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的安全使用(通用9篇)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篇1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高浓度氧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治疗方法。由于高压氧治疗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目前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过去的高压氧治疗中,氧气汇流排(包括氧气减压器)起火、氧气瓶爆炸、舱内火灾等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高压氧舱内火灾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操作人员和高压氧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上述事故的发生与氧气的使用与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1 加强高压氧舱氧气管理的重要性
高压氧治疗中的氧气作用,是通过患者在高气压的环境下,吸入高浓度氧,增加患者血液的氧分压以达到治疗目的。在高压氧治疗中,氧气是一个重要而又有危险性的因素。由于氧气具有强的助燃特性,使用时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氧气汇流排的起火燃烧,氧气瓶的爆炸等都与操作不当有关,严重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和治疗的安全。在高压氧舱的密闭环境中,舱内氧浓度过高,极易发生氧舱内火灾事故,危及舱内患者的生命安全。国内发生的多起氧舱事故以舱内火灾事故为主,导致多名人员的死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都与舱内氧浓度过高有关。舱内氧浓度升高,主要在于高压氧舱的氧气使用管理不善,如由氧气设备故障致使漏氧、吸氧方法不正确致使氧气漏到舱内、操作不当使氧气过多地漏到舱内等综合因素导致。因此,只要加强对高压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就能消除操作事故隐患,确保患者高压氧的安全治疗。
2 氧舱氧气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2.1 建立氧气管理制度,进行人员安全培训
首先,要建立氧舱氧气操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和要求,如氧气间的管理制度、氧气操作规范、氧气安全使用要求等,使操作人员有操作的依据,有章可循。其次,操作人员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要了解氧气的作用、特性,还要有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素质,必须知道氧浓度过高可能会产生的危害性,懂得怎样去检查氧气是否有故障,怎样去解决出现的氧气故障,并能对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理,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再则,加强对氧舱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在高压氧治疗中,安全无小事,无论是操作事故还是舱内的管理事故,都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要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增强责任心和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以确保氧舱运行的安全。
2.2 氧舱供氧系统的安装要求
空气加压舱国家标准对氧气系统的要求如下。
2.2.1 供氧系统的组成
供氧系统应由瓶装医用氧气、液态氧槽或能稳定供氧的其他氧气源、指示仪表及控制阀门、吸排氧装置等组成。采用瓶装氧气的多人氧舱应设置氧气汇流排。
2.2.2 供排氧系统要求
(1)供排氧系统的管路材料应采用紫铜或不锈钢材质,阀件应选用铜质和不锈钢材质。管系密封垫片应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2)带有普通吸氧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则应配备吸氧动态显示仪或对每位患者配备氧气流量计,以便于观察患者的吸氧状况。
2.2.3 进舱氧气压力要求
氧源经减压后输入舱内的供氧压力应高于工作舱压0.4~0.7 MPa。当舱内满员同时吸氧时,供氧压降应不大于0.1MPa。
2.2.4 氧舱排氧要求
患者呼出的废氧应通过排氧管路接至室外,排氧口应高出地面3m以上,便于排除氧气的快速扩散,防止氧气的堆积。
2.2.5 舱内氧浓度要求
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值应不大于23%[1]。
2.3 氧舱外氧气的管理
2.3.1 液态氧的使用管理
使用液态氧时,要按照液态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专人操作,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检验氧站设备的各仪表、阀门,确保氧站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2]。
2.3.2 瓶装氧的管理
(1)应注意氧气间的管理,瓶装氧由于压力高,运输、搬动频繁,易发生安全事故,操作和管理时应特别要重视,应严格按照氧气瓶管理制度去执行。(2)要保持氧气间的通风,少放杂物;禁止用沾染油污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氧气瓶不能强烈碰撞。(3)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有机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过快产生静电火花,而发生燃烧。国内有过这方面的教训。(4)氧气瓶、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应由专业人员修理。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
2.3.3 氧气汇流排的使用管理
(1)冬天汇流排的减压器和管系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铁器一类的东西猛击,更不能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丝,以防止氧气突然大量冲出,造成事故。(2)定期清理氧气汇流排中的过滤器中的异物,否则异物易引起汇流排堵塞,使氧气流通不畅,导致氧气流量不足并且浪费大量的氧气,影响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效果。(3)氧气汇流排应经常性检查和维护,在日常治疗操作和设备检查时,要经常观察氧气压力表的指针是否摆动。关闭舱内供氧阀门后,观察2~3min,看氧气压力表指示是否继续升高,如果升高较多,表明氧气减压器有故障,不能继续使用,需要专业人员修理[3]。此外,还要观察减压器安全阀的情况,发现有漏氧,应通知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2.4 舱内氧气的使用与管理
主要目的是控制舱内氧浓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23%),以防止舱内火灾事故的发生。
2.4.1 进舱前的舱内氧气系统的检查
首先,进舱氧源压力应保证在0.5~0.7 MPa;其次,检查氧气管路以及各连接处有无氧气泄漏,重点检查舱内有无漏氧。检查舱内氧气管路有无泄漏,在关闭舱门的情况下,仔细听,不能有丝毫漏气的声音。如有漏氧,应立即查清漏氧部位,立即处理[4]。
2.4.2 确保患者舱内吸、排氧顺畅
要经常检查各吸氧装具在吸氧时是否通畅轻松,同时适当调节排氧开关,确保患者舱内吸、排氧顺畅,防止患者因吸、排氧的阻力大,频繁取下面罩,使面罩内的氧气漏入舱内,导致舱内氧浓度升高。常见的问题是呼吸调节器内吸氧大膜片老化,以及调节器的阀芯磨损严重导致吸氧阻力增大甚至漏氧,因此要经常检查予以更换。另外三通管的排氧阀瓣脱落会导致患者吸不到氧,这时必须更换三通管,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4]。
2.4.3 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
患者进舱时,要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面罩要与面部贴紧,正常呼吸;呼吸不要过于用力,否则会出现缺氧的症状,会影响治疗效果;不要频繁取下面罩,这既会影响治疗效果,又会增加舱内的氧浓度。
2.4.4 减压时正确的操作方法
减压时,不要关闭氧舱供氧阀门,同时要开大排氧阀门,使舱内排氧管路的废氧尽量排到舱外,防止呼出的废氧回流到舱内,增加舱内环境氧浓度。
2.4.5 确保氧舱测氧仪的灵敏可靠
经常检查氧舱测氧仪的状态,保证其灵敏可靠,时刻监测舱内氧浓度的变化,发现舱内氧浓度超标要尽快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通风换气,降低舱内的氧浓度。在检测氧浓度时,发现测氧仪显示值长时间不变,或者不断变低,甚至低于21%,这时应检查内舱到测氧仪之间的气路是否通畅、传感器是否在有效期,同时应用空气重新定标,如能完成21%的定标,测氧仪还可使用;如果定标后提示检查传感器,说明传感器不能使用,必须更换新的传感器。
2.5 婴儿氧舱氧气的使用与管理
婴儿氧舱由于舱内氧浓度很高,使用时应特别仔细,不可大意。进舱前仔细检查婴儿的衣物,要求只能穿纯棉衣物,严禁化纤衣物进入舱内,更不能将电动玩具带入氧舱内,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导致事故的发生。
2.6 做好氧气系统的定期检查、检验和维护
按规定检验氧气系统相关设备、仪器、仪表。如氧气瓶的试压实验,氧气管道的气密性检查,压力表、安全阀的定期检验。此外,液态氧站、氧气汇流排要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3 舱内应急系统的应用
舱内应急系统包括水喷淋装置、舱内紧急供气装置。水喷淋装置在舱内发生火灾时向舱内喷水雾,既起灭火的作用又可降温。在舱内发生火灾时,由于按规定舱外氧源已关闭,舱内紧急供气装置是专为舱内患者提供紧急呼吸空气的装置。一旦舱内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舱外氧气开关,同时打开紧急供气开关,供舱内患者呼吸,防止因舱内氧气关闭患者发生窒息,同时应快速打开紧急泄压阀,快速减压,让患者尽快出舱,以减少损失。
4 小结
高压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是高压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氧管理应把安全放在首位,必须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氧舱内火灾事故是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最严重的灾难,一旦发生将是很难挽回。要避免这样的灾难发生,重在预防。全国有多起氧舱火灾事故发生,虽然起火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由舱内氧浓度过高而引发,它给相关单位和患者造成了严重损失。氧气的强助燃性是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控制舱内氧浓度不超标是防止舱内火灾发生主要措施。我们20年的高压氧治疗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加强高压氧舱氧气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就能控制舱内氧浓度的升高,就能防止舱内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氧舱的安全运行,为广大患者造福。
摘要:本文阐述了氧气在高压氧舱应用中的重要性、危险性,以及加强氧气管理的必要性。从制定氧舱氧气安全操作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方面,论述了建立氧气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的作用,以及加强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的意义。还就实际工作中的氧气使用管理的注意事项、管理方法、要求,以及应急系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只要严格执行安全要求和管理方法,就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高压氧治疗的安全。
关键词:高压氧舱,供氧系统,医疗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GB/T 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4.
[2]李兴明,王强.液态氧站安全使用与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5):55.
[3]赵志明,李英.高压氧舱治疗设备的维修心得[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8-12.
[4]李兴明,王强.医用高压氧舱设备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76.
[5]沈国理,王一芾.医用氧舱的安全使用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6):15-16.
[6]张禹,肖宏,吕艳,等.高压氧舱设备的发展概况[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6-9.
[7]姜开美.高压氧舱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61-262.
[8]徐新南.浅谈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20(2):75-76.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篇2
5.1.1 使用液氯气瓶,应执行气瓶安全的有关规定。
5.1.2 充装量为50kg和100kg的气瓶,使用时应直立放置,并有防倾倒措施;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使用时应卧式放置,并牢靠定位。
5.1.3 液氯气瓶使用时,应有称重衡器。气瓶内氯气不能用尽,应留有余压。充装量为50kg和100kg的气瓶,应保留2kg以上的余氯;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氯。5.1.4 液氯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建立使用记录,重瓶存放期不应超过三个月。
5.1.5 液氯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气瓶内压力大于瓶外压力,液态氯向气化器中输送时,应高于气化器的压力。当气瓶出现负压时,应立即关闭控制阀或气瓶阀,防止物料倒灌;负压瓶返回充装单位时应说明,不应向气瓶内充人其他气体。
5.1.6 不应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气瓶,可采用40℃以下的温水加热。
5.1.7 开启气瓶阀门时,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应使用活扳手,管钳等工具。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用力不可过猛;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使用压力、流量用控制阀或针型调节阀调节,不应使用气瓶阀直接用于调节压力和流量。
5.1.8 为防止工艺系统物料倒灌,不应绕开缓冲器、单向阀(逆止阀),走短路直接使用氯气,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5.1.9 作业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关闭液氯气瓶瓶阀。5.1.10 更换液氯气瓶时,不应将残余氯气排在作业场所。
5.1.11 液氯气瓶长期不用,因瓶阀腐蚀而形成“死瓶”时,用户应与供应厂家取得联系,并由供应厂家安全处置。5.2 液氯贮罐的使用安全 5.2.1 液氯贮罐基础应稳固,防止基础沉降引起管道应力破损。5.2.2 贮罐库区范围内配备相应的抢修器材,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 5.2.3 贮罐的贮存量不应超过贮罐容量的80%。
5.2.4 贮罐输入和输出管道,应分别设置两个截止阀门,定期检查,确保正常。6 设施设备的要求 6.1 通用要求
6.1.1 设备、阀门和管道处的连接垫片应选用高强度耐氯垫片。6.1.2 用氯设备应使用与氯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剂。6.1.3 设备、阀门和管道连接、安装前,要经清洗、干燥处理,阀门要逐只做耐压试验,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做到连接完好、紧密、无泄漏。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气密试验合格,否则,不应投入使用。6.1.4 严格执行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安全运行。定期清除滞留在反应设备、过滤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物或残留物,消除泄漏及设备设施故障隐患,保证用氯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6.1.5 不应使用烃类和酒精清洗氯气系统设备、阀门、管道以及加氯机等。
6.1.6 设备、阀门和管道检修时,应切断氯气来源和传动设备、控制仪器或仪表的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或检查确无压力后,方可进行检修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要动火时,应事前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置换处置,取样分析合格,办理动火批准手续后,方可进行。6.2 液氯气瓶的要求 6.2.1 液氯气瓶装卸设施 6.2.1.1 充装量为100 kg、500kg和1 000 kg的气瓶装卸时,应采取起重机械,不应使用叉车装卸。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气瓶重瓶时总重量的一倍以上,挂钩牢固,制动可靠。6.2.1.2 充装量为50 ks的气瓶装卸时,车辆货箱、使用平台处要用橡胶板衬垫,用手推车搬动时,应加以固定。6.2.2 液氯气瓶称重衡器
称重衡器量程应大于气瓶重瓶时总重量的一倍以上,并按规定每三个月校验一次,确保准确。6.2.3 控制阀和针型调节阀
控制阀和针型阀调节幅度能够在所需液氯流量零至最大之间调节,并能够保证在气瓶失效时,能够有效地关闭液氯的输出。6.2.4 气化器
采用盘管式气化器,热水侧设温度控制,液氯管道设排放阀;不宜使用釜式气化器。6.2.5 缓冲器
6.2.5.1 用于大量使用氯气系统的缓冲器应有足够的容积,容积量原则上应同反应器容量相同,安装放置应有一定高度。
6.2.5.2 缓冲器应设压力表、排污阀、安全阀及压力报警装置,安装应符合工艺要求,定期排污、清洗。6.2.6 调节阀或限压阀 6.2.6.1 采用自动调节阀的工艺管道,应设手动紧急切断阀,保障安全。6.2.6.2 限压阀能够根据加氯机所需压力、流量零至最大之间调节、限定。6.2.7 压力表
压力表应选用膜片压力表(如采用一般压力表,应采取硅油隔离措施),其量程应当为正常使用压力的一倍以上,并应有标定的最大使用压力安全线及有效期检验标志、铅封。压力表的校验期不应超过六个月。6.2.8 流量表
流量表的耐压等级、材质、耐腐蚀性等指标应符合氯气使用要求,且安装位置符合使用要示求。6.2.9 单向阀(逆止阀)
单向阀(逆止阀)耐压等级、材质、耐腐蚀性等指标应符合氯气使用要求,且安装位置符合工艺要求。6.2.10 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及安装位置应符合工艺控制要求。7 液氯使用的操作人员 7.1 专业资格要求
液氯用户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7.2 其他条件 7.2.1 年龄满18周岁。
7.2.2 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氯气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氯气作业对心、肺、呼吸道功能要求较严格)。
7.2.3 符合氯气工种作业特点所需要的其他条件。8 液氯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应急处理
8.1 液氯气瓶泄漏时,不应向瓶体喷水,抢修人员在戴好防护用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立即转动气瓶,使泄漏部位朝上,位于氯的气相空间。
8.2 瓶阀密封填料函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8.3 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处理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
1.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喷雾状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其大面积扩散,导致隔离区外人员中毒。
3.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铜管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彻底消除氯气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将泄漏的液氯钢瓶投入碱液池,碱液池应足够大,碱量一般为理论消耗量的1.5倍。
4.实时检测空气巾的氯气含量,当氯气含量超标时,可用喷雾状碱液吸收。
5.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泄漏现场应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质,所使用的工具严禁粘有油污,防止发生爆炸事故。1.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2.易熔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 3.瓶阀泄漏时,用六角螺母拧紧;
4.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并尽快将液氯使用(抽空处理)完毕。
5.当氯气泄漏无法控制时,可用大量的水进行喷淋稀释。
6.在泄漏点周围设置水幕水带和雾状水流,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7.在运输途中液氯钢瓶无法处理时,应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8.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
1、液氯钢瓶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防震圈等安全附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撞击。
2、在钢瓶装卸开行车时,铁钩下严禁站人,运行钢瓶时,要观前顾后,防止撞击物体而发生意外。
3、充装量为500 kg和1000 kg的钢瓶卸时,应采用起重机械,其起重量应大于瓶体重量的一倍,并挂钩牢固。严禁使用叉车装卸。
4、起重机械的卷扬机勾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
5、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6、液氯钢瓶装卸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钢瓶必须横向放置,头部瓶阀朝向一方,满瓶只允许单层放置,且装车空瓶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7、高温季节,装运车辆必须有遮阳设施,防止暴晒,装卸人员发现没有帆布等遮阳设施时,应拒绝装卸发货。
8、液氯钢瓶不得与易燃品、油脂和带油污物品以及其他任何气体、腐蚀性物质等同车运输,装卸人员发现有上述物品及其他介质气体瓶时,应拒绝装卸。
9、液氯钢瓶装车完毕,必须再次检查确认钢瓶安全附件齐全、装载符合要求和固定可靠后,钢瓶检验站方可出具出厂证,准予发火,若发现漏氯或发热或有其他异常的钢瓶,应妥善处理,严禁出厂。
10、用氯单位返回的空瓶,必须安全附件齐全和瓶体完好,由钢 瓶检验站进行检查验收和记录,并开出相应票据交有关部门。
11、用氯单位在装卸、运输、使用液氯钢瓶过程中,若发生摔落、撞击、无余压、进入异物等异常情况,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在返回空瓶时,一并向钢瓶检验站报告。
12、运输液氯,必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遵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及《氯气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13、运输液氯车辆的车况必须良好可靠,且应备有固定钢瓶用的三角木、紧固器,必要的抢修器材和有效的防护用品及消防器材。
14、运输液氯车辆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且证件(危险品运输证、驾驶证、押运证等)齐全,否则销售公司不得开票销售,氯气站不得发货。
15、液氯运输、押送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16、运输液氯的车辆,驾驶室前方应悬挂规定的危险品标志,旗帜和标志灯。
17、机动车辆运输液氯钢瓶时,应严格遵守当地公安、交通部门规定的行车路线,不得在人口稠密区明火、高温等场所停靠,车辆停靠时,应可靠制动,并留人值班看管。
18、高温季节,应根据当地公安部门规定的时间运输,且应有有效的遮阳用具,防止液氯钢瓶暴晒。
19、车辆运输液氯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20、充装量为500 kg和1000 kg的钢瓶装运,只允许单层设置,并牢靠固定,防止滚动。严禁同车混装易燃、易爆、腐蚀性及有抵触性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
21、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不得从隧道过江。
22、车辆在运输途中,行车要平稳,尽可能避免急刹车,不准高速行车、空档溜车和强行超车,应及时检查排除故障,不得带病行驶
23、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时,运输人员必须采用抢救措施。瓶阀泄漏时,先后拧紧阀杆及六角螺母,易溶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焊缝或其它部位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处理人员必须戴好有效防护用品在上风向位置。
24、采取了堵漏措施,仍难以奏效时,应将载有泄氯钢瓶的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高压氧气板式换热器的安全使用 篇3
1 板式换热器 (BAHX)
就是有交替的波纹管翅片层 (通道) 组成的芯块单元, 翅片厚度一般为0.2到0.5毫米。层间通过分隔板彼此分开, 分隔板一般为1.0到2.4mm, 各层的边沿通过边条密封, 同时提供气流的进出口通道, 芯块单元的上下部分通过盖板封闭。
换热器的图例如下图所示:
图1示出交换器的管口。图2为三个换热器并联组成的组合体, 在这种情况下, 每一股气流通过汇流管进入组合体, 然后分配到三个换热器每一个的进入接口, 流过换热器通过出口汇流管离开组合体
2 设计和运行的问题
ASU的设计必须解决氧气化器中碳氢化合物中积累的问题。影响碳氢化合物积累数量因素包括:
2.1 空气质量
大气中微量的碳氢化合物堵塞组分进入空分装置后, 没有完全被前端空气净化系统清除的痕量残留, 最终将影响碳氢化合物和堵塞组分在沸腾液氧中的浓度。另外, 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正常空气质量和空分装置附近碳氢化合物在沸腾液氧中的浓度。另外, 还要考虑其异常变化, 可能会超出前端空气净化系统设计的清除能力。
2.2 沸腾压力
由于沸腾压力的增加有利于气、液两相的平衡而使碳氢化合物的溶解度提高, 因而工艺空气中碳氢化合物积累的倾向随着沸腾压力增加而减少。在超临界压力条件下被加热时, 碳氢化合物的聚积是不可能的因为超临界条件下不可能形成界限分明的液相。
2.3 氧的速度
沸腾氧在BAHX通道中速度的增加将降低富碳氢化合物浓度液体相在BAHX通道中聚积的倾向。
2.4 固体过滤
对BAHX上游的液氧进行过滤可以清除颗粒物, 颗粒物偶然可能堵塞狭小的BAHX通道从而形成池状沸腾区域。
3 板式换热器的设计
通道的安排:板式换热器设计中, 通常将惰性流体置与外侧, 与液氧沸腾通道配对相邻的至少有一侧是凝结的空气或惰性流体。液氧和惰性气体的这种配对和设置安排, 对于能量的缓解是有利的
氧的流速:如果富含碳氢化合物浓缩物的液体形成, 它就可能在热交换器中聚积。确保足够的流速和良好的流量分配, 就可以将富含碳氢化合物的液体在通道中进一步向上携带到温度高到足以使其气化的区域, 使其聚积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
4 板式换热器的布置
对相邻含氧设备之间的距离应给以考虑, 相邻设备之间的空间应填充不可燃材料, 例如珠光砂, 而且该空间应充氮气保护。国际上认可的压力释放设计规范对于氧沸腾的板换管道和容器是适用的。
液氧和气氧管道:建议在低压塔和液氧沸腾的板换之间安装10到100目的过滤器, 目的是减少颗粒冲击, 同时也可将固体材料在板式核心的聚积减少到最低。过滤器筛网材料的选择应认识到薄细材料会增加可燃性, 一种适当的材料是镍-200, 在系统设计时对于过滤器的支撑垮塌压力应给与仔细的考虑。过滤器的垮塌可能造成所积聚的大量颗粒物被释放。
5 操作问题
启动:在将泵加压的液氧引入热交换器前, 应先用空气, 氮气或氩气给惰性气体通道增压, 建议将其作为一个标准的操作程序以确保在发生意外点火事件时存在惰性气体以阻止铝的燃烧。
6 加热解冻
空气分离装置的加热解冻程序应得到认真的控制, 防止装置设备中所积聚的碳氢化合物重新冷凝, 随后对板换可能造成污染。
7 低压运行
如果沸腾氧的压力降低到设计值以下, 应考虑给出报警和停车以引起操作人员注意。持续的在低压下运行可能引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的聚积。
8 高压运行
更高的压力可以增加铝-氧燃烧的剧烈程度。压力在8000Kpa以上的实验数据和经验很有限, 运行在高压装置的社记者应进行风险分析。
9 烟雾含量高的情况
富含碳氢化合物的气溶胶正常浓度对于空分装置的安全事故不会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 森林火灾可能向大气中释放很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 (作为固体或液体悬浮颗粒) , 有时间甚至会持续几周, 可采取下列措施降低碳氢化合物浓度:
使用高效过滤器清楚大于0.1μm到0.4μm的颗粒物, 过滤器可以位于主空气压缩机进口或者预净化器出口
咨询制造厂家:什么样的情况为重大烟雾的判别原则。如果没有, 可以使用PM10的阈值为150μg/m3
总结:设计, 运行和维护是任何一个系统取得安全和可靠服务业绩的关键因素, 对于压力氧沸腾中的BAHX来说, 达到安全的最重要条件是使用优良的工程设计、运行和维护规范以消除点火源和点火机制。其重点便是通过各种情况的分析使碳氢化合物的聚积得到有效的控制。
摘要:本文介绍了铝钎焊板式换热器 (BAHXs) 中引起碳氢化合物聚积的因素的研究和消除方法。
关键词:BAXH,碳氢化合物,空分装置ASU
参考文献
[1]陈长青, 沈裕浩.低温换热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2]吴彦敏, 气体纯化,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篇4
随着氧气呼吸器在煤矿、消防等行业使用越来越普遍,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频繁,由于在使用和维护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高压氧气瓶在充填、使用维护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隐患,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伤亡等后果,所以,在高压氧气瓶的充填、使用维护和运输中需要拟定相关的安全措施。
一、氧气瓶的充填
氧气瓶的充填过程也就是将大氧气瓶中的医用氧气充填到小氧气瓶中的操作过程。(一)、氧气瓶充填环境要求:
1、充填室应光照、通风良好;
2、充填室内应干净无油污、无易挥发的碳氢化合;
3、使用环境的温度不低于0℃,建议不高于60℃;
4、最好选择单独的房间。
(二)、氧气瓶充装前,充装人员应对气瓶进行检查,有下列情况的氧气瓶严禁充装氧气:
1、超过检验期限的氧气瓶;
2、外表有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及外部损伤缺陷的氧气瓶;
3、瓶体或阀门被油脂污染的氧气瓶;
4、来历不明或气瓶内气体成分不明;(三)、氧气瓶充填时的注意事项:
1、充填的氧气必须是合格的医用氧气;
2、充装室内外严禁烟火;
3、氧气瓶充装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氧气充泵的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氧气瓶充装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护具,检查充装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充装工作。
5、气瓶的充装应严格控制,瓶内氧气压力在充填时一般设定为22MPa,气体冷却后气瓶压力为20MPa,在任何时候不准超过23Mpa; 6、40升大氧气瓶去外单位充氧气时,装卸运输应设专人管理,轻搬轻放,并进行固定,严防互相撞击,禁止烟火及混装易燃、易燃、腐蚀性及油脂的物品。
二、氧气瓶使用、维护时注意事项:
1、氧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碳纤维复合瓶),禁止与尖锐物体相碰撞或磨擦,以免气瓶表面产生刮伤。如明显变形或有其它机械损伤,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作好标记,分开放置;
2、在将氧气瓶安装到呼吸器时,一定要连接可靠,保证气密,防止大气泄漏;
3、在进行氧气呼吸器检查校验或训练时,如正压氧气呼吸器席位操作,任何人员严禁吸烟,禁止用火绳检查呼吸器的气密性,防止氧气瓶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4、氧气瓶最高工作温度为60℃,严禁在高于60℃的环境中使用氧气呼吸器;
5、救护值班车应采取减震措施,防止氧气瓶及氧气呼吸器因碰撞造成意外事故;
浅谈压缩天然气气瓶使用安全 篇5
1 CNG气瓶的生产安全
CNG气瓶主要有钢质气瓶和钢质内胆环向缠绕气瓶两种。目前, 主要采用两种生产工艺进行, 一种是冲拔成型, 另一种是采用无缝钢管旋压封口封底成型。原材料合规和生产工艺稳定优化是提高气瓶使用安全的首要条件, 对气瓶生产中关键工序的检验也是造就高质量产品的重要手段, 严格做好每一工序的生产和检验, 由专人进行检测, 同时每一生产过程有工序见证记录资料, 检验结果及时打印并出具报告, 气瓶敲打移植号, 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可受控的检验状态。在生产中保证安全, 才能在使用中让用户安全。
2 CNG气瓶的使用安全
CNG气瓶使用安全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为存储介质、瓶体材料、瓶阀、使用环境、定期检验, 人为因素等方面。
2.1 存储介质的安全问题。
CNG气瓶主要存储介质为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份为甲烷 (CH4) , 常温常压下成气态, 易燃易爆, 沸点为-161℃ (1atm下) , 无色无臭, 比空气轻, 热值和自燃温度较高, 在封闭环境中, 泄漏的天然气易形成可燃混合气, 遇明火易爆炸燃烧。GB18047-2000《车用压缩天然气》对车用CNG技术指标有明确的规定。如生产过程脱水脱硫处理不到位, 会引起瓶体、阀门和管路连接处腐蚀并影响密封性, 甚至使减压器功能失效, 导致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所以, CNG加气站应保证车用CNG气质达标。
2.2 瓶体材料的安全问题。
CNG气瓶材料主要参照GB18248-2008《气瓶用无缝钢管》, 气瓶原材料主要选择铬钼钢无缝钢管, 采用调质热处理。CNG钢质气瓶的工作压力较高, 天然气中又含有一定量的H2S和水分, 因而钢瓶的氢腐蚀倾向较大。据有关资料, 高强度钢在高压下, 在干燥的H2S气体中有裂纹的扩展倾向。当钢瓶硬度较高时 (HBC 34) 即使气体中H2S浓度为0.1 mg/L, 长时间可发生断裂。钢的屈服强度越高, 其材料断裂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越低, 裂纹扩展速率随钢的强度增加而迅速增大, 同时由于车用瓶存在较频繁的振动, 因而也是加快裂纹扩展的一个原因。另外, 气瓶表面质量也值得重视。由于氢对缺口极为敏感, 哪怕非常细小的尖锐缺口也会导致应力集中, 加速氢腐蚀进程, 最终导致气瓶爆炸。
2.3 瓶阀的安全问题。
车用CNG气瓶常常会发现气瓶有泄漏现象。检验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气瓶存在瓶阀结构不够合理、与瓶身连接处密封不好等现象。这样的情况在车用CNG全复合材料气瓶中尤为普遍。带有泄漏问题的车用CNG气瓶一旦进入实际运营中属于带病工作, 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爆炸等事故。对于采用多个气瓶串联供气的情况, 每个气瓶应配置一个高压电磁截止阀, 使各瓶的高压燃气先受截止阀控制, 再串联供气。一旦发生意外, 各瓶高压气会受到发动机点火电磁脉冲的控制而被分别关在瓶内, 不会喷出燃烧。
2.4 使用环境的安全问题。
2.4.1 化学品侵蚀
车用CNG气瓶在实际运行环境中, 可能遭受酸雨等化学物质的侵蚀。这些物质会与气瓶表面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即会对有缠绕层的车用CNG气瓶造成缠绕层纤维的断裂、溶解、松动或者产生应力腐蚀裂纹等, 对于钢瓶则直接造成壁厚减薄、产生凹坑等后果。
2.4.2 大气侵蚀
车用CNG缠绕气瓶的纤维缠绕层如果长期暴露在阳光及大气中, 其外表面涂层的状况会变化, 可能导致缠绕纤维松动、断裂, 从而降低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强度, 影响其安全性能。
2.4.3 外力作用
车用CNG气瓶在使用、搬运等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汽车本身发生事故等影响, 可能造成车用CNG气瓶受到冲击、碰撞、磨损、过热等损伤, 导致车用CNG钢瓶表面受损, 或造成车用CNG缠绕气瓶表面纤维层松动、断裂、树脂破碎等后果, 会降低车用CNG气瓶的安全性能。
2.5 定期检验的安全问题。
汽车用CNG钢瓶工作压力为20MPa, 一般安装在出租车的尾部或公交车上, 汽车在路上行驶, 气瓶使用状况复杂多变, 且充装的CNG是有应力倾向的介质, 使用一定时间后可能会使钢瓶内外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 因此必须严格CNG气瓶定期检验管理, 确保气瓶使用状况良好。
2.6 人为因素的安全问题。
2.6.1 改装单位把关不严格或无资质改装, 甚至旧气瓶、报废气瓶重新使用。
2.6.2 加气站安全管理不到位, 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规程不规范致使充装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2.6.3 充装过度频繁影响气瓶使用寿命。
2.6.4 气瓶安装位置不合理,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2.6.5 气瓶支架、拉带多为改装单位自行设计制造, 材质和结构
各异, 紧固螺栓和垫带规格不一, 变形、移位和脱落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气瓶表面损伤, 固定不牢, 管线弯曲、断裂或接口松动, 引发天然气泄漏。
氧气吸入器的使用及保养 篇6
氧气吸入器主要由浮子式流量计、导向柱、流量调节阀、进气插头、安全阀、出气接头、湿化瓶、通气管等组成。当中心供氧系统的氧气经减压后, 由氧气管道输送至病房供气设备带, 将氧气吸入器插入快速插座内, 打开旋转开关后对流量调节旋钮进行微调, 即可输出所需的流量, 连好导气管, 加湿器、吸氧器和鼻塞即可输氧。
2 使用方法
2.1 使用前必须按规定的方法消毒。
2.2 使用时拧下湿化瓶, 往湿化瓶中加入蒸馏水或冷开水 (严禁用生理盐水) , 至上下水位标线之间, 再拧紧湿化瓶并将鼻氧管连接在出气口上。
2.3 将氧气吸入器插入设备带的快速插座上 (氧气吸入器的流量调节阀必须关闭) 。
2.4 逆时针调节流量调节阀, 浮子式流量计内浮子慢慢上升, 湿化瓶内有气泡冒出。
2.5 等流量达到所需要求时, 将鼻导管插入患者鼻内, 使其能吸入氧气。
2.6 患者用氧完毕后, 流量调节阀关闭。
2.7 卸下氧气吸入器时一手托湿化瓶, 一手按快速插座外套使其解锁, 设备带氧气自动切断。
2.8 使用后的氧气吸入器必须按规定对相关部件进行消毒。
3 注意事项
3.1 使用前必须将法定检测单位进行氧气吸入器计量检测。
3.2 氧气气源必须是法定的医用氧气站提供。
3.3 严禁未消毒使用 (可浸泡消毒, 严禁高温高压消毒) 。
3.4 氧气吸入器严禁倾斜、倒置、水平使用, 必须保持垂直放置。
3.5 严禁注水面高于上水平线或低于下水平线。
3.6 缺氧性疾病患者, 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氧流量大小。
3.7 鼻导管仅供一次性使用。
4 维护保养
4.1 定期检查密封圈, 如有损坏、老化、漏气等就必须更换。
4.2 定期更换磨损的通气管。
4.3 如有浮球黏在流量计内壁, 应卸下外置把水渍擦干后在使用。
4.4 如浮球卡在流量计顶端, 应卸下外置取下后在正确放置, 同时注意连接气源时要关闭流量调节器。
4.5 如发现有漏气音, 及时联系维修部门。
结论:为了能更好地使用仪器设备, 避免人为性故障的发生, 保证仪器的正常运作, 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 使仪器设备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诊疗。
摘要:本文将简单的介绍氧气吸入器装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措施。
关键词:氧气吸入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护保养
参考文献
[1]周远东崔国光等医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05第2期
[2]孙长明冯凡氧气吸入器的常见故障维修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2003第12期
[3]孙湖生氧气吸入器常见故障原因及快捷检修[J].《计量技术》2003第11期
[4]许建平浮标式氧气吸入器的常见故障及检修[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第5期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篇7
临床中, 氧疗已成为各种缺氧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 以往传统的吸氧装置, 患者使用后, 氧气湿化瓶经常规消毒后继续使用。 而由于湿化瓶消毒不严格, 容易导致细菌污染严重超标, 。 因此, 我院现采用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连接瓶, 为一次性用物 ( 本品经环氧乙烷灭菌) , 使用期限为5 d, 5 d后更换新的湿化连接瓶。
对于内科系统疾病, 老年患者很多疾病均伴有咳嗽、咳痰的症状。 患者咳痰后, 痰液在室内蒸发, 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科现将更换下的氧气湿化连接瓶作为患者使用的痰杯, 患者吐痰后, 将盖子盖上, 放于床边, 防止痰液蒸发。 此物, 可作为临床中废物再利用, 具有合理利用资源, 安全、方便、经济实惠等优点, 自2014 年我科使用以来, 深受患者的好评与喜爱。
关于氧气充装安全设计的讨论 篇8
近年来氧气瓶在充装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 气瓶爆炸事故不断。《中国气体》2005年第4期报道了“几次气瓶事故爆炸通报”, 从2005年6月14日至2005年9月26日发生了11次气瓶爆炸事故, 其中氧气瓶爆炸占了5次。
2、氧气充装设计标准和依据
氧气充装工艺设计用到的主要标准和依据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2007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4-200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主席令第70号)
■各地出版的“安全生产条例”
3、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
3.1 危险因素
氧气充装投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爆炸、火灾、噪声、低温冻伤、中毒窒息、触电、高压气体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等。从近年发生的事故来看, 爆炸、燃烧发生的频率最高, 其中氧气瓶的爆炸为最, 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有:
■生产操作失误。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操作人员错将氢气瓶等易燃易爆气体瓶充装氧气, 造成燃烧爆炸;二是充装阀开启过快, 管内氧气短时间流速过大, 因垫片、焊接铁锈微粒等燃烧或产生静电火化, 造成燃烧爆炸。
■气瓶本体的缺陷。气瓶的磨损、腐蚀、撞击等造成瓶本体缺陷, 或瓶帽保护受振动或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气瓶物理爆炸。
■氧气管道、阀门和仪表等有缺陷或带有油脂, 造成燃烧爆炸。
■液态氧充装进入气瓶, 造成气瓶的超压而发生物理爆炸, 严重的会引起燃烧爆炸。
■氧气管道或气瓶静电积聚, 引起燃烧发生爆炸。
3.2 爆炸危害
气瓶爆炸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燃烧爆炸) , 爆炸直接危害方式有冲击波伤害和爆炸碎片伤害。
3.2.1 气瓶物理爆炸对人员和建筑物
产生严重的伤害,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对人体伤害和建筑物破坏程度有:
■气瓶1米范围内:人员死亡, 建筑结构严重破坏;
■气瓶2米范围内:人员重伤, 建筑结构被破坏;
■气瓶3米范围内:人员轻伤, 建筑结构被轻微破坏;
■气瓶5米范围内:受压面的门窗玻璃大部分破碎。
3.2.2 气瓶爆炸造成的碎片飞射, 其伤害尤为严重。
碎片飞出最远距离达200m, 可打穿普通墙体, 形成最大达1000x800mm的孔洞。
4、安全措施
4.1 管理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工厂各组成部分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生产特点及生产流程, 做好企业投建和生产管理。主要有提高作业和管理人员的上岗水平, 加强压力管道的监管、维护和检查等。该项本文不作细述。
4.2 安全设计
对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等文件中未作的具体要求, 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隐藏的危险因素, 以完善相应的设计。
4.2.1 充装间的通风
标准、规范中比较明确规定了充装间建筑设计耐火等级、高度及各功能房的设置等要素, 对充装间通风条件没作具体要求。
以一个40L氧气瓶的氧气全部泄漏释放, 同时汇流排的氧气全部泄漏 (约240m3/h) , 并以密闭房间为例。氧气充瓶间容积为500 m3, 充装排防护墙2.0m高内的空间 (氧气相对空气密度1.43) 容积为40 m3时, 该空间内空气中氧气浓度由正常状态增至40%时 (人员氧中毒浓度) , 所需泄漏时间分别为0.36h和0.029h.
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需考虑通风条件:
■结合总图平面, 将充装间开门或开窗朝向当地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方向。
■充装间建筑设计半敞开式, 尽量扩大百叶窗面积。
■采用机械通风。
4.2.2 充装间设计
1) 充装间建筑开敞程度。氧气充装生产常伴有氢气充装, 甚至乙炔的暂存间, 完全敞开一般达不到标准、规范的设计要求。考虑通风、操作等的要求, 建议采用半敞开式设计, 目的为达良好通风和方便生产。
2) 充装间氧气空瓶和实瓶分开。空瓶和实瓶分开设计容易被忽视其重要性。空瓶存放区和实瓶存放区没明确分开的话容易引起生产操作的失误。设计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生产疲劳情况下把空瓶、实瓶混乱操作的可能, 须充分利用通道、防护墙或分房间存放等将两区分开。
4.2.3 防护墙的设置
充装排的生产操作过程是整个生产操作过程中最危险阶段, 防护墙的目的是保护充装操作人员和装卸车台、车间外道路等活动区域人员的安全。现有防护墙设计多采用“工”二“一”形式, 该形式不足是充装间利用面积较小, 充装排出口区域为危险区域。另有迷宫式设计 (申请号/专利号:200820011635) 形式, 由一组“工”字形和两组“凵”形防护墙组成。该设计对人员保护比较全面, 并能适应多组充装排的使用, 但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防护墙的形式需要根据具体进行设计。采用半个迷宫式即:由一组“工”字形和两外侧由两组“L”形半环抱住, “L”形顶部靠墙而设。充装排区2m以下的墙体采用防护墙做法。这样既能相对减小充装排占地面积, 也能对充装排区外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充装排外两侧也可分别设为空瓶区和实瓶区。
4.2.4 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需要特别注意液氧泵和气化器的选择。气化器的气化能力必须大于液氧泵的最大输送能力, 否则会出现液态氧充装进入气瓶的情况发生, 造成气瓶的超压而发生爆炸。
4.2.5 其它安全细节问题
■液氧储罐出口至液氧泵进口管路需要尽量短。以便有效地对液氧泵进行冷却, 减少液氧泵的启动时间和避免液氧泵发生气蚀情况。
■氧气管道忌用碳钢管 (碳钢管道容易出现管道燃烧情况) 。入充装间管道须改用铜管, 这点业主和施工单位容易忽视。
■氧气管路两片法兰需设铜线驳接, 并设有静电接地。
■阀门等管件尽量采用承插焊的连接方式, 尽量避免泄漏或垫片燃烧情况发生。
■管道、管件和阀门等均需要作脱脂处理。
5、结论
每一起氧气充装生产安全事故都值得设计人去重视和反思。本人列举的问题只是众多设计考虑因素的一部分, 谨以此文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设计者和相关专家的关心和研究, 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隔爆防护墙设置问题的探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 (专业) 博士论文2000年度
[2]王翰.氧气充装系统工程设计.化工设计2007, 17 (6)
[3]叶必楠.气瓶充装台防爆墙设计的探讨.
案说乙炔气瓶安全 篇9
危险的乙炔
乙炔属易燃易爆气体,爆炸阈值宽(空气中为2.3%~81%),点火能小(最小0.02 m J),自燃点较低(空气中为305℃)。当乙炔中存在磷、硫等杂质时,其自燃点更低、危险性更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静电、摩擦、放射性等点火能,极易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与铜、银、汞等金属反应,会有化合物爆炸危险。纯乙炔在高压情况下,遇点火能也会发生分解爆炸。乙炔还具有弱麻醉作用,属微毒类,吸入高浓度乙炔会恶心、头痛甚至昏迷、窒息。当乙炔中存在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危害性更大。在溶解乙炔生产、充装过程中,若乙炔泄露,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充装事故案例
1992年1月14日,某企业铆焊厂一只正在进行氧炔焊作业的氧气瓶发生粉碎性爆炸,爆炸碎片击穿两只溶解乙炔气瓶,同时引发火灾,该企业厂房、物品被损坏,爆炸声震惊3 km以外的人。2名工人耳膜击穿。经分析氧气瓶中有积炭,含甲烷(7.7%,曾装过甲烷),属化学性爆炸。该起事故由氧气瓶爆炸引发起火,而氧气瓶爆炸的原因则由混装引起。
教训
乙炔气瓶要与氧气瓶分开存放,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充装前对气瓶内气体性质进行检测判别,避免造成错装、混装;
充装前还要检验气瓶瓶阀螺纹的旋向,最好用防错装接头。还要检查漆色、外表、余压、检验日期等。
运输事故案例
2012年3月21日,我国某市发生一起乙炔气瓶装运车爆炸燃烧事故,导致司机及押运人严重受伤,其中1人生命垂危。该起事故是由气瓶泄漏的乙炔气体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火花引起的。
教训
运输前,确保所有气瓶的气瓶阀已经全部拧紧;
运输过程中要使用专门的气瓶架,杜绝气瓶相互碰撞摩擦而产生火花和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的隐患;
气瓶使用后要按照规定留有余压,避免气空气倒灌,对运输、充装及使用带来不安全隐患。
使用事故案例
案例1
1名电焊工在进行切割作业时,割炬熄灭,尝试几次仍然不能打燃割炬,便让看火人员查看乙炔气瓶是否还有乙炔。看火人员发现乙炔气瓶处有火光和浓烟,于是立即现场报警,并拿灭火器灭火,未能成功。现场消防队赶来将火扑灭,但仍有气体从乙炔气瓶中泄漏出,消防人员喷水将泄漏的乙炔气体予以驱散,15 min后,气瓶内的乙炔气体自然泄漏完成。由于处理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焊工试图开大氧气阀来吹掉堵物,导致氧气倒流入乙炔管内,由于瓶头位置和割炬处均未安装回火阀,再次打燃火炬时造成混合气体在乙炔管内爆燃膨胀,使乙炔管在与瓶头回火阀的连接处爆开,引发火灾。
教训
动火前要确保割抢及气瓶位置正确地安装了回火阀;
要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清理赌物,避免气体倒流相混,形成爆炸气体。
案例2
某化肥厂合成车间供水管线发生穿孔,需补焊。车间安排2名维修工人配合焊工实施补焊作业,在焊接过程中,作业现场的乙炔瓶上部突然起火爆炸,现场一名维修工被当场炸伤。事后经对现场勘察发现:动火部位在距地面2 m操作平台上方的供水管道上,而操作平台上有一个长3.5 m、宽3 m的电动葫芦起吊预留孔,乙炔气瓶与氧气瓶放置在操作台下地面上,距离该水平距离为1 m,动火部位在预留孔上方偏北处,二者水平距离为0.5 m,预留孔下方地面上放置了一个3 t的卧式计量罐,该罐的一个圆形封头与乙炔气瓶相对,距离为1.8 m。经查,该车间安全员认为动火对象是供水管道,且周围设备已清洗,便自作主张未办动火证。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高处焊接作业产生的部分高温焊渣落下后,点燃了低压表连接丝扣处泄漏出来的乙炔气体。
教训
作业前,焊工忽视对所需设备、工具的安全检查,未发现乙炔气瓶的低压表发生泄漏;
作业人员错误地认为,放置在操作台下方的气瓶不会被高处落下的高温焊渣损害,同时又忽视了地面上计量罐产生的不利影响;
车间安全员未监督落实作业人员办理动火作业证,也未在动火前做全面的安全检查;
放置在操作台下方的2个气瓶与动火点的水平距离只有1.5 m,违反了在动火作业中,乙炔气瓶放置点与焊接地点之间水平距离不小于10 m的安全规定。
储存事故案例
国外某地,1名员工赶着过周末,于周五下班前将工地的一个乙炔气瓶和一个氧气气瓶放在工作时所用的皮卡车上,并将乙炔气瓶和氧气气瓶置于该车后座。当下周一上班时,这名员工在开车门的瞬间发生剧烈爆炸,很幸运的是该名员工仅面部及耳鼓受了伤,保全了性命。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车内照明系统的线路、车门锁闭控制系统或点烟器的热能已然泄漏的乙炔气体所致。
教训
乙炔气瓶发生爆炸往往是因为气瓶泄漏引起的。乙炔和空气形成混合爆炸性气体的浓度为2.55%~80.0%,而天然气在空气中形成混合爆炸性气体的浓度为5%~15%才可能发生爆炸。由此可见,乙炔泄漏,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爆炸的点火源有很大的隐蔽性,如:静电、线路、摩擦产生的火花及热源等;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推荐阅读:
氧气乙炔使用管理办法07-18
氧气安全知识05-29
氧气安全基础知识试题07-06
神奇的氧气作文09-04
氧气流量07-12
氧气性质08-05
制取氧气08-07
氧气系统08-31
氧气含量09-16
氧气检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