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品种(共7篇)
桑蚕品种 篇1
摘要:针对吉林西部干旱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引进5对桑蚕品种进行了养蚕对比试验,综合分析各品种在同一饲养条件下的抗性、产量、经济性状等蚕期表现。从试验结果来看,871×872和春蕾×镇珠可作为该地区春秋用品种,吉限A可作为春用品种。
关键词:桑蚕品种,对比试验,抗性,产量
吉林省西部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适合桑蚕生态产业的发展。几年来我们已成功地选择出了适宜该地区干旱寒冷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桑树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桑蚕饲养品种和饲养技术制约了当地桑蚕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民植桑养蚕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开展了桑蚕引种及饲养技术研究试验。我们先后从吉林、黑龙江及山东等地引进了菁松×皓月、春蕾×镇珠、871×872、吉限A等优良蚕品种5对,进行了养蚕对比试验,成功选出了适合吉林西部饲养的优良蚕种,并总结了一套实用饲养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林科院试验林场,地处122°05′~122°31′E,44°55′~45°09′N,年均气温4.4℃,最低气温-39.2℃,最高气温38℃;年均日照时数2919.4 h,无霜期157 d,年均降水量411.4 mm。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参试品种为:菁松×皓月、春蕾×镇珠、苏菊×明虎、871×872、吉限A等5对品种。根据吉林省西部降雨少,温差变化大,秋季降温快等气候特点,我们对引进的桑蚕品种以菁松×皓月为对照,开展各品种对饲养条件的适应性、生长发育状况、蚕茧质量及增产性对比试验,选择出适宜本地区生产上应用的优良桑蚕品种。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由于我省西部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桑树的生长期较短,所饲养的春蚕和夏秋蚕受气候条件、叶质的影响,其生长发育状况、抗病性、蚕茧产量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是相同季节,温湿度、桑叶质量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我们对不同蚕种的试验都是在同一蚕期、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的。
3.1 不同桑蚕品种养蚕成绩对比试验
为了充分了解各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我们分别进行了同一年度的春蚕和夏秋蚕对比试验和不同年度的春蚕及夏秋蚕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3。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在同一年份内的不同蚕期表现差异较大,各品种的春蚕无论在生命力还是产茧量方面均高于夏秋蚕,但春蕾×镇珠、871×872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差不大,而吉限A的春秋蚕对比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我市的气温在8月下旬开始下降,桑叶老化,桑叶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影响了蚕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在同季节对比中,不论是春蚕还是夏秋蚕,春蕾×镇珠的生命力表现最强,871×872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接近;在茧质方面,试验品种871×872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最高,其次是春蕾×镇珠。
3.2 不同蚕种产值对比分析
综合三年的养蚕成绩,各品种的平均单张产茧量及产值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单张产茧量以871×872最高,其次是春蕾×镇珠,这两个品种的春蚕和夏秋蚕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而吉限A和苏菊×明虎的产茧量则低于对照品种。从效益上看,由于吉限A雌蚕茧为金黄色,而黄茧的售价高于白茧,因此吉限A的春蚕单张产值与871×872及春蕾×镇珠均高于对照品种,而苏菊×明虎与吉限A的夏秋蚕在产量、效益上均低于对照品种。
备注:按2006年蚕茧售价白茧20元/kg、黄茧24元/kg计算产值
3.3 养蚕技术分析
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我们在蚕种对比试验的同时开展了养蚕时间、采叶、给桑、蚕座处理、蚕病防治等方面的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1)吉林西部桑树在6月份生长量较小,7月进入速生期,才可为养蚕提供足够的叶量,因此,春蚕(即第一季蚕)应在6月末、7月初开始收蚁。收蚁过早,蚕儿吃不到适熟的桑叶,影响蚕儿的正常发育。由于该地区从8月下旬、9月初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变化大,所以夏秋蚕(即第二季蚕)宜在7月末、8月初收蚁结束。收蚁过晚,到了壮蚕期因气温下降,桑叶老化,桑树易发生病虫害,容易诱发蚕病,而且温度低蚕儿还不易结茧。
2)温湿度对蚕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在适温范围内蚕儿发育整齐健康,茧质优良,在饲养期间可通过加温补湿或通风换气来调节蚕室温湿度。
3)因该地区自然环境比较干燥,桑叶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应增加早采叶量,选偏嫩叶,增加给桑次数,保证桑叶新鲜。应增加春蚕饲养量,此时温度适宜,桑叶鲜嫩,病虫害发生也较少,亦方便桑叶采摘,省工省力。
4 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试验品种871×872和春蕾×镇珠无论在抗性方面还是在产量上都表现较好,可以作为吉林省西部春秋用蚕品种推广;吉限A春蚕的养蚕效益较好,可作为该区春用品种推广。
桑蚕新品种桂蚕2号原种繁育技术 篇2
2009年~2011年,广西蚕业总站原种繁育科共饲育桂蚕2号原原种1 400g,繁育原种49 190张,平均克蚁繁育原种达35.14张。桂蚕2号原种繁育时,及时了解各亲本的性状特性,通过采取严格消毒防病、改善环境条件、叶质条件、控制化性眠性、加强“五选”工作和制种期管理等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蚕体的强健性,同时也提高了繁育系数和良卵率。生产的原种卵质充实、质量优良、良卵率高,从种源上保证了新品种桂蚕2号的顺利推广,为该品种在广西以及全国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1了解品种主要性状,掌握品种特性
全面了解掌握桂蚕2号品种的性状,如体质、体形、体色、生长发育、食性、化性、眠性、茧形、茧质、丝质等,对防止品种混杂,创造适合品种特性的环境条件以及技术处理、选择手段、选择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桂蚕2号原种繁育前,通过向育成单位育种专家咨询、查阅历史资料等手段,充分了解该品种四个亲本的系统来源、选育方法、育成经过、主要性状,弄清性状的遗传性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环境条件与性状表现的关系。结合繁育时的观察记录,对各品种品系的优良性状、不良性状,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原种繁育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防止优良性状丢失。桂蚕2号四个亲本全期发育经过及性状特点见表1、表2。
备注:5龄温度25℃、湿度75%,全龄平均温度26℃、湿度80%,蛹期及蛾期温度25℃、湿度75%。
桂蚕2号的四个亲本分别为932、8810、7532、8711,均为含多化性血统的二化性品种。各亲本选育过程中通过杂交固定、杂交回交固定、连续多代分离与纯化等选育手段,以蛾区育为重点,高温多湿环境培育、活蛹缫丝等选育方法选育而成。932、8810、7532、8711性状各有特点。932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性能力强,对叶质适应性好,容易饲育,但如果环境条件控制不合适,如催青后期低温,大蚕期、蛹期高温或长光照等,易产生不越年卵,发生生种;蛾期发蛾集中,但雄蛾不耐冷藏。8810具有蚕体大、茧形大、净度好、解舒优良等优点,但抗高温多湿性稍差,遇上温度高、湿度大的饲养环境,容易发生细菌病,饲喂叶质较差的桑叶,不受精卵偏多;交配快,但容易散对,造成受精不充分。7532体质强健、易养,但对叶质的要求稍高,过老或过嫩叶容易引起眠起不齐或者发生3眠蚕,3龄期温度偏低,容易发生夜眠,造成发育不齐。8711体质较强健,蚕期发育整齐,熟蚕齐一,但抗湿性稍差,喂饲湿叶容易诱发蚕病;发蛾集中,雄蛾耐冷藏,交配性能好,产附平整,不良卵少,但蚕种催青处理不当,湿度偏低会引起催青死卵。
2合理制定繁育计划
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制定出库催青计划、收蚁计划、用叶计划、生长发育计划等,有助于整个原种繁育有条不紊地开展,达到既定繁育目标。
2.1出库催青收蚁计划
桂蚕2号的8810和8711两个亲本,强健性比两广二号的亲本稍差,抗高温多湿能力稍弱,所以做繁育计划时,应选温湿度合适,叶质条件好的季节繁育,一般春天在3月中下旬收蚁,秋天在9月中下旬收蚁。因各亲本的发育经过不同,要达到对交品种同日发蛾,需安排中系品种8810比932提前3d出库催青收蚁,日系品种8711比7532提前1d出库催青收蚁。为了错开集中发蛾时间,避免制种高峰重叠,便于安排劳力,尽量安排中系品种比日系品种先出库收蚁。
2.2用叶计划
8810食桑量比较大,用叶计划要比繁育两广二号适当增加,确保良桑饱食。蚕期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计划,雨天提前做好桑叶贮备,做到晴天时多采,雨天少采或者不采,避免饲喂湿叶。
3加强饲育管理,提高蚕体强健性及种茧质量
2009年~2011年,广西蚕业总站繁育桂蚕2号原种饲育成绩见表3。
3.1消毒防病
严格做好养蚕前、中、后等各时期的消毒防病工作。养蚕前,蚕室、蚕具经“两消一洗一熏蒸”进行彻底消毒、清洗,清除病原物。蚕期加强蚕体、蚕座消毒,使用“防病一号”进行蚁体消毒和饷食前蚕体消毒,防止真菌病发生。5龄期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3次,防止脓病发生。8810、8711抗湿性稍差,除沙时若发现蚕匾潮湿,可以撒石灰粉等干燥材料吸湿。添食蚕服康1号等抗生素药物,可以预防细菌病发生,3、4龄起蚕分别添食1次,5龄添食3次。添食药物过程中,对抗湿性稍差的8810品种,宜提前2~3h配药喷叶,待桑叶稍干再喂蚕,防止饲喂湿叶影响蚕体质。蚕期每天用有效氯浓度为1%的漂白粉精溶液对蚕室、贮叶室地面及用具进行消毒。经过严格贯彻消毒防病制度,2009年~2011年,繁育桂蚕2号原种,蚕期无蚕病暴发现象,结茧率高,平均克蚁收茧量达2.10kg。
3.2控制饲育环境
针对广西亚热带气候特点和桂蚕2号品种本身抗高温多湿性稍弱的特性,尽量创造合适的养蚕环境条件,小蚕期28~30℃,相对湿度90%,大蚕期25~27℃,相对湿度80%~85%。大蚕期温度不超过27℃时,尽量不开空调降温,目的在于继续保持和提高品种的抗高温多湿的能力,自然淘汰一些抗性不强的个体和饲育区;当温度超过28℃,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适当开空调降温排湿,降低异常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保证繁育任务的完成。同时,为使各饲育区的饲养环境尽可能接近,定期调换位置,上下调换,中间和外面调换,使各饲育区感温均匀,避免因环境条件的差异而引起发育差异。通过创造合适的气候环境和高温抗性锻炼,桂蚕2号的四个亲本体质强健,死笼率低,2009~2011年三年间,932、8810、7532、8711四个亲本平均死笼率分别为1.49%,4.90%,1.11%,1.63%。
3.3精心饲育,良桑饱食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龄期精选适熟叶,掌握收蚁、饷食叶偏嫩,盛食适熟偏老;8810、932用叶偏老,7532、8711偏嫩的原则,忌饲喂湿叶、嫩叶、劣质叶。小蚕桑叶要保持新鲜,看蚕给桑,掌握给桑量,饷食八成饱,盛食期、眠前充分饱食;大蚕期充分饱食良桑,能提高卵质。避免蚕食下堆积发热、发酵变质的桑叶以及雨水叶、露水叶、黄叶、泥污叶等不良桑叶。对于8810要防止喂偏嫩叶,避免蚕体虚胖,引起蚕期发病及蔟中死笼和增加不受精卵;7532要防止喂偏老叶,避免蚕群体发育不齐。小蚕生长发育快,必须提前扩座、匀座,每次给桑前先匀、扩座,促进发育齐一,每个饲育区1龄、2龄期不分匾,3龄期分成2匾;大蚕期蚕座宜稀,每匾不超过500头,防止蚕头过密引起食桑不足或相互抓伤而诱发蚕病。利用控制温度和饷食时间控制日眠,2龄饷食控制在下午5~7时、3龄饷食控制在下午3~5时就能实现日眠;控制7532小蚕期的温度,避免3龄期发生夜眠,引起眠起不齐,当眠起不齐时严格提青分批,饱食就眠,防止给桑不足引起入眠延迟、发育不齐。三年来,经过精心饲育管理,选用优质饲料,种茧质量稳定,全茧量增加,茧层率符合品种特性,932的茧层率在22%左右,8810的茧层率在23%左右,7532和8711的茧层率在21%左右。
4控制化性、眠性,避免生种和3眠蚕发生
4.1控制化性
桂蚕2号为四元杂交种,在育成过程中,四个亲本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多化性血统以提高品种抗高温多湿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化性不稳定的问题。原种繁育过程中,特别是932品种,在环境条件不合适时容易诱发化性变化,发生生种及再出卵。通过控制各期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有效地避免了生种的发生,提高了蚕种的产量和质量。
4.1.1催青期
严格淘汰有生种和再出卵的卵圈,从出库到反转期期间用温度25℃、湿度75%来催青,从戊3胚子起要实行高温、感光、多湿催青,用温度27.5~28℃,湿度80%~85%催青,每日增加人工感光6h,使感光时间达到17~18h。
4.1.2蚕期
1龄期温度28℃、湿度85%;2~3龄期温度27℃、湿度80%;4龄期温度26℃,湿度75%;5龄期温度25℃、湿度75%。小蚕期夜间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大蚕期及蔟中做到白天人走熄灯,夜间保持黑暗。
4.1.3饲料
选用适熟质优的桑叶,不使用过嫩或过老叶,尤其是过嫩叶。桑园管理要氮磷钾配比合理,多施有机肥,冬季桑园施肥应使用农家肥、花生麸及钾肥。
4.1.4蛹期
蛹期保护温度25℃,湿度75%~80%,夜间力争全暗的条件下保护,同时避免蛹期高温。
4.2控制眠性
7532在叶质条件不好时偶尔会发生3眠蚕,对蚕种生产造成损失。小蚕期使用适熟偏嫩叶,不采过嫩叶,能有效防止3眠蚕发生,当发现3眠蚕时要及时淘汰,避免影响下一代蚕种及丝茧质量。
5做好“五选”工作,保证遗传性状稳定
“五选”是指选卵、选蚕、选茧、选蛹、选蛾。做好“五选”工作,有助于品种的优良性状发挥,严格淘汰不符合品种性状的个体或饲育区,保证种性纯正。
5.1选卵
卵的选择在催青期进行,根据产卵量情况选择14~18个不良卵数少、卵形和卵色一致、产附好、卵量多的蛾圈挖补成一张蚕种进行催青,选择时应对每个品种的性状侧重点不同,932、8810以淘汰不受精卵为选择重点,尽量选不受精卵少的蛾圈;品种8711以淘汰死卵为选择重点;7532以卵形、卵量选择为重点。收蚁时选择孵化齐一、蚁蚕体色正常、附着力强、行动活泼的蛾区。
5.2选蚕
蚕期精心饲养,仔细观察,选择发育齐一、匀整度高、蚕期减蚕率低、体形体色和斑纹符合该品种固有性状的饲育区和个体。严格淘汰不符合该品种特征和特性的饲育区和个体,严格淘汰迟眠蚕、弱小蚕、伏荑蚕、3眠蚕,蚕期淘汰率应达到15%左右。
5.3选茧
种茧期是蚕品种大部分经济性状的集中表现期,加强这个时期的选择,淘汰不符合桂蚕2号亲本遗传性状的不良茧,选留优良种茧制种,是保持该品种经济性状优良的重要手段。经过初步的肉眼观察,先淘汰茧形不符合品种性状或异形茧多的饲育区和个体。调查出生命力成绩后,选留结茧率高、死笼率低的蚕区制种,淘汰死笼率高的饲育区。通过肉眼和手触鉴别,中系选择茧形好、茧色白净、缩皱中等,无蔂节的短椭圆茧;日系选择茧形长椭圆浅束腰的蚕茧。严格淘汰薄皮、薄头、薄腰、畸形、特小或特大、穿头、尖头等不良茧,种茧期选除茧率应达到10%左右。
5.4选蛹
结合削茧、鉴别雌雄时进行,严格淘汰不符合品种特征的蛹、病态蛹、不良蛹和伤蛹等。5.5选蛾
选除秃翅蛾、卷翅蛾、大肚蛾、黑环节蛾、畸形蛾和苗末蛾等。
6加强制种管理,提高繁殖系数
2009年~2011年,广西蚕业总站繁育桂蚕2号原种制种成绩见表4。
6.1发蛾调节
根据蛹体体色、复眼、触须着色情况来调节发蛾。同等发育程度的蚕蛹,8810蛹体色比932浅,8711蛹体色比7532深,蛹期每天注意观察,对交品种发育基本一致就无需做调节,发育有差异时可将发育慢的品种升高1℃~1.5℃保护,如果到发蛾前日还没能调节到对交品种同日出蛾,就需将见苗蛾的品种放在5℃的冷库冷藏,蚕蛹傍晚进出冷库。8810和8711的雄蛾比雌蛾先出2d,鉴蛹完毕可将雄蛹降低0.5℃~1℃保护,使对交种雌雄尽量同天出蛾,保持雄蛾的新鲜。932雄蛾不耐冷藏,冷藏时把雄蛾摊薄,尽量使用新鲜雄蛾交配。
6.2制种期温湿度控制
制种遇高温,交配室及产卵室开空调降温至25℃~26℃,不低于24℃,温度过低影响产卵量和受精率,适当洒水补湿保持湿度,保持产卵室黑暗。
参考文献
[1]顾家栋,闭立辉,祁广军,等.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J].广西蚕业,2010(3):10-17.
桑蚕品种 篇3
1 品比鉴定工作安排
根据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结合我省蚕区分布和特点, 品比工作由室内品比和室外品比2部分组成, 并参考蚕种场的繁育成绩。室内品分别在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科学系、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设点进行, 生产鉴定分别在粤西的罗定市和粤北的翁源县2个点进行。
品种鉴定以两广二号 (9·芙×7·湘) 为对照种, 品比时间设在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室内品比8月1日出库, 自然温度催青, 1~4龄混合育, 5龄起蚕按要求分区饲育和上簇, 正反交各3区, 每区随机数300头蚕, 每天给桑3回, 分别记录每回给桑量和病死蚕数, 常规调查蚕茧经济性状;同户同室对照, 每批10张蚕种以上。
调查项目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
2 品比鉴定结果
2.1 室内品比结果
室内品分别在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科学系、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
粤蚕8号 (越·春×航·研) 是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 二化性、四眠。正交越·春×航·研卵色淡绿褐色, 卵壳淡黄色。反交航·研×越·春卵色紫褐色, 卵壳白色, 蚁蚕黑褐色。单蛾产卵515~535粒, 克蚁头数2350~2360头左右。孵化齐一, 食桑快、粗食、不踏桑, 蚕体粗壮, 素蚕, 眠起发育整齐, 强健好养, 熟蚕齐一, 结茧快, 病蚕和落地蚕少, 茧形大、均匀, 茧色白, 缩皱中等, 茧层厚, 产量高。
两年4批次鉴定结果:粤蚕8号五龄经过、全龄经过与对照种相当, 4龄起蚕结茧率为99.26%, 虫蛹统一生命率97.81%, 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的99.21%和97.79%没差异。全茧量为1.656g, 茧层量0.362g, 茧层率21.90%, 万蚕收茧量16.511kg、千克桑产茧量53.37g,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4.81%、8.38%、3.89%、3.57%和4.24%;一茧丝长1007米, 解舒丝长为761.5米, 解舒率75.76%, 净度93.06分, 清洁99.38分,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8.6%、28.24%、17.99%、1.84%和0.38%;纤度适中, 为2.466D, 符合育种目标 (详见表1、表2) 。
单位:%, g, kg。
单位:m, %, D, 分。
2.2 生产鉴定结果
2.2.1 2007年鉴定结果
生产鉴定点分别设在罗定太平镇和翁源坝子镇。品比共饲养参鉴品种31.5张, 对照种两广二号19张。出库催青时间8月9日, 收蚁时间:8月18日。全龄经过20~21天。
罗定点饲养参鉴品种13张, 对照种7.5张。鉴定结果表明, 粤蚕8号单张产茧47.6kg, 单张产值563.7元,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6.01%和5.86%。
翁源点饲养参鉴品种18.5张, 对照种11.5张。粤蚕8号单张产茧53.4kg, 单张产值871.1元,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7.44%和9.06%。
综合两个鉴定点的饲养成绩, 粤蚕8号单张产茧50.98kg, 单张产值744.3元, 分别比对照种单张产茧47.79kg, 单张产值693.6元提高6.68%和7.31%。蚕农普遍反映新品种孵化发育齐一, 抗性好, 食桑快, 不踏叶, 上簇起一, 茧色茧型均匀, 实用性强。但大蚕期蚕室要通风透气, 不要给湿桑, 注意上簇密度, 过密容易结双宫茧。调查成绩详见表3。
单位:张, 日/月, kg, 元。
翁源点的丝质检验成绩表明:参鉴品种干茧茧层率45.97%, 解舒率61.09%, 一茧丝长854米, 缫折282.5, 净度92.48分, 全部优于对照种。详见表4。
单位:%, m, 次, D, 分。
2.2.2 2008年鉴定结果
出库催青时间8月15日, 收蚁时间:8月24日。品比共饲养参鉴品种26.6张, 对照种两广二号20.1张。全龄经过21天。
翁源点饲养参鉴品种14.6张, 对照种13.1张。鉴定结果表明, 粤蚕8号单张产茧46.3kg, 单张产值959.5元,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9.20%和12.58%。
罗定点饲养参鉴品种12张, 对照种7张。鉴定结果表明, 粤蚕8号单张产茧48.2kg, 单张产值606.8元,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9.54%和8.57%。
综合两个鉴定点的饲养成绩, 粤蚕8号单张产茧47.1kg, 单张产值783.2元, 分别比对照种的单张产茧43.0kg, 单张产值705.6元提高9.53%和11.00%。蚕农普遍反映新品种孵化发育齐一, 抗性好, 食桑快, 不踏叶, 上簇起一, 茧色茧型均匀, 实用性强。但大蚕期蚕室要通风透气, 不要给湿桑, 注意上簇密度, 过密容易结双宫茧。调查成绩详见表5。
单位:张, 日/月, kg, 元。
翁源点的丝质检验结果:参鉴品种上车率、干茧茧层率与对照没差异, 解舒率78.19%, 一茧丝长1007米, 缫折279, 净度94.67分, 全部优于对照种。详见表6。
单位:%, m, 次。D, 分。
2.2.3 两年生产综合鉴定结果
综合2年生产鉴定结果, 参鉴品种单张产茧48.8kg, 单张产值750.3元, 分别比对照种的单张产茧45.2kg, 单张产值685.6元提高7.96%和9.44%。丝质检测结果:干茧茧层率46.06%, 与对照没差异, 解舒率69.64%, 一茧丝长930.5米, 缫折280.8, 净度93.58分, 全部优于对照种, 详见表7、表8。
单位:张, 元, kg。
单位:%, m, 次, D, 分。
3 专家组考察鉴定结果
2008年9月11~12日, 广东省农业厅种子总站组织华南农业大学林健荣教授、省农业厅种子管理总站翟英芬高级农艺师、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邱国祥高级农艺师和郭定国副研究员以及翁源信达茧丝有限公司李琦农艺师等蚕业专家赴粤北主要蚕区翁源县进行了现场鉴定, 鉴定结果认为:
3.2.1粤蚕8号是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
室内品比鉴定表明:该品种二化性、四眠、素斑, 克蚁头数2250~2350头, 虫蛹生命力达到97%, 与对照种9·芙×7·湘相近;万蚕收茧量16.71kg, 全茧量1.689g, 茧层量0.370g, 千克桑产茧量48.66g,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2.7%、4.9%、10.1%和2.5%;一茧丝长1015m, 解舒丝长725m, 净度93分, 实用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种。
3.2.2该品种在农村饲养鉴定表现:
孵化、眠起、熟蚕齐一, 幼虫体形均匀粗壮, 食桑快, 全龄经过20~21天, 抗高温多湿能力强。茧形长椭圆, 茧色白、均匀, 缩皱中等, 茧层结实。单张产茧50.98 kg, 比对照种提高6.68%。
4 小结
4.1 粤蚕8号是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 二化性、四眠。
正交卵色淡绿褐色, 卵壳淡黄色。反交卵色紫褐色, 卵壳白色, 蚁蚕黑褐色。单蛾产卵515~535粒, 克蚁头数2250~2350头左右。孵化齐一, 食桑快、粗食、不踏桑, 蚕体粗壮, 素蚕, 眠起发育整齐, 强健好养, 熟蚕齐一, 结茧快, 病蚕和落地蚕少, 茧形大、均匀, 茧色白, 缩皱中等, 茧层厚, 产量高。
4.2 室内品比鉴定结果:
全龄经过20~21天, 4龄起蚕结茧率为99.26%, 虫蛹统一生命率97.81%, 与对照种两广2号相当;全茧量为1.656g, 茧层量0.362g, 茧层率21.90%, 万蚕收茧量16.511kg、千克桑产茧量53.37g, 分别比对照提高4.81%、8.38%、3.89%、3.57%和4.24%;一茧丝长1007.3米, 解舒丝长为761.5米, 解舒率75.76%, 净度93.06分, 清洁99.38分, 分别比对照提高8.60%、28.24%、17.99%、1.84%和0.38%, 纤度适中, 符合育种目标。
4.3 生产鉴定结果:
粤蚕8号强健好养, 发育快, 眠起齐一, 茧丝质优。单张产茧48.8kg, 单张产值750.3元, 分别比对照种提高7.96%和9.44%;原种繁育系数高, 产附好。经农村多点试养, 抗性好产量高, 很受蚕农欢迎。
4.4 该品种发育快, 密度过大会影响生长发育, 熟蚕活动性不强, 上簇时不宜过密, 否则容易结双宫茧。
桑蚕品种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蚕品种
参鉴品种“粤蚕6号”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提供;对照品种“两广二号 (9·芙×7·湘) ”由试验主持单位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内容
在相同的试验环境条件下, 对参鉴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虫质、茧质、丝质和综合经济性状等各项指标进行实验室对比鉴定。
1.3 试验方法
采用平温催青法催青, 7月14日收蚁, 每个品种收蚁1.5g, 1-3龄混合饲养, 3龄止桑后至四龄饷食一足天内分区, 每区数取400头蚕, 共5区;在同一条件下饲育, 统一技术处理, 采用稚蚕防干育、壮蚕普通育, 全龄给桑三回;调查实用孵化率、克蚁头数, 记录每区蚕的生长发育情况。熟蚕分区上蔟, 记录蔟中病蚕和落地蚕数。终熟后第6天采茧, 然后进行收茧和茧质调查。每个品1种选留1 000粒样茧, 鲜茧采用二次烘干法烘干, 烘干后将干样茧等量分成2份, 送交指定的2个丝质鉴定单位。
2 鉴定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成绩
根据鉴定要求进行实验室比对试验, 鉴定成绩统计详见表1、表2、表3。
2.2 综合分析概评
结合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等进行以下概评与分析:
“粤蚕6号”蚕儿孵化齐一, 克蚁头数正交2 563头, 反交2 460头。蚕儿眠起发育整齐, 壮蚕食桑快, 粗食, 不踏桑, 蚕体粗壮, 体色青白, 素蚕;熟蚕齐一, 营茧快, 病蚕和落地蚕少;茧形大, 椭圆, 茧色白, 茧匀整度好, 缩皱中等。
“粤蚕6号”的五龄经过、全龄经过与对照品种相同, 实用孵化率99.55%, 虫蛹率97.31%与对照品种相仿。全茧量1.82g、茧层量0.414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5.81%、3.50%, 茧层率22.71%比对照品种低0.45个百分点, 普通茧重量百分率95.77%。丝质性状优良, 上车茧率94.45%、鲜毛茧出丝率16.56%、一茧丝长1 088.82m、解舒丝长721.55m、解舒率66.27%和净度94.13分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3.60个百分点、0.58个百分点、78.79m、57.75 m、0.57个百分点和0.25分, 茧丝纤度2.655D比对照品种细0.021D;综合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万蚕产茧量18.14 kg、万蚕茧层量4.121 kg和万蚕产丝量3.004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7.98%、5.91%、和11.84%。
3 小结与讨论
3.1 从鉴定综合成绩看, 参鉴品种四龄起蚕虫蛹率与对照品种相仿, 鲜毛茧出丝率、一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净度和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均优于对照品种。
桑蚕品种 篇5
5月25日, 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实施的广西“十二五”重大专项“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项目“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与技术集成示范”进行会议验收。自治区科技厅农村处蒙福贵处长、韦昌联副调研员, 重大专项首席专家朱方容研究员,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领导及12个课题承担单位的主持人、主要完成人员等50余人参加验收会。
该项目于2011年1月启动, 总投资6 389万元, 其中财政专项经费680万元, 下设5个课题, 12个单位承担。主要针对我区蚕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围绕桑蚕生产的技术关键问题, 开展桑蚕新品种选育, 培育蚕桑品种创新材料, 研究桑蚕疫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控技术, 开展优质高效蚕业生产模式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促进蚕农增收, 为提高我区蚕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经过3年实施, 选育出蚕桑基础材料6个, 集成一套蚕桑生产技术体系, 在6个县建立示范基地34个, 示范桑园34.28万亩, 辐射带动100万亩, 示范区亩产蚕茧达到144.15公斤, 生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 发表科技论文23篇, 申请发明专利15项, 已获授权4项。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控、优质高效蚕业生产模式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达到了“出成果、出技术、出人才、出标准、出文章、出效益”的预期目标, 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桑蚕品种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参试品种
优食二号, 由山东农业大学提供。
1.2 对照品种
菁松×皓月, 由安康市蚕种场提供。
1.3 鉴定内容
在相同饲育条件下, 同时对参鉴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催青、收蚁、饲育, 调查蚕儿发育、茧质、丝质等指标, 进行对比分析。
1.4 试验方法
2016年4月29日采用简易催青法开始催青, 2016年5月11日收蚁, 采用打落法。参试品种和对照品种在同一蚕室进行相同的饲育处理, 尽量减少试验误差。每对试验品种正反交和对照品种正反交各收蚁2g, 全龄实行三回育。一至三龄实行塑料薄膜覆盖育, 混合饲养;四龄饷食后分区饲养, 每对品种正反交各设3个重复区, 每区400头蚕。簇具为塑料折簇, 上簇7天后采茧并进行茧质调查。茧质调查结束后, 同一品种3个重复区的蚕茧混合后选出样茧, 样茧采用鲜茧二次烘干法, 送陕西安康宝业丝绸有限公司进行丝质鉴定。
2 鉴定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成绩
根据鉴定试验要求, 结合蚕期饲养、茧质调查、丝质鉴定等相关数据对参试品种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见表1-3。
2.2 性状概评
优食二号孵化齐一, 蚕儿发育整齐, 区间个体开差较小, 眠起快、齐。壮蚕食桑旺盛, 蚕体粗壮, 比对照大, 体色青白, 普斑。五龄和全龄发育经过与对照相当, 上簇齐涌, 茧长椭圆形, 白色, 皱缩中等, 茧层厚。
该品种实用孵化率97.32%, 比对照略低, 结茧率99.31%、虫蛹生命率97.16%分别高出对照0.87、0.36个百分点, 死笼率2.17%高出对照0.5个百分点。全茧量、茧层量都低于对照, 但茧层率24.02%和普通茧百分率93.6%, 分别比对照高1.08个和5.41个百分点, 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均低于对照, 分别为对照的88.63%、93.09%。上车率76.95%, 比对照高5.33个百分点, 解舒光折216.50kg, 低于对照的225kg, 茧丝纤度与对照相当, 粒茧丝长1294.67m比对照短8.76m, 解舒丝长、解舒率、万吊均不如对照。
3 小结
参鉴品种优食二号孵化良好, 食性好, 眠起、上簇齐一, 茧形匀整, 蚕体、蚕茧区间内相对匀整, 开差小。该品种的突出表现为结茧率、虫蛹生命率、茧层率、普通茧百分率及上车率高, 尤其是普通茧百分率、茧层率和上车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解舒光折较对照低。
桑蚕品种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参试品种
试验品种7对:ZHG×春54A、ZHG×秋54A,由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提供;0501×0502,由河南省蚕科院提供;123·锦×ECA,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研所提供;秦月×汉辉,由陕西省安康市蚕研所提供;鲁47×鲁48、鲁51×鲁52由山东省蚕研所提供。
对照品种1对:菁松×皓月,由山东省蚕研所提供。
1.2 鉴定内容
在相同试验环境和饲育条件下,对参试品种同时进行催青、收蚁、饲育及各项农艺性状调查,其中养蚕、茧质调查、缫丝等按《北方蚕区桑蚕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鉴定试验。
1.3 试验方法
催青时间:2012年5月7日催青;催青方法:简易催青法;收蚁时间:2012年5月18日收蚁。本次试验在同一蚕室环境条件下,采用相同技术处理和饲育技术要点进行。
1.4 试验处理
每对参试品种各收蚁0.9 g,全龄实施3回育。一二三龄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混合饲养;四至五龄采用普通育,分区饲养。每对品种正反交各设3个重复,每区420头,三龄就眠时数蚕分区。簇具采用塑料折簇,上蔟后第7天进行采茧和茧质调查。样茧采用二次烘干法,将茧质调查结束后同一品种的3个饲育区分别选出样茧混合烘茧,烘干样茧送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农业部质检中心进行丝质鉴定。
2 鉴定结果
结合养蚕、茧期调查等对参试品种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见表1、表2。
3 性状概述与分析
3.1 ZHG×春54A
该品种孵化良好,蚕体发育整齐,区内匀整、区间开差小。龄期经过较对照略短,食桑旺盛,眠起快齐,上蔟齐涌。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茧形椭圆,茧大匀整,茧色白,缩皱中等。
ZHG×春54A实用孵化率96.64%较对照略高,幼虫生命率98.82%较对照低0.32个百分点,死笼率0.95%与对照相仿,虫蛹生命率97.88%较对照低0.33个百分点,全茧量2.28 g、茧层量0.527 g、茧层率23.11%均低于对照,上茧率95.94%较对照低1.72百分点,万头蚕收茧
量22.84 kg、万头蚕茧层量5.278 kg分别比对照低1.81、3.65个百分点。
3.2 ZHG×秋54A
该品种孵化良好,行动活泼,眠起齐一。龄期经过较对照略长,食桑旺盛,食量大。壮蚕粗壮,体色青白,普斑。茧形椭圆,茧大,正交个体匀整,反交个体间略有开差,区间均表现一致,茧色白,缩皱中等。
ZHG×秋54A实用孵化率95.96%较对照高0.54个百分点,幼虫生命率98.22%比对照低0.92个百分点,死笼率1.30%比对照高0.36个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6.94% 比对照低1.27个百分点,全茧量2.30 g、茧层量0.543 g、茧层率23.61%均与对照相仿,上茧率95.09%比对照低2.57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22.54 kg、万头蚕茧层量5.322 kg分别比对照低3.10、2.85个百分点。
3.3 0501×0502
该品种孵化齐,发育齐,眠起齐一。龄期经过较对照短10 h,食桑快,上蔟齐涌,营茧较快。壮蚕体色青白和青黄两种,普斑,区内略有开差、区间开差小。茧形椭圆,其中区内有黄茧和白茧两种,黄茧略大于白茧,雌茧为黄色、雄茧为白色,黄茧与白茧之间的比例为1∶1,区间表现基本一致,缩皱中等。
0501×0502实用孵化率97.14%比对照高0.72个百分点,幼虫生命率99.30%较对照略高,死笼率0.70%比对照低0.24个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8.60%比对照高0.39个百分点,全茧量2.16 g、茧层量0.496 g、茧层率22.96%均低于对照,上茧率97.11%比对照略低0.55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21.42 kg、万头蚕茧层量4.918 kg分别比对照低7.91、10.22个百分点。
3.4 123·锦×ECA
该品种孵化良好,发育齐,眠起快齐。龄期经过比对照长14 h,食桑旺盛。壮蚕体色青白,普斑,明显比对照粗大,区内个体匀整、区间开差小。茧形长椭圆,比对照粗大,茧子大小匀整,茧色白,缩皱中等。
123·锦×ECA实用孵化率96.87%比对照高0.35个百分点,幼虫生命率97.80%比对照低1.34个百分点,死笼率1.84%比对照低0.90个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6.00%比对照低2.21个百分点,全茧量2.36g、茧层量0.588g、茧层率24.91%均明显高于比对照,上茧率92.72%比对照低4.94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23.10 kg、万头蚕茧层量5.254 kg分别比对照低0.69、高5.04个百分点。
3.5 秦月×汉辉
该品种孵化好,行动活泼,眠起齐,食桑旺盛。龄期经过比对照略短。壮蚕正交体色为素斑,其中暗化性褐圆斑∶素蚕=1∶1,区内个体略有开差、区间开差小;反交为素蚕和褐圆斑两种,二者的比例为1∶1,其中素蚕、褐圆斑同一群体内的个体匀整。茧形有椭圆和桶状两种,区内个体间有开差,区间表现一致,茧色白,缩皱中等。
秦月×汉辉实用孵化率96.49%较对照略高,幼虫生命率99.14%与对照相仿,死笼率1.14%比对照高0.20个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8.01%较对照低0.20个百分点,全茧量2.23 g、茧层量0.506 g、茧层率22.69%均比对照低;上茧率96.41%比对照低1.25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22.22 kg、万头蚕茧层量5.042 kg分别比对照低4.47、7.96个百分点。
3.6 鲁47×鲁48
该品种孵化好,发育整齐,眠起快齐,上蔟齐涌。龄期经过比对照长6 h,食桑快猛,食量大,壮蚕粗壮,较对照明显粗大,体色青白,普斑。茧形长椭圆,明显比对照粗大,区内、区间匀整,开差小,茧色白,缩皱中等。
鲁47×鲁48实用孵化率97.60%比对照高1.18个百分点,幼虫生命率99.12%、死笼率0.83%与对照相仿,虫蛹命率98.30%较对照略高,全茧量2.39 g、茧层量0.598 g、茧层率25.02%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茧率99.43%比对照高1.77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23.92 kg、万头蚕茧层量5.985 kg分别比对照高2.84、9.26个百分点。
3.7 鲁51×鲁52
该品种孵化好,发育齐,眠起快,食桑旺盛。龄期经过比对照略短,壮蚕体色青白,普斑,较对照粗壮。茧形长椭圆,区内匀整,区间表现一致,茧形较对照粗大,茧色白,缩皱中等。
鲁51×鲁52实用孵化率97.46%比对照高1.04个百分点,幼虫生命率99.58%比对照略高;死笼率0.77%比对照略低;虫蛹生命率98.81%比对照高0.60个百分点;全茧量2.39g、茧层量0.589 g、茧层率24.64%均明显高于对照;上茧率97.44%,比对照低0.22个百分点;万头蚕收茧量23.95 kg、万头蚕茧层量5.901 kg分别比对照高2.97、7.72个百分点。
4 小结
4.1 参试品种共同表现为孵化好,发育齐,眠起快,上蔟涌,食性好。蚕期、茧期同一品种群体内相对匀整、区间表现基本一致,茧色白,其它性状与对照相比各有其特点。
4.2 本次参鉴品种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也基本反映了在山东试验点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如山东所的鲁47×鲁48、鲁51×鲁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研所的123·锦×ECA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明显高于对照,特别是茧层率明显高出1.09~1.47个百分点;河南省蚕科院的0501×0502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低于对照,但0501×0502是一对茧色限性品种,虫蛹生命率较对照高,雌茧为黄色、雄茧为白色,雌雄茧分别缫丝,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