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思索

2024-10-16

人生思索(精选9篇)

人生思索 篇1

摘要:《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名篇, 其结构艺术之美不仅反映在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上, 更体现于诗人由“江天月色”引发的诗意化的人生思索和宇宙意识之中。故而呈现出了内在与外在完美统一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结构艺术,人生思索,宇宙意识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仅存的一篇作品。但它的影响和地位却是非一般作品所能及, 清人王闿运称之为“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陈兆奎辑《王志》卷二载王闽运《论唐诗诸家源流》) 。后人甚至称其为“以一篇压全唐”。闻一多评价其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2可见它的地位和影响。

全诗以江月起笔, 又以江月落笔, 结构回环往复, 韵律优美, 描绘了一幅“江连海, 海生月, 月照春江、花林……”的美景。在结构艺术上, 本诗集“景色清丽明净”、“感情真挚”、“意境含蓄深远”、“韵律和谐婉转”、“语言优美流畅”、音乐美”为一体, 达到了醇美的境界。同时, 面对春花春月、流水悠悠、无穷宇宙, 诗人意识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思索和强烈的宇宙意识, 且赋予了它诗意化的表现。使诗情和人生、宇宙哲理意识达到了一种完美的融合。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1诗人以“江月”起笔, 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美景: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江潮浩瀚宽广, 如同跟大海连在一起, 气势壮阔。此时一轮明月在远方随着潮水升起。一个“生”字, 将明月和潮水的出现写得活灵活现,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无限生机。月光照耀广袤的大地, 有哪里的春江不在明月的映照之中!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1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野, 月色倾泻在花树上, 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将万物映照成美丽的银辉色, 故诗人感到“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完全沉浸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之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美妙的境界, 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1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 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在这江畔上是何人最开始看到明月的呢, 这江畔之上的皓月又是何年照向行人的?诗人此时思绪飞跃, 但又终不离人生, 对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深沉发问。紧接着, 诗人又感慨:人生一代代无穷尽, 只有这江月一年年总是相似。感慨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的同时, 诗人对此又有新的更高的领悟。在诗人看来, 人作为个体, 生命当然是短暂易逝的, 而作为一个群体, 人类则是绵延不息的。因此, “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得以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存在于一个共同的时空当中。诗人似乎从这江月美景中得到了一种人生的慰藉, 诗中虽然包含着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伤, 但并没有为此感到颓废和绝望, 这正缘于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何处相思明月楼?”1第一句紧承上一句, 人生一代又一代, 而江月却年年相似, 孤寂地悬于天空, 像是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到来, 然而在月光下之下, 只有大江奔流不息。看着奔腾的江水, 诗人的感情也像波涛一般推向了一个更为宽广深远的境界。江月纵然有恨, 而流水却无情……接着诗人又用“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 象征行舟人的行踪不定, 而“青枫浦”也寄予了诗人的感伤。“谁家”“何处”二句更是把诗中感伤之情推向了一个更为深远开阔的境界。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1这几句中, 诗人要表述的是思妇的思念之情, 然而诗人却没有采用正面描写, 而是用“月”来烘托她对未归的爱人的思念之情。“玉户”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思妇此时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此时此刻, 思妇因为明月的映照, 想到了远方的爱人, 遥想此时思念之人也在明月的映照之下。然而, 尽管他们共望一轮月光却天各一方, 得不到所思之人的任何消息。希望追逐月光, 见到月下的爱人, 思妇的相思之深不言而喻, 尽管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却通过明月寄托了思妇深切的思念之情。紧接着, 视线又转向了高空、江面的景物:鸿雁高飞, 却终究飞不出月的光影;鱼儿潜游, 却也只能激起阵阵波纹而已。寓情于景, 倍添伤感和相思之苦。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1诗人的笔触由思妇转向游子。诗人通过落花、流水、落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春日已逝去大半, 游子却仍然漂泊在外, 因此连做梦也想念着像花落闲潭一般回到故乡。江水流春, 逝去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春景, 更是游子归家的希望。“江潭落月”、“斜月沉沉”衬托出游子的凄苦之情。斜月藏在海树间, 就如同游子的归家之路被阻断一般, “沉沉”二字更加渲染了他的这种孤寂、乡思。在这春江花月之夜, 诗人不禁思索:不知道有几人能乘月归乡!他的离情也随着斜月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诗人篇末以“江月”落笔, 回应开头。将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 洒落在江树之上, 把全首诗情归结于一处, 令人回味无穷。

诚然, 《春江花月夜》的结构艺术美能从本诗的韵律和节奏上得到反映。全诗韵律抑扬回旋, 宛若一阙如梦似幻的夜曲, 美妙、含蓄、隽永, 令人神思飞扬, 浮想联翩。可以感觉到, 在自然优美的旋律下, 脉动着诗人深沉热烈的内在情感。意蕴深广, 情韵悠扬。在朗诵此诗时, 随着诗的节奏, 使人仿佛进入一幅幽美、柔和、恬谧、感情丰富而又宛转缠绵的春将花月夜的图画里。

然而最为可贵的是, 诗人张若虚并没有去刻意雕琢结构艺术上的外在美, 而是借诗将眼前景物内化为诗人对人生、青春、宇宙等广袤意识的哲理思考。使“江天月色”等景物和诗人的情感意识延伸到了宇宙、人生的高度。

因此, 《春江花月夜》是由“江天月色”引发的人生思考和宇宙意识的诗意显现, 超越了其诗歌形式本身的内涵, 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发出的深沉绝响。呈现出内外统一的结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 (清)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0:267.

[2]、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8.

人生思索 篇2

静坐窗前,展开思想的翅翼,回忆起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十七年晃然而走,就要踏进18岁的门槛了,此时此刻,我的心潮滚动,思绪万千。

仰望夜空,回想十七年来的人生旅程,我才发现那原来曾经被我视为无所谓的点点滴滴,在此时对我来说竟是那么的重要。如果失去它,就没有我的人生,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虽然我未能很深地去体会它们 ,却也曾经有所领略过。

望穿夜空,在深蓝色的天幕里,洁月和耀星在如纱的云里穿梭。无数个夜晚都曾回忆着往昔,无数个夜晚都在憧憬未来。回想着童年的纯真快乐,憧憬着未来的一帆风顺,心想事成,美好人生,然而在无数次跌倒之后,又在无数次爬起之时,我才真正知道,原来人生并不是事事都能一帆风顺,事事都能成人之美。

曾几何时,我都沉浸在回忆童年的幸福之中。童年的趣味,童年的纯真,童年的`快乐,以及对童年的怀恋,都铭刻于心。长大后,心海中随波逐流的苦恼不约而来,过失与错对,这些都曾让我感到沉重和烦闷,都曾让我不知所措,甚至想就地放弃一切,情愿做一个平凡乃至平庸的人。但是,随着岁月的向前近步,我的思想逐渐减少了幼稚,对人和事情有了一定的主见,对生活不再是迷茫,并懂得了不少生活的道理和内涵。从此,我更能体贴别人,为别人着想,我的无知随生活阅历增加逐渐减少,我的人生从此在平凡中蕴育着追求的伟大,这一点一滴,难道不是我生活的收获吗?

十七年来,生活中的辛酸事很多,但欢声笑语也不少,而且我还能真正地感受到柔情的无限温暖,虽然有些时候有些隔膜。

深邃的夜空,透过皎洁的月可以看到有丝丝烟云溜过云际,使月色显得有几分暗淡。我知道,人生的美好乃至人生的成功的喜悦是隐藏在众多的挫折与苦难之中的,这就要用我们自己的努力与素质去奋斗和创造了;我更知道,我将会以更崭新更活力的面貌去面对未来,面对人生的每个春夏秋冬。

在追逐与探寻中思索人生的意义 篇3

上海戏剧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青年艺术家。

编剧导演作品

短片《小先生》《戏痴》《陀螺人》

纪实片《首届长城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

水墨肢体剧《长城大风歌之织梦人》

话剧《M先生的盛宴》

浸没式戏剧《双重》

一年一度的青年艺术创想周又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园里开幕了。听说这次的《双重》很特别,是要跑着看的,带着好奇,我也来体验了一把。一个小时的观剧过程刷新了我对上戏校园和戏剧观演关系的“双重”认识,也意外获得了汗流浃背与神清气爽的“双重”观后感。《双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戏呢?就让导演佟童来告诉你。

问:我注意到在相关宣传品上,《双重》的剧名前没有常规的“话剧”“音乐剧”等定语,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戏?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答:《双重》是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五周年特别委约献礼作品”。是由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戏剧学院及新西兰StoryBox三方合作呈现的创新戏剧作品。2015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运营中心总裁在新西兰看到了The Woman Who Forgot,觉得很特别,于是引进了这个模式,制作了《双重》。它是亚洲首部观众作为“第一人称主角”直接参与演出的浸没式戏剧。

问:观众作为第一人称主角参与演出——真的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剧情设置又要通过怎样非常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呢?

答:我们采用了手机App加真人演员引导触发剧情,通过新闻弹窗、微信小视频、电话通讯、视频直播等形式帮助观众进入剧情,推动故事发展。整部作品的表演环境遍布上戏校园:一个表演系即将毕业面临巨大压力的漂亮妹妹,一个天天加班得不到父母疼爱的姐姐,一场万人关注的热门网络直播,一宗悬疑诡异的绑架失踪案,姐妹两人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追寻着真相……演出开始后,观众的手机界面将被覆盖成女主角韩欣明的视角,每位观众都是姐姐。演员会面对每一位观众进行表演:他们不会开口说话,观众们会从耳机中听到他们的声音,同时也能欣赏他们用眼神和肢体所完成的表演。

问:所以在这个戏里演员是不开口说话的?对此,观众能接受吗?

答:我们每次有十个观众,每一个观众都是剧中的主人公。为了帮助观众进入角色,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演员每次只跟一个观众交流,交流的同时关闭了与其他观众的交流通道,对这一个观众而言,在某一时刻,其他人全部消失了,只有“我”是姐姐韩欣明。虽然如此,观众还是会产生比较强的间离感。楼梯间发现绑架嫌疑人那一场戏是观众反馈下来最有代入感的一场,因为这里比较封闭,最具舞台感,在校园里走感觉注意力容易分散,周围人的关注会对需要进入角色和情境的观众产生干扰。当然我们也碰到有观众到了最后一场天台那里,泪流满面,自备的纸巾不够用,问演员要纸巾的;还遇到有一位男观众,一开始代入姐姐角色会有本能的不适感,但是当App里出现“妈妈来电”时,他会下意识地去接起电话。

问:如何理解《双重》的主题?

答:2014年我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一次合作了多媒体话剧《M先生的盛宴》,其主题与《双重》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关乎人性的复杂性。为什么叫“双重”?它就像人性的两个端点、两重人格,剧中主人公韩欣白就有双重的自我,即线上的自我和线下的自我。她在线上把自己营造成有万千粉丝的网红,可以得到不错的收入,但是在线下她再努力也得不到机会,不被重视。我希望让那些对影视圈的名利充满着渴望和想象的年轻人明白,那些光鲜亮丽的明星要经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才能让你们看到屏幕前的那一点点闪光。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会有比较强的代入感。还有剧中无处不在的媒体信息、公众舆论、网络暴力仿佛一张大网让人无法喘息,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双重》虽然是穿插情感线索的悬疑类故事,但内因却是由于现代科技发达而导致的社会都市病症。我希望通过选取人们乐于接受的时下热门社会话题,带着痛感激起共鸣,从而引起大众一定程度上的反思。

问:这样一个特别的作品,创作过程是不是也很特别?

答:感觉时间特别短!3月份接到项目,10月份演出,整个项目为期半年,其中要有三个月的时间用于软件开发,之前剧本要确定,然后等App做出来之后演员才能排练,这次演员排练时间也很短,不到一个月,其实回想整个过程真的挺疯狂的。对于演员来说,只能做动作,不能发声说话,表演概念是偏舞台还是影视都很难界定。所有主创都是在慢慢地探索中前进。我们的表演也不同寻常地分为两个部分,前期是配音,由上海译制片厂制作,话剧艺术中心一批优秀的演员来配,后期在现场不同的戏剧触发点会有一些演员,他们非常年轻,都是上戏在读的本科生,只有辅导员是真的表演系的辅导员、宿管大爷是真的宿管大爷。

问:初次尝试,自觉还有哪些不足,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答: 技术上还可以进步。现在用的蓝牙太不稳定,之后我们会尝试用GPS定位导航,演员和观众在哪儿就会一目了然,也可能与国内的技术公司合作,开发一款眼镜,类似google glass。这样观众就可以不用老拿着手机看,肢体解放后,也可以更多地与演员进行互动。也希望通过技术的改进,可以给观众更多的选择性,代入的角色可以不同,故事也可以有更多的分枝,在结局不变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细节的丰富和变化,那么,所谓“以第一人称为主角的浸没式戏剧”才可能真地玩起来。

教育本质思索 篇4

1 古今中外思想家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古往今来, 教育承担着传承知识、启迪智慧、教化人性、规范行动、陶冶情操的重担, 教育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和标志。因此, 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认为教育是一项崇高、伟大的事业, 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本质展开了积极地讨论和探索, 取得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散发了智慧的光芒, 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教育本质大有裨益。

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这里的“行”指的是道德行为, “文”指的是文化知识, 即传统的“六艺”:礼 (礼仪) 、乐 (音乐) 、射 (射箭) 、御 (驾驭) 、书 (书法) 、数 (算术) 。从孔子的论述中, 我们认为孔子的教育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道德层面, 另一个是具体知识层面。两个层面的关系不是并列的, 而是存在逻辑上下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符合道德规范的思想品质之后, 才有资格学习具体的知识。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指出, 教育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 而“知识就是德性”。笔者认为, 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和德性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通过教育使人们能够用一种合乎社会伦理规范的方式对人生、社会、世界乃至宇宙做出正确理解和思考, 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人类合乎道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是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 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明确的辨别力。否则, 他同他的专业知识一起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 一个是关于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 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大学传授的知识分两个。一类是讲授“使人成为人的学问”, 另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两类课程和学问都非常重要, 但相比较而言, “使人成为人”的学问比“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更为重要, 毕竟“使人成为人”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基础和前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系统认识集中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在该书中, 雅斯贝尔斯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过程、教育的作用等多个方面, 而他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则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教育的认识。他认为, “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他进一步明确指出,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 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2 关于教育本质内涵的思考

在总结前人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后,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育形式, 不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 还是初等教育, 教育的本质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塑造一个能够追求自身幸福并能够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一方面是具有完善的人格, 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两个方面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笔者认为, 完善的人格应该包括高尚的道德和独立的精神。规范的道德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道德缺失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规范的道德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体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能够通过内心道德准则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体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理解道德, 真正达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因此, 高尚的道德应该是良好的道德情操、宽广的胸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厚重的社会责任感的结合体。独立的精神指的是社会主体必须对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 而不是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完善人格中之所以包括独立人格, 是因为从哲学上讲, 任何一个人, 无论是高贵的, 还是低贱的, 无论是富有的, 还是贫困的, 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而独立主体的前提就是他具有独立的精神和思想。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就是人具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状况是体现一个人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指的是社会主体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努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体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掌握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强大的能力, 能够帮助社会主体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3 教育现状与教育本质脱离的表现

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并具体细化为高尚的道德、独立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 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现状, 无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初等教育的状况都存在着诸多与教育本质相背离的情况。可以想象, 背离了教育本质的方方面面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教育的功能和质量, 学生的抱怨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笔者认为, 教育现状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教育严重滞后。诚然, 学校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了不同层次的道德修养课, 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提供了保障。但是, 通观这些思想品德教程,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远远滞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造成学生对道德修养课漠不关心, 认为道德修养课可有可无, 另一方面, 老师无法把课本上的内容与现实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缺乏有力的分析和解释现实的能力。因此, 当道德教育严重滞后而无法起到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时候, 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在校园就会不断滋生, 如考试作弊、旷课逃课、损人利己等。

(2) 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钱学森先生在去世前留给了我们“钱学森之问”, 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深思。所谓“钱学森之问”, 指的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为什么中国大学无法培育出创新性人才的问题。笔者认为,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 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独立思考的精神。钱学森先生指出, 加州理工大学之所以能够涌现出众多思想大师, 是因为加州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的氛围非常浓厚。长期在这种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中成长, 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精神是大学生保持创新力的源泉和动力。反观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 由于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大都认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的任务就是简单的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精神的情况下谈创新能力无疑是痴人说梦。

(3) 思维能力严重欠缺。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作为教师, 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 不应该把传授具体、零碎的知识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而应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然而, 在工具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学生大都以追求实用技术和实用知识为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放弃了对知识背后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 我们发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塑造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的精神意志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人。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理解教育的本质, 才能够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精髓, 才能够有效地纠正教育现状背离教育本质的种种现象, 才能够使教育真正承担起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刘玉静.实践理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3 (4) .

[2]陈秉公.教育省略了什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4) .

造句引起的思索 篇5

与老师细谈, 老师道:“你的孩子怎么有点像法轮功分子, 是不是你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给他敏感的心以某些打击。”听到老师的话, 我愕然了, 我自认为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何来的沉重压力, 何况自己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面对的也是众多的学生, 平时的班级思想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莫非真的忽视了自己的孩子不成?

回来后细思量, 觉得无论如何也该和孩子好好谈一下, 于是问道:“浪浪, 你怎么会想造这样的句子呢?”“妈妈, 我好像记得电视里也是这样说。”望着他一本正经的小脸, 我一时语塞, 我忽然明白了我作为一母亲的失职。

的确, 由于父母的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儿子最好的朋友恐怕莫过于电视机了, 儿子大部分空闲时间是看电视度过的, 我注意到儿子特喜欢看日本动画片, 不是暴力相对就是软弱的无病呻吟, 主人翁不是刁蛮野气, 就是傻里傻气, 嗲里嗲气, 缺乏自然的东西, 更缺乏孩子需要的正直勇气, 对于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王二小、刘胡兰、小兵张嘎, 他们是那么遥远;艰苦朴素, 积极向上, 勤劳勇敢, 无私奉献, 对他们是那么陌生。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怎能茁壮成长呢?

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我得赶快行动, 让孩子远离电视, 帮孩子找到一位更好的朋友, 于是我买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给儿子看, 让孩子走进童话的世界, 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后不久, 我发现儿子与我交谈时会情不自禁地讲故事中的丑小鸭, 在他的眼中, 星星会眨眼, 河水会倾诉, 一切显得多么真实和美妙, 想象力比以前丰富多了。一次作文中的一段“早晨, 我起床看见蓝蓝的天, 蓝蓝的天空中还有几颗不舍得离去的星星, 它们在天上一眨一眨地望着大地, 然后我来到阳台晨读, 忽然看到我家的花叶子上还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 它们躺在叶子上调皮地滚动着。”令我十分惊讶孩子进步了, 毕竟他才八岁。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的孩子, 这学期居然被选上参加讲故事比赛了, 看着孩子心智一天天的成长, 我由衷地高兴, 我愿把我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瑜伽“热”的标准思索 篇6

“瑜伽热”带来的是瑜伽教练需求量的增加,瑜伽教练和培训瑜伽教师的机构也因此成了“香饽饽”。然而,各健身俱乐部聘请瑜伽教练的标准五花八门,培训机构和证书更是鱼龙混杂……随着“瑜伽热”的持续升温,那些因不当练习而导致的韧带拉伤、椎间盘磨损、脊椎变形等“瑜伽病”在我国也逐渐显现。

教练资质认证缺乏认证标准

目前,瑜伽尚未被列入我国已立项的99个体育项目中。国家相关部门对瑜伽教练资格亦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权威的瑜伽教师培训机构少之又少。不少瑜伽会所和健身俱乐部干脆“自产自销”——送几个人去印度“修学”,“学成归国”就办瑜伽教练培训班并为培训者颁发“瑜伽教练执业资格证”。结果,一些瑜伽练习者只要交了钱,再花一两个月时间练习,就可以拿到瑜伽教练资格证书上岗,教他人练习瑜伽。混乱的教练培训市场,水平的参差不齐,现炒现卖、以讹传讹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使人们对瑜伽培训行业“一头雾水”。

“跟证书比起来,俱乐部在选择教练时更重视他们试教时的表现。”一位从业者说。其实,不仅仅健身机构经营者如此,多数瑜伽练习者的好奇、期望速成的心理也使之不太注重瑜伽教练的执业资格。已经练习瑜伽两年的刘女士认为,教练在上课时引导好,锻炼效果让人满意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资格证书关心不多。

瑜伽运动本身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瑜伽教练资格标准的统一。业内人士认为,统一的瑜伽教练资格证书标准很难制定。“瑜伽本身有多个流派,各个流派对体式、呼吸的理解运用都有所不同。”有专家指出,在混乱复杂的局面中形成一套统一的认证标准,需要各机构、各流派多方面的协调。

不当练习危害大

作为一项富于技巧性的健身项目,瑜伽练习对专业教练要求较高,缺乏正确指导很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目前,不少健身房的瑜伽教练本身技术就不高,理论知识也掌握有限。瑜伽的教练是导师,如果引错了路,练习者会歧途难返,那就将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伤害危险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占总数1/4的瑜伽练习者都曾因不当练习而受过伤。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项相关研究也指出,部分长期练瑜伽的人,由于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猛,出现了椎间盘退化、磨损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三十多岁的练习者的脊柱竟已提前老化到60岁的状态。医学专家认为,正确练习瑜伽并无问题,关键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人而异。中国瑜伽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矫林江说,“练习者要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强调慢慢地进入,达到自己身体可以感觉的状态就可以,千万不要超出自己身体的极限,一味追求高难度的动作和练习不当都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比如“高温瑜伽”,容易导致心跳加速,身体水分大量丢失,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和孕妇及儿童皆不适宜。而患有高血压、脊椎病等疾病的人,学习瑜伽前也应先咨询医生意见。

建立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瑜伽是一种帮助人们协调身体和精神的行之有效的传统科学,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相关疾病。如消除烦恼、平和心境、舒缓压力;维持姿势平稳,增加身体的柔韧度;有效消除脂肪,调节人的体重等等。

源于瑜伽神奇的健身效果,热衷瑜伽运动的女士趋之若鹜,不少男士也加入其中的行列。由于瑜伽教练的专业水准、健身场馆的资质、不当练习导致“瑜伽病”等问题日益严重,业界对统一瑜伽行业的认证标准的呼声愈来愈高。

据悉,欧美瑜伽行业已建立起行业联盟,制定了统一的行业认证标准。在我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为统一瑜伽行业认证而努力。据了解,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河北、陕西、黑龙江、浙江等7个省市试点,成立“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瑜伽作为健美操的特种课程,出现在鉴定内容之中,瑜伽教练的考核也有望统一纳入健美操教练的考核、鉴定中。“只有立住门槛,才能保证跨进门的人的质量,也才能保证练习者的权益。是该把门槛扶正的时候了。”业内专家说。

当然,这类标准不同于产品标准,但是它们起码要在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层次,在最成熟、最可靠的部分,协调统一起来,做到有章可循;并要使其工作程序化,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这种必要的统一并不影响流派的多样化。看来,它们似乎有点儿像我们大家熟悉的太极拳术、针灸经络、书画笔墨、京剧功法,虽然流派纷呈,但总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这个“宗”就是标准。

瑜伽,这个词的梵文原意是“和”。标准将会使这一项融身体和心灵为一体的运动真正走进“和谐”的新境地。

瑜伽的起源

“瑜伽”在梵语中意义为“结合”。

瑜伽在印度已经流传五千年或更多,是印度悠久智慧的结晶。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来,它一直是体现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元7世纪转入我国西藏后,自12世纪开始,这里成为瑜伽的新的摇篮。19世纪以来陆续输入世界各地。

十几年前,通过CCTV,张蕙兰的瑜伽教程风靡全国。那海天一色的石岩边,那缥缈空灵的音乐,让我们大家记忆犹新。

瑜伽的今天

有人把“瑜伽”解释为“一种把自身的演变压缩为一个肉体存在的一生,或几个月,甚至几个小时。”这种契合的生活方式中,辨别所有导致生病的要素和利用恰当的技术消除疾病影响,就成了瑜伽所关注的最基本的一部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瑜伽不再局限于苦行。瑜伽已经将其方位调整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及其社会逻辑的需要,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各科医学专家正在意识到这些理念和技术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瑜伽接受现代科学,为现代科学服务,视现代科学为自身发展的必备高等知识。

瑜伽是一门使人们在体质、精神、道德和心灵方面修行锻炼的生活艺术。它完全不再受种族、年龄、性别、宗教、种姓和信念的限制。瑜伽强调的是发展兄弟情谊、和谐、博爱和平等,这不仅仅是对于不同肤色、种姓、民族、年龄和性别的人,而且还对于所有的生命。这种态度使得瑜伽思想非常明确实际,使得人们从一切精神怨愤中解脱出来,从一切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疾病中解放出来,踏实地增加体式中的生命气息,让冥想主题特定体式与语音紧密和谐起来,而成倍提高生活质量。

瑜伽的组成

瑜伽练习主要由5个关键的因素组成:正确的呼吸、正确的练习、正确的放松、正确的饮食以及积极的思考与冥想。

瑜伽是修身的,通过瑜伽姿势的练习增强身体的柔软性,提高身体的平衡感,消除人体过多的脂肪,使人的形体更加完美,增强人们的自信感。瑜伽又是修心的,通过瑜伽的冥想滋养人的神经系统,消除紧张,使人内心稳定、平和,达到身心放松与和谐。

瑜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精神和肉体的完美结合。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你身体的每个关节、每条韧带、每块骨骼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展,心灵也会得到彻底的释放,仿佛使人置于一种祥和、平静至美的境界之中。

广播“村村响”的思索 篇7

1 农村有线广播的历史和功绩

四川省农村有线广播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发展到公社(乡)广播站标准化机房及县、乡、村“三级”都能够使用广播。在当时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媒体及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农村有线广播为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基层党委、政府传达、贯彻上级方针政策、丰富基层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广播电视面临的任务

2011年4月四川省广电局启动了全省农村广播“村村响”试点工作,同年8月正式下发了《四川省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省181个县、4407个乡镇、47896个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前端和行政村广播网的新建和升级改造,达到每个乡镇1个广播站,每个行政村有广播室。

3 有线电视网络状况

四川省有线电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用户主要都是集中在城区及乡(镇)的场镇所在地,区(县)一级有线电视入户率真正能达80%的不多,入户率30%左右的地方估计不少,通村率自然较低。所以广大农村级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很多地方可能都发展得不好,恰好镇到村的有线电视网络才是广播“三级联播”的重点,更是难点。过去统计上报有线电视通村率时,可能有的地方把个别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就算该村通了有线电视(主要是场镇周边的村),光纤杆路经过的村(并无光节点)也算通了光纤电视,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镇到村的有线电视网络就更少。县到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基本上都延伸到了乡(镇)的场镇所在地,乡(镇)广播站的建设很容易,但主要想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共缆传输实现县、乡、村广播村村响并达到“三级联播”,到“十二五”末,有很地方都不太可能实现。

4 FM无线和有线传输

发展广播村村响,应该主要立足于广电自身传输网络。采用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方式稳定可靠、经济简便,无疑是首选,但前提是线路必须要通达,根据目前的情况至少近几年内很多地方做不到,全省要实现广播“三级联播”通过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基本上都能建好乡(镇)镇广播站,问题是乡到所辖行政村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太少,建村级广播室可能多数难度都很大。采用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技术和产业链成熟,相关标准齐全;投资少,安装方便、灵活,发展迅速,容易普及,也是我们的老本行。

广播村村响首先是要让本地区广大农村多数地方喇叭“响”起来。在有线电视欠发达的地方,一是采取有线无线混合覆盖,二是暂时主要采用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进行覆盖。区(县)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1.县级发射台覆盖终端;2.乡(镇)发射台覆盖所辖行政村。

4.1 县级发射台覆盖终端

采取“先建两端,后建中间”的步骤。“两端”:县广播电台播出端和用户终端;“中间”: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由县广播电台统一提供信号源,直接对用户终端传送节目信号和控制自动开关机,暂不设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今后根据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情况和需要再逐步建设乡镇广播站和村级广播室。

县广播电台前端节目信号用f1的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送至FM发射机,再用f2的频率发射无线传输广播节目信号(图1);

在农村选择适当地点采用具有防非法插播并具备副载波可寻址功能的专用调频收扩机接收,用号筒式高音喇叭或音柱放送声音(图2a/b/c)

如果采用图2c的方式,最好把收扩机安装在村委会办公室,以便将来建成时广播室。

待今后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再逐步建下级广播站、室,而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县台播出前端和用户终端设备仍可继续使用,有线电视共缆传输也同样使用。

4.2 乡(镇)发射台覆盖所辖行政村

县广播电台前端节目信号同样用f1的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乡镇广播站机房,用fx的频率采用50W以下的FM发射机无线传输广播节目信号覆盖所辖区域,方法与图1和图2基本相同。

5 相关问题

5.1 SCA副载波

根据《四川省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中规定,SCA副载波的载波频率为67KHz,但其帧结构是由各设备生产企业自行定义的,平台不开放,建设单位被设备生产方一家垄断,使得后面的设备质量和价格有可能会成为问题,更不利于建设方对市场的选择,不过省局正在考虑采用RDS方式传输数据,统一编码格式,平台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

5.2 接收机门限电平

目前规定接收机FM射频信号最低输入电平为45dBμ,这一标准有线方式很容易满足,但不适合无线接收。要简化接收端,最好是降低接收机输入电平,从实际安装来看,门限电平降至30 dBμ接收端就简单多了。目前有的接收机生产厂家已经做到输入电平25dBμ时,S/N优于50dB,所以到省局统一数据传输标准后,很多问题就简单好办了。

5.3 工作频率

无线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87-108MHz,根据目前情况这个频段的无线频点资源十分紧张。实际使用中最好严格按照无线调频广播频点保护间隔+600KHz这个标准,实在难办时,+300KHz还能正常控制接收终端。76-87MHz频段相对比较宽松,乡镇小调频发射台主要用于广播村村响,且功率小、工作时间短,如果在不造成其他影响情况下,在这个频段内尝试,发射频点会好办些,当然会受到技术政策的限制。

5.4 发射天线

调频发射天线的作用就是将调频发射机的功率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以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向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场强覆盖。为保证节目信号有效覆盖,需根据地形及人口密集程度等对天线作出增益要求和场形选择。天线形式的选择是信号覆盖规划的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乡镇调频发射台,功率规定在50W以下,台址、天线高度及支撑物等一般都受条件限制,因此对天线的选择尤显重要,既要增益高,又要便于安装。小功率调频发射天线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十字型水平极化天线(增益:一层-3dBd,方向性为全向)、半波单偶极子垂直极化天线(增益:一层2.3dBd,其方向性为220°弱定向)、双鞭垂直极化天线(增益:一层3.6dBd,方向性为全向)等。根据发射台现场条件,可选择合适的天线来满足覆盖服务区的要求。如果采用垂直极化方式,天线安装会更方便。下表为这三种天线主要特性的比较:

5.5 终端安装

接收终端的安装是整个工程的目的,点多面广,比较麻烦,这个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安装时一定要从专业角度和责任心两方面高度重视。一定要确定发射端工作正常后才能进行,选用接收天线,依次为75-5同轴电缆简易天线、拉杆天线及八木振子天线,根据接收点信号场强来定,若是多单元八木天线接收信号都差的地方最好换地方安装。安装同轴电缆简易天线和拉杆天线时将天线的F头直接装在场强仪上测量信号电平确定天线安装位置。拉杆天线可安装在房屋的墙内、外,用简易支架固定在墙上,采用75-5电缆与接收机联接。接收天线安装时还应注意极化匹配。喇叭安装位置及音量大小也十分重要,事前应规划联系好地点,注意不要影响周围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尽量避开学校。

终端的防雷接地,综合考虑,建议采取:1)选择收扩机时:a电源输入端装有避雷装置的;b通过外线联接喇叭的扩音机,选用当不工作时扩音机输出接口自动与主机断开,工作时自动接通功能的。2)机壳接地。

6 结束语

对物理教育的思索 篇8

目前一些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认为要培养优秀的学生, 主要靠的是个别辅导及课外小组的研究活动, 与课堂教学并无多大关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一切的研究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 所以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比如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 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 所以我们一定要首先搞好物理定律的教学。物理定律是我们以后做题、实验、推理的主要依据。教学物理定律, 不能只是简单地依靠课本, 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注重结果, 每一个物理定律的成立都有着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多讲解一些这个定律成立的路程, 以及成立的依据, 这样学生们会觉得这一个物理定律是活生生的, 掌握和应用起来都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掌握了这一物理定律就可以自如运用, 能够在实验与试题中应用以后,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索这一物理定律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它之所以能够确立起来, 其中一定有着恰当的思维和推理方式, 还有比较合理科学的探究方式, 这种探究精神的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 才是物理学科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可以说是物理教学甚至是一切的学习活动中最根本的东西。

比如学生在学习电学当中最著名的欧姆定律这一物理定律时, 预习以后会觉得欧姆定律非常简单, 仅仅认为就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而已, 没有什么困难, 不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器材, 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阻器、电源、导线若干、连接一个恰当的电路就可以了吗?当然以一个现代的学生看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没有非议。可是我给他们的讲解是, 在欧姆那个时代, 不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之类的仪器, 而且连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 欧姆在当时面临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经过什么样的思索获得这一物理定律的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的过程时, 我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 大量搜集演示各种可能的实验过程。在最后阶段我根据欧姆的实验方式, 简单介绍了可以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式。其实物理定律的教学与学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 如果记住物理定律只是学会了皮毛而已, 能够运用也只不过是为了取得高分,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这种学习精神是物理学习中最为宝贵的, 有了这种探究精神就可以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老师在参观一所美国的学校以后对校长说:能否给我们一套你们的教材, 以便我进一步了解美国课程的情况。当时校长很为难, 没有马上回答。那位老师觉得这校长挺小气的, 几本教材还舍不得。可是过了两个星期, 那校长突然打来电话说:“教材给你搞到了, 马上送去。”结果来的是一个货运卡车, 一共10大箱教材———从出版社直接运来的。里面不仅有学生和教师用书, 还有光盘和图片等。这时, 这位老师才知道为什么那位校长当时没有马上答应。原来对于美国教师而言, 一套教材意味着所有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助资料。这是价值上千美元的财产, 没准儿经过学区董事会决议才能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很大区别, 单单从观念上来说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眼光放宽一些, 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 运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参考补充。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和教材, 否则太狭隘、太片面。要想让学生学好, 我们一定要多参考多学习, 一定要让学生学好物理, 学会探究性学习。

掌握了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之后, 我们可以运用定律进行做题和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还要注重例题教学, 开拓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们多多思考, 多想解题方法。我们在上例题课的时候, 要在重点题型上多做分析, 在学生悟不出、想不出的时候, 要在物理模型物理原理上多做分析下工夫, 教给学生针对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和实验解决。

关于舞蹈特性的思索 篇9

1. 舞蹈的内涵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 是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艺术, 它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 极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舞蹈是借助于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 舞蹈欣赏是对人的形体美和舞蹈艺术美的双重欣赏, 人体有多个感官, 对舞蹈美的欣赏应该是全方位的, 不同的人对舞蹈艺术的领悟能力是不同的, 其舞蹈欣赏水平也存在差异。舞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舞蹈素材来源广泛, 这就决定了舞蹈丰富的内涵, 以下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1 舞蹈动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 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练习舞蹈的人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 在练习跳舞的过程中, 对于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 人们有了一定的磨合过程, 舞蹈者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并且控制自己的身体, 从而保证肢体的协调, 并且可以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增加舞蹈表演的表现力, 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大量的舞蹈来源与自然, 丰富多彩的自然万物给舞蹈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 丰富了舞蹈表演的内容, 舞蹈表演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歌颂与崇敬, 极高的模仿本领使得舞蹈艺术更能体现生活的美, 体现人类的情感, 使得舞蹈艺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舞蹈动觉还必须具备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 艺术来源与生活, 而生活正是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生活中, 人们有欢乐欣喜, 也有痛苦悲伤, 舞蹈借助于人们的身体, 用肢体语言表现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 展现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 一台好的舞蹈表演, 必须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舞蹈演员首先就要灵活控制自己的肢体, 让自己的身体跟观众对话, 这种无声的交流所传达的情感体验是十分奇妙的。

1.2 舞蹈视觉

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 它是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 是人体在空间层次中的游动和构造, 是人体在力度使用上的态度和样式。在舞蹈表演中, 表演时间是有限的,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 表演者通过合理控制肢体实现节奏的变换, 可以很好的调动现场的气氛, 更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 舞蹈表演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这些节奏感可以很好的展现表演者的情绪与心态, 呈现在舞台之上, 人们视觉可见的, 便是一台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 是视觉的盛宴。舞蹈是一门立体的艺术, 必定要在一定的空间中留下痕迹, 任何表演都要注意舞台效果, 当舞台空间被人体的出现而打破平衡后其舞台就产生一定固然的情绪和内在的语言性。舞蹈是一门借助于人体肢体进行表演的艺术,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 做好身体各个部位的磨合与配合, 舞蹈才能够完全体现表演者的情感, 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感染身边的观众。

1.3 舞蹈表现

舞蹈表现是舞蹈表演的最终呈现形式, 是表演者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中一定情感的体现, 也是舞蹈内涵的集中展现。舞蹈表现是舞蹈表演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动态与静态的完美融合, 是人类情感与艺术表现的完美交融。舞蹈是一门艺术, 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敬, 对生活之美的感悟, 对心灵深处的探索。舞蹈艺术的产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舞蹈内涵十分丰富, 舞蹈情感的贯穿与体现, 舞蹈艺术的传递与展现, 需要很强的逻辑性与协调性, 需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艺术来源与生活, 情感是生活中人们意识活动和交流的最高级的形式, 舞蹈充分体现了表演者的情感, 通过灵活生动的肢体语言表现来展现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态度。

2 舞蹈的特性

2.1 民族舞蹈的特性

2.1.1 民族舞蹈的民族性

舞蹈是一门表现人类情感与生活的艺术, 舞蹈艺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同的民族, 由于文化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等, 会呈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舞蹈的民族性, 不仅是通过舞蹈的风格和特点来表现出来的, 更是体现在了民族的风格、心理特征、语言、审美习惯以及民族文化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民族舞蹈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面貌,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采。

2.1.2 民族舞蹈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舞蹈艺术的一项重要特征, 舞蹈的表演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 同时情感也是舞蹈表演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借助于人们灵活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类的情感, 表演者灵活驾驭自己的身体, 便可以将身体内的气牢牢控制住, 找到身体的发力点。感情的表达有多种形式, 感情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民族舞蹈的情感特性具有感染情绪的直接性和强烈性两个特点。民族舞蹈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 舞蹈表演往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通过强烈、深刻、细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 民族舞蹈更加具有民族性的风格和文化个性, 在表演的过程中将情感性与民族性相结合起来, 鲜明地展现出民族的情感和特点, 带给大众巨大的震撼和吸引力。

2.2 群众舞蹈的特性

2.2.1 空间的广阔性

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的舞蹈表演, 群众舞蹈的表演场地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与广阔性, 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群众舞蹈表演, 此外, 家庭聚会, 朋友聚会等都可以开展群众舞蹈, 在广大的乡村和繁华的都市, 群众舞蹈无处不在。群众舞蹈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蹈, 是反应人们生活情感的舞蹈,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群众舞蹈。

2.2.2 时间的恒久性

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的舞蹈表演, 它的历史十分悠久。群众舞蹈的素材来源十分广泛, 远古先民在田间地头, 在织布机旁, 都狩猎之时, 都可以创造出极具创意的群众舞蹈。这种舞蹈没有固定的表演时间, 完全随性而发, 这种不拘一格的舞蹈表演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得以不断传承, 具有时间上的恒久性。这种恒久性还表现在:专业的舞蹈表演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所进行表演, 而群众舞蹈则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每日的清晨、中午、傍晚有群众舞蹈, 每年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有群众舞蹈, 星期天、节假日、庆典、喜日也有群众舞蹈。

舞蹈是一门展现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来源于生活, 具有广阔的艺术材料, 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的内涵十分广泛, 在艺术园林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认真品味舞蹈艺术的美, 定能实现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篇:雷达信号检测下一篇:权益融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