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安全知识(共3篇)
氧气安全知识 篇1
氧气公司的特种设备主要是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其介质主要为氧气、氮气、氩气和氢气,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因此对这类设备的管理应有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责任制
1. 特种设备的专职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由厂长负总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有熟悉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法规或技术规范;掌握制氧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及使用条件;能对制氧特种设备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检验;了解制氧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技术性能及调整、校验技术知识等技能。其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和技术规范;管理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运行中的违章行为;落实定期检验计划;组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演练及事故调查工作。
2. 特种设备操作责任制
每台特种设备都应有专责操作人员, 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专责操作人员应具有了解所操作特种设备的最高许用压力和许用温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能检查判断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工作;当特种设备出现异常时, 能及时、正确地采取紧急措施等技能。其职责为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特种设备;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对特种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进行调整, 遇紧急情况应按规定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二、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全面掌握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 了解其运行规律, 防止因盲目使用而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每台特种设备都应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存有特种设备的原始技术资料、安全附件技术资料和使用状况记录资料。
1. 特种设备原始技术资料
(1) 特种设备设计资料。至少包括设计总图和承压部件图。重要的特种设备, 如大型球形储罐、空分塔等, 应有承压部件强度计算书及应力、柔性计算等资料。
(2) 特种设备制造资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及安装使用维修说明书。其中包括主要承压部件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的检验数据, 焊接试板的接头机械性能和金相检验结果, 焊缝无损检测记录, 以及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结论等。要求焊后热处理的, 还应有热处理工艺要求和实际处理情况。焊缝经过返修的, 还应有焊缝返修记录。
2.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技术资料
(1) 安全附件技术说明书。主要包括安全附件的名称、型式、规格、结构简图、技术条件 (如安全阀的设计开启压力、排放压力和设计排气量, 爆破片的设计爆破压力) 以及使用范围等。
(2) 安全附件校验或更换记录。主要应包括校验日期, 校验或试验结果 (如安全阀调整后的开启压力、密封压力、同批爆破片的试验爆破压力) , 下次校试验日期等。
3. 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记录资料
特种设备投运后, 应按时记录使用情况, 存入技术档案。使用状况记录包括特种设备运行情况、日常维护保养和检验、修理及事故记录。
(1) 运行情况记录。主要记录特种设备开始使用日期, 开停车记录, 以及实际工作条件 (包括工作压力、温度及其波动范围与次数、工作介质等) 。工作条件变更时, 应记录变更日期及变更后的实际工作条件。
(2) 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主要应包括特种设备本体、安全附件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要求。
(3) 检验、修理记录。主要记录特种设备检验和修理日期, 检验内容, 检验中所发现的主要缺陷及缺陷消除情况和检验结论, 耐压试验情况及试验评定结论, 承压部件的修理或更换情况等。
(4) 事故记录。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原因和特种设备损坏与修理情况及防范措施等。
三、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是指在设计使用期限内, 每间隔一定时间, 采用各种适当而有效的方法, 对特种设备的各个承压部件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或做必要的试验, 以发现存在的缺陷, 使其在还没有危及特种设备安全之前即被消除或被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特殊监护, 防止特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破裂爆炸事故。压力容器检验分年度检查与定期检验, 定期检验包括全面检验和耐压试验。
年度检查是指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运行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的压力容器专业人员进行, 也可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年度检查包括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情况检查, 压力容器本体及运行状况检查和安全附件检查等。检查方法以宏观检查为主, 必要时进行壁厚测量、壁温检查、腐蚀介质含量测定、真空度测试等。
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全面检验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 其检验周期为: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 一般每6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 一般3~6年一次;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 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 但累积监控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年。全面检验具体包括外观检查、结构检查、几何尺寸检查、保温层隔热层衬里检查、壁厚测量、表面缺陷检查、埋藏缺陷检测、材质检查、紧固件检查、强度校核、安全附件检查、气密性试验等。检验方法以宏观检查、壁厚测量、表面无损检测为主, 必要时可以采用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硬度测定、金相检验、化学成分或光谱分析、强度校核或应力测定以及声发射检测等。
耐压试验是指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合格后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者气压试验。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 应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压力管道检验类似压力容器, 在此不作详述。
四、氧气公司典型特种设备的检验管理
1. 空分塔中特种设备的检验管理
空分塔是制氧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其中有大量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其材质为铝镁合金,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 介质为液态空气、液态氧气、液态氮气等, 工作温度为-196℃, 塔中填满起绝热作用的珠光砂。国内曾发生过多起空分塔爆炸事故, 因此必须进行年度检查。
年度检查重点是运行记录, 要求运行过程中保持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的相对稳定, 避免快速大幅度增减空气量、氧气量和氮气量, 防止产生液泛等故障。在年度检查时对安全附件进行试验, 并对到期的进行校验。与安全阀相连的管路中装有截止阀的, 在安全阀校验合格安装后必须保持常开, 并设立明显标志。为防止空分塔爆炸事故, 还应检查塔内静电接地及乙炔含量的控制情况。
在制氧系统大修时, 应对塔内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 停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空分装置解冻停车必须排净液体, 经静置冷吹后方可用热气体加热, 加热时应缓慢升温, 严禁超温、超压。加热箱内珠光砂时, 不得在冷箱内进行检查或维修。待塔内珠光砂清除干净, 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达到常温常压时方可进行检验。检验时脚手架必须搭设牢固, 防止重物坠落损伤塔内压力管道。
塔内压力管道检验主要进行壁厚测量和宏观检查, 因材质为铝镁合金和不锈钢, 不存在腐蚀情况。塔内管道变形情况较普遍, 结构检查时应重点检查管道的支撑情况, 检查管道柔性是否符合要求。
塔内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耐压试验时应采用气压试验, 介质必须是洁净的空气或氮气。空分塔严禁油污, 检验完毕必须严格进行脱脂, 并清除所有杂物, 检查合格后才能封堵人孔, 投入使用。
2. 输氧管道的检验管理
氧气公司有大量的输氧管道, 其材质为碳素钢和不锈钢, 属可燃材料, 介质为高压纯氧。作为特种设备应按《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进行定期检验。
在线检查时, 运行记录主要检查有无超压运行情况, 氧气流量流速是否符合要求;宏观检查主要检查泄漏、管道变形、支吊架损坏、腐蚀等情况。另外还应进行防静电检测, 安全附件定期校验。
全面检验时, 重点检查可能导致输氧管道燃烧、爆炸的缺陷。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处是容易引起氧气流冲击和摩擦的部位, 应重点检测。这些部位的内壁应光滑, 严禁采用虾米弯、拼焊等。对这些部位进行壁厚测量时, 重点测量气流冲击和摩擦最严重的地方。
氧气管道耐压试验时, 应使用不含油的净水或无油的空气、氮气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密封性试验, 其介质为无油的干燥空气或氮气。在检验项目完成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吹扫, 吹扫应使用不含油的空气或氮气, 同时往管内加入脱脂剂, 对管道进行脱脂。
氧气管道重新投入使用是较危险的阶段, 开阀门时, 由于介质压力突然变化, 阀门部件与管道内高流速杂质的冲击摩擦、静电感应、油脂等, 易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 送氧开阀门应缓慢进行, 使氧气流速缓慢提高, 避免事故发生。
3. 储氧容器的检验管理
储氧容器有氧气储罐和液氧储罐。
氧气储罐一般为大型容器, 如球罐。氧气球罐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前氧气必须放散干净, 罐体内外含氧量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 罐体内表面涂无机富锌, 防止内表面氧化腐蚀。球罐封罐前必须将内部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用三氯乙烯脱脂后进行油脂化验, 合格后方可封罐。通氧气前, 球罐必须用氮气进行置换, 置换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液态氧在常温下会急剧蒸发, 液体变为气体时体积扩大800倍, 因此液氧储罐的安全要求更高。真空粉末式液氧储罐内筒为不锈钢, 外为碳素钢, 夹层充以珠光砂绝热材料, 抽真空至1.36~6.8Pa。液氧储罐防止超压的主要手段是绝热保温, 因此保持真空度非常重要, 在使用中要定期监测夹层的真空度。
液氧储罐必须进行定期检验, 主要对保温层、外筒进行检测, 以防止裂纹、腐蚀等缺陷使外筒发生泄漏导致夹层真空度下降。主要项目有宏观检查、真空度检测、安全附件检查。
经过开罐检验的液氧储罐检验完成后必须进行脱脂处理, 脱脂合格后可用无油干燥氮气吹扫置换, 消除水分, 经过充分预冷后方可充液氧。
五、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深入到各个环节, 必须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只要对各个相关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就会大大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性, 保证安全生产。
摘要:制氧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是氧气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阐述必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责任制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并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进行定期检验, 以发现存在的缺陷, 并及时消除或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特殊监护, 防止其在运行中发生破裂爆炸事故, 确保氧气公司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氧气,特种设备,管理
医用氧气供给系统消防安全浅析 篇2
关键词:医用氧气,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院的环境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医疗手段的改进,医用制氧机在国内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供氧的必要设备,因为它克服了瓶装氧气及液态氧的缺点与隐患,而目前国家对瓶装氧及液态氧的规范仍停留在以往的认识上,对医用制氧机尚无相关规范,这给工程设计及消防审核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医用氧气供给系统,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医院的几种主要供氧方式
1.1 瓶装氧供气
即把氧气瓶运到需要用氧的病房,直接给患者使用。为此,每个科室都备有多个氧气瓶,结果导致氧气瓶在病房楼分布比较分散,不易管理,火灾危险性较大。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医院基本上都采用这种供气方式,目前县、乡镇级的部分小型医院仍采用这种方式供氧。
1.2 液态氧供气
即采用液氧储罐,汽化器集中利用罐网供气,这种方式相对瓶装氧供气具有气源稳定集中、患者使用方便、消防安全性较高等优点。目前被较多医院采用,一些原本使用瓶装氧的病房楼也通过技术改造,改用该种方式供气。
1.3 医用制氧机供气
制氧机根据其原理又可分电化学制氧法、低温空气分离法和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由于低温空气分离法和电化学制氧法工艺较复杂,设备占地面积也较大,很少采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医用分子筛吸附法制氧,其工作原理是采用5A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5A沸石分子筛的晶体石笼型结构,有非常发达的晶穴。在晶穴中具有非常强的阳离子和氧负离子,构成了极性极强的极性分子筛,而氧和氮是非极性分子。当氧氮通过5A极性分子筛时,在极性分子作用下,氧氮产生了诱导偶极。氧氮的诱导偶极和5A沸石分子筛的极性偶极作用产生一种诱导力,而容易极化的氮产生的诱导力远远大于氧产生的诱导力。因此,5A分子筛对氮的吸附容量大于对氧的吸附容量,所以氮被5A沸石分子筛优先吸附而富集于分子筛的固相中,氧富集于非固相中,这就是氧的产品气。5A分子筛还具有加压时对氮的吸附容量增加,减压时吸附容量减少的特性。因此,可采用5A沸石分子筛加压时吸附氮,减压时,氮从5A分子筛中解吸出来的方法来实现变压吸附制氧。目前,这种制氧方式已成为医院中心供氧系统的主要形式,其优良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为医院所认可,近几年很快在全国的大中小型医院普及。
2 国家规范对医院供氧系统的规定[2]
目前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医院等民用建筑供氧系统并未作出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医院供氧系统只能参照乙类厂房和助燃气体储罐的规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5.6条要求,液氧储罐离医院病房楼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根据第3.3.8条要求,医用制氧系统离医院病房楼的防火间距也不应小于25 m。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仅在第4.2.6条规定:高层医院等液氧储罐总容量不超过3 m3时,储罐间可一面贴邻高层建筑外墙建造,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直通室外的出口。对超过3 m3者,仍按小型甲、乙类液体储罐的要求,离高层病房楼应不小于35 m的防火间距。医用制氧系统按乙类厂房的要求,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8条的规定,离高层病房楼(重要的公共建筑)应不小于50m的防火间距。
3 医用供氧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液氧储罐设置的火灾危险性。《高规》规定的3 m3的液氧储罐,可供100张床位的病房用一星期,而目前新建医院病房楼的床位数大多在500张以上,3 m3的液氧只能供应1~2 d,这必然导致液氧槽车经常要装卸液氧,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而增大液氧储罐的容量,与病房楼的防火间距就要保证在25 m以上。据调查,一些城市医院修建病房楼,是结合城市改造进行的,一般都是拆迁旧房原地而兴建起新高层建筑,用地比较紧张,实际操作中难以满足上述的防火间距。即便是新建的医院,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也很难做到25 m以上的防火间距。
医用制氧机设施的火灾危险性。氧气是助燃气体,不是可燃气体,它比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低。常用的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氧机,其原料采用取之不尽的空气,在常温低压(最高压力不大于0.7 MPa)条件下工作,分子筛再生不用加热等其他手段,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且其氧气是现制现用,一旦发生事故,只需停止设备运行即可切断气源。它克服了瓶装氧的缺点与隐患,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正在逐步取代以上2种供氧方式[2]。另外,制氧机系统与燃气锅炉房相比,氧气比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要低,制氧机的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也要比锅炉房低,显然其火灾危险性要小于燃气锅炉房。
通过对以上几种氧气供气设施火灾危险性分析,以及与可燃气体、燃气锅炉房火灾危险性的比较,并不是说氧气供气设施的火灾危险性就不存在了。氧气毕竟是助燃气体,为此,任何单位或个人切不可掉以轻心,应经常对氧气供气设施进行检查,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有备无患,使氧气设施更好地为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GB50030-1991氧气站设计规范[S].
[2]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法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S].
高压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篇3
1 加强高压氧舱氧气管理的重要性
高压氧治疗中的氧气作用,是通过患者在高气压的环境下,吸入高浓度氧,增加患者血液的氧分压以达到治疗目的。在高压氧治疗中,氧气是一个重要而又有危险性的因素。由于氧气具有强的助燃特性,使用时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氧气汇流排的起火燃烧,氧气瓶的爆炸等都与操作不当有关,严重危及操作人员安全和治疗的安全。在高压氧舱的密闭环境中,舱内氧浓度过高,极易发生氧舱内火灾事故,危及舱内患者的生命安全。国内发生的多起氧舱事故以舱内火灾事故为主,导致多名人员的死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都与舱内氧浓度过高有关。舱内氧浓度升高,主要在于高压氧舱的氧气使用管理不善,如由氧气设备故障致使漏氧、吸氧方法不正确致使氧气漏到舱内、操作不当使氧气过多地漏到舱内等综合因素导致。因此,只要加强对高压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就能消除操作事故隐患,确保患者高压氧的安全治疗。
2 氧舱氧气管理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2.1 建立氧气管理制度,进行人员安全培训
首先,要建立氧舱氧气操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和要求,如氧气间的管理制度、氧气操作规范、氧气安全使用要求等,使操作人员有操作的依据,有章可循。其次,操作人员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要了解氧气的作用、特性,还要有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素质,必须知道氧浓度过高可能会产生的危害性,懂得怎样去检查氧气是否有故障,怎样去解决出现的氧气故障,并能对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处理,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再则,加强对氧舱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在高压氧治疗中,安全无小事,无论是操作事故还是舱内的管理事故,都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要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增强责任心和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以确保氧舱运行的安全。
2.2 氧舱供氧系统的安装要求
空气加压舱国家标准对氧气系统的要求如下。
2.2.1 供氧系统的组成
供氧系统应由瓶装医用氧气、液态氧槽或能稳定供氧的其他氧气源、指示仪表及控制阀门、吸排氧装置等组成。采用瓶装氧气的多人氧舱应设置氧气汇流排。
2.2.2 供排氧系统要求
(1)供排氧系统的管路材料应采用紫铜或不锈钢材质,阀件应选用铜质和不锈钢材质。管系密封垫片应采用铜质或聚四氟乙烯材料。(2)带有普通吸氧装具的氧舱,在控制台上则应配备吸氧动态显示仪或对每位患者配备氧气流量计,以便于观察患者的吸氧状况。
2.2.3 进舱氧气压力要求
氧源经减压后输入舱内的供氧压力应高于工作舱压0.4~0.7 MPa。当舱内满员同时吸氧时,供氧压降应不大于0.1MPa。
2.2.4 氧舱排氧要求
患者呼出的废氧应通过排氧管路接至室外,排氧口应高出地面3m以上,便于排除氧气的快速扩散,防止氧气的堆积。
2.2.5 舱内氧浓度要求
空气加压舱内氧浓度值应不大于23%[1]。
2.3 氧舱外氧气的管理
2.3.1 液态氧的使用管理
使用液态氧时,要按照液态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专人操作,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检验氧站设备的各仪表、阀门,确保氧站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2]。
2.3.2 瓶装氧的管理
(1)应注意氧气间的管理,瓶装氧由于压力高,运输、搬动频繁,易发生安全事故,操作和管理时应特别要重视,应严格按照氧气瓶管理制度去执行。(2)要保持氧气间的通风,少放杂物;禁止用沾染油污的手和工具操作气瓶,以防引起爆炸;氧气瓶不能强烈碰撞。(3)在开启瓶阀和减压器时,人要站在侧面;开启的速度要缓慢,防止有机材料零件温度过高或气流过快产生静电火花,而发生燃烧。国内有过这方面的教训。(4)氧气瓶、氧气汇流排的减压器应由专业人员修理。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
2.3.3 氧气汇流排的使用管理
(1)冬天汇流排的减压器和管系发生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或使用铁器一类的东西猛击,更不能猛拧减压表的调节螺丝,以防止氧气突然大量冲出,造成事故。(2)定期清理氧气汇流排中的过滤器中的异物,否则异物易引起汇流排堵塞,使氧气流通不畅,导致氧气流量不足并且浪费大量的氧气,影响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效果。(3)氧气汇流排应经常性检查和维护,在日常治疗操作和设备检查时,要经常观察氧气压力表的指针是否摆动。关闭舱内供氧阀门后,观察2~3min,看氧气压力表指示是否继续升高,如果升高较多,表明氧气减压器有故障,不能继续使用,需要专业人员修理[3]。此外,还要观察减压器安全阀的情况,发现有漏氧,应通知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2.4 舱内氧气的使用与管理
主要目的是控制舱内氧浓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23%),以防止舱内火灾事故的发生。
2.4.1 进舱前的舱内氧气系统的检查
首先,进舱氧源压力应保证在0.5~0.7 MPa;其次,检查氧气管路以及各连接处有无氧气泄漏,重点检查舱内有无漏氧。检查舱内氧气管路有无泄漏,在关闭舱门的情况下,仔细听,不能有丝毫漏气的声音。如有漏氧,应立即查清漏氧部位,立即处理[4]。
2.4.2 确保患者舱内吸、排氧顺畅
要经常检查各吸氧装具在吸氧时是否通畅轻松,同时适当调节排氧开关,确保患者舱内吸、排氧顺畅,防止患者因吸、排氧的阻力大,频繁取下面罩,使面罩内的氧气漏入舱内,导致舱内氧浓度升高。常见的问题是呼吸调节器内吸氧大膜片老化,以及调节器的阀芯磨损严重导致吸氧阻力增大甚至漏氧,因此要经常检查予以更换。另外三通管的排氧阀瓣脱落会导致患者吸不到氧,这时必须更换三通管,以免影响患者的治疗[4]。
2.4.3 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
患者进舱时,要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面罩要与面部贴紧,正常呼吸;呼吸不要过于用力,否则会出现缺氧的症状,会影响治疗效果;不要频繁取下面罩,这既会影响治疗效果,又会增加舱内的氧浓度。
2.4.4 减压时正确的操作方法
减压时,不要关闭氧舱供氧阀门,同时要开大排氧阀门,使舱内排氧管路的废氧尽量排到舱外,防止呼出的废氧回流到舱内,增加舱内环境氧浓度。
2.4.5 确保氧舱测氧仪的灵敏可靠
经常检查氧舱测氧仪的状态,保证其灵敏可靠,时刻监测舱内氧浓度的变化,发现舱内氧浓度超标要尽快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通风换气,降低舱内的氧浓度。在检测氧浓度时,发现测氧仪显示值长时间不变,或者不断变低,甚至低于21%,这时应检查内舱到测氧仪之间的气路是否通畅、传感器是否在有效期,同时应用空气重新定标,如能完成21%的定标,测氧仪还可使用;如果定标后提示检查传感器,说明传感器不能使用,必须更换新的传感器。
2.5 婴儿氧舱氧气的使用与管理
婴儿氧舱由于舱内氧浓度很高,使用时应特别仔细,不可大意。进舱前仔细检查婴儿的衣物,要求只能穿纯棉衣物,严禁化纤衣物进入舱内,更不能将电动玩具带入氧舱内,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导致事故的发生。
2.6 做好氧气系统的定期检查、检验和维护
按规定检验氧气系统相关设备、仪器、仪表。如氧气瓶的试压实验,氧气管道的气密性检查,压力表、安全阀的定期检验。此外,液态氧站、氧气汇流排要经常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3 舱内应急系统的应用
舱内应急系统包括水喷淋装置、舱内紧急供气装置。水喷淋装置在舱内发生火灾时向舱内喷水雾,既起灭火的作用又可降温。在舱内发生火灾时,由于按规定舱外氧源已关闭,舱内紧急供气装置是专为舱内患者提供紧急呼吸空气的装置。一旦舱内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舱外氧气开关,同时打开紧急供气开关,供舱内患者呼吸,防止因舱内氧气关闭患者发生窒息,同时应快速打开紧急泄压阀,快速减压,让患者尽快出舱,以减少损失。
4 小结
高压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是高压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氧管理应把安全放在首位,必须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氧舱内火灾事故是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最严重的灾难,一旦发生将是很难挽回。要避免这样的灾难发生,重在预防。全国有多起氧舱火灾事故发生,虽然起火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由舱内氧浓度过高而引发,它给相关单位和患者造成了严重损失。氧气的强助燃性是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氧舱氧气的安全使用与管理,控制舱内氧浓度不超标是防止舱内火灾发生主要措施。我们20年的高压氧治疗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加强高压氧舱氧气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就能控制舱内氧浓度的升高,就能防止舱内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氧舱的安全运行,为广大患者造福。
摘要:本文阐述了氧气在高压氧舱应用中的重要性、危险性,以及加强氧气管理的必要性。从制定氧舱氧气安全操作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方面,论述了建立氧气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的作用,以及加强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的意义。还就实际工作中的氧气使用管理的注意事项、管理方法、要求,以及应急系统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只要严格执行安全要求和管理方法,就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高压氧治疗的安全。
关键词:高压氧舱,供氧系统,医疗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GB/T 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4.
[2]李兴明,王强.液态氧站安全使用与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5):55.
[3]赵志明,李英.高压氧舱治疗设备的维修心得[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8-12.
[4]李兴明,王强.医用高压氧舱设备的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76.
[5]沈国理,王一芾.医用氧舱的安全使用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6):15-16.
[6]张禹,肖宏,吕艳,等.高压氧舱设备的发展概况[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6-9.
[7]姜开美.高压氧舱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61-262.
【氧气安全知识】推荐阅读:
氧气安全基础知识试题07-06
氧气瓶的安全使用07-05
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12-17
氧气流量07-12
氧气性质08-05
制取氧气08-07
氧气系统08-31
氧气含量09-16
氧气检测10-28
机组氧气系统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