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卫生保健(精选12篇)
基本卫生保健 篇1
1.前言
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是地区性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是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面向中小学校、直接为中小学生服务的事业单位,也是研究青少年体质健康、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和常见疾病、多发病防治的业务反映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所在地区内的中小学生。为了更好地履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工作职能,我们加强了中小学生健康保健的基本建设工作。
2.提高保健教师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帮助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卫生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领域。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等四个学段,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划分为四个等级,互相衔接,循序渐进。上级部门将此项内容编成健康知识手册,配套电子光盘,我单位对保健教师进行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将学生想不到、不好说的健康知识做成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使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提高学生的卫生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3.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号召,协助学校将健康教育内容写进课程表,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 以及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体艺[2008]12号) ,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哈尔滨市教委制定《哈尔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要求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程、有课表、有教师、有教案、有特色”。学校要成立校长负责下的学生健康发展中心,由心理辅导、卫生、体育和生命科学 (自然科学) 等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健康教育组,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落实课程教学和教育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为了响应此方案,我单位工作人员主动走进学校,与校方一起制定课程表,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写进课程表,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周均为0.5课时。新写进课表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其中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内容中要求学生懂得生命孕育、生长基本知识;疾病预防要求学生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无偿献血知识等;安全应急与避险部分将教会学生如何应急,躲避灾难,包括火灾、地震等的应急躲避方法。
4.主动联系学校和所在社区共同协作,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卫生保健的专业知识和安全隐患预防的意识
我单位在工作中坚持学校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原则,既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主动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长学校、医疗机构、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丰富学校健康教育资源,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教育的合力。
具体做法:一是按照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要求制定本区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计划,负责对本区内的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和健康教育课教师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二是开展社区卫生知识讲座,培养家长卫生保健意识,共同配合学校做好中小学生卫生防御工作。我们说服健康教育课教师和街道的工作人员,组织学生家长到所在街道定期进行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家长明确良好的家庭环境胜过所有的语言教育,更加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主动协助学校共同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5.调查研究本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我单位每学年一次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做好本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建全学生健康档案,做好资料统计分析和积累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学生健康状况和发育水平,提出干预措施,指导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每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以下项目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1) 近视眼、龋齿、沙眼等学校常见疾病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方案。 (2) 认真做好传染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3) 对在体检中发现在器质性疾病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转诊工作;对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及时向学校提出处理意见。
6.制定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流程,提高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应急工作的效率,保证学生的安全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映能力,保障应急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蔓延,组织工作人员特制定本工作流程。 (1) 在接到与学校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后,对报告事项作详细记录,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情况核实,同时上报相关领导。一旦接到学校有传染性疾病、同一所学校相同或类似症状超过5例或同一班级发现3例或3例以上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组织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作出初步判定,指导学校对校门实行管制,必要时寻求公安部门协助隔离工作。 (3) 在疾控中心指导下,迅速对学校进行隔离区和非隔离区等区域划分,并组织消杀灭。 (4) 指导学校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尽快提供密切接触者名单及信息。 (5) 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协助学校做好隔离人员的安排,保障隔离人员的生活供给。 (6) 督促学校做好情况追踪及信息上报等工作。 (7) 协助学校做好相关人员的安抚工作以及卫生防病知识。 (8) 协助学校做好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调整及人员安排。 (9) 做好媒体应对工作。
7.结束语
勤检查、多督促、普及中小学健康知识,把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成我们第一位的工作内容,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摘要: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一直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工作的重点, 作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 我们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从配合学校、联系社区, 加强自身工作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 将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做好、做实。
关键词:中小学生,卫生保健,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国家教育部, 2008, 12.
[2]宁英红.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5) .
基本卫生保健 篇2
一、卫生(保健)室设置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
2.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喜与忧 篇3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实践 篇4
1 政府重视,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在启动BOHS试点之初,宝安区就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相关两位副区长为副组长,包括卫生、劳动保障、工会、安监、人事、财政、妇联等十部门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深圳市宝安区BOHS试点工作方案》。各政府相关部门如区卫生局、十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各级职能部门如区疾控中心、区卫监所、街道防保所(卫监所)均制订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的工作方案。最终形成横向区政府和十个职能局、纵向政府与十个街道办的BOHS试点网络,确保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 确立民心工程,推进BOHS工作
每一年度,区政府均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征求与民生关系紧密且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十项民心工程”,重点投入,重点督导。BOHS试点在宝安区开展后的第二年(即2007年),区政府把“扩大劳务工职业卫生保健”作为当年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主要内容:投入500万元,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扩大劳务工职业卫生保健。年底前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测率达到80%以上,劳务工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80%以上,劳务工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随后两年,区政府相继投入1 600万元,三年一共投入2 100万,相当于每个劳务工3元,保证了BOHS工作的逐步展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宝安区的BOHS稳步推进,“民心工程”当年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均按时达到或超额完成。
3 构建三级服务网络与两级监督体系
区卫生局是政府推行BOHS试点工作的主力军,针对宝安区职业卫生现状,卫生系统一班人按照BOHS试点原则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多措并举稳步推进。首先完善机构配齐设备,区编办批准在区疾控中心对外悬挂“深圳市宝安区职业病防治所”,成为深圳乃至广东省区级单位唯一有此招牌的单位,对内增设职业卫生科,定编14人,使该科成为区疾控中心除检验科以外人员编制最多的科室。区卫监所和各街道卫监所(预防保健所)均设有独立的职业卫生科,增加职业卫生科人员编制。各级机构利用专项经费购置了能满足辖区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添置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器材如DVD播放机,电影放映机等。其次在疾病控制系统建立区-街道-社区职业卫生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在卫生监督建立区-街道二级监督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广覆盖格局。最后对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的职能进行具体划分。疾病控制负责职业健康监护,开展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业场所检测和职业病的诊断(职业健康筛检),负责职业卫生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管理,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开展职业卫生知识教育和宣传。卫生监督负责对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监督检查,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负责对直接管辖单位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危害备案、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负责查处辖区内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行政处罚。
4 一年一主题,三年见成效
依据宝安区试点工作方案,从2007年至2009年,每年一个主题,有条不紊地开展BOHS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进行基础工作,完善机构,制定各项技术指标调查摸底;2008年积极探索劳务输入型BOHS模式,实施有效干预;2009年总结经验,全面评估,推广应用。
4.1 开展基础工作
2007年,启动试点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工作,包括完善服务资质、制定各项技术指标和摸底调查等。
4.1.1 完善职业卫生服务资质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必须要具备服务的资质才能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按法办事。宝安区在开展BOHS试点工作之初,区街道两级服务机构均获得广东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区疾控中心还具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证书,在街道一级设置的医疗卫生单位拥有这两项资格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这为全面开展职业卫生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与广大农民工接触机会最多,分布最广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采用三个步骤完善职业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对社康医生培训;设立职业病咨询室;发放一张职业病防治光碟在社康中心公共场所反复播放。
4.1.2制定规范实用可操作的技术指标
区疾控中心针对不同企业类别,按照BOHS的原则,制定出“企业作业场所常见有害因素监测项目表”和“职业卫生健康检查项目表”。区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该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对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因素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1.3 开展职业卫生摸底调查
首先区疾控中心负责全区职业卫生情况调查的牵头和技术指导工作,区卫监所配合各防保所负责组织实施。区疾控中心制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方案,并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各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分布情况、相应职能、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区疾控中心及各街道预防保健所职业卫生科室的设置、工作人员数量及构成,已开展的职业卫生服务项目和可能提供的职业卫生服务能力。
其次掌握辖区内中小企业的门类、分布和主要职业危害,分析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建立辖区内工业企业基本情况档案和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劳务工的基本情况档案,为指导辖区职业卫生工作、制定职业卫生服务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在全国调查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调查表作进一步修改,设计专用计算机录入统计分析软件,培训调查人员。分街道、分居民小组、分工业区召开职业卫生分管与专业人员会议,通过行政渠道由其他部门逐厂分发调查表,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通过摸底调查发现,全区共有企业10 840家,劳动者226万人,其中有4 093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13.6万名劳动者在工作时直接接触有毒有害因素。
4.1.4 量化督导试点工作
在试点初期如何达到低成本、广覆盖的目的,经过反复研究,充分调研,结合宝安实际,在众多复杂的指标中选择了三个指标作为开展BOHS的突破口,从而开创了BOHS工作新局面。三个指标即全区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测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
各街道预防保健所每月将有毒有害场所监测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上报区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汇总。区疾控中心定期将所监测企业及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企业的资料抄送区卫生监督所。街道预防保健所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检测项目,将样本送区疾控中心检测。区疾控中心负责全区企业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区卫生监督所加大对各街道卫生监督所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检查和督察力度,保证全区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氛围。利用报纸、电视、电台,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职业卫生知识;与当地电视台或广播电台联办职业卫生专题节目;与地方报刊联合举办职业卫生科普专栏,适时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劳动者自觉增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根据企业及劳动者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类别的不同,制作并发放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科普手册、光碟、宣传画等宣传资料。借助网站、电话语音系统建立职业卫生咨询信息平台。定期对平台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回答咨询者相关问题。
经过分类培训,全面普及了BOHS知识。积极组织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班。由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控中心负责对各街道卫生监督所(预防保健所)相关人员及辖区各公立、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各预防保健所负责对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规模在千人以上的工厂的厂医进行培训。
各卫生监督所督促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因素防治组织;开展集体培训、板报、广播等形式多样的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到2007年底,全区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监测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分别达到87.1%、85.3%和96.5%,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的任务。
4.1.5 创新职业卫生监督模式
面对摸底调查得来的全区4 000多家有毒有害企业而执法监督员只有40多名的局面,全区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创造性地开展BOHS试点工作。(1)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对已投产的企业,按照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尤其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家庭作坊,督促企业落实好工人的健康监护、防护设施、作业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卫生要求。(2)依法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采取以教育为主的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对于一些经限期整改,仍未达到卫生要求或拒不整改的企业,采取措施依法从重处罚,必要时进行媒体曝光或提请政府关停。(3)求真务实,深入开展宣传和培训。宝安区与全国一样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低,不少的企业管理者还未真正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因此不断加大宣传和培训的投入,主要途径有: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上岗制度,规范培训教材、培训证书等内容;监督员监督检查时,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普法宣传。
4.1.6 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合力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区卫生部门先后与区安监局、区总工会、区劳动局一起,联合开展了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和劳动保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联合执法,强化了企业的守法意识,提升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提高了劳动者安全卫生防护意识。
4.2 积极探索劳务输入型BO HS模式
4.2.1 加强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要想把BOHS试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广大职业卫生服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先后邀请资深专家举办“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与评价培训班”、“BOHS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班”及“全区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区职业卫生骨干人员参加了培训,提高了职业卫生服务与监督水平;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也进行了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了全区职业卫生整体水平,重点监管企业老总参加了培训,提高了企业遵守法律的主体职责。
4.2.2 探索职业卫生管理新模式
根据辖区内各街道的职业卫生工作特色,2008年分别在7个街道创新探索一项BOHS模式。由区疾控中心向各街道级防保所派出一名具有较高学历且工作经验丰富的职业卫生蹲点人员,指导各防保所制定BOHS模式方案,并邀请省、市专家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评审、修订。在执行方案过程中,区疾控中心蹲点人员定期进行跟进和督导。中期邀请省、市专家对执行方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后期进行经验总结,初步建立起富有特色的职业卫生服务模式,它们分别是: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中小企业外聘职业卫生专家指导作业模式、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模式、立体式职业病危害告知模式、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1-2-0)模式、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等七个模式。这些模式均以论文的方式在国家级杂志上得到发表。
4.3 全面评估与推广应用
按照《宝安区BOHS试点工作方案》,2009年BOHS进入总结评估阶段。结合之前全区BOHS开展情况,认真进行了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推广方式,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4.3.1 认真总结BOHS模式并积极推广
首先在宝安区以举办BOHS首届职业卫生论坛形式让各街道进行各自模式介绍和相互进行交流,由国家、省、市职业卫生专家组成评审团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国家、省、市职业卫生专家的指导意见下完善各自服务模式。然后在疾控中心组织下,由各街道职业卫生科科长参与的督导小组一个街道一个街道进行检查、对各街道模式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重点对象是防保所、社康中心和含有医务室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而使各街道防保所开展BOHS模式得到推广与应用,完善了整个区的BOHS服务模式。
4.3.2 编辑试点内容归纳成册为BOHS模式推广提供相应教材
近三年来,宝安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积极探索开展BOHS的同时,以书籍的形式归纳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三年来形成的书籍类有:《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工业企业工作场所警示标识宣传手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应用手册》、《互动式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指引》、《劳务工职业安全卫生知识读本》、《职业危害1-2-0分类管理指引》、《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指南》、《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职业卫生论文集》等八大类以及《BOHS探索与实践》总结性书稿。
4.3.3 DVD和书籍的出版
结合宝安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编辑了《常见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DVD宣传片,该短片分六个章节介绍了基本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即“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铅中毒的预防”、“清洗与黏胶工职业中毒的预防”、“苯中毒的预防”、“尘肺病的预防”、“噪声耳聋的预防”。以真实场景再现了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现场、相关职业病危害后果等基本职业病防治知识。该DVD已由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针对宝安三年来BOHS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成就,组织参与BOHS试点一线专家,编写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索与实践》一书,该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5 结论
三年的BOHS试点工作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借助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壮大,服务能力明显加强。通过职业卫生网格化分级分类管理,为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基本项目的体检和重点项目的监测等三大低成本的服务,广覆盖的目标成功率达到90%以上,这样的实践最终得到政府、企业以及劳务工三满意。
参考文献
[1]刘益民,吴礼康,朱志良.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探索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年终总结 篇5
一、严格执行医改政策,加强一体化管理,完善基药配送制度。
20xx年4月1日起我院配备的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13家集体村卫生室于6月24日起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并配备专人对全镇村卫生室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考核管理,做到所购药品及时公示。实行“零差价”后,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杜绝了以药养医和大处方,门诊次均药费下降。确保了全镇药品价格统一和用药安全。
卫生院每月组织一次乡村医生培训,提高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每季度组织专人,对全镇村级卫生工作进行督导,督导重点是药品零差价政策执行及落实情况,合作医疗工作、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现场指导。通过督导工作,提高了村级卫生人员工作能力,增强了村级卫生服务水平。
二、顺利完成本年度公共卫生工作任务
(一)健康教育
1-9月份制作宣传栏9期,举办4期健康咨询活动、9期健康知识讲座,播放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老年人合理用药等音像资料,发放多种宣传资料每种余份。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讲座,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对生活习惯、防病意识得到了提升。
(二)健康档案工作
20xx年1-9月份辖区居民总数20889人,累计建立健康档案8人,电子录入20386人,建档率97.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969人、糖尿病150例、高血压810例、重症精神病19例按要求管理。4月份开始积极为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生命体征、体格检查、B超、血糖等。截至目前,共体检400余人。
(三)妇幼保健
1、1-9月份出生数共计xxx人。
2、产妇总数为xxx人;其中建卡人数为xxx人,建卡率达xxxG;产前检查人数为xxx人,检查率达xxxG;
3、产后访视数为xxx人,访视率达xxxG;产妇系统管理数为人,管理率达xxxG;住院分娩数为xxx人,分娩率达xxxG;无剖宫产孕妇,全年无高危孕产妇及孕产妇死亡案例,无其它孕产妇内科合并症;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
4、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情况∶
①新生儿访视数xxx人。
②儿童数∶7岁以下为xxx人;5岁以下为xxx人;3岁以下为xxx人。
③3岁以下儿童死亡x例,新生儿死亡x例。
④妇女病普查情况:应查人数xxx人,实查人数xxx人,检查率x.xx%,查出妇女病人数xxx人,患病率xx.x%。
(四)预防接种工作
1、1-9月份我院儿童计划免疫的冷链运转工作运转9次,并按时认真上报各类报表,加强冷链管理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工作。
2、为辖区0-6岁儿童免费接种一类疫苗并建卡、建册,接种率达xx%,做到了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100%,扩免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卡证符合率10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
3、今年4月份为690名学生进行了麻腮风疫苗的免费紧急接种工作,并陆续完成了乙肝疫苗补种、入学入托查漏补种工作及脊灰、乙脑疫苗的强化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和处理工作
1、1-9月份发现、登记并报告传染病xx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x例;水痘x例
2、对全镇结核病人做到每月随访,登记造册,指导督促他们按时按量服药,监测他们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3、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我院采用孕妇孕检的方式,为每个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检测,共检测115人。
4、积极配合做好包虫病防治工作(1000余人次),并按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调查及登记、上报等工作。
(六)慢病管理工作
1、认真执行35岁以上就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截至目前共测量2147人次。
2、对810名高血压、15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体检和随访服务。开展了相关知识咨询、生活习惯、运动、用药、心里等健康指导工作。
(七)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
对辖区内19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定期随访,进行康复和治疗指导。
(八)残疾人康复工作
卫生院重点服务的残疾人有383人,其中:肢体残疾226人、听力和语言以及视力残疾101人、儿童智力残疾12人、成年智力残疾人数28人,重症精神病人16人。成立残疾人康复室,制定康复职责,并配置了近17种康复训练器材和康复读物。在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残疾人的康复需要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制作并发放了“残疾人连心服务卡”,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康复指导训练、送医送药上门和家庭回访等服务,最大程度地方便了残疾人康复训练。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开展
我院组织全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使全体医务人员熟悉并掌握新农合政策。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定期对外公布全镇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信息和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今年9月份开始,我院住院病人实行现场直报,让广大参合农民真正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加、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全镇总人口为xxxx人,参合农民xxxx人,参合率达xx%。今年1-9月份共报销273人次,报销医疗费用138138.18元,其中分娩病人30人,报销费用6000元;转诊病人72人次,报销医疗费用420880.71元。为城市合作医疗报销5人,报销医疗费用15209.83元;大额补助14人次,补助金额100756.2;特殊门诊报销2人,报销费用为3327.86元。每月对当月就医报销费用及医疗总费用、姓名、性别、地址、户主进行公示,以方便患者查询。
(二)门诊补偿
镇内门诊19730人次,总费用56.06万元,补偿费用48万元,其中一般诊疗费8.08万元。其中卫生院3083人次,总费用8.38万元,补偿费用5.94万元,其中一般诊疗费1.99万元。
四、狠抓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动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的发展
(一)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执业行为。加强了医务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培训,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立了医疗事故防范机制,增强了医疗安全责任感。坚持查房制度,不断加强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学习,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了医疗安全。
(三)强化医疗质量意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始终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工作的主线,建立健全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开展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医疗服务质量考评活动。
(四)加强门、急诊工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门、急诊工作运行有序,急救设施齐备,各专业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处理及时、操作熟练,确保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五)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加强对药品的管理。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完善《临床药师查房制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及执行制度》等规章制度。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六)为方便患者看病,切实解决患者就医的各种不便现象,卫生院改进和简化了就医流程,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20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院无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今年1-9月份全院完成门诊治疗xxxx人次,住院治疗xxx人次,其中住院分娩人数为xxx人次,观察病人xxxx人次,治愈、好转率为100%,死亡率为0;平均每一患者住院日为6天;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0%,床位使用率45%,单病种治愈好转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业务总收入xx.x万元,其中公共卫生药品收入xx.x万元,医疗收入xx.x万元。
五、党建工作
1、加强行风效能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干部职工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等问题。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干部职工能力岗位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质量。
2.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从5月份开始,卫生院每周一次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活动小组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美化、亮化医院环境做起。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让全院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从而引领广大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群众健康服务。
3、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纪律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依法行医、廉洁诚信的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营造医院良好发展氛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由于借调人员过多,而现有医务人员力量得不到补充,医疗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个别服务形象不佳,生、冷、不合作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护理管理力度不够,“三基”的训练和考核开展不力。
(四)由于业务收入少,债务沉重,而财拨资金极为有限,导致运转资金十分困难,职工生活十分艰难。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政策学习和宣传,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
基本卫生保健 篇6
“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只在某些方面“给予补助”,是不可能建立公正有效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有两个基本思路须改变:一个是“建立覆盖城乡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改为“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的、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一个是“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应改为“中央财政承担每一个国民都享有的、同样的医疗卫生保障的费用,地方政府、部门和单位可以在全国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障的基础上以地方、部门或者是单位的自有资金支持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的人享有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执政党列为工作重点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其他一切发生在中国的改革一样,必须面对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留给我们的遗产,如:城乡分治、在已过去的那个时代形成的已成定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这些,构成了中国改革无可避让的结构性、体制性的障碍。
由于走了一条城乡分治,抑制城市化,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当中国工业化完成(尽管有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还处中期),高科技取得,综合国力世界排名逐渐领先时,中国13亿人中有9亿农村人,其中包括5亿农村劳动力和3亿农村多余劳动力。怎样改善这些与中国“农”字相关人的生存状况,怎样均衡城乡发展,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出路,改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模式,是摆在中国面前,没有任何别国经验可以学习、借鉴的巨大难题。
30年的改革,没有适时地把解决城乡分治遗留给中国的难题放在我们思考、规划、筹措的关键位置,反而延续了城乡分治的思路,致使城乡、地区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流动人口(实际是农村进城谋生人)问题、大国家、小市场致内需难以拉动问题,以及社会不公正问题,先后被推到我们面前,使我们一个一个被动地着手解决。今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是如此,仍然延续城乡分治的思路,宁可不断地处置城市扩展中的“农转非”和1亿多农村外出进城谋生人因年轻、年老,进城、回乡,转来转去的医疗卫生保障的衔接问题,而不肯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须知美国当年给白人建立一个学校,也给黑人建立一个学校,给白人修一个厕所,也给黑人修一个厕所的“平等而分别”,都被认为是歧视,更何况分别而不平等?中国城乡之间有了太多的不平等,已经到了必须开始着手解决的时候了——尽管解决仍须是逐步的。
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明确:“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讲的正应是我们在这方面政策抉择和制度设置的根基思路。没有在这种根基思路上的转变和使之在实际上进入决策,贯彻于行动,“以人为本”就将落空,和谐社会也将难以形成。不断地错过时机,不但影响人心,且将会使改革越来越难。
另外,中国目前政府财政收入既多在中央,且地方相互间又差距甚大,一些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甚至赤字不小,“转移支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应对办法。但“转移支付”不是好办法,多年来,在教育、卫生等方面不断“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而问题仍未见根本解决,就是明证。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付上的权限、职责划分,是与国家制度相关联的。中国与那些选择地方自治或者是联邦制的国家不同,是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目前的现状是中央政府掌握了国家税收和其他可调动资源的大部分。按照“以人为本”,政府对公民的健康权负有积极责任的理念,作为一个个公民的大大小小的管家的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应该是权大责就大。“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只在某些方面“给予补助”,是不可能建立公正有效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
中央政府应让财政收入承担每一个国民都享有的、同样的、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的所需资金;地方财政状况好的,可以地方的钱在全国统一的标准之上给当地的人以比国家统一标准更高的医疗卫生保障,因为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于当地人的税负。部门收入好的、单位收入好的,也可以比之全国的、地方的医疗卫生保障有所增益,因为这笔钱出自部门、单位人的贡献(当然,这贡献须在合法、公平的前提下)。
中共中央文件曾强调应“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中央政府以其掌控的资金承担国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支出,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的、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做到这一点。
基本卫生保健 篇7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1.1 研究现场与机构
通过目标抽样方法,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省份按不同经济水平、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共选择4个地级城市16家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现场,调查机构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表方式对16所调查机构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相关科室设置、人力配备、服务项目和项目管理架构以及工作考核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16家现场研究机构进行知情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各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分工职责、工作内容和效率等方面。
2 结果
2.1 研究现场概况
东部地区抽取A市A区、D市A区,西部地区抽取B市A区,中部地区抽取C市A区,4个研究地区均属于市辖中心城区,均设有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主管,仅D市A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服务是由三级医院托管的社区医疗中心承担(表1)。调查显示:服务人口总数和密度以A市最高,B市最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站点数以C市最多,公共卫生人员总数、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和公卫人员与人口面积的比值以A市最高,C市最低。
2.2 城市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本研究根据2006年中央编办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009年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的各机构职责,对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个研究地区的预防保健机构均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功能,均承担数量不等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实施工作(表2)。
2.2.1 A市A区卫生机构。
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有35项,覆盖地区各类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主管,上级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质控和技术指导,并承担5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工作,地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经费的下拨。访谈结果显示:该区卫生人员希望下一步能够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根据政府的财力、物力状况,优先项目重点开展,基本项目全面铺开,特色项目针对性开展,面上项目面上开展,明确绩效考核,明确任务分工,同时引进人才,加强培训,确保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项
注:空白处为未开展项目。
2.2.2 B市A区卫生机构。
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20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上级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质控和技术指导以及年度经费的下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高血压和糖尿病两项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档案及老年保健等7项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工作以及部分精神病管理工作,其中有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下沉到社区,原因是辖区人口特点及卫生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能力不强等。访谈结果显示:该区卫生人员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明确绩效考核,加强人才培养,探索适合本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2.3 C市A区卫生机构。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卫生局主管,委派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牵头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督导与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主要负责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估以及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开展15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市制定的5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2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实施。访谈结果显示:卫生人员希望明确绩效核定内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通过探索使社区功能向预防控制发展,而不仅仅是控制。
2.2.4 D市A区卫生机构。
卫生局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督导和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3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政府要求承担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有4项未下沉到社区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区妇幼保健机构以负责妇女保健为主兼顾部分儿童保健工作。
3 分析
由于4个被研究地区经济状况、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所以,对现场卫生机构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存在共性与差异性、优势与劣势性进行分析。
3.1 共性分析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已落实并开展。(2)政府预防保健经费均落实并逐年提高,开展或即将开展绩效考核评价。(3)均通过文件形式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4)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网底开展公共卫生服务。(5)预防保健机构均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功能。
3.2 差异性分析
(1)开展数量不同。A市A区开展35项公共卫生项目,B市A区开展国家规定的9大类10项基本项目以及10项其他项目,C市A区开展16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D市A区开展25项公共卫生项目。(2)承担机构不同。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在D市A区由预防保健机构承担,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在B市A区和D市A区由区级预防保健机构承担。(3)管理职能不同。D市A区卫生行政部门只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医疗服务是分离的,社区医疗中心由市级医院直接管理,任务由市卫生局直接下达,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由市级医院及市预防保健机构承担,不下达到区级层面。(4)任务下达方式不同:B市A区、D市A区则由卫生主管部门统一下达任务,同时申请专项经费保障,C市A区基本为由各自归属条线直接下达任务。A市A区为上述两种形式兼有。
3.3 优势分析
以文件形式明确职责任务,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是良好运转的基本保障。(1)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起到前哨作用,更贴近居民,更提高效率。(2)经费保障到位,保证可持续发展。(3)信息化逐步开展,4个区均建立或初步建立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加强区级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4 劣势分析
(1)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没有统一绩效标准。有些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分解为专项经费,以打包形式下发,不利于绩效分配和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严重不足,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卫生人员能力存在地区差别,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全部在社区开展,项目承担机构未明确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尽相同。(4)有经济效益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下沉到社区,如国家二类疫苗接种工作、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的体检工作等。(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不到位。A市A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太多,但未界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标准。(6)报表与疾病管理工作过度下沉社区,比如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工作均下沉到社区。各省、市自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市级或区级层面的科研项目,比如基线调查等也下沉到社区开展,给社区造成极大的负担。(7)存在社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分离,如C市A区,不利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同时C市A区妇幼工作职能与二三级医院重叠,在竞争的压力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完成项目要求。
4 建议
通过本项目研究反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在卫生服务机构得到落实,预防保健经费落实与逐年提高及人才队伍是发展的瓶颈。各被研究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不同,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也不同。此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动态管理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建议尽早实施人才队伍的培养与输入,规范人员培训,重视人才的基础作用,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落实与开展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 对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实施的现况。方法 按照目的抽样方法选择4个城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6家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执行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在服务种类和数量上存在差别。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较好,但卫生人力不足是主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况
参考文献
[1]汤先忻,湛乐,陈家英,等.江苏省疾病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686-688.
[2]罗力,于明珠,于竞进,等.《地、县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成果简介[J].中国卫生资源,2006,9(3):135-137.
[3]陆超娣,冯学山,范林,等.中西部农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1153-1154.
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篇8
一、主要做法
(一) 加强领导, 上下联动。
澄城县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家, 乡镇卫生院18家, 村卫生室266个, 人口40万。县委、县政府将项目工作纳入到对部门、乡镇的考核之中, 定期开会研究、督导检查。县卫生局分项目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每年都要将项目工作纳入到对院长的《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当中。县级4家业务指导单位均成立了考核组和督导组, 及时开展人员培训, 规范项目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均组建了公共卫生科, 落实人员职责, 研究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 强化管理, 保证质量。
作为全省“1市10县”医改综合试点县, 澄城县坚持把确保质量做为重中之重, 一年一个主题, 年年实现突破。2012年到2013年, 该县先后采取“现场会”和“剖析会”形式, 抓典型, 推全盘, 找短板, 堵漏洞。2014年, 将原来由县级3家医疗机构管理的城区项目工作交由城关镇卫生院实施, 解决了多头管理, 责任不清的问题。2015年, 在城郊防保所试行了医疗和预防、妇幼和疾控、新农合和药品三统一的综合监管模式, 使以基本公卫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相互衬托, 相得益彰。
(三) 搞好培训, 规范运行。
及时对省市项目管理的新要求进行全方位培训, 每年由县上集中办班至少2次。县级4家业务指导单位也采取以会代训的办法, 搞培训, 促提高。随机对院长和专干掌握服务规范的情况进行考核, 收到良好效果。结合培训活动, 不断创新项目服务。如在健康档案管理上, 实行“色带指示卡”和“分区域编码”管理模式,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代表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患者人群, 绿色代表老年人, 无色代表一般人群, 按村组和类别进行分区域管理。同时, 重点解决“死档”问题, 在门诊、住院、老年人体检和重点人群随访中, 注意收集信息, 及时更新个人档案。
(四) 强化督导, 做实项目。
县卫生局制定了基本公卫绩效考核、村医绩效考核和公卫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明确了分级考核责任, 采取定性与定量、全面与重点、日常与定期、单项与综合、机构与服务“五结合”的考核办法, 对存在问题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各业务指导单位严格执行“一月一督导, 一月一考核, 一月一通报, 一月一交流, 一月一整改”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各乡镇卫生院每月在督导中先行查看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在督导中, 同步开展重点人群和偏远行政村群众满意度调查, 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据统计, 群众对公卫项目的满意度达80%以上。
(五) 严格考核, 奖惩兑现。
在考核机制上, 从卫生局到各业务指导单位再到各乡镇卫生院, 层层都有考核细则和考核方案。在考核方法上, 按月考核, 季度检查, 半年小结, 年终奖惩, 并将公共卫生服务数量按70%, 服务质量按30%的比例进行绩效评价。在资金兑付上, 每年年初, 科学测算预拨给一定比例的公卫资金, 年终根据业务指导单位的考核结果, 据实核算, 奖惩兑现。为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 率先在全省实行了村医补助“明白卡”发放制度。2014年, 将村医每月固定预拨的400元基础补助提高到每月800元, 实行按月预拨, 固定发放, 季度考核, 绩效兑现。2015年, 将村医公卫补助标准提高到55%。
二、工作成效
(一) 全民纳入健康管理视线, 初步形成“大卫生”格局。
经过几年来居民建档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目前建档人数达到95%以上, 电子健康建档率达到88%以上。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推进, 先后给100余家三级医疗卫生单位招标配备了健教视频设备系统。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6.7%,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7.6%。卫生监督协管触角深入全县角落, 巡查报告和查处力度不断增强, 实现了基本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免费向全民提供的初衷。
(二) 重点人群管理规范, 服务措施得以落实。
据统计, 每年有1.8万名0-6岁儿童和3000余名孕产妇能够接受到全程的健康监测和管理, 两个系统管理率均达97%以上。接受老年人体检的人数由2009年的65%提高到2015年的92%。对筛查出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确诊患者, 实行每年的4次随访和1次常规体检的服务。目前纳入管理范围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人数分别达到32171名、6244名和643名, 规范管理率均达80%以上。
(三) 各项制度执行有力, 卫生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在基本公卫项目的强力推动下, 省市提出的专病专策、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落实。“84”化消毒、19个表册的系统化管理和六病专防的定点医院诊治措施付诸实施。孕前、产前、分娩和产后8个子项目运行规范, 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两个重要指标都达到国家规定。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和乡医补助水平逐年提高, 项目实施单位和乡医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
(四)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不论是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手足口病的个案调查, 还是在预防接种和慢性病人的管理当中, 群众感触颇深, 评价较高。倡导健康中国理念, 健康教育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简单的文字宣传到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得来的实惠, 理解卫生、支持卫生、参与卫生的自觉性不断提升。
三、几点体会
(一) 分级考核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县卫生局组织管理、综合协调, 业务指导单位按月考核, 项目实施单位具体操作的分级管理模式, 落实了各级责任, 明确了各自利益, 达到责权利的相统一。将原来由卫生局防保股主管的居民建档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两个项目全部划归疾控中心管理, 将原来由县级3家医疗机构承担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等5个公卫项目划归由城关镇卫生院进行管理, 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管理效果更加规范, 解决了城区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和“灯下黑”的问题。
(二) 绩效兑现是落实项目任务的根本。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其中项目数量占70%, 质量占30%, 以考核总得分兑现项目经费, 实行绩效奖惩, 调动了各方积极性。绩效考核使各项目实施单位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 使各业务指导单位的督导有了份量, 使村医心服口服。
(三) 实行“明白卡”制度是购买公卫服务的重要体现。
与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乡村医生服务补助费明白卡发放管理办法》, 在岗村医每人每月预拨800元, 绩效部分按乡医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卫任务经考核后, 按季兑付, 并将兑付情况填写在“明白卡”上, 让村医干事明白, 拿钱明白。同时, 设法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 在财政、人社部门的支持下, 对2011年到2014年年满60周岁的187名村医落实了养老补助政策, 一次性发放补助金42.2万元。2015年将符合条件的57名村医纳入养老补助范围, 从2016年元月兑付, 并将每年应发补助金纳入财政预算, 使村医在岗有报酬, 退后有补助。
(四) 搞好公卫服务的前沿和后伸工作是公卫项目的终期目标。
基本卫生保健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胶州市胶莱镇辖区户籍内400例孕产妇。
1.2 方法:
分析辖区内400例孕产妇的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剖宫产率和相关免费补助情况。
2 结果
2012年辖区内共有孕产妇400例, 均免费到胶莱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保健手册, 其中早孕建册320人, 早孕建册率80%, 其余孕产妇多数在怀孕4个月自觉胎动后去上级医院检查, 被告知去乡镇卫生院建册。
产前健康查体5次以上320例, 产前健康管理率80%。筛查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并转上级医院诊疗, 产后访视392例, 在生后14 d内到家中面对面访视, 其余8例因临时改变居住地点, 由当地妇保例员代访。产后42 d到接产医院健康查体。
剖宫产176例, 剖宫产率46%, 离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设置的警戒线15%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占剖宫产指证的50%。因此, 在农村地区通过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 对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3]有重要意义。
产前筛查由于错过16~20周孕期检查时间, 有80例未作此项检查。
新生儿筛查由于住院宣教告知, 8例早产儿因为出院体质量不足2500 g, 告知体质量足2500 g后回医院采血, 均回医院缓采血。采血率100%。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公共卫生项目中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服务的流程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标准, 结合胶州市实际情况, 孕产妇健康保健服务的流程为: (1) 第一次检查, 怀孕12周前持有效身份证到乡镇医院免费建立保健手册, 完整填写首次记录。免费检测血常规, 尿常规, 肝肾功, 乙肝五项。 (2) 第二次检查, 怀孕16~20周, 免费产前筛查。免费复查血、尿常规。 (3) 第三次 (怀孕21~24周) , 第四次 (怀孕25~36周) , 第五次 (怀孕37~40周) 均免费复查血尿常规, 5次孕期检查, 查出高危孕产妇在保健手册上方红笔标记, 并填写高危妊娠登记本, 专案管理, 第一次在乡镇卫生院建册的同时, 并录入胶州市居民健康档案孕产妇系统管理中, 其余四次免费健康检查服务卡发给孕妇, 孕妇可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查体医院, 每查一次拿一张免费服务卡, 由查体医院填写记录, 保存, 每月妇幼例会返回我卫生院, 录入胶州市居民健康档案孕产妇系统管理中, 产妇分娩后, 通过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反馈的产妇信息, 由我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对辖区内居住的产妇入户访视, 完整填写访视记录单, 产妇42 d后到分娩单位进行健康检查, 查体单位填完记录表, 返回户籍所在地乡镇医院, 由妇幼保健人员把表录入胶州市居民健康档案孕产妇管理, 结案, 归档。对孕期的产前筛查, 出生的新生儿四病筛查, 住院分娩补助费用, 分娩后持有效证件到我院办理免费报销手续。
3.2 孕产妇保健服务的不足之处
(1) 孕产妇对公共卫生服务认识的不足:多年受当地计生部门的“统领”, 对乡镇卫生院在孕产妇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孕产妇孕期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淡漠, 总以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瓜熟蒂落, 没有必要进行次数多的孕期检查, 婚检正常更没必要频繁产科检查, 孕期彩超代替产科检查等陋习, 是早孕建册和产科健康检查率低重要原因。 (2) 公共卫生服务资金部分消费不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全国明确的免费补助标准, 地区与地区的差别很大, 由于现在的人口流动性极大。女嫁男方, 不同户籍变化, 跨户籍地补助回原籍, 免费项目不统一, 造成免费资金使用困惑, 限制了异地孕产妇健康管理。 (3) 乡镇卫生院人才的缺乏:长期以来, 妇产科和儿科工作的滞后, 乡镇医院, 在区域内长期没有影响力的社会效益, 造成孕产妇不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第一次免费早孕建册, 到上级医院又不方便, 所以错过了孕期不同时期的保健, 指导和查体, 使孕产妇部分保健服务缺失。
4 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管理的对策
4.1 大力宣传, 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完善县, 乡, 村卫生网络, 通过乡医和妇女主任对已怀孕或待孕妇女的孕情掌握, 针对性的宣教早孕建册的好处, 和国家不同时期对孕产妇的免费服务政策, 改变群众陈旧观念, 现在国家计生局和卫生局已经合并, 下一步的孕产妇信息有待于共享, 这样就为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掌握孕产妇的信息更捷便, 可以通过电话, 村大喇叭广播等方式宣教, 使其认识后自愿参与到健康服务中来。
4.2 领导重视, 资金到位, 拨付及时, 保证免费服务通道畅通。对公共卫生资金专款专用, 增加透明度, 免费服务到位, 妇保科人员在院领导的协助下, 和医技科室协调好免费化验和免费检查的程序方法, 不和科室绩效经济指标挂钩, 真正为孕产妇提供优质有效的免费服务, 对于免费项目不能变相的收取费用, 下村访视配备车辆和手机等便捷工具。
4.3 加强保健人员的培训, 强化硬件管理。医院需从功能任务, 人员资质, 设备标准, 房屋要求, 管理制度服务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 规范妇幼保健行为, 保证服务质量, 服务人员需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资格后才能从事此项工作, 要经常参加公共卫生项目中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指导和知识培训, 妇保科工作必须以妇幼保健为中心, 提高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保证公共卫生项目孕产妇保健服务的顺利实施。
4.4 制定配套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以健康服务为核心, 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 使公共卫生项目中孕产妇保健服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 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 辖区内孕产妇保健服务有了很大提高, 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逐年增高, 筛查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住院分娩率100%, 剖宫产率、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均降低, 出生缺陷儿减少, 但今后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 做到保健和临床相结合[4]。
摘要:目的 了解本辖区内公共卫生项目孕产妇保健服务的现状, 孕产妇免费服务的落实情况, 分析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的不足环节,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保健服务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本辖区内400例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 对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产前健康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剖宫产率、住院分娩率及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四病筛查, 住院分娩补助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孕产妇保健服务中早孕建册率及产前健康管理率低, 剖宫产率高, 其余均为良性指标。结论 提高早孕建册率和产科健康管理率, 筛查高危孕产妇并专案管理, 使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和质量升高, 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和新生儿出生的缺陷率。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孕产妇,保健服务,免费筛查项目,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杰, 俞亮.金寨县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8 (3) :204-206.
[2]朱丽萍, 贾万梁, 华嘉增.上海市外来孕产妇保健管理现况与政策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6, 17 (5) :271-274.
[3]周敏, 王燕, 赵更力, 等.农村两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5) :5018-5021.
保健养猪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 篇10
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时刻会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攻击,而动物机体也每时每刻在调动机体抗病机制抵抗、攻击,使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动物绝对健康的是少数,大多处于疾病状态。当致病因子的攻击力不变,亚健康状态才转化为疾病状态,所以动物保健防病的总原则是扶正祛邪。扶正就是保持或增强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我们又称为主动性保健。祛邪就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我们又称为被动保健,如搞好环境卫生、消毒、保持猪舍通风、供给充足饮水和适当的添加药物。
2 保健养猪的概念
保健养猪就是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动物机体本身的特导性和非特导性抗病能力,以达到保健防病和增加效益的养猪新方法。
3 养猪生产的瓶颈-HACCP
近年来,全世界的养猪事业发展很快,饲养周期大大缩短,先进水平平均达到165日龄出栏。但是目前的养猪生产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HACCP),使猪饲养期延长,效益下降。重点是以下因素:免疫应激、母猪生产繁殖应激、出生关的黄痢问题、补料关的白痢问题、断奶关的断奶应激、保育关的仔猪营养应激、氨慢性中毒和呼吸道综合征、免疫力低下和圆环病毒等问题;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各种因素特别是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机体抗病力下降,使临床上常见的30多种疾病如气喘病、流感、附红体等发病率增高;被动保健不当等因素。
免疫应激平均使饲养周期延长3-5天,成本增加10-20元/头;母猪生产繁殖应激致使母猪的繁殖力低;仔猪初生重小,25-28日龄断奶重6-7.5kg,使饲养期平均延长10天,直接成本增加10-50元/头,间接效益下降80-200元/头;黄痢主要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成本增加10-20元/头;白痢平均影响2-5天,成本增加10-20元/头;断奶应激延长饲养期5天以上,成本增加10-20元/头;仔猪营养应激、氨慢性中毒和呼吸道综合征、免疫力低下和圆环病毒感染延长饲养期5天以上,成本增加10-20元/头;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使贩运仔猪饲养周期延长30天以上,成本增加50-100元/头;各种因素特别是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机体抗病力下降,使临床上常见的30多种疾病如气喘病、流感、附红体等发病率增高,平均延长饲养期5-10天以上,成本增加10-30元/头;被动保健不当,延长饲养期5-10天。
基本卫生保健 篇11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介
(一)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较低、效果普惠的医疗服务,其一般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效益不是能立即显现并且效果评价及其复杂。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或一国居民健康的公共事业。公共卫生以公共财政为主要资金筹资来源,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向全体人民公平地提供有效安全、价廉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使患者从大医院分流、有效逐步地实现分级诊疗,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均加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投入力度。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能进一步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公共卫生项目分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其中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健康教育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预防接种4、儿童健康管理5、孕产妇健康管理6、老年人健康管理7、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0、中医药健康管理11、卫生监督协管 12、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三)公共卫生资金来源
公共卫生资金筹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中央转移支付:其主要承担防治对全体居民健康危害较大的疾病及公共卫生问题经费,以及用于一些特定的卫生问题、特定的人群和特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
2、省级: 其特点是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承担不同比例的公共衛生经费。
3、地方政府:主要负担部分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福利和运行经费。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以单项形式拨付,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多项形式拨付。
2015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至40元。北京市朝阳区人均补助标准为收支两条线单位8元/人,购买服务类单位50元/人(中央财政补助4 元、北京市财政补助8 元 、朝阳区财政补助38元)
二、目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现状
(一)政策性问题
基础公共卫生工作内容不细化,需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如流程能规范并统一,项目资金核算可创建模型,成本核算更加准确、便易。
目前测算价格基础沿用98年的医疗收费标准,成本补偿不科学影响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可见基本公共项目中人员支出、公用支出、耗材支出的准确核算对财政政策不断完善有反推作用。
(二)项目预算管理、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和财务管理规范没有很好的统一,财务人员不懂业务,医疗工作人员不懂财务,导致项目核算不准确。更有医疗机构未按项目单独核算。
基层卫生机构轻视项目预算,无计划的使用经费,导致项目资金盈余,说明没有按时按量的完成工作要求。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财务管理中列支无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或者超量的费用,如为全体人员购买电话卡、公交卡;老年人健康管理列支早餐食品,体检2000人,实际购置食品5000份。
列支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即使是保健科的相关基建支出也不得在公共卫生经费中列支。大额的维修支出如超过设备原值的30%也视同固定资产增值入账。
涉及服务类支出未选取财政政府采购单位,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统一实行政府采购如印刷费、车辆维修、会议培训等。
(三)、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
在项目支出中列支与工作无关的卫生耗材。由于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科室为公卫科,一队人马共管多个项目,导致材料领用支出无法细分到各个项目,如儿童健康管理列支口腔科耗材;预防接种有血糖血脂耗材支出;孕产妇管理列支外送TCT支出等。
公用支出没有经合理的分摊方式分摊到每个项目中,导致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如将机构所有的水电费全部列支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应当以向业务提供决策支持为目标。事前积极参与,事中到位监督,事后精准核算。业务和财务逐步融合,最终实现项目一体化管理。为此事前应成立以全科、保健科(妇保、儿保、精防、监督协管)、中医、办公室、财务等科室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
财务部门协助相关业务科室做好各个项目的前期预算。首先应以上年各项目的财政补款额为依据,结合本年度工作量的提高,指定各个项目的总体预算额度。其次财务人员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将各个项目的预算总额,分解到医疗业务开展所必须的资金支持上。以下以健康教育项目为例。
健康教育项目,工作流程中规定: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要编辑、印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资金支出必然要包括印刷费,用于购买印制健康处方、手册等。要在在候诊区、观察室或宣传活动现场等场所播放音像资料,必然要支出宣传费,用于购置音像资料。组织拍摄宣传片,对应支出劳务费。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宣传栏,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位于公共场所明显位置并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对应支出宣传栏费用:购置、安装、印刷费、制作费。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支出经费应有:横幅展板的制作费、场地租金、小礼品、交通费、劳务费等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支出经费应有:场地租金、小礼品、劳务费、教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门诊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服务上门访视或巡诊服务时,提供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涉及支出应有通讯费、交通费、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
nlc202309040826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务管理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0]311号》的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单位应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对于按规定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卫生服务项目,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辖区居民收费。
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量入为出原则,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按照有关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规定的用途和列支范围执行。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参考依据及测算标准,可以将资金用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须的耗材支出、公用支出、相关公卫人员的人员支出。
个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挪用、挤占和截留项目资金。不得将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用于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本单位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财务管理人员在遵守以上原则规定外,加强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内控管理,可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严格项目支出审批程序,并且签批手续齐全。各项支出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且符合项目相关开支的标准及范围。2、按照规定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对项目资金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加强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3、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财政资金和项目,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4、加强耗材业务的管理流程,规范购买、验收、入库等管理环节。5、涉及会议、培训、公务招待等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严禁超标准列支。6、涉及劳务费,签字齐全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7、涉及礼品发放,出入库手续齐全,并有领取人员签字及领取物品明细。
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归集分摊准确性、
(一)耗材支出
耗材成本作为直接成本,在财务管理中应监督业务部门及物资管理部门,涉及公共卫生项目的材料支出应单獨出库。
如二型糖尿病检测用试纸、棉签及采血针由指定人员定期单独从库房领取,避免与医疗支出划分不清。
(二)公用支出
公用支出包含电费、水费、电话费、交通费、办公耗材、印刷费、宣传费等费用,涉及直接成本应直接正确归集到各个项目中,涉及无法归集的成本如水电费等应采用阶梯分摊法,逐步分摊到各个项目中。首先应根据工作量或服务当量,按比例把水电费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之间分配,其次把上一步分配计算出的公共卫生水电费支出按工作量或服务当量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
(三)人员支出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的人员支出。收支两条线的基层卫生机构可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外聘人员支出,财政不承担人员支出的基层卫生机构可将公共卫生经费用于公共卫生人员的人员支出。通过分层级的财务核算使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在财务报表上有一个科学、完整、准确的更贴近于实际工作的痕迹呈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速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常见病、慢病的预防与治疗势必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要任务,基本公共卫生财政资金的拨付也是逐年加大。合理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只有重视预算、加强财务管理、精细项目成本核算,才能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进而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的落实与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樊立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刘彦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发展 篇12
一、强化职责, 优化机制, 推行公共卫生目标管理责任制
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推行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的公共卫生工作制度, 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卫生工作。加大公共卫生工作执行和考核力度, 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目标管理, 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县卫生局认真履行主管职能, 制定完善了《宁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和《宁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 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各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管理, 乡镇卫生院院长与卫生局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 县疾控中心、保健院实行分片包乡, 卫生院实行包村, 缴纳责任金, 做到目标具体、责任明确、落实到位。为提高项目工作执行力, 我县在县卫生局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 由分管局长兼任指导中心主任, 在业务股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每年由县人大、县政协组织视察调研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 保证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周秀彬 (左二) 下乡调研公共卫生工作。
二、提高认识, 加大投入, 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
近年来, 我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 对卫生事业重点倾斜, 全县所有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和业务发展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 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7000元, 县财政每年预算公共卫生相关经费130余万元, 专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村级网络人员工作补助。同时, 将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521万元, 分别于年初预拨和按考核结果拨付到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实行专帐管理, 加强督查, 完善了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经费补偿和保障机制。我县明确要求各乡镇卫生院, 每年在业务纯收入中拿出2-4%的经费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并加大补助和考核力度, 有效调动了基层服务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三、夯实网底, 加强建设, 完善补偿机制
一是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和基层服务队伍培训。我县积极争取项目, 2013年投资625万元新建的5个乡镇卫生院正在建设;投入120万元的15个村卫生室正在建设;并采取未设立村卫生室的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代管、村防保员兼职过渡的形式, 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1 00%, 保证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事事有人管, 件件有人抓。筹措资金1 2.6万元, 完成了25个乡镇卫生院防保室和54个村卫生室接种点的规范化建设,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稳步发展。县卫生局及县疾控、妇幼、卫生监督部门每年均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师资培训, 培训面达100%, 有效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确保服务质量。
二是建立完善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队伍补偿机制。按照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 制定了《宁南县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公共卫生人员考核方案的指导意见》, 将规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下沉到村卫生室, 根据其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数量、质量以及职责分配权重, 按计件的方式逐月考核兑现公共卫生补助经费, 有效调动了村级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周秀彬 (右三) 慰问麻风病人。
三是严格实行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目标管理及考核。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纳入乡镇公共卫生目标管理, 细化、量化考核内容, 按照《宁南县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2013版) 》, 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与下拨经费挂钩, 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得到了有效监管, 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四、创新机制, 规范管理,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创新基层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模式。以推行统一化、规范化公共卫生工作为目标, 由卫生局行文要求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 做到“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软件资料、表格上墙”四个统一, 规范培训、考核两项工作, 夯实基层公共卫生卫生服务网底核心, 狠抓“健康教育、村级网底建设、村级培训、信息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五个环节, 落实“工作职能下沉、分片包村、检查考核及补助发放”三项重点工作。
二是推行乡镇卫生院代管模式。我县自2009年起, 打破行政区划, 以方便群众和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落脚点, 将4个民族乡下辖的5个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划入邻近的汉族乡镇卫生院进行代管。使民族村公共卫生各项指标有了质的飞跃, 基本达到汉族地区水平, 有效促进了全县公共卫生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周秀彬 (中) 了解乡镇卫生院假日值班情况。
三是加强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宣传, 推行奖恁考核制度, 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动员一名产妇住院分娩给予5 0元-100元奖励的方式, 促进农村地区特别是民族边远地区住院分娩率的进一步提高。2013年, 我县住院分娩率达到9 7%。
四是实施分片包村工作。乡镇卫生院全体人员都要承担均等化项目工作, 将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医务人员, 形成公共卫生工作人人管的工作机制
五、取得的成效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各级拨款人口数为1 7.3万, 拨款资金为521万元, 截至2013年12月底, 已使用项目资金477.65万元, 资金使用率达到91%。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36%;儿童预防接种建卡建证率达100%, 五苗全程覆盖率达91.3%。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7.06%, 系统管理率94.40%;孕产妇建卡率98.81%, 系统管理率93.87%, 住院分娩率97%, 较2012年上升了0.52个百分点。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5.53%。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9 3.58%、9 0.6%、97.03%。2011年均等化项目资金使用率为72.1%, 到2013年的91%, 三年内上升了1 8.9个百分点, 其中78%的资金用于人员工作补助, 全县均等化项目资金使用率大幅度提高, 充分调动了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项目工作得以大力推进。
【基本卫生保健】推荐阅读:
基本卫生情况08-28
基本医疗卫生06-20
龚庄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05-21
基本公共卫生知识08-28
基本医疗卫生资源10-08
基本医疗卫生法11-01
卫生院召开全镇基本公共卫生会议10-20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1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10-08
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内涵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