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反思

2024-05-12

体育课反思(共12篇)

体育课反思 篇1

在进入高校后, 高校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但是学生对各类体育比赛的热情高涨, 所以针对我们学校的体育课进行了反思, 我认为体育教学应由重知识传授和练习向注重学生发展和提高参与的兴趣转变, 由教师重“教”向学生重“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 逐步改进教学策略, 使课改理念高度统一, 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是要提高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教学模式是,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 这一传统的“灌输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景中, 想象和模仿各种动作, 体会哪种方法可以使动作完成的更加合理, 运动成绩更好。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探究→学习等步骤, 在老师的辅助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活动过程师生互教互学,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使得教师的交和学生的学更加细致、也可以使教师在分析课程的过程中, 更加细致, 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1. 叙述要全面突出重点, 分析要细致入木三分

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反思中, 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体育教学的过程, 客观记录教学流程的比重很大, 但是平淡如水没有突出重点, 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更为欠缺。仅仅局限在概述成功的体会与存在, 而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以及在下次课中如何改进等重要问题却没有进行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因此,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避免平淡的叙述, 分析较少或不透彻的现象。

2.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和反馈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当前教学反思表现出一种“重教轻学”的现象, 使得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往往集中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效果等“教师怎么教”这一层面, 而对“学生怎么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 体育教学必须避免“死气沉沉”的现象, 教学反思也应做到“目中有人”, 既关注体育教师自身的教, 也关注学生的主体感受。

二、整合课程资源, 让知识鲜活起来

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把握得好的教师会使互动成为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 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知识与实际情况就结合在了一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敏锐的直觉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将这些问题捕捉并加以利用, 使这些成为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可以随时利

的无限创造还在于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第三, 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先后相继、不断向前的不可逆的过程, 而且在形态上它还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的。从艺术接受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意义, 对艺术的本质和中心意义的消解, 强调艺术接受的意义, 从而强调艺术阐释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这是现代哲学在艺术理论中的体现。

所以现在再来回答最初的这个“艺术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可能就不会再盲目了。我们可能会说, 艺术就是生活, 艺术就是情感等等。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 艺术越来越不能离开我们生用的教学资源。

1. 让音乐走进课堂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 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可以有美的享受, 方法之一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上课前的准备活动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调动学生的运动欲望,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轻快乐曲, 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 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 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 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 教师需要创造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 使教学形成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

2. 体育游戏化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 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 这是专业运动员的必经之路。而体育课其实根据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安排的, 游戏才是体育课参与者的运动动力。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是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 学生肯定是不会感兴趣的, 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 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 使课程变得生动多姿, 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 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3. 记录教学中闪现的智慧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体育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 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 如变换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 插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运用能烘托课堂练习活动气氛的信号与提示等。这些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 它们可能稍纵即逝, 如果不注意积累, 很快就会忘掉, 课后及时记录下来, 天长日久, 再经过“精加工”, 就会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 所以体育教师要形成随时记录的习惯。

4. 记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见解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新型体育课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要看学生学和练的结果, 对教师的教与自己的练, 学生有直接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 教师要积极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 这既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使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而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更加充分的重视, 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 浮于表层。教学反思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 行为层面的落实。教学反思更不是一种口号, 不是随便应付, 更不是胡思乱想,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贵在自觉。

活的各个方面了。艺术就真正的是我们的生活和情感, 当然它更能表现我们情感的内在感受, 它可以让更多的大众用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实际, 这也正是人类自己生活、生存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年2月.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体育课反思 篇2

体育课反思

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享受到乐趣,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在身心上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益的。・   一、情感教学方法能满足学生精神需要・・・ ・・      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干巴巴地讲授,会使小学生本能的好奇心、参与欲望和表演能力受到压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生理、心理疲劳,严重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率。若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优势,课堂教学酒会变得丰富、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同时,教师教学热情高昂,语言简洁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投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激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化的教学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情感教学就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了无穷的`推进力量。・・・ ・    二、融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      感情是教育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教学中应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之间互相接受,产生心理相容、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抱有炽热的情感、诚挚的友善,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学生学习就会变得更积极主动。・・・ ・     三、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情感・・・ ・・      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憧憬,可塑性很强,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情感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现代心理学认为,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强大的苦难挑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让他们自己去反复尝试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以面对将来更多更新的挑战。体育情感教学还方便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有利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游戏比赛,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转移。并通过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了他们刻苦、顽强的学习精神,并使学会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越来越有了积极的情感动力,并保护着浓厚的兴趣,对体育课基本技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国家也看到了新的生活方式给健康带来的威胁,特别是新的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充分对比新课标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的开展进行了思考。时至今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无论是在实施还是在执行过程中,新课标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体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再认识与理解

在课改之前,经常被提及的是教学手段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身心感受;在体育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难度较大,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评价标准单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针对学生和教师反映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评价过程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是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我想这与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有一定的关系。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体制增强。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保障新课标能够得到实施。

二、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缺失

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有前提的,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掌握了技术,才能更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在新课标实施后,体育教师困惑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活动不积极,教师的地位降低了,教学效果却并没有提升。自主时间增多了,但学生却不表现了,这就是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惰性,特别是高中女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还能够参与体育活动,而在进行分组练习时基本上就是原地不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监督、督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比如,分小组时建立组长负责制,检验小组学习效果,组织小组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的交流,这都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着对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要求较高,与学生的习惯的养成也有关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三、高中体育教学要系统化

无论怎样的学习内容,只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方法、比赛规则等多样内容,才能逐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化的教学,是指学习内容要循序渐进,方法要丰富多样,难度逐渐增加,确保学生运动技能与运动习惯的养成。高中教学中,我们缺少的是时间与耐性,看到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不能在学习中学到知识与技能,或者所学知识片段化,不够连贯。同时,在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教师更换的状况,由此教学内容会出现中断或重复学习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沟通与交流,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案或教学计划,以保障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加强体育教研,保障高中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课改所带来的积极因素,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也必须是学生学习执行的有力监督者,不仅要开设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要保证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学会技能,运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确保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真正为课改和新课标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达高.对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途径的几点思考[J].体苑撷英,2011(3).

[2]徐诗清.实施新课标后的高中体育教学[J].新课程,2011(3).

[3]朱宁.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新探索[J].教学时空,2012(9).

对中学体育课现状的反思 篇4

可以说从初中直到高中毕业,这期间上了大量的体育课。据调查,学生喜爱体育课的比例很大,但直到高中毕业,多数同学还都是“体育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而产生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课后许多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没有掌握的尴尬局面”这一矛盾现象。笔者以其自身的经历,及对此问题的长期思索,有了一定的思绪,剔除一些客观因素,单从主观方面进行论证。

1 “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理念有待商榷

有人问:“体育课是被用于传授运动技术,那学生的健康怎么办?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有谁来管?”若说每个人的健康,首先是学生及监护人的事情,影响的因素也颇多,如,生活条件、营养状况、作息制度、遗传、医疗水平、环境等等。若说把千百万中、小学生的健康交给体育教师来负责,未免责任太重,更何况有很多体育教师连自己的身体健康尚难由自己来把握(许多体育教师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等纯属缺乏自控而产生的毛病)。

健康的定义为人在生理、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对健康概念的表述。都说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两者呈逆反关系。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情愉悦,而人们往往不惜伤及自身肉体。比如,抽烟、喝酒、分明会累积加重损害肺、肝脏。聪明的马俊仁每天要吸掉4包香烟,难道他不知道吸烟可以解闷却熏黑了肺片这样简单的道理吗?[1]

教学理念或教学目标曾提出过很多,如快乐教学、健康第一、强化运动技术、终身体育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的改变,唯有以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主旨,这才是中小学体育课的本质、关键,只有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目标,体育课才能长盛不衰。体育课要以运动技术的传授与学练为主旨,舍此谈不上体育也远离了课程。那么运动技术又该如何传习学练呢?显然要在正确示范与充分领会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没有足够次数的本体感受的叠加,就不可能学会运动技术,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运动技能。而反复学练运动技术又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必定是在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即技能的同时,也按照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强化了学练者的体能。在这一认知层次和运行高度上,体育的本质与体育教学的主旨便达成统一并进入和谐互动的意境[1]。

2 体育教师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体育课内容)

有人问体育里有没有知识?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有”。那么何为体育知识呢?首先来说知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性的知识,如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另一类是操作性的知识,如运动技术就属于这一类,游泳里的夹腿动作、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跳高的弧线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动作的动作方法等等,我们只有理解了体育知识是运动技术之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自然是以运动项目的技术教学为主,不然不能称之为体育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健美操等项目,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教学生如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在排球中如何扣得更准、跳远中如何起跳、助跑才能跳的更远、铅球中如何握球、持球、怎样发力才能将球推的更远,这就要求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方法。很多学校采用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把青春期正在快速发育的青少年学生看成是弱智儿,如游戏、队列队形、抖空竹、越野跑,更有甚者采用放羊式教学。我想,这些内容的传授,不仅仅体育教师能担任此项工作,把体育教师的特色、特点丢弃一旁,其他人任何学科的教师也能胜任此项工作,这就产生了在同一学校里每门课程都要开设,但唯独体育课不受重视的尴尬局面,同样是一门课,谁上都可以的局面。

要想取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其他课程的老师不重视我们可以,但我们要自己重视自己,要教会学生掌握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方法,这才是体育教师的特点、生存之本、别人也无法取代。当然,运动技术的掌握对有些同学来确实有些难度,有很多同学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无法完成,或是对体育项目或是体育根本不感兴趣,这样的同学大有人在,我们难道因为有这样的现象就避难趋易,选择一些简单的项目一了了之吗?不,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一些学科领域也会使普通学生无法完成。就因为无法完成,太难、学不会就可以放弃几何、函数、方程式、就可以不记单词、不背化学方程式了吗?此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有人认为:学习铅球动作,对锻炼身体效果不好,危险性太大。这完全取决于组织者、及当事人的警觉程度。没有什么实用性,若讲实用性,的确是教育的大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太讲实用就会手短眼低,文化讲究熏陶,有疾风,也有细雨,孰不知语文课中的诗词,典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能力;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育同样也不例外,一项技术的学练,自然会引发相应知识的迁移;即便不能立见效应,学练过程仍将继续。倒是耐久跑项目的开展有些不合时宜。中长跑体能消耗较大,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刺激,故而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期,许多学生惧怕耐久跑测试,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试想中小学的测试项目一般都是800m或1000m跑,学生们的体育课大都安排在上午的3、4节课,或下午的5、6节课,通过对此项目的测试后,身体反应非常强烈,不但起不到健身、保健的作用;反而对身体的冲击力很大,有许多教师在测试前进行一些伤病预防的补救做法,可谓是认知错位,愚不可及。

3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技能)

体育教师要把一堂体育课上的有声有色,同时还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地互相配合地去达成教学目标[3]。因此,学生学得越好,越说明教师的教法得当,越说明教师地位的重要性。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中学体育教师对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1 对运动技术的本质理解不到位

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程度分为感性水平与理性水平。处于感性水平时是肤浅的、孤立的、在运动实践中很难灵活运用,只有通过生理、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论证、加以升华,才能上升为理性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在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例如,教学生单手肩上投篮,教师示范位置不用说一定是在罚球线附近,这有些勉为其难,至少应该在罚球线与篮圈之间大概3米左右的位置,从此位置出手五次,至少应命中2-3个,但实际中达不到此种标准的大有人在。记住自己没有的东西永远给不了别人。只有教师真正理解了运动技术的真正内涵,不但自己动作示范优美,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真正的完成整个运动技术的又能有多少呢?更别说优美、漂亮、大方。看看有些教师的解释更是贻笑大方,说什么年龄障碍、体重增加、条件限制、性别差异。我在上研究生时,我的导师成都体育学院的骆建教授给我们上田径专业课时,跳高、跳远、跨栏、铅球、标枪几乎各个项目均做示范,而且还是完整的,当时他已48岁了。想想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师,又有多少人还没有达到这个年龄,就找来这样那样的借口,实在是值得反思。

3.2 乐于奉献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体育教师无私奉献的前提是“热爱”和“敬业”。一是热爱学生,二是热爱本职工作。许多优秀体育教师一跨入体育大门,就立志为之奋斗终身。众所周知,学校体育工作的环境不如其他学科,袖手等待是没有出路,只有知难而进,艰苦创业,建立起“不必只追寻理想的结果,艰难的求索未必不是乐”的苦乐观。不为名利,只为学生的体质,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4]。

3.3 知识更新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条件

随着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求越来越高,只凭职前的专业教育显著是不够的。就体育技术而言,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跃进,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对培养现代人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有极强的自学能力[5]。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既要有出色的“一专知识”,又有“多能”的本领;形成一个现代的知识体系,具有“解剖、生理等物理学科的基础;运动生理、运动学知识、急救和应急处理、评价技术、生理学科基本实验技术”;要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当代体育教师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用人类最丰富的知识去培养现代人的任务。

4 认清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体育课的定位)

体育课在学校里应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呢?体育课能不能成为学校的主干课程呢?解答这样的问题不可偏私自恋进而情绪冲动,而应理智地对课业的质重做出权衡。有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一个人的智慧。应从了解一己的弱点始;教育的功能,也应从从事教育的人明白它的限制始”。想来学校体育又何尝不该从认清自身功能局限起始运思呢?我们冷静权衡的结果是:体育课在普通学校里只能居于小三门之一门的位置,体育课永远不能成为普通学校的主干课程。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是文化主导型社会,是热兵器最终解决重大权益问题的社会,在这种社会里,一个人的体力强壮与否,越来越变得无关紧要,关键是智力水平的尽快提高。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弊病在外不难看得清楚,可病因主要是在学校体育系统——主流理论至今都讲不明白体育课究竟所为何事。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不过,体育教师也不应该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应当追求的不是“体育第一”或体育重达全部教育的三分之一,而是体育课的正常入轨。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如果承认体育课不是主干课程,那就应当恪守并非第一位的课时比重。近年来由于强调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有的学校便将体育课的周时数由2增至3或4并已开始试行,却从来不反省一下,原有的2学时体育课曾否被充分利用。在高考导向的急流漩涡中,所谓每天锻炼一小时必然是徒有其名;或许课时多了就可以抬高学科地位?但会不会因此冲击了主干课业反而更被人诟病?实行5天工作制后各科学业均须精简紧缩,增加体育课时的做法肯定不会为学校师生所欢迎。如果仅仅是把课外体育活动叫做“体育活动课”,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必将不攻自败而不值得细加品评[2]。

5 选项上体育课的历史进步

5.1 选项上课的依据

知识水准相互接近,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教学的逻辑起点,而体育课是以身体素质的好坏,与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为依据。人的身材,是运动素质或者说是身体活动能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不同的身材及胖瘦体格,不仅是遗传差异造成的,而且往往也是生活效应差异和早期身体活动式样及程度差异的标记,在体育课上就集中地表现为学生们操作性知识水平的差异。

5.2 体育教师的师生配比

我大学毕业所在的中学所进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为选项上课,高一年级为18个班,6个班为一个教学单位,每班人数为50人左右,共300人,由8位教师进行同时授课,每个小班人数为35人左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选择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乒乓球。人数较多的篮球、乒乓球各分为两个小班,分别由两名教师担任。此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对某一单项目非常喜爱,甚至一选就是三年,到毕业是以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不仅教师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运动专项特长,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三年的专项教学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项技能与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5.3 单课时段的重新审议

关于选项上课的时间,首先应确定单课时段。人的运动能力可分为三大阶段:进入工作状态;高效工作状态;相对疲劳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10分钟,高效工作状态的时间为30分钟,其效率一般;若进入工作状态用时仍为10分钟,而高效工作状态持续40~50分钟,其工作效率显然较高。或许70或80分钟左右的单课用时比较适宜,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只能是两课合一,便有更大的协调变通、轮换练习之自由度[6]。

一般的全日制中学,上午4节课时,下午2、3节课时,大体育课应安排在每天上、下午的最后两节课的时段内。这种安排重在考虑与生物节律密切相关的体育教学特点,虽说仍不尽完善,但毕竟可以错开早上和午后的人体机能低谷,并可避免体育课对其后文化课的兴奋扩散干扰。

6 结语

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体育知识的类属、体育课的定位、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加上自己的一腔热情,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学生“体育盲”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小。

摘要:多数学生从初中直到高中毕业,体育课每周两次,总的学时数加起来至少有七、八百个学时,但一路走下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体育盲”。这其中的原因颇多,其客观原因本文不做评说,单从主观原因,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体育知识的属性(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体育课定位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进而提出选项上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盲,运动技术,体育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洪潭.体育的追求与健康的退守[J].体育与科学,2006,1.

[2]张洪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3.

[3]毛振名.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4]刘俊洁,刘占锋.高校体育转型对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3.

[5]卢恒竞.浅谈当代体育教师的特点[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

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5

一、师生关系的严重扭曲

古代儒家从人出发,从“人道”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孔子、孟子和荀子在其著作中,论述父子、君臣、夫妇、朋友之间关系时,都是双方兼顾的,讲究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合情合理。将这种思想推论到师生关系方面,则应是“师生兼顾”的。虽然儒家及孔子没有直接这样说,但是孔子的教育生活以及他与学生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师生兼顾”的关系。孔子与学生共同生活,接近学生,接触学生照顾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讨论,允许学生提问,由此养成了师生间好学的学风,也养成了师生间深厚的感情,从而产生了人格感化的重大作用。因此孔子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许多学生成为孔子的优秀弟子。孔子爱护学生,学生敬仰孔子--这是一种亲和关系,是合理合情的师生关系。

非常可惜,这种合理合情、富有教育成果的师生关系,并没有长期成为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自汉代以后,在封建礼教严格等级观念下面,促使人与人的关系极端分化,划清上下、尊卑、贵贱之分;绝不双方兼顾,只顾“尊贵”的“上方”,不顾“卑贱”的“下方”,这种观念得到历来帝王码汉卡的赞赏,导致漫长的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分化与恶化。在教育方面,孔子所培养的那种师生关系,逐渐消失了,师生关系极度扭曲,下面三步曲足以证明。

二、师生关系的客观阐述

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对师生关系有个客观的、正确的认识。

1、有生才有师

在学校出现之前,子女要为学习,家长请来合适的人(教师)上门都自己的子女,后因要学习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家庭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正式的教育机构--学校。众多的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因此引起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可见,在古代是先有学生,后有教师的;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在现代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学生,哪有学校、哪有教师呢?学生不为教师存在而存在,而教师却因学生存在而存在。这一简单的事实,并没有被所有的教师(包括体育教师)认识到,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存在着相反的看法。

2、爱生与尊师

针对旧中国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徐特立、吴玉章等前辈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提倡:“尊师爱生”,意指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四个字兼顾了师生双方,无疑比封建社会“师长有尊”片面强调师方是一大进步。但这四字又易引起误解,即学生尊师,教师才爱护学生,将尊师作为爱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教师爱学生应当是无条件的,而学生尊敬教师却是有条件的,因为教师如果素质低下,又不爱学生,学生又何必尊敬这样的教师呢?所以将“尊师爱生”改为“爱生尊师”更合情合理,这样一可以改变尊卑、上下等级旧观念,一可以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由爱生引发尊师所形成的师生关系,自然多于人为,真诚多于虚伪,亲切多于疏远,温暖多于冷漠。那些只强调学生不太尊敬自己的教师,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热爱学生了呢?

3、主体与主导

在严重扭曲了的师生关系下面,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为目的,而不以学生的学为目的,主观脱离客观,结果是有教无学,结果是教师拼命教、多多教、赶进度、赶考试,学生充其量只能背诵一下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而在教育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儿童本位”、“学生中心”等思想,这实际上主张学生为主体。到底师生双方谁是主体呢?众所周知,人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自学了许多经验、知识,出生后就重视学习。学校教育要继续培养自学好学的好学风,培养学到老学不厌的终身学习的意识、方法与能力。教师教之功是有限的,而学生学之功是无限的,所以要重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的“主”,不是君主的“主”,不是主持的“主”,而是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那么以教师为什么?教师是代表国家、代表社会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师不仅要教书,尤其要育人,教师不仅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等,教师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永远要从学生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应从教出发。但是,从师生双方的地位分析,必须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两者的统一,这是问题的实质。

三、师生关系的合理构建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以教师与学生的角度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1、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前提

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从“尊贵”的虚假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观念的转变是构建正确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2、教师素质高是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素质指整体素质。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3、教书育人是途径

体育课反思 篇6

关键词: 理念;评价;情境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在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和身体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传统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控制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者,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师生共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的方式,学生先跟着多媒体演示观察、模仿→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逐步掌握基本要领。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学生帮助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师生如此合作起着事半功倍效果。

二、构建创造新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体育教学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系统化是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四、创设情境,建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袋鼠跳、猴子摘桃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青春的活力”、“成功的喜悦”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體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体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体育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与指引者,所以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培养,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下,可以自由选择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已有教学模式的优点,结合新课改的目标,选用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7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 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 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 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锻炼学生克服困难, 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 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 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 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 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 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 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 对疲劳的抵抗力; (2) 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 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3) 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 提高智力素质; (4) 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 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 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 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 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 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 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 场地器材条件差, 加之天气等原因, 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 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 吏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 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 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 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 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 也能轻松完成。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 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多表扬, 少批评, 教师过于严肃, 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 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 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 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循循善诱, 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 我不练都行”, 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 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底年级同学, 兴趣广泛, 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 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 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 发现自己的特长,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 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 放开手脚, 把课堂还给学生, 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 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体育课反思 篇8

由全国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美国人体运动学协会和美国教育研究会学校体育研究团体主办, 中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 苏州大学承办的“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在苏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精心筹备了中美教师精英的大型教学实践展示研讨活动, 由美国和中国的四位教师分别上了两节体育实践课, 课后来自海内外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专家及学者针对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的深入探讨和交流。针对本次中外观摩课的对比分析与教学反思, 浙江省体育教育学术研究群的教师们也针对两位美国教师的体育课视频进行了研讨。[1]

通过对不同国家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比较, 反映了我国当前体育课程的一些问题, 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二、中、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比较分析

1.中、美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分析

从选择的内容上看中国两节课分别是《排球》和《健美操》, 美国两位教师分别是《飞盘》和《舞蹈》, 都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体育或游戏内容。从选择的项目和内容上看没有谁优谁劣之分, 因为体育源于游戏, 每个体育项目最初都是从游戏开始的。然而如果把体育都当做竞技体育并出现在体育课堂的时候, 体育课就会变得单调和枯燥, 也是我们的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我们国家的体育更多地被赋予奥运的色彩, 使得体育课以竞技内容的学习为主。当然, 这并不是说竞技体育不好或不要竞技体育, 而是说在内容的选择上少一点竞技色彩, 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的需要。反观美国的两位教师, 一节课的教学的内容是飞盘, 通过传授飞盘的技巧和练习方法, 学生要掌握的是橄榄球、篮球、垒球的运动机能;另一节课是舞蹈, 通过对舞蹈节奏的练习, 传授的是对各项运动节奏的控制。我们的教学内容以竞技内容为主, 美国教师则将竞技体育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改造和处理进入课堂。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应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需要、学生喜闻乐见、集健身与娱乐的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技能, 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喜欢体育。

2.单元教学计划的比较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 美国教师设计的单元教学课时数比中方的两倍还多。单元教学计划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 逐次进行反复 (有梯度) 的学习和练习, 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2]课时数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教学的系统性, 我们的教师在安排学期教学计划时, 教学内容多而全, 而学期的总课时又有限, 所以单元课时数就比较少。同时, 我们国家的体育教学强调重复、递进,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更没有具体的学习标准, 因此我们的教学比较随意, 教到哪里算到哪里, 或点到为止, 盲目的设计单元计划就不足为怪了。如:排球垫球的内容小学刚开始学习需要5课时, 可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还是学习同样难度的内容, 而且还是需要5课时, 使得我们的教学不断在低水平重复。

3.课堂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

美国的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学习技巧, 延伸到游戏;解释动作, 开发动作”, 教学的定位明确而具体。而中方两位教师是“健康第一、终身教育”, 其实这也是我们很多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的定位时基本上都是以整个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为依据, 而不是针对一个单元、一节课来确定, 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承载太多的任务和要求, 使得指导思想成了口号和空话。事实上, 一节课能完成的任务是非常有限的, 不可能达成课程标准的所有目标。

4.课堂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从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上看, 两国的教师在课堂上都注重学生技术和技能的提高, 学生能相互合作, 相关能力得到发展。中国教师的表述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面面面俱到, 充分表达了教师对同样教育功能的理解, 但整个目标概念范围大, 难以把概念的目标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的行动, 也难以量化。美国教师的目标表述则比较单一、显性, 但针对性、可操作强。[3]究其原因, 一方面, 我们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我们国家全面和谐的传统观念, 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追求面面俱到。

5.中、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的比较分析

从四节课例的视频中看到, 中方的排球课从徒手练习到巩固传球手形、体验手腕放松和用力、再到一抛一接及互传等, 步骤清晰;[3]健美操教学中以找伙伴的照镜子做动作的形式完成, 强调动作要领、动作顺序、动作结构, 配上各种复杂的表演队形, 学生重复练习, 掌握了很多健美操动作, 教学质量有效、优效;[4]我们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传授技术, 是在教教材。

反观美国教师, 在课例《飞盘》的视频中, 我们看到授课教师就像一个大玩伴带领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他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没有为教而教、为目标而目标;[4]《舞蹈》是让学生运用各种练习方法来控制不同节奏的舞蹈, 虽然名称为舞蹈, 实际上舞蹈只是教师用来发展学生协调节奏能力的一个教材并不是去教一套舞蹈动作。[4]他们更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兴趣、锻炼习惯, 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是运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他们眼里教材只是一个工具, 教学也只是一种手段, 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反思

1.课程的开发

笔者的女儿暑假去美国夏令营, 带回一个飞盘, 是美国的房东送给她的, 当时感觉挺怪的。在了解到《飞盘》的单元教学需要12课时以及看完视频后, 我突然明白, 在以橄榄球为国球和拥有全球顶尖篮球联赛的国度, 飞盘有可能是他们的孩子最初接触这些运动时的练习, 是他们有目的开发的体育课程。从中我们是否能得到一些启示, 课程开发要以贴近学生生活需要, 学生喜闻乐见, 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与国家、地方的传统项目有联系。在开发的时候, 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开展和学生学习的体育项目, 在一定实践的基础上, 上报给地方的课程管理部门, 由他们根据这些体育项目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论证, 并进行课程的建设。这样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与无序, 同时又能让一线的体育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建设。

2.课程体系的建设

造成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在低水平重复的原因是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 体育与健康既然是一门课, 就必须有自己完整的课程, 教师才知道要教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当然, 课程标准也强调要求由国家、地方、学校共同来管理课程, 可目前国家和地方缺乏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将建设和管理课程的任务交给了一线的学校、教师, 而教师除了根据学校的实际选择和开发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外, 根本无法对课程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建设。硬是要把这项任务交给他们, 结果就是造成课堂教学的盲目、随意甚至紊乱。因此建议建立体育与健康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 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各自负责做好自己的事情。从国家层面上规定哪些内容是必须要学的, 各年段的学习要达到的水平程度, 并提供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地方课程要求各省、市根据国家的要求, 结合本地方的实际, 提供必须要学的内容和选择学习的内容、各年段学习要达到的水平程度, 并提供可操作考核的标准;学校和教师在各学段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学习内容、地方规定的学习内容外、还要针对学校实际从地方设置的选择学习内容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同时各项学习的内容要达到一定的比例, 如:国家、地方、学校各占三分之一。

3.课堂教学的定位

不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 使得我们每节课都要承担太多理想, 导致教学注重形式而脱离学生的实际;模糊、抽象又无法量化的教学目标使得常态教学找不到方向。两位美国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定位给我们一线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定位以及常态教学提供了启示:“健康第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的目标, 具体到每堂课的教学则需要细化成可听、可看、可量、可触的行为描述并付诸于教学设计中。

课堂教学是教教材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 这是中美教学思想的不同, 也是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虽然从课程改革开始我们就提出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由于应试制度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制约, 我们的教师更习惯于为了教而教, 为了目标而目标。美国教师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好借鉴, 当然, 并不是说美国的月亮都是圆的, 好的东西需要借鉴, 但更不能妄自菲薄, 自己好的就要坚持, 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才会有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中美体育教师实践展示研讨课在苏州市振华中学召开[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11) :31-32.

[2]莫豪庆.厘清单元与课时目标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1) :51.

[3]蒋玉红.中美体育课堂教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12) :38-39.

体育课反思 篇9

一、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本着充分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 把握健康三维观的总体目标, 选择适合学校实际、学生需求、学生喜欢的具体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选用原有教材体系中的一些内容, 并加工、处理、利用, 使之教材化。

此次课改, 还改变了传统的完全按运动项目划分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 彻底打破竞技体系一统体育教学天下的现象。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 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内容, 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多个学习领域, 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运动参与领域选择的内容大都在运动技能内容学习上体现出来。运动技能领域选择的球类内容有学生们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 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每学期将选择其中的一项;体操有队列队形、徒手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 每学期将选择一项或几项;武术选择的内容有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套路等;选择了学生喜爱的自编自创的健美操和舞蹈等;田径选择了与跑、跳、投有关的项目, 竞技性的项目内容经处理后教材化, 每学年适当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身体健康领域选择的内容有发展位移速度、发展有氧耐力、发展力量等, 结合跑、跳、投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反应的教学内容结合田径、球类、体操教学进行安排;发展柔韧性的教学结合体操、武术教学进行安排;了解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各次实践课教学进行安排。心理健康领域范畴像调节情绪的肌肉放松法, 随各次实践课进行安排;自我暗示法, 随各项放松活动安排和做某一动作前的心理调节进行安排;呼吸调节法随有关的放松活动安排和有氧耐力活动进行安排;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学生每有一点成功, 教师都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社会适应领域在体育比赛时学生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 在各项体育活动及比赛中进行安排。

二、教学实施,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注重每一点点成功

根据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 制定每个学期体育与健康学期教学计划, 把内容分配到每个学期中去, 落实到学期进度中, 根据选择的几大版块内容 (项目) , 如发展跑的能力的快速跑、发展灵巧性的技巧、发展体能和集体协作精神的足球、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武术等,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单元教学计划, 最后制定体育课时计划, 如有不当之处可进行随时调整, 留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在螺旋式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各项运动能力。

考虑了各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进度时, 充分考虑了所选内容的具体情况、如何落实及季节适应性、可操作性等。每学期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 充分考虑了每一项内容作为一个独立单元出现及循环重复出现时的提高问题。在制定体育课时计划时, 要考虑到因素设计、过程设计。如, 因素设计体现什么样的课题、课型、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场地的摆布等;在过程设计中有具体的内容、教师如何进行指导、随堂评价、学生活动、组织要求等。课后及时做了小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可取之处, 发扬可取弥补不足, 为下次课提供可借鉴性的铺垫和改进依据。

如在本学期的具体教学中, 安排的顺序是:首先, 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体育与健康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态度及其体育基础情况、兴趣爱好等;接着, 进行体能测试摸底;然后, 安排发展快速跑能力的快速跑、技巧运动、足球运动、武术基本动作等单元教学。其中, 穿插体现体育锻炼重在参与的集体跳长绳课, 体现用脉搏测量法测量运动负荷的跳短绳课,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的足球射小门游戏课等。在运动技能教学中, 同时体现着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精髓。比如, 足球运动竞赛中让学生认识运动中的哪些行为不道德, 进行社会适应引导等;在武术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方面的呼吸导引放松、练武重在武德等;在快速跑的辅助性练习、接力跑等教学活动中, 培养身体健康方面的快速奔跑的能力;在机动课时中, 安排踢毽子、口袋共6课时的一个单元的教学, 无不渗透了新课改的课程基本理念。上述制定的目标、计划, 要靠一节节的体育课去实现, 在每一节课教学前, 都要研究本次课的具体目标, 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在一堂课中主要体现一个或几个目标, 不一定面面俱到。在确定合理的目标后, 根据目标选择可研究性的课题, 根据目标和器材情况确定教学分组情况及是否分组, 根据目标需要研究组织形式变动情况, 根据目标需要设计场地器材摆布等。根据目标研究课的具体过程、研究学法、研究指导的方法与时机、注意事项及要求等。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具体操作中,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 观察学生的表现, 看学生的活动兴趣, 问学生课后的感觉, 获悉学生的情感体验, 了解学生是否自觉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在课中适时放开, 给学生以自主学练提供机会, 打破以往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局面, 适时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的目标。在开课时或要解决具体问题时, 教师可设置情境或用言简意赅的导入, 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之形成跃跃欲试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到体育实践中去。在某一练习的量上, 不能规定的过死, 看学生的练习情况而调整, 抓住时机给学生树立一个可达成的目标, 以加快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评价, 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突出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功能, 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纳入了成绩评定的范围, 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对一部分教材进行自评、互评, 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都涌现出学习进步明显突出的学生, 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的方式, 树立该项学习的典型能手, 这样各班都有了可比可参照的学习目标, 并适时给予鼓励, 给全体学生树立了榜样,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同时也为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学期末, 再进行一个初中阶段 (水平四)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活动, 让学生就一学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 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价, 先由学生自评给自己打分、学生互评同学间打分、教师评定, 最后进行总评。评价是分等级的, 评定范围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有具体详细的评定内容, 如检测体能达到的水平, 进行了立定跳远、掷垒球、2分钟25米往返跑;如检测体能进步的幅度, 在学期初进行了50米快速跑测验, 在进行了发展快速跑能力的快速跑教学之后, 又进行了一次测验, 针对每位学生自己两次测验的结果看进步幅度。评价方法有测验、观察、问卷、问答等。

在知识与技能评价方面, 通过观察、问答与测验, 看学生对快速跑、技巧、足球、武术、踢毽子 (口袋) 等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是否学会快速跑的方法、技巧动作的方法 (如有前滚翻、后滚翻、鱼跃前滚翻、箱上前滚翻、头手倒立等) , 踢足球的几种简单技法, 踢毽子 (口袋) 的多种方法;运用获得的知识进行快速奔跑、技巧活动、踢足球、练习武术、踢毽子 (口袋) ;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通过对足球射门技术的技能评定, 即让每位学生踢两脚定点球的技评测验, 检查学生踢直线、踢准的足球学习达到的水平与进步幅度。

在学习态度方面, 学期初的第一节课做一个体育与健康课前问卷调查, 了解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原始学习态度,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中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具体的锻炼活动, 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评价学生哪些行为可取, 哪些行为不可取需改掉等。对学生成功之处及进步, 及时鼓励、表扬, 端正其学习态度, 同时这些体育活动又促进了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健康发展。

在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方面, 观察记录学生在体育技能学习活动中的情意表现与控制, 对课中的突发事件做出评定, 并做记录。如在钻过圆圈做鱼跃前滚翻活动中、把足球踢进小球门活动中, 看学生自信心表现如何;在2分钟25米往返跑测验、踢毽子 (口袋) 要求完成单脚踢的100个时, 观察学生意志力的表现如何;在足球的二人移动传接配合、足球比赛游戏、毽球比赛中, 观察学生的交往与合作精神如何, 然后对其进行随堂评价。

四、教学反馈, 课改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

1. 学生积极参与

因内容改变、方式改变, 改变了以谁为主体, 学生参与多了、积极了。一年级六班的王春雷同学在体育课记事中写到:体育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 所以同学们都非常爱上体育课。记得上得最开心的一次, 就是学武术拳, 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 我们中心小学来的学生, 虽然已经有点基础, 可还是很认真地学习练习着, 这节课下来了, 同学们还想下节课接着学, 真的没学够。

2. 提高运动技能

由于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全过程, 加之教学机制的改变, 无形中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练中学。例如, 一年级二班的黄亮在体育记述中写到:那是我最难忘的体育课, 上课了, 老师和同学搬来一个大箱子, 让我们在上面做前滚翻, 只见一层一层地加高, 我怎样使劲, 也蹦不上去, 不能完成, 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和保护帮助下, 才信心十足, 我终于成功地翻了过去。这次, 使我感到了成功的滋味。

3. 增强身体素质

通过技能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 在运用各项技术练习的同时逐步形成了技能, 这样, 就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例如, 一年级一班那振伟同学在记述中写到:我们上了一节滑雪课, 我第一次看见的滑雪板和电视中看见的不一样。滑雪时, 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穿上雪板拿起雪杖, 就开始听老师讲课了, 老师和我们一起在雪地上开始了一节课的滑雪锻炼, 我滑的技术是好的, 没摔倒过。这就是滑雪的乐趣, 一种美美的感觉, 学会滑雪, 锻炼了我的身体。

4. 提升心理素质

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进了课堂, 在体育锻炼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就要克服, 这样一来二去自然提高了学生的抗挫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例如, 一年级六班的周凯在记事中写到:学习倒立, 由于我的体重太大, 支撑不住, 刚刚立起来就倒了, 我不甘心, 身为体育班长都比不上普通同学, 我很失望, 我回家认认真真地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终于练成了, 我的心理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一年级七班的岳云雷在记述中写到:自从步入中学后, 有了许多事情发生,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就是体育课上, 练习前滚翻的活动。老师让我们先学滚低的箱盖, 然后滚高一点的, 到后来滚最高的, 我害怕了, 我跑到了地方, 没滚过去, 我又滚了一次, 还是没滚过去。后来老师说你行的, 你要相信你自己。这样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我攒足了劲助跑、起跳, 我终于滚了过去了。这次学习影响了我的人生, 改变了我怯懦的性格。

5.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学生们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融入体育快乐天地, 这样就增加了许多的合作、接触、交往的机会, 从而增强了成年后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体育课反思 篇10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手段带来了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新体验, 如果无视传媒集团全媒体发展这个大背景, 仍然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 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也会加重媒体对毕业生的培训负担。因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和媒体实践所提出的要求, 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全媒体记者”, 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的专业特色

用大众媒介的方式传播体育信息, 这是体育新闻学专业最突出的特征。必须了解和掌握两个规律: 一是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是大众媒介进行体育传播的特殊手段和规律[1]。体育新闻学不是简单的“体育和新闻的机械叠加”或“拼盘”。怎样“结合”, 恰恰是体育新闻学教育需要体现出的鲜明的专业特色, 这是要在体育新闻学教育中体现出的与一般新闻教育所不同的个性特征[2]。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是体育新闻学和一般新闻人才的重要区别所在。我国体育新闻学从业人员多数来自新闻、外语等院校和行业, 缺乏专门的体育知识, 一般靠工作中的自学来增进对体育的了解, 不了解这些体育的特质, 对一些体育规则的误解和术语的错误运用, 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赛场新闻报道。而这正是具有专业体验的体育专业学生转型当体育记者的一大优势。

目前, 各类体育类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 凡体育新闻学报道, 无不以竞技体育报道为主, 但随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 它势必会成为大众健身以及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将丰富体育新闻学事业的内涵, 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民族精神, 服务社会, 已成为地方民族院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 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等新型人才的培养, 是国家“全人”教育的新导向[3]。媒体的现实需求、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恰恰是民族类院校体育专业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 为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 现代教育正逐渐朝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培养既懂得专业技术又有人文思想这种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已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内在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既汇聚于作为民族文化之中, 更体现在大学生的气质和价值观之中, 是大学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4]。可见在整个素质中, 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 体育新闻学学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 地方民族院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纷纷将体育新闻学学课程设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使得体育新闻学学课程的地位日益提高,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近几年,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结构正逐步完善。我国的体育高等教育按其行政归属和建制无论是专业体育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中的体育院 ( 系) , 许多高等院校利用自己在体育资源方面的优势, 创办了体育新闻学专业, 体育新闻学教育逐渐兴起和发展。可见, 国内体育新闻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分为3 大板块: 1、是新闻学理论与业务知识板块。2、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体育运动各个领域和项目的基本知识, 尤其是那些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理论知识。3、是文学类、语言类文史知识。这种体系可以概括为“新闻+ 体育+ 文史”的模式。地方民族院校因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 还将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体系中。

3 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3. 1 民族文化认同缺失

民族院校从其自身属性来看, 应该是维系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渠道, 因此, 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更应该彰显其自身的融合性, 而作为民族院校的体育院系, 在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注重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但是,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 对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认识力度不够, 使得民族院校的体育专业相关教学与非民族类院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大同小异, 逐渐地自我黯淡了自身民族特殊性。体现在体育新闻学课程中, 只是笼统的学习了体育新闻学课程的相关知识, 并没有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入手, 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新闻学之间的关系, 形成了学习特色不突出、学习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3. 2 课程视野狭隘

体育新闻学其自身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 其前沿性体现在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速度使得新闻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 因此体育新闻学的发展亦必须日日新时时新; 其交叉性则是体现在新闻自身范围的广泛性, 需要不同类型知识的积累和交互, 因此, 体育新闻学的交叉性即体现在其各个体育项目及各项目不同类型竞赛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的信息交互。而在现阶段的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 多是采用体育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 没有从相关的专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的审看体育新闻学课程, 造成了学生在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学习中, 即不能使学生忽视了知识的交叉性、无法主动的涉猎相关的知识, 只是单纯的学习了新闻写作的方式方法, 而没有从整体视角下审视体育新闻学发展。作为民族类院校, 其在体育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从民族视角的维度中更多的审视体育新闻学课程, 而现阶段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恰恰是忽视了自身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民族属性, 造成了课程视野的狭隘。

3. 3 专业教师稀缺

现阶段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层次和水平不一, 个别从事体育新闻学教学的教师其自身与新闻专业并没有任何关系, 亦没有在相关的新闻机构有任何的工作或实习经历, 其在教学中仅仅是凭借自身的一己之愿来讲授, 既缺乏专业感受也缺乏教学中的专业思考, 使得学生的学受制于教师的教, 因此, 专业师资力量的制约亦是制约相关课程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教师专业水平的缺乏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如此形成了相对的低层次守恒, 制约了课程自身的发展空间。

3. 4 缺乏实践机会

体育新闻学课程在现阶段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 隶属于理论课层面, 在教学中, 教师亦是注重的是理论课程的讲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考核中, 都没有系统的考虑过其实践环节, 而作为体育专业学生, 其动手能力本身应强于其理论的学习, 因此, 如何有效的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既成为了体育新闻学课程自我突破的瓶颈。在民族院校体育专业的体育新闻学课程建设中, 更应注重动手环节, 而现阶段, 体育院系在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状态, 很少结合民族院校其他相关院系的优势资源来培养相关的人才, 不仅使得体育新闻学课程学习范畴狭隘, 亦无法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3. 5 学生的学习倦怠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 而且体育专业学生的训练和比赛任务较多, 需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在专业学习和训练当中, 使得他们在文化课课堂上常常感到疲倦困乏,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就难以消化, 影响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 对学习也越来越缺乏兴趣。

4 改革对策

4. 1 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民族院校体育专业自身的民族特色, 以期实现民族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民族体育文化层面上的认同, 促进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中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 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4. 2 拓宽课程视野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积极努力的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阅读新闻的兴趣, 提升体育新闻学课程自身的前沿性; 拓宽学生不同领域的涉猎范围, 以期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新闻学的综合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交叉性。在教学中突出体育新闻学领域的民族特色, 间接的提升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对接。

4. 3 提升教师水平

打破教师授课的瓶颈, 可以采用不同专业的教师来教授相关的不同节点, 以学生的学为重点,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以期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常态。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接触新闻工作第一线。另外, 可聘请媒体从业人员担任专职、兼职教师或开展专题讲座, 既有利于拉近学生同体育新闻学工作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体育新闻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4. 4 增加实践环节

突出体育新闻学学教学的实践意识, 应从增加实践课时数入手, 使之达到合适的比例。授课周期内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利用校运动会或其他相关的体育竞赛的机会, 增加学生实习实训的次数。

4. 5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推进有志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学生的基础工程和保障, 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使得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外实习方面, 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 与报社、电视台、网站、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 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问题, 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探讨体育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探讨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即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拓宽课程视野、提升教师水平、增加实践环节、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教学的实施予以保障。

关键词:地方民族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新闻学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体育新闻学报道的特点[D].南京大学, 2002.

[2]王俊璞.体育新闻学的“六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3]慧宇暄.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反思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1

体育运动一直是国人比较重视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恶劣,环境污染还是存在,我们吃的东西含有很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懒,极度缺乏必要的运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体素质也要特别好,当然体育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人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培养人的素质和品格,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的发育还在进行,学生人格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体育对学生身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运动中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是人的人格完善所必需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也是必需的,体育运动不只是对身体健康有益,对心理健康同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特别是到升学阶段,有些学校甚至暂停了体育课,或是很多专业课的教师在挤占体育课的时间进行补课。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从学校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械、设备非常缺乏,根本无法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再就是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时相当的少,一周一节课算是正常的,有时一周一节课都无法正常开展。从教师方面来说,其他科目的教师认为体育课的时间可以随时占用,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专业度不高,思想上也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堂上学生自由散漫,很多时候都是自由活动,学生就找个地方一坐开始聊天。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就是出来玩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散散步、聊聊天。这样的体育课堂根本不能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第二,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体育课程也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般初中的体育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甚至体育课不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课也是马马虎虎,上课前几分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然后绕操场跑几圈,随后自由活动。当然现在中考加入了体育测试,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多样化了一点,但是也是完全按照考试内容来上课。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不能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在运动中的技巧、方法和保护自己的措施也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或是被教师完全忽略。

第三,不重视体育运动精神的培养。体育运动能完善人的人格,体育精神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从体育运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毅力、勇气、合作的重要品质。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根据这些体育精神设置专门的运动,即使在练习长跑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传达运动精神,只是以跑得快不快为标准。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因为不重视体育教学也就很少有人去探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不会有改善措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改善,那么作为祖国有力接班人的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初中体育课。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备和器械,修建专业的篮球场、足球场等,配备足够的、多样的体育器械,比如跳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课时要适量增多,一周一节到两节课,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运动量,组织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并且体育教师要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要有规划,比如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力就设计长跑,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就加入短跑和一些考查反应力的游戏。对于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不能自由散漫,毫无原则,要落实到行动上去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两种类型的体育课:一种是理论化的体育课,给学生讲解运动时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另一种当然是课外的体育课。课外的课程设置要多样,多设置一些游戏、比赛等,这样既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游戏、比赛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和学生还要多一些互动和交流,这样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第三,在运动中达到培养学生运动精神的目标。首先就是游戏比赛的形式,游戏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比赛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因为失败而沮丧或是队友之间相互埋怨,有些学生因为比赛中的一点小摩擦就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批评教育,指出游戏比赛中的不文明的现象,让学生正确看待成败,对过于偏激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对于不愿参加活动的学生,教师应主动问询原因,必要时带领他们参加活动,使之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勇敢与他人交流,完善自身的性格。例如在长跑运动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毅力,但是在长跑过程中对于那些想放弃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进行鼓励,带领他们完成长跑任务。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给学生不断的鼓励,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且勇敢挑战。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研究 篇12

1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意义

1 . 1 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教学的意识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将自身的教学行为作为反思对象,在反思过程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改变以往教学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进而进行不断创新,从而适应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1 . 2 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树立科研的意识并潜心研究教学,使体育教师逐渐由“操作型”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1 . 3 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因此体育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理论水平相对缺少,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水平明显不足。体育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必须要求体育教师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因此倒逼着体育教师去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1 . 4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更多地指向一个集体。同伴间相互地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如此以来,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自然全面提高。

2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目标

2 . 1 具备体育教学反思的意识, 形成反思的习惯

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个体的反思,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反思,使反思达到应有的力量和效果。经过长期的实践,培养反思习惯,形成自觉的反思行为。可见,教师反思技能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反思正确的认识、强烈的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2 . 2 拥有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反思是针对自身教学问题进行自我剖析,这一过程是艰难和痛苦的,有时还不免难堪,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勇气和决心。教师只有经过这一系列诊断、剖析、调整的反思过程,才能得以改进工作、完善技能,对教学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一反复的自我剖析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教学反思的反复进行,逐渐提高了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

2 . 3 勇于向他人学习, 多方汲取经验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勇于向学习其他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另外,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2 . 4 学会撰写体育教学反思后记

教学反思后记是教学反思结果的文字显现。教学反思后记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撰写的内容方面。可以写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间的差距,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还可以是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其二,在撰写的方法方面。本着及时、真实和服务的原则,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

3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内容

3.1 教前反思内容

教前反思内容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设计三方面进行。教学理念方面:包括是否运用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求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是否将学生及学生家长纳入到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队伍中、能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教师个性的教学资源体系等都是要反思的内容;教学设计方面:在分析阶段是否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地器材等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在设计阶段从教学目标出发,是否将各种要素进行了有效整合,能否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评价阶段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等。

3.2 教中反思内容

教学中的反思内容包括“教”的反思、“学”的反思、师生交往的反思等。“教”的反思内容有课堂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媒介使用等,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教学方法和媒介的使用是否恰当等是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学”的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成绩等,学生能否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能否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等是学习学习反思的内容;师生交往的反思,课堂师生协作、师生冲突及其处理、课内外师生关系(含人际交往)等,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对突发事件能否恰当处理等。

3.3 教后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方面:主要是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等;教学过程方面:对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的之处进行反思,尤其对失败的地方进行反思;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否有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呈现;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是否全面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评价是否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是否欣然接受了教师的评价等;教学策略方面:首先考虑教学策略选择的实效性,是否达到了高效低耗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反思教学策略选择的针对性,是否能够满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需求,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最后要反思教学策略选择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改变。

4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类型很多,教学反思的内容也很庞杂,因此教学反思的训练方法也很多。

4.1 元认知训练法

教学反思实际上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的思考过程。在这一点上与元认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可以利用元认知训练法对教学反思技能进行训练。

元认知训练方法众多,主要有知识传授法、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出声思维法、目标学习训练法、规程化训练法等,[2]根据教学反思技能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选用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出声思维法和目标学习训练法作为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以出声思维训练法为例,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让受训者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表达出来并进行录音,将其思维过程外显化,同伴或教师加以引导,从而使受训者更快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缺陷。

4.2 录像训练法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教学过程利用音像设备进行存储,把教师从教学中解脱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解决教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诸多困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

具体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操作:上课并录像;观看录像,并与原有教学设计进行比对;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最后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3 专题(对话)训练法

专题(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具体可以根据以下程序进行操作:由一名执教教师围绕研讨专题讲课,其他教师带着问题听课→由执教教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由执教教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执教教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和其他教师一起写出反思性总结。

4.4 档案袋训练法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盛行地一种发展性评价工具。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教案设计、发表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成就感。[4]

针对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可以将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日志等进行汇编成册,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如一单元、一学期、一学年、一学段等进行分析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对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4 . 5 教后记反思训练法

一节课上完后,对教学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思考,用文字写下来,附在教学设计的后面,这就是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教后记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捷径,是教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5]

教后记反思训练首先要明确教后记的重要性,其次要养成撰写教后记的习惯, 最后要学会撰写教后记的方法, 另外要善于总结,对一个单元或一个时期的教后记进行反复比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对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种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有效路径。

上一篇:无源定位与跟踪下一篇:法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