化。美元指数上涨,说明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比价上涨,也就是说美元升值,国际上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其对应的商品价格就应该下跌;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说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国际上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其对应的商品价格就应该上涨。

近年来,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并屡创历史新高,持续贬值的美元为油价上涨推波助澜。2007年,美元对14种世界主要货币都出现了贬值,其中,对欧元贬值约10.5%,对日元贬值约6%。研究证明,美元每贬值1%,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将同等幅度上升。美元贬值同时提升了石油、黄金等商品市场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

一、文献回顾

对国际石油价格最早研究的是Hotelling的可耗竭资源模型。后来的许多文献通过设定石油市场不同结构和参与石油市场的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建立各种理论模型并引进各类相关参数来研究石油价格,如Pindyck、Gately、Jose[1]、He[2]等;国内学者如梁强[3]、张跃军等人也对油价结构及波动特征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另外,还有学者在石油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及原油价格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方面利用协整性理论进行了研究,如Serletis、Crowder、Schwartz、Gulen[4]等人对原油、汽油和民用燃料油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Sadorsky[5]研究了原油、民用燃料油和无铅汽油的期货(期限为1个月)的价格与美元汇率间的协整关系,发现存在长短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呈伟力[6]、宋玉华[7]、范英和焦建玲[8]等人对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他们的上述研究基本上围绕油价波动的行为来进行,涉及的实体因素较多,涉及的金融因素较少。随着石油金融化特征的明显化,有必要深入多角度研究石油价格与金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选取

石油期货产生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期货市场中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出自纽约棉花交易所(NYCE)的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它于1985年推出并以1973年3月为参照点,基期点为100。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WTI)石油期货合约是全世界最活跃的一个石油期货品种,考虑到时间周期长短的变化,本文以周为采样间隔。数据区间为1989年4月23日至2008年11月30日近20年(共1 024周)的每周的美元指数的收盘点数(数据来源于纽约棉花交易所网站)和WTI的每周最后一日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情报署网站)。如某日为非交易日则提前到距离那天最近的交易日选取交易价格。主要分析美元指数的变化对石油价格的单方面影响,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相关性检验、曲线拟合检验和残差检验等。

三、实证检验过程

(一)描述性分析

近20年石油期货价格与美元指数走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走势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1990—1991年美元指数跌破100时,石油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1991—1996年美元指数围绕100窄幅波动,石油价格也围绕20美元窄幅波动,石油价格比较稳定;1997—1998年随着美元指数的上涨,石油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1999—2001年石油价格随着美元指数的上升而上涨,存在了一段时间的正相关的关系;2001年之后美元指数开始走弱,石油价格出现了显著的上涨,当美元指数跌破80的时候,石油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最高达147美元以上。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快速的下跌。

图2反映的是石油价格波动幅度与美元指数波动范围之间的关系。当美元指数在92以上处于强势时,石油价格在20~40美元/桶之间波动,

范围比较窄,油价比较平稳;当美元指数波动在80~92之间时,油价波动比较剧烈,波动范围扩大到20~80美元/桶;当美元指数跌破80的时候,国际油价出现了快速上涨,2007年2月到2008年7月,国际油价从50美元/桶上涨到最高147美元/桶以上,上涨了190%以上,波动范围也扩大到了40~147美元/桶;2008年7月以后美元指数上涨到80以上,石油价格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回落到40~50美元/桶。

(二)相关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际石油价格与美元强弱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选取的美元指数与石油价格的周数据进行了不同时间段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1989年4月23日至2008年11月30日的相关数据根据图1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了整体检验与分段检验。

1989年4月23日至2008年11月30日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从数据选取整个区间还是分段区间,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不同区间段相关程度与方向不一样。整个区间段呈现负相关性,但在1998—2000年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之间出现了一小段时间的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二者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小;2001—2008年,国际油价与美元指数之间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负相关性。

(三)曲线拟合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的强负相关性,本文进行了以美元指数为自变量的曲线拟合检验,并拟合了直线方程(Y=b0+b1X)与二次项方程(Y=b0+b1X+b2X2)曲线,拟合检验对比如表2所示。

通过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以美元指数为自变量(X)、石油价格为因变量(Y),线性方程的决定系数调整R2为 0.645,作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表明:F=749.370,P=0.000,t=-27.375,P=0.000直线方程为:Y=204.657-1.641X。二次项方程的决定系数调整R2为0.828,作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表明:F=993.252,P=0.000,t=-23.432,P=0.000二次方程为:Y=847.634-15.216X+0.070X2。经方差分析,回归方程有效,拟合的二次项方程优于线性方程。二者的对比可以通过曲线拟合图3看出。

(四)残差正态性检验

表3表明石油价格残差检验数据较为理想,标准化残差的正态曲线的均值为0,标准偏差为1.00,接近标准正态曲线,基本满足随机误差项正态分布的假设理论;残差散点的分布随机均匀,可以判断残差与因变量之间相互独立性较高,基本满足残差独立的假设理论。图4表明代表样本残差的数据点基本处在表示指定正态分布的直线上或周围,因此基本符合残差正态分布的假设理论。整体来说曲线拟合效果比较理想。

四、结论

通过数据曲线的观察及相关性检验发现,国际石油价格与美元走势之间存在较长期的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自2001年以来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世界主要石油现货与期货市场的价格都以美元标价的缘故。但在某些特殊时段,尤其是美元走势非常强或非常弱的时期,石油价格也会摆脱美元的影响,具有独自的趋势。

曲线拟合检验表明,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自2001年以来存在较强的二次项曲线关系,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收盘价的相关性高达-82.8%。根据2001年1月以来的两组数据进行的曲线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若美元指数为85,那么原油价格的合理价位应为60美元左右。

残差检验表明,石油价格与美元指数的曲线拟合效果较好,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也符合实际情况。但本文没有进行残差的单位根检验,可能国际石油价格和美元指数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关系。单纯用美元指数来分析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会损失一定的信息。

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仅用美元指数的变化来分析显然不够全面,自2001年以来,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贬值超过了30%,这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产品理应上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最高上涨超过了400%,美元贬值和油价的上涨速度显然不同。

近年来,金融行业大规模介入石油市场,使石油由一种单纯的套期保值工具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投资载体。仅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交易商平均每日的合约数就为全球日石油需求的1.3倍,石油期货也因此成为基金最常用的对冲工具。据估计,流入全球主要石油期货市场的资金高达上万亿美元。交易商通过吸纳或抛售石油期货合同,从中赚取差价,使得投资者在期货市场投资石油的获利率持续超过其他商品。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及基金持仓的变化加剧了石油期货价格的短期波动。

[参考文献]

[1] Jose A R,Cisnerosl M,et al. Multifractal hurst analysis of crude oil price[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02(313):651-670.

[2] He L 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or fractal features and long-run memory mechanism in petroleum pricing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2007,27(4):492-502.

[3] 梁强,范英,魏一鸣.油价结构与奇异性分析[J].管理评论,2006,18(2):15-19.

[4] Gulen S G.Efficiency in the crude oil futures market[J].Journal of Energy Fiance and Development, 1998,3(1):13-21.

[5] Sadorsky P.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futures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J]. Energy Economics,2000,22(22):253-266.

[6] 呈伟力.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因素的定量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5,13(8):40-43.

[7] 宋玉华,林治乾.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1-5.

[8] 范英,焦建玲.石油价格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4-41.

[责任编辑:张岩林]

A Demonstrative Study on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International Oil Futures Price and US Dollar Index

PENG Min,SUN Yan-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8, China)

Abstract:Because oil price is unique currency of settlement with US dollar, there exists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US dollar fluctuation and oil price. Therefore by mean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curve fitting test, residual test and methods so on, a demonstrative study is made of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York commodity futures exchange crude oil price and the US dollar index to discover the time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the US dollar index and crude oil futures price falls.

动态互动关系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住院确诊的年龄≥60 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 例。均符合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即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SBP) ≥140 mm Hg或舒张压( DBP) ≥90 mm Hg[4]。排除同时患有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性心肌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均登记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 ,测定血清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的水平。

1. 2. 2 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 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将袖带固定于左肘上方5 cm处,松紧合适,有效血压( SBP: 70 ~ 220 mm Hg;DBP: 40 ~ 130 mm Hg) 应不少于总测量次数的80%,血压监测时间为24 h,设定6: 00 ~ 22: 00 为白天时间,22: 00 ~ 6: 00 为夜间时间,血压数据≥30 次; 记录并计算24h APP的数值,按24h APP的大小将患者分为低脉压组( 24h APP<60 mm Hg) 和高脉压组( 24h APP ≥60mm Hg) 。

1. 2. 3 超声心动图: 由经验丰富的心脏超声医师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按常规从胸骨左缘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 ,室间隔厚度( IVST) ,按下列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 LVM) 。

体表面积( m2) = 0. 0061×身高( cm) +0. 0128×体质量( kg) -0. 1529[6]

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 LVM/体表面积; 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 LVMI>125 g /m2( 男性) ; LVMI>110g / m2( 女性)[5]。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M( Q1~ Q4) ]表示,2 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 回归分析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以P<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分析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2 组间年龄、性别、LVMI、24h APPI、24h SBP、TG、L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h DBP、体表面积、BMI、T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不同性别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比较

老年高血压女性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31. 5%( 23 /73) ,男性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1. 0%( 13 /118) ,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24h APP、24h APPI与LVMI具有相关性。见表2。

2.4回归分析

以LVMI为因变量,分别以年龄、TG、LDL-C、24h SBP 、24h APP 、24h APP I为自变量进行简单线性分析得出,年龄、24h APP、24h APP I为LVMI的危险因素。见表3。以LVMI为因变量,年龄、TG、LDL-C、24h APP、24h SBP、24h APP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排除了TG、LDL-C、24h APP 、24h SBP 、年龄等的影响后,24h APP 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 B)为63. 882,见表4。

3 讨论

2013 年欧洲高血压/ 心脏学会指南将脉压≥ 60mm Hg作为无症状靶器官损害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评价指标之一[7]。本课题按24h APP≥60 mm Hg将患者分为高脉压组和低脉压组,高脉压组的LVMI、24h APP、24h SBP的均值均大于低脉压组。

脉压在评估心血管疾病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脉压由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计算而来,其大小受每搏射血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僵硬度以及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大动脉僵硬度和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为脉压的主要决定因素[8],并且脉压在个体内存在可变性,在一天内也有大的变动,同一个脉压可对应多个SBP数值和DBP数值,因而脉压不能有效评价患者血管状态,杨鹏麟等[9]提出脉压/SBP能反映血管的动态顺应性和固有顺应性,且变动范围小于脉压,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普遍应用于临床,24h APP和24h APPI在预测心血管疾病方面更具有权威性。本研究中高脉压组24h APPI、LVMI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提示24h APPI、24h APP为LVMI的危险因素,在排除年龄、性别、24h APP等干扰因素后,24h APPI为LVMI独立危险因素,24h APPI在评价心血管疾病方面较24h APP更有说服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血管壁结构中的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功能减退,导致血管增厚、僵硬度增加。发生高血压时,弹力纤维减少或断裂,承担压力负荷的弹力纤维向非弹性胶原转变,动脉顺应性下降,最终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SBP增高,脉压增大[10]。老年人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24h SBP升高,24h DBP不升或下降,24 h APP增大,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左心室肥厚加重; DBP降低,左心室血供受限,轻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重者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Lei-bowitz等[11]对高龄女性患者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左心室肥厚总体发生率为43%,老年妇女的发生率为60%,该过程与SBP明显相关。本课题女性均为绝经合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女性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大于男性,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h APP及24h APPI的相关性研究发现,24h APPI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左心室肥厚的独立预测指标; 同时指出老年高血压女性是左心室肥厚的高发人群,需要早期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脉压(24h APP)及动态脉压指数(24h APPI)的关系。方法 入选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1例,入选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24hAPP分为低脉压组(24hAPP<60 mmHg,n=136)和高脉压组(24hAPP≥60 mmHg,n=55);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数值,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高脉压组24hAPPI、LVMI、24 h收缩压(24hSBP)的水平大于低脉压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24hAPP、24hAPPI、24hSBP为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24hAPPI为LV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APPI可能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

参考文献

[1]曾勇,张稳,刘丹,等.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形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3,10(28):477-479.

[2]Kathodi RE,Couri DM.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major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Update and practical clincical applications[J].Int J Hypertens,2011,2011:495349.

[3]赵兴胜,于海霞.老年高血压循证医学[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5):428-430.

[4]孙宁玲.《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8):515.

[5]章露陈,郑礼裕,邹文博,等.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呈杓型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0):929-934.

[6]蔡晓琪,张玲玉,黄晓东,等.高血压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9):830-835.

[7]Mancia G,Fagard R,Narkiewicz K,et al.2013 ESH/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13,34(28):2159-2219.

[8]李红健,韩素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关系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4,29(9):1635-1637.

[9]杨鹏麟,徐定修,张素勤.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6):334-336.

[10]张玲,田家玮,符颖,等.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2120-2122.

上一篇:人口出生率下一篇:城市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