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与潜力分析

2024-07-02

优势与潜力分析(精选4篇)

优势与潜力分析 篇1

传统的医保现场监管、逐例核查等监管方式, 已不适应全民医保背景下日常管理的需求。近年来, 数字化管理成为各行各业提速增效的利器, 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医疗保险医疗费用 (以下简称医疗费用) 的网上预警 (以下简称网上预警) , 实现医疗保险的实时监管, 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医疗保险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 网上预警的定义

网上预警是指借助医保网络信息系统, 设计网上预警专用软件, 编制并利用网上预警指标 (以下简称指标) , 梳理刷卡数据, 明晰费用情况, 筛查异动现象, 寻找违规苗头, 遏制不良隐患, 开展医疗保险日常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

2 网上预警主要做法与不足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医保日常监管已成为许多地区的发展趋势。有的地区已启动异常就诊行为网上预警, 并初步确立网上预警的框架思路, 逐步开发了计算机监控系统, 提高了监管效率, 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人社部社保中心开发的监控软件, 大幅提升了预警的标准化水平。

但由于网上预警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关研究相对宏观, 操作方法上仍有欠缺, 较为详细的操作流程尚未形成。还应该看到, 由于在理念上更侧重于对“点状目标”的挖掘, 没有很好地依据医疗内在的关联, 串联并按此思路拓展预警指标, 尚未形成指标体系。开发的预警系统及据此平台开展的日常预警, 虽然能够捕捉许多异动点, 但未将其串成线、连成面, 缺乏对医疗费用综合、连续的分析能力。

注:各指标包含与其相对应的费用及其占比、同比及环比增幅等。

3 网上预警需完善的几个方面

基于厦门市的探索与实践, 要克服上述不足, 需要完善以下诸项, 以提高网上预警水平。

3.1 根据医保医疗服务行为中各元素的内在关联建立指标体系

根据医疗费用组成、数据属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设计各种指标, 并根据医疗服务行为中各元素的内在关联, 将指标纵向分级, 横向分类, 建立指标体系 (见图1) ;体系内指标既存在横向关联, 也可互为上下层, 形成网络状结构 (见图2) 。

3.2 根据层进式预警思路, 设计预警系统

通过使用ETL数据抽取工具, 将生产库中医疗保险门诊、住院和药店等医药费用数据经过抽取、清洗和转换, 形成预警稽核分析数据库。而后与指标相对应, 以指标体系为框架, 根据逐层递进、步步展开的层进式预警思路, 设计并逐步完善网上预警系统。

该系统不仅能够汇总一系列指标, 并根据相应数据形成归纳性强的预警报表, 作为开展日常网上预警的工作平台, 还具备预警工作录入、审核、审批等功能, 具备与稽核、结算及财务系统相关联功能, 并具有汇总统计、建档备查作用。

3.3 根据标准化需要, 制定预警操作流程

为规范开展网上预警, 必须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同时, 适时轮换预警人员负责的机构, 明确责任, 防止由于操作的随意性造成预警结果的不公正, 并开展推荐稽核、后续费用剔除等具体操作。预警工作步骤 (见图3) :

3.4 根据指标体系, 全面排查各级各类指标

对基金支出的预警, 必须根据指标体系, 全面排查各级各类指标, 由点连线、汇面, 开展连续性归纳与分析, 辨宏知微, 掌握费用发生情况, 强化疑点认定能力, 实现及时消除隐患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 还应不断调整、新增各种指标, 并将其综合灵活运用, 这也是防止定点机构摸清套路、规避预警的有效途径。

3.5 根据费用发生不同特点, 适时调整阈值

通过指标, 对超出设定标准即阈值的行为纳入预警范畴。这能提高预警效率, 也能体现预警的客观与公正。但实际操作中,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段费用和其中不合理行为的发生不断变化, 一些指标的异动现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上述指标的阈值应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相应调整。依据这一思路, 预警系统的设计必须有详实的数据展现各种指标, 不能只显示各种超出阈值的结果, 更不能简单地将超出阈值的对象作为预警目标。

4 网上预警与提升管理水平

网上预警有效利用医保信息技术, 具备客观、全面、灵敏、准确、高效等特点, 可以避免逐人逐项审核的低效率, 避免网上抽查的主观臆断, 避免发生隐患时的反应迟缓和现场监督的片面性、稽核的不准确性。当然, 各种日常管理方法各有所长, 要做好医保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有主有辅, 促进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的结合, 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

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以人社部社保中心的医保监控软件为基础, 逐步拓展与完善指标体系。同时, 吸收各地医保实时监控经验, 加强基金监管软件监测应用, 并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 建立医保信息库, 以层进式预警思路开展网上预警工作, 依托对各级指标的筛查, 实现由点至线至面再到自面至线至点的循环, 以实时统计并分析医疗费用发生情况, 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隐患。

以上述方式开展网上预警, 违规苗头可以得到遏制。自2009年7月1日以来, 厦门共预警982家次定点机构, 剔除不合理费用328.07万元, 26家机构由于存在严重问题给予稽核, 其中有3家由于对基金危害程度大、性质恶劣被取消定点资格。网上数据跟踪提示:厦门市医保定点机构“群体合刷、连续刷卡、超标准收费、医生工作量超常”等违规苗头得到有效遏制, 各种违规现象逐渐减少;在此基础上, 医疗费用的异常增长趋势得到控制, 近4个社保年度参保人总体人均、次均费用的平均增幅, 门诊小于7%、住院小于5%。

基于厦门市网上预警的实践探索, 可以看出, 通过对医保医疗服务的多角度观察, 只要定点机构的不合理行为触及指标体系所构成的基金安全网, 将被预警。同时, 通过后续观察医疗机构是否切实整改, 可实现对各种违规苗头的快速反应, 从而迅速制止违规, 其中屡教不改或不合理行为突出的机构将进入稽核程序, 对其日常经营起到警示作用。因此, 网上预警能够真正实现事前干预, 防患未然。另一方面, 加强网上预警与其他工作的衔接, 能够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网上预警对医疗费用各种数据的分析, 能够实时了解基金支出的宏观态势与微观环节, 可全面且细致地掌握各种信息, 能够在总额预付前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提高与定点机构的费用谈判能力, 从而深化付费改革, 使决算更合理。

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鉴于医疗费用网上预警所具备的优势与潜力, 应将其作为常态化管理方式有效开展, 有力保证基金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文.构建完善的医保基金风险预警体系[J].中国医疗保险.2012, 45 (6) :27-29.

[2]耿韬, 陈兴明.上海市医保信息化监管成效及完善建议[J].中国医疗保险.2013, 58 (7) :16-18.

[3]陈兴明, 张依勤.为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当好卫士—基于上海市医保监督检查实践[J].中国医疗保险.2012, 47 (8) :39-42.

[4]宋京燕, 景玺.以信息化手段开辟医疗服务监控之路[J].中国医疗保险.2012, 48 (9) :23-25.

[5]家兴, 毅铭.“电子哨兵”昼夜监控医保基金稳如磐石[J].天津社会保险.2013, (3) :6-7.

[6]陈启后, 孙克武.医疗保险监管效率探索[J].中国医疗保险.2013, 61 (10) :47-48.

[7]陈良.医保基金监管的主要成效和当前重点工作[J].中国医疗保险.2013, 58 (7) :7-9.

优势与潜力分析 篇2

有韧性有优势

2018两会心得体会:中国经济增长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我们把今年经济增速定在%左右,其实,增长%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今年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是很大的外部风险。对中国来讲,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我们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本身就是在为世界稳定做贡献。

鉴于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优势,这一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从经济潜力看,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需求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投资亦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虽然近三年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绝非没有扩大投资的空间。从人均投资规模看,尤其是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所孕育的潜在投资需求,完全能够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纵深空间。

从经济韧性看,中国经济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2016年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平均每天新增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随着“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双创”政策措施的

落实和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明显上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柔性将进一步增强。

从经济优势看,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显著的制度优势。不可否认,传统人口红利的竞争优势已经削弱,但基于人力资本的新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整体上看,规模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增加了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大量培养,为大批技术工人特别是研发人员的供给提供了坚实基础。除了人力资源优势,还有市场、基础设施、政策调控等优势。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只要牢牢把握“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优势与潜力分析 篇3

一、生物能源发展趋势

生物能源是利用生物物质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作为能源。以直接方式作能源, 如燃烧木柴获取热能始于人类文明,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物能的利用趋向多样化, 如利用生物物质生产液体燃料 (生物柴油和乙醇等) 和发电等。科学家们认为, 现在普通植物对于阳光的利用效率不到4%, 如果通过研究使其提高到5%, 那么只要世界农田面积的1/10, 就可提供相当于目前人类使用的全部石化能源。

1. 国际上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燃料乙醇实现工业化生产始于巴西。巴西发展燃料乙醇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国内石油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国内盛产甘蔗, 农业资源丰富。为了有效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 巴西通过立法确立了用燃料乙醇替代汽油的发展方向。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巴西已经成为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 目前已达到年产40亿加仑 (1加仑=4.55 L, 下同) 乙醇的生产规模。这一计划的实施为巴西平衡外贸逆差, 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振兴种植业, 扩大社会就业, 缩小地区经济差别,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 这一计划的实施, 已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了20%。

美国应用燃料乙醇的经济政策始于1978年联邦《能源税收法案》, 当时美国政府为鼓励乙醇汽油的使用, 免除乙醇汽油4美分/加仑的消费税。此后, 联邦政府对于乙醇汽油的消费税减免范围一直在4~6美分/加仑浮动。目前美国燃料乙醇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燃料乙醇需求量剧增, 2004年燃料乙醇的生产量达到34亿加仑 (约合1 014万t) 。美国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为0.133美元/L。2005年8月8日, 美国出台的《新能源法案》正式生效, 该法案提出:在2022年之前, 将符合《新能源法案》规定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玉米、纤维素燃料乙醇) 的产量提高到360亿加仑;在2022年之前, 把燃料效率提高40%, 达到每加仑燃料乙醇可供小汽车和卡车行驶35英里;在规定的350亿加仑中, 来自纤维素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必须占到210亿加仑;在2015年前, 玉米燃料乙醇的使用量达到150亿加仑, 并保持到2022年。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美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在乙醇的生产上仍然是世界乙醇生产的领头羊, 在燃料乙醇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 美国每年用于汽油添加剂的乙醇消耗约12亿加仑。美国乙醇生产企业已用玉米为原料共生产了16亿加仑乙醇, 而且生产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美国农业部决定今后每年补贴乙醇生产企业, 用以增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使用。

1993年, 欧洲共同体建议提高欧洲的燃料级乙醇产量, 要求汽油掺混燃料中含5%乙醇, 并将用生物物质生产的乙醇的货物税降低到相当于矿物燃料货物税10%的水平。在能源利用上, 身为“环保急先锋”的瑞典人走在了所有大国的前面。瑞典政府2006年2月7日宣布, 计划用15年时间成为全球首个完全不依靠石油的国家, 而且还不需要增建核电厂。“我们对石油的依赖将在2020年结束, 这意味着所有房屋不再依靠石油来取暖, 所有司机不再依靠汽油”。这是瑞典可持续发展部部长莫娜·萨赫林的展望。萨赫林和一些专家看准了几个能让瑞典比其他国家更有可能弃用石油的理由。

2. 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应用现状

20世纪60年代, 我国由于备战和石油短缺, 曾在部分地区用乙醇作为汽油的替代品使用, 但由政府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是在20世纪末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且进口数量以较高速度增长, 石油资源匮乏和能源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粮食生产相对过剩, 库存增高, 国家在粮食生产和储备方面的负担日益加重。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 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加大。为了统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我国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有组织地进行了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的研究和应用。由原国家计委牵头负责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规划及项目建设, 原国家经贸委负责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及推广应用, 按照国家先试点后推广的要求, 河南、吉林、安徽、黑龙江等省燃料乙醇项目陆续开工, 并进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 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 在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02年开始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工作, 虽然时间不长, 但发展速度很快。《车用乙醇汽油“十五”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短期内以陈化粮为主开展燃料乙醇的试点项目, 在推广时考虑使用商品粮作为变性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2004年2月, 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颁布了《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 把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作为国家一项战略性举措。目前,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应用国。“十五”期间, 我国已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4省建成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 年产量102万t左右, 使用的主要是储备粮中时间比较久的陈化粮 (其中80万t是用玉米、20万t是用其他粮食和薯类植物生产的) , 可以混配1 020万t生物燃料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2005年8月22日, 国家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燃料乙醇补贴政策的通知》, 生产和销售变性燃料乙醇发生的亏损, 依据保本微利的原则, 由中央财政给予定额补贴。2005年销售每吨燃料乙醇补贴1 883元, 2006年补贴628元, 2007年和2008年均补贴1 373元。2007年, 财政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 从2008年起, 国家再次对燃料乙醇财政补贴政策进行调整, 即实行弹性补贴政策, 当油价上涨, 燃料乙醇销售结算价高于企业实际生产成本, 企业实现盈利时, 国家不予亏损补贴。当燃料乙醇销售结算价低于标准生产成本, 企业发生亏损时, 先由企业用风险基金以盈补亏, 风险基金不足以弥补亏损时, 国家将启动弹性补贴。国家对燃料乙醇生产的补贴政策对国内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生物能源作物马铃薯

1. 马铃薯的特性

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多种用途, 它既是粮食又是蔬菜, 也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 还是工业原料。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再生能源, 而且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淀粉在马铃薯的叶子中, 在叶绿素和光合作用下, 由水和二氧化碳形成的。光合作用形成淀粉积累在叶片中, 晚间呼吸作用以糖的形式输送到植株其他部位, 在块茎中再转化成为淀粉。马铃薯块茎是贮藏器官, 块茎中的干物质中有60%~85%是淀粉。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在8%~29.4%, 一般早熟品种淀粉平均在11%~13%, 中熟品种14%~15%, 晚熟品种17%~18%, 同一品种由于气候自然条件、栽培技术水平、生长时间的不同, 淀粉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在众多的生物能源作物中, 马铃薯淀粉含量高、产量高, 是生产乙醇的最佳原料。

2. 青海省马铃薯的发展现状

青海高原是全国马铃薯的高产区, 其种植历史悠久, 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几年, 青海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hm2, 2011年总产量 (鲜薯) 达300万t。全省马铃薯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高、中位山旱地区, 约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0%。这些地区土层较厚, 土质疏松, 富含钾元素, 海拔在1 650~3 643 mm, 气候冷凉, 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0.6℃~8.5℃, ≥0℃的积温在1 601.7℃~3 510℃, 年日照时数2 454~3 128 h, 7月份平均气温16℃~20℃, 6月—8月气温日较差11℃~14℃, 无霜期120~160 d, 春旱频繁, 年降水量400 mm, 但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9月, 这种降水特点恰好与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相吻合, 降水对马铃薯生长需水满足率达62.2%~96.4%。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 最适宜发展马铃薯生产。而且, 这些地区生产的马铃薯块大、干物质含量高、食味上乘, 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 是国内重要的优质马铃薯产区之一。马铃薯产业不仅成为新世纪青海省农业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而且也是青海省农村经济最具有优势和最具有特色的产业之一。青海省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 相继育成高原4号、下寨65、青薯168、青薯2号、青薯6号、青薯9号等多个优良品种, 这些品种淀粉含量和平均产量都比较高, 为发展马铃薯生产做出了贡献。

但是, 青海省马铃薯种植农户和淀粉加工企业都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和应变能力, 松散的农户种植模式, 导致产业链条中的农户和企业都普遍存在经营毁约现象, 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马铃薯种植、加工和销售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种植马铃薯的地区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 收集、运输、储藏、销售马铃薯对农户来说都十分困难。而加工企业多属季节加工, 原料收购时节又无力提供上门收购服务, 造成“农民等着卖, 企业等着买”的局面。马铃薯鲜薯只有不到20%的用于淀粉加工, 80%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 而且20%的鲜薯直接食用, 60%的鲜薯需要外销。2011年, 青海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0.2万hm2, 总产量达到200万t, 马铃薯总产比上年增加7.5万t以上。加之周边地区马铃薯丰收和运输不畅等原因, 造成青海省尤其是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卖难。马铃薯加工多限于加工粗制淀粉, 不仅数量少, 而且加工深度不够, 经济效益不高, 消化能力有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如能加大青海省马铃薯加工产业, 解决马铃薯生产的这一瓶颈有着极大的意义。

三、加快青海高原优势能源作物马铃薯发展的建议

1. 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要大量生产燃料乙醇, 就必须建立起乙醇原料供应足够、稳定和保质的基地, 而且价格要低廉。需要开展并加强以高产为目标的马铃薯品种筛选和育种等研究工作, 选育、种植适合不同地域的高淀粉、高产马铃薯作物。

2. 高抗逆高淀粉资源的筛选

青海省西部大量土地盐碱化, 且盐碱地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青海省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区域还存在大量瘠薄荒坡和农田。通过诱导突变及抗性筛选获得耐盐碱耐瘠薄马铃薯种植资源材料, 培育高抗逆高淀粉马铃薯品种, 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同时, 对于改造青海省盐碱地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价值, 社会效益明显。

3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及技术体系研究

(1) 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协同提高技术研究研究能源作物马铃薯关键品质 (淀粉含量) 形成的生理生化寄出, 基于温度、播期、种植密度、氮素、磷素和钾素等对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基因—环境—措施相互作用及基因表达调控和影响, 建立马铃薯优化栽培技术体系和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2) 马铃薯节本增效可持续生产技术研究研究能源作物马铃薯和蔬菜、小麦等的农艺特性, 将各种作物合理搭配, 建立以能源作物为核心的农田资源周年时空高效利用与立体套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

4. 发展马铃薯加工企业, 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

优势与潜力分析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搞好耕地资泺保护变的尤为重要.土地利用具有过渡性、多样性、动态性、集约性与非集约性的特征,当前面临耕地侵占严重、土地退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大,耕地斑块破碎.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瓦房店市耕地的相关属性进行统计井建立数据库,通过坡度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的空间数据等,分析区域耕地潜力的特征,为区域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5)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耕地评价   潜力分析   应用  

上一篇:关注学生的数学幸福感下一篇:创新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