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900m地区

2024-10-19

海拔900m地区(共4篇)

海拔900m地区 篇1

喜德县地处高海拔地区, 最高海拔4 500m, 平均海拔2 400m, 最低海拔为1 580m。大葱种植区以海拔1 600~1 900m为宜, 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几点易操作实用技术。

一、种植区域及土地选择

海拔1 600~1 900m, 过高不利于大葱生长, 过低会影响产量;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土或沙壤土, 排灌方便的地块。

二、育苗

1. 时间

根据前季作物收获期和预计大葱的上市时间来决定, 春季在5月初、夏季8月中旬播种, 秋季在9月中旬播种。

2. 苗床

选择平坦、肥沃、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块。整畦前将育苗地浅耕细耙, 使土壤上松下实。亩施复合肥50kg做基肥, 同时亩施用肤喃丹2.5kg、多菌灵粉剂0.5kg杀灭地下害虫和病菌。畦长20~25m, 畦宽1m, 畦埂30cm, 畦面踩实搂平。

3. 播种

从畦内取出盖土后, 畦内灌足水, 水渗完后, 将种子与沙土拌匀, 均匀撒2~3遍, 均匀盖土1.5~2cm。用种量1.3kg/亩, 可移栽3~5亩大田。

4. 苗期管理

(1) 苗期春播8~12天出苗、夏播7天后出苗, 秋播做好保湿、增温工作。子叶未伸直前控制浇水, 以免土壤板结降低出苗率, 子叶伸直时浇第一次水。苗长至5cm以上后, 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用尿素提苗;在移栽前15天停止浇水, 进行蹲苗, 以利健壮生长。

(2) 肥水加强肥水管理, 分期适施尿素、复合肥等, 少则2次, 多则3次, 每次10~15kg, 并结合喷药施复合微肥2~3次;及时用药, 防止菌类疾病, 特别注意防治葱蛆、葱蓟马和潜叶蝇。

三、移栽定植

1. 选地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 亩施农家肥5 000kg、磷肥100kg、尿素10kg、钾肥15kg做底肥, 翻耕晒土, 消灭病源、杂草, 按沟距80cm, 沟深、宽各25cm左右开沟。

2. 适时早栽

春栽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移栽, 起苗前二天浇水一次。起苗要深刨根, 或成把提扯, 将土抖落, 平放, 淘汰伤残、病虫苗, 按苗的大小、高矮、粗细分级, 选用壮苗。随起苗、随分级、随移栽, 移栽株距以2~3cm为宜。

3. 定植方法

(1) 沟栽开沟后按株距3cm排列在沟壁一侧, 葱叶平靠沟壁, 随后培土, 深以不埋叶心为宜。栽后踩实, 及时浇一遍水。

(2) 厢栽厢面宽100cm, 沟宽80cm, 行距15cm, 株距3cm, 开小沟栽植。

四、定植后管理

田间管理是以促根、壮棵和培土软化, 加强肥水管理为主, 为葱白的形成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定植后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指导, 挖掘产量质量潜力;早培土、多次培土, 科学施肥, 力挣使葱白长。

1. 浇水

定植后, 应控制浇水, 雨后排水防涝, 防止烂根、黄叶和死苗;同时加强中耕, 促进根系生长。灌水应掌握轻浇、早晚浇水的原则。大葱进入旺盛生长期, 灌水应掌握勤浇、重浇的原则, 每隔4~6天浇一次水。大葱基本长成, 需水量减少, 要保持土壤湿润。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利于收获运输。

2. 追肥

大葱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还要分期追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 000kg、过磷酸钙20~25kg, 促进叶部生长。结合培土进行除草, 每次亩施复合肥15~20kg。

3. 培土培土是软化叶鞘、防止倒伏、提高葱白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从栽植后到收获前, 一般培土3~4次, 前两次结合中耕, 除草。大葱每次培土高度为4~5cm, 将土培到最上叶片的出叶口, 不可埋没心叶, 防止叶片腐烂。

五、病虫害防治

1. 物理防治增施有机肥, 适时追肥, 增强抗病力;拔除病、虫株、人工除虫、诱杀除虫。

2. 化学防治

(1) 葱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一般情况, 每7~10天1次, 连喷2~3次。

(2) 黄矮病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

(3) 大葱炭疽病采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施。

(4) 葱蝇成虫产卵期喷布40%乐果乳油600倍液或20%杀灭菌酯乳油2 000倍液杀灭成虫。

(5) 葱斑潜蝇80%敌敌畏2 000倍液喷洒, 幼虫危害期可喷洒25%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速杀丁1 500倍液, 均能起到较好防治效果。发生量大时, 一般每7天用药1次。但在大葱收获前15天停用, 以防农药残留超过允许标准。

(6) 蓟马发生期每5~7天喷施40%乐果乳油600倍液1次, 连喷2~3次。

(通联: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农牧科技局616750)

高海拔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2

撒营盘镇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200~2400m之间, 属冷凉山区, 适宜种植玉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12.8℃, 年最高温29.℃, 最低温-5.8℃, 四季气温变化小, 日较差大, 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数1816.2h, 年积温4728.5℃, 3~10月≥10℃积温1670℃, 年降雨量1006.6mm, 相对湿度为71%, 年平均相对湿度68%。

根据玉米生产中的几个重要环节进行探讨:

1 选用良种

选用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的杂交玉米良种。根据不同的地块选用不同的品种, 一垡地应选择产量高、生育期长、植株较高的中晚熟品种, 如海禾1号、海禾2号;麦茬地应选择适应强的早中熟品种, 如宣黄单4号。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 因此必须要把品种选对路。

2 精细整地

玉米是深根系作物, 深耕对玉米根系发育和增产有良好作用, 深耕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 提高土壤肥力。

一垡地在冬闲阶段要深翻2~3次, 充分晒垡, 有利提高土壤温度和减轻地下害虫。麦茬地要清除前茬, 耕作可以耕、耙相结合。要做到土壤细碎无坷拉, 边沟、背沟畅通无阻, 有利于防止涝害。

3 适时播种

一垡地要适时早播, 充分利用4、5月份有效积温和光照, 也有利于玉米蹲苗, 如海禾1号、海禾2号清明节播种较为适宜;麦茬地在麦子收获后抢节令播种, 如宣黄单4号谷雨节播种较为适宜。

4 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是保全苗的最好栽培方式, 育苗方式有多种, 常用的是营养袋育苗、机制钵育苗、方块育苗三种。营养袋育苗比较费工时;机制钵育苗需要机械、燃料等, 成本较高;方块育苗是最省工、省钱的育苗方式, 营养土可配制少量的腐熟细粪和0.5%的复合肥, 以提高肥力。栽实行单株定向移栽, 有利于通风、透光。

5 合理密植

根据构成农作物产量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其中亩穗数是基础, 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亩穗数是由亩基本苗确定的, 因此, 合理密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 高杆大穗型、双穗型品种要适当稀植, 中杆中穗型、单穗型品种要适当密植。如高杆双穗型品种海禾苗1号、海禾2号一般密度在3500株/667m2左右, 中杆中穗型品种宣黄单单4号一般密度在4500株/667m2左右。

6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玉米具有增温、保温、保墒、防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综合效应, 改善玉米生长的生态环境, 使玉米充分利用早期光热资源, 促进玉米早苗、早花、早灌浆、早成熟、延长灌浆期, 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在冷凉地区增产显著。

盖膜方式以一幅地膜覆盖两行为宜, 达到省工、节约成本的作用。地膜宽度选择90~100cm, 实行宽窄行种植, 窄行40~50cm, 宽行100~120cm, 盖膜必须把边压实, 把口封好。

7 科学施肥

玉米是高水肥作物, 科学施肥是获得高产的保证。玉米施肥应掌握“基肥为主, 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基肥、磷钾肥早施, 追肥分期施”的原则。

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1500kg左右, 肥料充足可撒施后耕翻入土, 肥料不足可沟施或穴施;种肥能促进根系发育, 使幼苗生长健壮, 在移栽时每667m2施复合肥30kg左右。

按玉米生育期不同, 追肥可分为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四种:苗肥在出苗至拔节前施用, 主要对三类苗追施“提苗肥”, 可用人粪尿偏攻弱苗。拔节肥又称攻杆肥或攻叶肥, 在拔节至拔节后10d施用, 可促根、壮杆、增加叶的光合作用, 一般每667m2施尿素10~15kg。穗肥在抽雄前期 (俗称大喇叭口期) 施用, 此时正处于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 营养生长速度最快, 雌雄穗分化形成处于盛期, 需水肥最多, 是决定果穗大小、籽粒多少的关键。一般每667m2施尿素20~30kg。粒肥在受精至籽粒形成期施用, 可增加千粒重, 但施肥量不宜过多, 每667m2施尿素5kg左右即可。

8 加强田间管理

8.1 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 主要是以长根为中心, 壮苗先壮根。以促进根系发育, 控制地上部茎叶生长, 使幼苗达到根多、苗粗壮、茎扁、叶宽厚、叶色深绿、植株墩实的壮苗标准。

8.1.1 查苗补种、移苗补栽

播种后要抓紧查苗补种工作, 可采用浸种催芽抢种, 如缺苗少可带土补栽。

8.1.2 适时间苗、定苗

间苗要早, 在3~4片叶时进行。间苗时应去掉小苗、弱苗、病苗。当苗龄达到5~6叶时进行定苗。间苗、定苗最好在晴天进行, 因为受病虫危害或生长不良的幼苗, 在阳光照射下常发生萎焉, 易于识别, 有利于去弱留壮。

8.1.3 中耕除草

是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主要措施。中耕可疏松土壤, 流通空气, 不但能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 而且有益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同时还可消灭杂草, 减少地力消耗。玉米苗期一般中耕可进行1~2次, 浅锄33.3~50mm。

8.1.4 蹲苗促壮

是利用人为的方法来控上促下, 解决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矛盾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 包括控制灌水、多次中耕、扒土晒根等。蹲苗应贯彻“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

8.1.5 防治地下害虫

在苗期常有地老虎、蝼蛄、蟋蟀等害虫危害幼苗, 除在播种前结合浅耕药剂防治外, 出苗后可用毒饵防治。

8.2 穗期管理

穗期的田间管理中心任务是攻杆、攻穗, 高海拔地区此时期雨水较多, 要防止涝害。

8.2.1 中耕培土

拔节时应进行深中耕, 深度在66.7~83.3mm, 促进新根大量喷出, 扩大吸收范围, 除草灭荒。在大喇叭口结合追肥培土, 可防止涝害和抗倒伏。

8.2.2 去除分蘖

在播种超20d后, 主茎基部的分蘖即可伸出对面迅速生长。分蘖夺取主茎养分而影响产量, 因此应经常检查, 及时拔除, 以利主茎生长。

8.2.3 防治玉米螟

在拔节孕穗期, 常有玉米螟发生, 可药液灌心叶或颗粒剂防治。此外, 还需注意粘虫的测报工作, 及时防治。

8.2.4 防治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

这几类病害在玉米孕穗至乳熟期常有发生, 主要影响叶的光合作用, 造成产量下降。应经常检查, 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到了后期则难以控制。

8.3 花粒期管理

根据花粒期营养生长逐渐停止而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生育特点, 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受粉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提高光合效率, 延长根和叶的生理活性, 防止早衰, 提高粒重。

8.3.1 后期中耕

可以破除土壤板结, 促进通气增温, 有利微生物活动, 养分分解, 促进根系呼吸和吸收, 既防早衰, 又利早熟。

8.3.2 继续防治玉米螟

一般在抽穗后至乳熟期常有玉米螟危害穗部, 继续加强玉米螟的防治工作, 是保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8.3.3 除去无效果穗 (指单穗品种)

玉米植株上除上部果穗外, 其第二、第三果穗发育迟, 吐丝较晚, 不能受精结实可除去。这样既可节省养分集中供给主穗, 又有促进早熟的作用。

8.3.4 适时收获

一般当苞叶干枯松散, 籽粒变硬发亮时, 即完熟期, 可进行收获。如果成熟期雨水较多, 更要防止霉烂的发生, 确保颗粒归仓。

9 结论

任何作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播种到收获全生育期,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只用一项技术或一项措施是绝对不行的, 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多项技术措施综合运用, 才能夺取高产。

参考文献

[1]禄劝百亩玉米攻关样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

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总图设计探析 篇3

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需求持续旺盛,加之边远地区交通运输、供电、供水等建设条件得到改善,许多地处边远地区的矿山得以开发,而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矿山又占有相当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等地区。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所做的矿山总图设计工程实例,提出几点设计中需考虑的问题,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可供工程设计者做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总图设计时参考。

2 高海拔高寒地区的界定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 500~3 500m为高海拔;3 500~5 500m为超高海拔;5 500m以上为极高海拔。高寒地区一般指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全年日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10℃,积温1 800~2 000℃。高寒地区可分成3种类型:高海拔河谷地区和高纬度地带的平原地区,如雅鲁藏布江和黑龙江北部地区;高原盆地,如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高山山地。

本文所谈高海拔高寒地区泛指其工业场地的设计控制标高在3 000m以上的地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恶劣,往往给总图设计带来较大的困难。

3 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建设特点

(1)低压缺氧。气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海拔的高低,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会降低。氧气分压也是如此,高原地区大气压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也较低,从而引起如人体各器官组织供氧不足,产生功能或器质性变化,进而出现缺氧症状。

(2)寒冷、干燥及强风。在自由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约1℃,有的地区甚至每升高150m可下降约1℃。高海拔高寒地区冬季较为寒冷,无霜期很短,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年降雨量少,冻土深度大,有的属多年冻土地区。另外,海拔高度对风的形成影响明显,海拔高的地区会受到高层空气动量下传的影响而造成地面强风、大风。

(3)高海拔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靠少量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如青海某多金属选矿厂海拔3 700m,场地荒芜,几乎无植被覆盖。

(4)周边工业基础薄弱,协作条件很差。矿区交通条件差,物料运输困难,多以汽车运输为主。

(5)总图设计不仅要符合当地的工业规划,做到经济适用,安全合理;而且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使其不至于破坏与恶化,提高环境效益。

另外,这些矿山多数位于幼年期高山地形区。其特点是山势陡峭险峻、岩石风化强烈、山谷比高,山体滑坡、坍塌、泥石流时常有发生。这样给矿山的工业场地、生活区以及道路的布置与修建带来不少的困难。

4 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总图设计要点

结合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建设的自然条件、社会协作条件及笔者在做这类矿山总图设计时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总图设计应该在场地选择、建筑物朝向、排土场设计、矿山道路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4.1 重视场地选择

冶金矿山企业一般由各主要工业场地、辅助工业场地、废料堆放场、生活区组成,各个场地的选择与布置以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总图设计的核心。不仅涉及的范围广,而且对企业的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且建成后不易改变其位置关系。在做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总图设计时,其工业场地的选择除遵循现行总图设计规范的一般原则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工业场地尽可能集中布置。在高海拔高寒地区的低压缺氧环境下,工人的劳动强度比低海拔地区明显增强。而工业场地集中布置具有缩短工艺连接及运输线路,能充分发挥机械化设施的潜在能力;可以有效节省用地,加快建设进度与降低投资,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如川滇高原地区某金矿在以汽车运输公路开拓的前提下,结合尾矿库的建设条件,以集中布置的原则,指导采选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将采选工业场地集中布置,并尽量靠近矿山,保证尾矿浆自流至尾矿库。

(2)重视辅助工业场地的选择。辅助工业场地主要包括变电所、水源地、炸药库、油库及加油站等。除了要考虑地形与用地面积是否满足需求,还应重视安全、防护距离是否能满足。水源地的选择应避开可能受到泥石流、滑坡、排土场等危害或污染的区域。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冶金矿山企业周边社会协作条件差,企业一般都设有自己的油库、加油站,选址除了要与主要用户联系方便外,还应满足其内、外部安全距离要求。炸药库的外部防护距离一般比较大,应首选山间低洼的封闭地形,尽可能的利用有利自然地形增强安全防护,高海拔高寒地区一般没有大的居民点,注意不要忽略零散住户的安全防护。

(3)生活区的布置应重视人员的生存环境。生活区的选址除了要有足够的占地面积,适宜的地形坡度,与采矿场和采选工业场地有方便的交通和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外,其人员的生存环境也应足够的重视。高海拔高寒地区山高风大,注意不要将居住区和工业场地布置在排土场、露天矿山等粉尘污染源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并应避开“风口”。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对这点有深刻的体会,如青海某多金属矿山,在设计之初生活区初步考虑放在一处开阔山谷,此处占地面积、地形坡度、内外部联系、朝向等都具备较大的优势,但恰是布置在“风口”上。设计人员在现场踏勘时,厂区山高风大,在大风的作用下人都难以站稳,故在设计中将生活区调整到靠山坡的避风处。四川某矿山建设之初甲方就将物资转运站建在一处平缓山谷中,表面山看是降低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但恰巧就建在“风口”上,在使用过程中饱受其害。

另外,应尽量将生活区选择在山脚下海拔较低处,植被覆盖较好的地方。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压降低,大气中的含氧量和氧分压也会降低,从而导致高山缺氧症。通常氧气分压和大气压力的关系为:

式中:P′——氧分压;

V′——氧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取0.21;

P——大气压力。

在标准状况下,氧分压为0.21MPa时,人体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的95%~97%。在3 000m高度,氧分压下降到0.14MPa,人体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下降到84%以下,就可引起头昏、心悸、喘息等缺氧症。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降低生活区海拔高度,靠近植被覆盖较好的地方,以保证生活区附近大气中有较高的含氧量和氧分压。川滇高原地区某金矿就是在不砍伐树木的情况下,将生活区穿插布置在山脚下残存的原始树林中,与同类矿山比较,职工的生存条件很好。

4.2 注意方位朝向及满足通风采光

厂区方位的确定与建筑物、场地和地形利用、铁路接轨方向等因素有关。厂区的方位确定要为建筑朝向创造有利条件,而这又与场地选择关系密切,应在场地选择时一并考虑。在保证各车间的生产性质、操作和使用等要求的同时,应使车间纵轴尽量与场地地形等高线平行布置,且主要建筑物应争取有较好的朝向。朝向问题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应是总图设计着重考虑的一点。这些地方大多寒冷、干燥及强风,应保证主要建筑物有较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和日照条件,一般应为南向或南东向布置。特别注意避开寒风袭击的朝向。

在高海拔高寒地区有个显著的特点,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逆辐射相对低海拔地区少,大气保存热量和传递热量的能力也随海拔增加而降低,人在太阳照射到的地方会觉得暖和,在照不到的地方会明显感到阴冷。因此,保证主要建筑物有较好的朝向,不仅可以保证车间有较好的自然采光条件,而且可以降低车间的人工采暖量,也是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政策的体现。

4.3 排土场设计

露天矿排土场占地面积平均占矿山用地的30%~50%,排土场占地之多是十分惊人的。高海拔高寒地区荒无人烟,矿区周围一般无建筑物。从直观上看,企业用地似乎不受限制,但在设计中也应执行节约用地这一基本国策,对企业用地加以严格控制。高海拔高寒地区矿山企业排土场设计除应遵守各相关规范的一般原则外,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等特点。相应问题也应予足够重视。

由于矿区大多属原始未开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虽然国家规定对排土场必须进行复垦,但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限制,复垦较难见效。应本着以减少生态破坏为主,以修复生态为辅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使其自然生态环境不予过度恶化,便于治理与恢复和其工程量为最少。故排土场场址选择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采用将采空区或塌陷区开辟为排土场,将剥离物用作充填料,选择沟谷提高堆置高度等方法,以减少新征用地,降低排土场占地面积,减少环境破坏。在开辟外部排土场时应尽量靠近矿山,缩短废石运输线路长度,其所处地形坡度应不大于24°为宜(当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保证时可大于该坡度)。在占地多时,则宜一次规划,分期征用或租用。初期征用时大型矿山不宜小于10年的容量,中型矿山不宜小于7年的容量,小型矿山不宜小于5年的容量。

高海拔高寒地区排土场防护治理措施,应以不发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故为前提,其防护治理应侧重于若意外失稳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有些矿区地处江河上游,应重视对水体、河流的防护。山坡排土场应采用合宜的安全防护距离,必要时可设置落石坑及挡渣墙予以防护,如四川某金矿为防止废石滚人下部河流造成堵塞和污染,排土场在留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另设挡渣墙,防止其对沟谷下部河流的影响与危害。另外,根据各矿山实际情况必要时排土场应做防水、防渗处理,加设雨淋水处理系统,对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石雨淋水加以处理,使其排放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4.4 道路

矿山道路运输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在高海拔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道路的选线除了满足露天开拓、原矿和废石的运输要求外,还要通过调查、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路线应尽量避免穿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冻土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特殊地区。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尽量缩小超越范围,并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道路展线应尽量避免在阴坡进行,这些地段往往冰雪覆盖时间长,不易消融,道路运输条件差。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一般植被较差,侵蚀严重,山坡碎石在雨水作用下容易堵塞涵管,可以采用以桥代涵的措施,以减少淤积和便于清理。对于冻土路段可采用倾填片石筑通风路堤,倾填片石要求粒径在200~400mm,或者采用加筋路堤等方法提高路基稳定性。

海拔高3 000m以上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汽车动力下降。矿山道路的最大纵坡值,应在《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中规定的矿山各级道路最大纵坡值上按表1折减,以保证汽油、柴油运输设备的正常工作。炸药库区内道路可采用最大纵坡值应按《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规定选用,并按表1进行相应的折减。

注:对于厂外道路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值如小于4%时,应采用4%;对于露天矿山道路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值如小于4.5%时,应采用4.5%。

5 设计实例

青海某选矿厂,选厂所在地海拔为3 690~3 750m。区内气候干旱、寒冷、多风、少雨、冰冻期长。年平均气温2.3℃,最低气温-30℃。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5.9m/s。冰冻期始于当年9月至次年5月,冻土深度2.01m。选矿厂所在区域无农业和固定居民点,区内工业极不发达,矿区劳动力及生产生活物资依赖外地供应。

本选厂由多个矿山供应矿石,在厂址选择阶段除了考虑原矿运输、尾矿运输、供水、供电等建厂条件外,还适当调高了场地坡向、公用福利设施等因素在厂址评价因数中的权值,最终将一处南向山坡作为推荐方案。实践证明,南向厂址解冻早,可以提前进场施工,对于冬季漫长的高海拔高寒地区来说,可以争取较长施工时间。同时,因其有较好的采光条件,也改善了生产条件与人员所处的环境。

另外,厂区外部协作条件差,生活福利设施、机修、加油站等均考虑自建。

为了保证选厂能全年生产,该选厂建有锅炉房供生活及生产采暖;为了解决冬季尾矿输送管道冻结、回水困难等问题,尾矿采取脱水后干排,用汽车运至尾矿库,基本可以保证冬季正常生产。

6 结语

矿山总图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需要考虑的因素随之增加,使得总图设计变的更为复杂。高海拔高寒地区总图设计除了遵循总图设计的一般要求外,应该在场地选择、建筑物朝向、排土场设计、矿山道路等方面,多考虑一些高海拔高寒地区总图设计的特殊要求。本文仅是笔者工程实践中的一点认识,望广大工程设计人员能在设计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总图设计工作多积累一些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雷明.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有色冶金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参考资料》编写组.有色冶金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参考资料[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低海拔海岛地区公路排水处理方法 篇4

本文的工程实例位于某珊瑚礁海岛地区, 该岛海拔很低, 自然地面最高仅2. 4 m, 平均1. 5 m, 超过80% 的海岛面积海拔不足1 m。拟建公路纵坡非常小, 多为平坡, 纵向排水较为困难, 并且该地区土地资源极其珍贵, 用地非常紧张。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如何解决公路排水问题作了相应的研究。

2 常规的公路排水措施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公路路面表面水应通过横向排流的方式汇集于边沟、排水沟内, 并通过排水沟排出公路路基范围外的自然沟渠、蒸发池等。而边沟、排水沟的纵坡坡度应结合路线纵坡、地形、地质、出水口位置等情况选定, 宜与路线纵坡坡度一致, 且不宜小于0. 3% 。当路线纵坡坡度小于沟底最小不淤积纵坡坡度时, 边沟宜采用沟底最小不淤积纵坡坡度, 并缩短边沟出水口的间距。

由于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海拔低、用地紧张, 因此采用边沟、排水沟加蒸发池的排水措施不适用, 无法满足沟底纵坡不小于0. 3% 的要求。

3 当地常用道路排水设施

项目所在区域年平均降水量1 800 mm ~ 2 000 mm, 且集中在雨季。珊瑚岛礁的地形特点是海拔很低且地势非常平坦, 因此传统的边沟或者埋设排水管的排水方式在此地并不常用。经调查当地常用的几种排水方式如下: 1) 地下渗沟: 当地大部分公路采用排水边沟加渗沟的排水形式, 即雨水先从地面汇集至路侧边沟, 然后流入路面下的渗沟, 最后渗入地下。2) 渗井: 部分沥青道路设置渗井排水设施, 具体为设置了圆形PVC雨水管和渗井, 雨水由PVC雨水管导入路幅外的绿化带中的渗井, 然后渗入地下。3) 路侧散排入渗或绿化带入渗设施: 该地区新建的居民聚集区, 有很多新建道路和房建项目, 所建道路较宽阔, 沥青路面与人行道之间设置了树池, 同时兼做排水的渗沟。4) 渗水池: 该岛居民房屋屋顶一般都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 然后将雨水导入蓄水池或者渗水池。5) 排水管: 在部分靠近海岸堤坝的位置, 用排水管集中排水, 直接排入海中。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排水设施使用情况, 项目拟采用改进的排水渗沟设施排除路面径流, 具体分析如下。

4 渗水能力分析 ( 渗透计算)

1) ( 设计原则) 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不宜小于其汇水面上重现期2 年的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也就是说, 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依据日雨水量当日渗透完的原则而定, 设计雨水量重现期取为2 年。由于每天的雨水量不是均匀的, 因此如果采用日雨水量当日渗透完的原则来进行设计, 则渗水设施有可能在雨量最集中的几个小时来不及渗水。根据搜集到的当地雨水观测资料, 2002 年—2011 年这十年的最大日观测降雨量为123. 1 mm, 2003 年—2012 年这十年的最大3 h间隔观测降雨量为87. 2 mm。将123. 1 mm平均到每3 h间隔可得到15. 4 mm, 这与87. 2 mm相差5. 66 倍。本项目为城市道路, 为了提高排水设施的保障率, 本项目按照3 h的雨水量在3 h内渗透完的原则来进行排水设计。

2) ( 设计降雨量) 根据搜集到的2003 年—2012 年这十年的每3 h间隔观测降雨量, 运用年最大值法, 每年的最大3 h间隔观测降雨量见表1。

采用维泊尔公式计算年最大值的经验频率, 并利用海森机频表格绘制经验频率曲线, 可得重现期为2 年对应的3 h间隔降雨量约为74 mm。

3) 设计径流总量。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按下述推理公式确定:

其中, W为雨水设计径流总量, m3; ψ 为雨量径流系数; h为设计降雨量厚度, mm; F为汇水面积, hm2。

汇水面积按道路长度每延米计算:

参照规范的条文说明, 径流系数按沥青混凝土路面取 ψ = 0. 9 ( 规范值为0. 8 ~ 0. 9) 。

根据前述设计降雨量的计算, h = 74 mm。

由此计算可得每延米道路的设计径流总量。

4) 最小有效渗透面积。根据《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渗透设施的渗透量与有效渗透面积有以下关系式:

其中, Ws为渗透量, m3; α 为综合安全系数, 反映渗透设施积淀尘土颗粒后渗透效率的下降, 取中值0. 65 ( 规范值0. 5 ~ 0. 8) ;K为渗透系数, m / s; J为水力坡降, 取1. 0 ( 规范值1. 0) ; A为有效渗透面积, m2; t为渗透时间, s。

渗透时间取t = 3 h = 10 800 s。

渗透系数由现场渗透试验得到, 现场进行了5 组共11 次渗透试验, 得到的现场渗透速度分别为: 4. 0 × 10- 4, 1. 4 × 10- 4, 1. 0 ×10- 4, 4. 0 × 10- 4, 4. 2 × 10- 4, 2. 03 × 10- 4, 保守起见, 本项目渗透系数取为K = 1. 0 × 10- 4m / s。

取Ws= W = 0. 499 5 m3。

代入上述公式, 可得到每延米渗透设施所需的有效渗透面积为:

5 项目排水设施的拟定

参照当地常用的排水结构, 结合本项目的横断面布置情况, 本项目拟定了渗沟排水和路侧散排两种排水方案。

在没有设置突起式人行道、路侧排水不受限制的路段, 直接散排至路侧, 然后渗透至地下。

在设置有突起式人行道的路段, 人行道下设置拼装式钢筋混凝土矩形边沟 ( 下底开口) 和珊瑚砂渗透层, 共同组成渗沟排水系统, 见图1。

雨水首先通过进水口进入钢筋混凝土矩形边沟, 然后通过边沟底面的开口渗入两层粗粒式珊瑚砂, 最后通过珊瑚砂渗透层的底面, 直接渗入地下。根据前述计算, 雨水是否能在设计时段内顺畅排入地下而不在钢筋混凝土边沟内滞留, 取决于设计时段内的进水量和有效渗透面积。根据3 h的雨水量在3 h内渗透完的原则, 对应重现期2 年的3 h间隔降雨量, 需要的有效渗透面积为0. 711 m2, 换算到每延米排水设施, 所需的最小渗透层宽度为B =0. 711 m。同理, 可计算出将重现期调整为5 年 ( 对应重要建筑物) 时, 所需的最小渗透层宽度为B = 0. 838 m。

本项目人行道宽度为1. 5 m, 为保守起见, 本项目的珊瑚砂渗透层的宽度取为1. 5 m。

6 排水渗沟结构要求

排水渗沟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是由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拼装而成的矩形边沟, 下部是渗水土工布包裹的珊瑚砾石。

上部的矩形边沟由盖板、侧板1、侧板2、底板拼装而成, 各构件预制时需注意预留拼接富余量, 拼接后各构件之间、各节段之间用水泥砂浆勾缝。矩形边沟与沥青面层的接触面须喷洒粘层油。安装时应注意盖板、侧板1、侧板2、底板等构件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确保安装准确。

下部的渗沟珊瑚砾石填料可由天然珊瑚砂筛分而得, 选取2 mm ~ 60 mm粗料作为填料, 需要注意: 渗水填料应质地坚硬清洁, 级配良好, 小于2. 36 mm细料含量不大于5% , 含泥量不大于1% , 填料孔隙率不小于30% 。

渗沟填料分为两层, 其上下共设置三层渗水土工布, 侧面的竖向边界也需要包裹。渗水土工布采用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拼装式钢筋混凝土矩形边沟与其正下方的渗沟填料之间不设置土工布, 此处的上层渗沟填料与矩形边沟沟底直接相通, 便于雨水携带垃圾和杂质的过滤和清理。上层渗沟填料厚度为10 cm, 下层渗沟填料为15 cm ~ 25 cm, 下层渗沟填料的厚度由地下水位的高度决定, 当地下水位较浅、到矩形边沟底板的距离小于20 cm时, 下层渗沟填料厚度为15 cm; 当地下水位较深、到矩形边沟底板的距离大于20 cm时, 下层渗沟填料厚度为25 cm。在局部地下水位过深、到矩形边沟底板的距离大于35 cm的位置, 应加厚下层渗沟填料的厚度直至下层渗沟的底面达到地下水位标高。

7 结语

上一篇:秋季饮食下一篇:建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