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

2024-05-13

高中音乐课(精选12篇)

高中音乐课 篇1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对于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素养, 增进身心健康, 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 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中对于学生音乐鉴赏是这样描述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音乐鉴赏是音乐欣赏的深入过程, 首先要学会欣赏, 懂的怎样欣赏, 才可以更好的进行鉴赏。对于欣赏的认知与把握决定了鉴赏的深入程度, 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个性才有意义。根据音乐的构成、音乐的呈现、音乐的功能三个不同视角切入, 音乐欣赏分为三种, 纯音乐与综合体验式、侧重作品式与侧重表演式、刺激式与背景式。

一、纯音乐与综合体验式

斯特拉文斯基说过“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是了解音乐创作的真实过程, 对欣赏者来说, 这是音乐欣赏的全部要素。”这种对纯音乐欣赏的含义, 我们可以理解为, 在欣赏过程中, 关注音乐本身, 在音乐声音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美感, 比如音乐中的旋律线条、音色、节奏、和声、曲调构成, 对于学生来说, 最起码要去感受节奏节拍、音色、旋律。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作品的结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音乐形式成了我们最主要关心的实践主体。

综合体验式则是在上述基础上, 要去感受音乐的内涵, 在欣赏的过程中去体味音乐所要传达的意境。这个过程的展开, 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欣赏不是一次完成的, 具有渐进性, 综合体验往往是在纯音乐欣赏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纯音乐欣赏我们更多的是感受创作者的技法与意图, 是一个理解过程, 欣赏感知相对统一, 不同的欣赏者会得到类似的认识。综合体验则不然, 欣赏主体的个人感受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 而个人感受的不同来源于个体生活学习的差异, 具有可塑性, 通过有意识的大量的欣赏训练, 一个人的感受可以得到升华。

在人音版课本第十六节《舒伯特的故事》中, 当我们欣赏《鳟鱼》时, 纯音乐式, 我们只关注和弦分解式的开头, 和音乐音区的对比变化, 综合体验式则要去理解鳟鱼的形象, 渔夫的形象, 去体会舒伯特的意图, 同时激发出我们的个体感受。

二、侧重作品式与侧重表演式

一首音乐作品的表达, 总是离不开三个环节, 创作——表演——欣赏, 在上一欣赏层面, 侧重的是创作。本欣赏视角转移到了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比如我们在欣赏人音版课本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 初次欣赏者多注重于作品本身, 或者我们可以将其表述为, 注重作品的形式, 注意它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 d小调, 2/4拍子, 奏鸣曲式。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 3/4拍子, 庞大的诙谐曲式。第三乐章, 如歌的柔板, 降B大调, 4/4拍, 不规则的变奏曲式。第四乐章, 急板, D大调, 4/4拍。去考虑它所希望表达的意图。然而在欣赏程度较高时, 就会更深入关注其表演方式, 是卡拉扬或是托斯卡尼尼指挥的, 或者是某一位音乐家来演奏的, 不同的人又会赋予作品不尽相同的意味。所以, 当我们在欣赏一部作品时, 不妨多欣赏几个不同的版本, 让我们的欣赏更进一层。

三、刺激式与背景式

除了上述两个层面的欣赏, 在当代社会, 与学生最为贴近的, 恐怕是消费层面的音乐了。现代人都市年轻人休闲, 很多会选择去迪吧, 震耳欲聋的音乐, 先不评判其音乐内容, 其音乐形式会让人兴奋起来, 甚而达到一种癫狂状态。这种音乐形态, 这样一种音乐欣赏方式在这个时期, 很首年轻人喜爱, 也为商家赢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另一种背景式的欣赏则要温和的多, 走进快餐厅、茶馆、大的购物中心等地方, 常常会能够听到优雅的音乐, 让人放松下来。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 这种节奏使人疲惫, 所以在工作之余, 在休闲时, 静下来, 放松了, 让思想神游, 不亦乐乎!也正因此, 早期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和现在的班得瑞们有了大量的听众群体。在我们的音乐欣赏中, 这个股群体是不可以忽略的。

当然, 音乐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创造中发展着, 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欣赏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有什么样的需求, 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 有什么样的音乐又会培养什么样的欣赏方式。只有懂得欣赏的核心所在, 才能真正上好一堂欣赏课。

参考文献

[1]《音乐美学基础》张前王次炤人民音乐出版社.

高中音乐课 篇2

学号:2011110389

姓名:邢强欢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拓展视野,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及艺术价值,共同探讨感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

2.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究、动手和表现能力。[教学内容] 民歌的类别与赏析 [课堂类型] 音乐欣赏课

[课堂特点] 以学生主讲、展示、讨论为主,教师做相对的引导为辅。

[课前准备]

1、选题

劳动号子

山歌

C 小调

D 能歌善舞的民族

E 艺术人生

F 身边的民歌

2、据学生的特长、能力特点进行小组组合。

3、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资源、特长进行选题、分工(资源寻找、多媒体或板报制作、小组展示的设计等)

4、小组合成,确定方案,创编、预讲。

5、教师提出本课活动要求

A 必须百分之百参与,各组选题,不能重复,要重视过程

B 内容:可适当介绍相关的民族文化、生活,但主要侧重于介绍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

C 展示要有设计,要以一个小的节目类型出现(其中包括唱、跳、弹、说),要注意与台上台下同学之间的互动,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的质量,每组同学要能解答其他组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且结合本组介绍的特点学唱一首民歌。

6、确定课堂主持人,讨论评分标准(占本学期考查 的45%)由展示资料10%(课件或板报)展示方式15%(形式的创意和互动的效果)、教学重难点的解决10%、时间控制2%、团队协作8%五个部分组成。

7、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做评委,全班选出三名同学组成监审组,选一位同学计分。职责:评委按评分标准打分(本组代表不参加本组评分),并当场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打分扣分理由,监审组则可对平为转达同学的疑问,并指定评委 回答问题。计分员根据去掉最高、最低分打出平均分。

8、确定展示顺序。

9、各组课件的电脑输入。[教学过程]

一.导入:A 在民歌联唱歌声中主持人宣布实践课开始。B 评委及监审组入座。C 宣布评分标准及展示顺序。

二.展示、交流、探讨(各组按设计方案展示,其中穿插老师与评委的点评、监审组的提问和各种互动活动)

1.第一组:劳动号子

A 了解劳动号子的产生

B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艺术升华(如《黄河船夫曲》)

2.第二组:山歌

A 了解壮族“三月三”歌会

B 介绍“客家山歌”

C 体验民俗,山歌演唱。

3.第三组:小调

讨论人文地理与民歌的关系(江南民歌)

4.第四组:能歌善舞的民族

A 了解新疆、西藏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和基本舞蹈动作

B 民族舞蹈表演

5.第五组:艺术人生――人物介绍彭丽媛

A 了解艺术生涯

B 欣赏音乐作品

6.第六组:民歌新唱

A 介绍身边的民歌

B 民歌新唱展示

三.归纳总结 指出缺点,但不忘鼓励和赞美学生。

1.知识问答(抢答)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A 民歌是如何产生的

B 民歌的音乐特点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C 民歌的价值(各组用一句话说出对此次活动的感受。)

老师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歌是很受劳动人民喜欢的,它不像美声让人难以接受,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过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民歌也不断发展变化,如今它成了音乐创作源泉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感受民歌让我们体会它的艺术魅力,并从心底里喜欢它。

浅议高中音乐课欣赏与教育 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 人生感悟 潮流

虽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通过音乐特长而进入高校学习,但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欣赏在高中阶段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压力,更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然而,现有的高中音乐课,很多课堂仍然停留在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上,学生对音乐课的喜欢很多是基于一种偶像崇拜,而并非真正是在理解音乐,领悟音乐。那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课,让高中学懂得

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并能够从音乐中感悟人生呢?

一、让音乐启迪人生感悟

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能够使人心灵的火花迸射出来。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钢琴奏鸣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贝多芬的音乐不仅旋律优美,更主要的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而透过一个个音符,我们不仅应

该让学生能够欣赏作曲家高超的表现手法,更应该让学生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二、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学生的个性差别及欣赏能力的不同,对每首曲子所选择的欣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而欣赏的感受也不一样。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一首乐曲给学生听,听完后要求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乡间的小路上,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散步;有的说这是在一个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一位老妇人正在一座木房子里给孩子们讲故事等。对于学生的这些创造性思维,这些丰富的想象,我总是用赞许的目光来鼓励他们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使他们的想像力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尽情的去感受欣赏音乐时的美感,进而调动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音乐欣赏所涉及范围比较广,古今中外供可欣赏的名家名曲实在很多,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要精心选择材料,所选乐曲要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考虑到他们的欣赏能力,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的投入到欣赏中来。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按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来进行。我的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听标题音乐,后听无标题音乐;先听中小型且内容较为具体鲜明的曲目,后听篇幅较大内容较抽象,哲理性较强曲目。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学生大多比较喜欢欣赏故事情节比较强的作品,且欣赏能力不断提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相识,只能依附音乐音响这个客体,在对它的欣赏中举行和实现的。因此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出发点,又是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可以说,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诲的最终目的。怎样准确界说音乐欣赏教学呢?音乐欣赏教学即因此音乐作品为前言,以乐器音响为载体,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情绪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三个条理上逐渐升华,终极到达“完满自我”的人文精神田地。

三、学会欣赏顺应潮流

从人的身心生长规律的角度来看,高中生正处于身心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绪弥漫,想象丰富,心田生存趋于庞大,审美生理趋于浪漫,这种生理特性使得他们尤为喜欢音乐,对音乐欣赏的需求更为猛烈。据考察,如今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在清闲时间里最想做的事即是听音乐,音乐已成为他们生存中不行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陪同并促进他们生长的基本要素之一,还有学生曾发表叹息:没有音乐的生存即是没有生命。但令人忧心的是:他们所热衷的并不是由专家们全心选编的课本音乐,虽然新课本中也根据时代特性和学生年龄特点,融入了少量优秀的通俗音乐,但对于“追星”到达狂热水平的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却是“没意思”、“没兴趣”、“听不懂”。显然,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更不要说感动,熏染他们的心灵了。

如果一味地恪守着传统,单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不善更新,不光会与时期脱节,教师的教学之路也会越走越局促。在此,我们必须通过以下十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传统音乐教育跟现实脱节的问题。1.以音乐审美为焦点,培养学生优美情操和健全品行。2.以兴趣为动力,引发学生音乐兴趣,享受音乐。3.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4.着重促进学生天性化生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运用自己奇特的要领学习音乐。5.珍视音乐实践,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欲望。6.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7.提出学科综合,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8.弘扬民族音乐,增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9.明确多元化文化,树立学生的多元文化价值观。10.完满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目的的设定,表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生长为本”的人文精神。可见,新课标新课程给音乐教学最基础的要求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这也给音乐教学提出新使命和新要求。作为我们音乐教师首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以音乐本体为焦点,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修筑新的音乐艺术教学。让高中生学会欣赏音乐,懂得并理解音乐。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1999.5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2

刍议高中音乐课的高效教学 篇4

一、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高中学生习惯性依赖老师,学生缺少主动性,被动学习。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引路人,应该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爱好倾向,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建立起交流的通道,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利用音乐制造出一种美好和谐的气氛。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所要讲解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引发学生的想象,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中去。其次,老师可以为学生示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最后,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电教器具,增强音乐效果,给学生创造一种立体、时尚、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知识。例如,在高一第一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中,主要学习的是西北民歌文化。上课伊始,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简单的西北歌曲,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信天游》等,通过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豪放和质朴。有了这些歌曲的感染,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这种歌唱体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很快融入学习中去。

二、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单一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无法提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整合课程资源,适时拓展选修课,丰富音乐课的内容,因材施教。学生的求知欲很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去参加不一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丰富多样的知识和信息,使其眼界变得更宽阔,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例如,在讲解“独特的民族风”这一节时,可以先选一些民族风浓烈的歌曲如《辽阔的草原》《牡丹汗》等让学生们鉴赏;然后向学生展示几个民族上的服饰和舞蹈,从视觉上感受民族风;另外,可以选一个民族详细介绍如蒙古族,展示他们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特产。通过前面的介绍,学生可以具体了解民族风,学生还可以分小组学习蒙古舞,亲身感受蒙古族的特色。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音乐知识,还能了解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获益颇多。

三、改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如电视、网络等来感受和学习音乐,其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明显多于过去。面对当前这种发展状况,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音乐老师应当注意到现在的音乐教育形式已不同于过去,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拓展新方法已经刻不容缓。老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避免音乐课太偏重于传授知识,而缺少相应的运用;要避免音乐课脱离教学系统,缺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了解学生,培养学生,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改进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和学生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新的教学理论和手段也在逐渐发展。为此,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的教育,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把表演、欣赏、创作等形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了解音乐,主动学习,让学生对音乐课有不同的认识,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优雅的气质,促进其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贝多芬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贝多芬的认识,然后老师进行指导并介绍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段贝多芬的钢琴曲如《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们仔细品味,从音乐里感受贝多芬,感受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接着可以让会弹钢琴的同学来表演一小段,亲身感受一下,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贝多芬音乐的看法,或是写一篇鉴赏文章。这样,学生可以将音乐和文字相结合,主动融入音乐,从内心深处来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五、完善教学评价方针

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利用某些技术手段,按照学校的方针和要求,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技能和实践方面的考核,如乐器测试、歌唱测试或是其他音乐形式的测试,等等。这种多方面的测试评价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助于发现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例如,学校在考核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时,不仅要考核书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还可以增加一些技能表演来考验学生,如《孟姜女哭长城》,可以让学生一边唱一边表演,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的运用相结合,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篇5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经逐渐成熟,经过多年的学习,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初步建立了审美观。而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因此在教学时,如果对学生一味的进行灌输,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这是绝对行不通的,现在的音乐课应在符合他们独特年龄和心理特点基础上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才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们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我的具体做法是尝试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欣赏情感之声中的《阳关三叠》,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作者其心境,执着,不屈服的性格和对光明的希望。我觉得创造性学习教学情境的运用使我的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学生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了。

三、运用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现有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四、联系实际,积极实践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课堂上的东西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重点,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更深的了解音乐。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合唱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唱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谈高中音乐课中歌唱模块的学习 篇6

其中歌唱模块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它很受学生们的欢迎,选择这个模块的同学比较多,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演唱,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自信心等。

高中音乐课的歌唱模块与之前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的演唱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课程;它们都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手法。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之处。首先,义务教育音乐课的演唱是必修课,也就是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无一例外的都要参加学习。但是高中音乐课中的歌唱模块是选修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需要进行选择。总之,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我们应知道,高中音乐课的歌唱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的演唱,同时,高中歌唱模块充分表现出了高中音乐课的选择性、多样性的特点。

如何实施高中音乐课中歌唱模块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一、在歌唱教学中应欣赏一些优秀的声乐作品

首先,优秀的声乐作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欣赏的过程中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优秀的作品中感动、昂扬,并且能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其次,优秀的声乐作品具有高水品的示范作用,如演唱技巧方面、情感表现方面等。学生一边模仿一边深入的学习,它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使他们在演唱表现力、审美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二、在歌唱模块教学中教授学生一定的歌唱技能

首先,教授学生基本的歌唱技能。比如:演唱的站姿、歌唱的呼气、演唱中的字正腔圆、共鸣腔体等,这些是学习歌唱必须了解的内容。教师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亲自作示范,教给学生如何练声,如何用技巧唱歌等,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亲身体验,不断练习。在课程实践中教师虽然不会以专业歌唱家的标准去要求,但要知道学习歌唱技能是每个人音乐生活中必需的,学以致用的。歌唱技能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的保护嗓音,更让他们更加自信的演唱。

其次,歌唱技能的训练应与歌唱艺术表现、情感表现相结合。一首歌曲作品的成功演义,并不是只用歌唱技巧演唱就可以的,作品情感的表达也是很重要的,“情在声前”它的含义就是情感要走在声音的前面,作品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你的观众。

总之,以上两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将歌唱技巧与音乐情感表现对立起来。

三、较熟练的用乐谱学习唱歌

有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音乐的经验,我们的高中生虽不能很熟练的运用谱子但也有了学习、运用乐谱歌唱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指导学习。

首先,简单常见的简谱要求学生自己掌握运用。

其次,比较难的乐谱,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教师弹琴,学生先模唱再唱曲谱进一步掌握。

再次,教师要适当布置课下作业,并要求分组互相听辨所唱谱子的音准情况,在交流与帮助中加强认谱能力。

四、歌唱教学中要注重以合唱为主

世界各国高中课程培养目标的重心强调在注重、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在合作中锻炼能力。

音乐合唱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歌唱中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合唱课中要求学生在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清晰、准确、统一,声部和谐、均衡,这些要求每一个参加合唱的学生

都应具备责任心和高度的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能力等。

五、教师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采风

组织学生到民间学唱和收集民歌,这样的采风活动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事物,同时在与民间艺人、民族音乐工作者学唱民歌中,更益掌握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等。

六、组织举办音乐会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给他们一个舞台尽情展示,这是举办音乐会的目的。

举办音乐会的流程由学生自主组织,如节目单的顺序安排、演出的后勤工作等,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音乐会的举办增进了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现能力等。

综上所述,一堂精彩的歌唱课需要教师们精心的备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歌唱模块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会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在体验动听音乐的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中音乐课 篇7

●转换音乐格式

在教学中, 教师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烦恼:有些音乐作品特别好, 但是播放器不支持, 或者占用空间特别大, 不便于邮件传输,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格式。PowerPoint自带的录制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声音格式的困扰。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录制声音”法

教师首先应将麦克风插头插入计算机的相应插孔中, 接着依次点击PowerPoint菜单栏上的“插入”菜单, 选择“影片与声音→录制声音”, 这时会出现一个新的对话框, 准备好后点击录音键, 开始录音, 录完后点击停止键, 如果预放效果不错则可确认。随后在PowerPoint中找到需要配音的幻灯片和具体的画面动作, 点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 打开新的对话框, 在“效果”栏中选定动画方式, 然后打开第二个下拉菜单, 选取刚才录制的声音文件, 最后点击“确定”完成整个过程的设置。以后每当PowerPoint播放到该动画的时候, 就会同时播放出你的配音了。

2.“录制旁白”法

首先, 教师可新建一个空白演示文稿, 依次单击“幻灯片放映→录制旁白”, 在“更改质量”里将音质设置为10~15KB/S, 这样文件不会太大, 声音也比较清晰。若选中对话框最下的“链接旁白”, 录制的声音就可以直接以WAV格式保存在硬盘上指定的位置。在录制时, 教师可打开现有的任一款播放器, 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 录制好后右击, 选择“下一张”, 以此类推。所有幻灯片录好后选择“结束放映”, 如果保存每张幻灯片的排练时间 (播放时间) , 就会自动切换到带时间的大纲视图。幻灯片下面显示了时间, 马上放映的时候PPT会严格按照这个时间自动播放。

●自制按钮控制音频和视频

很多音乐作品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反复选段进行鉴赏和对比分析。可常规的PPT音频或视频插入只能播放一次不能暂停, 更不能重放, 我外出听课时常看到很多音乐同行为此手忙脚乱。这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其实教师利用触发器就能轻松解决该问题, 在此我仅以公开课《梁祝》为例说明触发器的使用方法。

1.打开演示文稿, 插入音乐

教师在询问“幻灯片放映时如何播放此声音”的界面中选择“单击时”, 接着则会在窗口中出现“小喇叭”标志, 调整其大小及位置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 拖拉出一个矩形框。教师可在此矩形框上单击右键, 选择“添加文本”命令, 文本内容为“播放”, 以它作为控制音频播放的命令按钮。调整好矩形框和文本的大小、颜色等。复制两个, 分别命名为“暂停”、“停止”。这样, 三个控制按钮就算做好了。当然, 教师也可选用其他形式来制作这三个按钮, 如艺术字、动作按钮等。

2.暂停按钮的实现

教师选中“小喇叭”, 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可以看到, 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已经有了《梁祝》音频的任务格。默认情况下, 幻灯片放映时如果单击“小喇叭”, 就会暂停。单击有小鼠标的那一格, 会在该格右侧出现下拉按钮, 单击并选择“计时”命令。在“暂停声音”对话框中, 选择“选项卡”, 然后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单选项右侧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矩形2:暂停”,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3.播放和停止按钮的实现

教师可选中视频的播放框, 依次选择“添加效果→声音操作→播放”命令, 可以看到在任务窗格中增加了“播放”项。同样方法选择“播放声音”对话框的“计时”选项卡, 单击“触发器”按钮, 然后选中出现的“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单选项, 并在其右侧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矩形1:播放”。这样, 单击“播放”按钮即可开始视频播放的效果了。“停止”按钮与“播放”按钮及视频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 这里不再赘述。

●设置音乐的循环播放

新形势下如何上好高中音乐课 篇8

音乐课程资源,决不仅局限于教材、教参,还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师应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地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多样性, 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一张嘴、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一块黑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使音乐语言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 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现代高速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功能相当强大,许多音乐教学资料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下载,许多网站都有mp3音乐,而且音效音质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从而实现网络共享。许多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对学生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有很大帮助。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从学生那里获得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补充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师生的视野。同时降低教师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营造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流露,为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2.多种艺术相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难度,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2.1音画结合 。例如 :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我们可以根据音乐蕴涵的意境,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 , 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2音舞结合 。例如 :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 ,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其孤立欣赏,而要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从而更深刻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2.3音画舞结合 。例如 : 在欣赏《爵士乐》 时 , 笔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 , 一边模仿 舞蹈 , 既满足学 生的“需 求”, 又使课堂 良好互动。

3.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 涉及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态度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鉴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句乐谱: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让同学们试唱 , 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东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上得很顺利。

4.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要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上音乐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老师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融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相融通的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 整合成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要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5.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但不可鼓励学生一味地“自由想象”

浅谈高中音乐课鉴赏能力的培养 篇9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作用

高中音乐课是高中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中生全面素质教育的科学化设置。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 在高中教学中, 开展音乐鉴赏不仅可以缓解学生高压的学习状态, 放松身心, 调节和优化高中课程结构, 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课程中舒缓紧张的情绪, 暂时放下学习的负担, 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用心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和乐感美, 缓冲高中教学内容的进程。另一方面, 高中音乐欣赏课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高中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 音乐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结构的一个环节, 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 在单调的学习中, 学生获得音乐调节的重要途径就是音乐课程, 而音乐鉴赏可以有效的让学生集中关注力, 体会音乐中特有的旋律和情怀, 加深对音乐的审美熏陶, 使学生获得真正的音乐活力, 体验审美感知和鉴赏力。因此, 高中音乐鉴赏在高中素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高中生全面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高中生音乐课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一定的音乐素养, 促进学生能够达到全面教育。在音乐的鉴赏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水平, 有效的、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 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使教学方式更符合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定位, 达到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

1. 深化高中生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高中音乐鉴赏课通常是以一种聆听的方式来欣赏音乐, 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曲目的实践欣赏活动, 引导学生获得音乐认知、理解、鉴赏等情感体验, 并学会分析和比较。高中生可以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借助感性的音乐旋律加深理性的音乐审美感知。因此, 高中的音乐课的鉴赏内容不仅要具有多元化的音乐类别, 还要丰富音乐鉴赏活动的方式, 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的审美力。

高中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 借助音乐聆听、音乐创造活动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各种曲风和情感, 引起情感的共鸣, 获得真善美的启迪, 陶冶情操, 使音乐艺术发挥其特有作用和功能, 使之吸引、陶醉, 净化心灵,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引导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音乐的审美力是通过反复的接受音乐信息的形成的一种音乐共鸣, 从而产生音乐上的审美的愉悦感, 它是在特定的音乐熏陶和教育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高中的音乐课的鉴赏就是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教育途径, 现代的音乐启发可以借助各种方式, 或通过媒体、或借助网络, 但无论哪种方式, 真正具有教育引导性的审美鉴赏活动还是来源于学校的音乐教学。首先,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充分实现师生互动, 借助音乐本身的曲风和文化让学生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其次,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逐渐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的审美观, 学会创造美和欣赏美, 体验心灵与情感的升华。再次, 借助音乐的熏陶, 学会思考, 分享音乐艺术的丰富内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 只有不断地深化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 才能更好的培养音乐的审美情趣。

2. 增强高中音乐课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1) 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想象性, 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具有想象空间的艺术, 就像画家笔下的千姿百态一样, 也具有优美、自然美、崇高美、情感美等审美特征, 往往乐曲的风格、结构、题材不同都会有给人不同理解和感受。高中生的学识有限, 要想通过音乐鉴赏获得情感体验, 就要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 通过音乐的关联性、对比性来引导学生理解声乐与器乐, 编排与曲式结构。关联性想象, 借助乐曲的旋律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情境中, 让学生感受、想象并再现音乐形象, 达到心灵传神的美感体验, 如当听到校园童谣作品, 能联想到温馨的校园生活, 甜蜜的初恋, 紧张的学业等;听到古典乐曲, 能够联想到悠扬的笛声, 柔美清雅的弦乐, 充满怀旧的情怀。对比方式的鉴赏教学, 音乐内容以对比的方式导入, 譬如按照演唱方式为对比, 可以让学生分别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形式进行鉴赏, 体会不同声音、旋律的美感, 感受音乐带来的强大力量的情感特点和多变面貌。

(2) 注重音乐教学的媒体设计, 丰富音乐形象的直观体验

现代教学越来越离不开媒体技术, 媒体技术的发展, 让传统的展示形象更具直观性, 带来视觉、听觉等感官盛宴。音乐也如绘画和文学一样, 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图像及数字显示屏幕影像来丰富学生的体验。现在的高中音乐素质教育更注重审美性意识的培养, 往往在教室、教学楼室内外景观中张贴、播放音乐代表作品, 使学生身临其境, 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感染氛围和艺术形象, 潜移默化的受到音乐熏陶, 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把对音乐的理解逐渐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激发学生音乐想象空间, 使音乐形象更具鲜活性。

在音乐课的鉴赏教学活动中, 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借助媒体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染力。如欣赏《保卫黄河》辅之运用现代黄河的图像影视资料, 让学生生动描绘画面中黄河的形象, 加深学生对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气势磅礴的壮观印象, 黄河水翻腾咆哮, 黄浪滔滔, 赛千军鸣号等等, 同时向学生展示抗战影像,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情结, 伴随震慑灵魂的交响乐曲, 调动学生情绪, 理解乐曲中表现的壮观美, 力量美, 使学生身如其境的获得激昂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 高中音乐课的鉴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通过对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兴趣, 也可以加强音乐的审美体验, 在未来的高中音乐教学中, 将会紧跟时代的发展,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技术, 关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特征, 借助灵活的音乐鉴赏活动,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向, 全面提高高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润洋, 吴斌.高中音乐鉴赏必修[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4 (12) .

试论高中音乐课的现状及策略 篇10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 许多高中音乐教师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甚至有许多老师的教学是盲目的, 在教学之初就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音乐具有直达人心的力量, 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是作曲家灵魂的舞蹈。音乐具有超越性, 它往往超越了阶级和民族, 超越了国家和文化, 并可以引起共鸣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因为音乐而结为好友的故事。俞伯牙善于弹琴, 却没有知己, 他路过楚国的马鞍山, 鼓瑟而鸣, 樵夫钟子期就说:“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志在流水, 钟子期听了, 就说:“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很惊讶钟子期能懂得自己的琴, 就和他结为生死之交。第二年俞伯牙再去拜访钟子期, 得知他已然去世。俞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头再抚琴一曲, 之后, 便摔断了琴, 自此再不弹琴。他说, 世上已无知己, 弹琴何为。音乐还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 当管子带领军队遇到一座高山需要翻越的时候, 他就作了一曲上山歌让兵士们齐声高唱。士兵们踏着步子, 唱着高亢的歌曲很快就翻越过去了。在革命战争年代, 优秀的领导者也懂得用音乐凝聚人心, 鼓舞士气。由此可见, 音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 在许多学校, 教学目标都是本校根据情况自己制定。因为普通的学生在高考中根本就不考音乐, 以至于音乐课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学校不重视, 缺少必要的考核办法, 所以教师也不重视, 学生除了凭着爱好学习之外也没有明显的压力, 更谈不上明确的学习动机了。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得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被有意无意地淡化, 音乐所带给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随之消失了。

其次, 缺少合理的评价方式。当前的高中音乐课缺少必要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正如前文所说, 音乐课不是高考科目, 许多学校不过把音乐课作为表示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而已, 只要说起来有这么一门课就足够了。此外,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高中音乐课也采用笔试的方法, 最终形成分数呈现出来。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兴趣, 也不能真正考察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考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也与新课程注重实践的精神相违背, 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二、高中音乐教师要转变观念

音乐对于人生的积极作用似乎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 有许多人不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被眼下的利益所蒙蔽, 反映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得急功近利, 奉高考为圭皋, 一切都从成绩或者利益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学科。这样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 根本没有把学生的长远发展考量在自己心中, 也没有为学生人生负责的态度。早在上世纪40年代,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意欲通过美术和音乐的教育来影响学生的灵魂以达到塑造完整人格的终极目的。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也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教学理想, 只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涌动之下, 社会竞争的压力莫名其妙地转嫁到了学生的身上, 以至于造成了眼下以考试为唯一考查标准的形势。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们务必转变自己的观念, 把音乐课的重要性宣传给每个学生和家长, 在学校营造重视音乐提倡音乐教育的良好风气。前文说过, 音乐具有直达人心的力量, 可以鼓舞士气, 塑造健康人格。而高中生在高考的压力下, 又处于浮躁的青春期, 有许多心里话不便说给身边的人, 这是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如果加强音乐教学, 就能够通过音乐的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情绪, 树立信心, 从阴霾的天空中走到明媚的阳光下。

三、高中音乐教学的常见策略

首先,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音乐课的趣味性。现代科技为人们提供了种种的便利, 我们教师要学会充分享用科技给教学带来的便利, 充分使用好多媒体这种工具服务于教学。当然, 我们反对单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的做法。毫无节制地用多媒体替代传统教学是没有必要的,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音乐课教学的手段, 充实音乐资源, 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另外,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为学生补充更生动形象的背景资料, 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去, 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地领略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比如, 在学习《我的祖国》那一课时, 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制作课件的时候, 我为学生播放了上甘岭战役的电影片段, 还播放了祖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图片, 并选择代表不同时代特色的图片来展现祖国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培养他们对于祖国的情感。这样营造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此铺垫之后, 再学习《我的祖国》,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歌曲的每一个音符, 就能够理解歌中所写的词语之意。对于祖国的浓厚情感也自然而然地萌发了。

其次, 引导学生欣赏体验。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我经常引导学生领略外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例如《功夫熊猫》中就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丝弦、小鼓、笛子等多种乐器, 具有明显的民族风风格。可以说, 该影片的音乐编导深谙中国文化的精髓, 所以配乐听来悠扬而亲切。让学生养成分享欣赏体验的习惯, 他们就能够更加细腻而敏锐地体会到音乐语言的诉说所带给他们的无穷的想象,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乐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 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前告诉学生教学目标, 否则会让学生有情感防范和抵触, 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留给音乐去诉说, 去渲染, 去熏陶。

参考文献

[1]张亚东.试论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音乐时空, 2011 (1) .

高中音乐课 篇11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表现出的接受和喜爱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指出:“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坚持义务教育所确立的艺术教育综合方向,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不断拓展艺术学习的领域和空间,注重学生综合艺术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整体提高。在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上,更加突出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并进一步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一、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思考的问题。高中生告别了天真稚嫩的孩提时代,已经从对一切事物的简单好奇,转向了对现实的探索与判断。感性的反应不再是高中生认识世界的唯一依据,理智的思考促使他们渴望成熟,渴望主动体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他们渴求知识,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宣泄。在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对学生个性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衷,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利用流行音乐对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高中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思索和行动的。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大量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精心挑选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能从音乐中感受真善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把高中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思想,让学生很主动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优化师生双边活动,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探讨的条件,留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与表达激发情感。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案,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要想上一节成功的音乐鉴赏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其中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我们牢牢地树立目标意识和制定达标措施。制定的目标要恰当且具有可操作性,对每一个环节都尽量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方面,人文地理、民俗、民风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创造。事实证明,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课堂的有效调控和具体落实,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当今的高中生最喜欢的就是流行音乐,对经典音乐、严肃音乐则是态度漠然,缺乏相应的鉴赏方法和能力,导致对经典音乐欣赏也失去了热情。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拘泥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课堂是舞台,备课就是创作。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引进音乐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本人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课堂一开始,引用黄聿芬的文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效性》里面的其中一种方法,先播放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很多学生跟着唱了起来。等歌曲结束,提问学生:周杰伦的歌曲属于哪种风格?“R&B”,“Hip?鄄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再对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就能清楚地总结出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随后,本人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们总结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还有如《巴赫》这一节课,平时最难讲清楚的是什么是复调,但其实教师只要用心去收集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资料也是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的。如《巴赫》这节讲到复调的时候,本人就给学生欣赏了《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铁血丹心》,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结合的乐曲,清晰的男女对唱让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去感受什么是复调。通过这首曲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去讲解《巴赫》,复调主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能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进行有益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流行音乐世界时,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这样做不仅激活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能力。因此本人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他音乐类型的欣赏学习可进行平行设置,大约占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随时进行灵活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个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对乐曲也该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流行音乐之所以会在高中生中有一定的地位,正表明了这些乐曲的价值所在,也表明了音乐鉴赏教学的价值所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领会课改新理念,深入学习音乐新课标,尊重音乐教学的规律,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我们的音乐课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2]赵少英.通俗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的碰撞与交流;西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位论文];2006

[3]阳赛玉.谈谈声乐学习中的模仿[J].文教资料,2006(24).

[4]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16).

[5]周世春.让音乐审美之花盛开——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8).

[6]李珊,丁茜.深入挖掘灵活把握——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7]徐浙女.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音乐天地[J].2010(7).

高中美术课与音乐课的结合 篇12

如果说一堂音乐课或美术课也能将音乐本身的乐感美与美术所描绘的意境美融合在一起, 使得乐中有画, 画中有乐, 那么这样的一堂课, 一定深受学生喜爱。目前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并没有像我们期待得那样受到学生的喜爱,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与我们老师上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乏味是密切相关的。有些老师在音乐课中只注重掌握“唱”的技巧, 以为学生会唱能唱, 教学目的就达到了。美术呢?“画”的技巧掌握也就大功告成了,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特点。所以, 如果试着把音乐和美术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那么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又使学生能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感。

一、美音互通

美术和音乐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 却都是借助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教育。通过优美的乐曲, 迷人的画面去净化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让学生在艺术氛围感染下, 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音乐是听觉艺术, 美术是视觉艺术。一个人能从好的音乐作品中听出“弦外之音”, 从好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 从画中“听到”音乐, 从曲中“看到”画面。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所有感觉表达媒介都发生相互渗透, 尽管每一种媒介在依靠自身最独特的性质时倾向于发挥得最好, 它们又都可以通过与自己的邻者偶然连结为自己灌注新的活力。”也就是说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可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难怪有人说, 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相互交融, 相互渗透, 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 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发现这一点, 确立他们相通的教学观念。

二、美音互融

特定的教学情境是音美交融的前题。音乐课应当做到让“学生心中有画”。如在欣赏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有一个红点的绘画》, 当这幅画面进入我们的眼帘, 它首先带给我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有一种强烈的色彩感和节奏感, 又好像是一种要从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力量, 于是我们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一首作品———贝多芬和他的《命运》。通过讲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境, 然后告诉学生画上的这些景物都是通过钢琴的演奏表现出来的。于是学生就产生强烈的欣赏欲望, 想听听钢琴的音色有多奇妙, 能够表现这么多活生生的事物。学生会用心去倾听, 受到美的熏陶。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如同音乐一样, 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 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 通过形式的规定, 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情感的。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尤其是学生作画过程中, 都会放一段动人心弦的乐曲。由于音乐本身就蕴涵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曲流动的音乐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情感, 让学生“心中有乐”, 才能提起精神, 展开丰富的想象, 表现出心中美的事物, 描绘出富有情感、灵气的画面。

美术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就会表现出神奇的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正如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一书中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 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 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 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三、美音互动

处于视听世界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高效性, 它把声音、动画、文字、图表、图像、影像有机结合在一起, 给美术、音乐注入了活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美音互动, 给学生全新的视听享受,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审美对象的清晰景象, 提高感知速度, 提高审美能力, 提高教育效率。

在教学中, 我请学生在手中的音乐菜单里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来配上画面……要求仔细体会画面的色彩、线条, 结合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来进行选择, 并给出选择的理由。 (学生交流答案)

学生大多都选择了一些抒情的、优美的、很有意境的作品, 而且是同学们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曾经学习过的作品: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蓝色是高贵的象征, 我们借以悠扬的旋律, 梦幻般的意境来烘托画面中升腾、纯洁、浪漫的感觉。学生对交响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边看作品边欣赏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用眼、用耳、用心灵去体验音乐的魅力。把美术运用到音乐中, 把音乐运用到美术中, 互相借鉴,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下一篇:机器人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