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压力

2024-09-18

教师压力(精选12篇)

教师压力 篇1

教育,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 只有历经学习的过程, 才会使之在生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年轻的一代才会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注入更为鲜活的血液,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职业之所以被认为是特殊的职业, 其社会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并由此衍生出教师教育的意义以及对教育从业者素质的特别要求。

一、目前我国教师职业者所面临的压力

在我们最初的认知里, 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只有优秀的学生将来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但就目前教育发展的普及程度而言, 教育的意义其实并不能只停留在这一表面层次。在一个繁荣的国度里, 教育资源是共享的, 应该达到物尽所用, 教育者应该尽其所能, 让尽可能多的有意愿接受教育的人, 在适当的时间接受良好的教育。

(一) 学校陈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中国的学校一般而言都秉承着一路走来的传统管理模式, 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 更对从业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过于严格和苛刻的管理细则, 并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现的教育问题。因为教师本身是具有怀疑、独立、批判意识和自由精神的, 他们依靠自身独有的特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研究, 可以将他们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继而传播给学生。过于细致严格的管理制度, 只会让教师感到从业无力、未来渺茫, 倦怠的职业热情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成果。而这将产生教育资源的又一种浪费现象。

(二) 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教师因为处于特殊的社会地位, 这也就决定了他们不得不面对比别人更大的人际交往压力。包括与学校各科室领导之间如何相处, 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 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问题等。哪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好都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另外, 一些学校“以分数论学生, 以升学率论教师”的做法, 在岗位间竞聘、学校职称评优的活动中, 无形之中加剧了教师们之间的竞争, 让原本就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加重教师的自我不良情绪和心理上的疲劳感。

(三) 教育改革、专业发展构成教师新的压力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也要求其教育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教育行政部门曾出台实施的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职业的压力。机构的调整必定会以新的组织方式出现, 在一些方面改变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角色, 这就出现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偏离原有熟悉的人生规划及自我认知, 让没有相应的能力和心理准备的那些教师很难适应, 这所导致的冲突虽无形却又让教师不得不面对,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感。

(四) 个人生活因素也是教师产生压力的来源

教师是特殊的从业人群, 除了面对在学校的种种压力, 也要面对生活的琐碎烦恼。每个人的生活变化喜怒无常, 无论这些变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都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想办法解决, 消极的接受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教师的工作特性, 决定了其时间长、任务繁重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 他们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的时间很少, 感情生活匮乏, 工作的压力无人诉说, 心理自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

(一) 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多种研究数据看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观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成长与动态循环的一种特殊的模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特制的专业成长培养方案、计划内的在职进修等等予以改进, 进而得到提升空间的机会。目前而止, 我们实施过的措施更偏向于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计划等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凡通过在职进修的活动与专业成长培养的方案要求, 都可在一定层次上促使教师经历再成长、再学习的历练过程, 进而有效改善教师所面临的职业挫折感、衰退心理等的特征, 达到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目标。

(二) 教师专业发展重点。

教师从一个不成熟的择业者到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学习是一个必经的发展历程。无数的实践证明, 教师的发展存在无限的空间, 只要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努力, 获得职业发展就是绝对存在的。教师无时无刻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 不断地增长专业能力, 使其从胜任本职工作, 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努力。对于已经踏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 虽然经过了职前的教育训练并获得了教师的任职资格, 但这距离他成为成熟的教学专业人员还有一段距离。一名新教师到专家级别的教师的成长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 还需要无限的耐力和责任感。教师只有深切明白这一特点并努力付诸实践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 教师发展的阶段性。

像万物生长变化一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一定的时间段显现出阶段性,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专业成长。教师要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除了做好本质的教学工作外, 还需要长期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 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从步入学校的初到者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甚至于教育教学专家, 都需要实现逐步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 要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经验。

目前, 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 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专业的发展存在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得到逐步的改善, 教育乃一国的发展之本, 振兴之源, 在我国经济日益兴盛的今天, 教育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提高教育水平的事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上日程, 而要完成这个目标, 缓解教师职业的压力的问题就势必会得到最适当处理, 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会呈现出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玉萍.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成因对策[J].教育探索, 2005, (8) .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教师压力 篇2

(一)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担心学生考试排名太差、个别差生的工作难做、担心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所班级学生的升学率、工作得不到的重视、学校形式主义的活动或检查太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要求太多。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被教师所控制,这种矛盾易对教师形成压力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 学生不遵守纪律缺乏理想和学习目标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这一切都是教师每天都必须要面对的,并加以解决的问题.面对并解决这一切问题的过程常常使教师产生厌倦感,感到有压力。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合理管理人员的不称职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合理是教师产生压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内部,领导最关心学生成绩。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便制定出许多针对教师的加压性制度。如升学奖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评优制度,职称考核制度,这些无不与学生成绩挂钩。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收入低、与家长关系难处理、家庭不支持等。教师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社会公众认为教师待遇提高了,就应该加倍努力和付出,教师成功了是理所当然的,失败了则归咎于教师的不努力和无能。教师在他们眼中好像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家长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以及过度的期望使教师产生了压力。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虽然一部分教师能够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会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不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而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无奈,内疚等情绪就产生了.因此,这看似简单又合理的要求实际上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个人因素

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篇3

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学生升学压力的加剧,使教师的教学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同时教师还要策划组织课外活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师倍感责任重大。这些都会带给教师心理压力。

2育人的压力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育人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尤其是班主任承受的心理压力更重。

3提高自身素质的压力

中小学教师提高学历成为一种趋势。除工作外,教师还要通过培训、进修、读研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通过承担课题、发表论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否则不但影响职称的评聘,还有下岗的可能。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熟悉多媒体教具的使用,会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尽管如此,教师还不免会面对:熟悉互联网吗?能用“FLASH”吗?听过“HOT”吗?会玩“石器时代”吗?……总会有很多问题等着教师回答。

4经济的压力

目前教师的收入水平不是很高,如果没有相当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很容易心理失衡。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经济方面的压力尤其严重,拖欠工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教师被迫离开学校。

5人际交往的压力

人际适应一向是心理健康中最重要的问题,教师在学校这一群体中是人际关系的中心。如果学校领导缺乏民主意识,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缺乏应有的认同,总体管理不当,就容易造成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

6社会环境的压力

教师如何解除心理压力 篇4

一、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

随着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的种种现象都在教育上有所反映,家校矛盾发生、师生关系恶化等现象,都在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在调查了298名中学教师和48名师范大学在校生之后,笔者参照美国加州教师资格认证所使用的标准,考察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评估这三方面的内容。数据显示:用百分制来描述的话,50分以下的人占23.2%,50分至60分的人占38%,60分至70分的人占36.1%,而70分以上的人仅占2.7%。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教龄和地区上,基本没差异;以前学没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是说,60分以下、61.2%的人缺少心理学知识是普遍现象。这是几年前调查的结果,现在的状况可能有所改善。另一个调查以97名小学教师为主,考察他们对条件性(专业外相关知识)知识的掌握,平均通过率为63.2%,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通过。加上其他相关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至少从量上来讲是非常不足的,是跟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问。学校要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如此既可了解教师心理素质变化的情况,也可为开展学校心理研究提供素材。

三、个人方面

1. 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形势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生活的空间,是社会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社会。因此,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避免因形势的变化而带来心理困惑。同时还要转变各种观念。观念不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引起许多问题。

2. 加强学习,吸纳多元信息。

学习一些心理理论,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能防微杜渐。多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容量,对调节工作节奏,提高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会使人变得开朗、乐观、健康。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在教学活动中,他们能以很大的热情给予积极的配合,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处理。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矛盾是妥善解决的第一步。这一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情绪不断调适、涵养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不断加强中获得的。所以,教相符的。

面对急剧变化的教育形势,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校社矛盾,面对让人倍感困惑与不解的师生关系,当代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完成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及时补充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学修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自己失落、无助、困惑、迷茫的心理,适应社会、教育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稳定、和谐的心态投入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熟悉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施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学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在我国,教师违法行为多数是教师对学生的违法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往往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造成的:管教学生方式不正确;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未成年人个体性;传统教育观念下的“代家长行事”;法律意识不强等。归根结底,就是一些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造成的。一些教师的违法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家庭和社会,更损害了教师“德高为范、身正为师”的形象,同时也践踏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其社会影响是恶劣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与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自己依法施教的能力。教师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与理解,领会这些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法律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充分利用法律给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遇到管理纠纷时,能依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

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和内容,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甚至是必须掌握的条件性知识之一,只有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是防治心理问题的“本”。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2]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51-54.

[3]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82-84.

[4]刘霄.论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J].教育探索,2003,

[5]庞丽娟,洪秀敏,姜勇.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61-64.

[6]余欣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3,(6):80-82.

[7]李娟,董锡军.教师心理健康偏失及自我调适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3,(3):7-8.

[8]林志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健康维护[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87-89.

[9]李文静.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

[10]刘恩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J].2001,(7).

有文采并非难事

周康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永嘉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一个很关键的教学部分,它的教学成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如果从作文的角度来看,显得更加的重要,我们先来看在高考作文中对语言方面的描述:

基础等级中的涵定:一等———语言流畅,字体工整;二等———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三等———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四等———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中的涵定:分为四等加分标准———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有文采。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得到好的分数,作文对语言还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实际上好的作文语言大多也是能体现出优雅的一面,所以,作文教学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中的语言有文采?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巧把内容形象化

请比较下面两段话:

(1)春天必然是这样的,绿意暗含,残雪犹有可能覆盖于某些山顶,与山麓相映成趣,山脚的小村落中小鸭踏过一地的春泥,浮游在春天的水面上,春天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2)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两段话虽都表现了春天的展现情景,但句(1)只是现实的描绘。而句(2)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种种盎然的诗意景象。可见,形象表达有着比现实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

二、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修辞手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举两个常用的修辞来看一下该如何运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高考满分作文《最忆西湖三月》:

是啊,如果你静下心来,细细去想,你便会发现许多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当这个城市的第一片叶子落下后,我们就知道秋天就要来到;当无边的原野绽开出第一朵鲜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春天已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当灰色的天空飘起第一片雪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冬天的到来……

排比在作文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和有用的,他不仅在作为证据的时候来运用,而且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它一方面可以这样,教师才能在法律范围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果敢地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达成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有效避免自身受到不应有的侵犯和伤害。以务实的态度、坚定的信心、果敢的行动去推进“依法治教”,最终实现学校的“依法治校”,国家的“依法治国”。

三、用师爱包容一切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

我国教育的鼻祖孔子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爱生理念。明代教育家朱熹也是“诲人不倦”的典范。他对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他的学生评论他:“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沈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从为忧。”他曾尖锐批评过学生中师生关系不好的现象,

起到紧扣话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马上使文章生色,如高考满分作文《选择牢笼》的开头: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观,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那一年《感情与认知》中有人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感情是什么?是河流的堤坝,是扁舟的楫桨,是旋转的轮舵,是高扬的帆樯;认知是什么?是堤坝下的水流,是劲风下的帆樯,是楫桨下的扁舟,是轮舵下的方向。事理的水流,会流往何处,认知的舟船,将驶向何方,感情的堤坝,往往决定水的去处,亲疏的风帆,常常左右船的航向,“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西施,常出自情人的眼中,丑恶,更显于仇敌的心上。

三、巧用古诗文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作文中如果恰当适时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悟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牵挂,感悟到晏殊与夫人的彷徨,感悟到李商隐与其妻的失落,感悟到杜牧重返扬州后瞧到的苍凉!

(2)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牵挂,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失落,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苍凉!

后者引用古诗文后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平时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除了应付高考外,实际上也能在这里找到很好的结合使用点。

四、巧用色彩词

色彩词以它对人产生特有的感觉一直是作文中运用的热点,许多很内行的作家的名篇就是因为炉火纯青地运用色彩词而出彩,我相信大家一定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镇关西被打后的感受描写记忆犹新,这场景的描写就是典型的巧用色彩词范例。我们来看一位考生写的一段话和后来的一段话:

(1)梨花院落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的烟尘和宋朝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经历了历史的滋润,泻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他晚年被贬,仍讲学不息。他去世时,官方曾严加监视,不让送葬,但四方弟子不避风险,前来者仍有千人之多,可见师生感情之深。再如: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从康有为、梁启超到蔡元培、李大钊、杨贤江等无一不是怀着深厚的情感去培育学生,陶行知先生更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被毛泽东称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为教师,要以师爱的名义去面对发生的一切,既然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无怨无悔!

教师心理压力自我调节 篇5

通过网上培训,对我是很有收获的,现结合我们教师工作的实际,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减压体会

一、教师的压力来源:

现阶段,老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给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压力来自以下几种:

(一)教师角色多元化

教师在学校扮演着多种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总体上比其他科任教师要大得多。由于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工作时间长、要求高,诸如班级管理、清洁卫生、安全教育、课堂课外纪律、学生思想工作、问题生教育、学生学习问题、学生考试成绩、自己所担任的日常教学工作、社会和家长的期待、学校领导的要求,还包括开会学习、家访、计划、总结、发言等等,毕业班班主任还有来自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多数班主任老师觉得工作困倦、精神疲劳,有些力不从心之。教师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家庭,既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应对备课、制作课件等脑力方面的各种纷扰,还得与家庭其他成员进行情感交流等。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老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甚至是强烈的谴责。还有些老师兼有其他社会角色,如在社会团体或学术团体兼职,充当着社会活动的组织者或指导者等等,也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心理压力来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教师的成就受阻

一般来说,教师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所教的学生优良,品行端庄;所带的班级优秀,整体素质高,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老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其成就动机常常受阻,导致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 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奋斗的最大目标,也是最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但由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老师不能代替他们学习。家长不满意,学校领导也有看法,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会有这样的局部失败,我们有时感到很无奈和委屈。

2、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挫折 老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尤其是班主任大多时间都花在管理班级上面,业余自学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成就感受挫。

3、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 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强烈的、丰富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老师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经济收入出现严重困境

在现在以经济社会为主导的社会里,教师的经济收入较一般职业人群少许多,所付出的辛苦与收入不成正比,老师毫无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可见,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

我认为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很沉重的。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自我调节方法谈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

心理压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到底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源头。从以上分析,我们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特点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我们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老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也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教师本人 我们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我们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失败或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等而引发心理压力,或者正好相反,缺乏自信心,徒增烦恼。二是我们自己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如追求功名思想过重、患得患失、追求自我人格完美无缺,听不得不同意见或者同行友情提示,我行我素、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如不愿意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等,所以出现问题总是在寻找客观原因等)。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固然现在领导也在说不以老师所带班级成绩作为衡量老师水平的唯一标准,但其实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他们要求老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要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对老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也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老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老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

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对我们从事的教育这个职业不断研究,必定能发现其规律;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一定能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同时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文化和品德素养,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自我完善人格。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下面介绍几种情绪的放松的方法。

1.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2.转移注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人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固定”在这样的事物或情境上,因此注意和紧张就构成了一个互相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再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也是一种减压调心的方法,尤其是双休时间,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看山观河,放下一切,独自享乐,也可以起到调节我们老师紧张的生活节奏的作用,从而使情绪得到松驰,达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与人交谈 我们老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我们老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就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老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4.情绪对比 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我们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

(三)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方法有: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摆脱常规法,换位思考认同法,推移时间遗忘法,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众人面前理智法,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自信自主激励法,音乐与生理保健法。

我们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我们老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我们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我们老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我们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如何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篇6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调节自己,以阳光心态应对社会现实。塑造阳光心态,就是把兴趣和愉快调动起来,使自己经常处于积极情绪之中,处于这个状态中的人是健康幸福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健康有三个标准:足够的自我安全感,生活理想符合实际,人际关系良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括:“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只有当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压力大、事情多并不意味着教师没有对付的办法,教师只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是可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因此,改变个人不良情绪,塑造阳光心态,最需要的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正确地认识压力

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有压力是正常的,当压力过大,构成对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注意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砺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二、正确认识自己

只有对自己有着正确深刻的认识,如明白自身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担负的角色等,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实际需要出发,客观评价自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与个人的学识能力、精力相吻合,才能扬长避短,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从容面对挫折,缓解工作压力。一个人是否有进取心,并不取决于其是否有宏大的人生理想追求,不切实际理想更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对别人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不一味与别人攀比,主要是自己跟自己比,看是否进步了。只要有目标,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三、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沟通的好处是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四、保持一颗平常心

教师不应该拿自己的付出、收获、待遇与别人的差别来比较,要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教师职业毕竟不同于其它行业,注定没有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人生。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以学生的成长为自己价值的体现,这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为此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自己和看待得失。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正视自己,脚踏实际。俗话说知足常乐,记住: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天地,不嫉妒不眼红,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心态,淡泊从容。

五、放松心情、放低姿态、放宽心胸、放宽视野

良好情绪对人的健康积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看,其中一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这个姿势就仿佛在微笑一样;另一组人员则必须用嘴唇衔着笔,这种姿势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可笑。这个实验表明,很多时候人的心情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这也说明我们可以成为情绪的主宰。

放松心情的关键是放低姿态,不要以为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在许多方面,比你年轻的同事,甚至你的学生会比你更内行,需要你放低姿态去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要学会放宽心胸、放宽视野,高位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因此,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会让你工作和生活得更好。

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

我忙碌、我清贫、我充实、我享受、我疲惫、但是我快乐、这就是生活,教师的生活——平凡,艰辛,真实而美好!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研究述评 篇7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 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70年代, 之后研究者逐步深入地对教师压力进行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 促进了学校和教师对教师职业特点的进一步认识, 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当前, 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不断凸显, 而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不断推进的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使得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一、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

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 英国学者Kyriacou和Sutcliffe (1978) 撰文提出教师职业压力的概念, 将教师职业压力定义为“由教师这一职业工作性质所导致的一种不愉快或消极的情绪经历, 如焦虑、生气、紧张或失落等。”[1]此后, 有关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就呈现多样性。我国也有不少学者纷纷对教师职业压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牛利华 (2005) 把教师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身心负荷定义为教师职业压力。过重的压力会给教师带来心理负担, 但适当的压力却是职业活动的必要动力。[2]孟丽丽等 (2006) 则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由于工作的原因所导致的, 如工作压力大、学生行为不端等所引起的疲劳过度、挫折感等消极情感体验。[3]因此, 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定义存在分歧:有的研究者指出是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教师压力, 有的研究者把教师压力看作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感体验, 也有学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教师压力。尽管在定义教师职业压力时, 研究者们观点不一, 但Kyriacou和Sutcliffe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界定为大多数文献采用。

二、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健康状况、行为表现等。例如Dick和Wagner在2001年的一项相关研究中[4], 主要从工作负荷, 人身攻击, 身体健康症状, 自我评价和社会支持方面等五个方面对教师职业压力情况、导致压力的相关因素和表现症状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国对中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是问卷调查:例如研究者会要求教师在标着“压力极大”、“压力很大”、“有些压力感”、“有点压力感”、“没有压力”的五级问卷回答相关问题。[5]当然, 也有少量相关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 研究者通过针对教师压力源、压力结果设计实验、并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师职业压力中介调节因素进行干预或训练。

三、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

压力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 促进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

在国外, Kyriacou和Sutcliffe (1978) 将教师压力源总分为四种:第一、时间不充足;第二、工作条件不充分;第三、学校学风不够浓厚;第四、学生行为不良好。[1]在此基础上, Borg (1995) 等将压力来源划为以下几类:一、时间压力及工作量;二、工作条件;三、与同事关系;四、学生行为;五、学校客观因素。[6]在我国, 研究者对我国教师压力来源及相关问题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周立勋 (1986) 把工作压力、学生行为、班级教学、学校支持及自身专业胜任感等视为教师压力的来源。[7]徐长江 (1998) 在调查研究中则发现: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教师的经济地位低下;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教师工作能力的衡量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材料等排在教师职业压力的前几位。[5]

综观以上关于教师职业压力源的研究, 并结合中学教师职业特点, 我们将中学教师压力源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中学教师工作负荷过度并被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过多:他们承担着传道者、授业者、示范者、父母代理者、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维护者等角色;二、中学教师经济压力大:教师是一种必须接受专门培训, 并具备专门技能和知识的专业职业, 但我们中学教师经济待遇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仍处于偏低位置, 这就加重了教师的困惑感和压力感;三、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不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极具叛逆心理, 有些学生无组织无纪律, 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还必须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五、教育和课程改革: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教材的日益更新给中学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六、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如对教师能力的评价多以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 且部分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 从而使得教师压力加重。

四、教师职业压力的处理策略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都表明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各种各样, 而大多研究者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个维度分析。要真正减轻和消除中学教师压力, 就必然要求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三者共同努力, 相互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1+1+1>3”的良好效果。

1. 社会方面

(1) 提高中学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在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

(2) 明确教育和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以增强教师对改革不确定性的承受力;

(3) 在教育改革推进的同时, 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如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等涉及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注重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学校方面

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压力感。

(1) 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及业务培训, 以增强教师自信心;

(2) 以人为本, 实施人性化管理, 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骨干;

(3) 为教师参与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支持性环境, 鼓励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

3. 教师个人方面

许多教师在接受调查时虽然不想把压力归因于自己而认为压力的解决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但也有不少教师意识到他们应该参与其过程[8]。因此, 中学教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支持也非常重要。教师保持一颗平常心, 尽量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缓解自身沉重的压力。

五、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趋势

纵观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状况, 可以看到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当前我国中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实施, 因此在继续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时, 应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探索我国教师压力感、压力源等情况, 进而研究缓解和解决压力的措施等。

(1)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研究者对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考查的, 纵向研究极少。但横向研究不能面面俱到, 如要调查其他因素和教师压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横向研究难以实现;纵向研究却可以比较新课程改革实施前后教师群体压力的异同。因此, 要找到更加切实有效的缓解措施、达到最终目的, 在今后的研究中就应加强纵向研究, 并且尽量结合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2) 更新研究的统计技术。在对调查研究等数据统计和分析方面, 以往的研究者采用的基本上都是SPSS, 但要以更恰当的方法来尽可能地控制误差变异, 我们就必须采用更先进的统计技术, 如多重线性模型、结构方程等。只有采用先进的统计技术统计分析, 才能更为准确地解释数据。 (3) 探索出科学化、本土化、规范化的调查问卷。对教师压力的调查和研究最早源于西方国家, 在以往的实证研究方面, 我国研究者多是参照国外有关压力研究量表制定相应的量表, 而这些量表测出的结果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有待商榷。因此, 在今后的研究中, 建构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统计学科学检验意义的量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Kyriacou C., Sutcliffe 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8 (48) :159-167.

[2]牛利华.教师职业压力与教师的生命关怀.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3]孟丽丽等.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

[4]Dick R., Wagner U.Stress and Strain in Teaching:A Structural Equation Approach.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1 (71) .

[5]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8 (6) .

[6]Borg M.G., Baglion A.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Dimensions of Teacher Stres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5 (65) .

[7]周立勋.国小教师工作压力、控制信念与职业倦怠关系之研究.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6.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篇8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

1.1 职称晋升的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有远大抱负, 都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晋升较高的职称。但高校内人才济济, 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 晋升压力很大。据调查, 在目前聘任制下, “大学教师的晋升制度”是引起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最主要的因素。

1.2 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 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虽得到日益改善, 但是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课时费不高、课题较多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一些中老年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 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就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

1.3 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 高校一般对本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 对聘期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量化的考核标准, 并直接与高校教师的收入挂钩。但另一方面, 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 科研水平有限, 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时因为职称不高, 学术论文也不容易发表。

1.4 经济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职称低、资历浅, 收入水平自然不高。然而, 他们却面临着赡养老人、谈朋友、买商品房、结婚生子、供子女上学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

1.5 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 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 但缺乏辨证思考;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 但缺乏长期性、复杂性的思想准备, 不愿迁就和屈从, 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 因而, 易为他人所误解, 这造成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交往上的障碍。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健康成长都不利, 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加以适当的调适。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2.1 教师个人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释放, 还要靠青年教师从自身的调整入手, 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1) 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时候, 要积极改变认知, 看到它有利的方面, 不断增强信心, 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另外, 我们还可以调节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 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 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和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 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 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 塑造健全的人格。

(3) 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解、支持学校和领导的整体工作, 主动加强与同事、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生活氛围。

2.2 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青年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1) 关心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强化岗前培训,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建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加强科研设备的投入, 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 对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机制, 对教师的努力进行积极反馈和表彰。发挥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给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高校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 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 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 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

(3) 开展有益活动。高校除了举行大型运动会、文艺表演外, 还应鼓励各院系多开展有益活动。在院系教师办公的楼层或是主要教学楼, 可以建立小型教师活动室 (如乒乓球室、象棋室) , 供教师课后娱乐之用。这些场所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 又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释放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

2.3 国家和社会要帮助青年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适当增加教育投人, 改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等方面的待遇, 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 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和处理教师业绩和取得的各种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倩, 陈谢平.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5) .

努力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篇9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曲折反映, 因此, 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

重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改善教师的社会形象

教师的职业荣辱感是同其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自身贡献的大小和博得信赖的程度等价、同步的。

社会应为教师提供宽松的舆论氛围。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 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 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角色需求的同时, 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 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在职业活动中树立生命成长意识。目前, 教师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教书的工具, 无自我意识地按照社会的伦理规范去从事职业活动, 导致了自我利益的消解, 缺少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缺乏自我塑造的主动性, 忽视了职业活动对自我的价值——生命成长的实现。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能忽视自身存在的意义, 应通过职业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 寻求职业活动中人的尺度, 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手段。

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 切实解决教师的医疗、职称、住房等实际问题, 努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的经济地位低, 不仅表现为工资收入较少, 而且还表现为福利待遇较差。尽管现在住房已经实行商品化、货币化, 但靠教师个人是难以解决教师住房问题的。把解决教师住房问题摆到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由党政领导亲自抓, 把教师住房的建设纳入基建规划, 确定多方承担教师住房建设投资的机制, 实行多方承担教师住房建设资金, 应该是可行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各方面还应通力合作, 努力解除教师诸如医疗保健差、子女就业难、家境困窘、夫妻分居等后顾之忧, 对教师政治上关心培养、业务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怀照顾, 从总体上促使教师健康成长。

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教师经济收入的提高关键是钱。没有钱, 就不可能提高教师经济收入。钱从何处来, 一靠制度, 二靠增收, 三靠节流。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果不从制度建设入手, 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是无法从根本上、总体上解决问题的。因此, 要把改善管理体制、精减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资待遇结合起来, 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 改革校内分配制度, 这样既优化了教师队伍,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使教师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即所谓的开源节流。

了解教师的需求, 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学校领导应该了解每个教师的需求, 包括兴趣、情感信念、世界观等的状况, 并力图通过多种形式, 借用客观的积极因素, 坚持知人善任、各得其所、发挥所长。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软环境。学校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学校管理要切切实实以人为本, 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善管理观念, 学校领导应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 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 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 出去学习交流的愿望, 使教师都有出去交流、学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制度上, 引进合理的、公平的竞争机制, 不要搞幕后交易。

硬环境。学校要拿出必要的资金, 购置健身娱乐设备、器材, 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 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 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改善领导作风, 维护教师的威信

学校领导应当竭力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领导要自觉维护教师的威信, 尽量避免和克服形形色色的主观武断、专横跋扈的做法。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 要多关心下属, 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 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 帮助教师克服出现心理疾病。

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改进领导方式, 推行人性化管理。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 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 要充分考虑肯定教师的成绩和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 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 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 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教师自己要注意心理健康的调适

教师是施教的, 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努力提高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自己的健康管理、注意营养。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教师的职业特殊, 要备课、批改作业, 要读书、查资料、写文章, 许多工作在8小时之外完成, 睡眠不足, 劳心费力;甚至有的教师不吃早餐, 空腹工作。这些大大伤害了教师的健康, 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节奏, 合理饮食, 提高效率, 达到最佳状态。

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家庭是人生小憩的港湾, 幸福的家庭是不幸和灾难降临时的支柱, 也是教师面对诸多心理困境的良药。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 幸福的婚姻, 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

正确认识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 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 相信自己的能力, 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要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 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 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 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 由己及人, 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 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将自己融于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中,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 是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 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 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对上级, 可以理解领导工作;对同事, 可以经常沟通, 为别人的成就真心喝彩。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对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交往的, 他们不仅善于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 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 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 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 而且还善于与同事、家长, 特别是学生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会自娱自乐。“娱乐是一剂良药”, 可以缓解人的寂寞、孤独、烦闷、忧郁心境的压抑, 使人心情开朗, 轻松安定, 精力充沛, 对生活充满乐趣与信心。因此要不断扩大生活的圈子, 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 比如征战几十年的老将军成了书法家、数学教师可以写宋文学家的编年史等。多方面的爱好可以陶冶情操, 自会成就一个人高雅的气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的不良情绪。

积极进取, 寻求新的工作体验。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 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 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 把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 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结语

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 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 才能适者生存。总之, 心理教育是21世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这一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相信在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教师心理素质必然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修订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冯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6].朱滢:《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7].孟庆茂:《实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过重”工作压力的深思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外源性,以人为本

一、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

一些数据告诉了我们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和心理的变化:

———上海中小学教师每天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平均达到8.57小时, 校内是6.35小时, 校外为2.22小时。

———3个月里教师平均参加政治学习11次, 组织各种活动9次, 进行教科研活动9次, 参加培训7次, 上公开课1.5次。

———77.5%的中小学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大, 37.3%对教育工作有厌倦情绪。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小学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为最大, 厌倦教育工作的人数为最多。

———如果重新选择职业, 选择不会当教师的有37.3%, 比例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每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感觉到来自于环境的各种压力, 诚如学者所说:“压力是行为主体所感受到的‘需要’与‘满足需要’之间的可能性距离带给行为主体的内在张力或心理紧张, 同时, 也可能是‘不需要’与强行给予之间的距离不断丧失导致的行为主体的身心挤压带给行为主体的心理紧张和心理不适。”

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 作为接受教育和实施教育的双方主体———学生与教师同样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压力。但压力的来源和表现的方式是有所区别的。

学生的压力源自于未来生存的挑战。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归咎于高考升学率的指挥, 殊不知升学制度背后蕴涵着社会分配差距与就业形势的严峻, 更深层次的是折射出整个社会资源 (组织资源、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 份额获得的非均衡。当然, 在这种源于社会最深刻却无法规避的压力传递过程中, 一些不当的教育内容、形式与方法手段加剧了这些压力, 这是我们教育界自身的原因, 也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去努力纠正的问题。

二、来自四方面的外部压力

那么, 教师是否存在着“过重”的工作压力呢?如果有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上述数据告诉我们, 当前教师存在着“过重”的工作压力是一个客观事实, 主要是外源性的而非自我生成。

———压力之一, 教师在社会以及一些政府的不当行为强压下, 既加剧同时又“分享”了学生激烈的升学竞争。可以这么认为, “升学率”的竞争不仅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也压垮了教师的肩膀, 教师既是施压者, 同时又是受压者。普遍可见的现象是:在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影响下, 在政府部门层层“升学率”的指标下达中, 升学的第一责任者变成了教师, 而且背后则是更为严酷的“升学率”与教师分配、晋升、奖励等直接挂钩;还有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 区县教育部门一次又一次不间断的统测, 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教师工作负担与心理负担的积累。

以义务教育阶段统测为例:某区为了保持中考的“升学率”, 经常组织从初中下移到小学的统测, 而某区为了提高中考的“升学率”, 同样组织定期的抽查。这些统测与抽查, 不仅使初中学生与教师疲于奔命, 而且还导致小学压力陡增, 以三年级为统测对象的压力立刻转移传递到一、二年级的师生。据了解, 某区进行所谓常态性的小学质量检查, 只提前通知大概在何时段进行, 致使基层所有的小学、年级与学科教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全面备战”, 常态变成了非常态, 这是造成小学教师感觉压力最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根源之一。

89.5%的教师哀叹“除教学工作外, 还要花大量精力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评估, 感到很苦”, 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诉求。

———压力之二, 来自于社会的各种“干扰”。比如学校、教师组织学生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需要保障, 但教师不能成为无限的责任者, 一些并非必然的偶然事故, 让教师承担无限的责任会对教师群体产生强大的心理压迫与工作的恐惧感。另外, 教师的名誉谁来负责?一次缺乏实证的“送礼送到出国游”报道, 打击了一大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形象遭受到扭曲。最为严重的问题是, 社会把大量的事情放大为教师的工作职责, 其中各种社会任务转移到学校与教师身上是突出的矛盾。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为:许多专题教育内容进入课程却没有足够的课时可以保证, 其带来的压力是———教师必须是全能的;其带来的疑惑是———到底谁能确定最基本的教育内容;其带来的结果是———教育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有一组数据佐证了这些困惑:91.6%的教师认为“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高于常人, 使教师感到压力。”

事实上, 这些问题造成了教师的无奈, 无奈之后就是烦恼与无效。小学教师之所以感觉工作压力最大, 恐怕与他们所教育对象年龄太小、不具备个人行为责任, 从而自己必须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有关。

———压力之三, 起源于教育内部改革必须与非必须的应对。改革要付出代价, 当课程改革逐渐深化, 教育教学向内涵纵深发展时期, 教师本体知识需要更新, 新的教育技术需要掌握, 教学技能、艺术等需要适应学生的变化。这一切都对教师的工作形成新的压力, 是正常和必须的压力, 但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以及循序渐进、分步达到要求。

目前, 教师岗位任务中出现了“应试教育”负担与素质教育推进的压力叠加, 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与非教学任务的累积。

素质教育要求高, 操作中需要教师大量的创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落实到基层第一线和课堂教学里更需要在最基本的学生身心规律以及教育规律上进行整合, 这一切都是对于教师全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 教师需要接受培训, 做一些研究, 编写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创造一些新的教育形式, 这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应对变化的“内需”。但是如果把这些教师个体的“内需”在短时间内, 无限扩大为行政的、外部的群体性外源压力, 则大多数教师可能就做不到和做不了了, 甚至还会破坏了原本或许有存在价值的工作框架, 导致自己工作目标的混乱和工作效果的递减, 产生“强行给予之间的距离不断丧失导致的行为主体的身心挤压带给行为主体的心理紧张和心理不适”, 从而形成职业倦怠和抵触情绪。

在此, 首先应该澄清教师职业岗位的范围和特点。如果仅从时空、对象来界说, 教师职业岗位的范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 (教室) 、一定的时间 (45分钟课时) 、一定的人数 (班级学生数) 中“教书育人”, 教师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这一范畴内完成, 职业性质与职业任务是十分明确的。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还给教师用于正常教学必要工作的时间, 还给教师充分的学术自由, 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压力之四, 来自于教师基本生活质量保证的要求。虽然教师职业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收入还低于公务员。尤其是青年教师, 在解决住房、养育孩子等基本生活条件上感觉经济负担比较重, 随着上海整个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 这些问题逐渐从个别现象转变为群体突现了;另外86.6%的教师感到“学历进修、职称晋升、职位晋升和评估等有压力”, 相比较而言, 教育系统高学历者集中, “论资排辈”等级比较森严, 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容易脱颖而出。以小学教师为例, 目前在小学与中学教师职称并轨过程中, 小学教师评上中学高级教师难度显然很大。职业前程目标的模糊, 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与心理压力。

农村青年教师压力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农村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新颖;发展性评价

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优化,人的因素越来越受重视。“教育改革关键在教师”,青年教师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富于活力的成分,应该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热量和光彩。然而,我们在调查座谈过程中却发现,农村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身心疲惫、动力不足的现象。该如何分析看待这种现象,改善这种局面呢?

【现象一】青年教师基本来自于近几年来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思想活跃,知识结构新颖,一专多能,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肩负着重要作用。一些非传统学科(英语、计算机等),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尤其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因此青年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忙于应对。以镇驻地小学为例,90﹪的英语教师是青年教师,且大都担任4~6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有的还要担任计算机教学和电化教学,并负责学校文印室工作。当然,涉及到这些科目的教研、培训、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等,也得由这些教师担任。另外,由于相比于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知识结构重组快,因此新科目的增设,大都也由青年教师担任。

【现象二】青年教师担任学校中各级各类比赛任务,比如优质课比赛、基本功比赛、教学能手比赛以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等。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获得了相应的荣誉称号,但也因此耽误、分散了很多精力和上课的时间,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学业辅导,必然导致学业成绩下滑,而耽误的这些工作环节属于自己专业工作分内之事,又得需要他们付出更多,无形之中加大了对他们的考验和磨练的力度。

从以上存在的现象分析,长时间满负荷、超负荷的工作,逐渐磨掉了这些青年人的热情和活力,就如一根弹簧,由于长时间处于压力下,便逐渐失去了弹性。其中的一些因素,相对于学校来说是客观因素,学校改变不了,比如专业教师配备的不足,它更大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等等。但对于这一方面,青年教师是体谅学校的现状的:没办法嘛,再说自己年轻也应该上。令青年人苦恼的往往是农村学校滞后的评价机制,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评价不相称,得不得领导和教师们的认可,觉得自己孤单,空间狭小,心理备受压抑。而这种情况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善的。那么建立一种怎样的机制来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学校应该从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引入全新的评价模式,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唤起青年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忱,激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要意识到:

一、对青年人才资源要合理利用与维护

人力资源具有内耗性和资本性。青年教师作为学校人才资源,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大,关键在于怎样去组织、利用与开发。常言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不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发人力资源而出现的内耗现象。学校只有对青年教师正确组织、认真安排、妥善开发、恰当利用、及时投入、合理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人才资源的优势。

二、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主,完善评价制度,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应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从评价方面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热情。新课程实施以来,发展性评价深入人心。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要,满足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促使教师个体需要与学校需要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注重发展性评价并非要摒弃奖惩性评价,只是淡化评比与奖惩。奖惩本身没有错,它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只是奖惩性评价把奖惩泛化,推向了极端。发展性评价渗透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强调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让教师感觉到自己价值的存在,能从根本上迎合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改变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的做法,完善学校激励机制

学校要改变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的做法,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涵盖以下内容:

1.教师素质发展:思想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素质、教学能力、理解交往能力、身心素质。

2.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课外活动、任课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科研和班主任工作、合作配合。

3.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学生行为养成、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科研成果。

在如此广泛的评价内容中,传统评价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偏颇如此之大,应该令人反思。要改变简单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做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学习提高率来衡量教学成绩。提高率计算公式为:X﹦CDA B。C表示本次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D表示本次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A、B分别表示上次班和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率要根据学校或地区统一命题的开始成绩进行计算。

四、希望和心愿

浅析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篇12

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教师作为影响学生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的关键人物, 社会对教师寄以很高的期盼和要求。教师职业及其劳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这会直接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对于大学教师来说, 虽然行动相对自由, 不必全日制上班、授课, 但由于我国巨大的社会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赋予了教师职业以新的内涵, 大学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生心理辅导等多重任务, 还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望, 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 大学教师职业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高知识密度、高压力的职业。

一、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教师是一种耗费情感和身心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压力职业, 教师工作压力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在香港, 教师行业被视为仅次于警察的高压力行业。2001年4月香港三天内先后有两名教师被怀疑因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自杀, 以致一人死亡, 一人重伤。这引起香港各界对教师工作压力的广泛关注。为此,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由2001年9月11日开始的一项“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工作压力过于疲劳和压力过大, 已经亮起了红灯, 对部分资深和尽职的教师而言, 工作压力已经使他们成为“一条拉得极紧的弦线”, 其处境极为困难, 必须予以正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聂振伟认为,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 它所承受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 教师正成为高压力人群。应该说, 每个职业都是压力现象存在的,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 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时就成了有效工作与生活的障碍, 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特别是整个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 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因此, 对我国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大学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教师工作压力是指:与教师工作有关的因素而引起的教师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这一定义的内涵主要包含两大方面:教师工作的压力来源和压力反应。压力来源是指引起压力的外在客观环境或事件, 是一种或数种刺激。而压力反应则指个人主观对外界刺激所做的适应或引起的紧张压迫感。影响大学教师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这种角色要求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和愉快的心情工作。但新的要求、新的教育观念甚至新的教育方法, 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全面改革, 使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组织因素。

学校方面, 有的大学片面要求统一步调和严格制度, 甚至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学生方面, 与其他职业不同,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学生的品行、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师生关系与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处理不当时, 教师的师道尊严就会不断受到挑战, 这一过程常常使他们产生厌倦感, 感到有压力。

3、教师个人特质。

教师自我的期望值、性格、能力素质和感受力等自身因素也会形成压力源。首先, 教师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需要在工作中得不到满足, 就会产生压力, 自我期望值越高, 则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大。其次, 教师过低的能力素质和教师对压力过强的感受力也是重要的来源。教师是否感到有压力及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感受力, 即个人的认知评估作用。

三、大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本文根据大学教师的工作实际, 从社会、组织 (学校) 和教师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供社会支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现代社会对知识价值认同度的提升, 一方面社会对大学教师期望提高, 另一方面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差, 教师待遇低。这成为造成大学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原因。若要降低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在赋予大学教师过高的社会期望的同时, 也要给予教师合适的社会支持。 (1) 应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不能只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 整个社会要为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努力, 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 真正地改善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生活。 (2) 要充分利用我国宪法和教师法等法律, 使教师的职业尽快步入社会化、法制化的轨道。 (3) 可以建立有助于消除教师不良情绪及疏解压力的组织机构, 如有些国家已发展了较完善的专门教师压力咨询服务系统, 英国专门设立了“教师热线”, 并设有相应的服务性网站, 这种服务是由政府、地方教育部门及教师组织设立的, 教师可免费进行关于教师压力方面问题的咨询。

2、提高学校 (组织) 支持力度

学校作为教师个人工作的“小环境”, 对教师的影响是直接的。学校领导和管理、学生以及工作负荷等因素都是教师的重要压力来源。因此, 从学校层面上看, 在组织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高校要尽可能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以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工作动力。同时要保证组织的透明度, 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 为教师提供参与管理学校、进行决策的机会。 (2) 高校要建立积极和谐的公共支持氛围。在这种和谐氛围中, 教师间能互相关心, 互相支持, 互相学习, 同时, 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风, 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 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教师进修的机会, 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协助教师个体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

3、提高教师自身缓解压力的能力

无论外部因素如何, 教师都要通过自身的内在因素起作用。因此, 从教师个人方面来说自身要学会正确理解和处理工作压力, 运用适当的策略, 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 减轻压力感受, 努力做到: (1) 安排好生活节奏。教师应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教学时间, 科研时间以及生活时间。 (2) 改善人际关系。在高校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教师的自信感以及被尊重感。学会人际沟通的艺术, 人与人的互动, 贵在善意、真心、坦诚的沟通, 以促进相互的了解, 相互体凉, 相互包容, 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自己在面对人或事的纷扰时, 能及时化解纷争, 排除困难, 顺利的解决难题, 降低可能产生的人际关系压力。 (3)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通常扮演缓冲的角色以调和工作或所面临的压力情境。社会支持网络的扩展, 经由亲友、同事的相互鼓励、关怀、扶持, 具有缓冲压力的效果, 对个人生活适应、生理、心理健康有正向的效果。 (4) 注重运动休闲。运动休闲应是生活的一部份, 工作之余, 教师应该重视运动休闲, 可以转移自己对工作压力的过度专注。从工作或休闲生活的体验中, 学习化解压力的策略, 排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 1996 (2) .

[2]袁恒生.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以泰州市普通高中为例[D].苏州大学, 2010.

上一篇:新型电力供需下一篇:城市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