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2024-07-31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精选9篇)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1

绝大多数未婚人群正处于性活跃期, 加上人们的性开放程度较以往有很大程度提升, 目前我国的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等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未婚人群缺乏生殖和避孕知识, 无防护性行为趋于常态, 导致婚前意外怀孕及人工流产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从而对未婚人群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为了进一步摸清灌南地区未婚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 笔者对276名自愿行婚前检查者的生殖健康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便今后为婚前检查人群提供更好的生殖健康服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灌南县妇幼保健所自愿行婚前检查的未婚人群中随机抽取276名。其中男129名, 女147名;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 (26.48±5.72) 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者112名 (40.58%) , 中专或高中98名 (35.51%) , 初中及以下66名 (23.91%) 。职业:公务员71名 (25.72%) , 职员64名 (23.19%) , 服务业人员83名 (30.07%) , 工人或农民58名 (21.01%) 。

1.2 调查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2,3]自行设计“灌南地区婚前检查人群生殖健康知识认知状况调查表”, 从常见避孕与节育知识、正确避孕措施、紧急避孕措施、避孕药物不良反应、人工流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人工流产并发症、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等7个方面调查行婚前检查的未婚者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7个被调查项目中, 行婚前检查的未婚者对常见避孕与节育知识的认知程度最高, 为83.33% (230/276) , 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正确避孕措施、紧急避孕措施和避孕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较低, 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男性对“人工流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认知程度明显低于女性, 两者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注:*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通过电视、音像制品和网络等方式与西方文化接触明显增多, 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显著增多, 未婚意外怀孕成为我国人工流产的首位原因, 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尽管未婚者们通过书籍、电视及网络等工具对生殖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 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未婚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并不容乐观。虽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常见避孕与节育知识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但对正确避孕措施、紧急避孕措施和避孕药物不良反应等的认知程度较低, 均不足20%, 其认知的缺乏可能导致因避孕措施不当、避孕措施失败后未采取紧急避孕措施而意外怀孕。本次调查还发现未婚女性对“人工流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该项的认知度为94.56% (139/147) , 明显高于男性, 说明女性对意外怀孕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她们对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此外, 未婚者们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综合上述分析来看, 灌南地区婚前检查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不全面, 这也提示了目前灌南地区对未婚青年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及服务仍不足。为此, 对未婚青年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未婚人群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灌南地区婚前检查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在我所自愿婚前检查的276名未婚者进行生殖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婚前检查人群对常见避孕与节育知识的认知程度最高, 为83.33% (230/276) , 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正确避孕措施、紧急避孕措施和避孕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程度较低, 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男性对人工流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认知程度明显低于女性 (P<0.05) 。结论:婚前检查人群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不全面, 因此对未婚青年应进一步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

关键词:婚前检查,生殖健康,认知,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颜育云, 徐金.青田县婚前检查女性非意愿妊娠情况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1) :86-87.

[2]付锦玥.徐州市云龙区婚前检查人群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调查[J].哈尔滨医药, 2010, 30 (4) :32-33.

[3]周素仪.某地区新婚人群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需求的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3) :113-114.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2

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山东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菏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全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体系,提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全面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将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叶酸增补、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实行免费服务。

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16年全镇目标人群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率达到85%,2020年达到90%以上。3、2016年全镇叶酸服用率达到90%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叶酸服用率达到95%以上,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85%以上。

4、建立健全全镇产前筛查网络,2016年全镇产前筛查率达到92%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82%以上;2020年全镇产前筛查率达到95%以上,产前筛查高危孕妇产前诊断率达到90%以上。

5、建立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2016年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以上,2020年达到95%以上。逐步普及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眼病等筛查。

6、不断完善出生缺陷儿康复与救治体系,逐步将符合规定的出生缺陷疾病康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出生缺陷儿的医疗保障水平。

7、建立贫困出生缺陷儿救助机制,依法将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儿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向因救治出生缺陷儿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

8、建立健全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做到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儿救治工作相互衔接。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咨询指导。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孕前优生指导,指导育龄人员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培养健康行为,育龄人员应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医疗保健机构发现育龄人员有遗传病家族史,分娩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儿,或者存在其他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应当主动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分娩过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妇女准备再次妊娠的,夫妻双方应接受咨询检查。经检查确认不宜生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指导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并将情况书面报告所属街道卫生计生办。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的人员应当及时了解本辖县育龄人员婚育情况,向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报送有关信息,协助做好婚前卫生指导和孕前医疗保健服务工作。

2.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镇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向公众公布获取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应当为育龄人员建立婚前、孕前保健档案,加强医疗保健服务;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办理结婚登记的育龄人员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宣传,引导其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县妇幼保健所应当按照婚前、孕前保健规范和规定的检查项目为育龄人员提供优质检查服务,出具医学检查证明,建立保健档案;检查发现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以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

3.做好叶酸增补项目。乡镇妇幼保健所应当做好叶酸增补的组织工作。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应当按照规定为孕前3个月至孕初3个月的妇女增补叶酸,提倡科学服用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建立服务信息台账,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的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其他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到本机构进行孕前医学检查、未在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增补叶酸的备孕、孕初妇女增补叶酸并建立台账。

4.加大出生缺陷高风险因素防控力度。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出生缺陷防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种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加强育龄妇女劳动保护,避免待孕和在孕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用人单位应落实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和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劳动保护政策。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得安排女职工孕期从事禁忌的劳动,避免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工作时间和安排夜班劳动。县环境保护局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大气、水、固体废物、噪音等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四)落实二级预防措施,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

1.落实孕期保健。建立乡镇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孕产妇信息管理,强化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负责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的人员应当指导、督促本辖县的孕妇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筛查,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机构要积极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开办孕妇学校,做好围产期保健系统培训,提供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孕期保健服务;为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档案,对存在出生缺陷高风险的孕妇,应当专案管理,重点监护。

2.开展产前筛查服务。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应为孕妇提供产前筛查优质服务,指导怀孕10—24周的孕妇至少接受1次以上产前筛查(血清学筛查和系统超声筛查),逐步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对产前筛查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3.做好高危孕妇产前诊断。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进行产前诊断:

(1)产前筛查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

(2)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3)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患儿的;

(4)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5)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产前诊断确认胎儿异常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处理意见书面告知孕妇或者其家属;确认有严重缺陷的,应告知孕妇及时终止妊娠。

4.落实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阻断。乡镇医疗保健机构在孕产妇孕早期时为其提供1次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和相关咨询随访服务,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五)加强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致残率 1.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

全镇进一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先天性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疾病进行免费筛查,开展串联质谱技术48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提高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率。医疗保健机构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前,应当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并经其签字同意。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异常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进行确诊、治疗。

2.加强缺陷儿童干预治疗工作

全镇有关部门及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康复科室建设,为出生缺陷儿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便利条件。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做好缺陷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康复,将听力障碍、脑瘫、智力障碍等儿童信息及时提供给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组织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儿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或者适配辅助器具,帮助其恢复基本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开展缺陷儿童的治疗、干预和康复工作。

3.建立出生缺陷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县民政局应当依法将符合条件的出生缺陷儿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向因救治出生缺陷儿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县财政局应当按政策要求为贫困听力障碍、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提供训练补贴,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四)健全信息监测体系

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制定监测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监测和专题调查,掌握和分析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趋势。要加强对辖县医疗机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组织对从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志愿者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医疗保健机构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应当填写出生缺陷报告卡和基础信息登记表,及时报县妇幼保健所,并做好转诊服务工作。要建立部门监测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定期做好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质量管理,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对综合防治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科学调整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和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五)完善综合防治体系

全镇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包括妇幼健康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在内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新生儿听力、视力、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筛查以及诊断和治疗康复等技术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建立健全筛查、诊断、康复、随访和管理等服务有效衔接机制,确保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效果。辖县医疗保健机构提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遵守相关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不得泄露患者隐私。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应当依法严格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建立定期评估制度。

(六)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学科建设

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相关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建立激励保障机制,重视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提高医疗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研究,加大支撑力度,促进出生缺陷防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转化应用。

(七)保障措施

1、强化宣传教育。全镇应组织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出生缺陷预防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向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并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县民政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婚姻登记、生育证办理、生育保险办理场所和社县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居民活动中心向公众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资料。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妇女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育龄人员学习出生缺陷防治知识。

2、强化工作举措。乡镇绩效考核办要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县财政局要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经费,相关部门按原有渠道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经费。乡镇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高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筛查能力和诊断治疗、出生缺陷儿康复治疗能力。

3、强化体系建设。一是健全社会共治体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出生缺陷共同治理防控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投入、监督和管理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制度,共同协调解决出生缺陷工作具体问题,落实部门责任。通过政府倡导,健康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自觉履行优生优育的义务,形成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二是健全监测信息体系。建立县级妇幼监测平台,健全全镇妇幼信息监测网络,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和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构建以助产医疗机构和人群监测相结合的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强化出生缺陷数据的分析、利用和监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健全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根据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及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成立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指导,不断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强化三级预防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和数据评估。

4、强化责任落实。由镇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个乡村带头人参与,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乡镇卫生院宣传部应当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公益宣传,积极鼓励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免费刊播出生缺陷防治公益广告和宣传节目。县民政局在婚姻登记管理工作中,做好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医学检查。依法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出生缺陷儿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向因救治出生缺陷儿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提供临时救助。利用福利彩票基金,为贫困出生缺陷儿提供基金救助。县财政局应当保障出生缺陷防治经费,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将出生缺陷防治经费列入预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当加强女职工孕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将出生缺陷儿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县农业林业水利局应当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指导农户开展安全种养,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产品安全消费的宣传工作和农村环境整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负责出生缺陷防治的具体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组织对从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志愿者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技术体系和监测体系,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健全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开展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出生缺陷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县环境保护局应当加强大气、土壤、水源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水、气、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对孕产妇用药和涉及出生缺陷防治的药品、器械进行质量监督,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进行监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通过加快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深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广泛开展卫生创建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减轻或杜绝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县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安排出生缺陷残疾儿童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其恢复基本功能,减轻残疾程度。县妇女联合会、县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办要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作为卫生计生指标纳入对相关部门绩效考核范围。

5、强化实施考核。要加强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制度。县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组织领导、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和项目实施等方面衡量各地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每年进行1—2次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督导考核,对督导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6、强化责任追究。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业务的;违反卫生计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不按照规定的项目种类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医学检查的;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应当发现胎儿存在明显出生缺陷而未发现的;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和相关当事人员予以处罚:对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职责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用人单位未按照《山东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女职工孕期从事禁忌的劳动、有毒有害作业的;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安排夜班劳动的,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照《女职工劳动特别保护规定》予以处罚,对女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环境保护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健康和育龄人群生殖健康需求,指导地方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探索规范化管理模式,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指导原则

1、坚持工作方针。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坚持 “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

2、明确功能定位。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是具有公共卫生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应当加强内部业务规划,规范科室设置,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

3、合理规划设置。省、市、县三级原则上均应当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辖区常住人口数、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功能定位、职责任务和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合理设置,建设规模适度。按照《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3〕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保证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各项工作落实。

4、优化整合资源。各省(区、市)要根据《指导意见》,按照“省选设、市县合、乡增强、村共享”的方式,积极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职责整合,加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运转高效、群众满意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做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

(二)落实功能任务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妇女儿童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并承担辖区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

1、妇幼健康服务。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以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中心,以必要的临床诊疗技术为支撑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孕产保健主要包括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保健服务等;儿童保健主要包括新生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卫生、五官保健、儿童康复、儿童常见病诊治和中医儿童保健等;妇女保健主要包括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心理卫生、营养、乳腺保健、妇女常见病诊治、生殖保健和中医妇女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和人员培训等。

2、辖区业务管理。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妇幼健康工作业务管理,主要包括: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组织对辖区内提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监督考核等,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考核。组织开展辖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适宜保健技术开发和推广。负责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业务指导。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按照职能提供服务并实行上下联动、分级管理。县区级侧重辖区管理、人群服务和基层指导;地市级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承担妇幼保健技术分中心任务;省级除承担妇幼保健技术中心任务外,还应当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区域业务规划、科研培训、信息分析利用、技术推广及对下级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评价等工作。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与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指导和双向转诊关系,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建立技术协作机制。

(三)优化服务模式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安全、便捷、温馨服务,体现妇幼保健特色,提高卫生服务绩效。

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按照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原则,打通临床部和保健部分别设置的部门格局,按照服务人群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内容。业务部门主要包括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各部依据所承担的职能设置相应的业务科室,各相关科室间应当加强功能衔接与合作,具体要求参照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相关要求。其他相关管理和保障部门设置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有关要求。

在实现基本功能任务的基础上,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优势领域加强妇幼保健专科建设,规范业务管理和技术服务,促进妇幼保健学科发展。

(四)加强工作保障

各地应当根据当地常住人口数、社会需求、交通状况、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承担的功能任务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人员、床位和设备配备,保障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具备与其职责任务相符合的业务用房、床位设置和设备配置。尤其要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向卫生技术人员倾斜,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

(五)强化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基层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工作例会、信息管理、危重孕产妇评审、孕产妇死亡评审、儿童死亡评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质量定期检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制度。

2、建立人才培养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完善人员聘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强化业务人员轮岗制度,在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内,设置相应岗位专职负责辖区管理工作,建立辖区管理人员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定期轮岗机制,并纳入绩效考核。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建立以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服务质量及安全、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应当开展机构内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将辖区妇幼健康工作指标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落实情况等纳入考核指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4、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网络,提升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当将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系统纳入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规划,加强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和监管提供信息支持。

5、落实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要求。加强诊疗活动质量监管,纳入医疗服务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完善、细化质量管理及评价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保证服务质量及安全。

6、落实监督管理制度。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实施监督与管理,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监督评价和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人口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一)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妇幼保健院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于2016年8月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管理领导小组,加大与妇联、民政、卫生、财政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领导亲自抓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制订了免费婚检管理制度,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任组长的技术领导小组,加强对婚检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婚检机构也制定落实严格的质量保障制度,选择医德好、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医务人员承担婚检工作,确保婚检质量。由管理技术小组定期调度、考核免费婚检工作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医院双百考核,与工资奖惩挂钩。

2、宣传到位,提高认识。婚前医学检查是一项有利于家庭和谐、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为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县于8月4日举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启动仪式,县人大、政协、妇联、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的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进行了现场指导。在启动仪式上,我院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共悬挂横幅2条、制作版面2块、发布电视图文广告1条。同时,还编印了《婚前健康关爱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等宣传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普及婚前健康知识。通过宣传使未婚青年男女充分认识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婚检率。

二是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专门设置宣传栏。专栏以开栏语、婚检的重要性、婚检的内容方法地点、如何配合医生进行婚检、传染性疾病与婚姻、遗传性疾病与婚姻等30个专题向广大群众进行系统的婚检知识宣传,配备相关宣传资料,方便群众索取阅读。

三是在利用“三八”妇女节、艾滋病宣传日等节日,开展3场免费婚检宣传活动,活动发放了婚检宣传资料2000多份,现场咨询120人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免费婚检的意义和有关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免费婚检氛围,调动了广大适婚青年免费婚检的积极性。

四是举办各种各样的免费婚检宣传咨询活动,在县妇幼保健院举办了“新婚夫妇学习班”,讲述有关性保健和性教育;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优生优育等知识,参加学习的新婚夫妇共1860人,发放了婚检宣传资料2000多份,现场咨询1200人次。通过教育,启发和引导了群众婚检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婚育新人对婚检的认识从对自己负责提高到对婚姻负责、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自觉实行婚检。

(二)细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医院严把婚检质量关,婚检人员全部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婚检人员认真遵守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婚检质量标准,遵守《岗位服务规范》,做到服务细致、热情,切实保护受检者的隐私权,受到了新婚青年的一致好评。

为提高婚检率,方便登记人员,我院在婚姻登记处设有采血点,在婚姻登记现场即可完成咨询、登记、抽血等免费婚检项目,享受婚姻登记“一条龙”服务。同时为保证患者的隐私,设有专职人员,对查出疾病的人员及时进行通知,建议复查和治疗,并提出了相应的医学意见,切实保障了下一代的身体健康,有效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抓好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近来,我们在推动免费婚检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再接再厉,为提高我县人口素质作出更大努力,推动我县的婚检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的通知》(人口科技发〔201x〕33号)文件精神,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优势,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使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育龄夫妇(含流动人口)都能享受到良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主要目标如下:

1.优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生育病残儿的夫妇再生育优生指导服务率达100%。

2.2016年将目标人群由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扩大到包括城镇人口在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2016年,与妇幼保健完善好孕前、孕中、孕后期优生监测网络,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3.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城乡一体、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树立“大人口”工作意识,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三、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原则。一级预防是积极、主动、有效、经济的预防措施。人口计生系统在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中,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要以一级预防为主,以计划怀孕夫妇为主要服务对象,把优生指导服务落实到怀孕前,从源头抓起,从一般人群做起,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二)科学规范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科学普及预防知识,规范开展优生检查,正确进行咨询指导,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

(三)知情自愿原则。在项目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尊重、自愿、知情的原则,维护群众选择的权利,科学指导群众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自愿积极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四)严格保密原则。在项目试点工作中要注重保护服务对象隐私,对受检者个人信息要增强保密意识,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的各项信息要严格保密,妥善保存相关资料,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免费服务原则。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的规定,试点工作期间免费为我县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每孩次提供一次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如果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后未按计划怀孕,或怀孕后出现流产、死胎、死产再次准备怀孕时,应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费接受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中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孕前健康检查。

四、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享受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目标人群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生育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农村夫妇;

2.夫妇一方或双方为农村人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3.夫妇至少一方具备本地户籍或夫妇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

(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追踪随访等。

五、服务机构

(一)县级:县计生局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县计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咨询指导、13项医学检查项目及风险评估等服务。

(二)乡级:配合县计生服务站开展相关服务,主要承担健康教育、采集基本信息、病史询问、一般人群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等任务。

(三)村级:收集辖区内计划怀孕的夫妇信息,协助县乡服务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组织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自愿到乡所、县站接受咨询和检查、收集报告早孕及妊娠结局信息。

六、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积极筹备(一)全面宣传发动

6月上旬在全县上下掀起宣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热潮,县计生局要召开项目实施的专项工作会议,利用电视、报刊和政府、计生网站,开设专栏。各乡镇要召开动员会,利用服务车走村串户进行大宣传、大发动,宣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的政策、目的、意义、优生优育知识等,提高干部群众对试点工作的认识,提高群众参与和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的积极性。县计生局要在6月20日以前完成、乡镇要在6月30日以前完成并上交宣传总结和相关记录、活动照片等。具体做到:

1.成立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安排部署工作。2.提供优生健康教育资料,印发优生健康宣传单、优生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手册、优生知识读本等。3.组织一次优生知识调查问卷。

4.县、乡两级设置优生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程图。

5.县、乡两级每季度开展一次公众咨询活动。6.播放优生健康教育音像制品(在服务检查中心)、录制孕前优生宣传磁带。(二)切实抓好组织培训

认真抓好乡镇、村级计生干部以及目标人群的培训。县计生局要在7月10日以前完成、乡镇要在7月20日以前完成并上交培训总结和相关记录、活动照片等。具体做到: 1.县计生局成立健康教育促进小组,定期组织举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培训班,全面宣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政策、目的、意义、优生优育知识等,提高群众对优生优育知识的知晓度,引导群众自觉接受孕前健康检查服务。

2.6月中旬,县计生局组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县服务站工作人员、乡镇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技术员。

培训内容: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相关文件精神;②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 ③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技术服务规范。

3.乡镇组织对村计生专干及育龄夫妇培训。

培训内容:①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施的好处;②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流程;③孕前优生科普知识讲座。

4.宣传培训具体工作要求:所有的活动必须有详细的文书资料记载,具体包括:①优生知识讲座记录表;②计划怀孕夫妇签到表。

(三)部门联合,提高力度

与卫生部门联合,积极向目标人群发放叶酸增补剂,做好叶酸发放登记;与民政部门联合,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咨询室,免费发放《优生健康大礼包》,引导群众自愿参加优生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四)精心组织,积极筹备

县计生服务站12月中旬前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准备工作,具体做到:

1.科室规划:主要做好咨询指导室、男女性诊室、检验室、档案室、人口学校等重点科室的准备工作。

2.设备配备:按要求结合实际购置电脑、检验仪器等必需设备。

3.人员调配:合理安排好妇产科医师、电脑录入人员、检验人员、后勤人员,做到人员定岗、责任到人。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确定目标人群

调查摸底,确定目标人群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目标人群为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至少一方为农村居民户籍),包括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主要包括四类人群:初婚准备生育的夫妇;再婚符合政策准备生育的夫妇;符合政策准备生育二孩的夫妇;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准备再生育的夫妇。

村专干负责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收集上报计划怀孕夫妇信息,并认真填写计划怀孕及已怀孕人群摸底登记表,调查摸底人群必须达到计划怀孕人群的90%以上,登记完后及时反馈到乡镇,并动员其到乡计生服务站接受孕前优生咨询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目标人群参加优生健康教育培训;动员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自愿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第三阶段:孕前检查,追踪随访 县计生服务站承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具体业务工作,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技术服务规范》要求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出具风险评估建议告知书(三联,服务对象、乡镇和县站各一联)和对高风险人群直接送达、面对面咨询指导。具体完成以下7种表格要求的工作任务,并认真填写。(1)优生知识讲座记录表(2)知情同意书(3)技术服务记录册

(4)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5)早孕随访记录表(6)妊娠结局记录表(7)出生缺陷儿登记表

第四阶段:资料汇总,评估总结

按照国家试点工作规范的要求,县计生局对各乡镇试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进行考核评估,并作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将所有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记录文书,包括《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情同意书》、《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技术服务记录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书》、《早孕随访记录表》、《妊娠结局记录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表》均由县计生服务站统一装订,严格保管。做好接受省、市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两手抓。要切实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探索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

(二)加强培训指导。为保证项目质量,成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专家指导组,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县计生服务站要设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心,按规定配备人员和设备,各乡镇服务所要确定1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县计生服务站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培训、指导乡镇服务所工作。县计生局要积极组织县、乡技术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和交流,做好全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规范服务标准。县、乡服务站所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工作标准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优生检查制度、职责、标准规范,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服务内容、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宣传培训、统一统计报表、统一建立数据库。要履行告知程序,签定夫妇同意书。做好转诊、检查、咨询、随访各环节的衔接,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简化工作程序,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透明度,把工作做精做细,争取群众理解,待孕对象参与。(四)落实经费保障,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规范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县财政要将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财政局、县计生局要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五)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要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各单位和乡镇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计划怀孕夫妇参检率达到符合政策目标人群的90%以上,并将早孕随访、妊娠结果等情况及时向县计生局、县计生服务站反馈报告,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各乡镇、村、相关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产前筛查

一、产前筛查诊疗技术规范

诊疗常规的核心是让进行产前检查的所有孕妇均有机会作产前筛查,并对产前筛查的 结果做出正确的解释,根据医疗原则处理需要进一步作产前诊断的病例。具体内容包括:

1.对所有的孕妇进行宣传,对其说明产前筛查的意义、目的,让进行筛查的孕妇均有机会 进行知情选择接受产前筛查。

2.建议所有小于 35 岁的孕 15-20 周的孕妇做产前筛查;大于 35 岁的孕妇(大于 35 岁系指 预产期时 35 岁)及高位孕妇做细胞遗传学检查。

3.对要做产前筛查的孕妇,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及掌握问诊方法。(1)详细询问孕妇的年龄、末次月经、体重、是否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是否为多胎妊娠,是否吸烟,异常妊娠史,前胎是否是 21-三体、18-三体等。

4.咨询医生根据掌握的妇产科学、遗传学、优生学等知识对遗传咨询做出科学的解答。(1)整个遗传咨询过程中,咨询医生只需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后果向病人进行陈述,由病 人自行选择采取的措施。(2)必须使筛查者清楚筛查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要求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3)医生应该确定被筛查孕妇的年龄、孕周(必要时 B 超确诊胎龄)等病史后开出产前筛 查送检单。

5.对筛查结果的解释与临床处理原则:

(1)对筛查结果为 21-三体、18-三体高风险孕妇,医生应告知孕妇其结果只说明胎儿患这 两种先天异常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是确诊。建议其进行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排除染色体病。

(2)对于年龄≥35 岁的高龄孕妇,即使做了筛查且是低风险,医生也应告之产前筛查和产 前诊断的区别,给孕妇提供选择细胞遗传学检查的机会。

(3)对于 NTD 高风险孕妇,应建议 B 超检查以排除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可能性。

(4)对筛查阴性或低风险的孕妇应告知其结果只说明孕妇胎儿患某一先天缺陷的可能性很 小,但不是绝对排除。

6.下列孕妇应该直接做产前诊断:

(1)35 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2)产前筛查结果属高危人群。

(3)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4)产前筛查怀疑胎儿患染色体病的孕妇。

(5)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6)孕妇可能为某种 X 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7)其他,如曾有不良孕产史者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触史。7.对建议做产前胎儿细胞遗传学检查的孕妇,主治医生应向孕妇说明有关手术(羊膜腔穿 刺术,脐血采集等)的诊断价值与风险,让孕妇知情选择,对同意进行产前胎儿细胞遗传学 检查的孕妇,应请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有关手术的技术规范(羊膜腔穿刺术技术规范,脐血采集技术规范等)对其进行相应检查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验,对无禁忌症者,开出 《胎儿染色体检查申请单》。

8.从事产前筛查人员在产前筛查系列工作中必须抱着对孕妇负责的精神,注重保护被服务 对象的隐私,耐心、详细地向咨询者阐明科学道理,尽可能使他们接受医学指导意见。

9.对疑难或有疑难病例的处理意见,应提交产前诊断中心专家组讨论决定。

二、针对性检查

针对性检查宜在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基础上,针对胎儿、孕妇特殊问题进行特定目的的检查。如心血管系统有疑问应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常规母体血清筛查发现甲胎蛋白持续增高 的孕妇进行针对性超声波检查以降低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

三、产前筛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应具备从事产前筛查技术要求的资质和相应条件、专业能力和经验,熟悉产前筛查工作 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严格按照有关各专业流程和方案工作。非本机构人员不得在本机构从事 产前筛查技术;

2、遵纪守法,严格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基本条件和技术规范要求,不以 权谋私。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筛查技术,不得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3、保证所有筛查病例能落实后续诊断。应当向有指征的孕妇提供产前诊断信息并建议进行 产前诊断,向有指征的对象建议进行遗传咨询。

4、所有进行产前筛查的病例应在本机构内实施。实施产前筛查必须符合保密、知情和自愿 的原则,签定知情同意书并登记备案。

5、对所有产前筛查应保证资料的完整和进行追随踪。

6、尊重病员的陷私权,对实施产前筛查的所有病例予以保密。

7、不得超越许可范围,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技术。

四、检验科工作要求

1、检验科采血时按无菌操作常规,用静脉穿刺术取孕妇静脉血2~3ml,收集于真空干燥采血管中,置室温下(18~28℃)约0.5-2小时,待其凝集后迅速分离得到血清,并分装至离心管内,在离心管上及时贴上注明患者姓名产前筛查专用标签,同时在申请单右上角贴上对应标签,血清标本在4~8℃的环境下保存。各采血点应按照行业标准规定以血清形式运送标本。

2、我院产前筛查血清标本自2011年7月1日起,由南京迪安医学检测中心物流部门统一负责转运,物流部门将按规定时间至各采血点收集血清标本。各单位检验科务必按规范要求进行采血、分离血清、贮存,并做好血清标本的交接工作。

新生儿疾病筛查

一、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尽早发现我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新生儿听力障碍患儿,降低儿童智障和听力残疾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2016年,以县为单位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80%,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50%。

(二)具体目标

1.当年出生的3000例新生儿开展两种遗传代谢病(PKU和CH)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德江县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任务数分别为1200、1050、750例﹔其余出生的新生儿纳入本县合医报销。

2.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和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可向残联申请救助。3.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晓率达60%以上。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对象、时间 1.项目范围:全县15个乡镇 2.项目对象:全县新生儿。3.项目时间:2016年1-12月。

(二)项目内容

1.建立健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组织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2.广泛开展社会动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标语等途径,开展项目相关政策和新生儿健康知识宣传,重点宣传项目对象、疾病危害、免费政策、筛查无伤害、确诊补助等知识,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为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暂不具备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工作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产科医护人员须对本单位接生的新生儿家长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健康教育,由本县听力筛查机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地段保健科、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产后访视等保健服务的同时,要负责开展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的宣教工作,告知未及时接受听力障碍筛查的婴儿到本地听力障碍筛查机构接受筛查,并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中相应的栏目中。4.开展项目管理和技术培训。对筛查机构人员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初筛和复筛、转诊、转介、诊断、追访、信息管理等专题培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5.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宣传、初筛、复筛、转诊、转介、追访、信息管理等工作。

6.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儿童纳入我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免费救治,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纳入国家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康复救助。

7.开展质量控制与评估。组织专业技术小组开展项目督导和效果评估,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情况,并对有关筛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新生儿疾病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具体实施、监督指导,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2.成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包括经费管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监督指导、信息收集、报送。3.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为卫计局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并按照项目统一要求,为项目培训、健康教育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

(二)机构职责

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人员配置、检测设备购置、工作场地条件(设置听力筛查室)、相关技术操作规范、职责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有关规定执行,科学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范填报有关报告单、转诊单、登记册等。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采血机构:规范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保存和相关信息采集及宣传,并将血片定期送至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强对机构内血片采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每月、每季上报月报表和季度报表至县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

2.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管理办公室(新筛办):县新筛办设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项目管理工作,定期收集、审核血片,及时将合格血片信息录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信息系统》,将血片标本递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检验;负责辖区内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可疑阳性病例召回、阳性患儿随访、确诊患儿转介残联救助以及业务培训、健康教育、监督指导等工作;每月每季收集、汇总采血机构和听力筛查机构上报的月报表及季度报表,并上报至市级项目管理办公室。3.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开展听力初筛(签订知情同意书)、复筛、转诊、追访和将确诊患儿转介到项目办等工作;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基本信息的登记、统计、整理和分析,每月、每季向县项目管理办公室上报月报表和季度报表(含筛查人数、阳性患儿数等);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

4.对确诊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儿童,县项目办将确诊儿童信息及时转介到本县残联,以便永久性听力障碍小儿能及时获得及时救治。

(三)技术操作流程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流程。

家属签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后,助产医疗机构采集出生72小时、充分哺乳的新生儿足跟血制作合格血片、阴干保存并采集相关信息;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筛办)定期收集、审核血片、录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信息系统》,邮寄合格血片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分中心)检测,筛查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至各县。

对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可疑阳性儿童,由县新筛办和采血医院及时告知婴儿家长,并召回婴儿复采血片送检确诊或到指定医院检查确诊。确诊结果由省新筛中心(分中心)在《信息系统》中录入,县新筛办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低患儿,进行专案管理、随访,指导家长规范治疗、干预。同时,按月和季度汇总、统计上报筛查、确诊及治疗信息。

2.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家属签署“新生儿听力筛查知情同意书”,听力筛查机构对出生48小时的院内或新生儿期内的院外新生儿,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OAE)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或漏筛者应告知家属在婴儿出生后42天内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双耳复筛,42天复筛仍未通过者告知家属在婴儿满3月再次进行复筛;满3月复筛仍未通过者,填写“转诊单”并告知儿童家长于婴儿出生后3月龄内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检查诊断。有条件的医疗结构应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使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筛查,未通过者或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应将初筛及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单”详细记录,并在“听力筛查结果登记册”中登记。我县转介省级确诊检查的儿童,并告知儿童家长携带报告单、疾病证明书、转介登记表、发票等资料到我县新筛项目办登记、报销。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及时将永久性听力障碍患儿转介到县残联给予康复干预(听力障碍儿童转介登记表三处签字,传真一份给确诊机构),以便患儿能获得相关康复补助。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对确诊儿童每半年随访1次至6岁。

(四)信息管理

县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当做好项目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审核,并按月和季度报送上级项目办。

1.月报表:各新筛机构每月2日前上报县新筛办,县新筛办每月3日前上报市级。

2.季报表:各新筛机构4月2日、7月2日、10月2日、次年1月2日前上报县新筛办,县新筛办4月5日、7月5日、10月5日、次年1月5日前上报市级。

四、经费使用管理

(一)经费使用

中央财政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提供专项补助资金,每个新生儿补助120元。其中,新生儿代谢病筛查限价收费50元/例,听力筛查限价收费55元/例,其他15元 /例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听力筛查可疑阳性儿童听力障碍确诊等。

1.新生儿代谢病筛查(50元/例):农村户籍新生儿两种遗传代谢病(PKU和CH)的筛查补助,具体为采血机构9元/例,县新筛办6元/例,筛查中心(分中心)35元/例。以上补助标准包括不合格血片复采、可疑阳性复采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再向儿童家长收取任何费用。项目任务外按物价收费标准执行。

2.新生儿听力筛查(55元/例):用于农村户籍新生儿听力筛查,包括出院前初次筛查和初筛不通过儿童42天复筛、满42天复筛仍未通过儿童满3月的复筛。在任务数内全部免费,项目任务数外,在新农合中报销。

3.余下经费使用(15元/例,下拨到我县3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启动及培训、项目督导、质量控制、资料印刷、宣传动员和满三月小儿听力复筛未通过者转诊到确诊机构检查费用的报销。

(二)经费管理:筛查任务数范围内,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标准,不得超标准或重复收费,筛查费用实行年终结算制。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确诊患儿救助

1.小儿满三月听力筛查仍未通过者,转诊到听力筛查确诊机构的检查费用(规定的检查项目),实行全部报销。2.中央财政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儿童开展听力干预和康复工作提供补助资金,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儿童通过县残联申请国家贫困聋儿康复救助项目。3.对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儿童,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农合重大疾病儿童苯丙酮尿症免费救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黔卫生计生发〔2014〕32号)文件精神,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按规定给予补助。

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孕产妇系统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内容及管理职责,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残疾儿童发生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孕产期系统管理内容

1、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次数

孕早期(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孕妇妊娠大于16周者进行产科检查一次。

孕中、晚期:产前检查一般在孕16-18周开始,孕28前每月产检一次,孕 28周-36周每半月一次,孕36周后每7-10天产检一次。整个孕期产检次数城市不少于8次、农村不少于5次,高危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产后:出院后3天内、产后14天、产后28天左右各访视一次,共三次,高危产妇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加访视次数。如产妇额外需要增加访视次数,可参照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收费标准。

2、保健服务内容

孕早期:做到在孕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测量基础血压;确定妊娠大小;进行血尿常规、血型、血糖、白带常规、肝功能(包括HBsAg)、梅毒筛查、HIV检测等辅助检查。进行高危因素的初筛选及登记,发现妊娠禁忌症和严重合并症者,及时处理。开展孕早期的卫生宣教及指导,如妊娠反应、先兆流产症状的识别和预防;如何避免孕早期接触致畸物质、避免病毒感染等。

孕中、晚期:按“孕产妇保健册”规定内容进行产前检查、高危筛选及评定,及时处理妊娠期的合并症及并发症,重度高危孕妇及时转诊,并落实专人追踪、随访。产前检查复诊要求:测量孕妇体重、血压、尿蛋白;询问前次产前检查后孕妇的特殊情况(孕30周后询问胎动计数);检查胎位、听胎心;了解胎先露入盆等情况;测量宫高及腹围,绘制妊娠图,判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检查下肢水肿情况等。孕中晚期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化验各一次,必要时进行B超、胎儿心电监护等检查。

孕妇孕15周-19周建议参加产前筛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动员进行产前诊断,并做好追踪及随访。对具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建议直接进行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

⑪35周岁以上高龄孕妇; ⑫羊水过多或过少者;

⑬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⑭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可疑畸形的;

⑮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严重缺陷婴儿的。

开展孕期的卫生、营养指导;家庭自我监护;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的识别及预防;阴道分娩的好处;临产前的准备与临产症状的识别;母乳喂养知识等宣教。

分娩期:积极预防产时并发症的发生;实行母婴同室,开展产后半小时内早吸吮、肌肤接触工作;鼓励按需喂养。依法进行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在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发现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和分娩出生缺陷儿应按规定上报各类监测报表和个案表等资料。

分娩后:产后一月内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保健医师上门进行产后访视。访视内容应包括产妇的血压、乳房、子宫复旧、会阴或腹部伤口等情况;新生儿测体重、检查皮肤黄疸及脐部、臀部等情况,并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开展产后营养、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方法及婴儿抚触等指导、进行产妇心理疏导。

产后42天:产妇及婴儿应到妇幼保健机构或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产妇化验血常规,测量血压,评价产妇康复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避孕知情选择指导。

二、孕产期系统管理程序

1、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1)杭州市户口的已婚妇女怀孕后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户口在原籍婚嫁到杭州的孕妇到男方户口所在地的街道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

(2)在杭部队现役军人孕妇,可以凭军人证到部队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3)流动人口妇女怀孕后持本人身份证到现住地的街道(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2、产前检查

建册后,无高危因素和高危评定为无特殊标记A级的孕妇杭州主城区孕24周前、农村孕30周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达到规定孕周后孕妇转至助产技术服务单位继续进行产前检查,直至分娩。建卡后孕妇如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建卡单位应开出委托书,将并“孕产妇保健册”交由孕妇带至接收单位进行产前检查,并做好追踪及随访工作。

严格按照《杭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进行高危孕妇的筛选、追踪、随访,并做好登记。高危孕妇按评分级别及时转至相对应的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及治疗。转出单位必须做好追踪、随访、登记、结案工作。各县(市)、区级妇幼保健院落实好本地区的孕24-32周孕妇的县级水平高危筛查工作,并保证筛查质量。

3、产后保健

杭州城区医院在孕妇分娩出院时将“孕产妇保健册”交由产妇家属,在出院后三天内送至产后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后访视。主城区访视单位每季交换一次代访单和“孕产妇保健册”。县(市)及萧山、余杭区的产妇产后访视管理按原有的方法进行。

产后42天,产妇携带婴儿一起到妇幼保健机构或产后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建立儿童系统管理档案。各县(市)及萧山、余杭区的产妇及婴儿按原规定进行检查。

三、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职责

(一)一级医疗机构及有责任地段的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1、及早掌握地段内的孕妇情况,为本辖区户口和居住在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孕妇及时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并作好登记,进行规定孕周内的产前检查服务,并按《杭州市高危妊娠管理实施细则》进行高危筛查及管理。

对本市户籍但非本辖区的孕妇,应动员去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及管理,并将有关信息报告辖区妇幼保健院或孕妇户口所在地的妇幼保健院。

在杭州市居住一年以上(按暂住证)的外省和本省户籍孕妇按本地户籍管理;居住一年以内的本省户籍孕妇动员去原籍建册,并及时(25天内)将孕妇情况反馈给该孕妇户籍地的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由原籍管理,做好登记。如为居住一年以内的本省户籍孕妇建立了孕册,则按本地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产后访视结束后将孕册及时返回户籍地的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做好备案。居住一年以内外省籍孕妇按流动人口管理。

2、进行产后三次访视及产后42天的母婴健康检查。收集“孕产妇保健册”,统计分析资料,定期上报卫生统计报表。对收集的非辖区内所建的孕册及产后访视代访单,及时上交辖区妇幼保健院。定期参加辖区召开的工作例会。

3、负责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二)依法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1、开展规定孕周内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服务,直至分娩。接受基层高危转、会诊,并做好追踪、随访、登记工作,并按要求填写《孕产妇保健册》。发现孕妇无《孕产妇保健册》,应及时嘱咐孕妇去所辖地建立保健册。对不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孕产妇于入院24小时内报告医院所在辖区的计划生育部门,并做好登记。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完整地填写“产时至出院前情况”记录。产妇出院时《孕产妇保健册》交产妇家属带回休养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保健门诊,落实产后访视。

2、按规定进行产时信息的录入、传输及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发放按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新版〈出生医学证明〉启用管理的通知》(卫妇社发[2004]319号)文件执行,坚决落实由助产单位直接签发《出生医学证明》。开展孕产妇、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做好HIV阳性孕产妇的干预和个案报告。负责规定区域内的孕妇县级水平高危筛查,并协助辖区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及培训。

3、服从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及指导,依法上报各类卫生统计及监测个案、报表。

4、发现孕产妇死亡应在24小时内上报所辖地的妇幼保健机构,并配合做好孕产妇死亡调查工作,提供孕产妇死亡病历复印件。

(三)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婚前医学检查是公民的义务 篇3

1婚前医学检查属于公共卫生体系的一部分

1.1 我国《母婴保健法》指明了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母婴保健包括婚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对婚前医学检查的内容,该条中规定:“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这一保健服务活动是实现“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目标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婚前医学检查涉及的不仅仅是私权范畴,更是公共利益,国家生计,必须把婚前医学检查摆在关系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位置来处理与其他法律权利义务的关系。

1.2 出生缺陷比例之大突显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

卫生部、全国残联等联合发布的《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中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国家。我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有多方面因素,控制其高发也有多方面因素,其中第一道防线就是婚前医学检查。

出生缺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私人家庭产生的影响: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费超过20亿元,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高达120亿元。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出生缺陷不但引起死亡,而且大部分存活下来的出生缺陷儿如果没有死亡,则造成残疾,由此给家庭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我国学者郑晓英在其《提高中国出生人口素质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对出生缺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调查结论是:我国“山东省用于抚养先天病残儿童和痴呆儿童的费用支出每年高达5亿多人民币,以此估计全国的相应费用会达到上百亿人民币。”该书中还介绍根据美国学者的估计,“美国1992年发生的18种主要出生缺陷所造成的终生经济损失为80亿美元。”“平均每例出生缺陷终生经济损失为24万美元”。

这些数字无不说明,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关系到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大事。

2接受婚前医学检查是公民的义务

在公共事业中,国家和公民都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义务。把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确定为公民的义务,既符合我国的实际,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的这一规定,指明了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公共利益的关系,即:个人权利的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把婚前医学检查作为公民的义务,是对公民个人人身自由的一种限制。这个限制表现为,公民不得以个人的婚检自由而使遗传性疾病、传染病等疾病得以发展,从而损害国家、社会、人民的公共利益。

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对公民既给予权利又赋予义务。例如,结婚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有近亲血缘关系的不能结婚。公民有人身自由,但患有甲类传染病的患者必须接受隔离治疗,如果不接受隔离治疗,或者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可以由公安机构配合医疗机构对其强制隔离。生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根据我国的人口状况,我国法律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我国的这些规定都说明,社会生活中任何方面,公民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公民权利的行使是有一定限度的。婚前医学检查亦是如此。公民享有人身自由,但在婚前医学检查上则不能“自由”。凡是权利都有一定的限度,世界上不存在不受限制的权利。以人身自由不受限制为理由拒绝婚前医学检查,与己、与人、与社会都是不利的。

3婚前医学检查与尊重人权

人权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目前在国际社会上,西方国家以片面的人权观念指责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问题。但人权问题上首要的问题是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因此广泛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促进国家的发展,是尊重人权的体现。

《世界人权宣言》也对人权问题有比较完整的规定。第29条规定:“(一)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二)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这一规定同样表明,任何权利都是有限度的,人权也是有限度的。人身自由权不得受非法的限制或者侵害,但在公共利益面前,就必然受到限制。

4 《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的婚检情况变化

4.1 《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的婚检情况

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国家开展母婴保健服务,规定母婴保健的内容包括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等,规定要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十几年来,婚检人数逐年上升,2002年,全国婚检率达到68%,其中, 城市为78.6%、农村为59.4%。北京市的婚检率达99%以上, 居全国第一。杭州市的婚检率也达到98%。在已进行婚前检查的人数中,疾病检出率在8%-10%,即有8%-10%的受检者患有对婚姻有一定影响的疾病。

4.2 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的婚检情况

4.2.1 婚检率下降

在《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全国各省份的婚检率均下跌,全国婚检率不到10%,个别地方甚至不足1%。据广东省妇幼卫生监测的数据显示, 2002 年婚检率为62.4%, 2004 年降为3%。2003年前, 北京市的婚检率达99%以上, 居全国第一,2004年全市婚检率仅为5%。浙江省1996年至2003年期间,婚检率最高达到了95.84%,位居全国第三,但到2004年,只剩下1.57%。在杭州市,2003年的婚检率是98.45%,到2004年迅速减少到2%,全市应检的110476人中,只有2222人参加了婚检。

4.2.2 政府买单婚检的效果

针对婚前医学检查严重下滑的趋势,有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政府买单的鼓励政策。2004年5月9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婚检。其他地方,如浙江的宁波、金华、杭州市萧山区,以及上海、广东、江苏、湖北等省市,均在部分地区推出了免费婚检。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甚至把婚检地点设在婚姻登记处旁边,以方便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这些举措都表明,地方政府下决心把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开展起来,让这个利国利民的事业造福于国家、人民。但事与愿违,免费婚检遭遇了令人意外的冷清,仍然没有人自愿接受这个免费的健康检查。浙江舟山普陀区的状况较其他地区稍好一些,婚检率也只是在免费婚检推出5个月后仅回升到20%。

4.2.3 婚检率下降的后果

2003年10月,《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后,全国婚检率从68%左右下降到10%以下,但婚检疾病检出率仍为8%~10%。比起《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前,未婚检的人数为60%,疾病漏检数为这60%中的8%~10%。按照实际应检人数,则是有90%的人没有婚检,疾病的漏检数是90%中的8%~10%。近年来,全国各地从各种渠道不断报道由于婚检率大幅下降,孕期检出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等性传染性疾病明显增加,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母婴传播明显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出现上升趋势。山东省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张玉侠等介绍,该保健院对被调查者进行对照,2003~2004年参加过婚前医学检查并已孕20周以上或已生育的孕产妇为婚检组, 共4450例;未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并已孕20周以上或已生育的孕产妇为非婚检组, 共7308例。结果显示: 非婚检组出生缺陷率发生率比婚检组上升1倍。并且非婚检组遗传因素与其他可疑致畸因素较多, 神经管畸形、复合畸形发病率高。

上述情况表明,实行自愿婚检后,婚检率下降,造成了能通过婚检查出的指定传染病得不到有效预防,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的蔓延不能有效遏止,出生缺陷发生率增长。这一后果的产生,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自愿婚前医学检查的实行。

5我国公民自愿婚检的自觉性不足

一些地方实行免费婚检的结果告诉我们,婚检率降低,不是因为收费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婚姻当事人自觉婚检意识尚未确立,国民素质尚未达到能自觉婚检程度, 靠自我约束使当事人婚检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实际。不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规定婚检, 婚检很难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因此, 必须把婚检作为公民的一项义务,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使其履行。用婚检免费方式提高婚检率效果并不理想的事实说明,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加强宣传,还是免费,婚检率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无法提高到原来的水平。就是说,如果不以法律来约束,广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我国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受传染病高发、出生缺陷发生率增长的威胁。

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自愿婚检,但婚检率很高。在美国,大部分美国人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但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多数人还是自觉地去再做一次婚前检查。这表明其公民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态度是自觉的,从而使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但这些国家在他们认为必要时,也实行过强制婚前检查。在20世纪30、40年代至70、80年代,美国为了控制梅毒的流行,进行了梅毒的强制婚前筛查。80 年代艾滋病被发现后,许多州进行HIV 的婚前强制检查。印度曾要求50岁以下女性申请结婚时,除特殊情况(如特殊的宗教信仰或已绝育) 必须出具风疹血清免疫学方面的相关证据。

国外的情况说明,自愿婚检必须建立在绝大多数人自觉的基础上;当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时,仍要实行强制婚前筛查。因此我们对待国外的做法,可以借鉴,不能照搬。从我国婚检率全面下滑的客观事实中,我们应当清楚,不管怎样从国外引经据典,“自愿婚检”的道路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无法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我国仍需要以法律制约婚前医学检查。

摘要:婚前医学检查属于公共卫生的一部分,其公共利益性质要求国家、公民都要承担起婚前医学检查义务。我国《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公民婚前必须婚检的规定,实行自愿婚前医学检查。从当前实行的情况看,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开展没有产生积极影响。婚前医学检查涉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是无限度的。在涉及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时,公民应当以公共利益为重,个人意愿服从公共利益,自觉实行婚前医学检查。

关键词:婚前医学检查,人身自由权利,义务

参考文献

[1]靳军.恢复强制婚前医学检查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6.

[2]张玉侠,等.胶州市婚前医学检查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

[3]《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

[4]郑晓瑛,等.提高中国出生人口素质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5]巫琦,孙江平.婚前医学检查对于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3.

[6]婚前医学检查应免费强制[N].法制日报,2005年7月27日第005版.

[7]龚群.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J].伦理学研究,2002;11.

女性婚前医学检查表 篇4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近期一寸

姓 名: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免冠正面

身份证号:照片加盖

职 业: 文化程度: 民族 婚检专用章

户口所在地属 省 市 区(县)街道(乡)

现 住 址: 邮 编:??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对方姓名:

----------------------------以--下--由--医-生--填--写

编 号: 对方编号: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血缘关系:无 表 堂 其他

既往病史:无 心脏病 肺结核 肝脏病 泌尿生殖系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精神病 性病 癫痫 甲亢 先天疾患

手术史:无 有 其他:

现 病 史:无 有

月 经 史:初潮年龄 岁 经期、周期: / 量:多 中 少

痛经:无 轻 中 重 末次月经: 年 月 日

既往婚育史:无 有(丧偶,离异)足月 次 早产 次 流产 次 子、女 人

与遗传有关的家族史:无 盲 聋 哑 精神病 先天性智力低下 先天性心脏病 血友病糖尿病 其他

患者与本人关系

家族近亲婚配:无 有(父母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受检者签名 医师签名

体格检查

血压: / mmHg 特殊体态:无 有

精神状态:正常 异常 特殊面容:无 有

智力:正常 异常(常识、判断、记忆、计算)皮肤毛发:正常 异常五官:正常 异常 甲 状 腺:正常 异常

心:心率 次/分 心律 杂音:无 有

肺:正常 异常 肝: 未及 可及

四肢脊柱:正常 异常

其他:

检查医师签名:

第二性征:阴毛:正常 稀少 无

乳房:正常 异常

生 殖 器:肛查(常规): 外阴: 分泌物:

子宫: 附 件:

阴道检查(必要时):外阴: 阴道: 宫颈:

子宫:

附件:

其它

同意阴道检查,本人签字: 检查医师签名: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检 验 报 告 粘 贴 处

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异常情况:

疾病诊断:

医学意见:①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 ②建议暂缓结婚

③建议不宜生育④ 建议不宜结婚

⑤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受检双方签名: /

婚前卫生咨询:

咨询指导结果:①接受指导意见

②不接受指导意见,知情后选择结婚,后果自己承担

受检双方签名: /

转诊医院: 转诊日期: 年 月 日

预约复诊日期: 年 月 日

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日期: 年 月 日

主检医师签名:

(二)、男性婚前医学检查表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近期一 寸

姓名: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免冠正面

身份证号:悙悙悙悙悙??? 照片加盖

职业: 文化程度: 民族 婚检专用章

户口所在地属 省 市 区(县)街道(乡)

现住址: 邮编:??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对方姓名:

----------------------------以--下--由--医-生--填--写

编 号: 对方编号: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血缘关系:无 表 堂 其他

既往病史:无 心脏病 肺结核 肝脏病 泌尿生殖系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精神病 性病 癫痫 甲亢 腮腺炎 先天疾患

手术史:无 有 其他:

现 病 史:无 有

既往婚育史:无 有(丧偶,离异)子、女 人

与遗传有关的家族史:无 盲 聋 哑 精神病 先天性智力低下 先天性心脏病 血友病糖尿病 其他

患者与本人关系

家族近亲婚配: 无 有(父母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受检者签名 医师签名

体格检查

血压: / mmHg 特殊体态:无 有

精神状态:正常 异常 特殊面容:无 有

智力:正常 异常(常识、判断、记忆、计算)皮肤毛发:正常 异常

五 官:正常 异常 甲 状 腺:正常 异常

心:心率 次/分 心律 杂音:无 有

肺:正常 异常 肝: 未及 可及

四肢脊柱:正常 异常

其他:

检查医师签名:

第二性征:喉结:有 无 阴毛:正常 稀少 无

生 殖 器:阴茎:正常 异常 包皮:正常 过长 包茎

睾丸:双侧扪及 体积(ml)左 右 未扪及:左 右 附睾:双侧正常 结节:左 右

精索静脉曲张: 无 有:部位 程度

其它

检查医师签名: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检 验 报 告 粘 贴 处

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异常情况:

疾病诊断:

医学意见:①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 ②建议暂缓结婚 ③建议不宜生育 ④建议不宜结婚

⑤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受检双方签名: /

婚前卫生咨询:

咨询指导结果:①接受指导意见

②不接受指导意见,知情后选择结婚,后果自己承担 受检双方签名: /

转诊医院: 转诊日期: 年 月 日

预约复诊日期: 年 月 日

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日期: 年 月 日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5

1.1 一般资料

将当地2008—2011年之间在医院分娩出生并存在缺陷婴儿及相应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统一分析, 每年任意选取3 000例产妇。

1.2 方法

按照我国卫生部门对妇幼保健相关规定及全国社区卫生标准监测要求, 对当地医院产科医务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任意收集每年3 000例在医院分娩出生时间在1周内围产儿的缺陷情况,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1]。然后结合报告卡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档案进行整理, 获取孕妇在分娩之前是否接受过卫生指导、卫生咨询、医学检查。

1.3 统计方法

使用PEM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一系列数据及资料施行深入分析。

2 结果

2.1 婚前接受医学检查与出生缺陷情况

2008—2011年之间在医院分娩出生的婴儿总共有12 000例, 存在缺陷的婴儿有154例, 缺陷发生的机率为12.83‰。2008年时间段中抽取的产妇有3 000例,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1 809例, 占总数的60.3%;存在缺陷的婴儿有56例, 占总数的18.7%。2009年时间段中抽取的产妇有3 000例,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2 631例, 占总数的87.7%;存在缺陷的婴儿有21例, 占总数的7%。2010年时间段中抽取的产妇有3 000例,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2 432例, 占总数的81.07%;存在缺陷的婴儿有32例, 占总数的10.67%[2]。2011年时间段中抽取的产妇有3 000例,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2103例, 占总数的70.1%;存在缺陷的婴儿有48例, 占总数的16%。

2.2 婚前疾病检测情况

2008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1 809例产妇中, 发现疾病症状的有265例, 占总数的14.65%;其中72例属于妇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3.98%;69例属于内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3.81%;124例属于生殖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6.85%。2009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2 631例产妇中, 发现疾病症状的有198例, 占总数的7.53%;其中83例属于妇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3.15%;54例属于内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2.05%;61例属于生殖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2.32%。2010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2 432例产妇中, 发现疾病症状的有152例, 占总数的6.25%;其中42例属于妇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1.73%;67例属于内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2.75%;43例属于生殖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1.77%。2011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2 103例产妇中, 发现疾病症状的有203例, 占总数的9.65%;其中83例属于妇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3.95%;79例属于内科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3.76%;41例属于生殖系统疾病, 占总数的1.95%。

2.3 婚前接受卫生知识的普及情况

该次在2008—2011年之间作为观察对象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产妇总共有8 976例, 这些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同时全部都获得一次全面生育、性卫生、遗传病知识的普及, 检测发现存在疾病的产妇在怀孕之前接受有效的干预治疗, 婴儿在分娩出生出现缺陷的机率比没有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产妇要低很多[3]。

3 分析与讨论

从该次收集并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产妇自身存在的一系列疾病, 医生结合产妇实际情况, 给予正确的卫生指导教育, 可以将对婴儿可能产生的影响消除在萌芽阶段[4]。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婚前医学检查理念, 提升婚前检查机率是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婚前医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传染病、精神病、生殖器疾病、遗传病、妇科疾病、内科疾病等, 可以具有充足的时间施行干预措施, 将病变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避免传播感染, 对减少婴儿分娩出生缺陷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提升出生婴儿综合素质的优先选择。医生可以通过开展婚前保健、健康、优生等知识的普及工作, 对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夫妇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生育、性卫生、遗传病知识的洗礼, 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优生优育及生育健康观念。

婚前医学检查关系到的不仅是产妇及其家庭的利益, 而且与社会集体利益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是落实优生优育政策、迅速提升出生婴儿综合素质、减少婴儿出生缺陷率的首要防线。所以,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婚前医学检查的宣传力度, 持续拓宽其宣传范围及内容, 选择使用合理有效的形式, 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及接纳程度, 提高对其必要性与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以此获得理想的婚前医学检查率。在进行生育之前尽早发现对夫妻双方婚配、健康、生育的存在负面消极影响的疾病, 选择使用最佳形式进行矫治,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育方案, 确保各项条件满足优生优育的标准要求[5]。

提升婚前医学检查机率工作必须从基层做起, 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大组建和谐社会、推动获得理想社会环境及快速经济发展步伐的力度, 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将优生优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有效调整相关部门, 制订合理并具有很强可行性的政策及措施, 并确保能够满足当地实际情况的潜在需求。在实际操作中, 严格按照制定的政策来落实婚前医学检查施行办法, 并将婚前医学检查纳入《母婴保健法》中, 作为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的重要工作内容。努力提升婚前医学检查机率不只是医院及卫生单位的工作, 而应该是契合社会进步发展步伐, 满足优生优育及高水平出生人口综合素质潜在需求, 具有很强社会性及政策性的工作。因此, 政府部分应该做好领导工作, 注重良好婚前医学检查氛围的营造, 给婚前医学检查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充足的支持及有效保障。

相关医院及卫生行政单位应该确保有效落实《婚前保健工作规范》, 持续强化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其工作能力及资格施行严格审批、监督、管理, 杜绝不具备“母婴保健考核合格证”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证件的个人或单位开展婚前保健和医学检查工作, 以此来迅速获得令人满意的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水平及质量。在实际操作中, 还要全面观测检查对象病情发生改变的趋势, 合理整改婚前医学检查的内容及侧重部分。目前, 我国遗传性疾病、内科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已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却呈现逐年剧升的反面趋势, 特别是性病、艾滋病、乙肝这几种疾病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因此, 检查机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将婚前医学检查的重点转移到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及预防上来。还应注意的是, 即使婚前医学检查的侧重点发生改变, 但是不能完全忽视一些不够重要内容的检查及预防, 避免这些疾病导致婴儿在分娩出生时引发缺陷。

摘要:目的 探讨婚前医学检查对出生缺陷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临床医学上具备的价值, 帮助提升人们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方法 将当地2008—2011年之间在医院分娩出生并存在缺陷婴儿及相应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统一分析, 每年任意选取3000例产妇。结果 2008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1809例, 占总数的60.3%;存在缺陷的婴儿有56例, 占总数的18.7%。2009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2631例, 占总数的87.7%;存在缺陷的婴儿有21例, 占总数的7%。2010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2432例, 占总数的81.07%;存在缺陷的婴儿有32例, 占总数的10.67%。2011年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有2103例, 占总数的70.1%;存在缺陷的婴儿有48例, 占总数的16%。结论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产妇自身存在的一系列疾病, 医生结合产妇实际情况, 给予正确的卫生指导教育, 可以将对婴儿可能产生的影响消除在萌芽阶段。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婚前医学检查理念, 提升婚前检查率是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影响,降低,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健康教育在婚前医学检查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5) :256.

[2]何文涛.健康教育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5) :119.

[3]杨文姬, 麦杰, 樊锐全.出生缺陷干预及优生筛查体系的效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 (4) :126-127.

[4]贾洪毅, 于明, 孟庆友.影响出生缺陷诊断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2) :50-51.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6

1 把握形势变化, 达成广泛共识

2001年7月, 为扭转原来多机构婚检、检查项目不统一、掌握标准不一致、服务程序不规范、工作质量不高的局面, 市卫生局下发文件规定全市婚检服务实行归口管理, 按照属地化原则, 统一由县 (区) 妇幼保健机构承担, 对规范全市婚检工作、促进婚检率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作用。2003年10月, 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取消强制婚检后, 全市婚检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婚检率急剧下降, 由2002年的76.87%下降至2004年的14.03%, 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导致预防出生缺陷的一级干预措施难以落实。据我市2004—2007年“三网”监测资料显示, 随着婚检率的大幅度下降, 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 在取消强制婚检, 婚姻更自主、更人性化的同时, 出生缺陷高发率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也给优生优育、建立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带来不利因素, 直接影响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局。根据这一形势变化, 市卫生局审时度势, 于2005年4月组织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婚前保健工作专题调研, 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前后婚检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总结经验得失, 查找问题根源, 探索应对措施, 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省卫生厅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引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市妇儿工委、卫生、民政、司法、广电、计生和残联等部门相继联合下发通知, 在全市范围开展以“尊重生命尊重爱—婚前医学检查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普及活动, 旨在扭转社会群众对婚检的理解误区, 提高婚育对象自愿进行婚检的责任意识, 并在以下方面形成广泛共识:一是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依法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势在必行。作为公共卫生属性的婚前保健服务应纳入政府职能范围, 强化政府行为, 加大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力度, 制订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尽快扭转婚检工作下滑的不利局面。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手段, 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参与意识。三是婚检服务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 改善基本条件, 优化服务环境, 规范执业行为, 提高工作质量, 强化人性化服务, 由此在探索应对措施、破解发展难题上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标志着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恢复婚前医学检查制度拉开了序幕。

2 总结借鉴经验, 实施政策干预

2008年年初, 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 组织市、区卫生、民政、计生、残联和妇联等部门领导, 先后2次赴浙江、上海等省市考察, 学习外地经验, 并形成专题考察报告上报市政府, 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恢复婚前医学检查制度的重要意义、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务会、市长现场办公会和部门协调会等数次会议, 专题研究恢复婚检工作, 并在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张掖市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施细则》, 规定在全市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 申请结婚登记的对象均应到当地婚检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持《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婚检费用实行政府补助与个人承担相结合的解决办法;并明确了卫生、民政等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规定婚前医学检查服务由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承担。6县区政府也结合各自实际, 相继制定并下发了开展和加强婚检工作的政策性文件, 由此在解决“政策干预”这一“瓶颈”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确定了由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群众参与、费用共担的工作管理机制, 强化了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能, 为全面推行婚检制度、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提供了政策保障。至2009年上半年, 婚检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得以全面恢复。

3 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社会氛围

2008年12月, 为营造开展婚检工作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紧握婚检宝典、预防出生缺陷”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 除在《张掖日报》刊发婚检宣传专版及开辟宣传专栏外, 还在有线电视台播放《张掖市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施细则》、《婚前保健》和《让我们远离出生缺陷》专题片;市卫生、民政等6部门联合印发“致全市城乡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婚检机构采取举办婚育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及出动宣传车等形式, 深入乡镇村社进行婚育保健知识及相关法规及政策的宣传。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 改变了群众对婚检的认识误区, 逐步树立了婚检与优生优育、健康家庭紧密相连的理念, 营造了个人重视、家庭关心、社会关注、为后代和社会负责的良好氛围。目前, “结婚需要婚检”已成为城乡结婚对象建立健康、幸福和美满家庭的自觉行动和社会新风尚。

4 创新服务模式, 规范服务程序

2008年9月, 市、区两级政府整合卫生、民政、计生、残联和妇联等部门有关职能, 率先在我市甘州区设立全省第一家婚姻服务中心, 开展了集婚前医学检查、婚姻登记、婚育宣传教育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建立起资源共享、分工合作、协调配合、联动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 婚检费用实行市、区财政补助与婚检对象个人承担的方式, 保证了婚检工作在政府支持、各部门紧密合作下规范有序的开展, 达到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目的。同时, 依照国家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 (修订) 》要求, 对应开展的检查项目做了统一规定, 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两部分, 其中常规检查为必查项目, 特殊检查根据检查需要情况而定。常规检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 (含男女专科检查) 、胸透、B超、肝功 (含乙肝表抗) 、阴道分泌物检查、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艾滋病血清抗体检测 (免费) 和结核抗体检测。特殊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红外线乳腺检查、乙肝3项、甲功5项、女性6项激素测定、精液常规及染色体检查等。在此基础上, 各婚检机构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新理念,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工作场所、环境服务态度及检查方式等适应个性化要求, 对服务环境进行改造和装修, 设置相对独立的男、女检查室和宣教大厅 (室) , 安排同性别高年资专科医生进行检查, 缓解了婚检对象的惧怕心理。设置独立、安静、温馨和私密的咨询室, 保障当事人知情选择权和隐私权, 做到严格保密, 不对外泄露。宣教大厅 (室) 配置有液晶电视、影碟机、免费计划生育药品及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挂图和宣教资料。服务区配备有证件复印机、快速照相室、电热水器及一次性口杯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时, 设立咨询热线电话, 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 建立服务联系卡, 并采取延长服务时间、缩短领取检查结果时间等措施, 为结婚对象提供便捷、质优、高效和人性化的婚育保健服务。通过规范开展婚检服务, 使婚育卫生、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等知识得到普及, 促进了健康婚配, 对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婚检费用实行补助减免, 减轻群众负担

各县 (区) 政府认真落实《张掖市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施细则》, 婚检费用借鉴新农合筹资模式, 实行政府财政补助、婚检机构减免和个人承担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规定的检查项目及其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 统一核定每对婚检对象婚检总费用为180元, 其中由市、县 (区) 财政为每对婚检对象进行补助, 最高补助为144元, 占婚检费用的80%, 最低补助为36元, 占婚检费用的20%。婚检机构对部分检查项目收费进行适当减免, 由此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结婚对象的经济负担, 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 真正实现让群众分享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婚育对象自愿进行婚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婚检率的大幅提高。

6 以婚检为平台, 延伸服务领域

各婚检机构以开展婚检服务为契机, 采取不同方式, 延伸婚前保健服务领域, 把实施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项目,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 以及孕产期保健、妇女保健、计生节育服务等工作有机地结合, 在进行婚检的同时, 围绕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监测, 叶酸投服, 妇女病查治, 发放避孕药具等领域开展“链条”式服务, 深受服务对象欢迎, 既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服务效能, 又降低了工作成本。相关数据、信息实现互通共享, 由此推动了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重大项目在我市的有效实施, 也促进了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系统、规范的开展。全市新婚对象叶酸发放率、艾滋病监测率达到95.00%以上, 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7.91%, 对保障广大妇女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效地保证了张掖市《两纲》终期目标的按期实现。

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 开展婚前保健服务, 政府主导是前提, 政策保障是条件, 部门合作是关键, 群众参与是基础, 优质服务是保证。婚前医学检查不仅是个人权利, 还承载着社会发展的责任, 承担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后代健康的义务, 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相信, 有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问题的重视, 结婚必先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将会成为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新风尚, 成为目标人群的自觉选择。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2年全县婚前医学检查报表。

1.2 婚检项目

婚检项目依据婚前保健的主要内容, 结合临床逐项检查,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常规辅助检查有胸部透视、血常规、尿常规、梅毒筛查、血转氨酶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等;其他特殊检查包括女性阴道分泌物滴虫和霉菌检查、淋球菌、HIV抗体检测等。

1.3 诊断标准

生殖系统疾病是指男、女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两性畸形、生殖器官炎症、生殖器官肿瘤及其他影响婚育的生殖器官疾病[7]。中国婚检规定的指定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结核、梅毒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8]。疾病诊断标准以 《简明婚前保健手册》[9]为依据。

2 结果

当涂县2009-2012年婚前检查率及患病率见表1。2009-2012年应检人数为 45 066人, 实检人数为37 448人, 婚前检查率为83.10%, 疾病检出率为11.48%。自2001年起实行强制婚检, 婚前检查率为99.56%, 2004年取消强制婚检, 婚前检查率为0.67%, 从2007年起实施免费婚检, 婚前检查率快速上升, 2009年以后婚前检查率维持在80%以上。

当涂县在45 066 例婚检对象中, 共检出各类疾病4 300 例, 其中指定传染病发生率为42.98%, 生殖系统疾病为52.79%, 内科系统疾病为2.86%, 详见表2。

3 讨论与建议

自《母婴保健法》颁布以来, 我国婚前检查呈上升趋势, 但自2003年10月,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以来, 婚检从“必须” 改为“自愿”, 婚检人数急剧减少[10]。但随着检查费用的减免, 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改善。要想逐步提高婚前检查率, 还要加强对婚前检查工作意义的宣传, 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效宣传机制。调查结果表明, 当涂县2009-2012年婚检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婚前检查医生对婚前检查工作重要性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婚前检查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婚检的内容, 服务质量, 婚检项目能否更具有科学化, 体现个体化, 人性化, 满足广大欲婚人士的保健需求等, 可以进一步提高婚前检查率。同时加强硬件建设, 改善婚检环境, 完善婚检服务项目;加强对婚检医生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以法规形式强化对婚检工作的保障, 多家行政部门合理配合是婚检工作得以开展和提高的必要条件。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婚检、孕检、生产、产后及婴儿保健一条龙式的保健服务体系, 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接受此模式的优越性, 必将对提高婚前检查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2009-2012 年疾病检出率为 11.48%, 低于湖南省[11]、南宁市的疾病检出率[12], 但是较深圳市宝安区高[10]。提示在婚育人群中有较为稳定的疾病发生率, 显示了婚前医学检查的必要性。在我县检出疾病排位中, 前 3 位主要是生殖系统疾病、指定传染病和内科疾病, 不同于南宁市的结果[12]。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较高, 提示婚育人群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这类疾病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好的健康意识可以避免或者得到及时治疗, 疗效较好。调查结果表明, 在所有疾病检出率中生殖系统疾病为2 270例, 占52.79%, 这提示, 如果不进行婚前检查, 这类疾病的知晓率会很低, 必然会影响妊娠及生育, 同时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睦。调查结果表明当涂县指定传染病发生率较高, 如果传染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仅会把疾病传染给对方, 同时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危害。

摘要:目的:探讨当涂县2009-2012年婚前检查中婚检率的变化, 了解婚检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开展婚前医学保健工作的保健单位上报的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报表分析。结果:2009-2012年婚检率平均为83.10%。在45 066例婚检对象中, 共检出各类疾病4 300例, 其中指定传染病发生率为42.98%, 生殖系统疾病为52.79%, 内科系统疾病为2.86%。结论:当涂县2009-2012年婚前检查率有所上升, 但仍没有恢复到强制婚检前的水平。

关键词:婚前医学检查,疾病

参考文献

[1]王凤兰, 主编.婚前保健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20.

[2]傅葵.婚前医学检查的新变化及思路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 (12) :708-709.

[3]王海鸣, 毛红芳, 程丽.嘉定区婚前医学检查与出生缺陷的关系[J].中国健康杂志, 2009, 20 (4) :245-247.

[4]金晓玲, 储建明.2002-2006年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6) :737-738.

[5]高燕秋, 王克让.我国婚前保健工作发展回顾及对策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29 (1) :58-65.

[6]金曦, 赵楠.北京市高校学生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的认知及需求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4) :459-461.

[7]马振侠, 田春霞, 陆琴, 等.2002年~2004年婚前医学检查人群中疾病检出情况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06, 28 (6) :475-476.

[8]杜莉, 陈英耀.婚前医学检查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4) :448-450.

[9]朱惠斌.简明婚前保健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0-114.

[10]韩煊, 曾红友, 翁丽芬, 等.深圳市宝安区1994-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6) :766-767.

[11]袁英.6263例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3) :40-41.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婚前保健科进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婚前保健工作规范 (修订) 》 (2002年) 检查要求, 各项检查全部在同一层楼内完成, 一个工作日后回到检查地领取检查结果, 并接受卫生咨询和指导。

1.3 疾病种类划分方法

遗传性疾病主要指地中海贫血;传染病指乙肝、结核及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精神性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1.4 登记时间划分法

在婚姻登记前自愿前来接受婚检, 待检查报告出来后再登记结婚的, 归类为登记前检查者;在婚姻登记当天进行婚检次日后才能领取婚检结果, 归类为登记当天检查者;在婚姻登记后一个月内进行婚检的, 归类为登记后检查者。

1.5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 计数资料不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P<0.05为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展“一门式”婚育服务后婚检率的情况

2010-2012年婚检总人数为50 455人, 婚检率63.97%。三年的婚检人数和婚检率分别为14 128人 (62.71%) 、16 533人 (55.68%) 和19 797人 (74.28%) 。三年的婚检人数在逐年上升。每年婚检率与越秀区2008年尚未实行“一门式”婚育服务时的婚检人数3320人, 应检人数11 320人, 婚检率29.3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值分别为3 940.16、2 776.62、7 586.16, P<0.01) 。见表1

2.2 婚检时间与婚姻登记时间段的比较

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50 455人受检者, 有6 897人于登记前检查, 占13.67%;41 504人登记当天检查, 占82.26%;2 054人登记后检查, 占4.07%。当天检查人数明显多于登记前或登记后的检查人数。见表2。

2.3 各类疾病检出情况

各类疾病检出情况在男女中有不同的表现。生殖系统疾病是男性和女性主要检出疾病, 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明显多于男性,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1711.71, P<0.01, 见表3和表4) ;其次为传染性疾病, HIV确诊阳性男性6人, 女性1人;梅毒男性25人, 女性26人;肺结核男性14人, 女性7人;乙型肝炎男性738人, 女性152人, 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391.33, P<0.01) 。遗传性疾病 (主要指地中海贫血) 和有关精神病检出率很低。见表5。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男性为10.25%, 女性为6.54%, 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225.57, P<0.01) 。单纯谷丙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者男性4628人, 女性690人。男女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3249.05, P<0.01) 。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男性1 880人, 女性2 320人。共4 200人。因男女双方地贫筛查均为阳性、需进一步确诊的有384人 (占筛查阳性的9.14%) 。结果只有191人做了确诊检查, 占筛查阳性人数的4.55%。82人被确诊为α地中海贫血, 50人被确诊为β地中海贫血。8对被证实同为α地贫, 7人被证实为β地贫, 36人经基因检查排除了地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6PD缺乏症) 患者, 男性1 158人, 女性847人,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49.45, P<0.01) 。见表6。

2.5 婚检时已经怀孕的情况

婚检时发现已经怀孕的有3 055人, 占婚检率的12.12%。其中早孕的有2234人, 中孕的有783人, 晚孕的有38人。见表7。

3 讨论

3.1 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时间段分析

本资料显示, 开展“一门式”婚育服务后, 可将免费婚检资格审核、婚前检查和婚姻登记三项工作集中在一处进行, 节省了时间。故登记当天婚检者最多, 达82.26%。其次13.67%为登记前检查者 (婚检率为8.74%) 。表明这部分人认识到婚检的重要性, 即使实行了“一门式”婚育服务, 仍然会为了婚姻的幸福在婚姻登记前进行检查。与取消强制婚检后, 越秀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实行自费、自愿政策的婚检率 (3.75%) 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1163.02。P<0.01) 。2004-2006年应检人47 990人, 实检人1 802人, 率3.75%。说明通过加大婚检意义的宣传力度以及实行免费的婚检, 对提高婚检率是有帮助的。本资料显示, 越秀区2010至2012年的婚检率为63.97%, 低于周永琴[1]等报道苏州高新区“一站式”服务98.96%的婚检率, 和王永[2]报道上虞市“一站式”婚育服务80.99%的婚检率, 但高于冼海燕[3]等报道广州市番禺区“一站式”婚育服务53.94%的婚检率, 并显著高于越秀区2008年未开展“一门式”婚育服务的29.31%。因此, “一门式”婚育服务以及免费婚检, 对于提高婚检率起到了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值得推广。

3.2 疾病检查情况分析

本资料显示越秀区的婚检疾病检出率位于广东省婚检疾病检出率的平均水平[4]。男女生殖系统疾病居各类疾病检出率之首。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以需矫治包皮过长、包茎和精索静脉曲张为主。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主要是生殖道感染。因此应该加强生殖健康方面的宣传和指导, 在婚前尤其是孕前积极预防和尽早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防止因这些疾病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位于疾病检出率第二位的是传染病。其中HIV病毒感染者有7例。传染性疾病对男女身心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不早发现、早治疗, 不仅影响到婚育男女双方的健康, 更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安危。尤其是HIV病毒感染者如果婚前没有及时查出, 将危害到家庭和下一代的健康。但目前在新开展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还没有HIV的检查这一项内容, 因此, 婚前检查增加这项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每年因肝病死亡者约30万, 其中80%与乙肝感染有关[5]。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已经刻不容缓, 而婚检是其中一项必要的措施。本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4 239人, 检出率为8.4%,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6]。为了预防男女间乙肝病毒的相互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作为婚检工作者在婚检时, 应给予有针对性的卫生咨询和指导。本资料显示ALT异常者检出率10.54%, 高于国内的相关报道[7]。由于影响ALT异常的因素较多, 如熬夜、服药、饮酒、过度疲劳、脂肪肝等多种因素都会使血液中的ALT出现异常。如血清ALT增高不明显 (正常的2倍以内) , 建议2周内复查;ALT持续增高 (正常的2倍以上) , 建议肝病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对ALT升高伴HBs Ag阳性者, 需作进一步检查, 了解乙肝病情、病程、传染性及排除合并其他病毒感染, 并给出建议暂缓结婚的医学意见[7]。

地中海贫血 (简称地贫) 和G6PD缺乏症, 是广东省婚检中遗传病检查的重点。尽管本资料显示, 遗传病的检出率不高, 但其危害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男女双方经基因诊断为同种型轻度地中海贫血, 则他们子代有25%机率患重度地贫[8]。因此我们只要宣传指导到位, 把好婚前、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几道关, 就能够杜绝重度地贫儿出生。通过婚前和产前筛查, 让受检者明白自己是否携带有G6PD缺乏症基因, 有利于医生对该类人群的子代进行有效预防与及时处理, 防止因G6PD缺乏引起新生儿核黄疸, 导致脑部损害, 引起智力低下, 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3.3 登记结婚时已经怀孕的情况分析

在25 197位女性的婚检中, 已经怀孕占婚检率12.10%, 其中73.13%处于孕早期。由于免费婚检多侧重于传染性疾病, 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内容包含了衣原体、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抗体检查以及肝、肾、甲状腺功能等可导致胎儿发生出生缺陷因素的检查, 故其优生的目的性更强[9]。因此, 建议加大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的宣传, 将婚前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内容进行整合。在婚前, 尤其是孕前完成婚检和孕前检查的内容。对于已经怀孕者, 建议在早孕期间进行整合后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对于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则更有积极作用。

婚检不仅是发现疾病的途径, 而且可以预防疾病遗传和传染 (尤其是艾滋病) , 保障母婴健康的有效措施。由于婚检时一部分人已经怀孕。因此, 推广“一门式”婚育服务模式, 将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内容进行整合, 更能有效地提高检查率, 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永琴, 季文, 金莉莉.婚前医学检查服务模式探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2 (5) :276.

[2]王永.“一站式”婚前保健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效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11) :66-7.

[3]冼海燕, 蒋灵, 高惠芳, 等.广州市番禺区实施免费婚检成效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12) :45-7.

[4]郑立新.婚前检查的观念应当更新[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 123 (1) :22-3, 60.

[5]徐芾.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前保健工作情况和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3) :3190-2.

[6]徐道振主编.病毒性肝炎临床实践[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

[7]谢丽丽, 周卫珍, 李海静.4434例婚前医学检查传染病感染指标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8) :853-854.

[8]李巍, 何蕴韶, 张庆, 等.遗传咨询[M].第一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187.

婚前医学检查人群 篇9

1 资料来源

舟山市岱山县1998—2007年妇幼卫生报表。

2 结果

2.1 婚检率

1998—2007年年底全县共为15 947名婚龄青年进行了婚检。实施强制婚检时我县的婚检率为100%, 出生缺陷率控制在10‰以下。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新《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 婚检不再强制执行, 使我县婚检率骤降, 最低一年为1.2%。相反全县出生缺陷率自2005年起, 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7年已达到27.0‰。针对以上情况, 我县自2006年6月起实施免费婚检制度, 2007年全县婚检率上升到24.0%。

2.2 疾病检出率

1998—2007年全县共检出疾病总人数为3 337人次, 平均疾病检出率为20.05%, 其中指定传染病占21.54%, 严重遗传病占0.41%, 相关精神病占0.15%, 生殖系统疾病占47.75%, 内科系统疾病占33.16%。各年婚检疾病检出率, 见表1。

2.3 对婚育的影响

1998—2007年年底全县在婚检中, 暂缓结婚人数占97.11%, 不宜生育人数占1.21%, 限制生育人数占1.68%。

2.4 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对比分析

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 1998—2003年婚检率为100%, 婚前疾病检出率为21.26%, 出生缺陷率为7.09‰。而条例实施后, 2004—2006年婚检率为2.29%, 婚前疾病检出率为12.29%, 出生缺陷率为15.78‰;2007年我县实施免费婚检制度后, 婚检率为23.90%, 婚前疾病检出率为15.25%, 出生缺陷率为26.67‰。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颁布实施, 使我国的婚前保健工作走上了法制化道路, 婚前保健服务更加规范。首先是婚检定点机构实行审批制度, 定点单位开设婚前保健门诊, 配备专职医生和必要设备;其次是加强婚检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三是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1998—2003年全县的婚检率为100%, 婚前疾病检出率为21.26%, 为保障人民健康, 提高婚姻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 我县婚检率急骤下降, 2004年婚检率为1.20%, 为全县开展婚检工作来的最低。虽然我县的婚检定点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包括政府实施免费婚检制度, 但收效甚微, 2007年的婚检率仅上升到23.90%。分析原因, 主要是公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差, 观念落后, 难以认识到婚检在婚姻中的作用和意义, 并且受传统习俗和文化影响, 在国家不强制进行婚检的前提下, 男女双方难以做到主动要求对方参加婚检。

而1998—2003年我县婚检的平均疾病检出率为21.26%, 意味着每10个人就有2个人存在着健康问题, 包括一些指定传染病、生殖系统疾病和内科系统疾病。因此, 婚检定点单位依法为公民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及婚前医学检查的婚前保健服务, 为男女双方健康和优生优育提供了保障。通过婚检, 可尽早发现影响男女双方结婚、生育的疾病, 给予他们医学指导并帮助制订生育方案, 减少了出生缺陷, 促进了优生优育, 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从社会学角度, 婚前医学检查则是普及性教育和生殖知识的手段, 有利于维护男女双方的健康知识权,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从《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看, 新《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婚前医学检查及出生缺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4 建议

4.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青年男女不愿婚检, 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和观念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要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 如利用电视、网络、讲座和宣传窗等开展婚前保健知识宣传。婚检定点单位要充分运用以往在婚检中发现的真实病例, 向青年男女做思想动员工作, 使其认识到婚检的重要性, 既保护自己, 又尊重他人, 当前更要宣传婚检在推进预防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2 部门配合, 加强协作

婚检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 需要各部门的共同配合, 卫生部门主要是做好婚检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提供相关资料, 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婚检的宣传发动工作;民政部门, 主要是婚姻登记机构尽量动员和督促新婚对象进行婚检, 履行婚检的宣传和把关的职责;妇儿工委要负责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计生部门负责优生优育咨询及避孕知识宣传;文化广电部门主要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群众宣传婚检的重要性, 使新婚夫妇明白婚检可减少先天性梅毒婴儿的出生和部分传染病在家庭间传播的好处, 以及不参加婚检对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危害等, 逐步树立结婚必检、生育必优的理念。

4.3 简化程序, 优质服务

婚检定点单位要坚持“严肃、认真、亲切、守密”的原则, 努力为婚检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严把质量关。对疾病检出人员婚检医师要给予一对一的保健指导, 并按专科会诊进行治疗处理。真正使婚检工作不仅对受检的男女双方有益, 而且对下一代的健康, 对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4.4 政府重视, 加大投入

婚检是保证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婚姻质量的重要基础。针对婚检率骤降的问题, 目前政府应实行免费婚检制度, 引导青年男女自觉参加婚检。从我县免费婚检制度实施的情况看, 我县婚检率虽有一定程度提高, 但仍在25.0%以下, 可见我国的婚检问题不单纯是费用问题, 还存在观念与心理的问题, 只有强制执行, 才会变成自愿行动。

关键词: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出生缺陷

参考文献

[1]解秀禄, 张叶云, 王茜云.1992—2006年淄博市婚前医学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15 (27) :3201-3202.

上一篇:克霉唑片下一篇:数形结合助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