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分析

2024-09-08

初步分析(精选12篇)

初步分析 篇1

汽车行驶的燃料消耗主要受车辆各总成技术状况、车辆结构、运行条件、驾驶操作方法影响。汽车本身结构及其技术状况是决定其使用效果的基本因素, 而运行条件又是直接影响车辆性能发挥和驾驶方法的外在因素。驾驶员则是运用驾驶技能来改善诸因素的主题。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车辆技术状况与节油分析

汽车的初始状态固然重要, 但决定其燃料消耗的是以后的长期使用中汽车的技术状态。在发动机方面:供油系、配气相位和空气滤清器等工作状况, 以及发动机的气缸压力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底盘方面:经常保持其技术状况良好, 可以减少车辆行驶时机械损失和滚动阻力, 减少功率消耗。跃进牌汽车的滑行距离由220米增加到255米时, 燃料消耗可节约7%;减至177米时, 油耗增加14%。因此, 如果传动机构产生打滑、分离不开、异响、过热、漏油、自动脱档、机械损坏等现象, 行走机构轮毂轴承过紧或者过松、前轮定位失准、轮胎气压过底等都直接影响整车技术性能, 因此底盘技术状况的好坏是行车节油的前提。

车辆行驶时刮雨器失灵、大灯调整不良、后视镜破损以及驾驶座位不合适等都会影响驾驶员操作, 使制动次数增多、油耗增加。

汽车在正常的情况下, 零件的磨损是导致汽车技术状况变坏以致最后失去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这是客观存在, 是不可避免的。然而, 根据零件磨损规律, 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地对其技术状况进行诊断, 精心保养车辆, 认真检查调整, 保持汽车良好技术状况, 行车燃料消耗量是可以大幅度下降的。

2 车辆结构与节油分析

长期以来, 汽车制造和使用部门一直关切着改进汽车结构、正确选择和使用车辆, 以提高汽车燃料的经济性。

由于汽车运输条件极其复杂, 所以必须具备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载重量和不同动力性能的汽车、拖车和挂车。因此, 只有充分考虑到汽车的整体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并同使用条件相适应时, 才能从汽车结构方面得到改善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合理方案。

改善汽车结构、提高燃料经济性可归纳成发动机与底盘两个方面。在发动机方面主要是提高压缩比, 改善燃烧过程和燃料供给以及提高发动机功率等。底盘方面主要是合理选择汽车及汽车列车的总重、降低空气阻力因数、合理选择传动系参数等。

汽车结构改善的同时, 总重发生变化, 燃料消耗量随之变化。但是, 燃料消耗量的计量单位不同时, 会有不同的结果。经测试:汽车重量增加10%, 每百公里燃耗增加5%;而车辆总重增加时, 每百吨公里燃料消耗量迅速降低。这就是大载重量汽车燃料经济性交好的原因。

长途货运汽车, 当迎风行驶或在高速公路运行时。空气阻力对燃料消耗的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由于空气阻力与车速成正比, 而空气阻力所耗功率与车速立方成比例, 因此必须合理限制车速, 同时还要注意到减少空气阻力因素。试验表明:汽车拖带一辆挂车, 其空气阻力比不带挂车时平均增加20~30%。对空气阻力有显著影响的是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距离。当牵引车后栏板与挂车前栏板间的距离等于车厢宽度一半时, 空气阻力增大10%;当距离等于车厢宽度, 此值增大24%;距离等于车厢宽度两倍时, 空气阻力增大32%。由此可知, 发展大吨位的半挂车对减少空气阻力、降低燃料消耗是有利的。我国应根据路况、桥况设计制造轴荷相适应的半挂车, 组织大吨位牵引车的拖挂运输, 向集装箱车、液罐车、冷藏车等专业化方向发展, 这既是提高运输生产率的需要, 也是节能降耗的需要。

3 运行条件与节油分析

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载荷、气候、交通量、道路条件是经常变化的, 由于它们常常迫使汽车不能以最有利的状态行驶, 因而使燃料消耗量有较大幅度的改变。

3.1 载荷对油耗的影响:

在车辆运行中, 轻便汽车的载荷变化小, 所以载荷对轻便汽车的百公里燃料消耗影响很小, 但是对于载货汽车和公共汽车影响却很大。经测定:在良好的道路条件下, 由于载荷不同, 燃料消耗的变化为25~30%。

3.2 气温对油耗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 南北气温相差较大。因此北方冬季汽车的起动、对发动机性能、蓄电池工作能力、底盘参数变化及汽车使用性能都有影响。例如:当气温下降时, 变速器、主降速器、轮毂等因润滑剂的粘度上升而使机械效率下降;还有风雪对驾驶技术的发挥、视野的影响, 以及侧滑甩尾和平均车速的变化同样会对油耗产生直接影响, 使行车燃料消耗增加。

3.3 公路交通量对油耗的影响:

汽车是效率高、速度快、机动灵活的工具。在一般公路上, 因各种车辆混合行驶车速相差大, 汽车的性能难以发挥, 所以平均车速底、通过能力小, 燃料消耗增加。在城市条件下, 由于交通量的不同, 燃料消耗与平均值相比增加了10%~20%;在郊区形式时, 夜间的燃料消耗量也将增加3~5%。

3.4 道路条件对油耗的影响:

由于道路条件的不同, 克服行驶阻力所需要消耗的功率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当汽车在不同道路 (如不平坦的土路和碎石路) 上行驶时, 百公里燃料消耗量变化为40~50%。在水平而且平坦的直线道路上, 汽车的行驶速度决定“安全间隙”:1米的安全间隙允许80km/h的行驶速度, 而0.5米的安全间隙仅允许40km/h的行驶速度。经测定:高级路面上车辆运行消耗仅仅是坏路上消耗的一半。

总之, 汽车的运行条件错综复杂, 行车中所遇到的情况更是千变万化, 有些交通状况也难以预测。因此, 行车中应以保证安全为首要条件, 在避免机件损伤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特性, 保持经济车速, 努力减少燃料消耗。

4 驾驶技术与节油分析

汽车在行驶中, 工作状况完全由驾驶员来控制, 驾驶员能否充分了解如何发挥汽车的使用效能, 是降低汽车油耗的关键。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仅做到经济地驾驶汽车, 便可以减少油耗8~14%;个别的在改进驾驶操作后, 燃料消耗量可降低20~25%。其原因在于驾驶员能够根据汽车的最佳运行条件而选用合适的驾驶操作, 保持汽车的最佳运行, 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

正确驾驶车辆, 第一要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况。例如, 发动机运转时, 驾驶员应判断或根据仪表提示了解供油系、点火系、润滑系、冷却系是否正常, 不正常时, 要采取措施及时调整。试验结果指出:仅冷却水温度是否正常油耗量相差便可达12~15%。第二要保持中速行驶, 即在高档位时以耗油最底时的车速行驶。车辆运行中, 条件许可要尽量用高档, 不应过早换低档。运用汽车动力冲破, 做到高档不硬撑、抵挡不猛冲。每次换档要快, 使发动机不过分降低转速、减少空转时间。停车时间比较长时, 应熄灭发动机, 以免耗油。第三在车辆加速行驶时, 脚踩油门要轻, 缓慢加油。因为猛踩油门会使化油器的加速泵和省油装置都起作用, 增加了不必要的燃料消耗, 同时发动机转速增加过快, 由于旋转件动变化也会使油耗增大。经测定, 猛加速比缓加速要多耗油30%左右。因此在汽车驾驶操作中适当控制加速状况是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的重要一环。第四在行车安全前提下, 采用脱档不熄火的滑行来节油。车辆运行中利用汽车的惯性行驶, 使汽车已消耗的燃料量尽可能多的转变成有用功。在环境复杂或道路情况变化时, 采用减速滑行, 尽量少用制动, 做到以划带刹, 可以受到比较好的节油效果。

驾驶车辆的是人, 由于人的体力、情绪、智力都在周期性变化, 特别在临界期极不稳定, 容易出现差错, 影响驾驶技术的发挥;同时, 长时间行车也会造成驾驶员过度疲劳, 这时若再去强调合理的驾驶操作和运用踏板技巧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因此, 临界期不宜驾驶车辆, 长途行车驾驶员必须作到间歇性休息, 这对驾驶操作技术的发挥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保持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行车节油的基础;改进汽车性能、提高装置自动化的程度, 是行车节油的重要途径;改善现有道路及新建公路是其发展的必然;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技术是节约燃料的根本性措施。

初步分析 篇2

一.餐饮行业的SWOT分析

1.餐饮行业的优势(S)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华饮食文化。中餐以其悠久的饮食文化、丰富的烹调花样、合格的价格占领市场。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投资回报稳定,并且,中餐企业能获得较稳定的利润,资金回收容易,每天经营的收入大都是现金,远胜于其他行业,消费更频繁,市场广阔,中国加入 WTO 后,为中餐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环境,民族饮食文化成为经营要素,很难出现垄断经营

2.餐饮行业的的劣势(W)

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中餐行业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膨胀非常快,但我国餐饮企业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现代化水平低;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然而,在餐饮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日益凸显,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3.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机会(O)

1.我国经济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将持续迅速带动国内餐饮需求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2.中餐服务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企业的整合3.由于金融危机作用,租金、人工成本及兼并费用降低将带来餐饮企业低成本扩张机遇

4.传统餐饮向现代餐饮的转化加快,连锁经营将会加速发展;同时大众化经营的市场空间不断延伸,特色经营更加突出。创新经营、品牌营销的力度加强,管理与人才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5.餐饮相关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进入有利于中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加快服务业发展战略将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4.餐饮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T)

1.国内餐饮市场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正餐营业额比例将进一步下降。

2.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洋快餐主导中国餐饮竞争格局。

3.餐饮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需要向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经营转型。

4.法规建设滞后。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5.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6.市场秩序有待规范。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不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正常有序竞争,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7.餐饮人才供应不足。餐饮教育科研滞后,全国没有本科烹饪院校,餐饮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滞后。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劳动力价格上升,中式正餐行业的劳动力流动大,使得中式正餐行业比较难获得和留住比较优秀的人才

8.厨师资格认证混乱,名师大师认证失范,出现花钱买证现象。外资餐饮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中餐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人才,导致中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

二.餐饮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1.餐饮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1)P: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法律对于餐饮业的准入资格、原材料采购等都有相关规定。我国近年来鼓励消费,大力发展餐饮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并为社会解决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

(2)E:经济环境

社会购买力:社会购买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消费者收入和消费结构: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提高,长期而言中餐中高端消费额比重将持续增长。

经济因素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我国经济近年取得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快速提高,是持续迅速带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因。国内市场广阔活跃,餐饮业消费增速加快。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餐饮行业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在提高,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从而带动了餐饮行业的发展。

(3)S: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消费群体多样化。

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文化,对餐饮行业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家庭结构: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三口人之家逐渐成为餐饮消费主体;大众化的、个人付费的餐饮消费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

(4)T:科技环境

餐饮人才供应不足。餐饮教育科研滞后,全国没有本科烹饪院校,餐饮职业经理

人队伍培养和专业培训工作滞后。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导致新菜品推出缓慢,创新力不足。劳动力价格上升,中式正餐行业的劳动力流动大,使得中式正餐行业比较难获得和留住比较优秀的人才。

技术因素对餐饮行业的影响:餐饮企业厨工是饭店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但他们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数少,时间短,严重地影响了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三.餐饮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1)五力模型:

行业内部的竞争

餐饮业几近饱和,企业众多,市场需求量和企业数量都逐年增加。

餐饮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一方面表明餐饮业的多样性与分散性,行业内基本处于多元竞争的状态,另一方面表明餐饮业除了个别巨头外的企业整体规模相对偏小,所以竞争激烈。在未来的发展上,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连锁经营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以便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我国餐饮业中大企业不是很多,没有形成完整的规模效应,而餐饮业进入壁垒少,差异性也较小,顾客转换成本小,技术障碍低,所以潜在进入者很容易就能进入这个行业。

替代威胁

餐饮业内部的替代性高,因为顾客的餐饮需求很复杂,转换成本低,价格敏感性高,而餐饮业差异性不是很大,目标客户的选择范围很广,同样类型、同种风格和相同价位的餐饮企业太多,内部替代威胁大。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餐饮业供方的产业差异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不高,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小。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餐饮业的买方就顾客群体的集中程度小,转换成本也很小,大多数顾客的价格敏感度高,所以买方讨价还价能力较高。

(2)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餐饮业现在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市场增长率很高,顾客需求高速

湖羊泌乳性能的初步测定与分析 篇3

关键词:湖羊;泌乳量;泌乳曲线;乳成分

中图分类号:S82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249-04

湖羊是原产于太湖平原重要的家畜之一,新疆地区近年来大规模引进湖羊用于杂交改良新疆地方品种。在新疆,湖羊主要分布于乌鲁木齐周边及石河子垦区,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地区也有零散舍饲。近年来,通过选种、人工受精和科学管理,湖羊的肉质和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湖羊性成熟早,四季发情,终年配种产羔。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可1年产2胎或2年产3胎,每胎一般2只羊,经产母羊平均产羔率200%~250%[1]。但是,伴随着该羊种多产多胎,营养相对不足、母羊泌乳力低下成为相当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羔羊发育不良,抵抗力低下,存活率下降,使得多胎多产的优势无法发挥。泌乳是哺乳动物以分娩成功为标志的周期性生殖活动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是乳腺组织真正分化并发挥功能的体现。对哺乳动物泌乳的研究,对调整和控制家畜繁殖和哺乳的过程、提高产奶量、缩短哺乳时间、充分挖掘其繁殖潜力、显著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绵羊乳中的化学元素基本相同,但其产奶量受遗传、胎次、环境[2]、年龄、营养水平、日照时间[3]、带幼畜数量、生理状态、挤奶方式等因素影响[4],同时由每周泌乳量绘制出的曲线来看母羊产后的泌乳规律基本保持不变。在母羊的选育上,曲线的绘制是很重要的,在母羊的哺乳期内,泌乳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曲线水平是其被优选的方法之一。羊乳内含有羔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维生素、酶类、气体等[5-6],其中水是分散剂,其他各种成分分散在乳中,形成一种复杂的分散体系。国内对绵羊乳成分相对牛乳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研发出较好的产品,市场上现售产品还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不全面等缺点,间接导致羔羊特别是多胎羔羊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本试验通过对泌乳量和乳成分的测定,为湖羊选种和羔羊代乳料的配制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2014年3月在乌鲁木齐米东区塞外银铃种羊场随机挑选胎次(1~2胎)、年龄、体况、预产期、营养状况等基本一致的泌乳期湖羊41只,其中产1、2、3只羊羔母羊分别为14、14、13只。以产后泌乳时间为试验因素对其0~55 d内泌乳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产后6、27、55 d的乳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1.2饲养管理

所有羊均采用全舍饲饲养管理,分别于每天10:00和18:00饲喂2次,主要饲喂人工种植玉米、苜蓿等加工成的草料,并在下午补充精料(营养成分为粗蛋白12.88%、粗脂肪3.19%、粗纤维5.81%、钙0.88%、磷0.48%,代谢能 12.47 MJ/kg)。并在饲槽旁放置舔砖,自由饮水和自由运动。羔羊从10日龄开始补饲,并注意及时更换补饲料和保持饮水清洁。

1.3乳的收集和乳成分的测定

母羊生产后的第7天20:00将羊羔和母羊隔离,使用人工挤奶的方式将母羊乳汁挤干净,次日07:00、13:30、20:00分别测定母羊的泌乳量。测定日将采集的乳样按早、中、晚各取25 mL,混匀,于 -20 ℃ 冷冻保存并送往实验室。采用丹麦进口的FOSS 5000 系列测试仪对样品进行检测,其中 Integrate milk TestingTM Fossmatic 5000用于测定乳成分,Integrated Milk TestingTM MilkoScan FT4000 用来测定体细胞数。测定指标包括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总固体含量等。

1.4泌乳曲线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参照Wood的y=Atbe-ct的泌乳曲线方程[7],对舍饲湖羊0~55 d泌乳曲线进行模拟。其中:y表示泌乳量,kg;t表示产后的泌乳时间,d;A为产后0 d泌乳量的估计值,一般情况下可以代表母畜产后0 d的泌乳量,kg;b和c均为决定该曲线的参数。所绘制出的曲线使A在泌乳期的变化比例相同,b表示泌乳期内高峰值出现前泌乳曲线上升的速度,定义为“泌乳能力”成熟率,e-ct表示衰减相,c表示泌乳高峰出现后泌乳曲线下降的速率。

1.5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用Excel统计,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分析时用Turkey(同质数据)作多重比较,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舍饲湖羊产后0~55 d测定日泌乳曲线

根据湖羊产后每周测定数据,绘制出湖羊产奶1~55 d测定日泌乳曲线(图1)和单只湖羊日均泌乳曲线(图2)。湖羊产后56 d总泌乳量约为(31.25±0.06) kg,日均泌乳量为(0.558±0.05) kg。湖羊个体产后0~55 d泌乳期内最低泌乳量为(14.34±0.052) kg,最高泌乳量为(54.10±0078) kg。

本研究参考Wood的y=Atbe-et的泌乳曲线方程[7],对舍饲湖羊0~55 d泌乳曲线进行模拟,得出舍饲湖羊产后0~ 55 d 泌乳曲线方程,为y=450.30t0.264e-0.011t。由方程可知,舍饲湖羊产后0 d的泌乳量应该非常接近A值。由结果来看,实测值(0.484±0.04) kg比A值低,但已经接近A值。

参考Wood模拟的泌乳曲线方程y=450.30t0.264e-0.011t 可预测舍饲湖羊产后0~55 d每日泌乳量,产后56 d的总泌乳量为40.88 kg,比实际测定结果(31.25±0.06) kg大。第26天左右泌乳量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实测泌乳量在产后21 d达到最高,仅与产后25 d的理论平均泌乳量相差7 g。

2.2舍饲湖羊产后不同阶段泌乳量相关性分析

从测定的数据可以看出,湖羊舍饲条件下,0~9 d泌乳量呈上升趋势,10~24 d趋于平缓,25~34 d有波动,35~55 d 呈缓慢下降趋势(图1)。由表1可以看出,舍饲湖羊在4个不同的阶段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舍饲湖羊产后0~55 d的泌乳量,作出不同阶段泌乳量的回归方程(表2)。由表2可以得出,0~24 d的泌乳量与0~34、0~9 d与0~55 d差异不显著,其他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

2.3不同产羔数湖羊泌乳量的相关性分析

本试验随机挑选的舍饲湖羊产羔数为1~3只(其中产1、2、3只羊羔母羊分别为14、14、13只)。其中,产1、2、3只羊羔母羊日均泌乳量分别为(0.603±0.057)、(0.661±

2.4舍饲湖羊产后乳成分变化规律

舍饲绵湖羊产羔后0~55 d 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含量测定结果见图3。羊乳脂肪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也有少量的磷脂类、胆固醇等,羊乳中富含短链脂肪酸,尤其是C2~C10 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这也是羊乳相对于牛乳消化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一种双糖,是羔羊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总固体是指乳中所有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总称,是乳营养价值丰富的重要体现,产后27 d,乳脂率、乳蛋白率分别达到最大、最小值;乳糖率和总固体含量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图3)。

2.5不同产羔数湖羊乳成分显著性分析

由表5至表7可知,产后27 d,产3只羊羔母羊乳脂率与产1、2只羊羔母羊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均不显著。产后6 d,产2只羊羔母羊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产1、3只羊羔母羊(P<0.01);产后27 d,产3只羊羔母羊显著高于产1、2只羊羔母羊(P<0.05);产后55 d,产2、3只羊羔母羊极显著高于产1只羊羔母羊(P<0.01)。产后6 d,产1、2只羊羔母羊的乳糖率显著高于产3只羊羔母羊(P<0.05);产后55 d,产2、3只羊羔母羊极显著高于产1只羊羔母羊(P<0.01)。在不同的泌乳时期,产2只羊羔母羊总固体含量与产1羔母羊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产3只羊羔母羊在产后27、55 d极显著高于产1只羊羔母羊(P<0.01)。

3讨论

3.1湖羊舍饲条件下的泌乳规律

舍饲湖羊的泌乳性能受季节、饲养条件、年龄、产羔数、胎次、泌乳期健康状况等的影响。通过对新疆湖羊、小尾寒羊、甘肃肉用羊、国内外杂种羊泌乳情况的分析发现,舍饲湖羊产后1~49 d的泌乳规律有如下特点:新疆舍饲湖羊相对于甘肃肉用绵羊和国内其他品种绵羊泌乳性能较差[8],主要是因为舍饲管理条件不成熟。产不同羔数的湖羊的泌乳规律也不同,与国内其他品种羊相比,湖羊均具较低的泌乳性能。

随着泌乳的进行,泌乳量的峰值也出现得较早,但持续的时间较长,断奶时间较其他地区靠后。通过预测,舍饲湖羊产后55 d每日泌乳量为0.558 kg,产后55 d的总泌乳量为4088 kg,比实际测定结果(31.20±50.19) kg大。

3.2湖羊舍饲条件下乳成分的变化规律

羊乳内含有羔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水、乳蛋白、脂肪、乳糖、无机物、氨基酸、酶类、脂肪酸和维生素等。研究舍饲绵羊乳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母羊的选育和早期断奶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9]。绵羊乳成分的变化受季节、饲养条件、年龄、产羔数、胎次、泌乳期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其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娜日娜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绵羊品种各种乳成分及物理性质在第1天至第3天变化最明显[10]。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均呈三阶段特点,即前期快速下降,中期缓慢下降,后期缓慢上升。湖羊的乳脂率在不同阶段变化均不相同,且比甘肃肉用核心群绵羊低,与无角陶赛特相同,而与特克塞尔不同;乳糖变化趋势与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基本相同,即前期缓慢上升,后期缓慢下降。

舍饲湖羊在测定日的乳脂率分别为3.55%、4.18%、323%,这与国内外绵羊的平均水平相比都较低。乳蛋白率分别为5.56%、5.17%、5.77%,与达文致等所测的特克塞尔羊的623%、萨福克羊的6.62%、小尾寒羊的5.90%的结果[11]相比偏低,但比甘肃绵羊常乳种不同阶段的5.14%、474%、524%结果[12]高。

4结论

试验选取不同产羔数湖羊对其产后56 d的泌乳量和乳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湖羊产后56 d总泌乳量为(31.25±0.06) kg,日均泌乳量为(0.558±0.05) kg。根据舍饲湖羊泌乳曲线方程Y=450.30t0.264e-0.011t可得,产后56 d泌乳量为48.72 kg,比实际测定结果大。第26天左右泌乳量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

群体泌乳量前期上升较快,随后趋于平稳,在第26天左右泌乳量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乳成分前期变化较明显,其中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乳糖率和总固体含量呈上升趋势;乳脂率前期缓慢上升,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乳蛋白率在后期缓慢升高。产2、3只羊羔的湖羊在泌乳期内的乳成分明显比产1只羊羔湖羊高。

参考文献:

[1]史洪才,武坚. 我国对湖羊和小尾寒羊多胎基因的研究[J]. 草食家畜,2004,12(4):14-16.

[2]Russoa V M,Cameronb A W N,Dunshea F R,et al. Artificially extending photoperiod improves milk yield in dairy goats and is most effective in late lactation[J]. 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13,113(1):179-186.

[3]Molika E,Misztalb T,Romanowiczb K,et al.Short-day and melatonin effects on milking parameters,prolactin profiles and growth-hormone secretion in lactating sheep[J]. 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13,109(2/3):182-187.

[4]Asif M,Sumaria U.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of milk samples collected from buffalo,cow,goat and sheep of Gujrat,Pakistan[J]. Journal of Nutrition,2010,9(12):1196-1197.

[5]舒国伟,陈合,吕嘉枥,等. 绵羊奶和山羊奶理化性质的比较[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1):280-284.

[6]Park Y W,Juárez M,Ramos M,et 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at and sheep milk[J]. Small Ruminant Research,2007,68(1/2):88-113.

[7]Wood P P. Algebraic model of the lactation curve in cattle[J]. Nature,1967,216(10):164-165.

[8]马友记,董琪利,李发弟,等. 舍饲绵羊产后30天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J]. 草业学报,2013,22(5):287-293.

[9]Fegeros K,Zervas G,Stamouli S,et al. Nutritive value of dried citrus pulp and its effect on milk yield and milk composition of lactating ewe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95,78(5):1116-1121.

[10]娜日娜,李峰,乌仁图娜,等. 母羊初乳成分的动态变化[J]. 中国乳业,2009.32(11);55-57

[11]达文致,达文政. 山羊绒毛与绵羊奶化学成分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0(5):208-209.

窃电疑点分析与初步判断 篇4

(1) 电能量波动。如果用户的电能量波动不大, 不能轻易地认为其无窃电现象。比如有的用户一直有窃电行为, 每月用电波动又不大;有的用户在用电多时窃电, 而在用电少时不窃电, 或者多用多窃, 少用少窃。

(2) 线损率偏高。当某条线路线损率明显偏高时, 或者某条线路、某个台区的月统计线损率突然增加或突然减少, 可以怀疑该条线路或某台区有窃电户。

(3) 功率因数变小。用功率因数分析用户是否窃电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对于一个生产厂家或同一类型的企业来讲, 其生产设备一般是相对固定的, 那么其一个抄表周期的有功电能量与无功电能量的比例也应该相对稳定, 则该月的平均功率因数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该户存在有窃电行为, 有功电能量会大幅度减少, 功率因数也会变小。如果窃电者在减少有功电能量的同时通过无功补偿装置使无功电能量减少, 也许功率因数变化不大, 但窃电者很难保证电能计量装置反映出来的功率因数是不变的。

(4) 负荷曲线。目前, 大部分专用变压器用户都安装了负荷终端, 可通过计算机在计量控制中心比较用户实时负荷曲线与相应历史负荷曲线, 或者与现场测得的负荷数据比较, 结合生产特点、所处用电时间、同期用电规律等因素加以分析。

完成窃电疑点分析后, 对可疑用户进行初步判断,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封印检查。正常的铅封表面光滑且完好无损。一旦铅封被破坏, 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2) 计量装置外观检查。查看电能表外壳有无损坏, 目测电能表运转是否正常。电子式电能表脉冲应有闪烁, 无报警, 电压相序正确。

(3) 检查电能表事件记录。对于多功能电能表用户, 应查看电能表事件记录, 查看前了解功能和不同事件的代码。主要查看是否存在失压、失流、断相、功率因数失常等现象, 以及用户的最大负荷和最大需量。

(4) 低压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检查。现场检查电流互感器变流比是否与档案一致。窃电者通常的做法是, 更换变流比较大的互感器或破坏互感器的内部结构。检查时只需用钳形电流表测量一、二次电流, 再进行计算, 就可以发现问题。如档案中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为150/5, 现场测得一次负荷电流为135 A, 二次负荷电流为3.2 A, 135除以3.2结果是42, 很明显变流比出现了问题。不过, 这一结果只能作为初步判断, 最终结果还有待到计量中心进一步鉴定。

(5) 接线检查。检查接线有无开路或接触不良, 接头的机械性固定是否良好, 接触面是否存在氧化现象。重点检查进线孔有无U形短接线, 特别是绝缘导线线芯有无故意折断而造成开路或似接非接等故障。对于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 还要查看计量二次回路接线有无改接或错接, 借助相位伏安表测量计算后再作判断。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篇5

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9-91页例

1、例2和做一做。

教材、学情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对分数这个概念很陌生,没有什么知识经验,为此这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各两张,彩笔、尺子。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职校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初步分析 篇6

创业教育心理资本职校学生资本是通过一定的投资活动而取得的一种价值增值,也就是说如果在将来可以预期获得一定回报的资源,同时在现在需要进行投资的都可以归为资本的范畴。基于这一点认识,资本的内涵不断变化发展。

最初的资本形式主要是经济资本,包括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包括个人通过教育或经验积累而逐渐获得的知识、技能等,而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对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投资和开发是不够的。2004年,Luthans等人以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为思考框架,提出了以强调个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概念。至此,心理资本成为继经济、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之后提升个体和组织竞争优势的第四大资本应运而生。

创业心理资本是对心理资本概念的延伸,是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群的心理资源与素质,具体而言是指创业情境下创业者的心理资本。对于创业心理资本的维度,不少研究者都进行了探索,例如高娜(2011)研究认为创业心理资本包括积极成长、主动应对、热情创新、敏锐卓越、自我效能、社交智慧和乐观希望等七个因子。

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和职场情境中,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心理资源的研究较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理应成为职业教育的支柱之一,研究职业学校学的创业心理资本的结构,有利于科学设计创业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将会使职业学校创业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研究者对职业学校创业较为出色的人群进行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初步了解职业学校创业所需的心理资本。开放式问卷内容如下:请根据您创业及相关经历,详细列举哪些积极心态或能力有助于创业成功?共收回有效的开放式问卷49份,对收回的问卷列举条目进行统计汇总,以频数作为统计指标,按照含义归类统计,列出了回答频率在10次以上的维度。整理归类后共获得8项条目,如下表所示:

心理资本内容出现频次相关表述乐观18积极乐观;相信未来会更好;阳光;积极向上坚持21不怕失败;有韧性;屡败屡战;坚持到底;执着社交能力17人际交往;宽宏大量;沟通能力强;亲和力团队合作16组织能力;天生的领导;分工合作;分权与共享收益执行力14有效执行;贯穿于行动中;将思想变为行动创造性12想象力;与众不同;灵活而懂得创新敢于冒险10胆识;敢闯敢干;无所畏惧;不畏首畏尾自信18满怀信心;相信自己的选择结合开放式问卷所得八项创业心理资本,本研究对12位职业学校创业典型和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了访谈,结合访谈的结果对这些心理资本在创业情境下的表现进行较为清晰的的界定:

乐观,指创业者对未来的发展持一种积极的、正面的预期。

坚持,指创业者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有足够的估计,并能够从容应对,较快地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理性分析形势,做出正确应对。

社交能力,指创业者对外能较好地发展商业网络,整合多方面资源,对内能有效地交流沟通。

团队合作,指创业者具有较好的领导能力,忠诚于组织,能够团结队友,对团队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执行力,指创业者能够有效贯彻组织的发展战略,出色完成工作中的具体任务。

创造性,指创业者产生新思想,在创业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敢于冒险,指创业者能够承担风险,即使在创业过程中冒着一定风险,也要勇于担当,追求利润。

自信,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

研究所得结果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职校学生创业心理资本问卷,对职校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庞世俊,高立宁.县级职教中心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导向型范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3,(15).

空调除湿方式的初步分析 篇7

传统的空调方式,对房间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的处理是耦合进行的,即通过冷水盘管将回风进行冷却处理的同时,实现露点除湿。为了除湿,必须将所有循环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除湿后,再进行加热,然后送往室内。这种空调方式随着空调任务的繁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首先这种先冷却后加热的处理方法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以低品位热能作为夏季空调动力成为迫切要求。其次是室内健康问题[1]。目前普遍认为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关注,而除湿方式也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

目前,主要的除湿方法有:冷却法除湿、液体吸收剂除湿、固体吸附剂除湿、膜法除湿。本文对这几种除湿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进行比较分析。

1 冷却法除湿

冷却法除湿是利用湿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将冷凝水脱除的除湿方法,又称为露点法。表冷器除湿就是冷却除湿。

当湿空气通过盘管(也称表冷器)时,在入口附近,盘管表面温度比较高,但还未达到空气的露点温度,因此仅降低了空气的温度,而含湿量不发生变化。当空气接近盘管出口时,盘管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而被除湿。盘管出口空气的含湿量下降。除湿后的空气接近饱和状态,在盘管出口处的相对湿度约为80%~100%,此时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直接送入室内,会引起室内人员的冷吹风感,引发抱怨。所以,必须将冷却除湿后的空气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后再送入房间。

冷却除湿的技术比较成熟,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这种除湿方式由于其本身是先冷却后加热的方式,所以必然存在着能源的浪费。在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方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2 液体吸湿剂除湿

液体吸湿剂除湿是利用某些吸湿性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将空气脱湿的方法。液体干燥剂的表面蒸汽压比周围环境湿空气蒸汽压分压低时,具有吸湿能力。液体干燥剂除湿就是利用液体干燥剂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容湿能力直接处理空气。液体干燥剂表面与湿空气接触,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成稀溶液,同时湿空气的含湿量下降。液体干燥剂在吸湿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此热量是水分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对于大多数材料,这部分能量大于水的蒸发热。这意味着实际除湿并非等焓过程(再生过程也一样)。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干燥剂的吸收热仅比水蒸发潜热大5%~10%[4]。再生过程中的热源可用低品位热源,如太阳能、余热、天然气等。在空气调节工程中,使用的溶液除湿剂有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氯化钙溶液、乙二醇、三甘醇等。

由于除湿溶液具有杀菌性,因此可以避免霉菌等的产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溶液除湿的另一个特点是改变溶液浓度即能任意调节出口空气的相对湿度。此外,液体除湿具有几何结构简单、流程设计灵活、没有大的运动部件、能实现连续除湿、吸湿能力强、出口湿度易调、环保等优点。但溶液除湿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一些溶液除湿剂具有腐蚀性;液体除湿若流速选得不合适,则将产生溶液飞沫,并和除湿空气一起排至外面,影响人体健康。

3 固体吸附剂除湿

固体吸附除湿靠的是吸湿剂对水蒸气分子的吸附作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水分后就失去吸附能力,需要加热再生。某些固体吸附剂对水蒸气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当湿空气流过由这些吸湿剂堆积而成的吸附床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被解脱,达到除湿的目的。常用的固体吸湿剂有硅胶、氧化铝、分子筛、氯化钙等,这些物质对水分有强烈的亲和性。

固体吸附剂除湿装置主要有固定床和干燥转轮等类型,其中固定床又分间歇型和连续切换型两种。而干燥转轮由于运行维护方便,能够实现连续除湿操作,因而研究最为活跃。

转轮除湿原理:用吸湿材料附着于轻质骨料制作的转轮表面。待除湿的空气通过转轮的一部分表面,空气中的部分水分被吸附于表面吸湿材料,实现除湿。吸了水的转轮部分旋转到另一侧与加热的再生空气接触,放出水分,使表面吸湿材料再生,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吸湿过程接近等焓过程,减湿加热后的空气可进一步通过高温冷源(18 ℃)冷却降温,从而实现温度与湿度的独立控制。固体转轮除湿的特点如下:

1)没有液体吸湿剂的飞沫损失。2)能连续获得低露点、低温度的干燥空气。3)构造简单。

固体吸附除湿设备中的固定式除湿采用周期性切换的方法,实现间歇式的吸湿再生;转轮式除湿可实现连续的除湿再生,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固体吸附除湿的两种方式都是动态过程,期间混合损失大,而且该形式很难实现等温的除湿过程,除湿过程释放出的潜热使除湿剂的温度升高,吸湿能力显著降低,整个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大,效率低。

另外,转轮除湿的运行能耗难以与冷凝除湿方式抗衡。此外,还有转轮的除湿空气与再生空气间的渗透问题,这似乎是很难解决的工艺问题。转轮除湿机热能利用效率低的实质是除湿与再生这两个过程都是等焓过程而非等温过程,转轮表面与空气间的湿度差和温度差都很不均匀,造成很大的不可逆损失,这可能是由转轮结构本身决定的很难克服的缺陷。

4 膜法除湿

利用某些特殊材料制成的膜,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从分压大处向分压小处转移,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除湿膜一般采用亲水性膜,膜的种类可以是有机膜、无机膜和液膜,膜的形态可以是平板式,也可以是具有很高装填密度的中空纤维式。随着材料科学和膜制备技术的提高,具有更高渗透特性,更高机械强度的新型膜将不断涌现。目前常用的除湿膜有聚乙烯醇膜,塞璐玢膜,藻酸膜,壳聚糖膜,芳香聚酰亚胺膜和醋酸纤维素膜[2]。

要使水蒸气透过膜,必须在膜的两端产生一个浓度差[6],然后利用水蒸气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在浓度差作用下选择性透过膜的机理实现除湿,这种浓度差既可由膜两端压力差造成,又可由膜两端温度差造成。目前对膜空气除湿基本都是以膜两边的水蒸气分压差作为驱动势,因此为了强化除湿,应尽量增大膜两侧的压力差。具体在系统方案上,常用的有压缩法、真空法、吹扫气法及膜/除湿剂混合系统。

膜法除湿的除湿过程连续,无腐蚀问题,无需阀门切换,无运动部件,系统可靠性高,易维护,能耗小。目前膜除湿技术虽然在一定场合有所应用,但是还没有发展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以说膜法除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比较可知,每种除湿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是溶液除湿与其他除湿方式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再生温度低(60 ℃~80 ℃),可利用多种能源驱动,如废热、太阳能、燃气燃油、电能等,尤其为低品位能源的利用提供了途径。

2)溶液除湿过程溶液易被冷却,从而可实现等温的除湿过程,使得不可逆损失减小,所以采用液体吸收除湿的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热力学完善性,同时也为利用各种免费冷源提供了途径。

3)由于在溶液除湿系统中,能量以化学能而不是热能的方式存储,蓄能能力强,超过冰蓄冷;而且在一般的存储条件下不会发生耗散,蓄能稳定。

4)除湿溶液对空气具有杀菌作用,通过溶液的喷洒可以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及其他有害物质;同时由于没有了凝结水的产生,避免了容易滋生细菌的潮湿表面,提高了处理空气的品质。

5)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冷冻除湿相比,使用的工质(除湿剂)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更环保。

6)利用溶液的吸湿、放湿性能可以方便高效地实现空调系统排风的全热回收,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7)溶液除湿的几何构造简单,没有大的运动部件,因此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系统的几何尺寸可以大大减小,使得系统的小型化设计成为可能。

综上所述,在空调系统中使用溶液除湿,无论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还是人体舒适性等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方式。因此,本文认为在目前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研究中,溶液除湿方式是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江亿,李震,陈晓阳,等.溶液式空调及其应用[J].暖通空调,2004,34(11):76-77.

[2]张立志.除湿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3]辛小军.商业空调的几种节能方式[J].山西建筑,2007,33(8):237-238.

[4]陈光明,陈国邦.制冷与低温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铃木谦一郎,大矢信男.除湿设计[M].李先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5.

玻璃钢化加热过程的初步分析 篇8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玻璃板在钢化炉加热段的传热主要包括:(1)玻璃板与加热炉的上、下部加热元件的辐射传热;(2)玻璃板与周围墙壁的辐射传热;(3)玻璃板与陶瓷辊道的导热;(4)玻璃板与对流介质的对流传热(采用强制对流加热)。从生产控制角度考虑,整个玻璃板(长度、宽度、厚度方向)应尽可能保持温度均匀一致。因此,为简化分析,假设进入钢化炉加热段后,整个玻璃板温度一致,并取玻璃板厚度的1/2进行分析。

1.1 玻璃板与顶部加热元件和侧墙的辐射换热角系数的计算

(1)玻璃板与顶部加热元件的辐射换热角系数

为一般起见,在玻璃板和顶部加热元件上各取小的表面积dA1、dA2(见图1),根据角系数的定义可知:

undefined

对微元面dA1、dA2进行积分,并定义函数:

undefined

应用角系数的性质,有[6]:

undefined

式中:α、a、 β、b 分别为玻璃板和加热元件前端面及整块玻璃板和整个加热元件(长度方向)距加热炉进口边的距离;γ、 c、δ、d分别为玻璃板和加热元件侧端面及整个玻璃宽度和加热元件宽度距加热炉侧墙的距离;h为玻璃板到加热元件顶部的高度。A1=(β-α)×(δ-γ)。根据式(2)和式(3),可计算玻璃板与顶部加热元件任意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角系数。

(2)玻璃板与侧墙间的辐射换热角系数

在玻璃板和侧墙上各取小的表面积dA1、dA2(见图2),对微元面dA1、dA2积分,并定义函数:

undefined

应用角系数的性质,有[6]:

undefined

式中:c、γ分别为玻璃板侧端面(宽度方向)和加热炉侧墙底距辊道平面(实际计算为0)的距离;d、δ分别为整个玻璃板宽度和侧墙高度距辊道平面的距离(实际计算δ=h);a、α、b、β分别为玻璃板和炉墙前端面(长度方向)及整个玻璃板和加热炉长度距加热炉进口处的距离;A2=(b-a)×(d-c)。根据式(4)和式(5)可计算玻璃板与侧墙任意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角系数。

1.2 玻璃板加热升温的集总参数模型

当玻璃板进入加热段后,玻璃板从加热器、陶瓷辊和窑炉侧墙(主要是反射加热器的热量)获得热量,并迅速被加热升温。假设整个玻璃板温度均匀,玻璃板从顶部加热元件和窑炉侧墙获得的辐射热量分别为QR1、QR2; 玻璃板从对流介质获得的热量为Qc,应用传热学原理可得:

undefined

其中,QR1、QR2、Qc可分别按式(7)-式(9)计算:

undefined

(7)

undefined

(8)

Qc=α(tg-tair)lb (9)

式中:ρ、Cp、εg、l、b、δ分别为玻璃板的密度、比热、黑度、板长、板宽和板厚;εh、εw分别为加热元件和侧墙的黑度;α为玻璃板与对流介质的对流换热系数;tg、th、tw、tair分别为玻璃板、加热元件、侧墙和对流介质的温度。

1.3 玻璃板加热升温的一维模型

在玻璃板厚度方向,取微元体进行能量守恒分析可得:

undefined0

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λ为玻璃板的导热系数,QR1、QR2、Qc的表达式见式(7)-式(9)。

2 计算方法

玻璃板加热升温的集总参数模型是一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可用数值方法进行分析,为提高计算精度,本研究采用Runge-Kutta方法进行计算。玻璃板加热升温的一维模型是非稳态传热模型,为保证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本研究采用隐式格式进行了差分处理,Gauss-Seidal迭代法进行了数值求解。

3 计算结果与分析讨论

采用数值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编程计算。辐射换热角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玻璃板与侧墙间辐射传热很少(φ1,3<3%),同时通过侧墙的散热是很难估计的,为此,本研究的计算暂时不考虑侧墙的影响。

3.1 玻璃板厚度对加热过程的影响

图3 显示了不同厚度的玻璃板的加热升温过程。由图3可看出,随玻璃板厚度增加,玻璃板加热升温越缓慢,加热玻璃板到既定温度所需时间越长。对3mm厚玻璃板,加热到680℃所需时间约为140s;对6mm、9mm、15mm厚玻璃板,分别约需300s、440s和740s。这与工厂生产实践的数据(每1mm玻璃厚度需40~50s的加热时间[4,5])大体相当,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使用的数值方法是合理的。

3.2 玻璃表面辐射率的影响

图4给出了玻璃板上表面辐射率对玻璃板加热升温过程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玻璃板表面辐射率降低,玻璃板加热到既定温度所需时间迅速延长。加热辐射率分别为0.7(普通玻璃)、0.1和0.05(Low-E玻璃)的6mm玻璃板到680℃时,所需加热时间分别约为300s、1860s和3680s,即Low-E玻璃的加热时间为普通玻璃的6~12倍。因此,采用传统的单一辐射加热模式是不可取的。

3.3 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图5显示了采用辐射与对流组合加热模式时,对流换热系数对加热过程的影响(玻璃板厚度为6mm,上表面辐射率为0.1的Low-E玻璃)。

由图5可看出,采用强制对流能大大缩短玻璃加热所需时间。对上表面辐射率为0.1的6mm厚的Low-E玻璃,当采用对流传热系数为50W/(m2·℃)的强制对流和辐射传热组合模式加热时,加热时间缩短至350s,与加热普通6mm玻璃所需时间300s大体相当。这表明采用对流加热方式是加热Low-E玻璃的有效措施。从图5还可看出,当对流传热系数增至50W/(m2· ℃)后,再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其缩短加热所需时间的效果已不再明显。因此,采用对流-辐射组合加热时,对流传热系数以50W/(m2·℃)左右为宜。

3.4 玻璃板内的温度分布

图6给出了不同加热时间时6mm厚玻璃板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

由图6可知,在加热初期,玻璃板与加热元件的温差巨大,传热强烈,玻璃板上表面的温度迅速上升,而玻璃板中心的温度上升缓慢,滞后严重,玻璃板上表面与中心的温度差别巨大。当加热时间为100s时,玻璃板上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可达82℃,有爆裂的危险。随着加热过程的进行,玻璃板上表面与中心的温差逐渐减小。当加热时间分别为1500s和1800s时,玻璃板内温差分别为16.9℃和9.8℃,不会发生爆裂现象。为防止加热初期玻璃板的爆裂或翘曲,采用不同温度设置的双室式加热方式(即先在低温下加热一定时间,然后再在高温下加热处理)是合理的,生产实践经验已证实了这一点[7],这也正是目前采用双室式加热模式的理论基础。

4 结论

(1)建立了玻璃钢化加热过程的简化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分析。计算得到的不同厚度的玻璃的加热时间与工厂生产实践的数据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使用的数值方法是基本合理的。

(2)玻璃上表面的辐射率对玻璃加热所需时间有重要影响。采用对流-辐射综合加热模式加热Low-E玻璃是合理的,合理的对流传热系数约为50W/(m2·℃)。

(3)加热初期,玻璃板上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巨大,极易发生爆裂现象,因此利用特殊方法加以控制或采用双室式加热模式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Zhu Leibo(朱雷波),Tong Shuting(童树庭),Guo Wei(郭卫),et al.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and convection techniquein glass tempering furnace(辐射对流技术在玻璃钢化炉中的应用)[J].J Building Mater(建筑材料学报),2001,4(2):174

[2]Guo Ming(郭明).Tempering of Low-E glass(钢化Low-E镀膜玻璃)[J].Architectural Ind Glass(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2002(3):21

[3]Gao Xueming(高学明).Disscusion on forced convectiontechnology for glass tempering(关于强制对流玻璃钢化技术的研讨)[J].Architectural Ind Glass(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2004(4):27

[4]Xu Weiguang(许伟光).Discussion on temperature controlin production of tempered glass(浅谈钢化玻璃生产过程中的温控工艺)[J].Glass Enamal(玻璃与搪瓷),2010,38(6):22

[5]Xu Weiguang(许伟光).Process parameters setting of stre-ngthened glass(钢化玻璃工艺参数的设定)[J].Glass Ena-mal(玻璃与搪瓷),2011,39(4):25

[6]Li Huiping(李会平),Wan Shengnan(万胜男),Sun Cheng-xu(孙承绪).A study on radiant energy distributions ofglass ribbon in annealing lehrs for float glass(浮法退火窑中玻璃带辐射热量分布的研究)[J].Glass(玻璃),1992(5):1

莲子皮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篇9

近10年来莲子产量的增长速度很快, 仅湖北2006年莲子产量就达到2.969万t干品, 随着种植规模的逐年增加, 我国莲子年产量达到10万t左右, 莲子皮的产量也随之增加, 每年莲子皮的产量可达到5 000t左右。而莲子产品相关厂家对于莲子皮的处理, 主要用于饲料, 甚至直接扔掉,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莲子皮的综合利用, 对于提高莲子产业的经济效益, 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充分利用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湖北鱼米乡公司提供的莲子皮粉。

所用试剂:乙醇、石油醚、硫酸铜、氢氧化钠、茚三酮、斐林试剂、盐酸、醋酸、亚硝酸钠、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溴酚蓝、氨水、氯仿、乙酸乙酯、浓硫酸、盐酸羟胺、正丁醇、醋酸、镁粉、碘化铋钾、碘-碘化钾和香草醛, 皆为分析纯。

试验仪器和设备:电子天平、水浴锅、旋转蒸发仪、真空泵和紫外检测仪。

1.2 试验方法

1.2.1 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方法 (系统预试法)

1.2.1.1 预试试液的制备

系统预试法就是依据各类化合物特有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 利用简单的定性试验进行检查。现在常用的方法多采用试管试验和薄层层析。通过预试获得的信息, 可以初步判断预试样品中所含有成分的大致情况。

在莲子皮成分未知的情况下, 试验采用3种不同极性的常用溶剂对莲衣粉皮进行了分别提取, 并对提取物进行有机成分的定性检测。

水提取液:称取10g莲子衣粉末, 加入100m L蒸馏水, 水浴加热回流1h, 过滤得水提取液。

乙醇提取液:称取10g莲子衣粉末, 加入100m L无水乙醇, 水浴加热回流1h, 过滤得乙醇提取液。

石油醚提取液:称取10g莲子衣粉末, 加入100m L石油醚, 索氏提取1h, 得到石油醚提取液。

1.2.1.2 各种物质的检测

(1)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双缩脲试验 (Biuret) :取1%硫酸铜溶液与10%Na OH溶液各1m L混合, 取1m L水浸提液, 加入上述试剂摇动, 如有紫红色絮状物, 表示含有多肽或蛋白质。

取水浸提液1m L加入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摇匀, 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 冷却后观察。如产生沉淀, 表明含有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质。

(2) 还原糖、多糖和苷。斐林试剂法:取水提取液1m L, 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4~5滴, 在沸水浴中加热15min, 若产生红棕色沉淀表示其中含有还原糖。

为了检查多糖和苷, 另取水提液2m L, 加斐林试剂lm L, 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 滤去沉淀, 滤液加10%盐酸酸化后, 再加入过量的盐酸lm L, 于沸水浴上加热0.5h, 如有混悬物析出, 表明可能是苷元, 滤去沉淀。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呈碱性, 再加入斐林试剂, 加热10min, 如有红棕色沉淀, 示有多糖或苷。

(3) 酚类化合物和鞣质。取乙醇提取液1m L加三氯化铁0.6m L。如果呈蓝墨绿色, 可能含有酚类或鞣质。

将乙醇提取液点在层析板上, 醋酸-亚硝酸钠 (0.1mol/L) 混匀, 喷湿层析待干透后用10%氢氧化钠喷至碱性色。如出现橙红色斑点, 含有鞣质。

取1m L乙醇提取液, 加入明胶, 产生絮状沉淀, 过滤, 除去沉淀, 取液体点在滤纸片上, 喷洒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如呈蓝色斑点, 证明含有鞣质和酚类。

(4) 有机酸。将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分别用p H值试纸检查。p H值为6, 呈弱酸性。

点乙醇提取液于滤纸片上, 喷洒0.1%溴酚蓝试剂。如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再喷洒氨水然后暴露在盐酸气体中, 背景逐渐由蓝色变为黄色, 有机酸斑点为蓝色。表明含有有机酸。

(5) 皂苷。取水提取液1~2m L于试管内, 激烈振荡。如有泡沫, 再把溶液加热至沸或加入乙醇振摇, 如仍能产生多量持续性泡末, 表明含有皂苷。

薄层层析检测:吸附剂为硅胶G, 展开剂为氯仿-乙酸乙酯;如果用浓硫酸显色后, 在105℃下加热2min, 显黑色的斑点, 表明含有皂苷。

(6) 蒽醌类。取乙醇提取液1m L, 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1m L。如有橙红色产生, 表明可能含有蒽醌类, 若在橙红色的液体中, 加入稀盐酸, 红色不退, 含有蒽醌。

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为硅胶G, 展开剂为石油醚-醋酸乙酯 (7∶3) 。

紫外灯下观察, 如有红色、蓝色荧光。然后用氨熏, 在紫外灯下观察, 荧光颜色变深, 有黄色荧光。表明含有蒽醌。

(7) 内酯、香豆素。异羟酸铁试验 (酯的反应) :取乙醇提取液1m L, 加入盐酸羟胺的饱和乙醇液0.5m L, 氢氧化钠的饱和乙醇液1m L, 加温至反应开始 (无气泡产生) , 冷却, 加5%盐酸使其成弱酸性, 再加0.5m L 1%三氯化铁溶液。如有紫色反应, 表明含有香豆素、内酯。

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为硅胶G, 展开剂为正丁醇-醋酸-水 (4∶1∶1) 。喷5%氢氧化钾溶液后紫外灯下看荧光, 如有黄色的荧光。表明可能含有香豆素。

(8) 黄酮类。盐酸-镁粉反应:取乙醇提取液1m L于试管中, 加镁粉少许, 再滴加浓盐酸数滴 (必要时在沸水中加热3 min) 。如显红紫色, 表明含有黄酮。

碱液试验:取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片上, 与氨蒸气接触。如显黄色, 滤纸离开蒸气数分钟, 黄色未褪。表明可能含有黄酮。

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为硅胶G, 展开剂为正丁醇-醋酸-水 (4∶1∶5) 。用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喷洒后紫外灯下看荧光, 如有黄绿色荧光, 表明含有黄酮。

(9) 生物碱。碘化铋钾检测:将乙醇提取液点在层析板上, 喷洒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如有橘红色斑点, 表明含有生物碱。

磷钨酸试剂检测:取1m L乙醇提取液, 加入磷钨酸试剂。如有浅黄色沉淀, 表明含有生物碱。

碘-碘化钾试剂:取乙醇提取液, 滴加碘-碘化钾试剂。如立即有桔红色沉淀生成, 表明含有生物碱。

(10) 强心苷。Keller-Kiliani反应:取乙醇提取液置试管中, 置水浴上蒸去乙醇, 残留物用含有少量三氯化铁的冰醋酸液0.5m L溶解, 沿管壁加入浓硫酸1m L, 如有上层显绿-蓝色, 界面显示红棕色, 表明含有强心苷。

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为硅胶G, 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甲醇-水 (80∶5∶5) 。使用50%硫酸水溶液为显色剂, 喷后于120℃烘5~10min。如有上述现象表明含有强心苷。

(11) 挥发油及油脂。将石油醚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室温放置。如油斑不消失, 同时水提取液有香味, 表明含有挥发油或油脂。

薄层层析检查:吸附剂为硅胶G, 展开剂为石油醚。使用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剂, 如加热后显紫色斑点, 含有油脂。

1.2.2 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定, 常压干燥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半微量凯式定氮法;灰分含量的测定, 采用灼烧质量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索氏抽提法;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质量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成分粗步分析结果

系统预试是对粗提取物的检查, 有时反应结果不如纯品明显, 预试只能作为成分的初步判断, 用正反应表示含有某种成分, 负反应初步肯定无某种成分, 可疑反应是成分干扰以致结果难以判断, 具体结果见表1。

由预试结果可以判断出莲子皮中应该含有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糖类、酚类化合物和鞣质、皂苷、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和油脂等, 这几类成分的检查均为正反应, 现象较明显, 可以初步判定其存在性。有机酸的检查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 难以准确判定是否含有此类物质。内酯、香豆素和强心苷未得出与试验相符的现象, 均为负反应, 可以初步判定莲子皮中不含有该几类物质。

2.2 化学成分定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试验表明, 莲子皮中含有: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糖类、酚类化合物和鞣质、皂苷、蒽醌类、黄酮类、生物碱和油脂。这些成分对人的身体健康都很有益处, 其中莲子心中的生物碱具有降压作用, 降低血脂, 抗心律失常作用, 降血糖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具有抗HIV的活性, 化疗增敏作用、抗有机磷中毒和抗瘫痕形成的作用。莲子心中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药理作用。芦丁即芸香苷是一种具有多方面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抗炎和抗病毒的作用, 能维持血管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和减少脆性, 并且具有抗氧化和镇痛、抗癌、抗疲劳等作用。临床上还用芸香苷治疗脑溢血、高血压、视网膜水肿和痔疮, 并可用作天然防晒剂。莲子多糖也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但是要掌握莲子皮的临床用药机制以及药效与各类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有待于进一步对莲子皮中的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子结构鉴定和临床药理试验等研究。

另外, 对矿物质、脂肪和氨基酸等的含量测定, 并非为了评价其营养价值, 只是从植物基础成分研究的角度来进行的, 其目的是丰富其基础研究数据。

摘要:本文分析了莲子皮中的化学成分及基本含量, 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资源提供可靠依据。通过系统化学预试法, 采用不同极性的常用溶剂对莲子皮进行了分布萃取, 并分别对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检查, 对莲衣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基本方法测定莲子皮中基本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莲子皮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为10.1%、21.5%、3.1%、50.3%、5.5%和4.5%, 此外其中还含有酚类、鞣质、皂苷、蒽醌、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

关键词:莲衣,化学成分,初步分析,基本成分含量

参考文献

[1]蔡柏玲, 雷钧涛, 唐泽波.茉莉花根中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7, 28 (1) :31.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6.

[3]许益民.莲子中磷脂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 1992.9 (4) :46~47.

[4]李嘉蓉.天然药物化学试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山西沙棘资源及生境初步分析 篇10

沙棘属半阳性树种, 具有很强的抗干旱、耐严寒、耐盐碱、耐贫瘠的能力, 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具有极高的生态利用价值。中国沙棘资源的面积约为4000万亩, 占到世界沙棘资源储量的95%以上。到目前为止, 中国每年的沙棘种植面积以100多万亩的速度增长[5]。山西现有沙棘林面积又占到全国沙棘资源面积的21%[6]。因此, 山西沙棘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主要分布在山西省78个县市地区, 采摘条件较好, 极具开发利用价值。采摘沙棘已成为山西省山区农民冬季农闲时节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沙棘作为山西主要灌木类型, 分布范围广, 生态适应性强, 对山西植被修复和水土保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西沙棘种质资源丰富, 对其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的调查研究, 可为发展山西省沙棘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1 山西自然概况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 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 东经110°15′~114°32′, 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山西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大部分在海拔1000m至2000m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 海拔3058m, 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 海拔仅180m。山西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南北温差较大, 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 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度在8℃~10℃之间, 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 五台山最低, 仅-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 夏季全省普遍高温, 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

山西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mm, 无霜期南长北短 , 平川长山 地短。雁 北地区为110~140d, 五台山仅85d, 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d, 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d。境内高等植物有160多科, 3000多种。南部、东南部是以次生落叶灌木丛和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夏绿阔叶混交林地区, 中部以中旱生的落叶灌木丛和针叶林为主, 北部和西部是暖温带及温带灌木丛和半干旱草原。野生经济植物, 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其中树木400多种, 牧草400多种, 药用植物90多种, 鞣质植物50多种, 油脂植物70多种, 芳香油植物40多种, 淀粉与糖类植物50多种。

2 山西省内的沙棘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2.1 沙棘种质资源

沙棘为胡 颓子科 (Elaeagnaceae) 沙棘属 (Hippohae Linn.) 植物, 文献报道[8]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 中国产7种7亚种。7种为肋果沙棘、柳叶沙棘、西藏沙棘、沙棘、理塘沙棘 (H.litanggensis) 、棱果沙棘 (H.goniocarpa) 、江孜沙棘 (H.gyantsensis) , 中国产7亚种为中国沙棘亚种、云南沙棘亚种、中亚沙棘亚种、蒙古沙棘亚种、江孜沙棘亚种、卧龙沙棘亚种 (ssp.wolongensis) 、密毛肋果沙棘亚种 (ssp.stellatopilosa) 。其中柳叶沙棘、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卧龙沙棘等类群属无皮组 (Sect.Hippophae) , 肋果沙棘、西藏沙棘、理塘沙棘、棱果沙棘、江孜沙棘、密毛肋果沙棘等类群属有皮组 (Sect.Gyantsenses) 。

目前, 山西境内仅有中国沙棘1亚种[9], 学名为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 当代公认的中国沙棘亚种模式标本采自山西省交城市的云顶山1900m处。

2.2 沙棘资源分布

沙棘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 广泛分布于我国“三北”及西南地区的19个省市、自治区的440个县。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河北、河南、北京、四川、西藏、云南等13个省市、自治区, 野生沙棘面积约l000多万亩;经过引种后有人工种植的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湖北、江苏等6个省[10], 近20年来全国人工种植沙棘面积约2200万亩, 合计沙棘总面积约4000万亩。其中中国沙棘亚种占全国沙棘资源面积的80%以上,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中亚沙棘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南, 蒙古沙棘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北, 西藏沙棘、柳叶沙棘、肋果沙棘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江孜沙棘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 云南沙棘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山西是沙棘故乡, 全省境内各县均有分布, 野生沙棘主要分布在右玉苍头河流域、五台山区、太岳山区、芦芽山一云中山区、吕梁山中部和吕梁山南部。山西野生沙棘面积约600万亩 (占全国40%) , 1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35个, 其中11个县市在20万亩以上, 集中分布10~20万亩的县市有24个, 沁源县沙棘面积在全省最大约40万亩, 吕梁地区约157万亩, 占全省沙棘面积的29.8%, 其中, 方山、交口、中阳、交城、兴县沙棘面积是102.2万亩, 占吕梁全区沙棘面积的65%。在沙棘产地调研看到, 即使是同一种类, 沙棘果实的颜色也有多样性。从沙棘果实的颜色和风味特征来看, 沙棘可分为黄果、橙黄果、桔红果、红果及甜果五种基本类型, 以橙黄色果实类型为主, 红色果类型少见, 果实大小黄果较红果大, 果形以扁圆为主。

3 山西省内沙棘分布生境分析

3.1 沙棘生境习性

沙棘生于海拔800~3600m的阳坡、沙漠地区、河谷阶地、沙质土壤或黄土上、平坦沙地和砾石质山坡, 沙棘在中国黄土高原极为普遍。沙棘是阳性树种, 喜光照, 在疏林下可以生长, 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 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 但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沙棘一般适宜年降水量400mm以上, 如果降水量不足400mm, 但属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亦可生长, 但不喜积水。沙棘对温度要求不很严格, 极端最低温度可达-50℃, 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沙棘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 在生态环境恶劣, 主要是水分缺乏、十分干旱的情况下, 沙棘生长受到障碍, 形成灌木状。在生态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沙棘可以生长成为乔木, 主干明显, 高达数米, 甚至10m以上。

沙棘是生长在暖温带及温带南边缘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中生至旱中生植物, 沙棘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耐气候干旱, 喜温凉, 耐严寒, 耐高温, 喜湿润、肥沃、疏松、中性沙质土或壤土。在沙棘作为建群种或灌木层优势的群落中, 其多度、盖度、生物量、生活强度等均优于其他种群[11]。从沙棘植物群落外貌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4种情况: (1) 单一沙棘植被群落, 分布在阳坡、半阴坡、河滩地、黄土丘陵地带, 常有单纯沙棘植被。 (2) 乔灌型沙棘植被群落, 分布在林区边缘、疏林地带的阴坡半阴坡, 群落组成的优势树种有山杨、桦树、柳树、榆树等。 (3) 灌丛型沙棘植被群落, 多分布在土山的阳坡、半阴坡、沟底、河滩, 组成植物有胡颓子、野山楂、黄刺玫等。 (4) 草灌型沙棘植被群落, 分布在荒山荒地、低山天然牧场区域, 除草木植物外, 以沙棘为优势组成群落结构[12]。

3.2 产地气象条件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山西沙棘优势资源, 发展沙棘产业, 根据山西省沙棘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 结合采收、交通等因素, 选择产量大、最具代表性的沙棘果各类型产地, 对其进行了地理气候气象条件调研, 具体内容见表1。

备注:气象资料为1983~2012年统计数据。

3.3 产地土壤分析

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初步分析 篇11

当今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越来越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社会环境的复杂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通过生活事件及各种中介因素来实现。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各种生活事件,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社会地位具有特殊性,他们对生活事件的处理与应对方式不同于成人,因而这些生活事件对学生的影响较成年人更为突出。很多事实表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营造氛围外,主要都是在解决生活事件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四川省教育学院的姚文忠教授在四川省中学生健美工程协作组第十次会议上概括这种现象时,提出了“生活事件后症”一词。生活事件后症是指由于对生活事件的应对不恰当或处理不妥善而留下的消极影响。具体到学生即指由于对与学生相关的生活事件的处理不妥善或学生自身的应对不恰当而给其留下的消极影响。

生活事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表现为消极心态,例如自卑、空虚、烦恼、消沉等;有的表现为心理技能降低,例如走神、记忆减退、心理疲劳等;有的表现为行为失当,例如打架斗殴、吸毒、自杀、杀人、盗窃、表现狂妄等;有的表现为人格特征突出或人格轻度偏离,例如暴躁、多疑、偏执、狭隘、孤僻、怯懦等,所有这些表现都可以追溯到一点一滴的生活事件中去。

二、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来源

从宏观角度来说,生活事件后症的来源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自身的。杨延平和杨德森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生影响程度最严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强度较大的、重要的不良生活事件,以及个体自身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是:家庭成员死亡、父母或个体自身遇事故致伤致残或患严重慢性疾病、父母离异、家庭成员违法犯罪、父母下岗、个体与父母关系紧张(情感关系、经济关系)等。来源于家庭的一般性生活事件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父母一方或双方调外地工作等。由于此类事件发生在学生或学生最亲近的人身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冲击最大。

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家庭的整体氛围等因素虽不是直接的生活事件,但它们可以作为生活事件的诱因,间接地起作用,因而我们将这些间接起作用的因素称中介因素,中介因素可以看作是生活事件的间接来源。

学生中频率最高的生活事件大都发生在学校,有的是与学习和人际交往有关的,如:考试失败或不理想、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考试的压力、调换座位、评优、评选班干部、被人误会或错怪、同学间失和、遭到同学的讽刺、嘲笑等;有的是和教师有关的,即通常所说的师源性生活事件,如:教师的批评、责骂、体罚、污辱等。由于教师在学生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学生对教师的崇信甚至超过对家长的崇信,年级越低的学生表现越明显,因而批评、责骂等负强化因素,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

社会上的不法事件,如:抢劫、偷盗、赌博、诈骗、拐卖、行贿受贿、不法青年向学生收“保护费”等,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全感,造成心理紧张、焦虑、多疑。此外,这些事件不少也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及学生所知道的行为规范相违背,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意识、观念上的矛盾、冲突、迷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良好品行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无论何种来源,生活事件总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后症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主观方面包括:个体的个性特征、价值观、经历、心理状态、耐挫能力、遭遇烦恼时的求助方式、自己对未来的期望等;客观方面包括:生活事件本身的强度、频率、性质。此外,父母的管教方式、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程度等中介因素也会起一定的作用。

三、对防治学生生活事件后症的几点建议

面对纷繁复杂的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的生活事件,我们应该坚持两个预防:一是预防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二是预防不良事件产生后症。如何才能做到两个预防,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察言观行——建立预警机制

要了解在学生的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对其心理有影响的生活事件,学生的情绪变化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不及成人,他们往往难以掩饰或长久掩饰自己的不良情绪。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变化的细心观察,便能从中获取较为有用的信息。对于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引入“组群”的概念。教师可在私下里将学生分为若干组群,如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生等,当有学生出离于某组群或表现出与原组群特征极不相符的言行举止时,教师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具体原因。如果说上述机制是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话,那么建立学生心理与行为档案则是将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纵向比较以提取有效信息,但其中要排除由于正常的成长而引起的一系列行为举止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辨别。

也有少数学生的情绪不易外露,察言观色难以了解其情绪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从更细小的生活细节中去发现。例如:某中学一学生在填表时,将其父母的名字在表上分得很开,教师留意到这一细节后,通过了解获悉,该生的父母感情不和,几欲离婚,该生思想压力很大。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帮助,该生才得以摆脱思想上的包袱。

欲建立各种适当的预警机制,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善于总结经验。

(二)心理日记——引导自我暴露

心理日记能使教师及时、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思想活动常常是具体而真实的,如:“这次选班干部不公平,我各方面都比他强,为什么就没选我?”“我真地很喜欢他,简直难以自拔;我不敢看他,躲开他,可他的影子老在我头脑里出现。写作业时,作业本上都有他的笑脸,不,有时又变成一张讥讽我的脸,嘲笑我一个女孩子怎么这么不害臊,我该怎么办?”

要让学生敢于在日记中真实地记录所思、所想、所感,关键是教师要遵循保密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隐私。心理日记中没有教师与学生,有的只是引路的朋友。教师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诚心换取学生的真心。

(三)延迟技术——优化应邀方式

武汉市对205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时表明:学生在遇到不良生活事件时主要采取的是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也有用抽闷烟、喝闷酒(38。5%)和服用安眠药(10%)来解决心理紧张的。这项调查中没涉及到的一些更消极和极端的应对方式,如逃学、离家出走、自杀、杀人等。心理学家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支持和良好的应对方式,则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是普通人群危险度的两倍以上。青少年与处于相对平和状态的成年人相比,心理上常处于亢奋状态,因而易出现高应激反应,表现出情绪化、过情绪化的行为,既通常所说的冲动。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会用各种延迟技术来缓和学生的这种冲动,同时也要在教育中制造“发令枪效应”来培养学生心理的延迟性。

(四)疏而不堵——利用反面教材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探求欲望,好奇心强,逆反心理也很强,对于一些较大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体或群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如果只堵不疏,反而会让学生不可避免地进行胡乱猜测,在学生当中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与其如此,家长或教师倒不如适当让学生知晓事件的前因后果,消除神秘性,灵活机动地运用教育机制,因“事”利导地进行教育。可以利用一些性质比较恶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如不法青年拦劫学生收“保护费”事件、家长打伤班主任事件等,公开让学生讨论。这些事件影响很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以及多数学生的情绪。然而换一个角度思考的话,这些又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反面教育素材,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合理宣泄,大胆地去进行各种客观分析,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同时也进行了法制纪律、安全知识等的教育,化不利为有利,理论联系实际,收到更良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都非常注重用正面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抵制负面信息的影响。是不是一切正面的教育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很多事实证明,正面的东西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抵御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性生活事件便无法应对,往往采取偏激的应对方式。学生打架斗殴的常见原因之—便是生活中的不真实感和心理上的不平衡感过多。因而建议在教育时要适当地利用反面教材进行教育,正反结合,优势互补。

在教育过程中,家校要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对学生的生活监护和心理监护。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一些不良因素的长期、慢性的作用会使青少年形成某种人格缺陷,在遇到人际关系紧张或学业压力等问题时,显得比一般人更无力应对,这是更本质的影响。而这些来自家长和教师的不良诱因又往往是可以主观控制与改善的因素。

生活事件所引起的后症已被很多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但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引导和预防上也欠缺力度。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行动起来,将生活事件后症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文字排版技术的初步图像分析 篇12

当今世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低头族”之列, 即从手机或i Pad等移动电子设备上获取信息或者阅读。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正在被很多人选用, 这就是电子阅读。与传统的书籍、报纸等纸质阅读相比, 电子阅读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第一, 容量大。第二, 携带方便。第三, 阅读方便。一般书本的宽度远远大于手机等电子阅读设备的屏幕宽度, 如果将书本上的每一页内容按比例直接显示到屏幕上, 则会出现字体太小、不清晰, 或者需要通过不停的缩放来阅读, 严重影响了阅读效果。如何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是电子出版业的当务之急。基于图像分析的文字排版技术很好的解决的这些问题, 是的电子阅读也能取得纸质阅读的效果。

1 文字图像的获取

文字图像的获取过程很简单, 在计算机上打开书本的电子文档, 选择所需要的文字区域的图像, 可以通过截屏或快照等方式保存下来, 以备后续处理适用。在理论上, 阅读者在源图像选择时, 可以选择出一片只包含自己所需文字内容的区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 总会或多或少地在文本四周留下空白区域, 如图1所示。这些空白区域对文字的重新排版的最终效果影响很大。由于计算机图像分辨率高, 图像宽度远远大于手机等移动阅读设备, 如果不能有效清除空白区域, 则可能出现页面过小或者页面某一侧文字内容显示不全的不良阅读效果。因此, 必须把空白区域清除掉。除了一般的图像信息需要重排以外, 还有一些文本累的附加信息也需要重排, 例如PDF、word等文档里文字都具有一定的格式, 有时还有附注等。如果将文本信息直接存储到阅读设备上, 会造成一些重要附加信息的漏失或丢失, 给客户的阅读理解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 也需要进行文字重排。基于图像分析的文字排版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2 基于图像初步分析的文字重排版技术

基于图像初步分析的文字重排可以通过三步实现, 即源图像分析、文字分割和重新排版。

2.1 源图像分析

源图像分析主要是为了获得图像的四个关键的参数值:左侧宽度Wl、右侧宽度Wr、上侧高度Ht以及下侧高度Hb。用户可以通过像素统计方法获取相关参数, 即通过对除去空白的源图像进行扫描, 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扫描每一个像素, 并对垂直方向的像素值进行统计, 记录像素值。最后对像素值进行处理, 为文字分割和重排做好准备。

2.2 文字分割

要实现图像文字的重排, 就必须对源图像文字进行合理的分割。根据扫描结果计算出每一行文字的宽度, 再结合移动阅读设备的屏幕像素进行分割。处理过程:第一步, 按照目标阅读设备的屏幕分辨率设置目标图像的高度H和宽度W;第二步, 设置文字排版后放置的起始位置变量P1;第三步, 利用自动程序将源图像中的每行文字进行图像信息赋值, 并利用变量转换找到每行换行处的变量Pn, 即分割点位置。分割完以后, 把目标图像保存到内存磁盘中。

2.3 文字重排

将每一行的源图像文字进行分割以后, 将相邻两个分割点间的文字放到同一行, 进行文字重排。p1与p2之间的文字为第一行, p2与p3之间为第二行, 一次类推, 得到重排后的版式效果, 如图3。重排后, 阅读效果良好。

3 结论

正当电子阅读以极快的普及速度冲击广大阅读爱好者阅读习惯的时候, 文字重新排版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图像分析的文字排版技术很好的解决的这个问题, 并使电子阅读也能取得纸质阅读的效果。同时, 通过该技术在文字内容上打上版权水印, 能够有效解决盗版问题, 使得电子出版业侵权、盗版等版权现象也得到很好的缓解, 起到了维护版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连瑾, 尤德祥, 李瑞.基于图像分析的文字排版技术的深入研究[J].科学时代, 2013 (3) :5-8.

上一篇: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论文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创新分析