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2024-08-31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精选7篇)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篇1

湿化瓶吸氧是临床为患者吸氧时用的一般诊疗用品, 是临床患者吸氧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黏膜接触的器具。目前医院氧气湿化瓶普遍采用的是反复使用的湿化瓶, 需采用浸泡消毒方法, 该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容易污染, 安全性比较差;氧气与湿化瓶不能充分接触, 湿化效果差;噪音大, 不利于患者休息;重复消毒使用, 既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又存在交叉感染。我科现采用一次氧气湿化瓶效果较好。

1 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连接瓶 (湿化瓶) 的原理

用于制氧机、氧气瓶或医院集中供氧装置等配套, 供湿化氧气用, 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优良的制作材质保证了其更高的物理安全性能, 独特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抑制吸氧过程中的细菌滋生。

2 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连接瓶优点

2. 1 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连接瓶经环氧乙烷灭菌消毒, 无菌、无毒, 杜绝交叉感染。

2.2 纳米消音滤膜过滤结构, 将氧气大气泡分隔成小气泡, 使得氧气湿化均匀充分, 吸氧时提供的相对湿度和呼吸湿度保持一致, 提供了氧疗的效果和舒适度, 消除了吸氧引起的噪音。

2.3 操作简单, 节省吸氧准备时间。无需重复加湿化液, 单一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以连续多日使用, 显著降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4 瓶体结实耐压并自带压力报警和排气装置, 避免氧气流量不稳定引起的爆瓶。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价格低廉, 重复使用, 减少每天消毒的繁琐, 减少工作量, 噪音小, 患者感觉舒适, 适合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应用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篇2

关键词: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干燥,细菌监测,低流量,临床应用

氧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及抢救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多数医院采用无菌蒸馏水、冷开水或生理盐水作为氧气湿化液。然而大量文献报道,临床上氧气湿化液及氧疗管道细菌污染程度较严重[1],湿化瓶装置又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造成医院内感染[2]。如何控制输氧装置带菌情况,减少氧疗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者及护理专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院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代替临床传统壁式输氧装置对130例需氧疗病人行低流量干燥吸氧,在预防湿化导致的污染及保证舒适度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需吸氧治疗的住院病人260例,全部入选者均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130例,男68例,女62例,年龄20~65岁,肺部感染13例,慢性支气管炎4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0例,支气管哮喘23例,心绞痛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实验组130例,男66例,女64例,年龄21~63岁,肺部感染15例,慢性支气管炎4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9例,支气管哮喘25例,心绞痛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所有病人均意识清楚,无上呼吸道畸形。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壁式输氧装置并用无菌蒸馏水湿化吸氧,每天更换湿化瓶、湿化瓶管芯、湿化液、吸氧管,并对换下的湿化瓶、湿化瓶管芯进行常规消毒及晾干,每天消毒晾干后的湿化瓶集中包装,包装袋外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有效期为7d。实验组则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低流量干燥吸氧,两组病人连续5d询问吸氧舒适度(如口咽部干燥情况、有无异味),对照组在吸氧后第3、5、7天分别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湿化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实验组在吸氧后第3、5、7天在无菌操作下用含有培养液的无菌棉签在瓶体内壁取样本进行培养。记录相应样本培养结果,以检出菌落数≤20cfu/ml并且无致病菌及真菌为合格。所得数据用χ2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使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干燥吸氧,湿化瓶污染率显著减少(P<0.01),见表1。低流量吸氧下两组病人在舒适度方面无差异(P>0.05),见表2。

注:χ2=0.113 3,P>0.05。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吸氧时湿化液细菌学研究报道显示污染相当严重,有资料指出湿化液中细菌含量可达到甚至超过20 000个/ml,其中致病菌可达20%,对病人疾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目前,国内传统的方法是对吸氧装置各部位分别进行消毒(如湿化瓶、湿化瓶管芯、金属螺口、接头、氧气出口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但存在消毒程序复杂、不规范且无标准的理论指导,耗时长,消毒效果难达标,增加临床护士工作量,浪费医用材料的问题,表明传统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3]。在本研究中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干燥吸氧代替传统应用湿化液湿化吸氧的方式,它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一次性而且管道密闭性佳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下湿化瓶的清洗、消毒、保存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杜绝了再次污染;(2)采用干燥吸氧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法由于因频繁更换氧气湿化液以及湿化瓶消毒质量控制不严、相关制度不健全、平常监督检查力度不足而增加的污染机会[4]。本文两组湿化瓶污染情况统计对比也显示,使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干燥吸氧湿化瓶污染率显著减少(P<0.01)。传统湿化吸氧每天更换湿化液,湿化瓶、湿化瓶管芯,在第5天污染率达58.46%,结果显示湿化瓶、湿化瓶管芯在储存期间可能已经被污染。而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干燥吸氧第7天6.15%,污染率明显降低,实验组病人第7天才予更换一次性吸氧装置,因此有利于节省医用耗材和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少医护人员都这样认为:传统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能在病人吸氧时湿化氧气,使得呼吸道黏膜避免因接触到干燥的氧气而受到刺激,同时减少气体异味,从而提高病人的吸氧舒适度和耐受性[5]。而通过本研究发现低流量吸氧下两组病人的氧气舒适度并无差别(P>0.05),这是因为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制作时采用纳米消音滤膜过滤结构将氧气的大气泡分隔成小气泡,使得氧气湿化均匀充分,吸氧时提供的相对湿度和呼吸道湿度保持一致,提高了氧疗效果和舒适度,并且消除了吸氧引起的噪音;另外,低流量吸氧时吸入的氧气量较少,在病人潮气量中所占比例较低,对气道的刺激小,同时南方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因而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干燥低流量吸氧不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使用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低流量干燥吸氧可确切降低湿化瓶污染发生率,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同时不会影响病人的吸氧舒适度,另外,该装置实际操作简单方便,可连续使用7d,有利于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住院费用,医学性价比高,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邹灯秀,李秀云,徐敏.氧气湿化液污染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9):74.

[2]刘松君,宁赤凌,霍春雨,等.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0-251.

[3]余晓芳.输氧装置结构改良对氧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4B):44.

[4]李可萍,杨静,庄英杰,等.医院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调查〔J〕.人民军医,2008,51(6):357-358.

医用便携式氧气湿化瓶研制 篇3

氧气湿化装置是医院氧气疗法的必备物品。高原缺氧条件下的及时吸氧是解决非战斗减员的有效手段[1],而现有的湿化瓶在使用时只能垂直放置于氧气瓶一侧,便携性较差,不利于吸氧者随身携带。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可任意位置放置的氧气湿化瓶,解决了便携和车载使用的问题。经简易模型使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结构和功能

1.1 结构

该湿化瓶为圆筒状双层瓶体,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为圆筒状结构,由透明材料制成。中心部位可以插入内胆,顶部和底部设计有旋紧固定螺旋槽,且配有密封橡胶圈。外壳底部有出气口用于连接鼻导管。内胆为圆筒状结构,可以插入外壳中间并旋紧密封。内胆由内胆顶部、内胆底部、内胆体组成。内胆顶部有氧气进气管用于连接氧气输入端,进气管下方连接有插入瓶体内部的氧气湿化杆,湿化杆上有透气微孔。内胆顶部外侧有配套的旋紧固定螺旋槽,便于和外壳顶部固定密封。内胆底部有注水口,外侧也有配套的旋紧固定螺旋槽,便于和外壳底部固定密封。内胆体由3层组成,外侧和内侧是起固定作用的不锈钢丝网,中间层是疏水性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

1.外壳;2.顶部橡胶密封圈;3.进气口旋

1.2 功能

由于采用了双层结构,内胆起到湿化作用, 外壳起到集气作用,干湿分离易于安装和消毒 。 由于采用了双层旋紧可分离结构,湿化瓶保持密封且维护方便 。 内胆采用PTFE疏水性空气滤膜,使湿化瓶在任意位置放置都可以保证氧气由内胆经内胆壁顺利排出,即使在倒置或剧烈晃动的情况下内胆的水也不会进入外壳,使水在任意位置放置都保持在内胆中 。 双层结构易于清洗消毒和安装使用,体积更加小巧,并且有更好的静音效果 。

2 使用方法

打开注水口,从注水口往内胆内注入2/3容量的水,然后用盖子将注水口封闭。将内胆插入外壳中间,顺时针旋转进气口旋紧端,能使外壳与内胆充分合拢密封。将氧气从进气口输入,氧气经由氧气湿化杆的进气管微孔排出,与水混合完成氧气湿化过程,通过内胆内层钢丝网、PTFE疏水性空气滤膜、内胆外层钢丝网进入外壳内,外壳内的氧气由出气孔排出,出气孔连接吸氧管,这样湿化后的氧气就可以输入到患者体内。使用完毕后打开注水口的盖子,将内胆内的水全部放掉,从注水口注入新鲜水。逆时针旋转进气口旋紧端,能使外壳与内胆分离,可以使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熏蒸的办法对内胆进行消毒操作。

3 设计创新点

3.1 湿化瓶整体设计

湿化瓶是参考了目前军地各种湿化瓶设计方案后,结合高原卫勤保障实际需求设计的。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基层部队吸氧装备的使用情况,结合高原保障的任务特点,发现在高原环境下无论是宿营车还是特种车辆,在随车吸氧的使用中湿化瓶都难以固定。且高原任务地区路况不佳,车辆极易剧烈颠簸,经常出现湿化瓶中的水误入鼻导管的情况。特殊环境中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采用野战四折担架人工后送伤员,这种情况下湿化瓶更加难以固定。该湿化瓶创新使用了双层可分离结构,彻底实现了干湿分离,易于维护消毒,避免了液体误入鼻导管的情况,并且相比已有设计有更好的静音效果。

3.2 内胆三层结构设计

为了达到湿化瓶可任意位置放置的要求,内胆壁的设计要求阻止水通过的同时氧气和水蒸气能正常通过。本研究使用了新型材料———疏水的聚四氟乙烯滤膜PTFE。聚四氟乙烯膜采用完全由天然永久疏水的PTFE材质,即使在很低的压差下,也能保证潮湿的空气或其他气体通行无阻,而水溶液则不能透过,这样就做到了阻水排气。由于整体内胆壁由3层结构组成,这样就保证了内胆在任意位置放置时,湿化的氧气都能通过内胆壁进入外壳。为了使疏水的聚四氟乙烯滤膜位置固定,在膜的内外设计了不锈钢丝网,起到了支撑固定和塑形的作用,避免了聚四氟乙烯滤膜因为水的重力作用产生变形。

4 需求分析及应用效果

院前急救转运是当前急救急诊医学的重要构成,受关注度日益提高,该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复杂性和紧张性等特点,极易引发医疗纠纷[2]。抢救过程又直接受到患者及家属的监督、情绪和转运途中汽车颠簸车况等因素影响,李建芳等[3]研究中发现,在409例长途转运患者中采用鼻导管吸氧者270例。氧气吸入在急救转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医疗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便携性又非常关键。目前,部队官兵高原驻训维稳中的一般车辆、特种车辆、普通宿营车都没有专用的吸氧装置,氧气湿化瓶也难以固定,而且高原地区路况复杂,车辆行进中难以保证平稳运行,传统的氧气湿化瓶不利于随车使用。针对传统氧气湿化瓶的缺点,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如罗建明等[4]研制了一次性便携式氧气流速提示瓶,王梅等[5]研制的新型氧气湿化输送系统在加湿通路盒体内装有水凝胶,能够模仿鼻黏膜“黏液毯”的加湿机制[6],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携带的缺点。野战设备要求方便、快捷、高效、便于携带[7],本研究整体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便于使用和维护,而且更容易缩小体积,便于携带。我部官兵将产品模型分别固定于野战四折担架和野战救护车上,使用现有装备实现了快速组合,经过复杂路况的实地转运测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5 讨论

PTFE是一种理想的分离过滤材料。PTFE的表面张力为(22~33)×10-3N/m,极好的疏水性使其成为膜蒸馏以及防水透气的首选材料[8]。PTFE还具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如利用其膜具有多孔性,作为过滤材料可以有选择地透过气体或液体,用于气液分离、气气分离及液液分离的过滤膜[9]。本研究中用到的疏水性空气滤膜就是利用聚四氟乙烯滤膜的气液分离特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中, 我们采用相同型号、相同厂家生产的氧气湿化瓶, 纯净水是消毒供应中心水处理系统所制。将2011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由临床各科回收的湿化瓶320个随机分为2组, 每组160个, 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化学浸泡法, 先用流动水冲洗, 再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后用纯净水冲洗1 min~2 min, 干净后倒置控干水分, 将95%酒精倒入消毒后的容器内, 把样品放入其中, 完全淹没后捞出, 置专用架晾干。试验组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处理, 将所有样本直接放于喷淋式清洗消毒器内, 按照标准程序处理。程序结束后, 再将样品放入干燥箱内进行干燥处理。

1.2 包装材料

2组样品均采用无菌自封口塑料袋包装。

1.3 消毒湿化瓶的采样时间及采样方法

将2组处理好的湿化瓶在保存后的1, 3, 5, 7 d 4个时间段, 分别随机各抽取40个进行细菌学监测。采样方法参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戴无菌手套将待监测氧气湿化瓶取出, 用0.9%氯化钠溶液无菌湿棉签反复擦拭湿化瓶内表面, 酒精灯火焰烧断棉签与手接触部分, 将棉签放进含5 m L无菌0.9%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全程无菌操作。在超净工作台上, 振动试管80次, 用1 m L的一次性注射器吸取0.5 m L液体, 接种在营养琼脂平皿上, 37℃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3]。

1.4 消毒效果的判断

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 细菌菌落数应≤20 cfu/100cm2, 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符合此标准者, 判断此用品为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

例 (%)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 使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干燥箱干燥处理氧气湿化瓶, 在保存后的1, 3, 5, 7 d, 4个时间段的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为100%;而使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90%酒精干燥处理氧气湿化瓶的方法, 除第1天、第3天合格率为100%外, 第5天为85%, 第7天仅为80%。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均<0.01) 。

根据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凡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数培养≤20 cfu/cm2或100 cm2内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氧气湿化瓶的使用者往往都是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危重患者, 抵抗力低下, 任何环节的不当处理, 都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严格规范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保存, 使其在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 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干燥箱干燥处理氧气湿化瓶, 操作相对简单, 由于是机械操作, 既能避免含氯消毒剂、90%酒精对人体的刺激, 又可避免因在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二次污染, 既能节省人力, 减轻人员伤害, 又可避免环境污染, 且效果显著。而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90%酒精干燥处理氧气湿化瓶, 湿化瓶易被着色, 干燥速度较慢;消毒剂浓度、浸泡时间的控制也会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 如果不能严格地执行消毒剂浓度及保证足够的消毒时间, 可能导致消毒不彻底, 使湿化瓶污染的可能性增加;在用纯净水冲洗的过程中, 容易因冲洗不净导致含氯消毒剂残留, 使患者有刺鼻的异味等不适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 也不排除因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 消毒隔离意识淡薄, 无菌观念不强, 未按相应规范进行操作, 导致湿化瓶污染加重, 消毒不彻底。2组比较, 试验组更加人性化, 减轻了工作强度, 避免了环境污染, 同时也减少了操作中的污染环节, 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细菌感染。

4 小结

目前, 我国尚无统一的湿化瓶消毒管理方法, 随着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且多次发生的因医院感染导致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事件, 越来越让大家认识到, 必须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氧气湿化瓶作为临床必需的医疗用品, 也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隐患因素之一, 如何正确、有效、安全地处理氧气湿化瓶, 已得到临床的重视。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已成必然, 各医院根据自身条件,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我院自2011年3月来, 使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干燥箱干燥处理氧气湿化瓶, 效果显著, 既减少了吸氧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机会, 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又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降低了工作负荷和劳动强度, 确保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淑音.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方法及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 2007, 13 (26) :2455.

[2]张大有.医院感染管理状况及今后工作要点[J].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 (2) :50.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篇5

1 方法

将回收的湿化瓶用1∶200酶清洗液浸泡5 min后用流水洗涤, 再放入500 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取出, 蒸馏水冲洗后, 倒立在铺有干燥无菌纱布的格网上5 min~10 min, 使瓶体上积水消失。用无菌容器盛2 000 mL 95%乙醇, 戴无菌手套, 将消毒后的湿化瓶放入乙醇容器内, 瓶内外均附上乙醇, 将瓶内乙醇倒回容器, 以免浪费。将瓶倒立在另一个铺有干燥无菌纱布的格网篮内, 1 h瓶内外均可达到干燥要求。笔者采用此法干燥的湿化瓶, 行干燥当天及封包后第6天的细菌学监测, 其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2 优点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清洗和消毒用的浸泡槽、健之素酶洗液、含氯消毒液 (朗索片) 、清洗刷、全自动喷淋清洗机、干燥机、无纺布、无菌棉拭子、无菌试管等。将本科使用后的60个氧气湿化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将30个氧气湿化瓶送到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发放到病房后进行细菌学采样检测, 对照组将采用本病房护士自行清洗消毒的处理流程, 氧气湿化瓶自然晾干备用, 并进行检测, 两组氧气湿化瓶和清洗消毒物品及用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病房的当班护士将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及管芯先用流动水进行冲洗, 然后放置在含有500mg/升的含氯消毒液有盖容器中进行浸泡, 浸泡30min后取出, 再进行冲洗, 将其倒置在挂钩上自然晾干, 最后放于清洁的储存容器中备用。

1.2.2 观察组

每天将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统一由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人员回收至去污区, 去污区护士清点完毕, 将氧气湿化瓶、管芯置于流动水下进行冲洗, 然后使用清洗刷逐一刷洗, 初步去除湿化瓶内污染物及管芯上的污垢, 将湿化瓶及管芯放置在含有1:100的健之素酶洗液浸泡10min, 再放入含有500mg/升含氯消毒液的有盖容器中浸泡30min (湿化瓶要被液体完全浸没) , 取出后一起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机中进行清洗, 取出后用蒸馏水进行漂洗, 漂洗结束后倒置于铺有无菌敷料的处置台上, 使用无菌纱布擦干湿化瓶的内外面, 用高压气枪吹干管芯, 将湿化瓶放入烘箱内烘20min, 烘箱的温度设置在65℃, 最后将湿化瓶、管芯单独包装在无纺布内, 包装外面注明消毒日期。

1.3 检测标准

按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对60个湿化瓶菌落数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用无菌棉拭子沾湿采样液, 在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上涂抹采样, 采样后的无菌棉拭子立即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细菌总数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统计学方法[2]。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

2.2 两组氧气湿化瓶清洗消毒时间比较

3 讨论

吸氧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氧气湿化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抢救用品。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 它与病人的表面黏膜直接接触, 极易带菌的感染源。由此带来医源性感染[3]。本文通过本病房自行处理与集中处理, 从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节约时间的应用进行比较,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能对各个环节做到质量监管, 对消毒处理的流程上更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更加符合消毒技术管理规范, 对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起到了控制的目的[4]。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科护士工作量, 使消毒供应中心的职能也得到体现。

经研究证实, 目前大多数医院氧气湿化瓶是临床科室自行清洁处理, 消毒后无包装, 在消毒处理的过程中, 处理方法不规范, 个别人员在消毒液配比上浓度不一定符合要求、清洗不测底, 消毒时间不一定到规定的标准, 消毒后消毒液不能冲洗干净, 湿化瓶干燥只有自然晾干, 有残留的水印和污垢, 是细菌生长的场所。我院氧气湿化瓶集中管理以来, 不仅减少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而且使清洗、消毒更加彻底, 保证消毒质量, 临床上在使用时才打开外包装, 避免了污染, 使临床不规范行为得到了解决, 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 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从两种消毒方法的分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回收-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清洗的质量明显提高, 缩短消毒时间, 节约了人力资源,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宽梅.消毒供应中心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2) :3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2.

[3]周红娟, 谢亚芬, 郑建美.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的改进与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9) :4291-4292.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 篇7

临床中, 氧疗已成为各种缺氧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 以往传统的吸氧装置, 患者使用后, 氧气湿化瓶经常规消毒后继续使用。 而由于湿化瓶消毒不严格, 容易导致细菌污染严重超标, 。 因此, 我院现采用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连接瓶, 为一次性用物 ( 本品经环氧乙烷灭菌) , 使用期限为5 d, 5 d后更换新的湿化连接瓶。

对于内科系统疾病, 老年患者很多疾病均伴有咳嗽、咳痰的症状。 患者咳痰后, 痰液在室内蒸发, 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科现将更换下的氧气湿化连接瓶作为患者使用的痰杯, 患者吐痰后, 将盖子盖上, 放于床边, 防止痰液蒸发。 此物, 可作为临床中废物再利用, 具有合理利用资源, 安全、方便、经济实惠等优点, 自2014 年我科使用以来, 深受患者的好评与喜爱。

上一篇:编纂方志下一篇:选择性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