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工作(共12篇)
搬迁工作 篇1
随着医院的业务量不断增长, 我院新购进DR系统一套。为了方便晚上值班人员工作, 要将CR系统移动到走廊对面的6号间, 同时将DR系统安装在原来的2号间。
1前期搬迁准备
制定搬迁计划, 落实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在总务基建科和设备物资科领导下, 搬迁工作主要由医院的维修保障科来执行。CR系统包括CR850主机和柯达影像工作站, 以及东芝500mA拍片机。CR850主机和柯达影像工作站有分别独立的主机, 且带有运动小轮, 因此搬迁的重点是东芝的500mA拍片机。整个CR系统的搬迁工作和DR的安装工作由负责放射科的维修工程师全程跟进。新装DR系统, 由DR的厂方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测量和布置, 对DR装机做好前期准备, 由维修工程师进行接洽。
对6号间新机房进行考察, 察看电源供应情况, 以及地槽走向等, 对应原机房, 与放射科商定X线机的摆放位置, 并且根据X线机的安装说明书, 进行天地轨位置确定, 接着是床, 胸片架, 高压机柜的相对位置的确定, 并在机房作图, 进行天轨槽钢的安装, 以及电源线的到位。由于新装DR系统的X线机是悬吊系统, 需要3根槽钢, 原来的线光机的槽钢不动, 并以这根槽钢为基准, 进行其他两根槽钢的位置确定, 经测量, 安装空间能得到保证。因此, 新机房安装一条全新的槽钢即可, 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2搬迁工作
在新机房的槽钢固定后, 着手进行X线机的搬迁, 为减少停诊时间, 确定在一个晚上完成移机。首先由维修工程师对X线机进行全面的检查, 对需要更换的基础部件进行汇报, 其次对X线机各部分进行拆解, 将线缆一一标记, 将胸片架, 床和高压柜进行独立出来, 依次搬至新机房, 摆放于预定位置, 接下去将立柱和X球管分离, 以减少搬运难度。将立柱移出, 同时将天地轨取下, 安装于新机房。由人力抬动立柱移动至新机房, 并且立于地轨之上, 将天地轨两端限位装到位。立柱就搬迁完成, 接下去安装球管。然后再次确认, 胸片架, 床和立柱间的相对空间距离, 并作微调。确认无误后, 将床, 胸片架固定于地面。固定完毕, 开始在地槽埋入电缆, 并将在机器上方的电缆线依次固定和保护。根据电缆线的余量, 适当调整高压柜的位置。最后, 将控制线连接到控制室的控制台。再次检查各连接线是否正确, 有无漏接和错接。确认无误后, 做好防护措施, 加电, 开机, 观察有无异常情况。情况正常, 则移动可运动部件, 看能否正确移位和锁位等, 各项功能正常, 放入IP板, 进行曝光。并将CR的IP板扫描后, 查看图片质量, 以此决定是否进行校准。至此, CR系统搬迁完毕。接下去则与约定好的质检和技术监督部门联系, 进行机器和环境测试。通过后, 正常开始诊断工作。
3工作体会
综上所述, CR系统的搬迁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进行统筹规划, 积极做好前期准备, 搬迁过程中, 做好组织、协调, 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 最后进行科学检验和计量, 最后使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罗广文, 陈剑艺等, 医用加速器搬迁工作体会[J]。医疗装备2011.1
[2]张洁, 柯达DirectView CR850系统和DryView8150干式激光相机故障分析及检修[J], 医疗装备, 2011.8
[3]王培新, 医院整体规划系统设计——307医院搬迁设计实践[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1期
搬迁工作 篇2
2011年9月,随着百日攻坚号角的吹响,我成为了百日攻坚工作小组的一员。自“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面对时间紧,任务中的工作特点,按照政府的工作部署,抽调精干力量,及时成立了“攻坚工作组”,并分为4个小组。坚持“协调联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分析和甄别剩余居民的心态、诉求和生活现状,分组包户、责任到人,努力寻找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入户做工作。
一、理清思路,落实工作举措。一方面针对所谓的“民间自卫指挥部”串联、拒签小集团,通过走访部分在职人员单位领导,力争相关部门对征迁工作的支持;及时揭穿和遏制他们造谣、蛊惑的不当言行,极力消除他们坐等“发大财”的梦想,同时与他们保持联络、沟通,引导他们了解征迁政策和政府的决心;另一方面全力瓦解小团队里有个别诉求、“打自己主意”的边缘户,作为工作重点分配到各工作小组,通过软磨硬泡、反复周旋,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真正诉求,及时选户、算账,多渠道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舆论宣传,营造动迁氛围。针对部分未签约户态度强硬、蛮不讲理、一切向“钱”看的偏激心态,工作组不怕“跑断腿、磨破嘴”,向涉迁居民耐心细致地讲解征收政策,阐述征地搬迁重大意义,描绘城区发展前景,大力宣传当前
各地搬迁的大趋势,彻底破灭他们多要房,多要钱的发财梦,引导他们展望迁入新居后新的生活、早日摆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状。在入户工作中,努力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积极促使未搬迁户实现心态上的转变。
搬迁扶贫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3
一、做好贫困群众生存状况摸底,编制搬迁规划,用规划指导搬迁进程
规划是先导。2012年,为了掌握贫困群众的生存状况,吉安市开展了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群众的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还有25万多贫困群众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差,发展能力受限,地质灾害频发,亟待搬迁的区域。吉安市根据调查情况,充分论证搬迁扶贫的可行性,编制了《吉安市2013-2020年搬迁扶贫规划》。该规划分年度分区域安排贫困人口有序搬迁,对安置方式、安置地点、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续发展扶持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
规划是要求。搬迁规划的制定将为吉安市今后8年的搬迁扶贫工作指明方向,全办将按照规划要求,逐年实施,有序搬迁。这将有力引导吉安市扶贫移民向县城、园区、乡镇、中心村积聚,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将彻底改变吉安市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贫困群众共享扶贫政策和改革成果,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二、落实搬迁政策,强化“三个必须三个不准”,做实搬迂工程
按照扶贫工作管理体制,省负总责、市级要做好辖区内的各项统筹,县抓落实。县级机构作为搬迁工作的具体落实单位,要从组织保障、政策落实、资金整合以及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全面协调,确保搬迁工程做实做好,利国利民。
(一)必须把搬迁扶贫与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不准随意搬迁
搬迁扶贫是扶贫和移民工作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扶贫和移民工怍者主动前置,积极作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方式。
一是要继续推进搬迁扶贫与城镇化建设融合。多年以来,吉安市坚持“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大部分集中安置点建在乡镇墟镇旁边,与墟镇经济带相连接,有效的增加了墟镇人口,壮大了墟镇经济实体。遂川县大汾、碧江、戴家铺,井冈山睦村、古城,万安芙蓉、安福泰山等地,全市累计70多个移民新村与乡镇主要街道毗邻,成为墟镇经济重要的后腰带,推动了全市城镇化进程。
二是要做好“移民进园”工程。创新移民搬迁模式。“移民进园”项目是促进园区招工、移民就业、经济发展一举三得的重要举措。今年,全省在修水、龙南、干都、遂川四县开展“移民进园”试点,积累搬迁经验,便于今后全省全面铺开“移民进园”项目。吉安市将积极支持遂川开展“移民进园”,并要求万安县、安福县、吉安县等地做好准备,争取明年开展这项工作。
近年来,吉安市的城镇化率每年以接近2个点的速度增长,标志着每年有近10万人要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真正的市民化的过程,最终必然是一个移民搬迁的过程。按照全省搬迁计划,到2020年要完成100万移民搬迁,吉安将尽力争取搬迁指标,完成搬迁规划中等量人数的搬迁。全办必须抓住机遇,发挥政策功效,主动作为,引导农民向城镇、向园区迁移。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在组织保障、资金整合上加大统筹;在土地指标供应、办证手续简化、建房补助下拨等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协调,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二)必须妥善处理好整体搬迁和局部搬迁的关系,不准把搬迁扶贫做成富人的“福利”
在搬迁扶贫工作中,最难的就是整体搬迁。因为搬迁工作强调自愿,而且对象存在贫富差距,观念也不尽相同,有的想搬搬得起,有的想搬但搬不起,有的根本就不想搬。应根据搬迁对象差异确定不同的安置方式,不同的补贴额度和不同的搬迂方案,实行梯度搬迁,进而实现整体搬迁。要杜绝搬迁扶贫成为富人的福利工程,搬迁的成本较高,与贫困群众的现实收入水平存在冲突,所以容易导致搬富不搬穷,出现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基于此,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整合好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大中型水库移民和搬迁扶贫等政策,借鉴城镇廉租房模式,在特困户住房保障和搬迁思路上进行改革。在这方面,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多方筹措资金,累计建成36套农民济困房,圆了特困群众的安居梦。已建好的济困房产权归乡政府,贫困住户不用交任何费用。
(三)必须落实搬迁政策,让政策惠及贫困群众,不准违规操作
搬迂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专项扶贫中资金到户率较高的扶贫方式之一。按照4000元/人的补助标准,至少有3500元到户,扶持到户率达到87.5%。
吉安市在搬迁对象认定、搬迁建房管理以及资金使用中,反复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一是所有搬迂对象必须按照“户申请、村推荐、乡审查、县批准”四级流程,经过公示后才能正式认定为搬迁扶贫对象,杜绝人情搬迁、人情补助。二是所有建房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拨付,不克扣、不挪用任何补助资金。三是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项目模式进行管理,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和项目公示制。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和验收流程,确保审批项目与实际工程对应,用好每一分财政扶贫资金。
三、做强移民后扶,增强移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夯实脱贫致富基础
江西省提出,扶贫资金要继续把移民扶贫搬迁安置作为扶持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水库移民相关资金也要重点支持移民搬迁安置,扶贫培训、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结对扶贫等方面政策要优先支持搬迁安置移民的后续发展。同时,要协调落实各有关行业部门的扶持政策,加大移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后续发展的扶持力度。这给搬迁扶贫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移民群众致富的基础,,在利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引导科教文卫资金向移民倾斜,实现移民住新房子、走水泥路、喝干净水、就医就学更加方便,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二是要增强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在雨露计划中优先安排移民参与,提高移民的技能水平。在移民村重点培育“一村一品”,让每户家庭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要借助安置点靠城区、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实现每户家庭有1人外出务工,增加人均收入中的工资性占比,带动全家脱贫。三是要在大型集中安置点实施社区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建设社区管理用房,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文明创建、文化体育等各类活动中,彰显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建成“生态秀美、庭院净美、生活甜美、风尚和美”的美丽社区。
搬迁工作 篇4
今年3月29日大坝施工队伍的正式进场,标志着该工程已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与此同时,该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该工程将直接导致移民10088人,涉及县内5个乡镇,18个行政村,109个村小组。目前,已确定移民安置点20个,可安置移民1 1000余人。该工程的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主要是通过做大做强中心集镇、强化中心村建设以及高标准建设县城移民安置小区等有效手段来吸纳和安置移民。
移民搬迁安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还涉及宗教、环境、技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水库移民安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移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做好水库移民工作,构建和谐稳定库区,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移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开发式移民方针,努力实现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此,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有土安置,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安置移民
1、以土为本,有土安置。
浮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的80.1%,而库区移民农业人口占库区移民总数的91%。土地是农民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水库移民的历史上,就有个别地方不坚持以土为本,忽视移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忽视环境容量的承受能力,一味强调就近后靠、就近安置,结果导致大量少地农村移民生活困难,成为农村新的贫困群体,移民重迁、上访不乏其例,从而导致库区十分不稳定。为此,该县的库区移民工作从县情出发,坚持以土为本,实行有土安置,千方百计为移民提供一份能够满足其生存与发展的耕地。对于后靠安置的移民,通过开荒造田、抬田等方式确保他们都有口粮田;对于易地安置的移民,安置地都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地资源充裕的地方进行安置。总之,通过这些方式为移民提供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做好水库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符合浮梁县情的。
2、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安置移民。
该县的库区移民除农业人口以外,还有部分非农人口。为实现移民安置空间的不断拓宽,该县按照“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原则,以大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农工商相结合等安置方法,充分发挥移民的主观能动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逐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广大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在移民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移民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切从零开始,抛家别舍到新的地方开辟新的家园,从内心来讲,换了谁都不愿意做移民。这就要求各级部门和移民工作者要处处为移民着想,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带着对移民的深厚感情来开展移民工作。特别是针对该县库区的“两江”移民,他们将面临第二次移民,抵触情绪可想而知。为此,该县通过深入细致的手段和方法依法依规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并且在移民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坚持做到:在实物调查时,既耐心细致,不遗漏,又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移民身份核定时,既做到公平、公正,又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在移民安置时,愿农宜农的尽量为其调整田地、山林。愿工宜工的尽量安排在城郊或工业密集区。愿商宜商的尽量安排在集镇人口密集区,使其能发挥特长。愿意投亲靠友的,按照移民意愿,履行相关手续后予以安置。同时,在移民安置过程中还正确地把握了政府引导和移民意愿的关系,对移民的合理要求既做到正确引导,对不合理的要求又不能一味迁就,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来推动移民安置工作。
三、坚持科学规划,精心打造移民安置点
水库工程的兴建是以巨大的淹没损失为代价的,移民不仅是移人,而且要移与人有关的村庄、集镇,移经济、文化,以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附属设施。该县1万余人的工程移民,既要顺利进行搬迁,又要顺利在本县内实现安置,并使其尽快重建家园,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不能有任何疏忽,否则容易导致移民上访等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因此,该县在淹没实物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编制科学的移民安置规划。按照“服务移民、方便移民”的要求,精心打造移民安置点,并着力抓好移民安置区的“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土地平整),以及文、教、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移民迁入后,能够尽快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安置区的社会和谐稳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四、坚持创新机制,构建和谐稳定库区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移民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几个人或者几个部门是干不好的。为此,该县切实加强了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并将移民工作列入县、乡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层层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县直各单位,有项目资金来源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能、各计其功”的原则,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同时,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广大移民谋事创业。比如,对搬迁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移民,参照国家给予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办法,在税收方面予以减免;对确无生产资料且无生产能力的移民,可以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另外,在移民建房、子女入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城建、教育、农业等部门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全县上下都按照“处处为移民、事事为移民”的要求来认真做好移民工作,形成了移民工作的强大合力。
2、建立健全移民工作的管理体制。
为加大对库区移民工作的指导力度,该县移民工作部门积极作为,认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移民人口的核定、管理规定,并积极争取上级移民工作部门的支持,将移民工作的重点放在移民直补和后期扶持的政策落实上。
3、突出抓好智力移民。
智力移民,是通过抓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大力提高移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帮助移民服务于二三产业,增强移民发展后劲,实现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为此,该县的劳动、农业和移民等部门按照“培训一批、就业一批、稳定一批、带动一批”的要求,紧紧围绕库区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实用技术培训,使大部分移民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和技能,并建立和形成了帮助移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4、制定预案,有效解决和防范群体性事件。
厂房搬迁准备工作 篇5
新厂搬迁必须制定详细的搬迁项目计划及财力人力预算,本人认为前期有
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工作:
一、基础设施的完善、公司电话、网络、办公场所的布局、食堂、宿舍、门禁、安保的基础设施,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间。、后勤、安保人员的招聘及培训并提前上岗,确保公司前期工作的联系及物资 的安全。
二、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根据新厂园区的特点及公司本身的文化,建立系统的人力 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具体的人事制度(厂纪厂规、办公室管理、门禁、奖惩、招 聘、培训、请假、后勤管理、安全制度),、制定详细的车间管理制度以及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3、分批次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新工厂的秩序。
三、人员招聘储备、一线生产员工提前 5 个月对现有的人员进行摸底,确定到新厂人员,针对人
员缺口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及新员工培训计划,确保搬厂后的正常生产。
四、后勤管理安排
1、提前进行宿舍入住安排管理,制定住宿表,员工对号入住。
2、食堂管理模式的确定,建立食堂成本核算,确保员工伙食。
3、基本的后勤保障实施(如员工喝水、洗澡、吃饭等)。
五、设备、物资搬迁、生产场地、仓库的合理布局(制定方案图)。、设备搬迁安装调试计划,对设备进行最优的布局,尽量减少货物在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搬运动作。、电力设施的安装,核算公司整体功率,确保用电功率,合理布线,做到不影 响工厂整体布局。、由专业人员将设备调试至最佳状态,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建立设 备点检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及生产。
搬迁工作 篇6
关键词: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经验教训
从1964年到1978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以交通、国防科技和基础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基本经济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工程,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时间之长,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对我国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来研究上海三线建设,以搬迁动员工作为突破口,试图对上海三线建设进行较为直观的描述,探讨当时条件下这些少数需要搬迁的工人的心理,并对这一动员工作的方法、特点、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这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我国当今大规模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三线建设的基本涵义
三线地区是指1964年至1978年,由中国大陆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三道线而形成的地区。①其中,一线地区包括位于沿海和边疆的省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西藏、新疆、内蒙古等。二线地区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中间地带,如江西省、安徽省。三线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三线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其中“大三线”是专指西南云、贵、川和西北陕、甘、宁、青地区,是国家的腹地、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西南又重于西北。②“小三线”是相对包括西南、西北地区的大三线而言,专指一、二线各省市自治区自己的后方腹地。③
二、上海三线建设中开展搬迁动员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搬迁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开展有效动员工作。上海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支援内地经济建设是上海工人阶级的重要责任,但从客观上看,上海以搬迁工厂等形式参加大的三线建设,政治意义重大,内迁单位数量多,迁入地区远,一般又是迁到僻乡小镇或大城市的远郊,因此职工思想顾虑多,阻力大。再加上任务急,时间紧,工作面广而又复杂,因此,为了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上海三线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搬迁动员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上海经济地位重要,为了保护经济发展成果,需要配合国家的整体搬迁部署,开展有效动员工作是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保障。建国后,经过十来年充满艰难曲折、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摸索,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设成为工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内外贸易比较发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城市。我国重要的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这些一线地区,上海又是重中之重,上海工人阶级通过双手劳动创造的上海经济奇迹决不能拱手让给敌人。
最后,上海和内地经济差异大,为了让上海工人积极配合国家战略部署,需要开展有效的动员工作。建国后,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之内陆省份,经济差距大,要使大批上海建设人员从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的沿海大城市,搬迁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施工困难、物资匮乏的内地去工作与生活,工人难免有心理落差,产生各种各样的顾虑。
三、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的经验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过程持续了数年之久,动员工作也一直穿插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动员中坚持群众路线,用群众教育群众
历史雄辩地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将这一原理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党始终把群众路线当作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建国后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可以直接的参与国家的建设,动员工作的开展也是直接的依靠群众。
上海三线建设在整个搬迁动员中,坚决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表现为:动员工作先从干部开始,后发展到群众,先党内后党外,层层动员。具体说:第一步就是做好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工作,使动员工作步步深入,层层推开。因为在动员过程中,一般是群众看领导,非党员看党员。第二步是发扬先进,带动落后,在动员过程中在各层认真培养先进典型。先进典型反映了进步事业的努力方向,他们既超出了一般群众的水平,又来自群众,是群众中的一分子,对群众有着直接、现实、形象的说服力,在群众从不觉悟到觉悟的过渡时期,他们不仅起一种带头和桥梁作用,而且在对政治目标将信将疑的群众中起到了树立信心和鼓舞勇气的作用。
(二)动员中注重调查摸底,实事求是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过程中,较多地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弄清那些难以发动职工的思想情况和实际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对迁入内地的人员一般都要“三同意”,即本人同意,家属同意,双方单位同意,才准宣布名单,做到“三个落实”,即思想落实,家属安排落实,离沪手续落实,才准出发。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者有严重疾病的,以及家中牵累加大,有特殊困难不能内迁的人:在一分为二的单位中,就不能列入审批名单;在全迁的单位中,经过群众讨论,领导应当主动照顾。④
(三)重视家属工作,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工作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需要争取职工家属的支持,把职工家属充分发动起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这是保证职工能不能愉快地随厂内迁的重要一环。以洪昌机器厂的艺徒王××为例,其母亲知道儿子要去建设内地,就把王关在家里,口称:“宁愿养他一世,也不给他去内地。”⑤当时各单位听到这种情况,都联合起来做他家的工作。王的父、母所在单位,里弄组织等,都派了支部书记去做说服工作,他们花了三四个晚上同她谈心,既讲了革命道理,又关心她家困难,步步深入地启发她的觉悟,终于王的妈妈愉快地让儿子去内地建设。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单位、里弄组织、家属的团结协作下,搬迁动员工作效果显著,动员率高。
四、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的教训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动员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部分干部工作方法欠妥,影响了动员的效果
上海三线建设在搬迁动员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但是也有少数单位的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是:在动员内容上,从提高职工革命觉悟方面谈得少,从个人利害关系方面讲得多;在介绍内地情况时,讲好的多,讲困难少;在发动落后群众时,没有坚持说服教育,有些简单急躁,不是随便许愿,就是压服,致使有些职工虽然走了,但心情不舒畅,或者由于思想准备不足,到了内地,碰到一些困难,就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有的职工认为自己是“受了骗,上了当。”⑥
(二)动员工作更多地强调工人的无私奉献,对物质利益的关注相对较少
由于工厂内迁,给许多职工带来了不少实际问题,但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更多的还是工人的无私奉献。在动员过程中侧重宣传毛泽东关于建设好战略后方的重要意义、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大谈一心为公四海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虽然也强调了政治鼓励与物质照顾相结合,但以政治鼓励工作为主。而且这种物质照顾的力度和对象是十分有限的,更多地还是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激情,去支援内地建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有限,因此,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可以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工作都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并利用舆论导向,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个人的物质利益产生了自我抑制。所以,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中更多地是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对小部分确实有经济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有限的物质补助。
(三)动员过程中新闻媒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新闻媒介是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承担着舆论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最有效的动员武器之一,借助新闻媒介的功能,动员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就建立起了强大的报纸、刊物、广播等传播网络,但在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中,这些传统的新闻媒介——报纸、刊物灯,基本没有得到利用,这无疑会降低动员的效率,增加动员的难度。原因是:当时,三线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是国家的核心机密,是当时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三线”字眼一律以“支援内地”代替,国家更是明文规定,有关搬迁的情况一律禁止在报纸、刊物上刊登,防止敌人获取情报,从而保证我国的政治、经济安全。
当然,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中的不足,更多地是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通过对其分析,将为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提供借鉴作用,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注释:
①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③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④《上海市工厂企业搬迁工作的情况报告》,1966年4月27日,上档:B112-1-736/5。
⑤《关于五个月来本市工厂内迁情况报告》(初稿),1965年6月9日,上档:B127-1-865-16/139。
搬迁工作 篇7
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依靠职工办企业落实到实处,千方百计留住技术骨干
回顾南化公司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产品到拥有几十种拳头产品,我们不难看出,职工是兴企之本、办企之根,是办好企业的根本保证,是南化公司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而各类技术人才正是广大职工的代表。企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靠职工创造的,各类产品都是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生产出来的,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都是靠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因此,可以说企业领导层对待职工的态度是一个根本的态度和立场问题,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做到相信和依靠职工,一刻也不能脱离职工,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尽力避免自恃高明、自以为是、个人专断、官僚主义等。要端正对待职工的态度,在搬迁前制订合理的各类方案,在充分征求广大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搬迁计划,才能顺利完成搬迁任务。
2 树立远大的培训人才观念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企业的发展靠产品,产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培育。作为企业来讲,要重点抓好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工人中的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企业要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实行“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在感情上、待遇上、事业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同时,一定要着重抓好人才的教育和再提高,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采取岗前培训、职工从业资格鉴定、脱产轮训、在岗学习、选送外出深造等方式,制订详细的计划,使人员、时间、内容、经费等落到实处,对他们不断“充电”,使他们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发挥人才更大的作用。
在抓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提高职工的工作和劳动技能,特别要挖掘激发职工的潜能,帮助职工实现个人的价值、成就事业;要培养职工诚信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企业忠诚,对用户讲信用,把职业视为使命,尽心尽力,乐于奉献;通过宣传鼓励,激发职工的工作激情和劳动热情,振奋精神,以高昂的斗志和士气,积极投入到搬迁前的准备工作之中,为企业的发展去创新和拼搏;教育职工协同作战,步调一致,团结和谐。
3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
既要有效益标准又要有绩效考评,还需与晋升、培训、薪酬奖励挂钩。同时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人才流动建立开放的制度体系,以职务晋升、津贴倾斜、高薪、重奖等政策,激发人才潜力,在互动的竞争中加快岗位轮换、吐故纳新,完善考评、解聘制度,使各岗位上的技术骨干在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中实现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留住有用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解聘不称职的人,给能者提供必要的发展平台。要克服“官本位”陈旧观念,做到知人善任,避免唯亲是举。既要目光放远,密切关注社会各行业人才流动,又要挖掘内部潜力,盘点现有人才存量,激活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搬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实行“三项挂钩”,将完成任务情况与绩效、政治荣誉、薪酬分配挂钩;实施学历、职称、技术等级“三条激励线”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对于在完成搬迁任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做到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成长上给机遇,拓宽了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人才成长的渠道,使爱钻研、肯动脑筋的职工及时得到承认和认可,以点带面形成企业创新发展的大局面,使整个搬迁过程有条不紊、安全可靠,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进步、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生力军队伍。
4 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如果人才认为对他们的评价结果不公正,就会陷入不安的情绪,深受挫折,进而抱怨,甚至与主管发生冲突。要根据社会物质水平、失业率、生产力状况、同行业薪酬平均水平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标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5 兼顾技术人员利益,在政策范围内做好安置分流工作
大部分职工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奋斗在南化公司,可以说为南化的事业贡献了最美好的人生,现在因为搬迁和年龄因素,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他们可能要离开南化公司,从感情上他们是很难舍难分的,对这样的老员工,领导要安排专门的思想工作人员,甚至亲自去做好他们的安抚工作,稳定他们的思想,同时对国家的政策进行比较详细的宣传贯彻。另一类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因为公司必须离开繁华的都市,搬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工作,将会给家庭和小孩教育等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会引起他们的思想波动。对于这样的企业骨干,单位领导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强有力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稳定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牢固树立为企业发展而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局意识。对于年轻的职工,他们面临着远离城市、上山下乡的困惑,思想工作要围绕为企业建功立业,为自己描绘美好人生的方向,鼓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他们扎根南化,勇创功勋,同时要给他们的婚恋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留住精英、留住骨干,才能保证搬迁后企业骨干队伍的稳定,从而保证南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人才的培训管理工作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的一种状态。组织承诺的水平是预测人才流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尽可能为人才提供实现其职业生涯的定期培训,并且使之看到培训之后的利益所在。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提供机会使之达成目标,这样会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企业。
7 教育和管理职工队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毋庸置疑,职工队伍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职工各种思想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才能把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为同一个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共同努力,是企业领导层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培养教育职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把职工武装起来,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保持活力的需要,对职工来讲也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因此,企业应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素质,使每个职工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方向。职工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健康卫生素质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要整体规划,分层次、分类别抓好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应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和公民道德教育,着力抓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敢打硬仗的思想作风,树立公平竞争、顾客至上、诚信为本的思想,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8 结语
只要紧紧依靠职工,真心关爱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做好搬迁前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保留一支能征善战的人才队伍,南化公司就能迈出新的步伐,就可以借搬迁的东风,保持可持续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要:不久的将来,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化公司)面临整体搬迁的重大课题,如何合理安置2000多名职工的去向,圆满完成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搬迁工作?只有依靠广大职工,靠全体南化人的理解、责任心和全身心投入,才能圆满解决这个难题。
搬迁工作 篇8
文物库房的搬迁, 实际是藏品的搬迁, 最终目标是将藏品完好无损地如数搬迁到一个新的库房。那么, 这项工作能否圆满完成的关键, 就是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 文物藏品才能安全无损地搬到新家, 因此, 准备工作充分与否, 是文物库房搬迁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因而, 参考文物库房搬迁中的一些体会, 重点谈一下文物库房搬迁的准备工作。
一、人员的组织
文物库房搬迁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 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就是人员的组织与配备。文物搬迁不只是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门的工作, 是一项全馆协同的工作, 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配合。领导的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 全馆上下通力合作, 文物库房搬迁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库房能否顺利搬迁, 首先是组织工作。要组成馆主要领导在内的领导小组, 对文物库房的搬迁工作进行统一调动, 统一指挥。特别是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 领导要格外高度重视。对于领导小组的组成, 牵头负责的应该是主管副馆长, 成立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文物库房搬迁指挥部、物资材料准备组、文物包装组、核查登记组、文物搬运组。各级明确职责和任务, 按分工做好充分准备, 努力完成这项工作。
二、包装材料的准备工作
文物搬迁, 包装主要分内包装和外包装, 文物包装材料分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搬迁需要大量的材料, 首先, 材料准备组要到保管文物的部门记录所需要材料的名称、品种、尺寸大小, 数量。因为文物的质地不同, 所需要的包装材料也就不同, 必须记录清楚、详细。
其次, 就是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购买这些材料了, 购买时一定要根据所记录的材料名称、数量采购, 所购买的材料一定要数量足够, 只能多不能少, 质量要合格, 不能以次充好。如辅助材料, 包装文物时所需要的填充物应用海绵、各种密度的聚氯板和高密度聚苯板等材料, 千万不能为了省钱, 用旧报纸、卫生纸、纸屑、旧棉絮等作为填充材料, 这样在搬运和运输时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害的。
只有材料准备充分了, 保管部门才能对文物进行整理、打包、装箱。所以材料的供应是文物库房搬迁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文物质地不同, 所需材料也就不同, 如瓷器是非常容易破碎的文物, 这就要求每件瓷器装一个囊匣, 而瓷器的形状、大小又都不一样, 所以囊匣的大小尺寸都要按瓷器的大小量身定做, 保障文物不受伤, 而体积较大的瓷器就需要准备专门的箱子包装, 而书画就要按书画的尺寸准备木匣子包装。所以需要准备的材料品种就很多, 内包装和外包装的主体材料, 常用的是多层板、夹心板, 瓦楞纸、复合材料等, 内、外包装箱的防震层最好是选用质地柔韧, 弹力好的高密度吹塑板或泡沫塑料, 如果需要用原木为材料, 最好经过高温灭菌处理。
辅助材料在包装过程中用量很大, 因此要准备充分。常用的有衬垫材料, 如各种棉垫、毡垫、绵纸等;防护、减震材料, 如棉絮、海绵、各种密度的聚氯板等;粘合材料, 如各种粘合剂等;密封材料, 如防潮胶条等;隔离物, 如各种隔离板、衬片等;紧固物, 如各种捆扎带、胶带、铁钉等;标志物, 各种标志、标签等。包装材料准备齐全后, 保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就可以对文物进行整理、包装了。
三、搬迁前的文物包装核查
文物保管部门应该是最早开始文物搬迁准备工作的, 对全部文物的帐、卡、物逐一清点对照, 相关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备查。因为文物类别复杂, 形体不一, 材质各异, 重量不等, 这对文物包装增加了很大难度, 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 馆内需调大批专业人员在封闭的状态下有序地完成文物的核查包装工作。
(一) 各类文物藏品的整理、装箱。
对小骨针、玉器小件的包装, 得先用棉纸把它们包起来, 之后在棉纸上帖上签, 标上号, 然后把它们装进囊匣, 囊匣里要垫上小棉垫, 垫子要薄厚适宜, 太薄会磕碰文物, 太厚会不稳定。
在包装字画时, 每次把画轴装进细长的口袋里时, 总会摩擦字画, 而且口袋是松动的, 如果用三角巾包装, 将画轴从三角巾的一端卷到尖部, 然后用扣带扎紧, 在装入木匣子里, 这样就十分妥帖了。而书画等纸类文物容易受潮, 也容易遭虫蛀, 就要在包装盒里放入防潮、防虫、防霉材料。
容易破碎的瓷器, 包装时要用专门按瓷器形状、大小定做的囊匣包装, 一件瓷器用一个囊匣, 轻拿轻放, 同时还要放入防震动、防挤压的填充物。
对于有刃的青铜器文物 (如铜剑、铜刀、铜戈等) 包装时, 要在包装盒内设计囊芯, 要视情况, 放置固定, 防止在搬运过程中移动。
对于有文物 (如有盖鼎、有盖瓷罐等) 组合或套装类文物, 在包装时, 应分解分体, 各个单独包装, 切不可原样套叠包装, 如果套叠包装在搬运时会很危险, 容易对文物造成损伤。
而一些石刻文物, 则需要先放到量身定做的泡沫垫上, 再放到用木条拼成的两层“底架”上, 石刻表面再用泡沫保护, 最后才用布绳捆绑固定, 这样, 即使在搬运、运输过程中遇到震动, 文物也不会“翻身”。
文物也是有脾气的, 只有摸准了它的脾气, 它才能妥帖听话。在包装文物前, 要对文物进行仔细观察, 采取合理的取放方式, 文物才能稳妥、安全。
(二) 文物的封箱、加固、编号。
在封箱前对箱内文物进行清点, 认真核对箱内文物状况, 并填写文物包装标签, 列出文物基本信息, 如条件许可, 还应附上文物照片。
1.封箱。文物经过内包装后, 装入外包装箱后, 使用打带机或捆扎带在箱体 (纵、横) 上捆扎, 把箱体封严、牢固, 以防搬运或震动, 使箱体破裂, 还要在箱体外贴封条、加锁, 并刷或贴上相关的标志。
2.编号。文物类别不同, 每个文物都要有自己的文物号, 内包装时一定要在每个包装盒上写上文物编号。如对1-20号文物进行包装时, 瓷器1号装入囊匣后, 囊匣封好, 在囊匣外侧明显处写上或贴上“瓷1”的标志, 这样就知道这件文物是瓷器1号了。而将1-20号瓷器囊匣装入一个外包装箱, 将外包装箱封好后, 在外包装外上侧明显处写上或贴上“瓷一 (1-20) ”就知道这是瓷器1-20号文物了, 以此类推, 要记录好每一类文物共有多少件, 多少箱, 便于检查核对, 也便于搬到新库房后上架、清点方便。
(三) 运输前的检查。
运输前, 每个文物都装好箱了, 根据记录, 检查对每个箱子的编号, 核对箱子的数量, 同时也核实文物数量。同一类别的文物最好是摆放在同一个位置, 这样文物运到新库房好查找, 方便整理、清点、上架。还要检查外包装箱是否封牢, 防止箱体破裂, 对文物造成危害。
搬迁工作 篇9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高校教育事业也随之飞速发展,我国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极高,多数高校都新建或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以保证高校的教材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新建或规模扩大,都涉及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图书馆搬迁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投入使用的时间及其功能作用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搬迁这一工作,不仅包括对图书资料的搬移,还要制定高效率、节省物力人力的工作计划,尽可能节省资源。假如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缺乏明确的工作计划做指导,可能会出现图书资料混乱摆放、物力人力的浪费甚至可能对珍贵书籍的浪费。因此,高校应重视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计划,尽可能将其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质量的完成。为了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必须不断扩大教学规模,高校图书馆也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给广大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创新,实施对图书馆的新建或规模扩大,搬迁工作也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
2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科学实施方法
2.1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前的准备
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首先都应制定明确的目标、工作计划,以此来指导工作的进程。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也是如此,在搬迁工作的准备期间,高校应重视外出调研,去其他高校参观图书馆,学习优秀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再根据高校自身的特征,制定出符合高校本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当今社会是数字信息化的社会,在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中,应重视网络自动化、信息化的使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培养当代社会所需的人才。网络自动化、数字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中的应用,还可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保证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目标的制定应是科学合理的、全方位的,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不仅是普通的房屋搬迁,应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为前提。新图书馆的格局布置也影响着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进行,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应把新图书馆的布局深入了解,从而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应深入考虑到高校长久的发展状况,以新图书馆的格局布置为基础,确保图书馆功能作用的发挥,为高校更好的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2.2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中
在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的实际实施过程中,高校应遵从制定的工作计划,一步一步完成工作目标。搬迁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能力至关重要,工作计划制订得再好也需要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高校应做好搬迁工作人员的动员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图书爱护意识,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对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思想工作,让工作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搬迁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让工作人员能以身作则。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实施的时间选择也应有一定的标准,高校应尽可能避开图书馆使用高峰期,利用暑假或寒假等假期来进行搬迁工作,减少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工作人员也可利用此时间段进行图书的整理与重新归置,不影响图书馆在开学后的正常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信息一般比较珍贵,书籍本身也需要有很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保证新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充分的文献资源服务,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合理调整,在搬迁的过程中,保证大类图书始终在一起,便于新馆图书的上架和摆放,也不易使图书散失。在资源出库、装车、转运、卸车、入馆5个主要步骤中,每个步骤由专人负责,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装车过程中,每包、每捆图书都对号入座,放置在提前标注好的书架上,及时对每车的图书进行妥善安置,不积压滞留图书。
2.3 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完成后
当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完成之后,就只剩下对图书在新图书馆的拆包、整理摆放工作。图书的拆包工作任务不重,高校一般是选择划分工作任务、责任到人的方法,可请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来做工作,按照包上的编号,打开包,将其摆放到新图书馆的对应位置。
在新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摆放整齐后,高校还应制定合理的服务方式,实施当今社会所需的检阅借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满足当代高校师生的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模式,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深入了解认识新图书馆,做好图书资料的宣传和借阅辅导工作。高校图书馆的分类管理模式,更加方便以后的图书资料补充工作,还可节省使用者的时间,更好地服务使用者。
3 结 语
总的说来,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是一项艰巨、困难的任务,应受到高校的重视,针对这一巨大的工作任务,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再考虑高校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精心制订搬迁工作计划,确保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可以有计划地进行,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促进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也在飞速发展,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因此,高校图书馆都面临着艰巨的搬迁任务。针对高校图书馆搬迁这一艰巨的工作,我国多数高校都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了搬迁工作的目标以及具体工作策略,从而保证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可以顺利实施。本文就主要围绕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展开,制定出科学的工作实施方法,以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焦玲霞.浅谈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8).
[2]龙芳.浅谈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图书馆的搬迁为例[J].新一代,2011(2).
关于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0
一、陕南移民搬迁现状
陕西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市, 共辖28个县 (区) 。土地总面积70 220.07平方公里,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13%;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4.10%, 总户数293.4万户, 户均3.2人。2011年, 陕南地区生产总值1 417.52亿元,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30%。陕南三市的28个县中, 21个县 (区) 属于国家或省级贫困县, 这些地区的群众长期受到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威胁, 处于贫困状态。
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 陕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分两个阶段, 2011年至2015年, 将重点安排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8万户约140万人;2016年至2020年, 安置移民搬迁22万户约100万人, 其中特困户4.23万户、集中安置户45.66万户、分散安置户13.65万户。省财政每年安排补助资金和整合专项资金30多亿元, 市、县级政府要将移民搬迁资金纳入预算。集中安置户中选择60平方米的为0.77万户;选择80平方米的为2.85万户;选择100平方米的42.04万。每平方米按1200元测算, 共需资金688.7亿元, 其中搬迁居民按政策出资266.1亿元;省、市、县补助资金191.2亿元 (省与市县 (区) 按照50%补助) ;五保户、特困户通过省级基建渠道安排6.9亿元;各项资金整合189亿元;土地收益, 配建商品房筹措资金35.5亿元。
陕南移民搬迁将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 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搬迁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市县管理、部门协作、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方针, 建设抗灾能力强、人居环境安全、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陕南特色的新村镇, 达到生态良好、减灾避灾、安居兴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目标。
通过对陕南三市14个县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初步核查的情况看,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工作的各个层面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逐步深化。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以来, 三市领导干部和群众对移民搬迁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工作主动性非常强, 为进一步搞好移民搬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各项政策逐步完善。随着省上《关于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实施办法》和移民搬迁安置资金筹措、用地审批、建房技术规范、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陕南三市和各县 (区) 陆续制定下发了移民搬迁规划、移民对象审定、资金整合与配套、用地审批与管理等规定, 使移民搬迁政策日益完善。三是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目前, 陕南三市基本建立了移民搬迁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是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陕南三市及大部分县区已由去年移民搬迁工作起步时的等待、观望、抓点示范转向目前的痛下决心, 整体推进, 工作措施在不断强化。
二、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感到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政策宣传还不到位
个别市县 (区) 由于财政困难, 没有广泛宣传省政府建房资金补助相关政策, 不少县、乡、村干部不了解省政府关于陕南移民搬迁主要精神, 工作上仍然有为难情绪和观望态度现象, 一些基层干部和搬迁群众对陕南移民搬迁补助政策标准不了解。
(二) 集中安置率较低
个别市、县级对陕南移民搬迁规定的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从严控制的要求, 理解得还不深, 对政策把握不到位, 造成安置率偏低。省政府文件规定, 集中安置比例不能低于80%, 而我们对14个县区统计, 集中安置比例只达到68%, 而分散安置达到了32%。
(三) 工程进度慢
集中安置开工率比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县开工率不到50%, 有的甚至部分集中安置点才完成“三通一平”。同时, 检查中发现部分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建设存在规划不够科学, 未能将移民搬迁同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部分建设安置点存在着无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的问题, 没有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项目建设各项评估、审批手续不全, 个别安置点还存在二次灾害隐患的问题。
(四) 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
资金严重不足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据检查, 14个市县两级政府按政策规定需筹措建房补助资金3万元50%部分的资金尚未足额到位。
(五) 乡镇一级专业财会人员缺乏
乡镇一级, 普遍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 使得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和项目核算不够规范, 很难适应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对资金和项目管理的要求。
三、加快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 要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 将“以人为本”的贯穿始终, 抓宣传、抓示范、抓进度、抓整合、抓规范, 确保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稳步推进。
(一)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一是加大惠民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做好农民政策宣传工作。省政府规定对集中安置点建设, 按照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建房面积, 由搬迁户按照不同户型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和4万元, 建房所需其余资金由各级财政补助并整合项目资金统筹解决。对搬迁户中的特困户和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按照规定的面积, 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 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对分散安置按每户3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补助资金省和市县各负担50%。二是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执行。办法详细规定了陕南移民搬迁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安置措施、政策保障、工作奖惩及各部门职能分工等方面政策, 明确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指明了搬迁方向。三是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提高认识。要树立移民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的思想观念, 在今后的移民搬迁工作中, 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 并将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 促进陕南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 提高集中安置比例, 加快建设进度
一是要明确搬迁安置思路。向城镇迁移, 有组织地将一部分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安置到城镇发展产业、居住和就业;向移民新村迁移, 集中进行移民搬迁安置;小村并大村迁移, 依托经济和用地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基层村进行迁并;自主分散迁移, 迁入到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或集镇。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集中安置土地问题。考虑到有些县找不到集中安置30户以上的土地, 可以通过各市统筹来完成政策规定集中安置不低于80%的的要求的办法。在经过调研后, 按各县 (区) 后备土地资源情况确定集中安置的户数, 相应的财政补助的整合经费按集中安置户进行补助, 这样可以因地制宜地解决集中安置点无后备土地的问题。同时, 采取部门联动, 落实集中安置点前期手续审批和推进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 加快建设审批程序。三是尽快出台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已建成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三) 科学规划, 规范管理
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充分利用县城和中心镇的承载能力, 有序引导群众向县城、中心镇集中, 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推进保障住房建设、重点镇建设、有条件的农民进城以及扶贫开发等各项政策落实, 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在规定的建房标准内要让农民少花钱, 让贫困户不花钱, 将惠民工程办好。二是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 并将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 促进陕南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陕南各市县 (区) 要严格执行《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项目管理办法》, 落实项目审查、备案工作, 加强项目管理, 特别是要加强对移民搬迁对象的审定和公示工作。
(四) 整合资金, 加强管理
由于陕南移民搬迁农户大多居住在深山, 本身不富裕, 为了让搬迁群众合理地承担费用, 省上加大支持力度, 对每户补助3万元建房资金由省上拿一半, 市县拿一半;对特困户的建房资金由财政全额负担, 省和市 (县) 各负担50%;对农村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纳入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建设统筹解决;有收入的群众, 根据家庭人口、收入状况及对住房的面积需要确定拿钱数额。经我们检查市级建房补助资金筹集到位参差不齐, 县级建房补助资金筹集基本未落实。为此, 一是陕南各市县 (区) 政府尽快按比例筹措建房补助资金, 管好用好省财政下达的整合资金和补助资金, 将已到位的专项资金及时下拨到具体项目。二是为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资金, 市县 (区) 必须将省市下达的交通、水利、国土、电力和通讯等方面的建设整合资金优先安排到集中安置小区点。同时, 对分散安置的群众, 市、县 (区) 要按省政府规定的建房补助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助。三是为降低移民搬迁安置费用, 减轻搬迁安置群众负担, 要积极落实省政府移民搬迁安置建房补助政策, 采取“政府补一点、项目捆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市场运作补一点”的办法, 积极筹措移民搬迁安置建房资金。四是为了规范对陕南移民搬迁安置项目资金的管理, 建议制定《陕南移民搬迁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办法》, 指导各市县 (区) 财务核算工作, 确保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 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摘要:2011年陕西省启动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 针对工程实施中存在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工程进度慢、安置率较低、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 提出要抓宣传、抓示范、抓进度、抓整合、抓规范, 使搬迁群众“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石钢的搬迁 篇11
2011年4月初,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公司(下称“石钢公司”)厂区烟雾缭绕。袅袅白烟之下,这个曾对外宣称要迁址的企业正按部就班地生产。
2010年3月,中信泰富因为当地政府“2010年底前搬迁、否则停产”的一纸命令,而退出石钢公司。
石钢公司副总经理严国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搬迁问题会有计划、逐步实施,可能需要20年。”
“(石钢公司)不搬迁了。”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聘研究员、河北钢铁集团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宋继军则明确表示。
石钢不搬了?
石钢公司成立于1957年,现已发展成为年产200万吨铁、260万吨钢、260万吨材的特钢企业。
2005年,中信泰富代替香港嘉鑫控股介入石钢公司重组,成为河北省国资委的重点引资对象。
彼时,正值河北省政府主导的国资改制高潮:一年内实现省内国有资产的改制计划——国有资产比例从71%降至40%以下,涉及近4000亿元国有资产。
据知情者回忆,时任石钢公司董事长的阎胜科多次往返香港、内地谈判,河北方面由一位副省长专门挂帅,负责推动中信泰富注资石钢公司。
2006年6月,新石钢公司挂牌。中信泰富持有石钢公司6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对于中信泰富意义非凡——中信泰富决策层早已做出“强化特钢”的战略,石钢公司将助其完成中国内地由南至北三点布局的市场格局:另外两个支点是兴澄特钢和大冶特钢。
然而,中信泰富入主石钢公司后,很快又出现变数。
2010年3月22日,中信泰富公告与河北省国资公司签订有关框架协议,将所持有的石钢公司股权全数转让给河北省国资公司。
随后,按照河北省政府的规划,河北钢铁集团很快完成对石钢公司的接管。
而在此前的2010年1月,中信泰富特钢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还说,“没有撤资计划,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强化特钢战略”。
其中变故,是河北省政府“2010年底前搬迁、否则停产”的通知。
知情者介绍,2008年1月,时任中信泰富主席的荣智健到石钢公司考察投资事宜,此间拜会了河北省主要领导,会晤中荣智健获悉河北省政府对石钢公司的限迁令:“2010年12月31日前,整企搬迁,不搬走就停产,坚决关掉”。
彼时,河北省政府正在主导“三年大变样”计划。污染企业撤离市区,也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石钢公司内部人士说:中信泰富收购石钢公司期间,并未谈及任何搬迁;这一变故令荣智健感到不爽。
所谓搬迁,成本无异于重建。
不久后,石钢公司不断受到河北省政府、省环保部门的突击检查,历次检查中相关人员称石钢公司的出铁方式为“三流、四流水平”,称石钢公司的改造工作为“麻袋上绣花”。
鉴于搬迁期限已近,中信泰富停止了对石钢公司原有的投资计划,转而设计搬迁方案。
据时任石钢公司总经理的张银华介绍,当时石钢曾提出四套方案并上报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决策层认可搬迁黄骅港的长期方案,并上报河北省政府审批。
前述知情者表示,中信泰富自认为搬迁黄骅港的方案,符合河北方面的整体规划,便事先考察了黄骅港钢铁基地,并计划购买6000亩填海造田地建设特钢基地。
河北方面对于中信泰富的申请方案迟迟未予回复。
张银华一度为此焦虑不已,但“无力决策,无权干涉,只能焦急等待”。
河北方面是否想利用搬迁问题,收回石钢控股权?这逐渐成为张银华及中信泰富高层的疑问。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张银华说:“首钢已经在曹妃甸钢铁基地布局,河北方面目前只有黄骅港还可以获得主动权。显而易见,他们不会放过这次搬迁机会收复石钢公司。”
中信泰富在上报申请方案后,河北省发改委随即提出,黄骅港特钢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主体。
张银华当时预测双方会有一场剧烈博弈,“也许中信泰富绝不放手,也许河北钢铁志在必得。”
中信泰富最后退出。
时过境迁后,中信泰富特钢部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无意评论石钢公司事宜。
环保标兵
收编石钢公司前后,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多次公开表示,石钢公司将搬迁至黄骅港。
河北钢铁行业一位知情人士说,石钢公司对河北钢铁集团最大的吸引力不是补充特钢产品,而是布局沿海钢铁基地的机会。
中信泰富退出后,河北省对于石钢公司的搬迁态度逐渐模糊。
石钢公司也迅速开展相应工作。石钢公司总经理王立平在2010年4月份开始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并部署厂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声称“力争用6个月时间让石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省会面前。”
一个关于石钢公司的综合治理计划逐渐代替了此前的搬迁规划——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此下发了《关于石钢公司近期节能减排综合治理方案的批复》。
该方案要求石钢公司在2010年7月底前完成厂区沿和平路一侧和厂区南区的初步治理、绿化、美化、亮化以及厂区设施规整和整洁工作,12月底前全部完成厂区综合环境治理工程,并进行高炉环保节能改造。
遭遇“十一五”末“节能减排风暴”后的石钢公司,开始成为节能环保标兵。
今年1月,在环保部的检查活动中,王立平如此介绍石钢公司:“‘十一五’期间,石钢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08、2009年圆满完成省政府考核的节能减排任务。”
检查组认为,石钢公司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整个环保系统设施运行稳定,达到设计指标。
石钢公司一位中层管理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石钢公司“至少三年内没有搬迁的困扰”。河北钢铁集团综合处工作人员也说,“一直没有得到要搬迁的消息”。
河北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原来有这个搬迁规划,关键是不能实施”。
“目前情况不允许,因为钢铁行情不好、石钢情况也不大好,企业搬不起;所以能通过改造的就进行改造,只把污染严重的部分先搬出去。”这位负责人认为,“国资委是代表省政府对国资进行监督管理,但拿不出这么多资金”。
不可忽视的代价
中信泰富以12.81亿元“迎娶”石钢公司之时,无人想到这场婚恋会如此迅速曲终人散。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说,作为钢铁大省进行区域整合、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符合河北省的特殊情况。
前述接近河北省政府决策层的河北省钢铁行业人士甚至认为,“当时就不应该引进中信泰富。”
但这位钢铁行业人士也承认,中信泰富入主石钢公司之后并无撤资计划,也曾积极进行过配合搬迁的规划,“但河北方面志在必得。”
石钢事件并非孤例:在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大潮中,河北、山东、山西等大批地方政府积极运作,不断出现省属大型钢铁集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一位经济学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地方区域钢铁整合之中,钢铁行业集中度得到“表面上的提高”,“但此轮钢铁集中度的提高,以政府权力对民营资本、市场机制的冲击为代价,影响不可忽视”。
北京科技大学杜立辉、北京师范大学徐熙淼在《美日韩三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示及启示》中分析,产业集中的方式离不开现有的市场结构格局,产业集中的道路选择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美日韩都已建立了完善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搬迁工作 篇12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
据介绍,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及压占共涉及吉安市5县(区)、18个乡镇(居委会)、110个行政村(居委会),需搬迁人口2.5万多人,拆迁房屋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搬迁安置点110个。
2011年5月,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亲临工程建设现场视察,并就移民安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最大的难题是移民搬迁,要力争在移民上创造一种模式,通过扎实工作,使移民能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不反复。
那么,这一最大难题破解得怎样呢?在吉安市扶贫移民办纪检组长徐龙的带领下,记者为此走访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地——吉安市峡江、吉水两县。
“五个一”目标为移民编织保障网
一到峡江,徐龙就告诉记者,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帮扶措施。2011年9月,吉安市政府提出了移民新村建设“五个一”的目标:每个移民新村都是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态文明村,每户移民有一栋满足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每个移民新村有一个生产发展规划,每个移民家庭有1个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名符合条件的移民享受一份国家后期扶持补助资金。
按省里要求今年完成总搬迁人口54.5%、1.3万移民的搬迁安置任务。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峡江县巴邱镇蒋沙村、吉水县八都镇住歧村,共有487户、2066人,需第一批搬迁安置。
在峡江县巴邱镇蒋沙村,记者打开车门,入眼处阡陌纵横,一派深秋风光。然而,与以往儿童喧闹玩耍、鸡犬悠然觅食的村庄不同,整个移民新村被笼罩在一种热火朝天的繁忙之中。
在这里,记者见到该县移民局局长丁玉保。初见时,这个高个局长眼里布满血丝,鞋子裤腿都是泥巴。他身体力行地告诉大家,很长一段时间,移民局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没日没夜的工作,每天深入村户,对移民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倾情帮扶,大家都希望尽可能地为移民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德性重于才干,良知先于发展。丁玉保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据了解,在蒋沙移民新村建设中,县里派出200余名干部,由县领导带队,组成帮扶小分队,采取“1+1”方式结对帮扶,与移民群众同吃同劳动。
此外,百姓最看重的,是温饱,是富裕。在搬迁的同时振兴产业,事关移民安稳。发展产业能为移民带来了就业、生活的门路。在蒋沙村记者看到,该移民新村都按照小城镇标准予以规划,选址依山傍水,房屋统一坐北朝南,道路、给排水、供电、管网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学校、活动场所、文体设施集中布局,房屋立面、屋顶、风格统一设计。房屋不仅美观、大方、实用,也为大坝建成后发展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蒋沙村村委会主任毛育介绍,该村共有155户、738人,需第一批搬迁安置,共144户移民建房。目前新房建设工作已近尾声,有不少移民已搬进新居。
毛育感叹,移民新村土地肥沃、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移民们内心都很感谢党和各级政府的帮助,基础条件有了改善,将来还想进一步发展旅游、养殖业,对即将迎来的新生活大家都充满乐观、满怀期待。
打造示范村把移民当亲人
“我们把移民当亲人”,在吉水县移民局进门处,此标语和移民安置工作进度表一样显眼,映出了广大干群的心声。
该县地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直接上游,受淹面积最大,搬迁人口最多,全县移民搬迁5191户,近2.3万人,占枢纽工程移民总人数的90%以上。移民搬迁责任重,压力大。
据吉水县移民开发管理局局长厉有明介绍,根据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013年7月大坝下闸蓄水这一总体工作目标,吉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稳妥有序地做好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搬迁安置各项工作,同时,按照“选定一个、规划一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全面启动移民安置点建设。
住歧移民新村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首批试点村之一。在广泛征求村组和移民意见的基础上,新村统一按庐陵风格,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规划。
记者在住歧村看到,新村规划的村级服务中心,其村委办公楼、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敬老院、商业服务区、休闲绿化及体育文娱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该规划既保留了庐陵建筑风格的基本元素,又兼顾了移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既考虑了村级服务功能的配套齐全,又体现了生产生活的人性化需求;既突出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适度超前,又做到了移民新房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目前八都镇住歧新村试点步入扫尾阶段。
把移民当亲人,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吉水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移民新村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及其指挥部。抽调县直单位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共100余人,组成5个工作组常驻住歧村,他们吃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与移民群众朝夕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忧,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派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千方百计为移民办实事办好事。
在采访途中,记者所见到的村民都纷纷表示,一遇到什么困难马上就找工作组,非常感谢工作组成员对他们的帮助。
村委会理事主任陈冬根带记者一行参观他正在装修的新居。他说,以前村民即使有钱都不敢建房,村里年年遭水淹。如今大家新建的房子美观实用,主要道路硬化及绿化已完成,生活环境像城里一样。已经入住的村民喜悦之情都溢于言表,他们笑着告诉记者,新房住的很舒服,很踏实。
热气腾腾、风生水起的群众性创造,清一色的庐陵风格移民新居和移民们一张张写满笑意的脸都给记者此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吉安市市委书记王萍称,吉安市上下变压力为动力,积极行动,当前正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各项工作。虽然到2012年12月前,要全面完成110个移民新村建设任务,实现乡、村公路全部相通,电力、水利、人畜饮水工程全部到位,各类基本设施全部配套,依然任重道远。在良好的开局下,对下一步发展,她还是充满信心。
【搬迁工作】推荐阅读:
青山村整体搬迁2010年搬迁工作实施方案09-10
异地搬迁工作报告05-15
易地搬迁工作情况汇报07-26
县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06-06
在试点移民搬迁工作圆满结束06-10
图书馆搬迁工作经验谈06-08
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07-12
防汛抗旱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议通知07-10
田东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汇报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