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方案

2024-10-21

处理方案(共12篇)

处理方案 篇1

1 工程概况

该桥全桥为1 联: (27+27+45+27+27) m,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下部结构桥台采用U型台, 桥墩采用柱式墩, 桥墩、桥台采用桩基础。承台底与原地面高差最多达到4m, 如一次性浇筑桩身混凝土需要在桩基开挖时将原地面回填至承台底高程, 由于该处有高压线, 距地面仅10m, 在尚未迁改完成时需要进行基础施工, 拟采用先 (地面线下) 成孔再接桩的方式至桩基设计高程。根据统计, 主要是3#承台下的4 根桩基需要二次浇筑, 存在接桩情况。

2 施工准备

2. 1 场地平整

根据地形, 3#墩承台地处低洼, 需要先把桥墩周边场地用挖掘机挖平、用18t压路机碾压平整, 然后人工铺筑10cm厚的碎石。开挖时注意对桩身的扰动, 碾压时尽量采用小振动。平整场地后做好测量放样及接桩的准备工作。

2. 2 测量放样

测量组依图纸设计放出4 根桩位中点, 以书面技术交底形式交由作业班组, 以桩位中点拉十字线引出护桩, 护装的位置一般在桩径外2m内, 主要不影响接桩工作和无太大偏差为宜。经现场技术员检验无误后用混凝土对护桩加以保护。

2. 3 模板制作

模板采用5mm钢板制作, 由专业厂家量身订做, 以最长的接桩高度而定。

2. 4 机械、人员准备

高压水枪、空气压缩机、风镐、线锤、插入式振捣器、电焊机、铁锹。测量员、施工员、技术员、工人 (根据现场工作量合理安排) 。

3 施工技术参数

3. 1 桩基受力分析

3.1.1 竖向承载力分析

由于接桩是针对每根桩基, 则仅考虑单桩的受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 (JGJ94—2008) , 单桩的受力计算一般仅考虑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由于桩基的荷载未变, 桩长也未有实质性变化, 根据钢筋混凝土受压的力学特性, 二次浇筑的结合部位承载力受力无明显的变化, 混凝土和钢筋按原设计的诸多参数进行计算, 应该满足原来的设计要求。

3.1.2 水平承载力与位移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第5.7 条“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进行计算。

其参数含义说明及计算方法参考该规范进行。

3. 2 补强参数阐述

1) 混凝土比桩基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

2)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及时养护。

3) 桩基内的主筋如有弯曲, 应及时调直, 并恢复螺旋筋, 要求与设计同。主筋折断的, 必须加焊, 加焊主筋长度至桩顶 (保证深入到承台内的有效长度) 。

4 施工工艺

4. 1 场地处理

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杂物及其他垃圾。

4. 2 桩头处理

将桩头凿除30~50cm, 至混凝土密实处清理干净, 清除掉所有松动的混凝土块。风镐在凿除混凝土时注意对钢筋的保护 (特别是主筋) , 不得有松动的混凝土块存在, 将混凝土碴清除。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

4. 3 植筋

桩的主筋 φ25mm, 拟采用 φ25mm的钢筋进行接头处的补强处理, 在主筋的内侧直径为100cm的圆弧上布置间距为50cm、长度为100cm的钢筋, 植入深度为50cm。先用φ30mm的钻头成孔, 再采用M50 砂浆进行注浆, 然后植入钢筋。待强度达到75%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图1 所示。

4. 4 钢筋笼安装

根据桩基钢筋的欠缺长度进行加工, 主筋、螺旋箍筋、加劲箍筋应同原桩型。接长钢筋采用单面搭接焊, 焊接长度≥10d (d为钢筋直径) 。

4. 5 模板安装及加固

将制作好的钢模板套在处理好的桩头上, 接缝内加塞海绵条或橡胶条, 加固好模板。

4. 6 混凝土浇注

提前在浇注混凝土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浇筑之前铺筑1 层约2cm高标号水泥砂浆 (1:2) , 然后分层 (层厚约30cm) 浇注混凝土至接桩顶设计标高。

4. 7 桩间土回填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 拆除模板, 检查混凝土外观, 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后回填桩间土, 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 分层厚度不得大于15cm。

5 工艺要点

1) 桩基周边必须夯击密实。

2)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保证桩头顶面干净, 无碎渣、尘土或其他杂物。

3) 浇筑混凝土时提前在桩头铺筑1 层约2cm高标号水泥砂浆。

4) 模板安装完成后必须检查模板的垂直度, 保证接桩竖直。浇筑混凝土时随时检查模板的加固情况, 保证施工参数符合要求。

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生。

6) 详细真实地进行施工记录。

参考文献

【1】JGJ 94—2008建筑基技术规范[S].

处理方案 篇2

太行跃峰渠景观大道路基路面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工期紧、任务重,高填方路基段落填筑速度快,部分段落排水不及时地表水大量下渗,带动了原填筑路基及地块填料工序沉降的加速,管涵施工过程中,回填速度快,加上中央绿化带浇水时,水分渗入路基,加上重型车辆对路基的破坏,造成路基沉降,针对各处沉降部位,治理沉降路基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切实有效的方法:

方案一:

换填法。当路基出现沉降重要是因为填土的土质出现问题且填方工程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一般采用这种方法,首先将路面打开,将原来填筑的路基土全部取出,用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换填。这种方法施工速度快,强度高,对交通影响较小,在回填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挖补的面积要扩大,并且要做成台阶状分成铺筑使换填的土与周围的土形成一个整体。

方案二:

粉喷桩法,对于路基沉降面积比较大,且路基填筑深度比较大的情况下采取换填的方法不经济的时候一般采取这种方法。首先测定土壤的含水率等指标,然后设计出打桩的直径和深度和密度,然后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喷粉的量。施工时先在原来的路面上按照设计标记打桩的位置,然后进行打桩。然后利用高压喷浆的设备将水泥或是石灰粉喷入。

方案三:

灌浆法。利用设备将水泥浆压入土壤中使土壤改性,这种方法需要大功率的设备,技术比较复杂,但是对交通量比较大的道路来讲,处理方法对交通的影响比较小。首先还是应该通过实验确定土壤的含水率,液限等一系列的指标,来最终确定水泥浆的配合比。然后在地面上标记要灌浆的点。然后利用灌浆设备将灌浆用的高压管通入土壤中,利用高压将土壤劈裂,然后将水泥浆压入。在压浆过程中要注意压浆量,切不可压浆比较缓慢就停止,一定要按照要求达到压浆所

上海大楼倒塌处理方案 篇3

在这个梦幻般的国度,网民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如果楼只是塌了,未必算是大新闻,但若是五体投地般卧倒,恭喜楼主,想不出名都难了。你看,被恶搞还好,倘若是被人肉,肚皮上的几坨肥肉都被人用微积分算出体积,即使你有皇帝的新装,也不如一张遮羞布实在。

这里,我们看看网友是如何通过倒楼来学习托福英语词汇,如何PS奥特曼、变形金刚或是芙蓉姐姐,如何图解流行词“压力差”……本版言论不代表本刊立场。

经过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调查,莲花南路莲花河畔小区倒塌鉴定报告如下:

1:经过鉴定,该楼属于自杀,与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关系。

2:该楼自杀的原因是两侧压力太大,也就是说,该楼生活压力太大。

3:经过鉴定,该楼建筑符合要求,也就是说,该楼生理过关,心理不过关。

4:经过鉴定,导致该楼倒塌的重要原因是,该楼一侧堆土十米,另外一侧开挖四米,导致贫富差距过大。

后备方案1——该楼倒塌的原因是有人在楼内蓄意纵火,烤化地基,纵火者已经当场死亡,烧为灰烬。

后备方案2——该楼倒塌的原因是有人在楼内刻意开挖,挖歪地基,破坏者就是那天当场死亡者。

后备方案3——该楼倒塌的原因是因为四川余震,该楼正好处于余震的波峰中一个特殊频率中,导致倒塌,与建筑质量无关。

(会议记录:秘书小张提出,该楼于6月27日倒塌,余震发生在6月30日,我们认为问题不大,必要时候联合有关部门,造成该楼是于6月32日倒塌的事实)

饱和砂土处理方案分析 篇4

关键词:饱和砂土,地基处理,工程地质条件

饱和砂土是指位于稳定地下水水位以下, 其颗粒间缺少黏聚力, 含砂粒达85%~100%, 细土粒占0%~15%的松软土, 其成因主要有风积和冲洪积, 具有不均匀性及液化特点。在民用建筑中, 岩土勘察要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并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合理可行的结论与建议, 为设计、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对于饱和砂土地基重点判别砂土液化、均匀性以及处理方案建议。根据当前大量工程经验可知, 常用可行的饱和砂土的地基处理办法较多, 本文主要结合成都市新都区三河场镇的《金领大厦》项目有关饱和砂土选用何种处理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拟建金领大厦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三河场镇, 紧邻老川陕路, 交通十分方便。拟建工程包括2-3F的裙楼及28F的主楼, 主楼高约86.6m, 设2层地下室。采用框剪结构, 主楼拟采用筏板基础, 基础埋深约-10.30m, ±0.00标高为495.575m, 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4.075m。该工程目前部分基坑已开挖至设计标高, 开挖后基底局部分布细砂、松散卵石等承载力较低土层。为了确定拟建场地细砂、松散卵石的分布及埋藏条件, 进行了施工勘察。

2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上地处成都坳陷盆地内, 西部为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构造带, 东部为走向相同的龙泉山构造带, 场地处于两构造带之间的成都平原隶属四川沉降带川西褶之成都坳陷带, 呈北东35°方向展布, 受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 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 而坳陷盆地相对下降, 受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 不整合于白垩系地层之上, 形成了现代景观的冲积平原。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微弱。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

拟建场地地层主要主要为人工填土层 (Q 4 m l) 、第四系冲洪积层 (Q 4 a l+p l) 粉质粘土层、粉土层、细砂、卵石层及下伏的白垩系灌口组 (K2g) 泥岩组成。在施工勘察中揭露地层主要为拟建主楼地下室底板以下为2.0m~2.5m的是饱和细砂层, 其下为松散——中密卵石层, 2.5m以下为泥岩层。局部地层分布如图1所示。

3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西北面约35m处有府河通过, 该河流主要呈“U”形自西向东流过, 宽约40m, 流速较慢, 流量较大, 该河流距离拟建场基坑边线约35m, 水力联系较紧密, 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影响较大。

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含水介质等因素的组合情况, 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体入渗及河流侧向补给, 水量丰富, 水位变化主要受季节性降水控制。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埋深约1.16m~2.48m, 测得水位标高为483.02m, 高于基岩面约0.71m~1.83m。

由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地下水底板以下分布较厚的软弱地基土 (饱和砂土) ;二是基坑已采用了排桩支护, 但距离河流较近, 地下水丰富, 基底涌现明显, 安全隐患较大。因此, 出于基坑安全及拟建物的安全来说, 对饱和砂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迫在眉睫。

二、饱和砂土的处理方案分析

根据详细勘察成果进行了拟建物的整体设计及基坑支护措施, 拟采用了筏板基础, 以天然地基的卵石土作为地基持力层, 基坑采用了排桩进行了支护设计施工、降水工程以及抗浮施工。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时, 地基土的性质与详细勘察成果不符, 发现有饱和砂土分布, 其厚度为2m-2.50m, 可见厚度较大, 呈夹层状分布, 该层承载力较低, 变形较大, 具有液化性, 因此不能作为天然地基。通过施工勘察查明了其分布范围、厚度及基本性质。

然而在施工勘察中针对工程现状, 如何对饱和砂土进行处理是本项目的重点更是难点。针对拟建物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荷载性质、地层特征、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等情况综合考虑针对饱和砂土采取了2中处理方案。

1换填处理

换填处理施工较为简单, 造价较低, 工期较短, 但受地下水影响较大, 在地下水位之下开挖换填时, 坑壁极易坍塌, 施工安全和质量难以保证, 对本工程而言, 还可能因基坑超挖对现有基坑稳定性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本次勘察期间测得地下稳定水位标高为483.02m, 位于地下室底板标高下约1m。由于下伏基岩埋藏较浅 (位于地下室底板标高下约1.7m~2.9m) , 透水性较弱 (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 管井降水疏干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时存在一降水临界深度 (或极限过水断面) , 故难以进一步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开挖深度以下。

根据本工程特点, 建议对埋藏浅、厚度薄、仅分布于地下水位之上地段的砂层和松散卵石采取素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换填处理措施。

2振冲碎石桩

对厚度相对较大、全部或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之下地段的砂层和松散卵石, 建议采取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措施。砂层和松散卵石属无粘性土, 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振冲处理时, 一方面通过振冲器借助自重、水平激振力和高压水冲使泥浆排出孔外, 形成大于振冲器直径的桩孔, 再向孔内灌入砂石料, 在振冲器的作用下, 形成大直径高密度桩体, 另一方面由于水冲振动使周边砂土处于饱和状态, 在振冲器强烈的振动下产生液化并重新排列并密实, 从面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力。通过碎石桩体与桩间土体的共同作用, 使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幅提高。采用振冲碎石桩进行处理具有施工方便、速度较快、造价相对低廉的特点。根据本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 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时, 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应由具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地基处理设计。

(2) 上部设计单位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为460k Pa, 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要求较高, 为确保采用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建议对需处理地段的砂层先采用连砂石换填后再进行振冲处理, 并在正式施工前选择场地代表性地段进行试验。

(3) 本场地需处理的地层总体埋藏浅、厚度小, 由于浅表层无上覆土层压力, 振密效果相对较差, 建议待振冲碎石桩施工完成后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 使浅表层分布土层密实, 满足设计要求。

(4) 拟建建筑基坑距周边建筑物较近且基坑支护已经完成, 采用该方案施工时须注意震动对周边邻近建筑物及现有基坑的不利影响, 建议加强对周边邻近建筑物及基坑的监测工作。

(5) 施工完成后, 应按照有关规范规定, 由有专业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6) 采用该方案时, 其施工设备 (主要为吊车和振动压路机) 较重, 设备进出基坑需用大型起重设备。

通过上述2种方案处理方案都能对饱和砂土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 但根据处理效果、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造价等综合分析振冲碎石桩处理效果明显, 施工方便, 对周边构筑物及坑壁影响较小, 是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如今, 金领大厦已经亭亭玉立, 稳稳的群立于三河镇853小区中, 见证了饱和砂土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的方案是正确可行的。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坯布油污处理方案 篇5

为防止坯布油污、锈渍等影响成品质量,对已出现的油污、锈渍问题,作以下处理方案:

一、坯布检验发现油污、锈渍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到相应车间,要求整改,并跟进效果;

二、对于已出现的坯布油污、锈迹,在坯布了机时,第一时间将整单坯布情况汇报给施总,原则上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根据油污情况,重新评审确认后整理工厂;

2、后整发联发产品:坯布了机后跟联发郭主任、计划贾经理确认后,安排集中洗污,确保洗后有车发联发,收坯后立即投产,防止出现坯布沾色、发霉等二次问题发生;

3、对于两天内无法洗完的产品,可以提前安排洗污,洗污后要用吹风机吹干,防止出现坯布沾色、发霉等二次问题发生;

4、后整发天义恒的产品:发货前由计划部通知楼主任,后整指示单上写明油污等情况,提醒天义恒适当延长冷堆时间,去锈时间,确保处理干净;

5、后整发萧漂的产品:严重的油迹、锈迹可以提前安排洗污,洗污后要用吹风机吹干,防止出现坯布沾色、发霉等二次问题发生;发货前由计划部通知楼主任,增加酶油工艺,确保处理干净;

6、其他特殊情况,单独商讨确定调整方案;

三、责任人

主要责任人:施总、楼桔明

相关负责人:贾经理、郭建峰、施招娣、邵斑斑等;

处理方案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不良地质;表现形式;结构特征;处理方案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处理不良地质路段,促进市政交通发展,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我国也从法律上对道路等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确保路段路基的安全指数,防止因不良地质而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对社会形成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因此施路工程要严格把守路基质量,提高施路工程的工作水平,以此达到国家所设定的法律标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地质,容易出现积水路段、风沙路基等现象,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为此我们要对市政道路路段路基不良地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找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来解决不良地质带来的干扰。

1.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现形式

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某些市政道路可能会出现不良地质状况。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城市雨水充沛,降雨量较大,地下土质中的沙层便会受到影响,沙层变软。不可忽视的是,地下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如果时间过长,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和沙层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长期受到化学反应的侵蚀,沙层就会变成褐色或者变成灰色,这些沙层便被称为软沙层,又被称作软土地区[1]。这些土层由于浸泡在水中,所以通常情况下水分较多,空隙较大,抗压能力较弱,相对来说大都失去了流动性能,只有很小的部分流沙存在于地下水中。通常情况下,老路基是市政道路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现形式,而且由于常年雨水作用,这些老路基的弯沉值都比较大,为了使老路基得到更好的处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老路基的特点。

一般来说,老路基容易出現在旧城区道路改造的过程中,这些路基年代久远,历史较长,大多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路基。这些路基鲜明的特点是有很多小波浪的起伏,有的起伏肉眼是看不到的,而且这些小起伏的数量较多,所以即使它很小,但是行车中还是能感觉到的。老路基的弯沉值一般是500左右,还有一些已经达到了1000或者1000以上,严重影响了乘驾者的舒适感。如果施工队伍没有及时对市政老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对其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案,那么就会对市政交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促进城市长远发展,影响城市的经济进程。

2.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结构特征

不良地质路段路基成因及具体构造各不相同,表现最为显著的是路基土层中的土壤厚度和土层元素。不同的路段路基具有不同的砂质淤泥厚度,具有不同的构成元素,其土质特点、土性状况、地貌特征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路基毁坏程度会受到当地地貌特征和土层行政的影响,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

(1)从地理方面角度分析,不良地质路段路基多出现在积水地区或者河水旁边,这些地区容易发生积水状况,并且该地段地下水水位较浅,地表径流容易下渗进去,加大了雨水下渗的能力,尤其是在雨水充沛季节,这些地段还会形成湿地、海子。

(2)从地质层中的土质分析,市政道路不良地质路段路基一般都是软土土层,抗压能力比较弱,大大降低了地表承重力[2]。

(3)从路基整体来看,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面一般会有很多小型的颗粒物,并且这些颗粒物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除此之外,路基上的粉细砂和亚砂土特别容易受到侵蚀,尤其是雨水作用更为明显。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中层部分分布着“粪土”,厚度约为40厘米,其土质较软,抗压性能普遍较弱。

3.市政道路路基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本文上述部分主要分析了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形成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对不良地质的路基结构特征作了具体的论述,通过上述的归类总结,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不良地质路段路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希望借助以下措施来将施工控制达到最佳状态。

3.1沼泽地及淤泥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沼泽地在不良地质路段路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沼泽地的处理方案,以供其他施工工程参考、借鉴。

(1)为了处理好沼泽地不良地质路段,我们首先要掌握好沼泽地的处理面积,即其深度和长度,这是所有工作中的第一步,只有控制好深度和长度,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同时,我们要对其控制值进行验算,对于偏差较大的数值,需要重新确定其范围。

(2)做好上述工作后,我们要明确下处理路段要想变得稳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沉降的,为此,我们要快速完成下处理路段施工任务,但是所有的工作不能因为心急而忽视施工质量。

在回填的时候,应该使用正确的回填材料,按照科学的比例来调配材料,控制好材料中的含沙量和含水量[3]。

(3)施工最后要严格控制施工工程质量,针对一些关键细节部分,要提高责任心,加大监督和控制的力度。

3.2挖方路段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挖方路段也是不良地质路基的表现之一,挖方路段的承载力普遍较小,危害系数较大,严重的话,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容易诱导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处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在处理挖方路段时,我们要注意回填材料,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把多余的水分过滤出去,防止土质沙化、软化,除此之外,我们要不断碾压铺路材料,加大路面的压实度,保证行车稳定。

(2)处理挖方路段时,要注意临时排水性。施工的时候如果排水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冻结路段,不能及时排除路面积水,妨碍工作的进展;同时要利用排水管的优点,在路面铺设排水管能够降低含水量,对路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3旧路段路基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为了合理规划社会资源,重复利用旧路路段,加快旧城区的市政道路建设,我们要对旧路路段路基进行处理和设计,以便降低工程难度。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当新路和旧路发生重叠、交叉的时候,我们要严格控制旧路路段施工状况,把旧路完全清理干净,然后再采用回填方法,应当注意的是旧路回填时填充的材料要和新路一样,最后再增强路段路基的压实度,以确保其稳定性[4]。

(2)在清理旧路过程中,施工工程要彻底清净软路肩,工程管理人要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细节,对施工状况进行严格考核和检查。

(3)若旧路在路基工作区下,仍然要坚持认真控台阶帮宽,我们要确定路基帮宽路基和旧路处于同一高度水平,同时要在新的全路基宽度分层铺路,加强压实度。

(4)就工程整体而言,施工单位要确保整个施工质量,把握各个施工环节,加强关键技术的监督,对一些不合格的工程项目进行重新施工,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4.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处理方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处理市政路段不良地质路基,我们首先要认识不良地质路段路基的表现形式、结构特征,掌握不良地质路基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不良地质路段路基进行分类总结,针对不同的不良地质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案,抓好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水平,以供日后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晓谋.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新疆交通科研所.干旱地区路基土压实填实沉陷量室内研究试验报告[R].1995.

[3]交通部公路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篇7

关键词:隧道,塌方,处理

1隧道塌方简介及处理方案重要性

1.1隧道塌方定义理解

隧道工程在开挖进尺过程中遇到围岩出现断层、破碎带、溶洞、涌水、流砂等围岩结构变化, 未采取预支护措施、施工不及时或施工质量差等原因, 造成围岩失稳, 形成滑塌, 出现隧道塌方。

1.2隧道塌方形成原因

(1) 在风化、破碎围岩或穿越断层且地下水丰富段落, 未提前采取超前辅助措施, 爆破开挖后围岩坍塌。

(2) 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或预报内容偏差较大, 对前方实际存在的断层、涌水等易滑坍岩层未起到预防作用。

(3) 超前支护搭接长度不足、有效长度短、注浆不饱满等超前支护施工不规范。

(4) 掌子面后方已支护段落有隐性滑动面, 在前方掌子面爆破震动后导致后方滑落塌方。此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未设计钢支撑的II、III级围岩, 正常锚喷支护后, 表面未发现有滑层, 但在前方爆破震动后, 使后方隐性滑层坍塌。

(5) 施工开挖方法不正确, 如应采用“上下台阶开挖”, 而实际采用“全断面开挖”等。

1.3科学、合理及切实可行塌方处理方案的重要性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 受地质构造变化、地下水发育及其它原因, 出现塌方频率很高。塌方后造成隧道工作面停工, 少则几日, 多则数月, 人员窝工、设备闲置;且增加塌方处理费用;危及施工安全。因此, 选择一个安全、经济、高效的塌方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2小塌方处理方案

(1) 观察塌方稳定后, 对塌穴表面进行喷射C25混凝土, 厚度10cm, 进行封闭处理;

(2) 以钢支撑强支护, 钢支撑可以采用型号不低于16#的钢格栅或工字钢拱架, 钢支撑间距不大于1.0米;

(3) 钢支撑架立后, 喷射C25号混凝土, 先把钢支撑厚度范围内喷满, 然后自钢支撑侧面向塌穴空洞内喷射同标号混凝土, 直至喷满为止;

(4) 此塌方处理完毕, 向前进尺, 短距离内要遵循“短进尺、弱爆破”, 减少对塌方体的扰动, 避免二次塌方的出现。

3中塌方处理方案

(1) 待塌方稳定后, 对塌穴表面进行喷射C25混凝土, 厚度10cm, 以封闭加固;

(2) 及时施作钢支撑, 钢支撑可以采用型号不低于18#的工字钢拱架, 钢支撑间距不大于0.75米;钢支撑架立完毕后, 把钢支撑厚度范围内喷射C25混凝土;

(3) 在初支内预埋混凝土注浆管, 注浆管至少留2根以上, 保证其中一根注浆管顶部伸至塌穴空洞上部, 注浆管底部与钢拱架焊接;

(4) 使用混凝土输送泵经预埋注浆管向塌穴空洞内注C25混凝土, 应分层进行, 分层厚度控制在1米左右, 待下一层混凝土形成一定强度后方可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以底层混凝土作为承载体, 支撑上部荷载。分层浇筑, 直至混凝土注不进为止, 此时塌穴空洞基本注满。

4大塌方处理方案

4.1塔崖驿隧道右幅塌方

4.1.1 塌方概述

塔崖驿隧道右洞按照II级围岩上台阶开挖施工至距洞口316米处 (桩号RK61+531) , 钻爆法施工爆破后, 掌子面前方9米 (RK66+531~+540) 范围拱部及左侧边墙部位出现塌方, 塌方高度达20多米, 塌方量约3000m3, 塌方为岩层节理交汇处出现滑层所造成, 塌方岩石呈红色, 岩石表面风化、有夹杂物。塌穴内出现较大的空洞, 且不间断向下坍塌, 且石块粒径较大, 人员在下方施工没有安全保证, 下附塌方现场照图1。

4.1.2 塌方处理方案

(1) 封闭塌方表面。

用C25喷射混凝土对掌子面及塌穴表面进行喷射混凝土, 封闭加固。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10cm以上, 对塌穴内喷射混凝土可以采用挖掘机斗捆绑喷锚管或喷锚管绑于钢管人工高举等方法进行喷射混凝土。

(2) 加固后方。

自塌方起点位置 (RK66+531) 向后方加固3米, 加固采用立设18#工字钢拱架, 立设7榀, 间距50cm。锁脚锚杆采用Φ50×5mm注浆小导管, 长度4米, 每榀工字钢拱架每侧至少4根。设置系统锚杆, 系统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 L=3.5米, 纵、环向间距0.5×1m, 梅花型布置。工字钢拱架之间连接筋采用Φ22mm, 环向间距1m。钢筋网采用Φ8mm, 网格尺寸20×20cm。喷射砼采用C25号喷射砼, 厚度22cm。

(3) 塌方段处理。

第一步:自塌方起点 (RK66+531) 后退1米处开始向前施作超前大管棚, 大管棚设置在拱部1200范围, 管棚长度L=13m, 大管棚采用Φ108、壁厚6mm的无缝钢管, 尾端与附近的18#工字钢拱架进行焊接, 前端伸入塌方终点岩石前方至少2米, 环向间距40cm。大管棚入岩段设置溢浆孔, 塌方悬空段不设溢浆孔, 前端设置止浆阀, 注1:1水泥浆, 保证管内注浆饱满。

第二步:大管棚施工完毕后, 在下方立设I20b工字钢拱架, 间距50cm, 锁脚锚杆采用Φ50×5mm注浆小导管, 长度4米, 每榀工字钢拱架每侧4根;工字钢拱架上下设双层钢筋网, 钢筋网采用Φ8mm, 网格尺寸20×20cm;C25喷射混凝土, 喷层厚度26cm。在初支封闭前在拱部间隔预留注浆管4个, 注浆管伸入空洞长度分别为3、4.8、6、9米, 底部外露0.5米, 管径为15cm (此管径与混凝土输送泵管相适应) , 以备后续注浆。

第三步:待钢拱架加固至塌方终点 (RK66+540) 后对塌方段空洞进行注浆, 注浆使用C25混凝土, 采用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通过预留注浆管向塌穴空洞内注混凝土。初次注混凝土要连续进行, 确保混凝土形成闭合拱, 闭合拱厚度不少于0.5m。但混凝土灌注速度又不宜过快, 防止侧压力挤垮拱架。

4.2太平梁隧道左幅塌方

4.2.1 太平梁隧道左幅塌方简介

太平梁隧道发生塌方位置为左幅距洞口528米处 (LK61+408~LK61+415) , 此塌方为断层破碎带形成水囊, 爆破扰动后滑塌, 大量涌水, 泥石流大量涌出。塌方范围较大, 局部形成空洞, 采取了预注浆固结, 然后进行强支护的方案进行了处理, 下附塌方现场照图2。

4.2.2 处理方案

第一步:搭设简易脚手架至塌方口, 满足打锚杆及注浆要求, 后开始对塌渣表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加以固结。然后对塌穴口封闭, 封闭采用钢管及钢筋作骨架喷射C25混凝土封闭。在封闭前预留注浆管, 注浆管伸入塌穴空洞内, 外漏端头, 用于接管泵送混凝土。

第二步:对局部空洞采用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向塌穴内泵送C25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要分层进行, 每次宜控制在1米左右, 层层之间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 保证下层混凝土形成一定强度后才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对其它未出现塌穴空洞或混凝土难以注入处, 经潜孔钻成孔, 通过所钻注浆孔向孔内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M20水泥砂浆。第一阶段采用注砂浆和混凝土固结3米厚, 然后开始工字钢拱架加固。

第三步:混凝土及砂浆形成一定强度后, 开始对拱部范围出渣, 高度根据现场踏渣稳定情况而定。然后支立钢拱架, 先支立拱部钢拱架。钢拱架锁脚锚杆采用φ50×5mm小导管, 长度4~6米, 每侧不少于8根;及时对下部剩余渣体出渣, 然后把上部工字钢向下顺接, 形成闭合。

第四步:按上述步骤施工至塌方终点 (LK61+415) 后, 为保证塌方的整体稳定性, 向前继续按照“V级深埋”参数加固过渡10米。

第五步:塌方加固处理完毕后, 对塌方段采用潜孔钻斜向上钻孔4~5个, 长度伸入塌穴4~5米, 对塌穴进行补充注浆, 注浆采用1〯1水泥浆, 保证拱顶上方5米塌穴范围内密实、无空洞。

4.3大塌方案例总结及评价

(1) 第一案例主要方法是超前支护形成防护棚, 在下方逐榀架设钢拱架加固, 最后向塌方空洞内注混凝土, 此处理方案适用塌穴塌空情况的处理。第二案例主要方法是对塌穴内塌渣进行预注浆固结, 然后在下方采用钢拱架逐榀加固, 此方案适用塌穴未塌空、塌渣量很大, 难以清空塌方的处理。

(2) 第一案例初期塌穴内不断掉块, 喷射混凝土封闭后塌穴内比较稳定, 发现超前大管棚作用不大。因此, 在塌方处理时需根据塌方稳定情况选择是否需设超前支护。

(3) 针对出现塌空、塌穴基本稳定的塌方处理, 考虑经济性, 可以不设超前大管棚, 而采用费用相对较低的“纵向钢梁法”。纵向钢梁法为在塌穴基本稳定, 在下方进行钢支撑加固时, 在钢支撑上方环向按一定间距纵向设置, 纵向钢梁采用工字钢截取等同钢支撑设置间距长短, 纵向钢梁与钢支撑焊接, 随钢支撑立设进度, 榀榀设置。按此方法施工后使得钢支撑与钢梁形成了一层“钢网格”, 可以阻止大块掉石;且能保证钢支撑受力均匀、整体稳定。如现场掉块粒径相对较小, 可以调整“钢网格”尺寸或在纵向钢梁上另铺设一层钢板。

第二案例总结如下两点:

(1) 在工作面处于坍流体情况下, 上台阶范围可以缩小, 把上下分台阶位置抬高,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确定上台阶支护范围, 但必须保证支护体的稳定。

(2) 超前钻孔法所注砂浆和混凝土扩散范围较小, 固结难以形成整体, 注后继续塌渣, 使得出渣和注浆量增加了许多, 而应采用超前小导管或大管棚注1〯1水泥浆方法。

5预防塌方的措施

(1) 按规范和设计选择正确的施工开挖方法, 降低一次爆破震动力。

(2) 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把长期、中期、短期预报有机结合使用, 确保预报的精度,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对施工起到良好的预报作用。

(3) 在围岩发生变化后, 要及时进行围岩变更, 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 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避免因施工质量差而导致塌方。

6塌方处理的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 任何塌方处理方案都要保证施工人员及机械的安全, 确保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处理。

(2) “方案适用”原则, 因引起塌方的原因众多, 处理方案也有多种, 所选方案要适用, 适合该塌方处理。

(3) “经济性”原则, 同一塌方可能存在多种处理方案,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要选择处理费用相对较低的方案, 节约投资。

地基处理方案优化 篇8

关键词:地基,碎石桩,预制桩

0 引言

随着地基处理设计水平的提高、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施工设备的更新,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 对于各种不良地基, 经过地基处理后, 一般均能满足建设要求。由于地基处理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地基处理项目的增多, 用于地基处理的费用在工程建设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因而, 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 除了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外, 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1 工程概况

1.1 站址位置

110 k V大村变电站工程, 拟在太原市小店区汾河东岸太茅路以西约160 m, 正阳街与太茅西路处交叉口东北角兴建, 站址南北长39 m, 东西宽26.5 m, 高程约在773 m。

1.2 地基土分布及性质

根据勘探结果, 站址18.0 m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冲洪积地层Q4al+p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地层Q3al+pl, 对站址区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和特征描述如下:

(1) 层杂填土层 (Q4ml) :黄褐色或灰黑色、松散、稍湿, 上部较硬, 下部较软, 由炉渣、碎砖块、煤屑、混凝土和白灰组成, 上部含少量粘性土, 下部粘性土含量较高, 局部为素填土, 厚约1.5 m, 主要位于场地南部大棚及村级道路地段, 相应层底标高771.5 m, 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1) 杂填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80 k Pa, 属高压缩性土层, 厚度较大, 约5.0 m~7.0 m, 该层填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不宜作为变电站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2) 层黄土状粉土Q4al+pl:黄褐色~黄棕色, 湿~很湿, 稍密, 土质不均匀, 含少量砂砾石, 粉砂含量较高, 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厚约1.50 m, 相应层底标高770.0 m, 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2) 层黄土状粉土, 稍密, 在场地内分布稳定, 压缩系数a1-2=0.52 MPa-1, 属高压缩性土层, 标准贯入击数2击~3击, 承载力特征值fak=95 k Pa。该层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不宜作为变电站场地的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3) 层细砂Q4al+pl:黄褐色, 饱和、稍密~中密, 颗粒不均匀, 混砾砂, 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局部夹粉土薄层, 该层厚约8.0 m, 相应层底标高762.0 m左右, 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3) 层细砂, 稍密~中密, 标准贯入击数4击~9击, 承载力特征值fak=130 k Pa, 为场地内可液化土层, 不宜作为变电站主要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4) 层粉土Q3al+pl:黄褐色, 湿, 稍密, 含氧化铝及氧化铁条带、斑点, 土质不均匀, 含少量砂砾石, 局部夹粉质粘土层及粘土薄层, 揭露厚度6.0 m~7.0 m, 相应层底标高755.0 m, 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 (4) 层粉土, 稍密~中密, 在场地内分布稳定, 承载力特征值fak=130 k Pa, 为场地内较好的下卧层。

1.3 地下水条件

本次勘探站址场地揭露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5 m左右, 地下水由东向西径流, 年变幅约为1.0 m。

1.4 黄土湿陷性评价

本次勘测场地内普遍存在 (2) 层黄土状粉土层, 厚约1.5 m~2.0 m, 水位埋深1.5 m左右, 为饱和黄土, 根据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可不考虑其湿陷性对地基的影响。

1.5 地基液化评价和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及地震动参数

本场地地基土0.0 m~20.0 m范围内以杂填土、粉土及细砂为主, 地下水位埋深1.5 m左右, 本区地震烈度8度。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此次标准贯入试验、室内颗分试验结果: (3) 层细砂地基土为液化土层。经计算,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 该拟建场地属液化场地, 地基液化等级为严重, 主要液化土层为第 (3) 层细砂。

2 液化特征及危害

地基土液化是指饱水的粉细砂或轻亚粘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时失掉强度, 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力学过程。砂土液化主要是在静力或动力作用下, 砂土中孔隙水压力上升, 抗剪强度或剪切刚度降低并趋于消失所引起的。砂土液化 (地基土液化) :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 (不含黄土) , 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 使地基承载力丧失或减弱, 甚至喷水冒砂, 这种现象一般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

其产生的机理是:地震时, 饱和砂土和粉土颗粒在强烈震动下发生相对位移, 颗粒结构趋于压密, 颗粒间孔隙水来不及排泄而受到挤压, 因而使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土颗粒所受到的总的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 土粒之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 土颗粒便形同“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 形成所谓液化现象。

3 基础选型分析及地基处理

3.1 基础选型

全站整体建 (构) 筑物, 采用构件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的装配式设计方案, 结合地质情况和上部结构形式,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

3.2 地基处理方案

可液化地基的处理, 其出发点是改变它的内在条件, 增加土体密实度和改善排水条件。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桩基或深基础。

采用桩基础时, 桩端伸入液化浓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 应按计算确定, 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不应少于0.5 m, 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宜少于1.5 m。

2) 振冲碎石桩。

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 k 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 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桩长不宜小于4 m, 可达20 m。通过置换或挤密使土体的空隙减少, 强度增大, 碎石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减少沉降量。

3) 换填法。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液化地基土的处理范围, 在基础外缘以外的处理宽度, 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3.3 地基处理方案技术比较

1) 桩基或深基础。

优点: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小、稳定性好, 是解决地震区软弱地基和地震液化的地基抗震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唐山大地震中采用桩基的建筑一般受害轻微。

缺点:施工工艺复杂, 施工过程容易受地层变化复杂的影响, 出现断桩。桩数量多时受施工机械影响。

2) 振冲碎石桩。

优点:挤密效果非常好;无土体流失, 砂石用量少。

缺点:对附近建、构筑物有一定的震动感和挤压影响, 建筑密集区不适合使用。

3) 换填法。

优点:承载力高, 刚度大, 变形小。

缺点:不适用于深厚软弱地基。

3.4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3.7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桩基时, 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 (不包括桩尖部分) 应按计算确定, 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 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8 m, 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 m。

2) 采用深基础时, 基础地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 其深度不应小于0.5 m。

3) 采用加密法 (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 加固时, 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 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12击。

4) 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或增加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

5) 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 在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 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3.4.1 换填法

结合110 k V变电站的地质情况, 液化土层埋深为11 m, 地下水位为地面下1.5 m~12 m, 如果采用换填法时开挖深度太大, 产生的费用较高, 不适合本工程实际。

3.4.2 挤密碎石桩

由于110 k V大村变电站位于庄稼地, 150 m范围内没有建筑物, 所以具备施工条件。

根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3.7要求, 结合地质勘察报告, 碎石桩布置图如图1所示。桩距1 000 mm, 桩径400 mm, 桩长9 m。共需布桩1 876根。碎石桩上铺设300 mm褥垫层。

设计条件:第 (3) 层细砂承载力特征值fak=130 k Pa。

桩土应力比:取n=2, m=d2/de2=0.42/1.05×1=0.15。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4.3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本方案拟采用0.4 m×0.4 m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桩长9 m。预制桩钢筋伸入独立柱基础100 mm。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规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如下:

其中, qsik为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为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布置图见图2。

3.5 地基基础荷载分析

地基基础荷载分析见表1。

k N

3.6 地基处理方案经济比较

地基处理方案经济比较见表2。

综上所述,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和碎石桩在技术上都能满足工程要求, 在经济上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更经济。因此本方案推荐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4 结语

平原水库土坝防渗处理方案 篇9

1 平原水库土坝防渗处理原则

对于已建平原水库土坝渗透破坏, 应先通过检查、观测、已有资料分析, 找出渗漏原因, 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在建平原水库应通过地质勘测、结构形式、筑坝土质、运用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无论是已建或在建的平原水库土坝渗透破坏处理, 垂直防渗与水平防渗。垂直防渗有混凝土防渗墙、水泥防渗墙、垂直铺塑、高压喷射板墙灌浆、黏土贴坡、黏土截水槽等;水平防渗主要有土工膜、复合土工膜或黏土水平铺盖、水下抛土等。措施有:在土坝的背水坡开沟导渗、坝后压渗、导渗沟和减压井等。一般来讲, 垂直防渗比水平防渗效果要好, 它可以比较彻底地解决坝基和坝体的渗透破坏问题, 而水平防渗结合下游减压虽能保证坝基渗透稳定, 但仍有一定的渗漏损失。在实际土坝渗漏处理时, 应尽量采用上堵的方法。上游防渗是主要手段, 下游排水反滤只起辅助作用。是“上堵”, 还是“上堵”和“下排”相结合, 应根据实际情况、防渗条件和客观要求, 本着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来确定。

2 平原水库土坝防渗处理方案

2.1 水平防渗技术

水平防渗是较常采用的一种防渗形式。当迎水侧的地形条件允许时, 迎水侧台地与天然黏土铺盖或铺盖较薄或工程所在地附近有黏土资源时, 可以考虑采用水平铺盖防渗措施。水平铺盖防渗与土坝的斜墙防渗或黏质土坝的坝体相连, 共同构成防渗体。近几年随着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 采用复合土工膜替代黏土材料进行水平防渗已是大势所趋, 并为工程界所接受, 在许多防渗工程上得到应用。 (1) 黏土铺盖。在土坝上游的天然铺盖存在缺陷或有人工铺盖但经运用有局部缺陷时, 可采用原铺盖补强或增做铺盖等方法处理, 延长渗透, 控制坝基渗透变形、达到安全稳定的目的。黏土铺盖应结合原有天然铺盖情况、黏土质量、分布、厚度、地形等综合考虑。铺盖厚度和长度应结合地质资料通过设计确定。铺盖厚度应保证各处通过铺盖的渗透坡降不大于允许坡降, 下游渗流出逸处的剩余水头不致产生管涌、流土。铺盖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加厚, 前端厚度约为0.50-1.00m, 末端不应小于水头的1/6-1/10。水平铺盖与坝体或坝体的防渗体连接时应适当加厚, 有特殊要求时还要加铺一定厚度的保护层。铺盖的渗透系数与坝基的渗透系数之比大于1000倍。铺盖长度即有效长度, 可根据渗流量与铺盖长度的关系曲线上的显著改变点来确定。它应满足坝基和下游出口水力坡降, 并小于其相应的允许水力坡降。一般在水头较小、适水层较浅的坝基中, 铺盖有效长度可采用5-8倍水头, 水头较大、透水层较深的坝基采用8-10倍水头。 (2) 抛土防渗技术。在已建平原水库不能放空的情况下, 局部加固已存在的断裂、塌坑、孔洞等引起的集中渗泥, 加固铺盖, 可采用水中抛土防渗技术。通过船、排体等载运土工具至指定抛土区域将土倒入水中, 北方也可利用冬季冰上推土春季融化后或打冰槽、冰孔使土落入水中。 (3) 水平复合土工膜防渗技术。复合土工膜是由PE或PVC的防水片材与涤纶或丙纶无纺布经特殊工艺, 如热融或热枯等加工而成。PE或PVC的片材起防水作用, 涤纶或丙纶无纺布起保护防水片材避免刺破的作用。复合土工膜的防水效果非常好, 较黏土防渗提高10万倍以上。用复合土工膜替代黏土防渗体, 在技术上、施工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复合土工膜的厚度应根据作用水头、膜下可能产生的裂缝宽度、膜的应变和强度等通过计算估算, 铺盖的合理长度, 应使坝基渗透坡降和渗流量限制在许可值内, 通过水利计算确定, 一般长度为作用水头的5-6倍。施工时, 先清除防渗区域内的一切尖硬杂物, 铺设复合土工膜。复合土工膜拼接有焊接和胶接两种方法, 一般焊接法应用较多。复合土工膜的周温铺至防渗区域以外5-6m, 以防绕渗, 并做齿墙压住。复合土工膜的上面防护可根据是否在枯水位以上或水库运用时是否对复合土工膜产生破坏为条件确定是否防护, 以及防护方法。

2.2 垂直防渗技术

垂直防渗是坝基或坝体防渗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坝基都适用。主要取决于坝基的地质结构。垂直防渗比较适宜于透水层较薄的地基, 与坝体防渗体相连, 可以作成封闭式垂直防渗, 基本截断渗漏通道, 渗透破坏可以得到根治。对于透水层很厚、隔水层很深的双层基础。采用封闭式垂直防渗施工难度大且造价太高, 如果单纯消除渗透破坏、增加渗径, 可以采用悬挂式垂直防渗。当坝基透水层内存在连续的浅层弱透水层时, 考虑半封闭式垂直防渗比较合适, 但必须在勘察资料充分且经过渗流计算后才可实施, 以免造成浪费。 (1) 链槽成铺技术。a.技术原理。通过与地面成45°大臂链条上安装挖斗切土器, 链条绕大臂旋转带动挖斗切土器全断面切削地层, 岩渣通过控斗切土器运至地面, 槽内用泥浆固壁。槽内可以置入土工腹或注入混凝土形成防渗帷幕。b.主要设备。全套设备由链条开槽机和其他辅助设备组成。链条开槽机包括造浆系统、动力系统、升降和牵引系统等。c.应用范围、适用地层。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堤坝防渗、病险库除险加固、施工田堰防渗、海岸港池工程防渗、截潜、闸基防渗、构筑物防渗等工程。适用于最大粒径不超过槽宽的各种松散地层、最适用于砂性土和各种砂砾石、鹅卵石地层。 (2) 开槽成墙技术。a.技术原理。利用电动机带动直线针轮减速机驱动刀杆上的利刀和喷嘴作往复运动, 刮刀破岩、喷嘴喷射高速水流切削地层, 通过反循环系统, 泥浆护壁。成槽后置入土工膜或浇注混凝土形成防渗体。b.主要设备。锯槽机、柴油发电机、高压水泵、普通水泵、慢速卷扬机、反循环系统等。c.适用土层。适用于土层、砂层和粒径小于5cm的砂砾层。d.施工工艺。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如平整场地、检查水管、电路连接等, 接通电源和高压水泵, 使锯槽机空转数分钟后, 在原地开沟造槽。按开槽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启动慢速卷扬机, 牵引锯槽机前进2-3m, 把卷有土工膜的钢管垂直放入成槽内, 并随着锯槽机的的进入, 将土工膜垂直、平展地铺在成槽内。e.技术特点。成槽连续, 宽度可随设计要求在20-50cm之间变化, 成槽深度10-12m, 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操作简便、造价低等特点, 得到工程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春生, 刘欣锋.水库土坝防渗加固处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12) .

再生水回用处理方案研究 篇10

新疆某电厂建设2×350MW间接空冷发电机组, 配2×1200t/h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燃煤锅炉。全厂水源为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再生水主要水质指标为:溶解固形物1286.6mg/L, 重碳酸根离子333.2mg/L, 氯离子135.4mg/L, 磷酸根离子5.9mg/L, 氨氮26.6mg/L, 钙离子180.4mg/L, 镁离子47.1mg/L。

2 再生水处理系统方案

电厂建设一套再生水处理系统, 根据再生水水质指标, 拟采用以下两种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

方案一:石灰法;方案二:膜生物反应法 (MBR) 。

3 技术比较

3.1 再生水处理系统出水用途

再生水处理系统产水不仅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和机组的工业水, 还用作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水源。其用户用水量见表3-1。

3.2 再生水处理系统设计出水水质

由上可知,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及循环水系统作为再生水的主要用户, 其对进水的水质要求决定了再生水的处理方案。

3.2.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对进水水质要求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一级除盐和混床系统, 其中, 反渗透的设计回收率为75%, 被处理水在反渗透内将浓缩4倍。根据再生水水质, 经过膜软件计算, 当反渗透的回收率为75%时, 即使使用阻垢剂也不能阻止磷酸钙和碳酸钙的结垢, 当反渗透的回收率降至70%时, 使用阻垢剂的情况下, 磷酸钙仍有结垢倾向, 所以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要求必须对原水采取除磷措施。

3.2.2 循环水系统对补充水水质要求

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规定, 再生水作为间冷开式循环系统补充水时, 其总磷应小于1mg/L;根据循环水的运行工况, 其浓缩倍率为4, 经过计算, 磷酸钙和碳酸钙在浓缩4倍的循环水中有严重的结垢倾向, 所以循环水补充水要求必须对再生水采取除磷和降低暂硬措施。

3.3 再生水深度处理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不仅要降低再生水的暂硬, 还要有效降低再生水中的总磷, 并且要求磷的残留尽量低 (原水中钙离子含量较高, 达180.4mg/L) , 以便符合后续系统进水水质要求。

3.3.1 石灰法深度处理系统的功能

石灰法主要用作除去原水中的暂时硬度、总磷、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 同时辅以杀菌剂, 可以达到有效除去有机物的效果, 能对再生水污染物进行更为全面的净化, 满足设计出水水质要求。其出水水质如下:

碱度≤50mg/L (以Ca CO3计) ;总磷≈0;SS≤2mg/L。

结合再生水水质分析报告和系统设计出水水质得知,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需要除去再生水中的碱度、硬度、总磷, 石灰法正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3.3.2 MBR深度处理系统的功能

MBR是由高效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它采用膜分离取代传统的重力沉降过程, 实现了高效的固液分离效果。MBR对水中COD、BOD、SS、氨氮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90%、93%、95%和90%, 但是它只有在一定氨氮含量的情况下才能部分除去碱度。采用生物法除磷时, 磷一般以生物质的方式储存在污泥中, 最终通过排泥才能除去, 而MBR的特点是泥龄长, 排泥量少, 反而不利于磷的排出, 造成磷在水中二次溶解, 最终除磷效果一般;而且MBR不能除去硬度, 所以MBR方案不能很好满足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的补水要求。

3.3.3 再生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综上所述, 石灰法处理系统能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暂硬、总磷、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 满足后续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要求, 而MBR法只能除去部分碱度, 不能有效除去再生水中的总磷, 造成后续反渗透设备易结垢, 回收率降低等, 故推荐再生水采用石灰法深度处理方案。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污水厂来再生水→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双室过滤器→循环水系统和补给水处理系统

4 经济比较

方案一初投资约580万元, 年运行费用约70万元;方案二初投资约950万元, 年运行费用约139万元。

5 结论

在技术上, 方案一比方案二更能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暂硬、总磷、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 满足后续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要求。

在经济上, 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省投资约370万元, 而且其运行费用远低于方案二。

综上所述, 方案一在技术上可行, 在经济上合理, 因此本工程的再生水推荐采用石灰软化处理方案。

摘要:新疆某电厂采用再生水作为全厂用水水源, 本文根据再生水水质, 结合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装置的运行要求, 将石灰法和膜生物反应法 (MBR) 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 确定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再生水回用处理方案。

关键词:再生水,石灰法,MBR,磷酸钙垢,碳酸钙垢

参考文献

[1]戴建强, 郑敏.城市中水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处理技术实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 (08) :108~111.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方案简介 篇11

上海(无锡)多灵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最早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研发及制造的企业。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制造城市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已有十几年经验。SLC垃圾焚烧炉已通过国家级鉴定,并获得原机械工业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科技部、经贸部、建设部、国家环保部等多部委联合颁发的科技新产品推广证书。完全属自主知识产权,还获得十多项发明专利。已在国内多家垃圾处理厂生产运行十余年,被城建部推荐为样板示范项目,技术成熟可靠。

一、本公司研发的SLC城市生活立式聚能炉的特点:

1.不添加任何燃料、低碳运行、节能环保。 使用进口生活垃圾焚烧炉和国产垃圾焚烧炉,每天300t/d以下炉型,一般都需要加煤或加油才能正常燃烧。仅仅400吨/日焚烧炉相比较全年可节省燃煤4万多吨、节约煤炭费几千万元,减少CO2排放约几万吨。

2.SLC生活垃圾焚烧炉,垃圾入炉前不分拣,节省垃圾处理的前期处理费用。垃圾飞灰大部分高温850℃回炉再燃烧,做到了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减容量约85%~90%,仅10%~15%炉渣还可用来制造轻质环保砖,实现了工业废渣零剩余。

3.SLC立式生活垃圾焚烧炉,还能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内的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厂内垃圾渗滤液喷入垃圾内同时一起焚烧掉。与国内外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焚烧炉相比,处于首创和领先水平。

4.占地面积少,300t/d×2台焚烧炉仅需30亩地,并且50%是绿化,仅仅是炉排炉占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完全是个花园工厂。

5.该系统经过十多年运行,气体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GB18485-2014]。二恶英排放将达到欧盟标准(0.1纳克/立方米)。垃圾负压全封闭作业,臭气随同一次进风进入炉内焚烧,臭味不外溢。

6.设备经久耐用、操作简单、建设投资运行成本低。 SLC型焚烧炉特别适应国内 “热值低、水分高” 的垃圾,入炉前可不分拣,根据垃圾处理量的波动和设备运行情况可随时“封炉”, 目前国内外各种焚烧炉都做不到这一点。燃烧及出渣自动化控制,出渣无扬尘,焚烧厂可建在城市周边,节省大量运输费。

7.垃圾焚烧厂内建有污水处理站。所有污水完全达到国际排放标准再排放

二、立式聚能炉主要工艺设备介绍:

1.SLC型生活垃圾焚烧炉: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00吨、300吨、500吨。SLC立式焚烧炉特别适应国内“低热值,高水份”的混杂垃圾,入炉前垃圾无需分拣,无需添加燃料,实现连续焚烧,连续干法出渣,随时可根据垃圾量的波动及设备故障处理实现有效“封炉” 还能把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内的生活垃圾、垃圾焚烧厂内垃圾渗滤液喷入垃圾内同时一起焚烧掉,这些特点都是国外焚烧炉及国内其他焚烧炉不能达到的。该产品荣获多项国家专利,同时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重点产品,国家环保局及建设部推广产品。

2.炉内设有多点加料布料装置:炉渣在炉内达到冷却及破碎,为自动控制出渣,设有“r”射线自动控制仪,干法出渣全封闭无扬尘。炉顶部设有后燃室(即二燃室),以确保烟气出口温度≥850℃。

3.余热锅炉:是把烟气降温,余热利用的一种高效火管锅炉,为防止锅炉积灰,在烟气入口端设有高温旋风收尘器。并附带有锅炉水处理,给水,气体分配器等控制装置,热效率较高。单台余热锅炉可产生蒸汽4-12蒸发量吨。

4.烟气净化处理系统:烟气通过净化塔,达到洗涤,吸附去除烟气中HCL、SO2、NOX等有害物质,洗涤剂是经过特殊配制的,其价格及效果均优于活性碳,塔体正体为耐腐蚀的不锈钢制造,故设备保养,维护简单,塔内采用多种高效塔盘及鲍尔环填料,洗涤净化效果极佳,此外增加了半干法烟气净化系统,并能确保达到烟气国家排放要求。

5.袋式收尘器:采用引进技术美国:“fuller”公司技术收尘效率较高,机体体积小,布袋使用寿命长,耐温,收尘器本身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6.计量自动定位行车,可对入炉垃圾进行测定,对加料点可自动定位,使行车操作极为简单、方便。

7.自动化控制:整个工艺过程全在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主要岗位点设有工业电视监控,在室内集中操作,自动化程度高,整个流程都有电视屏显视可随时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并对工况情况随时作好记录。

8.关键运转的设备:如风机、锅炉、行车等在系统中均设有备机,以保证系统不停炉,确保全年运转在8000小时以上,运转率达92%。

9.烟气在线监察系统:进口先进可靠在线监察仪器及设备。

三、立式聚能炉达标:

本工厂排放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标准号为GB18485-2001,制砖达到国家建材标准,标准号为JC446-91的要求。

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其他要求均按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执行。

四、对“二恶英”的控制与治理措施:

当前生活垃圾焚烧中产生的“二恶英”的控制与治理,已成为人们对焚烧炉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在这套工艺线中采用以下方面措施:

1.烟气出口温度严格控制在850℃以上,设定参数为900℃,即低于此温度下有个自动喷油装置,以提高烟气出口温度,正常情况下,该装置是不工作的。

2.烟气在高温下停留时间为>5秒,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秒。

3.炉膛增设6个切向风管,使炉膛气体产生湍流,撑拌流动均匀。

4.紫外线光线照射分解:据文献有关资料记载“二恶英”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紫外线照射可促使分解的原理,这次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此工艺线上。

5.根据焚烧过程中温度在250℃-650℃之时会生成“二恶英”,且在300℃时生成量最大的特性,我们尽量控制烟气的流速在此区间停留的时间缩短,以减少生成“二恶英”的条件。

6.通过袋收尘中布袋的特殊结构,能过滤一部分“二恶英”

五、近期业绩:

1.第四代焚烧炉已用于海南省琼海市垃圾处理厂,规模为100 T/d。

谈不良地基处理方案 篇12

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地貌因地而异。有些地质情况较为复杂, 土体承载力较低, 以及其他土质特质, 使得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前, 需要对不良地基进行相应处理, 使其能够满足上部结构要求。如软粘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1]软弱土和不良土需要进行处理。

1 地基处理目的

与上部结构相比, 地基领域中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 问题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地基处理不好, 后果极其严重[2]。根据调查, 地基工程事故占世界各地土木工程事故的30%。因此, 工程地基, 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而且影响其资金投入以及经济效益, 处理好地基问题对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稳定问题

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 地基土体能否保持稳定称为稳定性问题, 也称承载力问题, 但二者还有差异性, 地基承载力有时也根据变形控制。若地基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 将会发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 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正常使用功能, 甚至引起建筑物破坏、倒塌。地基的稳定性, 或其承载力大小, 主要与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基础形式、基础大小及埋深等因素有关。

1.2 变形问题

地基变形指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 地基土体产生的沉降、水平位移、不均匀沉降是否超过相应的允许值。若变形超过允许值, 将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正常使用功能, 甚至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倒塌。地基变形主要与荷载大小、地基土体的变形特征、基础形式、基础尺寸大小等因素有关。

2 几种常见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指根据上部结构传递荷载对软弱土或不良土进行加固或改良 (例如采用复合地基、后压浆灌注桩等方法) , 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 从而保证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保持稳定, 减少变形, 消除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提高抗液化能力等。处理对象是软地基和不良地基[3];地基处理目的是:提高地基强度、增强地基稳定性、降低土的压缩性、减少其不良变形、消除地震湿陷性影响。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强夯、砂石桩法、振冲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等。

3 处理案例分析

3.1 工程简介

本工程总共三层, 建筑高度为14.75 m, 首层4.65 m, 其余层3.8 m。本工程地势高低不平, 西高东低, 西北室内外高差0.30 m, 东北外高差1.30 m。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形式。防火设计:本工程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一级。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河流东岸Ⅰ级阶地, 勘察期内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介于772.92 m~773.50 m, 本工程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 本场地为旧城壕所在地。勘察期间, 地下水为7.86 m~9.00 m (相应绝对标高为799.38 m~799.77 m) 。

长期浸水作用下,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地基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此外, 根据资质勘测资料可知本工程场地属于中等液化场地。

建筑平面图见图1。

本工程为临建建筑, 原有建筑已经封顶并投入使用。新建办公楼虽然面积不大, 层数不高, 但由于离原有建筑较近, 且地基土相当复杂, 在地基勘察阶段就发现, 地基土中包含大量杂填土, 素填土以及建筑垃圾, 原有建筑基础等。并且分层不均匀, 互相掺杂, 处理难度较大 (见表1) 。

3.2 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3.2.1 采用整片换填三七灰土

本工程杂填土深度接近8 m, 全部挖除杂填土及素填土, 整片换填三七灰土;完全消除不良地基, 而且换填后, 地基均匀, 承载力满足要求。换填方法为:基坑从原场地标高开挖至换填底面后, 先采用25 t振动压路机碾压6遍~8遍, 换填至素混凝土垫层底, 土料宜采用粉质粘土。石灰颗粒不得大于5 mm。每边宽出基础最外边缘1 m。分层夯实, 每层厚度不大于200 mm, 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换填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 k Pa。基槽开挖至基础底设计标高后, 对基槽应进行钎探, 梅花点布置, 间距1.5 m。

在基槽开挖及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合及有洞穴等等异常情况时, 须会同各方共同协商研究处理。基坑应分层分段开挖, 并且应采取基坑支护措施, 以确保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地基处理及主体结构施工时应该避免对既有建筑造成影响。

但整片换填三七灰土, 换填深度接近8 m, 换填深度较深, 工程量较大, 造价较高;且距离主楼较近, 整片开挖后, 开挖深度超过了主楼的基底标高, 对主楼主体结构有安全隐患。且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 开挖必需对地下水进行处理, 这样, 将会影响既有建筑地基特性, 影响安全稳定性。

3.2.2 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天然地基基底为 (1) 层杂填土, (2) 层素填土层, 承载力为80 k Pa, 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的要求。根据地质资料分析, 综合场地条件以及工程机械施工难易程度, 选择使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对主体结构及相关范围进行地基处理, 桩长穿透杂填土层到达下部粉土层。此外桩长计算时应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基础形式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 协同作用, 可以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 保证主体结构整体性。

CFG桩设计要求:

1) CFG桩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掺适量水泥加水拌和而成, CFG桩直径为400, 桩距1 400 mm×1 400 mm, 四边形布点, 有效桩长为8 m,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0 MPa, 施工过程中应抽样做混合料试块, 一个台班做一组 (3块) , 试块15 cm×15 cm×15 cm, 并测定28 d抗压强度。

2) 地基处理后,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00 k Pa。

3) CFG桩超打500 mm, 待施工褥垫层时凿掉至褥垫层底。

4) 工程桩超打部分桩间土需人工开挖, 开挖时不得扰动有效桩部分的桩间土。

5) 施工前必须有施工组织计划和制定施工工艺, 并应做试桩。桩体施工过程中, 不允许有断桩、缩径和蜂窝狗洞等质量问题。

6) 褥垫层厚250 mm, 每边宽出基础边500 mm。

质量检验:

1) 施工结束后 (一般不少于28 d) , 进行复合地基检测。

2) 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确定, 按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执行 (检验不少于总桩数的0.5%) 。

3) 采用低应变检测其桩身完整性, 验桩数量不少于桩数10%。

基坑回填:

开挖基槽时, 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 不得超挖, 坑底应保留200 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如经扰动, 应挖除扰动部分, 根据土的压缩性选用三七灰土进行回填处理, 三七灰土的压实系数应大于0.95。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 防止水浸和暴露, 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基础地下室施工完毕后, 回填应同时回填相对的两侧或四周。

CFG桩剖面图见图2。

CFG桩平面布置图见图3。

该处理方案承载力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处理完成后, 地基整体性较好, 在上部结构施工及结构部分完成后,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观测结果, 主体结构沉降满足设计要求。综合上述结论, 对该场地采取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既可以处理不均匀地基, 又可满足施工条件要求, 且工程经济性较好。

4 结语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 不良地基处理的设计及施工是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随着设计水平及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 新技术, 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在不良地基处理中, 应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广泛借鉴相关地区的成熟做法, 在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制定的前提下, 提高工程及施工质量, 确保基础及上部结构安全。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 要根据特定场地条件、土质状况、施工难易程度以及地基处理的经济性指标等多方面考虑, 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减少对相邻建筑的损害, 满足经济性指标的要求。

摘要:针对建筑物地基的稳定问题及变形问题,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并以某建筑工程为例, 通过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处理地基, 综合效益较高, 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基,稳定性,变形,处理方案,CFG桩

参考文献

[1]刘宗仁, 王士川.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沈蒲生.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上一篇:课外阅读方法下一篇:开启学生的诗性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